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9946B -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9946B
CN105479946B CN201510621532.1A CN201510621532A CN105479946B CN 105479946 B CN105479946 B CN 105479946B CN 201510621532 A CN201510621532 A CN 201510621532A CN 105479946 B CN105479946 B CN 1054799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k
handle
lead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15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9946A (zh
Inventor
长岛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79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9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9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9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体容纳体和液体供给装置。在现有的液体容纳体或液体供给装置中,难以在液体导出部上装卸液体导入部。一种墨水容纳体(50),其能够在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墨水的液体供给装置上进行装卸,其特征在于具有:墨水容纳部(82),其容纳墨水;手柄单元(91),其位于墨水容纳部(82)的端部;以及墨水导出部(101),其设置在手柄单元(91)上,并且经由手柄单元(91)与墨水容纳部(82)的内部连通,其中,墨水导出部(101)位于手柄单元(91)上的与墨水容纳部(82)侧相反一侧的部分。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容纳体和液体供给装置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公知有喷墨式打印机。一般地,在喷墨式打印机中,通过从记录头向纸张等记录介质喷射墨水,从而能够在该记录介质上进行打印。在这样的打印机中,以往,公知有为了稳定地向记录头供给墨水而连接外部墨水供给装置(液体供给装置)的结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2346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外部墨水供给装置中,供墨管(液体导入部的一个例子)连接在墨水袋的连接部(液体导出部的一个例子)上。并且,墨水袋内的墨水从连接部经由供墨管向打印机供给。在上述外部墨水供给装置中,连接供墨管的连接部位于墨水袋的铅垂方向的下侧。因此,例如在更换墨水袋时,难以目视确认墨水袋的连接部。因此,在现有的液体容纳体或液体供给装置中,存在难以在液体导入部上装卸液体导出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并且能够作为以下方式或者应用例实现。
[应用例1]一种液体容纳体,其能够在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上进行装卸,其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容纳部,其容纳所述液体;手柄部,其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端部;以及液体导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手柄部上,并且经由所述手柄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连通,其中,所述液体导出部位于所述手柄部上的与所述液体容纳部侧相反一侧的部分。
在该应用例的液体容纳体中,液体导出部位于手柄部上与液体容纳部侧相反一侧的部分。因此,当把持手柄部提起液体容纳体时,液体导出部位于液体容纳体的上部侧。因此,容易目视确认液体导出部。
[应用例2]上述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包括:基部,其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端部并且比所述液体容纳部更加向外侧突出;把持部,其位于比所述基部更靠近与所述液体容纳部侧相反一侧的位置;以及腿部,其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把持部,其中,所述液体导出部设置在所述把持部上。
在该应用例中,当把持把持部提起液体容纳体时,把持部位于液体容纳体的上部侧。并且,液体导出部设置在把持部上。因此,当把持把持部提起液体容纳体时,液体导出部位于液体容纳体的上部侧。因此,容易目视确认液体导出部。
[应用例3]上述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液体容纳部与所述液体导出部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腿部上。
在该应用例中,由于连通液体容纳部与液体导出部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腿部上,因此能够增加液体容纳体中可容纳的液体的量。
[应用例4]上述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流路部件,其构成所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流路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腿部内。
在该应用例中,能够利用容纳在腿部内的流路部件构成连通液体容纳部与液体导出部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
[应用例5]一种液体容纳体,其能够在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上进行装卸,其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容纳部,其容纳所述液体;以及液体导出部,其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连通,其中,在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端部形成手柄部,所述液体导出部设置在所述手柄部上。
在该应用例的液体容纳体中,液体导出部设置在形成于液体容纳部的端部的手柄部上。因此,当把持手柄部提起液体容纳体时,液体导出部位于液体容纳体的上部侧。因此,容易目视确认液体导出部。
[应用例6]上述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导出部上形成液体导出口,当把持所述手柄部而支撑起所述液体容纳体时,所述液体导出口朝向与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
在该应用例中,当把持手柄部并提起液体容纳体时,液体导出口朝向与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因此,容易避免尘埃等异物附着在液体导出口上。
[应用例7]上述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电气接触部,其能够与设置在所述液体供给装置上的电气连接部接触,所述电气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手柄部上。
