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1628A - 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1628A
CN105461628A CN201410320119.7A CN201410320119A CN105461628A CN 105461628 A CN105461628 A CN 105461628A CN 201410320119 A CN201410320119 A CN 201410320119A CN 105461628 A CN105461628 A CN 105461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group
formula
benzophenanthrene
compound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01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1628B (zh
Inventor
孔翔飞
黄达
王桂霞
靳灿辉
谭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CHENG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CHENG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CHENG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CHENG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201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616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61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1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1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1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该化合物结构如通式Ⅰ所示,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制备方法,以及所述化合物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具有易于调节液晶相转变温度及温度区间的优点,使得该化合物具有光学、电光学和电子学目的的用途,特别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用途。

Description

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光学、电光学和电子学目的的用途,特别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用途。
背景技术
柱状相盘状液晶材料处于液晶相时,由于盘状核之间较强的π-π电子相互作用,易自组装成有序的分子柱。从而使得沿分子柱的轴向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Zhao,B.;Liu,B.;Png,R.;Zhang,K.;Lim,K.;Luo,J.;Shao,J.;Ho,P.;Chi,C.;J.Chem.Mater.2010,22,435-449),可以作为光电子器件的修饰层和活性层使用。
苯并菲类液晶材料由于制备方法简单、产率较高、易于提纯,是目前研究地最为广泛的盘状液晶材料。Bacher等人报道苯并菲类盘状液晶可以作为有机发光器件的空穴传输层(Bacher,A.;Bleyl,I.;Erdelen,C.H.;Haarer,D.;Paulus,W.;Schmidt,H.W.Adv.Mater.1997,9,1031-1035)。Freudenmann等人报道了苯并菲二聚体可以作为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中心(Freudenmann,R.;Behnisch,B.;Hanack,M.J.Mater.Chem.2001,11,1618-1624)。Oukachmi等人报道苯并菲类盘状液晶可以作为有机光伏器件的空穴传输层(Oukachmih,M.;Destruel,P.;Seguy,I.;Ablart,G.;Jolinat,P.;Archambeau,S.;Mabiala,M.;Fouet,S.;Bock,H.Sol.EnergyMate.Sol.C.2005,85,535-543)。
苝二酰亚胺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苝二酰亚胺类盘状液晶易形成柱状相。通常不论是固体,还是在溶液中在可见光区均具有较强的光吸收和发射性能,因此可作为活性层用于制备有机光伏器件。Schmidt-Mende等人用苝二酰亚胺等材料制备的光伏器件开路电压为0.7伏(Schmidt-Mende,L.;Fechtenkotter,A.;Müllen,K.;Moons,E.;Friend,R.H.;Ma-ckenzie,J.D.Science2001,293,1119-1122)。Halls等人用苝二酰亚胺等材料制备的光伏器件,开路电压为1伏,光电转换效率为6%(Halls,J.J.M.;Friend,R.H.Snyth.Metal.1997,85,1307-1308)。
为了改善苝二酰亚胺类液晶材料的光电性能,专利CN102127015B中公开了苯并菲-苝二酰亚胺-苯并菲结构的三元液晶化合物。该三元化合物液晶材料易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清亮点(XiangfeiKong,ZhiqunHe,YinningZhang,LinpingMu,ChunjunLiang,BoChen,XipingJing,AndrewN.Cammidge.“AMesogenicTriphenylene-Perylene-TriphenyleneTriad”.OrganicLetters.2011,13,764-767)。此外,还具有较高的摩尔消光系数,与P3HT混合后可作为有机光伏器件的活性层使用(孔翔飞,盘状液晶苯并菲类光电材料的合成及表征,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93-94)。但是在该三元化合物中苝二酰亚胺单元作为桥体连接两个苯并菲单元,由于该桥体上没有其它侧链,因此液晶的相转变温度及温度区间较难通过桥体和侧链调控。
