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0256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40256A
CN105340256A CN201480036396.3A CN201480036396A CN105340256A CN 105340256 A CN105340256 A CN 105340256A CN 201480036396 A CN201480036396 A CN 201480036396A CN 105340256 A CN105340256 A CN 105340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recording medium
reading
image forming
form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63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菅谷丰明
小幡满
水谷敏幸
村松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40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02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6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infrared [IR] radiation or micro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79Detection means therefor, e.g. for nozzle clog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42Detection of malfunctioning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46Applications of alarms, e.g. responsive to approach of end of 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39Compensation for malfunctioning nozzles creating dot place or dot size err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025/008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print heads placed around a dru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进行低成本且没有浪费的双面的读取。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部(100)具备:图像形成部(12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读取部(140),读取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在记录介质(P)的一面形成了的图像;输送部(110),以在使记录介质(P)的一面与图像形成部(120)以及读取部(140)对置的同时穿过图像形成部(120)以及读取部(140)的配设位置的附近的方式,输送记录介质(P);以及作为反转部发挥功能的折返部(115),在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在记录介质(P)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使在其中一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的表面背面反转,向输送部(110)的输送方向上的图像形成部(120)的上游侧输送记录介质(P),读取部(140)设置于输送方向上的图像形成部(120)的下游侧并且反转部的上游侧。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具备在排出记录介质之前光学地读取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了的图像的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2)。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读取部读取在记录介质上形成了的图像,进行图像形成是否良好的判定、是否在记录介质上存在既存的图像的判定等各种判定的功能。
另外,具备上述读取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应对针对记录介质的双面的图像形成,单独地设置了用于读取双面中的各个面的读取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3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691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为了进行记录介质的双面的读取而单独地设置读取部时,导致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增加。另外,在针对记录介质的单面的图像形成时,与未形成图像的一侧的面对应的读取部不动作,所以存在用于双面读取的读取部未被活用这样的浪费。
另外,在逐个单面地依次进行图像形成来进行双面的图像形成之后读取双面的图像来进行判定的方式中,即使在最初的面的图像形成有异常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在双面的图像形成之后则无法探测到该异常,从而进行无益的图像形成,浪费材料和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更低成本且没有浪费的双面的读取的图像形成装置。
方案1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读取部,读取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的一面形成了的图像;输送部,以使记录介质的一面在与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及所述读取部对置的同时穿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及所述读取部的配设位置的附近的方式,输送记录介质;以及反转部,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使在其中一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表面背面反转,向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输送记录介质,其中,所述读取部设置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下游侧、并且所述反转部的上游侧。
方案2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利用所述读取部读取的读取结果来变更与利用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有关的条件的变更部。
方案3记载的发明在方案2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从喷嘴喷出墨水的记录头,所述条件包括与从所述喷嘴喷出墨水有关的条件。
方案4记载的发明在方案2或者3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包括与所述图像的明亮度有关的内容。
方案5记载的发明在方案2至4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比较部,该比较部比较成为由所述图像形成部要形成的图像的基础的图像数据、与通过利用所述读取部读取根据该图像数据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的图像而生成了的读取数据,所述变更部根据利用所述比较部比较的比较结果,变更所述条件。
方案6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至5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使图像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上定影的定影部,所述读取部设置于所述定影部的下游侧。
方案7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至6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设定部,设定针对记录介质的单面还是双面进行利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以及显示部,进行与利用所述设定部的设定有关的显示。
方案8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至7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利用所述读取部读取的读取结果来控制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的控制部。
方案9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至8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部配置于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一侧,在从所述一侧读取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其中一面形成了的图像之后,通过所述反转部反转输送,从所述一侧读取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另一面形成了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能够进行更低成本且没有浪费的双面的读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主要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与图像形成系统有关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3A是示出与从喷嘴喷出墨水有关的条件的变更例的图,是示出存在缺损部位的墨水的喷出状况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B是示出与从喷嘴喷出墨水有关的条件的变更例的图,是示出以补偿缺损部位的方式变更了条件的墨水的喷出状况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照射部的具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从照射部的光源发出的光的波长、四色的墨水的硬化所需的累计光量以及从该光源发出的光的照度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读取部的CCD影像传感器的光谱灵敏度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A是示出鼓、图像形成部、照射部以及读取部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是与规定的照射区域和减速区域的说明有关的图。
图7B是示出鼓、图像形成部、照射部以及读取部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是关于中心线和鼓的外周面的交点与利用读取部读取的读取位置的距离的说明的图。
图8A是示出在有遮挡部的情况下的、读取部相对中心线的位置、和在利用读取部进行读取时进入到CCD影像传感器的紫外线的强度的关系的图形。
图8B是示出在无遮挡部的情况下的、读取部相对中心线的位置、和在利用读取部进行读取时进入到CCD影像传感器的紫外线的强度的关系的图形。
图9是示出测试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位置关系调整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图案(pattern)图像的形成位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合成图像数据的生成例的图。
图13是示出阴影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示出在记录介质上形成了的图案图像的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的端部中的下游侧的端部到达利用读取部读取的读取位置之前完成了图案图像的形成的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图案图像的形成位置在双面不重复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示出设置了空白部的合成图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是示出与还具备比较部的图像形成系统有关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系统;100:主体部(图像形成装置);110:输送部;110a:鼓;115:折返部(反转部);120:图像形成部;130:照射部(定影部);140:读取部;210:设定部;240:变更部;250:控制部;260:显示部;270:比较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在以下叙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发明,附加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图示例。
图1是示出包括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主要结构的图。
