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3178A -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3178A
CN105383178A CN201510510859.1A CN201510510859A CN105383178A CN 105383178 A CN105383178 A CN 105383178A CN 201510510859 A CN201510510859 A CN 201510510859A CN 105383178 A CN105383178 A CN 105383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recording medium
logging mode
record head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108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3178B (zh
Inventor
山内一德
林雅
小林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83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3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63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detecting head temperature; Ink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1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sheet input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2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aiming at warming up the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heating elements forming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6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of a typ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41J2/04575 - B41J2/04585, or of an undefined typ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在记录之间的时间相对长的第一记录模式中,在记录之间停止加热,而在记录之间的时间相对短的第二记录模式中,在记录之间继续进行加热。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喷墨记录装置:在驱动排出墨的多个记录元件的情况下,使具有这些记录元件的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方扫描,从而将墨排出到记录介质上以记录图像。如果正在排出的墨的温度低,则已知这种喷墨记录装置可能遇到诸如排出量降低或排出故障的问题。该现象导致了正在被记录的图像的质量不好。还已知如下技术:如果在记录开始之前或记录过程中记录头的温度低于预定目标温度,则对记录头进行加热,但是不加热到热量使墨排出的程度。因此,能够进行保温控制,以使记录头的温度在预定范围之内。
如果在记录开始时记录头的温度低于目标温度,则在记录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加热,直到记录头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这导致了加热等待时间,意味着记录生产量下降。日本特开2008-188987号公报公开了如下方法:通过在开始某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之前的非记录期间开始加热,并在该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结束时停止加热,来抑制记录生产量的下降。
然而,根据日本特开2008-188987号公报,在某一记录介质上结束记录之后直到在下一记录介质上开始记录为止,不进行保温控制。虽然通过临时停止电力能够抑制电力消耗,但是每当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时记录头的温度将会下降。一旦发生这种温度下降,则无法在下一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之前的短时间内,将记录头的温度提高到目标温度,因此需要关注的是,可能发生用于记录头的加热的等待时间。此外,在记录介质的两面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即使将结束记录介质的正面上的记录与开始记录介质的背面上的记录之间的时间量设置为短时间,在两面上的记录之间也会发生相同的加热等待时间的问题。当在短时间内在多个记录介质上连续进行记录时,或当进行双面记录时,发生这种加热等待时间会导致较低的记录生产量。
另一方面,即使在多个记录介质上连续进行记录时,如果从某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到下一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的间隔长,则在下一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开始之前,能够利用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保温控制。因此,存在如下情况:即使临时关闭电力,也能够再次打开电力并且能够及时将记录头的温度提高到目标温度或更高,以对下一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发明内容
已发现期望进行实现记录生产量的抑制和电力消耗的抑制二者的保温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喷墨记录装置,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包括:记录头,其被构造为排出墨;获取单元,其被构造为获取与所述记录头的温度相关的信息;运送单元,其被构造为运送记录介质;加热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与所述记录头的温度相关的信息,来加热所述记录头,使得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变为目标温度;选择单元,其被构造为从多个记录模式中选择一个记录模式来执行,所述多个记录模式至少包括第一记录模式和第二记录模式,在所述第一记录模式中,所述运送单元运送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使得在对首先进行记录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期间,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与在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之后接下来进行记录的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不交叠,而在所述第二记录模式中,所述运送单元运送所述第一记录介质和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使得对所述第一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期间,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在运送方向上游侧的边缘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在所述运送方向下游侧的边缘交叠;以及记录单元,其被构造为根据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记录模式,通过所述记录头来进行记录,其中,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第一记录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的期间,临时停止加热所述记录头;而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第二记录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的期间,加热所述记录头以维持所述目标温度。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根据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透视图。
图2A和图2B是例示根据实施例的拾取辊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记录头的透视图。
图4A至图4C是根据实施例的记录头的放大图。
图5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记录控制系统的图。
图6A至图6C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的图。
图7A至图7C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的图。
图8A至图8C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的图。
图9A和图9B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通常运送记录模式的图。
图10是例示根据实施例的记录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例示根据实施例的保温序列的流程图。
