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3416A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3416A
CN105323416A CN201510462902.1A CN201510462902A CN105323416A CN 105323416 A CN105323416 A CN 105323416A CN 201510462902 A CN201510462902 A CN 201510462902A CN 105323416 A CN105323416 A CN 1053234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value data
value
lin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29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3416B (zh
Inventor
儿玉成绪
石川尚
荒木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23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3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3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3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H04N1/405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clustered dots or a size modulated halftone pattern
    • H04N1/4056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clustered dots or a size modulated halftone pattern the pattern varying in one dimension only, e.g. dash leng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72Image enhancement
    • G06K15/1881Halft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04N1/4092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处理装置校正半色调处理之后的多值数据,并且包括:线输入单元,其被构造为输入所述多值数据之中的、要校正的校正线的多值数据;检测单元,其被构造为将在所述校正线之前N条线的在前线的多值数据转换为点数据,并且检测所述在前线中的点;以及线校正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从底端边缘起的联结点数,来校正所述校正线的多值数据,其中,联结的检测点的数量是在从所述校正线直到所述底端边缘的副扫描方向上联结的点的数量,并且,所述底端边缘是浓度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变低的、并且更低浓度值表示背景色的边缘。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校正在如下多值数据的边缘外围发生的浓度变动的技术,所述多值数据是通过对数字图像数据进行半色调处理而获得的。
背景技术
在打印以8位或16位来表现各颜色的数字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在以伪的方式表现原始灰度的同时,进行半色调处理,该半色调处理用来将数字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打印机能够打印的色阶数的多值数据。在打印机是通过使用电子照相处理来形成图像的激光束打印机的情况下,通过依照进行了半色调处理的多值数据进行PWM控制,来确定在曝光处理中发射激光的时间。
在通过使用电子照相处理来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已知因为电场集中在位于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的边缘,所以磁性调色剂在集中于字符等的边缘部分的状态下被显影,由于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因此在图像的边缘外围发生浓度变动。该边缘效应的出现程度除了与诸如边缘的方向、长度及浓度等的图像因素有关之外,还依据形成电子照相处理的各处理的特性而不同。特别是,边缘效应在如下边缘(以下称为底端边缘)的外围将是显著的,在所述底端边缘,浓度在副扫描方向上变低,并且更低浓度值表示背景色。
为了应对此种现象,在日本特开2007-272153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的技术,即基于位于图像数据的被关注像素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像素的值,针对该被关注像素的值进行算术运算,并且依照这些算术运算结果来校正图像数据。
此外,在日本特开平11-28839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的技术,即提取在副扫描方向上发生改变的边缘像素,确定该边缘像素在打印介质上的位置和像素值,并且通过将具有输入图像数据的中间像素值的像素的值,划分为远离边缘像素的第一区域和边缘像素侧的第二区域,由此进行校正。
在上述的日本特开2007-272153号公报中,将图像数据从外部存储设备被临时保持在图像存储器中,针对该图像存储器内的原始图像数据的数据值,以及已在副扫描方向上被平移的虚拟图像数据的数据值,来进行算术运算,并且依据算术运算结果来校正图像数据。在该技术的情况下,有必要至少以与图像存储器中的平移的线数相对应的数量,来保持要打印输出的图像数据,因而,由校正处理造成的成本的增加是不小的。
此外,在日本特开平11-28839号公报中,提取边缘像素(像素值在副扫描方向上由中间像素值改变为背景像素值的像素),并且为了确定底端边缘的位置,以及直到底端边缘为止的中间像素值的数量,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输入像素值。由于这一原因,有必要在生成与一页相对应的打印数据之后,通过进行90℃旋转来进行如下的预处理,即将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像素数据列改变为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像素数据列,或者有必要在生成与一页相对应的打印数据时,生成旋转90℃的数据。然而,有必要在将数据输出到打印引擎之前,将数据旋转90℃。在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一情况下,用于90℃旋转的缓冲器都是必要的,因而,成本最终将大幅攀升。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校正进行了半色调处理的多值数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线输入单元,其被构造为输入所述多值数据之中的、要校正的校正线的多值数据;以及线校正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从底端边缘起的联结点数,来校正所述校正线的多值数据,其中,所述联结点数是在副扫描方向上从所述校正线直到所述底端边缘联结的检测点的数量,并且,所述底端边缘是浓度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变低的、并且更低浓度值表示背景色的边缘。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采用电子照相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中的图像数据校正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半色调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5是说明从多值数据到点数据的转换的图;
图6是示出点检测的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保持在线存储器中的点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联结(linked)点数的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校正表的示例的图;
