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9592A - 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49592A
CN105349592A CN201510903767.XA CN201510903767A CN105349592A CN 105349592 A CN105349592 A CN 105349592A CN 201510903767 A CN201510903767 A CN 201510903767A CN 105349592 A CN105349592 A CN 105349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cell
culture
target product
cell
cl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037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49592B (zh
Inventor
张桂才
付宝龙
何俊雄
何乐雨
丁靖志
张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sapo (Chongqing)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AISAIB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AISAIB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AISAIB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037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495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49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9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49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9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它是在单独采用一株细胞系生产目标产物基础上,使用两株或多株细胞系混合培养,在目标产物生产过程中进行代谢偶联,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两株细胞或多株系混合培养后,目标产物的产量比原来单株的产量提高了13%~90%。

Description

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个或多个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工艺体系中,主要采用外植体诱导筛选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细胞株,然后以纯种细胞株通过悬浮培养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在此工艺体系下,目标代谢产物的产量提高较困难,高产细胞株的筛选、关键中间产物的限制难以提高目标代谢物的产量,且底物和中间产物的添加成本较高。采用具有代谢能力互补的细胞系混种培养技术,从而有利于提高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
提高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目标产物的方法主要包括:添加诱导剂,诱导剂是能诱导植物防御反应的因素,能快速地、高度专一地和选择性地诱导特异基因的表达;添加合成目标产物的前体,可将前体看成是一种生化反应的底物,通过分析目标产物的合成途径,有选择的添加,可以加速目标产物的生化反应;添加抑制剂,使用抑制旁路代谢和其它相关次级代谢途径的抑制剂,可使代谢流更多地流向所需次级代谢产物。培养条件的控制,主要包括pH、温度、空气、光照、剪切力和离子溶度等物理参数的控制,为植物细胞的培养提供合适的培养条件;高产目标产物植物细胞株的筛选,采用诱导、诱变和转基因等手段进行筛选,利用植物细胞系之间的代谢偶联培养尚未见报道和应用。
通过对目标代谢产物的代谢路径分析,最终目标代谢产物具有复杂的结构,合成过程往往需要几十步的生物化学反应,底物、关键中间体和酶活力等的限制,造成目标产物的生成产量较低,植物细胞的培养主要采用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质、植物激素和糖等营养物质,各种植物细胞的培养均采用这些营养物质,在培养体系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由于植物细胞间具有很强的信号传导性和代谢物质的快速运输性,通过利用植物细胞的特性进行混种培养,利用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中间代谢物的运输和利用,从而促进目标代谢产物的合成。
发明内容
本专利通过采用两个或多个植物细胞系进行混合培养提高目标代谢物的产量,基于植物细胞系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的互补性,可以将一种可产目标产物的细胞系与一种或多种细胞系产生其合成目标产物的中间体的细胞系进行混合培养,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其特征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植物细胞系1,高产目标产物的中间体,培养条件为:B5培养基包括:生长素为2,4-D,含量1~10mg/L,分裂素为6-BA,含量为0.5~5mg/L,蔗糖浓度为10~50g/L,接种的细胞鲜重为50~200g/L,接种的为100%膜过滤新鲜B5培养基,继代生长周期为7~14天,培养温度为22~27℃,摇床转速为80~130rpm;
(2)植物细胞系2,高产目标产物,培养条件与植物细胞系1相似;
(3)将植物细胞系1和植物细胞系2,按照体积比为10:1~1:10混合后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与红豆杉细胞系1相似;
(4)培养结束后,将步骤(3)的混合细胞接种到目标产物生产培养基MS中,所述的MS培养基包括:分裂素为6-BA,含量为0.5~5mg/L,生长素为NAA,含量为1~20mg/L,蔗糖浓度为10~50g/L,接种的细胞鲜重为100~200g/L,接种的为膜过滤100%新鲜MS培养基,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2~27℃,摇床转速为80~130rpm,培养周期为21-45天;