图12是例示通常运送记录模式下的记录序列的流程图。
图13是例示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下的记录序列的流程图。
图14是例示双面记录模式下的记录序列的流程图。
图15A至图15C是用于描述保温标志的开/关切换和温度转变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是例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下文中称为“记录装置”)100的俯视内部的示意图。图1B是沿Y-Z平面截取的、记录装置100的内部的截面图。
在给送托盘11(装载单元)上装载多张记录介质1。拾取辊2与给送托盘11上装载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1抵接,并拾取该记录介质1。给送辊3向Y方向(运送方向)的下游给送由拾取辊2拾取的记录介质1。从动给送辊4被给送辊3施力而与给送辊3一起夹持并给送记录介质1。
运送辊5将给送辊3和从动给送辊4给送的记录介质1,运送到面向记录头101的位置。夹送辊6被运送辊5施力而与运送辊5一起夹持并给送记录介质1。
记录头101排出墨以对运送辊5和夹送辊6运送的记录介质1进行记录。压盘8在面向记录头101的位置支撑记录介质1的背面。托架10搭载记录头101并在X方向(扫描方向)上扫描记录头101。
排出辊9将通过记录头在其上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1排出到装置外部。齿轮(spur)12和13与通过记录头101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相接触地旋转。位于Y方向的下游侧的齿轮13被排出辊9施力,而位于上游侧的齿轮12没有与排出辊9布置在面对位置。齿轮12用于防止记录介质1向上浮动,因此还被称为压齿轮。
通过运送导件15将记录介质1在由给送辊3和从动给送辊4形成的给送间隙与由运送辊5和夹送辊6形成的运送间隙之间导引。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6被布置在给送辊3在Y方向上的下游,以检测记录介质1的前端和尾端。记录介质压杆17用于通过被旋转轴17b上的弹簧在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而在稍后描述的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下,将后续记录介质的前端部交叠在先前记录介质的尾端部。
图2A和图2B是用于描述拾取辊2的构造的图。如上所述,拾取辊2与给送托盘11上装载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1抵接,并拾取该记录介质1。驱动轴19将稍后描述的给送电机的驱动传送到拾取辊2。当拾取记录介质1时,驱动轴19和拾取辊2在图2A和图2B中的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驱动轴19配设有突起19a。在拾取辊2上形成有与突起19a配合的凹入部2c。在突起19a与拾取辊2的凹入部2c的第一面2a抵接(如图2A所示)的情况下,驱动轴19的驱动被传送到拾取辊2,并且拾取辊2被驱动轴19的驱动而旋转。另一方面,在突起19a与拾取辊2的凹入部2c的第二面2b抵接(如图2B所示)的情况下,驱动轴19的驱动没有被传送到拾取辊2,并且拾取辊2没有被驱动轴19的驱动而旋转。在突起19a既不抵接第一面2a又不抵接第二面2b、而是在第一面2a与第二面2b之间的情况下,对驱动轴19进行驱动不会旋转拾取辊2。
图3是例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头101的构造的示意性透视图。图4A至图4C是例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头的、配设有排出口阵列的芯片(记录元件板)201和202的放大图。图4A是从Z方向看记录头101的底面图。图4B是配设给记录头101的黑色墨记录芯片201的排出口阵列211的放大图。图4C是配设给记录头101的彩色墨记录芯片202的排出口阵列212、213和214的放大图。
记录头101经由接触板200从记录装置主体接收记录信号,并且供给驱动记录头所需的电力。黑色排出口阵列211布置在黑色墨记录芯片(下文中称为“黑色芯片”)201上。排出青色墨的青色排出口阵列212、排出品红色墨的品红色排出口阵列213、以及排出黄色墨的黄色排出口阵列214布置在彩色墨记录芯片(下文中称为“彩色芯片(colorchip)”)202上。黑色芯片201和彩色芯片202分别配设有与记录头101的温度检测元件相对应的二极管传感器215、216和219。黑色芯片201和彩色芯片202还分别配设有被构造为包括340Ω电阻器的用于加热墨的子加热器217和218。
图4B是用于排出黑色墨的排出口阵列211的放大图。在墨室220的两侧排列有用于排出墨的排出口211。排出加热器222被布置在与各排出口221相对应的各位置。排出加热器222各自经受驱动电压而发热,引起排出加热器222上的墨的发泡,从而将墨从各排出口211排出。从一个排出口排出的黑色墨的量是12ng。排出口211的数量是1280,排出口211之间的间隔是1/1200英寸。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头被构造为使得记录像素密度为1200dpi。Y方向上排出口阵列的长度为1280×(1/1200英寸)=1.07英寸。
图4C是用于描述排出彩色墨的排出口阵列212、213和214的图。虽然这里示例性地例示了一个青色排出口阵列212的放大图,但是在其他青色排出口阵列212、两个品红色排出口阵列213以及两个黄色排出口阵列214中,构造也是相同的。
排出各种颜色墨的排出口阵列被布置在墨室223的两侧。排出加热器225被布置在与各排出口224相对应的各位置。加热器225各自经受驱动电压而发热,引起排出加热器225上的墨的发泡,从而将墨从各排出口224排出。从一个排出口224排出的彩色墨的量是6ng。排出口224的数量是512,排出口224之间的间隔是1/1200英寸。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头被构造为使得记录像素密度为1200dpi。Y方向上排出口阵列的长度为512×(1/1200英寸)=0.43英寸。
请注意,加热器225的阻抗值大于黑色墨排出加热器222的阻抗值。因此,加热器225生成的热量比加热器222少。原因在于,排出的彩色墨的量少于排出的黑色墨的量,因此排出彩色墨所需的能量比排出黑色墨所需的能量少。同时,由于从一个排出口排出彩色墨而导致的温度升高量,比由于从一个排出口排出黑色墨而导致的温度升高量小。
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能够执行两种类型的保温控制:使用用于加热记录头和墨的子加热器217和218的子加热器加热、以及使用加热器222和225的短脉冲加热。
通过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子加热器控制中,对子加热器217和218应用32V的电压,来间接进行记录头的加热。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短脉冲加热控制中,对加热器222和225应用不使墨排出的等级(level)的短脉冲(驱动脉冲),并且通过驱动加热器222和225来加热记录头。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短脉冲加热控制和子加热器加热控制中,当通过短脉冲加热控制进行时,每时间单位的热能量(加热能力)较大。因此,通过短脉冲加热控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记录头的温度。另一方面,当执行记录时,加热器222和225用于排出,因此无法用于短脉冲加热控制。鉴于以上,在本实施例中,在记录时进行保温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子加热器加热控制,在不记录时进行保温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短脉冲加热控制。
在短脉冲加热控制和子加热器加热控制时,进行如下反馈控制:基于由二极管传感器215、216和219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来切换记录芯片的加热/不加热,从而接近调整温度。
现在,在X方向上以600dpi间隔记录墨滴的情况下,搭载记录头101的托架在X方向上的扫描速度是24000(点每秒)/600(点每英寸)=40英寸每秒。
图5是例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构造的框图。中央处理单元(CPU)303是控制整个记录装置100的系统控制单元。只读存储器(ROM)304存储CPU303执行的控制程序和嵌入式操作系统(OS)程序等。在本实施例中,在存储在ROM304中的嵌入式OS的控制下,存储在ROM304中的控制程序进行软件控制(例如调度和任务切换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5被构造为包括静态RAM(SRAM)等,并用于存储程序控制变量等,存储由用户登记的设置值、记录装置100的管理数据等,并还用作各种类型工作的缓冲区域。非易失性存储器306被构造为包括闪存等,并存储即使在关闭电源之后也期望保存的数据。该数据的示例包括登记调整值、过去已进行与其的连接的主机321的信息等。操作单元307被构造为包括键(例如电源键、停止键等)和触摸屏,并接受用户操作。
如图3至图4B所示,记录头101包括通过记录头驱动器310控制的检测记录头101的温度的二极管传感器215、216和219、排出墨的墨排出加热器222和225、加热墨的子加热器217和218等。记录头驱动器310驱动墨排出加热器222和225、以及子加热器217和218,以进行墨的排出和记录头101的保温控制。以10msec周期获取二极管传感器的输出值,获取的值被转换为温度,并被存储在RAM305中。托架电机318是移动搭载记录头101的托架的电机,并被托架电机驱动器311控制。运送电机319是用于运送记录介质的电机,并被运送电机驱动器312控制。给送电机320是用于从装载单元拾取记录介质的电机,并被给送电机驱动器313控制。
主机321包括在用户命令执行记录操作的情况下与记录装置通信的打印机驱动器322,记录装置处理诸如记录图像、记录质量、记录介质大小、记录介质类型、记录面信息等的记录信息。CPU303经由接口单元309与主机321交换记录图像等。请注意,上述组件303至313经由CPU303管理的系统总线302相互连接。