图10是说明通过使用阈值来限定要校正的多值数据的方式的图;
图11是示出通过应用第一实施例而获得的校正之后的图像数据(多值数据)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13A是说明用于导出和保持联结点数的方法的图;
图13B是说明用于导出和保持点联结宽度的方法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中的图像数据校正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校正表的示例的图;
图16是示出通过应用第二实施例而获得的校正之后的图像数据(多值数据)的图;
图17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利用计数器来计数联结点数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说明针对被输入的点数据列的计数器值的改变的图;
图20是示出通过使用计数器的计数处理而获得的联结点数的图;
图21是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使用多个计数器的计数操作的图;
图22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用来计数联结点数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用来计数联结点数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4示出了在步骤2306的分支处理的条件;以及
图25是示出在第五实施例中获得的联结点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通过使用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示意性地示出的结构。
[第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如下的方面,即导出从底端边缘起的联结点数,并且依照与底端边缘的距离,来校正被输入的图像数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采用电子照相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CPU101、主存储单元102、图像处理单元103、PWM控制电路104、图像形成单元105及总线106。
图像形成装置100由CPU101来控制。CPU101将存储在诸如HDD等的主存储单元102中的半色调处理之后的输入图像数据,读取到图像处理单元103上,并且进行校正处理。进行了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被再次存储在主存储单元102中。作为另一选择,如虚线所示,将校正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被直接输出到PWM控制电路104。
PWM控制电路104依照从主存储单元102或图像处理单元103输入的图像数据,来进行对图像形成单元105中的激光发射的PWM控制。
图像形成单元105依照来自PWM控制电路104的控制信号,利用激光扫描感光体,以在感光体上形成潜像,涂布作为色材的调色剂,将调色剂定影至打印介质,由此使图像显影。
总线106使上述各单元相互联结。
接下来,详细说明图像处理单元103。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103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像处理单元103包括线输入单元200及线校正单元210。首先,说明线输入单元200。
线输入单元200从进行了半色调处理的多值图像数据之中,获取要校正数据值的目标线(校正线)的多值图像数据,以及在校正线之前N(N:自然数)线并进行点的检测的在前线的多值图像数据,并且将获取到的多值图像数据(以下称为多值数据)输入至线校正单元210。作为相应的结构,线输入单元200包括校正线输入单元201及在前线输入单元202。线输入单元200可以具有具备DMA(直接存储器存取)功能、并且通过向主存储单元102自主地进行读取请求来接收多值数据的结构,或者接收响应于来自CPU101的请求而读取的多值数据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通过将物理上不同的路径用于校正线及在前线,来接收多值数据,或者通过使用物理上相同的路径而以时间顺序获取多值数据。
接下来,说明线校正单元210。
线校正单元210由从线输入单元200输入的多值数据的在前线,来生成点数据,通过使用该点数据来导出上述的联结点数,并且依照从底端边缘直到校正线的距离来进行校正。在此,联结点数被定义为如下的信息,即指示在从校正线直到底端边缘的副扫描方向上联结了多少点(具有大于等于预定阈值的像素值的像素)。然后,基于导出的联结点数来对校正线的多值数据进行校正。作为相应的结构,线校正单元210包括点检测单元211、点数据保持单元212、联结点数导出单元213及多值数据校正单元214。导出从底端边缘直到校正线的联结点数所需的信息,不是从在前线直到校正线的多值数据本身,而仅是点数据或者源自点数据的信息。因此,在前的在前线的多值数据被立即直接转换为点数据,因而,信息量被削减。由于这一原因,能够削减用于保持信息的存储容量。另一方面,要校正的多值数据是校正线的多值数据本身,因而,没有必要保持该多值数据。换言之,通过输入校正线以及在校正线之前的在前线的多值数据,使得能够依照从底端边缘直到校正线的距离来进行校正处理,同时削减存储容量。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103中的图像数据校正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将记载以下所示的过程的计算机可执行程序读取到未示出的RAM上之后,由CPU101执行这些程序,由此进行该处理。
在步骤301,线输入单元200从半色调处理之后的多值数据之中,获取校正线及在前线的多值数据。具体而言,从主存储单元102向校正线输入单元201,输入进行了半色调处理的多值数据之中的、要校正的线的多值数据。此外,从主存储单元102向在前线输入单元202,输入进行了半色调处理的多值数据之中的、在前线的多值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如图4所示的16值(0至15)的多值数据被存储为半色调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
为了进行“依照与底端边缘的距离的校正”以抑制边缘效应,在校正线之前的在前线的在前线量N需要大于等于“与抑制边缘效应所需的底端边缘的最大距离”。在此,在抑制边缘效应需要距底端边缘至少5线的前提下,假设在前线量N是“5”,由此给出说明。
在步骤302,点检测单元211从在前线的多值数据中检测点,并且将多值数据转换为具有小的位数(这里为1位)的点数据。图5是说明从多值数据到点数据的转换的图。如图5所示,将多值数据的值与阈值[TH1](这里为“1”)进行比较,并且在多值数据的值小于阈值[TH1]的情况下,输出“0”作为点数据(检测结果),而在多值数据的值大于等于阈值[TH1]的情况下,输出“1”。通过校正的多值数据,通过PWM控制电路104来确定图像形成单元105的激光发射时间,但是依据电子照相处理的各处理的特性,来确定调色剂是否定影至已发射激光的像素并且形成点。因此,优选依照图像形成单元105的电子照相处理的特性,来适当地设置上述阈值[TH1]。图6是通过以前述的图4中所示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作为示例来示出具体点检测的示例的图。图像数据601是图4中所示的图像数据,为进行说明,向该图像数据附加了行编号(以L开头)和列编号(以C开头)。在此,假设L5的多值数据被输入作为校正线,并且在该校正线之前5线的L10的多值数据被输入作为在前线。作为从L10的在前线的多值数据中检测要校正的点的结果,获得点数据602。
在步骤303中,点数据保持单元212将在步骤302检测出的1位点数据,保持在未示出的诸如线存储器等的存储区域中。有必要使线存储器保持关于校正线与在前线之间的线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在前线量N是5,因而,有必要具有能够保持5线或更多线的线存储器。图7示出了如下的点数据,该点数据在图6中所示的图像数据601中的L5被输入作为校正线、并且L10被输入作为在前线的情况下,被保持在线存储器中。在这种情况下,已知L5至L9的点数据被保持在点数据保持单元212中。点数据保持单元212将从点检测单元211输入的点数据(在图6中的示例中为点数据602),覆写至用以保持相应点数据(图7中的L5的点数据)的存储区域,并保持点数据,而且将点数据输出到后段中的联结点数导出单元213。在按原样保持16值(4位)的多值数据的传统技术的情况下,有必要确保与4位×5线相对应的存储容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4位的多值数据转换为1位的点数据,能够以传统存储容量的1/4的存储容量来保持必要的数据。