由于侧链和盘状核以酯基相联时易于形成液晶相,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单元的盘状分子二元化合物,目的是更方便地调节液晶相转变温度及温度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盘状结构单元的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所述二元化合物在液晶相时,具有柱状相结构的性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盘状结构单元的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盘状结构单元的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用途。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通式Ⅰ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
所述R1是具有1个到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H2基团彼此独立地被-O-代替,其前提是氧原子不直接彼此连接,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被F、Cl或Br取代;
所述R2是具有1个到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H2基团也可以彼此独立地被-O-代替,其前提是氧原子不直接彼此连接,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被F、Cl或Br取代;并且所述L是选自由亚烷基、亚芳基、-CO-、-NH-、-O-、-S-及其组合组成的组的二价的连接基团。
在本发明的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是具有1个到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H2基团也可以彼此独立地被-O-代替,其前提是氧原子不直接彼此连接,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被F、Cl或Br取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L含有彼此连接的至少两个选自由亚烷基与亚芳基、-CO-、-NH-、-O-及-S-组成的组的基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L含有彼此连接的至少两个选自由亚烷基、亚芳基、-CO-、-NH-和-O-组成的组的基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亚烷基包括1到12个碳原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亚芳基包括6到10个碳原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L选自L1-L20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L的左端连接在苝二酰亚胺核上,右端连接在苯并菲核上,并且其中,Al为亚烷基,Ar为亚芳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L选自以下基团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L的左端连接在苝二酰亚胺核上,右端连接在苯并菲核上,并且
其中,Al为1-12个碳原子的亚烷基,Ar为亚苯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地,所述L为如下基团:
-Al-O-L1;
其中,L的左端连接在苝二酰亚胺核上,右端连接在苯并菲核上,并且
其中,Al为1-12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式Ⅰ结构的盘状分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以邻苯二酚为原料,制备式1的二烷氧基苯和式2的邻烷氧基苯酚
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式3的单羟基苯并菲
以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原料,制备式4的邻苯二甲酰亚胺钾
再与α,ω-二溴代烷反应生成式5的N-(ω-溴代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再与式3的单羟基苯并菲反应,生成式6的含有邻苯二甲酰亚胺侧链的苯并菲
最后与水合肼反应,生成式7的含ω-氨基侧链的苯并菲
由3,4,9,10-苝四甲酸二酐与卤代烷反应制备式8的3,4,9,10-苝四甲酸酯
进一步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式9的苝四甲酸单酐二酯
最后与含ω-胺基侧链的苯并菲反应,生成具有通式Ⅰ结构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包含本发明的具有通式Ⅰ结构的化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盘状结构单元的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用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具有易于调节液晶相转变温度及温度区间的优点,使得该化合物具有光学、电光学和电子学目的的用途,特别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是化合物TP6-C10-ApeDiH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图2是化合物TP6-C10-ApeDiH的DSC图。
图3是化合物TP6-C10-ApeDiH处于液晶态时在偏光显微镜下的织构图。
图4是化合物TP6-C12-ApeDiH的DSC图。
图5是化合物TP6-C10-ApeDiH处于液晶态时在偏光显微镜下的织构图。
图6是化合物TP6-C10-ApeDiH制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案来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偏离本发明主旨或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本发明构思内的其他各种组合和改良。
在下述的实施例中,所有百分比表示重量百分比。下述的温度是摄氏度。1HNMR所用仪器为500M核磁共振仪,型号为AVANCE500,瑞士布鲁克公司生产;或者型号为Varian300MHz核磁共振仪,美国Varian生产;测试内标为三甲基硅烷(TMS),溶剂为CDCl3,有说明的除外。
