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7286A -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7286A
CN101547286A CN200910127904A CN200910127904A CN101547286A CN 101547286 A CN101547286 A CN 101547286A CN 200910127904 A CN200910127904 A CN 200910127904A CN 200910127904 A CN200910127904 A CN 200910127904A CN 101547286 A CN101547286 A CN 101547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triped
main scanning
pixe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7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7286B (zh
Inventor
有马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47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7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7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72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04N1/4097Removing errors due external factors, e.g. dust, scra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15Feeding using one or more cylindrical platens or rollers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main scanning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当自动文档进给器向原稿图像读取台板进给原稿时,CCD行传感器沿与原稿的进给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读取原稿。条线检测电路检测图像中的与进给方向平行的条纹。条线校正电路校正检测到的条纹。特别地,对位于与被条线检测电路已检测到条纹的主扫描位置相同的主扫描位置上并且存在于已检测到条纹的副扫描位置之后的预定数量的副扫描位置,即使当条线检测电路没有检测到条纹时,也通过条线校正电路执行校正。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读取记录在原稿上的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等中使用的一些常规已知的图像读取装置执行所谓的“边给边读(reading while feeding)”。在这种装置中,自动文档进给器将原稿一张一张地传输到台板玻璃上。在曝光单元将光发射到台板玻璃上的原稿上的同时,诸如CMOS或CCD的图像传感器读取原稿图像。
但是,如果灰尘(dust)附着到台板玻璃的图像读取位置,那么在读取的图像中会出现条线(string)(条纹(streak))形式的缺陷图像。术语“条纹”指的是在读取的图像中的相同主扫描位置出现的图像,因此与原始存在于原稿中的条线形状的细线不同。这里,这种源自灰尘的条纹被称为“灰尘图像”。取决于原稿的背景,灰尘图像可以以白条线或黑条线的形式出现。
从读取的页中的图像检测灰尘图像的发明(日本专利公开No.2005-117090)是已知的。具体而言,沿副扫描方向存在与沿主扫描方向的相邻像素不具有相关性(具有大的亮度差)的预定数量的连续像素的图像被确定为灰尘图像。
但是,根据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5-117090中公开的发明,如果出现沿副扫描方向延伸的灰尘图像与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原稿图像彼此相交的情况,那么,由于在所关注像素和位于主扫描方向上的相邻像素之间(亮度差小)存在相关性(小的亮度差),因此会作出灰尘图像在副扫描位置中已消失的错误判定。
图11显示根据相关技术的灰尘图像检测的例子。在图1101中,在读取的原稿图像中出现了灰尘图像3001。注意,灰尘图像3001重叠在字符(character)3002上。图1102显示副扫描位置A的亮度。从图1102可以看出,与灰尘图像3001对应的主扫描位置的亮度相对于周边的亮度降低。即,存在与沿主扫描方向的相邻像素不具有相关性的像素。沿副扫描方向连续存在预定数量的这种与相邻像素不具有相关性的像素的图像被确定为灰尘图像。图1103显示副扫描位置B的亮度。从图1103可以看出,与灰尘图像3001对应的主扫描位置的亮度相对于周边的亮度轻微下降。但是,由于存在字符3002,因此周边的主扫描位置的亮度也下降。即,由于在所关注像素和位于主扫描方向上的相邻像素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会作出灰尘图像在副扫描位置B中已消失的错误判定。图1104显示副扫描位置C的亮度。从图1104可以看出,与灰尘图像3001对应的主扫描位置的亮度相对于周边的亮度下降,指示着与位于主扫描方向上的相邻像素不具有相关性的像素已再次出现。
图1105显示用于根据相关技术校正灰尘图像的方法的例子。根据相关技术,基于灰尘图像的连续性来检测灰尘图像3001,并且,用周边像素来校正从检测的灰尘图像延伸的灰尘图像。因此,在灰尘图像重叠在原稿中的字符3002或横画线上的情况下,会作出灰尘图像已消失的错误判定,并且,直到检测到另一连续的灰尘图像才会执行灰尘图像校正。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05所示,在灰尘图像与字符或横画线相交的部分处,没有被校正的短灰尘图像3003残留于所得到的图像中。因此,这种方法不是优选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和其它问题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本发明意图在于改善灰尘图像校正的精度。通过整个说明书,将理解其它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向原稿图像读取台板进给原稿的进给单元;沿与原稿的进给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读取原稿的读取单元;根据预定的检测条件检测被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中的与进给方向平行的条纹的检测单元;校正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条纹的校正单元;以及即使当检测单元没有检测到条纹时也使校正单元对位于被检测单元已检测到条纹的主扫描位置上并且存在于已检测到条纹的副扫描位置之后的预定数量的副扫描位置执行校正的控制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图像读取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原稿图像读取台板进给原稿;沿与原稿的进给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读取原稿;根据预定的检测条件检测图像中的与进给方向平行的条纹;以及校正检测到的条纹,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即使当在检测步骤中没有检测到条纹时也使校正步骤对位于在检测步骤中已检测到条纹的主扫描位置上并且存在于已检测到条纹的副扫描位置之后的预定数量的副扫描位置执行校正的控制步骤。
