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5807B - 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35807B CN105435807B CN201410350411.3A CN201410350411A CN105435807B CN 105435807 B CN105435807 B CN 105435807B CN 201410350411 A CN201410350411 A CN 201410350411A CN 105435807 B CN105435807 B CN 1054358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supported catalyst
- catalyst
- metal oxides
- auxiliary agent
- reactive me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包括:活性金属氧化物和嵌在其外表面上的助剂;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选自下列金属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铁、钴、镍、铜;所述助剂选自下列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铁、钴、镍、铜、铑、锰、钾、银、钙、镁、锆、铝、锌、钌、铂、钠、磷,以单质或氧化物形式存在;该催化剂实现了担载的助剂与活性金属氧化物的高效协同,助剂能直接作用于活性组分表面使得助剂的促进作用得到显著增强,进而有效促进活性组分的还原,提高反应活性,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无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CO加氢催化转化制成液体燃料或化学品是煤、煤层气、页岩气及生物质等非油基碳资源间接转化利用的核心过程。因CO加氢转化反应的产物复杂多样,其选择性的调控极其重要。以CO加氢制碳氢化合物的费托合成反应为例,在传统催化剂上其产物服从Anderson-Schulz-Flory(ASF)分布,该分布宽,产物选择性差。研制产物选择性可调控的新型费托催化剂是该方向上的一大挑战性课题。
再以煤制天然气为例,煤制天然气是以煤为原料生产天然气的工艺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便于远距离输送的清洁燃料CH4,成为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和煤炭高效清洁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技术是通过多相催化甲烷化反应原理,将合成原料气中的碳氧化合物(CO+CO2)催化加氢生成甲烷(CH4)。甲烷化技术是煤制天然气的核心技术之一,甲烷化催化剂是甲烷化工艺开发的基础。Ni基催化剂具有比较好的甲烷化催化活性,选择性高,且价格相对廉价;缺点是其对硫十分敏感,易中毒失活,在催化甲烷化反应的同时也会发生积炭反应使催化剂失活,而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同CO反应生成Ni(CO)4(羰基镍),使活性组分流失。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针对Ni基催化剂的缺点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实际生产中Ni基催化剂的缺点得以避免。
多相催化反应是发生于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因此也称表面催化或接触催化。助剂在多相催化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剂可以被用作催化剂载体来分散纳米金属粒子,同时助剂能够通过金属-载体的强相互作用(SMSI)强烈地影响金属的催化性能。在传统的催化剂体系中,是将活性金属组分负载于载体表面,助剂是作为载体的一部分。这使得有相当部分的助剂被活性金属组分覆盖,在表面催化接触反应中助剂无法与反应物接触发挥作用,大大限制了助剂的效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稳定性好,不易失活且催化性能高的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失活,且催化性能高。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无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它的原料廉价、易得,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无载体催化剂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包括:活性金属氧化物和嵌在其外表面上的助剂;
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选自下列金属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铁、钴、镍、铜;
所述助剂选自下列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铁、钴、镍、铜、铑、锰、钾、银、钙、镁、锆、铝、锌、钌、铂、钠、磷,以单质或氧化物形式存在。
优选地,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经醇、醇的异构体或羧酸水溶液浸泡处理。
优选地,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为纳米或微米尺寸;所述助剂为纳米尺寸。
更优选地,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的粒径为20nm-5mm,所述助剂的粒径为1nm-50nm。
最优选地,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的粒径为50nm-1μm;在此范围内时,无载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优选地,所述助剂在无载体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1wt%-40wt%。助剂含量太少可能导致助剂效应不显著,助剂含量太多可能会覆盖过多活性位,影响反应活性。
更优选地,所述助剂在无载体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1wt%-20wt%。在此范围内,助剂效应和活性位的匹配最佳。
本文中,助剂在无载体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指助剂质量与助剂质量和活性金属氧化物质量之和的比。可通过调节无载体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助剂前驱体盐的浓度来调节催化剂中助剂的质量分数。
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可采用水热/溶剂热合成法、沉淀法、熔融法、溶胶凝胶法等等方法来制备得到。优选采用水热/溶剂热合成法,其具有产物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制备过程较简单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上述无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醇、醇的异构体或羧酸水溶液浸泡活性金属氧化物,之后在60-180℃干燥12-48h,得到改性后活性金属氧化物;
