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2023A - 车辆空调单元 - Google Patents

车辆空调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2023A
CN105452023A CN201480033413.8A CN201480033413A CN105452023A CN 105452023 A CN105452023 A CN 105452023A CN 201480033413 A CN201480033413 A CN 201480033413A CN 105452023 A CN105452023 A CN 105452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air
blow
outle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34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2023B (zh
Inventor
樱井英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52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2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0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B60H1/241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ventilation devices in the vehicle
    • B60H1/245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ventilation devices in the vehicle located in the ro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获得一种车辆空调单元(10),其能够使从沿着流通路径形成的吹出口(56)吹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偏转。通过使引导部件变形,包括引导部件(60)的气流偏向部件将气流偏向。所述气流偏向部件包括设置在引导部件(60)的一端的一个轴部(66)。支撑引导部件(6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的可动轴(68)构成为能够沿着气流流向移动。结果,通过杠杆的转动运动,可动轴(68)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通过引导槽滑动。可动轴(68)与固定轴(66)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改变了引导部件(60)的前表面的曲率,并且使得从主流吹出口吹出的气流能够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偏转。

Description

车辆空调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中的车辆空调单元。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和2描述了一种车辆空调单元,其使得分别从两个吹出口吹出的空调气流碰撞,并且改变空调气流的流向。此外,专利文献3描述了一种技术,其中,在车辆空调单元中,从仪表板吹出的空调气流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引导。此外,专利文献4描述了一种技术,其中,使用康达效应,喷射空气超过从吹风机中的喷嘴吹出的空气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07-050781
专利文献2:JP-A2004-148965
专利文献3:JP-A2005-035423
专利文献4:JP-A2010-077969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这样的相关技术中,从水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流向是恒定的,并且为了使气流偏转而存在用于提升的裕量。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空调单元,其能够使从沿着流通路径形成的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流向偏转。
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一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包括:风扇,其运行以产生气流;流通路径部件,其沿着一个方向引导由所述风扇产生的所述气流,并且包括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形成的吹出口;以及气流偏转部件,其在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流通路径部件的内部,所述气流偏转部件包括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朝着所述吹出口引导所述气流的至少一部分,并且通过使上述引导部件变形,所述气流偏转部件使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气流偏转成沿着所述一个方向。
第一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包括流通路径部件,其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引导由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出口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形成到流通路径部件。气流转向部件还设置在流通路径部件内部。气流转向部件包括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配置在与所述一个方向(气流的流向)交叉的方向上。结果,在流通路径部件内引导的气流利用引导部件朝着与气流的流向交叉的方向偏转,并且朝着吹出口引导。由此,引导部件的变形使得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能够沿着一个方向偏转。
具体地,当流通路径部件例如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形成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所述一个方向)引导气流。由于引导部件在与气流的流向交叉的状态下配置,所以这意味着引导部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配置。结果,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在流通路径部件内部流动的气流撞击引导部件,该气流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偏转,并且朝着吹出口侧引导。由此,使引导部件变形使得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能够通过沿着引导部件的前表面的引导的处理,而朝着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方向偏转。
第二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是第一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其中,所述气流偏转部件包括:一个轴部,其在所述气流偏转部件的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部处,设置到所述引导部件,并且支撑所述引导部件;另一个轴部,其在所述气流偏转部件的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所述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处,所述另一个轴部设置到所述引导部件,并且支撑所述引导部件;以及移动部件,其使所述一个轴部和所述另一个轴部中的至少一个轴部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移动,并且改变所述引导部件的前表面的曲率。