从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上安装了自动原稿传输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A是用于示出流动文档读取模式中的斑点(speck)的影响的示图。
图2B显示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面、源自斑点的图像阶调(level)和其中已出现灰尘图像的图像的例子。
图3A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检测灰尘图像的方法和用于对其进行校正的方法的例子。
图3B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检测灰尘图像的方法和用于对其进行校正的方法的例子。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框图。
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条线检测电路的配置的示图。
图6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细线检测电路501的例子的示图。
图6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明暗(light-to-dark)边缘的过滤器(filter)的例子的示图。
图6C是显示已检测到细白线时的图像数据以及相应的像素阶调的例子的示图。
图6D是显示已检测到细黑线时的图像数据以及相应的像素阶调的例子的示图。
图6E是显示垂直线检测过滤器的例子的示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执行的用于检测白灰尘图像的操作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检测黑灰尘图像的操作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执行的用于检测白灰尘图像的操作的另一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执行的用于检测黑灰尘图像的操作的另一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条线检测的例子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理解本发明的诸如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更下位概念的各种概念方面,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是有用的。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不被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限制。
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其上安装了自动原稿传输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图。自动文档进给器100用给纸辊103和分离传输辊104进给放置在原稿盘101上的原稿102。自动文档进给器100是向图像读取台板进给原稿的进给单元的例子。
分离传输从动辊105被设置为与分离传输辊104相对,并压接(press against)分离传输辊104。分离传输从动辊105以与分离传输辊104协作的方式一张一张地分离和进给由给纸辊103进给的原稿102。
对齐辊106和对齐从动辊107被设置为将进给的原稿的前缘对准。引导辊108和引导从动辊109将原稿传输到边给边读玻璃116。边给边读玻璃116是图像读取台板的例子。台板辊110被设置为与边给边读玻璃116相对。
CCD行传感器(line sensor)126读取关于在边给边读玻璃116之上通过的原稿102的图像信息。CCD行传感器126是沿与原稿的进给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逐行或以其多行的方式读取原稿的读取单元的例子。
当CCD行传感器126完成原稿102上的图像读取时,引导排出辊111和引导排出从动辊112将原稿传输到排纸辊113。跳跃台(jumpbase)115被设置为从边给边读玻璃116拾取原稿。排纸辊113将原稿排出到排纸盘114。
图像读取装置117包含用于将光发射到待读取原稿侧上的灯119以及镜子120、121和122。自动文档进给器100可被视为图像读取装置117的一部分。
镜子120、121和122将从原稿102反射出去的光引导到透镜125和CCD行传感器126。灯119和镜子120被附接到第一镜台(mirrorbase)123。镜子121和122被附接到第二镜台124。
第一镜台123和第二镜台124用导线(未示出)与驱动马达(未示出)连接,并且,作为驱动马达的旋转的结果,平行于台板玻璃118而移动。从原稿反射出去的光经由镜子120、121和122被引导到透镜125,并被透镜125收集以在CCD行传感器126的光接收单元上形成图像。CCD行传感器126用光接收元件将形成图像的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根据接收的光的量的电信号。
图像读取装置117具有固定文档读取模式和流动文档读取模式。固定文档读取模式是通过移动第一镜台123和第二镜台124读取放置于台板玻璃118上的原稿102的模式。流动文档读取模式是第一镜台123和第二镜台124在不移动的情况下在边给边读玻璃116的图像读取位置处读取被自动文档进给器100传输的原稿102的模式。换句话说,在固定文档读取模式中,原稿102在被读取的同时保持静止,而在流动文档读取模式中,原稿102在被读取的同时移动。因此,在流动文档读取模式中,出现如下情形:由于附着在图像读取位置的斑点而出现条线(条纹或灰尘图像)的形式的缺陷图像。
图2A是示出流动文档读取模式中的斑点的影响的示图。可出现诸如灰尘的斑点201附着到边给边读玻璃116的图像读取位置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斑点201与原稿图像一起被读取。
在亮的原稿被读取的情况下,与灰尘对应的主扫描位置的像素阶调将比周边的低。即,在所得到的图像中出现黑灰尘图像。相比之下,在暗的原稿被读取的情况下,与灰尘对应的主扫描位置的像素阶调将比周边的高。即,在所得到的图像中出现白灰尘图像。
图2B显示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面、源自斑点的图像阶调和其中已出现灰尘图像的图像的例子。具体而言,参照图2001,基本上在边给边读玻璃116的中心存在图像读取位置(边给边读位置)。斑点201被附着到线状图像读取位置。与斑点201的附着位置对应的主扫描位置被称为主扫描位置X。
图2B的图2002显示源自斑点的图像阶调的降低。水平轴表示主扫描位置,垂直轴表示图像阶调(像素值)。从图2002清楚的是,在与斑点201的附着位置对应的主扫描位置X上图像阶调降低。
