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5909A - 表面保护膜 - Google Patents

表面保护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5909A
CN105315909A CN201510431306.7A CN201510431306A CN105315909A CN 105315909 A CN105315909 A CN 105315909A CN 201510431306 A CN201510431306 A CN 201510431306A CN 105315909 A CN105315909 A CN 105315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protection
protection film
weight
polyvalent alcohol
urethane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313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翔悟
设乐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15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59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低温下保存后恢复到室温附近时,在保护粘接剂层的表面的剥离衬里与粘接剂层之间产生气泡的表面保护膜。还提供一种粘贴有这样的表面保护膜的光学部件和电子部件。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是包含粘接剂层的表面保护膜,该粘接剂层含有含聚氨酯系树脂的聚氨酯系粘接剂作为主要成分,该聚氨酯系粘接剂含有增塑剂,将该粘接剂层的厚度设为Xμm、将1g该聚氨酯系粘接剂中的增塑剂的量设为Ymg时,满足Y<-4X+145。

Description

表面保护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保护膜。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是包含粘接剂层作为最外层的表面保护膜,该粘接剂层含有含聚氨酯系树脂的聚氨酯系粘接剂作为主要成分。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适合应用于例如光学部件或电子部件的表面保护。
背景技术
对于光学部件或电子部件,为了防止加工、组装、检查、运输等时的表面损伤,通常在露出面侧粘贴表面保护膜。在不需要表面保护时,这样的表面保护膜从光学部件或电子部件上剥离。
这样的表面保护膜,从光学部件或电子部件的制造工序,经过组装工序、检查工序、运输工序等,到最终上市,大多情况下持续使用同一表面保护膜。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表面保护膜大多情况在各工序中通过手工操作粘贴、剥离、再粘贴。
通过手工操作粘贴表面保护膜时或在较大的被粘物上粘贴表面保护膜时,有时在被粘物与表面保护膜之间卷入气泡。因此,为了在粘贴时不卷入气泡,报道了一些提高表面保护膜的润湿性的技术。例如,已知将润湿速度快的硅树脂用于粘接剂层的表面保护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将硅树脂用于粘接剂层时,其粘接剂成分容易污染被粘物,作为用于保护光学部件或电子部件等特别要求低污染的部件的表面的表面保护膜使用时,存在较大问题。
作为来自于粘接剂成分的污染少的表面保护膜,已知将丙烯酸系树脂用于粘接剂层的表面保护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将丙烯酸系树脂用于粘接剂层的表面保护膜,由于润湿性差,在通过手工操作粘贴表面保护膜时,有时在被粘物与表面保护膜之间卷入气泡。另外,将丙烯酸系树脂用于粘接剂层时,存在剥离时容易产生挂浆(糊カス)的问题,作为用于保护光学部件或电子部件等特别避讳混入异物的部件的表面的表面保护膜使用时,存在问题。
另外,将表面保护膜粘贴于被粘物时,要求如上所述的初期润湿性等润湿性优异,并且要求轻剥离性。这是为了在剥离时不对被粘物造成损伤,以及在被剥离后再粘贴于被粘物而再次作为表面保护膜使用。即使润湿性良好,若剥离重,在被粘物薄且脆的情况下,被粘物会被破坏、或者剥离表面保护膜时该表面保护膜发生变形,不能再次作为表面保护膜使用。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用于光学部件或电子部件的表面保护膜,强烈要求能够不卷入气泡地多次粘贴、能够不变形地轻轻剥离的、所谓的再操作性。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最近报道了具有特定的含聚氨酯系粘接剂的粘接剂层的表面保护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4)。
但是,在现有的具有含聚氨酯系粘接剂的粘接剂层的表面保护膜中,存在低温下保存后恢复到室温附近时,通常在使用之前在保护粘接剂层的表面的剥离衬里与粘接剂层之间产生气泡、作为表面保护膜的商品价值降低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22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0518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1170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117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低温下保存后恢复到室温附近时在保护粘接剂层的表面的剥离衬里与粘接剂层之间产生气泡的表面保护膜。还提供一种粘贴有这样的表面保护膜的光学部件和电子部件。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于现有的具有含聚氨酯系粘接剂的粘接剂层的表面保护膜、在低温下保存后恢复到室温附近时在使用之前在保护粘接剂层的表面的剥离衬里与粘接剂层之间产生气泡的表明保护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其结果,注意到在这样的产生气泡的表面保护膜的粘接剂层中含有增塑剂。并且,在这样的表面保护膜中,对于能够抑制如上所述的气泡的产生的条件进行了反复研究,结果,想到在满足包括粘接剂层的厚度与增塑剂的量的特定的关系式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如上所述的气泡的产生,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是包含粘接剂层的表面保护膜,该粘接剂层含有含聚氨酯系树脂的聚氨酯系粘接剂作为主要成分,该聚氨酯系粘接剂含有增塑剂,将该粘接剂层的厚度设为Xμm、将1g该聚氨酯系粘接剂中的增塑剂的量设为Ymg时,满足Y<-4X+145。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增塑剂为脂肪酸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脂肪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为200~40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聚氨酯系树脂是由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多元醇(A)为选自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蓖麻油系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多元醇(A)的数均分子量Mn为400~2000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多元醇(A)与上述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中的NCO基与OH基的当量比,以NCO基/OH基计为1.0~5.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聚氨酯系树脂是由含有聚氨酯预聚物(C)的组合物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
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粘贴有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
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粘贴有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在低温下保存后恢复到室温附近时,在保护粘接剂层的表面的剥离衬里与粘接剂层之间产生气泡的表面保护膜。还提供一种粘贴有这样的表面保护膜的光学部件和电子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膜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材层;2:粘接剂层;10:表面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表面保护膜》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包含粘接剂层。在粘接剂层的粘接面侧可以粘贴具有脱模性的剥离衬里。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优选粘接剂层或者在粘接面侧粘贴有具有脱模性的剥离衬里的粘接剂层位于最外层。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优选具有基材层和粘接剂层。基材层可以仅为一层,也可以为两层以上。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除了具有基材层和粘接剂层以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具有任意合适的其它层。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表面保护膜的截面示意图。表面保护膜10具有基材层1和粘接剂层2。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可以根据需要还具有任意合适的其它层(未图示)。
对于基材层1的未设置粘接剂层2的面,为了形成容易重卷的缠绕体等目的,例如,可以在基材层中添加脂肪酸酰胺、聚乙烯亚胺、长链烷基系添加剂等进行脱模处理,或者设置由硅酮系、长链烷基系、氟系等任意合适的剥离剂形成的涂层。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的厚度可以根据用途设定成任意合适的厚度。从为了充分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μm~300μm,更优选为15μm~250μm,进一步优选为20μm~200μm,特别优选为25μm~150μm。
《粘接剂层》
粘接剂层含有含聚氨酯系树脂的聚氨酯系粘接剂作为主要成分。粘接剂层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6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80重量%~100重量%,最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作为粘接剂层的厚度,可以根据用途采用任意合适的厚度。粘接剂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100μm,更优选为3μm~50μm,进一步优选为5μm~30μm。
粘接剂层能够通过任意合适的制造方法制造。作为这样的制造方法,可列举例如将作为粘接剂层的形成材料的组合物涂布在基材层上,在基材层上形成粘接剂层的方法。作为这样的涂布方法,可列举例如辊涂、凹版涂布、反向涂布、滚刷、喷涂、气刀涂布法、利用模具涂布机等进行的挤出涂布等。