在步骤304,联结点数导出单元213通过参照从点检测单元211输出的在前线的点数据,以及保持在点数据保持单元212中的点数据,由此导出在从校正线直到底端边缘的副扫描方向上的联结点数。如上所述,底端边缘被定义为“浓度在副扫描方向上变低的、并且低浓度值表示背景色的边缘”。在本实施例中,假设背景色是白色(无点被打印)。因此,能够以不同的表述,将底端边缘定义为“点数据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下游最先从‘1’改变为‘0’的边缘”。在该步骤,作为结果,导出在从校正线直到在前线的副扫描方向上联结了多少点数据是“1”的像素。图8示出了在图6中所示的图像数据601中的L5被输入作为校正线的情况下的联结点数。对于图像数据601中的C0至C4以及C11至C15,校正线L5的点数据是“0”,因而,联结点数是“0”。对于C5、C6、C9及C10,作为校正线的L5的点数据是“1”,并且点数据的值“1”一直继续到作为在前线的L10,因而,联结点数是“6”。对于C7,作为校正线的L5的点数据是“1”,但是作为下一线的L6的点数据是“0”,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的联结点数是“1”。对于C8,作为校正线的L5的以及作为下一线的L6的点数据是“1”,但是作为继L6之后的线的L7的点数据是“0”,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的联结点数是“2”。结果,关于校正线L5的联结点数的导出结果将如同图8中的801。
在步骤305,多值数据校正单元214基于在步骤304导出的联结点数,来对校正线的多值数据进行校正。该校正可以通过例如使用如下的校正表来实现,在该校正表中,作为输入值的多值数据(校正之前的)及联结点数,与作为输出值的多值数据(校正之后的)相关联。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校正表的示例的图,并且,只需要预先准备这样的校正表,并将该校正表存储在主存储单元102中。可以依照边缘效应的出现程度,来设置校正表内的校正之后的多值数据(校正的多值数据)的值,并且,根据图像形成单元105的特性改变等,来适当地改变校正的多值数据的值。在图9中所示的校正表的示例中,对于联结点数“0”或“6”,未配设输出值(校正的多值数据)。这意味着,在本实施例中,联结点数“0”或“6”因为不需要校正,而被从校正目标中排除(即,进行校正的联结点数被限定至“1至5”的范围)。另外,在图9中所示的校正表中,仅针对“13至15”准备校正的多值数据,该“13至15”是作为输入值的多值数据(输入多值数据)的值。其原因是,在多值数据的值小的情况下,调色剂将定影至像素的概率是不稳定的,并且即使在多值数据的值仅改变一个级别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大的影响,因而,进行校正的范围被限定为作为多值数据的值的“13”或更大。为了实现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多值数据配设阈值[TH2](这里为“13”),并且,进行校正的范围被限定为值大于等于预定值的多值数据。图10是说明通过使用阈值来限定要校正的多值数据的方式的图,并且示出了不校正值是“0至12”的多值数据,而校正值是大于等于“13”的多值数据。
在步骤306,确定输入的校正线是否为输入多值数据中的底端线。在输入的校正线不是底端线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601,并且,连续地对下一线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在输入的校正线是底端线的情况下,处理终止。
以上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数据校正处理的内容。图11示出了通过将本实施例应用于图4中所示的图像数据而获得的校正后的图像数据(多值数据),并且,已知对象内的像素的值变小(浓度变低)。在图11中的图像数据中,在输入顶端部分的校正线之前,向在前线输入单元202,输入与顶端部分的5线相对应的在前线,并且创建图像数据的顶部的点数据。此外,在在前线在图像数据的区域外部的情况下,通过将作为“0”的多值数据输出到后段,来创建多值数据的底部的点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依照从底端边缘起的联结点数,来校正多值数据,由此抑制由边缘效应引起的浓度变动。此外,要被保持以便导出从底端边缘起的联结点数的信息,仅被限定为从多值数据中提取的、具有小的位数的点数据,因而,能够降低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作为第二实施例,说明如下的方面,即除了联结点数之外,还导出点联结宽度,并且依照与底端边缘的距离来校正多值数据。与第一实施例共有的部分的说明被省略或简化,并且,以下主要说明不同点。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103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在线校正单元210中,增加了在第一实施例中不存在的点联结宽度导出单元1201。
点联结宽度导出单元1201基于从联结点数导出单元213输出的联结点数,来导出和保持点联结宽度,并且将点联结宽度输出到后段中的多值数据校正单元214。在此,点联结宽度是如下的信息,其指示包括校正线的点在内,从底端边缘直到顶端边缘(点数据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上游最先从“1”改变为“0”的边缘)联结了多少点。
图13A及13B是说明用于导出和保持点联结宽度的方法的图。图13A示出了在前述的图4中所示的图像数据被取为输入多值数据、并且由联结点数导出单元213输出的校正线的联结点数针对各线被叠加的情况下的数据,并且为了进行说明,而附加了行编号及列编号。向点联结宽度导出单元1201,输入针对L0至L15各线的联结点数。然后,针对各列,基于被输入的联结点数,以下面的方式来获得点联结宽度。
·在被输入的联结点数是“0”的情况下,点联结宽度被取为“0”。
·在被输入的联结点数是“0”以外的情况下,将当前保持的点联结宽度与输入的联结点数进行比较,并且在输入的联结点数更大的条件下,将当前保持的点联结宽度更新为该值,作为新的点联结宽度。在与当前保持的点联结宽度相比、输入的联结点数更小的情况下,维持该值。
图13B示出了指示在针对各线输入图13A中所示的联结点数的情况下导出的点联结宽度的数据。在图13B中的数据中,例如,在C0列中,直到L12为止的联结点数是“0”,因而,从L0到L12的点联结宽度是“0”。然后,L13的联结点数是“2”,因而,“2”被保持为点联结宽度。L14的联结点数是“1”,因而,维持点联结宽度“2”。对于L15,联结点数是“0”,因而,点联结宽度也是“0”。
对于点联结宽度的值是“6”的像素,存在如下的情况,即实际的点联结宽度(即,从底端边缘直到顶端边缘的联结点数)大于等于“6”。然而,在点联结宽度超过在前线量N的情况下,点联结宽度对校正量没有大的影响,因而,即使在点联结宽度按原样被输出到后段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问题。
此外,变得有必要保持关于导出的点联结宽度的信息,但是,点联结宽度的最大值由在前线量N来确定,因而,在N=5的本实施例中,针对一线,最多只需要具有4位的存储容量。
然后,在多值数据校正单元214中,基于由联结点数导出单元213导出的联结点数,以及由点联结宽度导出单元1201导出的点联结宽度,来对校正线的多值数据进行校正。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103中的图像数据校正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步骤1401至步骤1404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3中的流程图的步骤301至304,并且步骤1401至步骤1404和步骤301至304是相同的,因而省略说明。
在步骤1405,点联结宽度导出单元1201基于在步骤1404导出的联结点数,如上所述来导出和保持点联结宽度。关于导出的点联结宽度的信息被输出到多值数据校正单元214。