选择三种记录模式(通常运送记录模式、双面记录模式和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中的一种,并且根据所选的记录模式进行记录。本实施例中的上述通常运送记录模式是如下记录模式:在结束先前已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的排出之后,开始后续记录介质的片材给送以进行记录,并且仅在记录介质的一面上进行记录。
双面记录模式是如下记录模式:在一个记录介质的正面进行记录,随后运送电机319被逆向旋转以收回记录介质,使用反转机构(未例示)翻转片材的正面和背面,然后向前旋转运送电机319以匹配背面的前端,并且也在记录介质的背面上进行记录。在双面记录模式下从记录介质的正面的记录结束直到背面的记录结束的用于记录的时间量,比在通常运送记录模式下从一个记录介质的记录结束直到下一记录介质的记录开始的时间短。
上述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是如下记录模式:仅在记录介质的一面上进行记录,降低了从先前记录介质的记录结束直到后续记录介质的给送完成的时间量。在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下,与通常运送记录模式相比,能够降低从先前记录介质的记录结束直到后续记录介质的记录开始的记录时间量。现在将描述交叠串联给送记录。
图6A至图8C是用于按时间序列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在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下的操作的图。首先,当记录从主机321发送至接口单元309的数据时,在CPU303中处理记录数据,然后记录数据被装载到RAM305作为光栅化数据。CPU303基于光栅化数据开始记录操作。
首先,在图6A的ST1中,通过给送电机驱动器313以低速驱动给送电机320。此时以7.6英寸每秒来旋转拾取辊2。当拾取辊2旋转时,拾取给送托盘11上装载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先前记录介质1-A)。通过拾取辊2拾取的先前记录介质1-A被以与拾取辊2相同的方向旋转的给送辊3运送。给送辊3还被给送电机320驱动。尽管通过具有拾取辊2和给送辊3的构造描述本实施例,但是可以使用如下构造:仅具有给送在装载单元上装载的记录介质的给送辊。
当通过布置在给送辊3的下游的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6检测先前记录介质1-A的前端时,给送电机320然后被切换到高速驱动。也就是说,拾取辊2和给送辊3以20英寸每秒被旋转。
在图6B的ST2中,由于给送辊3的连续旋转,先前记录介质1-A的前端使记录介质压杆17在旋转轴17b上顺时针旋转,以对抗弹簧的偏置力。此外,旋转给送辊3使得先前记录介质1-A的前端与在运送辊5与夹送辊6形成的运送间隙抵接。此时运送辊5处于停止状态。在先前记录介质1-A的前端与运送间隙抵接之后使给送辊3旋转预定量,使得通过与运送间隙抵接的前端来对齐先前记录介质1-A,从而校正偏斜。该偏斜校正操作也被称为校正操作。
在接下来的图6C的ST3中,当先前记录介质1-A的偏斜校正操作完成时,驱动运送电机319,并且运送辊5开始旋转。运送辊5以15英寸每秒运送记录介质。在先前记录介质1-A的前端在面向记录头101的位置匹配之后,基于记录数据进行通过记录头101将墨排出到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操作。请注意,通过与运送间隙抵接的记录介质的前端来进行前端匹配操作,以使前端临时位于运送辊5的位置,并且之后以运送辊5的位置作为基准来控制运送辊5的旋转量。
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是在托架10上搭载记录头101的串联式记录装置。通过重复进行以预定量移动记录介质的间歇运送的运送操作、以及在停止运送辊5时移动托架10以从记录头101排出墨的图像形成操作,来进行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操作。
当先前记录介质1-A的前端匹配时,给送电机320被切换到低速驱动。也就是说,以7.6英寸每秒来旋转拾取辊2和给送辊3。当运送辊5正在以预定量进行记录介质的间歇运送时,给送辊3也被给送电机320间歇驱动。也就是说,当旋转运送辊5时,给送辊3也在旋转,并且当停止运送辊5时,给送辊3也停止。给送辊3的旋转速度小于运送辊5的旋转速度。因此,记录介质在运送辊5与给送辊3之间保持拉紧。给送辊3跟随由运送辊5运送的记录介质。
给送电机320被间歇驱动,因此驱动轴19也被驱动。如先前所描述,拾取辊2的旋转速度小于运送辊5的旋转速度。因此,拾取辊2跟随由运送辊5运送的记录介质。也就是说,拾取辊2在驱动轴19之前旋转。具体地说,驱动轴19的突起19a与第一面2a分离,并且处于与第二面2b接触的状态。因此,在先前记录介质1-A的尾端通过拾取辊2之后没有立即拾取第二张记录介质(后续记录介质1-B)。在对驱动轴19驱动预定时间量之后,突起19a开始与第一面2a接触,并且拾取辊2开始旋转。
图7A中的ST4例示了如下状态:拾取辊2开始旋转,后续记录介质1-B已被拾取。由于诸如传感器响应性等因素,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6需要记录介质之间的预定量或更多的空间,以检测记录介质的边缘。也就是说,在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先前记录介质1-A的尾端之后,在检测后续记录介质1-B之前需要提供预定时间间隔。为此,先前记录介质1-A的尾端和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需要相距预定距离。这就是将拾取辊2的凹入部2c设置为近似70度的原因。
接下来,在图7B的ST5中,通过给送辊3来运送由拾取辊2拾取的后续记录介质1-B。此时,先前记录介质1-A正经受记录头101基于记录数据而进行的图像形成操作。当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6检测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时,给送电机320被切换到高速驱动。也就是说,拾取辊2和给送辊3以20英寸每秒旋转。
接下来,在图7C的ST6中,先前记录介质1-A的尾端被记录介质压杆17向下压,如图4中的ST5所示。相对于通过记录头101的记录操作而使先前记录介质1-A向下游移动的速度,以高速移动后续记录介质1-B使得能够形成如下状态: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与先前记录介质1-A的尾端交叠。先前记录介质1-A正经受基于记录数据的记录操作,因此先前记录介质1-A正被运送辊5间歇运送。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之后,后续记录介质1-B能够通过以20英寸每秒连续旋转的给送辊3,赶上先前记录介质1-A。
在图8A的ST7中,形成了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与先前记录介质1-A的尾端交叠的状态,之后,给送辊3运送后续记录介质1-B,使得前端到达运送间隙的上游的预定位置并停止。请注意,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并非必须与先前记录介质1-A的尾端接触。根据在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之后的给送辊3的旋转量,来计算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的位置,并基于这些计算结果来进行控制。此时,记录头101正基于记录数据对先前记录介质1-A进行图像形成操作。
接下来,在图8B的ST8中,当停止运送辊5以对先前记录介质1-A的最后行进行图像形成操作(墨排出操作)时,驱动给送辊3,由此将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与运送间隙抵接,从而进行后续记录介质1-B的偏斜校正操作。
当先前记录介质1-A的最后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结束时,在图8C的ST9中,旋转运送辊5预定量,从而能够匹配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同时维持后续记录介质1-B与先前记录介质1-A交叠的状态。记录头101基于记录数据对后续记录介质1-B进行记录操作。由于记录操作而导致的后续记录介质1-B的间歇运送使得先前记录介质1-A也被间歇运送,并且最终通过排出辊9将先前记录介质1-A从记录装置向外排出。
当后续记录介质1-B的前端匹配时,给送电机320被切换到低速驱动。也就是说,以7.6英寸每秒来旋转拾取辊2和给送辊3。在后续记录介质1-B之后存在记录数据的情况下,流程返回到图7A的ST4,并且针对第三张进行拾取操作。
另一方面,通常运送模式使用几乎与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相同的从ST1至ST4的控制。然而请注意,如图9A和图9B示意性地例示,先前记录介质1-A的记录在ST4之后的ST5’中拾取后续记录介质1-B时已经结束,因此先前记录介质1-A与后续记录介质1-B永远不会交叠。此外,随着记录进行并且到后续记录介质1-B被运送到图9B中的ST6’所示的位置时,先前记录介质1-A已经被从记录装置向外部排出。之后,流程返回到图7中的ST4,并且在第二张的记录结束之后,进行第三张的拾取。虽然这里描述了在从记录装置向外部排出先前记录介质1-A之前拾取后续记录介质1-B的配置,但是可以进行在从记录装置向外部排出先前记录介质1-A之后拾取后续记录介质1-B的配置。
图10是例示用于选择通常运送记录模式、双面记录模式和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的方法的流程图。当执行来自主机321的进行记录操作的用户命令时,在步骤S701中,CPU303处理从主机321接收到的记录信息,并将其加载到RAM305作为光栅化数据。