由一般已知的方法确定物理、物化和电光参数,如同在小册子《MerckLiquidCrystals–PhysicalPropertiesOfLiquidCrystals--DescriptionoftheMeasurementMethods》中所描述的那样。
实施例1
制备TP6-C6-ApeDiH
反应步骤
化合物1,邻二己氧基苯的制备
邻苯二酚(20g,0.1816mol),1-溴代正己烷(89.9g,0.5448mol),无水碳酸钾(75.3g,0.5448mol)及碘化钾(6.0g)在无水乙醇(250ml)中回流48小时。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丙酮(150ml)洗涤,抽滤,重复两次。滤液浓缩,再减压蒸馏,收集149-157℃(0.7mmHg)的馏分,得48g化合物1(无色油状液体),产率96%。1HNMR(300MHz,CDCl3)δ:6.89(s,4H),3.99(t,4H,J=6.9Hz),1.83-1.76(m,4H,J=6.9Hz),1.49-1.31(m,12H),0.9(t,6H,J=6.9Hz)。
化合物2,2-己氧基苯酚的制备
邻苯二酚(50g,0.45mol),1-溴代正己烷(75g,0.45mol),无水碳酸钾(100g,0.725mol)及碘化钾(3.8g)在无水乙醇(500ml)中回流12小时。冷却到室温,抽滤,滤饼用丙酮(150ml)洗涤,抽滤。重复两次。滤液浓缩,再减压蒸馏,收集140-143℃(0.5mmHg)的馏分,得25.5g化合物2(无色油状液体),产率29%。1HNMR(300MHz,CDCl3)δ:6.95-6.82(m,4H),5.68(s,1H),4.02(t,2H,J=6.6Hz),1.83-1.76(m,2H,J=6.6Hz),1.48-1.31(m,6H),0.91(t,3H,J=6.9Hz)。
化合物3,2-羟基-3,6,7,10,11-五己氧基苯并菲的制备
三氯化铁(3.24g,19.8mmol)溶于DCM(20ml)和硝基甲烷(2ml)中。把化合物2(1.11g,4mmol)和化合物3(0.39g,2mmol)溶于DCM(15ml),在0℃时,滴加到三氯化铁的溶液中,约0.5h滴加完毕。在0℃继续反应2.5h后,加入甲醇(15ml)终止反应。反应混合物用20ml5%的稀盐酸洗涤两次,饱和食盐水洗一次。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液旋干,得到的粗产物用硅胶柱提纯(淋洗液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30-1:20),得到化合物3(0.52g,35%)。
化合物4,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的制备
邻苯二甲酰亚胺(20g,0.136mol)加入到无水甲醇(400ml)中,加热到轻微沸腾,把上层清液倒入氢氧化钾(7.6g,0.136mol)的水(7.5ml)和甲醇(23ml)溶液中。把混合液快速降温到室温,用布氏漏斗抽滤生成的沉淀。滤饼用甲醇(12ml)洗涤两次。真空干燥,得到18.6g化合物4(无色固体),产率82%。
化合物5,N-(6-溴己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制备
化合物4(1.86g,10mmol)和1,6-二溴己烷(12.2g,50mmol)在干燥的DMF(10ml)中加热到100℃,保温12h。然后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1,6-二溴己烷。生成的粗产物用硅胶柱分离提纯(淋洗液为乙酸乙酯/石油醚,体积比1:40),得到2.5g化合物5(无色粉末),产率81%。Mp57-58℃。1HNMR(300MHz,CDCl3)δ:7.86-7.83(m,2H),7.73-7.70(m,2H),3.69(t,2H,J=6.9Hz),3.40(t,2H,J=6.9Hz),1.88-1.61(m,4H),1.49-1.37(m,4H)。
化合物6,2-(6’-邻苯二甲酰亚胺己氧基)-3,6,7,10,11-五(己氧基)苯并菲的制备
化合物3(0.75g,1.0mmol)、化合物5(0.47g,1.5mmol)和无水碳酸钾(1.1g,8mmol)在干燥的DMF(10ml)中加热到100℃,保温48h。冷却到室温,加入DCM(60ml)。混合物用水(50ml)洗涤两次,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一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滤液旋干,粗产物用硅胶柱提纯(淋洗液为乙酸乙酯/石油醚,体积比1:30),得到0.84g化合物6(淡黄色粉末),产率87%。1HNMR(300MHz,CDCl3)δ:7.84-7.80(m,8H),7.68-7.66(m,2H),4.26-4.19(m,12H),3.73(t,2H,J=6.9Hz),1.99-1.90(m,12H),1.78-1.38(m,36H),0.96-0.89(m,15H)。
化合物7,2-(6’-氨基己氧基)-3,6,7,10,11-五(己氧基)苯并菲的制备
化合物6(0.51g,0.52mmol)溶于热的乙醇(30ml),再加入85%的水合肼(2ml),加热,回流反应1.5h。冷却到室温,加入DCM(60ml)。再加入10%的碳酸钠水液溶约15ml。混合物用水(20ml)洗涤两次,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一次。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滤液旋干,粗产物用硅胶柱提纯(淋洗液为DCM/甲醇,体积比15:1),得到0.35g化合物7(无色粉末),产率80%。1HNMR(300MHz,CDCl3)δ:7.83(s,6H),4.25-4.16(m,12H),2.76(s,2H),1.99-1.90(m,12H),1.66-1.33(m,36H),0.94(t,15H,J=6.9Hz)。
化合物8,3,4,9,10-苝四甲酸己酯的制备
KOH(2.63g,40mmol)溶于400ml的蒸馏水中配成溶液,加入苝四甲酸酐(0.97g,2.47mmol)于50℃反应1h。然后将反应液的PH值调至8-9之间,再加入3.8ml的1-溴己烷和1.09g四辛基氯化铵,于60℃反应2h。反应结束放置过夜,抽滤得到0.8g化合物8(橙色粉末)。1HNMR(500MHz,CDCl3)δ:8.15-8.08(m,4H),7.98-7.93(m,4H),4.35(t,8H),1.85-1.80(m,8H),1.48-1.37(m,24H),0.93(t,12H)。
化合物9,苝四甲酸单酐二酯的制备
苝四甲酸四己酯(0.63g,0.83mmol)投入到50ml的烧瓶中,再加入甲苯和正庚烷混合液6ml(体积比为1:5),加热到65℃。苝四甲酸酐四己酯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对甲苯磺酸(0.156g,0.83mmol),反应2小时。反应液放置到室温,抽滤,用PE冲洗,得到0.45g化合物9(桔红色固体)。
