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2273B - 表面保護膜 - Google Patents

表面保護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2273B
TWI702273B TW104140377A TW104140377A TWI702273B TW I702273 B TWI702273 B TW I702273B TW 104140377 A TW104140377 A TW 104140377A TW 104140377 A TW104140377 A TW 104140377A TW I702273 B TWI702273 B TW I7022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tion
weight
polyol
bis
polyuretha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0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7441A (zh
Inventor
佐佐木翔悟
設樂浩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7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7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2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2273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表面保護膜,其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優異,因此能夠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本發明又提供一種貼合有此種表面保護膜之光學構件及電子構件。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係含有黏著劑層之表面保護膜,且該黏著劑層包含含有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作為主要成分,使該黏著劑層側僅藉由自重貼合於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為0.2μm~2μm之被黏著體表面時之密著率為80%以上。

Description

表面保護膜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表面保護膜。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係含有黏著劑層作為最外層之表面保護膜,該黏著劑層包含含有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作為主要成分。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例如較佳用於光學構件或電子構件之表面保護。
對於光學構件或電子構件,為了防止於加工、組裝、檢查、輸送等時之表面損傷,通常於露出面側貼合表面保護膜。此種表面保護膜於不需要表面保護之時間點,自光學構件或電子構件上剝離。
此種之表面保護膜,於自光學構件或電子構件之製造步驟,經過組裝步驟、檢查步驟、輸送步驟等,直至最終上市,大多數情形時持續使用同一表面保護膜。於該情形時,此種表面保護膜於各步驟中,大多情形藉由手工操作進行貼附、剝離、再貼附。
藉由手工操作貼附表面保護膜之情形時、或者於較大之被黏著體上貼附表面保護膜之情形時,有時於被黏著體與表面保護膜之間會夾入氣泡。因此,報告有一些為了於貼附時不夾入氣泡而提高表面保護膜之潤濕性之技術。例如,已知將潤濕速度較快之有機矽樹脂用於黏著劑層之表面保護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但是,於將有機矽樹脂用於黏著劑層之情形時,其黏著劑成分容易污染被黏著體,作為用以保護光學構件或電子構件等特別要求低污染之構件之表面之表面保護膜使用時,存在較大問題。
作為來自黏著劑成分之污染較少之表面保護膜,已知有將丙烯酸系樹脂用於黏著劑層之表面保護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但是,將丙烯酸系樹脂用於黏著劑層之表面保護膜,由於其潤濕性較差,因此於藉由手工操作貼附表面保護膜之情形時,有時於被黏著體與表面保護膜之間會夾入氣泡。另外,於將丙烯酸系樹脂用於黏著劑層之情形時,存在剝離時容易產生殘膠之問題,於作為用以保護光學構件或電子構件等特別不希望混入異物之構件之表面之表面保護膜使用時,存在問題。
另外,於將表面保護膜與被黏著體貼附時,要求如上述般初期潤濕性等之潤濕性優異,並且要求輕剝離性。其原因在於,剝離時不對被黏著體造成損傷,或於剝離後與被黏著體再貼附再次作為表面保護膜使用。即便潤濕性良好,若進行重剝離,則於被黏著體較薄且脆弱之情形時,被黏著體亦會被破壞,或者於剝離表面保護膜時該表面保護膜變形,不能再次作為表面保護膜使用。為了避免此種問題,對用於光學構件或電子構件之表面保護膜而言,强烈要求不夾入氣泡、能夠幾次進行貼附、能夠不變形地進行輕剝離之所謂之再操作性。
為了解決此種問題,最近報告有具有含有特定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之黏著劑層之表面保護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4)。
但是,先前之具有含有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之黏著劑層之表面保護膜,存在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時之階差追隨性較差、不能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之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15226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4-05182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4-11170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4-111702號公報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表面保護膜,其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仍然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優異,因此能夠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另外,提供一種貼附有此種表面保護膜之光學構件及電子構件。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係含有黏著劑層之表面保護膜,該黏著劑層包含含有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作為主要成分,使該黏著劑層側僅藉由自重貼合於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為0.2μm~2μm之被黏著體表面時之密著率為80%以上。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上述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為由含有多元醇(A)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上述多元醇(A)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400~20000。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上述多元醇(A)與上述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中之NCO基與OH基之當量比以NCO基/OH基計為0.3~1.0。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上述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為由含有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
於較佳之實施方式中,上述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與上述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中之NCO基與OH基之當量比以NCO基/OH基計為 0.3~1.0。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上述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含有脂肪酸酯。
於較佳之實施形態中,上述脂肪酸酯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200~400。
本發明之光學構件係貼附有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構件。
本發明之電子構件係貼附有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構件。
根據本發明,能够提供一種表面保護膜,其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附之情形時,潤濕性仍然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優異,因此能夠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另外,提供一種貼附有此種表面保護膜之光學構件及電子構件。
1‧‧‧基材層
2‧‧‧黏著劑層
10‧‧‧表面保護膜
圖1係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之表面保護膜之概略剖面圖。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含有黏著劑層。於黏著劑層之黏著面側可貼合具有脫模性之剝離襯裡。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較佳為黏著劑層或於黏著面側貼合有具有脫模性之剝離襯裡之黏著劑層位於最外層。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較佳為具有基材層及黏著劑層。基材層可僅為1層,亦可為2層以上。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除了具有基材層及黏著劑層以外,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可具有任意適當之其他層。
圖1係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中之表面保護膜之概略剖面圖。表面保護膜10具備基材層1及黏著劑層2。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可根據需要進一步具有任意適當之其他層(未圖示)。
對於基材層1之未附設黏著劑層2之面,可藉由例如向基材層添加脂肪醯胺、聚乙烯亞胺、長鏈烷基系添加劑等進行脫模處理,或者可設置包含有機矽系、長鏈烷基系、氟系等任意適當之剝離劑之塗層,以形成容易捲回之捲繞體等。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厚度可根據用途設定為任意適當之厚度。就充分表現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μm~300μm,更佳為15μm~250μm,進而較佳為20μm~200μm,特別較佳為25μm~150μm。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於使黏著劑層側僅藉由自重貼合於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為0.2μm~2μm之被黏著體表面時之密著率為80%以上。藉由使黏著劑層側僅藉由自重貼合於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為0.2μm~2μm之被黏著體表面時之密著率為80%以上,能夠提供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時,潤濕性仍然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優異,因此能夠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之表面保護膜。
