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1138U -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21138U CN218021138U CN202222268568.4U CN202222268568U CN218021138U CN 218021138 U CN218021138 U CN 218021138U CN 202222268568 U CN202222268568 U CN 202222268568U CN 218021138 U CN218021138 U CN 2180211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automobile
- outlet channel
- curved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所述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用于设置于车载显示屏的背部一侧,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及导流件,外壳体两端开口设置,外壳体的一端开口形成进风口,内壳体置于外壳体内以将外壳体分隔成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上出风通道用于至少部分被车载显示屏遮挡,导流件设于内壳体远离进风口一侧,导流件靠近上出风通道一侧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曲面,第一曲面位于车载显示屏下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可以更好地隐藏出风口,同时,空调出风口周围有更多的空间安装其他结构,优化空调出风口周围结构的安装以及仪表板的整体构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是汽车上重要的零部件之一,用于调节汽车车厢内部的温湿度,为驾乘人员营造更加舒适的环境,减少旅途疲劳,汽车空调作为提高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的汽车零部件,已经被广大汽车产商和消费者认可。现有汽车空调隐藏式出风口包括内、外壳体及由内、外壳体形成的上出风通道、下出风通道,进风口内的风经上出风通道、下出风通道后,从出风口处平直吹出,出风口尺寸大,不仅隐藏效果差,而且对周围结构的安装及仪表板的结构具有很大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汽车空调出风口尺寸大,影响周围其他结构的安装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用于设置于车载显示屏的背部一侧,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及导流件,所述外壳体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开口形成进风口,所述内壳体置于所述外壳体内以将所述外壳体分隔成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所述上出风通道用于至少部分被所述车载显示屏遮挡,所述导流件设于所述内壳体远离所述进风口一侧,所述导流件靠近所述上出风通道一侧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位于所述车载显示屏下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内壳体置于外壳体内部,内壳体的外表面与外壳体的上下内表面之间分别形成上出风通道、下出风通道,由外壳体一端的进风口进入的风经内壳体分流后,分别从上出风通道、下出风通道吹出。导流件设置在内壳体远离外壳体的一端,可对上、下出风通道内的空气流向进行导向。由于导流件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曲面,气流在流过曲面时会产生康达效应,基于康达效应,第一曲面可引导上出风通道内的气流沿曲面逐渐向下吹,继而使得上出风通道上部(未有或仅有较少气流流过的部分)前方可用于装配其他部件,诸如车载显示屏,换言之,车载显示屏的下部可遮挡部分上出风通道,而上出风通道的出风可基本从车载显示屏下方正常吹出。当驾乘人员以正常坐姿坐在车内时,如以90°角视线看车载显示屏的下部,上出风通道将基本被完全遮挡,美观度更高,但此时并不影响出风。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可以更好地隐藏出风口,同时,空调出风口周围有更多的空间安装其他结构,优化空调出风口周围结构的安装以及仪表板的整体构造。
可选地,所述导流件靠近所述下出风通道一侧设有向上倾斜的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连接。
可选地,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上出风通道一侧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三曲面,和/或,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下出风通道一侧设有向上倾斜的第四曲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曲面和所述第二曲面形成所述导流件,所述导流件朝向所述内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内壳体平滑过渡连接,所述导流件远离所述内壳体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体。
可选地,所述上出风通道的宽度为10-15mm,所述下出风通道的宽度为8-15mm。
可选地,该汽车空调出风结构还包括拨钮组件、左右导风组件及上下导风组件,所述拨钮组件与所述左右导风组件及所述上下导风组件驱动连接,以调节所述上出风通道及所述下出风通道内的风向。
可选地,所述左右导风组件包括左右导风叶片、第一摆杆及转动杆,两所述左右导风叶片分别位于所述上出风通道和所述下出风通道内,两所述左右导风叶片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摆杆连接,所述转动杆铰接于所述内壳体内部并用于相对所述内壳体左右移动,所述拨钮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转动杆并与所述第一摆杆连接,所述拨钮组件用于左右移动以带动所述转动杆左右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摆杆带动所述左右导风叶片组摆动。
