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0133A - 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 - Google Patents

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0133A
CN105460133A CN201510628084.8A CN201510628084A CN105460133A CN 105460133 A CN105460133 A CN 105460133A CN 201510628084 A CN201510628084 A CN 201510628084A CN 105460133 A CN105460133 A CN 105460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ase
rear fuel
frame
case
sid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80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0133B (zh
Inventor
水库由喜
佐佐木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60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0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0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01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能够抑制单体式后车架的重量增大,并能够效率良好地确保燃料箱的支承力。后车架(24)具有左右的侧面板部(151)和配置在所述左右的侧面板部(151)的上部之间的上交叉部(152),后部燃料箱(38)是具有后部燃料箱(38)的侧面部和底面部之间的边界弯曲而成的弯曲面地成形的树脂箱,后部燃料箱(38)的上部紧固固定于上交叉部(152),后部燃料箱(38)的弯曲面紧固固定于侧面板部(151)。

Description

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单体式(monocoque)后车架和支承于后车架的后部燃料箱的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
背景技术
在两轮摩托车等的跨骑式车辆中存在如下结构:在车身架的后部具有后部燃料箱。在这种车辆中,公开了将后车架构成为向上方开放的单体式,并在该单体式结构中收纳有袋状的橡胶制燃料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283084号公报
但是,以往的结构存在如下课题:由于需要使单体式后车架形成为包围橡胶制燃料箱的形状,所以导致后车架的重量的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能够抑制单体式后车架的重量增大,并且能够效率良好地确保燃料箱的支承力。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具有:发动机41;主车架22,其支承上述发动机41;单体式后车架24,其紧固支承于上述主车架22的后部,并向后方延伸;以及后部燃料箱38,其支承于上述后车架24,上述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后车架24具有:左右的侧面板部151;以及上交叉部152,其设置在上述左右的侧面板部151的上部之间,上述后部燃料箱38是以具有上述后部燃料箱38的侧面部92D、91D和底面部92B、91B之间的边界弯曲而成的弯曲部MA、MB的方式成形的树脂箱,上述后部燃料箱38的上部紧固固定于上述上交叉部152,上述后部燃料箱38的上述弯曲部MA、MB或上述弯曲部MA、MB附近紧固固定于上述侧面板部151。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上述侧面板部151沿着上述后部燃料箱38的上述弯曲部MA、MB弯曲,从车宽方向下方通过紧固部件BT6、BT7紧固固定于上述后部燃料箱38。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述后车架24在上述后部燃料箱38的前方具有被设置在上述左右的侧面板部151之间的前交叉部153,上述后部燃料箱38的前表面部92A紧固固定于上述前交叉部153。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述前交叉部153形成为覆盖上述后部燃料箱38的前方和下方的截面呈L字状的板状,上述前交叉部153利用覆盖上述下方的部位153B而紧固固定于上述后部燃料箱38的底面部92B。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单体式后车架具有左右的侧面板部和被设置在上述左右的侧面板部的上部之间的上交叉部,支承于后车架的后部燃料箱是以具有该后部燃料箱的侧面部与底面部之间的边界弯曲而成的弯曲部的方式成形的树脂箱,上述后部燃料箱的上部紧固固定于上述上交叉部,上述后部燃料箱的上述弯曲部或上述弯曲部附近紧固固定于所述侧面板部,由此,能够利用刚性与其他部分相比相对高的弯曲面而将后部燃料箱紧固固定于后车架。因此,能够抑制单体式后车架的重量增大,并且能够效率良好地确保燃料箱的支承力。
另外,若上述侧面板部沿着所述后部燃料箱的上述弯曲部弯曲,且从车宽方向下方通过紧固部件紧固固定于上述后部燃料箱,则能够通过侧面板部效率良好地支承后部燃料箱的铅垂方向的载荷。
另外,若上述后车架是在上述后部燃料箱的前方具有设置于所述左右的侧面板部之间的前交叉部,且上述后部燃料箱的前表面部紧固固定于上述前交叉部,则能够更牢固地支承后部燃料箱。
另外,若所述前交叉部形成为覆盖所述后部燃料箱的前方和下方的截面呈L字状的板状,通过覆盖所述下方的部位紧固固定于所述后部燃料箱的底面部,则能够限制后部燃料箱向下方的移动,能够更牢固地支承后部燃料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两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从左侧观察两轮摩托车的后部的图。
图3是从后方观察两轮摩托车的图。
图4是后部燃料箱的立体图。
图5是从左侧观察后部燃料箱的图。
图6是从前侧观察后部燃料箱的图。
图7是从后侧观察后部燃料箱的图。
图8是从下侧观察后部燃料箱的图。
图9是从上侧一起观察后部燃料箱和燃料泵的图。
图10是表示后部燃料箱的内部构造和燃料泵的图。
图11是一起表示燃料泵和周边构造的剖视图。
图12是从上侧一起观察后车架和周边结构的图。
图13是从前侧一起观察后车架和周边结构的图。
图14是从后侧一起观察后车架和周边结构的图。
图15是从下侧一起观察后车架和周边结构的图。
图16是从右侧一起观察蓄电池支架和周边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
10两轮摩托车(跨骑式车辆)
11车身架
13前轮
14摆臂
16后轮
22主车架
24后车架
41发动机
58空气滤清器
65链条
91侧方箱部
91B侧方箱部的底面部
91D外侧面部(侧壁)
92前方箱部
92A前表面部
92B前方箱部的底面部
92C上表面
92CF前侧上表面部(上表面)
92CR上方鼓出部
92D侧面部(侧壁)
96泵用开口部
97燃料泵安装部
111燃料泵
131蓄电池
151侧面板部
152上交叉部
153前交叉部
153B前交叉下部
162蓄电池支架
