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8398A - 车辆的行李厢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行李厢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8398A
CN105398398A CN201510571653.XA CN201510571653A CN105398398A CN 105398398 A CN105398398 A CN 105398398A CN 201510571653 A CN201510571653 A CN 201510571653A CN 105398398 A CN105398398 A CN 105398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vehicle
shelf
front side
luggage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16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8398B (zh
Inventor
浅野勇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98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8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8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83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5/00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 B60R5/0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 B60R5/04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luggage covering means, e.g. parcel she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向盖板收纳部收纳盖板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能够提高使用方便性的车辆的行李厢的构造。在后部座位的车辆后方侧(Rr)配置有行李厢,在后部座位的上部背后设有置物板(6),在车辆后面部设有后尾门,置物板(6)的左右两侧部的前端部支承于所述行李厢(60)的左右两侧壁,该置物板(6)能够绕横轴芯旋转,在行李厢(60)的侧壁上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凹陷的凹部,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覆盖凹部的盖板设于所述侧壁且拆装自如,盖板收纳部(50)设于所述置物板(6)的背面,用于收纳从侧壁上卸下来的盖板(2)。

Description

车辆的行李厢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行李厢构造,其中,在后部座位的车辆后方侧配置有行李厢,在所述后部座位的上部背后设有置物板,在车辆后面部设有后尾门,所述置物板的左右两侧部的前端部支承于所述行李厢的左右两侧壁,该置物板能够绕横轴芯旋转。
背景技术
在上述车辆的行李厢构造中,通常来说,在所述行李厢的侧壁上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陷的凹部,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覆盖所述凹部的盖板设于所述侧壁且拆装自如。
而且,利用所述盖板覆盖所述凹部的开口的下半部等而将凹部作为侧袋(日文:サイドポケット)进行利用,或者从侧壁上卸下盖板而将行李厢的厢内宽度扩大凹部的空间的量。若将凹部作为侧袋进行利用,则能够在凹部内收纳小物件。另外,若将盖板从侧壁上卸下而将行李厢的厢内宽度扩大凹部的空间的量,则能够将高尔夫包等长尺寸的物件收纳于行李厢内。这样,能够与收纳物的大小、量相匹配地进行行李厢空间的布局。
从行李厢的侧壁上卸下来的盖板被收纳于盖板收纳部内。以往,将该盖板收纳部设置在了行李板的车辆后方侧的后半部的背面上(参照专利文献1)。即,构成为以将所述后半部绕横轴芯向车辆前方侧折叠,并从上方重叠于行李板的车辆前方侧的前半部的状态,将盖板收纳于盖板收纳部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87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上述以往的车辆的行李厢构造,在将盖板收纳于盖板收纳部时,若不将行李板绕所述横轴芯向车辆前方折叠,或者不从行李厢的两侧壁卸下行李板的话,则无法将盖板收纳于盖板收纳部。而且,在将行李载置于行李板上的情况下,在从盖板收纳部上卸下盖板时,需要暂时从行李板上拿下行李。
