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2028A - 空调机以及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以及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2028A
CN105352028A CN201510055726.XA CN201510055726A CN105352028A CN 105352028 A CN105352028 A CN 105352028A CN 201510055726 A CN201510055726 A CN 201510055726A CN 105352028 A CN105352028 A CN 105352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ir conditioner
unit
near infrared
infrared 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57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佑树
矶田贵宏
上田贵郎
粟野真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52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20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以及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在具备拍摄单元和近红外线照射单元的空调机中,通过图像处理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物体和/或人体。空调机(A)具备:拍摄单元(121),其对空调室内进行拍摄;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其具有向该空调室内照射近红外线的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驱动控制部,其根据该拍摄单元(121)的拍摄结果来对空调运转进行控制;以及控制单元(130),其在没有通过所述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近红外线时和照射近红外线时的双方条件下,分别使所述拍摄单元(121)对所述空调室内进行拍摄。

Description

空调机以及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以及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空调机为了掌握人或房间的状况并根据该状况进行空调运转,搭载摄像头的情况增多。空调机通过摄像头来识别人的出入、或在室内的人数或活动场所、活动量,并且还识别布局或太阳光入射的区域等信息。空调机将该信息与温度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或季节信息进行对照来进行分析,正确地控制温度或风向或风量,由此在保持室内人员舒适性的同时进行空调运转。
空调机不仅使用可见光图像,也可使用红外线(光)图像,由此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人或房间的状况。作为通过红外线(光)图像掌握状况的空调机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不使用红外光摄像头,也能够在较暗的环境中根据室内环境来进行最佳的空调控制”。在该文献的解决手段中记载了“具备:拍摄部2,其能够在包含可见光波段以及红外光的部分波段的波段下进行拍摄;以及图像识别部3A,其根据由拍摄部2拍摄到的图像信息来识别室内环境;以及空调控制部4,其根据由图像识别部3A识别出的室内环境来变更空调设定”。
在专利文献1的0016段落中记载了“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可以使红外光的部分波段透射的红外线截止滤光片2c,例如,如C所示那样使用具有能够使近红外波段透射的特性的红外线截止滤光片2c。因此,拍摄部2能够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双方进行拍摄”。在该文献的0029段落中记载了“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向实施方式1的图1的空调机1增加了发光部6”。
一般,摄像头的拍摄元件不仅对可见光波段,还对红外线波段具有感受性。因此,在摄像头中使用用于使波长比紫外线短的波段以及波长比红外线长的波段衰减的带通滤光片。
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需要在摄像头内部使用特殊的滤光片。此外,在该文献中公开的效果仅停留在暗视功能,几乎无法享受照射红外线(光)的优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06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拍摄单元和红外线照射单元,通过图像处理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物体和/或人体的空调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第一发明的空调机中,具备:拍摄单元,其对空调室内进行拍摄;红外线照射单元,其具有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发光元件;空调运转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拍摄单元的拍摄结果来对空调运转进行控制;以及控制单元,其在通过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没有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红外线时和照射了红外线时的双方条件下,分别使所述拍摄单元对所述空调室内进行拍摄。
在第二发明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空调机具备:拍摄单元,其对空调室内进行拍摄;红外线照射单元,其具有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发光元件;空调运转控制单元,其对空调运转进行控制;控制单元,其使所述拍摄单元对所述空调室内进行拍摄;以及图像检测单元,其检测图像中是否包含作为检测对象的人体或/和物体,并且检测该检测对象的图像区域,该空调机在每个预定的时间间隔,重复进行断开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使所述拍摄单元进行拍摄的处理和接通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使所述拍摄单元进行拍摄的处理,通过所述图像检测单元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并且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其中,第一检测结果是从断开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出所述检测对象的类别和图像区域的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从接通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出所述检测对象的类别和图像区域的检测结果,通过所述空调运转控制单元将第一检测结果与第二检测结果合成,根据通过预定的参数修正后的所述检测对象的类别和所述空调室内的推定位置,来对空调运转进行控制。
关于其他的手段,在用于实施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拍摄单元和红外线照射单元,通过图像处理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物体和/或人体的空调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室外机以及遥控器的正面图。
图2是室内机的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包括空调机的控制单元的概要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将近红外线投光器与摄像头基板连接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将近红外线投光器与控制基板连接的第二变形例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图像检测部的图像检测结果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近红外线投光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构成近红外线投光器的发光二极管的安装的图。
图9是表示没有同步时的近红外线照射时间和近红外线图像取得定时的图。
图10是表示有同步时的近红外线照射时间和近红外线图像取得定时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利用拍摄结果的空调运转的控制动作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运转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预定的运转模式设定时的空调运转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运转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A空调机
Re遥控器
Q遥控器收发部
100室内机
103送风扇
104左右风向板
105上下风向板