關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自能夠進一步表現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使黏著劑層側僅藉由自重貼合於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為0.2μm~2μm之被黏著體表面時之密著率較佳為82%以上,更佳為84%以上,進而較佳為86%以上,特別較佳為88%以上,最佳為90%以上。密著率之上限較佳為100%。
關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就能夠進一步表現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使黏著劑層側僅藉由自重貼合於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為0.2μm之被黏著體表面時之密著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88%以上,特別較佳為90%以上,最佳為92%以上。密著率之上限較佳為100%。
關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就能夠進一步表現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使黏著劑層側僅藉由自重貼合於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為 0.3μm之被黏著體表面時之密著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3%以上,進而較佳為86%以上,特別較佳為88%以上,最佳為90%以上。密著率之上限較佳為100%。
關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就能夠進一步表現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使黏著劑層側僅藉由自重貼合於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為0.8μm之被黏著體表面時之密著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2%以上,進而較佳為84%以上,特別較佳為86%以上,最佳為88%以上。密著率之上限較佳為100%。
關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就能夠進一步表現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使黏著劑層側僅藉由自重貼合於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為1.1μm之被黏著體表面時之密著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2%以上,進而較佳為84%以上,特別較佳為86%以上,最佳為87%以上。密著率之上限較佳為100%。
《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包含含有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作為主要成分。黏著劑層中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之含有比例較佳為50重量%~100重量%,更佳為60重量%~100重量%,進而較佳為70重量%~100重量%,特別較佳為80重量%~100重量%,最佳為90重量%~100重量%。藉由將黏著劑層中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之含有比例於上述範圍內調整,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亦更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更優異,能夠更充分達成高密著率。
作為黏著劑層之厚度,可根據用途採用任意適當之厚度。關於黏著劑層之厚度,就能夠進一步表現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μm~100μm,更佳為3μm~50μm,進而較佳為5μm~30μm。藉由將黏著劑層之厚度於上述範圍內調整,本發明之表面 保護膜即便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亦更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更優異,能夠更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
黏著劑層能夠利用任意適當之製造方法製造。作為此種製造方法,例如可列舉將作為黏著劑層之形成材料之組合物塗布於基材層上,於基材層上形成黏著劑層之方法。作為此種塗布方法,例如可列舉輥塗、凹版塗布、逆向塗布、輥刷、噴塗、氣刀塗布法、利用模具塗布機等進行之擠出塗布等。
黏著劑層除了可含有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以外,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可含有任意適當之其他成分。作為此種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以外之樹脂成分、增黏劑、無機填充劑、有機填充劑、金屬粉、顏料、箔狀物、軟化劑、抗老化劑、導電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光穩定劑、表面潤滑劑、流平劑、防腐劑、耐熱穩定劑、阻聚劑、潤滑劑、溶劑、催化劑等。
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中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含有比例較佳為50重量%~100重量%,更佳為70重量%~100重量%,進而較佳為90重量%~100重量%,特別較佳為95重量%~100重量%,最較佳為98重量%~100重量%。藉由將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中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含有比例於上述範圍內調整,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即便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亦更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更優異,因此能夠更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
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除了可含有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以外,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可含有任意適當之其他成分。作為此種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以外之樹脂成分、增黏劑、無機填充料、有機填充料、金屬粉、顏料、箔狀物、軟化劑、抗老化劑、導電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光穩定劑、表面潤滑劑、流平劑、防腐劑、耐熱穩定劑、阻聚劑、潤滑劑、溶劑、催化劑 等。
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可含有脂肪酸酯。脂肪酸酯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脂肪酸酯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較佳為200~400,更佳為210~395,進而較佳為230~380,特別較佳為240~360,最佳為250~350。藉由將脂肪酸酯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於上述範圍內調整,能夠進一步提高潤濕速度。若脂肪酸酯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過小,則有即便添加份數較多、潤濕速度亦不提高之虞。若脂肪酸酯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過大,則有乾燥時黏著劑之硬化性惡化,不僅對潤濕特性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對黏著特性亦造成不良影響之虞。
作為脂肪酸酯,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可採用任意適當之脂肪酸酯。作為此種脂肪酸酯,例如可列舉聚氧乙烯雙酚A月桂酸酯、硬脂酸丁酯、棕櫚酸2-乙基己酯、硬脂酸2-乙基己酯、山萮酸單甘油酯、2-乙基己酸鯨蠟酯、肉豆蔻酸異丙酯、棕櫚酸異丙酯、異硬脂酸膽甾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椰子油脂肪酸甲酯、月桂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基酯、季戊四醇單油酸酯、季戊四醇單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棕櫚酸酯、硬脂酸硬脂酯、硬脂酸異十三烷基酯、2-乙基己酸三甘油酯、月桂酸丁酯、油酸辛酯等。
於調製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時之脂肪酸酯之調配比例,例如相對於多元醇(A)較佳為5重量%~50重量%,更佳為7重量%~45重量%,進而較佳為8重量%~40重量%,特別較佳為9重量%~35重量%,最佳為10重量%~30重量%。
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可含有包含氟有機陰離子之離子性液體。藉由使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含有包含氟有機陰離子之離子性液體,能夠提供防靜電性非常優異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離子性液體可僅為 1種,亦可為2種以上。
於本發明中,所謂離子性液體,意指於25℃呈現液狀之熔融鹽(離子性化合物)。
作為離子性液體,只要為包含氟有機陰離子之離子性液體,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可採用任意適當之離子性液體。作為此種離子性液體,較佳為由氟有機陰離子及鎓陽離子構成之離子性液體。藉由採用由氟有機陰離子及鎓陽離子構成之離子性液體作為離子性液體,能夠提供防靜電性非常優異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
作為能夠構成離子性液體之鎓陽離子,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可採用任意適當之鎓陽離子。作為此種鎓陽離子,較佳為選自含氮鎓陽離子、含硫鎓陽離子、含磷鎓陽離子中之至少1種。藉由選擇該等鎓陽離子,能夠提供防靜電性非常優異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
作為能夠構成離子性液體之鎓陽離子,較佳為選自具有通式(1)~(5)所示之結構之陽離子中之至少1種。
Figure 104140377-A0202-12-0009-1
於通式(1)中,Ra表示碳數4至20之烴基,可含有雜原子,Rb及Rc相同或不同,表示氫或碳數1至16之烴基,可含有雜原子。其中,於氮原子具有雙鍵之情形時,不含Rc。
於通式(2)中,Rd表示碳數2至20之烴基,可含有雜原子,Re、Rf及Rg相同或不同,表示氫或碳數1至16之烴基,可含有雜原子。
於通式(3)中,Rh表示碳數2至20之烴基,可含有雜原子,Ri、Rj 及Rk相同或不同,表示氫或碳數1至16之烴基,可含有雜原子。
於通式(4)中,Z表示氮原子、硫原子或磷原子,Rl、Rm、Rn和Ro相同或不同,表示碳數1至20之烴基,可含有雜原子。其中,於Z為硫原子之情形時,不含Ro。
於通式(5)中,X表示Li原子、Na原子或K原子。
作為通式(1)所示之陽離子,例如可列舉吡啶鎓陽離子、吡咯烷鎓陽離子、呱啶鎓陽離子、具有吡咯啉骨架之陽離子、具有吡咯骨架之陽離子等。