在该应用例中,电气接触部设置在手柄部上。因此,当把持手柄部并提起液体容纳体时,电气接触部位于液体容纳体的上部侧。因此,容易目视确认电气接触部。
[应用例8]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其可装卸地安装有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体,并且其能够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所述液体;手柄部,其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端部;以及液体导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手柄部上,并且经由所述手柄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连通,其中,所述液体导出部位于所述手柄部上的与所述液体容纳部侧相反一侧的部分,所述液体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导入部,其由所述液体导出部供给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所述液体;以及可动支撑部,其可装卸地支撑所述手柄部,其中,所述手柄部具有能够与所述可动支撑部接合的第一接合部,在所述可动支撑部上,形成有与所述手柄部的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的第一被接合部,在所述手柄部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一被接合部相接合的状态下,所述可动支撑部能够从所述液体导出部与所述液体导入部相互分离的解除位置向所述液体导出部与所述液体导入部相互连接的连接位置移动。
在该应用例的液体供给装置中,在液体容纳体中,液体导出部位于手柄部上与液体容纳部侧相反一侧的部分。因此,当把持手柄部并提起液体容纳体时,液体导出部位于液体容纳体的上部侧。因此,由于容易目视确认液体导出部,从而使液体导出部在液体导入部上容易装卸。并且,在该液体供给装置中,在将手柄部的第一接合部与可动支撑部的第一接合部相接合的状态下,通过将可动支撑部从解除位置向连接位置移动,能够将液体导出部连接到液体导入部上。由此,由于能够轻松地实施液体导出部与液体导入部的连接及连接的解除相关的操作,从而使液体导出部在液体导入部上更容易装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墨水容纳体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墨水容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连接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手柄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将实施例1中的手柄单元用图4中的A-A线剖切时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手柄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将实施例1中的连接单元用图4中的A-A线剖切时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将实施例1中的连接单元用图4中的A-A线剖切时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装卸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装卸单元的立体图。
图12是说明实施例1中的墨水容纳体向装卸单元安装的流程的图。
图13是说明实施例1中的墨水容纳体向装卸单元安装的流程的图。
图14是说明实施例1中的墨水容纳体向装卸单元安装的流程的图。
图15是说明实施例1中的墨水容纳体向装卸单元安装的流程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供墨盒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墨水容纳体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墨水容纳体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液体喷射系统;3:打印机;4:墨水供给装置;5:输送装置;6:记录部;7:移动装置;9:转接装置;11:控制部;12A:驱动辊;12B:从动辊;13:输送电机;17:托架;19:记录头;31:柔性电缆;41A、41B:滑轮;43:正时皮带;45:托架电机;47:引导轴;50、50A、50B、50C:墨水容纳体;53:外壳;57:供墨管;59:泵单元;61:供墨管;82:墨水容纳部;83:连接单元;84、84A、84B、84C:薄膜部件;85:周边区域;86:熔接部;91:手柄单元;93:管;94:阀单元;95:弹簧;97:栓;99:密封圈;101:墨水导出部;101A:墨水导出口;103:薄膜;105:电路基板;106:基板设置部;107:端子部;108:导入口;111:基部件;112:手柄部件;113:流路部件;115:基部;117:连接部;121:腿部;122:把持部;123:连接部;125:接合部;127:连接部;129:底部;131:开口部;132:槽;133:终端;134:供给针;135:流路;171:装卸单元;172:支架;173:墨水导入部;175:接点机构;177:可动部件;183:支撑部;185:缺口部;187:凹部;191:支撑部;192:缺口部;207:端面;211:墨水容纳部;213:墨水导出单元;214:电气接触单元;215:手柄部;216:开口部;221:墨水容纳部;223:手柄部;224:腿部;225:本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液体喷射系统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各个附图中,为了使各个结构成为可辨认程度的大小,有时结构和部件的比例尺会有所不同。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1具有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3和作为液体供给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墨水供给装置4。打印机3具有输送装置5、记录部6、移动装置7、转接装置9和控制部11。并且,在图1中,绘制有互相垂直的坐标轴,即X轴、Y轴和Z轴。关于此后所示的附图,将根据需要绘制有X轴、Y轴和Z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系统1配置在由X轴和Y轴所规定的水平的平面(XY平面)上的状态为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Z轴为与水平的平面垂直的轴。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Z轴方向为铅垂向上方向。并且,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在图1中,-Z轴方向为铅垂向下方向。并且,在X轴、Y轴和Z轴中,箭头的指向均表示+(正)的方向,与箭头的指向相反的指向均表示-(负)方向。
输送装置5沿Y轴方向间歇地输送记录用纸等记录介质P。记录部6用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在用输送装置5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移动装置7使记录部6沿X轴往复移动。墨水供给装置4经由转接装置9向记录部6供给墨水。转接装置9设置在墨水供给装置4与记录部6之间,将来自墨水供给装置4的墨水向记录部6转送。控制部11对上述各个结构的驱动进行控制。
