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1340B - 跨乘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乘式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01340B CN105501340B CN201510592326.2A CN201510592326A CN105501340B CN 105501340 B CN105501340 B CN 105501340B CN 201510592326 A CN201510592326 A CN 201510592326A CN 105501340 B CN105501340 B CN 1055013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housing
- accommodation space
- lid
- strad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具备工具箱,工具箱具有具备容纳工具的容纳空间的壳体、对壳体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盖、以及使盖可发生角位移地与壳体连接而通过角位移使盖进行开闭动作的铰链机构。壳体形成为容纳空间的深度方向为不同于壳体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且开口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结构,铰链机构的轴线朝向车宽方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工具箱的跨乘式车辆。
背景技术
跨乘式车辆有时配备工具箱,该工具箱具有容纳工具的壳体、和与壳体枢接而使壳体的开口通常闭合的盖。在专利文献1中,壳体在车长方向上为长尺寸,开口朝向后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62-448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开口较窄且壳体的内部空间较深,因此工具的取出以及收纳变得繁杂。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安装于跨乘式车辆中的工具箱的使用方便性。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形态的跨乘式车辆,具备工具箱,所述工具箱具有具备容纳工具的容纳空间的壳体、对所述壳体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盖、以及使所述盖能发生角位移地与所述壳体连接而通过角位移使所述盖进行开闭动作的铰链机构;所述壳体形成为所述容纳空间的深度方向为不同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且所述开口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结构,所述铰链机构的轴线朝向车宽方向。
根据所述结构,深度方向不同于长度方向,开口沿着该长度方向延伸,因此相对于容纳空间的容积的开口面积较大。因此,容易进行工具的取出以及收纳。如果开口较宽,则开闭该开口的盖也增大。然而,铰链机构的轴线朝向车宽方向,因此不会发生在通过盖的角位移打开开口时盖在车宽方向上突出的情况。因此,容易使用所取出的工具进行修理。
根据本发明,可以改善装配于跨乘式车辆中的工具箱的使用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形态的跨乘式车辆的左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中的图3A是车身框架以及支承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工具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中的图4A是工具箱的侧剖视图,图4B是沿着图4A的B-B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C是沿着图4A的C-C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中的图5A是约束件的侧视图,图5B是约束件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9 滤罐;
20 工具箱;
21 袋;
30 壳体;
31 容纳空间;
32 开口;
33 底壁;
34 外侧壁;
35 内侧壁;
36 第一锁定壁;
40 凹部;
41、42 突出部;
50 盖;
54 第二锁定壁;
60 铰链机构;
65 锁定机构;
66 插入件;
71 外侧锁定部;
72 内侧锁定部;
73 约束件;
80 支承件;
84 安装壁;
85 安装面;
89 固定件;
89a 头部;
100 跨乘式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形态。在所有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应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车长方向对应于从驾驶员的视角观察到的前后方向,车宽方向对应于从驾驶员的视角观察到的左右方向。车宽内侧是指在车宽方向上离跨乘式车辆的车宽中心线较近的方向,车宽外侧是指在车宽方向上离该车宽中心线较远的方向。
