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3225A - 重载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重载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3225A
CN105383225A CN201510524054.2A CN201510524054A CN105383225A CN 105383225 A CN105383225 A CN 105383225A CN 201510524054 A CN201510524054 A CN 201510524054A CN 105383225 A CN105383225 A CN 105383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rown
tire
block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40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3225B (zh
Inventor
松田佳恵
前原敦史
键本修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719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147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719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147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719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6314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719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147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719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8236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83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3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11Patterns comprising tread lugs arranged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60C11/0309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59Depth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72Width of the sipe
    • B60C11/1281Width of the sipe different within the same sipe, i.e. enlarged width portion at sipe bottom or along its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6Circumferential grooves with zigzag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3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2Shallow grooves, i.e. having a depth of less than 50% of other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5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6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重载充气轮胎,其包括胎面部,该胎面部设置有周向连续延伸的主沟槽以及连接在主沟槽之间的轴向沟槽以形成区块。主沟槽包括设置在轮胎赤道线的每一侧上的锯齿形胎冠主沟槽以及设置在每个胎冠主沟槽的轴向外侧的锯齿形胎肩主沟槽,其中,胎冠主沟槽的沟槽宽度小于胎肩主沟槽的沟槽宽度。轴向沟槽包括胎冠轴向沟槽和中间轴向沟槽,该胎冠轴向沟槽周向划分开胎冠区块,该胎冠区块设置在胎冠主沟槽之间并且各自具有大致六边形的胎面,该中间轴向沟槽周向划分开中间区块,该中间区块设置在每个胎冠主沟槽与相邻的胎肩主沟槽之间,并且各自具有大致六边形的胎面,其中,中间轴向沟槽的沟槽宽度大于胎冠轴向沟槽的沟槽宽度。

Description

重载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抗不均匀磨损能力方面得到改善的重载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日本特许申请公报No.2007-145209(下文中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重载充气轮胎,其中,轮胎胎面部设置有具有呈不规则六边形形状的区块。
如果这种重载充气轮胎被用作驱动轴轮胎,则易于发生不均匀磨损,即所谓的中心磨损。在本文中,中心磨损是这样的:设置在胎面胎冠区域中的区块比设置在胎面胎肩区域中的区块更早磨损。
通过增大定位在胎冠区域中的区块的刚度,例如,通过减小胎面胎冠区域中的划分相关区块的沟槽的宽度,可以减少中心磨损。然而,这种轮胎的胎面胎冠区域中的排水性能降低,并且湿地性能变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充气轮胎,其中,在不牺牲湿地性能的情况下,该重载充气轮胎的抗不均匀磨损如中心磨损的能力能够得以改善。
根据本发明,重载充气轮胎包括:
胎面部,该胎面部设置有周向连续延伸的主沟槽以及连接在主沟槽之间的轴向沟槽以形成区块,
主沟槽,该主沟槽包括锯齿形胎冠主沟槽和锯齿形胎肩主沟槽,该锯齿形胎冠主沟槽设置在轮胎赤道线的每一侧上,该锯齿形胎肩主沟槽设置在每个胎冠主沟槽的轴向外侧,其中,胎冠主沟槽的沟槽宽度小于胎肩主沟槽的沟槽宽度,以及
轴向沟槽,该轴向沟槽包括胎冠轴向沟槽和中间轴向沟槽,该胎冠轴向沟槽沿周向划分胎冠区块,该胎冠区块设置在胎冠主沟槽之间并且各自具有大致六边形的胎面,该中间轴向沟槽周向划分中间区块,该中间区块设置在各胎冠主沟槽与相邻胎肩主沟槽之间,并且各自具有六边形的胎面,其中,中间轴向沟槽的沟槽宽度大于胎冠轴向沟槽的沟槽宽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重载充气轮胎可以包括下述特征(1)-(13):
(1)中间区块各自具有最大轴向宽度,并且胎冠区块各自具有大于中间区块的最大轴向宽度的最大轴向宽度;
(2)胎冠轴向沟槽向一个方向倾斜,并且中间轴向沟槽向与胎冠轴向沟槽的方向不同的一个方向倾斜;
(3)胎冠主沟槽和胎肩主沟槽中的每一者具有沿轮胎周向方向交替的沿轴向向内突出的部分和沿轴向向外突出的部分,
胎冠轴向沟槽在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以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中的角倾斜的同时从其中一个胎冠主沟槽的向内突出的部分延伸至另一胎冠主沟槽的向内突出的部分,以及
中间轴向沟槽在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以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中的角倾斜的同时从胎冠主沟槽的向外突出的部分延伸至胎肩主沟槽的向内突出的部分;
(4)胎冠主沟槽和胎肩主沟槽中的每一者包括交替的第一倾斜区段和第二倾斜区段,第一倾斜区段和第二倾斜区段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以在15度至25度的范围中的倾角倾斜;
(5)每个胎冠区块设置有胎冠浅沟槽,该胎冠浅沟槽横跨该胎冠区块的胎面的宽度延伸,并且该胎冠浅沟槽的沟槽深度小于胎冠轴向沟槽的沟槽深度;