在第二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中,气流偏转部件包括:支撑引导部件的一个轴部和另一个轴部;以及使得一个轴部和另一个轴部中的至少一个轴部移动。在气流偏转部件的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气流的流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部处,一个轴部设置到引导部件,并且在气流偏转部件的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处,另一个轴部设置到引导部件。一个轴部与另一个轴部中的至少一个轴部能够利用移动部件而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移动。一个轴部和另一个轴部中的至少一个轴部的移动改变一个轴部与另一个轴部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前表面的曲率。
一种方式改变引导部件的曲率使得朝着与气流流向(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偏转的气流沿着所述一个方向进一步偏转。由于一个轴部和另一个轴部中的至少一个轴部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移动,所以当从气流流向观看时,在引导部件的一部分由于轴部的移动而不与引导部件的另一部分重叠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偏转气流的流速几乎恒定,而不论引导部件的变形量。
第三发明的车辆空调单元是第二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其中,所述一个轴部是配置在所述吹出口侧处的固定轴,并且所述另一个轴部是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轴移动的可动轴。
在第三发明的车辆空调单元中,固定轴配置在作为转向气流的出口的吹出口侧处,从而相比于其中可动部件配置在吹出口侧的情况,能够更大地抑制吹出噪音的产生。此处使用的“吹出噪音”是指,例如由于吹出口变窄或者变宽而引起的吹出空气的强度改变或者湍流所产生的噪声。
第四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时第三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其中,所述移动部件包括:引导部,其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形成到构成所述流通路径部件的一部分的壁面,并且所述可动轴的端部与该引导部接合;以及操作部,其连接到所述可动轴,设置到单元主体,并且使所述可动轴沿着所述引导部移动。
在第四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中,移动部件包括: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可动轴;以及操作部,该操作部使得可动轴移动。引导部,其沿着气流流向(所述一个方向)形成到构成所述流通路径部件的一部分的壁面,并且所述可动轴的端部与该引导部接合。此外,操作部连接到可动轴,并且使可动轴沿着设置到单元主体的引导部移动。
结果,当操作部操作时,可动轴沿着一个方向通过引导部而移动。这从而改变了可动轴相对于固定轴的距离,改变了引导部件的曲率。注意,此处所指的“连接”即包括其中在可动轴与操作部之间存在直接连接的情况,还包括其中存在间接连接的情况。
第五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是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意一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其中,所述车辆空调单元被构成为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所述气流沿着单元主体的前表面流动。
在第五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中,构成为使得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沿着单元主体的前表面流动。结果,通过对单元主体的前表面的气流流动的处理,能够利用称为康达效应的效应。周围的空气从而由于吸入现象而被吸入,使得流动的空气流速能够提高。
第六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是第五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其中,所述车辆空调单元包括另一个吹出口,该另一个吹出口与所述吹出口对置地配置到所述单元主体,并且吹出气流,该气流与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所述气流交叉。
在第六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中,另一个吹出口与吹出口对置地设置到单元主体。另一个吹出口设定成吹出气流,该气流与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交叉,并且沿着单元主体的前表面流动。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与从另一个吹出口吹出的气流以这种方式的交叉(汇聚)改变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流向。结果,不需要单独的翼片等来调整流向。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第一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显示了如下的良好的有益效果:使从沿着流通路径而形成的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流向偏转。
第二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显示了如下良好的有益效果:利用简单的构造,而使得引导部件前表面的曲率改变。
第三发明的车辆空调单元显示了如下良好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固定轴配置在吹出口侧处,能够抑制吹出噪音的产生。
第四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显示了如下良好的有益效果:通过使操作部操作,并且使可动轴沿着气流流向移动,而使得引导部件前表面的曲率能够容易地改变。
第五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显示了通过利用康达效应而使得流动空气的流速能够提高的良好有益效果。
第六方面的车辆空调单元显示了如下良好的有益效果:使得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流向能够通过与从另一个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汇聚而改变。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的下方观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单元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沿着图1中线2-2截取的车辆空调单元的截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示出从车辆下方斜向观看的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单元的重要部分的放大透视截面图。