粘接剂层除了含有聚氨酯系粘接剂以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含有任意合适的其它成分。作为这样的其它成分,可列举例如除聚氨酯系粘接剂以外的树脂成分、粘接赋予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颜料、箔状物、软化剂、防老化剂、导电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剂、耐热稳定剂、阻聚剂、润滑剂、溶剂、催化剂等。
聚氨酯系粘接剂中的聚氨酯系树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5重量%~100重量%,最优选为98重量%~100重量%。通过将聚氨酯系粘接剂中的聚氨酯系树脂的含有比例调节到上述范围内,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能够减少对被粘物的污染,并且优选能够得到润湿性和再操作性良好的表面保护膜。
聚氨酯系粘接剂含有增塑剂。聚氨酯系粘接剂中所含的增塑剂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作为聚氨酯系粘接剂中能够含有的增塑剂,可列举例如脂肪酸酯、OH含量为1个以下的亚烷基多元醇等。这些增塑剂中,在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这一点上,优选脂肪酸酯。
脂肪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200~400,更优选为210~395,进一步优选为230~380,特别优选为240~360,最优选为250~350。通过将脂肪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调节到上述范围内,能够提高润湿速度。脂肪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过小时,即使添加份数多,也有不能提高润湿速度的可能性。脂肪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过大时,存在干燥时的粘接剂的固化性变差,不仅对润湿特性造成不良影响,也可能对其它粘接特性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脂肪酸酯,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采用任意合适的脂肪酸酯。作为这样的脂肪酸酯,可列举例如聚氧乙烯双酚A月桂酸酯、硬脂酸丁酯、棕榈酸-2-乙基己酯、硬脂酸-2-乙基己酯、山嵛酸单甘油酯、2-乙基己酸鲸蜡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异硬脂酸胆甾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椰子油脂肪酸甲酯、月桂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酯、季戊四醇单油酸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棕榈酸酯、硬脂酸硬脂酯、硬脂酸异十三烷基酯、2-乙基己酸三甘油酯、月桂酸丁酯、油酸辛酯等。
制备聚氨酯系粘接剂时,相对于多元醇(A),增塑剂的配合比例优选为5重量%~50重量%,更优选为7重量%~4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8重量%~40重量%,特别优选为9重量%~35重量%,最优选为10重量%~30重量%。通过将增塑剂的含有比例调节到上述范围内,能够进一步提高润湿速度。增塑剂的含有比例过少时,有不能充分提高润湿速度的可能性。增塑剂的含有比例过多时,可能会出现成本上变得不利的问题、出现不能维持粘接特性的问题、或者出现被粘物被污染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将粘接剂层的厚度设为Xμm、将1g聚氨酯系粘接剂中的增塑剂的量设为Ymg时,满足Y<-4X+145。通过满足该Y<-4X+145这样的不等式,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低温下保存后恢复到室温附近时在保护粘接剂层的表面的剥离衬里与粘接剂层之间产生气泡的表面保护膜。其中,在此所谓的“1g聚氨酯系粘接剂中的增塑剂的量”是指1g聚氨酯系粘接剂中残留的增塑剂的量。这不一定与由制备聚氨酯系粘接剂时的增塑剂的配合比例计算出的量一致。这是因为增塑剂在制备聚氨酯系粘接剂的过程中,有时其一部分由于挥发等而丧失了的缘故。因此,在本发明中,“1g聚氨酯系粘接剂中的增塑剂的量”,如后所述,是由对制得的聚氨酯系粘接剂进行分析测得的残留的增塑剂的量计算出的值。
作为通过满足Y<-4X+145这样的不等式,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低温下保存后恢复到室温附近时在保护粘接剂层的表面的剥离衬里与粘接剂层之间产生气泡的表面保护膜的技术根据,如下所述。即,在横轴为X、纵轴为Y的图表上,进行各个(X,Y)的组合的曲线绘制,确认此时是否有上述气泡的产生,在位于Y=-4X+145的直线的下部的(X,Y)的组合中,未见上述气泡的产生。
不满足Y<-4X+145这样的不等式时,即,满足Y≥-4X+145这样的不等式时,推测在低温下保存表面保护膜后恢复到室温附近时,增塑剂在粘接剂层的表面附近析出,以该析出物为起点产生气泡,由此,可以推测在保护粘接剂层的表面的剥离衬里与粘接剂层之间产生了气泡。
作为聚氨酯系树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聚氨酯系树脂。作为聚氨酯系树脂,优选由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或者由含有聚氨酯预聚物(C)的组合物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通过采用上述物质作为聚氨酯系树脂,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能够减少对被粘物的污染,并且优选得到润湿性和再操作性良好的表面保护膜。
<由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
由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具体而言,优选为使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
多元醇(A)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作为多元醇(A),可优选列举例如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蓖麻油系多元醇。作为多元醇(A),更优选为聚醚多元醇。
作为聚酯多元醇,例如,可以通过多元醇成分与酸成分的酯化反应而得到。
作为多元醇成分,可列举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2,4-二乙基-1,5-戊二醇、1,2-己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2-甲基-1,8-辛二醇、1,8-癸二醇、十八烷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己三醇、聚丙二醇等。作为酸成分,可列举例如琥珀酸、甲基琥珀酸、己二酸、庚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12-十二烷二酸、1,14-十四烷二酸、二聚酸、2-甲基-1,4-环己烷二甲酸、2-乙基-1,4-环己烷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1,4-萘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它们的酸酐等。
作为聚醚多元醇,可列举例如以水、低分子多元醇(丙二醇、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双酚类(双酚A等)、苯二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等为引发剂,使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环氧烷加成聚合而得到的聚醚多元醇。具体可列举例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等。
作为聚己内酯多元醇,可以列举例如通过ε-己内酯、σ-戊内酯等环状酯单体的开环聚合而得到的己内酯系聚酯二醇等。
作为聚碳酸酯多元醇,可列举例如使上述多元醇成分与碳酰氯缩聚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上述多元醇成分与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丙酯、碳酸二异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乙丁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苄酯等碳酸二酯类酯交换缩合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将两种以上上述多元醇成分并用而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含羧基化合物酯化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含羟基化合物醚化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酯化合物酯交换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含羟基化合物酯交换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二羧酸化合物缩聚反应而得到的聚酯系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环氧烷共聚而得到的共聚聚醚系聚碳酸酯多元醇等。
作为蓖麻油系多元醇,可列举例如使蓖麻油脂肪酸与上述多元醇成分反应而得到的蓖麻油系多元醇。具体可列举例如使蓖麻油脂肪酸与聚丙二醇反应而得到的蓖麻油系多元醇。
多元醇(A)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400~20000,更优选为500~17000,进一步优选为600~15000,特别优选为800~12000。
作为多元醇(A),优选含有具有3个OH基的数均分子量Mn为8000~20000的多元醇(A1)。多元醇(A1)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多元醇(A)中的多元醇(A1)的含有比例优选为7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90重量%。通过将多元醇(A)中的多元醇(A1)的含有比例调节到上述范围内,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能够减少对被粘物的污染,并且优选得到润湿性和再操作性更优异的表面保护膜。
多元醇(A1)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8000~20000,更优选为8000~18000,进一步优选为8500~17000,更进一步优选为9000~16000,特别优选为9500~15500,最优选为10000~15000。通过将多元醇(A1)的数均分子量Mn调节到上述范围内,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能够减少对被粘物的污染,并且优选得到润湿性和再操作性更优异的表面保护膜。
多元醇(A)也可以含有具有3个以上OH基的数均分子量Mn为5000以下的多元醇(A2)。多元醇(A2)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多元醇(A2)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500~5000,更优选为800~4500,进一步优选为1000~4000,特别优选为1000~3500,最优选为1000~3000。多元醇(A2)的数均分子量Mn偏离上述范围时,特别是可能导致粘接力的经时上升性增高,可能无法表现出优异的再操作性。多元醇(A2)优选为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三醇)、具有4个OH基的多元醇(四醇)、具有5个OH基的多元醇(五醇)、具有6个OH基的多元醇(六醇)。
