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2784A - 热源单元 - Google Patents

热源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2784A
CN105452784A CN201380078654.XA CN201380078654A CN105452784A CN 105452784 A CN105452784 A CN 105452784A CN 201380078654 A CN201380078654 A CN 201380078654A CN 105452784 A CN105452784 A CN 105452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fan
control cabinet
air
heat source
described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86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2784B (zh
Inventor
伊藤正纮
野本宗
伊藤拓也
大越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52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2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24F1/54Inlet and outlet arranged on opposite s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6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leakag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4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the outdoor fan, e.g. controll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2Inflammable refriger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25B2500/222Detecting refrigerant lea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具备:框体(100a),其具备收纳有压缩机(1)和膨胀阀(4)并形成有能够与外部空气换气的通风口(7)的机械室(12)、以及收纳有热源侧换热器(3)和使空气向热源侧换热器(3)通过的送风机(6)的换热室(11);控制箱(13),其在框体(100a)内配置于送风机(6)的气流通过的位置;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14),其配置于控制箱(13)并检测制冷剂浓度;以及控制回路(15),其配置于控制箱(13)内并控制送风机(6),当根据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14)的检测值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控制回路(15)控制送风机(6),以便使控制回路(15)的风量成为利用送风机(6)所能够向控制箱(15)吹送的最大风量。

Description

热源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源单元,该热源单元例如适用于大楼用多联式空调等。
背景技术
以往,有在框体内具备压缩机、换热器、送风机和控制箱并使用密度比空气大的可燃性制冷剂的热源单元。在这种热源单元中,如果可燃性制冷剂泄漏,则从框体下部开始滞留,存在该制冷剂与设置于框体内的控制箱中的控制回路接触而着火的危险。为了避免该情况,有如下技术:在框体内设置制冷剂泄漏检测机构,当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使送风机反向旋转,将框体外的空气吸入框体内,提高框体内的压力,来将滞留在框体内的制冷剂向框体外排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有如下技术:指定用于将可燃性制冷剂的浓度降低至着火界限浓度以下的必要风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23584号公报(第5页、图5)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2/049710号(第3页、图1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记载送风机的种类,但在一般的轴流送风机的情况下,如果使送风机反向旋转,则比正向旋转时风量降低。因此,当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使送风机反向旋转的情况下,存在不能如所期待的那样将泄漏制冷剂向框体外排出的可能性。
另外,为了实现防止着火,考虑需要将作为着火源的控制回路附近的风量提高,来降低控制回路附近的泄漏制冷剂的浓度。但是,通过像专利文献1那样使送风机反向旋转是否能够提高控制回路附近的风量与风路构造有关系,因此,并不是说只要单纯地使送风机反向旋转就可以。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制冷剂泄漏检测机构配置于控制箱外的上部,但是,如果密度比空气大的可燃性制冷剂泄漏,是从框体下部开始滞留,因此,控制回路先于检测机构与制冷剂接触。