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2189B -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22189B CN105322189B CN201410312308.XA CN201410312308A CN105322189B CN 105322189 B CN105322189 B CN 105322189B CN 201410312308 A CN201410312308 A CN 201410312308A CN 105322189 B CN105322189 B CN 1053221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ve electrode
- lithium
- carrier
- sulphur
- m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其以过渡金属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金属元素的碳化物或氮化物为催化组分;以单质硫为活性组分;催化组分首先担载于载体上,然后活性组分再担载于负载有催化组分的载体上;催化组分的含量为正极材料总重量的2‑30%,硫的含量为正极材料总重量的30‑80%,余量为载体。这种正极材料用作锂硫电池正极时,对单质硫还原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降低了硫还原所需要的反应能垒,减小了反应极化,提高了放电电压平台。该类催化剂环境友好、成本低、资源丰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硫电池正极,特别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要求所用的化学电源具有质量轻、体积小、容量大等特点。要想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幅度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新材料和新体系的开发是必须的。
锂硫二次锂电池是目前己知的锂离子电池中具有较高理论放电容量的电池体系之一。在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单质硫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环境友好。单质硫密度为1.96g/cm3,理论比容量达1675mAh/g,是目前人们所了解的正极材料中比容量最高的正极活性物质之一。基于金属锂为负极、单质硫为正极的Li-S电池(Lithium Sulfur Cell)具有比能量高(理论值为2 600Wh/kg)、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可满足市场对化学电源轻、小以及低成本和无毒的要求。目前已有锂硫电池产品面世,其中美国Sion Power公司的产品,比能量可达350Wh/kg,相当于锂离子电池的1.5倍。
然而,由于硫的电化学惰性和循环稳定性差,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单质硫还原生成硫化锂是一个多步反应如图4所示,S8还原要经过S6 -、S4 -、S2 -、S2-中间态,从S8直接转化为硫化锂反应能垒较高,反应较困难。并且,加上硫的电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易溶于电解液,造成活性物质大量流失,降低电极容量,并且使电解液粘度增大,离子导电性下降,电极性能衰退。可溶性多硫化物的“Shuttle”效应导致电池充放电效率降低,电极容量利用率低,而不溶性硫化锂在电极表面的沉积和团聚,破坏了电极结构,降低了电池的循环性能。图4引自:Cui e tal.Chem.Soc.Rev.,2013,42,3018—3032。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拟从电化学反应的角度,通过添加催化剂制备正极材料,降低硫还原的反应能垒,减小电化学反应极化,加快硫还原反应过程,抑制中间产物多硫化锂的穿梭,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正极材料,其以过渡金属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金属元素的碳化物或氮化物为催化组分;以单质硫为活性组分;催化组分首先担载于载体上,然后活性组分再担载于负载有催化组分的载体上;催化组分的含量为正极材料总重量的2-30%,硫的含量为正极材料总重量的30-80%,余量为载体。
所述的正极材料,其中的过渡金属元素的碳化物或氮化物为Mo、W、Cr、V、Ta、Nb、Fe、Co、Ni、Ti、Re、Sn和/或Se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碳化物或氮化物。
所述的正极材料的载体为活性炭、炭气凝胶、石墨烯、氧化石墨、膨胀石墨、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介孔碳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混合物。
所述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负载有催化组分的载体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过渡金属的可溶性前驱物溶解到溶剂中,制成溶液,其中过渡金属可溶性前驱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60%;
2)将载体与上述混合溶液混合,其中载体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
3)将上述均匀的混合物加热到50℃~95℃,在不断搅拌下使溶剂缓慢挥发至混合物表面干燥;然后在60℃~15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2~24小时;
4)在惰性气氛下,将上述干燥后的混合物在200℃~600℃下焙烧0.5~12小时,得到前驱氧化物;
5)碳化或氮化过程是:将前驱氧化物在700℃-1600℃碳化气氛或氮化气氛中对前驱氧化物进行碳化或氮化处理,得到负载有催化组分的载体;
其中碳化气氛为甲烷和氢气的混和气、乙烷和氢气的混和气、苯和氢气的混和气,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含量1~20%;
氮化气氛为氨气、或氢气和氮气混合气,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含量1~20%;
B、于负载有催化组分的载体上担载硫:将负载有催化组分的载体与单质硫按所需比例混合,球磨3-10h后,置于管式炉中120-200℃恒温5-20h,得到正极材料。