作为多元醇(A2),具有4个OH基的多元醇(四醇)、具有5个OH基的多元醇(五醇)、具有6个OH基的多元醇(六醇)的至少一种的总量,以多元醇(A)中的含有比例计,优选为1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7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5重量%以下。多元醇(A)中,作为多元醇(A2),通过将具有4个OH基的多元醇(四醇)、具有5个OH基的多元醇(五醇)、具有6个OH基的多元醇(六醇)的至少一种调节到上述范围,能够提供透明性更优异的聚氨酯系粘接剂。
多元醇(A)中的多元醇(A2)的含有比例优选为3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重量%~30重量%。通过将多元醇(A)中的多元醇(A2)的含有比例调节到上述范围内,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能够减少对被粘物的污染,并且优选得到润湿性和再操作性更优异的表面保护膜。
多元醇(A2)中的具有4个以上OH基的数均分子量Mn为5000以下的多元醇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多元醇(A)整体,优选低于10重量%,更优选为8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6重量%以下,最优选为5重量%以下。多元醇(A2)中的具有4个以上OH基的数均分子量Mn为5000以下的多元醇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多元醇(A)整体为10重量%以上时,可能导致聚氨酯系粘接剂容易发生白化、透明性降低。
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可以采用能够用于聚氨酯化反应的任意合适的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这样的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可列举例如多官能脂肪族系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官能脂环族系异氰酸酯、多官能芳香族系异氰酸酯化合物等。
作为多官能脂肪族系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2-亚丙基二异氰酸酯、1,3-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亚己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多官能脂环族系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列举例如1,3-环戊烯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二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多官能芳香族系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列举例如苯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2,2’-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4,4’-甲苯胺二异氰酸酯、4,4’-二苯醚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还可列举上述的各种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与水反应而得到的缩二脲体、具有异氰尿酸酯环的三聚物等。另外,也可以并用这些。
作为聚氨酯系树脂,具体优选通过使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固化而得到。在这样的组合物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含有除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以外的任意合适的其它成分。作为这样的其它成分,可列举例如催化剂、除聚氨酯系树脂以外的其它树脂成分、粘接赋予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颜料、箔状物、软化剂、防老化剂、导电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剂、耐热稳定剂、阻聚剂、润滑剂、溶剂等。
聚氨酯系树脂优选含有流平剂。流平剂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流平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多元醇(A),优选为0.001重量%~1重量%,更优选为0.002重量%~0.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03重量%~0.1重量%,特别优选为0.004重量%~0.05重量%,最优选为0.005重量%~0.01重量%。通过将流平剂的含有比例调节到上述范围内,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能够减少对被粘物的污染,并且优选得到润湿性和再操作性更优异的表面保护膜。
作为流平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流平剂。作为这样的流平剂,可列举例如丙烯酸系流平剂、氟系流平剂、硅系流平剂等。作为丙烯酸系流平剂,可列举polyflowNo.36、polyflowNo.56、polyflowNo.85HF、polyflowNo.99C(均为共荣化学有限公司制)等。作为氟系流平剂,可列举MEGAFACEF470N、MEGAFACEF556(均为迪爱生投资有限公司制)等。作为硅系流平剂,可列举GRANDICPC4100(迪爱生投资有限公司制)等。
聚氨酯系树脂优选含有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劣化防止剂。通过使聚氨酯系树脂含有劣化防止剂,能够使得即使在粘贴于被粘物后在加温状态下保存,也不易在被粘物上产生残胶等的残胶防止性优异。因此,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能够进一步减少对被粘物的污染。劣化防止剂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作为劣化防止剂,特别优选抗氧化剂。
劣化防止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多元醇(A),优选为0.01重量%~10重量%,更优选为0.05重量%~7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1重量%~5重量%,特别优选为0.1重量%~3重量%,最优选为0.1重量%~1重量%。通过将劣化防止剂的含有比例调节到上述范围内,能够使得即使在粘贴于被粘物后在加温状态下保存,也不易在被粘物上产生残胶等的残胶防止性更优异。因此,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能够进一步减少对被粘物的污染。劣化防止剂的含有比例过少时,有时不能充分表现出残胶防止性。劣化防止剂的含有比例过多时,有时会出现成本上不利的问题、出现不能维持粘接特性的问题、或出现被粘物被污染的问题。
作为抗氧化剂,可列举例如自由基链抑制剂、过氧化物分解剂等。
作为自由基链抑制剂,可列举例如酚系抗氧化剂、胺系抗氧化剂等。
作为过氧化物分解剂,可列举例如硫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等。
作为酚系抗氧化剂,可列举例如单酚系抗氧化剂、双酚系抗氧化剂、高分子型酚系抗氧化剂等。
作为单酚系抗氧化剂,可列举例如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丁基化羟基苯甲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硬脂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等。
作为双酚系抗氧化剂,可列举例如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硫代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3,9-双[1,1-二甲基-2-[β-(3-叔丁基-4-羟基-5-甲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碳烷等。
作为高分子型酚系抗氧化剂,可列举例如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双[3,3’-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丁酸]乙二醇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S-三嗪-2,4,6-(1H,3H,5H)三酮、生育酚等。
作为硫系抗氧化剂,可列举例如3,3’-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3,3’-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酯、二硬脂酰基-3,3’-硫代二丙酸酯等。
作为磷系抗氧化剂,可列举例如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二苯基异癸基酯、亚磷酸苯基二异癸基酯等。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例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系紫外线吸收剂、草酸苯胺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等。
作为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例如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基二苯甲酮、双(2-甲氧基-4-羟基-5-苯甲酰基苯基)甲烷等。
作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例如2-(2’-羟基-5’-甲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5’-甲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苯基)-2H-苯并三唑等。
作为水杨酸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例如水杨酸苯酯、水杨酸对叔丁基苯酯、水杨酸对辛基苯酯等。
作为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例如2-乙基己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乙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光稳定剂,可列举例如受阻胺系光稳定剂、紫外线稳定剂等。
作为受阻胺系光稳定剂,可列举例如[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甲基-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等。
作为紫外线稳定剂,可列举例如双(辛基苯基)硫化镍、[2,2’-硫代双(4-叔辛基苯酚)]-正丁胺镍盐、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磷酸单乙酯合镍、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苯甲酸酯(盐)型的淬灭剂、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等。