图4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单元的重要部分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5是示出从车辆下方观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单元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单元的修改例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7是在从车辆侧方观看的状态下安装有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单元的车辆的局部截面图。
图8A是对应于图5的比较例。
图8B是对应于图5的比较例。
图8C是对应于图5的比较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单元的说明。注意,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表示当由车辆座椅上就坐的乘客观看时的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并且注意在每个附图中,适当地,箭头“前”表示车辆前方,箭头“上”表示车辆上方,箭头“右”表示车辆右方并且箭头“左”表示车辆左方。
<车辆空调单元构造>
如图7所示,设置有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单元10的车辆12是,例如称为具有三排座椅的小型货车类型的车辆。车辆12的车厢14按照第一排、第二排和第三排的顺序,分别设置有座椅16、18、20。第一排座椅16是驾驶员座椅和副驾驶座椅,并且第二排座椅18和第三排座椅20是,例如分别能够乘坐三名乘客的条凳式座椅。
车辆空调单元10配置在第一排座椅16与第二排座椅18之间的车辆天花板部(后文中,简称为“天花板部”)22处。当从下方(车厢14侧)观看时形成T形的开口部24A(参见图1)形成到构成车辆天花板部22的车顶内衬24,并且风扇盖26装接到开口部24A的內缘部。即,风扇盖26通过开口部24A朝着车厢14侧露出。
车辆空调单元10设置有,例如电动机28和风扇30,该风扇30由于电动机28的运行而旋转并且产生气流,并且电动机28和风扇30由风扇盖26覆盖。电动机28和风扇30因此没有露出到车厢14侧。
风扇30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处,并且在风扇30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处定位在风扇盖26上的前壁部26A设置有进气口32,利用风扇30的旋转空气通过该进气口32进入。由风扇盖26构成的流通路径34连接在进气口32与风扇30之间。
如图1所示,在风扇3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处,充当流通路径部件的吹出部36、38分别设置到风扇盖26。在风扇30位于中央处的情况下,吹出部36、38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风扇30由护罩40覆盖。凸缘部40A设置到护罩40,并且Y状导管42的基部连结到凸缘部40A,该导管42构成为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分别朝着左和右分支的第一导管部42A和第二导管部42B。
第一导管部42A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左侧弯曲,并且连结到吹出单元36,并且第二导管部42B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右侧弯曲,并且连结到吹出部38。注意,由于吹出部38的构造与吹出单元36的构造基本相同,所以吹出单元36的构造在此处说明,并且省略关于吹出部38的说明。
吹出单元36设置有大致U状的流通路径44,该流通路径44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流通路径44构成为包括:第一流通路径44A,其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第二流通路径44B,其从第一流通路径44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朝着车辆后侧和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折回成大致U状;以及第三流通路径44C,其从第二流通路径44B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
第二导管部42B连结到第一流通路径44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45,该第一流通路径44A定位在流通路径44的起始端部,并且气流F0从风扇30引入。此外,定位在流通路径44的终端部的第三流通路径44C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47构成为闭合的端部。此外,风门48设置到吹出部36,以调整气流F3的流速,气流F3从第一流通路径44A经过第二流通路径44B而流入第三流通路径44C。
下面将进行关于吹出部36的构造的具体说明。如图2所示,吹出部36由上结构本体50和充当单元主体的下结构本体52的上/下两部分结构构成,两部分均由树脂材料形成。在使得上结构本体50覆盖下结构本体52的构造中,上结构本体50向下开口,并且下结构本体52向上开口。
上壁部50A设置到构成吹出单元36的上部的上结构本体50,从而在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前壁部50B设置到上壁部50A的前端部,从而朝着下侧弯曲。倾斜壁部50C从前壁部50B的下端部延伸,从而朝着车辆后侧倾斜。接触块50D从倾斜壁部50C的下端部延伸,该接触块50D朝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和上侧弯曲,使得接触块50D能够与在形成到车顶内衬24的开口部24A周边处的部分接触。
此外,后壁部50E设置到上壁部50A的后端部,从而朝着下侧弯曲。接触块50F从后壁部50E的下端部延伸,从而朝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和上侧弯曲,使得接触块50F能够与在形成到车顶内衬24的开口部24A的周边处的部分接触。此外,肋50G设置到上壁部50A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从而朝着下侧突出,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
下壁部52A设置到构成吹出单元36的下部的下结构本体52,从而在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倾斜壁部52B设置到下壁部52A的前端部,从而朝着上侧弯曲。倾斜壁部52C从倾斜壁部52B的前端部延伸,并且朝着上侧弯曲,从而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面对上结构本体50的倾斜壁部50C,并且形成与倾斜壁部50C的重叠部。指定距离C1(稍后说明)设置在倾斜壁部52C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的前壁面52C1与倾斜壁部50C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后壁面50C1之间。
此外,后壁部52E从下壁部52A的后端部延伸,从而朝着上侧弯曲,并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面对上结构本体50的后壁部50E。指定距离C2(稍后说明)设置在后壁部52E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后壁面52E1与后壁部50E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前壁面50E1之间。此外,分隔壁部52D设置到下壁部52A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从而朝着上侧突出,该分隔壁部52D的先端部沿着上结构本体50的肋50G延伸。