作為通式(1)所示之陽離子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1-乙基吡啶鎓陽離子、1-丁基吡啶鎓陽離子、1-己基吡啶鎓陽離子、1-乙基-3-甲基吡啶鎓陽離子、1-丁基-3-甲基吡啶鎓陽離子、1-己基-3-甲基吡啶鎓陽離子、1-丁基-4-甲基吡啶鎓陽離子、1-辛基-4-甲基吡啶鎓陽離子、1-丁基-3,4-二甲基吡啶鎓陽離子、1,1-二甲基吡咯烷鎓陽離子等吡啶鎓陽離子;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甲基-1-戊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甲基-1-己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甲基-1-庚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乙基-1-丙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乙基-1-丁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乙基-1-戊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乙基-1-己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乙基-1-庚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1-二丙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丙基-1-丁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1-二丁基吡咯烷鎓陽離子等吡咯烷鎓陽離子;1-丙基呱啶鎓陽離子、1-戊基呱啶鎓陽離子、1-甲基-1-乙基呱啶鎓陽離子、1-甲基-1-丙基呱啶鎓陽離子、1-甲基-1-丁基呱啶鎓陽離子、1-甲基-1-戊基呱啶鎓陽離子、1-甲基-1-己基呱啶鎓陽離子、1-甲基-1-庚基呱啶鎓陽離子、1-乙基-1-丙基呱啶鎓陽離子、1-乙基-1-丁基呱啶鎓陽離子、1-乙基-1-戊基呱啶鎓陽離子、1-乙基-1-己基呱啶鎓陽離子、1-乙基-1-庚基呱啶鎓陽離子、1-丙基-1-丁基呱啶 鎓陽離子、1,1-二甲基呱啶鎓陽離子、1,1-二丙基呱啶鎓陽離子、1,1-二丁基呱啶鎓陽離子等呱啶鎓陽離子;2-甲基-1-吡咯啉陽離子;1-乙基-2-苯基吲哚陽離子;1,2-二甲基吲哚陽離子;1-乙基哢唑陽離子等。
於該等之中,就能夠進一步表現本發明之效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可列舉1-乙基吡啶鎓陽離子、1-丁基吡啶鎓陽離子、1-己基吡啶鎓陽離子、1-乙基-3-甲基吡啶鎓陽離子、1-丁基-3-甲基吡啶鎓陽離子、1-己基-3-甲基吡啶鎓陽離子、1-丁基-4-甲基吡啶鎓陽離子、1-辛基-4-甲基吡啶鎓陽離子等吡啶鎓陽離子;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甲基-1-戊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甲基-1-己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甲基-1-庚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乙基-1-丙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乙基-1-丁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乙基-1-戊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乙基-1-己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乙基-1-庚基吡咯烷鎓陽離子等吡咯烷鎓陽離子;1-甲基-1-乙基呱啶鎓陽離子、1-甲基-1-丙基呱啶鎓陽離子、1-甲基-1-丁基呱啶鎓陽離子、1-甲基-1-戊基呱啶鎓陽離子、1-甲基-1-己基呱啶鎓陽離子、1-甲基-1-庚基呱啶鎓陽離子、1-乙基-1-丙基呱啶鎓陽離子、1-乙基-1-丁基呱啶鎓陽離子、1-乙基-1-戊基呱啶鎓陽離子、1-乙基-1-己基呱啶鎓陽離子、1-乙基-1-庚基呱啶鎓陽離子、1-丙基-1-丁基呱啶鎓陽離子等呱啶鎓陽離子等,更較佳為1-己基吡啶鎓陽離子、1-乙基-3-甲基吡啶鎓陽離子、1-丁基-3-甲基吡啶鎓陽離子、1-辛基-4-甲基吡啶鎓陽離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陽離子、1-甲基-1-丙基呱啶鎓陽離子。
作為通式(2)所示之陽離子,例如可列舉咪唑鎓陽離子、四氫嘧啶鎓陽離子、二氫嘧啶鎓陽離子等。
作為通式(2)所示之陽離子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1,3-二甲基咪唑 鎓陽離子、1,3-二乙基咪唑鎓陽離子、1-乙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丁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己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辛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癸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2-二甲基-3-丙基咪唑鎓陽離子、1-乙基-2,3-二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丁基-2,3-二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己基-2,3-二甲基咪唑鎓陽離子等咪唑鎓陽離子;1,3-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鎓陽離子、1,2,3-三甲基-1,4,5,6-四氫嘧啶鎓陽離子、1,2,3,4-四甲基-1,4,5,6-四氫嘧啶鎓陽離子、1,2,3,5-四甲基-1,4,5,6-四氫嘧啶鎓陽離子等四氫嘧啶鎓陽離子;1,3-二甲基-1,4-二氫嘧啶鎓陽離子、1,3-二甲基-1,6-二氫嘧啶鎓陽離子、1,2,3-三甲基-1,4-二氫嘧啶鎓陽離子、1,2,3-三甲基-1,6-二氫嘧啶鎓陽離子、1,2,3,4-四甲基-1,4-二氫嘧啶鎓陽離子、1,2,3,4-四甲基-1,6-二氫嘧啶鎓陽離子等二氫嘧啶鎓陽離子等。
於該等之中,就能夠更表現本發明之效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1,3-二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3-二乙基咪唑鎓陽離子、1-乙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丁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己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辛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癸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等咪唑鎓陽離子,更佳為1-乙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1-己基-3-甲基咪唑鎓陽離子。
作為通式(3)所示之陽離子,例如可列舉吡唑鎓陽離子、吡唑啉鎓陽離子等。
作為通式(3)所示之陽離子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1-甲基吡唑鎓陽離子、3-甲基吡唑鎓陽離子、1-乙基-2-甲基吡唑啉鎓陽離子、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陽離子、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陽離子、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陽離子等吡唑鎓陽離子;1-乙基-2,3,5-三 甲基吡唑啉鎓陽離子、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啉鎓陽離子、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啉鎓陽離子等吡唑啉鎓陽離子等。
作為通式(4)所示之陽離子,例如可列舉四烷基銨陽離子、三烷基鋶陽離子、四烷基鏻陽離子、或上述烷基之一部分經烯基或烷氧基、進而環氧基取代之陽離子等。
作為通式(4)所示之陽離子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四甲基銨陽離子、四乙基銨陽離子、四丁基銨陽離子、四戊基銨陽離子、四己基銨陽離子、四庚基銨陽離子、三乙基甲基銨陽離子、三丁基乙基銨陽離子、三甲基丙基銨陽離子、三甲基癸基銨陽離子、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銨陽離子、縮水甘油基三甲基銨陽離子、三甲基鋶陽離子、三乙基鋶陽離子、三丁基鋶陽離子、三己基鋶陽離子、二乙基甲基鋶陽離子、二丁基乙基鋶陽離子、二甲基癸基鋶陽離子、四甲基鏻陽離子、四乙基鏻陽離子、四丁基鏻陽離子、四己基鏻陽離子、四辛基鏻陽離子、三乙基甲基鏻陽離子、三丁基乙基鏻陽離子、三甲基癸基鏻陽離子、二烯丙基二甲基銨陽離子等。
於該等之中,就能夠更表現本發明之效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可列舉三乙基甲基銨陽離子、三丁基乙基銨陽離子、三甲基癸基銨陽離子、二乙基甲基鋶陽離子、二丁基乙基鋶陽離子、二甲基癸基鋶陽離子、三乙基甲基鏻陽離子、三丁基乙基鏻陽離子、三甲基癸基鏻陽離子等非對稱之四烷基銨陽離子、三烷基鋶陽離子、四烷基鏻陽離子、或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銨陽離子、縮水甘油基三甲基銨陽離子、二烯丙基二甲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N-乙基-N-丙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N-乙基-N-丁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N-乙基-N-戊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N-乙基-N-己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N-乙基-N-庚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N-乙基-N-壬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N,N-二丙基銨陽離子、N,N-二乙基-N-丙基-N- 丁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N-丙基-N-戊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N-丙基-N-己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N-丙基-N-庚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N-丁基-N-己基銨陽離子、N,N-二乙基-N-丁基-N-庚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N-戊基-N-己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N,N-二己基銨陽離子、三甲基庚基銨陽離子、N,N-二乙基-N-甲基-N-丙基銨陽離子、N,N-二乙基-N-甲基-N-戊基銨陽離子、N,N-二乙基-N-甲基-N-庚基銨陽離子、N,N-二乙基-N-丙基-N-戊基銨陽離子、三乙基丙基銨陽離子、三乙基戊基銨陽離子、三乙基庚基銨陽離子、N,N-二丙基-N-甲基-N-乙基銨陽離子、N,N-二丙基-N-甲基-N-戊基銨陽離子、N,N-二丙基-N-丁基-N-己基銨陽離子、N,N-二丙基-N,N-二己基銨陽離子、N,N-二丁基-N-甲基-N-戊基銨陽離子、N,N-二丁基-N-甲基-N-己基銨陽離子、三辛基甲基銨陽離子、N-甲基-N-乙基-N-丙基-N-戊基銨陽離子等,更佳為三甲基丙基銨陽離子。
作為能夠構成離子性液體之氟有機陰離子,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氟有機陰離子。此種氟有機陰離子可經完全氟化(全氟化),亦可經部分氟化。
作為此種氟有機陰離子,例如可列舉經氟化之芳基磺酸鹽、全氟烷烴磺酸鹽、雙(氟磺醯基)醯亞胺、雙(全氟烷烴磺醯基)醯亞胺、氰基全氟烷烴磺醯胺、雙(氰基)全氟烷烴磺醯甲基化物、氰基-雙-(全氟烷烴磺醯基)甲基化物、三(全氟烷烴磺醯基)甲基化物、三氟乙酸鹽、全氟烷基化物、三(全氟烷烴磺醯基)甲基化物、(全氟烷烴磺醯基)三氟乙醯胺等。
