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6932B - 服务器装置、计算对象数据聚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装置、计算对象数据聚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6932B
CN105446932B CN201510604142.3A CN201510604142A CN105446932B CN 105446932 B CN105446932 B CN 105446932B CN 201510604142 A CN201510604142 A CN 201510604142A CN 105446932 B CN105446932 B CN 105446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it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alculating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041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6932A (zh
Inventor
吉泽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46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6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6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6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02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manually operated with input through keyboard and computation using a built-in program, e.g. pocket calculators
    • G06F15/0225Use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e.g. keyboard, display; Interfaces to other computer system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8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 G09B5/1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all student stations being capable of presenting the same information simultaneous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装置、计算对象数据聚集方法。服务器装置具有:组ID发送单元,其对通信设备发送组ID;计算数据接收单元,其通过所述收发部接收通过通信设备发送的计算数据,所述通信设备从多个计算机取得与在所述多个计算机的显示部中分别显示的图像对应的所述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数据;以及累计数据输出单元,其输出与所述组ID对应地将通过所述计算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数据进行聚集后的聚集计算数据。

Description

服务器装置、计算对象数据聚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集计算对象数据的服务器装置以及计算对象数据聚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被称为函数计算器的学习各种函数式的计算过程的信息显示装置被广泛利用。
作为这样的信息显示装置的利用形式,日本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20607号公报)提出了在显示函数式的图形来进行分析的学校的课程等中,各学生使用函数计算器,并且在老师所使用的函数计算器中,接收并聚集通过红外线通信等传送的来自各学生的函数计算器的图形数据等计算对象数据,放大地投影显示作为进行该聚集的结果的聚集计算数据。
另一方面,近年来,提出了一种计算服务器,可从智能电话等通信设备进行访问,能够在网络上接受高性能的计算服务。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各学生的函数计算器中需要具备通信功能,并且,各个信息显示装置必须预先对应地与老师的通信设备进行通信连接。
因此,通常存在在各学生所使用的具备输入部和显示部的廉价的函数计算器中无法利用这样的机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装置,其能够容易地将具备显示部的计算机(计算器)的计算数据进行分组并登录,输出作为对多个计算数据进行聚集后的结果的聚集结果数据。
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具备:通信部,其与带照相机通信设备进行通信,该带照相机通信设备拍摄将多个计算机中的各计算机的计算数据显示为二维条形码图像的图像而取得上述各计算机的计算数据;组ID发送单元,其向上述带照相机通信设备发送组ID;计算对象数据接收单元,其通过上述通信部从上述带照相机通信设备接收上述组ID、上述各计算机的计算数据;累计数据外部输出单元,其向外部输出将上述计算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计算数据按照组ID的不同进行聚集后的聚集计算结果数据。
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具有:组ID发送单元,其对通信设备发送组ID;计算数据接收单元,其通过所述收发部接收通过通信设备发送的计算数据,所述通信设备从多个计算机取得与在所述多个计算部的显示部中分别显示的图像对应的所述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数据;以及累计数据输出单元,其输出与所述组ID对应地将通过所述计算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数据进行聚集后的聚集计算数据。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为与计算机服务器协作的信息显示装置的函数计算器的外观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计算服务器的利用形式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作为信息显示装置的函数计算器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上述计算服务器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上述计算服务器的服务器处理的流程图。
图5(A)表示老师用通信设备中的确认作为组ID的班级ID、作为发送目的地信息的邮件地址的画面的例子,(B)~(E)分别表示学生的函数计算器的用户操作和与其对应的显示输出的例子,(F)表示学生用通信设备的显示例子。
图6是表示函数计算器的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7(A)~(D)分别表示其他的学生的函数计算器的用户操作和与之对应的显示输出的例子,(E)和(F)表示上述其他的学生用通信设备的显示例子。
图8(A)是表示学生用通信设备的聚集计算数据的显示例子的图,(B)是表示老师用通信设备的聚集计算数据的显示例子的图。
图9A表示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计算服务器的服务器处理的流程相对于图4的流程的第一变更部分。
图9B表示服务器处理的流程相对于图4的流程的第二变更部分。
图10(A)和(B)分别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用于登录格式的老师用通信设备的显示例子,(C)和(D)分别表示用于登录格式的老师的函数计算器的用户操作和与之对应的显示输出的例子,(E)表示格式的登录结束时的老师用通信设备的显示例子。
