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4495U - 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64495U
CN214564495U CN202120852436.9U CN202120852436U CN214564495U CN 214564495 U CN214564495 U CN 214564495U CN 202120852436 U CN202120852436 U CN 202120852436U CN 214564495 U CN214564495 U CN 214564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ir
sweeping
vehicle
outle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524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志刚
汶博
陈悦
王斌
黄文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f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524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64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64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64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提供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在其上端两侧形成的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前风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半部分,所述前风门机构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的出风方向;后风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半部分,所述后风门机构能够用来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的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直接驱动完全隐藏式叶片来实现空调扫风功能,此新型机构改善了车内饰美观,取消常规风口的操作部件解决了凸出物问题,减少了乘员需要手动调节空调的动作,提高了乘员舒适性及安全性,并且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中空调出风口中,一般用手动调节拨钮机构来调节通风量及风向,其缺点是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对行车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其外观上由于手动操作的部件较多全部外露一是影响美观,二是部件外露还有车内凸出物问题,可能会在碰撞事故中对乘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有电机驱动叶片来实现自动调节功能,但其传统的电机控制,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及机械耐用性差的问题。
现有的隐藏式电动出风口,前排叶片基本都是平行布置,无法实现大角度的上下吹风;另外有一小部分也是非平行布置,但使用的驱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耐久可靠性差。后排风门驱动结构复杂,对壳体尺寸布置,后风道尺寸有限制,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尺寸布置,而且只能实现一个风门的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在其上端两侧形成的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
前风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半部分,所述前风门机构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的出风方向;
后风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半部分,所述后风门机构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的开启与关闭。
在上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所述壳体内部形成第一出风道与第二出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道与第二出风道的底部连通形成进风端口,所述第一出风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出风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出风端口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卡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扣活动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所述前风门机构包括:
扫风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所述扫风组件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的出风方向;
第一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
螺杆,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半部分,所述螺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扫风组件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螺杆转动时,所述扫风组件沿着所述螺杆的轴线方向运动。
在上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所述扫风组件包括:
传动连杆,其中间位置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螺杆的外侧,所述传动连杆上设有与所述螺杆的外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孔;
转动块,其活动设置在所述传动连杆的两端;
扫风块,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上,所述扫风块一侧固定在所述转动块的下部。
在上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所述转动块上设有滑槽,所述传动连杆的两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所述扫风块摆动的角度为0~180°。