於該等氟有機陰離子之中,更佳為全氟烷基磺酸鹽、雙(氟磺醯基)醯亞胺、雙(全氟烷烴磺醯基)醯亞胺,更具體而言,例如為三氟甲磺酸鹽、五氟乙磺酸鹽、七氟丙磺酸鹽、九氟丁磺酸鹽、雙(氟磺醯基)醯亞胺、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
作為離子性液體之具體例,可自上述陽離子成分及上述陰離子成分之組合中適當選擇使用。作為此種離子性液體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1-己基吡啶鎓雙(氟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鹽、1-乙基-3-甲基吡啶鎓五氟乙磺酸鹽、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七氟丙磺酸鹽、1-乙基-3-甲基吡啶鎓九氟丁磺酸鹽、1-丁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鹽、1-丁基-3-甲基吡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丁基-3-甲基吡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辛基-4-甲基吡啶鎓雙(氟磺醯基)醯亞胺、1,1-二甲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雙(氟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戊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己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庚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丙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丁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戊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己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庚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1-二丙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丙基-1-丁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1-二丁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丙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戊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1-二甲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乙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丙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丙基呱啶鎓雙(氟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丁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戊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己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庚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丙基呱啶鎓雙 (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丁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戊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己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庚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1-二丙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丙基-1-丁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1-二丁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1-二甲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戊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己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庚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丙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丁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戊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己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庚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1-二丙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丙基-1-丁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1-二丁基吡咯烷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丙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戊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1-二甲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乙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丙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丁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戊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己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庚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丙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丁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戊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己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1-庚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1-二丙基呱啶 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丙基-1-丁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1-二丁基呱啶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乙酸鹽、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丁酸鹽、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鹽、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丙磺酸鹽、1-乙基-3-甲基咪唑鎓九氟丁磺酸鹽、1-乙基-3-甲基咪唑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雙(氟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三氟甲磺醯基)甲基化物、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乙酸鹽、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丁酸鹽、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鹽、1-丁基-3-甲基咪唑鎓全氟丁磺酸鹽、1-丁基-3-甲基咪唑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己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鹽、1-己基-3-甲基咪唑鎓雙(氟磺醯基)醯亞胺、1,2-二甲基-3-丙基咪唑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三氟甲磺醯基)三氟乙醯胺、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三氟甲磺醯基)三氟乙醯胺、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鎓(三氟甲磺醯基)三氟乙醯胺、三甲基丙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乙基-N-丙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乙基-N-丁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乙基-N-戊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乙基-N-己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乙基-N-庚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乙基-N-壬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N-二丙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丙基-N-丁基銨雙(三 