图2B的图2003显示其中已出现灰尘图像的图像的例子。作为读取单元读取灰尘的结果,在与附着到图像读取台板的读取位置的灰尘相同的主扫描位置上出现灰尘图像。在图2003中,在与斑点201的附着位置对应的主扫描位置X上形成灰尘图像。由于原稿的进给方向与副扫描方向平行,因此灰尘图像沿副扫描方向延伸。
图3A和图3B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检测灰尘图像的方法和用于对其进行校正的方法的例子。根据本实施例,根据位于所关注像素周边的至少一个周边像素的像素值,来指定形成灰尘图像的末端的终端像素。应当注意,终端像素不是灰尘图像的实际末端,而是通过检测算法已被确定为末端的像素。然后,属于与终端像素的主扫描位置相同的主扫描位置并沿副扫描方向从终端像素延伸的预定数量的像素也被视为灰尘图像的一部分,并且被添加为校正的目标。根据常规的技术,当在原稿中存在穿过灰尘图像的对象(字符、图形等)时,灰尘图像检测或校正停止,并且,结果,灰尘图像的一部分残留于所得到的图像中。但是,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当已检测到灰尘图像的末端时,校正也继续,使得能够确保在灰尘图像和对象彼此相交的位置上不残留灰尘图像的一部分。
根据图3A和图3B所示的实施例,使用对具有在相同主扫描位置处沿副扫描方向延伸出现的灰尘图像的特性的连续像素的数量进行计数的计数器。该计数器在这里被称为条线计数器。对于各行,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增加或减少。如果检测到可能具有灰尘图像的特性的像素,那么不管它是否为实际的灰尘图像,条线计数器都加1。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不能从周边像素的状态确定其作为灰尘图像的状况的不明像素,那么条线计数器减1(相减)。
如果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超过阈值Th,那么从该像素开始校正。在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超过该阈值Th之后,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可被设为上限值(最大值)。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已检测到灰尘图像中的断开(break),也通过假定灰尘图像仍连续延伸而对预定数量的行连续执行校正。利用这种配置,即使当在不使用页存储器的情况下依次校正读取的图像时,也减少在灰尘图像和对象彼此相交的每一部分中不校正灰尘图像并且留下须状灰尘图像的情形的出现。因此,灰尘图像校正的精度得到改善。灰尘图像一般作为细线出现,并且,即使实际上不属于灰尘图像的像素被校正,也认为图像质量的降低是极小的。并且,当在不使用页存储器的情况下依次校正读取的图像时,直到被检测为灰尘图像才对预定数量的行执行灰尘图像校正。但是,这仅发生于灰尘图像的开始处的短区域中,并且,这样,与在对象附近出现的灰尘图像相比,对于读取的图像的影响将是小的。
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框图。CCD行传感器126向A/D转换电路401输出根据原稿图像的浓度(density)的各种颜色的模拟电信号。模拟电信号逐行或以其多行的方式被输出。A/D转换电路401将各种颜色的模拟电信号转换成各自的数字图像信号(图像数据),并且,将它们输出到图像处理ASIC 402。A/D转换电路401和图像处理ASIC 402由CPU 406控制。
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处理ASIC 402,并且阴影(shading)校正电路403校正来自灯119的光量的任何不均匀性。然后,图像数据被输入到条线检测电路404。
条线检测电路404是根据预定的检测条件检测灰尘图像的检测单元的例子。条线检测电路404包含行存储器(line memory),并存储与单行对应的图像数据。因此,条线检测电路404对于各行执行灰尘图像检测。采用行存储器的原因是,在保证图像处理的实时性能的同时减少必需的存储器量。
通过条线校正电路405校正已通过条线检测电路404检测到灰尘图像的区域。条线校正电路405是校正所检测到的灰尘图像的校正单元的例子。例如,条线校正电路405使用位于所关注像素的周边的像素的像素值,来校正已被识别为灰尘图像的一部分的所述所关注像素(例如,诸如线性插值(interpolation)的插值处理)。
图5是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条线检测电路的配置的示图。条线检测电路404包含用于检测细线的细线检测电路501、主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2、副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3和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如这里使用的那样,主扫描亮度差指的是所关注像素和位于与所关注像素相同的主扫描位置上的周边像素(例如,位于之上和之下的两个像素)之间的亮度差。同样地,副扫描亮度差指的是所关注像素和位于与所关注像素相同的副扫描位置上的周边像素(例如,位于右边和左边的两个像素)之间的亮度差。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使用细线检测电路501的检测结果、主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2的计算结果和副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3的计算结果,来检测所关注像素的副扫描方向上的连续性。已通过阴影校正电路403校正了由于光量不均匀性的任何影响的图像数据被输入到细线检测电路501、主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2和副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3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包含条线计数器505,该条线计数器505是对在相同主扫描位置处沿副扫描方向延伸并满足检测条件的连续像素的数量进行计数的计数器的例子。
图6A是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细线检测电路501的例子的示图。细线检测电路501是检测包含于由读取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细线的细线检测单元的例子。条线校正电路405将已通过细线检测单元检测到细线的图像区域作为存在灰尘图像的区域进行校正。
明暗边缘检测电路601基于输入的图像数据来检测主扫描方向的亮度急剧减小的明暗边缘。暗明边缘检测电路602检测图像数据的主扫描方向的亮度急剧增大的暗明边缘。当明暗边缘检测电路601检测到明暗边缘时,明暗边缘检测电路601向随后的边缘间隔检测电路603输出指示已检测到明暗边缘的信号。同样地,当暗明边缘检测电路602检测到暗明边缘时,暗明边缘检测电路602向随后的边缘间隔检测电路603输出指示已检测到暗明边缘的信号。明暗边缘检测电路601和暗明边缘检测电路602是检测包含于由读取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边缘的边缘检测单元的例子。条线校正电路405将已通过边缘检测单元检测到边缘的图像区域作为存在灰尘图像的区域进行校正。