在步骤S702中,CPU303参照加载到RAM305的记录信息中包括的记录条件,例如记录面信息、记录介质类型、记录介质大小、记录质量等。仅在以下四个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流程才进行到步骤S704,并执行稍后描述的针对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的序列。否则,即在条件(1)至(4)中的甚至一个条件也不满足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703。所述四个条件如下:
(1)记录面信息为单面记录
(2)记录介质类型为普通纸
(3)记录介质大小为A4大小或信纸大小
(4)记录质量为标准(针对记录介质上的单位区域的扫描次数少于预定次数)
因此,在记录介质的大小较小、并且先前记录介质的尾端与后续记录介质的前端不交叠(如图7中的ST6所示)的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不选择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此外,在记录质量为高质量或者记录介质类型为光泽纸的情况下,即在记录质量被赋予高于记录速度的优先级的情况下,不选择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
在步骤S703中,CPU303确定记录面信息是否为双面记录。如果为双面记录,则流程进行到步骤S705,并且执行稍后描述的针对双面记录模式的序列。如果不是双面记录,则流程进行到步骤S706,并且执行稍后描述的针对通常运送记录模式的序列。
步骤S702和步骤S703中的确定条件和顺序不限于这里所例示的情况。例如,如果记录装置具有两个给送托盘11,则在步骤S702中,可以将这两个给送托盘中的一个设置为不执行重复串联给送。此外,可以在步骤S702中确定是否进行重复串联给送之前进行步骤S703中的是否双面运送的确定。
图11是例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头101的保温序列的流程图。在步骤S801中,CPU303获得RAM305中存储的保温标志信息,并确定保温标志是否为开(on)。在保温标志为开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802,而在保温标志为关(off)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808。保温标志是指示是否将记录头维持在预定温度的标志。稍后将描述切换保温标志开和关的定时。
在步骤S802中,CPU303将RAM305中存储的记录头温度与ROM304中存储的记录头的目标温度进行比较。本实施例中的目标温度为50℃。在记录头的温度低于50℃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803,而在记录头的温度等于或高于50℃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806。
在步骤S803中,CPU303确定记录头是否正在进行记录。如果没有正在进行记录,则流程进行到步骤S805,其中,进行上述短脉冲加热以加热记录头。如果正在进行记录,则由于墨排出加热器222和225正用于记录而无法用于短脉冲加热,因此驱动子加热器117以加热记录头。在步骤S804和S805之后,流程返回到步骤S801。
在步骤S801中确定保温标志为关、或者在步骤S802中确定头温度等于或高于50℃的情况下,记录头的加热是不必要的。因此,在步骤S806、S807、S808和S809中临时停止子加热器加热和短脉冲加热。在步骤S807之后,流程返回到步骤S801。在步骤S809之后,流程结束。
下面将参照图12至图14描述在上述三个记录模式下切换保温标志开和关的定时。图12是例示图10中的步骤S706中的通常运送记录模式下的记录序列的流程图。请注意,通常运送记录模式是在普通纸单面记录和双面记录(如参照图10所描述的)以外的情况下使用的运送方法,并且通常运送记录模式被选择用于例如在光泽纸上进行记录。
首先,在步骤S901中,CPU303将RAM305中存储的保温标志信息改变为开。在步骤S902中,开始图11中描述的保温序列。请注意,能够与图12所示的记录序列并行地执行图11所示的保温序列。在步骤S903中,给送电机驱动器313驱动给送电机320给送记录介质。在步骤S904中,开始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并且流程进行到步骤S905。在步骤S905中,CPU303基于记录数据进行关于在被记录的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是否结束的确定。在记录未结束的情况下,记录继续,而在记录结束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906。在步骤S906中排出记录介质,流程进行到步骤S907。在步骤S907中,CPU303将RAM305中存储的保温标志改变为关。一旦在步骤S907中保温标志变成关,则图10所示的流程(与该流程并行进行)中的保温序列结束。
在步骤S908中,CPU303基于记录信息确定是否存在下一页的记录数据。在确定存在下一页的记录数据的情况下,流程返回到S901,并针对下一页记录介质执行相同的保温序列和记录序列。在确定不存在下一页的记录数据的情况下,通常运送记录模式下的记录序列结束。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在排出记录介质之后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关,但是可以在结束记录时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关。也就是说,步骤S906和S907的顺序可以反转。此外,可以在排出记录介质的同时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关。
并且,虽然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在开始给送记录介质之前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开,但也可以在紧接开始记录前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开。此外,可以在给送记录介质的同时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开。
图13是例示图10中的步骤S704中的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下的记录序列的流程图。步骤S1001和步骤S1002与图12中的步骤S901和步骤S902相同。请注意,图11所示的保温序列能够与图13所示的记录序列并行执行。在步骤S1003中,给送要首先记录的记录介质(先前记录介质),在片材给送之后,在步骤S1004中开始先前记录介质的记录。CPU303甚至在记录时从主机321接收记录数据,并且在步骤S1005中,CPU303基于记录信息进行关于是否存在下一页的记录数据的确定。在不存在下一页的记录数据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1014。CPU303在步骤S1004中进行关于是否已结束对先前记录介质的记录的确定,并且执行对先前记录介质的记录直至结束。在记录结束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1015,排出先前记录介质。之后,流程进行到步骤S1013,并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关。
在步骤S1005中确定存在下一页的记录数据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1006。在步骤S1006中,给送接下来要记录的记录介质(后续记录介质),并且流程进行到步骤S1007。CPU303在步骤S1007中确定对先前记录介质的记录是否结束,如果记录未结束,则继续记录直到记录结束,而如果记录已结束,则流程进行到步骤S1008。在步骤S1008中,排出先前记录介质,并且流程进行到步骤S1009。在步骤S1009中开始后续记录介质上的记录。请注意,步骤S1006至步骤S1009的详细操作与上述参照图6至图8描述的相同。
在步骤S1010中,CPU303以与步骤S1005中相同的方式确定是否存在下一页的记录数据。在存在下一页的记录数据的情况下,流程返回到步骤S1006,并以在步骤S1009中开始了记录的后续记录介质作为先前记录介质,以要在步骤S1009中开始记录的后续记录介质之后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作为后续记录介质,来执行相同的记录序列。在不存在下一页的记录数据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1011。
在步骤S1011中,CPU303确定对后续记录介质的记录是否结束,如果记录未结束,则继续记录直到记录结束,而如果记录已结束,则流程进行到步骤S1012。在步骤S1012中排出后续记录介质,并且流程进行到步骤S1013。在步骤S1013中,不存在剩余要被记录的数据,因此CPU303将RAM305中存储的保温标志改变为关,流程结束。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关结束了与该流程并行执行的图10中的保温序列。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在排出记录介质之后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关,但是可以在结束记录时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关。另选地,可以在排出记录介质的同时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关。
图14是例示图10中的步骤S705中的通常运送记录模式下的记录序列的流程图。步骤S1101至步骤S1103与图12中的步骤S901至步骤S903相同。请注意,图11所示的保温序列能够与图14所示的记录序列并行执行。在步骤S1104中,开始记录介质的正面上的记录。在步骤S1105中,CPU303确定对记录介质的正面的记录是否结束,如果记录未结束,则继续记录直到记录结束,而如果记录结束,则流程进行到步骤S1106。