106前面板
107空气吸入口
109b空气吹出口
120环境检测单元
121拍摄单元
122光学透镜
123拍摄元件
124A/D转换器
125数字信号处理部
129其他传感器
130控制单元
131图像检测部
132人体检测部
133物体检测部
134布局检测部
135存储单元
136运算处理部(空调运转控制单元)
137驱动控制部(空调运转控制单元)
138存储单元
140近红外线投光器驱动电路
141、141A~141D近红外线投光器(红外线照射单元)
142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红外线发光元件)
143基板
144光学透镜
145罩
146反射镜
147开口部
147底座
148单元开口部
150负载
151压缩机电动机
152送风扇电动机
153左右风向板用电动机
154上下风向板用电动机
160摄像头基板
161摄像头微机
170控制基板
171主微机
200室外机
300~302物体(家具)
400、401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室外机以及遥控器的正面图。
如图1所示,空调机A具备室内机100、室外机200以及遥控器Re。室内机100与室外机200通过冷媒配管(未图示)连接,通过公知的冷媒循环来对设置了室内机100的室内进行空气调节。此外,室内机100与室外机200经由通信电缆(未图示)相互收发信息。
用户操作遥控器Re,对室内机100的遥控器收发部Q发送红外线信号。该红外线信号的内容有:运转请求、设定温度的变更、计时器、运转模式的变更以及停止请求等指令。空调机A根据这些红外线信号的指令,来进行制冷模式、制热模式、除湿模式等空调运转。此外,室内机100从遥控器收发部Q向遥控器Re发送室温信息、湿度信息、电费信息等数据。
此外,在室内机100的中央下部,在长方向的同一直线上分别设置拍摄单元121和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红外线照射单元)。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设置在与拍摄单元121的设置面相同的平面上,由此,不会在拍摄单元121拍摄的图像中映入影子。配置拍摄单元121使其对空调室内进行拍摄。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包括以向空调室内照射近红外线的方式配置的近红外线发光元件。在此,近红外线是指波长大致为0.7~2.5[μm]的电磁波。
可以根据图像检测方式以及检测对象、拍摄单元121的规格等来设定近红外线投光器141以及拍摄单元121的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配置成安装在室内机100的一个位置上。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配置在室内机100的多个位置上。
在后面对拍摄单元121以及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细节进行说明。
图2是室内机100的侧剖视图。
如图2所示,室内机100的壳体底座101收纳了室内热交换器102、送风扇103、过滤器108等内部构造体。
室内热交换器102具有多根导热管102a。室内热交换器102使通过送风扇103向室内机100中取入的空气与在导热管102a中流通的冷媒进行热交换,来加热或冷却该空气。另外,导热管102a与冷媒配管(未图示)连通,来构成公知的冷媒循环(未图示)的一部分。
左右风向板104根据来自室内机100的主微机(未图示)的指示,以设置在下部的旋转轴(未图示)为支点,通过左右风向板用电动机(未图示)进行转动。
上下风向板105根据来自室内机100的主微机指示,以设置在两端部的旋转轴(未图示)为支点,通过上下风向板用电动机(未图示)来进行转动。
前面板106被设置成覆盖室内机100的前面,以下端为轴通过前面板用电动机(未图示)可进行转动。此外,前面板106并不局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在下端固定。
通过送风扇103进行转动,经由空气吸入口107以及过滤器108向室内取入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102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被引导至吹出风道109a。被引导至吹出风道109a的空气通过左右风向板104以及上下风向板105来调整风向,从空气吹出口109b向外部送出。从空气吹出口109b向外部送出的空气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将拍摄单元121安装在空气吹出口109b的近旁。将拍摄单元121设置成从自身的安装位置对于水平方向以预定的角度朝向下方。由此,能够恰当地拍摄设置了室内机100的室内。其中,拍摄单元121的安装位置及其设置角度可以根据空调机A的规格或用途来进行设定,并不对其结构进行设定。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A的结构仅为一例,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所有空调机的方式。
图3是表示包含空调机A的控制单元130的概要的结构图。
空调机A的控制单元130具备:图像检测部131、存储单元135、运算处理部136以及驱动控制部137。控制单元130根据环境检测单元120的各传感器信息来驱动负载150和近红外线投光器141。
环境检测单元120包括:拍摄单元121、A/D转换器124以及其他传感器129。在此,其他传感器129例如是室内人员检测传感器、基于热电堆的温度传感器、使用照度传感器或菲涅尔透镜以及红外线传感器的活动量检测传感器等。
拍摄单元121连续拍摄空调室内,通过A/D转换器124变换成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给控制单元130。可以使该A/D转换器124为一并进行图像数据的色调、亮度等的图像修正的规格。
控制单元130根据从拍摄单元121输入的图像信息、从遥控器Re输入的指令信号以及从各种传感器输入的传感器输出等,综合控制空调机A的动作。控制单元130在没有通过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向空调室内照射近红外线的情况和正在照射近红外线的情况下,分别使拍摄单元121拍摄空调室内。由此,空调机A可以进行更细致的运转控制。
控制单元130的图像检测部131对拍摄单元121拍摄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来检测室内人员的位置或活动量等信息、物体的形状或位置或距离等信息。将图像检测部131检测出的检测数据发送给运算处理部136。由此,空调机A可以根据空调室的状况来进行空调运转的修正。
本实施方案的图像检测部131具备:人体检测部132、物体检测部133以及布局检测部134。人体检测部132根据图像数据检测人体及其图像区域。物体检测部133根据图像数据检测物体及其图像区域。在此,物体例如是家具等。布局检测部134根据图像数据检测空调室内的布局。在后面对这些人体检测部132、物体检测部133以及布局检测部134的细节进行叙述。图像检测部131检测由拍摄单元121拍摄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作为检测对象的人体或/和物体,并且检测该检测对象的图像区域。
图像检测部131的检测数据是室内人员的位置或活动量等信息、检测出的物体的形状或位置或距离等信息,不包括图像数据自身。由此,能够削减存储单元135保存的数据量,并且能够保护空调室内的室内人员的隐私。
存储单元135例如包括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并且,将存储在ROM中的程序通过控制微机读出后在RAM中展开来执行。另外,在将控制微机分成摄像头用和运转控制用两部分时,希望还分割ROM和RAM。
除了已设定的空调运转的运转设定以外,运算处理部136还使用从图像检测部131输出的检测数据,对通过驱动控制部137进行的空调运转进行修正。在后面对这些控制单元130中的详细的控制内容进行叙述。
驱动控制部137向负载150输出驱动信号来使其进行驱动,由此进行空调运转。即,运算处理部136和驱动控制部137构成根据拍摄单元121的拍摄结果来控制空调运转的空调运转控制单元。
负载150例如包括室外机200具备的压缩机电动机151、室内机100具备的送风扇电动机152、设置在左右风向板104的左右风向板用电动机153以及设置在上下风向板105的上下风向板用电动机154。
图4是表示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与摄像头基板160连接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图。
将第一变形例的控制单元130分成摄像头基板160和控制基板170。在摄像头基板160中安装有拍摄单元121、摄像头微机161以及近红外线投光器驱动电路140。该摄像头微机161包含图像检测部131和存储单元135。
在控制基板170上安装有主微机171。该主微机171包含运算处理部136、驱动控制部137以及存储单元138,来驱动负载150。
摄像头微机161与主微机171相互进行信息通信。摄像头微机161向主微机171发送检测数据和动作指令。主微机171向摄像头微机161发送拍摄请求指令和动作指令。
<拍摄单元121的结构>
拍摄单元121具有:拍摄元件123、光学透镜122、A/D转换器124以及数字信号处理部125。
光学透镜122例如是玻璃或塑料等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光进行聚光后在拍摄元件123上形成拍摄物图像。将光学透镜122设置在拍摄元件123的前面。
拍摄元件123例如是CMOS(Complementary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或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装置)图像传感器等,对光进行拍摄将其变换成模拟的电信号。
A/D转换器124将拍摄元件123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处理部125对A/D转换器124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输出图像数据。数字信号处理部125可以从外部读入拍摄参数后使用。