图像形成系统1具备供给部10、主体部100、排出部20。供给部10、主体部100、排出部20沿着规定的方向(图1所示的X方向)设置并连结。
供给部10储备通过在主体部100中设置了的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P(例如纸张等),并且将记录介质P逐张供给到主体部100。
主体部100在从供给部10供给了的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将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排出部20。
主体部100具备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部11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20、对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P照射能量的照射部130、读取被输送部110输送的介质的读取部140等,作为图像形成系统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发挥功能。
输送部110向图像形成部120、照射部130以及读取部140输送介质。
具体而言,输送部110具有例如圆筒状的鼓110a。鼓110a是以穿过圆筒的圆中心的轴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的,在鼓110a的圆筒状的外周面承载记录介质P。输送部110通过使鼓110a旋转,在使被承载于外周面的记录介质P的一面与图像形成部120、照射部130以及读取部140对置的同时进行输送。
在旋转的鼓110a的外周面穿过的位置的附近,沿着该外周面,设置图像形成部120、照射部130以及读取部140。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120、照射部130以及读取部140如图1所示,沿着由于鼓110a的外周面的穿过而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中的、将从供给部10供给了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排出部20侧的输送路径,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按照图像形成部120、照射部130、读取部140的顺序设置。
另外,输送部110具有探测鼓110a的旋转角度的探测部110b,被设置成能够通过由探测部110b探测到的鼓110a的旋转角度,探测被承载于鼓110a的外周面地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位置。探测部110b是例如在鼓110a的旋转轴上设置了的编码器,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是能够探测鼓110a的旋转角度的结构即可。
另外,输送部110具有使记录介质P的表面背面反转的机构。
具体而言,输送部110具有例如折返部115。折返部115通过折返将记录介质P反转而输送。
更具体而言,折返部115由例如图1所示的2个筒体(第1筒体115a、第2筒体115b)和1对带环(带环115c)构成。
记录介质P从鼓110a经由图1中的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筒体111被送到图1中的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第1筒体115a,接下来被送到图1中的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第2筒体115b。如果记录介质P的后端到达第2筒体115b和图1中的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带环115c的辊隙部附近,则带环115c按照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逆转,吸附记录介质P而输送至鼓110a。此处,通过带环115c返回到鼓110a的记录介质P在形成有图像的面抵接到鼓110a的外周面的状态下被再次承载于鼓110a。即,记录介质P通过折返部115翻转。另外,返回到鼓110a的记录介质P的沿着输送方向的开头侧的端部成为在返回之前通过鼓110a输送时的末尾侧的端部。即,记录介质P通过以利用折返部115进行反转的方式被输送而成为翻转了的状态。
这样,输送部110被设置成通过利用折返部115将记录介质P的表面背面反转并输送而能够使记录介质P等介质的双面依次与图像形成部120对置地输送。
折返部115的第1筒体115a从鼓110a接过记录介质P的输送的位置是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的照射部130的下游侧。另外,通过带环115c使记录介质P返回到鼓110a,返回了的记录介质P从图像形成部120的上游侧被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20。
这样,折返部115作为反转部发挥功能,该反转部在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在记录介质P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使在其中一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的表面背面反转,向输送部110的输送方向上的图像形成部120的上游侧输送记录介质P。
另外,读取部140设置于输送方向上的图像形成部120的下游侧、并且折返部115的上游侧。由此,折返部115作为再输送部发挥功能,该再输送部将利用输送部110而穿过图像形成部120以及读取部140地输送了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输送部110的输送方向上的读取部140的上游侧而再次输送到输送部110。
图像形成部12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
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120具有设置有多个记录头H的头部件121,该记录头H例如具备对被承载于鼓110a的记录介质P喷出墨水的喷嘴。头部件121是针对被喷出到记录介质P的墨水的每种颜色(例如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这四色)而单独地设置的。具有上述头部件121的图像形成部120通过墨水的喷出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
照射部130对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P照射用于使图像定影的能量。
由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取决于墨水的特性。例如,在图像形成部120的头部件121中使用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而硬化的紫外线硬化性墨水的情况下,从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是紫外线。在该情况下,照射部130具有例如发出紫外线(ultraviolet:UV)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等光源131、将被照射从光源131发出了的紫外线的范围(照射范围)设为规定的照射区域A(参照图7A)的遮挡部132等。此处,规定的照射区域A是输送部110的鼓110a的外周面承载记录介质P而穿过的路径中的区域。照射部130针对通过输送部110输送并穿过规定的照射区域A的记录介质P照射紫外线。
如果通过照射部130照射能量,则被喷出到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上的墨水硬化,而在记录面上定影。这样,照射部130作为在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P上使图像定影的定影部发挥功能。
读取部140读取被输送部110输送的介质。
具体而言,读取部140具有例如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装置)影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照射记录介质P的照明设备、在摄像元件和记录介质P的射线上设置的透镜等,利用摄像元件探测来自通过照明设备照射了的记录介质P的反射光,输出与探测结果对应的电信号。根据从读取部140的摄像元件输出了的电信号,生成与读取结果对应的数据,作为读取结果来处理。
在排出部20中,直至从主体部100的鼓110a经由筒体111、带环112、排出切换引导件113排出的记录介质P被用户回收,使记录介质P待机。通过控制部250来控制记录介质P经由筒体111被排出到排出部20还是被输送折返部115。
另外,也可以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设置用于使与各种校正有关的校正用介质穿过主体部100的输送路径。
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所示,供给部10也可以具备与储备记录介质P的托盘独立地设置了的、用于供给校正用介质的校正用介质供给托盘。另外,排出部20也可以具备与用于使记录介质P待机的主托盘20a独立地设置了的、用于排出校正用介质的子托盘20b。控制部250控制排出切换引导件113,关于将记录介质P排出到主托盘20a还是排出到子托盘20b,切换排出目的地。
这样,图像形成系统1被设置成能够输送包括记录介质P的各种介质(例如校正用介质等),并利用读取部140进行读取。
介质是能够通过输送部110输送的大小的片状的介质即可。介质的大小中的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的大小对应于例如鼓110a的圆周长。另外,介质的大小中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大小对应于例如鼓110a的外周面的宽度(鼓110a的沿着圆筒的中心轴的方向的宽度)。
图2是示出与图像形成系统1有关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像形成系统1在例如主体部100中具备设定部210、取得部220、生成部230、变更部240、控制部250、显示部260等。
设定部210具有在用于与图像形成系统1的动作有关的各种设定的输入中使用的按钮、键、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将和与用户针对该输入装置的操作对应的设定内容对应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50。
具体而言,设定部210例如根据用户的操作,将用于设定针对记录介质P的单面还是双面进行利用图像形成部120的图像形成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50。
取得部220取得成为由图像形成部120要形成的图像的基础的数据。
具体而言,取得部220具备例如网络接口卡(NetworkInterfaceCard:NIC)等与通信有关的结构,取得从经由通信连接了的PC等外部设备发送了的印刷任务。在印刷任务中,包括与由图像形成部120要形成的图像对应的图像数据。
生成部230生成合成了图像(例如与在印刷任务中包含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和与该图像一起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案图像Q的合成图像数据(参照图12)。图案图像Q是形成在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的余白部分并且用于图像形成部120的调整的图像。
具体而言,生成部230由例如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或者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那样的集成电路或者基于它们的组合的电路构成。生成部230具有在该电路中安装了的处理部以及存储装置(存储器),将在印刷任务中包含的图像数据以及与预先存储了的图案图像Q对应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器,通过处理部的动作,生成合成图像数据。
变更部240根据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结果,变更与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所涉及的条件。
具体而言,变更部240由例如PLD或者ASIC那样的集成电路或者基于它们的组合的电路构成,通过在该电路中安装了的处理部以及存储装置的协作,进行用于与图像形成有关的条件的处理。
例如,在根据利用读取部140读取测试图(参照图9)的读取结果,探测到在头部件121中设置了的记录头H中的某一个的喷嘴的堵塞的情况下,以将与图像形成有关的条件中的、与从喷嘴喷出墨水有关的条件设为考虑了从产生了堵塞的喷嘴不喷出墨水的情形的条件的方式变更。
具体而言,变更部240例如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以利用被喷出到由于喷嘴的堵塞而不被喷出墨水的缺损部位E的周围的点(dot)D的墨水来补偿该缺损部位E的方式,变更与从喷嘴喷出墨水有关的条件。更具体而言,通过使在图3A中示出的缺损部位E的周围喷出的点D的墨水的量增加,如图3B所示地补偿缺损部位E。由此,能够降低缺损部位E对画质造成的影响。
这样,通过变更部240变更的与图像形成有关的条件包括与从喷嘴喷出墨水有关的条件。
另外,作为用于用在缺损部位E的周围喷出的墨水覆盖缺损部位E的条件变更的例子,可以举出喷出要喷出到缺损部位E的周围的墨水的喷嘴的驱动信号的变更。
另外,作为其他例子,可以举出利用针对成为决定喷嘴的驱动条件的原来的数据的图像数据中的与缺损部位E对应的像素、该像素的周围的像素等的色值的校正的变更。在该情况下,通过针对色值的校正而喷出的墨水量增加,从而缺损部位E被覆盖。
控制部250控制图像形成系统1的各部的动作。
具体而言,控制部250具有例如CPU、RAM、ROM等。
CPU从ROM等存储装置读出并执行与处理内容对应的各种程序、数据等,根据执行了的处理内容,控制图像形成系统1的各部的动作。RAM临时地存储由CPU处理的各种程序、数据等。ROM存储由CPU等读出的各种程序、数据等。
显示部260在控制部250的控制下,进行与图像形成系统1的动作有关的各种显示。