在步骤S1106中,基于记录信息确定是否存在记录介质的背面的记录数据。在存在背面的记录数据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1107,否则,流程进行到步骤S1112。在步骤S1107中,排出仅正面已被记录的记录介质,并且流程进行到步骤S1108。在步骤S1108中,运送电机驱动器312使运送电机319逆向旋转以收回记录介质,并且流程进行到步骤S1109。在步骤S1109中,使用反转机构(未例示)翻转片材的正面和背面,并且流程进行到步骤S1110。在步骤S1110中,在记录介质的背面开始记录,并且流程进行到步骤S1111。CPU303在步骤S1111中确定记录介质的背面的记录是否已经结束,如果记录未结束,则继续记录直到记录结束,而如果记录已结束,则流程进行到步骤S1112。在步骤S1112中,排出记录介质,并且流程进行到步骤S1113。在步骤S1113中,不存在剩余要被记录的数据,因此CPU303将RAM305中存储的保温标志设置为关,并且流程结束。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关结束了与该流程并行执行的图10中的保温序列。
在步骤S1114中,CPU303基于记录信息确定是否存在下一页的记录数据。在确定存在下一页的记录数据的情况下,流程返回到步骤S1101,并对下一记录介质执行相同的保温序列和记录序列。也就是说,在结束对先前记录介质的背面的记录之后、直到开始对下一记录介质的正面的记录之前,不执行保温。在确定不存在下一页的记录数据的情况下,通常运送记录模式下的记录序列结束。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在排出记录介质之后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关,但是可以在结束记录时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关。也就是说,步骤S1112和S1113的顺序可以反转。此外,可以在排出记录介质的同时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关。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依据记录模式、根据图12至图14所示的记录序列来切换保温标志开和关,来根据图11所示的保温序列进行短脉冲加热和子加热器加热。
图15A至图15C是用于描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序列和保温序列之后执行加热时的记录头温度转变的示例的图。
在图15A中,(a1)指示通常运送记录模式下的保温标志的开/关的状态转变。此外,(a2)指示在如(a1)所指示已切换保温标志的开和关的情况下的记录头温度转变的示例。这里将描述在两张记录介质上连续记录的情况。
当记录装置100接收记录数据时,在定时T101进行记录头的加热以开始片材给送。到完成片材给送时,记录头被加热到50℃(加热目标温度),并且从定时T102开始第一张记录介质的记录。
在第一张记录介质上结束记录之后,在定时T103排出记录介质。在记录介质的排出完成的定时T104,在图12的记录序列的步骤S1112中,保温标志被切换为关。从定时T104起直到开始记录介质的下一片材给送的定时T105为止,记录头的保温标志为关,因此在此期间不对记录头进行加热。因此,在从定时T104至定时T105的期间,记录头的温度逐渐下降。此外,由于既不驱动墨排出加热器222和225、又不驱动子加热器217和218,因此在从定时T104至定时T105的期间不存在电力消耗。
在记录装置100接收到下一页的记录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图12中的记录序列中的步骤S901,在定时T105保温标志被设置为开,因此在开始片材给送的同时对记录头进行加热。
现在,通常运送记录模式下的第二张的记录介质的片材给送的片材给送时间(T106-T105)为两秒(相对长于稍后描述的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和双面记录模式),因此能够在给送时间内将记录头的温度提高到50℃。因此,即使在结束第一记录介质的排出之后、直到开始第二记录介质的给送的期间关闭保温标志,也不会导致发生加热等待时间,并且不存在生产量的恶化。另一方面,能够抑制在结束第一记录介质的排出之后、直到开始第二记录介质的给送的期间的电力消耗的增大,如之前所描述。
在图15B中,(b1)指示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下的保温标志的开/关的状态转变。此外,(b2)指示在如(b1)所指示已切换保温标志的开和关的情况下的记录头温度转变的示例。这里将描述在三张记录介质上连续记录的情况。在(b2)中,实线指示在应用了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的温度转变,而虚线指示在未应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的温度转变。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下,在排出首先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并给送随后将进行记录的后续记录介质期间,保温标志被设置为开。具体地说,一旦在图13中的记录序列中的步骤S1001中保温标志被设置为开,则不切换保温标志的开/关,除非在步骤S1005或S1010中确定不存在下一页的记录数据。因此,即使在排出首先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与给送随后将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之间的期间,温度也不会下降,并且头温度能够被维持在50℃。
另一方面,如图15B中的(b2)中的虚线所示,在排出首先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先前记录介质)与给送随后将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后续记录介质)之间的期间(即期间(T205-T204))保温标志被设置为关的情况下,在一个记录介质的记录结束的定时T204停止加热。因此,记录头的温度从定时T204起开始下降。这里,期间(T205-T204)是相对短的0.3秒,在记录头的温度达到50℃之前无法开始打印,因此在后续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之前,从定时T205起开始加热,并在温度达到50℃之后,在定时T205a开始记录。因此,期间(T205a-T205)是记录头的加热等待时间,生产量受损。针对每个片材均发生该加热等待时间,因此与本实施例相比,在结束三张记录介质的记录时的生产量的损失相当于(T210a-T210)。
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下,在结束先前记录介质的记录并开始后续记录介质的记录的期间,保温标志被设置为开,因此连续进行加热。这使得能够在抑制生产量恶化的情况下进行记录。
在图15C中,(c1)指示双面记录模式下的保温标志的开/关的状态转变。此外,(c2)指示在如(c1)所指示已切换保温标志的开和关的情况下的记录头温度转变的示例。这里将描述在一张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连续记录的情况。在(c2)中,实线指示在应用了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的温度转变,而虚线指示在未应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的温度转变。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双面记录模式下,在从结束正面的记录直到开始背面的记录期间(T306-T303),保温标志被设置为开。具体地说,如果存在背面记录数据,一旦在图14的记录序列中的步骤S1001中保温标志被设置为开,则不会切换保温标志的开/关,除非在步骤S1105中确定结束了对正面的记录,并在步骤S1111中确定结束了对背面的记录。因此,即使在正在排出(S1107)、收回(S1108)和反转(S1109)记录介质期间,温度也不会下降,并且头温度能够被维持在50℃。
另一方面,如图15C中的(c2)中的虚线所示,在结束正面的记录的定时T303与开始背面的记录的定时T306之间的期间保温标志被设置为关的情况下,在正面的记录结束的定时T303停止加热,并且记录头的温度开始下降。这里,在记录头的温度达到50℃之前无法开始记录,因此在背面上的记录之前,从定时T306起开始加热,并在温度达到50℃之后,在定时T306a开始记录。因此,期间(T306a-T306)是记录头的加热等待时间,与本实施例相比,在结束一张记录介质的两面的记录时的生产量的损失相当于(T308a-T308)。
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双面记录模式下,在结束正面的记录并开始背面的记录的期间,保温标志被设置为开,因此连续进行加热。这使得能够在抑制生产量恶化的情况下进行记录。
根据本实施例,如上所述,依据记录模式来进行不同的保温控制。具体地说,在从结束一个记录介质的记录至开始下一记录介质的记录的时间相对长的通常运送记录模式下,在记录之间保温标志被切换为关。另一方面,在从结束一个记录介质的记录至开始下一记录介质的记录的时间相对短的交叠串联给送记录模式下、以及在从结束正面的记录至开始背面的记录的时间相对短的双面记录模式下,即使在记录之间,保温标志也保持为开。因此,能够在在抑制生产量恶化的情况下进行记录,同时抑制不必要的电力消耗的增大。
其他实施例
另外,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更完整地称为“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过由所述系统或装置的所述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所述一个或更多电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所述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者或更多。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以上描述了在不进行记录期间进行短脉冲加热控制的实施例,但是可以采用其他实施例。例如,可以进行在不进行记录期间通过子加热器加热控制来进行加热的配置。
尽管以上描述了如下实施例:从结束一个记录介质的背面的记录直到开始下一记录介质的正面的记录为止、在双面记录模式下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关从而在该期间停止加热,但是可以采用其他实施例。例如,可以进行如下配置:在从结束一个记录介质的背面的记录直到开始下一记录介质的正面的记录为止的期间短的情况下,将保温标志设置为开。