图6B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明暗边缘的过滤器的例子。本实施例采用图像数据经受3×3过滤器并且作为其结果检测到明暗边缘的方法作为用于检测明暗边缘的方法。希望针对原稿的条件将过滤器系数设为最佳值。可以使用图像数据经受3×3过滤器并且作为其结果检测到暗明边缘的方法作为用于检测暗明边缘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也希望针对原稿的条件将过滤器系数设为最佳值。用于检测明暗边缘的过滤器和用于检测暗明边缘的过滤器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
边缘间隔检测电路603接收指示已从明暗边缘检测电路601检测到明暗边缘的信号和指示已从暗明边缘检测电路602检测到暗明边缘的信号。边缘间隔检测电路603确定接收到的信号是否指示暗明边缘和明暗边缘沿主扫描方向相互接近。例如,如果两个边缘之间的间隔在五个像素之内,那么边缘间隔检测电路603确定两个边缘是相互接近的。一旦进行了该确定,边缘间隔检测电路603就向随后的电路输出指示已检测到细白线的信号(例如,2位(bit)信号“01”)。
图6C是显示已检测到细白线时的图像数据以及相应的像素阶调的例子的示图。
如果明暗边缘和暗明边缘沿主扫描方向相互接近(例如,在五个像素之内),那么边缘间隔检测电路603就向随后的电路输出指示已检测到细黑线的信号(例如,2位信号“10”)。
图6D是显示已检测到细黑线时的图像数据以及相应的像素阶调的例子的示图。
如果既没有检测到细白线也没有检测到细黑线,那么边缘间隔检测电路603就向随后的电路输出指示没有检测到细线的信号(例如,2位信号“00”)。
图6E是显示垂直线检测过滤器的例子的示图。可以使用这种垂直线检测过滤器代替边缘检测过滤器。
参照图5描述的主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2是计算所关注像素的亮度和位于相同主扫描位置上的周边像素的亮度(例如,位于所关注像素的之上和之下的两个像素的平均值)之间的差(主扫描亮度差)的电路。如果亮度差在预定值之上,那么主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2向随后的电路输出指示主扫描亮度差在预定值之上的信号(例如,1位信号“0”)。另一方面,如果主扫描亮度差不在预定值之上,那么主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2向随后的电路输出指示主扫描亮度差不在预定值之上的信号(例如,1位信号“1”)。
行传感器包含沿主扫描方向以行布置的成像传感器。灰尘图像作为单个成像传感器连续读取相同灰尘的结果而出现。一般而言,在存在灰尘图像的主扫描位置上,沿副扫描方向的读取阶调的差(主扫描亮度差)变小。因此,如果主扫描亮度差相对小,那么灰尘图像非常可能沿副扫描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如果主扫描亮度差相对大,那么灰尘图像非常可能被终止(此时的所关注像素用作灰尘图像的终端像素)。通过着眼于如上所述的主扫描亮度差,能够将灰尘图像与原稿中的细线区分开。
副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3是计算所关注像素的亮度和位于相同副扫描位置上的周边像素的亮度之间的差(副扫描亮度差)的电路。例如,周边像素的亮度可以为位于所关注像素的右边和左边的十六个像素的平均值。如果副扫描亮度差在预定值之上,那么副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3向随后的电路输出指示副扫描亮度差在预定值之上的信号(例如,1位信号“0”)。另一方面,如果副扫描亮度差不在预定值之上,那么副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3向随后的电路输出指示副扫描亮度差不在预定值之上的信号(例如,1位信号“1”)。如从以上可以理解的是,副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3是确定如果所关注像素的亮度和沿副扫描方向存在于所关注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亮度之间的差在预定值之内则所关注像素是否为灰尘图像的确定单元的例子。
一般而言,灰尘图像作为非常细微的灰尘被读取的结果而出现。因此,灰尘和背景(读取灰尘的所关注像素和位于相同主扫描位置上的周边像素)之间的亮度差很少变为预定值或更大。使用这种特性,变得能够将灰尘图像与原稿中的细线区分开。
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接收来自细线检测电路501的细线检测信号,来自主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2的主扫描亮度差信号、和来自副扫描亮度差计算电路503的副扫描亮度差信号。细线检测信号是指示已在图像数据中检测到细白线或没有检测到细白线的信号。主扫描亮度差信号是指示主扫描亮度差在预定值之上或所述差不在预定值之上的信号。副扫描亮度差信号是指示副扫描亮度差在预定值之上或所述差不在预定值之上的信号。
为了确定灰尘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的连续性,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包含与每一主扫描位置对应的条线计数器505。条线计数器505的数量与主扫描位置的数量相同。在具有较低精度的灰尘图像检测足够的情况下,条线计数器505的数量可以比主扫描位置的数量少。如从以上可以理解的是,条线计数器505是对具有在相同主扫描位置处沿副扫描方向延伸出现的灰尘图像的特性的连续像素的数量进行计数的计数器的例子。
本实施例的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是这样的控制单元的例子:所述控制单元即使当没有检测到条纹时,也使校正单元对位于与已检测到条纹的主扫描位置相同的主扫描位置上并且存在于已检测到条纹的副扫描位置之后的预定数量的副扫描位置执行校正。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还是这样的控制单元的例子:假定对位于与已检测到条纹的主扫描位置相同的主扫描位置上并且存在于已检测到条纹的副扫描位置之后的预定数量的副扫描位置已检测到条纹,所述控制单元使校正单元执行校正。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概念的特征在于,当检测到灰尘图像时,对随后的副扫描位置执行校正。对于这一点存在两种方法:假定已在副扫描位置上检测到灰尘图像,将没有检测到灰尘图像的副扫描位置添加为校正的目标的方法;以及由已检测到灰尘图像的假定来代替没有在副扫描位置上检测到灰尘图像的检测结果的方法。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由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执行的用于检测白灰尘图像的操作的例子的流程图。在步骤S701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在原稿的前缘将所有的条线计数器505复位为0。这使得对于原稿的每一张独立地执行检测。
