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4602B - 广藿香醇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广藿香醇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4602B
CN105384602B CN201510943495.6A CN201510943495A CN105384602B CN 105384602 B CN105384602 B CN 105384602B CN 201510943495 A CN201510943495 A CN 201510943495A CN 105384602 B CN105384602 B CN 105384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choulicalcohol
compound
hydroxyl
dihydroxy
stream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434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4602A (zh
Inventor
徐方方
刘博�
苏子仁
廖康生
漆睿
王凯
张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5109434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84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84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4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4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4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5/00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ring other than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5/22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ring other than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polycyclic, at least one hydroxy group bound to a condensed ring system
    • C07C35/37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ring other than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polycyclic, at least one hydroxy group bound to a condensed ring system with a hydroxy group on a condensed system having three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02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Landscapes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广藿香醇衍生物,其结构如式(Ⅰ)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广藿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在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和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广藿香醇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藿香醇衍生物,本发明还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其结构如式(Ⅱ)所示,是从岭南药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Labiatae))中得到三环倍半萜类化合物。
药理研究表明,广藿香醇具有抗病毒、抗炎、增强认知能力和神经保护等作用。然而,由于广藿香醇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从而限制了其应用。广藿香醇是三环倍半萜类化合物,其空间结构为带有5个手性碳原子的四面体刚性结构,所有碳原子都是化学惰性基团,而唯一的羟基又被两个邻位甲基高位阻的遮挡,很难进行化学反应。这样使得利用传统的化学方法对广藿香醇进行结构修饰难以实现,目前国内外的科研机构都没有取得突破,这阻碍了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微生物体系作为常用的生物转化体系,对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转化效率。例如:J.Aleu利用菌株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对广藿香醇进行生物转化,获得了5R/8S/9R-羟基广藿香醇(参见J.Aleu,et al.J.Nat.Prod.1999,62:437-440);T.Kolek利用蓝色犁头霉(Absidiacoerulea)和冻土毛霉(Mucorhiemalis)转化广藿香醇,获得了8S/9R-羟基广藿香醇(参见T.Kolek,et al.Biocatal.Biotransfor.2009,27:102-10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藿香醇衍生物,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广藿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广藿香醇衍生物在制药中的用途,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广藿香醇衍生物,其结构如下式(Ⅰ)所示:
其中,式中R1为H或OH,R2为H或OH,R3为H或OH,R4为H或OH,R5为H或OH,R6为H或OH。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上述式(Ⅰ)广藿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培养好的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echinulata var.elegans,保藏号:ATCC-9245)或者毛霉(Mucorramannianus Moeller,保藏号:ATCC MYA-883)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表面刮取,悬浮于无菌水中,并接种在无菌复合培养基中,在摇床上于25~30℃、120~220rpm的条件下培养24~72小时,然后加入质量体积比为250:1的广藿香醇-甲醇溶液,于25~30、120~220rpm的条件下继续发酵10~20天,对广藿香醇进行衍生化。此外,还可以用与小克银汉霉、毛霉功能等同的变异体或突变体对广藿香醇进行衍生化。
无菌复合培养基由溶于去离子水的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蔗糖和蛋白胨制成,其pH值5.50~7.50,具体方法如下: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10~50克:蔗糖7~30克:蛋白胨5~0克,以1000毫升去离子水溶解,用0.1N的氢氧化钠将pH调节至5.50~7.50。
(2)发酵物过滤分离,得到培养液和菌丝体,培养液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3次,合并萃取液,并浓缩得到深褐色浸膏;
(3)将浸膏用300~400目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以体积比为100:0~0:100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到广藿香醇衍生物。
进一步的,当R1=R3=OH、R2=R4=R5=R6=H时,式(Ⅰ)为(5R,8S)-二羟基-广藿香醇;
当R1=R4=OH、R2=R3=R5=R6=H时,式(Ⅰ)为(5R,9R)二羟基-广藿香醇;
当R2=R4=OH、R1=R3=R5=R6=H时,式(Ⅰ)为(6S,9S)-二羟基-广藿香醇;
当R5=OH、R1=R2=R3=R4=R6=H时,式(Ⅰ)为(4R)-羟基-广藿香醇;
当R6=OH、R1=R2=R3=R4=R5=H时,式(Ⅰ)为(3R)-羟基-广藿香醇;
当R1=OH、R2=R3=R4=R5=R6=H时,式(Ⅰ)为(5R)-羟基-广藿香醇;
当R3=OH、R1=R2=R4=R5=R6=H时,式(Ⅰ)为(8S)-羟基-广藿香醇;
当R4=OH、R1=R2=R3=R5=R6=H时,式(Ⅰ)为(9R)-羟基-广藿香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上述广藿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培养好的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echinulata var.elegans,保藏号:ATCC-9245)或者毛霉(Mucorramannianus Moeller,保藏号:ATCC MYA-883)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表面刮取,悬浮于无菌水中,并接种在无菌复合培养基中,在摇床上于25~30℃、120~220rpm的条件下培养24~72小时,然后加入质量体积比为250:1的广藿香醇-甲醇溶液,于25~30、120~220rpm的条件下继续发酵10~20天,对广藿香醇进行衍生化。此外,还可以用与小克银汉霉、毛霉功能等同的变异体或突变体对广藿香醇进行衍生化。
无菌复合培养基由溶于去离子水的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蔗糖和蛋白胨制成,其pH值5.50~7.50,具体方法如下: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10~50克:蔗糖7~30克:蛋白胨5~0克,以1000毫升去离子水溶解,用0.1N的氢氧化钠将pH调节至5.50~7.50。
(2)发酵物过滤分离,得到培养液和菌丝体,培养液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3次,合并萃取液,并浓缩得到深褐色浸膏;
(3)将浸膏用300~400目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以体积比为100:0~0:100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到18个洗脱流份,按先后顺序标记为流份1~流份18;
(4)使用小克银汉霉进行生物转化时,从流份4中除去溶剂并提纯得到化合物(5R)-羟基-广藿香醇,从流份6中除去溶剂并提纯得到化合物(8S)-羟基-广藿香醇和(9R)-羟基-广藿香醇,从流份7除去溶剂并提纯得到化合物(4R)-羟基-广藿香醇和(3R)-羟基-广藿香醇,从流份10除去溶剂并提纯得到化合物(5R,8S)-二羟基-广藿香醇、(5R,9R)-二羟基-广藿香醇和(6S,9S)二羟基-广藿香醇;
使用毛霉进行发酵时,从流份5分离得到化合物(5R)-羟基-广藿香醇,从流份7分离得到化合物(8S)-羟基-广藿香醇和(9R)-羟基-广藿香醇,从流份8分离得到化合物(4R)-羟基-广藿香醇和(3R)-羟基-广藿香醇,从流份12分离得到化合物(5R,8S)-二羟基-广藿香醇、(5R,9R)-二羟基-广藿香醇和(6S,9S)-二羟基-广藿香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广藿香醇衍生物的组合物,由以下步骤的制备得到:
(1)将培养好的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echinulata var.elegans,保藏号:ATCC-9245)或者毛霉(Mucorramannianus Moeller,保藏号:ATCC MYA-883)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表面刮取,悬浮于无菌水中,并接种在无菌复合培养基中,在摇床上于25~30℃、120~220rpm的条件下培养24~72小时,然后加入质量体积比为250:1的广藿香醇-甲醇溶液,于25~30、120~220rpm的条件下继续发酵10~20天,对广藿香醇进行衍生化。此外,还可以用与小克银汉霉、毛霉功能等同的变异体或突变体对广藿香醇进行衍生化。
无菌复合培养基由溶于去离子水的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蔗糖和蛋白胨制成,其pH值5.50~7.50,具体方法如下: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10~50克:蔗糖7~30克:蛋白胨5~0克,以1000毫升去离子水溶解,用0.1N的氢氧化钠将pH调节至5.50~7.50。