(5)在培养的第4~8天添加甲基茉莉酸50~200μM,第6~12天添加硫代硫酸银5~20mM,在培养的第14天开始每隔两天进行一次取样,测定细胞量、细胞活性、pH、电导率、残糖、溶氧、目标产物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产量;
(6)培养过程中目标产物生产培养基MS的糖浓度控制在10~25g/L之间,电导率控制在1.5~3mS/cm之间;取样检测后,根据测定的值进行补加糖和无机盐;所述的补加糖是指蔗糖,所指的无机盐是MS基础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组合(MS是标准的常规组合)。
本发明所述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其中的植物细胞系1,指的是生产目标产物中间体的细胞系。植物细胞系2,指的是生产目标产物的细胞系。混种培养工艺指的是-植物细胞系1与植物细胞系2,按照体积比为10:1到1:10的比例混合。该混合培养比单独使用生产目标产物的细胞系提高产量达至少13%~90%。
本发明的重点在于:
植物细胞系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的互补性;可以将一种可产目标产物的细胞系与一种或多种细胞系产生其合成目标产物的中间体的细胞系进行混种培养;细胞可以是同一种属,也可是不同种属;混合培养体系的构建方法和结构,主要包括:
(1)混种方式:将生产目标产物中间体的植物细胞系1和生产目标产物的植物细胞系2进行混合培养,得到混合细胞系,然后进行调控生产目标产物。
(2)混种方式:将多种生产目标产物中间体的植物细胞系和生产目标产物的植物细胞系进行混合培养,得到混合细胞系,然后进行调控生产目标产物。
(3)混种方式:将将多种生产目标产物中间体的植物细胞系和生产目标产物的植物细胞系进行单独培养,然后将每种细胞接入到目标产物生产培养基中,进行调控生产目标产物。
本发明公开的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生产目标产物的方法的实施例是采取方式(1),与现有方案所不同的关键点在于:
在单独采用一株细胞系生产目标产物基础上,使用两株或多株细胞系混合培养,在目标产物生产过程中进行代谢偶联,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两株细胞或多株系混合培养后,目标产物的紫杉醇产量由原来的50mg/L提高到了87~95mg/L,提高了74%~90%,而白藜芦醇的产量由1.7g/L提高到1.9g/L,提高了13%。
对比试验:
一株细胞系生产紫杉醇的产量达到50mg/L。另一株细胞系生产白藜芦醇的产量达到了1.7g/L。
附图说明:
图1为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生物合成路线图;
图2为两株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方式的工艺流程图;
图3为多株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方式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物料成分和用量进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所用到的试剂及原料均有市售。
特别说明的是:MS培养基是1962年穆拉希吉克(Murashige,T.)和斯科克(Skoog,F.)为培养菸草材料而设计的,它对在固体培养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作细胞悬浮培养及用于胚、茎尖、茎段及花药等的培养和形态发生研究方面,均获得了明显的成功。MS培养基中无机养份的数量和比例均较合适,足以满足很多植物细胞在营养和生理上的需要。
B5培养基是甘博格(Gamborg)等1968年设计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含有较低的铵,而铵这一营养成分可能对有些培养基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当在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中对B5培养基与MS培养基进行对比培养试验时,发现有些植物的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物在MS培养基上生长得好,而有些在B5培养基上生长得更适宜。
MS和B5都是植物细胞培养常见的培养基配方,本发明中所用的基本培养基,都是包括MS和B5标准配方中的大量元素组合、微量元素、有机物以及pH控制,但对植物激素、蔗糖含量和其他添加物有不同的规定,具体见各实施例。
实施例1
(1)红豆杉细胞系1(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CGMCCno10001)能够合成10DAB,10DAB是合成紫杉醇的中间产物,且在代谢路径上是合成紫杉醇的关键代谢物,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为B5培养基,其中生长素为2,4-D,含量10mg/L,分裂素为6-BA,含量为1mg/L,蔗糖浓度为15g/L,接种的细胞鲜重为100g/L,接种的为100%新鲜膜过滤B5培养基,继代生长周期为14天,培养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00rpm;
(2)红豆杉细胞系2(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CGMCCno10002)能够合成紫杉醇,培养条件与红豆杉细胞系1相同;
(3)将红豆杉细胞系1和红豆杉细胞系2,按照体积比为1:1混合后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00rpm,培养周期为14天;
(4)培养结束后,将混合细胞接种到MS紫杉醇生产培养基中,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00rpm,培养周期为28天;
(5)在培养的第4天添加甲基茉莉酸100μM,第7天添加硫代硫酸银10mM,在培养的第14天开始每隔两天进行一次取样,测定细胞量、细胞活性、pH、电导率、残糖、10DAB和紫杉醇的产量;
(6)培养过程中紫杉醇生产培养基MS的糖浓度控制在10~25g/L之间,电导率控制在1.5~3mS/cm;取样检测后,根据测定的值进行补加糖和无机盐。