图1所示的摩托车是跨乘式车辆(以下简称为“车辆”)100的优选的一个示例。车辆100具备车身框架1以及工具箱20。车身框架1包括头管2、左右主框架3、左右枢接支架(pivot bracket)4、左右座椅框架5以及左右下座椅框架6。
头管2设置于车身框架1的前端部,并且配置在车宽中心线上。左右主框架3从头管2向左右分叉,并且向下倾斜且向后方延伸。左枢接支架4从左主框架3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左座椅框架5从左主框架3的车长方向中间部向上倾斜且向后方延伸。左下座椅框架6从左枢接支架4向后方倾斜且向上方延伸,并且与左座椅框架5的车长方向中间部连接。尽管详细图示省略,但是右枢接支架、右座椅框架以及右下座椅框架也形成为相同的结构。
前轮11支持于与由头管2支持的转向轴(未图示)连接的前叉12。后轮13支持于摇臂14的后端部,该摇臂14的前端部可摇动地支持于枢接支架4。发动机15配置在主框架3的下方且枢接支架4的前方。燃料箱16支持于主框架3上。座椅17支持于座椅框架5上。
排气消声器18、滤罐(canister)19以及工具箱20配置在座椅17的下方且后轮13的上方。排气消声器18构成发动机15的排气系统,减小排气声。滤罐19构成发动机15的燃料系统,将来自于燃料箱16的蒸发气体(燃料)通过吸附材料(例如活性炭)吸附,防止蒸发气体排放至大气中。工具箱20在车宽方向上以车宽中心线为基准配置在相反于排气消声器18的一侧,并且配置在与滤罐19相同的一侧(例如排气消声器18与车宽中心线相比靠近右侧,滤罐19以及工具箱20与车宽中心线相比靠近左侧)。
工具箱20容纳工具(例如螺丝刀、扳手以及内六角扳手)。工具在放入于由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等的树脂等制成的袋21中的状态下被归类收纳至工具箱20中。车辆100的利用者使用工具并拆卸车辆100的几个部件,例如可以应急地修理车辆100并且将拆卸的部件进行再组装。只要工具箱20的容量允许,利用者还可以将自身准备的其他部件与工具一起收纳于工具箱20。
如图2以及图3A所示,工具箱20通过支承件80与车身框架1连接。车身框架1包括左右增强构件7。左增强构件7在侧视时形成为倒V状,并且设置于左座椅框架5和左下座椅框架6之间的连接部位。左增强构件7在从下方与左座椅框架5抵接且从后方与左下座椅框架6抵接的状态下固定于左座椅框架5以及左下座椅框架6。尽管详细图示省略,但是右增强构件也形成为同样的结构。
支承件80例如通过对钢板以及钢管进行焊接以此制成。支承件80具有第一凸缘81以及第二凸缘82。第一凸缘81从车宽外侧与支架6a抵接,该支架6a被焊接在对应的下座椅框架6(例如左下座椅框架)上,第二凸缘82从下方与如下部位抵接:在左右增强构件7中的一方(例如左增强构件)中,从下方与对应的座椅框架5(例如左座椅框架)抵接的部位。支承件80通过从车宽外侧插入于第一凸缘81以及支架6a内的螺栓91以及从下方插入于第二凸缘82以及增强构件7内的螺栓92与车身框架1连接(参照图3A)。
支承件80具有:安装有不同于工具箱20的装置的一个示例、即滤罐19的装置支承(device mount)83;和安装有工具箱20的安装壁84。在支承件80与车身框架1连接的状态下,安装壁84配置在与左座椅框架5相比靠近下方且与左下座椅框架6相比靠近后方的位置(参照图2)。安装壁84形成与壳体30重叠的平坦的安装面85。在安装壁84上形成有固定件接合孔86,固定件接合孔86在安装面85上开口(参照图3A)。
参照图3B、图4A至图4C以及图5A至图5B说明工具箱20。工具箱20具备壳体30、盖50、铰链机构60(尤其参照图3B、图4A以及图4B)、锁定机构65(尤其参照图3B以及图4A)以及约束机构70(尤其参照图3B、图4A、图4C、图5A以及图5B)。
壳体30具有容纳工具(袋21)的容纳空间31。盖50对壳体30的开口32进行开闭。铰链机构60将盖50可发生角位移地连接于壳体30。盖50通过发生角位移以此进行开闭动作。锁定机构65将盖50保持在封闭开口32的状态。通常,开口32在锁定机构65的作用下被封闭。约束机构70将容纳于容纳空间31内的工具(袋21)约束在壳体30内。
壳体30例如由聚丙烯等的合成树脂一体成型而制成,但是材质以及制造方法不限于此。壳体30具有底壁33、左右侧壁34、35、第一锁定壁36以及第一铰链壁37。容纳空间31由壁33-37包围而形成,开口32由壁34-37的端缘限定。壁33-37具有面向容纳空间31的内表面以及其相反侧的外表面。底壁33在容纳空间31的深度方向上,在与开口32相反的一侧上限定容纳空间31。壁34-37从底壁33大致垂直地、即在深度方向上延伸。侧壁34、35大致平行。壁36、37大致平行且与侧壁34、35大致垂直。
壳体30在壁36、37相向的方向上为长尺寸,并且容纳空间31的深度方向(从开口32朝向底壁33的方向)是与壳体30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开口32沿着壳体30的长度方向延伸。开口32大致形成为长方形,开口32的长边朝向壳体30的长度方向。开口32的短边的长度(左右侧壁34、35的相对间隔)与容纳空间31的深度大致相同。
壳体30具有贯通底壁33的固定件插通孔38。底壁33具有从外表面突出的圆筒部39,固定件插通孔38贯通圆筒部39。圆筒部39的外底面在深度方向上以底壁33的外表面为基准位于与开口32相反的一侧。圆筒部39的内底面在深度方向上以底壁33的内表面为基准位于与开口32相反的一侧。通过设置圆筒部39,以此底壁33具有使内表面局部凹入的凹部40。