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丙基-N-戊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丙基-N-己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丙基-N-庚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丁基-N-己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丁基-N-庚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戊基-N-己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甲基-N,N-二己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三甲基庚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乙基-N-甲基-N-丙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乙基-N-甲基-N-戊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乙基-N-甲基-N,N-庚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乙基-N-丙基-N-戊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三乙基丙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三乙基戊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三乙基庚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丙基-N-甲基-N-乙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丙基-N-甲基-N-戊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丙基-N-丁基-N-己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丙基-N,N-二己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丁基-N-甲基-N-戊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丁基-N-甲基-N-己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三辛基甲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甲基-N-乙基-N-丙基-N-戊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丁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醯基)三氟乙醯胺、1-丁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醯基)三氟乙醯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醯基)三氟乙醯胺、四己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銨三氟甲磺酸鹽、二烯丙基二甲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銨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銨三氟甲磺酸鹽、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銨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縮水甘油基三甲基銨三氟甲磺酸鹽、縮水 甘油基三甲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縮水甘油基三甲基銨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雙(五氟乙磺醯基)醯亞胺、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鋰、雙(氟磺醯基)亞胺鋰等。
於該等離子性液體之中,更佳為1-己基吡啶鎓雙(氟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鹽、1-乙基-3-甲基吡啶鎓五氟乙磺酸鹽、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七氟丙磺酸鹽、1-乙基-3-甲基吡啶鎓九氟丁磺酸鹽、1-丁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鹽、1-丁基-3-甲基吡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辛基-4-甲基吡啶鎓雙(氟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雙(氟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丙基呱啶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甲基-1-丙基呱啶鎓雙(氟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鹽、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丙磺酸鹽、1-乙基-3-甲基咪唑鎓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雙(氟磺醯基)醯亞胺、1-己基-3-甲基咪唑鎓雙(氟磺醯基)醯亞胺、三甲基丙基銨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鋰、雙(氟磺醯基)醯亞胺鋰。
離子性液體可使用市售之離子性液體,亦可以如下操作合成。作為離子性液體之合成方法,只要能够獲得目標離子性液體,則無特別限定,通常使用文獻「離子性液體-開發之最前沿及未來-」)(CMC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所記載之鹵化物法、氫氧化物法、酸酯法、錯合形成法及中和法等。
下面對於鹵化物法、氫氧化物法、酸酯法、錯合形成法及中和法,以含氮鎓鹽為例表示其合成方法,對於其他之含硫鎓鹽、含磷鎓鹽等其他之離子性液體,亦可利用同樣之方法獲得。
鹵化物法係利用反應式(1)~(3)所示之反應進行之方法。首先, 使三級胺與鹵化烴進行反應,獲得鹵化物(反應式(1),作為鹵素,可使用氯、溴、碘)。
使獲得之鹵化物與具有目標離子性液體之陰離子結構(A-)之酸(HA)或鹽(MA、M係銨、鋰、鈉、鉀等之與目標陰離子形成鹽之陽離子)反應,獲得目標離子性液體(R4NA)。
[化2](1)R3N+RX→R4NX(X:Cl、Br、I)(2)R4NX+HA→R4NA+HX(3)R4NX+MA→R4NA+MX(M:NH4、Li、Na、K、Ag等)
氫氧化物法係藉由反應式(4)~(8)所示之反應進行之方法。首先,使鹵化物(R4NX)經離子交換膜法電解(反應式(4))、OH型離子交換樹脂法(反應式(5))或與氧化銀(Ag2O)之反應(反應式(6))而獲得氫氧化物(R4NOH)(作為鹵素,可使用氯、溴、碘)。
對於獲得之氫氧化物,與上述鹵化法同樣,利用反應式(7)~(8)之反應,獲得目標離子性液體(R4NA)。
[化3](4)R4NX+H2O→R4NOH+1/2H2+1/2X2(X:Cl、Br、I)(5)R4NX+P-OH→R4NOH+P-X(P-OH:OH型離子交換樹脂)(6)R4NX+1/2Ag2O+1/2H2O→R4NOH+AgX(7)R4NOH+HA→R4NA+H2O(8)R4NOH+MA→R4NA+MOH(M:NH4、Li、Na、K、Ag等)
酸酯法係藉由反應式(9)~(11)所示之反應進行之方法。首先,使三級胺(R3N)與酸酯反應,獲得酸酯物(反應式(9),作為酸酯,可使用硫酸、亞硫酸、磷酸、亞磷酸、碳酸等無機酸之酯或甲磺酸、甲基膦酸、甲酸等有機酸之酯等)。
對於獲得之酸酯物,與上述鹵化法同樣,利用反應式(10)~(11) 之反應,獲得目標離子性液體(R4NA)。另外,亦可藉由使用甲基三氟甲磺酸甲酯、三氟乙酸甲酯等作為酸酯,直接獲得離子性液體。
Figure 104140377-A0202-12-0021-2
中和法係藉由反應式(12)所示之反應進行之方法。可藉由使三級胺與CF3COOH、CF3SO3H、(CF3SO2)2NH、(CF3SO2)3CH、(C2F5SO2)2NH等有機酸反應而獲得。
[化5](12)R2N+HZ→R3HN+Z-[HZ:CF3COOH,CF3SO3H,(CF3SO2)2NH,(CF3SO2)3CH,(c2F5SO2)2NH等有機酸]
上述之反應式(1)~(12)所記載之R表示氫或碳數1至20之烴基,可含有雜原子。
作為離子性液體之調配量,根據所使用之聚合物與離子性液體之相溶性而有所改變,因此不能一概而論,通常相對於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100重量份,較佳為0.001重量份~50重量份,更佳為0.01重量份~4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0.01重量份~30重量份,特別較佳為0.01重量份~20重量份,最佳為0.01重量份~10重量份。藉由將離子性液體之調配量於上述範圍內調整,能夠提供防靜電性非常優異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若離子性液體之上述調配量未達0.01重量份,則無法獲得充分之防靜電特性之虞。若離子性液體之上述調配量超過50重量 份,則存在對被黏著體之污染增加之傾向。
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可含有改性矽油。藉由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含有改性矽油,能够更有效地表現本發明之效果。
於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含有改性矽油之情形時,其含有比例相對於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100重量份,較佳為0.001重量份~50重量份,更佳為0.01重量份~4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0.01重量份~30重量份,特別較佳為0.01重量份~20重量份,最佳為0.01重量份~10重量份。藉由將改性矽油之含有比例於上述範圍內調整,能够更有效地表現本發明之效果。
作為改性矽油,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改性矽油。作為此種改性矽油,例如可列舉能夠自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購入之改性矽油。
作為改性矽油,較佳為聚醚改性矽油。藉由採用聚醚改性矽油,能够更有效地表現本發明之效果。
作為聚醚改性矽油,可列舉側鏈型之聚醚改性矽油、兩末端型之聚醚改性矽油等。於該等之中,就能够充分且更有效地表現本發明之效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兩末端型之聚醚改性矽油。
作為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可採用任意適當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作為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較佳為由含有多元醇(A)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或者由含有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作為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藉由採用如上述般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亦更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更優異,因此能夠充分達成高密著率。
對於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 可含有任意適當之其他成分。作為此種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以外之樹脂成分、增黏劑、無機填充劑、有機填充劑、金屬粉、顏料、箔狀物、軟化劑、抗老化劑、導電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光穩定劑、表面潤滑劑、流平劑、防腐劑、耐熱穩定劑、阻聚劑、潤滑劑、溶劑、催化劑等。
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較佳為含有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等劣化防止劑。藉由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含有劣化防止劑,即便於貼合於被黏著體後於加溫狀態下保存,亦不易於被黏著體上產生殘膠等,殘膠防止性優異。因此,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能够進一步減少對被黏著體之污染。劣化防止劑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作為劣化防止劑,特別較佳為抗氧化劑。
作為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自由基鏈抑制劑、過氧化物分解劑等。
作為自由基鏈抑制劑,例如可列舉酚系抗氧化劑、胺系抗氧化劑等。
作為過氧化物分解劑,例如可列舉硫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等。
作為酚系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單酚系抗氧化劑、雙酚系抗氧化劑、高分子型酚系抗氧化劑等。
作為單酚系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丁基化羥基苯甲醚、2,6-二-第三丁基-4-乙基苯酚、硬脂基-β-(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等。