像这样,在上述以往的车辆的行李厢构造中,向盖板收纳部收纳盖板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向盖板收纳部收纳盖板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能够提高使用方便性的车辆的行李厢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后部座位的车辆后方侧配置有行李厢,在所述后部座位的上部背后设有置物板,在车辆后面部设有后尾门,所述置物板的左右两侧部的前端部支承于所述行李厢的左右两侧壁,该置物板能够绕横轴芯旋转,在所述行李厢的侧壁上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陷的凹部,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覆盖所述凹部的盖板设于所述侧壁且拆装自如,盖板收纳部设于所述置物板的背面,用于收纳从所述侧壁上卸下来的盖板。(技术方案1)
根据该结构,由于盖板收纳部设于置物板的背面,因此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作为无法有效利用的空间的置物板的背面,其中,盖板收纳部用于收纳从行李厢的侧壁上卸下来的盖板。
另外,置物板是从上方遮盖行李厢的元件,不考虑在置物板上放置行李,因此在将盖板收纳于盖板收纳部时,不必移动行李。其结果,能够提高向盖板收纳部收纳盖板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能够提高使用方便性。(技术方案1)
在本发明中,若所述置物板配置在所述凹部的上方,则能够起到如下作用。(技术方案2)
在将盖板安装于行李厢的侧壁的状态下,置物板不会与进入凹部的行李发生干扰。而且,在从侧壁上卸下盖板而将行李厢的厢内宽度扩大了凹部的空间的量的状态下,在将盖板收纳于置物板的背面的盖板收纳部时,盖板不会与行李发生干扰。其结果,能够提高行李厢的收纳性、盖板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技术方案2)
在本发明中,若所述置物板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后尾门的开闭连动且绕所述横轴芯摆动开闭,则能够起到如下作用。(技术方案3)
若乘员向上方抬起后尾门将其打开,则与此相伴,置物板绕前侧的横轴芯上升摆动并成为后部上升的倾斜姿势。另一方面,若乘员使后尾门从打开状态向下侧落下将其关闭,则与此相伴,置物板绕前侧的横轴芯下降摆动并成为例如水平姿势。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将盖板收纳于置物板的背面的盖板收纳部的情况下,后尾门打开,置物板成为后部上升的倾斜姿势。因而,乘员不必抬起置物板将其设定为后部上升的倾斜姿势。而且,乘员能够以不弯腰地站立的状态将盖板收纳于盖板收纳部。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收纳操作的操作性,能够进一步提高行李厢的使用方便性。(技术方案3)
在本发明中,若所述盖板收纳部具有用于保持所述盖板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的前侧保持部和用于保持所述盖板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的后侧保持部,则能够起到如下作用。(技术方案4)
在打开后尾门并将置物板设定为后部上升的倾斜姿势的状态下,前侧保持部位于比后侧保持部靠下方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在使盖板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保持于所述前侧保持部的情况下,盖板的重心靠近所述前侧保持部,因此在使盖板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保持于所述后侧保持部的操作过程中易于维持盖板的保持状态。其结果,能够提高盖板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技术方案4)
在本发明中,若所述盖板具有车辆前方侧的前侧爪部和车辆后方侧的后侧爪部,所述后侧爪部构成为相对于盖板主体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移动自如,所述盖板收纳部的前侧保持部具有使所述前侧爪部插入卡合的前侧卡合孔,所述盖板收纳部的后侧保持部具有使所述后侧爪部插入卡合的后侧卡合孔,在所述前侧爪部插入卡合于所述前侧卡合孔之后,所述后侧爪部相对于所述盖板主体向车辆后方侧滑动移动且插入卡合于所述后侧卡合孔,则能够起到如下作用。(技术方案5)
通过使前侧爪部卡合于前侧卡合孔,从而对盖板的前端部进行定位。由此,能够将后侧爪部简单地定位于后侧卡合孔,仅通过使后侧爪部向车辆后方侧滑动移动,就能够使后侧爪部卡合于后侧卡合孔。
而且,在打开后尾门并将盖板收纳于置物板的盖板收纳部时,置物板成为后部上升的倾斜姿势,置物板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上升。因而,能够容易地滑动操作后侧爪部,能够提高盖板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技术方案5)
在本发明中,若所述前侧卡合孔的纵、横的长度与所述前侧爪部的截面形状的纵、横的长度大致相同,则能够起到如下作用。(技术方案6)
能够相对于置物板可靠地定位盖板。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盖板的晃动。另外,在使后侧爪部朝向后侧卡合孔滑动移动时,能够使后侧爪部准确地朝向后侧卡合孔侧,能够提高盖板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技术方案6)