如图1所示,输送装置5具有驱动辊12A、从动辊12B以及输送电机13。驱动辊12A和从动辊12B为彼此外周相接合并且能够旋转的结构。输送电机13产生用于使驱动辊12A旋转的动力。来自输送电机13的动力经由传动机构传递给驱动辊12A。并且,沿Y轴方向间歇地输送夹持在驱动辊12A与从动辊12B之间的记录介质P。
记录部6具有托架17和记录头19。记录头19为液体喷射部的一个例子,将墨水作为墨滴喷出,在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托架17上搭载有记录头19。并且,记录头19经由柔性电缆31与控制部11连接。墨滴从记录头19的喷出由控制部11控制。
如图1所示,移动装置7具有正时皮带43、托架电机45以及引导轴47。正时皮带43伸展设置在一对滑轮41A和滑轮41B之间。一对滑轮41A和滑轮41B沿X轴排列。因此,正时皮带43沿X轴伸展设置。托架电机45产生用于驱动滑轮41A旋转的动力。引导轴47沿X轴延伸。引导轴47的两端支撑在图中未示出的箱体上,并且沿X轴引导托架17。
托架17固定在正时皮带43的一部分上。来自托架电机45的动力经由滑轮41A和正时皮带43传递给托架17。并且,托架17为能够通过传递的动力而沿X轴往复移动的结构。
如图1所示,作为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容纳体50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墨水供给装置4上。并且,墨水供给装置4具有作为盖的一个例子的外壳5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供给装置4上能够安装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墨水容纳体50。四个墨水容纳体50容纳在外壳53中。由此,能够用外壳53覆盖墨水容纳体50。因此,由于能够用外壳53保护墨水容纳体50,例如,容易避免尘埃等附着在墨水容纳体50上,以及墨水容纳体50发生损伤的情况。
在外壳53内设置支撑墨水容纳体50的装卸单元(后述)。装卸单元可装卸地支撑四个墨水容纳体50。各个墨水容纳体50具有作为液体容纳部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容纳部。墨水密封在由具有挠性的薄片构成的墨水容纳部中。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当墨水容纳部内的墨水消耗后,更换为新的墨水容纳体50。
供墨管57经由装卸单元(图中未示出)连接在各个墨水容纳体50的墨水容纳部上。作为流路部件的一个例子的供墨管57从墨水供给装置4连接到转接装置9上。转接装置9具有作为泵的一个例子的泵单元59。泵单元59将安装在墨水供给装置4上的墨水容纳体50的墨水容纳部内的墨水汲上来。并且,泵单元59将从墨水容纳体50的墨水容纳部汲上来的墨水经由供墨管61送至记录头19。由此,能够用泵单元59辅助进行从墨水供给装置4向记录头19的墨水供给。这样一来,墨水容纳体50的墨水容纳部内的墨水经由转接装置9从墨水供给装置4向记录头19供给。然后,向记录头19供给的墨水以墨滴的形式从朝向记录介质P侧的喷嘴(图中未示出)喷出。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将转接装置9和墨水供给装置4作为分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转接装置9包含在液体供给装置4的结构之中。并且,也可以将转接装置9包含在打印机3的结构之中。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液体喷射系统1中,控制部11控制输送电机13的驱动,输送装置5使记录介质P与记录头19相对并间歇性地在Y轴方向上进行输送。这时,控制部11控制托架电机45的驱动而使托架17沿X轴往复移动,并控制记录头19的驱动而使墨滴在规定位置喷出。通过这样的动作,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点,从而在该记录介质P上进行基于图像数据等记录信息的记录。
以下对墨水容纳体50的各种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下文中,为了识别每个实施例的墨水容纳体50,在每个实施例的墨水容纳体50的标号上附记不同的字母文字。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实施例1的墨水容纳体50A具有作为液体容纳部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容纳部82和连接单元83。如图3所示,墨水容纳部82具有多个薄膜部件84互相接合的结构,所述多个薄膜部件具有挠性。在墨水容纳部82中,三个薄膜部件84接合成袋状。在墨水容纳部82中,在对三个薄膜部件84分别进行识别的情况下,三个薄膜部件84分别标记为薄膜部件84A、薄膜部件84B以及薄膜部件84C。薄膜部件84A与薄膜部件84B在互相重合的状态下,在周边区域85处互相熔接在一起。薄膜部件84C被薄膜部件84A与薄膜部件84B所夹持。薄膜部件84C的周边在与周边区域85重合的状态下与薄膜部件84A以及薄膜部件84B熔接在一起。
由此,墨水容纳部82具有以薄膜部件84C作为底部的袋状形状。墨水容纳在墨水容纳部82的内部。因此,墨水容纳部82具有作为墨水容纳部的功能,所述墨水容纳部容纳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并且,由于墨水容纳部82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挠性,因此当墨水容纳部82内的墨水被消耗后,能够减少墨水容纳部82内的压力的下降。另外,在图3中,为了便于理解地表示结构,在周边区域85上标注有阴影线。在图3中,图示有薄膜部件84C在薄膜部件84A与薄膜部件84B之间剖切的状态。
可以采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等分别作为薄膜部件84A、薄膜部件84B以及薄膜部件84C的材料。并且,可以采用将由这些材料构成的薄膜层叠起来的层叠结构。在这样的层叠结构中,例如,可以使外层为耐冲击性良好的PET或尼龙,并且使内层为耐墨水性良好的聚乙烯。另外,可以采用具有蒸镀了铝等的层的薄膜等。由此,能够提高气体阻隔性能。
连接单元83在周边区域85中的一部分处,由薄膜部件84A与薄膜部件84B所夹持。在周边区域85的一部分处,连接单元83与薄膜部件84A互相熔接在一起。同样,在周边区域85的一部分处,连接单元83与薄膜部件84B互相熔接在一起。因此,连接单元83上由薄膜部件84A与薄膜部件84B所夹持的周边区域85的一部分为墨水容纳部82与连接单元83的接合部。在连接单元83上设置有熔接部86。在熔接部86被薄膜部件84A和薄膜部件84B所夹持的状态下,薄膜部件84A和薄膜部件84B分别熔接在熔接部86上。通过薄膜部件84A、薄膜部件84B以及连接单元83互相接合,从而构成将薄膜部件84C作为底部的墨水容纳部82。
如图4所示,连接单元83具有作为手柄部的一个例子的手柄单元91、管93以及阀单元94。阀单元94具有弹簧95、栓(阀体)97以及密封圈(阀座)99。手柄单元91位于墨水容纳部82的端部。手柄单元91具有墨水导出部101。墨水导出部101具有筒状的外观。墨水导出部101上形成有墨水导出口101A。经由墨水导出部101墨水容纳部82(图3)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墨水导出部101具有作为液体导出部的功能,所述液体导出部将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从墨水容纳部82的内部导出到外部。墨水容纳部82内的墨水经由墨水导出部101的墨水导出口101A导出到墨水容纳体50的外部。按照弹簧95、栓97、密封圈99的顺序将它们容纳在墨水导出部101内。在向墨水供给装置4安装墨水容纳体50之前的状态下,墨水导出口101A被薄膜103封闭。由此,墨水容纳部882的内部保持密封状态。
并且,在连接单元83上设置有作为电气接触部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基板105。在手柄单元91上设置有作为保持部的一个例子的基板设置部106。电路基板105设置在基板设置部106上。电路基板105上设置有多个端子部107。多个端子部107朝向电路基板105的与手柄单元91所在一侧相反的一侧。在电路基板105的与端子部107所在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存储装置(图中未示出)。多个端子部107中的至少一部分与存储装置电气连接。