化合物10,目标产物TP6-C6-ApeDiH的制备
化合物7(0.327g,0.403mmol)、化合物8(0.187g,0.31mmol)和咪唑10.5克在110℃反应1h后,冷却后用水洗去咪唑,过滤,粗产物用硅胶柱提纯(淋洗液为DCM/PE,体积比5:1),得到深红色粉末0.42克,即为TP6-C6-ApeDiH。1HNMR(500MHz,CDCl3)δ:8.32(d,2H,J=10Hz),8.06(q,4H),7.89(d,2H,J=10Hz),7.55-7.47(m,6H),4.27(t,4H),4.18-4.03(m,14H),1.91-1.74(m,18H),1.64(t,4H),1.50-1.48(m,12H),1.41(t,4H),1.32-1.29(m,26H),0.88-0.84(m,21H)。
实施例2
制备TP6-C10-ApeDiH
化合物2-(10’-氨基癸氧基)-3,6,7,10,11-五(己氧基)苯并菲的制备参考实验例1中化合物7的制备。不同之处仅在于将Br(CH2)6Br用Br(CH2)10Br替代。
化合物2-(10’-氨基癸氧基)-3,6,7,10,11-五(己氧基)苯并菲的1HNMR(300MHz,CDCl3)δ:7.84(s,6H),4.26-4.17(m,12H),2.67(t,2H,J=6.9Hz),2.00-1.90(m,12H),1.66-1.32(m,44H),0.94(t,15H,J=6.9Hz)。
化合物苝四甲酸单酐二酯的制备见实验例1中化合物9的制备。
N2保护的条件下,将2-(10’-氨基癸氧基)-3,6,7,10,11-五(己氧基)苯并菲(0.39g,0.435mmol)、苝单酐二酯(0.17g,0.29mmol)和咪唑(10.5g)一起热到110℃反应1小时。然后水洗,粗产物用硅胶柱提纯(淋洗液为DCM/PE,体积比5:1),得到0.42克TP6-C10-ApeDiH(深红色粉末)。1HNMR(500MHz,CDCl3)δ:8.35(d,2H,J=10Hz),8.15(q,4H),7.95(d,2H),7.62-7.56(q,4H),7.48(d,2H),4.27(t,4H),4.14-4.09(m,8H),4.05-4.01(m,6H),1.88-1.81(m,12H),1.76-1.68(m,6H),1.50(m,9H),1.47-1.29(m,45H),0.89-0.84(m,21H)。
图1是化合物TP6-C10-ApeDiH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化合物TP6-C10-ApeDiH溶解在二氯甲烷中,浓度为1×10-6mol/L,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试该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可见光区及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光吸收性能。所用的紫外可见光谱仪(型号为Lambda35)由美国PerkinElmer公司生产。
图2是化合物TP6-C10-ApeDiH的DSC图。化合物TP6-C10-ApeDiH在加热过程中,64.6℃为熔点,此时晶体开始变为液晶;127.6℃为清亮点,此时由液晶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在降温过程中,121.2℃时由各向同性的液体变为液晶,继续降温,42.1℃时凝固,由液晶相变为晶体。该液晶相温度区间比CN102127015B中化合物的液晶相温度区间宽。所用的DSC热分析仪(型号为Q600)由美国ThermalAnalysis公司生产。
图3是化合物TP6-C10-ApeDiH处于液晶态时在偏光显微镜下的织构图。化合物TP6-C10-ApeDiH在降温过程中于130.9℃时拍摄的织构图,典型的焦锥状表明该液晶相为柱状相。所用偏光显微镜(型号为LeicaDMRX)由德国Leica公司生产。加热台(型号为THMSE600)由英国LinkamTHMSE公司生产。
图6是化合物TP6-C10-ApeDiH制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在该器件中,用氧化铟锡(ITO)透明电极为正极,金属铝为负极,铝负极用真空蒸镀的方式镀在器件上。盘状液晶二元化合物TP6-C10-ApeDiH为活性层,用真空蒸镀的方式或是旋涂的方式制备。修饰层用真空蒸镀的方式或是旋涂的方式制备。
在光照条件下,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形成开路电压,电压值可达到0.5伏。所用的真空镀膜机(型号为SD400M)由沈阳四达真空技术应用研究所生产;Keithley2410源表为美国KeithleyInstrumentInc.公司生产;匀胶机(型号为KW-4A)由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生产。
实施例3
制备化合物TP6-C12-ApeDiH
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不同之处仅在于将Br(CH2)6Br用Br(CH2)12Br替代。
该化合物的1HNMR(500MHz,CDCl3)δ:8.38(d,2H,J=10Hz),8.19(q,4H),7.96(d,2H),7.63(t,4H),7.54(s,2H),4.27(t,4H),4.14-4.05(m,14H),1.89-1.81(m,12H),1.77-1.66(m,8H),1.33-1.29(m,56H),0.88-0.83(m,21H)。
图4是化合物TP6-C12-ApeDiH的DSC图。化合物TP6-C12-ApeDiH在加热过程中,73.1℃为熔点,此时晶体开始变为液晶;113.6℃为清亮点,此时由液晶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在降温过程中,101.0℃时由各向同性的液体变为液晶,继续降温,62.8℃凝固,由液晶相变为晶体。所用的DSC热分析仪(型号为Q600)由美国ThermalAnalysis公司生产。
图5是化合物TP6-C12-ApeDiH处于液晶态时在偏光显微镜下的织构图。化合物TP6-C12-ApeDiH在降温过程中于112.2℃拍摄的织构图,典型的焦锥状表明该液晶相为柱状相。所用偏光显微镜(型号为LeicaDMRX)由德国Leica公司生产。加热台(型号为THMSE600)由英国LinkamTHMSE公司生产。
实施例4
制备TP6-C2-ApeDiH
将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中制备目标产物的方法。不同之处仅在于将Br(CH2)6Br用Br(CH2)2Br替代。