壳体30在使底壁33的外表面与安装面85重叠的状态下,通过从容纳空间31的内侧插通圆筒部39的固定件89固定于支承件80。另外,在固定件插通孔38内插入带凸缘(flange)的垫圈88,垫圈88的凸缘就坐于圆筒部39的内底面。固定件89例如是具有头部89a的由金属制成的螺栓。固定件89的轴部插通插入于固定件插通孔38内的垫圈88,并且与固定件接合孔86螺纹结合。头部89a紧固在垫圈88的凸缘上,并且容纳于凹部40。凹部40的深度(从底壁33的内表面至圆筒部39的内底面的距离)大于垫圈88的凸缘的高度以及头部89a的高度之和。
侧壁34、35包括在车宽方向外侧(例如左侧)上限定容纳空间31的外侧壁34、和在车宽方向内侧(例如右侧)上限定容纳空间31的内侧壁35。侧壁34、35具有与底壁33的外表面相比在深度方向上向与开口32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41、42,底壁33以及侧壁34、35形成H字形状的截面(参照图4C)。安装壁84容纳于左右突出部41、42之间。因此,在从车宽外侧观察跨乘式车辆100时,安装壁84被外侧壁34的突出部41所覆盖(参照图2以及图4C)。
盖50例如由聚丙烯等的合成树脂一体成型而制成,但是材质以及制造方法不限于此。盖50具有盖壁51、左右侧壁52、53、第二锁定壁54以及第二铰链壁55。盖50具有由壁51-55包围而形成的扩张空间56,壁51-55具有面向扩张空间56的内表面、以及其相反侧的外表面。壁52-55从盖壁51向扩张空间56的深度方向延伸。侧壁52、53大致平行,第二锁定壁54与侧壁52、53大致垂直。侧壁52、53包括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壁52、和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壁53。
铰链机构60具有:设置于壳体30的左右一对凸缘61a、61b;设置于盖50的左右一对凸缘62a、62b;插通凸缘61a、61b、62a、62b的销63;以及安装于销63的挡圈64。凸缘61a、61b以从第一铰链壁37的外表面突出的形式设置。凸缘62a、62b以从第二铰链壁55的内表面突出的形式设置,并且从扩张空间56突出。
作为一个示例,凸缘61a、61b的内表面间隔与凸缘62a、62b的外表面间隔大致相等,凸缘62a、62b配置在凸缘61a、61b之间(参照图4B)。左凸缘62a从车宽内侧与左凸缘61a抵接,右凸缘62b从车宽外侧与右凸缘61b抵接。销63依次插通左凸缘61a、左凸缘62a、右凸缘62b以及右凸缘61b。销63的一端部与左凸缘61a的外表面对接,销63的另一端部从右凸缘61b向右侧突出。挡圈64安装于销63的另一端部。借助于此,可以防止销63的脱落,盖50以绕着朝向车宽方向的销63的中心轴线可发生角位移的形式与壳体30连接。然而,设置于壳体30的一对凸缘也可以配置在设置于盖体50的一对凸缘之间。
在盖50位于封闭位置时,壳体30的开口32被封闭(参照图2)。侧壁52、53的端缘与侧壁34、35的端缘抵接(参照图4C)。第一铰链壁37从内侧覆盖第二铰链壁55以及凸缘62a、62b(参照图4A)。以使第二铰链壁55的内表面与壳体30的第一铰链壁37的外表面重叠的形式,铰链壁37、55相重叠(参照图4A)。借助于此,容纳空间31以与扩张空间56相结合的状态被密封(参照图2、图4A以及图4C)。
锁定机构65具有插入于锁定壁36、54的插入件66。锁定壁36、54均具有贯通孔67、68。在盖50位于封闭位置时,贯通孔67、68在锁定壁36、54的壁重叠方向上相互连通。插入件66例如是由树脂制成的推式铆钉构成。插入件66依次插通第一锁定壁36以及第二锁定壁54,并且对其头部进行按压操作。借助于此,两个锁定壁36、54可拆卸地结合,盖50保持在封闭位置。通过再次对插入件66的头部进行按压操作,以此解除紧固状态。借助于此,可以拔出插入件66并解除由锁定机构65实现的保持状态。
约束机构70具备:设置于壳体30的外侧壁34上的外侧锁定部71;设置于壳体30的内侧壁35上的内侧锁定部72;以及锁定于外侧锁定部71以及内侧锁定部72上的约束件73(参照图3B以及图4C)。外侧锁定部71设置于外侧壁34的内表面。内侧锁定部72设置于内侧壁35的外表面。外侧锁定部71形成为钩爪状,从外侧壁34的内表面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在深度方向上向配置有底壁33的一侧折弯。内侧锁定部72也同样如此。
约束件73具有带部73a、安装于带部73a的一端部的第一钩部73b以及安装于带部73a的另一端部的第二钩部73c(参照图4C、图5A以及图5B)。带部73a例如由氯丁橡胶等的弹性体制成,可以伸缩。带部73a在与第二钩部73c相比靠近梢端侧的位置上形成有手抓部73d(参照图3B、图5A以及图5B)。
利用者在解除由锁定机构65实现的保持状态后打开盖50并使开口32开放的状态下,进行使容纳于容纳空间31内的袋21通过约束机构70约束在壳体30内的作业、以及解除由约束机构70实现的约束状态的作业。在进行约束时,首先,使袋21容纳于容纳空间31内。袋21处于通过开口32并从容纳空间31局部地溢出的状态(然而,如果盖上盖50,则容纳于与容纳空间31连通的扩张空间56内)。将带部73a的一端部插入于容纳空间31内,使第一钩部73b锁定于外侧锁定部71。接着,抓住手抓部73d,并且以使带部73a通过袋21的外侧且使另一端部到达与内侧壁35相比靠近车宽内侧的位置的形式拉伸带部73a,并且使第二钩部73c锁定于内侧锁定部72。袋21以通过带部73a的弹性力被按压在底壁33的形式约束在壳体30内。在解除约束时,只要抓住手抓部73d并从内侧锁定部72解除第二钩部73c即可。借助于此,可以容易从容纳空间31抽出袋21。
在使盖50向封闭位置移动时,盖50的内侧壁53的端缘与壳体30的内侧壁35的端缘抵接,另一方面,约束件73通过壳体30的开口32并从容纳空间31内部向外伸出并锁定于内侧锁定部72。因此,盖50的内侧壁53具有从端缘上局部地切除的缺口部53a(参照图4C)。约束件73被允许通过缺口部53a向容纳空间31的外侧伸出。