手柄单元91具有作为流路连接部的一个例子的导入口108。导入口108与墨水容纳部82内连通,将墨水容纳部82内的墨水导入到墨水导出部101中。导入口108与墨水导出部101连通。导入口108上连接有管93。并且,如图3所示,管93容纳在墨水容纳部82内。到导入口108的导入流路经由管93向墨水容纳部82的里侧延伸。
如图5所示,手柄单元91具有基部件111、手柄部件112以及流路部件113。在手柄单元91中,基部件111为与墨水容纳部82接合的部件,并且具有基部115。基部115沿与Z轴相交的方向延伸。熔接部86设置在基部115的侧面上。通过设置在基部115上的熔接部86与墨水容纳部82互相熔接在一起,基部件111与墨水容纳部82互相接合。导入口108设置在基部件111的基部115上,并且沿Z轴延伸。导入口108从基部115向-Z轴方向突出。并且,基部件111上设置有连接部117。在基部件111中,连接部117设置在基部115上。连接部117设置在基部115的与导入口108所在一侧相反的一侧。连接部117从基部115向+Z轴方向突出。流路部件113的一端侧连接在连接部117上。
手柄部件112为相对于基部件111可装卸的结构。在将手柄部件112安装到基部件111上的状态下,手柄部件112位于基部件111的基部115的+Z轴方向侧。因此,在墨水容纳体50(图2)中,手柄部件112比墨水容纳部82更加向外侧突出。手柄部件112沿基部件111的基部115的延伸方向延伸。手柄部件112具有两个腿部121和把持部122。两个腿部121在基部115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分离。如图4所示,两个腿部121分别从基部115向+Z轴方向突出。并且,在图5所示的手柄部件112中,两个腿部121的基部115侧的端部通过连接部123互相连接。
把持部122设置在两个腿部121的+Z轴方向侧,即设置在两个腿部121的与基部115侧相反的一侧。因此,把持部122位于基部115的+Z轴方向侧。因此,把持部122位于比基部115更靠近与墨水容纳部82侧相反的一侧。两个腿部121上与基部115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把持部122连接。即,如图4所示,在手柄单元91中,两个腿部121连接把持部122与基部115。
把持部122沿基部115的延伸方向延伸。两个腿部121均与把持部122连接。根据上述结构,操作者能够将手指插入把持部122与基部115之间,抓住把持部122。然后,操作者在抓住把持部122的状态下,能够将墨水容纳体50A(图2)提起。
如图5所示,在手柄单元91中,墨水导出部101和基板设置部106设置在手柄部件112上。在手柄部件112中,墨水导出部101和基板设置部106设置在把持部122上。墨水导出部101和基板设置部106从把持部122向与Z轴相交的方向突出。墨水导出部101和基板设置部106设置在与把持部122相同的一侧。在此,把持部122为位于手柄单元91上与墨水容纳部82侧相反一侧的部分。因此,在墨水容纳体50A中,把持部122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上端。因此,在墨水容纳体50A中,设置在把持部122上的墨水导出部101和基板设置部106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上端。并且,墨水导出部101在与导入口108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即与Z轴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另外,手柄部件112具有接合部125。接合部125具有板状的外观,并且与墨水导出部101相交。接合部125向墨水导出部101的外侧突出。因此,接合部125呈向墨水导出部101的外侧突出的凸缘状。接合部125从墨水导出部101上比墨水导出部101更加向外侧突出。即,接合部125包括以下两个部位:比墨水导出部101更加向两个腿部121侧突出的部位,以及比墨水导出部101更加向连接部123侧,即比墨水导出部101更加向-Z轴方向突出的部位。接合部125与把持部122分离。即,接合部125与把持部122之间存在空隙。
在此,如图6所示,在基部件111上,导入口108和连接部117贯通基部件111而互相连通,图6为将手柄单元91沿图4中的A-A线剖切时的剖视图。并且,在手柄部件112上,在把持部122的与墨水导出部101侧相反一侧设置有连接部127。连接部127从墨水导出部101的与墨水导出口101A侧相反一侧贯通墨水导出部101的底部129而与墨水导出部101内连通。
如图7所示,流路部件113的另一端侧连接到连接部127上。根据上述结构,导入口108与墨水导出口101A之间经由连接部117、流路部件113、连接部127以及墨水导出部101连通。由此,墨水容纳部82内的墨水能够通过手柄单元91从墨水导出口101A导出到墨水容纳体50A的外侧。并且,可以采用例如具有挠性的管等作为流路部件113。
在此,如图7所示,在手柄部件112上且在与墨水导出部101侧相反的一侧横跨把持部122、腿部121以及连接部123形成有槽部128。槽部128在连接部117与连接部127之间,沿流路部件113的路径形成。在手柄部件112上,槽部128以从与墨水导出部101侧相反的一侧向墨水导出部101侧形成凹槽的方式形成。槽部128形成为能够容纳流路部件113的深度。流路部件113沿槽部128的路径延伸。并且,流路部件113容纳在槽部128内。根据该结构,由于构成从墨水容纳部82向墨水导出部101连通的流路的一部分的流路部件11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腿部121上,因此能够增加墨水容纳体50A中可容纳的墨水的量。并且,由于流路部件113等结构件容纳在手柄部件112中,因此能够用结构件辅助增强手柄部112的刚性。
如图8所示,墨水导出部101的内侧容纳有弹簧95、栓97以及密封圈99。弹簧95由墨水导出部101的底部129和栓97所夹持。栓97由弹簧95和密封圈99所夹持。因此,弹簧95向密封圈99侧对栓97施力。密封圈99由例如橡胶或合成橡胶等弹性体构成。密封圈99被压入墨水导出部101内。密封圈99上设置有开口部131。在与密封圈99的开口部131重合的状态下,栓97受到向密封圈99侧的施力。因此,密封圈99的开口部131被栓97封闭。栓97与墨水导出部101之间保持空隙。并且,弹簧95与墨水导出部101之间也保持空隙。因此,栓97和弹簧95均能够在墨水导出部101的内部沿墨水导出部101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在此,墨水导出部101的内侧设置有槽132。槽132从墨水导出部101的终端133侧向底部129并沿着墨水导出部101的延伸方向延伸。槽132从底部129开始比弹簧95更加靠近密封圈99侧。槽132设置为形成从墨水导出部101的内壁朝向外壁的凹槽。因此,在栓97容纳在墨水导出部101内的状态下,能够使由栓97和槽132所包围的空间作为墨水流路进行活用。
如图9所示,当向墨水供给装置4(图1)安装墨水容纳体50A时,供给针134插入到密封圈99的开口部131中。这时,栓97被供给针134推压,向底部129侧移动。供给针134形成中空。供给针134与供墨管57(图1)连通。由此,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墨水能够从由槽132和栓97所包围的流路135经由供给针134向供墨管57(图1)供给。并且,供给针134设置在墨水供给装置4的外壳53内。
以下对设置在墨水供给装置4上的装卸单元171进行说明。装卸单元171包含用于向墨水供给装置4装卸墨水容纳体50的结构。装卸单元171可装卸地支撑墨水容纳体50。设置在墨水供给装置4上的装卸单元171的个数与能够安装在墨水供给装置4上的墨水容纳体50的个数相同。即,装卸单元171设置在墨水供给装置4上安装的每个墨水容纳体50上。如图10所示,装卸单元171具有支架172、作为液体导入部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导入部173、作为电气连接部的一个例子的接点机构175以及作为可动支撑部的一个例子的可动部件177。支架172为支撑装卸单元171的部件。墨水导入部173和接点机构175设置在支架172内。作为支架172的固定状态,可以是直接固定在打印机3上的状态,也可以是经由墨水供给装置4的外壳53固定在打印机3上的状态。