聚氨酯系树脂优选含有引发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所谓“酮-烯醇互变异构”,如一般公知的那样,是指作为与羰基化合物的α-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转移到羰基的氧原子的、所谓的烯醇化而被公知的异构化。通过聚氨酯系树脂含有引发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通过与催化剂的作用,能够充分延长为了形成聚氨酯系树脂而使用的组合物在保存阶段的有效寿命,另一方面,使用该组合物(优选使之固化)形成聚氨酯系树脂时,多元醇(A)与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交联反应快速进行。
作为引发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乙酰丙酮、己烷-2,4-二酮、庚烷-2,4-二酮、庚烷-3,5-二酮、5-甲基己烷-2,4-二酮、辛烷-2,4-二酮、6-甲基庚烷-2,4-二酮、2,6-二甲基庚烷-3,5-二酮、壬烷-2,4-二酮、壬烷-4,6-二酮、2,2,6,6-四甲基庚烷-3,5-二酮、十三碳烷-6,8-二酮、1-苯基丁烷-1,3-二酮、六氟乙酰丙酮、抗坏血酸等的β-二酮类;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正丙酯、乙酰乙酸异丙酯、乙酰乙酸正丁酯、乙酰乙酸仲丁酯、乙酰乙酸叔丁酯、丙酰乙酸甲酯、丙酰乙酸乙酯、丙酰乙酸正丙酯、丙酰乙酸异丙酯、丙酰乙酸正丁酯、丙酰乙酸仲丁酯、丙酰乙酸叔丁酯、乙酰乙酸苄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等的β-酮酯类;乙酸酐等酸酐类;丙酮、甲乙酮、甲基正丁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甲基叔丁基酮、甲基苯基酮、环己酮等的酮类等。
作为引发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优选β-二酮类,更优选乙酰丙酮。通过采用这样的化合物作为引发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由于与催化剂的作用,能够更充分地延长为了形成聚氨酯系树脂而使用的组合物在保存阶段的有效寿命,另一方面,使用该组合物(优选使之固化)形成聚氨酯系树脂时,多元醇(A)与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交联反应更快速地进行。
引发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与催化剂的含有比例,以摩尔比计,引发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催化剂优选为0.006~300,更优选为0.007~100,进一步优选为0.008~20,更进一步优选为0.009~1.1,进一步优选为0.010~1.0,进一步优选为0.010~0.9,特别优选为0.010~0.8,最优选为0.010~0.7。通过将引发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与催化剂的含有比例调节到上述范围内,由于与催化剂的作用,能够更充分地延长为了形成聚氨酯系树脂而使用的组合物在保存阶段的有效寿命,另一方面,使用该组合物(优选使之固化)形成聚氨酯系树脂时,多元醇(A)与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交联反应更快速地进行。另外,特别是引发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006~0.7的范围内时,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能够有效地抑制白化,能够赋予非常高的透明性。
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优选含有任意合适的溶剂。
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多元醇(A),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优选为5重量%~60重量%,更优选为8重量%~6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0重量%~60重量%。通过将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含有比例调节到上述范围内,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能够进一步减少对被粘物的污染,并且优选得到润湿性和再操作性更优异的表面保护膜。
多元醇(A)与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中的NCO基与OH基的当量比,以NCO基/OH基计,优选为1.0~5.0,更优选为1.2~4.0,进一步优选为1.5~3.5,特别优选为1.8~3.0。通过将NCO基/OH基的当量比调节到上述范围内,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能够进一步减少对被粘物的污染,并且优选得到润湿性和再操作性更优异的表面保护膜。
作为使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固化而得到聚氨酯系树脂的方法,能够采用使用了块状聚合或溶液聚合等的聚氨酯化反应方法等、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的任意合适的方法。
为了使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固化,优选使用催化剂。作为这样的催化剂,可列举例如有机金属系化合物、叔胺化合物等。
作为有机金属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铁系化合物、锡系化合物、钛系化合物、锆系化合物、铅系化合物、钴系化合物、锌系化合物等。其中,在反应速度与粘接剂层的有效寿命这一点上,优选铁系化合物、锡系化合物。
作为铁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乙酰丙酮铁、2-乙基己酸铁等。
作为锡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二丁基二氯化锡、二丁基氧化锡、二丁基二溴化锡、马来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乙酸二丁基锡、二丁基硫化锡、三丁基甲氧基锡、乙酸三丁基锡、三乙基乙氧基锡、三丁基乙氧基锡、二辛基氧化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三丁基氯化锡、三丁基三氯乙酸锡、2-乙基己酸锡等。
作为钛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二丁基二氯化钛、钛酸四丁酯、丁氧基三氯化钛等。
作为锆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环烷酸锆、乙酰丙酮锆等。
作为铅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油酸铅、2-乙基己酸铅、安息香酸铅、环烷酸铅等。
作为钴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2-乙基己酸钴、安息香酸钴等。
作为锌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环烷酸锌、2-乙基己酸锌等。
作为叔胺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三乙胺、三亚乙基二胺、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7等。
催化剂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另外,也可以并用催化剂和延迟交联剂等。催化剂的量,相对于多元醇(A),优选为0.02重量%~0.10重量%,更优选为0.02重量%~0.08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2重量%~0.06重量%,特别优选为0.02重量%~0.05重量%。通过将催化剂的量调节到上述范围内,在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能够进一步减少对被粘物的污染,并且优选得到润湿性和再操作性更优异的表面保护膜。
<由含有聚氨酯预聚物(C)的组合物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
由含有聚氨酯预聚物(C)的组合物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只要是使用所谓的“聚氨酯预聚物”作为原料而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聚氨酯系树脂。
由含有聚氨酯预聚物(C)的组合物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可列举例如由含有作为聚氨酯预聚物(C)的聚氨酯多元醇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聚氨酯预聚物(C)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可以仅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作为聚氨酯预聚物(C)的聚氨酯多元醇,优选使聚酯多元醇(a1)和聚醚多元醇(a2)在存在催化剂或不存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3)反应而得到的物质。
作为聚酯多元醇(a1),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聚酯多元醇。作为这样的聚酯多元醇(a1),可列举例如使酸成分与二醇成分反应而得到的聚酯多元醇。作为酸成分,可列举例如对苯二甲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偏苯三酸等。作为二醇成分,可列举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丁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3,3’-二羟甲基庚烷、聚乙二醇、聚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丁基乙基戊二醇。作为多元醇成分,可列举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作为聚酯多元醇(a1),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将聚己内酯、聚(β-甲基-γ-戊内酯)、聚戊内酯等内酯类开环聚合而得到的聚酯多元醇等。
作为聚酯多元醇(a1)的分子量,从低分子量到高分子量均可以使用。作为聚酯多元醇(a1)的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5000。数均分子量小于500时,可能导致反应性变高、容易发生凝胶化。数均分子量超过5000时,可能导致反应性变低、而且聚氨酯多元醇自身的凝聚力变小。聚酯多元醇(a1)的用量,在构成聚氨酯多元醇的多元醇中,优选为10~90摩尔%。
作为聚醚多元醇(a2),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聚醚多元醇。作为这样的聚醚多元醇(a2),可列举例如将水、丙二醇、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低分子量多元醇用作引发剂,通过使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四氢呋喃等环氧烷化合物聚合而得到的聚醚多元醇。作为这样的聚醚多元醇(a2),具体可列举例如聚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丁二醇等官能团数为2以上的聚醚多元醇。