因此,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和程序能够提供实现抑制记录的生产量的恶化以及抑制电力消耗的保温控制。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头,其被构造为排出墨;
获取单元,其被构造为获取与所述记录头的温度相关的信息;
运送单元,其被构造为运送记录介质;
加热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与所述记录头的温度相关的信息,来加热所述记录头,使得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变为目标温度;
选择单元,其被构造为从多个记录模式中选择一个记录模式来执行,所述多个记录模式至少包括第一记录模式和第二记录模式,在所述第一记录模式中,所述运送单元运送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使得在对首先进行记录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期间,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与在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之后接下来进行记录的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不交叠,而在所述第二记录模式中,所述运送单元运送所述第一记录介质和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使得在对所述第一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期间,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在运送方向上游侧的边缘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在所述运送方向下游侧的边缘交叠;以及
记录单元,其被构造为根据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记录模式,通过所述记录头来进行记录,
其中,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第一记录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的期间,临时停止加热所述记录头;而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第二记录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的期间,加热所述记录头以维持所述目标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第二记录模式、并且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指示的所述记录头的温度为第一温度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单元不加热所述记录头,
而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第二记录模式、并且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指示的所述记录头的温度为低于所述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加热所述记录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第一记录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单元不加热所述记录头,而与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指示的所述记录头的温度无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在要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的类型不是普通纸的情况下,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一记录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在要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的大小不是A4大小或信纸大小的情况下,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一记录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在用于对记录介质上的单位区域进行记录的所述记录头的扫描次数为预定次数或更大的情况下,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一记录模式,
而在所述扫描次数小于所述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所述选择单元根据其他记录条件选择所述第一记录模式和所述第二记录模式中的任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头至少包括:发出用于排出墨的热能的多个记录元件、以及与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相对应的多个排出口,并且
其中,所述加热控制单元通过以不使墨排出的程度,对所述多个记录元件应用用于驱动所述记录元件的驱动脉冲,来加热所述记录头。
8.一种喷墨记录装置,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头,其被构造为排出墨;
获取单元,其被构造为获取与所述记录头的温度相关的信息;
加热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与所述记录头的温度相关的信息,来加热所述记录头,使得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变为目标温度;
选择单元,其被构造为从多个记录模式中选择一个记录模式来执行,所述多个记录模式至少包括第一记录模式和第二记录模式,在所述第一记录模式中,在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之后,在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不同的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进行记录,而不在作为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面的背面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进行记录,而在所述第二记录模式中,在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之后,在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进行记录;以及
记录单元,其被构造为根据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记录模式,通过所述记录头来进行记录,
其中,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第一记录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的期间,临时停止加热所述记录头;而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了第二记录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的记录的期间,加热所述记录头以维持所述目标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第二记录模式、并且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指示的所述记录头的温度为第一温度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的记录的期间,不加热所述记录头,
而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第二记录模式、并且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指示的所述记录头的温度为低于所述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的记录的期间,加热所述记录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第一记录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的期间,不加热所述记录头,而与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指示的所述记录头的温度无关。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记录模式中,运送所述第一记录介质和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使得在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进行记录之后,在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进行记录,
并且其中,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第二记录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的期间,加热所述记录头。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头至少包括:发出用于排出墨的热能的多个记录元件、以及与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相对应的多个排出口,并且