(6)胎冠浅沟槽包括中央部,该中央部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朝向一个周向方向倾斜,并且
胎冠轴向沟槽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朝向另一周向方向倾斜;
(7)胎冠浅沟槽包括两个端部,所述两个端部设置在中央部的两侧上,并且自中央部弯曲成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朝向所述一个周向方向倾斜。
(8)每个端部包括扩口部,在扩口部中,沟槽宽度朝向该扩口部的开口端增大;
(9)中间区块各自设置有中间浅沟槽,该中间浅沟槽横跨该中间区块的宽度延伸,并且该中间浅沟槽的沟槽深度小于中间轴向沟槽的沟槽深度;
(10)中间浅沟槽包括中央部,该中央部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朝向与中间轴向沟槽的方向相反的一个周向方向倾斜;
(11)中间浅沟槽包括:
中央部,该中央部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朝向与中间轴向沟槽的方向相反的一个周向方向倾斜,以及
两个端部,所述两个端部设置在中央部的两侧上,并且自中央部弯曲成朝向另一周向方向倾斜;
(12)中间浅沟槽的每个端部包括扩口部,在扩口部中,沟槽宽度朝向该扩口部的开口端增大;
(13)轴向沟槽包括胎肩轴向沟槽,该胎肩轴向沟槽从每个胎肩主沟槽延伸至相邻胎面边缘以形成胎肩区块,并且
胎肩轴向沟槽的沟槽宽度大于中间轴向沟槽的沟槽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重载充气轮胎可以包括下述特征(14)-(18):
(14)轴向沟槽包括胎肩轴向沟槽,该胎肩轴向沟槽从每个胎肩主沟槽延伸至相邻胎面边缘以形成胎肩区块,
中间轴向沟槽具有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的第一倾角,
胎冠轴向沟槽具有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的第二倾角,
胎肩轴向沟槽具有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的第三倾角,并且
第一倾角小于第二倾角并且大于第三倾角;
(15)胎冠轴向沟槽的第二倾角小于40度;
(16)胎肩轴向沟槽的第三倾角小于20度;
(17)中间轴向沟槽的第一倾角与胎肩轴向沟槽的第三倾角之差大于中间轴向沟槽的第一倾角与胎冠轴向沟槽的第二倾角之差;
(18)中间轴向沟槽具有第一沟槽宽度,胎冠轴向沟槽具有第二沟槽宽度,胎肩轴向沟槽具有第三沟槽宽度,
第一沟槽宽度大于第二沟槽宽度并且小于第三沟槽宽度,并且
第二沟槽宽度不小于5mm。
根据本发明的重载充气轮胎可以包括下述特征(19)-(23):
(19)每个胎冠区块的胎面的边缘的长度设定为使得胎面的边缘中的任意两个边缘的长度之间的边缘长度比落在0.8至1.3的范围内;
(20)轴向沟槽包括胎肩轴向沟槽,该胎肩轴向沟槽从每个胎肩主沟槽延伸至相邻胎面边缘以形成胎肩区块,
胎冠区块的胎面具有第一面积,并且胎肩区块的胎面具有小于第一面积的第二面积;
(21)从轮胎赤道线至胎肩主沟槽的宽度方向中心线的锯齿形的幅度中心线的距离在一半胎面宽度TW/2的50%至75%的范围中;
(22)胎冠主沟槽之间的胎冠区域的陆地比大于每个胎肩主沟槽与相邻胎面边缘之间的胎肩区域的陆地比;
(23)每个中间区块的胎面的边缘的长度设定为使得胎面的边缘中的任意两个边缘的长度之间的边缘长度比落在0.8至1.3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重载充气轮胎可以包括下述特征(24)-(26):
(24)胎冠主沟槽具有第一沟槽宽度,胎肩主沟槽具有大于第一沟槽宽度的第二沟槽宽度,
胎冠区块的胎面具有第一面积,胎肩区块的胎面具有小于第一面积的第二面积,并且
每个胎肩轴向沟槽的两个沟槽边缘中的至少一个沟槽边缘包括:
直部,该平直部从胎肩主沟槽以直线的方式延伸,以及弯曲部,该弯曲部从平直部的轴向外端延伸至胎面边缘,并且弯曲成使胎肩轴向沟槽的沟槽宽度增大。
(25)每个胎肩区块的胎面具有拐角部,该拐角部定位在胎面的两个周向端处并且具有大于90度的内角。
(26)平直部的长度在胎面边缘至下述拐角部之间的轴向距离的0.3倍至0.7倍的范围中:该平直部从该拐角部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重载充气轮胎可以包括下述特征(27)-(31):
(27)中间区块各自设置有中间浅沟槽,该中间浅沟槽跨过中间区块的胎面的宽度延伸,并且中间浅沟槽的沟槽深度小于中间轴向沟槽的沟槽深度,
中间浅沟槽包括:
中央部,该中央部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朝向与中间轴向沟槽的方向相反的一个周向方向倾斜,以及
两个端部,所述两个端部设置在中央部的两侧上,并且自中央部弯曲成朝向另一周向方向倾斜,
每个端部包括扩口部,在扩口部中,沟槽宽度朝向该扩口部的开口端增大,并且
中间浅沟槽的扩口部的沟槽边缘之间的内角不小于30度;
(28)中间浅沟槽的扩口部位于中间区块的胎面的边缘的长度的中央部分中;
(29)在每个中间区块的胎面中,从扩口部在其开口端处的沟槽宽度的中心至扩口部敞开处的边缘的每一端的距离在该边缘的长度的0.3倍至0.7倍的范围中;
(30)在每个中间区块的胎面中,扩口部在其开口端处的最大沟槽宽度在扩口部敞开处的边缘的长度的0.2倍至0.5倍的范围中;
(31)从扩口部的内端至中间区块的胎面的扩口部敞开的边缘的最短距离在下述范围中:垂直于所述边缘测量的中间区块的宽度的0.05倍至0.2倍。
本发明的有益利效果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重载充气轮胎中,胎面部设置有锯齿形胎冠主沟槽和锯齿形胎肩主沟槽,并且胎冠主沟槽的沟槽宽度小于胎肩主沟槽的沟槽宽度。因此,中间区块靠近胎冠区块。因此,作用于胎面胎冠区域上的负荷分配至胎冠区块以及中间区块,并且可以避免集中在胎冠区块上。因此,可以防止胎冠区块的早期磨损,并且改善抗中心磨损能力。
此外,由于胎冠区块和中间区块设置有具有良好刚度平衡的六边形胎面,胎冠区块与路面之间的滑动在整个胎面区域中变得均匀,并且防止了锯齿状磨损,因此,改善了抗不均匀磨损能力。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重载充气轮胎中,尽管胎冠主沟槽比胎肩主沟槽更窄,但中间轴向沟槽的沟槽宽度大于胎冠轴向沟槽的沟槽宽度,因此,胎面胎冠区域中的排水性没有下降,并且可以保持轮胎的湿地性能。
定义
在包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该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轮胎的各种尺寸、位置等指的是在轮胎的正常充气无负荷条件下的尺寸、位置等。
正常充气无负荷条件是这样的: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并且充气至标准压力,但不加载轮胎负荷。
下述正常充气加载条件是这样的:轮胎安装在标准轮辋上并且充气至标准压力,并且加载有标准轮胎负荷。
标准轮辋是由标准组织官方批准或推荐用于轮胎的轮辋,该标准化组织是在轮胎制造、销售或使用的领域有效力的组织,即,JATMA(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日本和亚洲)、T&RA(美国轮胎轮辋协会)(北美洲)、ETRTO(欧洲轮胎与轮辋技术组织)(欧洲)、TRAA(澳大利亚轮胎轮辋协会)(澳大利亚)、STRO(斯堪的纳维亚轮胎与胎圈组织)(斯堪的纳维亚)、ALAPA(拉丁美洲轮胎与轮圈联合会)(拉丁美洲)、ITTAC(印度轮胎技术咨询委员会)(印度)等。标准压力和标准轮胎负荷是由相同的组织在空气-压力/最大负荷表或类似的列表中所规定的用于轮胎的最大空气压力和最大轮胎负荷。例如,标准轮辋是JATMA中规定的“标准轮辋(StandardRim)”,ETRTO中的“测量轮辋(MeasuringRim)”以及TRA中的“设计轮辋(DesignRim)”等。标准压力是JATMA中的“最大空气压力(MaximumAirPressure)”,ETRTO中的“充气压力(InflationPressure)”以及TRA中的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表中给定的最大压力等。标准负荷是JATMA中的“最大负荷能力(MaximumLoadCapacity)”,ETRTO中的“负荷能力(LoadCapacity)”,以及TRA中的上述表中给定的最大值等。