所以,存在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之前就着火的危险,存在缺乏防止着火的可靠性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没有记载用于将可燃性制冷剂的浓度降低至着火界限浓度以下的必要风量的具体实现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源单元,该热源单元在考虑了送风机的风扇形状和风路构造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送风机控制,能够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使通过控制箱的风量与常规运转时相比增加,能够提高防止着火的可靠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热源单元具备:框体,所述框体具备机械室和换热室,所述机械室收纳有压缩机和膨胀阀,并形成有能够与外部空气换气的通风口,所述换热室收纳有换热器和使空气向换热器通过的送风机;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在框体内配置于由送风机产生的气流通过的位置;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所述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配置于控制箱内,并检测制冷剂浓度;以及控制回路,所述控制回路配置于控制箱内并控制送风机,当根据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的检测值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控制回路控制送风机,以便使控制箱的风量成为利用送风机能够向控制箱吹送的最大风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考虑了送风机的风扇形状和风路构造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送风机控制,能够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使通过控制箱的风量成为利用送风机所能够向控制箱吹送的最大风量,能够提高防止着火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源单元100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热源单元100的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控制箱13的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控制箱13的水侵入防止机构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图1的送风机6的旋转方向和以该旋转方向旋转时的热源单元内的空气的流向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源单元100的送风机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源单元100A的图。
图8是表示图7的控制箱13的图。
图9是图7的送风机6的旋转方向和以该旋转方向旋转时的热源单元内的空气的流向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源单元100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空气调节装置具备压缩机1、根据制热时和制冷时来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四通阀2、热源侧换热器3、膨胀阀4和负荷侧换热器5,并具备将这些部分用配管连接的制冷剂回路。另外,空气调节装置具备送风机6,该送风机6用于使空气向热源侧换热器3通过,来促进热源侧换热器3中的空气与制冷剂的换热。
压缩机1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
热源侧换热器3和负荷侧换热器5使制冷剂与空气间进行换热,是在配管表面配置了多个翅片的空气换热器,所述翅片用于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送风机6构成为能够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可以使用后述的表1中(1)~(3)中的任意一种送风机。
并且,在热源单元100中配置有压缩机1、四通阀2、热源侧换热器3和送风机6,在负荷单元200中配置有负荷侧换热器5。此外,制冷剂是可燃性制冷剂,制冷剂填充量为后述的机械室12的体积以上。另外,四通阀2不一定是必需的结构,也可以省略。
图2是表示图1的热源单元100的图,图2(a)是主视图,图2(b)是后视图,图2(c)是剖视图,图2(d)是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控制箱13的图。在图3中,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向。
热源单元100具有框体100a内的上方的换热室11、框体100a内的下方的机械室12以及控制箱13。在换热室11中配置有热源侧换热器3和送风机6。另外,在换热室11中,热源侧换热器3以与送风机6相对的方式配置,并配置于与送风机6相同程度的高度位置。
在机械室12中,虽然在图2中未图示,但除了压缩机1之外,还配置有四通阀2和膨胀阀4。并且,在框体100a的机械室12下部设置有通气口7。
控制箱13配置在换热室11的送风机6与机械室12之间。在控制箱13内,配置有检测制冷剂浓度的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14和控制回路15。
控制回路15例如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通过四通阀2的切换,进行常规运转(制冷、制热)并控制空气调节装置整体。另外,由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14检测到的制冷剂浓度被输入给控制回路15,如果根据该制冷剂浓度而检测到制冷剂泄漏,则进行规定的送风机控制。关于该送风机控制在后叙述。此外,通常,送风机6在常规运转中以最大风量被驱动。
另外,在控制箱13中,为了使来自送风机6的空气向控制箱13内通过,在控制箱13的送风机6侧配置有通气口16,在控制箱13的机械室12侧形成有通气口17。在这里,示出了在控制箱13的送风机6侧和机械室12侧分别形成一个通气口的结构,但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形成多个。通气口只要是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配线取出部等能够与外部空气换气的间隙就符合要求。