图11(A)和(B)分别表示学生的函数计算器的用户操作和与之对应的显示输出的例子,(C)表示与格式不相符时的学生用通信设备的显示例子,(D)表示与格式相符时的学生用通信设备的显示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此,如图1A、图1B所示,以以下的系统为例子进行说明,该系统由以下各部构成:作为各学生使用的信息显示装置的函数计算器10;拍摄从各学生的函数计算器10显示输出的QR码(注册商标)等二维码的图像的各学生所使用的带照相机的智能电话等学生用通信设备ES;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计算服务器20,其接收依照该拍摄的二维码的内容的数据从该学生用通信设备ES经由因特网等通信网络N发送来的计算对象数据,取得将来自各学生用通信设备ES的计算对象数据聚集并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的聚集计算结果数据;智能电话等老师用通信设备ET,其经由通信网络N接收该计算服务器20中的聚集计算结果数据并显示输出;投影仪P,其放大地投影显示由该老师用通信设备ET显示输出的聚集计算结果数据。
此外,学生用通信设备ES并不限于带照相机智能电话,也可以为带照相机PDA(个人数字助理)、带照相机平板PC、带照相机或连接了照相机的笔记本PC(personalcomputer)等。
同样,对于老师用通信设备ET,并不限于智能电话,也可以为PDA、平板PC、笔记本PC、电子黑板等。另外,在图1B中,表示了2个学生用通信设备ES,但这只不过是为了表示拍摄二维码时和接收计算结果数据时的显示输出部ESD的变迁而分别地表示,实际上表示一个学生用通信设备ES。另外,函数计算器10和学生用通信设备ES只不过代表性地表示出一个,实际上分别包含与学生数量对应的个数。另外,函数计算器10也可以进一步包含老师用的1台函数计算器。
函数计算器10根据其携带性的要求由用户能够单手充分握持并能够单手操作的小型尺寸构成,在该函数计算器10的主体正面设置键输入部11和显示输出部12。
在上述键输入部11具备用于输入数值、公式或指示执行计算的数值·运算符键群111、用于输入各种函数或启动存储器功能的函数功能键群112、用于显示各种动作模式的菜单画面或指示动作模式的设定的模式设定键群113、用于进行在上述显示输出部12上显示的光标的移动操作、数据项目的选择操作等的光标键114。
作为上述数值·运算符键群111,排列“0”~“9”(数值)键、“+”、“-”、“×”、“÷”(四则运算符)键、“Ans”、“=”(执行)键、“AC”(清空)键等。
作为上述函数功能键群112,以“x-1”(-1次方;倒数)键为代表,排列“√□”(平方根)键、“□/□”(分数)键、“sin”(正弦)键、“M+”(存储器加)键、“OPTN”(选项)键、“RCL”(存储器调出)键等。
作为上述模式设定键群113,排列“模式”键、“换挡”键、“字母”键、“开启”(电源接通)键等。
此外,通过在操作“换挡”键的同时操作(同时按下)上述数值·运算符键群111、函数功能键群112的键,能够不作为在该键顶记载的键功能,而作为在该键的上方记载的键发挥功能。例如,“换挡”键和“AC”键的同时操作(以下记载为“换挡”+“AC”键。以下相同)成为“OFF(电源切断)”键。“换挡”+“OPTN”键成为“QR”(QR)键,“换挡”+“RCL”键成为“STO”(存储器登录)键。
上述显示输出部12由点阵型的液晶显示单元构成。
图2是表示上述函数计算器10的电子电路的结构的框图。
该函数计算器10的电子电路除了具备上述键输入部11和显示输出部12以外,还具备作为计算机的CPU13、存储器14、记录介质读取部15。另外,如该图中虚线所示那样,也可以具备无线通信部16。
上述CPU13依照存储在存储器14中的公式计算处理程序141控制电路各部的动作,执行与来自键输入部11的键输入信号对应的各种运算处理。该公式计算处理程序141既可以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4中,或者也可以从存储卡等外部记录介质M经由记录介质读取部15读入到存储器14中来存储。用户无法通过键输入部11的操作改写该公式计算处理程序141。
在上述存储器14中,作为用户不可改写的信息,还存储固有ID142。该固有ID142是各函数计算器10独有的ID。
在上述存储器14中,除了存储这样的用户不可改写的信息以外,还为了存储用户可改写的数据,而确保了输入数据区143、组ID存储器144。
在此,上述输入数据区143顺序地输入通过上述键输入部11进行键输入的键码的数据,保存由其构成的公式的数据、表数据。例如,数值键通过表示数字的编码保存,“sin”等函数键通过表示该函数的编码保存,“+”、“-”、“×”、“÷”等算术符号键通过表示该算术符号的编码保存。另外,在该输入数据区143中还存储针对A、B、C、D、E、F、M、X、Y这9个字符单独地登录的不同的数值等变量。例如,通过进行上述键输入部11的“3”键、“换挡”+“RCL”键(=“STO”键)、“(-)”键(=“A”键)这样的键操作,向变量A登录数值“3”。并且,还存储依照上述键输入部11的“模式”键操作设定的函数表功能等功能种类、公式的计算所需要的其他数据、例如计算范围。计算范围包含初始值、最终值、步长(增量)。
上述组ID存储器144存储组ID。该组ID是通过上述键输入部11进行输入的,是老师按照组划分、例如按照班级划分任意设定的班级ID。因此,该函数计算器10的用户即各学生依照老师的指示,将该班级ID作为组ID设定登录到该函数计算器10中。
此外,无线通信部16具备蓝牙(注册商标)、红外线通信等与外部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等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
这样构成的函数计算器10通过由上述CPU13依照上述公式计算处理程序141所记载的命令来控制电路各部的动作,软件和硬件协作动作,由此实现通过以下的动作说明描述的显示控制功能,即把该函数计算器10的固有ID、从键输入部11输入的功能类别(例如函数表功能)、按功能划分计算对象数据(例如函数式和计算范围)、其他数据(例如变量、计算范围)转换为二维码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换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通过显示输出部12显示输出。
学生用通信设备ES拍摄在该函数计算器10的显示输出部12显示输出的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的图像,将该拍摄的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的内容的数据(以下称为OR数据)经由通信网络N发送到预先设定了地址的计算服务器20。
图3是表示上述计算服务器20的电子电路的结构的框图。
该计算服务器20的电子电路具备作为计算机的CPU21、存储器22、记录介质23、记录介质读取部24、通信部25。此外,如该图中用虚线所示,也可以具备键输入部26或显示输出部27。
上述CPU21依照预先存储在存储器22中、或从存储卡等记录介质23经由记录介质读取部24读入到存储器22、或从通信网络N上的未图示的Web服务器经由通信部25下载到存储器22中的服务器控制程序221控制电路各部的动作,执行与通过通信部25接收到的来自带照相机通信设备E的接收QR数据对应的各种运算处理。
在上述存储器22中,除了存储上述服务器控制程序221以外,还确保按照组ID的不同登录经由通信部25从各学生用通信设备ES接收到的QR数据的登录数据存储器222、与发送目的地信息对应地存储多个组ID的组ID存储器223。在此,在登录数据存储器222中,生成每个组ID的专用的数据区222A,在此能够将针对每个学生接收到的QR数据登录为班级数据。另外,发送目的地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老师的邮件地址,但也可以是老师用通信设备ET的固有ID等。预先通过老师用通信设备ET任意地设定该发送目的地信息和组ID,伴随着该设定,确保该组ID用的登录数据存储器222。
此外,服务器控制程序221具备进行与该计算服务器20的操作者针对键输入部26的设定操作、维护操作等对应的设定动作、维护动作的功能、将该动作的过程经过、结果在显示输出部27进行显示的功能等。
这样构成的计算服务器20通过由上述CPU21依照上述服务器控制程序221所记载的命令控制电路各部的动作,软件和元件协作地动作,由此实现通过以下的动作说明描述的服务器处理功能,即根据每个学生的接收QR数据进行公式的计算,向作为上述接收QR数据的发送源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发送该计算结果即单独计算结果数据,或者聚集多个学生的接收QR数据来进行计算,向上述学生用通信设备ES发送作为其结果的聚集计算结果数据,并向登录在组ID存储器223中的邮件地址进行发送,由此向老师用通信设备ET发送聚集计算结果数据。
学生用通信设备ES可以将经由通信网络N从上述计算服务器20接收到的单独计算结果数据或聚集计算结果数据在其显示输出部ESD进行显示。另外,老师用通信设备ET可以将经由通信网络N从上述计算服务器20接收到的聚集计算结果数据显示在其显示输出部ESD,或者将投影仪与该老师用通信设备ET连接,放大地投影显示聚集计算结果数据。