2)用助剂的前驱体盐的水溶液浸泡步骤1)得到的改性后活性金属氧化物,之后在60-180℃干燥12-48h,得到无载体催化剂;
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选自下列金属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铁、钴、镍、铜;
所述助剂选自下列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铁、钴、镍、铜、铑、锰、钾、银、钙、镁、锆、铝、锌、钌、铂、钠、磷。
一般,在催化剂制备中的浸渍过程是通过毛细管压力使液体(即活性组分)渗透到载体空隙内部;通常会选择减压抽真空浸渍,因为使用真空时,内外压力差会促进活性组分进入到载体空隙内部,且由于载体上的孔内有杂质和水分,真空可以清除这些杂质和水分,进而相对能使更多的活性组分进入载体内,增加载体的负载量。但在本催化体系中,由于助剂是负载在金属氧化物上,而这些金属氧化物可基本认为是无孔的,因此只需在常压下干燥处理即可,这样,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要求的反应条件很简单,更利于操作。
常压干燥时的温度和时间对最终催化剂的性能有影响。若干燥温度过低则可能会导致溶剂残留,若干燥温度过高则会影响金属氧化物的价态,并导致颗粒烧结团聚等;若干燥时间过短则会导致干燥的不充分,若干燥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颗粒进一步生长团聚。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醇选自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丁二醇。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羧酸选自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甲酸、醋酸、丙酸、丁酸。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醇、醇的异构体或羧酸水溶液的浓度为10wt%-100wt%。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为纳米或微米尺寸。
更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的粒径为20nm-5mm。
最优选地,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的粒径为50nm-1μm;在此范围内时,无载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所述步骤1)中,浸泡的温度和时间无须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常规操作进行即可。优选地,在50-70℃浸泡1-3h。
所述步骤2)中,浸泡的温度和时间无须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常规操作进行即可。优选地,在20-40℃浸泡1-3h。
所述步骤2)中,助剂的前驱体盐的类型不作限制,可以是前述各元素的任意盐。助剂的前驱体盐的水溶液的浓度不作限制。
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可采用水热/溶剂热合成法、沉淀法、熔融法、溶胶凝胶法等等方法来制备得到。优选采用水热/溶剂热合成法,其具有产物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制备过程较简单等特点。
优选地,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采用水热/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得到,包括以下步骤:
I将活性金属的前驱体盐(可为任意盐)和表面活性剂溶于溶剂,得到溶液A;
II将乙酸钠溶于溶剂,得到溶液B;
III将溶液B加入溶液A中,得到溶液C;溶液A和溶液B的用量比为活性金属的前驱体盐:乙酸钠=1.95g:20-160mmol;
IV将溶液C在密闭条件、150-240℃加热10-20h,得到混合液D;
V将混合液D离心分离,洗涤,之后在60-200℃下干燥10-20h,得到活性金属氧化物;
步骤I和步骤II中,所述溶剂为水、乙醇、乙二醇、丙三醇、1-缩-2-乙二醇、DMF、THF、乙腈、乙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步骤I中,活性金属的前驱体盐:表面活性剂:溶剂的用量比为7.4mmol:0.2-2g:40-80ml。用量比不在此范围会影响水热反应的程度,得到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大小以及均一程度会受到影响。
优选地,步骤I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曲拉通X-100、柠檬酸三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步骤II中,溶液B中乙酸钠的浓度为0.5-2mol/l。乙酸钠浓度过小可能会导致水热反应结晶不完全,过大可能会导致颗粒较大结块,不均一。
步骤I、II、III在室温下进行即可。为了保证各反应物充分接触,步骤I、步骤II、步骤III中一般将反应物进行搅拌。
步骤IV是将溶液C移至聚四氟乙烯容器内,之后密闭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加热。加热完成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再进行离心分离。洗涤是将沉淀物用乙醇洗涤,以除去沉淀物中残留的溶剂和表面活性剂。
为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上述无载体催化剂的应用,其可应用于一氧化碳加氢反应中。
优选地,所述一氧化碳加氢反应包括费托合成反应、甲烷化反应、甲醇合成反应、氢甲酰化反应、环氧乙烷羰基合成反应。
更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经还原后用于费托合成反应及甲烷化反应。
最优选地,所述还原的还原温度为250-800℃、压力为0.1-2.0MPa。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应用在费托合成反应及甲烷化反应中时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40-750℃、反应压力0.1-8.5MPa、合成气空速500-15000h-1(V/V),合成气H2/CO=0.8-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将模型体系的表面催化研究和真实催化材料中的界面催化研究相结合,在活性金属表面构建纳米结构助剂形成promoter-on-metal反转催化体系,实现担载的助剂与活性金属直接催化表面反应。
1、本发明的催化剂不含常规的催化剂载体,而是在活性金属氧化物表面构建纳米尺寸的助剂,形成助剂直接镶嵌在活性组分颗粒表面的结构。