BT1~BT7紧固部件
LC车宽方向中心线
MA、MB弯曲面(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两轮摩托车。此外,在说明中,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只要没有特殊说明,就与相对于车身来说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附图标记FR表示车身前方,附图标记UP表示车身上方,附图标记LF表示车身左方。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两轮摩托车10的左侧视图。
两轮摩托车10是如下的拉力用的跨骑式车辆,通过前叉12而将前轮13支承于车身架11的前端部,通过摆臂14而将后轮16支承于车身架11的下部,并将座椅17支承于车身架11的上部。
车身架11是成为两轮摩托车10的骨架的部分,具有头管21、左右一对的主车架22、左右一对的中央车架23(也称为枢轴车架)、后车架24及下车架26。此外,除了后车架24以外的车身架11由金属材料形成,后车架24由树脂材料形成。
头管21构成了车身架11的前端部,前叉12能够转舵地支承于头管21。前叉12的上端部安装有操纵手柄31,下端部通过车轴32支承有前轮13,前叉12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安装有从上方覆盖前轮13的前挡泥板33。
左右一对的主车架22在侧视时从头管21向后斜下方以直线状延伸。左右一对的中央车架23从各主车架22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并通过枢轴35沿上下摆动自由地支承摆臂14的前端部。在摆臂14与主车架22之间穿插有后部减震单元28。各中央车架23以向后方成为凸状的方式弯曲成大致圆弧状,将枢轴35支承在从最向后方弯曲的部分靠下方的位置。在摆臂14的后端部通过车轴36支承有后轮16。
后车架24安装于左右一对的主车架22及左右一对的中央车架23,并与这些车架22及23相比向后方延伸,支承座椅17并且支承后部燃料箱38。
下车架26由以下部件构成:构成上部的下车架上部26A;构成下部的左右一对的下车架下部26B。
下车架上部26A从头管21以比主车架22陡的角度向大致下方延伸。下车架下部26B在侧视下以从下车架上部26A的下端部向下方伸长的方式延伸并且向左右分支,进一步弯曲并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而与各中央车架23的下端部连接。在主车架22与下车架上部26A之间架设有指向前下方的加强车架29,提高了车身架11前部的刚性。
在主车架22上支承有发动机41,该发动机41也支承于中央车架23及下车架26。另外,在主车架22上支承有存储供给至发动机41的燃料(液体燃料)的左右一对的前部燃料箱66。左右一对的前部燃料箱66形成为以从主车架22的上方覆盖主车架22、下车架26及发动机41的两侧的方式向下方延伸的大型燃料箱。在拉力赛中,由于长距离行驶,所以构成为通过前部燃料箱66和后部燃料箱38来确保大容量的油箱容量。此外,附图标记67是堵塞前部燃料箱66的供油口的油箱盖。
在头管21的前部,固定有向前方突出的前部支架71,在前部支架71上支承有头灯、路书支架(roadbookholder)等的拉力赛用装备73、挡风板75等。
前叉12的上部及下车架26的上部从两侧被左右一对的罩盖(shroud)76覆盖。发动机41的前部及下部、前部燃料箱66的下部前侧被下护板77覆盖并保护。
在中央车架23的下部,借助踏板托架81支承有驾驶员用的踏板82及侧撑架83。
另外,在图1中,附图标记85是从前方覆盖前叉12的下部的左右一对的叉盖,附图标记86是从前方覆盖操纵手柄31的抓握部的抓握部护板,附图标记87是从上方覆盖后轮16的后挡泥板,附图标记88是配置在后轮16的前方的挡泥板。
发动机41具有曲轴箱42和从曲轴箱42的前部上部向上方延伸的气缸部43,在曲轴箱42的后部附加设置有变速器44。
气缸部43具有:气缸体46,被安装在曲轴箱42上;缸盖47,被安装在气缸体46的上端部;盖罩48,堵塞缸盖47的上部开口。
气缸体46的下部被插入到曲轴箱42内,并设置有能够供活塞(未图示)上下移动地插入的缸孔。
在缸盖47的后表面上分别连接有进气装置51,在前表面上连接有排气装置52。
图2是从左侧观察两轮摩托车10的后部的图,图3是从后方观察两轮摩托车10的图。
进气装置51具有:进气管55,从缸盖47向后方延伸;节气门体56,被设置在进气管55的后端部;空气滤清器(aircleaner)58,经由连接管57被连接在节气门体56的后端部。
利用前部燃料箱66的后方、左右一对的中央车架23及后部减震单元28的上方、座椅17的下方的空闲空间而将空气滤清器58支承在中央车架23上。空气滤清器58的前表面接近前部燃料箱66的背面,从缸盖47依次连接的进气管55、节气门体56及连接管57大致呈一条直线状地向后斜上方延伸并连接在空气滤清器58上。
排气装置52具有:排气管62(图1),其前端连接在缸盖47前表面的排气歧管61(图1)上;消音器63,连接在排气管62的后端。排气管62从排气歧管61向下斜前方延伸,进一步沿车宽方向右侧方向后方弯曲,在车身右下部向后方延伸,并在摆臂14的右侧方连接在消音器63上。
在变速器44的输出轴44a上安装有主动链轮39,在主动链轮39和与后轮16一体地设置的从动链轮49上架设有链条65,从变速器44向后轮16传递驱动力。
以下,对后部燃料箱38进行说明。
图4是后部燃料箱38的立体图。
后部燃料箱38具有:侧方箱部91,沿左右隔开间隔地设置;前方箱部92,配置于各侧方箱部91的前方,并与侧方箱部91的前方连接。后部燃料箱38形成为向后方开口的俯视时呈U字状的燃料箱。通过设为U字状的箱形状,能够将侧方箱部91配置在后轮16的侧方,并能够将前方箱部92配置在后轮16的前方,在通过摆臂14的摆动而使后轮16向上方移动时,后轮16能够在侧方箱部91之间进出自由,能够充分地确保后轮16的移动行程。
后部燃料箱38是通过成形树脂材料而制成的树脂箱。该后部燃料箱38是如下地制作的:分别通过注塑成型树脂材料制成盖体38A和箱主体38B,再粘接或热熔盖体38A和箱主体38B,所述盖体38A一体地具有侧方箱部91的上部及前方箱部92的上部,所述箱主体38B形成除了上述侧方箱部91的上部及前方箱部92的上部以外的上方开口的容器部分。此外,后部燃料箱38的制作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也可以采用例如吹塑成型。
图5是从左侧观察后部燃料箱38的图,图6是从前侧观察的图,图7是从后侧观察的图,图8是从下侧观察的图。此外,后部燃料箱38是除了供油口和链条避让部(后述的凹部91W)以外成为大致左右对称形状。
如图4~图8所示,前方箱部92形成为具有前表面部92A、底面部92B、上表面92C、构成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侧壁)的左右的侧面部92D及背面部92E的中空箱状。前表面部92A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形成在架设在左右的侧面部92D的前缘之间的面上。
如图6所示,在该前表面部92A中的上缘附近及下缘附近,用于向后车架24的后述的前交叉部153紧固的多个(共计6个)被紧固部NT1(在本结构中是内螺纹)沿左右及上下隔开间隔地设置。
底面部92B形成在缓缓地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面上。在该底面部92B上,如图8所示,用于向后述的前交叉部153的下部紧固的多个(共计3个)被紧固部NT2(在本结构中内螺纹)沿左右隔开间隔地设置。
如图5及图6所示,前方箱部92的上表面92C一体地具有:从前表面部92A上缘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前侧上表面部92CF;和从前侧上表面部92CF的后缘向上方鼓出的上方鼓出部92CR。