接着,依照图4的服务器处理的流程说明上述结构的计算服务器20的服务器处理功能。
计算服务器20的CPU21首先在通过通信部25经由通信网络N从作为老师用通信设备ET或学生用通信设备ES的智能电话进行了接收时,判别该接收是否是通过智能电话中的QR操作产生的QR数据的接收(步骤S201)。
在此,在判别为不是通过QR操作产生的QR数据的接收的情况下,CPU21通过通信部25经由通信网络N向发送源的智能电话发送用于确认希望进行的处理(班级ID登录/班级登录数据显示)的画面数据(步骤S202)。例如,如果通过作为老师用通信设备ET的智能电话访问计算服务器20而打开该计算服务器20的主页的链接、或在该智能电话中从专用应用程序访问该计算服务器20,则在上述步骤S201中判别为不是通过QR操作产生的QR数据的接收,在上述步骤S202中发送来用于确认希望进行的处理的画面数据。由此,在老师用通信设备ET的显示输出部ETD中显示输出该确认画面,作为用户的老师选择希望进行的处理。
由此,CPU21判别是否接收到通过该老师的操作进行的班级ID的登录(步骤S203)。在此,在判别为接收到班级ID的登录的情况下,CPU21通过通信部25经由通信网路N向作为老师用通信设备ET的发送源的智能电话发送用于确认班级ID和邮件地址的画面数据(步骤S204)。在接收到该画面数据的老师用通信设备ET中,在其显示输出部ETD中显示用于确认班级ID和邮件地址的画面。然后,如图5(A)所示,输入班级ID和邮件地址,选择“OK”,由此CPU21经由通信网络N通过通信部25接收到由该用户(老师)输入的班级ID和邮件地址,将它们对应地登录到存储器22的组ID存储器223中,并且在存储器22的登录数据存储器222中制作该班级专用的按班级划分数据区222A(步骤S205)。然后,CPU21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201。
在接着说明服务器处理之前,依照图6的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说明上述结构的函数计算器10的显示控制功能。
例如,在学生A所使用的函数计算器10中,如果进行了输入部11的操作,则CPU13判别其是否是班级ID登录操作(步骤S101)。在此,在判别为是班级ID登录操作的情况下,CPU13在显示输出部12显示班级ID登录画面(步骤S102)。在作为用户的学生A如图5(B)所示通过键输入部11的操作输入了预先从老师通知的班级ID,在该例子中为“ABC123”后,如果操作了作为执行键的“=”键,则CPU13将该输入的班级ID登录到存储器14的组ID存储器144中(步骤S103)。然后,CPU13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101。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01中判别为不是班级ID登录操作的情况下,CPU13判别键输入部11的操作是否是函数表功能的执行操作,即是否是与“模式”键操作对应地一览显示的各功能中的函数表功能的执行操作(步骤S104)。在此,在判别为是函数表功能的执行操作的情况下,CPU13接受键输入部11的基于用户操作的函数式的输入(步骤S105)。这与函数表功能的执行操作对应地在显示输出部12上进行用于输入函数式的“f(x)=”这样的显示,由此促使用户输入函数式。然后,用户在操作键输入部11,例如如图5(C)所示那样输入了函数式“x2”后,操作作为执行键的“=”键。由此,作为函数式将“f(x)=x2”登录到存储器14的输入数据区143。
然后,CPU13接受键输入部11的基于用户操作的函数式的计算范围(初始值、最终值、步长(增量))的输入(步骤S106)。例如,CPU13首先在显示输出部12上进行用于输入初始值的“Start?”这样的显示,由此促使用户输入初始值。然后,用户在操作键输入部11,例如输入了作为初始值的数值“-2”后,操作“=”键。由此,作为初始值将“-2”登录到输入数据区143中。接着,CPU13在显示输出部12中进行用于输入最终值的“End?”这样的显示,由此促使用户输入最终值。然后,用户在操作键输入部11,例如输入了作为最终值的数值“2”后,操作“=”键。由此,作为最终值将“2”登录到输入数据区143中。然后,CPU13在显示输出部12上进行用于输入增量的“Step?”这样的显示,由此促使用户输入增量。然后,用户在操作键输入部11,例如输入了作为增量的数值“1”后,操作“=”键。由此,作为步长将“1”登录到输入数据区143中。此外,在上述步骤S105中,例如在输入了“f(x)=(A+B)x”这样的计算中需要变量(在该例子中为A、B)的值的函数式的情况下,在此还接受该变量的值的输入。
如果这样输入了函数式的计算范围,则CPU13根据存储在输入数据区143中的函数式和计算范围(和变量),计算函数表,例如如图5(D)所示那样,在显示输出部12显示输出该计算结果(步骤S107)。
然后,CPU13判别是否按下了键输入部11的“QR”键、即“换挡”+“OPTN”键(步骤S108)。在此,在判别为没有按下“QR”键的情况下,CPU13使处理前进到后述的步骤S110。与此相对,在判别为按下“QR”键的情况下,CPU13将存储在存储器14的固有ID142中的该函数计算器10的固有ID、登录在组ID存储器144中的班级ID、存储在输入数据区143中的执行功能的功能类别(例如函数表功能)、按功能划分计算对象数据(例如函数式和计算范围(以及变量))、设定信息以及其他转换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在显示输出部12进行显示输出(步骤S109)。此外,对于设定信息,在流程图中没有特别表示,但依照键输入部11的“换挡”+“模式”(=“设置”)键操作进行设定并存储在输入数据区143中,作为该设定信息,例如包括角度模式(deg(度)模式/rad(弧度)模式/gra(百分度)模式)、取整模式(Norm(指数显示)模式/Fix(小数点以下位数固定)模式/Sci(有效位数指定)模式)、显示模式(LineIO(1行显示)模式/MthIO(教科书显示)模式)等各种模式的设定。由此,如图5(E)所示,在显示输出部12中显示输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的图像。此外,在公式计算处理程序141中设定了计算服务器20的地址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计算服务器地址一起转换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或者,在预先从老师通知了计算服务器地址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其与班级ID一起登录到存储器14中,将其与班级ID一起转换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
然后,CPU13判别是否有函数式的再输入(步骤S110)。在此,在判别为没有再输入的情况下,CPU13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101。与此相对,在判别为有再输入的情况下,CPU13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105。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04中,判别为不是函数表功能的执行操作的情况下,CPU13判别键输入部11的操作是否是统计功能的执行操作,即是否是与“模式”键操作对应地一览显示的各功能中的统计计算功能的执行操作(步骤S111)。在此,在判别为也不是统计功能的执行操作的情况下,CPU13使处理前进到其他处理。
与此相对,在判别为是统计功能的执行操作的情况下,CPU13接受键输入部11的基于用户操作的X(和Y)的数据输入(步骤S112)。将输入的X的10个数据(和Y的10个数据)登录到存储器14的输入数据区143。
然后,CPU13判别是否通过键输入部11的用户操作指示了统计计算的处理(步骤S113)。在此,在判别为没有指示统计计算的处理的情况下,CPU13使处理前进到后述的步骤S115。与此相对,在判别为指示了统计计算的处理的情况下,根据登录在输入数据区143中的数据,执行统计计算处理,即1变量统计计算、2变量统计计算等(步骤S114)。作为该统计计算处理的计算种类,有线性回归、对数回归、e指数回归、ab指数回归、阶乘回归、倒数回归、二次回归等,执行通过用户操作指定的种类(例如2变量统计计算的线性回归)的统计计算。
然后,CPU13判别是否按下了键输入部11的“QR”键,即“换挡”+“OPTN”键(步骤S115)。在此,在判别为没有按下“QR”键的情况下,CPU13使处理前进到后述的步骤S117。与此相对,在判别为按下了“QR”键的情况下,CPU13将存储在存储器14的固有ID142中的该函数计算器10的固有ID、登录在组ID存储器144中的班级ID、存储在输入数据区143中的执行功能的功能类别(例如统计功能和计算种类)、按功能划分计算对象数据(例如X(,Y)的数据和统计计算的种类(例如2变量统计计算的线性回归)、计算结果的回归数据)、设定信息以及其他(例如计算服务器20的地址)转换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在显示输出部12进行显示输出(步骤S116)。