在以上说明的跨乘式车辆100中,壳体30形成为容纳空间31的深度方向是与壳体30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且开口32沿着该长度方向延伸的结构。铰链机构60的轴线(例如销63的中心轴线)朝向车宽方向。
通过采用该结构,相对于容纳空间31容积的开口32面积增大,容易进行工具的取出以及收纳。在开口32扩大时,对其进行开闭的盖50也有增大的倾向。然而,铰链机构60的轴线朝向车宽方向,因此在通过盖50的角位移打开开口32时不会存在盖50在车宽方向上突出的情况。因此,容易使用取出的工具进行修理。
车辆100具备支承件80,该支承件80具有安装工具箱20的安装面85。壳体30具有在深度方向上与开口32相反的一侧上限定容纳空间31的底壁33。壳体30在使底壁33的外表面与安装面85重叠的状态下通过从容纳空间31的内部插通底壁33的固定件89固定于支承件80。借助于此,固定件89隐藏于容纳空间31,因此即便不额外设置隐藏固定件89的构件,也可以保持车辆100的美观。又,相比于在外表面设置凸缘以使固定件通过的壳体,壳体30的外形更加平滑。因此,相对于容纳空间31容积的工具箱20的外尺寸减小,对于工具箱20的配置位置的选择自由度提高。
支承件80具有形成安装面85的安装壁84。壳体30具有在车宽方向外侧限定容纳空间31的外侧壁34。外侧壁34具有与底壁33的外表面相比在深度方向上向与开口32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壁41。安装壁84从车宽外侧观察时被突出部41覆盖。借助于此,可以抑制安装壁84的露出,可以同时实现使用支承件80确保工具箱20的配置自由度且使工具箱20与车身框架1牢固地连接、和车辆的美观这两者。另外,在支承件80中未被突出部41覆盖的部分(例如,第二凸缘82、装置支承83、滤罐19等)通过与工具箱20相邻配置的车辆100的侧盖93(参照图2以及图4C)进行隐藏。
底壁33具有使底壁33的内表面局部地凹入的凹部40,固定件89是具有头部89a的螺栓,头部89a容纳于凹部40。借助于此,在使工具以放入于袋21内的状态容纳于容纳空间31内的情况下,即使袋21与凹部40周围的底壁33的内表面抵接,也难以与容纳于凹部40的螺栓之间发生干扰。可以使固定件89隐藏于容纳空间31内,且可以抑制袋21的损伤。即使袋21具有较低强度也确保寿命,因此对于袋21的材料以及尺寸的选择自由度提高。
两个固定件插通孔38以及两个圆筒部39在壳体30的长度方向上相隔地形成。因此,可以使壳体30在长度方向上相隔的两个点上与支承件80抵接,可以将壳体30在长度方向上相隔的两个点上固定于支承件80。因此可以将工具箱20稳定地安装于支承件80。安装壁84以及安装面85在壳体30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凸缘81、82之间。因此,可以将安装于支承件80的工具箱20与车身框架1稳定地进行连接。
在支承件80上安装有不同于工具箱20的装置的一个示例、即滤罐19。滤罐19与工具箱20一起安装于相同的支承件80,因此可以削减部件数量。
工具箱20具有使盖50保持在开口32被封闭的状态的锁定机构65。壳体30具有在深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锁定壁36,盖50具有在开口32被封闭的状态下,与第一锁定壁36在不同于车宽方向的壁重叠方向上重叠的第二锁定壁54。锁定机构65由从工具箱20的外侧在壁重叠方向上插入于第一锁定壁36以及第二锁定壁54的插入件66构成。借助于此,在由锁定机构65保持的状态下,插入件66仅仅从第一锁定壁36以及第二锁定壁54的外表面稍微露出。插入件66在壁重叠方向上被插入,而壁重叠方向是不同于车宽方向的方向。因此,该外表面不朝向车宽方向。因此,确保车辆100的美观。
尤其是,插入件66采用由树脂制成的推式铆钉,以此在由锁定机构65保持的状态下,插入件66的头部没入于其轴部。因此,可以减小插入件66的露出量,容易确保美观。
工具箱20具备可装卸地设置于壳体30,且将容纳于容纳空间31内的工具约束在壳体30内的约束件73。借助于此,可以抑制工具在车辆100的行驶中振动,因此可以抑制噪声以及工具箱20和袋21的损伤。
壳体30具有在车宽方向外侧限定容纳空间31的外侧壁34、和在车宽方向内侧限定容纳空间31的内侧壁35。在外侧壁34以及内侧壁35上分别设置有锁定约束件73的外侧锁定部71以及内侧锁定部72。外侧锁定部71设置于外侧壁34的内表面。借助于此,不会使约束件73以及外侧锁定部71露出于车宽外侧,确保车辆100的美观。
内侧锁定部72设置于内侧壁35的外表面。这样一来,在通过约束件73约束工具时,利用者只要将手部伸入容纳空间31内并将约束件73锁定在外侧锁定部71上,之后在容纳空间31的外侧操作约束件73并锁定于内侧锁定部72即可。在解除约束时,也只要在容纳空间31的外侧操作约束件73并从内侧锁定部72解开约束件73即可。容易进行约束件73的锁定以及解除,工具箱20方便使用。另外,即便内侧锁定部72设置于外表面,在从车辆100的外侧观察时也并不显眼,不会对车辆100的美观带来影响。可以同时实现使用的方便性的改善和美观的保持这两者。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2所示,支承件80的安装面85朝向后方。开口32朝向后方,深度方向大致朝向车长方向,长度方向大致朝向上下方向。