2、本发明的催化剂实现了担载的助剂与活性金属氧化物的高效协同,助剂能直接作用于活性组分表面使得助剂的促进作用得到显著增强,进而有效促进活性组分的还原,提高反应活性,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
3、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可控的反应选择性,由于助剂在活性金属表面形成新的界面,可通过助剂来调节活性金属组分表面的电子分布状况,进而调节加氢效果,控制产物分布。
4、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失活,由于助剂与活性金属的协同作用及形成的新界面,使得到的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抗积碳和抗氧化性能。
5、本发明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使用的原料廉价、易得,工艺简单,产品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四氧化三铁微球SEM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四氧化三铁微球XRD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催化剂的SEM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催化剂的XRD图。
图5为本发明的催化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可用于费托合成的铁基反转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活性金属氧化物纳微颗粒:
称取1.95g三氯化铁和0.2g柠檬酸三钠,混合后加入40ml乙二醇,搅拌0.5h得到溶液A;
称取4g乙酸钠溶于40ml丙三醇中,搅拌0.5h得到溶液B;
将B溶液缓慢添加到A溶液中,并持续搅拌3h;
将上述溶液移至聚四氟乙烯容器内,密闭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50℃下加热反应10h,再冷却至室温;将上述产物离心分离后,用乙醇洗涤3次,后在60℃下干燥10h,得到四氧化三铁微球,直径约为250nm。
图1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四氧化三铁微球SEM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四氧化三铁微球XRD图。
2、制备催化剂:
1)量取6ml醋酸,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50wt%的醋酸溶液;然后用该溶液浸泡1.5g上述得到的四氧化三铁微球;之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120℃,恒温48h,获得改性后的四氧化三铁微球;
2)称取0.01g硝酸钾、0.35g硝酸锰和0.08g硝酸铜,混合后加入4ml水,配制成溶液,将该溶液浸泡改性后的四氧化三铁微球,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150℃,恒温12h,得到费托合成铁基反转催化剂。
其中,助剂占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23%,助剂尺寸约为5nm。
图3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催化剂的SEM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催化剂的XRD图。
图5为本发明的催化剂的结构示意图。
3、催化剂的应用:
取催化剂1g用合成气(H2/CO=1)于固定床中还原,还原条件为500℃,0.1MPa,5000h-1(V/V),恒温10h;还原完成后,将已还原好的催化剂在氮气流中降至室温,然后将氮气切换成合成气(H2/CO=1),开始进行费托合成反应;反应条件为280℃,1.5MPa,2500h-1(V/V),反应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
2、制备催化剂中:
1)干燥温度60℃,恒温12h;
2)干燥温度60℃,恒温24h。
得到的催化剂与实施例1的应用相同,反应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
2、制备催化剂中:
1)干燥温度180℃,恒温24h;
2)干燥温度180℃,恒温48h。
得到的催化剂与实施例1的应用方法相同,反应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
1、制备活性金属氧化物纳微颗粒:
称取1.05g三氯化铁、0.9g硝酸钴和0.2g柠檬酸三钠,混合后加入40ml乙二醇,搅拌0.5h得到溶液A;
称取4g乙酸钠溶于40ml丙三醇中,搅拌0.5h得到溶液B;
将B溶液缓慢添加到A溶液中,并持续搅拌3h;
将上述溶液移至聚四氟乙烯容器内,密闭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50℃下加热反应10h,再冷却至室温;将上述产物离心分离后,用乙醇洗涤3次,后在60℃下干燥10h,得到铁钴氧化物微球,直径约为250nm。
得到的催化剂与实施例1的应用方法相同,反应结果见表1。
表1 费托合成催化剂反应结果
实施例5
一种可用于费托合成的钴基反转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活性金属氧化物纳微颗粒:
称取1.95g硝酸钴和0.8g柠檬酸三钠,混合后加入80ml乙醇,搅拌0.5h得到溶液A;
称取6g乙酸钠溶于60ml1-缩-2-乙二醇中,搅拌0.5h得到溶液B;
将B溶液缓慢添加到A溶液中,并持续搅拌0.5h;
将上述溶液移至聚四氟乙烯容器内,密闭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80℃下加热反应20h,再冷却至室温;将上述产物离心分离后,用乙醇洗涤3次,后在100℃下干燥15h,得到四氧化三钴微球。
制备催化剂:
称取1.5g四氧化三钴微球加入6ml乙二醇进行浸泡;
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150℃,恒温24h,获得改性后的四氧化三钴微球;
称取0.01g硝酸镁、0.15g硝酸铁、0.75g硝酸锰和0.08g硝酸锌,混合后加入4ml水,配制成溶液,将该溶液浸泡改性后的四氧化三钴微球;
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150℃,恒温12h,得到费托合成钴基反转催化剂。
助剂占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40%,助剂尺寸约为50nm,四氧化三钴微球尺寸约为500nm。
催化剂的应用:
取催化剂1g用H2于固定床中还原,还原条件为400℃,0.1MPa,5000h-1(V/V),恒温10h;还原完成后,将已还原好的催化剂在氮气流中降至室温,然后将氮气切换成合成气(H2/CO=2),开始进行费托合成反应;反应条件为240℃,1.0MPa,2500h-1(V/V),反应结果见表2。
表2 费托合成催化剂反应结果
实施例6
一种用于甲烷化反应的镍基反转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活性金属氧化物纳微颗粒:
称取1.95g硝酸镍和0.8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混合后加入80ml水,搅拌0.5h得到溶液A;