然后,CPU13判别是否有数据的再输入(步骤S117)。在此,在判别为没有再输入的情况下,CPU13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101。与此相对,在判别为有再输入的情况下,CPU13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112。
如以上那样,在学生的函数计算器10中通过上述显示控制处理在显示输出部12显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如果通过作为学生用通信设备ES的带照相机智能电话拍摄了该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的图像,则解读该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的内容即QR数据,自动或与用户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的操作对应地从该学生用通信设备ES经由通信网络N,将上述QR数据发送到计算服务器20。此外,预先从老师通知为此的计算服务器20的地址,作为用户的学生操作自己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来输入。或者,如果还将该地址一并转换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则可以从上述QR数据抽出。
如果通过通信部25接收到这样从学生用通信设备ES经由通信网络N发送来的QR数据,则在上述步骤S201中,计算服务器20的CPU21判别为接收到通过QR操作产生的QR数据。在该情况下,CPU21将接收到的QR数据,即本函数计算器10的固有ID、班级ID、功能类别(例如函数表功能、统计功能、计算种类)、按功能划分计算对象数据(例如函数式和计算范围、X(,Y)的数据、统计计算的种类、回归数据)、设定信息以及其他保存在设置于存储器22中的接收数据保存用工作区(未图示)中(步骤S206)。然后,确认该保存的QR数据中的班级ID(步骤S207),判别是否存在班级ID(步骤S208)。在此,在判别为不存在班级ID的情况下,CPU21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201。
与此相对,在判别为在QR数据中存在班级ID的情况下,CPU21判别该QR数据中的班级ID是否与已经登录在组ID存储器223中的班级ID相符(步骤S209)。在此,在判别为与已经登录的班级ID不相符的情况下,CPU21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201。
另一方面,在判别为与已经登录的班级ID相符的情况下,CPU21将该接收到的QR数据作为班级数据,登录到登录数据存储器222的与该已经登录班级ID对应的按班级划分数据区222A中(步骤S210)。
然后,CPU21针对该登录的班级数据的计算功能,通过指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图形化,并通过通信部25经由通信网络N将作为其结果的单独计算结果数据发送到发送源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步骤S221)。由此,如图5(F)所示,在学生用通信设备ES的显示输出部ESD中显示输出该单独计算结果数据。
然后,CPU21判别在登录数据存储器222的与该已经登录班级ID对应的按班级划分数据区222A中是否存在已经登录的班级数据(步骤S212)。例如,在图5(B)~(E)所示的例子中,只有学生A进行了通过QR操作产生的QR数据的发送,因此判别为不存在已经登录的班级数据。如果这样判别为不存在已经登录的班级数据,则CPU21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201。
然后,与上述学生A不同的另一个学生B用自己的函数计算器10如图7(A)所示输入班级ID,如图7(B)所示例如输入函数式“x2-2”,输入与上述学生A相同的函数式的计算范围,用函数计算器10进行计算,由此如图7(C)所示,在显示输出部12显示输出该计算结果。然后,如果学生B在该函数计算器10中按下键输入部11的“QR”键,即“换挡”+“OPTN”键,如图7(D)所示,在显示输出部12显示输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的图像,如果通过作为该学生B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的带照相机智能电话拍摄该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的图像,则通过该学生用通信设备ES解读作为该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的内容的QR数据,经由通信网络N向计算服务器20进行发送。
在计算服务器20中,如果通过通信部25接收到这样从学生B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经由通信网络N发送来的QR数据,则CPU21执行上述那样的步骤S201、S206~S211的处理,由此,如图7(E)所示那样,在学生B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的显示输出部ESD显示输出该单独计算结果数据。
然后,在上述步骤S212中,CPU21如果判别在登录数据存储器222的与该已经登录班级ID对应的按班级划分数据区222A中是否存在已经登录的班级数据,则如上所述因为在按班级划分数据区222A中存在关于学生A的已经登录的班级数据,因此本次判别为存在已经登录的班级数据。
在如此判别为存在已经登录的班级数据的情况下,CPU21通过通信部25经由通信网络N向发送源的学生B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发送用于确认是否进行与其他数据的合成显示的画面数据(步骤S213)。由此,如图7(F)所示,在学生B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的显示输出部ESD中显示输出确认画面。然后,CPU21判别是否通过通信部25进行了与其他数据进行合成显示的主旨的接收(步骤S214)。在此,在判别为没有与其他数据进行合成显示的主旨的接收,即在学生B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中选择了“否”的情况下,CPU21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201。
与此相对,在判别为具有与其他数据进行合成显示的主旨的接收,即在学生B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中选择了“是”的情况下,CPU21针对在该按班级划分数据区222A中登录的多个班级数据的计算功能,通过指定的计算进行计算并进行合成然后进行图形化,通过通信部25经由通信网络N将作为其结果的聚集计算结果数据发送到发送源的学生B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步骤S215)。由此,如图8(A)所示,在学生用通信设备ES的显示输出部ESD中显示输出该聚集计算结果数据。在该情况下,使线种类、颜色不同等地进行识别显示,从而能够判别各个学生的计算结果数据。然后,CPU21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201。
另一方面,如果老师通过作为老师用通信设备ET的智能电话,访问计算服务器20而打开该计算服务器20的主页的链接、或在该智能电话中从专用应用程序访问该计算服务器20从而选择班级登录数据,则在上述步骤S203中判别为没有接收到班级ID的登录。在该情况下,CPU21经由通信网络N通过通信部25接收在老师用通信设备ET中输入的班级ID(步骤S216)。然后,CPU21针对在与该班级ID对应的登录数据存储器222的相应的按班级划分数据区222A中登录的多个班级数据的计算功能,通过指定的计算进行计算并进行合成然后进行图形化,通过通信部25经由通信网络N将作为其结果的聚集计算结果数据发送到在与该班级ID对应的组ID存储器223中登录的发送目的地信息、例如邮件地址(步骤S217)。由此,如图8(B)所示,在老师用通信设备ET中进行预览发送到所设定的邮件地址的聚集计算结果数据的操作,由此在其显示输出部ETD显示输出聚集计算结果数据。在该情况下,与学生用通信设备ES中的显示输出的情况同样地,通过使线的种类、颜色不同等方式进行识别显示,从而能够判别各个学生的计算结果数据。另外,可以如图1B所示,通过投影仪P放大地投影显示该聚集计算结果数据。然后,CPU21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201。