在上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所述后风门机构上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旋转挡风板与第二旋转挡风板,所述第一旋转挡风板与第二旋转挡风板的主体部分均设置进风端口的上端,所述第二电机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旋转挡风板与第二旋转挡风板绕着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的轴线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定位座,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均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定位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由第一电机直接驱动的扫风块,加上设置在在壳体的内部的由第二电机控制的第一旋转挡风板和第二旋转挡风板,来实现车载空调的自动扫风功能,此扫风机构改善了车内饰美观,取消常规风口的操作部件解决了凸出物问题,减少了乘员需要手动调节空调的动作,提高了乘员舒适性及安全性,并且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部分前风门机构安装在定位座上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后风门机构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后风门机构的立体图;
图中,壳体10、第一出风端口11、第二出风端口12、第一出风道13、第二出风道14、进风端口15、第一壳体16、卡扣161、凸块162、第二壳体17、卡槽171、定位槽172、定位座18、前风门机构20、扫风组件21、传动连杆211、滑块2111、转动块212、滑槽2121、扫风块213、第一电机22、螺杆23、后风门机构30、第二电机31、第一旋转挡风板32、第二旋转挡风板3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包括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其通过集成到车载中控台上的控制按钮,可以自动调节车载空调的出风口,该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0、前风门机构20以及后风门机构30。
壳体10具有在其上端形成的第一出风端口11与第二出风端口12,第一出风端口11与第二出风端口12分别设置在壳体10上端的两侧,壳体10可以用来连接在车载空调的出风口,并将空调吹出来的风分别导向第一出风端口11与第二出风端口12。
前风门机构20设置在壳体10的上半部分,前风门机构20能够控制第一出风端口11与第二出风端口12的出风方向,从而起到扫风的目的。
后风门机构30设置在壳体10的下半部分,后风门机构30能够用来控制第一出风端口11与第二出风端口12的开启与关闭,从而能够调节车载空调吹到壳体10内的风从哪个出风端口吹到车厢内,最终能够达到扫风的目的。
使用时,壳体10的下端连接到车载空调的出风口,第一出风端口11与第二出风端口12均朝向车厢内部,当车载空调开启时设置在壳体10上半部的前风门机构20可以用来调节第一出风端口11与第二出风端口12的出风方向,而后风门机构30可以用来控制车载空调吹到壳体内的风是从第一出风端口11和/或第二出风端口12吹出,或者直接关闭第一出风端口11和第二出风端口12。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自动扫风出风调节装置的整个调节风向过程,均可以通过集成到汽车中控台上的开关控制,其减少了乘客需要手动调节空调的动作,提高了乘员舒适性及安全性,并且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的如图3与图4所示,壳体10内部形成第一出风道13与第二出风道14,第一出风道13与第二出风道14的底部连通形成进风端口15,进风端口15用来承接车载空调吹到壳体10内的风,并将其导入到第一出风道13与第二出风道14,第一出风道13与第一出风端口11连通,从进风端口15导入到第一出风道13的风可以从第一出风端口11吹入车厢,第二出风道14与第二出风端口12连通,从进风端口15导入到第二出风道14的风可以从第二出风端口12吹入车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壳体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16与第二壳体17,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16与第二壳体17的设置,可以更加方便后风门组件30的安装,优选的,第一壳体16上设有卡扣161,第二壳体17上设有卡槽171,卡扣161活动卡接在卡槽171内,卡扣161与卡槽171的设计可以更加方便壳体10的拆装,以便本实用新型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的安装与维修。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6靠近第二壳体17的一侧,沿着第一壳体16的高度方向设有定位凸块162,第二壳体17靠近第一壳体16的一侧,沿着第二壳体17的高度方向设有定位槽172,定位凸块162活动插设在定位槽172中,定位凸块162与定位槽172的设置可以保证壳体10安装的准确性。
如图5所示,前风门机构20包括:扫风组件21、第一电机22以及螺杆23。
扫风组件21设置在第一出风端口11与第二出风端口12上,扫风组件21用来控制第一出风端口11与第二出风端口12的出风方向;第一电机22设置在第一壳体16远离第二壳体17的一侧;螺杆23设置在壳体10的上半部分,螺杆23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扫风组件21的一端活动设置在螺杆23上。
进一步的,扫风组件21包括:传动连杆211、转动块212以及扫风块213。
传动连杆211的中间位置可移动的设置在螺杆23的外侧,优选的,传动连杆211上设有与螺杆23的外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孔,所以当第一电机22带动螺杆23转动时,螺杆23可以带动传动连杆211沿着螺杆23的轴线方向移动,传动连杆211可以用来将螺杆23的转动转换成扫风组件21的移动;转动块212活动设置在传动连杆211的两端,优选的,转动块212中间位置设有滑槽2121,传动连杆211两端设有滑块2111,滑块2111可滑动的设置在滑槽2121内;扫风块213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出风端口11与第二出风端口12上,第一出风端口11与第二出风端口12上均设有多个通过连杆连接的扫风块213,扫风块213一侧固定连接在转动块212下端。
使用时,第一电机22带动螺杆23转动,螺杆23转动时,传动连杆211在螺杆23上沿着螺杆23的轴线移动,传动连杆211在螺杆23上移动时可以带动转动块212转动,当转动块212转动时可以同时带动扫风块213摆动,扫风块213在第一出风端口11与第二出风口12上摆动时,既可以完成了第一出风端口11与第二出风端口12的扫风,扫风块213在第一出风口11与第二出风口12上摆动的角度在0~180°,其相较于传统的扫风块摆动角度更大,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扫风块213通过第一电机22带动,相较于传统的手动调节,其调节方式更加的简单快捷。
如图1与图6所示,后风门机构30包括:第二电机31、第一旋转挡风板32以及第二旋转挡风板33。
第二电机31设置在第一壳体16设有第一电机22的一侧;第一旋转挡风板32与第二旋转挡风板33均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电机22的输出端,并且第一旋转挡风板32与第二旋转挡风板33的主体部分均设置在进风端口15的上端,第二电机31能够带动第一旋转挡风板32与第二旋转挡风板33绕着第二电机31的输出端的轴线方向转动。
第一旋转挡风板32的宽度要大于第一出风道13和第二出风道14的宽度,第二旋转挡风板33的宽度要大于进风端口15的宽度,所以当第一旋转挡风板32旋转到第一出风道13或者第二出风道14的正下方时,第一旋转挡风板32可以阻挡车载空调吹出的风从第一出风口11或者第二出风口12吹出,从而达到控制第一出风口11与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情况的目的,当第二旋转挡风板33旋转到进风端口15的正上方时,第二旋转挡风板33可以阻挡从车载空调吹出来的风从进风端口15进入壳体10,从而能够达到关闭第一出风道13与第二出风道14的目的。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在第一壳体16远离第二壳体17的一侧设有定位座18,第一电机22与第二电机31均可拆卸的安装在定位座18上,定位座18的设置可以更加方便第一电机22与第二电机31的安装。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在其上端两侧形成的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