上方鼓出部92CR的前表面92CR1形成为与车身上下方向平行的面(垂直面),上表面92CR2形成为在车身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面(水平面),左右的侧面92CR3形成为在与侧方箱部9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后述的外侧面)相比靠车宽方向内侧并与车身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的面。在上方鼓出部92CR的前表面92CR1、上表面92CR2及侧面92CR3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使后车架24向后述的上交叉部152紧固的多个被紧固部NT3、NT4、NT5(在本结构中是内螺纹)。
如图4、图7及图8所示,前方箱部92的背面部92E形成为弯曲成前方凸起的U字状的弯曲面,在与进入左右的侧方箱部91之间的后轮16之间确保大致恒定的净空。在背面部92E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从后方安装挡泥板88的挡泥板安装部92T,经由紧固部件88BT(在本结构中是紧固螺栓)而将挡泥板88安装于该挡泥板安装部91A。
如图6及图8所示,前方箱部92的左右的侧面部92D形成为随着从前表面部92A的左右侧缘趋向车身后方而向车宽方向外侧扩展的倾斜面。
在本结构中,如图5及图6所示,左右的侧面部92D的下缘缓缓地向车身内侧倾斜并形成为与底面部92B连结的弯曲面MA,在车身主视下,该弯曲面MA成为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在各弯曲面MA上,用于将后车架24向后述的侧面板部151紧固的多个(在图5中,3个)被紧固部NT6(在本结构中是内螺纹)分别沿前后隔开间隔地设置。
侧方箱部91一体地具有底面部91B、上表面部91C、构成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侧壁)的左右的侧面部91D(以下称为外侧面部)、及构成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侧壁)的左右的侧面部91U(以下称为内侧面部)。
侧方箱部91的底面部91B与前方箱部92的底面部92B的后缘连续,并且形成在以比底面部92B陡的角度向后上方延伸的倾斜面上。在该左右的底面部91B上分别安装有尾灯89。此外,在图7中,附图标记89BT是用于固定尾灯89的紧固部件(在本结构中是紧固螺栓)。
侧方箱部91的上表面部91C与前方箱部92的上表面92C(包含上方鼓出部92CR)的后缘相连并向后方延伸,并与底面部91B的后缘连接。如图4及图5所示,侧方箱部91的上表面部91C在后部燃料箱38中成为相对高的位置,在左右一侧(右侧)的侧方箱部91的上表面92C的后端位置设置有供油口,该供油口被油箱盖93堵塞。
侧方箱部91的外侧面部91D与前方箱部92的左右的侧面部92D的后缘连续,并且形成为向车身后方延伸的侧壁,其延伸方向与车身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关于这些外侧面部91D,也与前方箱部92的左右的侧面部92D同样地,外侧面部91D的下缘缓缓地向车身内侧倾斜并形成为与底面部91B连结的弯曲面MB,从车身主视时,该弯曲面MB成为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在该弯曲面MB上,也设置有用于使后车架24向侧面板部151紧固的多个(在图5中,3个)的被紧固部NT7(在本结构中是内螺纹)。
像这样,在后部燃料箱38中,如图5所示,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外侧的下缘连续的弯曲面MA、MB,在这些弯曲面MA、MB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由多个内螺纹构成的被紧固部NT6及NT7。
如图8所示,侧方箱部91的内侧面部91U与前方箱部92的前方凸出的背面部92E的后缘连续,并且形成为向车身后方延伸的侧壁,其延伸方向与车身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由此,能够恒定地确保侧方箱部91的内侧面部91U与后轮16之间的净空。
在侧方箱部91,如图7所示,在与向后轮16传递驱动力的传动部件即链条65(图2、图3)相对的区域中,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部91W。该凹部91W跨过左侧的侧方箱部91的内侧面部91U和底面部91B地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该凹部91W的区域中设置有加强肋。由此,能够在与链条65之间确保充分的净空,并且加强与链条65相对的区域。
如图4所示,在后部燃料箱38的上表面92C上设置有:泵用开口部96;和燃料泵安装部97(在本结构中是内螺纹,参照图4),其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泵用开口部96的周围。更具体来说,泵用开口部96是被设置于前方箱部92的前侧上表面部92CF并向上方开口的孔,燃料泵安装部97是沿着泵用开口部96的外缘以恒定的间隔形成的内螺纹。
能够使用这些泵用开口部96及燃料泵安装部97安装燃料泵111(图9)。以下,对包含燃料泵111在内的周边构造进行说明。
图9是从上侧一起观察后部燃料箱38和燃料泵111的图,图10是表示图9的内部构造的图,图11是与周边构造一起表示燃料泵111的剖视图(与图2的XI-XI截面相当)。此外,在图11中,附图标记LC表示车宽方向中心线。
如图9~图11所示,燃料泵111一体地具有:具有上下长的圆筒形状的泵单元111A(图11);从泵单元111A的上部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111B。泵单元111A被插入上述泵用开口部96,凸缘部111B的直径形成得比泵用开口部96大,借助多个紧固部件97BT(在本结构中是紧固螺栓)紧固于燃料泵安装部97。由此,燃料泵111是在将泵单元111A配置在前方箱部92内的状态下,紧固固定于前方箱部92。
泵单元111A朝向前方箱部92的底面部92B向下方延伸,并在最下端具有过滤器(也称为滤清单元)111C(图10)。该泵单元111A经由过滤器111C吸入后部燃料箱38内的燃料,由此除去异物而吸入燃料,并以规定的压力送出。
在凸缘部111B上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燃料排出管111D,并经由该燃料排出管111D而将泵单元111A送出的燃料排出到外部。在该燃料排出管111D上连接有燃料配管112,并经由该燃料配管112而将燃料供给到发动机41的燃料供给系统。
在本结构中,如图4所示,由于泵用开口部96设置在比侧方箱部91的上表面宽的前方箱部92的上表面92C,所以能够容易地确保用于安装燃料泵111的平面。假设要在侧方箱部91上设置泵用开口部96,则产生使侧方箱部91的宽度扩大到凸缘部111B的宽度以上的需要,导致后部燃料箱38的宽度的增大。
与此相对,由于将泵用开口部96设置于前方箱部92的上表面92C,所以能够容易地确保用于安装燃料泵111的平面来安装燃料泵111,并能够自由设定侧方箱部91的宽度。由此,只要基于所期望的油箱容量、所期望的车宽尺寸等的条件设计侧方箱部91的宽度即可,能够设定成适当的箱宽。
另外,在将泵用开口部96设置于前方箱部92的上表面92C的情况下,还能够得到泵用开口部96的位置的自由度变高这样的优点。
