车厢铰接机构及有轨电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车厢铰接机构及有轨电车。
背景技术
有轨电车是人们日常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有轨电车通常设置有多个车厢,相邻两个车厢通过铰接接头连接,中国专利号971967709,公开了一种由中间舱分隔的交通车辆的相邻车厢用的复合式铰链接头,上述专利公开了相邻的两个车厢通过中间舱铰接连接,中间舱具有两个铰接头分别铰接对应的车厢,两个车厢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载荷均需通过中间舱相互传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中间舱及其中间舱上的铰接头一方面承受车厢对其施加的纵向力和横向力,另一方面还承受车厢对其施加的垂向力。也就是说,两个车厢之间产生的力均施加给中间舱并通过中间舱进行传递,使得中间舱的受力情况复杂抗疲劳性能较差,容易发生损坏,导致有轨电车的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厢铰接机构及有轨电车,实现提高有轨电车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厢铰接机构,包括承载框架、下部铰接组件和上部铰接组件,所述下部铰接组件包括第一关节轴承、第二关节轴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关节轴承和所述第二关节轴承上下同轴设置在所述承载框架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内圈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还与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内圈连接,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的下部;所述承载框架的上部设置有上安装轴,所述上安装轴上设置有橡胶轴承,所述上部铰接组件包括两根第一连杆、一根第二连杆、两个第一安装座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三关节轴承,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第四关节轴承,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通过所述橡胶轴承铰接在所述承载框架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三关节轴承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通过所述第四关节轴承铰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其中一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五关节轴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五关节轴承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五关节轴承的内圈套在所述第一螺栓上,所述第五关节轴承夹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固定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形成有阶梯孔,所述连接筒还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连接筒插在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内圈中,所述第五关节轴承的外圈卡在所述阶梯孔中;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在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外圈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内圈上;所述第一关节轴承夹在所述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关节轴承还包括螺纹连接在一起的紧固螺母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夹在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和所述紧固螺母之间。(第二螺栓的头部形成第一弧面结构,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内圈形成与所述第一弧面结构配合的第二弧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关节轴承、所述第二关节轴承和所述橡胶轴承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关节轴承的轴线与所述橡胶轴承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关节轴承的轴线与所述橡胶轴承的轴线空间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框架的上部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形成有所述上安装轴,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立板,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在所述立板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轨电车,包括至少两个车厢,还包括上述车厢铰接机构,相邻两个所述车厢通过所述车厢铰接机构连接,其中,所述车厢铰接机构中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车厢的底部,所述车厢铰接机构中的第一安装座连接在其中一所述车厢上,所述车厢铰接机构中的第二安装座连接在另一所述车厢上。
本发明提供的车厢铰接机构及有轨电车,通过在承载框架的底部设置下部铰接组件,下部铰接组件的两个连接板通过同轴设置的两个关节轴承连接在承载框架上,车厢的铰接位置在同一轴线上,有效的避免了承载框架因受力而产生较大扭矩,有效的提高了承载框架的抗疲劳性能,第一连杆配合橡胶轴承和第三关节轴承,可以满足两个车厢之间的转动动作的要求,而橡胶轴承还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橡胶轴承可起到缓冲车厢纵向及横向冲击的作用,且橡胶轴承与承载框架的安装螺栓处均使用弹性圆柱销进行定位,可避免螺栓受剪切力,连接方式更为可靠;第二连杆配合第四关节轴承能够缓和车辆横向位移时的冲击并保持相连接两车厢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保持稳定,提高了有轨电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有轨电车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有轨电车实施例中下部铰接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有轨电车实施例中上部铰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有轨电车,包括至少两个车厢100,还包括车厢铰接机构200,相邻两个所述车厢100通过所述车厢铰接机构200连接。