作为聚醚多元醇(a2)的分子量,从低分子量到高分子量均可以使用。作为聚醚多元醇(a2)的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5000。数均分子量小于1000时,可能导致反应性变高、容易发生凝胶化。数均分子量超过5000时,可能导致反应性变低、而且聚氨酯多元醇自身的凝聚力变小。聚醚多元醇(a2)的用量,在构成聚氨酯多元醇的多元醇中,优选为20~80摩尔%。
关于聚醚多元醇(a2),可以根据需要将其一部分替换成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丁基乙基戊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二醇类;或乙二胺、N-氨乙基乙醇胺、异佛尔酮二胺、二甲苯二胺等多元胺类等一并使用。
作为聚醚多元醇(a2),可以仅使用二官能性聚醚多元醇,也可以部分或全部使用数均分子量为1000~5000、且1个分子中至少具有3个以上羟基的聚醚多元醇。在部分或全部使用数均分子量为1000~5000、且1个分子中至少具有3个以上羟基的聚醚多元醇作为聚醚多元醇(a2)时,粘接力与再剥离性的平衡变得良好。在这样的聚醚多元醇中,数均分子量小于1000时,可能导致反应性变高、容易发生凝胶化。另外,在这样的聚醚多元醇中,数均分子量超过5000时,可能导致反应性变低、而且聚氨酯多元醇自身的凝聚力变小。这样的聚醚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更优选为2500~3500。
作为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3),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这样的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3),可列举例如芳香族多异氰酸酯、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等。
作为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可列举例如1,3-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1,4-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甲苯胺二异氰酸酯、2,4,6-三异氰酸酯甲苯、1,3,5-三异氰酸酯苯、二甲氧基苯胺二异氰酸酯、4,4’-二苯醚二异氰酸酯、4,4’,4”-三苯甲烷三异氰酸酯等。
作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可列举例如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2-亚丙基二异氰酸酯、2,3-亚丁基二异氰酸酯、1,3-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可列举例如ω,ω’-二异氰酸酯-1,3-二甲基苯、ω,ω’-二异氰酸酯-1,4-二甲基苯、ω,ω’-二异氰酸酯-1,4-二乙基苯、1,4-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3-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可列举例如3-异氰酸酯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1,3-环戊烷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2,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2,6-环己烷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1,4-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1,4-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等。
作为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3),也可以并用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与水反应而得到的缩二脲体、具有异氰尿酸酯环的三聚物等。
作为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能够使用的催化剂,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催化剂。作为这样的催化剂,可列举例如叔胺系化合物、有机金属系化合物等。
作为叔胺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三乙胺、三亚乙基二胺、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7(DBU)等。
作为有机金属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锡系化合物、非锡系化合物等。
作为锡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二丁基二氯化锡、二丁基氧化锡、二丁基二溴化锡、二马来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二乙酸二丁基锡、二丁基硫化锡、三丁基硫化锡、三丁基氧化锡、乙酸三丁基锡、三乙基乙氧基锡、三丁基乙氧基锡、二辛基氧化锡、三丁基氯化锡、三丁基三氯乙酸锡、2-乙基己酸锡等。
作为非锡系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二丁基二氯化钛、钛酸四丁酯、丁氧基三氯化钛等钛系化合物;油酸铅、2-乙基己酸铅、安息香酸铅、环烷酸铅等铅系化合物;2-乙基己酸铁、乙酰丙酮铁等铁系化合物;安息香酸钴、2-乙基己酸钴等钴系化合物;环烷酸锌、2-乙基己酸锌等锌系化合物;环烷酸锆等锆系化合物等。
在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在存在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两种多元醇的体系中,由于其反应性不同,因此,利用单独的催化剂系容易产生凝胶化或反应溶液浑浊这样的问题。因此,通过在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使用两种催化剂,反应速度、催化剂的选择性等变得容易控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作为这样的两种催化剂的组合,可列举例如叔胺/有机金属系、锡系/非锡系、锡系/锡系,优选为锡系/锡系,更优选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与2-乙基己酸锡的组合。其配合比以重量比计,2-乙基己酸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优选小于1,更优选为0.2~0.6。配合比为1以上时,可能由于催化剂活性的平衡而变得容易发生凝胶化。
在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催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聚酯多元醇(a1)、聚醚多元醇(a2)和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3)的总量,优选为0.01~1.0重量%。
在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温度优选小于100℃,更优选为85℃~95℃。在为100℃以上时,可能导致反应速度、交联结构的控制变得困难,可能难以得到具有规定分子量的聚氨酯多元醇。
在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也可以不使用催化剂。此时,反应温度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10℃以上。另外,在不存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优选反应3小时以上。
作为得到聚氨酯多元醇的方法,可列举例如1)将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催化剂、有机多异氰酸酯全部装入烧瓶的方法;2)将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催化剂装入烧瓶,再滴加有机多异氰酸酯进行添加的方法。作为得到聚氨酯多元醇的方法,在控制反应方面,优选方法2)。
在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溶剂。作为这样的溶剂,可列举例如甲乙酮、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丙酮等。这些溶剂中,优选甲苯。
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能够援用上述的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
在含有聚氨酯预聚物(C)的组合物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含有任意合适的其它成分。作为这样的其它成分,可以援用上述的其它成分。
作为制造由含有聚氨酯预聚物(C)的组合物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的方法,只要是使用所谓的“聚氨酯预聚物”作为原料制造聚氨酯系树脂的方法,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制造方法。
聚氨酯预聚物(C)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000~100000。
《基材层》
作为基材层的厚度,可以根据用途采用任意合适的厚度。基材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300μm,更优选为10μm~250μm,进一步优选为15μm~200μm,特别优选为20μm~150μm。
基材层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叠层体。基材层也可以被拉伸。
作为基材层的材料,可以根据用途采用任意合适的材料。可列举例如塑料、纸、金属膜、无纺布等。优选为塑料。基材层可以由一种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两种以上的材料构成。例如,可以由两种以上的塑料构成。
作为上述塑料,可列举例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等。作为聚酯系树脂,可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可列举例如烯烃单体的均聚物、烯烃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具体可列举例如均聚丙烯;以乙烯成分为共聚成分的嵌段系、无规系、接枝系等的丙烯系共聚物;Reactor-TPO(反应器直接制备热塑性聚烯烃);低密度、高密度、线型低密度、超低密度等乙烯系聚合体;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乙烯系共聚物等。
基材层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任意合适的添加剂。作为基材层中能够含有的添加剂,可列举例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防静电剂、填充剂、颜料等。基材层中能够含有的添加剂的种类、数、量可以根据目的适当设定。特别是在基材层的材料为塑料时,以防止劣化等为目的,优选含有上述添加剂中的几种。从提高耐候性等观点考虑,作为添加剂,特别优选列举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填充剂。