另外,在送风机6侧的通气口16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排出水的侵入的水侵入防止机构。在图3中,示出了设置网眼构造16a作为水侵入防止机构的例子。此外,作为水侵入防止机构,也可以另外采用下面图4的机构。
图4是表示图1的控制箱13的水侵入防止机构的结构例的图。
在图4(a)的控制箱13中,在送风机6侧的两个位置具备通气口16,在通气口16设置引导部16b作为水侵入防止机构。另外,在图4(b)中,在通气口16设置由管件构成的返水部16c作为水侵入防止机构。
(冷冻循环动作)
接下来,根据图1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动作。
(制冷运转)
在制冷运转中,四通阀2被切换为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在热源单元100的压缩机1中被压缩了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氟利昂)通过四通阀2,流入热源侧换热器3。流入热源侧换热器3的制冷剂通过与来自送风机6的空气的换热而被冷却液化,并由膨胀阀4减压。由膨胀阀4减压了的制冷剂从热源单元100流出并流入负荷单元200的负荷侧换热器5。流入负荷侧换热器5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换热并蒸发气化,从负荷侧单元流出。从负荷侧单元流出的制冷剂再次流入热源单元100,经过四通阀2而返回压缩机1。
从压缩机1被排出的制冷剂是在制冷剂回路内压力最高、温度最高的制冷剂。因此,通过空气调节装置的反复运转,压缩机1或压缩机1的排出配管的耐受压力降低,存在制冷剂从压缩机1附近泄漏的可能性。
制冷剂泄漏不仅在压缩机运转期间可能发生,在压缩机停止期间也有可能发生,在压缩机1停止时有可能成为着火源的是具有电连接点的控制箱13。此外,在压缩机运转期间,除了控制箱13,压缩机1(配线连接部)也有可能成为着火源。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热源单元停止(压缩机1停止且送风机6停止)期间的制冷剂泄漏为对象,实现在此时的有效的泄漏制冷剂的排出。
当制冷剂从压缩机1附近泄漏时,该制冷剂从机械室12的下部开始滞留。然后,当泄漏制冷剂侵入控制箱13内,由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14得出的检测值成为着火界限浓度以上时,控制回路15驱动送风机6。
(与送风机6的旋转方向相应的空气的流向)
图5是图1的送风机6的旋转方向和以该旋转方向旋转时的热源单元内的空气的流向的说明图。以下,参照图5,说明分别在送风机6正向旋转时和反向旋转时的空气的流向。
[正向旋转]
将使送风机6旋转时外部空气以热源侧换热器3、送风机6的顺序流动的旋转方向作为正向旋转(图5(a))。常规运转时,送风机6正向旋转。在使送风机6正向旋转时的框体100a内的空气的流向大致分为两个。具体来说是:通过热源侧换热器3和送风机6的直进方向的流向(箭头21);以及从通气口7被吸入机械室12内的外部空气通过控制箱13和换热室11向外部排出的回旋方向的流向(箭头22)。通过热源侧换热器3的箭头21的流动由外部空气与换热室11内的静压差产生,因此,空气沿着热源侧换热器3的翅片流动。
[反向旋转]
将使送风机6旋转时外部空气以送风机6、热源侧换热器3的顺序流动的旋转方向作为反向旋转(图5(b))。在送风机6反向旋转时,框体100a内的空气的流向也大致分为两个。具体来说是:通过送风机6和热源侧换热器3的直进方向的流向(箭头23);以及通过控制箱13和机械室12从通气口7向外部排出的回旋方向的流向(箭头24)。在反向旋转中,由于在送风机6的吹出空气的轴向成分中加入了回旋成分,因此,朝向热源侧换热器3的直进方向的流动(箭头23)成为紊流,吹出空气的回旋成分的流向成为箭头24的流向。
为了防止由泄漏制冷剂造成的着火,如何将具备作为着火源的电连接点的控制箱13内的制冷剂浓度迅速地降低为低于着火界限浓度十分重要。在本实施方式1中,根据图5可知,控制箱13配置在由送风机6在框体100a内产生的气流的回旋成分通过的位置。因此,为了迅速地降低控制箱13内的制冷剂浓度,只要增加通过控制回路15的风量即可,具体来说,只要使回旋成分的气流的风量比常规运转时增加即可。能否使通过控制回路15的风量比常规运转多受送风机6的风扇形状和框体100a内的风路构造影响。
(泄漏制冷剂的排出)
接下来,探讨考虑了在将泄漏制冷剂向框体100a外排出时风扇形状和框体100a内的风路构造影响控制箱13的通过风量的这一点的、最合适的送风机控制。这里所说的最合适的送风机控制是指如下的控制:能够使控制箱13的风量成为利用送风机6所能够向控制箱13吹送的最大风量,来迅速地降低控制箱13内的制冷剂浓度。
表1是将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的送风机控制进行整理的表。
表1
送风机6的正反向旋转各自的风量特性根据风扇形状而不同。对于热源单元100的送风机6,能够采用任意的送风机。因此,在这里,根据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各自在转速相同时的风量(全风量)的差异,将送风机6的种类分为以下(1)~(3)三种,并讨论各个种类的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的最合适的送风机控制。
(1)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下风量相同的送风机的情况
当使送风机6反向旋转时,由于如上所述通过热源侧换热器3的流动成为紊流,因此,反向旋转时的热源侧换热器3的通风阻力比正向旋转时大。像这样,由于在反向旋转时热源侧换热器3侧的通风阻力增大,因此,在反向旋转时,朝向控制箱13侧的流动(图5的箭头24)增加。即,在反向旋转时通过控制箱13内的风量与正向旋转时相比增加。因此,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使送风机6反向旋转。由此,能够利用送风机6的驱动使控制箱13内的泄漏制冷剂的排出量成为能够实现的最大限度的排出量。
(2)反向旋转的风量比正向旋转多的送风机的情况