胎面边缘Te是当轮胎的外倾角是零时在正常充气加载条件下产生的地面接触区片的轴向最外边缘。
胎面宽度TW是在正常充气无负荷条件下测量的作为如以上那样确定的胎面边缘Te之间的轴向距离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重载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局部视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胎面部的左侧部分的特写图。
图3是图1中示出的胎冠区块的特写图。
图4是图1中示出的中间区块的特写图。
图5是中间区块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图1中示出的胎肩区块的特写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涉及用于重载车辆的充气轮胎,比如,卡车/公共汽车轮胎。
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2;一对轴向间隔开的胎圈部,所述一对胎圈部各自在其中具有胎圈芯;一对胎侧部,所述一对胎侧部在胎面边缘Te与胎圈部之间延伸;胎体部,该胎体部经胎面部和胎侧部在胎圈部之间延伸;以及胎面补强帘线层,胎面补强帘线层如本领域中所熟知的那样在胎面部中设置在胎体的径向上的外侧。
胎面部2设置有沿轮胎的周向方向连续延伸的多个主沟槽3。
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主沟槽3包括两个胎冠主沟槽4和两个胎肩主沟槽5,在轮胎赤道线C的每一侧上设置有一个胎冠主沟槽4,两个胎肩主沟槽5设置在相应的胎冠主沟槽4的轴向外侧,作为轴向上最外侧的主沟槽。
通过主沟槽3,胎面部2沿轴向被划分为胎冠区域7、两个中间区域8以及两个胎肩区域9,该胎冠区域7位于胎冠主沟槽4之间,中间区域8位于胎冠主沟槽4与胎肩主沟槽5之间,胎肩区域9位于胎肩主沟槽5与胎面边缘Te之间。
胎冠区域7通过胎冠轴向沟槽11周向地划分为胎冠区块15。
每个中间区域8通过中间轴向沟槽12沿周向被划分为中间区块16。
每个胎肩区域9通过胎肩轴向沟槽13沿周向被划分为胎肩区块17。
每个胎冠主沟槽4是由第一倾斜区段4c和第二倾斜区段4d构成的锯齿形沟槽,该第一倾斜区段4c和该第二倾斜区段4d沿轮胎周向方向交替设置,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交替地向互相相反的方向——向右或向左——倾斜。因此,胎冠主沟槽4具有朝向轴向内侧突出的向内突出部4a和朝向轴向外侧突出的向外突出部4b,这些突出部沿轮胎周向方向交替。
优选地,第一倾斜区段4c的角α1和第二倾斜区段4d的角α1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设定在15度至25度的范围中,以确保胎冠区块15的合适的区块刚度以及胎冠区域7中的良好排水性。
优选地,胎冠主沟槽4的沟槽宽度W1设定在下述范围中:不小于胎面宽度TW的1.0%、更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宽度TW的1.5%,但不超过胎面宽度TW的5.0%、更优选地不超过胎面宽度TW的4.0%,以确保胎冠区域7中的良好排水性。
每个胎肩主沟槽5是由第一倾斜区段5c和第二倾斜区段5d构成的锯齿形沟槽,该第一倾斜区段5c和该第二倾斜区段5d沿轮胎周向方向交替设置,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交替地向互相相反的方向——向右或向左——倾斜。因此,胎肩主沟槽5具有朝向轴向内侧突出的向内突出部5a和朝向轴向外侧突出的向外突出部5b,这些突出部沿轮胎周向方向交替。
优选地,第一倾斜区段5c的角α2和第二倾斜区段5d的角α2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设定在不小于15度但不超过25度的范围中,以确保中间区块16的合适的区块刚度以及中间区域8和胎肩区域9中的良好排水性。
优选地,胎肩主沟槽5的沟槽宽度W2设定在下述范围中:不小于胎面宽度TW的1.0%、更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宽度TW的1.5%,但不超过胎面宽度TW的5.0%、更优选地不超过胎面宽度TW的4.0%,以确保中间区域8和胎肩区域9中的良好排水性。
胎冠主沟槽4的沟槽宽度W1小于胎肩主沟槽5的沟槽宽度W2。因此,中间区块16靠近胎冠区块15,并且由此,作用于胎面胎冠区域的负荷以平衡的方式分配至胎冠区块15以及中间区块16,以避免集中在胎冠区块15上。因此,可以防止胎冠区块15的早期磨损(中心磨损)。
为了有效地实现上述功能,胎肩主沟槽5的沟槽宽度W2与胎冠主沟槽4的沟槽宽度W1的比W2/W1优选地设定在1.1至3.0的范围中。
优选地,胎肩主沟槽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的锯齿形的幅度中心线G距轮胎赤道线C的距离W9设定在一半胎面宽度TW/2的50%至75%的范围中,以在确保良好排水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抗中心磨损能力。如果距离W9小于一半胎面宽度TW/2的50%,则存在下述可能性:胎冠区块15和中间区块16所占的区域变得不足,并且因此,这些区块的地面压力增大,而抗中心磨损能力减小。如果距离W9大于一半胎面宽度的TW/2的75%,则存在下述可能性:胎冠区块15和中间区块16所占的区域变得过大,并且因此,轴向向外排水变得困难。
胎冠区域7中的胎冠轴向沟槽11从一个胎冠主沟槽4的向内突出部4a以直线的方式延伸至另一胎冠主沟槽4的向内突出部4a。由此,胎冠区域7形成为一排胎冠区块15,每个胎冠区块15在其俯视图中具有六边形形状。
这种胎冠区块15在其中央部分处具有更高的刚度,并且胎冠区块15的胎面S的内角趋于变大,因此,区块15具有良好的刚度平衡。因此,胎冠区块15在与地面接触期间的变形量减小以改善轮胎的滚动阻力。此外,胎冠区块15与路面之间的滑动在整个胎面区域中变得均匀,并且胎冠区块15的不均匀磨损——比如端部-根部磨损(heel-and-toewear)——可被减小。
此外,在每个胎冠区块15中,优选的是,胎冠区块15的六边形形状的六条边中或胎面S的六个边缘中的任意两者的长度之间的边缘长度比落在0.8至1.3的范围内,以使六边形形状变为更接近正六边形并且使区块的刚度平衡得以改善。
因此,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轮胎被用作驱动轴轮胎,也能防止不均匀磨损的发生,因为胎冠区块15的胎面S与路面之间的滑动变得均匀。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六个边(胎面S的六个边缘)是这样的:每个边及其相对的边彼此平行并且具有相同的长度。
胎冠轴向沟槽11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以倾角β1倾斜,正如图2中所示。倾角β1优选地不超过40度。如果倾角β1超过40度,则存在下述可能性:胎冠区块15的周向端部的刚度减小并且易于产生不均匀磨损。如果倾角β1过小,则存在下述可能性:由胎冠区块15在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撞击噪声增大并且排水性变差。从这个观点来看,胎冠轴向沟槽11的倾角β1优选地设定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中。
优选地,胎冠轴向沟槽11的沟槽宽度W3设定在5.0mm至10.0mm的范围中以确保胎冠区域7中的良好排水性。
优选地,胎冠区块15的最大轴向宽度W7在胎面宽度TW的20%至35%的范围中。
优选地,每个胎冠区块15的六边形形状是周向上较长的六边形形状而非正六边形以增大胎冠区块15的周向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胎冠区块15设置有横跨胎面S的宽度延伸的胎冠浅沟槽20,正如图3中所示。胎冠浅沟槽20的沟槽宽度和沟槽深度分别小于胎冠轴向沟槽11的沟槽宽度和沟槽深度(例如,不超过胎冠轴向沟槽11的沟槽宽度和沟槽深度的50%、优选地不超过30%)。这种胎冠浅沟槽20抑制胎冠区块15的刚度的减小,并且提供允许区块在与地面接触时变形的空间,还改善了胎冠区块15的抗不均匀磨损能力。此外,胎冠浅沟槽20有助于改善胎冠区域7中的排水性。
胎冠浅沟槽20以锯齿形延伸成沿轮胎周向方向将胎面S分隔为例如两半。