其中,所述加热控制单元通过以不使墨排出的程度,对所述多个记录元件应用用于驱动所述记录元件的驱动脉冲,来加热所述记录头。
13.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其使用记录头来记录图像,所述记录头被构造为排出墨,所述喷墨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与所述记录头的温度相关的信息;
运送记录介质;
基于在所述获取步骤中获取的与所述记录头的温度相关的信息,来进行加热控制,以加热所述记录头,使得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变为目标温度;
从多个记录模式中选择一个记录模式来执行,所述多个记录模式至少包括第一记录模式和第二记录模式,在所述第一记录模式中,在所述运送步骤中运送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使得在对首先进行记录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期间,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与在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之后接下来进行记录的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不交叠,而在所述第二记录模式中,在所述运送步骤中运送所述第一记录介质和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使得在对所述第一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期间,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在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边缘与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在所述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边缘交叠;以及
根据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的记录模式,通过所述记录头来进行记录,
其中,在所述加热控制步骤中,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了所述第一记录模式的情况下,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的期间,临时停止加热所述记录头;而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了所述第二记录模式的情况下,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二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的期间,加热所述记录头以维持所述目标温度。
14.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其使用记录头来记录图像,所述记录头被构造为排出墨,所述喷墨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与所述记录头的温度相关的信息;
基于在所述获取步骤中获取的与所述记录头的温度相关的信息,来进行加热控制,以加热所述记录头,使得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变为目标温度;
从多个记录模式中选择一个记录模式来执行,所述多个记录模式至少包括第一记录模式和第二记录模式,在所述第一记录模式中,在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之后,在与所述第一记录介质不同的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进行记录,而不在作为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面的背面的、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进行记录,而在所述第二记录模式中,在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之后,在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进行记录;以及
根据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的记录模式,通过所述记录头来进行记录,
其中,在所述加热控制步骤中,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了所述第一记录模式的情况下,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的期间,临时停止加热所述记录头;而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择了所述第二记录模式的情况下,在从结束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上的记录直到开始所述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面上的记录的期间,加热所述记录头以维持所述目标温度。
CN201510510859.1A 2014-08-20 2015-08-19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Active CN105383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7558A JP6452346B2 (ja) 2014-08-20 2014-08-20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JP2014-167558 2014-08-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3178A true CN105383178A (zh) 2016-03-09
CN105383178B CN105383178B (zh) 2017-08-08

Family

ID=53783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10859.1A Active CN105383178B (zh) 2014-08-20 2015-08-19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662878B2 (zh)
EP (1) EP2995457B1 (zh)
JP (1) JP6452346B2 (zh)
CN (1) CN1053831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3774A (zh) * 2016-05-27 2017-12-0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装置和液体排出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1379B2 (ja) * 2016-05-27 2021-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DE102018202566B4 (de) 2017-04-13 2021-07-29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Überlagerungslenk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Überlagerungslenkung
JP6949558B2 (ja) * 2017-05-29 2021-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DE102021101308A1 (de) 2021-01-22 2022-08-11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Steu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Unterbrechung des Druckbetriebs einer Druckvorrichtung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5881A (ja) * 1998-06-30 2000-01-18 Canon Inc 記録装置
US6193344B1 (en) * 1991-08-01 2001-0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emperature control function
US6341909B1 (en) * 1998-12-25 2002-0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medium supply apparatus
JP2002068500A (ja) * 2000-08-28 2002-03-08 Canon Aptex Inc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270322A1 (en) * 2004-06-08 2005-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20060187287A1 (en) * 2005-02-18 2006-08-2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printing with overlapping paper feed