这里,在图9中,附图标记LU表示使侧方箱部91的左右的内侧面部91U向车身前方延长的线。在本结构中,从图9得以明确,通过使泵用开口部96从前方箱部92的左右的侧面部92D向车宽方向内侧分离,能够设置在与侧方箱部91的左右的内侧面部91U相比靠车宽方向内侧,并能够将燃料泵111配置在比左右的侧面部92D靠车宽方向内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避开受到载荷时容易变形的侧方箱部91与前方箱部92的接合部地配置燃料泵111。由此,与将燃料泵111配置在受到载荷容易变形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简易的密封构造确保后部燃料箱38与燃料泵111之间的密封性。
另外,由于在前方箱部92的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前侧上表面部92CF上设置燃料泵安装部97,使从前方箱部92的上方向上方鼓出的上方鼓出部92CR位于该燃料泵安装部97的后方,所以燃料泵安装部97周围的刚性高,能够进一步容易地确保后部燃料箱38与燃料泵111之间的密封性。
另外,由于上方鼓出部92CR的内部是空洞,所以能够将后部燃料箱38的内部空间扩大仅与上方鼓出部92CR相应的量,能够增加油箱容量。
这里,如图7所示,上方鼓出部92CR的宽度WJ与前方箱部92的形成为前方凸形状的背面部92E相比向车宽方向外侧扩展,并形成得比后轮16的宽度WR宽。由此,能够确保宽的油箱容量,并能够遮挡从左右的侧方箱部91之间的后轮16飞溅的泥等的向前方的飞溅。因此,通过上方鼓出部92CR能够避免泥等向燃料泵111这一侧的飞溅。
如图11所示,燃料泵111被配置成与后轮16的车宽方向中心线LC相比向左右任意一侧(在本结构中是右侧)偏移。该偏移的一侧成为与配置在后轮16的左右任意一方的链条65的相反侧。由此,能够在避开了被设置在后部燃料箱38的底面部92B的上方凸起的凹部91W的位置配置燃料泵111。
根据该配置,能够将构成燃料泵111的燃料吸入口的过滤器111C设置在与配置在凹部91W上的情况相比更低的位置。由此,能够减少未被燃料泵111吸入的燃料余量(所谓的死余量)。
而且,在后部燃料箱38内,如图10及图11所示,设置有:从前方箱部92的底面部92B向上方立起设置的左右的立壁121、122;从前方箱部92的前侧上表面部92CF向下方立起设置的立壁123。
如图10所示,左右的立壁121、122形成在从左右的侧方箱部91的内侧面部91U的前方延伸到前表面部92A附近的壁上。由此,侧方箱部91内的燃料涌向前方的情况下,通过使该燃料的一部分沿着立壁121、122流动,而能够减少与燃料泵111直接接触的燃料的量。
这里,靠近燃料泵111侧的立壁121形成在比具有燃料泵111的吸入口的过滤器111C稍高的低的壁上。与此相对,与燃料泵111远离的一侧的立壁122从上述凹部91W向上方延伸,形成在比过滤器111C高的壁上。
通过使与燃料泵111远离的一侧的立壁122比接近燃料泵111这一侧的立壁121高,能够充分地减少从与燃料泵111远离的一侧的侧方箱部91流向燃料泵111的燃料量。
另外,由于在与燃料泵111远离的一侧的立壁122与燃料泵111之间也设置有向下方立起设置的立壁123,所以在后部燃料箱38内存在较大量的燃料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各立壁122、123效率良好地抑制该燃料的左右移动。因此,能够抑制重心伴随燃料移动的变化。
另外,如图11所示,在前方箱部92的前侧上表面部92CF的上方,在燃料泵111向左右任意一方偏移的一侧的相反侧,偏移地配置有较大型的电气部件即蓄电池131。该蓄电池131在俯视观察时被配置在安装有燃料泵111的区域即不与泵用开口部96及燃料泵安装部97重叠的位置。由此,燃料泵111和蓄电池131被左右分开地配置。
若左右分开配置,与假设将蓄电池131配置在燃料泵111的上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蓄电池131配置得低。与能够较低地配置具有重量的蓄电池131的量相应地,有助于两轮摩托车10的低重心化。
如该图11所示,上方鼓出部92CR比蓄电池131向上方鼓出。由此,能够充分地抑制从后轮16飞溅的泥等的向蓄电池131的侵入。
接着,对后车架24及其周边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后车架24通过紧固部件22BT、23BT分别紧固从左右的主车架22的后部向斜上方延伸的第一车架支承部22S和从左右的中央车架23的上下中间部向后方延伸的第二车架支承部23S,从而被固定于主车架22及中央车架23。
图12是从上侧一起观察后车架24和周边结构的图,图13是从前侧观察的图,图14是从后侧观察的图,图15是从下侧观察的图。
如图12~图15所示,后车架24具有:沿左右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左右的侧面板部151;架设在左右的侧面板部151的上部之间的上交叉部152;和架设在左右的侧面板部151的前部之间的前交叉部153。后车架24一体地具有这些侧面板部151、上交叉部152及前交叉部153、且后车架24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即,形成为碳素单体式车架。此外,后车架24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
如图2所示,侧面板部151在车身侧视下,以大致恒定的上下长度形成为向后上方延伸的面板形状,前部上端及前部下端借助上述紧固部件22BT、23BT固定于主车架22的第一车架支承部22S及中央车架23的第二车架支承部23S。
该侧面板部151大致来说一体地具有:固定于主车架22及中央车架23的侧面板前部151A;与侧面板前部151A的上部后方相连且沿座椅17的下缘向后方延伸的侧面板后上部151B;与侧面板前部151A的下部后方相连且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侧面板后下部151C。
侧面板前部151A从主车架22及中央车架23朝向后方与车身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形成为相对于主车架22及中央车架23不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面板形状。
如图2所示,侧面板前部151A的前缘沿着主车架22及中央车架23的形状向后方弯曲,并接近配置在主车架22及中央车架23上。由此,能够通过侧面板前部151A覆盖并保护被配置在内侧的部件(后部减震单元28、空气滤清器58等)。
如图12及图13所示,侧面板后上部151B形成为从侧面板前部151A与侧面板前部151A平行地向车身后方延伸的面板形状,相对于主车架22及中央车架23不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由于侧面板前部151A及侧面板后上部151B不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所以能够充分确保落座在座椅17上的驾驶员的脚的移动自由度。将座椅17配置在该侧面板后上部151B的上表面上,并且借助多个(3个)紧固部件87BT(图3)而将后挡泥板87固定于该侧面板后上部151B的背面。
侧面板后下部151C是越趋向后方越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形状,如图14及图15所示,形成为沿着后部燃料箱38的左右侧面的内形状的面板形状。
更具体来说,如该图14及图15所示,侧面板后下部151C一体地具有沿上下隔开间隔地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并且向后方延伸的上下的面板部151C1、151C2、和将上下的面板部151C1、151C2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之间连接的左右的侧面板部151C3,并形成为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开口的凹状截面。