当使送风机6反向旋转时,由于如上所述热源侧换热器3侧的通风阻力增加,因此,在反向旋转下通过控制箱13的风量原本就与正向旋转相比增加。并且,在这里,由于“送风机6反向旋转的风量比正向旋转多”,因此,在反向旋转时通过控制箱13内的风量与正向旋转时相比增加。因此,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使送风机6反向旋转。由此,能够利用送风机6的驱动使控制箱13内的泄漏制冷剂的排出量成为能够实现的最大限度的排出量。
(3)正向旋转的风量比反向旋转多的送风机的情况
通过控制箱13的风量根据热源侧换热器3的通风阻力(风量)而变化。“正向旋转时的全风量Q”用式(1)表示。
式1
Q=Q1+Q2(1)
在这里,Q1是“正向旋转时的控制箱13的风量”,Q2是“正向旋转时的热源侧换热器3的风量”,两者都是默认值。
使假定“反向旋转时的控制箱13的风量Q3”与“正向旋转时的控制箱13的风量Q1”相等(Q3=Q1)时的“反向旋转时的全风量”为“正向旋转时的全风量Q”的β倍(0<β<1)。这样,“反向旋转时的全风量βQ”能够用考虑了框体100a内的风路构造的通风阻力(尤其是热源侧换热器3的通风阻力)的修正系数α由式(2)表示。
式2
βQ=Q3+αQ2(2)
修正系数α是表示气流的直进性根据由送风机6的旋转方向的差异造成的框体内的气流的回旋成分的增减(紊流成分的增减)而变化,由此产生的对流向热源侧换热器3的风量的影响的值。此外,由于在使送风机6反向旋转时通过热源侧换热器3的风量比正向旋转的情况低,因此修正系数α是0<α<1的范围内的值。
修正系数α通过将式(2)变形由式(3)求出。
式3
α = β Q - Q 3 Q 2 - - - ( 3 )
“反向旋转时的控制箱13的风量Q3”能够通过将(2)式变形由式(4)表示。
式4
Q3=βQ-αQ2(4)
当α与β的关系是当在实际的热源单元100中由(4)式求出的“反向旋转时的控制箱13的风量Q3”比“正向旋转时的控制箱13的风量Q1”多的这种关系的情况下,使送风机6反向旋转(表1的(3.1))。相反,当α与β的关系是“反向旋转时的控制箱13的风量Q3”与“正向旋转时的控制箱13的风量Q1”相等的这种关系的情况下,使送风机6正向旋转(表1的(3.2))。
此外,Q、Q1、Q2如上所述都是默认值,在这里例如使Q=4、Q1=1、Q2=3。并且,在使β为0.9的情况下,
则α=(0.9×4-1)/3=0.86。因此,当α小于0.86的情况下,Q3成为Q1以上的值,反向旋转下的通过控制箱13的风量与正向旋转相比增加。因此,在该修正系数α小于0.86的情况下,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使送风机反向旋转(表1的(3.1))。另一方面,如果α为0.86以上,则反向旋转时通过控制箱13的风量与正向旋转相比减少。因此,如果α为0.86以上,则与常规运转时同样地使送风机正向旋转(表1的(3.2)),并且控制送风机6,使得通过控制箱13的风量成为利用送风机6所能够向控制箱13吹送的最大风量。此外,α和β是通过模拟等预先求出的值。
在表1的(3.1)和(3.2)中,如果考虑热源侧换热器3侧的风量,则(3.1)的结构的作为冷冻循环的性能高。因此,优选(3.1)的结构。
送风机6的风扇形状、框体100a内的风路构造、通过控制箱13的风量存在以上那样的关系。由于在设计阶段就知道热源单元100相当于上述(1)、(2)、(3.1)、(3.2)中的哪个,因此,以实施与相当的结构对应的送风机控制的方式,预先在控制回路15中设定控制内容。
(控制流程)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源单元100的送风机动作的流程图。
热源单元100的控制回路15在压缩机运转期间使送风机6正向旋转。并且,在热源单元100停止期间,即压缩机1和送风机6停止期间,控制回路15根据由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14检测到的制冷剂浓度,检查制冷剂浓度是否为预先设定的着火界限浓度以上(S1)。
当由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14检测出的制冷剂浓度为着火界限浓度以上的情况下(S2),控制回路15驱动送风机6,按照根据自身的送风机6的风扇形状和风路构造而预先设定的、上述表1中的(1)、(2)、(3.1)、(3.2)中的某一个控制来控制送风机6(S3)。由此,通过控制箱13的风量成为利用送风机6所能够向控制箱13吹送的最大风量。并且,当由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14检测出的制冷剂浓度小于着火界限浓度(S3)时,控制回路15使送风机6停止(S4)。
(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1,通过在控制箱13内配置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14,从而能够提高具备电连接点的控制回路15附近的制冷剂浓度的检测精度。因此,在控制回路15附近的实际的制冷剂浓度成为着火界限浓度以上时,能够可靠地使送风机6进行动作,能够提高防止着火的可靠性。
另外,通过提高着火源附近的制冷剂浓度的检测精度,从而能够避免在控制箱13内的排气不充分的状态下使送风机6停止的危险。
另外,考虑送风机6的风扇形状和框体100a内的风路构造来进行送风机控制,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使通过控制箱13的风量成为利用送风机6所能够向控制箱13吹送的最大风量。因此,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能够以短时间将控制箱13的制冷剂浓度降低为低于着火界限浓度。因此,能够降低着火的危险性。
另外,通过在控制箱13的通气口16配置网眼构造16a、引导部16b、返水部16c中的任意一个,从而能够抑制雨水、排出水向控制箱13内的侵入。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控制箱13的配置位置以及基于该配置位置的差异的送风机控制与实施方式1不同。除此之外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动作等与实施方式1相同。此外,对于后述的图7~图9中的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部分,附上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部分而适用的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同样适用。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源单元100的图,图7(a)是主视图,图7(b)是后视图,图7(c)是剖视图,图7(d)是俯视图。图8是表示图7的控制箱13的图。图8中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向。