具体而言,显示部260具有例如与用于进行基于触摸面板形式的输入的输入装置一体地设置了的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通过该显示装置进行各种显示。另外,液晶显示器只不过是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其他显示装置(例如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
显示部260进行例如与利用设定部210的设定有关的显示。具体而言,关于针对记录介质P的单面还是双面进行利用图像形成部120的图像形成的设定,显示用于选择形成图像的面(单面或者双面)的显示画面。如果由用户根据该显示,针对设定部210进行了与关于是单面还是双面的选择对应的操作,则设定部210将用于设定针对记录介质P的单面还是双面进行利用图像形成部120的图像形成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50。
以下,依次说明与图像形成系统1有关的更详细的特征。
首先,说明通过读取部140读取介质的双面的情况下的利用输送部110的输送以及读取部140的动作。
关于介质,首先,在介质的其中一面(表面)与读取部140对置的状态下通过鼓110a来承载,从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读取部140的上游侧输送到下游侧。与其相伴地,读取部140读取穿过了读取位置SC(参照图7A等)的介质的其中一面。
被输送至读取部140的下游侧的介质通过折返部115被折返输送。由此,介质在其另一面(背面)与读取部140对置的状态下通过鼓110a来承载,并且再次位于读取部140的上游侧。之后,介质再次从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读取部140的上游侧被输送到下游侧。与其相伴地,读取部140读取穿过了读取位置SC的介质的另一面。
由此,能够通过被设置成读取介质的一面的读取部140来读取介质的双面。
接下来,详细说明照射部130。
图4是示出照射部130的具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照射部130除了在上面叙述了的光源131以及遮挡部132以外,还具有连接了用于对光源131供给电力的电力线的连接器133、被供给用于使光源131冷却的冷却水的水冷口134等。
遮挡部132被设置成例如从光源131的框体的侧部朝向输送部110的鼓110a的外周面侧延伸设置。另外,遮挡部132被设置成关于沿着利用输送部110的鼓110a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从光源131朝向鼓110a的外周面以规定的角度成为喇叭口状。
具体而言,遮挡部132相对连结从光源131发出光的发生区域的中心和鼓110a的旋转中心的中心线CL,以19.4[°]的角度设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遮挡部132由被设置成在喇叭口状地设置了的伞的内侧使从光源131发出的紫外线反射98[%]的铝制的板而构成。这些与遮挡部132的具体的的结构有关的特定事项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关于规定的角度、原材料以及反射率等各种具体的设计事项,能够适当变更。
如图4所示,在假设无遮挡部132的情况下,沿着利用输送部110的鼓110a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从光源131发出的紫外线的照射角度FL相对中心线CL以超过19.4[°]的角度从光源131朝向鼓110a侧成为喇叭口状。遮挡部132通过从光源131延伸设置而遮挡紫外线,关于沿着利用输送部110的鼓110a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方向,防止紫外线的一部分被照射至未预料到的位置(例如利用读取部140读取记录介质P的读取位置SC等),将被照射紫外线的区域(照射范围)设为规定的照射区域A。
这样,遮挡部132遮挡在照射部130与读取部140之间从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的一部分。
另外,遮挡部132也可以具有如图4所示以使鼓110a侧的端部大致沿着鼓110a的外周面的方式延伸设置了的延伸设置部132a。
延伸设置部132a被设置成鼓110a侧的面不易反射来自光源131的光(紫外线等)。具体而言,在延伸设置部132a中,例如在鼓110a侧的面粘贴了非反射材料。由此,延伸设置部132a降低被承载于鼓110a的记录介质P与延伸设置部132a之间的光的反射,降低被导向远离中心线CL的方向的光的强度。
接下来,说明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的光(紫外线)、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图像形成部120使用的墨水的硬化特性的关系。
图5是示出从照射部130的光源131发出的光的波长、四色的墨水的硬化所需的累计光量以及从光源131发出的光的照度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图5还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紫外线的照射的程度有关的数值条件的一个例子的图。
为了使被喷出到在鼓110a上承载并输送的记录介质P而形成图像的四色的墨水可靠地硬化,存在如下这样的条件:在该记录介质P穿过利用照射部130照射光(紫外线)的规定的照射区域A的期间,需要根据光的波长,照射与图5所示的累计光量对应的紫外线。例如,在光的波长是395[nm]的情况下,需要的累计光量是350[mJ/cm2]。另外,在光的波长是405[nm]的情况下,需要的累计光量是475[mJ/cm2]。一般,存在波长越短则累计光量越小的倾向。
根据上述条件,设定了由照射部130照射的紫外线的强度(例如光的波长以及照度)。例如,被设定成在鼓110a上承载并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是850[mm/秒]、规定的照射区域A中的沿着利用鼓110a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方向的长度是68[mm]的情况下,图5所示那样的光的波长和照度的对应关系成立。具体而言,例如,被设定成在从光源131发出的光的波长是395[nm]的情况下达到3.0[W/cm2]的照度。另外,被设定成在波长是405[nm]的情况下达到4.0[W/cm2]的照度。另外,图5所示的光的照度是在从利用光源131的光的发生源以10[mm]的距离通过专用的照度计进行了测定的情况下得到的测定结果,以能够得到上述测定结果的方式,设定光源131的动作条件。
接下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由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的紫外线、和与利用读取部140的读取有关的光的探测的关系。
图6是示出读取部140的CCD影像传感器的光谱灵敏度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CCD影像传感器如图6所示,具有针对波长是400~700[nm]的光的灵敏度。因此,例如,在从照射部130的光源131发出的光的波长是405[nm]的情况下,CCD影像传感器具有针对从照射部130的光源131发出的光、该光的反射光的灵敏度。
另外,虽然在图6中未图示,CCD影像传感器并非完全没有例如针对395[nm]等低于400[nm]的所有光的灵敏度。另外,对光源131设定的光的波长仅为中心波长,从光源131实际上发出的光的波长并非完全的单一波长。因此,即使在从照射部130的光源131发出的光的波长被设定为低于400[nm]的情况下,CCD影像传感器也有时呈现针对从照射部130的光源131发出的光、该光的反射光的灵敏度。
在从照射部130照射了的光在读取部140的读取动作过程中进入到CCD影像传感器、并且进入到CCD影像传感器的光是规定的强度以上的情况下,有时对利用CCD影像传感器探测的探测结果造成影响。具体而言,例如,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从照射部130照射紫外线的情况下,在从照射部130照射了的光在读取部140的读取动作过程中进入到CCD影像传感器时,有时在通过与紫外线更接近的波长的光探测的与紫、蓝等颜色有关的探测结果中产生偏差。
另外,从光源131发出了的光的到达距离还根据有没有加工被照射了光的记录介质P等而变化。
例如,作为记录介质P的加工处理之一,已知光泽处理,实施了光泽处理的纸张被称为光泽纸,呈现更强的光泽的光泽纸(高光泽纸)呈现出相比于光泽相对弱的光泽纸,使照射到记录面的光朝向特定方向更强地反射的性质。由此,在作为记录介质P使用高光泽纸的情况下,从照射部130发出了的光在记录介质P上被更强地反射而到达其他结构(例如读取部140等)的可能性相对地提高。
另外,以进一步增强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的白度为目的,有时使用荧光增白剂。通过荧光增白剂进一步增强了白度的记录面更强地反射光,所以在对记录介质P使用了荧光增白剂的情况下,从照射部130发出了的光在记录介质P上被更强地反射而到达其他结构(例如读取部140等)的可能性相对地提高。
由此,为了维持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精度,需要以使从照射部130照射了的能量(例如紫外线等光)不会对利用读取部140读取图像造成影响的方式,设置照射部130以及读取部140。因此,照射部130和读取部140的位置关系成为通过照射部130对记录介质P照射能量的照射范围和通过读取部140读取记录介质P的读取位置SC不重叠的位置关系。进而,本实施方式中的照射部130和读取部140的位置关系是从照射部130照射的光中的、关于利用读取部140读取图像并进入到读取位置SC的光的强度成为为了探测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图像的灰度差而所需的光的强度(例如0.4[%])以下的位置关系。
关于上述照射部130和读取部140的位置关系,作为一个例子,记载CCD影像传感器被设置成能够识别针对红(R)、绿(G)、蓝(B)各色利用8比特、即0~255的数值表示的256灰度的情况。
在8比特的CCD影像传感器中,作为与各颜色的光的强度对应的探测结果,最大识别256灰度。此处,在将完全未探测到光的情况(探测结果:0)设为0[%]的强度、将探测到最强的光的情况(探测结果:255)设为100[%]的强度的情况下,在探测结果中产生1灰度的差的情况下的光的强度的差为约0.4[%](0.392…[%])。因此,在读取部140中设置了8比特的CCD影像传感器的情况下,如果从照射部130照射的光中的、关于利用读取部140读取图像并进入到读取部140的光的强度相对于在利用读取部140的读取中使用的光(例如通过照明设备发出并通过记录介质P反射而到达CCD影像传感器的光)的强度为0.4[%]以下,则实质上从照射部130照射了的光不会对利用读取部140读取图像造成影响。换言之,为了探测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图像的灰度差而所需的光的强度是在8比特的CCD影像传感器的情况下,相对在利用读取部140的读取中使用的光的强度超过0.4[%]的强度。
同样地,在10比特的CCD影像传感器的情况下,作为从照射部130照射的光中的、关于利用读取部140读取图像并进入到读取部140的光的强度所容许的光的强度相对在利用读取部140的读取中使用的光的强度为0.1[%](0.0976…[%])以下即可。另外,在12比特的CCD影像传感器的情况下,作为从照射部130照射的光中的、关于利用读取部140读取图像并进入到读取部140的光的强度所容许的光的强度相对在利用读取部140的读取中使用的光的强度为0.02[%](0.024…[%])以下即可。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通过利用照射部130对记录介质P照射能量的照射范围和利用读取部140读取记录介质P的读取位置SC不重叠的照射部130与读取部140的位置关系,从照射部130照射了的能量不会对利用读取部140读取图像造成影响。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从照射部130照射了的光中的、有可能进入到具有8比特的CCD影像传感器的读取部140的光的强度相对在利用读取部140的读取中使用的光(基于照明设备的光)的强度为0.4[%]以下的照射部130和读取部140的位置关系成立。
图7A以及图7B是示出鼓110a、图像形成部120、照射部130以及读取部140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A是与规定的照射区域A和减速区域SL的说明有关的图。图7B是关于中心线CL和鼓110a的外周面的交点与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的距离F的说明的图。
图8A以及图8B是示出读取部140相对中心线CL的位置、和在利用读取部140进行读取时进入到CCD影像传感器的紫外线的强度的关系的图形。图8A是有遮挡部132的情况下的图形。图8B是无遮挡部132的情况下的图形。图8A以及图8B的横轴的绝对值相当于距离F。
如图8A所示,在有遮挡部132的情况下,通过取70[mm]以上的距离F,相比于小于70[mm]的距离F,在利用读取部140进行读取时进入到CCD影像传感器的紫外线的强度飞跃地减少,设为超过100[mm]的距离F,从而实质上,能够将在利用读取部140进行读取时进入到CCD影像传感器的紫外线的强度设为0[%]。
另外,在无遮挡部132且来自照射部130的光未被鼓110a、记录介质P反射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虽然产生如有遮挡部132的情况那样的、成为70[mm]以上的距离F的情况下的紫外线的强度的衰减,但通过设为超过140[mm]的距离F,实质上,能够将在利用读取部140进行读取时进入到CCD影像传感器的紫外线的强度设为0[%]。
此处,在来自照射部130的光被鼓110a、记录介质P反射的情况下,其反射光侵入到读取部140,所以必须设置于比如图8B所示更远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照射部130和读取部140的位置关系,通过将中心线CL和鼓110a的外周面的交点与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的距离F设为157[mm],利用照射部130对记录介质P照射能量的照射范围和利用读取部140读取记录介质P的读取位置SC不重叠,使从照射部130照射了的能量不对利用读取部140读取图像造成影响的位置关系成立。
另外,关于从照射部130照射的光中的、关于利用读取部140读取图像并进入到读取部140的光的强度,期望基于被实施了对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使用的记录介质P施加的加工中的、从照射部130照射的光被最强地反射的加工的记录介质P被输送到输送部110的情况来进行测量。