侧面板部151C3形成为沿着后部燃料箱38的左右的侧面(侧面部92D、外侧面部91D)的面板形状,上面板部151C1形成为沿着后部燃料箱38的左右上表面的面板形状,下面板部151C2形成为沿着后部燃料箱38的左右底面(底面部92B、91B)的面板形状。
由此,在左右的侧面板后下部151C之间,后部燃料箱38从后方自由进出地嵌合,能够限制后部燃料箱38的向左右及上下的移动。另外,从左右的侧面板后下部151C向后方拔出后部燃料箱38,由此,后部燃料箱38的拆卸作业是容易的。
侧面板后下部151C的侧面板部151C3与下面板部151C2之间的边界部分在车宽方向外侧下方形成为凸状的弯曲面MC。该弯曲面MC是在车身主视下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并形成为沿着形成于后部燃料箱38的侧面92D、91D与底面部92B、91B之间的边界部分的弯曲面MA、MB的面。
在该弯曲面MC上形成有与设置在后部燃料箱38的弯曲面MA、MB上的被紧固部NT6、NT7连通的孔部,借助这些孔部,将图2所示的多个(共计6个)紧固部件BT6、BT7(在本结构中是紧固螺栓)分别紧固于被紧固部NT6、NT7。由此,侧面板部151与后部燃料箱38被紧固固定。
此外,在左侧的侧面板部151上安装有图2所示的消音器支架154,通过该消音器支架154而将消音器63支承在左侧的侧面板部151上。
如图12所示,上交叉部152架设在左右的侧面板后上部151B之间。该上交叉部152一体地具有:横跨板部152A,在左右的侧面板后上部151B之间的前部确保了开口部151K并且架设于后部之间;下方延伸板部152B,从横跨板部152A的前缘弯曲而向下方延伸。横跨板部152A载置于后部燃料箱38的上方鼓出部92CR,经由与设置于上方鼓出部92CR的被紧固部NT4、NT5(图4)连通的孔部,通过左右一对的紧固部件BT4、BT5(在本结构中是紧固螺栓)而被固定于上述被紧固部NT4、NT5。
另外,下方延伸板部152B与上方鼓出部92CR的前表面92CR1抵接,经由与设置在前表面92CR1上的被紧固部NT3(图4)连通的孔部,通过左右一对的紧固部件BT3(在本结构中是紧固螺栓)固定于被紧固部NT3。由此,上交叉部152和前方箱部92紧固固定。
另外,借助夹子161将蓄电池支架162拆装自由地固定在上交叉部152的横跨板部152A上。蓄电池支架162以覆盖被设置在左右的侧面板后上部151B之间的上述开口部151K的方式朝向车身前方延伸,在上表面上配置有蓄电池131、蓄电池相关的电气组件(具体来说是保险丝盒)133、其他的电气组件(具体来说,检测废气中的氧浓度的LAF传感器)135。另外,上交叉部152的横跨板部152A形成为车宽方向中央部位向下方凹陷的凹形状,在该凹状部分配置有电气组件(具体来说是布线类部件)137。
在车身侧视下观察时(参照图2),蓄电池支架162沿着后部燃料箱38的前侧上表面部92CF向前方延伸,由此朝向空气滤清器58向前方延伸,利用空气滤清器58的后方且座椅17下方空闲的空间支承蓄电池131等。
这里,图16是从右侧一起表示蓄电池支架162和周边结构的图。此外,图16表示拆下了后车架24的状态。蓄电池支架162载置于后部燃料箱38的前侧上表面部92CF,并借助后部燃料箱38支承于后车架24。蓄电池支架162具有在侧视下与空气滤清器58的后下部重叠的前部162A,该前部借助紧固部件162BT(在本结构中是紧固螺栓)固定于空气滤清器58的后下部。
如图13所示,后车架24的前交叉部153是在后部燃料箱38的前方设置在左右的侧面板部151之间。该前交叉部153形成为一体地具有面板形状的前横梁主体部153A和面板形状的前交叉下部153B的截面呈L字状,所述前横梁主体部153A与后部燃料箱38中的前方箱部92的前表面部92A抵接,所述前交叉下部153B从前横梁主体部153A的下缘向后方延伸并与前方箱部92的底面部92B抵接。
通过设置该前交叉部153,后车架24的左右的侧面板部151的连结强度提高,并且能够限制后部燃料箱38向前方的移动或向下方的移动。
在前横梁主体部153A上形成有与设置在前方箱部92的前表面部92A上的被紧固部NT1(图6)连通的孔部,经由这些孔部,将图13所示的多个(共计6个)紧固部件BT1(在本结构中是紧固螺栓)紧固于被紧固部NT1,由此,前横梁主体部153A和后部燃料箱38被紧固固定。另外,在前交叉下部153B上形成有与设置在前方箱部92的底面部92B上的被紧固部NT2(图8)连通的孔部,经由这些孔部,将图15所示的多个(共计3个)紧固部件BT2(在本结构中是紧固螺栓)紧固于被紧固部NT2,由此,前交叉下部153B和后部燃料箱38紧固固定。
像这样,后车架24的侧面板部151、上交叉部152及前交叉部153紧固固定在后部燃料箱38上,能够使后车架24和后部燃料箱38成为一体。
此外,在前交叉下部153B安装有护链罩155,该护链罩155以向形成于后部燃料箱38的背面的向上方凹陷的凹部91W的前方延伸的方式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后部燃料箱38是以具有后部燃料箱38的侧面部(侧面部92D、外侧面部91D)与底面部92B、91B之间的边界弯曲而成的弯曲面MA、MB(弯曲部)的方式成形的树脂箱,后部燃料箱38的上部紧固固定于单体式后车架24的上交叉部152,后部燃料箱38的弯曲面MA、MB紧固固定于后车架24的侧面板部151。
根据该结构,利用刚性与其他部分相比相对高的弯曲面MA、MB紧固固定于后车架24,从而不需要特别的加强部件,就能够提高后部燃料箱38与后车架24的连结强度。而且,弯曲面MA、MB被设置在后部燃料箱38的侧面部(侧面部92D、外侧面部91D)与底面部(底面部92B、底面部91B)之间的边界,从而容易通过后车架24的侧面板部151支承后部燃料箱38的铅垂方向的载荷。
而且,由于将后部燃料箱38的上部紧固固定于单体式后车架24的上交叉部152,所以能够通过单体式后车架24的上交叉部152及侧面板部151双方支承后部燃料箱38,能够充分地提高支承强度。
通过它们,与假设使后车架24成为包围后部燃料箱38的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单体式后车架24的重量增大,并且效率良好地确保后部燃料箱38的支承力。
另外,侧面板部151沿着后部燃料箱38的弯曲面MA、MB弯曲,从车宽方向下方通过紧固部件BT6、BT7紧固固定于后部燃料箱38,从而能够通过侧面板部151效率良好地支承后部燃料箱38的铅垂方向的载荷。
另外,后车架24是在后部燃料箱38的前方具有被设置在左右的侧面板部151之间的前交叉部153,后部燃料箱38的前表面部92A紧固固定于前交叉部153,从而能够限制后部燃料箱38向前方的移动,并能够更牢固地支承后部燃料箱38。
另外,前交叉部153形成为覆盖后部燃料箱38的前方和下方的截面呈L字状的板状,覆盖下方的前交叉下部153B紧固固定于后部燃料箱38的底面部92B,从而能够限制后部燃料箱38向下方的移动,能够更牢固地支承后部燃料箱38。
(关于后部燃料箱38)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后部燃料箱38是在前方箱部92中的比侧方箱部91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内侧面部91U)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具有供燃料泵111安装的泵用开口部96,从而与在侧方箱部91具有泵用开口部96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容易地确保用于安装燃料泵111的平面,并且能够不扩大侧方箱部91的宽度地安装燃料泵111。而且,由于能够避开受到载荷时容易变形的侧方箱部91和前方箱部92的接合部来配置燃料泵111,所以能够以简易的密封构造确保后部燃料箱38与燃料泵111之间的密封性。