在步骤S702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确定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不小于阈值Th。该预定的阈值Th是在理论上或在经验上被设定以检测灰尘图像的值(例如,32)。如果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为阈值Th或更大,那么可假定已在与该条线计数器对应的主扫描位置上出现灰尘图像。相反,如果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比阈值Th小,那么可以假定在与该条线计数器对应的主扫描位置上不存在灰尘图像。当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比预定的阈值Th小时,过程前进到步骤S703。
在步骤S703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确定是将与所关注像素的主扫描位置对应的条线计数器增加还是复位。例如,如果指示已在图像数据中检测到细白线的信号“01”、指示主扫描亮度差不在预定值之上的信号“1”、和指示副扫描亮度差不在预定值之上的信号“1”被输入,那么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确定计数器应被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过程前进到步骤S704。另一方面,如果这三个信号中的任一个没有被输入,那么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确定计数值应被复位为零。在这种情况下,过程前进到步骤S705。
在S704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将相应的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加1。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713。
在步骤S705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将相应的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复位为零。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713。
如果在步骤S702中确定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为阈值Th或更大,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706。在步骤S706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确定所关注像素为白灰尘图像,并将指示已检测到灰尘图像的信号输出到条线校正电路405。该信号与校正开始信号对应。一旦接收到校正开始信号,条线校正电路405就连续执行校正,直到校正停止信号被输出。如果计数值变得比阈值Th小,那么在步骤S702中从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向条线校正电路405输出校正停止信号。以上述的方式,条线校正电路405校正其计数值在预定的阈值之上的主扫描位置的像素。
校正开始信号可包含开始校正的指令和关于要校正的主扫描位置的信息。关于要校正的主扫描位置的信息可通过其它方法被传送到条线校正电路405。但是,一旦检测到灰尘图像(当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在预定的阈值Th之上时),条线计数器505的计算条件就被如下改变。
在步骤S707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确定细线检测信号是否指示已检测到细白线。如果细线检测信号为“01”,那么,由于它指示已检测到细白线,因此过程前进到步骤S709。在步骤S709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将条线计数器505的计数值加1。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713。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检测到细白线,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710。这里,如果在一度检测到灰尘图像之后不再检测到细线,那么它指示形成灰尘图像的末端的终端像素已被指定。即,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是根据位于所关注像素的周边的至少一个周边像素的值来指定形成灰尘图像的末端的终端像素的指定单元的例子。
在步骤S710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确定主扫描亮度差和副扫描亮度差是否不在预定值之上。例如,如果主扫描亮度差信号为“1”,那么它指示主扫描亮度差不在预定值之上。同样地,如果副扫描亮度差信号为“1”,那么它指示副扫描亮度差不在预定值之上。如果两个信号均如上面那样为1,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711。
在步骤S711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从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减去(减少)1。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713。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是当检测到不满足检测条件的像素时从计数器的计数值减去1的减法单元的例子。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检测到终端像素,也假定灰尘图像仍连续延伸而对于预定数量的行连续执行校正。因此,条线计数器505的计数值减1而不是将它复位为零。这意味着不能确定其作为灰尘图像的状况的不明像素被添加为校正目标。因此,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是这样的添加单元的例子:所述添加单元将属于与终端像素的主扫描位置相同的主扫描位置并且沿副扫描方向从终端像素延伸的预定数量的像素作为灰尘图像的一部分添加为校正单元的校正目标。
另一方面,如果主扫描亮度差信号和副扫描亮度差信号中的任一个为0,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712。在步骤S712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从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减去预设的相减值Z。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713。随着该相减值Z变小,变得更容易抑制由于背景变化导致的灰尘图像检测的失败。但是,即使当实际上不存在灰尘图像时,灰尘图像也可被错误地检测到。因此,希望相减值Z被设为在经验上合适的值(例如,4)。