优选地,胎冠浅沟槽20包括中央部20a和一对端部20b,该中央部20a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向与胎冠轴向沟槽11相反的方向倾斜,所述一对端部20b自中央部20a弯曲。
胎冠浅沟槽20从一个胎冠主沟槽4的第一倾斜区段4c延伸至另一胎冠主沟槽4的第一倾斜区段4c。
中央部20a长于胎冠浅沟槽20的其它部分中的任何部分。
当胎冠区块15的胎面S在轮胎周向方向上或在轮胎轴向方向上受到较大的力时,胎冠浅沟槽20的两侧上的区块部分彼此接触以彼此支承,并且由此能够增大胎冠区块15的表观刚度。
优选地,每个端部20b包括扩口部20c,该扩口部20c的沟槽宽度朝向其开口端增大。扩口部20c有助于进一步增大胎冠区域7中的排水性。除了扩口部20c之外,胎冠浅沟槽20具有恒定的沟槽宽度。
如图1中所示,在轮胎赤道线的每侧上,在中间区域8中的中间轴向沟槽12从胎冠主沟槽4的向外突出部4b以直线的方式延伸至胎肩主沟槽5的向内突出部5a。由此,中间区域8形成为一排中间区块16,该中间区块16在其俯视图中具有六边形形状。中间轴向沟槽12相对于胎面轴向方向向与胎冠轴向沟槽11相反的方向倾斜。由此,以平衡的方式实现边缘效应。
中间区块16的胎面S以六边形形状形成,该中间区块16的锯齿状磨损减小并且呈现较高的抗不均匀磨损能力。
此外,在每个中间区块16中,优选的是,胎面S的六个边缘或其六边形形状的六条边中的任意两者的长度之间的边缘长度比落在0.8至1.3的范围内。这种中间区块16在刚度平衡方面也得以改善并且其具有良好的抗不均匀磨损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六条边(六个边缘)是这样的:每条边及其相对的边彼此平行并且具有相同的长度。
如图2中所示,中间区块16的最大轴向宽度W8小于胎冠区块15的最大轴向宽度W7。中间区块16——如上面所说明的,其最大宽度相对较小——有助于在确保自轮胎赤道线C侧朝向轴向外侧的排水性的同时减小分配至胎冠区块15的负荷。优选地,每个中间区块16的胎面S的形状是周向上较长的六边形形状而非正六边形,以增大中间区块16的周向刚度。
中间轴向沟槽12的沟槽宽度W4大于胎冠轴向沟槽11的沟槽宽度W3。优选地,中间轴向沟槽12的沟槽宽度W4设定在5.0mm至10.0mm的范围中。由此,改善了中间区域中的排水性。另一方面,在胎冠区域7中,由于相对窄的胎冠轴向沟槽11,可以获得较高的区刚度,并且胎冠区块15的抗不均匀磨损能力得以改善。
为了有效地获得上述功能,中间轴向沟槽12的沟槽宽度W4与胎冠轴向沟槽11的沟槽宽度W3的比W4/W3优选地设定在下述范围中:不小于1.1、更优选地不小于1.5,但不超过3.0、更优选地不超过2.5。
在转弯期间,中间区块16易于受到比胎冠区块更大的侧向力。因此,优选的是,中间轴向沟槽12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以倾角β2倾斜,正如图2中所示。倾角β2设定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中。尤其优选地,倾角β2设定为小于胎冠轴向沟槽11的倾角β1。因此,中间区块16的胎面S的邻接中间轴向沟槽12的边(边缘)变得更接近轮胎轴向方向。由此,能够进一步改善中间区块16的周向端部的抗不均匀磨损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中间区块16设置有中间浅沟槽21,该中间浅沟槽21横跨中间区块16的胎面S的宽度延伸,正如图4中所示。
中间浅沟槽21从胎冠主沟槽4延伸至胎肩主沟槽5。
中间浅沟槽21的沟槽宽度和沟槽深度分别小于中间轴向沟槽12的沟槽宽度和沟槽深度(例如,不超过中间轴向沟槽12的沟槽宽度和沟槽深度的50%、更优选地不超过30%)。
这种中间浅沟槽21抑制中间区块16的刚度的减小,并且提供允许区块在与地面接触时变形的空间,还改善了中间区块16的抗不均匀磨损能力。此外,中间浅沟槽21有助于改善中间区域8中的排水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浅沟槽21以锯齿形延伸成沿轮胎周向方向将胎面S分隔为例如两半。
优选地,中间浅沟槽21包括中央部21a和一对端部21b,该中央部21a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向与中间轴向沟槽12相反的方向倾斜,所述一对端部21b自中央部21a弯曲。
中央部21a长于中间浅沟槽21的其它部分中的任何部分。
当中间区块16的胎面S在轮胎周向方向或在轮胎轴向方向上受到较大的力时,中间浅沟槽21的两侧上的区块部分彼此接触以彼此支承,并且由此能够增大中间区块16的表观刚度。
优选地,每个端部21b包括扩口部21c,该扩口部21c的沟槽宽度朝向该沟槽的开口端增大。这种扩口部21c有助于进一步增大中间区域8中的排水性。除了扩口部21c之外,中间浅沟槽21具有恒定的沟槽宽度。
如图5中所示,中间浅沟槽21的扩口部21c的沟槽边缘之间的角γ优选地设定在30度至110度的范围中。由此,能够以平衡的方式改善中间区块16的排水性和刚度。
优选的是,中间浅沟槽21的扩口部21c设置在中间区块16的胎面S的相关的边或边缘16a的长度L2的中央位置,扩口部21c在该边或边缘处敞开。尤其优选的是,在敞开端处的最大沟槽宽度L3的中心16c距边16a的每一端16b的距离L1在边16a的长度L2的0.3倍至0.7倍的范围中。这种扩口部21c有助于以平衡的方式控制中间区块16的刚度。
扩口部21c的开口端处的最大沟槽宽度L3优选地设定在边16a——扩口部21c在此处敞开——的长度L2的0.2倍至0.5倍的范围中。如果扩口部21c的敞开端处的最大沟槽宽度L3小于长度L2的0.2倍,那么存在排水性不能充分改善的可能性。如果敞开端处的最大沟槽宽度L3大于长度L2的0.5倍,那么存在中间区块16的刚度平衡变差的可能性。
为了更有效地获得上述有益效果,从扩口部21c的内侧端J至扩口部21c敞开处的边16a的最短距离L4优选地设定在中间区块16的宽度L5的0.05倍至0.2倍的范围中,其中,最短距离L4和宽度L5沿垂直于边16a的方向测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中所示,每个胎肩区域9中的胎肩轴向沟槽13从胎肩主沟槽5的向外突出部5b轴向向外地延伸至胎面边缘Te,并且胎肩区域9形成为一排胎肩区块17。
每个胎肩轴向沟槽1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的角β3优选地设定在0度至20度的范围中。优选地,角β3设定为小于中间轴向沟槽12的倾角β2。由此,胎肩区块17的周向端部的刚度增大,并且由此可以抑制不均匀磨损如锯齿状磨损。由于胎肩轴向沟槽13的角β3相对较小,如图6中所示,胎肩区块17的胎面S的定位在两个周向端处的拐角部17a的内角D1和D2可以增大,因此,从拐角部17a处开始的不均匀磨损可以得到抑制。为了更有效地获得这种有益效果,优选的是,内角D1和D2不小于90度。
胎肩轴向沟槽13在轴向内端处具有最小沟槽宽度W5并且在轴向外端处具有最大沟槽宽度W6。这种胎肩轴向沟槽13有助于改善胎肩区域9中的排水性。
为了进一步改善中间区域8和胎肩区域9中的排水性,最小沟槽宽度W5优选地设定为大于中间轴向沟槽12的沟槽宽度W4。
在每个胎肩轴向沟槽13中,优选的是,该胎肩轴向沟槽13的沟槽边缘24中的至少一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每一者)由直部24a和弯曲部24b构成,该直部24a从胎肩主沟槽5以直线的方式延伸,该弯曲部24b从直部24a延伸至胎面边缘Te。弯曲部24b以弧形形状弯曲使得胎肩轴向沟槽13的沟槽宽度朝向轴向外侧增大。这种胎肩轴向沟槽13有助于在增大胎肩区域9中的排水性的同时抑制胎肩区块17的不均匀磨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胎肩区块17设置有横跨胎面S的宽度延伸的胎肩浅沟槽22,正如图6中所示。胎肩浅沟槽22包括一对端部22b和在所述一对端部22b之间的中央部22a,中央部22a自每个端部22b弯曲,以便沿轮胎轴向方向以锯齿形延伸。仅轴向上的外端部22b设置有扩口部22c,在该扩口部22c中,沟槽宽度朝向轴向外侧逐渐增大。
胎肩浅沟槽22的沟槽宽度和沟槽深度分别不超过胎肩轴向沟槽13的沟槽宽度和沟槽深度的50%、优选地不超过30%。这种胎肩浅沟槽22允许胎肩区块17在与地面接触时产生适当的变形以减小磨损能量,并且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胎肩区域9中的排水性。
为了有效地防止中心磨损,胎肩区块17的胎面S的面积S3优选地设定为小于胎冠区块15的胎面S的面积S1。
为了更有效地获得上述有益效果,优选的是,一个胎肩区块17的胎面S的面积S3、一个胎冠区块15的胎面S的面积S1、以及一个中间区块16的胎面S的面积S2满足:S3<S1/2+S2。由此,施加在胎面胎冠区域上的负荷由胎冠区块15和中间区块16以平衡的方式支承,并且区块15和16的地面压力可被减小。