如上所述,第一流通路径44A由上结构本体50的上壁部50A、前壁部50B和倾斜壁部50C、以及下结构本体52的分隔壁部52D、下壁部52A、倾斜壁部52B和倾斜壁部52C形成。此外,第三流通路径44C由上结构本体50的上壁部50A和后壁部50E、以及下结构本体52的分隔壁部52D、下壁部52A和后壁部52E形成。此外,第二流通路径44B(参见图1)由诸如上结构本体50的上壁部50A和下结构本体52的下壁部52A这样的部分形成。
如所描述的,在设置于上结构本体50的倾斜壁部50C的后壁面50C1与设置于下结构本体52的倾斜壁部52C的前壁面52C1之间,指定距离C1设置到吹出单元36。这从而形成了充当吹出口的主流吹出口56。主流吹出口56朝着车辆后侧倾斜地开口,并且形成为长度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圆孔状(参见图1)。
此外,指定距离C2设置在设置于上结构本体50的后壁部50E的前壁面50E1与设置于下结构本体52的后壁部52E的后壁面52E1之间。这从而形成了充当另一个吹出口的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向下开口,并且形成为长度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圆孔状(参见图1)。
以这种方式,如图1所示,主流吹出口56和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互相对置地配置到吹出单元36。具体地,在车辆前后方向前部处,主流吹出口56设置到吹出单元36,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后部处,流向调整吹出口58设置到吹出单元36。从风扇30流经导管42并且流入吹出单元36的气流F0分别从主流吹出口56和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吹出。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设定成使得从主流吹出口56吹出的气流F1沿着下壁部52A的前表面,从下结构本体52的倾斜壁部52C的前壁面52C1流动,并且与气流F3交叉,气流F3从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向下侧吹出。此外,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配置在从下结构本体52的下壁部52A的车辆上下方向高度位置距离D1的向上距离量处。此外,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配置在从下结构本体52的下壁部52A距离D1的向上距离量处。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个引导部件60设置到下结构本体52的下壁部52A的第一流通路径44A侧,从而沿着气流F0流向而配置。引导部件60构成气流偏向部件的一部分,该气流偏向部件用于将流入吹出单元36的气流F0朝着主流吹出口56引导。多个引导肋62、64同样设置到下结构本体52的下壁部52A的第三流通路径44C,从而沿着气流F3流向配置以将气流F3朝着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引导。
如图3所示,引导部件60构成为薄板状,其具有当沿着气流F0流向观看时的矩形轮廓,图中未示出,该引导部件60的长度方向正交于气流F0。引导部件60由诸如橡胶部件或者合成树脂这样的弹性部件形成,并且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
如图4所示,构成气流偏向部件的一部分的固定轴66在固定在主流吹出口56的附近的情况下,装接到引导部件60的一个长度方向的端部。构成气流偏向部件的一部分的可动轴68也装接到引导部件60的另一个长度方向的端部。
可动轴68配置在固定轴66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处,并且引导部件60沿着与气流F0流向(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在第一流通路径44A中。在可动轴68的两端部能够与引导槽70接合的情况下,充当引导部的引导槽70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形成到下结构本体52的下壁部52A和上结构本体50的上壁部50A两者。可动轴68从而能够沿着气流F0流向移动。注意,图省略了在下壁部52A侧的引导槽。
如图5所示,在气流F0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处,构成移位部件的一部分的固定滑轮72、74分别配置在第一流通路径44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部处。环状绳索76装接到各个可动轴68的下端部,并且绳索76和卷挂在固定滑轮72、74上。杠杆78连结到固定滑轮72的旋转轴72A,该杠杆78配置到下结构本体52并且露出到车厢14侧。通过旋转轴72A,固定滑轮72通过杠杆78的转动而经受旋转运动。
通过绳索76,固定滑轮74由于固定滑轮72的旋转运动而经受旋转运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固定滑轮72与固定滑轮74之间的绳索76滑动,并且通过绳索76,每个可动轴68从而沿着各自的引导槽70滑动。即,杠杆78和固定滑轮72、74的旋转运动通过绳索76利用可动轴68转换成直线(滑动)运动。可动轴68与固定轴66之间的距离由于可滑动轴68的滑动运动而改变,从而改变引导部件60的表面60A的曲率。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有益效果>
下面将进行关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优势效果的说明。
首先进行关于车辆空调单元10中的气流的说明。气流由图7所示的电动机28使风扇30旋转的操作而产生。即,车厢14内部的空气从形成到风扇盖26的车辆前后方向前端部的进气口32引入。接着,从进气口32引入的空气在由风扇盖26构成的流通路径34内部流动,并且从形成到护罩40的下部的开口部34A(参见图1)引入到风扇30的轴向中央部。接着,如图1所示,引入到风扇30的轴向中央部的空气从导管42分支到第一导管部42A和第二导管部42B,而后分别流动到吹出部36、38。
如之前所描述的,吹出单元36(同样适用于吹出部38)构成为包括:主流吹出口56,其设置到吹出单元36的车辆前后方向前部;以及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其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主流吹出口56对置,并且设置到吹出单元36的车辆前后方向后部。
如图2所示,设定为使得从主流吹出口56吹出的气流F1从充当单元主体下部的下结构本体52的倾斜壁面52C的前壁面52C1流动,沿着下壁部52A前表面流动,并且与气流F3交叉,该气流F3从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朝着下侧吹出。
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配置在从下结构本体52的下壁部52A的车辆上下方向高度位置距离D1的向上距离量处,确保从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吹出的气流F3的流动沿着后壁部52E的前壁前表面50E1朝着下侧。此外,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配置在从下结构本体52的下壁部52A距离D1的向上距离量处,抑制随着气流F3与从主流吹出口56吹出的气流F1的交汇而产生涡流。
空气流入到吹出单元36的第一流通路径44A内的部分从而从主流吹出口56(稍后描述)吹出。如上所述,从主流吹出口56吹出的气流F1沿着下结构本体52的下壁部52A的前表面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后侧流动。当如此发生时,能够在气流F1中获得称为康达效应的效果,其中,在气流F1的下侧处的空气被吸入(吸入空气的气流以下称为“气流F2”)。