在步骤1406,多值数据校正单元214基于在步骤1404导出的联结点数,以及在步骤1405导出的点联结宽度,来对校正线的多值数据进行校正。该校正可以通过例如使用如下的校正表来实现,在该校正表中,作为输入值的多值数据、联结点数及点联结宽度,与作为输出值的多值数据(校正的多值数据)相关联。图15是示出本实施例的用于多值数据校正的校正表的示例的图。边缘效应的出现程度还依据点联结宽度而变动,因而,使得能够依照点联结宽度来调整校正的多值数据,由此以高精度进行校正。在点联结宽度小的情况下,输出浓度不稳定是固有的性质,因而,优选不进行附加校正。由于这一原因,在图15中所示的校正表的内容中,仅针对具有大于等于预定宽度的宽度的点联结宽度(这里,宽度的值大于等于“4”),来准备校正的多值数据,并且,不校正点联结宽度小于预定宽度的像素。在图15中的校正表中,要校正的输入多值数据的值仅被限定为“15”,但是显而易见,该值并不限定于“15”。
在步骤1407,确定输入的校正线是否为输入多值数据中的底端线。在输入的校正线不是底端线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1401,并且,连续地对下一线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在输入的校正线是底端线的情况下,处理终止。
以上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数据校正处理的内容。图16示出了通过将本实施例应用于图4中所示的图像数据而获得的校正之后的图像数据(多值数据)。通过与在应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的图11进行比较,能够知道一些像素维持原始浓度或者具有更大的浓度值。
根据本实施例,使得能够以高精度来校正多值数据,并且能够防止输出浓度由于过度校正而变得不稳定。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作为第三实施例,说明由计数器来计数联结点数的方面。与第一实施例共有的部分的说明被省略或简化,并且,以下主要说明不同点。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103的内部结构的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图2中的框图相比,线校正单元210的结构具有以下的不同点。
首先,配设了两个点检测单元。具体而言,存在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点检测单元211)及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所述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被构造为检测被输入至在前线输入单元202的在前线的点,并且所述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被构造为检测被输入至校正线输入单元201的校正线的点。
同样,通过将多值数据的值与阈值进行比较,来进行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中的点检测,如同在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中一样(参见前述的图5)。同样,在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中,通过使用与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相同的基准,来执行到点数据的转换,因而,阈值[TH1]的值与在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即,点检测单元211)的情况下的值相同。然后,将作为第一及第二点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的点数据,输入至联结点数计数单元1703。
联结点数计数单元1703基于从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输入的校正线的点数据,以及从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输入的在前线的点数据,通过使用计数器来计数联结点数。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一线的各列来配设计数器,并且依照图18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计数从底端边缘直到校正线的联结点数。在下文中,依照图18中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用来计数联结点数的操作。
在步骤1801,对计数器进行初始化(设置0)。
在步骤1802,确定是否由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即,在在前线的像素中)检测到点。在由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检测到点的情况下(在点数据是“1”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1803。另一方面,在未由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检测到点的情况下(在点数据是“0”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1804。
在步骤1803,使计数器递增(+1)。
在步骤1804,输出当前的计数器值作为联结点数。
在步骤1805,确定是否由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即,在校正线的像素中)检测到点。在由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检测到点的情况下(在点数据是“1”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1806。另一方面,在未由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检测到点的情况下(在点数据是“0”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1807。
在步骤1806,使计数器递减(-1)。
在步骤1807,确定校正线是否为输入多值数据的底端线。在校正线是底端线的情况下,处理终止。另一方面,在校正线不是底端线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1802,并且,对下一线进行处理。以这种方式,计数了从底端线直到校正线的联结点数。
图19是说明针对输入的点数据列的计数器值的改变的图。在图19中,示出了在图6中所示的图像数据的C3列被取为输入点数据列的情况下的点检测结果。相对于同一时间位于上方的矩形指示校正线的点数据,分别用黑色指示“1”,用白色指示“0”,并且,矩形内的数值表示计数器的输出值(联结点数)。相对于同一时间位于下方的矩形表示在前线的点数据,同样,分别用黑色指示“1”,用白色指示“0”。针对各线,输入在前线及校正线的点数据,并且在在前线的点数据是“1(黑色)”的情况下,使计数器递增,并输出计数器值。之后,在校正线的点数据变为“1(黑色)”的情况下,使计数器递减。对于输入点数据的顶端部分,在将点数据输入至校正线的顶端部分之前,输入5个在前线,并且对于输入点数据的底端部分,在在前线在点数据区域外部的情况下,点数据被取为“0”。
图20示出了作为将上述计数处理应用于图4(图6)中所示的图像数据的结果而获得的联结点数。如上所述获得的联结点数被输出到多值数据校正单元214。
从联结点数计数单元1703输出的计数器值,是在校正线与在校正线之前的在前线之间的、检测点的像素的数量。由于这一原因,对于C5至C9列,点联结的间隙窄于在前线量N,并且与前述的图13A中所示的数据不同的联结点数被部分地输出。具体而言,在C5列的L7至L10、C6列的L9及L10、C7列的L3至L5以及C9列的L9及L10中,图20中的联结点数大于图13A中的值。作为相应的结果,在基于在本实施例中导出的联结点数来校正多值数据的情况下,底端边缘外围的浓度变动有一定残留(结果是不足校正)。然而,在实际中由打印机打印的诸如文档等的许多图像中,在许多情况下,联结点数是大的,并且点联结之间的距离是大的,因而,即使在基于在本实施例中获得的联结点数来进行多值数据的校正的情况下,也没有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应当保持的信息量可以更小。可以通过以与一线相对应的数量针对各列配设4位计数器,来实现本实施例的情况,因而,与在线存储器中保持点数据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削减电路规模的效果更强。然后,随着在前线量N的增大,与在线存储器中保持点数据的情况相比,削减效果变得更强。