该拍摄单元121也可以使用在对图像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进行A/D转换后进行信号处理来输出图像数据的模块设备。
拍摄单元具有针对可见光的感受性,并且对近红外线和近紫外线也具有感受性。因此,在一般的摄像头在拍摄元件的前面配置用于抑制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影响的光学滤光片,在该光学滤光片的前面配置光学透镜。通过该光学滤光片,在拍摄元件上可以使可见光透射,并且使紫外线以及近红外线衰减。
本实施方式的拍摄单元121去除该光学滤光片,来提高针对近红外线的灵敏度。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任意地抑制近红外线波段的波长的衰减率的光学滤光片。
但是,使紫外线以及近红外线波段的波长的光衰减的光学滤光片,到底只是使紫外线以及近红外线衰减,因此并非完全遮断。因此,在应用本发明的空调机A的设定规格上,在一般的摄像头也可确保近红外线的受光量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变更或去除光学滤光片这样的处置。
关于空调机A具备的拍摄单元121,可以根据自身的设计规格以及空调机A的产品规格等使用恰当的拍摄单元。
<控制单元130的基本结构>
控制单元130具备图像检测部131和存储单元135。
图像检测部131根据通过拍摄单元121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所以包含与空调机A的规格相符的各种检测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检测部131包含人体检测部132、物体检测部133以及布局检测部134。
人体检测部132例如检测人的头部、胸部、手臂、脚部等人的身体。物体检测部133例如检测空调室内的物体的形状等。布局检测部134通过检测室内到房间墙壁的距离或室内的墙壁的角的位置,来推定空调室内的布局。
控制单元130由装配了主微机171的控制基板170和装配了摄像头微机161以及拍摄单元121的摄像头基板160这两个基板构成。控制基板170的主微机171进行空调机A的运转控制。摄像头基板160的摄像头微机161包括根据拍摄单元121拍摄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的软件。将需要比较快速的运算处理的图像处理和运算处理较慢也可以的空调机A的驱动控制通过各个适合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来执行,从而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构成控制单元130。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头微机161的处理速度与主微机171的处理速度不同。因此,控制单元130可以将摄像头微机161与主微机171之间通过串行通信连接,从摄像头微机161仅将图像检测的检测结果发送给主微机171。由此,使通信的信息量为最小限度,能够削减主微机171的处理负荷。
<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与摄像头基板160连接的情况>
在摄像头基板160独立于控制基板170的情况下,在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红外线照射单元)连接至摄像头基板160,或安装在摄像头基板160上时,通过进行拍摄单元121的控制的摄像头微机161可以直接驱动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由此,容易进行拍摄单元121的拍摄以及近红外线照射的同步,并能够缩短近红外线的照射时间,缩短近红外线照射时的拍摄时间。
此时,在对近红外线投光器141使用了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时,缩短每一次的近红外线的照射时间,因此LED的寿命变长。此外,LED的发热影响更少,因此可相应增加电流值。在为LED时,电流值与发光强度成比例。每一个LED的发光强度变大,因此能够相应地抑制LED的个数,从而能够抑制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价格,并且能够使其更加小型化。
通过将摄像头基板160与近红外线投光器141近距离配置,可以使引线变短,从而能够削减成本。
<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安装在摄像头基板160上的情况>
除了图4的结构外,通过在摄像头基板160上安装近红外线投光器141,能够实现始终向摄像头(拍摄单元121)的拍摄方向照射近红外线的结构。因此,能够使近红外线的照射范围成为最小限度,不需要全方位地配置LED。或者,不需要在拍摄单元121的拍摄方向上驱动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结构,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且,不需要连接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引线等,因此能够削减成本。
在摄像头基板160独立于控制基板170的情况下,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连接至摄像头基板160,或安装在摄像头基板160上时,可以通过同一摄像头微机161来进行拍摄单元121的控制和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驱动。由此,能够容易地使拍摄单元121的拍摄与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近红外线的照射同步。因此,能够缩短近红外线的照射时间,并能够缩短近红外线照射时的拍摄时间。
此时,在对近红外线投光器141使用LED时,每一次的近红外线的照射时间缩短,从而LED的寿命变长。此外,LED的发热影响更少,因此可相应增加电流值。在为LED时,电流值与发光强度成比例。由于每一个LED的发光强度变大,能够相应抑制LED的个数,从而能够抑制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价格,并且能够使其更加小型化。
图5是表示将红外线投光器141与控制基板170连接的第二变形例的结构图。对于与图4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
<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与控制基板170连接时>
在摄像头基板160独立于控制基板170的情况下,在成为摄像头基板160进行转动的结构时,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与安装了主微机171的控制基板170连接,可以将其安装在与控制基板170连接的其他基板上,或安装在控制基板170上。此时,将近红外线投光器驱动电路140安装在控制基板170上。由此,可以将与摄像头基板160连接的引线减少与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相应的量。
在摄像头基板160独立于控制基板170的情况下,在成为摄像头基板160进行转动的结构时,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与安装了主微机171的控制基板170连接,可以将其安装在与控制基板170连接的其他基板上,或安装在控制基板170上。由此,在摄像头基板160上不需要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安装空间,或者不需要安装用于连接LED模块的连接器等,因此能够使摄像头基板160更加小型化。并且,通过使摄像头基板160小型化,能够确保摄像头的转动性。此外,与进行转动的摄像头基板160连接的线束的数量变少,因此能够避免摄像头转动时引线断线等问题。
<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安装在控制基板170上时>
除了图5的结构外,通过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安装在控制基板170上,与作为模块的情况相比,不需要线束和模块基板等,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
当难以使构成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基板自身转动时,准备多个用于改变照射方向的LED元件,通过仅点亮朝向需要的方向的元件,能够实现低电流和长寿命。
图6(a)~(c)是表示图像检测部131的图像检测结果的一例的图。
图6(a)表示图像检测部131处理的评价图像。
该评价图像是对空调室内进行拍摄得到的图像,包括人体400和物体300、301。物体300是桌子。物体301是椅子。
<关于控制单元130的人体检测方法>
图6(b)表示图像检测部131从图像中检测人体的动作。
从该评价图像的人体400检测由虚线的矩形表示的图像上的脸部区域410。
在人体检测中,通过对身体检测和脸部检测的检测结果进行组合,能够得到多个信息。例如,人体检测部132根据由拍摄单元121取得的图像信息中包含的身体的大小以及脸部的大小,还可推测出从空调机A到检测出的室内人员的距离。例如,将离空调机A近的室内人员的脸部或身体拍摄得大,将离空调机A远的室内人员的脸部或身体拍摄得小。对其进行检测,并将其与身体的位置信息关联起来,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室内人员的位置。
在控制单元130中,不仅检测空调室内的室内人员的位置,还可以通过捕捉其随时间的变化来检测活动量。通过将室内人员的活动量反映在空调运转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的舒适性。这通过以下来实现:根据空调室内的室内人员的活动量的检测结果,与预定的参数对应地计算与人的活动量对应的体感温度,将其反映在空调运转设定中。