在该情况下,锁定壁36、54构成工具箱20的上部,铰链壁37、55构成工具箱20的下部,底壁33构成工具箱20的前部,盖壁51构成工具箱20的后部。固定件89从底壁33的后侧大致向前插入。铰链机构60设置于工具箱20的下部,锁定机构65设置于工具箱20的上部。锁定壁36、54的壁重叠方向大致与上下方向一致,插入件66从第一锁定壁36的上方朝向下方插入。插入件66的端部配置于第一锁定壁36的外表面(工具箱20整体的上表面)。盖50以相对壳体30向后方躲避的形式发生角位移,以此打开开口32。
支承件80的安装面85以随着向上方行进而向后侧倾倒的形式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工具箱20的侧表面上出现的壳体30和盖50的分界线(即、外侧壁34、52的端缘、内侧壁35、53的端缘)也仿照上述情况地以随着向上方行进而向后侧倾倒的形式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
因此,当解除由锁定机构65实现的保持时,盖50因自重而发生角位移。如果解除由锁定机构65实现的保持,则开口32自动被打开,因此改善工具箱20的使用便利性。工具由约束机构70约束在壳体30内,因此可防止在开口32自动被打开时工具通过开口32从容纳空间31掉落。
工具箱20在座椅17的下方区域配置于在车宽方向上与排气消声器18相反的一侧。工具箱20的后方打开得较宽。仅仅是后灯(例如,方向指示器以及制动灯)以及为了其安装而与座椅框架6的后端连接的灯安装板以与工具箱20相隔地置于其后的形式配置。以使盖50从壳体30向后方躲避的形式打开开口32,以此可以方便地进行锁定机构65的操作、工具的取出以及收纳。
上述实施形态只是一个示例,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例如,支承件80的安装面85可以朝向上方、下方或前方,支承件80的安装面85以及工具箱20绕车宽方向轴线的姿势可以是任意的。在支承件80上,以取代滤罐19或滤罐19以外再增加的形式安装有构成车辆100的其他装置。
本发明除了摩托车以外还可以应用于自动三轮车或全地形车(ATV)等的跨乘式车辆中。
Claims (8)
1.一种跨乘式车辆,
具备工具箱,所述工具箱具有具备容纳工具的容纳空间的壳体、对所述壳体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盖、以及使所述盖能发生角位移地与所述壳体连接而通过角位移使所述盖进行开闭动作的铰链机构;和
具有安装所述工具箱的安装面的支承件;
所述壳体形成为所述容纳空间的深度方向为不同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且所述开口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结构,所述铰链机构的轴线朝向车宽方向;
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深度方向上与所述开口相反的一侧上限定所述容纳空间的底壁,并且以所述底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面重叠的状态通过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插通所述底壁的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支承件;
所述支承件具有形成所述安装面的安装壁,所述壳体具有在车宽方向外侧限定所述容纳空间的外侧壁;
所述外侧壁具有与所述底壁的所述外表面相比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向与所述开口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在从车宽外侧观察时所述安装壁被所述突出部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具有使所述底壁的内表面局部地凹入的凹部,所述固定件是具有头部的螺栓,所述头部容纳于所述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件上安装有不同于所述工具箱的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使所述开口封闭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盖的锁定机构;
当解除由所述锁定机构实现的保持时,所述盖因自重而发生角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锁定壁,所述盖具有在所述开口被封闭的状态下在不同于所述车宽方向的壁重叠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锁定壁重叠的第二锁定壁;
所述锁定机构由在所述壁重叠方向上从所述工具箱的外侧插入于所述第一锁定壁以及所述第二锁定壁的插入件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可装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工具约束在所述壳体内的约束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在车宽方向外侧限定所述容纳空间的外侧壁、和在车宽方向内侧限定所述容纳空间的内侧壁;
在所述外侧壁以及所述内侧壁上设置有锁定所述约束件的外侧锁定部以及内侧锁定部;
所述外侧锁定部设置于所述外侧壁的内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锁定部设置于所述内侧壁的外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09226 | 2014-10-10 | ||