作為雙酚系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2,2'-亞甲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2,2'-亞甲基雙(4-乙基-6-第三丁基苯酚)、4,4'-硫代雙(3-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4,4'-亞丁基雙(3-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3,9-雙[1,1-二甲基-2-[β-(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乙 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碳烷等。
作為高分子型酚系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1,1,3-三(2-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四-[亞甲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雙[3,3'-雙-(4'-羥基-3'-第三丁基苯基)丁酸]乙二醇酯、1,3,5-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均三嗪-2,4,6-(1H、3H、5H)三酮、生育酚等。
作為硫系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3,3'-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3,3'-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酯、二硬脂醯基-3,3'-硫代二丙酸酯等。
作為磷系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二苯基異癸基酯、亞磷酸苯基二異癸基酯等。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水楊酸系紫外線吸收劑、草醯苯胺(oxalic acid anilide)系紫外線吸收劑、丙烯酸氰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等。
作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磺基二苯甲酮、雙(2-甲氧基-4-羥基-5-苯甲醯基苯基)甲烷等。
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 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苯基)-2H-苯并三唑等。
作為水楊酸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水楊酸苯酯、水楊酸對第三丁基苯酯、水楊酸對辛基苯酯等。
作為丙烯酸氰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乙基己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乙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光穩定劑,例如可列舉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紫外線穩定劑等。
作為受阻胺系光穩定劑,例如可列舉[雙(2,2,6,6-四甲基-4-呱啶基)癸二酸酯]、雙(1,2,2,6,6-五甲基-4-呱啶基)癸二酸酯、1,2,2,6,6-五甲基-4-呱啶基癸二酸甲酯等。
作為紫外線穩定劑,例如可列舉雙(辛基苯基)硫化鎳、[2,2'-硫代雙(4-第三辛基苯酚)]-正丁胺鎳、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磷酸單乙酯合鎳、二丁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鎳、苯甲酸鹽型之淬滅劑、二丁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鎳等。
<由含有多元醇(A)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
由含有多元醇(A)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具體而言較佳為使含有多元醇(A)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硬化而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
多元醇(A)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作為多元醇(A),較佳為可列舉例如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己內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蓖麻油系多元醇。作為多元醇(A),更佳為聚醚多元醇。
作為聚酯多元醇,例如可藉由多元醇成分與酸成分之酯化反應而獲得。
作為多元醇成分,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二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2,4-二乙基-1,5-戊二醇、1,2-己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2-甲基-1,8-辛二醇、1,8-癸二醇、十八烷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己三醇、聚丙二醇等。作為酸成分,例如可列舉琥珀酸、甲基琥珀酸、己二酸、庚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12-十二烷二酸、1,14-十四烷二酸、二聚酸、2-甲基-1,4-環己烷二甲酸、2-乙基-1,4-環己烷二甲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1,4-萘二甲酸、4,4'-聯苯二甲酸、該等之酸酐等。
作為聚醚多元醇,例如可列舉以水、低分子多元醇(丙二醇、乙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雙酚類(雙酚A等)、二羥基苯(鄰苯二酚、間苯二酚、對苯二酚等)等為起始劑,使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等環氧烷加成聚合而獲得之聚醚多元醇。具體而言,可列舉例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等。
作為聚己內酯多元醇,例如可列舉藉由ε-己內酯、σ-戊內酯等環狀酯單體之開環聚合而獲得之己內酯系聚酯二醇等。
作為聚碳酸酯多元醇,例如可列舉使上述多元醇成分與碳醯氯進行縮聚反應而獲得之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多元醇成分與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丙酯、碳酸二異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乙丁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苄酯等碳酸二酯類進行酯交換縮合而獲得之聚碳酸酯多元醇;將兩種以上之上述多元醇成分併用而獲得之共聚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種聚碳酸酯多元醇與含羧基之化合物進行酯化反應而獲得之聚碳酸酯多元醇;使 上述各種聚碳酸酯多元醇與含羥基之化合物進行醚化反應而獲得之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種聚碳酸酯多元醇與酯化合物進行酯交換反應而獲得之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種聚碳酸酯多元醇與含羥基之化合物進行酯交換反應而獲得之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種聚碳酸酯多元醇與二羧酸化合物進行縮聚反應而獲得之聚酯系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種聚碳酸酯多元醇與環氧烷共聚而獲得之共聚聚醚系聚碳酸酯多元醇等。
作為蓖麻油系多元醇,例如可列舉使蓖麻油脂肪酸與上述多元醇成分反應而獲得之蓖麻油系多元醇。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使蓖麻油脂肪酸與聚丙二醇反應而獲得之蓖麻油系多元醇。
多元醇(A)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較佳為400~20000,更佳為500~17000,進而較佳為600~15000,特別較佳為800~12000。藉由將多元醇(A)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於上述範圍內調整,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亦更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更優異,因此能夠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
作為多元醇(A),較佳為含有具有3個OH基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8000~20000之多元醇(A1)。多元醇(A1)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多元醇(A)中之多元醇(A1)之含有比例較佳為70重量%以上,更佳為70重量%~100重量%,進而較佳為70重量%~90重量%。藉由將多元醇(A)中之多元醇(A1)之含有比例於上述範圍內調整,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亦更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更優異,因此能夠更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
多元醇(A1)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較佳為8000~20000,更佳為8000~18000,進而較佳為8500~17000,進而較佳為9000~16000, 特別較佳為9500~15500,最佳為10000~15000。藉由將多元醇(A1)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於上述範圍內調整,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亦更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更優異,因此能夠更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
多元醇(A)可含有具有3個以上OH基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5000以下之多元醇(A2)。多元醇(A2)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多元醇(A2)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較佳為500~5000,更佳為800~4500,進而較佳為1000~4000,特別較佳為1000~3500,最佳為1000~3000。若多元醇(A2)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偏離上述範圍內,則特別有黏著力之經時上升性增高之虞,有無法表現優異之再操作性之虞。作為多元醇(A2),較佳為可列舉具有3個OH基之多元醇(三元醇)、具有4個OH基之多元醇(四元醇)、具有5個OH基之多元醇(五元醇)、具有6個OH基之多元醇(六元醇)。
作為多元醇(A2),具有4個OH基之多元醇(四元醇)、具有5個OH基之多元醇(五元醇)、具有6個OH基之多元醇(六元醇)之至少1種之合計量,以多元醇(A)中之含有比例計,較佳為10重量%以下,更佳為7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6重量%以下,特別較佳為5重量%以下。藉由於多元醇(A)中將作為多元醇(A2)之具有4個OH基之多元醇(四元醇)、具有5個OH基之多元醇(五元醇)、具有6個OH基之多元醇(六元醇)之至少1種於上述範圍內調整,能夠提供透明性更優異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