可选地,所述上下导风组件包括上下导风叶片及第二摆杆,所述上下导风叶片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摆杆与所述转动杆连接,所述拨钮组件用于上下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杆上下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摆杆带动所述上下导风叶片摆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可选地,该汽车还包括车载显示屏,所述汽车空调出风结构设置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背部一侧,所述车载显示屏的下部遮挡至少部分所述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的上出风通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第一视角的安装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第二视角的安装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第三视角的安装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拨钮组件、左右导风组件及上下导风组件的安装结构局部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体;11、进风口;12、上出风通道;13、下出风通道;14、第三曲面;15、第四曲面;2、内壳体;3、导流件;31、第一曲面;32、第二曲面;4、拨钮组件;41、拨钮;42、拨叉;5、左右导风组件;51、左右导风叶片;52、第一摆杆;53、转动杆;54、连杆;6、上下导风组件;61、上下导风叶片;62、第二摆杆;7、车载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配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申请建立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表示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左方,Y轴的反向代表右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用于设置于车载显示屏7的背部一侧,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及导流件3,所述外壳体1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外壳体1的一端开口形成进风口11,所述内壳体2置于所述外壳体1内以将所述外壳体1分隔成上出风通道12和下出风通道13,所述上出风通道12用于至少部分被所述车载显示屏7遮挡,所述导流件3设于所述内壳体2远离所述进风口11一侧,所述导流件3靠近所述上出风通道12一侧设有第一曲面31,所述第一曲面31位于所述车载显示屏7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可为隐藏式出风结构,隐藏式出风结构即车内的人员无法从外部看到空调的风向调节叶片等结构,一方面减小车内空间占用,另一方面更加美观。但是现有的隐藏式出风结构内的风一般平直型吹出,出风口尺寸较大,隐藏效果较差,而且因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周围结构件的安装。
以安装在汽车驾驶室前方的空调为例,空调的风经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由前向后送向驾乘人员。所述外壳体1沿前后方向的两端呈开口设置,外壳体1的前端开口形成进风口11,所述内壳体2置于外壳体1的内部,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内壳体2的上下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上出风通道12、下出风通道13。内壳体2起到分流的作用,将进风口11吹入外壳体1内部的的风分别从上出风通道12与下出风通道13吹出,风向分散,扫风面积大,吹风效果好。
所述内壳体2的外表面光滑,有利于空气流动,避免气流受阻而降低动能。所述内壳体2在靠近所述进风口11的一端设有尖端,有利于导风分流。
内壳体2远离进风口11的一端设置导流件3,导流件3的上表面形成向下倾斜的第一曲面31,用于导流,第一曲面31可向上凸或向下凹,气流在曲面上形成康达效应,利用康达吸附,使气流顺着曲面逐渐改变方向,上出风通道内的气流被第一曲面31导向后,向下吹出,车载显示屏7的下部可部分延伸到上出风通道12的上半部分,也即未有或很少有气流流过的部分。
当驾乘人员以正常坐姿坐在车内时,如以90°角视线看车载显示屏的下部,上出风通道将被完全遮挡,仅有较窄的下出风通道能被看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可以更好地隐藏出风口,同时,空调出风口周围有更多的空间安装其他结构,优化空调出风口周围结构的安装以及仪表板的整体构造
如图1所示,可选地,所述导流件3靠近所述下出风通道13一侧设有向上倾斜的第二曲面32,所述第一曲面31与所述第二曲面3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3内部中空的装饰板,减轻重量,所述第二曲面32用于引导所述下出风通道13内的气流向上吹,第一曲面31与第二曲面32平滑过渡连接以形成由靠近所述进风口11一端向远离所述进风口11一端渐缩的结构,引导上、下出风通道内的气流都向中间汇合,避免上、下出风通道内的风直吹,影响周围部件的安装使用。两个曲面平滑过渡,减小风阻,降低能量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3位于进风口11一侧的纵向截面尺寸较大,沿X轴负向逐渐减小,也即沿着气流流动方向,纵向截面尺寸逐渐减小。需要说明的是,纵向截面指的是沿XZ方向剖切所得到的截面。导流件3沿X轴负向纵截面不断减小,相应地,所述导流件3上下方的上下出风通道呈类似喇叭状,不断扩大。
如图1-2所示,可选地,所述外壳体1靠近所述上出风通道12一侧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三曲面14,和/或,所述外壳体1靠近所述下出风通道13一侧设有向上倾斜的第四曲面1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外壳体1上部的第三曲面14引导气流上出风通道12内的气流向下,通过外壳体1下部的第四曲面15引导下出风通道13内的气流向上吹。
如图1-2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一曲面31和所述第二曲面32形成所述导流件3,所述导流件3朝向所述内壳体2的一端与所述内壳体2平滑过渡连接,所述导流件3远离所述内壳体2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体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3的前端与内壳体2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导流件3的后端伸出所述外壳体1,可将外壳体1做短,也即沿X轴方向的尺寸可以做小,利用导流件3上下表面的导流作用,使得上下出风通道内的气流顺着曲面流动,吹出。
采用此种设计方式,可减少外壳体1的尺寸设计,避免外壳体1碰到周围其他部件,有一定的避让作用。