JP2014209226A JP6514476B2 (ja) | 2014-10-10 | 2014-10-10 | 鞍乗型車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01340A CN105501340A (zh) | 2016-04-20 |
CN105501340B true CN105501340B (zh) | 2018-04-27 |
Family
ID=55709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92326.2A Active CN105501340B (zh) | 2014-10-10 | 2015-09-17 | 跨乘式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14476B2 (zh) |
CN (1) | CN1055013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07981B (zh) * | 2014-09-23 | 2020-08-04 |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 用于车辆的储存容器组件 |
WO2022200902A1 (en) * | 2021-03-26 | 2022-09-29 | Sachin Anant Jadhav | A storage box for two-wheeled vehic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reof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6063U (zh) * | 1989-11-23 | 1991-05-01 | 凌卓凡 | 可锁藏物品的自行车组合式衣架 |
CN2203947Y (zh) * | 1994-09-02 | 1995-07-26 | 吴金祥 | 一种箱式自行车后物架 |
JPH08310470A (ja) * | 1995-05-18 | 1996-11-26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装置 |
WO2006046333A1 (ja) * | 2004-10-25 | 2006-05-04 | Kabushiki Kaisha Imasen Denki Seisakusho |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装置 |
CN200957863Y (zh) * | 2006-10-19 | 2007-10-10 | 王江波 | 摩托车前置备用盒 |
CN201231819Y (zh) * | 2008-06-13 | 2009-05-06 | 隆鑫工业有限公司 | 摩托车工具盒安装构造 |
JP2010143414A (ja) * | 2008-12-18 | 2010-07-01 | Fumiaki Seio | Etc車載器本体取付治具及びetc車載器本体取付方法 |
CN201834115U (zh) * | 2010-09-27 | 2011-05-18 | 常州格力博工具有限公司 | 摩托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31685Y2 (zh) * | 1979-01-11 | 1986-09-16 | ||
JPS6043489U (ja) * | 1983-08-26 | 1985-03-27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トのケ−ス取付け構造 |
JPS6097682U (ja) * | 1983-12-13 | 1985-07-03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シ−ト取付け装置 |
JP4262584B2 (ja) * | 2003-12-01 | 2009-05-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物入れ装置 |
JP4523025B2 (ja) * | 2007-10-22 | 2010-08-11 |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 自動二輪車用荷物収納装置 |
US20110241374A1 (en) * | 2008-03-31 | 2011-10-06 | Delray Graves | Vehicle floorboard storage |
JP5142909B2 (ja) * | 2008-09-18 | 2013-02-13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小物入れ |
JP6244285B2 (ja) * | 2014-09-29 | 2017-12-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
2014
- 2014-10-10 JP JP2014209226A patent/JP6514476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9-17 CN CN201510592326.2A patent/CN1055013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6063U (zh) * | 1989-11-23 | 1991-05-01 | 凌卓凡 | 可锁藏物品的自行车组合式衣架 |