类似地,优选的是,每个胎肩区域9的陆地比小于胎冠区域7的陆地比。这里,陆地比是一区域的总地面接触面积与所涉及区域的整体面积之比。
胎冠轴向沟槽11的倾角β1、中间轴向沟槽12的倾角β2、以及胎肩轴向沟槽13的倾角β3设定为满足下述条件:β1>β2>β3,以便在抑制胎面胎肩区域中的不均匀磨损的同时,增大胎面胎冠区域中的排水性。
为了确保这种有益效果,优选的是,中间轴向沟槽12的倾角β2与胎肩轴向沟槽13的倾角β3之差大于胎冠轴向沟槽11的倾角β1与中间轴向沟槽12的倾角β2之差。
为了确保胎肩区块17的面积S3并且避免刚度的减小,优选的是,胎肩区块17的周向长度的最小值P1与最大值P2的比P1/P2不小于0.7。为了确保上述作用并且改善胎肩区域9中的排水性,优选的是,从胎面边缘Te至胎肩区块17的胎面S的每个拐角部17a的轴向距离P4不小于胎面宽度TW的15%。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肩区块17的胎面S的邻接胎肩主沟槽5的轴向上的内边缘由两个直线区段组成。为了改善胎肩区块17的刚度平衡,优选的是,两个直线区段的长度的比落在0.8至1.25的范围内。优选的是,出于类似的原因,胎肩轴向沟槽13的直部24a的长度P3在上述轴向距离P4的0.3倍至0.7倍的范围中。
对比测试1
基于图1中示出的胎面区,对具有表1-1中所列规格的尺寸为11R22.5(轮辋尺寸:22.5×8.25)的测试轮胎进行实验性地制造并且进行如下测试
<磨损测试>
实施例1-1轮胎(作为参照轮胎)安装在2-D轮式十吨卡车的一侧上的后轮上,并且其它测试轮胎安装在另一侧的后轮上,并且卡车行驶直到参照轮胎或测试轮胎的磨损指标达到50%的磨损为止。(轮胎充气压力:720kpa)然后,对于测试轮胎,通过测量三个周向上不同的测量位置处的区块高度并从原始区块高度中减去平均测量值而获得胎冠区块的磨损量。类似地,获得胎肩区块的磨损量和中间区块的磨损量。
胎冠区块的磨损量与胎肩区块的磨损量的比值示出在表1-1的“中心磨损”部分中,其中,该比值越接近1越好。
此外,通过将中间区块的磨损量与胎冠区块和胎肩区块的磨损量进行比较来检测中间区块是否存在早期磨损。结果示出在表1-1的“中间区块的早期磨损”部分中,其中,“Y”意味着观察到了早期磨损,而“N”意味着没有观察到早期磨损。
<湿地性能测试>
在覆盖有5mm深的水的柏油路面上,从当离合器连接时的时刻开始测量在全部车轮上设置有相同测试轮胎的上述卡车行驶10米所需的时间。测量值的倒数通过基于实施例1-1为100的指标示出在表1-1中,其中,值越大,湿地性能越好。
如表1-1中所示,在不牺牲湿地性能的情况下实施例轮胎的抗磨损能力能够得到改善。
对比测试2
基于图1中示出的胎面区,对具有表2-1中所列规格的尺寸为11R22.5(轮辋尺寸:22.5×8.25)的测试轮胎进行实验性地制造并且进行如下测试。
<抗不均匀磨损能力测试>
实施例2-1轮胎(作为参照轮胎)安装在2-D轮式十吨卡车的一侧上的后轮上,并且其它测试轮胎安装在另一侧的后轮上,并且卡车行驶直到参照轮胎或测试轮胎的磨损指标达到50%的磨损为止。(轮胎充气压力:720kpa。)然后,对于测试轮胎,在三个周向上不同的测量位置处测量胎冠区块的区块高度,并且得到测量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类似地,得到胎肩区块的差值。两个差值中的较大差值通过基于实施例2-1为100的指标以倒数形式示出在表2-1中,其中,值越大,抗不均匀磨损能力越好。
<湿地性能测试>
在覆盖有5mm深的水的柏油路面上,从当离合器连接时的时刻开始测量在全部车轮上设置有相同测试轮胎的上述卡车行驶10米所需的时间。测量值的倒数通过基于实施例2-1为100的指标示出在表2-1中,其中,值越大,湿地性能越好。
如表2-1中所示,实施例轮胎的胎面胎冠区域中的排水性以及胎面胎肩区域中的不均匀磨损能够得到改善。
对比测试3
基于图1中示出的胎面区,对具有表3-1中所列规格的尺寸为11R22.5(轮辋尺寸:22.5×8.25)的测试轮胎进行实验性地制造并且进行如下测试。
<磨损测试>
实施例3-1轮胎(作为参照轮胎)安装在2-D轮式十吨卡车的一侧上的后轮上,并且其它测试轮胎安装在另一侧上的后轮上,并且卡车行驶直到参照轮胎或测试轮胎的磨损指标达到50%的磨损为止。(轮胎充气压力:720kpa。)然后,对于测试轮胎,通过测量三个周向上不同的测量位置处的区块高度并从原始区块高度中减去平均测量值而得到胎冠区块的磨损量。类似地,得到了胎肩区块的磨损量和中间区块的磨损量。胎冠区块的磨损量与胎肩区块的磨损量的比值示出在表3-1的“中心磨损”部分中,其中,比值越接近1越好。
此外,通过将胎肩区块的磨损量与胎冠区块和中间区块的磨损量进行比较来检测胎肩区块是否存在早期磨损。结果示出在表3-1的“胎肩区块的早期磨损”部分中,其中,“Y”意味着观察到了早期磨损,而“N”意味着没有观察到早期磨损。
<湿地性能测试>
在覆盖有5mm深的水的柏油路面上,从当离合器连接时的时刻开始测量在全部车轮上设置有相同测试轮胎的上述卡车行驶10米所需的时间。测量值的倒数通过基于实施例3-1为100的指标示出在表3-1中,其中,值越大,湿地性能越好。
如表3-1中所示,实施例轮胎的抗不均匀磨损能力能够得到改善。
对比测试4
基于图1中示出的胎面区,对具有表4-1中所列规格的尺寸为11R22.5(轮辋尺寸:22.5×8.25)的测试轮胎进行实验性地制造。然而,在比较示例轮胎参照例4-1中,每个胎肩轴向沟槽具有从胎肩主沟槽以直线的方式延伸至胎面边缘的沟槽边缘。对轮胎进行如下测试。
<磨损测试>
实施例4-1轮胎(作为参照轮胎)安装在2-D轮式十吨卡车的一侧上的后轮上,并且其它测试轮胎安装在另一侧上的后轮上,并且卡车行驶直到参照轮胎或测试轮胎的磨损指标达到50%的磨损为止。(轮胎充气压力:720kpa。)然后,对于测试轮胎,通过测量三个周向上不同的测量位置处的区块高度并从原始区块高度中减去平均测量值而得到胎冠区块的磨损量。类似地,得到了胎肩区块的磨损量和中间区块的磨损量。胎冠区块的磨损量与胎肩区块的磨损量的比值示出在表4-1的“中心磨损”部分中,其中,比值越接近1越好。
此外,通过将胎肩区块的磨损量与胎冠区块和中间区块的磨损量进行比较来检测是否存在早期磨损。结果示出在表4-1的“早期磨损”部分中,其中,“Y”意味着观察到了早期磨损,而“N”意味着没有观察到早期磨损。
<湿地性能测试>
在覆盖有5mm深的水的柏油路面上,从当离合器连接时的时刻开始测量在全部车轮上设置有相同测试轮胎的上述卡车行驶10米所需的时间。测量值的倒数通过基于实施例4-1为100的指标示出在表4-1中,其中,值越大,湿地性能越好。
如表4-1中所示,实施例轮胎的不均匀磨损和排水性能够得到改善。
对比测试5
基于图1中示出的胎面区,对具有表5-1中所列规格的尺寸为11R22.5(轮辋尺寸:22.5×8.25)的测试轮胎进行实验性地制造。然而,在对比性的示例轮胎参照例5-1中,每个中间浅沟槽在端部中没有设置扩口部。对轮胎进行如下测试。
<磨损测试>
实施例5-1轮胎(作为参照轮胎)安装在2-D轮式十吨卡车的一侧上的后轮上,并且其它测试轮胎安装在另一侧上的后轮上,并且卡车行驶直到参照轮胎或测试轮胎的磨损指标达到50%的磨损为止。(轮胎充气压力:720kpa。)然后,对于测试轮胎,通过测量三个周向上不同的测量位置处的区块高度并从原始区块高度中减去平均测量值而得到胎冠区块的磨损量。类似地,得到了胎肩区块的磨损量和中间区块的磨损量。
胎冠区块的磨损量与胎肩区块的磨损量的比值示出在表5-1的“中心磨损”部分中,其中,比值越接近1越好。
此外,通过将胎肩区块的磨损量与胎冠区块和中间区块的磨损量进行比较来检测是否存在早期磨损。结果示出在表5-1的“早期磨损”部分中,其中,“Y”意味着观察到了早期磨损,而“N”意味着没有观察到早期磨损。
<湿地性能测试>
在覆盖有5mm深的水的柏油路面上,从当离合器连接时的时刻开始测量在全部车轮上设置有相同测试轮胎的上述卡车行驶10米所需的时间。测量值的倒数通过基于实施例5-1为100的指标示出在表5-1中,其中,值越大,湿地性能越好。
如表5-1中所示,实施例轮胎的抗不均匀磨损性能够得到改善。

Claims (32)

1.一种重载充气轮胎,包括:
胎面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周向连续延伸的主沟槽以及连接在所述主沟槽之间的轴向沟槽以形成区块,
所述主沟槽包括:
锯齿形胎冠主沟槽,所述锯齿形胎冠主沟槽设置在轮胎赤道线的每一侧上,以及
锯齿形胎肩主沟槽,所述锯齿形胎肩主沟槽设置在各胎冠主沟槽的轴向上的外侧,
其中,所述胎冠主沟槽的沟槽宽度小于所述胎肩主沟槽的沟槽宽度,并且
所述轴向沟槽包括:
胎冠轴向沟槽,所述胎冠轴向沟槽周向划分开胎冠区块,所述胎冠区块设置在所述胎冠主沟槽之间并且各自具有大致六边形的胎面,以及