墨水导入部173具有前述供给针134。墨水导出部173具有作为液体导入部的功能,所述液体导入部将经由墨水导出部101从墨水容纳体50的墨水容纳部82内导出的墨水导入到转接装置9中。供给针134与供墨管57连通。在此,在墨水供给装置4中,将供给针134延伸的方向作为K1方向。墨水供给装置4的Z轴方向与液体喷射系统1的Z轴方向为同一方向。并且,将与K1方向以及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K2方向。根据该定义,如图4所示,在墨水供给装置4中,在墨水容纳体50的手柄单元91中,墨水导出部101沿K1方向延伸,基部115沿K2方向延伸。同样,把持部122沿K2方向延伸。
接点机构175(图10)为与墨水容纳体50的电路基板105电气连接的连接部。在墨水容纳体50安装在了装卸单元171上的状态下,电路基板105的多个端子部107(图4)上的至少一部分与接点机构175接触。接点机构175经由柔性电缆31(图1)与控制部11电气连接。并且,通过电路基板105将接点机构175与墨水容纳体50的存储装置(图中未示出)电气连接,从而能够在控制部11与墨水容纳体50的存储装置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传递。
可动部件177为相对于支架172沿K1方向可进退的结构。当从K1方向观察装卸单元171时,可动部件177设置在与墨水导入部173重合的位置,墨水导入部173和接点机构175横跨越过K2方向的区域。可动部件177上设置有支撑部183。当从K1方向观察装卸单元171时,支撑部183设置在与墨水导入部173重合的位置。在支撑部183上,在与供给针134重合的部位,设置有缺口部185。因此,当使可动部件177沿与K1方向相反的方向朝向墨水导入部173移动时,墨水导入部173的供给针134能够插入到支撑部183的缺口部185中。
支撑部183上设置有凹部187。在支撑部183上,凹部187以形成朝向-Z轴方向的凹槽的方式设置。凹部187在K2方向上跨越横跨缺口部185的区域设置。因此,如图11所示,当使可动部件177沿与K1方向相反的方向而朝向墨水导入部173移动时,供给针134能够经由支撑部183的缺口部185进入到凹部187内。设置在墨水容纳体50的手柄单元91内的接合部125(图5)能够插入到凹部187内。在将墨水容纳体50的墨水导出部101朝向装卸单元171的墨水导入部173侧的状态下,能够将墨水容纳体50的接合部125从凹部187的+Z轴方向侧插入到凹部187内。并且,接合部125为第一接合部的一个例子,凹部187为第一被接合部的一个例子。
并且,可动部件177上设置有支撑部191。当从K1方向观察装卸单元171时,支撑部191设置在与接点机构175重合的位置。在支撑部191上,在与接点机构175重合的部位设置有缺口部192。支撑部191为能够将连接单元83的基板设置部106用缺口部192进行接纳的结构。基板设置部106能够在-Z轴方向上与支撑部191的缺口部192进行接合。当将墨水容纳体50的接合部125插入到支撑部183中时,基板设置部106插入到支撑部191的缺口部192内。并且,支撑部191为能够在与基板设置部106接合的状态下支撑基板设置部106的结构。并且,基板设置部106为第二接合部的一个例子,支撑部191的缺口部192为第二被接合部的一个例子。
在此,如图10所示,在装卸单元171中,将可动部件177比支架172更加向K1方向突出的状态称作非连接状态。并且,非连接状态下的可动部件177的位置称作非连接位置。并且,在非连接状态下,墨水导入部173位于可动部件177的缺口部185的-K1方向。因此,在非连接状态下,墨水导入部173与墨水导出部101分离。因此,非连接状态为墨水导出部101与墨水导入部173不连接的状态。在非连接状态下,墨水容纳体50向装卸单元171的安装被解除。因此,非连接状态亦称作解除状态。并且,非连接位置亦称作解除位置。在解除位置处,墨水导出部101与墨水导入部173互相分离。并且,在解除位置处,接点机构175与电路基板105的端子部107互相分离。
当可动部件177从解除位置向图11所示的连接位置移动时,供给针134进入到可动部件177的缺口部185内。在供给针134进入到可动部件177的缺口部185内的状态下,墨水导出部101与供给针134彼此连接在一起。墨水导出部101与供给针134彼此连接的状态称为连接状态。并且,连接状态下的可动部件177的位置称为连接位置。在连接状态下,墨水导出部101与供给针134彼此连接在一起。并且,在连接位置处,接点机构175与电路基板105的端子部107彼此接触。
以下对向装卸单元171安装墨水容纳体50的流程(安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2所示,当可动部件177位于解除位置时,在使墨水容纳体50的墨水导出部101朝向装卸单元171的墨水导入部173侧的状态下,使墨水容纳体50的接合部125位于可动部件177的凹部187的Z轴方向侧。这时,连接单元83的基板设置部106与可动部件177的支撑部191沿Z轴相对。这时,操作者通过把持墨水容纳体50的把持部122而支撑墨水容纳体50,能够容易地使接合部125位于可动部件177的凹部187的+Z轴方向侧。并且,在图12中,为了便于理解地表示结构,省略了装卸单元171的支架172、墨水导入部173以及接点机构175的图示。
在此,当操作者把持把持部122而支撑墨水容纳体50时,墨水导出部101位于墨水容纳体50的上部侧。因此,容易目视确认墨水导出部101。并且,当操作者把持把持部122而支撑墨水容纳体50时,墨水导出部101的端面207朝向-K1方向,所述-K1方向与手柄单元91从墨水容纳部82上突出的方向,即Z轴方向相交。换言之,当操作者把持把持部122而支撑墨水容纳体50时,墨水导出口101A朝向与重力方向相交的-K1方向。因此,当操作者把持把持部122而支撑墨水容纳体50时,由于在操作者的视线中墨水导出部101的端面207和墨水导出口101A难以与把持部122重叠,因此容易目视确认墨水导出口101A,从而能够在兼顾墨水导出部101的端面207和墨水导出口101A的同时进行向装卸单元171的安装。由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使接合部125位于可动部件177的凹部187的+Z轴方向侧。并且,当操作者把持把持部122而支撑墨水容纳体50时,由于墨水导出口101A朝向与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因此易于避免尘埃等异物附着在墨水导出口101A上。
接着,如图13所示,通过使墨水容纳体50向-Z轴方向降下,使接合部125与可动部件177的凹部187内接合。由此,墨水容纳部82经由手柄单元91支撑在装卸单元171上。由此,通过支撑部183支撑接合部125,墨水容纳体50变为悬挂状态。这样一来,通过使接合部125与可动部件177的凹部187内相接合,使得墨水容纳体50在装卸单元171上容易装卸。并且,在图13中,为了便于理解地表示结构,省略了装卸单元171的支架172、墨水导入部173以及接点机构175的图示。
这时,由于可动部件177位于解除位置,如图14所示,墨水导出部101与墨水导入部173相互分离。即,在解除位置处,墨水导出部101与墨水导入部173的连接被解除。并且,在图14中,图示有在相当于图4中的A-A线的位置处剖切装卸单元171和墨水容纳体50时的剖面。
然后,如图15所示,当使可动部件177移动到连接位置时,能够使墨水导出部101向-K1方向移动。由此,能够进行墨水导出部101与墨水导入部173的连接,以及接点机构175与电路基板105的端子部107的连接。并且,在图15中,图示有在相当于图4中的A-A线的位置处剖切装卸单元171和墨水容纳体50时的剖面。另外,当从墨水供给装置4上卸下墨水容纳体50时,只要按照上述安装方法的相反顺序实施即可。即,当从墨水供给装置4上卸下墨水容纳体50时,首先,将可动部件177从连接位置移动到解除位置。接着,通过把持墨水容纳体50的把持部122并将墨水容纳体50从可动部件177向+Z轴方向提起,从而能够从墨水供给装置4上卸下墨水容纳体50。