在本发明中,若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行李厢的左右两侧壁,所述盖板为左右一对,设置为与所述行李厢的左右两侧壁的凹部相对应,前后一对保持构件固定于置物板主体的背面,用于将左右一对的所述盖板保持在置物板主体的背面且排成左右并排,前侧的保持构件具有左右一对所述前侧保持部,后侧的保持构件具有左右一对所述后侧保持部,则能够起到如下作用。(技术方案7)
例如,与将用于保持左侧的盖板的前后一对保持构件和用于保持右侧的盖板的前后一对保持构件分别固定于置物板的背面的比较例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少保持构件的元件个数,能够简化构造。而且,能够使将所述保持构件固定于置物板的操作高效化。
另外,与所述比较例的构造相比,增加了每一个保持构件与置物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增加每一个保持构件的固定部位,能够更牢固地将保持构件固定于置物板。结果是,能够抑制由行驶时的盖板的晃动引起的噪音的产生。(技术方案7)
在本发明中,若在所述前侧保持部上设有用于从所述置物板的背面侧挡住所述盖板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的前侧弹性部,在所述后侧保持部上设有用于从所述置物板的背面侧挡住所述盖板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的后侧弹性部,则能够起到如下作用。(技术方案8)
在将盖板收纳于盖板收纳部的状态下,在盖板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从前侧弹性部施加有向与置物板相反的一侧的弹性力。而且,在盖板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从后侧弹性部施加有向与置物板相反的一侧的弹性力。由此,能够弹性保持盖板,能够抑制由行驶时的盖板的晃动引起的噪音的产生。(技术方案8)
在本发明中,若所述盖板收纳部设于所述置物板的背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则能够起到如下作用。(技术方案9)
在将盖板收纳部设于置物板的背面的构造中,与将盖板收纳部设于置物板的表面的情况相比,盖板的支承容易变得不稳定。因此,盖板在车辆行驶时摇晃,存在与置物板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所述盖板收纳部设于所述置物板的背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因此虽然是将盖板收纳部设于置物板的背面的构造,但是能够使得来自车身的摇晃不易向盖板收纳部的盖板传递,从而能够抑制盖板的摇晃并防止由行驶时的盖板的晃动引起的噪音的产生。(技术方案9)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向盖板收纳部收纳盖板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能够提高使用方便性的车辆的行李厢的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的行李厢的立体图。
图2是侧围内饰板与置物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后尾门与置物板的连动连结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盖板的立体图。
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6是从背侧观察在盖板收纳部收纳有盖板的置物板得到的图。
图7(a)是前侧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7(b)是后侧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前侧爪部与前侧卡合孔之间的卡合状态的图。
图9是图6的E-E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行李厢的侧壁(侧围内饰板);2盖板;2H盖板主体;6置物板;6H置物板主体;11后侧爪部;15后尾门;31前侧爪部;48凹部;50盖板收纳部;60行李厢;71前侧的保持构件;71M1前侧卡合孔(第2前侧卡合孔);73前侧弹性部(第1板簧);81后侧的保持构件;81N1后侧卡合孔(第2后侧卡合孔);83后侧弹性部(第2板簧);90前侧保持部;91后侧保持部;Fr车辆前方侧;O横轴芯(第2横轴芯);Rr车辆后方侧;W1车辆宽度方向内侧;W2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后部座位(未图示)的车辆后方侧Rr配置有行李厢60。在该行李厢60的左右两侧部组装有作为内饰材料的树脂制的侧围内饰板1(相当于行李厢的侧壁),在行李厢60的后表面部组装有尾部内饰板32。
而且,在车辆后面部设有后尾门15,该后尾门15构成为能够绕上端部侧的第1横轴芯摆动开闭。而且,在后部座位的上部背后设有树脂制的置物板6。
[置物板6的构造]
如图2、图6所示,所述置物板6形成为俯视横向较长的长方形状,以大致水平姿势架设在左右一对侧围内饰板1之间。而且,该置物板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从后部座位的座椅靠背(未图示)的上端部附近延伸至后尾门15的附近,并从上方遮盖后部行李厢60。