所述的氮化过程:首先将前驱氧化物从室温按5-30℃/min升温至400-500℃,然后再按0.1-4℃/min升温至700-850℃,保温3-5小时;
碳化过程:首先将前驱氧化物从室温按5-30℃/min升温至400-500℃,然后再按0.1-4℃/min升温至800-1600℃,保温3-5小时。
所述的惰性气氛采用的气体为He、Ar、N2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所述溶剂为水、甲醇、C2~C8一元醇、C2~C8二元醇或C3~C8三元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液。
所述正极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催化剂。
所述锂硫电池正极包括相互混合的正极材料、粘结剂,其中含有或不含有导电剂,锂硫电池正极中导电剂含量为锂硫电池正极总重量的0-30%,锂硫电池正极中粘结剂为锂硫电池正极总重量的5-30%。
所述正极采用刮涂法制备;其采用的分散剂为水、C2~C8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或由这些醇衍生的羧酸盐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用正极材料,正极材料中的催化组分为过渡金属碳化物或氮化物中的一种。这种正极材料用作锂硫电池正极催化剂时,对单质硫还原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从电化学角度降低反应能垒,减小了反应极化,提高放电电压平台,抑制多硫化锂的穿梭,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2.本发明将钼或钨氮化物中的一种作为一种活性组分,制备了S-MC/C、S-MN/C正极材料,对单质硫还原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该类正极材料选择型好、环境友好、成本低、催化剂活性高,价格低廉,资源丰富;
3.活性组分分布均匀。本发明在制备正极材料时由于各组分在担载前处于溶液状态下的均匀状态,并加入分散剂,因此,担载后在载体上各组分的分布也是均匀的,金属之间的协同作用强;
4.本发明为提高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开拓了新思路;
5.制备工艺简单,流程少,易操作,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制备的S-Mo2N/C正极材料的XRD图;
图2.本发明制备的S-Mo2N/C正极材料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时的电化学性能曲线,扫速为0.01mV/S,电压范围:0.5V~3.0V;
图3.本发明制备的S-Mo2N/C正极材料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时的电池性能曲线,0.1C放电,截止电压范围1.5-2.8V;
图4.单质硫电化学还原反应历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取0.83ml浓度为133.6mgMo/ml的钼酸铵水溶液,并加入适量水和异丙醇超声混和均匀后(钼酸铵质量百分含量为5%),加入导电碳科琴黑,科琴黑质量百分含量为50%,搅拌半个小时混和均匀,将其浸渍12h。将上述混合物在90℃水浴上使溶剂缓慢挥发至表面干燥,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将上述混合物于120℃下干燥2小时;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氮化。焙烧条件为N2气氛中以5℃/min升温至500℃恒温焙烧2小时,降至室温。然后通入60ml/min的NH3以5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973K后,在973K恒温2h,降至室温制备得到Mo2N/C。将得到的Mo2N/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55℃恒温12h,得到S-Mo2N/C;将得到的产物与乙炔黑、聚四氟乙烯混合,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分散后,刮涂至铝箔上,6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Mo2N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18%,S占5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80%乙炔黑占10%,聚四氟乙烯占10%。组装电池,测试其电化学及电池性能曲线如图2和图3所示。将制备的Mo2N测试X射线衍射,得到的曲线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氮化钼具有较好的结晶峰。因此,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制备得到实验设计的正极材料。
由图2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正极材料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时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可逆性,其过电位得到明显降低。因此,通过本发明制备的载有催化剂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在硫还原过程中表现出较小的反应能垒,降低了硫还原反应的极化。
由图3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载有催化剂的正极材料在电池放电过程中降低了反应极化,提高了放电电压平台,正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及催化活性,并且对电池的自放电效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实施例2
取0.25ml浓度为441.216mgW/ml的偏钨酸铵水溶液,并加入适量水和异丙醇超声混和均匀后(偏钨酸铵质量百分含量为60%),加入碳纳米管,碳纳米管质量百分含量为10%,搅拌半个小时混和均匀,将其浸渍12h。将上述混合物在90℃水浴上使溶剂缓慢挥发至表面干燥,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于120℃下干燥12小时;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氮化。焙烧条件为N2气氛中以5℃/min升温至500℃恒温焙烧2小时,降至室温。然后通入60ml/min的NH3以5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1025K后,在1025K恒温2h,降至室温制备得到W2N/C。将得到的W2N/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20℃恒温20h,得到S-W2N/C,将得到的产物与聚四氟乙烯混合,刮涂至铝箔上,6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W2N占正材料总质量的18%,S占7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90%,聚四氟乙烯占10%。组装电池,测试性能。