(2)发酵物过滤分离,得到培养液和菌丝体,培养液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3次,合并萃取液,并浓缩得到深褐色浸膏;
(3)将浸膏用300~400目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以体积比为100:0~0:100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到18个洗脱流份,按先后顺序标记为流份1~流份18;混合流份1~流份18得到广藿香醇衍生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广藿香醇衍生物的组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5R,8S)-二羟基-广藿香醇、(5R,9R)-二羟基-广藿香醇、(6S,9S)-二羟基-广藿香醇、(4R)-羟基-广藿香醇、(3R)-羟基-广藿香醇、(5R)-羟基-广藿香醇、(8S)-羟基-广藿香醇和(9R)-羟基-广藿香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广藿香醇衍生物或者其组合物在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广藿香醇衍生物或者其组合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药物为片剂、丸剂、胶囊、注射剂、悬浮剂或乳剂。
附图说明
图1是化合物1和化合物1’的质谱图。
图2是化合物1和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3是化合物1和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4是化合物2和化合物2’的质谱图。
图5是化合物2和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6是化合物2和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7是化合物3和化合物3’的质谱图。
图8是化合物3和化合物3’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9是化合物3和化合物3’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10是化合物4和化合物4’的质谱图。
图11是化合物4和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12是化合物4和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13是化合物5和化合物5’的质谱图。
图14是化合物5和化合物5’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15是化合物5和化合物5’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16是化合物6和化合物6’的质谱图。
图17是化合物6和化合物6’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18是化合物6和化合物6’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19是化合物7和化合物7’的质谱图。
图20是化合物7和化合物7’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21是化合物7和化合物7’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22是化合物8和化合物8’的质谱图。
图23是化合物8和化合物8’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24是化合物8和化合物8’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取广藿香醇2.50g,以甲醇溶解,得浓度为250mg/mL的广藿香醇-甲醇溶液,下述称为:底物。
将培养好的小克银汉霉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表面刮取,悬浮于5mL无菌水中,并接种在无菌复合培养基中,在摇床上于28℃、180rpm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
将底物加入培养好的小克银汉霉菌液中,在摇床上培养(发酵)14天(28℃,180rpm)。
将发酵物用布氏漏斗分离,得培养液和菌丝体,丢弃菌丝体,培养液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等体积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并浓缩得到深褐色浸膏。
浸膏用300~400目的硅胶柱色谱分离,以体积比为100:0~0:100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到18个洗脱流份,按先后顺序标记为流份1~流份18。
进一步,将流份4的溶剂去除(可以采用旋转蒸发的方式去除),并提纯(可以采用重结晶的方式进一步纯化)得到化合物6,将流份6的溶剂去除,并提纯得到化合物7和化合物8,将流份7的溶剂去除,并提纯刚得到化合物4和化合物5,将流份10的溶剂去除,并提纯得到化合物1、化合物2和化合物3。
实施例2
用毛霉取代实施例1中的小克银汉霉,重复实施例1中的实验。最后,得到18个洗脱流份,按先后顺序标记为流份1’~流份18’。
进一步,将流份5’的溶剂去除,并提纯得到化合物6’,将流份7’的溶剂去除,并提纯得到化合物7’和化合物8’,将流份8’的溶剂去除,并提纯得到化合物4’和化合物5’,将流份12’的溶剂去除,并提纯得到化合物1’、化合物2’和化合物3’。
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得的化合物1~8、化合物1’~8’的结构进行质谱、核磁共振确认。核磁共振氢谱如表1所示,核磁共振碳谱如表2所示,化合物1-8的理化参数,具体如下:
(1)化合物1、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2’的理化数据为:
白色结晶;mp 148-151℃;34.67°(c 0.30,MeOH);IR νmax(film)3292,2966,1458,1336,1221,1021cm-1