多元醇(A)中之多元醇(A2)之含有比例較佳為30重量%以下,更佳為0重量%~30重量%。藉由將多元醇(A)中之多元醇(A2)之含有比例於上述範圍內調整,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亦更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更優異,因此能夠更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
多元醇(A2)中之具有4個以上OH基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5000以下之多元醇之含有比例,相對於多元醇(A)整體,較佳為未達10重量%,更佳為8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7重量%以下,特別較佳為6重量%以下,最佳為5重量%以下。多元醇(A2)中之具有4個以上OH基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5000以下之多元醇之含有比例,相對於多元醇(A)整體為10重量%以上時,有導致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容易白化而使透明性降低之虞。
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作為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可採用能夠用於胺基甲酸酯化反應之任意適當之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作為此種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例如可列舉多官能脂肪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多官能脂環族系異氰酸酯、多官能芳香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等。
作為多官能脂肪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三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四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五亞甲基二異氰酸酯、1,2-亞丙基二異氰酸酯、1,3-亞丁基二異氰酸酯、十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
作為多官能脂環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1,3-環戊烯二異氰酸酯、1,3-環己烷二異氰酸酯、1,4-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氫化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氫化二甲苯二異氰酸酯、氫化甲苯二異氰酸酯、氫化四甲基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等。
作為多官能芳香族系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苯二異氰酸酯、2,4-甲苯二異氰酸酯、2,6-甲苯二異氰酸酯、2,2'-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4,4'-甲苯胺二異氰酸酯、4,4'-二苯醚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二異氰酸酯、1,5-萘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等。
作為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亦可列舉上述之各種多官能異 氰酸酯化合物之三羥甲基丙烷加合物、與水反應而獲得之縮二脲體、具有異氰脲酸酯環之三聚物等。而且,亦可併用該等。
多元醇(A)與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中之NCO基與OH基之當量比以NCO基/OH基計較佳為0.3~1.0,更佳為0.3~0.9,進而較佳為0.3~0.8,特別較佳為0.3~0.7,最佳為0.3~0.6。藉由將NCO基/OH基之當量比於上述範圍內調整,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亦更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更優異,因此能夠更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
關於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含有比例,相對於多元醇(A),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較佳為2.7重量%~8.8重量%,更佳為2.7重量%~8.0重量%,進而較佳為2.7重量%~7.1重量%,特別較佳為2.7重量%~6.2重量%,最佳為2.7重量%~5.3重量%。藉由將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含有比例於上述範圍內調整,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亦更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更優異,因此能夠更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
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具體而言較佳為使含有多元醇(A)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硬化而獲得。
作為使含有多元醇(A)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硬化而獲得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方法,可採用使用塊狀聚合或溶液聚合等之胺基甲酸酯化反應方法等,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採用任意適當之方法。
為了使含有多元醇(A)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硬化,較佳為使用催化劑。作為此種催化劑,例如可列舉有機金屬系化合物、三級胺化合物等。
作為有機金屬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鐵系化合物、錫系化合物、鈦系化合物、鋯系化合物、鉛系化合物、鈷系化合物、鋅系化合 物等。於該等之中,就反應速度及黏著劑層之有效壽命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鐵系化合物、錫系化合物。
作為鐵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乙醯丙酮鐵、2-乙基己酸鐵等。
作為錫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二丁基二氯化錫、二丁基氧化錫、二丁基二溴化錫、馬來酸二丁基錫、二月桂酸二丁基錫、二乙酸二丁基錫、二丁基硫化錫、甲氧化三丁基錫、乙酸三丁基錫、乙氧化三.乙基錫、乙氧化三丁基錫、二辛基氧化錫、二月桂酸二辛基錫、三丁基氯化錫、三氯乙酸三丁基錫、2-乙基己酸錫等。
作為鈦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二丁基二氯化鈦、鈦酸四丁酯、丁氧基三氯化鈦等。
作為鋯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環烷酸鋯、乙醯丙酮鋯等。
作為鉛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油酸鉛、2-乙基己酸鉛、苯甲酸鉛、環烷酸鉛等。
作為鈷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2-乙基己酸鈷、苯甲酸鈷等。
作為鋅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環烷酸鋅、2-乙基己酸鋅等。
作為三級胺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三乙胺、三亞乙基二胺、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碳烯-7等。
催化劑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另外,亦可併用催化劑及交聯延遲劑等。催化劑之量相對於多元醇(A)較佳為0.02重量%~0.10重量%,更佳為0.02重量%~0.08重量%,進而較佳為0.02重量%~0.06重量%,特別較佳為0.02重量%~0.05重量%。藉由將催化劑之量於上述範圍內調整,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亦更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更優異,因此能夠更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
於含有多元醇(A)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中,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可含有任意適當之其他成分。作為此種 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以外之樹脂成分、增黏劑、無機填充劑、有機填充劑、金屬粉、顏料、箔狀物、軟化劑、抗老化劑、導電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光穩定劑、表面潤滑劑、流平劑、防腐劑、耐熱穩定劑、阻聚劑、潤滑劑、溶劑、催化劑等。
<由含有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
由含有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只要為使用所謂之「胺基甲酸酯預聚物」作為原料而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可採用任意適當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
由含有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例如可列舉由含有作為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之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與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可僅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作為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之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較佳為使聚酯多元醇(a1)及聚醚多元醇(a2)於存在催化劑或不存在催化劑之條件下與有機聚異氰酸酯化合物(a3)反應而獲得者。
作為聚酯多元醇(a1),可使用任意適當之聚酯多元醇。作為此種聚酯多元醇(a1),例如可列舉使酸成分與二醇成分反應而獲得之聚酯多元醇。作為酸成分,例如可列舉對苯二甲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鄰苯二甲酸酐、間苯二甲酸、偏苯三酸等。作為二醇成分,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丁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3,3'-二羥甲基庚烷、聚氧乙二醇、聚氧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丁基乙基戊二醇;作為多元醇成分,可列舉甘油、 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作為聚酯多元醇(a1),除此以外,亦可列舉將聚己內酯、聚(β-甲基-γ-戊內酯)、聚戊內酯等內酯類開環聚合而獲得之聚酯多元醇等。