在步骤S713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确定当前扫描的行是否为原稿的后缘(当前的副扫描位置是否为最终的副扫描位置)。如果当前扫描的行是原稿的后缘,那么该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如果当前扫描的行不是原稿的后缘,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714。在步骤S714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将校正目标变为下一副扫描位置,并且过程返回S702。然后,重复从步骤S702至S713的处理。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检测黑灰尘图像的操作的例子的流程图。对于已在图7中描述的步骤分配相同的参考数字。在图8中,图7的步骤S706由步骤S806代替,并且步骤S707由步骤S807代替。在步骤S702中,如果确定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为阈值Th或更大,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806。
在步骤S806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确定所关注像素为黑灰尘图像,并将指示已检测到黑灰尘图像的信号输出到条线校正电路405。该信号与校正开始信号对应。校正开始信号可包含开始校正的指令和关于要校正的主扫描位置的信息。
在步骤S807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确定细线检测信号是否指示已检测到细黑线。如果细线检测信号为“10”,那么,由于它指示已检测到细黑线,因此过程前进到步骤S809。另一方面,如果细线检测信号不为“10”,那么,由于它指示没有检测到细黑线,因此过程前进到步骤S710。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根据一度在相同原稿中并在相同主扫描位置上检测到灰尘图像的时候以及在相同原稿中并在相同主扫描位置上没有检测到灰尘图像的时候,来切换条线计数器的计数控制。由于与后者的灰尘图像检测条件相比,前者的灰尘图像检测条件缓和(eased),因此,即使存在背景的变化,也可连续地执行灰尘图像校正。因此,灰尘图像校正的精度得到改善。即,即使当检测到看起来为灰尘图像的末端的终端像素时,通过将存在于该终端像素之后的周边像素添加为校正目标,也改善了灰尘图像校正的精度。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使用条线计数器对属于灰尘图像的像素的数量进行计数,当计数值超过阈值时,开始校正,而当检测到不能确定其作为灰尘图像的状况的不明像素时,从计数值执行减法。利用这种配置,能连续执行灰尘图像校正并改善灰尘图像校正的精度。
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当原稿为文档或诸如图片的自然图像时,也能改善灰尘图像校正的精度。本实施例和下述的实施例不仅适用于单色原稿,而且也适用于彩色原稿。当以多个颜色分量(components)(例如,RGB)表现彩色原稿的图像数据时,上述的灰尘图像检测方法适用于每一颜色分量。当在颜色分量中的任一个中检测到灰尘图像时,对于该颜色分量应用条线校正。但是,可对于从其没有检测到灰尘图像的其它颜色分量执行条线校正。其原因是因为,即使勉强被确定为不满足灰尘图像检测条件的那些颜色分量也部分包含灰尘图像,因此值得应用条线校正。另外,由于条线校正是使用相邻像素等的插值处理,因此,即使当对于没有灰尘图像的颜色分量应用条线校正时,图像质量的降低也很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试图通过如图3A和图3B所述当计数值为阈值Th或更大时自动将计数值设为上限值来连续执行灰尘图像校正。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由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执行的用于检测白灰尘图像的操作的另一例子的流程图。给予已描述的步骤相同的参考数字,以便简化描述。如从图9与图7的比较能够看出的那样,步骤S709由步骤S908和S909代替。在步骤S707中,如果细线检测信号为“01”,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908。
在步骤S908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确定条线计数值是否已达到上限值。如果条线计数值已达到上限值,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713。另一方面,如果条线计数值没有达到上限值,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909。
在步骤S909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将与已检测到白灰尘图像的主扫描位置对应的条线计数器505的计数值设为上限值。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713。如从以上能够理解的那样,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是当计数值超过预定的阈值时将计数值设为计数器的上限值的设定单元的例子。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由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执行的用于检测黑灰尘图像的操作的另一例子的流程图。给予已描述的步骤相同的参考数字,以便简化描述。如从图10与图8的比较能够看出的那样,步骤S809由步骤S1008和S1009代替。在步骤S707中,如果细线检测信号为“10”,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1008。
在步骤S1008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确定条线计数值是否已达到上限值。如果条线计数值已达到上限值,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713。另一方面,如果条线计数值没有达到上限值,那么过程前进到步骤S1009。在步骤S1009中,副扫描连续性检测电路504将与已检测到黑灰尘图像的主扫描位置对应的条线计数器505的计数值设为上限值。然后,过程前进到步骤S713。
根据实施例2,如果条线计数器的计数值超过预定的阈值,那么该计数值被设为其上限值;由此,能连续执行条线校正。即,在实施例2中也能获得与实施例1类似的效果。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向原稿图像读取台板进给原稿的进给单元;
沿与原稿的进给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读取原稿的读取单元;
根据预定的检测条件检测被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中的与进给方向平行的条纹的检测单元;
校正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条纹的校正单元;和
即使当所述检测单元没有检测到条纹时也使所述校正单元对位于被所述检测单元已检测到条纹的主扫描位置上并且存在于已检测到条纹的副扫描位置之后的预定数量的副扫描位置执行校正的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含:
对沿副扫描方向延伸并满足检测条件的连续像素的数量进行计数的计数器;和
当检测到不满足检测条件的像素时从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减去1的减法单元,并且,
所述校正单元校正计数值在预定的阈值之上的像素。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含:
当计数值超过预定的阈值时将计数值设为所述计数器的上限值的设定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含:
根据位于所关注像素周边的至少一个周边像素的值来指定形成条纹的末端的终端像素的指定单元;和
将属于所述终端像素的主扫描位置并沿副扫描方向从所述终端像素延伸的预定数量的像素作为条纹的一部分添加到所述校正单元的校正目标的添加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含检测包含于由所述读取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边缘的边缘检测单元;并且,
所述校正单元将其中由所述边缘检测单元已检测到边缘的图像区域作为存在条纹的区域进行校正。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含检测包含于由所述读取单元获得的图像中的细线的细线检测单元;并且,
所述校正单元将其中由所述细线检测单元已检测到细线的图像区域作为存在条纹的区域进行校正。
7.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含当所关注像素的亮度和沿副扫描方向存在于所关注像素周边的周边像素的亮度之间的差在预定值之内时将所关注像素确定为条纹的确定单元。
8.一种用于控制图像读取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原稿图像读取台板进给原稿;
沿与原稿的进给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读取原稿;
根据预定的检测条件检测图像中的与进给方向平行的条纹;以及
校正检测到的条纹,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即使当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没有检测到条纹时也使所述校正步骤对位于在所述检测步骤中已检测到条纹的主扫描位置上并且存在于已检测到条纹的副扫描位置之后的预定数量的副扫描位置执行校正的控制步骤。
CN200910127904XA 2008-03-25 2009-03-25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72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79217 2008-03-25
JP2008079217A JP5014224B2 (ja) 2008-03-25 2008-03-25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8079217 2008-03-25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7578.9A Division CN102256043B (zh) 2008-03-25 2009-03-25 图像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7286A true CN101547286A (zh) 2009-09-30
CN101547286B CN101547286B (zh) 2011-08-17

Family

ID=411167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757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6043B (zh) 2008-03-25 2009-03-25 图像读取装置
CN20091012790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7286B (zh) 2008-03-25 2009-03-25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757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6043B (zh) 2008-03-25 2009-03-25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03761B2 (zh)
JP (1) JP5014224B2 (zh)
CN (2) CN10225604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442A (zh) * 2011-11-28 2013-06-0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23416A (zh) * 2014-08-01 2016-02-1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0197B2 (en) * 2007-05-07 2011-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5430453B2 (ja) * 2009-05-26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2129743A (ja) * 2010-12-14 2012-07-05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2244210A (ja) * 2011-05-16 2012-12-10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771556B2 (ja) * 2012-04-23 2015-09-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00062A (ja) * 2013-03-14 2014-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縦スジ判定方法
JP5901559B2 (ja) * 2013-03-26 2016-04-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5901560B2 (ja) * 2013-03-26 2016-04-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KR102037445B1 (ko) * 2013-07-17 2019-10-28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화상독취장치 및 그의 세로줄 보정 방법
WO2017070836A1 (en) * 2015-10-27 2017-05-04 Guangdo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o., Ltd. Apparatu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cking an optical object