如图2所示,置物板主体6H形成为托盘状,除周部以外的部位向下方凹陷。而且,从置物板主体6H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有前侧凸缘6M,从后端部向下方延伸有后侧凸缘6N(参照图6),从左右两端部向下方分别延伸有左侧凸缘6S1和右侧凸缘6S2。
在后侧凸缘6N的左右两端部的后表面以及左侧凸缘6S1的后端部的外表面与右侧凸缘6S2的后端部的外表面上设有截面环状的由EPDM橡胶形成的缓冲材料52。由此,避免了置物板6与后尾门15、置物板6与侧围内饰板1分别直接接触,并且防止了置物板6的晃动。
所述左侧凸缘6S1和右侧凸缘6S2载置支承于架部40(参照图2),该架部40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突出设置在左右一对侧围内饰板1的上部外观面上。
另外,在所述左侧凸缘6S1的前端部与右侧凸缘6S2的前端部形成有下侧开放的缺口状的轴承部51。而且,在突出设置于左右一对侧围内饰板1的架部40的前上方的外观面侧的横轴部65(参照图2)上,从上方嵌合有所述轴承部51,该轴承部51相对于横轴部65旋转自如。由此,置物板6构成为绕所述横轴部65的轴芯(以下,“第2横轴芯O”)摆动旋转自如。这样,置物板6的左右两侧部的前端部支承于左右一对侧围内饰板1,该置物板6能够绕第2横轴芯O旋转。
如图3所示,构成为利用线61连接后尾门15的左右两侧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和置物板6的后侧凸缘6N的左右两端部,从而使置物板6能够与后尾门15的摆动开闭连动且绕所述第2横轴芯O摆动开闭。在线61的后尾门15侧的一端部设有钩,该钩卡定于后尾门15侧的被卡定部(未图示)。也能够替换该构造,例如,在线61的一端部连接环,利用铆钉将该环固定于后尾门15。
根据上述结构,若乘员向上方抬起后尾门15将其摆动打开,则与此相伴,置物板6绕第2横轴芯O上升摆动并成为后部上升的倾斜姿势。即,如图3所示,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θ。另外,若乘员使后尾门15从打开状态向下侧摆动下降将其关闭,则与此相伴,置物板6绕第2横轴芯O下降摆动,置物板6的左侧凸缘6S1和右侧凸缘6S2分别载置于所述左右一对架部40,置物板6成为大致水平姿势。
[侧袋构造]
如图1、图2所示,在所述左右一对侧围内饰板1的后部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凹陷的凹部48。所述置物板6位于凹部48的上方。而且,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W1分别覆盖左右一对所述凹部48的下部的左右一对树脂制的盖板2设于侧围内饰板1且拆装自如。
由此,构成为乘员能够选择利用盖板2从行李厢内侧覆盖所述凹部48的开口的下部而将凹部48作为侧袋进行利用的状态和从侧围内饰板1上卸下盖板2而将行李厢60的厢内宽度扩大凹部48的空间的量的状态中的任一者。
通过将所述凹部48作为侧袋进行利用,能够在凹部48内收纳小物件。另外,通过从侧围内饰板1上卸下盖板2,将行李厢60的厢内宽度扩大凹部48的空间的量,能够将高尔夫包等长尺寸的物件收纳于行李厢60内。所述凹部48设定为能够收纳高尔夫包等长尺寸的物件的端部的大小,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W1观察,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状。这样,能够与收纳物的大小、量相匹配地进行行李厢空间的布局。
[盖板2的构造]
如图2、图4、图5所示,在盖板2的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朝向车辆前方侧Fr突出设置有上下一对舌片状的前侧爪部31,该前侧爪部31相对于侧围内饰板1的上下一对第1前侧卡合孔29(参照图5)分别卡合及卡合解除自如。另外,在盖板2的车辆后方侧Rr的端部朝向车辆后方侧Rr突出设置有上下一对舌片状的后侧爪部11,该后侧爪部11相对于侧围内饰板1的上下一对第1后侧卡合孔3分别卡合及卡合解除自如。
在盖板主体2H的车辆后方侧Rr的端部的上下方向中央部设有能相对于盖板主体2H向车辆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可动板5,所述上下一对后侧爪部11从所述可动板5的车辆后方侧Rr的端部朝向车辆后方侧Rr突出。另外,在可动板5的中央部设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W1(行李厢内侧)突出的操作杆4。
由此,若向车辆后方侧Rr操作操作杆4,而使所述可动板5向车辆后方侧Rr滑动移动,则上下一对后侧爪部11成为分别卡合于上下一对第1后侧卡合孔3的锁定状态。另一方面,若向车辆前方侧Fr操作操作杆4,而使可动板5向车辆前方侧Fr滑动移动,则上下一对后侧爪部11成为解除了分别与上下一对第1后侧卡合孔3之间的卡合的锁定解除状态。
详细地说,在盖板主体2H的车辆后方侧Rr的后半部形成有向背面侧凹陷的操作杆收容凹部33。而且,在操作杆收容凹部33的背面侧的周部设有向盖板2的背面的外方侧立起的四边形的环状肋8。在盖板主体2H的除操作杆收容凹部33以外的部位的背面上形成有格子状的肋7。另外,在操作杆收容凹部33的底面上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孔9,在该长孔9内,从盖板2的背侧贯穿有操作杆4。