在实施方式2的热源单元100A中,控制箱13配置于送风机6与热源侧换热器3之间。换言之,在实施方式1中,控制箱13配置于由送风机6在框体100a内产生的气流的回旋成分流动的位置,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控制箱13配置于该气流的直进成分流动的位置。并且,在控制箱13中,通气口16形成于换热室11侧,通气口17形成于热源侧换热器3侧。
在这样构成的热源单元100A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控制箱13的换热室11侧的通气口16配置防止雨水、排出水向控制箱13内侵入的水侵入防止机构。在图8(a)中,示出了设置网眼构造16a作为水侵入防止机构的例子。另外,在图8(b)中,示出了设置引导部16b作为侵入防止机构的例子。另外,在图8(c)中,示出了设置返水部16c作为水侵入防止机构的例子。
(与送风机6的旋转方向相应的空气的流向)
图9是图7的送风机6的旋转方向与以该旋转方向旋转时的热源单元内的空气的流向的说明图。以下,参照图9说明送风机6分别正向旋转时和反向旋转时的空气的流向。
[正向旋转]
将送风机6旋转时外部空气以热源侧换热器3、控制箱13和送风机6的顺序流动的旋转方向作为正向旋转(图8(a))。常规运转时,送风机6正向旋转。当送风机6正向旋转时,框体100a内的空气的流向大致分为两个。具体来说是:通过热源侧换热器3、控制箱13和送风机6的直进方向的流向(箭头21);以及从通气口7被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送风机6向外部排出的回旋方向的流向(箭头22)。通过热源侧换热器3的箭头21的流动由外部空气与换热室11内的静压差产生,因此,空气沿着热源侧换热器3的翅片流动。
[反向旋转]
将送风机6旋转时外部空气以送风机6、控制箱13和热源侧换热器3的顺序流动的旋转方向作为反向旋转(图8(b))。在送风机6反向旋转时,框体100a内的空气的流向也大致分为两个,存在通过送风机6、控制箱13和热源侧换热器3的直进方向的流向(箭头23)、以及从送风机6流入机械室12并从通气口7向外部排出的回旋方向的流向(箭头24)。在反向旋转中,由于在送风机6的吹出空气的轴向成分中加入了回旋成分,因此,朝向热源侧换热器3的直进方向的流动(箭头23)成为紊流,吹出空气的回旋成分的流向成为箭头24的流向。
(泄漏制冷剂的排出)
在这里,探讨在将泄漏制冷剂向框体100a外排出时考虑了送风机6的风扇形状和框体100a内的风路构造的影响的、最合适的送风机控制。这里所说的最合适的送风机控制是指如下的控制: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使控制箱13的风量成为利用送风机6所能够向控制箱13吹送的最大的风量,来迅速地降低控制箱13内的制冷剂浓度。
表2是将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的送风机控制进行整理的表。
表2
(1)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下风量相同的送风机的情况
由于在正反方向下风量没有差异,因此,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可以是任意一方的旋转。另外,控制回路15使送风机6的转速成为装置上可能的最大转速,从而使通过控制箱13的风量成为利用送风机6所能够向控制箱13吹送的最大风量。由此,能够使控制箱13内的泄漏制冷剂的排出量成为利用送风机6的驱动所能够实现的最大限度的排出量。
(2)反向旋转的风量比正向旋转多的送风机的情况
通过使送风机6反向旋转,从而能够使控制箱13内的泄漏制冷剂的排出量成为利用送风机6的驱动所能够实现的最大限度的排出量。
(3)正向旋转的风量比反向旋转多的送风机的情况
通过使送风机6正向旋转,从而能够使控制箱13内的泄漏制冷剂的排出量成为利用送风机6的驱动所能够实现的最大限度的排出量。
实施方式2的热源单元100的送风机动作的控制流程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1相同。此外,S2中的送风机控制是表2的控制,而不是表1的控制。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2,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实施方式1和2中,作为空气调节装置,例示并说明了具备热源单元100和负荷单元200的分离式的结构,但负荷侧换热器5也可以配置于热源单元100内,构成为一体单元。在该情况下,蒸发器与冷凝器同样地由与空气进行换热的空气换热器构成,并具备向该空气交换器送风的送风机6。或者,空气调节装置也可以具备用于与水、载冷剂换热的水换热器。在是具备水换热器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况下,具备搬运冷却对象的水回路。另外,在通过将多个单元连结并将水回路彼此连接从而实现能力增大的单元中,本发明也适用,能够得到与本发明同等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1和2中,说明了在热源单元100、100A停止期间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的送风机控制,但在热源单元100、100A运转期间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也可以进行同样的送风机控制。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2四通阀、3热源侧换热器、4膨胀阀、5负荷侧换热器、6送风机、7通气口、11换热室、12机械室、13控制箱、14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15控制回路、16通气口、16a网眼构造、16b引导部、16c返水部、100热源单元、17通气口、100A热源单元、100a框体、200负荷单元。

Claims (12)