JP6846232B2 (ja) * 2017-02-24 2021-03-24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印刷データ処理方法、印刷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印刷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8182442A (ja) 2017-04-07 2018-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455607B2 (ja) 2020-02-19 202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サーバ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2083A (ja) * 2001-03-06 2002-09-13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3348336A (ja) * 2002-05-24 2003-12-05 Canon Inc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2005117090A (ja) * 2003-10-02 2005-04-28 Canon Inc 画像読取り装置
JP4165706B2 (ja) * 2004-01-26 2008-10-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42272B2 (ja) * 2004-03-22 2010-03-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基準部材の異物検知方法
US20060061830A1 (en) * 2004-09-21 2006-03-2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6173933A (ja) * 2004-12-14 2006-06-29 Canon Inc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149473B2 (en) * 2005-12-27 2012-04-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7920197B2 (en) * 2007-05-07 2011-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442A (zh) * 2011-11-28 2013-06-0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23416A (zh) * 2014-08-01 2016-02-1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5323416B (zh) * 2014-08-01 2018-09-2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14224B2 (ja) 2012-08-29
US8203761B2 (en) 2012-06-19
CN102256043A (zh) 2011-11-23
JP2009239358A (ja) 2009-10-15
CN102256043B (zh) 2015-06-24
CN101547286B (zh) 2011-08-17
US20090244657A1 (en)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7286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5751760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EP0794454B1 (en) Film scanner
US8253828B2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including edge direction determination unit,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7072075B2 (en) Image reader
KR101001431B1 (ko) 화소 결함 검출 보정 장치 및 화소 결함 검출 보정 방법
CN103533211A (zh) 文档读取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US9491321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that performs shading correc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JP485707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4709147A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which calculates an original reading domain
JP2002005846A (ja) 欠陥検査装置
JP2004237673A (ja) 印刷面検査方法及び装置
EP0443062B1 (en) Device for inspecting quality of printed matter and method thereof
JP486756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1086333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該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処理装置
US7525693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method
JP200802869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該方法
JP2006020084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68070A (ja) コード読取装置
JP7424203B2 (ja)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4096475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S60180378A (ja) 多色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JP2009284155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06062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with reading position determination unit that determines reading position for original
JP2001285594A (ja) 画像読取装置、シェーディング異常検出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