中间轴向沟槽,所述中间轴向沟槽周向划分开中间区块,所述中间区块设置在每个胎冠主沟槽与相邻的所述胎肩主沟槽之间并且各自具有大致六边形的胎面,
其中,所述中间轴向沟槽的沟槽宽度大于所述胎冠轴向沟槽的沟槽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中间区块各自具有最大轴向宽度,并且所述胎冠区块各自具有大于所述中间区块的所述最大轴向宽度的最大轴向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胎冠轴向沟槽向一个方向倾斜,并且所述中间轴向沟槽向与所述胎冠轴向沟槽的方向不同的一个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胎冠主沟槽和所述胎肩主沟槽中的每一者具有沿轮胎周向方向交替的沿轴向向内突出的部分和沿轴向向外突出的部分,
所述胎冠轴向沟槽在相对于轮胎轴向方向以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中的角倾斜的同时从其中一个所述胎冠主沟槽的所述向内突出的部分延伸至另一所述胎冠主沟槽的所述向内突出的部分,并且
所述中间轴向沟槽在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方向以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中的角倾斜的同时从所述胎冠主沟槽的所述向外突出的部分延伸至所述胎肩主沟槽的所述向内突出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胎冠主沟槽和所述胎肩主沟槽中的每一者包括交替的第一倾斜区段和第二倾斜区段,所述第一倾斜区段和所述第二倾斜区段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方向以在15度至25度的范围中的倾角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每个胎冠区块设置有胎冠浅沟槽,所述胎冠浅沟槽横跨所述胎冠区块的胎面的宽度延伸,并且所述胎冠浅沟槽的沟槽深度小于所述胎冠轴向沟槽的沟槽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胎冠浅沟槽包括中央部,所述中央部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方向朝向一个周向方向倾斜,并且
所述胎冠轴向沟槽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方向朝向另一周向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胎冠浅沟槽包括两个端部,所述两个端部设置在所述中央部的两侧上、并且自所述中央部弯曲成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方向朝向所述一个周向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每个端部包括扩口部,在所述扩口部中,所述沟槽宽度朝向所述扩口部的敞开端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中间区块各自设置有中间浅沟槽,所述中间浅沟槽横跨所述中间区块的胎面的宽度延伸,并且所述中间浅沟槽的沟槽深度小于所述中间轴向沟槽的沟槽深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中间浅沟槽包括中央部,所述中央部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方向朝向与所述中间轴向沟槽的方向相反的一个周向方向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中间浅沟槽包括:
中央部,所述中央部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方向朝向与所述中间轴向沟槽的方向相反的一个周向方向倾斜,以及
两个端部,所述两个端部设置在所述中央部的两侧上、并且自所述中央部弯曲成朝向另一周向方向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每个端部包括扩口部,在所述扩口部中,所述沟槽宽度朝向所述扩口部的敞开端增大。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轴向沟槽包括胎肩轴向沟槽,所述胎肩轴向沟槽从每个胎肩主沟槽延伸至相邻的胎面边缘以形成胎肩区块,并且
所述胎肩轴向沟槽的沟槽宽度大于所述中间轴向沟槽的所述沟槽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轴向沟槽包括胎肩轴向沟槽,所述胎肩轴向沟槽从每个胎肩主沟槽延伸至相邻的胎面边缘以形成胎肩区块,
所述中间轴向沟槽具有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方向的第一倾角,
所述胎冠轴向沟槽具有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方向的第二倾角,
所述胎肩轴向沟槽具有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方向的第三倾角,并且
所述第一倾角小于所述第二倾角且大于所述第三倾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胎冠轴向沟槽的所述第二倾角小于40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胎肩轴向沟槽的所述第三倾角小于20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中间轴向沟槽的所述第一倾角与所述胎肩轴向沟槽的所述第三倾角之差大于所述中间轴向沟槽的所述第一倾角与所述胎冠轴向沟槽的所述第二倾角之差。
19.根据权利要求15、16、17或18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中间轴向沟槽具有第一沟槽宽度,所述胎冠轴向沟槽具有第二沟槽宽度,所述胎肩轴向沟槽具有第三沟槽宽度,
所述第一沟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沟槽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三沟槽宽度,并且
所述第二沟槽宽度不小于5mm。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每个胎冠区块的所述胎面的边缘的长度设定为使得所述胎面的所述边缘中的任意两个边缘的长度之间的边缘长度比落在0.8至1.3的范围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轴向沟槽包括胎肩轴向沟槽,所述胎肩轴向沟槽从每个胎肩主沟槽延伸至相邻的胎面边缘以形成胎肩区块,
所述胎冠区块的所述胎面具有第一面积,并且所述胎肩区块的所述胎面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面积的第二面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从所述轮胎赤道线至所述胎肩主沟槽的宽度方向中心线的锯齿形的幅度中心线的距离在从一半胎面宽度TW/2的50%至75%的范围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胎冠主沟槽之间的胎冠区域的陆地比大于每个胎肩主沟槽与相邻的胎面边缘之间的胎肩区域的陆地比。
24.根据权利要求20、21、22或23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每个中间区块的所述胎面的边缘的长度设定为使得所述胎面的所述边缘中的任意两个边缘的长度之间的边缘长度比落在0.8至1.3的范围内。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胎冠主沟槽具有第一沟槽宽度,所述胎肩主沟槽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沟槽宽度的第二沟槽宽度,
所述胎冠区块的所述胎面具有第一面积,所述胎肩区块的所述胎面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面积的第二面积,并且