实施例3
负载型氮化钴钼的前体氧化物采用浸渍法:将0.59ml浓度为134.4mgCo/ml的Co(NO3)2·6H2O水溶液缓慢加入到0.96ml浓度为133.6mgMo/ml的钼酸铵水溶液中,将混合液浸渍0.5g碳纳米纤维中,搅拌半个小时混和均匀,将其浸渍12h。将上述混合物在90℃水浴上使溶剂缓慢挥发至表面干燥,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将上述混合物于120℃下干燥12小时;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氮化。焙烧条件为N2气氛中以5℃/min升温至500℃恒温焙烧2小时,降至室温。然后通入60ml/min的NH3以10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973K后,在1025K恒温2h,降温至室温制备得到Co:Mo的摩尔比为1:1的Co3Mo3N/C。将得到的Co3Mo3N/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200℃恒温5h,得到S-Co3Mo3N/C,将得到的产物与乙炔黑、聚偏氟乙烯混合,刮涂至铝箔上,7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Co3Mo3N Mo2N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30%,S占3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60%,乙炔黑占30%,聚偏氟乙烯占10%。组装电池,测试性能。
实施例4
取0.83ml浓度为133.6mgMo/ml的钼酸铵水溶液和0.48ml浓度为441.216mgW/ml的偏钨酸铵溶液混和,并加入适量水和异丙醇超声混和均匀后,加入0.5gXC-72中混匀后浸渍12h。将上述混合物在90℃水浴上使溶剂缓慢挥发至表面干燥,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于120℃下干燥12小时;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氮化。焙烧条件为N2气氛中以5℃/min升温至500℃恒温焙烧2小时,降至室温。然后通入60ml/min的NH3以5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1025K后,在1025K恒温2h,制备得到Mo和W的摩尔比为1:1的(W,Mo)Nx/C催化剂。将得到的(W,Mo)Nx/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55℃恒温15h,得到S-(W,Mo)Nx/C,将得到的产物与乙炔黑、聚偏氟乙烯混合,刮涂至铝箔上,7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W,Mo)Nx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2%,S占8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90%,乙炔黑占5%,聚四氟乙烯占5%。组装电池,测试性能。
实施例5
取0.25ml浓度为441.216mgNi/ml的硝酸镍水溶液,并加入1.5ml水和0.3ml异丙醇超声混和均匀后,加入0.5g介孔炭中,搅拌半个小时混和均匀,将其浸渍12h。将上述混合物在90℃水浴上使溶剂缓慢挥发至表面干燥,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于120℃下干燥12小时;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氮化。焙烧条件为N2气氛中以5℃/min升温至500℃恒温焙烧2小时,降至室温。然后通入60ml/min的NH3以5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1025K后,在1025K恒温2h,降至室温制备得到NiN/C。将得到的NiN/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55℃恒温15h,得到S-NiN/C,将得到的产物与聚丙烯酸混合,刮涂至铝箔上,6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NiN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18%,S占6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70%,聚丙烯酸占30%。组装电池,测试性能。
实施例6
取0.83ml浓度为133.6mgCo/ml的硝酸钴水溶液和0.48ml浓度为441.216mg Fe/ml的硝酸铁溶液混和,并加入适量水和异丙醇超声混和均匀后,加入0.5g碳纳米管(CNT)中混匀后浸渍12h。然后水浴蒸干后放入烘箱393K干燥12h;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氮化。焙烧条件为N2气氛中以5℃/min升温至500℃恒温焙烧2小时,降至室温。通入60ml/min的NH3以5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1025K后,在1025K恒温2h,降温至室温,制备得到催化剂(Co,Fe)N/C。将得到的(Co,Fe)N/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55℃恒温15h,得到S-(Co,Fe)N/C,将得到的产物与羟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刮涂至铝箔上,6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Co,Fe)N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5%,S占7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70%,乙炔黑占20%,羟甲基纤维素钠占10%。组装电池,测试性能。
实施例7