即,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周围的空气能够被吸入,从而由于由康达效应而产生的吸入现象导致吹动空气的流速的增加。结果,超过从主流吹出口56吹动的流速的气流(具有气流F1和气流F2的总和的气流量)在相同方向上流动。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以这种方式通过使用从主流吹出口56和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吹动的气流,空气能够分别朝着就坐在第二排座椅18和第三排座椅20的乘客P1、P2吹动,如图7所示。
具体地,在如图1所示的风门48完全打开的状态下,空气流入到吹出单元36的第一流通路径44A中的另一部分流经第二流通路径44B并且流入第三流通路径44C内。流入到吹出单元36的第三流通路径44C内的空气在沿着引导肋62、64而流动之后,然后从风向调整流吹出口58吹出。
如图2所示,从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吹出的气流F3向下吹出。从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吹出的气流F3然后从自主流吹出口56吹出的气流F1侧和通过由气流F1引起的吸入现象而产生的气流F2侧汇聚。
结果,从主流吹出口56吹出的气流F1和由吸入现象所产生的气流F2的流向改变(具有偏转的流向的气流下面称为“气流F4”)。即,在风门48完全打开的状态下,朝着就坐在第二排座椅18的乘客P1(参见图7)产生气流F4。
此外,在风门48如图1所示完全闭合的状态下,流入第一流通路径44A中的气流更少倾向于流经第二流通路径44B且流入第三流通路径44C。结果,如图2所示,从主流吹出口56吹出的气流F1的流速增加,并且相反地,从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吹出的气流F3的流速降低。
结果,从主流吹出口56吹出的气流F1和气流F2朝着车辆后侧流动,而没有很大程度上受到从流向调整流吹出口58吹出的气流F3影响。气流F4'从而朝着就坐在第三排座椅20的乘客P2(参见图7)流动。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不要求分开的翼片来调整流向。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个引导部件60(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两个)设置到第一流通路径44A侧。引导部件60由固定轴66和可动轴68支撑,并且固定轴66固定在主流吹出口56附近。引导部件60在与气流F0流向交叉的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流通路径44A中。
结果,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流动的气流F0的流向由于引导部件60而偏转,气流F0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引导,并且从主流吹出口56吹出。如图2所示,气流F1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偏转的状态下从主流吹出口56吹出,然后沿着下结构本体52的下壁部52A的前表面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后侧流动。
如图5所示,支撑引导部件6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的可动轴68能够沿着气流F0的流向移动。结果,通过使设置到下结构本体52并且露出到车厢14侧的杠杆78转动,可动轴68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通过引导槽70而滑动。从而可动轴68与固定轴66之间的距离改变,改变了引导部件60的前表面60A的曲率。
具体地,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杠杆78的状态下(标准位置P),气流F0流经引导部件60,并且作为气流F1从吹出口吹出,引导该气流F1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后侧(气流F1a)。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引导部件60的前表面60A的曲率而曲线60A0。在这种状态下,引导部件60的前表面60A采用松弛状态。
接着,当处于标准位置P的杠杆78朝着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L位置侧)转动时,绳索76和固定滑轮74由于固定滑轮72而在箭头A方向上旋转。这伴随着可动轴68在引导槽70内部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箭头A方向)的滑动运动。从而可动轴68靠近固定轴66,引导部件的前表面60A大幅松弛,并且曲率增加(曲线60A1)。在该状态下,气流F0流经引导部件60,并且朝着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引导(偏转)气流F1(气流F1b)。
当处于标准位置P的杠杆78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R位置侧)转动时,通过固定滑轮72,绳索76和固定滑轮74朝着箭头B方向旋转。这伴随着可动轴68在引导槽70内部朝着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箭头B方向)的滑动运动。可动轴68从而远离固定轴66,引导部件60的前表面60A延伸,并且曲率降低(曲线60A2)。在该状态下,气流F0流经引导部件60,并且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引导(偏转)气流F1(气流F1c)。
使杠杆78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转动,以这种方式,使得从主流吹出口56吹出的气流F1能够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偏转(在从F1b到F1c的范围之内)。即,引导部件60的前表面60A的曲率的改变使得气流F1沿着气流F0流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进一步偏转,气流F1朝着作为大致正交于气流F0流向的沿着引导部件60的前表面60A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偏转。
以这种方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从主流吹出口56吹出的气流F1能够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并且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偏转。即,称为翼片的功能能够通过使引导部件60变形而获得。为了更具体地说明气流F0,气流F0利用引导部件60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偏转。如图2所示,由于主流吹出口56朝着车辆上下方向下侧开口,所以气流F0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偏转,然后朝着车辆上下方向下侧引导(偏转),并且进一步沿着风扇盖26的前表面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后侧(气流F1)引导。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通过沿着气流F0流向(一个方向)移动可动轴68,并且改变可动轴68与固定轴66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引导部件60的前表面60A的曲率,气流F0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并且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偏转。