这些各种图像处理的方法是应用本发明的空调机A的一例,根据空调机A的规格,即使设定了其他适当的检测方法,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关于控制单元130的物体的检测方法>
图6(c)表示图像检测部131从图像中检测出物体的动作。
从该评价图像的物体300检测出由虚线的多角形表示的图像上的物体区域310。从物体301检测出由虚线的多角形表示的图像上的物体区域311。
与人体的检测相同地,根据图像信息检测出轮廓等,能够检测出物体。此外,图像检测部131可以根据该检测出的物体推定出物体的大小、从空调机A本体至物体的距离、形状等。
图像检测部131可以根据检测出的物体的轮廓,进行重心位置或形状的复杂的计算等既有的各个形状分析等。空调机A可以根据其规格,追加用于应用这些形状分析的各种图像检测等。可以使用根据图像信息检测物体形状的任意的软件。
如图6(a)~(c)所示,根据摄像头的拍摄方向以及图像上的位置坐标,将检测出的人体和/或物体作为检测结果在控制中使用。根据拍摄单元121的视角或安装位置任意地设定参数,按照该参数进行图像处理,由此检测室内人员的位置或从室内机100开始的距离。
关于拍摄单元121的拍摄以及图像检测、进行与图像检测结果对应的空调运转的具体的运转模式等,与空调机A的规格相符地进行设定。
<照射近红外线同时的图像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A中,在与室内环境相符地通过上述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向空调室内照射近红外线的同时,通过拍摄单元121对空调室内进行拍摄。
近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人类无法用肉眼识别近红外线。但是,拍摄单元121能够检测近红外线。在从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照射近红外线的同时,通过拍摄单元121进行拍摄,由此能够取得空调室内的近红外线图像。
一般,通过将具备红色、绿色、蓝色的彩色滤光片的像素传感器配置成二维矩阵状,构成以拍摄可见光为目的的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测定并输出红色、绿色、蓝色这三色的光量。摄像头的信号处理部以各颜色的像素传感器的输出数据构成图像信息上的一个点的方式生成图像数据。
通过可见光中的对象物体吸收的波长来决定物体的颜色。例如,蓝色的物体从红色中吸收绿色波段的波长的光,并反射蓝色波长的光。由此,该物体的颜色呈现为蓝色。然而,近红外线是与可见光波段不同的波长,因此在照射近红外线时取得的图像中,与物体的颜色不同,通过与物体的近红外线的吸收率和反射率对应的色调来表现。
物体检测部133根据色调、亮度的差来导出画面上的边界,将其检测为轮廓,由此检测出物体。因此,在拍摄对象的物体中模样或图案等的颜色不同时,误将该模样或图案检测为边界。在由于图案或模样有可能对图像检测产生干扰的物体中,例如有绒毯、床、壁纸等。这些绒毯、床、壁纸等一般同一物体使用相同的材料,相同材料的近红外线的吸收率、反射率大致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A中,拍摄时从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照射近红外线,由此难以受到由于这些物体的图案或模样对图像处理造成的影响。即,在从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照射近红外线的同时进行拍摄,由此能够将具有图案或模样的相同材料的物体检测为相同颜色(亮度)。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A具备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因此即使在空调室内较暗的夜间等,也可以通过照射近红外线来进行拍摄。此外,此时无法通过肉眼捕捉近红外线,因此不会引起室内人员的不舒适。
此外,在不照射近红外线地从图像中检测物体的轮廓时,存在误将物体的影子检测为物体的轮廓的问题。当从与拍摄方向不同的方向向对象物照射光时,拍摄单元121拍摄对象物体的影子。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A中,从设置在拍摄单元121的近旁的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照射近红外线,因此通过该照射的近红外线产生的物体的影子不会映入到拍摄单元121中。即,通过照射近红外线,可以减少由于空调室内的照明装置引起的对象物体的影子。
在仅假设减少对象物体的影子时,考虑在空调机A的本体设置照射可见光的照明装置,在进行拍摄时将其点亮。但是,人的肉眼能够捕捉到可见光,因此在人类生活环境下使用的空调机A中,照射可见光可能损害室内人员的舒适性,因此不能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A照射人的肉眼无法捕捉到的近红外线,因此能够在抑制对象物体的影子造成的图像检测的误检测的同时,在照射时不会使室内人员感到不舒服。
此外,根据在照射近红外线的环境下拍摄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来检测物体等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图像检测软件,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面向可见光的图像检测软件,也可以准备近红外线图像专用的图像检测软件,与图像拍摄方法或物体的检测对象相符地变更该软件来进行使用。
<并用外部光学滤光片时的结构>
此外,在去除了照相机内部具备的用于抑制红外线波段、紫外线波段的光的滤光片的情况下,在无法容许红外线波段以及紫外线波段的光对拍摄图像的色调、对比度等造成的影响时,可以在拍摄单元121的前面的拍摄范围配置具有红外线截止特性、紫外线截止特性或具有其双方特性的光学滤光片。该光学滤光片可以根据来自控制单元130的信号任意地移动。当不照射近红外线进行拍摄时,控制单元130将该光学滤光片配置在拍摄单元121的拍摄范围的前面。当在照射近红外线的同时进行拍摄时,控制单元130使该光学滤光片移动到摄像头的拍摄范围以外。由此,能够确保通过可见光拍摄时的性能。
此外,不存在将具有该红外线截止特性、紫外线截止特性或具有其双方特性的光学滤光片与可见光截止滤光片同时使用的情况。因此,空调机A将具有红外线截止特性、紫外线截止特性或具有其双方特性的光学滤光片作为与可见光截止滤光片相邻的一体形状,通过单一的驱动单元来同时驱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A中,虽然预测通过这些光学滤光片或机构能够提高检测精度等,但到底可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空调机A的规格,任意地进行设定,并不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限定。
<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结构>
近红外线投光器141例如使用以向空调室内的拍摄单元121的拍摄范围照射近红外线的方式配置的近红外线发光元件,例如使用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在为通过拍摄单元121进行转动,拍摄空调室内的全部区域的结构时,可以通过能够照射此时的全体拍摄区域的方式配置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也可以设为仅向需要拍摄的区域照射近红外线的结构。
图7(a)~(c)是表示近红外线投光器141A~141C的结构例的图。
图7(a)是表示近红外线投光器141A的图。
近红外线投光器141A包括:基板143、设置在该基板143上的多个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42以及光学透镜144。将光学透镜144配置在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42的前面。由此,近红外线投光器141A对近红外线进行聚光后,可以向任意的范围照射近红外线。
图7(b)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近红外线投光器141B的图。
近红外线投光器141A包括:基板143、设置在该基板143上的多个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42以及近红外扩散材料的罩145。将罩145配置在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42的前面。由此,近红外线投光器141A可以向任意的范围均匀地照射近红外线。
图7(c)是表示近红外线投光器141C的图。
近红外线投光器141C包括:基板143、设置在该基板143上的多个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42以及反射镜146。将反射镜146配置在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42的配置部位的外周部。由此,近红外线投光器141C可以向任意的范围聚光/扩散近红外线。
图8(a)~(c)是表示构成近红外线投光器141D的发光二极管的安装的图。
图8(a)是表示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42和底座147的立体图。
近红外线投光器141D包括:基板143、设置在该基板143上的6个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42以及支撑它们的底座147。
图8(b)是表示与单元开口部148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该单元开口部148是使近红外线透射的单一的透射部。将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42配置成近红外线的照射方向朝向该单元开口部148(透射部)。
图8(c)是表示与单元开口部148的位置关系的图。