根据实施例1的墨水容纳体50A,当墨水容纳体50中的墨水被消耗而使墨水容纳部82内的墨水余量不足时,能够将墨水容纳体50更换为新的墨水容纳体50。由此,能够快速地继续向打印机3供给墨水。并且,在墨水容纳体50A中,墨水导出部101位于手柄单元91上与墨水容纳部82侧相反一侧的把持部122的部分。因此,当把持把持部122并提起墨水容纳体50A时,墨水导出部101位于墨水容纳体50A的上部侧。因此,容易目视确认墨水导出部101。结果是,使墨水导出部101在墨水导入部173上容易装卸。
在墨水容纳体50A中,电路基板105设置在手柄单元91上。因此,当把持手柄部件112并提起墨水容纳体50A时,电路基板105位于墨水容纳体50A的上部侧。因此,容易目视确认电路基板105。结果是,容易将电路基板105与接点机构175进行连接或解除连接。并且,在墨水容纳体50A中,电路基板105位于手柄单元91上与墨水容纳部82侧相反一侧的把持部122的部分。因此,当把持把持部122并提起墨水容纳体50A时,电路基板105位于墨水容纳体50A的上部侧。因此,更容易目视确认电路基板105。结果是,容易将电路基板105与接点机构175进行连接或解除连接。
在墨水供给装置4中,在将墨水容纳体50A的手柄单元91的接合部125与装卸单元171的可动部件177的凹部187相接合的状态下,通过将可动部件177从解除位置移动到连接位置,能够将墨水导出部101连接到墨水导入部173上。由此,由于能够轻松地实施墨水导出部101与墨水导入部173的连接以及连接的解除相关的操作,因此墨水导出部101在墨水导入部173上更容易装卸。
在墨水容纳体50A的手柄单元91中,流路部件113构成导入口108与墨水导出部101之间的流路的一部分。然而,导入口108与墨水导出部101之间的流路并不限于此。作为构成导入口108与墨水导出部101之间的流路的方法,可以采用例如省略流路部件113,用薄膜部件等封闭槽部128以构成流路的方法。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取得相同的效果。
在墨水容纳体50A中,图示有通过将具有挠性的薄膜部件84A、薄膜部件84B以及薄膜部件84C接合在一起而构成墨水容纳部82的例子。然而,墨水容纳部82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如图16所示,可以采用例如通过吹塑成型而形成的具有挠性的容器等作为墨水容纳部82的结构。该结构也能够取得相同的效果。并且,墨水容纳部82并不限于通过吹塑成型而形成的具有挠性的容器,也可以采用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等形成的刚度较高的容器。该结构也能够取得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7所示,实施例2的墨水容纳体50B具有墨水容纳部211、墨水导出单元213以及电气接触单元214。在实施例2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实施例1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详细说明。墨水容纳部211具有将具有挠性的多个薄膜部件84接合成袋状的结构。在墨水容纳部211且在+Z轴方向的端部形成有手柄部215。在墨水容纳部211上形成有开口部216,其在K1方向上贯通墨水容纳部211。墨水容纳部211上位于开口部216的+Z轴方向侧的部分构成手柄部215。
该结构能够使操作者将手指插入到开口部216中并把持手柄部215。然后,操作者能够以把持手柄部215的状态提起墨水容纳体50B。另外,在墨水容纳部211中,在开口部216的周边两片薄膜部件84互相接合在一起。因此,在墨水容纳部211中,包括手柄部215在内的开口部216的周围也构成袋状。因此,在墨水容纳部211中,包括手柄部215在内的开口部216的周围也能够容纳墨水。
墨水导出单元213具有墨水导出部101、接合部125以及阀单元94(图4)。墨水导出单元213具有从实施例1的连接单元83(图4)中除去墨水导出部101、接合部125以及阀单元94的结构。并且,在墨水导出单元213中,接合部125形成于墨水导出部101上。墨水导出单元213设置在手柄部215上。因此,在手柄部215中墨水导出部101与墨水容纳部211内连通。即,墨水容纳部211内的墨水经由手柄部215到达墨水导出部101。
电气接触单元214具有基板设置部106和电路基板105。电气接触单元214为从实施例1中的连接单元83(图4)中除去基板设置部106和电路基板105的结构。电气接触单元214设置在手柄部215上。在墨水容纳体50B中,墨水导出单元213与电气接触单元214设置在墨水容纳部211的同一侧。并且,在墨水容纳体50B中,墨水导出单元213和电气接触单元214沿K2方向排列。
对向装卸单元171安装墨水容纳体50B时的安装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墨水容纳体50B中,与实施例1相同,首先使墨水导出单元213的接合部125与可动部件177的凹部187(图10)接合。这时,电气接触单元214的基板设置部106插入到可动部件177的缺口部192内。接着,通过将可动部件177从解除位置向连接位置移动,能够进行墨水导出部101与墨水导入部173的连接,并且能够进行接点机构175与电路基板105的端子部107的连接。
在实施例2的墨水容纳体50B中也能够取得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并且,在实施例2中,由于手柄部215构成墨水容纳部211的一部分,因此与实施例1相比,能够减少构成部件。
(实施例3)
如图18所示,实施例3的墨水容纳体50C具有墨水容纳部221、墨水导出单元213以及电气接触单元214。在实施例3中,对于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详细说明。墨水容纳部221具有将具有挠性的多个薄膜部件接合成袋状的结构。在墨水容纳部221的+Z轴方向的端部形成有手柄部223。
在墨水容纳部221中,在手柄部223的-Z轴方向侧形成有腿部224。手柄部223经由腿部224与墨水容纳部221的本体部225连接。本体部225、腿部224以及手柄部223连起来构成袋状的墨水容纳部221。因此,在墨水容纳部221中,不仅本体部225而且手柄部223以及腿部224也能够容纳墨水。
由于墨水导出单元213和电气接触单元214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在墨水容纳体50C中,墨水导出单元213和电气接触单元214设置在手柄部223上。墨水容纳部221内的墨水经由腿部224和手柄部223到达墨水导出部101。在墨水容纳体50C中,墨水导出单元213和电气接触单元214也设置在墨水容纳部221的同一侧。并且,在墨水容纳体50C中,墨水导出单元213和电气接触单元214沿K2方向排列。由于向装卸单元171安装墨水容纳体50C时的安装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在实施例3的墨水容纳体50C中,也能够取得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并且,在实施例3中,由于手柄部223构成墨水容纳部221的一部分,因此与实施例1相比,能够减少构成部件。

Claims (8)

1.一种液体容纳体,其能够在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上进行装卸,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容纳部,其容纳所述液体;
手柄部,其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端部;以及
液体导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手柄部上,并且经由所述手柄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连通,其中,
所述液体导出部位于所述手柄部上的与所述液体容纳部侧相反一侧的部分,
在所述液体容纳体被安装在所述液体供给装置上的状态下,所述液体导出部位于所述液体容纳体的上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部包括:基部,其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端部并且比所述液体容纳部更加向外侧突出;把持部,其位于比所述基部更靠近与所述液体容纳部侧相反一侧的位置;以及腿部,其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把持部,其中,