相比之下,例如如图8A所示,当试图使用不能够变形的引导部件100而使气流F'偏转时,引导部件100绕着固定轴102转动。沿着气流F'的流向观察,当试图使气流F'朝着箭头F1'方向偏转时,引导部件100的一部分与区域A中的另一部分重叠。结果,气流F'的一部分沿着引导部件100的后面100A侧引导,并且朝着与期望的偏转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
此外,如图8B所示,当试图使气流F'朝着箭头F2'方向偏转时,引导部件100的端部定位成比固定轴102更加朝着气流F'流向下游侧(箭头B侧),引起与固定轴102的交叉,以及不能将气流F'引导到如预期的期待的偏转方向。
如图8C所示,在固定轴102设置到不能够变形的引导部件10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情况下,当试图使气流F'向箭头F1'方向偏转时,引导部件100的一个长度方向端部远离(L)主流出口104,并且气流F'不能够引导到如预期的期望的偏转方向。此外,在区域C中,引导部件100的一部分与其另一部分重叠。结果,在与期望的偏转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引导气流F'的一部分。
即,在诸如上述的构造中,存在由主喷口104引导的气流F'的增加的压力损失和降低的流速的可能性。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引导部件60的一个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固定轴66,并且另一个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可动轴68,并且可动轴68沿着气流F0流向移动。引导部件60的前表面60A的曲率从而改变(60A1、60A0、60A2),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流动的气流F0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前侧(气流F1)偏转,并且还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偏转(气流F1c、F1a、F1b)。
结果,引导部件60的一部分不与另一半部分重叠,并且不发生以上情况。这使得偏转的气流F1c、F1a、F1b的流速能够成为近似恒定的,而不受引导部件60的偏转量(曲率60A1、60A0、60A2)的限制。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引导部件60的可动轴68连接到设置在车厢14侧处的杠杆78,并且可动轴68由于杠杆78的转动而沿着气流F0流向移动。结果,当杠杆78操作时可动轴68滑动。从而可动轴68相对于与其一起支撑引导部件60的固定轴66的距离改变,使得引导部件60的曲率能够容易地改变。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轴66配置到作为偏转气流F1的出口的主流吹出口56侧。从而相比于在可动轴68配置到主流吹出口56侧的情况,能够抑制由于轴部的移动而引起的吹出噪音的产生。此处使用的“吹出噪音”是指例如,由于吹出口变窄或者变宽而引起的吹出的强度改变或者湍流所产生的噪声。注意,毋庸置疑的是可动轴68可以配置在主流吹出口56侧上。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例>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采用了固定滑轮72、74和绳索76,杠杆78连接到固定滑轮72,并且手动地转动杠杆78以使得可动轴68滑动。然而,可动轴68能够在气流F0流向上移动是充分的,并且不限于该构造。
例如,如图6所示,利用扇形齿轮80和齿条82可以将转动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具体地,齿条82滑动地容纳在引导槽70中,并且各个可动轴68的端部嵌合到形成到齿条82的各自的多个嵌合孔82A内。当齿条82滑动时,可动轴68从而能够滑动运动。此外,扇形齿轮80与齿条82的齿轮部82B啮合。扇形齿轮80连结到杠杆78,并且扇形齿轮80通过转动杠杆78而转动。通过齿轮部82B,这伴随有齿条82与可动轴68的滑动运动。
注意,虽然没有图中示出,但是构造可以是使得可逆脉冲电动机连结到杠杆78,并且利用配置在例如下结构本体52上的开关通过脉冲电动机在指定的角度处转动杠杆78。
此外,在以上构造中,杠杆78与可动轴68不直接连接。然而,虽然图未示出,但是可以通过将杠杆直接连接到可动轴68的下端部并且使杠杆滑动,而使可动轴68滑动。注意,在这种情况下,相邻的可动轴68利用连杆连接到一起。
此外,虽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吹出单元36装配有流通路径44,该流通路径44构成为包括第一流通路径44A、第二流通路径44B和第三流通路径44C,如图1所示,但是本发明具有至少一个由气流偏转部件偏转的吹出口吹出气流是充分的。结果,例如,第二流通路径44B和第三流通路径44C对于流通路径44不总是必须的。
此外,虽然在适用于作为车辆空调单元10的天花板空调单元的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实例,但是构造不限于此。例如,毫无疑问可以应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空调单元代替配风器,其配置到仪表板84或者侧门(图中未示出)。将车辆空调单元应用到仪表板82获得侧门等尤其具有如下优势:在节省空间和增强样式特性的同时,使得能够确保翼片的功能。
在在天花板空调单元的情况下,多个引导部件60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配置,从而要求多个引导部件60几乎同时地运动。这导致需要注入固定滑轮72、74这样得传输驱动力的构造。然而,当应用本发明的空调单元来代替配风器时,当单独的引导部件60满足要求时,不需要这样的动力传输机构。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引导部件60的一个长度方向端部由固定轴66支撑,并且另一端部由可动轴68支撑。然而,具有其中支撑引导部件60的两个轴部可能相对于彼此地运动的构造是充分的。结果,一个轴部不必须是固定轴。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其中两个轴部均能够移动的构造在获得引导部件60的相似的移位量的同时,使得轴部移动的量减小。
此外,虽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设置了引导部件60,该引导部件60由诸如橡胶部件或者合成树脂这样的弹性部件形成,但是构造不限于此,并且由于气流而弯曲且变形的任何部件都满足要求。例如,可以使用织物部件,诸如由帆布制成的织物部件。使用织物部件作为引导部件由于织物部件的摆动而使得通过由织物部件引导的气流形成不明显的气流。
此外,虽然在以上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像装配有车辆空调单元10这样的具有三排座椅的所谓的小型货车类型的车辆,如图7所示,毫无疑问的是车辆还可以是具有两排座椅的轿车式车辆。
虽然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已经以上所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毫无疑问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各种其它修改。
2013年7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147107的公开通过引用其全文而并入本文。在本说明书中提及的所有出版物、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通过引用与每个单独的出版物、专利申请或者技术标准具体且单独指示为通过引用而并入的相同的范围,而并入此处。

Claims (6)

1.一种车辆空调单元,包括:
风扇,所述风扇运行以产生气流;
流通路径部件,所述流通路径部件沿着一个方向引导由所述风扇产生的所述气流,并且包括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形成的吹出口;以及