作为抗氧化剂,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抗氧化剂。作为这样的抗氧化剂,可列举例如酚系抗氧化剂、磷系加工热稳定剂、内酯系加工热稳定剂、硫系耐热稳定剂、酚-磷系抗氧化剂等。抗氧化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基材层的基料树脂(基材层为掺合物时,该掺合物为基料树脂),优选为1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0.2重量%。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紫外线吸收剂。作为这样的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例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等。紫外线吸收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形成基材层的基料树脂(基材层为掺合物时,该掺合物为基料树脂),优选为2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0.5重量%。
作为光稳定剂,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光稳定剂。作为这样的光稳定剂,可列举例如受阻胺系光稳定剂、苯甲酸酯系光稳定剂等。光稳定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形成基材层的基料树脂(基材层为掺合物时,该掺合物为基料树脂),优选为2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0.5重量%。
作为填充剂,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填充剂。作为这样的填充剂,可列举例如无机系填充剂等。作为无机系填充剂,具体可列举例如碳黑、氧化钛、氧化锌等。填充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形成基材层的基料树脂(基材层为掺合物时,该掺合物为基料树脂),优选为2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10重量%。
而且,作为添加剂,以赋予防静电性为目的,还优选列举表面活性剂、无机盐、多元醇、金属化合物、碳等无机系;低分子量系和高分子量系防静电剂。特别是从污染、维持粘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高分子量系防静电剂或碳。
《表面保护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可以利用任意合适的方法制造。作为这样的制造方法,可以依据任意合适的制造方法进行,例如:
(1)将粘接剂层的形成材料的溶液或热溶融液涂布在基材层上的方法;
(2)基于此,将涂布形成为成隔板状的粘接剂层转移到基材层上的方法;
(3)将粘接剂层的形成材料挤出到基材层上,进行形成涂布的方法;
(4)将基材层和粘接剂层以二层或多层挤出的方法;
(5)在基材层上,将粘接剂层单层层压的方法、或者将粘接剂层与层压层一起二层层压的方法;
(6)将粘接剂层和膜或层压层等基材层的形成材料二层或多层层压的方法等。
作为涂布的方法,可以使用例如辊涂法、逗号涂布(commacoater)法、模具涂布法、逆涂法、丝网印刷法、凹版涂布法等。
《表面保护膜的用途》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能够用于任意合适的用途。优选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对被粘物的污染非常少,优选润湿性和再操作性优异,因此,优选用于例如光学部件或电子部件的表面保护。作为光学部件,可列举例如LCD、使用了LCD等的触摸面板、用于LCD的滤光片、偏光板等。
粘贴有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的部件、例如光学部件或电子部件,能够利用手工操作将被粘贴的表面保护膜多次贴合和剥离。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其中,实施例等中的实验和评价方法如下所述。其中,记载为“份”时,只要没有特殊说明,是指“重量份”;记载为“%”时,只要没有特殊说明,是指“重量%”。
<残留增塑剂的定量方法>
从样品(利用剥离片保护粘接剂层表面的表面保护膜)中取10mg粘接剂,将粘接剂投入到加入了乙酸乙酯的带盖收集管中。利用振动器振动1天后,将上清液注入气相色谱柱(AgilentTechnologies公司制、6890N)。另外,事先使用各增塑剂制作GC校正曲线,利用校正曲线实施各增塑剂的残留量的定量。
<低温气泡产生评价>
将切成200mm×300mm大小的样品(利用剥离片保护粘接剂层表面的表面保护膜)在各温度条件下(5℃、0℃、-10℃、-20℃、-30℃、-40℃)保存4周后,在常温氛围下取出。评价按照下述基准进行。
○:从剥离片方向观察表面保护膜时未见气泡。
×:从剥离片方向观察表面保护膜时可见气泡。
〔实施例1〕
作为多元醇,使用作为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的PREMINOLS3011(旭硝子株式会社制、Mn=10000)85重量份、作为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的SANNIXGP-3000(三洋化成株式会社制、Mn=3000)13重量份、作为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的SANNIXGP-1000(三洋化成株式会社制、Mn=1000)2重量份,配合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多官能脂环族系异氰酸酯化合物CORONATEHX(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18重量份、催化剂(日本化学产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称:ナーセム第2铁)0.04重量份、作为劣化防止剂的Irganox1010(BASF制)0.5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脂肪酸酯(月桂酸甲酯、日油制、Mn=256)10重量份、作为稀释溶剂的乙酸乙酯241重量份,利用分散器搅拌,得到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
利用浸渍辊(fountainroll)将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涂布到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S10”(厚度38μm、TORAYINDUSTRIES,INC.制)上,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5μm,在干燥温度为130℃、干燥时间为30秒的条件下固化、干燥。这样操作,在基材上制作由聚氨酯系粘接剂(1)形成的粘接剂层。
然后,在粘接剂层的表面贴合一面实施了硅酮处理的厚度为25μm的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剥离片的硅酮处理面,得到表面保护膜(1)。
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2〕
除了使用脂肪酸酯(月桂酸甲酯、日油制、Mn=256)2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2)。
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3〕
除了使用脂肪酸酯(月桂酸甲酯、日油制、Mn=256)3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3)。
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4〕
除了使用脂肪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商品名称为“EXEPARLIPM”、花王株式会社制、Mn=270)1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4)。
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5〕
除了使用脂肪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商品名称为“EXEPARLIPM”、花王株式会社制、Mn=270)2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5)。
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6〕
除了使用脂肪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商品名称为“EXEPARLIPM”、花王株式会社制、Mn=270)3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6)。
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7〕
除了使用脂肪酸酯(棕榈酸异丙酯、商品名称为“EXEPARLIPP”、花王株式会社制、Mn=299)1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7)。
结果表示在表2中。
〔实施例8〕
除了使用脂肪酸酯(棕榈酸异丙酯、商品名称为“EXEPARLIPP”、花王株式会社制、Mn=299)2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8)。
结果表示在表2中。
〔实施例9〕
除了使用脂肪酸酯(棕榈酸异丙酯、商品名称为“EXEPARLIPP”、花王株式会社制、Mn=299)3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9)。
结果表示在表2中。
〔实施例10〕
除了使用脂肪酸酯(硬脂酸丁酯、商品名称为“EXEPARLBS”、花王株式会社制、Mn=341)1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10)。
结果表示在表2中。
〔实施例11〕
除了使用脂肪酸酯(硬脂酸丁酯、商品名称为“EXEPARLBS”、花王株式会社制、Mn=341)2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11)。
结果表示在表2中。
〔实施例12〕
除了使用脂肪酸酯(硬脂酸丁酯、商品名称为“EXEPARLBS”、花王株式会社制、Mn=341)3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12)。
结果表示在表2中。
〔实施例13〕
配合作为聚氨酯预聚物的“CYABINESH-109H”(固体成分54%、含有脂肪酸酯、东洋油墨制)100重量份、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多官能脂环族系异氰酸酯化合物CORONATEHX(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15重量份、作为稀释溶剂的甲苯208重量份,利用分散器搅拌,得到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
利用浸渍辊将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涂布到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S10”(厚度38μm、TORAYINDUSTRIES,INC.制)上,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5μm,在干燥温度为130℃、干燥时间为30秒的条件下固化、干燥。这样,在基材上制作由聚氨酯系粘接剂(13)形成的粘接剂层。