1.一种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所述框体具备机械室和换热室,所述机械室收纳有压缩机和膨胀阀,并形成有能够与外部空气换气的通风口,所述换热室收纳有换热器和使空气向所述换热器通过的送风机;
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在所述框体内配置于由所述送风机产生的气流通过的位置;
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所述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配置于所述控制箱内,并检测制冷剂浓度;以及
控制回路,所述控制回路配置于所述控制箱内,控制所述送风机,
当根据所述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的检测值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所述控制回路控制所述送风机,以便使所述控制箱的风量成为利用所述送风机能够向所述控制箱吹送的最大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机能够进行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所述正向旋转是沿所述常规运转时的旋转方向的旋转,所述反向旋转是沿与该正向旋转相反的方向的旋转,
当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所述控制回路控制所述送风机,以便使所述送风机进行所述正向旋转或所述反向旋转中通过所述控制箱的风量多的一方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箱配置于由所述送风机产生的气流的回旋成分通过的位置,
所述送风机是如下的送风机:当所述常规运转时进行正向旋转使外部空气向所述换热器通过之后,生成经由所述送风机向所述框体外排出的空气的流动,在使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转速相等时,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风量相等、或者反向旋转的风量比正向旋转多,
当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所述控制回路使所述送风机反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箱配置于由所述送风机产生的气流的回旋成分通过的位置,
所述送风机是如下的送风机:当所述常规运转时进行正向旋转使外部空气向所述换热器通过之后,生成经由所述送风机向所述框体外排出的空气的流动,在使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转速相等时,正向旋转的风量比反向旋转多,
当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所述控制回路按照根据所述送风机的风扇形状和所述框体内的风路构造而预先设定的送风机控制,来控制所述送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机的风扇形状和所述框体内的风路构造具有使由下式表示的所述送风机的“反向旋转时的控制箱的风量Q3”比所述送风机的“正向旋转时的控制箱的风量Q1”多的α与β的关系,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的所述送风机控制是使所述送风机反向旋转的控制,
Q3=βQ-αQ2
式中,Q是正向旋转时的全风量,Q2是正向旋转时的热源侧换热器的风量,α是考虑了框体内的风路构造的通风阻力的修正系数,其中0<α<1,β是“反向旋转时的控制箱的风量Q3”与“正向旋转时的控制箱的风量Q1”相等时的、“反向旋转时的全风量”相对于“正向旋转时的全风量Q”的比例,其中0<β<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机的风扇形状和所述框体内的风路构造具有使由下式求出的所述送风机的“反向旋转时的控制箱的风量Q3”与所述送风机的“正向旋转时的控制箱的风量Q1”相等的α与β的关系,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的所述送风机控制是使所述送风机正向旋转的控制,
Q3=βQ-αQ2
式中,Q是正向旋转时的全风量,Q2是正向旋转时的热源侧换热器的风量,α是考虑了框体内的风路构造的通风阻力的修正系数,其中0<α<1,β是“反向旋转时的控制箱的风量Q3”与“正向旋转时的控制箱的风量Q1”相等时的、“反向旋转时的全风量”相对于“正向旋转时的全风量Q”的比例,其中0<β<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箱配置于由所述送风机产生的气流的直进成分通过的位置,
所述送风机是在使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转速相等时,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风量相等的送风机,
当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所述控制回路使所述送风机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箱配置于由所述送风机产生的气流的直进成分通过的位置,
所述送风机是如下的送风机:当所述常规运转时进行正向旋转使外部空气向所述换热器通过之后,生成经由所述送风机向所述框体外排出的空气的流动,在使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转速相等时,反向旋转的风量比正向旋转多,
当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所述控制回路使所述送风机反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箱配置于由所述送风机产生的气流的直进成分通过的位置,
所述送风机是如下的送风机:当所述常规运转时进行正向旋转使外部空气向所述换热器通过之后,生成经由所述送风机向所述框体外排出的空气的流动,在使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转速相等时,正向旋转的风量比反向旋转多,