称取4g乙酸钠溶于60ml乙腈中,搅拌0.5h得到溶液B;
将B溶液缓慢添加到A溶液中,并持续搅拌0.5h;
将上述溶液移至聚四氟乙烯容器内,密闭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200℃下加热反应20h,再冷却至室温;将上述产物离心分离后,用乙醇洗涤3次,后在60℃下干燥15h,得到氧化镍微球。
制备催化剂:
称取1.5g氧化镍微球加入6ml丙三醇进行浸泡;
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120℃,恒温12h,获得改性后的氧化镍微球;
称取0.01g三氯化钌、0.25硝酸铝、0.08g硝酸钴和0.05g碳酸钙,混合后加入4ml水,配制成溶液,将该溶液浸泡改性后的微球;
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150℃,恒温12h,得到甲烷化反应镍基反转催化剂。
助剂占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21%,助剂尺寸约为10nm,氧化镍微球尺寸约为100nm。
催化剂的应用:
取上述催化剂1g用H2于固定床中还原,还原条件为300℃,0.1MPa,5000h-1(V/V),恒温10h;还原完成后,将已还原好的催化剂在氮气流中降至室温,然后将氮气切换成合成气(H2/CO=2),开始进行甲烷化反应;反应条件为600℃,5MPa,2500h-1(V/V),反应转化率大于99%。
实施例7
一种用于甲醇合成反应的铜基反转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活性金属氧化物纳微颗粒:
称取1.95g硝酸铜和2.0g曲拉通X-100,混合后加入60ml DMF,搅拌0.5h得到溶液A;
称取6g乙酸钠溶于60ml乙二胺中,搅拌0.5h得到溶液B;
将B溶液缓慢添加到A溶液中,并持续搅拌0.5h;
将上述溶液移至聚四氟乙烯容器内,密闭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240℃下加热反应20h,再冷却至室温;将上述产物离心分离后,用乙醇洗涤3次,后在200℃下干燥20h,得到氧化铜纳微颗粒。
催化剂制备:
称取1.5g氧化铜纳微颗粒加入6ml乙二醇进行浸泡;
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150℃,恒温24h,获得改性后的氧化铜纳微颗粒;
称取0.1g硝酸锌、0.01g硝酸银、0.05g硝酸铝和0.01g硝酸氧锆,混合后加入4ml水,配制成溶液,将该溶液浸泡到改性后的氧化铜纳微颗粒中;
浸渍完成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150℃,恒温12h,获得甲醇合成铜基反转催化剂。
助剂占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0%,助剂尺寸约为1nm,氧化铜纳微颗粒尺寸约为20nm。
催化剂的应用:
取催化剂1g用混合气(V(H2)/V(N2)=5:95)按150℃,180℃,210℃和240℃的升温程序于固定床中还原后,降温,将还原气切换成合成气(V(H2)/V(CO)/V(CO2)/V(N2)=65.9/27.1/2.9/4.1),开始进行甲醇合成反应。反应条件为210℃-270℃,3.0MPa,7500h-1(V/V),反应结果见表3。
表3 甲醇合成催化剂反应结果
催化剂 | CO转化率(%) | 烃选择性(%) | CO2选择性(%) | 甲醇选择性(%) |
实施例7 | 40.9 | 0.7 | 0.8 | 98.5 |
实施例8
一种用于费托合成的铁基反转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2g熔融法制备的铁球(主要成分为磁铁矿),铁球的粒径为500微米。
催化剂制备:
将铁球加入6ml丙三醇进行浸泡;
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120℃,恒温12h,获得改性后的铁球;
称取0.01g硝酸镍、0.02g氯铂酸、0.55g硝酸锰和0.08g硝酸铜,混合后加入4ml水,配制成溶液,将该溶液浸泡到熔融铁球中;
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150℃,恒温12h,获得费托合成铁基反转催化剂。
助剂占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31%,助剂尺寸约为50nm。
催化剂的应用:
取上述催化剂1g用合成气(H2/CO=1)于固定床中还原,还原条件为300℃,0.1MPa,5000h-1(V/V),恒温10h;还原完成后,将已还原好的催化剂在氮气流中降至室温,然后将氮气切换成合成气(H2/CO=1),开始进行费托合成反应;反应条件为350℃,1.5MPa,2500h-1(V/V),反应结果见表4。
表4 费托合成催化剂反应结果
实施例9
一种用于环氧乙烷羰基合成3-羰基丙醛和1,3-丙二醇的钴基反转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活性金属氧化物纳微颗粒:
称取1.95g硝酸钴和0.2g柠檬酸三钠,混合后加入40ml乙二醇,搅拌0.5h得到溶液A;
称取4g乙酸钠溶于40ml丙三醇中,搅拌0.5h得到溶液B;
将B溶液缓慢添加到A溶液中,并持续搅拌0.5h;
将上述溶液移至聚四氟乙烯容器内,密闭在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50℃下加热反应10h,再冷却至室温;将上述产物离心分离后,用乙醇洗涤3次,后在60℃下干燥10h,得到四氧化三钴微球。
催化剂制备:
量取6ml乙二醇,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50wt%的乙二醇溶液;称取1.5g四氧化三钴微球加入乙二醇溶液进行浸泡;
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120℃,恒温48h,获得改性后的四氧化三钴微球;
称取0.01g三氯化铑、0.1g碳酸钠、0.2g三苯基膦和0.08g硝酸钾,混合后加入4ml水,配制成溶液,将该溶液浸泡到改性后的四氧化三钴微球中;
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150℃,恒温12h,获得羰基合成钴基反转催化剂。
催化剂的应用:
在反应釜中加入0.5g催化剂、100ml甲苯和20ml氯苯,并加入环氧乙烷20gm,将反应釜密封后通入11.0MPa H2/CO=1的合成气,直接程序升温至110℃温度下,反应4小时。冷却后,泄压取样分析。环氧乙烷转化率70%,3-羰基丙醛的选择性52.5%,1,3-丙二醇的选择性42.1%,3-羰基丙醛和1,3-丙二醇的总选择性94.6%。
实施例10-12
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分别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熔融法制备得到。
沉淀法制备活性金属氧化物:按最终催化剂中单质铁20wt%含量称取硝酸铁,与乙醇配制成浓度10wt%的硝酸铁溶液,在容器中搅拌加热至150℃,恒温1小时后,待溶液降至室温,加入一定量的水,配制成浓度3wt%的硝酸铁溶液,混合均匀后,与碳酸钠溶液慢慢混合进入沉淀反应器中,控制沉淀PH值在10。沉淀结束后老化2小时。将沉淀抽滤、洗涤干净后干燥,干燥温度为80℃,恒温48小时,再放入马弗炉中焙烧,焙烧温度为500℃,恒温5小时,得到三氧化二铁微球,直径约为100nm。