如图1所示,可选地,所述上出风通道12的宽度L1为10-15mm,所述下出风通道13的宽度L2为8-15mm。
在本实施例中,上出风通道12的宽度L1指的是上出风通道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即外壳体1上表面到导流件3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下出风通道13的宽度L2同理。上、下出风通道的宽度基本一致,上出风通道12的宽度在10-15mm,下出风通道13的宽度在8-15mm时,不仅能够保证吹风的舒适度,而且还能尽可能减小尺寸设计,起到隐藏出风口的目的,上、下出风通道只有很窄的一部分可见。
如图2所示,可选地,该汽车空调出风结构还包括拨钮组件4、左右导风组件5及上下导风组件6,所述拨钮组件4与所述左右导风组件5及所述上下导风组件6驱动连接,以调节所述上出风通道12及所述下出风通道13内的风向。
在本实施例中,汽车空调出风口除了可以采用上面所述导流件3改变出风方向外,还可通过左右导风组件5和上下导风组件6调整出风方向,通过拨钮组件4控制左右导风组件5、上下导风组件6的出风方向,调节方便、灵活。
如图4所示,可选地,所述左右导风组件5包括左右导风叶片51、第一摆杆52及转动杆53,两所述左右导风叶片51分别位于所述上出风通道12和所述下出风通道13内,两所述左右导风叶片5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摆杆52连接,所述转动杆53铰接于所述内壳体2内部并用于相对所述内壳体2左右移动,所述拨钮组件4的一端穿过所述转动杆53并与所述第一摆杆52连接,所述拨钮组件4用于左右移动以带动所述转动杆53左右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摆杆52带动所述左右导风叶片51组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杆52沿Z轴所示方向设置,第一摆杆52置于内壳体2内,两端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内壳体2铰接连接,上下出风通道内的对应设置的两个左右导风叶片51分别与第一摆杆52的两端铰接。两个所述左右导风叶片51及设于两个所述左右导风叶片51之间的所述第一摆杆52构成左右导风叶片组,所述左右导风叶片组具有多个,沿上出风通道12/下出风通道13的长度方向也即大致Y轴所示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左右导风组件5还包括连杆54,各所述左右导风叶片组之间通过所述连杆54连接。
转动杆53的两端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内壳体2内,且转动杆53可沿长度方向也即左右方向相对内壳体2移动。拨钮组件4垂直安装于转动杆53上,一端用于使用者拨动,另一端与其中一左右导风叶片组的第一摆杆52连接,当使用者左右拨动拨钮组件4时,所述转动杆53相对内壳体2左右移动,带动与拨钮组件4连接的一个左右导风叶片组的第一摆杆52绕Z轴转动,由于各左右导风叶片组之间是通过连杆54联动的,继而带动其他各左右导风叶片组的左右导风叶片51也会发生左右方向的摆动,实现左右出风的调节。
如图4所示,可选地,所述上下导风组件6包括上下导风叶片61及第二摆杆62,所述上下导风叶片61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摆杆62与所述转动杆53连接,所述拨钮组件4用于上下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杆53上下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摆杆62带动所述上下导风叶片61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下导风叶片61设有一个,上下导风叶片61呈矩形板状结构,上下导风叶片61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摆杆62与转动杆53的左右两端转动连接,当拨钮组件4上下拨动时,所述转动杆53绕Y轴转动,带动第二摆杆62绕转动杆53上下摆动,继而带动上下导风叶片61上下方向摆动,调节上下出风。
这里,所述拨钮组件4可包括相互连接的拨钮41和拨叉42,所述拨钮41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杆53上,所述拨钮41远离所述拨叉42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体1,所述拨叉42远离所述拨钮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5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所述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如图1-3所示,可选地,该汽车还包括车载显示屏7,所述汽车空调出风结构设置于所述车载显示屏7的背部一侧,所述车载显示屏7的下部遮挡至少部分所述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的上出风通道12。
在本实施例中,将驾驶室的空调出风结构安装于车载显示屏7的背部,所述背部指的是背离显示方向的一面。所述车载显示屏7可朝汽车前方倾斜,当驾乘人员正常坐姿时,视线与车载显示屏7的下表面大致呈90°设置,如果将车载显示屏7的下表面与用于形成上下出风通道的外壳体1的上表面略低,则在视觉效果下,无法看到上出风通道12,仅有下出风通道13能被看到,平整度好,造型整洁。
外壳体1的上表面与导流件3的上表面向下倾斜弯曲,引导上出风通道12内的气流向下吹,避免上出风通道12吹出的气流直接朝向车载显示屏7,影响车载显示屏7的安装使用。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设置于车载显示屏(7)的背部一侧,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及导流件(3),所述外壳体(1)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外壳体(1)的一端开口形成进风口(11),所述内壳体(2)置于所述外壳体(1)内以将所述外壳体(1)分隔成上出风通道(12)和下出风通道(13),所述上出风通道(12)用于至少部分被所述车载显示屏(7)遮挡,所述导流件(3)设于所述内壳体(2)远离所述进风口(11)一侧,所述导流件(3)靠近所述上出风通道(12)一侧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曲面(31),所述第一曲面(31)位于所述车载显示屏(7)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3)靠近所述下出风通道(13)一侧设有向上倾斜的第二曲面(32),所述第一曲面(31)与所述第二曲面(3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靠近所述上出风通道(12)一侧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三曲