当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所述控制回路使所述送风机正向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检测值是预先设定的着火界限浓度以上时,所述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检测为存在制冷剂泄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制冷剂浓度检测机构的检测值低于着火界限浓度时,所述控制回路使所述送风机的运转停止。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使用的制冷剂是可燃性制冷剂。
CN201380078654.XA 2013-08-01 2013-08-01 热源单元 Active CN105452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70890 WO2015015617A1 (ja) 2013-08-01 2013-08-01 熱源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2784A true CN105452784A (zh) 2016-03-30
CN105452784B CN105452784B (zh) 2017-06-13

Family

ID=52431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8654.XA Active CN105452784B (zh) 2013-08-01 2013-08-01 热源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029397B1 (zh)
JP (1) JP6017045B2 (zh)
CN (1) CN105452784B (zh)
WO (1) WO201501561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3306A (zh) * 2016-04-27 2018-1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109405096A (zh) * 2018-09-17 2019-03-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97087A (zh) * 2020-03-25 2020-07-1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8898B2 (ja) * 2014-10-31 2017-12-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565277B2 (ja) * 2015-03-31 2019-08-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6565272B2 (ja) * 2015-03-31 2019-08-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
JP6803651B2 (ja) * 2015-03-31 2020-12-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流路切換ユニット
JP6565271B2 (ja) * 2015-03-31 2019-08-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
WO2016157519A1 (ja) * 2015-04-03 2016-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10514176B2 (en) 2017-12-01 2019-12-2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nt leak management
US20190186769A1 (en) * 2017-12-18 2019-06-20 Heatcraft Refrigeration Products Llc Cooling system
DE102018109604B4 (de) 2018-04-20 2019-10-31 Rittal Gmbh & Co. Kg Schaltschrankanordnung mit Sicherheitsfunktion sowie ein entsprechendes Verfahren
SE543347C2 (en) 2018-06-22 2020-12-08 Flaektgroup Sweden Ab A safety system, an air handling system, a method and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vacuation of contaminated air
JP2020180770A (ja) * 2019-04-26 2020-11-0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1702A (ja) * 1994-08-18 1996-03-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JPH1194291A (ja) * 1997-09-24 1999-04-09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01134827A (ja) * 1999-11-08 2001-05-18 Fuji Electric Co Ltd 自動販売機
CN1392944A (zh) * 2000-09-26 2003-01-2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3154628A (zh) * 2010-10-14 2013-06-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7441B2 (ja) * 1994-12-20 2003-05-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除湿機