每个胎肩轴向沟槽的两个沟槽边缘中的至少一个沟槽边缘包括直部和弯曲部,所述直部从所述胎肩主沟槽以直线的方式延伸,所述弯曲部从所述直部的轴向上的外端延伸至所述胎面边缘、并且弯曲成使所述胎肩轴向沟槽的所述沟槽宽度增大。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每个胎肩区块的所述胎面具有拐角部,所述拐角部定位在所述胎面的两个周向端处并且具有大于90度的内角。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直部的长度在从所述胎面边缘至所述拐角部之间的轴向距离的0.3倍至0.7倍的范围中,其中,所述直部从所述拐角部延伸。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中间区块各自设置有中间浅沟槽,所述中间浅沟槽横跨所述中间区块的所述胎面的宽度延伸,并且所述中间浅沟槽的沟槽深度小于所述中间轴向沟槽的沟槽深度,
所述中间浅沟槽包括:
中央部,所述中央部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方向朝向与所述中间轴向沟槽的方向相反的一个周向方向倾斜,以及
两个端部,所述两个端部设置在所述中央部的两侧上,并且自所述中央部弯曲成朝向另一周向方向倾斜,
每个端部包括扩口部,在所述扩口部中,所述沟槽宽度朝向所述扩口部的敞开端增大,并且
所述中间浅沟槽的所述扩口部的沟槽边缘之间的内角不小于30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中间浅沟槽的所述扩口部位于所述中间区块的所述胎面的边缘的长度的中央部分中。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在每个中间区块的所述胎面中,从所述扩口部的在其敞开端处的沟槽宽度的中心至所述扩口部敞开处的所述边缘的每一端的距离在所述边缘的长度的0.3倍至0.7倍的范围中。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在每个中间区块的所述胎面中,所述扩口部的在其敞开端处的最大沟槽宽度在所述扩口部敞开处的所述边缘的长度的0.2倍至0.5倍的范围中。
32.根据权利要求29、30或31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中,
从所述扩口部的内端至所述中间区块的所述胎面的在所述扩口部敞开处的所述边缘的最短距离在下述范围中:垂直于所述边缘测量的所述中间区块的宽度的0.05倍至0.2倍。
CN201510524054.2A 2014-08-26 2015-08-24 重载充气轮胎 Active CN105383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1955A JP6114723B2 (ja) 2014-08-26 2014-08-26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71954A JP6114722B2 (ja) 2014-08-26 2014-08-26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71958 2014-08-26
JP2014-171954 2014-08-26
JP2014-171956 2014-08-26
JP2014171958A JP6163144B2 (ja) 2014-08-26 2014-08-26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71956A JP6114724B2 (ja) 2014-08-26 2014-08-26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71955 2014-08-26
JP2014-171957 2014-08-26
JP2014171957A JP6082368B2 (ja) 2014-08-26 2014-08-26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3225A true CN105383225A (zh) 2016-03-09
CN105383225B CN105383225B (zh) 2018-12-11

Family

ID=54010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24054.2A Active CN105383225B (zh) 2014-08-26 2015-08-24 重载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4250B2 (zh)
EP (1) EP2990229B1 (zh)
CN (1) CN10538322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7703A (zh) * 2017-02-16 2018-08-2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8501624A (zh) * 2017-02-23 2018-09-0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177699A (zh) * 2017-01-17 2019-08-2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1196113A (zh) * 2018-11-20 2020-05-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3442658A (zh) * 2020-03-26 2021-09-2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92335S1 (en) * 2015-06-18 2017-07-1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USD815590S1 (en) * 2016-04-26 2018-04-17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for automobile
JP6776620B2 (ja) * 2016-05-25 2020-10-2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6828386B2 (ja) * 2016-11-11 2021-02-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US10682889B2 (en) 2017-03-06 2020-06-1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for autonomous vehicle
JP6926679B2 (ja) * 2017-05-29 2021-08-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DE102017215426A1 (de) * 2017-09-04 2019-03-07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Laufstreifenprofil eines Fahrzeugreifens
DE102019213038A1 (de) * 2019-08-29 2021-03-0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7459675B2 (ja) 2020-06-16 2024-04-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3799544A (zh) * 2020-06-16 2021-12-1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USD983729S1 (en) * 2021-04-25 2023-04-18 Sailun Group Co., Ltd. Tire
JP2022177711A (ja) 2021-05-18 2022-12-0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3829805A (zh) * 2021-09-13 2021-12-24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8512A (ja) * 1999-02-23 2000-09-05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4224131A (ja) * 2003-01-21 2004-08-1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US20100200138A1 (en) * 2009-02-06 2010-08-12 Keizo Shibano Heavy duty tire