图1是化合物1和化合物1’的质谱图,图4是化合物2和化合物2’的质谱图,电子轰击质谱的具体数据如下:EIMS m/z 254[M+](35),210(70),183(100),152.2(35),123.1(100),69.1(40)。
图2是化合物1和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3是化合物1和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图5是化合物2和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6是化合物2和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具体数据分别见表1和表2。
结合质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和核磁共振碳谱图,结合分析图中的分子量、化合结构、谱图中峰的数目、峰的积分面积、峰的裂分数、偶合常数等数据,确认化合物1和化合物1’为:(5R,8S)-5,8二羟基-广藿香醇;化合物2和化合物2’为:(5R,9R)-5,9二羟基-广藿香醇。
(2)化合物3、化合物3’的理化数据为:
白色固体;mp 144-146℃;45.33°(c 0.21,MeOH);IR νmax(film)3523,2927,1737,1461,1369,1252,1034cm-1
图7是化合物3和化合物3’的质谱图,电子轰击质谱的具体数据如下:EIMS m/z254[M+](28),252(28),221(30),196(20),153(25),125(100)。
图8是化合物3和化合物3’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9是化合物3和化合物3’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具体数据分别见表1和表2。
结合质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和核磁共振碳谱图,结合分析图中的分子量、化合结构、谱图中峰的数目、峰的积分面积、峰的裂分数、偶合常数等数据,确认化合物3和化合物3’为:(6S,9S)-6,9-二羟基-广藿香醇。
(3)化合物4、化合物4’的理化数据为:
白色固体;mp 156-158℃;85.33°(c 0.18,MeOH);IR νmax(film)3303,2908,1650,1457,1361,1220,1050cm-1
图10是化合物4和化合物4’的质谱图,电子轰击质谱的具体数据如下:EIMS m/z238[M+](1),236(10),183(70),177(6),137(25),110(100)
图11是化合物4和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12是化合物4和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具体数据分别见表1和表2。
结合质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和核磁共振碳谱图,结合分析图中的分子量、化合结构、谱图中峰的数目、峰的积分面积、峰的裂分数、偶合常数等数据,确认化合物4和化合物4’为:(4R)-4-羟基-广藿香醇。
(4)化合物5、化合物5’的理化数据为:
白色固体;mp 112-114℃;-62.33°(c 0.24,MeOH);IR νmax(film)3351,2945,1455,1366,1289,1079cm-1
图13是化合物5和化合物5’的质谱图,电子轰击质谱的具体数据如下:EIMS m/z238[M+](1),237(5),205(5),177(8),123(12),100(100)。
图14是化合物5和化合物5’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15是化合物5和化合物5’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具体数据分别见表1和表2。
结合质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和核磁共振碳谱图,结合分析图中的分子量、化合结构、谱图中峰的数目、峰的积分面积、峰的裂分数、偶合常数等数据,化合物5和化合物5’为:(3R)-3-羟基-广藿香醇。
(5)化合物6、化合物6’的理化数据为:
白色固体;mp 105-107℃;-15.76°(c 0.34,MeOH);IR νmax(film)3502,2955,1630,1455,1323,1203,1090,974cm-1
图16是化合物6和化合物6’的质谱图,电子轰击质谱的具体数据如下:EIMS m/z238[M+](31),220(37),195(43),169(40),151(56),123(100),97(95),69(44)
图17是化合物6和化合物6’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18是化合物6和化合物6’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具体数据分别见表1和表2。
结合质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和核磁共振碳谱图,结合分析图中的分子量、化合结构、谱图中峰的数目、峰的积分面积、峰的裂分数、偶合常数等数据,化合物6和化合物6’为:(5R)-5-羟基-广藿香醇。
(6)化合物7、化合物7’的理化数据为:
白色固体;mp 156-158℃;-12.33°(c 0.24,MeOH);IR νmax(film)3369,2929,1464,1386,1298,1033,977,931cm-1
图19是化合物7和化合物7’的质谱图,电子轰击质谱的具体数据如下:EIMS m/z238[M+](3),220(3),205(5),172(10),138(100),125(19),107(16)
图20是化合物7和化合物7’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21是化合物7和化合物7’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具体数据分别见表1和表2。
结合质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和核磁共振碳谱图,结合分析图中的分子量、化合结构、谱图中峰的数目、峰的积分面积、峰的裂分数、偶合常数等数据,化合物7和化合物7’为:(8S)-8-羟基-广藿香醇。
(7)化合物8、化合物8’的理化数据为:
白色固体;mp 157-159℃;-35.81°(c 0.21,MeOH);IR νmax(film)3369,2925,1454,1366,1183,1054,986,822cm-1
图22是化合物8和化合物8’的质谱图,电子轰击质谱的具体数据如下:EIMS m/z238[M+](17),220(30),205(20),177(58),125(100),93(30).