将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42配置成近红外线的照射方向朝向该单元开口部148(透射部)。各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42照射的近红外线暂时在单元开口部148(透射部)汇聚后发散,来照射空调室内的各部分。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小单元开口部148,并且能够减小近红外线投光器141D的厚度和设置面积。
另外,可以在该单元开口部148设置使近红外线透射,截止可见光的光学滤光片。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A可以根据有无来自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近红外线的照射,进行多个条件下的图像检测。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A可以根据空调室内的室内环境或基于拍摄单元121取得的图像数据检测出的对象变更拍摄方法,由此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图像检测。
如一般所知,可见光与近红外线的物理特性不同。因此,在室内较暗的环境或夜间室内灯较弱的环境下,照射近红外线拍摄到的图像可以捕捉到与基于可见光的图像不同的色调。因此,根据进行图像检测的图像切换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接通和断开来进行拍摄,由此能够从同一拍摄单元121取得多个信息。
通过近红外线图像进行检测的对象的例子有家具、空调室内的墙壁等物体、人体的轮廓、四肢等。
捕捉到近红外线的图像成为与物体的近红外线的反射率、吸收率对应的色调/亮度。如果是相同的材料,则近红外线的反射率相近。因此,由相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即使在可见光下呈现不同的色调,但在近红外线图像上呈现大致相同的色调和亮度。因此,通过照射近红外线能够不被物体的图案以及模样影响地检测物体的形状。
物体的影子也会成为图像检测的干扰。因为将近红外线投光器141与拍摄单元121相同地装配在空调机A的本体上,所以通过从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照射近红外线,能够减少作为检测对象的物体或/和人体的影子。由此,还能够避免物体或/和人体的影子造成的误检测。此外,近红外线无法用人的肉眼看到,因此不会使室内人员不舒服。
此外,在空调室内的亮度较低时,通过从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照射近红外线,能够在低照度下进行图像检测。
关于这些拍摄条件,可以根据图像处理软件的规格、检测对象的类别、空调机A的产品规格来适当地设定。
<近红外线照射时间和取得图像>
通过使近红外线照射的定时和拍摄的定时相吻合,能够使近红外线照射的曝光时间成为所希望的值。这在比较以预定时间周期拍摄到的图像时有效。
图9是表示非同步时的近红外线照射时间与近红外线图像取得定时的图。
图9所示的近红外线照射时间适合于通过图5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在控制基板170上连接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结构,难以取得近红外线的照射与拍摄同步的情况。此时,主微机171(参照图5)不知道取得摄像头的拍摄图像的定时,因此与运转模式切换同时地向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发出接通指令。使该接通指令的定时为拍摄定时tn-1至拍摄定时tn的某个定时。之后,当经过2Δt以上的时刻时,主微机171向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发出断开指令。
在向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发出接通指令后摄像头微机161取得的第一张图像的拍摄定时为tn,曝光时间不明,且曝光时间不足。因此,摄像头微机161丢弃刚刚接通近红外线投光器141之后的第一张图像,取得第二张即在拍摄定时tn+1拍摄到的图像来进行图像处理。由此,在从定时tn至定时tn+1的期间,能够取得曝光时间Δt的拍摄图像。
另外,拍摄定时tn和拍摄定时tn+2的拍摄图像的曝光时间不明,因此丢弃。
在图9中,在拍摄定时tn+3之后,可以作为不照射近红外线时的图像来取得。
图10是表示有同步时的近红外线照射时间和近红外线图像取得定时的图。
图10所示的近红外线的照射时间适合于通过图4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在摄像头基板160上连接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结构,容易取得近红外线的照射与拍摄同步的情况。
摄像头微机161(参照图4)考虑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上升、通信延迟,对下次的拍摄定时tn时刻,提前裕度时间Δtb向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发出接通指令。之后,摄像头微机161在拍摄图像取得定时tn+1时刻向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发出断开指令。由此,在裕度时间Δta后近红外线投光器141断开。由此,可以在拍摄定时tn+1取得从时刻tn至时刻tn+1的期间曝光了时间Δt的拍摄图像。此时的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照射时间是时间(Δt+Δtb+Δta),能够削减为无同步时的大约一半。
拍摄定时tn和拍摄定时tn+2的拍摄图像的曝光时间不确定,因此丢弃。
<合成各拍摄结果来进行检测>
此外,能够保存按每个条件进行了图像检测的结果,合成各图像检测结果来进行检测。分别对在可见光环境下拍摄的图像数据以及捕捉到近红外线的图像数据进行物体检测,使检测结果对应,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物体的检测。
例如,假设进行检测的对象是右半部分为茶色、左半部分为米色的两色毛巾。在通过可见光图像对该两色毛巾进行图像检测时,存在两个颜色,因此将该颜色的边界部分误检测为物体的边界,从而误检测为存在两个物体。
但是,该两色的毛巾的右半部分和左半部分为相同材料,因此在近红外线图像中成为相同颜色、相同亮度。在通过近红外线图像对该两色毛巾进行图像检测时,能检测为一个物体。使通过捕捉到可见光的图像数据检测出的物体的坐标与在捕捉到近红外线的图像数据上检测出的物体的坐标分别对应,可以将在可见光图像上误检测为两个物体的毛巾正确地识别成同一物体。
图11(a)~(e)是表示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结果的空调运转的控制动作的图。
图11(a)是表示空调室内的实际环境的图。
在空调室内具有矩形的物体302,人体401位于其后方。以下,对该环境中的检测动作和空调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图11(b)是表示在可见光环境下的人体检测的动作的图。
该可见光图像数据是通过可见光对空调室内的实际环境进行拍摄得到的。通过人体检测部132(参照图3),从可见光图像数据中包含的人体401检测出脸部区域411和身体区域412。人体检测部132输出第一检测结果,该第一检测结果是从没有通过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向空调室内照射近红外线时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出作为检测对象的类别的“人体”、其脸部区域411和身体区域412。
图11(c)是表示利用近红外线的物体检测的动作的图。
该近红外线图像数据是向空调室内的实际环境照射近红外线进行拍摄到的。通过物体检测部133(参照图3),从近红外线图像数据中包含的物体302检测出物体区域312。物体检测部133输出第二检测结果,该第二检测结果是从通过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向空调室内照射近红外线时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出作为检测对象类别的“物体”及其物体区域312。
图11(d)是表示两个检测结果的合成图像的图。
在同一图像上合成从可见光图像中检测出的脸部区域411以及身体区域412(第一检测结果)和从近红外线图像中检测出的物体区域312(第二检测结果)。如上所述,选择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线图像中的适合于检测的图像,能够适当地检测出人体401或/和物体302。通过使用预定的参数对该合成图像进行修正,能够对每个检测对象的类别推定出空调室内的位置。
图11(e)是表示房间内的位置推定动作的图。
在此,推定出人体401和物体302在空调室内的位置。空调机A不是将物体302,而是将人体401设成送风的风向。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A通过驱动控制部137(空调运转控制单元),根据该检测对象的每个类别在空调室内的位置来控制空调运转。
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从通过可见光捕捉到的图像数据中检测人的位置,根据检测出该位置的频度检测空调室内的存在室内人员频度高的区域。此时,以进行了人体检测时没有检测出人体的区域为中心照射近红外线来进行物体检测,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物体的检测。由此,空调机A通过驱动控制部137(空调运转控制单元)对空调运转进行控制,从而回避物体,将空调室内的存在室内人员频度高的区域设成送风的风向。
如上所述,能够通过多个方法进行拍摄,因此根据应用本发明的空调机所具备的图像检测软件来追加各种处理,从而能够提高检测精度等。
<与图像检测结果对应的空调运转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A通过具备拍摄单元121和图像检测软件,基于各种图像检测的检测结果进行空调运转。该空调机A通过具备近红外线投光器141,除了通常的图像检测外,还能够实现使用了利用近红外线特性的图像检测的空调控制。