面(14),和/或,所述外壳体(1)靠近所述下出风通道(13)一侧设有向上倾斜的第四曲面(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31)和所述第二曲面(32)形成所述导流件(3),所述导流件(3)朝向所述内壳体(2)的一端与所述内壳体(2)平滑过渡连接,所述导流件(3)远离所述内壳体(2)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体(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通道(12)的宽度为10-15mm,所述下出风通道(13)的宽度为8-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拨钮组件(4)、左右导风组件(5)及上下导风组件(6),所述拨钮组件(4)与所述左右导风组件(5)及所述上下导风组件(6)驱动连接,以调节所述上出风通道(12)及所述下出风通道(13)内的风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导风组件(5)包括左右导风叶片(51)、第一摆杆(52)及转动杆(53),两所述左右导风叶片(51)分别位于所述上出风通道(12)和所述下出风通道(13)内,两所述左右导风叶片(5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摆杆(52)连接,所述转动杆(53)铰接于所述内壳体(2)内部并用于相对所述内壳体(2)左右移动,所述拨钮组件(4)的一端穿过所述转动杆(53)并与所述第一摆杆(52)连接,所述拨钮组件(4)用于左右移动以带动所述转动杆(53)左右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摆杆(52)带动所述左右导风叶片(51)组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导风组件(6)包括上下导风叶片(61)及第二摆杆(62),所述上下导风叶片(61)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摆杆(62)与所述转动杆(53)连接,所述拨钮组件(4)用于上下转动以带动所述转动杆(53)上下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摆杆(62)带动所述上下导风叶片(61)摆动。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载显示屏(7),所述汽车空调出风结构设置于所述车载显示屏(7)的背部一侧,所述车载显示屏(7)的下部遮挡至少部分所述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的上出风通道(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68568.4U CN218021138U (zh) | 2022-08-25 | 2022-08-25 |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68568.4U CN218021138U (zh) | 2022-08-25 | 2022-08-25 |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21138U true CN218021138U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351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68568.4U Active CN218021138U (zh) | 2022-08-25 | 2022-08-25 |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21138U (zh) |
-
2022
- 2022-08-25 CN CN202222268568.4U patent/CN2180211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41075B (zh) | 通风装置 | |
JP6593061B2 (ja) | 空気吹出装置 | |
JP6365759B2 (ja) | 空気吹出装置 | |
CN108215722B (zh) | 用于调节机动车辆的细长型通风口的气流方向的装置 | |
CN108372770B (zh) | 用于控制车辆的细长型通气孔中空气流动方向的装置 | |
CN100450804C (zh) | 汽车空调装置 | |
JP2001150928A (ja) | 車両のエアダクト及びガーニッシュ構造 | |
JP4443485B2 (ja) | 作業車のキャビン用空調構造 | |
US20060246834A1 (en) | Cabin for work vehicle | |
CN113306361B (zh) | 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 | |
CN112440681A (zh) | 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车辆空调系统及车辆 | |
EP3372428B1 (en) | Internal air vent for vehicles | |
CN218021138U (zh) |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及汽车 | |
JP2015044506A (ja) | ベントダクト連結構造 | |
EP1867507B1 (en) | Air vent outlet nozzle | |
US20200247217A1 (en) |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structure | |
SE512091C2 (sv) | Motorfordon innefattande en lastbärande stolpe | |
CN112078338A (zh) | 一级叶片与壳体的连接结构、隐藏式空调出风口、机动车及导风方法 | |
CN214564495U (zh) | 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 |
CN214874127U (zh) | 一种风道隐藏式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 |
CN112440679A (zh) | 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车辆空调系统及车辆 | |
KR100633124B1 (ko) | 자동차용 에어 벤트 장치 | |
JP4525248B2 (ja) | 自動車の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WO2019151416A1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H0569861A (ja) |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