所述操作杆4在与可动板5的滑动移动方向正交的车辆上下方向上形成得较长。操作杆4的长度设定得比长孔9的宽度长,操作杆4的宽度设定得比长孔9的宽度短。操作杆4被设定为长度方向沿着长孔9的长度方向的姿势,并以该姿势贯穿于长孔9,然后旋转90度从而组装于操作杆收容凹部33。
如图5所示,在从侧围内饰板1上卸下盖板2的情况下,在所述锁定解除状态下,使盖板2以第1前侧卡合孔29为中心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W1(行李厢内侧)摆动。然后,从所述第1前侧卡合孔29中解除所述盖板2的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的前侧爪部31的卡合,从而从侧围内饰板1上卸下盖板2。
[盖板收纳部50的构造]
如图6所示,盖板收纳部50设于置物板主体6H的背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用于收纳从侧围内饰板1上卸下来的盖板2。盖板收纳部50具有用于保持盖板2的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的前侧保持部90(参照图7(a))和用于保持盖板2的车辆后方侧Rr的端部的后侧保持部91(参照图7(b))。
详细地说,前后一对保持构件71、81固定于置物板主体6H的背面,用于将从侧围内饰板1上卸下来的左右一对所述盖板2保持在置物板主体6H的背面且排成左右并排。如图7(a)所示,前侧的保持构件71具有左右一对所述前侧保持部90,如图7(b)所示,后侧的保持构件81具有左右一对所述后侧保持部91。
如图7(a)所示,前侧的保持构件71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较长的截面为字母L的板状,包括热熔接于置物板主体6H的背面的第1固定壁71K、自第1固定壁71K的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立起的第1前壁71M以及自第1固定壁71K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立起并与所述第1前壁71M相连的第1侧壁71S。
如图7(b)所示,后侧的保持构件81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较长的截面为字母L的板状,包括热熔接于置物板主体6H的背面的第2固定壁81K、自第2固定壁81K的车辆后方侧Rr的端部立起的第2后壁81N以及自第2固定壁81K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立起并与所述第2后壁81N相连的第2侧壁81S。
[前侧保持部90的构造]
如图7(a)所示,所述前侧保持部90在第1前壁71M上具有分别使盖板2的左右一对前侧爪部31插入卡合的左右一对第2前侧卡合孔71M1。第2前侧卡合孔71M1的纵、横的长度与前侧爪部31的截面形状的纵、横的长度大致相同(参照图8)。另外,如图7(a)、图9所示,所述前侧保持部90在第1固定壁71K上具有多个用于从置物板6的背面侧挡住盖板2的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的第1板簧73(相当于前侧弹性部)。多个第1板簧73在第1固定壁71K的长度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进行排列。
所述第1板簧73包括自第1固定壁71K向与置物板6的背面相反的一侧鼓出的第1基部73A、自第1基部73A的车辆后方侧Rr的端部立起的第1立起部73B以及从第1立起部73B的顶部向车辆前方侧Fr延伸并挡住支承盖板2的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的第1弹簧片73C。第1弹簧片73C以越靠顶端侧越远离所述第1基部73A的状态倾斜。一个前侧保持部90(左侧或右侧的前侧保持部90)上的多个第1板簧73中的、左右两侧的第1板簧73形成得比左右两侧的第1板簧73之间的第1板簧73窄。另外,所述左右两侧的第1板簧73的第1弹簧片73C的顶端部分别插入左右两侧的第2前侧卡合孔71M1内。
[后侧保持部91的构造]
如图7(b)所示,所述后侧保持部91在第2后壁81N上具有分别使盖板2的左右一对后侧爪部11插入卡合的左右一对第2后侧卡合孔81N1。另外,如图7(b)、图9所示,后侧保持部91在第2固定壁81K上具有多个用于从置物板6的背面侧挡住盖板2的车辆后方侧Rr的端部的第2板簧83(相当于后侧弹性部)。多个第2板簧83在第2固定壁81K的长度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进行排列。
所述第2板簧83包括自第2固定壁81K向与置物板6的背面相反的一侧鼓出的第2基部83A、自第2基部83A的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立起的第2立起部83B以及从第2立起部83B的顶部向车辆后方侧Rr延伸并挡住支承盖板2的车辆后方侧Rr的端部的第2弹簧片83C。第2弹簧片83C以越靠顶端侧越远离所述第2基部83A的状态倾斜。一个后侧保持部91(左侧或右侧的后侧保持部91)上的多个第2板簧83位于左右一对第2后侧卡合孔81N1的两侧。
在将所述盖板2收纳于盖板收纳部50的情况下,在使所述前侧爪部31插入卡合于第2前侧卡合孔71M1之后,使可动板5相对于所述盖板主体2H向车辆后方侧Rr滑动移动,使后侧爪部11插入卡合于所述第2后侧卡合孔81N1。