此外,也可以通过应用第二实施例来导出和保持点联结宽度,并且依照点联结宽度来改变校正的多值数据(或者不校正多值数据)。
[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将基于第三实施例,说明通过使用多个计数器来精确计数联结点数的方面,作为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共有的部分的说明被省略或简化,并且,以下主要说明不同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多个计数器,来实现联结点数的精确计数。在下文中,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计数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联结点数计数单元1703利用在前线侧计数器指针[Pp]和校正线侧计数器指针[Pc],来控制多个计数器,由此计数联结点数。在此,根据在在前线与校正线之间能够存在多少点联结(连续点的集合),来确定计数器的数量。换言之,计数器的最大值是{1+(N/2)}(小数点以下被舍去),其中,N是在前线量。然后,相应计数器指针的值取0至{1+(N/2)}之间的范围,并且各计数器指针的值与各计数器相关联。通过由计数器指针指示的值来选择相应计数器,由此输出联结点数。
图21是说明根据第本实施例的、使用多个计数器的计数操作的图。图21中的示例示出了在N=5的假设下、校正线侧计数器指针[Pc]和在前线侧计数器指针[Pp]的值“0至2”针对三个计数器中的各个以一对一的形式相互关联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分别从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和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输入的点数据,根据在前线侧计数器指针[Pp]和校正线侧计数器指针[Pc]的值,来切换要用于输出的计数器。图22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用来计数联结点数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下文中,通过以图21中所示的N=5的情况为前提来给出说明。
在步骤2201,对全部计数器进行初始化(设置为“0”)。
在步骤2202,分别对在前线侧计数器指针[Pp]和校正线侧计数器指针[Pc]进行初始化(设置“0”)。由于该初始化,使得两计数器指针均指向同一计数器(计数器_0)。
在步骤2203,确定在在前线的像素中是否检测到点。在在前线的像素中检测到点的情况下(在从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输入的点数据是“1”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204。另一方面,在在前线的像素中未检测到点的情况下(在从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输入的点数据是“0”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205。
在步骤2204,使在前线侧计数器指针[Pp]指向的计数器值递增。
在步骤2205,更新(这里为递增)在前线侧计数器指针[Pp]的值。例如,在前述的图20中的图像数据的C7列的情况下,在L1至L5的点联结中,在前线侧计数器指针[Pp]的值是“0”,但是在L8至L10的点联结中,由于更新,计数器指针[Pp]的值是“1”。换言之,在前线侧计数器指针[Pp]指向的计数器在L1至L5中是[计数器_0],但是该计数器在L8至L10中是[计数器_1]。由于该更新,校正线侧计数器指针[Pc]指向的计数器和在前线侧计数器指针[Pp]指向的计数器不同,直到在后述的步骤2209更新了校正线侧计数器指针[Pc]为止。在多个(这里为3个)计数器一次全被指定之后的更新的情况下,使全部计数器返回到计数器指针的初始值(在本实施例中为“0”)。
在步骤2206,输出校正线侧计数器指针[Pc]指向的计数器的计数器值,作为联结点数。
在步骤2207,确定在校正线的像素中是否检测到点。在校正线的像素中检测到点的情况下(在从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输入的点数据是“1”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208。另一方面,在校正线的像素中未检测到点的情况下(在从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输入的点数据是“0”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209。
在步骤2208,使校正线侧计数器指针[Pc]指向的计数器的计数器值递减。
在步骤2209,更新(这里为递增)校正线侧计数器指针[Pc]的值。在此,进行如下的假设,即指定计数器的值的更新的顺序,与在步骤2205的在前线侧计数器指针的更新相同。换言之,在在前线侧计数器指针[Pp]的初始值被设置为“3”、并且通过在更新时使值递减(-1)来改变要指定的计数器的情况下,将校正线侧计数器指针[Pc]的初始值也设置为“3”,然后使值递减。
在步骤2210,确定校正线是否为输入多值数据的底端线。在校正线是底端线的情况下,处理终止。另一方面,在校正线不是底端线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2203,并且,对下一线进行处理。
以上是本实施例中的、用来计数联结点数的操作的流程。
与第三实施例不同,根据本实施例,对校正线与在前线之间的各个点联结使用一个计数器,因而,即使在点联结的间隙小于等于在前线量N的情况下,也使得能够依照与底端边缘的距离,来精确地进行浓度校正。
此外,计数器的数量最多是{1+(在前线量N)/2},因而,相比于如同在现有技术中一样在线存储器中直接保持输入多值数据的情况,能够更多地削减电路规模。
[第五实施例]
接下来,基于第三实施例,说明在会引起输出浓度不稳定的点联结宽度的情况下、不校正多值数据的方面,作为第五实施例。在下文中,主要说明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点。
根据本实施例的联结点数计数单元1703在计数联结点数时,针对具有会引起输出浓度不稳定的点联结宽度(以下称为最小联结宽度)的点联结,来重置计数器,并且不校正多值数据。具体而言,联结点数计数单元1703基于校正线及在前线的点检测结果,针对具有小于预先设置的最小联结宽度的点联结宽度的点联结,来重置计数器,并且进行控制,使得被输出的联结点数是0。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来在联结点数计数单元1703中计数联结点数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2301,对计数器进行初始化(设置0)。
在步骤2302,将用来重置计数器的标志(以下称为重置标志)设置为“0”。重置标志是针对各列保持一位的标志,并且在校正线与在前线之间存在具有小于最小联结宽度的点联结宽度的点联结、并且计数器被重置的情况下,将“1”设置为指示这一情况的值。
在步骤2303,确定是否由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即,在在前线的像素中)检测到点。在由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检测到点的情况下(在点数据是“1”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304。另一方面,在未由第一点检测单元1701检测到点的情况下(在点数据是“0”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305。
在步骤2304,使计数器递增(+1)。
在步骤2305,确定是否由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即,在校正线的像素中)检测到点。在由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检测到点的情况下(在点数据是“1”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309。另一方面,在未由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检测到点的情况下(在点数据是“0”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306。