此外,在上述步骤S217中,将聚集计算结果数据发送到通过登录的发送目的地信息表示的发送目的地,但当然也可以发送到作为班级ID的发送源的老师用通信设备ET。但是,通过发送到邮件地址等不限于设备的发送目的地,例如能够通过手边的老师用通信设备ET即智能电话的操作,将班级登录数据显示委托给计算服务器20,通过能够廉价并且容易进行投影仪P连接的笔记本PC等其他的老师用通信设备ET,接收作为结果的聚集计算结果数据。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的计算服务器20,与老师的邮件地址等发送目的地信息对应地将多个组ID,例如班级ID存储在组ID存储器223中,在通过通信部25从与上述组ID中的任意一个组ID对应的各信息显示装置即学生的函数计算器10接收到上述函数计算器10的组ID和与上述组ID对应的计算对象数据时,CPU21将接收到的计算对象数据登录到登录数据存储器222的按班级划分数据区222A中。然后,得到按照组ID的不同聚集这些登录的计算对象数据并进行计算所得到的作为结果的聚集计算结果数据,将其发送到通过上述发送目的地信息所表示的发送目的地。
由此,能够容易地分组地登录各信息显示装置的计算对象数据,能够输出作为聚集多个计算对象数据的结果的聚集结果数据。
另外,CPU21通过通信部25接收与老师用通信设备ET的用户操作对应地发送来的上述发送目的地信息和上述组ID,将它们登录到上述组ID存储器223中。
由此,作为用户的老师能够设定任意的发送目的地和任意的组ID。
并且,通信部25从各学生用通信设备ES接收通过各学生用通信设备ES拍摄在各学生的函数计算器10中将组ID和计算对象数据转换为二维码,例如转换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后的二维码的图像而取得的组ID和计算对象数据。
由此,不需要在函数计算器10中安装与该计算服务器20进行通信的通信功能,能够廉价地提供函数计算器10。
另外,CPU21取得对通信部25接收到的从上述学生用通信设备ES发送来的单独的计算对象数据进行计算的结果的单独计算结果数据,并通过通信部25将其发送到发送源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
由此,在学生用通信设备ES中,能够在显示输出部ESD显示输出该发送来的单独计算结果数据。
进而,CPU21通过通信部25向上述发送源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发送上述聚集计算结果数据。
由此,在学生用通信设备ES中,不只是在显示输出部ESD显示输出基于自身发送的计算对象数据的单独计算结果数据,还能够显示输出聚集了其他学生的计算对象数据的计算结果的聚集计算结果数据。
此外,关于从函数计算器10向学生用通信设备ES输出作为上述组ID的班级ID、按功能划分计算对象数据等,并不限于显示输出部12对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的显示输出,当然也可以如图2中虚线所示那样,通过无线通信部16进行无线输出。在该情况下,学生用通信设备ES通过内置的无线通信部(未图示)接收上述无线输出的班级ID、按功能划分计算对象数据等,经由通信网络N将其发送到计算服务器20。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本第二实施方式由老师预先将功能类别、计算对象数据的格式登录在计算服务器20中。
图9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向第一实施方式的服务器处理的流程(图4)追加执行的流程部分。具体地说,在图4的流程图中执行了服务器处理的步骤S205后,执行图9(A)的追加处理(步骤S218~221),然后,返回到图4的步骤S201。另外,在图4的流程中在执行服务器处理的步骤S208后,代替图4的流程的步骤S209而执行图9(B)的步骤S209'后的一连串处理,与处理内容对应地返回到图4的步骤S210或图4的步骤S201。
即,计算服务器20的CPU21在上述图4的步骤S205中与班级ID对应地向存储器22的组ID存储器223登录邮件地址,并且在登录数据存储器222中生成按班级划分数据区222A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通过通信部25经由通信网络N向发送源的老师用通信设备ET发送进行格式登录的画面数据(步骤S218)。由此,在老师用通信设备ET的显示输出部ETD中,如图10(A)所示,显示输出用于进行格式登录的画面。然后,CPU21判别是否通过通信部25经由通信网络N接收到“是”(步骤S219)。在此,在判别为没有接收到“是”的情况下,CPU21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101。
与此相对,在判别为接收到“是”的情况下,CPU21通过通信部25经由通信网络N接受作为老师用通信设备ET的智能电话中的通过QR操作产生的QR数据的接收(步骤S220)。即,如果在老师用通信设备ET中,在图10(A)所示那样的进行格式登录的画面中选择了“是”,则老师用通信设备ET的显示输出部ETD的显示内容成为图10(B)所示那样的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的读取确认画面。在此,老师通过函数计算器10生成格式并将其转换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例如,执行与“模式”键操作对应地一览显示的各功能中的统计计算功能,在上述步骤S112中如图10(C)所示,输入按功能划分计算对象数据(例如X、Y的各10个数据、统计计算的种类(例如2变量统计计算的线性回归))。然后,通过按下“QR”键,在上述步骤S116中如图10(D)所示,将功能类别、按功能划分计算对象数据转换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并在显示输出部12显示输出。然后,在老师用通信设备ET中,在图10(B)所示的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的读取确认画面中选择操作“是”,由此该老师用通信设备ET读取图10(D)所示的在函数计算器10的显示输出部12中显示的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的图像,经由通信网络N向计算服务器20发送作为其内容的QR数据。
如果接收到该QR数据,则计算服务器20的CPU21从接收到的QR数据将格式登录到登录数据存储器222的对应的按班级划分数据区222A或对应的组ID存储器223中(步骤S221)。这时,也可以通过通信部25经由通信网络N向发送源的老师用通信设备ET发送登录完成。因此,在老师用通信设备ET中,在发送上述QR数据之后,自动地或与上述登录完成的接收对应地,如图10(E)所示,在显示输出部ETD显示输出格式的登录已完成。
然后,在从学生用通信设备ES接收到QR数据时,CPU21在图4的步骤S208中,判别是否存在班级ID。然后,在判别为在QR数据中存在班级ID的情况下(步骤S208:是),CPU21使处理转移到图9(B)的步骤S209',判别该QR数据中的班级ID是否与已经登录在组ID存储器223中的班级ID相符。在步骤S209'中判别为与已经登录的班级ID相符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而执行以下的处理。即,判别在与该班级ID对应的按班级划分数据区222A(或组ID存储器223)中是否登录了格式(步骤S222)。在此,如果判别为没有登录格式,则CPU21使处理前进到上述步骤S210。
与此相对,在判别为登录有格式的情况下,CPU21判别接收QR数据是否与格式的功能类别、数据形式以及计算方法相符(步骤S223)。在此,在判别为接收QR数据与格式相符的情况下,CPU21使处理前进到上述步骤S210。
另一方面,例如在学生用通信设备ES中,如图11(A)所示那样,输入X、Y各9个数据,如图11(B)所示那样按下“QR”键,由此转换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的情况下,在从该学生用通信设备ES接收到的QR数据中,与格式的数据形式和计算方法不相符。具体地说,从学生用通信设备ES接收到的QR数据为数据形式“X、Y各9个数据”、计算方法“2变量统计计算的线性回归”,与此相对,格式的数据形式是数据形式“X、Y各10个数据”、计算方法“2变量统计计算的线性回归”,计算方法相符但数据形式不相符。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223中,CPU21判别为接收QR数据与格式不相符。然后,通过通信部25经由通信网络N向发送源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发送输入内容与格式不相符的主旨的显示数据(步骤S224)。由此,如图11(C)所示,在学生用通信设备ES的显示输出部ESD显示输出该输入内容与格式不相符的主旨的显示画面。