前风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半部分,所述前风门机构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的出风方向;
后风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半部分,所述后风门机构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的开启与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形成第一出风道与第二出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道与第二出风道的底部连通形成进风端口,所述第一出风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出风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出风端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卡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扣活动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门机构包括:
扫风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上,所述扫风组件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的出风方向;
第一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
螺杆,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半部分,所述螺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扫风组件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螺杆转动时,所述扫风组件沿着所述螺杆的轴线方向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组件包括:
传动连杆,其中间位置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螺杆的外侧,所述传动连杆上设有与所述螺杆的外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孔;
转动块,其活动设置在所述传动连杆的两端;
扫风块,其可摆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上,所述扫风块一侧固定在所述转动块的下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上设有滑槽,所述传动连杆的两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块摆动的角度为0~180°。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风门机构上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旋转挡风板与第二旋转挡风板,所述第一旋转挡风板与第二旋转挡风板的主体部分均设置在所述进风端口的上端,所述第二电机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旋转挡风板与第二旋转挡风板绕着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的轴线方向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定位座,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均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定位座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
CN202120852436.9U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14564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2436.9U CN214564495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2436.9U CN214564495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64495U true CN214564495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27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52436.9U Active CN214564495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644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5491A (zh) * 2021-04-23 2021-07-09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5491A (zh) * 2021-04-23 2021-07-09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9226B (zh) 汽车出风口结构
CN110126589A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结构及机动车
CN214564495U (zh) 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CN112895850A (zh) 一种风道隐藏式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CN113306361A (zh) 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
CN117087386A (zh) 一种风门控制机构、空调出风装置及汽车
CN214874127U (zh) 一种风道隐藏式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CN113085491A (zh) 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CN114043851A (zh) 一种车载空调出风口手动调节装置
CN109955681B (zh) 空调出风气流调控机构
CN109910562B (zh) 空调出风道气流调节机构
CN209920994U (zh) 具有球口翻转驱动机构的空调出风口
KR100633124B1 (ko) 자동차용 에어 벤트 장치
CN216443443U (zh) 一种车载空调出风口调节装置
CN217994068U (zh) 一种单驱动器驱动两组叶片的调节机构及出风口调节装置
CN109955680B (zh) 空调出风气流调节机构
CN216443442U (zh) 一种车载空调出风口手动调节装置
CN114013249A (zh) 一种车载空调出风口调节装置
CN218021140U (zh) 一种出风结构、车门及车辆
CN109910560B (zh) 空调出风道气路控制机构
CN109955678B (zh) 空调出风口气流调节机构
CN109955682B (zh) 空调出风口气路控制机构
CN109955685B (zh) 空调出风气流控制机构
CN213747016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366624A (zh) 一种单驱动器驱动两组叶片的调节机构及出风口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