CN2203947Y (zh) * | 1994-09-02 | 1995-07-26 | 吴金祥 | 一种箱式自行车后物架 |
JPH08310470A (ja) * | 1995-05-18 | 1996-11-26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装置 |
WO2006046333A1 (ja) * | 2004-10-25 | 2006-05-04 | Kabushiki Kaisha Imasen Denki Seisakusho |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装置 |
CN200957863Y (zh) * | 2006-10-19 | 2007-10-10 | 王江波 | 摩托车前置备用盒 |
CN201231819Y (zh) * | 2008-06-13 | 2009-05-06 | 隆鑫工业有限公司 | 摩托车工具盒安装构造 |
JP2010143414A (ja) * | 2008-12-18 | 2010-07-01 | Fumiaki Seio | Etc車載器本体取付治具及びetc車載器本体取付方法 |
CN201834115U (zh) * | 2010-09-27 | 2011-05-18 | 常州格力博工具有限公司 | 摩托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514476B2 (ja) | 2019-05-15 |
JP2016078516A (ja) | 2016-05-16 |
CN105501340A (zh) | 2016-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814244B2 (en) | Accommodation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 |
US8727368B1 (en) | Bicycle frame with integrated tool storage | |
CN105501340B (zh) | 跨乘式车辆 | |
JP2009286262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5436398B2 (ja) |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 | |
JP2014189104A (ja) | 自動二輪車 | |
US9409615B2 (en) | Motorcycle | |
US6857497B2 (en) | Rear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 |
JP6086887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 |
JP6535762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2017213985A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5411241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CN106660597B (zh) | 将用于机动车辆的旅行箱固定至机动车辆的方法,用于机动车辆的旅行箱及其安装套件 | |
JP2004099007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 |
CN110446652B (zh) | 跨骑型车辆的座椅铰链构造 | |
JP6140673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 |
JP2015047965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2004099008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ロック構造 | |
US9321497B2 (en) | Article storage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 |
JP2018172064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シートキャッチ取付構造 | |
JP2010149803A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2012056332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燃料装置 | |
JP5030900B2 (ja) | 小型車両用荷掛け構造 | |
JP2006273227A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220616019U (zh) | 鞍乘型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7 Address after: Akashi,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Kawasaki motorcy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