(7)两株细胞在紫杉醇生产过程中进行代谢偶联,生产紫杉醇的细胞系利用另一个细胞系生产的中间体合成紫杉醇,同时调节终产物对细胞系的代谢抑制,最终提高紫杉醇的产量。单独采用红豆杉细胞系2合成紫杉醇的产量为50mg/L,采用红豆杉细胞系1和2混合培养合成紫杉醇的产量达到87mg/L,紫杉醇的产量提高了74%。
实施例2
(1)红豆杉细胞系1(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CGMCCno.10001)能够合成10DAB,10DAB是合成紫杉醇的中间产物,且在代谢路径上是合成紫杉醇的关键代谢物,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为B5培养基,其中生长素为2,4-D,含量10mg/L,分裂素为6-BA,含量为1mg/L,蔗糖浓度为15g/L,接种的细胞鲜重为100g/L,接种的为100%新鲜膜过滤B5培养基,继代生长周期为14天,培养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00rpm;
(2)红豆杉细胞系2(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CGMCCno.10002)能够合成紫杉醇,培养条件与红豆杉细胞系1相同;
(3)红豆杉细胞系3(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P-13-1)能够合成BATIII,BATIII是合成紫杉醇的中间产物,且在代谢路径上是合成紫杉醇的关键代谢物,培养条件与红豆杉细胞系1相同;
(4)将红豆杉细胞系1、2和3在第14天培养结束后,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无菌操作,使用筛网将细胞和培养液分离。将红豆杉细胞系1分离的细胞、红豆杉细胞系2分离的细胞和红豆杉细胞系3分离的细胞按照1:2:1的比例混合后,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与红豆杉细胞系1相同,得到混种细胞系;
(5)调控生产:将混种细胞系接入到MS紫杉醇生产培养基中,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00rpm,培养周期为28天。在培养的第4天添加甲基茉莉酸100μM,第7天添加硫代硫酸银10mM,在培养的第14天开始每隔两天进行一次取样,测定细胞量、细胞活性、pH、电导率、残糖、10DAB、BATIII和紫杉醇的产量。培养过程中紫杉醇生产培养基MS的糖浓度控制在10~25g/L之间,电导率控制在1.5~3mS/cm;取样检测后,根据测定的值进行补加糖和无机盐;所所述的补加糖是指蔗糖,所指的无机盐是MS基础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组合(常规组合)。
(6)三株细胞在紫杉醇生产过程中进行代谢偶联,生产紫杉醇的细胞系利用另两个细胞系生产的中间体合成紫杉醇,同时调节终产物对细胞系的代谢抑制,最终提高紫杉醇的产量,其中10DAB是BATIII合成的中间体,同时二者又都是紫杉醇合成的中间体,单独采用红豆杉细胞系2合成紫杉醇的产量为50mg/L,采用红豆杉细胞系1、2和3混合培养合成紫杉醇的产量达到95mg/L,紫杉醇的产量提高了90%。
实施例3
(1)葡萄细胞系1(VitisviniferaLVV1000),能够合成白藜芦醇,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为B5培养基,其中生长素为KT,含量2mg/L,分裂素为NAA,含量为1mg/L,蔗糖浓度为30g/L,接种的细胞鲜重为100g/L,接种的为100%新鲜膜过滤B5培养基,继代生长周期为7天,培养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00rpm;
(2)红豆杉细胞系2(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CGMCCno10002)能够合成紫杉醇,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为B5培养基,其中生长素为2,4-D,含量10mg/L,分裂素为6-BA,含量为1mg/L,蔗糖浓度为15g/L,接种的细胞鲜重为100g/L,接种的为100%新鲜膜过滤B5培养基,继代生长周期为14天,培养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00rpm;
(3)在培养结束后,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无菌操作,使用筛网将细胞和培养液分离,得到葡萄细胞系1和红豆杉细胞系2;
(4)将葡萄细胞系1和红豆杉细胞系2按照5:1的比例,接种到白藜芦醇生产培养基中,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00rpm,培养周期为28天,
(5)在培养的第6天添加甲基茉莉酸200μM,在培养的第14天开始每隔两天进行一次取样,测定细胞量、细胞活性、pH、电导率、残糖、白藜芦醇和紫杉醇的产量。
(6)培养过程中白藜芦醇生产培养基的糖浓度控制在20~30g/L之间,电导率控制在1.5~3mS/cm范围内;取样检测后,根据测定的值进行补加糖和无机盐。
(7)两株细胞在白藜芦醇生产过程中进行代谢偶联,生产白藜芦醇的细胞系利用另一个细胞系生产的紫杉醇进行代谢调控,同时利用其代谢信号分子进行调控,最终提高白藜芦醇醇的产量。单独采用葡萄细胞系1合成白藜芦醇的产量为1.5g/L,采用葡萄细胞系1和红豆杉细胞系2混合培养合成白藜芦醇的产量达到1.7g/L,白藜芦醇的产量提高了13%,紫杉醇的产量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ParayilKumaranAjikumar等IsoprenoidPathwayOptimizationforTaxolPrecursorOverproductioninEscherichiacoli,Science330(2010):70-74;
[2]BRINGI,Venkataraman(美国)等,提高红豆杉细胞培养中紫杉醇和紫杉烷产量的方法,国际专利,WO97/44476.
[3]HomareTabata(日本),PaclitaxelProductionbyPlant-Cell-CultureTechnology,AdvBiochemEngin/Biotechnol(2004)7:1–23.
[4]王丽等,具有高产10-DAB特性的红豆杉细胞株及其应用,中国专利201410726274.9。
[5]张卫等,具有高产紫杉醇特性的红豆杉细胞株及其应用,中国专利201410726199.6
[6]KojiSaito等,processforproductiontaxolbycellcultureoftaxusspecies,国际专利,WO97/44476.
[7]崔亨均(韩国)等,通过半连续培养大量生产紫杉醇的方法,中国专利96190419.4及CN1153533。