根据上述结构,(1)由于盖板收纳部50设于置物板6的背面,因此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作为无法有效利用的空间的置物板6的背面,其中,盖板收纳部50用于收纳从侧围内饰板1上卸下来的盖板2。另外,置物板6是从上方遮盖行李厢60的构件,不考虑在置物板6上放置行李,因此在将盖板2收纳于盖板收纳部50时,不必移动行李。其结果,能够提高向盖板收纳部50收纳盖板2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能够提高使用方便性。
(2)由于置物板6配置在所述凹部48的上方,因此在将盖板2安装于侧围内饰板1的状态下,置物板6不会与进入凹部48的行李发生干扰。而且,在从侧围内饰板1上卸下盖板2而将行李厢60的厢内宽度扩大了凹部48的空间的量的状态下,在将盖板2收纳于置物板6的背面的盖板收纳部50时,盖板2不会与行李发生干扰。其结果,能够提高行李厢60的收纳性、盖板2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
(3)在将盖板2收纳于置物板6的背面的盖板收纳部50的情况下,后尾门15打开,置物板6成为后部上升的倾斜姿势。因而,乘员不必抬起置物板6将其设定为后部上升的倾斜姿势。而且,乘员能够以不弯腰地站立的状态将盖板2收纳于盖板收纳部50。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收纳操作的操作性,能够进一步提高行李厢60的使用方便性。
(4)在打开后尾门15并将置物板6设定为后部上升的倾斜姿势的状态下,前侧保持部90位于比后侧保持部91靠下方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在使盖板2的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保持于所述前侧保持部90的情况下,盖板2的重心靠近前侧保持部90,因此在使盖板2的车辆后方侧Rr的端部保持于所述后侧保持部91的操作过程中易于维持盖板2的保持状态。其结果,能够提高盖板2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
(5)通过使前侧爪部31卡合于第2前侧卡合孔71M1,从而对盖板2的前端部进行定位。由此,能够将后侧爪部11简单地定位于第2后侧卡合孔81N1,仅通过使可动板5向车辆后方侧Rr滑动移动,就能够使后侧爪部11卡合于第2后侧卡合孔81N1。
而且,在打开后尾门15并将盖板2收纳于置物板6的盖板收纳部50时,置物板6成为后部上升的倾斜姿势,置物板6的车辆后方侧Rr的端部上升。因而,能够容易地滑动操作可动板5,能够提高盖板2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
(6)由于第2前侧卡合孔71M1的纵、横的长度与前侧爪部31的截面形状的纵、横的长度大致相同,因此能够相对于置物板6可靠地定位盖板2。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盖板2的晃动。另外,在使后侧爪部11朝向第2后侧卡合孔81N1滑动移动时,能够使后侧爪部11准确地朝向第2后侧卡合孔81N1,能够提高盖板2的收纳操作的操作性。
(7)例如,与将用于保持左侧的盖板2的前后一对保持构件和用于保持右侧的盖板2的前后一对保持构件分别固定于置物板6的背面的比较例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少保持构件的元件个数,能够简化构造。而且,能够使将所述保持构件固定于置物板6的操作高效化。
另外,与所述比较例的构造相比,增加了保持构件与置物板6之间的固定面积,因此能够增加每一个保持构件的固定部位,能够更牢固地将保持构件固定于置物板6。结果是,能够抑制由行驶时的盖板的晃动引起的噪音的产生。
(8)在将盖板2收纳于盖板收纳部50的状态下,在盖板2的车辆前方侧Fr的端部从第1板簧73施加有向与置物板6相反的一侧的弹性力。而且,在盖板2的车辆后方侧Rr的端部从第2板簧83施加有向与置物板6相反的一侧的弹性力。由此,能够弹性保持盖板2,能够抑制所述噪音的产生。
(9)在将盖板收纳部50设于置物板6的背面的构造中,与将盖板收纳部50设于置物板6的表面的情况相比,盖板2的支承容易变得不稳定。因此,盖板2在车辆行驶时摇晃,存在与置物板6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所述盖板收纳部50设于所述置物板6的背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因此虽然是将盖板收纳部50设于置物板6的背面的构造,但是能够使得来自车身的摇晃不易向盖板收纳部50的盖板2传递,从而能够抑制盖板2的摇晃并防止所述噪音的产生。
[另一实施方式]
所述前侧的保持构件71和后侧的保持构件81也可以与所述置物板主体6H一体成形。

Claims (9)

1.一种车辆的行李厢构造,其中,
在后部座位的车辆后方侧配置有行李厢,
在所述后部座位的上部背后设有置物板,
在车辆后面部设有后尾门,
所述置物板的左右两侧部的前端部支承于所述行李厢的左右两侧壁,该置物板能够绕横轴芯旋转,
在所述行李厢的侧壁上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陷的凹部,
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覆盖所述凹部的盖板设于所述侧壁且拆装自如,
盖板收纳部设于所述置物板的背面,用于收纳从所述侧壁上卸下来的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李厢构造,其中,