在发送了上述输入内容与格式不相符的主旨的显示数据后,CPU21判别是否通过通信部25经由通信网络N从该学生用通信设备ES接收到即使与格式不相符也进行计算并图形化的指示,即是否接收到“OK”(步骤S225)。在此,在判别为接收到进行计算并进行图形化的指示的情况下,CPU21使处理前进到上述步骤S210。
与此相对,在判别为没有接收到进行计算并进行图形化的指示,即接收到“取消”的情况下,CPU21使处理前进到上述步骤S201。即,作为发送源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的用户的学生根据图11(C)那样的输入内容与格式不相符的显示画面,注意到自己的错误,通过函数计算器10在输入正确的内容,在该例子中输入X、Y的各10个数据后转换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从学生用通信设备ES向计算服务器20重新发送QR数据。
通过这样发送正确的QR数据,处理从上述步骤S223前进到上述步骤S210。由此,在上述步骤S211中从计算服务器20向学生用通信设备ES发送来单独计算结果数据,如图11(D)所示那样,在显示输出部ESD中显示输出该单独计算结果数据。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的计算服务器20,通过通信部25从老师用通信设备ET接收格式的功能类别和计算对象数据,另外从各学生的函数计算器10除了接收上述组ID和计算对象数据,还进一步接收功能类别,在上述接收到的功能类别和计算对象数据不适合上述格式的功能类别和计算对象数据的情况下,CPU21通过通信部25向上述各函数计算器10发送不适合消息。
由此,学生能够知道发送了错误的数据,能够重新发送正确的数据。
另外,通信部25从老师用通信设备ET接收通过老师用通信设备ET拍摄在老师的函数计算器10中将组ID和格式的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转换为二维码,例如转换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后的二维码的图像从而取得的组ID和格式的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
由此,不需要向老师的函数计算器10安装与该计算服务器20进行通信的通信功能,能够廉价地提供函数计算器10。
并且,通信部25从各学生用通信设备ES接收通过各学生用通信设备ES拍摄在各学生的函数计算器10中将组ID、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转换为二维码,例如转换为QR码(二维条形码的图像)后的二维码的图像从而取得的组ID、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CPU21通过通信部25向发送源的学生用通信设备ES发送上述不适合消息。
由此,不需要向学生的函数计算器10安装与该计算服务器20进行通信的通信功能,能够廉价地提供函数计算器10,同时能够显示输出各函数计算器10的计算对象数据,容易地经由通信设备向服务器分组地登录,输出作为聚集多个计算对象数据的结果的聚集结果数据。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计算服务器20的各处理的方法,即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服务器处理、图9(A)和(B)的流程图所示的服务器处理等的各方法都可以作为能够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存储在存储卡(ROM卡、RAM卡等)、磁盘(软(floppy,注册商标)盘、硬盘等)、光盘(CD-ROM、DVD等)、半导体存储器等记录介质(33)中来发行。另外,可以作为程序代码的形式在通信网络N上传送用于实现上述各方法的程序的数据,通过通信部(25)将该程序数据取入与通信网络N连接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中,也能够实现上述服务器功能。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且,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包含各种阶段的发明,可以通过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的适当组合来抽出各种发明。例如,即使从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全部构成要件中删除几个构成要件,或者把几个构成要件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只要能解决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问题,得到发明内容部分所述的效果,就可以把删除或组合该构成要件得到的结构作为发明抽出。

Claims (7)

1.一种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组ID接收单元,其从通信设备接收组ID;
计算数据接收单元,其通过收发部接收通过通信设备发送的计算数据,所述通信设备从多个计算机取得与在所述多个计算机的显示部中分别显示的图像对应的所述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数据;
累计数据输出单元,其输出与所述组ID对应地将通过所述计算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数据进行聚集后的聚集计算数据;
格式数据接收单元,其接收格式的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所述计算数据接收单元还从各信息显示装置接收功能类别,以及
不适合消息发送单元,其在通过所述计算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功能类别和计算对象数据不适合所述格式的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时,向所述各信息显示装置发送不适合消息;其中,
所述组ID接收单元从多个带照相机通信设备接收不同的组ID,
所述计算数据接收单元从各带照相机通信设备分别接收各计算机的各计算数据,所述各带照相机通信设备通过拍摄在所述多个计算机的显示部中分别显示的与所述多个计算机的各计算数据对应的各二维条形码图像,取得所述多个计算机的各计算数据,
所述累计数据输出单元具备累计数据外部输出单元,其向外部输出将所述计算数据接收单元分别接收到的各计算数据按照所述组ID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组ID的不同聚集后的聚集计算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计算机的各计算机固有ID和各计算数据是通过所述通信设备即带照相机通信设备拍摄将多个计算机中的各计算机的各个计算机固有ID以及各计算数据作为相应的二维条形码图像在各计算机的显示画面中显示的图像而取得的数据,
所述组ID接收单元和所述计算数据接收单元从所述带照相机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组ID、所述各计算机的各计算机固有ID以及各计算数据,
所述累计数据输出单元向外部输出将所述计算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各计算数据针对所述接收到的每个计算机固有ID可识别地进行聚集后的聚集计算结果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信设备发送单元,其向发送源的通信设备发送对从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由所述计算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单独的计算对象数据进行计算后的结果的单独计算结果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设备发送单元还向发送源的通信设备发送聚集计算结果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格式数据接收单元具备二维码格式数据接收单元,其接收从通信设备发送来的组ID和格式的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所述通信设备拍摄由所述信息显示装置显示的包含所述组ID和所述格式的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的二维码图像,从而取得所述组ID和格式的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对象数据接收单元具备二维码数据接收单元,其接收从通信设备发送来的各信息显示装置的组ID和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所述通信设备拍摄由所述各信息显示装置显示的包含所述组ID和所述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的二维码图像,从而取得所述组ID和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