Claims (5)

1.一种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其特征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植物细胞系1,高产目标产物的中间体,培养条件为:B5培养基包括:生长素为2,4-D,含量1~10mg/L,分裂素为6-BA,含量为0.5~5mg/L,蔗糖浓度为10~50g/L,接种的细胞鲜重为50~200g/L,接种的为100%膜过滤新鲜B5培养基,继代生长周期为7~14天,培养温度为22~27℃,摇床转速为80~130rpm;
(2)植物细胞系2,高产目标产物,培养条件与植物细胞系1相似;
(3)将植物细胞系1和植物细胞系2,按照体积比为10:1~1:10混合后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与红豆杉细胞系1相似;
(4)培养结束后,将步骤(3)的混合细胞接种到目标产物生产培养基MS中,所述的MS培养基包括:分裂素为6-BA,含量为0.5~5mg/L,生长素为NAA,含量为1~20mg/L,蔗糖浓度为10~50g/L,接种的细胞鲜重为100~200g/L,接种的为膜过滤100%新鲜MS培养基,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2~27℃,摇床转速为80~130rpm,培养周期为21-45天;
(5)在培养的第4~8天添加甲基茉莉酸50~200μM,第6~12天添加硫代硫酸银5~20mM,在培养的第14天开始每隔两天进行一次取样,测定细胞量、细胞活性、pH、电导率、残糖、溶氧、目标产物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产量;
(6)培养过程中目标产物生产培养基MS的糖浓度控制在10~25g/L之间,电导率控制在1.5~3mS/cm之间;取样检测后,根据测定的值进行补加糖和无机盐。
2.权利要求1所述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其中的植物细胞系1,指的是生产目标产物中间体的细胞系。
3.权利要求1所述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其中的植物细胞系2,指的是生产目标产物的细胞系。
4.权利要求1所述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其中的混种培养工艺,指的是-植物细胞系1与植物细胞系2,按照体积比为10:1到1:10的混合。
5.权利要求1所述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在制备提高紫杉醇产量、提高白藜芦醇的次级代谢产物方面的应用。
CN201510903767.XA 2015-12-09 2015-12-09 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 Active CN105349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3767.XA CN105349592B (zh) 2015-12-09 2015-12-09 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3767.XA CN105349592B (zh) 2015-12-09 2015-12-09 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9592A true CN105349592A (zh) 2016-02-24
CN105349592B CN105349592B (zh) 2018-11-27