该化合物的1HNMR(500MHz,CDCl3)δ:8.42(d,2H,J=10Hz),8.19(dd,4H),8.05(d,2H),8.00(s,1H),7.80(s,1H),7.59(d,2H),7.45(s,2H),4.74(d,4H),4.38-4.30(1,4H),4.17(s,4H),4.07(d,4H),1.92-1.83(m,14H),1.56(s,8H),1.49(s,4H),1.39(s,30H),0.95-0.86(m,21H)。

Claims (12)

1.一种具有通式Ⅰ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
所述R1是具有1个到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H2基团彼此独立地被-O-代替,其前提是氧原子不直接彼此连接,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被F、Cl或Br取代;
所述R2是具有1个到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H2基团也可以彼此独立地被-O-代替,其前提是氧原子不直接彼此连接,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被F、Cl或Br取代;并且所述L是选自由亚烷基、亚芳基、-CO-、-NH-、-O-、-S-及其组合组成的组的二价的连接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是具有1个到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H2基团也可以彼此独立地被-O-代替,其前提是氧原子不直接彼此连接,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被F、Cl或Br取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含有彼此连接的至少两个选自由亚烷基与亚芳基、-CO-、-NH-、-O-及-S-组成的组的基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含有彼此连接的至少两个选自由亚烷基、亚芳基、-CO-、-NH-和-O-组成的组的基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烷基包括1到12个碳原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亚芳基包括6到10个碳原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选自L1-L20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L的左端连接在苝二酰亚胺核上,右端连接在苯并菲核上,并且
其中,Al为亚烷基,Ar为亚芳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选自以下基团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L的左端连接在苝二酰亚胺核上,右端连接在苯并菲核上,并且
其中,Al为1-12个碳原子的亚烷基,Ar为亚苯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为如下基团:
-Al-O-L1;
其中,L的左端连接在苝二酰亚胺核上,右端连接在苯并菲核上,并且
其中,Al为1-12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下列化合物组成的组:
其中,R1是C6H13,R2是C6H13
11.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通式Ⅰ结构的化合物的方法:以邻苯二酚为原料,制备式1的二烷氧基苯并菲和式2的邻烷氧基苯酚
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式3的单羟基苯并菲
以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原料,制备式4的邻苯二甲酰亚胺钾
再与α,ω-二溴代烷反应生成式5的N-(ω-溴代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再与式3的单羟基苯并菲反应,生成式6的含有邻苯二甲酰亚胺侧链的苯并菲
最后与水合肼反应,生成含式7的ω-氨基侧链的苯并菲
由3,4,9,10-苝四甲酸二酐与卤代烷反应制备式8的3,4,9,10-苝四甲酸酯
进一步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式9的苝四甲酸单酐二酯
最后与含ω-胺基侧链的苯并菲反应,生成具有通式Ⅰ结构的化合物
12.包含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通式Ⅰ结构的化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中的应用。
CN201410320119.7A 2014-07-07 2014-07-07 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054616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0119.7A CN105461628B (zh) 2014-07-07 2014-07-07 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0119.7A CN105461628B (zh) 2014-07-07 2014-07-07 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1628A true CN105461628A (zh) 2016-04-06
CN105461628B CN105461628B (zh) 2020-05-15

Family