此外,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即内侧面部91U是大致平坦面,泵用开口部96的一部分位于图9所示的比内侧面部91U的向前方的延长线LU靠车宽方向内侧即可,泵用开口部96的一半以上位于比延长线LU靠车宽方向内侧更好。
另外,燃料泵111安装于前方箱部92的上表面92C上所设置的燃料泵安装部97,在燃料泵安装部97的后方形成有从前方箱部92的上表面92C向上方鼓出的上方鼓出部92CR,从而燃料泵安装部97周围的刚性提高,更容易确保后部燃料箱38和燃料泵111之间的密封性。
另外,由于上方鼓出部92CR的内部成为燃料空间,所以能够使油箱容量增加与上方鼓出部92CR相应的量。
而且,由于上方鼓出部92CR形成得比后轮16的宽度宽,所以能够抑制从后轮16飞溅的泥等向前方的飞溅。
另外,由于在前方箱部92的前侧上表面部92CF的上方且上方鼓出部92CR的前方具有蓄电池131,所以能够利用前方箱部92上方空闲的无效空间配置蓄电池131。另外,由于上方鼓出部92CR与蓄电池131相比向上方鼓出,所以能够抑制从后轮16飞溅的泥等向蓄电池131的侵入。
另外,由于支承蓄电池131的蓄电池支架162的前部支承在配置于蓄电池131的前方的空气滤清器58上,所以能够削减用于支承蓄电池支架162的专用部件。
另外,燃料泵111被配置成与后轮16的车宽方向中心线LC相比向左右任意一方偏移,蓄电池131在俯视下配置在另一方以不与燃料泵安装部97重叠,从而能够将燃料泵111和蓄电池131左右分开地配置,与假设将蓄电池131配置在燃料泵111上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蓄电池131配置得低,有助于低重心化。
另外,由于使后部燃料箱38及蓄电池131的后方位置鼓出而作为燃料空间,换言之,在确保了燃料容量的基础上,能够降低燃料泵111和蓄电池131的搭载位置,所以能够实现车辆的低重心化。
另外,在后部燃料箱38的左右任意一方的底面部91B上,设置有避开向后轮16传递驱动力的链条65的向上方凹陷的凹部91W,燃料泵111是后部燃料箱38的左右任意另一方,由于被配置在俯视下不与凹部91W重叠的位置,从而能够减少燃料泵111没有吸入的燃料余量(死余量)。
(关于后部燃料箱38的支承构造)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后车架24具有左右的侧面板部151和被设置在所述左右的侧面板部151的上部之间的上交叉部152,后部燃料箱38是以具有后部燃料箱38的侧面部(侧面部92D、外侧面部91D)和底面部92B、91B之间的边界弯曲而成的弯曲面MA、MB(弯曲部)的方式成形的树脂箱,后部燃料箱38的上部紧固固定于上交叉部152,后部燃料箱38的弯曲面MA、MB紧固固定于侧面板部151,从而利用刚性与其他部分相比相对高的弯曲面MA、MB就能够将后部燃料箱38紧固固定于后车架24,不需要特别的加强部件,就能够提高后部燃料箱38与后车架24的连结强度。由此,与使后车架24成为包围后部燃料箱38的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单体式后车架24的重量的增大,并且能够效率良好地确保后部燃料箱38的支承力。
另外,由于侧面板部151沿着后部燃料箱38的弯曲面MA、MB弯曲,并从车宽方向下方通过紧固部件BT6、BT7紧固固定在后部燃料箱38上,从而能够通过侧面板部151效率良好地支承后部燃料箱38的铅垂方向的载荷。
而且,如图15所示,由于从斜外侧下方将紧固部件BT6、BT7紧固,所以与从正下方或横向将紧固部件BT6、BT7紧固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牢固地固定侧面板部151和后部燃料箱38。另外,由于从上方难以观察到紧固部件BT6、BT7,所以外观性也良好。
另外,后车架24是在后部燃料箱38的前方具有设置于左右的侧面板部151之间的前交叉部153,后部燃料箱38的前表面部92A紧固固定于前交叉部153,从而能够限制后部燃料箱38向前方的移动,能够更牢固地支承后部燃料箱38。
另外,前交叉部153形成为覆盖后部燃料箱38的前方和下方的截面呈L字状的板状,该前交叉部153利用覆盖下方的部位即前交叉下部153B而紧固固定于后部燃料箱38的底面部92B,从而能够限制后部燃料箱38的向下方的移动,能够更牢固地支承后部燃料箱3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后部燃料箱38的弯曲面MA、MB紧固固定在侧面板部151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后部燃料箱38的弯曲面MA、MB附近紧固固定在侧面板部151。
由于弯曲面MA、MB附近的刚性比其他部分高,所以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获得抑制单体式后车架24的重量的增大并且能够效率良好地确保后部燃料箱38的支承力等的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变形及应用。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后部燃料箱38形成为俯视时呈U字状的燃料箱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去除左右任意一方的侧方箱部91,形成为俯视时呈J字形的燃料箱。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适用于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公知的跨骑型车辆。此外,跨骑式车辆包含所有跨过车身乘坐的车辆,不仅两轮摩托车(还包括带发动机的自行车),还包含ATV(不平坦地面行驶车辆)等的三轮车辆或四轮车辆。

Claims (4)

1.一种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具有:发动机(41);主车架(22),其支承所述发动机(41);单体式后车架(24),其紧固支承于所述主车架(22)的后部,并向后方延伸;以及后部燃料箱(38),其支承于所述后车架(24),
所述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后车架(24)具有:左右的侧面板部(151);以及上交叉部(152),其设置在所述左右的侧面板部(151)的上部之间,
所述后部燃料箱(38)是以具有弯曲部(MA、MB)的方式成形的树脂箱,该弯曲部(MA、MB)是所述后部燃料箱(38)的侧面部(92D、91D)和底面部(92B、91B)之间的边界弯曲而成的,
所述后部燃料箱(38)的上部紧固固定于所述上交叉部(152),所述后部燃料箱(38)的所述弯曲部(MA、MB)或所述弯曲部(MA、MB)附近紧固固定于所述侧面板部(1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板部(151)沿着所述后部燃料箱(38)的所述弯曲部(MA、MB)弯曲,从车宽方向下方通过紧固部件(BT6、BT7)紧固固定于所述后部燃料箱(3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车架(24)在所述后部燃料箱(38)的前方具有设置在所述左右的侧面板部(151)之间的前交叉部(153),
所述后部燃料箱(38)的前表面部(92A)紧固固定于所述前交叉部(15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交叉部(153)形成为覆盖所述后部燃料箱(38)的前方和下方的截面呈L字状的板状,所述前交叉部(153)利用覆盖所述下方的部位(153B)而紧固固定于所述后部燃料箱(38)的底面部(92B)。