溶胶凝胶法制备活性金属氧化物:取2.0g Fe(NO3)3·9H2O和3.5g聚乙二醇溶于100mL蒸馏水中,在超声振荡条件下,缓慢滴入20ml碳酸铵溶液和20ml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4次,再经过真空干燥得到前驱体。然后,将样品置于管式炉中在400℃下焙烧4h,即获得纳米三氧化二铁微球,直径约为40nm。
熔融法制备活性金属氧化物:将磁铁矿、赤铁矿和还原铁粉按等1:1:1混合,在氩气气氛下在电弧感应石墨炉中加热至熔融态,形成合金。之后迅速转移至水中急冷,然后机械破碎得到前驱体颗粒,直径约为1mm。
表5 费托合成催化剂反应结果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
2、制备催化剂中:
所用助剂改为0.31g硝酸钾、0.08g硝酸镁;
得到的催化剂与实施例1的应用相同,反应结果见表6。
表6 费托合成催化剂反应结果
由上表可看出,当使用K和Mg为助剂时,它们能促进CO的吸附性能,进而促进链增长反应,使产物分布向长链产物移动,表明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可控的反应选择性。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2、制备催化剂中:用甲醇代替醋酸,浓度为10wt%。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2、制备催化剂中:用乙醇代替醋酸,浓度为20wt%。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16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2、制备催化剂中:用丙醇代替醋酸,浓度为30wt%。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17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2、制备催化剂中:用丁醇代替醋酸,浓度为44wt%。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18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2、制备催化剂中:用戊醇代替醋酸,浓度为100wt%。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19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2、制备催化剂中:用丙二醇代替醋酸,浓度为60wt%。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20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2、制备催化剂中:用丁二醇代替醋酸。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21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2、制备催化剂中:用甲酸代替醋酸。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22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2、制备催化剂中:用丙酸代替醋酸。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23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2、制备催化剂中:用丁酸代替醋酸。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24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
3、催化剂的应用:
取催化剂1g用合成气(H2/CO=1)于固定床中还原,还原条件为250℃,2.0MPa,5000h-1(V/V),恒温10h;还原完成后,将已还原好的催化剂在氮气流中降至室温,然后将氮气切换成合成气(H2/CO=1),开始进行费托合成反应;反应条件为240℃,0.1MPa,500h-1(V/V)。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25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
3、催化剂的应用:
取催化剂1g用合成气(H2/CO=1)于固定床中还原,还原条件为800℃,1.0MPa,5000h-1(V/V),恒温10h;还原完成后,将已还原好的催化剂在氮气流中降至室温,然后将氮气切换成合成气(H2/CO=1),开始进行费托合成反应;反应条件为750℃,8.5MPa,15000h-1(V/V)。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26
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
3、催化剂的应用:
取催化剂1g用合成气(H2/CO=1)于固定床中还原,还原条件为500℃,1.0MPa,5000h-1(V/V),恒温10h;还原完成后,将已还原好的催化剂在氮气流中降至室温,然后将氮气切换成合成气(H2/CO=1),开始进行费托合成反应;反应条件为400℃,4.0MPa,5000h-1(V/V)。结果与实施例1类似。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7)
1.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金属氧化物和嵌在其外表面上的助剂;
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选自下列金属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铁、钴、镍、铜;
所述助剂选自下列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铁、钴、镍、铜、铑、锰、钾、银、钙、镁、锆、铝、锌、钌、铂、钠、磷,以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所述无载体催化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用醇、醇的异构体或羧酸水溶液浸泡活性金属氧化物,之后在60-180℃干燥12-48h,得到改性后活性金属氧化物;
2)用助剂的前驱体盐的水溶液浸泡步骤1)得到的改性后活性金属氧化物,之后在60-180℃干燥12-48h,得到无载体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为纳米或微米尺寸;所述助剂为纳米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的粒径为20nm-5mm,所述助剂的粒径为1nm-5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的粒径为50nm-1µ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在无载体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1wt%-40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在无载体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1wt%-20wt%。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无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用醇、醇的异构体或羧酸水溶液浸泡活性金属氧化物,之后在60-180℃干燥12-48h,得到改性后活性金属氧化物;