在步骤2306,确定计数器值是否小于指定最小联结宽度的预定阈值。在本实施例中,假定指定最小联结宽度的预定阈值被设置为“4”的情况。在确定的结果指示计数器值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307。另一方面,在计数器值大于等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309。
在步骤2307,重置计数器(设置“0”)。图24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在前线量N被设置为“5”、并且指定最小联结宽度的阈值被设置为“4”的情况下、使处理前进到步骤2307的条件。图24示出了在校正线与在前线之间存在联结宽度小于4个点的点联结(在图24中为3点联结)的情况下,计数器被重置。
在步骤2308,将“1”设置为上述的重置标志。
在步骤2309,输出当前的计数器值作为联结点数。
在步骤2310,确定计数器值是否大于等于指定最小联结宽度的预定阈值。在确定的结果指示计数器值大于等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311。另一方面,在计数器值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312。
在步骤2311,将“0”设置为上述的重置标志。在保持被设置为重置标志的“1”的期间,不进行在后段中的在步骤2313的计数器的递增。在保持被设置为重置标志的“1”的期间,在在前线中,仅计数位于如下点联结的下游的联结点的数量,所述点联结的点联结宽度小于已使重置标志被设置为“1”的最小联结宽度。此时,满足使重置标志被设置为“0”的条件(计数器值大于等于最小联结宽度)的是如下的情况,即在在前线与校正线之间,不再存在具有小于最小联结宽度的点联结宽度的点联结,并且将存在如下点联结的可能性是高的,该点联结需要校正,并具有大于等于最小联结宽度的点联结宽度。由于这一原因,在本步骤,将“0”设置为重置标志,并且删除如下的信息,该信息指示由于具有小于最小联结宽度的点联结宽度的点联结,而重置了计数器。
在步骤2312,进行如下的确定,即是否由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即,在校正线的像素中)检测到点并且重置标志是“0”。在由第二点检测单元1702检测到点(点数据是“1”)、并且重置标志是“0”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313。另一方面,在其他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2314。
在步骤2313,使计数器递减(-1)。此时,在计数器值已经是“0”的情况下,不进行递减。
在步骤2314,确定校正线是否为输入多值数据的底端线。在校正线是底端线的情况下,处理终止。另一方面,在校正线不是底端线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2303,并且,对下一线进行处理。
以上是本实施例中的、用来计数联结点数的操作的流程。作为以这种方式进行计数操作的结果,对于具有小于最小联结宽度的点联结宽度的点联结,联结点数被输出为“0”。
图25示出了作为对图4中所示的图像数据、应用上述用来计数联结点数的处理的结果而获得的联结点数。在图25的情况下,在C0列的L13及L14、C6列的L13及L14、C7列中的L8至L10、C8列中的L8至L10、C9列的L13及L14以及C15列中的L13及L14中,本来应当输出大于等于“1”的值的联结点数,全部被改变为“0”。
根据本实施例,对于会引起输出浓度不稳定的点联结,使得能够在使成本的增加保持在最低限度的同时,来校正多值数据。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也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存储介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一个或更多个电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使得能够以低成本来实现对边缘效应的抑制。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校正进行了半色调处理的多值数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线输入单元,其被构造为输入所述多值数据之中的、要校正的校正线的多值数据;
检测单元,其被构造为将在所述校正线之前N条线的在前线的多值数据转换为点数据,并且检测所述在前线中的点,N为自然数;以及
线校正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从底端边缘起的联结点数,来校正所述校正线的多值数据,其中,
所述联结点数是在从所述校正线直到所述底端边缘的副扫描方向上联结的检测点的数量,并且,
所述底端边缘是浓度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变低的、并且更低浓度值表示背景色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联结点数导出单元,所述联结点数导出单元被构造为基于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导出所述联结点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将所述在前线的多值数据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并且检测大于等于所述预定阈值的多值数据作为所述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线校正单元将要校正的范围限定为大于等于预定值的多值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线校正单元仅在所述联结点数是预定范围内的数量的情况下来进行所述校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线校正单元通过使用校正表来进行所述校正,在所述校正表中,校正之前的多值数据及所述联结点数与校正之后的多值数据相关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线校正单元还基于表示从所述底端边缘直到顶端边缘的联结点数的点联结宽度,来校正所述多值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线校正单元在所述点联结宽度小于预定宽度的情况下,不校正所述多值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线校正单元通过使用校正表来进行所述校正,在所述校正表中,校正之前的多值数据、所述联结点数及所述点联结宽度与校正之后的多值数据相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通过使用计数器来导出所述联结点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使用所述计数器的所述联结点数的所述导出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在所述在前线的多值数据中检测到点的情况下,使所述计数器递增;以及
在所述校正线的多值数据中检测到点的情况下,使所述计数器递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在前线及所述校正线的多值数据中未检测到点、并且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器值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点联结宽度小于预定宽度的条件下,通过重置所述计数器而不进行所述校正。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通过配设{1+(N/2)}个计数器,并且对所述校正线与所述在前线之间的每个点联结使用一个计数器,来计数所述联结点数。
14.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用于校正进行了半色调处理的多值数据,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输入所述多值数据之中的、要校正的校正线的多值数据;
将在所述校正线之前N条线的在前线的多值数据转换为点数据,并且检测所述在前线中的点,N为自然数;以及
基于从底端边缘起的联结点数,来校正所述校正线的多值数据,其中,
所述联结点数是在从所述校正线直到所述底端边缘的副扫描方向上联结的检测点的数量,并且,
所述底端边缘是浓度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变低的、并且更低浓度值表示背景色的边缘。