取0.28ml浓度为441.216mgW/ml的偏钨酸铵的水溶液和0.53ml浓度为65mgCr/ml的硝酸铬溶液混和,并加入适量水和异丙醇超声混和均匀后,加入0.5g碳纳米管(CNT)中,搅拌半个小时混和均匀,将其浸渍12h。将上述混合物在90℃水浴上使溶剂缓慢挥发至表面干燥,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将上述混合物于120℃下干燥12小时;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氮化。通入高纯N2气,在500℃下热处理2小时,N2吹扫至室温,然后通入60ml/min的NH3以5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1073K后,在1073K恒温2h,降温至室温,制备得到催化剂(Cr:W的摩尔比为1:1)(Cr,W)N/C,将得到的(Cr,W)N/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55℃恒温15h,得到S-(Cr,W)N/CNT,将得到的产物与乙炔黑、聚丙烯酸混合,刮涂至铝箔上,6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Cr,W)N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10%,S占7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80%,乙炔黑占10%,聚丙烯酸占10%。组装电池,测试性能。
实施例8
取0.25ml浓度为441.216mgW/ml的偏钨酸铵水溶液,并加入1.5ml水和0.3ml异丙醇超声混和均匀后,加入0.5g碳纳米管中,搅拌半个小时混和均匀,将其浸渍12h。将上述混合物在90℃水浴上使溶剂缓慢挥发至表面干燥,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于120℃下干燥12小时;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碳化。焙烧条件为N2气氛中以5℃/min升温至500℃恒温焙烧2小时,降至室温。然后通入60ml/min的(甲烷+氢气10%)以5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1025K后,在1025K恒温2h,降至室温制备得到W2C/C。将得到的W2C/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55℃恒温15h,得到S-W2C/C,将得到的产物与聚四氟乙烯混合,刮涂至铝箔上,6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W2C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15%,S占6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90%,乙炔黑占5%,聚四氟乙烯占5%。组装电池,测试性能。
实施例9
取0.83ml浓度为133.6mgMo/ml的钼酸铵水溶液,并加入适量水和异丙醇超声混和均匀后,加入0.5g导电碳科琴黑600中,搅拌半个小时混和均匀,将其浸渍12h。将上述混合物在90℃水浴上使溶剂缓慢挥发至表面干燥,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将上述混合物于120℃下干燥2小时;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碳化。焙烧条件为N2气氛中以5℃/min升温至500℃恒温焙烧2小时,降至室温。然后通入60ml/min的(乙烷+10%氢气混合气)以5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973K后,在973K恒温2h,降至室温制备得到Mo2C/C。将得到的Mo2C/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55℃恒温12h,得到S-Mo2C/C,将得到的产物与乙炔黑、丁苯橡胶混合,刮涂至铝箔上,6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Mo2N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20%,S占6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90%,乙炔黑占5%,丁苯橡胶占5%。组装电池,测试电池性能。
实施例10
取0.83ml浓度为133.6mgTi/ml的钛酸四丁酯溶液和0.48ml浓度为441.216mgFe/ml的硝酸铁溶液混和,并加入适量水和异丙醇超声混和均匀后,加入0.5g碳纤维中混匀后浸渍12h。然后水浴蒸干后放入烘箱393K干燥12h;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氮化。焙烧条件为N2气氛中以5℃/min升温至500℃恒温焙烧2小时,降至室温。通入60ml/min的NH3以5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1025K后,在1025K恒温2h,降温至室温,制备得到催化剂(Ti,Fe)N/C。将得到的(Ti,Fe)N/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55℃恒温15h,得到S-(Ti,Fe)N/C,将得到的产物与纳米管、聚四氟乙烯混合,刮涂至铝箔上,6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Ti,Fe)N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10%,S占5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80%,纳米管占10%,聚四氟乙烯占10%。组装电池,测试性能。
实施例11
负载型氮化钴钼的前体氧化物采用浸渍法:将0.59ml浓度为134.4mgCo/ml的Co(NO3)2·6H2O水溶液缓慢加入到0.96ml的浓度为133.6mgMo/ml的钼酸铵水溶液,将混合液浸渍碳纳米纤维中,搅拌半个小时混和均匀,将其浸渍12h。将上述混合物在90℃水浴上使溶剂缓慢挥发至表面干燥,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将上述混合物于120℃下干燥12小时;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氮化。焙烧条件为N2气氛中以5℃/min升温至500℃恒温焙烧2小时,降至室温。然后通入60ml/min的NH3以10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973K后,在1025K恒温2h,降温至室温制备得到Co:Mo的摩尔比为1:1的Co3Mo3N/碳纳米纤维,将得到的Co3Mo3N/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55℃恒温15h,得到S-Co3Mo3N/C,将得到的产物与羟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混合,刮涂至铝箔上,6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Co3Mo3N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5%,S占6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90%,羟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占10%。组装电池,测试性能。