2)用助剂的前驱体盐的水溶液浸泡步骤1)得到的改性后活性金属氧化物,之后在60-180℃干燥12-48h,得到无载体催化剂;
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选自下列金属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铁、钴、镍、铜;
所述助剂选自下列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铁、钴、镍、铜、铑、锰、钾、银、钙、镁、锆、铝、锌、钌、铂、钠、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醇选自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丁二醇;所述羧酸选自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甲酸、醋酸、丙酸、丁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醇、醇的异构体或羧酸水溶液的浓度为10wt%-100wt%。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采用水热/溶剂热合成法、沉淀法、熔融法、溶胶凝胶法来制备得到。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金属氧化物采用水热/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得到,包括以下步骤:
I将活性金属的前驱体盐和表面活性剂溶于溶剂,得到溶液A;
II将乙酸钠溶于溶剂,得到溶液B;
III将溶液B加入溶液A中,得到溶液C;溶液A和溶液B的用量比为活性金属的前驱体盐:乙酸钠=1.95g:20-160mmol;
IV将溶液C在密闭条件、150-240℃加热10-20h,得到混合液D;
V将混合液D离心分离,洗涤,之后在60-200℃下干燥10-20h,得到活性金属氧化物;
步骤I和步骤II中,所述溶剂为水、乙醇、乙二醇、丙三醇、1-缩-2-乙二醇、DMF、THF、乙腈、乙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无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活性金属的前驱体盐:表面活性剂:溶剂的用量比为7.4mmol:0.2-2g:40-80ml;步骤I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曲拉通X-100、柠檬酸三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II中,溶液B中乙酸钠的浓度为0.5-2mol/l。
13.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无载体催化剂的应用,该无载体催化剂应用于一氧化碳加氢反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载体催化剂的应用,所述一氧化碳加氢反应包括费托合成反应、甲烷化反应、甲醇合成反应、氢甲酰化反应、环氧乙烷羰基合成反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无载体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经还原后用于费托合成反应及甲烷化反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无载体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的还原温度为250-800℃、压力为0.1-2.0MPa。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无载体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应用在费托合成反应及甲烷化反应中时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40-750℃、反应压力0.1-8.5MPa、合成气空速500-15000h-1(V/V),合成气H2/CO =0.8-3。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50411.3A CN105435807B (zh) | 2014-07-22 | 2014-07-22 | 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CT/CN2015/079467 WO2016011841A1 (zh) | 2014-07-22 | 2015-05-21 | 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50411.3A CN105435807B (zh) | 2014-07-22 | 2014-07-22 | 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35807A CN105435807A (zh) | 2016-03-30 |
CN105435807B true CN105435807B (zh) | 2018-10-23 |
Family
ID=55162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50411.3A Active CN105435807B (zh) | 2014-07-22 | 2014-07-22 | 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435807B (zh) |
WO (1) | WO20160118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85972A (zh) * | 2017-07-11 | 2017-10-24 | 江南大学 | 一种从合成气生产芳香族化合物的连续反应工艺 |
CN109304191B (zh) * | 2017-07-28 | 2020-08-0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适于1,4-环己烷二甲酸加氢的催化剂 |
CN107638883B (zh) * | 2017-09-28 | 2020-09-08 | 江苏迈川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费托合成直接合成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制备和应用 |