ID=55599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0119.7A Active CN105461628B (zh) 2014-07-07 2014-07-07 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61628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8768A (zh) * 2016-11-03 2017-04-26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苯并菲炔苯桥连苝酰亚胺二酯二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6588769A (zh) * 2016-11-03 2017-04-26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炔苯炔苯桥连苝酰亚胺二酯二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6831580A (zh) * 2016-11-03 2017-06-13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炔联苯炔苯桥连苝酰亚胺二酯二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7033923A (zh) * 2017-04-22 2017-08-11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十二烷基桥连苝四甲酸丁酯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7043629A (zh) * 2017-04-22 2017-08-15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癸烷基桥连苝四甲酸丁酯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7082762A (zh) * 2017-04-22 2017-08-22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苯甲酰氧基炔苯炔苯桥连苝单亚胺二己酯的合成方法
CN107099303A (zh) * 2017-04-22 2017-08-29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癸烷基桥连苝四甲酸乙酯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7129809A (zh) * 2017-04-22 2017-09-05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苄氧基炔苯炔苯桥连苝单亚胺二己酯的合成方法
CN107129808A (zh) * 2017-04-22 2017-09-05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十二烷基桥连苝四甲酸乙酯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7417618A (zh) * 2017-04-22 2017-12-01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苯甲酰氧基炔联苯炔苯桥连苝单亚胺二己酯的合成方法
CN110655918A (zh) * 2019-09-27 2020-01-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类双相发光的有机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00158A (zh) * 2020-11-30 2021-02-02 四川师范大学 基于萘酸酐的发光盘状液晶的合成与性质
CN114315717A (zh) * 2022-01-02 2022-04-12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苝单酰亚胺二甲酸二酯-柔性桥-苯并菲树枝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9503C (zh) * 2000-08-11 2006-02-01 巴斯福股份公司 液晶苝-3,4:9,10-四羧酸二酰亚胺
WO2012137853A1 (ja) * 2011-04-04 2012-10-11 国立大学法人香川大学 ペリレンテトラカルボン酸ビスイミド誘導体、n-型半導体、n-型半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装置
CN102757349A (zh) * 2012-06-21 2012-10-31 江苏和成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苯并菲衍生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9503C (zh) * 2000-08-11 2006-02-01 巴斯福股份公司 液晶苝-3,4:9,10-四羧酸二酰亚胺
WO2012137853A1 (ja) * 2011-04-04 2012-10-11 国立大学法人香川大学 ペリレンテトラカルボン酸ビスイミド誘導体、n-型半導体、n-型半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装置
CN102757349A (zh) * 2012-06-21 2012-10-31 江苏和成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苯并菲衍生物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UTAKA IE, ET AL: "Dendritic oligothiophene bearing perylene bis(dicarboximide) groups as an active material for photovoltaic device", 《CHEM.COMMUN.》 *
孔翔飞,等: "具有液晶相的四烷氧基苯并菲-1,4-二醌的合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8768A (zh) * 2016-11-03 2017-04-26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苯并菲炔苯桥连苝酰亚胺二酯二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6588769A (zh) * 2016-11-03 2017-04-26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炔苯炔苯桥连苝酰亚胺二酯二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6831580A (zh) * 2016-11-03 2017-06-13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炔联苯炔苯桥连苝酰亚胺二酯二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7033923A (zh) * 2017-04-22 2017-08-11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十二烷基桥连苝四甲酸丁酯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7043629A (zh) * 2017-04-22 2017-08-15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癸烷基桥连苝四甲酸丁酯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7082762A (zh) * 2017-04-22 2017-08-22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苯甲酰氧基炔苯炔苯桥连苝单亚胺二己酯的合成方法