CN102292224A (zh) * 2009-01-26 2011-12-2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JP2012051504A (ja) * 2010-09-02 2012-03-1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689568A (zh) * 2011-03-25 2012-09-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载重充气轮胎
CN103057358A (zh) * 2011-10-20 2013-04-2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轮胎
JP2013189099A (ja) * 2012-03-14 2013-09-2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6215A (ja) * 1992-03-10 1993-09-2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65728B2 (ja) * 2000-08-02 2008-10-15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145209A (ja) 2005-11-29 2007-06-14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BRPI0921712A2 (pt) 2008-11-14 2016-01-05 Bridgestone Corp pneumático
USD647468S1 (en) * 2010-02-04 2011-10-25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Pneumatic tire
JP1436645S (zh) * 2011-05-12 2015-03-16
USD754590S1 (en) * 2014-02-26 2016-04-26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Tire
USD792335S1 (en) * 2015-06-18 2017-07-1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8512A (ja) * 1999-02-23 2000-09-05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4224131A (ja) * 2003-01-21 2004-08-1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2292224A (zh) * 2009-01-26 2011-12-2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US20100200138A1 (en) * 2009-02-06 2010-08-12 Keizo Shibano Heavy duty tire
JP2012051504A (ja) * 2010-09-02 2012-03-1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689568A (zh) * 2011-03-25 2012-09-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载重充气轮胎
CN103057358A (zh) * 2011-10-20 2013-04-2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轮胎
JP2013189099A (ja) * 2012-03-14 2013-09-2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7699A (zh) * 2017-01-17 2019-08-2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177699B (zh) * 2017-01-17 2021-09-10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437703A (zh) * 2017-02-16 2018-08-2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8437703B (zh) * 2017-02-16 2021-11-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8501624A (zh) * 2017-02-23 2018-09-0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501624B (zh) * 2017-02-23 2021-01-2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11214098B2 (en) 2017-02-23 2022-01-04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11196113A (zh) * 2018-11-20 2020-05-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1196113B (zh) * 2018-11-20 2023-06-2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3442658A (zh) * 2020-03-26 2021-09-2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90229A1 (en) 2016-03-02
US20160059638A1 (en) 2016-03-03
EP2990229B1 (en) 2017-03-22
US10144250B2 (en) 2018-12-04
CN105383225B (zh)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3225A (zh) 重载充气轮胎
EP3023269B1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EP3715149B1 (en) Heavy-duty tire
JP577139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040216B1 (en) Pneumatic tire
EP3069900A1 (en) Heavy duty tire
WO2014119336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173476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4144802A (zh) 充气轮胎
EP2777950B1 (en) Pneumatic tire
EP2127907A1 (en) Pneumatic tire
JP5852627B2 (ja) 重荷重用タイヤ
US10981418B2 (en) Tire
JP5923057B2 (ja) 重荷重用タイヤ
EP3421265B1 (en) Tire
CN105644271B (zh) 重载充气轮胎
US20160152094A1 (en) Heavy-duty tire
EP3693190B1 (en) Tyre tread
JP7302416B2 (ja) タイヤ
JP2018012484A (ja) タイヤ
US10300744B2 (en) Tire
CN104626889A (zh) 重载荷用轮胎
JP7306163B2 (ja) タイヤ
JP7298369B2 (ja) タイヤ
JP7347008B2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