实施例12
取0.88ml的浓度为133.6mgMo/ml的钼酸铵水溶液,与1.40ml浓度为20mgZr/ml的硝酸氧锆二水合物的乙二醇溶液超声混和均匀后,加入0.5g介孔炭中,搅拌半个小时混和均匀,将其浸渍12h。将上述混合物在90℃水浴上使溶剂缓慢挥发至表面干燥,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将上述混合物于120℃下干燥2小时;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氮化。焙烧条件为N2气氛中以5℃/min升温至500℃恒温焙烧2小时,降至室温。然后通入60ml/min的NH3以5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973K后,在973K恒温2h,降至室温制备得到Mo4ZrNx/C。将得到的Mo4ZrNx/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55℃恒温15h,得到S-Mo4ZrNx/C,将得到的产物与羟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混合,刮涂至铝箔上,6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Mo4ZrNx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10%,S占5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90%,羟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占10%。组装电池,测试性能。
实施例13
取0.48ml浓度为133.6mgMo/ml的钼酸铵水溶液和1.07ml浓度为65mgCr/ml的硝酸铬溶液混和,加入适量异丙醇超声混和均匀后,加入0.5g碳纳米管(CNT)中,搅拌半个小时混和均匀,将其浸渍12h。将上述混合物在90℃水浴上使溶剂缓慢挥发至表面干燥,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将上述混合物于120℃下干燥12小时;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氮化。通入高纯N2气,在500℃下热处理2小时,N2吹扫至室温,然后通入60ml/min的NH3以5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1073K后,在1073K恒温2h,降温至室温,制备得到催化剂(Cr,Mo)N/C,将得到的(Cr,Mo)N/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55℃恒温12h,得到S-(Cr,Mo)N/C,将得到的产物与乙炔黑、聚四氟乙烯混合,刮涂至铝箔上,6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Cr,Mo)N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5%,S占6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80%,乙炔黑占10%,聚四氟乙烯占10%。组装电池,测试电池性能。
实施例14
取0.32ml浓度为441.216mgW/ml的偏钨酸铵的水溶液和1.4ml浓度为100mgTa/ml的氯化钽乙二醇溶液混合,并加入适量的异丙醇后超声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加入0.5g碳纳米管(CNT)中,搅拌半个小时混和均匀,将其浸渍12h。将上述混合物在90℃水浴上使溶剂缓慢挥发至表面干燥,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将上述混合物于120℃下干燥12小时;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氮化。通入高纯N2气,在500℃下热处理2小时,N2吹扫至室温,然后通入60ml/min的NH3以5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1073K后,在1073K恒温2h,降温至室温,制备得到催化剂(Ta,W)N/C,将得到的(Ta,W)N/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60℃恒温12h,得到S-(Ta,W)N/C,将得到的产物与乙炔黑、聚四氟乙烯混合,刮涂至铝箔上,6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Ta,W)N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5%,S占7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80%,乙炔黑占10%,聚四氟乙烯占10%。组装电池,测试电池性能。
实施例15
取0.6ml浓度为441.216mgZr/ml的硝酸锆水溶液和1.4ml浓度为65mgCr/ml的硝酸铬溶液混和,并加入适量异丙醇超声混和均匀后,加入0.5g介孔炭中,搅拌半个小时混和均匀,将其浸渍12h。将上述混合物在90℃水浴上使溶剂缓慢挥发至表面干燥,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将上述混合物于120℃下干燥12小时;再将样品移入管式炉进行烧结与氮化。通入高纯N2气,在500℃下热处理2小时,N2吹扫至室温,然后通入60ml/min的NH3以5K/min由室温升温到623K;然后以0.5K/min的速度由623K升温到723K,再由2.5K/min由723K升温到1073K后,在1073K恒温2h,降温至室温,制备得到催化剂(Cr,W)N/C。将得到的(Cr,Zr)N/C与单质硫混合,球磨5h后,置于管式炉中155℃恒温15h,得到S-(Cr,Zr)N/C,将得到的产物与乙炔黑、聚丙烯酸混合,刮涂至铝箔上,60℃烘干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其中(Cr,Zr)N占正极材料总质量的2%,S占80%,正极材料总质量占电极质量的90%,乙炔黑占5%,聚四氟乙烯占5%。组装电池,测试性能。
Claims (8)