所述置物板配置在所述凹部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行李厢构造,其中,
所述置物板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后尾门的开闭连动且绕所述横轴芯摆动开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行李厢构造,其中,
所述盖板收纳部具有用于保持所述盖板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的前侧保持部和用于保持所述盖板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的后侧保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行李厢构造,其中,
所述盖板具有车辆前方侧的前侧爪部和车辆后方侧的后侧爪部,
所述后侧爪部构成为相对于盖板主体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移动自如,
所述盖板收纳部的前侧保持部具有使所述前侧爪部插入卡合的前侧卡合孔,
所述盖板收纳部的后侧保持部具有使所述后侧爪部插入卡合的后侧卡合孔,
在所述前侧爪部插入卡合于所述前侧卡合孔之后,所述后侧爪部相对于所述盖板主体向车辆后方侧滑动移动且插入卡合于所述后侧卡合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行李厢构造,其中,
所述前侧卡合孔的纵、横的长度与所述前侧爪部的截面形状的纵、横的长度大致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行李厢构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行李厢的左右两侧壁,
所述盖板为左右一对,设置为与所述行李厢的左右两侧壁的凹部相对应,
前后一对保持构件固定于置物板主体的背面,用于将左右一对的所述盖板保持在置物板主体的背面且排成左右并排,
前侧的保持构件具有左右一对所述前侧保持部,
后侧的保持构件具有左右一对所述后侧保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行李厢构造,其中,
在所述前侧保持部上设有用于从所述置物板的背面侧挡住所述盖板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的前侧弹性部,
在所述后侧保持部上设有用于从所述置物板的背面侧挡住所述盖板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的后侧弹性部。
9.根据权利要求1、2、4、5、6、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行李厢构造,其中,
所述盖板收纳部设于所述置物板的背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CN201510571653.XA 2014-09-10 2015-09-09 车辆的行李厢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98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4237 2014-09-10
JP2014184237A JP6418489B2 (ja) 2014-09-10 2014-09-10 車両の荷室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8398A true CN105398398A (zh) 2016-03-16
CN105398398B CN105398398B (zh) 2018-01-30

Family

ID=55464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165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98398B (zh) 2014-09-10 2015-09-09 车辆的行李厢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18489B2 (zh)
CN (1) CN1053983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6803B (zh) * 2019-12-07 2022-08-23 河南美力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后备箱隐藏机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3167A (zh) * 2003-10-04 2005-04-06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用载物挡板悬架装置
CN101244710A (zh) * 2007-01-24 2008-08-20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行李舱盖装置
FR2937923A1 (fr) * 2008-11-06 2010-05-07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compartimentage de coffre a bagages