另外,关于照射部130的位置中的相对鼓110a的位置,在照射部130的结构(例如遮挡部132的鼓110a侧的端部的延伸设置部132a)不阻碍被承载于鼓110a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的范围内,优选为与鼓110a尽可能更近的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光等能量从照射部130与鼓110a之间的间隙到达其他结构。
接下来,说明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案图像Q。
作为图案图像Q,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用于探测在头部件121中设置了的记录头H的喷嘴有无堵塞的测试图(参照图9)、用于确认在头部件121中设置了的多个记录头H彼此的位置关系的位置关系调整图像(参照图10)等。
测试图由例如如图9所示通过从各个喷嘴喷出墨水而形成了的、沿着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规定的长度的线构成。此处,规定的长度的线的数量与喷嘴的数量对应。假设,在存在产生了堵塞的喷嘴的情况下,关于与产生堵塞的喷嘴对应的线的形成,出现缺损、飞白等异常,所以能够根据测试图,探测喷嘴有无堵塞。
位置关系调整图像由例如如图10的图案Pa、Pb所示通过多个记录头H的喷嘴面中的、至少在沿着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重复的部分(例如图10的重复部分P1)所设置了的多个喷嘴形成的多条线构成。
此处,图案Pa由通过在重复部分P1存在的、并且所存在的记录头H不同的各个喷嘴形成了的多条线中的、沿着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形成了的多条线构成。通过该多条线彼此的位置关系,可知在重复部分P1重复的多个记录头H彼此的位置关系中的、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的位置关系。
另外,图案Pb由通过所存在的记录头H不同的各个喷嘴形成了的多条线构成。通过该多条线彼此的间隔P2,可知在重复部分P1重复的多个记录头H彼此的位置关系中的、沿着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方向的位置关系。这样,能够通过位置关系调整图像,确认多个记录头H彼此的位置关系。
另外,虽然在图10中图示了记录头H,但是是用于表示与构成图案Pa、Pb的多条线的关系的图示,在位置关系调整图像中不包括与记录头H有关的图像。
接下来,说明针对记录介质P的双面形成图案图像Q。
控制部250当在记录介质P的双面形成图案图像Q的情况下,在沿着利用输送部110输送的输送方向的方向的记录介质P的两端中的一端侧存在的余白部分处,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案图像Q。
具体而言,控制部250以在由折返部115折返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一端侧存在的双面的余白部分处形成图案图像Q的方式,控制图像和图案图像Q的位置关系。因此,如图11所示,图案图像Q形成于例如在针对记录介质P的其中一面(表面)的图像形成中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一端侧,并且形成于在针对记录介质P的另一面(背面)的图像形成中位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一端侧。当然,控制部250也可以以在与图11所示的例子相反的另一端侧形成双面的图案图像Q的方式,控制图像和图案图像Q的位置关系。
关于图像和图案图像Q的位置关系的控制,生成部230在与针对记录介质P的双面的图像(例如与在印刷任务中包含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形成一起在双面形成图案图像Q的情况下,针对双面中的各个面生成以在存在于一端侧的余白部分处形成图案图像Q的方式调整了图像和图案图像Q的位置关系的合成图像数据。
具体而言,生成部230例如如图12所示,将在印刷任务中包含的图像数据、和与图案图像Q对应的图像数据存储于不同的存储器区域。生成部230针对与在印刷任务中包含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的、在记录介质P的其中一面(表面)形成的图像,生成在图像的一端(例如图12所示的上侧)连结了图案图像Q的合成图像数据。另外,生成部230针对与在印刷任务中包含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的、在记录介质P的另一面(背面)形成的图像,生成在图像的另一端(例如图12所示的下侧)连结了图案图像Q的合成图像数据。此处,连结有图案图像Q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有图像的情况下对应于沿着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方向的端部。
另外,图12所示的上侧对应于在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下游侧。因此,针对记录介质P的其中一面(表面),在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一端侧形成图案图像Q,针对记录介质P的另一面(背面),在位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一端侧形成图案图像Q。
控制部250以使用由生成部230生成了的合成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P的双面形成图像以及图案图像Q的方式,控制图像形成部120的动作。
此处,例如如图11所示,控制部250以使针对双面中的各个面的图案图像Q的形成区域中的、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的形成区域在双面一致的方式,控制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形成定时以及利用输送部110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定时。
接下来,说明在图像形成部120的调整中使用的其他图像。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不限于余白部分,而能够使用在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存在的图像形成区域(例如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区域),来形成在图像形成部120的调整中使用的图像。
具体而言,图像形成系统1将例如用于确认由图像形成部120处置的颜色(例如CMYK这四色)各自的浓淡的再现性的阴影图像(参照图13)形成于记录介质P。
阴影图像是通过使从各个头部件121的喷嘴喷出的墨水的量沿着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阶段性地增加或者减少而形成了的图像。通过阴影图像,能够确认基于喷出到记录介质P的墨水的量的多少的颜色的浓淡的再现性。
如图13所示,针对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处置的颜色,单独地形成阴影图像。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针对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颜色的阴影图像,将表示各颜色的英语的缩写作为符号。另外,记录介质P上的各颜色的阴影图像的位置关系等具体的样式不限于此,能够适当变更。
当然,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关于上述图案图像Q,也能够根据需要,形成于在不限于余白部分的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存在的图像形成区域。
利用读取部140读取上述测试图以及位置关系调整图像那样的图案图像Q、阴影图像等在图像形成部120的调整中使用的图像。控制部250根据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结果,进行与图像形成部120的调整有关的各种动作。此处,作为各种动作,例如,可以举出用于利用变更部240的条件变更、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临时停止、针对用户的报告的处理等。
此处,关于上述例子的图案图像Q中的测试图,以能够确认有无线的缺损、飞白的分辨率读取就足够。另外,关于阴影图像,以能够确认颜色的浓淡的分辨率读取就足够。
另一方面,关于上述例子的图案图像Q中的位置关系调整图像,根据更精密地调整记录头H彼此的位置关系的必要性等,需要以比测试图以及阴影图像更高的分辨率读取。
这样,在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图像中,如测试图、阴影图像那样,有利用相对低的分辨率的读取就足够的图像(低分辨率读取图像)和要求相对高的分辨率的读取的图像(高分辨率读取图像)。
接下来,说明与通过读取部140进行读取的情况下的输送部110的动作有关的控制。
能够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分辨率取决于读取部140的性能以及读取部140和记录介质P的相对移动速度。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作为在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时按照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第一输送速度)输送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能够读取低分辨率读取图像的分辨率(第一分辨率)的、对低分辨率读取图像的读取不成问题的分辨率的性能被确保为读取部140的性能。
如果说明读取部140的性能的根据的话,其原因为,考虑为在针对记录介质P的双面的印刷时,通过与针对其中一面(表面)的图像的形成一起形成了的测试图的读取结果,发现了喷嘴的堵塞等与图像形成有关的问题的情况下,优选通过变更部240变更与针对另一面(背面)的图像形成有关的条件。
假设,在忽略喷嘴的堵塞等问题来形成了图像的情况下,有可能不仅在其中一面而且在另一面(背面)也由于该问题而形成画质不充分的图像,所以在防止记录介质P、墨水的无益的消耗的观点中不优选。另一方面,如果通过与图像形成有关的条件的变更,变更了与针对另一面(背面)的图像形成有关的条件,则能够防止由于该问题产生的记录介质P、墨水的无益的消耗。
为了实现它,能够得到在第一输送速度下在测试图等低分辨率读取图像的读取中不成问题的分辨率的性能被确保为读取部140的性能。
但是,在上述读取部140的性能中,无法通过在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的图案图像Q等的读取,得到高分辨率读取图像的读取所需的分辨率(第二分辨率)。其原因为,能够以第二分辨率读取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读取部140的成本高,难以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
由此,为了进行基于第二分辨率的读取,需要将利用输送部110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设为比第一输送速度更慢的输送速度(第二输送速度)。
控制部250根据在上述中说明了的读取部140的性能和输送速度的关系,控制利用输送部110的输送速度。
控制部250在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时按照作为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的第一输送速度输送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需要在比读取部140可读取的分辨率即第一分辨率更高的分辨率即第二分辨率下读取,并且,在未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将利用输送部110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设为作为比第一输送速度更慢的输送速度的第二输送速度。
具体而言,控制部250在例如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需要以第二分辨率来读取的图案图像Q的情况下,控制部250在该图案图像Q的形成完成之后,将该记录介质P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到输送部110。
如果举出更具体的例子的话,控制部250在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需要以第二分辨率进行读取的图案图像Q时的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该记录介质P的输送过程中,在该图案图像Q的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的端部中的下游侧的端部到达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之前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包括该图案图像Q的图像形成完成的情况下,在控制部250中,在该图案图像Q的形成完成之后,将该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设为第二输送速度,直至该记录介质P到达读取位置SC。参照图14,说明该具体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在鼓110a上承载并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中的、通过图像形成部120针对记录介质P形成图像的最下游侧的位置与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之间,设置了用于使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减速到第二输送速度的减速区域SL。减速区域SL是例如与由连结规定的照射区域A的下游侧的端部位置和鼓110a的旋转中心的直线、和将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延长至鼓110a的旋转中心的直线形成的鼓110a的旋转角度范围内对应的区域,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