所述液体导出部设置在所述把持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连通所述液体容纳部与所述液体导出部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腿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流路部件,其构成所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其中,
所述流路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腿部内。
5.一种液体容纳体,其能够在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上进行装卸,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容纳部,其容纳所述液体;以及
液体导出部,其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连通,其中,
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端部形成为手柄部,
所述液体导出部设置在所述手柄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导出部上形成液体导出口,
当把持所述手柄部而支撑起所述液体容纳体时,所述液体导出口朝向与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电气接触部,其能够与设置在所述液体供给装置上的电气连接部接触,
所述电气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手柄部上。
8.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其可装卸地安装有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体,并且其能够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所述液体;手柄部,其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端部;以及液体导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手柄部上,并且经由所述手柄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连通,其中,
所述液体导出部位于所述手柄部上的与所述液体容纳部侧相反一侧的部分,
所述液体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导入部,其由所述液体导出部供给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所述液体;以及可动支撑部,其可装卸地支撑所述手柄部,其中,
所述手柄部具有能够与所述可动支撑部接合的第一接合部,
在所述可动支撑部上,形成有与所述手柄部的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的第一被接合部,
在所述手柄部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一被接合部相接合的状态下,所述可动支撑部能够从所述液体导出部与所述液体导入部相互分离的解除位置向所述液体导出部与所述液体导入部相互连接的连接位置移动。
CN201510621532.1A 2014-10-06 2015-09-25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供给装置 Active CN1054799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5494A JP2016074123A (ja) 2014-10-06 2014-10-06 液体収容体、液体供給装置
JP2014-205494 2014-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9946A CN105479946A (zh) 2016-04-13
CN105479946B true CN105479946B (zh) 2018-12-07

Family

ID=55632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1532.1A Active CN105479946B (zh) 2014-10-06 2015-09-25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11595B2 (zh)
JP (1) JP2016074123A (zh)
CN (1) CN1054799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0074B2 (ja) * 2016-08-12 2021-09-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CN107953674B (zh) * 2016-10-17 2020-11-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
CN109720099B (zh) * 2019-02-28 2020-06-02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墨袋
JP7293911B2 (ja) * 2019-06-27 2023-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1719124S (ja) * 2021-08-31 2023-01-11 インクパック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2272A (ja) * 1983-05-17 1984-12-0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US4804119A (en) * 1985-12-06 1989-02-14 Goodall Donald T Liquid dispenser
US4848602A (en) * 1985-12-28 1989-07-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ainer with baffled outlet
CN1310095A (zh) * 2000-01-31 2001-08-29 惠普公司 用于喷墨打印系统的可更换墨盒
JP2004168341A (ja) * 2002-11-19 2004-06-1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把手付包装袋
CN1715062A (zh) * 2001-03-30 2006-01-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采用该墨盒的打印设备以及检测墨水剩余量的方法
JP2006069030A (ja) * 2004-09-02 2006-03-16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203740A (ja) * 2007-03-15 2007-08-1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の液体噴射装置への装着方法
CN101585265A (zh) * 2008-05-23 2009-11-25 精工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墨袋转接器、配备有转接器的墨袋以及打印装置