所述不适合消息发送单元向发送源的通信设备发送所述不适合消息。
7.一种电子设备的数据累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组ID接收步骤,其从带照相机通信设备接收组ID;
计算数据接收步骤,其从带照相机通信设备接收各计算机的各计算数据,带照相机通信设备通过拍摄在多个计算机的显示部分别显示的所述多个计算机的各计算数据的各对应图像,从而取得所述多个计算机的各计算数据;
累计数据输出步骤,其输出与所述组ID对应地将通过所述计算数据接收步骤接收到的所述多个计算机的各计算数据进行聚集后的聚集计算输出;
格式数据接收步骤,其接收格式的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在所述计算数据接收步骤中,从各信息显示装置接收功能类别,以及
不适合消息发送步骤,其在接收到的功能类别和计算对象数据不适合所述格式的功能类别以及计算对象数据时,向所述各信息显示装置发送不适合消息;其中,
在组ID接收步骤中,从多个带照相机通信设备接收不同的组ID,
在计算数据接收步骤中,从各带照相机通信设备分别接收各计算机的各计算数据,所述各带照相机通信设备通过拍摄在所述多个计算机的显示部中分别显示的与所述多个计算机的各计算数据对应的各二维条形码图像,取得所述多个计算机的各计算数据,
在累计数据输出步骤中,具备累计数据外部输出单元,其向外部输出将在计算数据接收步骤中分别接收到的各计算数据按照所述组ID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组ID的不同聚集后的聚集计算数据。
CN201510604142.3A 2014-09-19 2015-09-21 服务器装置、计算对象数据聚集方法 Active CN105446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1868 2014-09-19
JP2014191868A JP6358009B2 (ja) 2014-09-19 2014-09-19 サーバ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6932A CN105446932A (zh) 2016-03-30
CN105446932B true CN105446932B (zh) 2019-03-01

Family

ID=55526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04142.3A Active CN105446932B (zh) 2014-09-19 2015-09-21 服务器装置、计算对象数据聚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86512A1 (zh)
JP (1) JP6358009B2 (zh)
CN (1) CN105446932B (zh)
AU (1) AU20152274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42811B2 (en) 2014-09-19 2018-08-07 Casio Computer Co., Ltd. Expression processing device, compute server an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expression process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US10210132B2 (en) 2014-09-19 2019-02-19 Casio Computer Co., Ltd. Calculator, recording medium and compute server
JP6256315B2 (ja) * 2014-11-26 2018-01-1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192329B2 (en) 2014-09-19 2019-01-29 Casio Computer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hich displays and outputs function formula data, data output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6168108B2 (ja) * 2015-06-29 2017-07-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サーバ装置、通信機器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326181A (zh) * 2016-08-17 2017-01-11 合肥申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与计算机无线连接式计算器
JP6866593B2 (ja) * 2016-09-20 2021-04-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計算方法、データ処理端末、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790651B2 (ja) * 2016-09-23 2020-11-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計算装置、計算装置のグラフ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39135B2 (ja) * 2017-06-23 2021-09-2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プログラム、サーバ、グラフ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グラフ画像生成システム
US10839570B2 (en) * 2017-06-26 2020-11-17 Casio Computer Co., Ltd. Graph display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displaying modified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ways in response to determining whether condition regarding modified expression is satisfied
US11276318B2 (en) * 2018-03-26 2022-03-15 Casio Computer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learning support terminal, learning support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20080496A (ja) * 2018-11-13 2020-05-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管理方法、及び、物品
JP7070483B2 (ja) * 2019-03-19 2022-05-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情報出力システム、情報出力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247035B2 (ja) 2019-06-28 2023-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20469B2 (ja) * 2019-12-10 2022-02-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電子機器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886A (zh) * 2011-03-22 2011-09-14 上海学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新课标网络教育平台