CN201510628084.8A 2014-09-30 2015-09-28 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601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1384 2014-09-30
JP2014201384A JP6208647B2 (ja) 2014-09-30 2014-09-30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0133A true CN105460133A (zh) 2016-04-06
CN105460133B CN105460133B (zh) 2018-06-08

Family

ID=55583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808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60133B (zh) 2014-09-30 2015-09-28 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43677B2 (zh)
JP (1) JP6208647B2 (zh)
CN (1) CN105460133B (zh)
AU (1) AU2015207949B2 (zh)
CA (1) CA2900984C (zh)
IT (1) ITUB201537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7652A (zh) * 2017-12-28 2019-07-19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式的跨乘式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9203B2 (ja) * 2016-08-09 2020-0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
JP6564422B2 (ja) * 2016-08-10 2019-08-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サイドスタンド構造
JP6916069B2 (ja) * 2017-09-04 2021-08-1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6704885B2 (ja) * 2017-09-28 2020-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製燃料タンク
DE102018120441B4 (de) 2017-09-28 2021-12-16 Honda Motor Co., Ltd. Aus Harz hergestellter Kraftstoffbehälter
JP6704886B2 (ja) 2017-09-28 2020-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製燃料タンク
DE102017217662A1 (de) * 2017-10-05 2019-04-1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Tankanordnung an einem Rahmen eines Kraftrads, Rahmenelement für ein Kraftrad sowie Montageverfahren
WO2019107186A1 (ja) * 2017-11-30 2019-06-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製タンク
WO2019138429A1 (en) * 2018-01-12 2019-07-18 Hero MotoCorp Limited Fuel tank
DE102018126584A1 (de) * 2018-10-25 2020-04-3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stofftank-Befestigungsbaugruppe für ein Motorrad und Motorradbaugruppe
USD1001234S1 (en) * 2020-06-29 2023-10-10 Paccar Inc Surge tan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60278A (en) * 1980-05-16 1981-12-09 Yamaha Motor Co Ltd Car body for autobicycle
US6213514B1 (en) * 1996-12-20 2001-04-10 Suzuki Kaisha Toshiba Fuel tank system of a motor bicycle
US6910716B2 (en) * 2002-09-10 2005-06-2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uel tank moun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US7475749B2 (en) * 2005-02-07 2009-01-13 Honda Motor Co., Ltd. Fuel tank shroud and related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incorporat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72357A (zh) * 1973-11-02 1975-06-14
JPS62134386A (ja) * 1985-12-09 1987-06-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タンク取付構造
JPS62283084A (ja) 1986-06-02 1987-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燃料タンク
JPS6387388A (ja) * 1986-09-30 1988-04-1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輌の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JPH01172084A (ja) * 1987-12-25 1989-07-06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表示装置
JPH0295996A (ja) * 1988-10-03 1990-04-06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H05238462A (ja) * 1992-02-28 1993-09-17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US6263994B1 (en) * 1997-10-03 2001-07-24 Frederick G. Eitel Advanced motorcycle chassis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system