1.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其以过渡金属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金属元素的碳化物或氮化物为催化组分;以单质硫为活性组分;催化组分首先担载于载体上,然后活性组分再担载于负载有催化组分的载体上;催化组分的含量为正极材料总重量的2-30%,硫的含量为正极材料总重量的30-80%,余量为载体;
其中的过渡金属元素的碳化物或氮化物为Mo、W、Cr、V、Ta、Nb、Fe、Co、Ni、Ti、Re、Sn和/或Se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碳化物或氮化物。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载体为活性炭、炭气凝胶、石墨烯、氧化石墨、膨胀石墨、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介孔碳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混合物。
3.一种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负载有催化组分的载体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过渡金属的可溶性前驱物溶解到溶剂中,制成溶液,其中过渡金属可溶性前驱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60%;
2)将载体与上述混合溶液混合,其中载体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
3)将上述均匀的混合物加热到50℃~95℃,在不断搅拌下使溶剂缓慢挥发至混合物表面干燥;然后在60℃~15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2~24小时;
4)在惰性气氛下,将上述干燥后的混合物在200℃~600℃下焙烧0.5~12小时,得到前驱氧化物;
5)碳化或氮化过程是:将前驱氧化物在700℃-1600℃碳化气氛或氮化气氛中对前驱氧化物进行碳化或氮化处理,得到负载有催化组分的载体;
其中碳化气氛为甲烷和氢气的混和气、乙烷和氢气的混和气、苯和氢气的混和气,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含量1~20%;
氮化气氛为氨气、或氢气和氮气混合气,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含量1~20%;
B、于负载有催化组分的载体上担载硫:将负载有催化组分的载体与单质硫按所需比例混合,球磨3-10h后,置于管式炉中120-200℃恒温5-20h,得到正极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氮化过程:首先将前驱氧化物从室温按5-30℃/min升温至400-500℃,然后再按0.1-4℃/min升温至700-850℃,保温3-5小时;
碳化过程:首先将前驱氧化物从室温按5-30℃/min升温至400-500℃,然后再按0.1-4℃/min升温至800-1600℃,保温3-5小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惰性气氛采用的气体为He、Ar、N2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所述溶剂为水、甲醇、C2~C8一元醇、C2~C8二元醇或C3~C8三元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液。
6.一种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正极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催化剂。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锂硫电池正极包括相互混合的正极材料、粘结剂,其中含有或不含有导电剂,锂硫电池正极中导电剂含量为锂硫电池正极总重量的0-30%,锂硫电池正极中粘结剂为锂硫电池正极总重量的5-30%。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采用刮涂法制备;其采用的分散剂为水、C2~C8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或由这些醇衍生的羧酸盐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2308.XA CN105322189B (zh) | 2014-07-01 | 2014-07-01 |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2308.XA CN105322189B (zh) | 2014-07-01 | 2014-07-01 |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22189A CN105322189A (zh) | 2016-02-10 |
CN105322189B true CN105322189B (zh) | 2017-09-26 |
Family
ID=55249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12308.XA Active CN105322189B (zh) | 2014-07-01 | 2014-07-01 |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221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32242A (zh) * | 2016-05-13 | 2016-09-07 | 清华大学 | 一种用于锂硫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 |
CN106848156A (zh) * | 2017-03-07 | 2017-06-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锂硫电池隔膜材料及其应用 |
CN107359339A (zh) * | 2017-07-18 | 2017-11-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多孔碳负载磷化镍材料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7591523A (zh) * | 2017-08-22 | 2018-01-16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铁、镍掺杂活性炭‑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7799745B (zh) * | 2017-10-12 | 2020-05-22 | 东北师范大学 | 一种碳化钼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7768638A (zh) * | 2017-10-19 | 2018-03-06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和使用该正极材料的锂硫电池 |