空调机A例如具备:从没有照射近红外线时的拍摄图像中检测人体的位置以及活动量的软件(人体检测部132)、从照射近红外线时的拍摄图像中检测家具(物体)的软件(物体检测部133)。该空调机A在空调运转时避开家具,以人所在的区域作为风向来进行送风。由此,空调机A能够节省送风碰到家具而滞留从而产生的无用的空气调节,能够高效地进行空调室内的空气调节。
空调机A通过左右风向板用电动机153的驱动来使左右风向板104动作,通过上下风向板用电动机154的驱动使上下风向板105动作,由此控制风向。空调机A还通过送风扇电动机152的驱动来调整风量和风速。
<与检查结果对应的空调运转控制的第一例>
在空调运转控制的第一例中,说明在下午7时,外部温度-2℃,室内温度6℃时,以制热22℃的设定开始了运转时的控制。
空调机A从没有照射近红外线时的拍摄图像中检测出人所在的位置,从照射近红外线时的拍摄图像中检测出物体的形状。计算此时的物体的大小、距离,检测出在人前面有物体。由此,空调机A避开该物体吹温风,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空气调节。
<与检查结果对应的空调运转控制的第二例>
在空调运转控制的第二例中,说明在下午7时,外部温度32℃,室内温度6℃时,以制冷22℃的设定开始了运转时的控制。
空调机A从没有照射近红外线时的拍摄图像中检测出人所在的位置,从照射近红外线时的拍摄图像中检测出物体的形状。空调机A检测出房间的大小,决定空调的风速。由此,能够提供适合于实际的空调室的空调。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运转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空调机A通过遥控器Re接通电源时,开始空调运转控制处理。
在步骤S10中,控制单元130向近红外线投光器141输出断开指令,关闭近红外线的照射。由此,不会通过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向空调室照射近红外线。
在步骤S11中,控制单元130通过拍摄单元121来拍摄空调室内。由此,控制单元130可以通过可见光拍摄空调室内的物体或/和人体。
在步骤S12中,控制单元130通过人体检测部132从没有照射近红外线时的拍摄图像中检测有无人体以及在该图像上的区域。
在步骤S13中,控制单元130通过布局检测部134从没有照射近红外线时的拍摄图像中推定布局。
在步骤S14中,控制单元130根据由布局检测部134检测出的布局的大小来决定空调的风速。
在步骤S15中,控制单元130向近红外线投光器141输出接通指令,来接通近红外线的照射。由此,通过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向空调室照射近红外线。
在步骤S16中,控制单元130通过拍摄单元121来拍摄空调室内。由此,控制单元130可以通过近红外线来拍摄空调室内的物体或/和人体。
在步骤S17中,控制单元130通过物体检测部133从照射近红外线时的拍摄图像中检测有无物体和在该图像上的区域。
在步骤S18中,控制单元130通过运算处理部136根据人体和物体的图像的检测结果,分别推定人体和物体在房间内的位置。
在步骤S19中,控制单元130将空调的风向决定成室内人员的推定位置,并返回步骤S10的处理。
通过如上那样进行处理,控制单元130在每个预定的时间间隔重复进行在断开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后使拍摄单元121进行拍摄的处理和在接通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后使拍摄单元121进行拍摄的处理。由此,控制单元130能够通过基于可见光的拍摄图像和照射近红外线时的拍摄图像中的能够恰当地进行检测的一方,检测空调室内的物体或/和人体。并且,控制单元130通过将双方的检测结果合成,与单一种类的拍摄图像相比能够更确切地判断空调室内的状况。
(第二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预定的运转模式设定时的空调运转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空调机A在通过遥控器Re设定了预定的运转模式时,开始空调运转控制处理。
在步骤S30中,控制单元130向近红外线投光器141输出接通指令,接通近红外线的照射。
在步骤S31中,控制单元130通过拍摄单元121来拍摄空调室内。
在步骤S32中,控制单元130通过物体检测部133从照射近红外线时的拍摄图像中检测有无物体和在该图像上的区域。
在步骤S33中,控制单元130向近红外线投光器141输出断开指令,断开近红外线的照射。由此,不会通过近红外线投光器141向空调室照射近红外线。
在步骤S34中,控制单元130通过拍摄单元121来拍摄空调室内。由此,控制单元130可以通过可见光来拍摄空调室内的物体或/和人体。
在步骤S35中,控制单元130通过人体检测部132从没有照射近红外线时的拍摄图像中检测有无人体和在该图像上的区域。
在步骤S36中,控制单元130通过布局检测部134从没有照射近红外线时的拍摄图像中推定布局。
在步骤S37中,控制单元130根据由布局检测部134检测出的布局的大小决定空调的风速。
在步骤S38中,控制单元130通过运算处理部136根据人体和物体的图像的检测结果,分别推定人体和物体在房间内的位置。
在步骤S39中,控制单元130将空调的风向决定成室内人员的推定位置,并返回步骤S34的处理。
由此,控制单元130在设定预定的运转模式时仅一次检测运动少的物体,因此提高运动多的人体的检测频度,能够更确切地判断空调室内的状况。并且,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动作频度变低,因此能够节能,并且能够延长近红外线投光器141的寿命。
(第三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运转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步骤S10~S14的处理与图12所示的步骤S10~S14的处理相同。当步骤S14的处理结束时,进行步骤S50的处理。
在步骤S50中,控制单元130通过图像检测部131判断是否检测出预定物。在此,预定物例如是指物体或/和人体。控制单元130在检测出预定物时(是),进行步骤S15的处理,在没有检测出预定物时(否),进行步骤S18的处理。
步骤S15~S19的处理与图12所示的步骤S15~S19的处理相同。
控制单元130仅在检测出预定物时照射近红外线,因此减少运动少的物体的检测频度,相反提高了运动多的人体的检测频度,从而能够更确切地判断空调室内的状况。因此,能够节能,并且能够延长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42的寿命。
另外,并不局限于此,控制单元130也可以进行动作,从而仅在没有检测出预定物时照射近红外线。例如,控制单元130可以仅在没有检测出人体时照射近红外线来检测物体(家具等)。由此,控制单元130能够不受人体的影响地推定家具的配置。并且,控制单元130还提高运动多的人体的检测频度,从而能够更确切地判断空调室内的状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近红外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近红外线替换成中红外线、远红外线,使用中红外线或远红外线。另外,近红外线是波长大约为0.7~2.5[μm]的电磁波,具有接近于红色的可见光的波长。此外,中红外线是波长大约为2.5~4[μm]的电磁波,远红外线是波长大约为4~1000[μm]的电磁波。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进行的详细的说明,并非限定为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可以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向某实施方式的结构追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此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可追加/削除/置换其他结构。
上述的各处理部、各处理单元等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可以通过集成电路等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处理器解析并执行用于实现各种处理的程序,由软件来实现上述各处理部、各处理单元等。可以将用于实现各处理的程序、表、文件等信息存储在存储器、硬盘等记录装置中,或存储在闪速存储卡等记录介质中。
在各实施方式中,控制线或信息线表示认为说明上需要,但并不局限于必须表示产品上所有的控制线或信息线。实际上,也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的结构相互连接。

Claims (15)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拍摄单元,其对空调室内进行拍摄;
红外线照射单元,其具有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发光元件;
空调运转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拍摄单元的拍摄结果来对空调运转进行控制;以及
控制单元,其在没有通过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红外线时和照射了红外线时的双方条件下,分别使所述拍摄单元对所述空调室内进行拍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每个预定的时间间隔,重复进行没有通过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照射红外线时使所述拍摄单元进行拍摄的处理和通过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照射红外线时使所述拍摄单元进行拍摄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当对该空调机设定了预定的运转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重复进行以下的处理:
接通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在使所述拍摄单元进行拍摄后断开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之后在没有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红外线时使所述拍摄单元进行拍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图像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拍摄单元拍摄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作为检测对象的人体或/和物体,并且检测该检测对象的图像区域,
所述控制单元在每个预定的时间间隔,重复进行在断开了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的状态下使所述拍摄单元进行拍摄的处理,并且在通过所述图像检测单元从所述拍摄单元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出预定的检测对象时,在接通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后使所述拍摄单元进行拍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图像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拍摄单元拍摄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作为检测对象的人体或/和物体,并且检测该检测对象的图像区域,
所述控制单元在每个预定的时间间隔,重复进行在断开了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的状态下使所述拍摄单元进行拍摄的处理,并且在通过所述图像检测单元从所述拍摄单元拍摄到的图像中没有检测出预定的检测对象时,在接通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后使所述拍摄单元进行拍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图像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拍摄单元拍摄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作为检测对象的人体或/和物体,并且检测该检测对象的图像区域,
所述空调运转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图像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检测对象的类别和图像上的位置,来变更风向控制、压缩机控制以及送风控制中的某个空调运转的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检测单元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并且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是从没有通过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红外线时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出所述检测对象的类别和图像区域,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从通过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红外线时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出所述检测对象的类别和图像区域,
所述空调运转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与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合成,根据通过预定的参数进行修正后的检测对象的类别和所述空调室内的推定位置,来对空调运转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检测单元针对通过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红外线时拍摄到的图像,进行与针对没有通过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红外线时拍摄的图像的图像检测处理不同的图像检测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检测单元从没有通过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红外线时拍摄到的图像检测是否包含作为检测对象的人体,并且检测该检测对象的图像区域,
并且,所述图像检测单元从通过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红外线时拍摄到的图像检测是否包含作为检测对象的人体或/和物体,并且检测该检测对象的图像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与所述空调运转控制单元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与具备所述拍摄单元的基板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设置在与所述拍摄单元的设置面相同的平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以及所述拍摄单元分别设置在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长度方向的同一直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具备使红外线透射的单一的透射部,设置各个所述红外线发光元件以使红外线的照射方向朝向所述透射部。
15.一种空调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机具备:
拍摄单元,其对空调室内进行拍摄;
红外线照射单元,其具有向所述空调室内照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发光元件;
空调运转控制单元,其对空调运转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其使所述拍摄单元对所述空调室内进行拍摄;以及
图像检测单元,其检测图像中是否包含作为检测对象的人体或/和物体,并且检测该检测对象的图像区域,
所述空调机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该空调机在每个预定的时间间隔,重复进行断开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使所述拍摄单元进行拍摄的处理和接通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使所述拍摄单元进行拍摄的处理,
通过所述图像检测单元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并且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是从断开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出所述检测对象的类别和图像区域,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从接通所述红外线照射单元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出所述检测对象的类别和图像区域,
通过所述空调运转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与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合成,根据通过预定的参数进行修正后的检测对象的类别和所述空调室内的推定位置,来对空调运转进行控制。
CN201510055726.XA 2014-08-18 2015-02-03 空调机以及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53520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5748 2014-08-18
JP2014165748A JP6425452B2 (ja) 2014-08-18 2014-08-18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2028A true CN105352028A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28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5726.XA Pending CN105352028A (zh) 2014-08-18 2015-02-03 空调机以及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25452B2 (zh)
CN (1) CN105352028A (zh)
TW (1) TWI60086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9108A (zh) * 2018-02-09 2018-08-3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启闭、控温的空调