CN103426132A (zh) * 2012-05-21 2013-12-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交互式班级支持和教育管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680233A (zh) * 2013-11-08 2014-03-26 赤壁市巨龙科教高技术有限公司 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5251A (ja) * 1995-03-31 1996-10-18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機器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US6628918B2 (en) * 2001-02-21 2003-09-30 Sri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nstant group learning feedback via image-based marking and aggregation
US8092227B2 (en) * 2001-02-21 2012-01-10 Sri Internatio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 learning via sequential explanation templates
JP2005275617A (ja) * 2004-03-23 2005-10-06 Fujitsu Ltd サービス提供支援方法
JP4646050B2 (ja) * 2004-05-06 2011-03-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Icカードを発行して暗号化/復号化を行う方法
JP4025329B2 (ja) * 2005-01-14 2007-12-19 デジタル・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研修システムおよび研修システム用のサーバ装置
US20060183100A1 (en) * 2005-02-03 2006-08-17 Voehl Miguel N Method for processing interactiv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for a group of people
JP4720607B2 (ja) * 2006-05-08 2011-07-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装置およびグラフ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9053848A (ja) * 2007-08-24 2009-03-12 Nippon Denpa Co Ltd 情報記憶媒体処理装置
JP2009087047A (ja) * 2007-09-28 2009-04-23 Ricoh Co Ltd クライアント端末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ワークフローシステム並びにメール集約方法、ソフトウェアプログラム
JP5277046B2 (ja) * 2009-03-31 2013-08-28 株式会社大和証券グループ本社 交通費申請システム
US20110244439A1 (en) * 2010-03-09 2011-10-06 RANDA Solutions, Inc. Tes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Devices
JP4853578B2 (ja) * 2010-04-16 2012-01-1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グラフ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40356838A1 (en) * 2013-06-04 2014-12-04 Nerdcoach, Llc Education Game Systems and Methods
JP6113680B2 (ja) * 2014-03-14 2017-04-12 ヤフー株式会社 権限管理装置、権限管理方法および権限管理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886A (zh) * 2011-03-22 2011-09-14 上海学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新课标网络教育平台
CN103426132A (zh) * 2012-05-21 2013-12-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交互式班级支持和教育管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680233A (zh) * 2013-11-08 2014-03-26 赤壁市巨龙科教高技术有限公司 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62502A (ja) 2016-04-25
CN105446932A (zh) 2016-03-30
JP6358009B2 (ja) 2018-07-18
US20160086512A1 (en) 2016-03-24
AU2015227452A1 (en) 2016-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6932B (zh) 服务器装置、计算对象数据聚集方法
CN105446931B (zh) 服务器装置以及数据聚集方法
CN105447897B (zh) 服务器装置和数据整合方法
US10372666B2 (en) Calculator, recording medium and compute server
CN106294269B (zh) 通信设备、服务器、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服务器的控制方法
CN102368224A (zh) 一种硬件检测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46587A (zh) 公式处理装置、公式处理方法、计算服务器
CN103902056A (zh) 虚拟键盘输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JP6172219B2 (ja) サーバ装置、通信機器、サー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529718B2 (ja) 学習支援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9233307B2 (en) Fully automatic simulation system of an input device
JP6020538B2 (ja) サーバ装置、情報表示装置、サーバ制御プログラム、データ集約方法、および計算機システム
JP6256315B2 (ja) サー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750573B2 (ja) 通信機器、サーバ装置、通信機器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20170277501A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6822504B2 (ja) 通信機器、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500970B2 (ja) サー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2257431B1 (ko) 집합도서 정보를 입력하는 방법, 전자기기 및 컴퓨터에서 판독가능한 저장매체에 저장된 프로그램
CN111597290B (zh) 知识图谱与gis地图数据传递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设备
O'Connor-Nickel Excel Preliminary Information Processes and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