JP2001063668A (ja) * 1999-08-31 2001-03-13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フレーム構造
JP4112887B2 (ja) * 2001-08-01 2008-07-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取付構造
JP2007062495A (ja) * 2005-08-30 2007-03-15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4498998B2 (ja) * 2005-08-30 2010-07-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DE102006029974A1 (de) * 2006-06-29 2008-01-10 Ktm-Sportmotorcycle Ag Geländesportmotorrad
JP2009090888A (ja) * 2007-10-10 2009-04-30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2009161016A (ja) * 2007-12-28 2009-07-23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5149723B2 (ja) * 2008-07-18 2013-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JP5581674B2 (ja) * 2009-11-30 2014-09-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支持構造
JP2011255828A (ja) * 2010-06-10 2011-12-22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構造および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の取り付け方法
JP5957871B2 (ja) * 2011-12-20 2016-07-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キャニスタの配置構造及び自動二輪車
JP6043552B2 (ja) * 2012-09-06 2016-1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タンクカバー取付構造
CN203094290U (zh) * 2013-02-04 2013-07-31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摩托车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60278A (en) * 1980-05-16 1981-12-09 Yamaha Motor Co Ltd Car body for autobicycle
US6213514B1 (en) * 1996-12-20 2001-04-10 Suzuki Kaisha Toshiba Fuel tank system of a motor bicycle
US6910716B2 (en) * 2002-09-10 2005-06-2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uel tank moun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US7475749B2 (en) * 2005-02-07 2009-01-13 Honda Motor Co., Ltd. Fuel tank shroud and related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incorporating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7652A (zh) * 2017-12-28 2019-07-19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式的跨乘式车辆
US11014438B2 (en) 2017-12-28 2021-05-25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Hybrid straddle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00984A1 (en) 2016-03-30
AU2015207949A1 (en) 2016-04-14
CA2900984C (en) 2017-05-09
JP6208647B2 (ja) 2017-10-04
AU2015207949B2 (en) 2017-02-02
JP2016068833A (ja) 2016-05-09
CN105460133B (zh) 2018-06-08
US9643677B2 (en) 2017-05-09
US20160090140A1 (en) 2016-03-31
ITUB20153761A1 (it) 2017-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0133A (zh) 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燃料箱支承构造
CN105460117B (zh) 后部燃料箱
CN103010356B (zh) 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
TWI429822B (zh) Evaporative fuel control device for straddle type vehicles
CN103029780B (zh) 跨骑式车辆的炭罐配置结构
CN101925506B (zh) 踏板型车辆
US9156513B2 (en) Front cowl stay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4321244A (zh) 跨骑型车辆
TWI570005B (zh) 跨坐型車輛之電氣零件安裝構造
AU2012204151B2 (en) Mudguard structure for str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11059539B2 (en) Stay for saddle riding vehicle
CN103010354B (zh) 骑乘型车辆的碳罐配置构造
EP2824023B1 (en) Motorcycle
JP6779946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07709146A (zh) 摩托车内后挡泥板结构
CN1047561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N101712352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3661721A (zh) 跨乘式车辆的框架结构
JP2015033901A (ja) 鞍乗型車両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AU2014202835A1 (en) Intake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