气流偏转部件,所述气流偏转部件在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流通路径部件的内部,所述气流偏转部件包括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朝着所述吹出口引导所述气流的至少一部分,并且通过使所述引导部件变形,所述气流偏转部件使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气流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调单元,其中,
所述气流偏转部件包括:
一个轴部,所述一个轴部在所述气流偏转部件的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部处,设置到所述引导部件,并且支撑所述引导部件;
另一个轴部,所述另一个轴部在所述气流偏转部件的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所述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处,设置到所述引导部件,并且支撑所述引导部件;以及
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使所述一个轴部和所述另一个轴部中的至少一个轴部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移动,并且改变所述引导部件的前表面的曲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调单元,其中,
所述一个轴部是配置在所述吹出口侧处的固定轴,并且所述另一个轴部是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轴移动的可动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空调单元,其中,
所述移动部件包括:
引导部,所述引导部沿着所述一个方向形成到构成所述流通路径部件的一部分的壁面,并且所述可动轴的端部与该引导部接合;以及
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连接到所述可动轴,设置到单元主体,并且使所述可动轴沿着所述引导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单元,其中,
所述车辆空调单元构成为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所述气流沿着单元主体的前表面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空调单元,其中,
所述车辆空调单元包括另一个吹出口,该另一个吹出口与所述吹出口对置地配置到所述单元主体,并且该另一个吹出口吹出的气流与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气流交叉。
CN201480033413.8A 2013-07-12 2014-06-02 车辆空调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520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7107 2013-07-12
JP2013147107A JP5935769B2 (ja) 2013-07-12 2013-07-12 車両用空調装置
PCT/JP2014/065167 WO2015005041A1 (en) 2013-07-12 2014-06-02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un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2023A true CN105452023A (zh) 2016-03-30
CN105452023B CN105452023B (zh) 2019-04-26

Family

ID=50979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341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52023B (zh) 2013-07-12 2014-06-02 车辆空调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5923B2 (zh)
EP (1) EP3019362B1 (zh)
JP (1) JP5935769B2 (zh)
CN (1) CN105452023B (zh)
WO (1) WO201500504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3924A (zh) * 2019-03-04 2021-09-28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8004B2 (ja) 2014-07-10 2018-11-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送風装置
GB2568937B (en) 2017-12-01 2020-08-12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GB2568939B (en) 2017-12-01 2020-12-02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USD917036S1 (en) 2018-02-20 2021-04-20 Dometic Sweden Ab Air distribution box
CN110385958B (zh) 2018-04-16 2024-06-18 多美达瑞典有限公司 空气分配设备
GB2575066B (en) 2018-06-27 2020-11-25 Dyson Technology Ltd A nozzle for a fan assembly
GB2575063B (en) 2018-06-27 2021-06-09 Dyson Technology Ltd A nozzle for a fan assembly
GB2578617B (en) 2018-11-01 2021-02-24 Dyson Technology Ltd A nozzle for a fan assembly
JP7143746B2 (ja) * 2018-12-04 2022-09-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CN112440682B (zh) * 2019-08-31 2022-11-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车辆空调系统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7036A (en) * 1988-07-27 1990-09-18 Toyoda Gosei Co., Ltd. Grilles for air conditioner
US5129858A (en) * 1989-04-19 1992-07-14 Toyoda Gosei Co., Ltd. Air-conditioning grille
DE102004039950A1 (de) * 2003-08-22 2005-03-17 Utescheny Ag Luftleit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den Innenraum von Fahrzeugen
US20050136823A1 (en) * 2002-02-28 2005-06-23 Peter Metz Ventilating system
CN101607517A (zh) * 2008-06-19 2009-12-23 株式会社电装 通风道打开/关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948A (en) * 1980-06-09 1982-01-08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s Air blow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changing its air blowing direction and velocity