CN201510462902.1A 2014-08-01 2015-07-31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Active CN105323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7828A JP6316135B2 (ja) 2014-08-01 2014-08-01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57828 2014-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3416A true CN105323416A (zh) 2016-02-10
CN105323416B CN105323416B (zh) 2018-09-25

Family

ID=55180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2902.1A Active CN105323416B (zh) 2014-08-01 2015-07-31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85388B2 (zh)
JP (1) JP6316135B2 (zh)
CN (1) CN105323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4881B2 (ja) 2015-10-19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659122B2 (ja) 2015-11-16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30129B2 (ja) 2015-11-16 2020-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649750B2 (ja) 2015-11-16 2020-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JP6613115B2 (ja) * 2015-11-19 2019-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6768343B2 (ja) 2016-05-06 2020-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58997B2 (ja) 2016-08-23 2020-09-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色分解処理装置、色分解処理方法、色分解lutの作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096928A (ja) 2017-11-17 2019-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7210294B2 (ja) 2018-01-26 202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087428B2 (en) 2018-03-23 2021-08-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2019204428A (ja) 2018-05-25 2019-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表示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14404B2 (ja) 2018-08-31 202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20040334A (ja) 2018-09-12 2020-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87278B2 (ja) 2018-11-15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855877B2 (en) 2018-12-03 2020-1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EP4099675A1 (en) 2018-12-07 2022-1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834288B2 (en) 2018-12-21 2020-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Generating image region dot data based on corrected number of dots and determined arrangement priority
JP2020100064A (ja) 2018-12-21 2020-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020985B2 (en) 2019-01-31 2021-06-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7391619B2 (ja) 2019-11-07 2023-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75928B2 (ja) 2020-03-31 2024-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160196A (ja) 2020-03-31 2021-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81935B2 (ja) 2020-07-21 2024-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CN116152123B (zh) * 2023-04-21 2023-09-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9551A (ja) * 1999-10-18 2001-04-27 Ricoh Co Ltd 画像出力装置及び画像補正方法
US20060187491A1 (en) * 2005-02-22 2006-08-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device, printing program, print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ding medium with the programs recorded thereon
CN1845014A (zh) * 2005-04-08 2006-10-11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US20070097438A1 (en) * 2005-10-31 2007-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CN101359206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1547286A (zh) * 2008-03-25 2009-09-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13057A (ja) * 1990-01-18 1991-09-1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領域識別装置
JP4317997B2 (ja) 1997-07-10 2009-08-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3886727B2 (ja) * 1999-02-25 2007-02-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7110138B2 (en) * 2000-03-16 2006-09-19 Ricoh Company, Ltd.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erforming image formation