然后,在粘接剂层的表面贴合一面实施了硅酮处理的厚度为25μm的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剥离片的硅酮处理面,得到表面保护膜(13)。
结果表示在表2中。
〔实施例14〕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14)。
结果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15〕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15)。
结果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16〕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16)。
结果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17〕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17)。
结果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18〕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18)。
结果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19〕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19)。
结果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20〕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20)。
结果表示在表4中。
〔实施例21〕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21)。
结果表示在表4中。
〔实施例22〕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22)。
结果表示在表4中。
〔实施例23〕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23)。
结果表示在表4中。
〔实施例24〕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24)。
结果表示在表4中。
〔实施例25〕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25)。
结果表示在表4中。
〔实施例26〕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5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26)。
结果表示在表5中。
〔实施例27〕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5μm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27)。
结果表示在表5中。
〔实施例28〕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5μm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28)。
结果表示在表5中。
〔实施例29〕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5μm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29)。
结果表示在表5中。
〔实施例30〕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5μm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30)。
结果表示在表5中。
〔实施例31〕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5μm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31)。
结果表示在表5中。
〔实施例32〕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5μm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32)。
结果表示在表5中。
〔实施例33〕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5μm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33)。
结果表示在表5中。
〔实施例34〕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34)。
结果表示在表5中。
〔实施例35〕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35)。
结果表示在表5中。
〔实施例36〕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36)。
结果表示在表5中。
〔比较例1〕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1)。
结果表示在表6中。
〔比较例2〕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5μm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2)。
结果表示在表6中。
〔比较例3〕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5μm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3)。
结果表示在表6中。
〔比较例4〕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5μm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4)。
结果表示在表6中。
〔比较例5〕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5μm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5)。
结果表示在表6中。
〔比较例6〕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5μm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6)。
结果表示在表6中。
〔比较例7〕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7)。
结果表示在表7中。
〔比较例8〕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8)。
结果表示在表7中。
〔比较例9〕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9)。
结果表示在表7中。
〔比较例10〕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10)。
结果表示在表7中。
〔比较例11〕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11)。
结果表示在表7中。
〔比较例12〕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12)。
结果表示在表7中。
〔比较例13〕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13)。
结果表示在表7中。
〔比较例14〕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14)。
结果表示在表7中。
〔比较例15〕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14)。
结果表示在表7中。
〔比较例16〕
除了涂布所得到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进行,得到表面保护膜(C16)。
结果表示在表7中。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实施例37〕
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粘贴在作为光学部件的偏光板(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称为“TEG1465DUHC”)上,得到粘贴有表面保护膜的光学部件。
〔实施例38〕
将实施例4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粘贴在作为光学部件的偏光板(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称为“TEG1465DUHC”)上,得到粘贴有表面保护膜的光学部件。
〔实施例39〕
将实施例7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粘贴在作为光学部件的偏光板(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称为“TEG1465DUHC”)上,得到粘贴有表面保护膜的光学部件。
〔实施例40〕
将实施例10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粘贴在作为光学部件的偏光板(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称为“TEG1465DUHC”)上,得到粘贴有表面保护膜的光学部件。
〔实施例41〕
将实施例13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粘贴在作为光学部件的偏光板(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称为“TEG1465DUHC”)上,得到粘贴有表面保护膜的光学部件。
〔实施例42〕
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粘贴在作为电子部件的导电性薄膜(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称为“ELECRYSTAV270L-TFMP”)上,得到粘贴有表面保护膜的电子部件。
〔实施例43〕
将实施例4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粘贴在作为电子部件的导电性薄膜(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称为“ELECRYSTAV270L-TFMP”)上,得到粘贴有表面保护膜的电子部件。
〔实施例44〕
将实施例7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粘贴在作为电子部件的导电性薄膜(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称为“ELECRYSTAV270L-TFMP”)上,得到粘贴有表面保护膜的电子部件。
〔实施例45〕
将实施例10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粘贴在作为电子部件的导电性薄膜(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称“ELECRYSTAV270L-TFMP”)上,得到粘贴有表面保护膜的电子部件。
〔实施例46〕
将实施例13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粘贴在作为电子部件的导电性薄膜(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称为“ELECRYSTAV270L-TFMP”)上,得到粘贴有表面保护膜的电子部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能用于任意合适的用途。优选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优选用于光学部件或电子部件的表面保护。