JPS6244184A (ja) 1985-08-20 1987-02-26 Ibiden Co Ltd 細胞又は微生物の固定化に適した担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36810Y2 (ja) * 1988-08-08 1995-08-2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グリル
JPH072264Y2 (ja) * 1989-04-19 1995-01-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グリル
US5238448A (en) * 1989-04-19 1993-08-24 Toyoda Gosei Co., Ltd. Air-conditioning grille
US5127876A (en) * 1991-06-26 1992-07-07 Bruce Industries Fluid control valve unit
JP3364792B2 (ja) 1999-03-11 2003-01-08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空気吹出調整用レジスタ
JP3797314B2 (ja) * 2002-10-30 2006-07-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023321B2 (ja) * 2003-01-14 2007-12-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ダクト
JP4387719B2 (ja) * 2003-07-16 2009-12-24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307173B2 (ja) * 2003-07-18 2009-08-05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の天井用クーラーユニット
JP2005212746A (ja) * 2004-02-02 2005-08-11 Denso Corp 吹出方向可変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581906B2 (ja) * 2005-08-18 2010-11-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758782B2 (ja) * 2006-01-31 2011-08-31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DE102006006375A1 (de) * 2006-02-11 2007-08-1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Fluidleit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Luftausströmeinrichtung für Fahrzeuge
GB2463698B (en) 2008-09-23 2010-12-01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GB2468329A (en) 2009-03-04 2010-09-08 Dyson Technology Ltd Fan assembly
JP2011218993A (ja) * 2010-04-12 2011-11-04 Howa Kasei Kk レジスタ
EP2832565A4 (en) 2012-03-28 2015-12-02 Toyota Motor Co Ltd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2014019270A (ja) * 2012-07-17 2014-02-0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7036A (en) * 1988-07-27 1990-09-18 Toyoda Gosei Co., Ltd. Grilles for air conditioner
US5129858A (en) * 1989-04-19 1992-07-14 Toyoda Gosei Co., Ltd. Air-conditioning grille
US20050136823A1 (en) * 2002-02-28 2005-06-23 Peter Metz Ventilating system
DE102004039950A1 (de) * 2003-08-22 2005-03-17 Utescheny Ag Luftleit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den Innenraum von Fahrzeugen
CN101607517A (zh) * 2008-06-19 2009-12-23 株式会社电装 通风道打开/关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3924A (zh) * 2019-03-04 2021-09-28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3453924B (zh) * 2019-03-04 2024-04-12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21695A1 (en) 2016-05-05
CN105452023B (zh) 2019-04-26
US10195923B2 (en) 2019-02-05
EP3019362A1 (en) 2016-05-18
EP3019362B1 (en) 2020-04-08
JP5935769B2 (ja) 2016-06-15
JP2015016843A (ja) 2015-01-29
WO2015005041A1 (en) 2015-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2023A (zh) 车辆空调单元
CN106132740B (zh) 空气吹出装置
CN104097486B (zh) 具有柔性叶片的空气管道组件
US9579953B2 (en) Air outlet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 deflector
US11161393B2 (en) Air vent for a vehicle
JP201401927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593061B2 (ja) 空気吹出装置
JP6610784B2 (ja) 空気吹出装置
US8641489B2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comprising a network of de-icing ducts
JP6318931B2 (ja) 空気吹出装置
JP6477970B2 (ja) 空気吹出装置
WO2016143455A1 (ja) 空気吹出装置
US20190315200A1 (en) Air vent for a vehicle
WO2015064040A1 (en) Deflector for sunroof apparatus
WO2018030022A1 (ja) 空気吹出装置
US7195555B2 (en) Air duct outlets having return air passageways that facilitate oscillating air flow
CN112118979A (zh) 用于机动车的通风装置
US20130122797A1 (en) Air outlet device
JP2012188003A (ja) 空気吹出装置
CN209972118U (zh) 用于车辆的出风口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021138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及汽车
JP7342783B2 (ja) フロントデフロスタノズル
JP4814624B2 (ja) エアアウトレット
JP6414342B2 (ja) 空気吹出装置
JP2023173436A (ja) 風向調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