CN107099303A (zh) * 2017-04-22 2017-08-29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癸烷基桥连苝四甲酸乙酯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7129809A (zh) * 2017-04-22 2017-09-05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苄氧基炔苯炔苯桥连苝单亚胺二己酯的合成方法
CN107129808A (zh) * 2017-04-22 2017-09-05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十二烷基桥连苝四甲酸乙酯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7417618A (zh) * 2017-04-22 2017-12-01 桂林理工大学 苯并菲苯甲酰氧基炔联苯炔苯桥连苝单亚胺二己酯的合成方法
CN110655918A (zh) * 2019-09-27 2020-01-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类双相发光的有机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00158A (zh) * 2020-11-30 2021-02-02 四川师范大学 基于萘酸酐的发光盘状液晶的合成与性质
CN114315717A (zh) * 2022-01-02 2022-04-12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苝单酰亚胺二甲酸二酯-柔性桥-苯并菲树枝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1628B (zh) 2020-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1628A (zh) 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541616B (zh) 一种六烷氧基苯并菲-柔性桥-苝四甲酸四酯二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0982B (zh) 含萘[1,2-c:5,6-c]二[1,2,5]噻二唑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
CN103819929B (zh) 菲并咔唑类给受体有机染料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CN108251128B (zh) 一种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58004B (zh) 具有D‑π‑A结构的有机二阶非线性光学发色团及合成方法和用途
CN107778319B (zh) 一类含有七并稠环结构引达省a-d-a型小分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7037149B2 (ja) 有機材料および光電変換素子
TWI473804B (zh) 用於光伏打裝置之二萘嵌苯四羧醯亞胺衍生物
CN105073902B (zh) 新型杂环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515069B2 (ja) ペリレンテトラカルボン酸ビスイミド誘導体、n−型半導体、n−型半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装置
KR20160089859A (ko) 신규한 유기반도체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자 소자
CN103073541A (zh) 吸电子基团修饰的三苯胺星型材料,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2875546A (zh) 久洛尼定类衍生物为给体的具有D-π-A结构的二阶非线性光学发色团及合成方法和用途
CN102757349B (zh) 苯并菲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7987093B (zh) 一种以螺二芴为核的小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62396A (zh) 一种湾位金取代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
CN102127015B (zh) 一种苝环桥接苯并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hou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asymmetric thieno [3, 4-b] pyrazine-based D− π− A− A type small molecular donors with near-infrared absorption and thei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CN103145730B (zh) 双噻吩并芴及衍生物和制备方法
CN102321085A (zh) 一类三聚茚并苝系衍生物的星形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7056B (zh) 一种螺芴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42568A (zh) 2-[(n-烷基咔唑基)乙烯基]-1,8-萘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146495B (zh) 苯并菲-柔性桥-苝二酰亚胺二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446373B (zh) 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小分子有机染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