CN107834043B (zh) * | 2017-10-31 | 2020-05-08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锂硫电池 |
CN107930669B (zh) * | 2017-11-29 | 2020-06-23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通过气相反应制备富含分级孔结构的高性能催化材料的方法及催化材料 |
CN108258209A (zh) * | 2017-12-27 | 2018-07-06 | 温州大学 | 一种碳化物/碳纳米管/石墨烯载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8400327A (zh) * | 2018-01-11 | 2018-08-14 | 北京天工新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硫化锂的制备方法 |
CN108550813B (zh) * | 2018-04-16 | 2020-08-18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锂硫电池 |
CN108878817A (zh) * | 2018-06-15 | 2018-11-23 | 华南理工大学 | 减少多硒化物流失的锂硒电池正极材料、电极片和扣式电池 |
CN109167066A (zh) * | 2018-09-03 | 2019-01-08 | 济南大学 | 一种少层碳化钛原位生长氮掺杂碳纳米管三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465001A (zh) * | 2018-10-16 | 2019-03-15 | 江苏理工学院 | 一种负载金属碳微米片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786719B (zh) * | 2019-01-31 | 2021-07-02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改性的金属氮化物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硫电池 |
CN110021743A (zh) * | 2019-04-15 | 2019-07-16 | 中国计量大学 |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0444812B (zh) * | 2019-07-01 | 2021-03-12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电解液和包括其的锂硫电池 |
CN110571500B (zh) * | 2019-09-18 | 2023-04-07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锂-硫半液流电池 |
CN110931752B (zh) * | 2019-12-09 | 2021-05-28 | 华南师范大学 |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负载金属镍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0921668B (zh) * | 2019-12-12 | 2021-09-28 | 河北华普化工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过渡金属碳化物、碳材料、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1224088B (zh) * | 2020-01-16 | 2021-06-25 | 中南大学 | 一种氮化镍@氮掺杂多孔碳球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
CN111485280A (zh) * | 2020-03-19 | 2020-08-04 |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单晶介孔Mo3N2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15706213A (zh) * | 2021-08-13 | 2023-02-17 | 苏州泽相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6093318B (zh) * | 2021-11-06 | 2024-09-27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补锂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5036480B (zh) * | 2022-06-17 | 2023-05-19 | 湘潭大学 |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硫电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11629A (ko) * | 2002-07-27 | 2004-02-11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마그네슘-니켈 산화물이 포함된 리튬유황이차전지용 양극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유황이차전지 |
CN102208608A (zh) * | 2011-05-18 | 2011-10-05 | 刘剑洪 |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用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2723470A (zh) * | 2012-06-11 | 2012-10-10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一种含有多孔金属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945966A (zh) * | 2012-12-07 | 2013-02-27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一类含有催化型添加剂的锂硫电池正极复合体系 |
-
2014