例如,在鼓110a上承载并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下游侧的端部到达减速区域SL的上游侧的端部之前,针对该记录介质P的图像(包括高分辨率读取图像的图案图像Q)的形成完成的情况下,在该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案图像Q的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的端部中的下游侧的端部到达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之前,该图案图像Q的形成完成。在该情况下,控制部250在直至该记录介质P的下游侧的端部穿过减速区域SL到达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之止的鼓110a的旋转动作中使鼓110a的旋转速度减速。由此,控制部250使在图像形成中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了的该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减速到第二输送速度。然后,控制部250使读取部140动作,以第二分辨率读取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的高分辨率读取图像。
控制部250根据例如利用探测部110b探测的探测结果,取得在鼓110a上承载的记录介质P与图像形成部120、照射部130以及读取部140的位置关系,进行输送速度的控制,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例如,控制部250根据合成图像数据等包括图案图像Q的图像数据,取得表示包括图案图像Q的图像的形成持续进行到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上游侧的哪个部分的位置信息。另外,控制部250取得由探测部110b探测的记录介质P的位置信息。在此基础之上,控制部250也可以根据这些位置信息,判定在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的图案图像Q的下游侧的端部到达减速区域SL的上游侧的端部的定时下是否继续进行图像形成。另外,在图案图像Q的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的端部中的下游侧的端部到达减速区域SL的上游侧的端部之前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包括该图案图像Q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完成的情况下,控制部250也可以在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包括该图案图像Q的图像的形成完成之后,将该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设为第二输送速度,直至该记录介质P到达读取位置SC。
另外,在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需要以第二分辨率进行读取的图案图像Q的情况下,控制部250也可以将通过再输送部(例如折返部115)输送到读取部140的上游侧的该记录介质P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到输送部110。
例如,考虑在针对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形成图案图像Q的其中一面(表面)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即使在记录介质P的下游侧的端部穿过减速区域SL到达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的时间点,针对该记录介质P的图像形成仍继续。因此,在图案图像Q是高分辨率读取图像的情况下,为了读取该图案图像Q必须使输送速度减速,但图像形成中的输送速度的减速造成墨水的喷出位置的变化等,对画质造成影响。这样,在伴随图像形成的输送中无法实施用于利用读取部140的读取的减速的情况下,控制部250在图像形成中不使输送速度减速地完成图像形成。此时,读取部140不动作。之后,控制部250使折返部115动作,进行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的再输送。具体而言,控制部250通过折返部115将记录介质P反转2次。由此,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了图案图像Q的其中一面(表面)与读取部140对置了的记录介质P在第1次的反转中被翻转之后,在第2次的反转中再次被翻转,从而在其中一面(表面)与读取部140对置的状态下再次被承载到鼓110a。同时,该记录介质P通过利用折返部115的反转被输送到读取部140的上游侧。控制部250在通过折返部115将记录介质P反转2次之后,将该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设为第二输送速度,使读取部140动作,以第二分辨率读取在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的高分辨率读取图像。
另外,不限于作为高分辨率读取图像的图案图像Q,在形成需要以第二分辨率进行读取的图像的情况下,在记录介质P的下游侧的端部穿过减速区域SL到达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的时间点继续进行针对该记录介质P的图像形成时,控制部250将通过再输送部(例如折返部115)被输送到读取部140的上游侧的该记录介质P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到输送部110。
另外,控制部250在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使由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的每单位时间的照射量比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记录介质P的情况降低。
具体而言,控制部250在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记录介质P的情况并且需要利用照射部130照射能量的情况下,以使针对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每单位面积的能量的累计量(例如累计光量)、和针对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每单位面积的能量的累计量变得均匀的目的,使由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的每单位时间的照射量比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记录介质P的情况降低。
更具体而言,考虑例如如图14所示的情况那样,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完成,即使在减速区域SL中使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减少,也没有由于墨水的喷出位置的变化所导致的对画质的影响,尽管如此,考虑在该记录介质P的下游侧的端部到达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的时间点下针对在该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的图像的能量的照射未完成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利用照射部130照射能量的照射量与第一输送速度保持相同,则针对在减速到第二输送速度之后穿过规定的照射区域A的图像的能量的累计量比在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的状态下穿过规定的照射区域A的图像更多。因此,控制部250使由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的每单位时间的照射量比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记录介质P的情况降低。具体的降低的程度取决于例如第一输送速度和第二输送速度的比例。
另外,控制部250也可以在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不使照射部130动作。例如,在通过利用再输送部(例如折返部115)将记录介质P输送到读取部140的上游侧并将该记录介质P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到输送部110而利用读取部140以第二分辨率读取的情况下,针对被输送到读取部140的上游侧的记录介质P的图像形成已经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无需针对图像形成已经完成了的记录介质P,再次通过照射部130照射能量,所以控制部250使照射部130的动作停止,使由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的每单位时间的照射量成为0。
另外,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以第一分辨率进行读取能够应对的图案图像Q的情况下,控制部250使输送部110继续进行在形成该图案图像Q时进行的第一输送速度下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
具体而言,例如,在如利用读取部140读取低分辨率读取图像的读取那样,通过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读取能够确保与目的对应的充分的分辨率的读取的情况下,无论在低分辨率读取图像到达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的时间点下是否进行图像的形成,都能够继续进行第一输送速度下的输送。因此,控制部250使输送部110继续进行在形成低分辨率读取图像时进行的第一输送速度下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使形成了低分辨率读取图像的记录介质P穿过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
另外,不限于作为低分辨率读取图像的图案图像Q,在读取如阴影图像那样以第一分辨率进行读取能够应对的图像的情况下,控制部250使输送部110继续进行在形成该图像时进行的第一输送速度下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使形成了该图像的记录介质P穿过读取部140的附近。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具备反转部(例如折返部115),读取部140设置于输送方向上的图像形成部120的下游侧并且反转部的上游侧,所以能够通过双面输送机构的动作使读取部140读取记录介质P的双面,所以无需单独地设置用于读取双面中的各个面的专用的读取部140而能够读取记录介质P,能够通过更廉价的结构进行双面的读取。
另外,具备根据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结果变更与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相关的条件的变更部240,所以通过在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结果表示无条件的变更而不应继续图像形成的某种事象(例如喷嘴的堵塞等)的情况下变更条件,能够在图像形成中进行与该事象对应的动作控制,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在不适合的条件下形成了的图像而产生的各种浪费(例如记录介质P以及墨水的浪费以及不适合的条件下的图像形成中浪费的时间等的浪费)。
另外,由变更部240变更的条件包括与从喷嘴喷出墨水有关的条件,所以在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结果表示没有与从喷嘴喷出墨水有关的条件的变更而不应继续进行图像形成的某种事象(例如喷嘴的堵塞等)的情况下,通过变更条件,能够在图像形成中进行与该事象对应的动作控制,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在不适合的条件下形成了的图像而产生的墨水的无益的消耗等各种浪费。
另外,读取部140设置于照射部130(定影部)的下游侧,所以能够利用读取部140读取通过照射部130定影而不再有更多变化的状态的图像,所以能够得到与用户视觉辨认的图像等同的图像的读取结果。
进而,照射部130和读取部140的位置关系是通过照射部130对记录介质P照射能量的照射范围和通过读取部140读取记录介质P的读取位置SC不重叠的位置关系,所以即使在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动作时照射部130不动作,也能够顺利地进行利用读取部140的读取。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能够进一步降低通过照射部130对记录介质P照射的能量对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结果造成的影响。
进而,在照射部130与读取部140之间具备遮挡从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的一部分的遮挡部132,所以能够限定从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到达的范围,所以能够更容易地实现通过照射部130对记录介质P照射能量的照射范围和通过读取部140读取记录介质P的读取位置SC不重叠的位置关系。
另外,能够使照射部130和读取部140更接近,所以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主体部100)更紧凑。