具体的,车厢铰接机构200包括承载框架1、下部铰接组件2和上部铰接组件3,所述下部铰接组件2包括第一关节轴承21、第二关节轴承22、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和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上下同轴设置在所述承载框架1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23通过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4上,所述第二连接板24通过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铰接在所述承载框架1上;所述承载框架1的上部设置有上安装轴(未图示),所述上安装轴上设置有橡胶轴承11,所述上部铰接组件3包括两根第一连杆31、一根第二连杆32、两个第一安装座33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34,所述第一安装座33上设置有第三关节轴承311,所述第二安装座34上设置有第四关节轴承321,所述第一连杆31的一端部通过所述橡胶轴承11铰接在所述承载框架1上,所述第一连杆31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三关节轴承311与所述第一安装座33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2的两端通过所述第四关节轴承321铰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34之间,其中一所述第二安装座34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的上部,第一安装座33连接在其中一所述车厢100上,另一第二安装座34连接在另一所述车厢100上,而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车厢100的底部。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有轨电车中相邻的两个车厢100通过车厢铰接机构200连接在一起,其中,车厢100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连接,而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通过同轴设置的第一关节轴承21和第二关节轴承22铰接在承载框架1上,在两个车厢100转动产生角度时,承载框架1不承受牵引力和制动力等纵向交变载荷,只承受垂向力,载荷单一且无交变特性,提高了承载框架1的抗疲劳性能。同时,上部铰接组件3中的两根第一连杆31形成V型结构连接其中一车厢100,而第一连杆31又通过橡胶轴承11铰接在所述承载框架1上,橡胶轴承11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有效的减缓车厢100对承载框架1产生的冲击力,同时,另一个车厢100通过第二连杆32铰接在承载框架1,第二连杆32能够控制两个车厢100之间的距离,可缓和车厢100横向位移时的冲击,保持相连接的两个车厢10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保持稳定。其中,第一关节轴承21、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和所述橡胶轴承11的轴线重合,所述第四关节轴承321的轴线与所述橡胶轴承11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三关节轴承311的轴线与所述橡胶轴承11的轴线空间交错设置。另外,为了方便安装上部铰接组件3,承载框架1的上部设置有安装支架12,所述安装支架12上形成有所述上安装轴,所述安装支架12上设置有立板121,所述第二安装座34固定在所述立板121上。
进一步的,为了更有效的提高铰接连接强度和安全系数,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与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的内圈211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的外圈21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4还与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内圈221连接,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外圈222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1上。具体的,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均连接在第一关节轴承21上,使得车厢100产生的牵引力和制动力等交变载荷通过第一关节轴承21从第一连接板23直接传递到第二连接板24上,无需借助承载框架1,而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通过第一关节轴承21铰接在一起后,第二连接板24通过第二关节轴承22铰接在承载框架1上,故承载框架1仅仅承受垂向力,载荷单一且无交变特征;优选的,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之间还设置有第五关节轴承25,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与所述第五关节轴承25的外圈25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4上设置有第一螺栓253,所述第五关节轴承25的内圈251套在所述第一螺栓253上,所述第五关节轴承25夹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4和所述第一螺栓253的头部之间,具体的,第一关节轴承21为主要承载轴承,传递大部分的牵引力和制动力,第五关节轴承25为辅助承载轴承以起到对第二关节轴承22产生中心定位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且压紧力及径向承载能力更强,在节省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铰接连接空间的同时又可提高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之间径向铰接连接的铰接连接强度和安全系数。另外,为了提高关节轴承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第一连接板23上固定有连接筒231,所述连接筒231形成有阶梯孔(未图示),所述连接筒231还设置有翻边结构(未图示),所述连接筒231插在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的内圈211中,所述第五关节轴承25的外圈252卡在所述阶梯孔中;所述第二连接板24上开设在有安装槽(未图示),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的外圈212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第二连接板24固定在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内圈221上;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夹在所述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4之间;同样的,第二关节轴承22还包括螺纹连接在一起的紧固螺母224和第二螺栓223,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外圈222和内圈221夹在所述第二螺栓223的头部和所述紧固螺母224之间,而为了对内圈221提供更好的支撑和限位,第二螺栓223的头部形成第一弧面结构(未图示),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内圈221形成与所述第一弧面结构配合的第二弧面结构(未图示)。具体的,设置在承载框架1下部的第一关节轴承21、第二关节轴承22和第五关节轴承25的内圈和外圈均被外部结构有效的加紧在一起,从而使得第一关节轴承21、第二关节轴承22和第五关节轴承25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以满足车厢100之间的连接强度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车厢铰接机构及有轨电车,通过在承载框架的底部设置下部铰接组件,下部铰接组件的两个连接板通过同轴设置的两个关节轴承连接在承载框架上,车厢的铰接位置在同一轴线上,有效的避免了承载框架因受力而产生较大扭矩,有效的提高了承载框架的抗疲劳性能,第一连杆配合橡胶轴承和第三关节轴承,可以满足两个车厢之间的转动动作的要求,而橡胶轴承还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橡胶轴承可起到缓冲车厢纵向及横向冲击的作用,且橡胶轴承与承载框架的安装螺栓处均使用弹性圆柱销进行定位,可避免螺栓受剪切力,连接方式更为可靠;第二连杆配合第四关节轴承能够缓和车辆横向位移时的冲击并保持相连接两车厢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保持稳定,提高了有轨电车的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