CN108917845A (zh) * 2018-07-25 2018-11-30 浙江工商大学 利用红外测温测距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10476021A (zh) * 2017-04-10 2019-11-19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清净机
CN111442502A (zh) * 2020-04-07 2020-07-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7655B (zh) * 2016-08-08 2021-04-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TWI682668B (zh) * 2018-06-29 2020-01-11 亞迪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裝置及使用其之空調系統
JP6995893B2 (ja) * 2019-04-22 2022-01-17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2460777B (zh) * 2020-11-30 2022-08-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819576A (zh) * 2021-08-25 2021-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网脏堵情况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空调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9943A (ja) * 1997-03-19 1998-09-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01099461A (ja) * 1999-09-30 2001-04-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大空間空調方法及び大空間空調装置
JP2002081667A (ja) * 2000-09-07 2002-03-22 Noritz Corp 浴室暖房機
CN101737904A (zh) * 2009-11-06 2010-06-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检测与图像处理的反馈式控制系统
JP2011220612A (ja) * 2010-04-09 2011-11-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2645283A (zh) * 2011-02-21 2012-08-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温度测量系统和温度测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1202A (ja) * 1998-01-22 1999-08-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モコン発光装置
KR20090081919A (ko) * 2008-01-25 2009-07-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0041231A (ja) * 2008-08-01 2010-02-18 Olympus Corp 赤外線照射式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554301B2 (ja) * 2011-08-29 2014-07-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3117935A (ja) * 2011-12-05 2013-06-13 Sharp Corp 光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886156B2 (ja) * 2012-07-20 2016-03-1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9943A (ja) * 1997-03-19 1998-09-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01099461A (ja) * 1999-09-30 2001-04-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大空間空調方法及び大空間空調装置
JP2002081667A (ja) * 2000-09-07 2002-03-22 Noritz Corp 浴室暖房機
CN101737904A (zh) * 2009-11-06 2010-06-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检测与图像处理的反馈式控制系统
JP2011220612A (ja) * 2010-04-09 2011-11-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2645283A (zh) * 2011-02-21 2012-08-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温度测量系统和温度测量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6021A (zh) * 2017-04-10 2019-11-19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清净机
CN110476021B (zh) * 2017-04-10 2022-02-11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清净机
CN108469108A (zh) * 2018-02-09 2018-08-3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启闭、控温的空调
CN108917845A (zh) * 2018-07-25 2018-11-30 浙江工商大学 利用红外测温测距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11442502A (zh) * 2020-04-07 2020-07-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442502B (zh) * 2020-04-07 2022-06-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25452B2 (ja) 2018-11-21
TW201608180A (zh) 2016-03-01
TWI600860B (zh) 2017-10-01
JP2016041994A (ja) 2016-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2028A (zh) 空调机以及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CN115095917B (zh) 空调
CN110536998B (zh) 被配置用于眩光检测和控制机动窗帘的可见光传感器
CN108605402B (zh) 具有可见光传感器的负载控制系统
CN106254785B (zh) 图像传感器及用于改进非可见照明的方法
CN103019014B (zh) 投影装置以及投影控制方法
JP5294801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5276681A (zh) 空调机
CN105358925A (zh) 制冷器具系统
CN110168445B (zh) 与拍摄对象和照明装置之间的距离联动而调节照明装置的输出功率的照明用自动控制装置
CN105020866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6352483A (zh) 基于空调的手势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US2015031751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te controlling
CN104156649A (zh) 用于移动终端安全认证的静脉识别成像装置及方法
JP2016200282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2017044373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661499A (zh) 被配置用于检测眩光状况的可见光传感器
JP680007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6057030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4906574U (zh) 监控装置及其系统
CN106373099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
CN105987434A (zh) 空调机和空调运转控制方法
JP6393110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44422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6044827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0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Applicant after: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k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