JP2001208392A (ja) * 2000-01-31 2001-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3523584B2 (ja) * 2000-10-12 2004-04-26 株式会社 日立インダストリイズ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3626916B2 (ja) * 2001-03-13 2005-03-09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3477184B2 (ja) * 2001-06-19 2003-12-10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スプリット形空気調和機
JP5493813B2 (ja) * 2009-12-16 2014-05-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機、空気調和装置、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方法
JP2012013348A (ja) * 2010-07-02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1702A (ja) * 1994-08-18 1996-03-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JPH1194291A (ja) * 1997-09-24 1999-04-09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01134827A (ja) * 1999-11-08 2001-05-18 Fuji Electric Co Ltd 自動販売機
CN1392944A (zh) * 2000-09-26 2003-01-2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3154628A (zh) * 2010-10-14 2013-06-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3306A (zh) * 2016-04-27 2018-1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109405096A (zh) * 2018-09-17 2019-03-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05096B (zh) * 2018-09-17 2021-04-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97087A (zh) * 2020-03-25 2020-07-1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17045B2 (ja) 2016-10-26
CN105452784B (zh) 2017-06-13
EP3029397B1 (en) 2020-09-23
EP3029397A4 (en) 2017-04-26
EP3029397A1 (en) 2016-06-08
JPWO2015015617A1 (ja) 2017-03-02
WO2015015617A1 (ja) 2015-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2784A (zh) 热源单元
JP5734427B2 (ja) 可変冷媒流ヒートポンプのための低周囲気温時冷房用キット
CN101865555B (zh) 一种同时制冷和制热的一拖多空调
CN108195099B (zh) 一种变频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45057A (zh) 多联式空调机组制热时的回油方法
CN105066377A (zh) 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3225936B (zh) 一种具有除霜装置的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104422215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除霜方法
EP2891849A1 (en) Heat reclaim for a multifunction heat pump and a multifunction air conditioner
JP2008128498A (ja)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
CN202229351U (zh) 双工况通信专用节能空调
CN202835949U (zh) 新型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3478506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电控模块降温装置
US20090056357A1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service valve assembly
CN104508407A (zh) 制冷机用容器
JP2015083894A (ja) 冷凍装置
JP2010281522A (ja) 換気装置
CN105190195B (zh) 空调机
CN110579040A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空调
CN105352211A (zh) 一种直接膨胀式机房节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926460B2 (ja) 冷凍装置
US20150075212A1 (en) Carbon Dioxide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a Multi-Way Valve
CN112762538A (zh) 机组冷媒散热系统、机组和空调系统
JP5250519B2 (ja) 冷却装置
JP2016038184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