进而,照射部130和读取部140的位置关系是从照射部130照射的光中的、关于利用读取部140读取图像而进入到读取位置SC的光的强度成为为了探测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图像的灰度差而所需的光的强度以下的位置关系。由此,照射部130和读取部140都被设置成与通过输送部110输送的记录介质P相对,所以难以使照射部130和读取部140在物理上完全隔离,即使在从照射部130照射了的能量的一部分到达读取部140的读取位置SC那样的情况下,通过利用遮挡部132使能量的到达衰减,能够防止该能量对利用读取部140读取图像造成影响。
进而,控制部250在记录介质P的双面形成图案图像Q的情况下,在沿着利用输送部110输送的输送方向的方向的记录介质P的两端中的一端侧存在的余白部分处,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案图像Q,所以能够在图像的形成中利用双面的另一端侧,所以关于针对记录介质P的双面的图像以及图案图像Q的形成,能够将更多的区域用于图像的形成。
进而,在生成部230与针对记录介质P的双面的图像形成一起在双面形成图案图像Q的情况下,针对双面中的各个面生成以在一端侧存在的余白部分处形成图案图像Q的方式调整了图像和图案图像Q的位置关系的合成图像数据,所以控制部250仅通过使用由生成部230生成了的合成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P的双面形成图像以及图案图像Q,就能够针对记录介质P的双面中的各个面,在一端侧存在的余白部分处形成图案图像Q,所以能够使双面中的各个面的图像和图案图像Q的位置关系相关的处理更单纯化。
进而,控制部250以使针对双面中的各个面的图案图像Q的形成区域中的、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的形成区域在双面一致的方式,控制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形成定时以及利用输送部110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定时,所以能够针对输送方向使为了图案图像Q而使用的区域在双面一致,所以能够将能够针对记录介质P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区域中的、图案图像Q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在双面共同地用于图案图像Q以外的图像(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形成,能够将更多的区域用于图像的形成。
进而,控制部250在需要以作为比第一分辨率更高的分辨率的第二分辨率进行读取、并且未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将利用输送部110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设为作为比第一输送速度更慢的输送速度的第二输送速度,所以能够不使画质降低地进一步降低图像的读取中的记录介质P相对读取部140的输送速度,能够通过根据所要求的分辨率控制输送速度来应对第一分辨率、第二分辨率这两方并且确保画质。
进而,在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需要以第二分辨率进行读取的图案图像Q的情况下,控制部250在该图案图像Q的形成完成之后,将该记录介质P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到输送部110,所以在图案图像Q的形成中不会产生混乱,能够进一步降低图像的读取中的记录介质P相对读取部140的输送速度,所以能够同时实现用于读取需要以第二分辨率进行读取的图案图像Q的输送速度控制和正确的图案图像Q形成这两方。
进而,在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需要以第二分辨率进行读取的图案图像Q时的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该记录介质P的输送过程中,在该图案图像Q的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的端部中的下游侧的端部到达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之前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包括该图案图像Q的图像形成完成的情况下,控制部250在该图案图像Q的形成完成之后,将该记录介质P的输送速度设为第二输送速度,直至该记录介质P到达读取位置SC,所以伴随用于图像形成的输送,无需经由使用与折返部115等的再输送有关的结构的再输送而能够进行图案图像Q的读取,能够在更短的输送路径中进行包括图案图像Q的形成的图像形成和图案图像Q的读取。
进而,在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需要以第二分辨率进行读取的图案图像Q的情况下,控制部250将通过再输送部(例如折返部115)输送到读取部140的上游侧的该记录介质P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到输送部110,所以即使在伴随需要以第二分辨率进行读取的图案图像Q形成的图像形成中无法使输送速度成为第二输送速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第二分辨率读取该图案图像Q。
进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以第一分辨率进行读取能够应对的图案图像Q的情况下,控制部250使输送部110继续进行在形成该图案图像Q时进行的第一输送速度下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所以伴随用于图像形成的输送,无需经由使用与折返部115等的再输送有关的结构的再输送而能够进行图案图像Q的读取,能够在更短的输送路径中进行包括图案图像Q的形成的图像形成和图案图像Q的读取。
进而,控制部250在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使由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的每单位时间的照射量比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记录介质P的情况降低,所以能够使针对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每单位面积的能量的累计量(例如累计光量)、和针对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每单位面积的能量的累计量变得均匀,所以无论输送速度大小,都能够使在记录介质P上定影了的图像的画质均匀化。
进而,控制部250在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使照射部130不动作,所以能够防止在不伴随图像形成部120的动作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时照射部130进行动作所致的能量浪费、不必要的能量照射所致的记录介质P以及在该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的图像变化等。
进而,能够在不对读取结果造成影响的范围内,接近地配置图像形成部120以及照射部130和读取部140,所以能够早期地实施向变更与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所涉及的条件的变更部240的变更,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在不适合的条件下形成了的图像而产生的墨水的无益的消耗等各种浪费。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被考虑为本次公开了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非基于上述说明而基于权利要求,包括与权利要求均等的意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控制部250也可以以使针对双面中的各个面的图案图像Q的形成位置在双面不重复的方式,控制图案图像Q相对记录介质P的形成位置。
具体而言,也可以例如如图15所示,针对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分成在其中一面(表面)中形成图案图像Q的区域和在另一面(背面)形成图案图像Q的区域。关于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能够针对收敛于能够形成图像的最大宽度的一半以下的区域内的图案图像Q,进行上述图案图像Q的区域控制。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具有如非一次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那样关于宽度方向往返移动的头部件121的图像形成部120的测试图的形成等。
另外,控制部250也可以以仅在其中一面形成图案图像Q,在另一面不形成(例如不可能产生不一致的情况等)的方式,进行与图案图像Q的形成有关的动作控制。
具体而言,例如,考虑在其中一面(表面)形成了的图像能够从另一面(背面)透过看到的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由于在一端侧形成了的图案图像Q彼此重叠,无法正确地得到在另一面形成了的图案图像Q的读取结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控制部250也可以仅在其中一面形成图案图像Q,在另一面不形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00中设置了的生成部230生成了合成图像数据,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例如,为了由上述图2所示的PC等与图像形成系统1连接了的信息处理装置与针对记录介质P的双面的图像形成一起在双面形成图案图像Q,也可以针对双面中的各个面生成以在一端侧存在的余白部分处形成图案图像Q的方式调整了图像和图案图像Q的位置关系的合成图像数据并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1的控制部250使用从信息处理装置输出了的合成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P的双面形成图像以及图案图像Q。
另外,由与图像形成系统1连接了的信息处理装置生成的合成图像数据也可以包括与用于以使针对双面中的各个面的图案图像Q的形成区域中的、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的形成区域在双面一致的方式调整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形成定时的输送量对应的空白部。
具体而言,上述合成图像数据也可以例如如图16所示,具有以在一端侧形成图案图像Q的方式配置了的图案图像Q、图案图像Q以外的图像(与图像数据对应并且在双面中的各个面形成的图像)以及与能够在记录介质P的一面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最大区域中的、图案图像Q及图案图像Q以外的图像的形成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的空白部。此处,如图16所示,以关于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使针对双面中的各个面的图案图像Q的形成区域一致的方式,调整了合成图像数据中的图案图像Q。
通过信息处理装置针对双面中的各个面生成合成图像数据并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250即使不进行与图案图像Q的位置有关的特别的控制,也能够在记录介质P的一端侧形成双面各自的图案图像Q。
进而,通过由与图像形成系统1连接了的信息处理装置生成的合成图像数据包括与用于以使针对双面中的各个面的图案图像Q的形成区域中的、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的形成区域在双面一致的方式调整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形成定时的输送量对应的空白部,能够针对输送方向使为了图案图像Q而使用的区域在双面更容易地一致,所以能够将能够针对记录介质P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区域中的、图案图像Q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在双面共同地用于图案图像Q以外的图像(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形成,能够将更多的区域用于图像的形成。
另外,在图16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在双面,空白部都设置于另一端侧,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形成图案图像Q的余白部分与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部分之间设置空白部,也可以在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周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处设置空白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读取部140读取了图案图像Q、阴影图像,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只要是在能够通过输送部110输送的介质上形成了的图像,则都能够读取。
此处,图像形成系统1的主体部100如图17所示,也可以还具备比较成为由图像形成部120要形成的图像的基础的图像数据、与通过利用读取部140读取根据该图像数据由图像形成部120形成了的图像而生成了的读取数据的比较部270。在该情况下,变更部240也可以根据利用比较部270的比较结果变更条件。
另外,由变更部240变更与的图像形成有关的条件不限于与从喷嘴喷出墨水有关的条件。
例如,条件也可以包括与图像的明亮度有关的内容。
例如,变更部240也可以根据通过读取部140读取阴影图像的读取结果,变更与各颜色的浓淡的再现有关的墨水的喷出的程度。另外,也可以通过读取部140读取根据图像数据形成了的图像,针对在图像的形成中使用的各颜色(例如CMYK这四色)通过比较部270进行比较,以使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明亮度与图像数据中的明亮度相同的方式,变更各颜色的墨水的喷出量等。