JP2010228733A (ja) * 2009-03-30 2010-10-14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荷室構造
FR2944492A1 (fr) * 2009-04-16 2010-10-22 Renault Sas Tablette de coffre de vehicule pourvue d'un dispositif d'eclairage et vehicule ainsi equipe
JP2010241350A (ja) * 2009-04-08 2010-10-28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の荷室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70738A (ja) * 1993-03-17 1994-09-27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トノカバー
JP2004042848A (ja) * 2002-07-15 2004-02-12 Kasai Kogyo Co Ltd 車両用収納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3167A (zh) * 2003-10-04 2005-04-06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用载物挡板悬架装置
CN101244710A (zh) * 2007-01-24 2008-08-20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行李舱盖装置
FR2937923A1 (fr) * 2008-11-06 2010-05-07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compartimentage de coffre a bagages
JP2010228733A (ja) * 2009-03-30 2010-10-14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荷室構造
JP2010241350A (ja) * 2009-04-08 2010-10-28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の荷室構造
FR2944492A1 (fr) * 2009-04-16 2010-10-22 Renault Sas Tablette de coffre de vehicule pourvue d'un dispositif d'eclairage et vehicule ainsi equip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18489B2 (ja) 2018-11-07
CN105398398B (zh) 2018-01-30
JP2016055786A (ja) 2016-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6704B (zh) 集成的座椅靠背存储部
US7407212B2 (en) Storage structure in vehicle compartment
US20190031114A1 (en) Flexible motor vehicle work surface for laptops and tablets
CN106394353B (zh) 交通工具座椅
JP5692506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ボックス支持構造
BR202014032688U2 (pt) suporte para artigos com ajuste adequado
US10501020B1 (en) Vehicle multi-function storage solution
CN106809127A (zh) 机动车辆存储箱
EP2127951A1 (en) Storage device for vehicles
US8740278B1 (en) Suspended storage system for a vehicle glove box
CN111094063B (zh) 容器收纳结构
CN104395141A (zh) 用于车辆的座位设备
CN205178116U (zh) 一种车辆用连接器连接部件
CN106240426A (zh) 拉出装置
CN105398398A (zh) 车辆的行李厢构造
CN109552188A (zh) 车辆用内饰的收纳结构
JP4737604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JP2011116224A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CN101574945A (zh) 汽车内室的内饰件
CN111212759B (zh) 物品的保持构造
JPH0976827A (ja) 車両用パッケージトレイ
JP6088462B2 (ja) 車両用荷室構造
KR101648088B1 (ko) 맵포켓에 추가로 구비된 수납구조물
JP2016168866A (ja) パッケージトレイの支持構造
JP4542374B2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