图23是化合物8和化合物8’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24是化合物8和化合物8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具体数据分别见表1和表2。
结合质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和核磁共振碳谱图,结合分析图中的分子量、化合结构、谱图中峰的数目、峰的积分面积、峰的裂分数、偶合常数等数据,化合物8和化合物8’为:(9R)-9-羟基-广藿香醇。
表1:核磁共振氢谱(1H:400MHz in CD3OD,aCDCL3)
表2:核磁共振碳谱(13C:100MHz in CD3OD,aCDCL3)
试验例1: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
以96孔板细胞培养板培养犬肾细胞(MDCK)细胞,选用滴度为5-10、TCID50的甲I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I),加入96孔板,37℃吸附2h,吸弃病毒。选用最大无毒浓度的药物培养液,2-4倍系列稀释5-8个浓度,加入感染了病毒的细胞中,37℃、5%C02培养3-4天。实验设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药物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利巴韦林)。观察细胞病变,待病毒组的细胞病变达到75%以上时,观察细胞病变或者用MTT法染色,测定OD值。测定并计算药物对病毒的抑制率(病毒抑制率计算方法为病毒抑制率%=(药物组平均OD值-病毒对照组平均OD值)/(正常细胞对照组OD值-病毒对照组OD值)×100%),计算其IC50,并把结果记录于表3中。
表3:广藿香醇转化产物抗流感病毒实验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化合物1-8抗流感病毒IC50值相似,都具有抗流感病毒的活性,这是因为化合物1-8具有相似的取代基团。
试验例2:抗炎活性研究
RAW264.7巨噬细胞,复苏培养,视细胞生长状态进行传代后,采用LPS体外诱导建立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炎症对照组、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正常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对照组以10ng/ml 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24小时,建立炎症细胞模型;给药组以62、31、15.5μmol/ml广藿香醇转化产物处理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24小时,收集细胞培养液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的活性,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PGE2和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水平NO,并把结果记录在表4中。
表4:广藿香醇转化产物抗炎活性实验结果
由于化合物1-8具有相似的取代基团,其抗流感病毒IC50值相似,因此,尽管本实验选取了化合物1、6-8进行抗炎活性实验,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就能推测得到化合物2-5也具有类似的抗炎活性。
本发明对4个广藿香醇衍生物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和抗炎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藿香醇的4个衍生物均有显著地抗流感病毒活性和抗炎活性,可用于抗流感病毒和抗炎的应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广藿香醇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如下式(Ⅰ)所示:
其选自,R1=R3=OH、R2=R4=R5=R6=H,式(Ⅰ)为(5R,8S)-二羟基-广藿香醇;
或者R1=R4=OH、R2=R3=R5=R6=H,式(Ⅰ)为(5R,9R)-二羟基-广藿香醇;
或者R2=R4=OH、R1=R3=R5=R6=H,式(Ⅰ)为(6S,9S)-二羟基-广藿香醇;
或者R5=OH、R1=R2=R3=R4=R6=H,式(Ⅰ)为(4R)-羟基-广藿香醇。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藿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培养好的小克银汉霉或者毛霉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表面刮取,悬浮于无菌水中,并接种在无菌复合培养基中,在摇床上于25~30℃、120~220rpm的条件下培养24~72小时,然后加入质量体积比为250:1的广藿香醇-甲醇溶液,于25~30℃、120~220rpm的条件下继续发酵10~20天;
所述的无菌复合培养基由溶于去离子水的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蔗糖和蛋白胨制成,其pH值5.50~7.50;
(2)发酵物过滤分离,得到培养液和菌丝体,培养液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1~3次,合并萃取液,并浓缩得到深褐色浸膏;
(3)将浸膏用300~400目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以体积比为100:0~0:100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到18个洗脱流份,按先后顺序标记为流份1~流份18;
(4)使用小克银汉霉进行生物转化时,从流份4中除去溶剂并提纯得到化合物(5R)-羟基-广藿香醇,从流份6中除去溶剂并提纯得到化合物(8S)-羟基-广藿香醇和(9R)-羟基-广藿香醇,从流份7除去溶剂并提纯得到化合物(4R)-羟基-广藿香醇和(3R)-羟基-广藿香醇,从流份10除去溶剂并提纯得到化合物(5R,8S)-二羟基-广藿香醇、(5R,9R)-二羟基-广藿香醇和(6S,9S)二羟基-广藿香醇;
使用毛霉进行发酵时,从流份5分离得到化合物(5R)-羟基-广藿香醇,从流份7分离得到化合物(8S)-羟基-广藿香醇和(9R)-羟基-广藿香醇,从流份8分离得到化合物(4R)-羟基-广藿香醇和(3R)-羟基-广藿香醇,从流份12分离得到化合物(5R,8S)-二羟基-广藿香醇、(5R,9R)-二羟基-广藿香醇和(6S,9S)-二羟基-广藿香醇。