Family

ID=55325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03767.XA Active CN105349592B (zh) 2015-12-09 2015-12-09 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4959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6242A (zh) * 2016-12-20 2017-05-10 天津艾赛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红豆杉细胞长期培养生产紫杉烷的调控方法
CN109321611A (zh) * 2018-10-22 2019-02-12 覃家日 紫杉醇的生产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33A (zh) * 1995-04-27 1997-07-02 (株)三养吉尼克斯 通过半连续培养大量生产紫杉醇的方法
WO1997044476A1 (en) * 1996-05-24 1997-11-27 Phyton, Inc. Enhanced production of taxanes by cell cultures of taxus species
CN1209168A (zh) * 1995-12-12 1999-02-24 施凯姆公司 由植物细胞培养物生产植物化学物质的生产和筛选方法
CN104403987A (zh) * 2015-01-06 2015-03-11 天津艾赛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高产10-dab特性的红豆杉细胞株及其应用
CN104450601A (zh) * 2014-12-04 2015-03-25 天津艾赛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高产紫杉醇特性的红豆杉细胞株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33A (zh) * 1995-04-27 1997-07-02 (株)三养吉尼克斯 通过半连续培养大量生产紫杉醇的方法
CN1209168A (zh) * 1995-12-12 1999-02-24 施凯姆公司 由植物细胞培养物生产植物化学物质的生产和筛选方法
WO1997044476A1 (en) * 1996-05-24 1997-11-27 Phyton, Inc. Enhanced production of taxanes by cell cultures of taxus species
CN104450601A (zh) * 2014-12-04 2015-03-25 天津艾赛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高产紫杉醇特性的红豆杉细胞株及其应用
CN104403987A (zh) * 2015-01-06 2015-03-11 天津艾赛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高产10-dab特性的红豆杉细胞株及其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6242A (zh) * 2016-12-20 2017-05-10 天津艾赛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红豆杉细胞长期培养生产紫杉烷的调控方法
CN109321611A (zh) * 2018-10-22 2019-02-12 覃家日 紫杉醇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9592B (zh) 2018-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8347B (zh) 小球藻突变株及其应用
Schumann et al. Production of galanthamine by Leucojum aestivum shoots grown in different bioreactor systems
CN105803010B (zh) 一种基于异养微藻油脂积累的方法
CN104195189A (zh) 一种提高微藻油脂产率的方法
CN109097288A (zh) 一种液体培养基、暗褐网柄牛肝菌工厂化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及该液体培养基的用途
CN110195019A (zh) 一种高产蛋白质小球藻的培养方法
CN104561076B (zh) 一种高产l‑丝氨酸重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及其发酵方法
CN105494447A (zh) 用于控制大豆根部病害的生物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272420A (zh) 一种含蓝藻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9592A (zh) 代谢互补的植物细胞系混种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
CN109679888A (zh) 一种包含生物基磺酸盐的微生物高效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3131652A (zh) 大豆根瘤菌培养基以及采用其制备大豆液体根瘤菌剂的方法
CN102703321A (zh) 一种筛选功能菌群的方法
CN103898155B (zh) 利用基因枪获得转基因小麦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CN105385608A (zh) 一种香菇液体菌种深层发酵工艺
CN103314849B (zh) 一种野生番茄里基茄体胚发生诱导方法
CN106916811A (zh) 雨生血球藻突变株及其应用
CN101948797A (zh) 巫山淫羊藿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
CN107760708B (zh) 通过过表达JcARF19基因来提高小桐子果实产量的方法
CN106035090B (zh) 一种春兰根状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CN104480035A (zh) 一株胶冻样类芽胞杆菌高产菌株,其培养方法及用途
Krishnan et al. Establishment of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in Marchantia linearis Lehm & Lindenb. for the optimum production of flavonoids
CN102835253A (zh) 一种应用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真姬菇的优化工艺
CN106755069A (zh) 一种外源基因在南瓜果实中的瞬时表达方法
CN102640709B (zh) 一种辽东楤木高产皂苷愈伤组织的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8

Address after: 310000 No.71 Wulin Road, Xia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u Qikang

Address before: 300457 Tianjin 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medicine Joint Research Institute, No. 220 Dongting Road, thirteen street, Tanggu District, Tianjin, N602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ACELBIO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3

Address after: No.19, 7th floor, building 1, No.18, Jinli East Road,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015

Patentee after: Wu Jianbo

Patentee after: Lu Qikang

Address before: 310000 No.71 Wulin Road, Xia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u Qik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3

Address after: 400000 No.8 Fengqi Road, caijiagang Town, Bei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Ansapo (Chongqing)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9, 7th floor, building 1, No.18 Jinli East Road,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15

Patentee before: Wu Jianbo

Patentee before: Lu Qi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