CN111215128A (zh) * | 2018-11-26 | 2020-06-02 | 北京化工大学 | 用于调控co2加氢目标产物为汽油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822003B (zh) * | 2019-04-18 | 2023-08-22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铁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0898848B (zh) * | 2019-08-14 | 2023-04-21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合成气制低碳醇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644187B (zh) * | 2020-05-06 | 2021-10-15 | 北京化工大学 | 一种生产中链脂肪酸或/和醇的催化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1659432B (zh) * | 2020-05-22 | 2021-12-07 | 北京化工大学 | Co2加氢制乙醇的铁基催化剂、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3909472A (zh) * | 2020-06-22 | 2022-01-1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纳米复合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2117433B (zh) * | 2020-09-01 | 2022-05-03 | 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铁酸锂的制备方法 |
CN114618521B (zh) * | 2020-12-11 | 2023-05-09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负载型双金属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丙酸甲酯的方法 |
CN112718004A (zh) * | 2021-01-18 | 2021-04-30 | 西京学院 | 一种纳米催化剂Cu2O/p(SBMA)及方法和应用 |
CN112958121B (zh) * | 2021-03-04 | 2022-12-30 | 青岛科技大学 | 一种磷化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CN113024457B (zh) * | 2021-03-25 | 2022-11-15 | 菏泽新东方日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杀菌环保型吡啶酮乙醇胺盐的制备工艺 |
CN113264515B (zh) * | 2021-05-19 | 2023-11-17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磷酸镍纳米管多级组装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3410484B (zh) * | 2021-06-23 | 2024-06-21 | 大连交通大学 | 一种铂纳米线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945199B (zh) * | 2021-10-09 | 2024-06-2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沉积失活催化剂的活化方法及含碳加氢催化剂 |
CN113929572B (zh) * | 2021-11-11 | 2024-03-15 | 润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合成三乙二醇二丙酯的方法及其应用 |
CN115010188A (zh) * | 2022-01-13 | 2022-09-06 | 渤海大学 | 制备温控条件下可实现磁性转变的纳米Co3O4磁性材料方法 |
CN114602469B (zh) * | 2022-02-14 | 2024-04-16 | 清华大学 | 合成气制备烯烃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
CN114558624B (zh) * | 2022-03-24 | 2023-12-05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介孔纳米微球镍镁钙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应用 |
CN114892196B (zh) * | 2022-06-14 | 2024-02-09 | 南京大学 | 一种多级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5591562B (zh) * | 2022-09-16 | 2023-11-10 |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黑磷改性铜基催化剂及在有机物加氢还原反应上的新用途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07666A (en) * | 1971-07-15 | 1975-09-23 | Gulf Research Development Co | Hydrocarbon sweetening with a calcined pellet of copper salt and ferric oxide |
CN102553609A (zh) * | 2010-12-29 | 2012-07-1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用于合成气转化制取甲烷并联产油品的铁基催化剂、其制备和应用 |
CN102553611A (zh) * | 2010-12-30 | 2012-07-1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用于合成气转化制取甲烷并联产低碳烯烃反应的催化剂、其制备及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523957A1 (fr) * | 1982-03-26 | 1983-09-30 |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melange de methanol et d'alcools superieurs, a partir de gaz de synthese |
JP3118565B2 (ja) * | 1998-12-17 | 2000-12-18 | 工業技術院長 | メタノール合成用触媒及びメタノールの合成方法 |
CN101757932B (zh) * | 2010-01-15 | 2013-06-19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费托合成熔铁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
CN102489340B (zh) * | 2011-12-02 | 2013-10-16 | 北京化工大学 | 一种共沉淀法制备用于一碳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的方法 |
CN104096564B (zh) * | 2013-04-02 | 2016-06-01 | 北京化工大学 | 一种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2014