US20070247651A1 (en) * 2006-04-21 2007-10-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system capable of quickly determining whether to convey succeeding recording medium toward recording head
JP2008188987A (ja) * 2007-01-09 2008-08-21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ヘッドの保温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7856A (ja) * 1990-08-14 1992-03-3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文書処理装置
US5168284A (en) * 1991-05-01 1992-12-0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hea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that uses nonprinting pulses
US5337135A (en) * 1993-09-30 1994-08-09 Xerox Corporation Higher productivity trayless duplex printer with variable path velocity
US6631976B2 (en) * 1999-04-14 2003-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of ink jet nozzle prefiring
US20030142159A1 (en) * 2002-01-31 2003-07-31 Askeland Ronald A. Estimating local ejection chamber temperature to improve printhead performance
US20060147657A1 (en) * 2003-02-28 2006-07-06 Heirloom Archive, Llc. Image recording medium
US7416267B2 (en) * 2004-03-23 2008-08-26 Zink Imaging, Llc Print job data processing for multi-head printers
US7770997B2 (en) * 2004-09-27 2010-08-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 die warming
JP2007203546A (ja) * 2006-01-31 2007-08-16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5276365B2 (ja) * 2008-06-11 2013-08-28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印刷装置
JP2011173311A (ja) * 2010-02-24 2011-09-08 Riso Kagaku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5850723B2 (ja) * 2011-11-30 2016-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3344B1 (en) * 1991-08-01 2001-0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emperature control function
JP2000015881A (ja) * 1998-06-30 2000-01-18 Canon Inc 記録装置
US6341909B1 (en) * 1998-12-25 2002-0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medium supply apparatus
JP2002068500A (ja) * 2000-08-28 2002-03-08 Canon Aptex Inc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270322A1 (en) * 2004-06-08 2005-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20060187287A1 (en) * 2005-02-18 2006-08-2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printing with overlapping paper feed
US20070247651A1 (en) * 2006-04-21 2007-10-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system capable of quickly determining whether to convey succeeding recording medium toward recording head
JP2008188987A (ja) * 2007-01-09 2008-08-21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ヘッドの保温制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3774A (zh) * 2016-05-27 2017-12-0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装置和液体排出头
US10350885B2 (en) 2016-05-27 2019-07-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CN107433774B (zh) * 2016-05-27 2020-01-14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52265A1 (en) 2016-02-25
EP2995457A2 (en) 2016-03-16
CN105383178B (zh) 2017-08-08
US20170225458A1 (en) 2017-08-10
US10189251B2 (en) 2019-01-29
JP2016043510A (ja) 2016-04-04
EP2995457B1 (en) 2018-11-21
JP6452346B2 (ja) 2019-01-16
EP2995457A3 (en) 2016-06-22
US9662878B2 (en) 2017-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3178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US7607749B2 (en) Printer
JP376372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360857B2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EP2497644B1 (en) Thermal print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urrent passage therein
US20140331873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9505229B2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s
JP417410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331194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41295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9929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increasing throughput of duplex printing
CN102616003B (zh) 打印机
US8070245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nk jet recording
CN102627037B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EP1878580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8256866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8794738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intenance of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7046380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feed control based on leading end margin amount
JP5359428B2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ベルト搬送プログラム
JP200517798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10792943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4552976B2 (ja) 記録装置
JP200409841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307904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H08292662A (ja) 電子写真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