这样,由于条件包括与图像的明亮度有关的内容,能够使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明亮度与图像数据中的明亮度相同。
另外,由变更部240变更的与图像形成有关的条件的具体的内容不限于上述例子。
例如,根据测试图的读取结果,在被探测到堵塞的喷嘴的数量是规定数以上的情况下,变更部240也可以以中止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方式,变更与图像形成有关的条件。另外,在该情况下,控制部250也可以使图像形成部120进行用于消除喷嘴的堵塞的维护动作。作为维护动作的具体的内容,例如,可以举出通过使头部件121移动到清洁部,以从产生了堵塞的喷嘴强制地喷出墨水的方式驱动喷嘴,消除喷嘴的堵塞的喷出维护。
另外,利用比较部270的比较不限于与图像的明亮度有关的比较。
例如,比较部270为了与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的图像的再现性有关的确认,也可以比较图像数据中的各像素、和与由读取部140读取并生成了的读取结果对应的图像数据中的各像素。此处,在确认了各像素的颜色的差异的程度超过规定的程度等在图像的再现性方成有问题的情况下,变更部240也可以以中止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方式,变更与图像形成有关的条件。由此,例如,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的图像中产生了诸如产生在图像数据中的图像中不存在的白条纹等问题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原样地继续进行图像形成而进一步产生记录介质P、墨水等的浪费。
另外,能够通过用户经由设定部210等的操作来任意地设定如上述规定数、规定的程度那样成为中止图像形成的基准的事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光源131的框体的侧部朝向输送部110的鼓110a的外周面侧延伸设置了遮挡部132,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以介于照射部130与读取部140之间的方式设置了的遮光板那样,与照射部130以及读取部140独立地设置。另外,也可以与读取部140一体地设置遮挡部13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是紫外线,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作为其他能量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红外线(infrared:IR)、具有使墨水硬化的作用的其他光线或者电磁波等的波动或者通过它们的波动而产生的热等。根据墨水的特性,具体地选定能量。
另外,与从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对读取部140造成的影响有关的具体的内容取决于能量。例如,在作为能量使用IR的情况下,与CCD影像传感器呈现灵敏度的波长的光中的、700[nm]以上的波长的光有关的影响更加被重点考虑。另外,关于遮挡部132的具体的构造、原材料,被设置成在照射部130与读取部140之间遮挡从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的一部分。
另外,基于图6所示的例子的本实施方式的读取部140是CCD影像传感器,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从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所产生的影响取决于被用作读取部140的影像传感器的特性。
另外,关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遮挡部132,出于将被照射从光源131发出了的紫外线的范围(照射范围)设为规定的照射区域A的目的,在照射部130与读取部140之间,在遮挡从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的一部分的位置以外也延伸设置该遮挡部132,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设置成在照射部130与读取部140之间最低限度地遮挡从照射部130照射的能量的一部分既可。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部120进行利用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例如,图像形成部120既可以具备在以与被承载于鼓110a的记录介质P抵接的方式设置了的感光体处形成图像的一次转印部以及从该感光体对记录介质P转印图像的二次转印部等,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形成图像,也可以通过其他图像形成方式形成图像。
另外,控制部250也可以根据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结果,控制记录介质P的输送。
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以将形成了根据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结果被判断为不良的图像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子托盘20b,仅将形成了被判断为正常的图像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主托盘20a的方式,控制排出切换引导件113。通过进行上述控制,用户能够容易地区分正常地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和形成有被判断为不良的图像的记录介质P。
另外,即使在双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当在最初的面(表面)记录了的图像被判断为异常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将记录介质P输送到折返部115,而经由带环112和排出切换引导件113立即排出到子托盘20b,在变更了与上述图像形成有关的条件之后,在其他记录介质P上再次进行图像形成。由此,能够防止在记录介质P上进行无益的记录所致的墨水等材料和时间的浪费。
另外,也可以在双面形成图像、并且在将记录介质P输送到折返部115之后在最初的面(表面)记录了的图像被判断为异常的情况下,如果是第2面(背面)的图像形成开始之前,则不进行图像形成,将记录介质P经由鼓110a、筒体111、带环112、排出切换引导件113排出到子托盘20b,如果是第2面(背面)的图像形成开始之后,则中止背面的图像形成,将记录介质P经由鼓110a、筒体111、带环112、排出切换引导件113排出到子托盘20b。由此,能够防止在记录介质P上进行无益的记录所致的墨水等材料的浪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输送速度的控制,设定了减速区域SL,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
例如,在通过图像形成部12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需要以第二分辨率进行读取的图案图像Q时的按照第一输送速度输送该记录介质P的输送过程中,在该图案图像Q的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的端部中的下游侧的端部到达利用读取部140读取的读取位置SC之前利用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包括该图案图像Q的图像形成完成的情况下,控制部250也可以在图案图像Q的形成完成了的时间点,使输送部110临时停止,之后,使输送部110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该记录介质P。在该情况下,即使不设定减速区域SL,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案图像Q时的该记录介质P的输送的过程中的输送工序中,能够通过读取部140,读取按照第二输送速度输送的记录介质P。
另外,上述取得部220的具体的结构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取得部220也可以具备能够连接例如硬盘、闪存存储卡等存储了成为要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基础的图像数据的存储装置的各种接口。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折返部115使纸张反转并再输送,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只要设置成能够使纸张反转并再输送,则其具体的结构没有限制。例如,也可以是利用多个辊的组合的反转、再输送机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读取部140为一个,但这仅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例如,主体部100也可以具备以读取介质的一面的方式设置了的多个读取部140。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特征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读取部,读取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的一面形成了的图像;
输送部,以使记录介质的一面在与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及所述读取部对置的同时穿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及所述读取部的配设位置的附近的方式,输送记录介质;以及
反转部,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的双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使在其中一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表面背面反转,向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输送记录介质,
所述读取部设置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下游侧、并且所述反转部的上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根据利用所述读取部读取的读取结果来变更与利用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有关的条件的变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从喷嘴喷出墨水的记录头,
所述条件包括与从所述喷嘴喷出墨水有关的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件包括与所述图像的明亮度有关的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比较部,该比较部比较成为由所述图像形成部要形成的图像的基础的图像数据、与通过利用所述读取部读取根据该图像数据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的图像而生成了的读取数据,
所述变更部根据利用所述比较部比较的比较结果,变更所述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图像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上定影的定影部,
所述读取部设置于所述定影部的下游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定部,设定针对记录介质的单面还是双面进行利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以及
显示部,进行与利用所述设定部的设定有关的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根据利用所述读取部读取的读取结果来控制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的控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部配置于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一侧,在从所述一侧读取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其中一面形成了的图像之后,通过所述反转部反转输送,从所述一侧读取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另一面形成了的图像。
CN201480036396.3A 2013-06-28 2014-06-25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53402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6665 2013-06-28
JP2013-136665 2013-06-28
PCT/JP2014/066811 WO2014208587A1 (ja) 2013-06-28 2014-06-25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0256A true CN105340256A (zh) 2016-02-17

Family

ID=52141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6396.3A Pending CN105340256A (zh) 2013-06-28 2014-06-2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79950A1 (zh)
EP (1) EP3016365B1 (zh)
JP (1) JP6288087B2 (zh)
CN (1) CN105340256A (zh)