- 2014-07-01 CN CN201410312308.XA patent/CN10532218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11629A (ko) * | 2002-07-27 | 2004-02-11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마그네슘-니켈 산화물이 포함된 리튬유황이차전지용 양극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유황이차전지 |
CN102208608A (zh) * | 2011-05-18 | 2011-10-05 | 刘剑洪 |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用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2723470A (zh) * | 2012-06-11 | 2012-10-10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一种含有多孔金属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945966A (zh) * | 2012-12-07 | 2013-02-27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一类含有催化型添加剂的锂硫电池正极复合体系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22189A (zh) | 2016-0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22189B (zh) |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09019602B (zh) | 碳化钼材料、碳化钼@硫化钼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0931795B (zh) | 一种柔性自支撑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Wu et al. | Cobalt atoms dispersed on hierarchical carbon nitride support as the cathode electrocatalyst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polysulfide batteries | |
CN108649198B (zh) | 一种钴嵌入的氮、硫共掺杂的碳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 |
CN110690469B (zh) | 一种原位缺陷修饰Co9S8-多孔氮掺杂碳电极的制备方法 | |
CN103268929A (zh) | 一种碳/铜/金属氧化物复合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9904418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Razaq et al. | Ultrahigh sulfur loading in ZnS1-x/rGO through in situ oxidation-refilling route for high-performance LiS batteries | |
CN110790262B (zh) | 低温熔盐法制备氮硫双掺杂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0571430B (zh) | 一种Co3O4/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2928388B (zh) | 一种氮化铁和单原子铁共修饰氮掺杂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Duan et al. | MOF-71 derived layered Co-CoP/C for advanced Li-S batteries | |
Zhang et al. | MOF-derived CoFe alloy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within N, O Co-doped multilayer graphitized shells as an efficient bifunctional catalyst for zinc--air batteries | |
Yu et al. | Promoting polysulfide redox kinetics by Co9S8 nanoparticle-embedded in N-doped carbon nanotube hollow polyhedron for lithium sulfur batteries | |
CN108484415B (zh) | 一种镉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衍生物 | |
CN107482162B (zh) | 高振实密度金属氧化物、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 |
CN110391411B (zh) | 一种镍钴硫化物/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储能应用 | |
CN112201785B (zh) | 一种亲锂-亲硫位共掺杂二维层状石墨化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1864190B (zh) | 一种锂硫电池柔性硫正极的制备方法 | |
CN115490227B (zh) | 中高硫石油焦的脱硫-改性及其制备石墨负极的方法和应用 | |
CN115893370B (zh) | 一种铁基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普适性制备方法 | |
Huang et al. | Synergistic improvements on capacity and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with NiSe-Ni2P/C modification on PP separators | |
Park et al. | Heterostructured nickel–cobalt metal alloy and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as a polysulfide mediator for stable lithium–sulfur full batteries with lean electrolyte | |
CN115566141A (zh) | 一种金属掺杂硬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