- 2014-07-22 CN CN201410350411.3A patent/CN105435807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5-21 WO PCT/CN2015/079467 patent/WO201601184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07666A (en) * | 1971-07-15 | 1975-09-23 | Gulf Research Development Co | Hydrocarbon sweetening with a calcined pellet of copper salt and ferric oxide |
CN102553609A (zh) * | 2010-12-29 | 2012-07-1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用于合成气转化制取甲烷并联产油品的铁基催化剂、其制备和应用 |
CN102553611A (zh) * | 2010-12-30 | 2012-07-1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用于合成气转化制取甲烷并联产低碳烯烃反应的催化剂、其制备及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CO-H2在无载体沉淀铁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赵玉龙;《天然气化工》;19891231(第4期);第28-31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011841A1 (zh) | 2016-01-28 |
CN105435807A (zh) | 2016-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35807B (zh) | 一种无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Alpaydın et al. | A review on the catalysts used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ammonia borane | |
Vinokurov et al. | Halloysite nanotube-based cobalt mesocatalyst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odium borohydride | |
CN108097316B (zh) | 一种负载纳米金属颗粒的MOFs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
Zhang et al. | The nature of cobalt species in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Fischer–Tropsch reaction | |
CN107754793A (zh) | 多孔碳负载的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549285B (zh) |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68344B (zh) | 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Wang et al. | Bimetallic CuCo nanoparticles derived from hydrotalcite supported on carbon fibers for higher alcohols synthesis from syngas | |
CN107597109A (zh) | 纳米金属氧化物掺杂的负载型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6475113A (zh) | 一种钴钼复合金属多功能碳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7511150A (zh) | 一种甲酸分解制氢的多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7335446A (zh) | 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取混合醇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
KR101524574B1 (ko) | 피셔-트롭쉬 합성 반응을 위한 코발트-실리카 에그-쉘 나노촉매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촉매와, 이를 이용한 액체 탄화수소의 합성 방법 | |
CN112642434A (zh) | 用于电化学还原CO2的Cu2O负载ZnO催化剂 | |
Fujitsuka et al. |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formic acid using Pd/C, Pt/C, and Ni/C catalysts prepared from Ion-exchange resins | |
Vodyankina et al. | Ag-containing nanomaterials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dvances and recent trends | |
Zheng et al. | High-loaded sub-6 nm Cu catalyst with superior hydrothermal-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for aqueous phase reforming of methanol to hydrogen | |
Wu et al. | Engineering of the Cu+/Cu0 interface by chitosan-glucose complex for aqueous phase reforming of methanol into hydrogen | |
Liu et al. | Effect of supports on performance of Cu–Fe based catalysts for higher alcohols synthesis from syngas | |
Amirsardari et al. | Controlled attachment of ultrafine iridium nanoparticles on mesoporous aluminosilicate granules with carbon nanotubes and acetyl acetone | |
Chen et al. | Impact of preparation method on nickel speciation and methane dry reforming performance of Ni/SiO2 catalysts | |
CN104307535B (zh) | 无定型纳米氧化物-贵金属异质结构催化剂的制备 | |
Zao et al. | Enhanced conversion of syngas to high-quality diesel fuel over ZrO2 and acidized carbon nanotube bifunctional catalyst | |
Li et al. | ZIF-derived catalyst with inverse ZnO/Co structure for efficient CO2 methan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