WO (1) WO201420858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9558A (zh) * 2017-12-28 2018-06-22 广东易美图影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鼓式连续旋转喷墨打印机
CN108778761A (zh) * 2016-04-12 2018-11-0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可移除的双工装置的打印双工组件
CN110418717A (zh) * 2017-03-16 2019-11-0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检测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10924118A (zh) * 2018-09-19 2020-03-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检验装置以及具备检验装置的喷墨印染装置
CN111845128A (zh) * 2019-04-25 2020-10-3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墨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078251A (zh) * 2019-06-13 2020-12-1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0335A1 (ja) * 2015-05-26 2016-12-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DE102016221192A1 (de) * 2016-10-27 2018-05-03 Bundesdruckerei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eines bogenförmigen Substrats
DE102017218403B4 (de) * 2017-10-13 2023-04-06 Koenig & Bauer Ag Bogendruckmaschine
CN110290928B (zh) 2017-10-13 2021-03-23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单张纸印刷机
DE102018125390B4 (de) 2018-10-15 2023-11-16 Bundesdruckerei Gmbh Druck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eines bogenförmigen substrats
JP7263916B2 (ja) * 2019-05-20 2023-04-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紫外線照射部の位置決め方法
JP7273640B2 (ja) 2019-07-19 202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80052B2 (ja) 2019-10-09 2023-11-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DE102020110185A1 (de) 2020-04-14 2021-10-14 Bundesdruckerei Gmbh Trommel für eine druckvorrichtung, druck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zeitweisen fixieren eines bogenförmigen substrats an einer trommel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3261A (ja) * 2003-12-11 2005-06-3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調整方法、画像調整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CN1796121A (zh) * 2004-12-14 2006-07-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补偿丢失喷嘴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打印机
CN1876385A (zh) * 2005-06-09 2006-12-13 施乐公司 喷墨打印机性能调节
US20110211008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0206B2 (ja) * 2002-09-13 2006-09-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印刷濃度調整方法
JP4102794B2 (ja) * 2003-09-19 2008-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JP4701612B2 (ja) * 2004-01-21 2011-06-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画像形成結果検査方法
JP5084333B2 (ja) * 2007-04-10 2012-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搬送誤差補正値取得方法
JP2009025374A (ja) 2007-07-17 2009-02-0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9105A (ja) 2008-01-16 2009-07-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315939A1 (en) * 2008-06-24 2009-12-2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fective Inkjet Correction Using Edge Information In An Image
JP5595069B2 (ja) * 2010-02-26 2014-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99962B2 (ja) * 2010-05-13 2012-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方法
JP5599239B2 (ja) * 2010-06-28 2014-10-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印刷方法
US20120069114A1 (en) * 2010-09-17 2012-03-2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540330B2 (en) * 2010-09-27 2013-09-2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compensate for an inoperative inkjet in an inkjet printer
JP5729972B2 (ja) * 2010-11-10 2015-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812624B2 (ja) * 2011-02-08 2015-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3261A (ja) * 2003-12-11 2005-06-3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調整方法、画像調整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CN1796121A (zh) * 2004-12-14 2006-07-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补偿丢失喷嘴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打印机
CN1876385A (zh) * 2005-06-09 2006-12-13 施乐公司 喷墨打印机性能调节
US20110211008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apparatu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8761A (zh) * 2016-04-12 2018-11-0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可移除的双工装置的打印双工组件
CN108778761B (zh) * 2016-04-12 2020-05-2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可移除的双工装置的打印双工组件
CN110418717A (zh) * 2017-03-16 2019-11-0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检测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08189558A (zh) * 2017-12-28 2018-06-22 广东易美图影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鼓式连续旋转喷墨打印机
CN110924118A (zh) * 2018-09-19 2020-03-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检验装置以及具备检验装置的喷墨印染装置
CN111845128A (zh) * 2019-04-25 2020-10-3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墨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1845128B (zh) * 2019-04-25 2021-11-0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墨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078251A (zh) * 2019-06-13 2020-12-1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16365A4 (en) 2017-02-01
JP6288087B2 (ja) 2018-03-07
WO2014208587A1 (ja) 2014-12-31
JPWO2014208587A1 (ja) 2017-02-23
US20160279950A1 (en) 2016-09-29
EP3016365B1 (en) 2020-10-14
EP3016365A1 (en)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025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364085A (zh) 用于检查或修正具有浮雕状表面轮廓的容器上的直接打印的方法和装置
JP6135139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63844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08518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1869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CN102001537A (zh) 图像打印装置
WO2015190146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1041619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111900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4276584A (ja) 画像記録装置
WO2015098585A1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330502C (zh)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和计算机系统
JP200429160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72553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166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01140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41221B2 (ja) 認識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その画像形成装置に使用する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22063222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3788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22616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3592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15508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の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92877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61689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