Claims (10)

1.一种表面保护膜,其包含粘接剂层,所述表面保护膜的特征在于:
该粘接剂层含有含聚氨酯系树脂的聚氨酯系粘接剂作为主要成分,
该聚氨酯系粘接剂含有增塑剂,
将该粘接剂层的厚度设为Xμm、将1g该聚氨酯系粘接剂中的增塑剂的量设为Ymg时,满足Y<-4X+1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塑剂为脂肪酸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脂肪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为200~4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氨酯系树脂是由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元醇(A)为选自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蓖麻油系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元醇(A)的数均分子量Mn为400~20000。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元醇(A)和所述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中的NCO基与OH基的当量比,以NCO基/OH基计为1.0~5.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氨酯系树脂是由含有聚氨酯预聚物(C)的组合物得到的聚氨酯系树脂。
9.一种粘贴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保护膜的光学部件。
10.一种粘贴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保护膜的电子部件。
CN201510431306.7A 2014-07-23 2015-07-21 表面保护膜 Pending CN1053159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9675A JP2016023261A (ja) 2014-07-23 2014-07-23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14-149675 2014-07-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5909A true CN105315909A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44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31306.7A Pending CN105315909A (zh) 2014-07-23 2015-07-21 表面保护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23261A (zh)
KR (1) KR20160012080A (zh)
CN (1) CN105315909A (zh)
TW (1) TW20161008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7412A (zh) * 2014-12-02 2016-06-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用粘合片
CN107090265A (zh) * 2016-02-18 2017-08-25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再剥离型粘合剂和表面保护膜
CN110437787A (zh) * 2019-06-24 2019-11-12 萍乡高恒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排气无溶剂聚氨酯压敏胶组合物
CN113004824A (zh) * 2019-12-20 2021-06-22 利诺士尖端材料有限公司 视觉显示装置工序用表面保护粘结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5743B2 (ja) * 2016-10-14 2021-04-07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7025231B2 (ja) * 2018-02-01 2022-02-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7080084B2 (ja) * 2018-03-28 2022-06-03 アイカ工業株式会社 2液型ウレタン系組成物
KR102133641B1 (ko) 2018-08-03 2020-07-21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표면보호용 점착필름과 표면보호용 점착필름이 부착된 전자부재
JP7122228B2 (ja) * 2018-11-06 2022-08-19 ライオン・スペシャリティ・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019868A1 (ja) * 2019-07-29 2021-02-0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粘着剤組成物
KR102325734B1 (ko) * 2019-12-20 2021-11-12 (주)이녹스첨단소재 화상표시장치 공정용 표면보호 점착필름
KR102325735B1 (ko) * 2019-12-24 2021-11-12 (주)이녹스첨단소재 화상표시장치 공정용 표면보호 점착필름
CN113174217B (zh) * 2021-03-31 2022-11-08 淮安维嘉益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硅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56639A (ja) * 1999-03-08 2000-09-19 Toyo Ink Mfg Co Ltd ポリウレタン粘着剤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た塗工物
JP2010209324A (ja) * 2009-02-13 2010-09-24 Dic Corp 保護粘着フィルム
TW201343858A (zh) * 2012-02-29 2013-11-01 Kimoto Kk 再剝離性保護黏著薄膜
CN103666360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聚氨酯基压敏胶粘剂和使用所述压敏胶粘剂的表面保护膜
CN103805119A (zh) * 2012-11-06 2014-05-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聚氨酯基压敏胶粘剂和使用所述压敏胶粘剂的表面保护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56639A (ja) * 1999-03-08 2000-09-19 Toyo Ink Mfg Co Ltd ポリウレタン粘着剤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た塗工物
JP2010209324A (ja) * 2009-02-13 2010-09-24 Dic Corp 保護粘着フィルム
TW201343858A (zh) * 2012-02-29 2013-11-01 Kimoto Kk 再剝離性保護黏著薄膜
CN103666360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聚氨酯基压敏胶粘剂和使用所述压敏胶粘剂的表面保护膜
CN103805119A (zh) * 2012-11-06 2014-05-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聚氨酯基压敏胶粘剂和使用所述压敏胶粘剂的表面保护膜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7412A (zh) * 2014-12-02 2016-06-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用粘合片
CN107090265A (zh) * 2016-02-18 2017-08-25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再剥离型粘合剂和表面保护膜
CN107090265B (zh) * 2016-02-18 2021-03-12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再剥离型粘合剂和表面保护膜
CN110437787A (zh) * 2019-06-24 2019-11-12 萍乡高恒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排气无溶剂聚氨酯压敏胶组合物
CN113004824A (zh) * 2019-12-20 2021-06-22 利诺士尖端材料有限公司 视觉显示装置工序用表面保护粘结膜
CN113004824B (zh) * 2019-12-20 2023-01-10 利诺士尖端材料有限公司 视觉显示装置工序用表面保护粘结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23261A (ja) 2016-02-08
KR20160012080A (ko) 2016-02-02
TW201610082A (zh)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5909A (zh) 表面保护膜
CN104004464A (zh) 表面保护膜
CN103666360B (zh) 聚氨酯基压敏胶粘剂和使用所述压敏胶粘剂的表面保护膜
JP6014926B2 (ja) 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TWI600735B (zh) Adhesive
CN103805119B (zh) 聚氨酯基压敏胶粘剂和使用所述压敏胶粘剂的表面保护膜
JP6536664B2 (ja)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TWI702273B (zh) 表面保護膜
CN103571359A (zh) 表面保护膜、光学构件和电子构件
CN103570912B (zh) 树脂组合物、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压敏胶粘剂层、压敏胶粘片和表面保护膜
CN103571360A (zh) 表面保护膜、光学构件和电子构件
KR102285701B1 (ko) 표면 보호 필름 부착 피착체
JP6123145B2 (ja) 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CN103570914A (zh) 树脂组合物、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压敏胶粘剂层、压敏胶粘片和表面保护膜
JP7253391B2 (ja) 補強用積層フィルム
JP7030269B2 (ja) 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CN104830265A (zh) 粘合剂、添加交联剂的粘合剂制造用试剂盒、粘合片、粘合片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TW202031484A (zh) 補強用積層膜
JP2022164113A (ja)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21046499A (ja) 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