US7891789B2 (en) * 2005-12-05 2011-02-22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nk priming arrangement for printhead having picolitre ink ejection
JP2012131070A (ja) * 2010-12-20 2012-07-12 Fuji Xerox Co Ltd 液体供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827899D0 (en) * 1998-12-18 1999-02-10 Burnham Douglas P Portable liquid container showing improved pouring capabilities
US6237792B1 (en) * 1999-01-19 2001-05-29 State Industrial Products Reinforced bottle having integral handles
US6375315B1 (en) * 2000-04-11 2002-04-2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placeable ink container for an inkjet printing system
US7726503B2 (en) * 2006-09-25 2010-06-01 Ring Container Technologies Ergonomic plastic container and package system
JP2009202346A (ja) 2008-02-26 2009-09-10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外部インク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2272A (ja) * 1983-05-17 1984-12-0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US4804119A (en) * 1985-12-06 1989-02-14 Goodall Donald T Liquid dispenser
US4848602A (en) * 1985-12-28 1989-07-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ainer with baffled outlet
CN1310095A (zh) * 2000-01-31 2001-08-29 惠普公司 用于喷墨打印系统的可更换墨盒
CN1715062A (zh) * 2001-03-30 2006-01-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采用该墨盒的打印设备以及检测墨水剩余量的方法
JP2004168341A (ja) * 2002-11-19 2004-06-1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把手付包装袋
JP2006069030A (ja) * 2004-09-02 2006-03-16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7891789B2 (en) * 2005-12-05 2011-02-22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nk priming arrangement for printhead having picolitre ink ejection
JP2007203740A (ja) * 2007-03-15 2007-08-1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の液体噴射装置への装着方法
CN101585265A (zh) * 2008-05-23 2009-11-25 精工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墨袋转接器、配备有转接器的墨袋以及打印装置
JP2012131070A (ja) * 2010-12-20 2012-07-12 Fuji Xerox Co Ltd 液体供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74123A (ja) 2016-05-12
US20160096373A1 (en) 2016-04-07
CN105479946A (zh) 2016-04-13
US9511595B2 (en) 2016-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9946B (zh)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供给装置
CN105377562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容纳体
CN105479947A (zh)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供给装置
JP6128167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WO2015079855A1 (ja) 液体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インクコンテナ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
TW200918337A (en) Fluid jetting apparatu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9346278B2 (en) Packaging tray and packaging body
CN103568578A (zh) 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墨盒
CN103223781B (zh) 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JP2016055444A (ja) 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及び、電気接続体
CN204936510U (zh) 液体容纳体
CN106103108A (zh) 液体供给组件、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6103109B (zh) 液体供给组件、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JP2016037018A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WO2015194154A1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及び、液体消費システム
US20160136961A1 (en) Ink Cartridge and Printer
CN106103107A (zh) 液体供给组件、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US9662895B1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JP4479733B2 (ja) 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6421506B2 (ja) 液体供給セット
JP6421508B2 (ja) 液体供給セット
JP2016107403A (ja) 液体収容体、液体供給装置
JP6421507B2 (ja) 液体供給セット、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7170717A (ja) 液体収容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