JP4502390B2 (ja) * 2005-03-30 2010-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4533218B2 (ja) * 2005-04-06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420457B2 (ja) * 2005-04-15 2010-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EP1710999B1 (en) * 2005-04-08 2015-0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98259B2 (ja) 2006-03-31 201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83586A (ja) * 2007-05-14 2008-11-20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436454B2 (ja) * 2007-07-03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4950835B2 (ja) * 2007-10-23 2012-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388559B2 (ja) * 2007-12-21 201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を実行する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4565038B2 (ja) * 2008-02-22 2010-10-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595119B2 (ja) * 2010-05-19 2014-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印字装置、画像印字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61994B2 (ja) * 2010-12-14 2015-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979963B2 (ja) * 2012-05-07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812960B2 (ja) * 2012-09-24 2015-11-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9551A (ja) * 1999-10-18 2001-04-27 Ricoh Co Ltd 画像出力装置及び画像補正方法
US20060187491A1 (en) * 2005-02-22 2006-08-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device, printing program, print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ding medium with the programs recorded thereon
CN1845014A (zh) * 2005-04-08 2006-10-11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US20070097438A1 (en) * 2005-10-31 2007-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CN101359206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1547286A (zh) * 2008-03-25 2009-09-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16135B2 (ja) 2018-04-25
JP2016036069A (ja) 2016-03-17
US20160034798A1 (en) 2016-02-04
CN105323416B (zh) 2018-09-25
US9485388B2 (en) 2016-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3416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US101940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nsity correction method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based on correction characteristics
CN111031346B (zh) 一种增强视频画质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69453B (zh) 一种图像校正方法及装置
US10359727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that determine a type of edge pixel
US9706104B2 (en) Image auto-focusing method and camera using same
KR20210108885A (ko) 정보 처리장치 및 정보 처리방법
US8644625B2 (en) Object detection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CN105279771A (zh) 一种视频中基于在线动态背景建模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CN117173568A (zh) 目标检测模型训练方法和目标检测方法
CN110610461B (zh) 一种打印图像的增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52706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ction instance gener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200242412A1 (en) Training apparatus, train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698915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62559A (ja) Gui調整プログラム、gui調整装置、情報処理方法。
US10458923B2 (en) Print data processing method, print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corded therein print data processing program
CN110135425A (zh) 样本标注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4013375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age output thereof
US8351729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for image correction
US20220398823A1 (en) Video Advertising Signage Replacement
CN109993694B (zh) 一种生成超分辨率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US10964022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orresponding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endoscope arrangement
KR102547288B1 (ko) 색 번짐이 발생한 채색 이미지 보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230290013A1 (en) Method for transparentizing target object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CN117419709A (zh) 基于点云数据的虚拟框标注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