3.广藿香醇衍生物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化合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5R,8S)-二羟基-广藿香醇、(5R,9R)-二羟基-广藿香醇、(6S,9S)二羟基-广藿香醇和(4R)-羟基-广藿香醇。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藿香醇衍生物在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藿香醇衍生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片剂、丸剂、胶囊、注射剂、悬浮剂或乳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片剂、丸剂、胶囊、注射剂、悬浮剂或乳剂。
CN201510943495.6A 2015-12-16 2015-12-16 广藿香醇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05384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3495.6A CN105384602B (zh) 2015-12-16 2015-12-16 广藿香醇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3495.6A CN105384602B (zh) 2015-12-16 2015-12-16 广藿香醇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4602A CN105384602A (zh) 2016-03-09
CN105384602B true CN105384602B (zh) 2017-05-24

Family

ID=55417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43495.6A Active CN105384602B (zh) 2015-12-16 2015-12-16 广藿香醇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846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5468B (zh) * 2019-12-10 2022-04-26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新颖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在制备神经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CN114903878B (zh) * 2022-04-22 2023-09-22 广州医科大学 倍半萜类化合物在抑制trpa1通道的活性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5647B (zh) * 2009-02-27 2013-04-24 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 百秋李醇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4602A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40687B (zh) 一种川楝子提取物及其用途
CN103865809A (zh) 一种源于桔青霉的青霉烯醇b1的抗肿瘤新用途
CN105384602B (zh) 广藿香醇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463058B (zh) 羊毛脂烷型三萜化合物海莲酸、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640968A (zh) 一种混源萜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用途
CN104592082B (zh) 源于桔青霉的青霉烯醇 d2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880306B (zh) 黄腊果皂苷类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445499B (zh) 一种二萜类抗肿瘤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3854A (zh) 桦木醇的分离纯化及桦木酸的生物和化学转化方法
CN103360452B (zh) 甜瓜蒂四环三萜葫芦素类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CN106317156B (zh) 一种五羟基二酮类葫芦烷型三萜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11407764A (zh) 一种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在制备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6674086B (zh) 一种哌啶酮类生物碱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14543B (zh) 新山楂酸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7722096B (zh) 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甾体类天然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250174A (zh) 一种从迎春花叶中提取迎春花素的方法
CN114634537A (zh) 金叶子二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17071577A1 (zh) 姜黄素的生物转化方法、产物及应用
CN107522605A (zh) 倍半萜甲基环戊烯二酮,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337308A (zh) 利用青霉菌转化岩白菜素为一种特殊含氮衍生物的方法
CN102452916B (zh) 一类芳香聚酮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10368389A (zh) 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和抗过敏药物
CN104357525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甘草次酸的方法
CN103467560A (zh) 新积雪草酸衍生物的制备及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4370928B (zh) 源于米曲霉的吲哚萜speradine F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