作為聚酯多元醇(a1)之分子量,自低分子量至高分子量均可使用。作為聚酯多元醇(a1)之分子量,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5000。數量平均分子量未達500,有反應性變高、容易凝膠化之虞。若數量平均分子量超過5000,有反應性變低、進而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自身之凝集力變小之虞。聚酯多元醇(a1)之使用量於構成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之多元醇中較佳為10~90莫耳%。
作為聚醚多元醇(a2),可使用任意適當之聚醚多元醇。作為此種聚醚多元醇(a2),例如可列舉將水、丙二醇、乙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等低分子量多元醇用作起始劑,使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四氫呋喃等環氧烷化合物聚合而獲得之聚醚多元醇。作為此種聚醚多元醇(a2),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聚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丁二醇等官能基數為2以上之聚醚多元醇。
作為聚醚多元醇(a2)之分子量,自低分子量至高分子量均可使用。作為聚醚多元醇(a2)之分子量,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5000。於數量平均分子量未達1000時,有反應性變高、容易凝膠化之虞。若數量平均分子量超過5000,則有反應性變低、進而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自身之凝集力變小之虞。聚醚多元醇(a2)之使用量於構成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之多元醇中較佳為20莫耳%~80莫耳%。
作為聚醚多元醇(a2),可根據需要將其一部分替換成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丁基乙基戊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二醇類;或乙二胺、N-胺乙基乙醇胺、異佛爾酮二胺、二甲苯二胺等多元胺類等一併使用。
作為聚醚多元醇(a2),可僅使用二官能性之聚醚多元醇,亦可部 分或全部使用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5000、且1分子中至少具有3個以上羥基之聚醚多元醇。作為聚醚多元醇(a2),於部分或全部使用平均分子量為1000~5000、且1分子中至少具有3個以上羥基之聚醚多元醇時,黏著力與再剝離性之平衡變得良好。於此種之聚醚多元醇中,數量平均分子量未達1000時,有反應性變高、容易凝膠化之虞。另外,於此種聚醚多元醇中,若數量平均分子量超過5000,則有反應性變低、進而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自身之凝集力變小之虞。此種聚醚多元醇之數量平均分子量更佳為2500~3500。
作為有機聚異氰酸酯化合物(a3),可使用任意適當之有機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作為此種有機聚異氰酸酯化合物(a3),例如可列舉芳香族聚異氰酸酯、脂肪族聚異氰酸酯、芳香脂肪族聚異氰酸酯、脂環族聚異氰酸酯等。
作為芳香族聚異氰酸酯,例如可列舉1,3-苯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二異氰酸酯、1,4-苯二異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2,4-甲苯二異氰酸酯、2,6-甲苯二異氰酸酯、4,4'-甲苯胺二異氰酸酯、2,4,6-三異氰酸酯甲苯、1,3,5-三異氰酸酯苯、二甲氧苯胺二異氰酸酯、4,4'-二苯醚二異氰酸酯、4,4',4"-三苯甲烷三異氰酸酯等。
作為脂肪族聚異氰酸酯,例如可列舉三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四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五亞甲基二異氰酸酯、1,2-亞丙基二異氰酸酯、2,3-亞丁基二異氰酸酯、1,3-亞丁基二異氰酸酯、十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
作為芳香脂肪族聚異氰酸酯,例如可列舉ω,ω'-二異氰酸酯-1,3-二甲基苯、ω,ω'-二異氰酸酯-1,4-二甲基苯、ω,ω'-二異氰酸酯-1,4-二乙基苯、1,4-四甲基二甲苯二異氰酸酯、1,3-四甲基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等。
作為脂環族聚異氰酸酯,例如可列舉3-異氰酸酯甲基-3,5,5-三甲 基環己基異氰酸酯、1,3-環戊烷二異氰酸酯、1,3-環己烷二異氰酸酯、1,4-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甲基-2,4-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甲基-2,6-環己烷二異氰酸酯、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1,4-雙(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1,4-雙(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等。
作為有機聚異氰酸酯化合物(a3),亦可併用三羥甲基丙烷加合物、與水反應而獲得之縮二脲體、具有異氰脲酸酯環之三聚物等。
作為獲得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時能夠使用之催化劑,可使用任意適當之催化劑。作為此種催化劑,例如可列舉三級胺系化合物、有機金屬系化合物等。
作為三級胺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三乙胺、三亞乙基二胺、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碳烯-7(DBU)等。
作為有機金屬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錫系化合物、非錫系化合物等。
作為錫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二丁基二氯化錫、二丁基氧化錫、二丁基二溴化錫、二馬來酸二丁基錫、二月桂酸二丁基錫(DBTDL)、二乙酸二丁基錫、二丁基硫化錫、三丁基硫化錫、三丁基氧化錫、乙酸三丁基錫、乙氧化三乙基錫、乙氧化三丁基錫、二辛基氧化錫、三丁基氯化錫、三氯乙酸三丁基錫、2-乙基己酸錫等。
作為非錫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二丁基二氯化鈦、鈦酸四丁酯、丁氧基三氯化鈦等鈦系化合物;油酸鉛、2-乙基己酸鉛、苯甲酸鉛、環烷酸鉛等鉛系化合物;2-乙基己酸鐵、乙醯丙酮鐵等鐵系化合物;苯甲酸鈷、2-乙基己酸鈷等鈷系化合物;環烷酸鋅、2-乙基己酸鋅等鋅系化合物;環烷酸鋯等鋯系化合物等。
於獲得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時使用催化劑之情形時,於存在聚酯多元醇及聚醚多元醇兩種多元醇之體系中,由於其反應性不同,因此利用單獨之催化劑體系容易產生凝膠化或反應溶液渾濁之問題。因 此,藉由於獲得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時使用兩種催化劑,反應速度、催化劑之選擇性等變得容易控制,能夠解決該等問題。作為此種兩種催化劑之組合,例如可列舉三級胺/有機金屬系、錫系/非錫系、錫系/錫系,較佳為錫系/錫系,更佳為二月桂酸二丁基錫與2-乙基己酸錫之組合。其調配比以重量比計,2-乙基己酸錫/二月桂酸二丁基錫較佳為未達1,更佳為0.2~0.6。調配比為1以上時,有因催化劑活性之平衡而變得容易發生凝膠化之虞。
於獲得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時使用催化劑之情形時,催化劑之使用量相對於聚酯多元醇(a1)、聚醚多元醇(a2)及有機聚異氰酸酯化合物(a3)之總量,較佳為0.01~1.0重量%。
於獲得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時使用催化劑之情形時,反應溫度較佳為未達100℃,更佳為85℃~95℃。於100℃以上時,有反應速度、交聯結構之控制變得困難之虞,有難以獲得具有特定分子量之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之虞。
於獲得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時,亦可不使用催化劑。此時,反應溫度較佳為100℃以上,更佳為110℃以上。另外,於不存在催化劑之條件下獲得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時,較佳為反應3小時以上。
作為獲得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之方法,例如可列舉:1)將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催化劑、有機聚異氰酸酯全部裝入至燒瓶之方法;2)將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催化劑裝入至燒瓶,再滴加有機聚異氰酸酯進行添加之方法。作為獲得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之方法,就控制反應方面而言,較佳為方法2)。
於獲得聚胺基甲酸酯多元醇時,可使用任意適當之溶劑。作為此種溶劑,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丙酮等。該等溶劑之中,較佳為甲苯。
作為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能夠援用上述之多官能異氰酸 酯化合物。
於含有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中,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可含有任意適當之其他成分。作為此種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以外之樹脂成分、增黏劑、無機填充劑、有機填充劑、金屬粉、顏料、箔狀物、軟化劑、抗老化劑、導電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光穩定劑、表面潤滑劑、流平劑、防腐劑、耐熱穩定劑、阻聚劑、潤滑劑、溶劑、催化劑等。
作為製造由含有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方法,只要為使用所謂之「胺基甲酸酯預聚物」作為原料製造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方法,則可採用任意適當之製造方法。
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較佳為1000~100000。
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中之NCO基與OH基之當量比,以NCO基/OH基計,較佳為0.3~1.0,更佳為0.3~0.9,進而較佳為0.3~0.8,特別較佳為0.3~0.7,最佳為0.3~0.6。藉由將NCO基/OH基之當量比於上述範圍內調整,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亦更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更優異,因此能夠更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
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含有比例,相對於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較佳為1.1重量%~3.6重量%,更佳為1.1重量%~3.2重量%,進而較佳為1.1重量%~2.9重量%,特別較佳為1.1重量%~2.5重量%,最佳為1.1重量%~2.1重量%。藉由將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含有比例於上述範圍內調整,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即便於與表面階差較大之被黏著體貼合之情形時,潤濕性亦 更優異,並且階差追隨性亦更優異,因此能夠更充分地達成高密著率。
《基材層》
作為基材層之厚度,可根據用途採用任意適當之厚度。基材層之厚度較佳為5μm~300μm,更佳為10μm~250μm,進而較佳為15μm~200μm,特別較佳為20μm~150μm。
基材層可為單層,亦可為2層以上之疊層體。基材層亦可為經過延伸後之基材層。
作為基材層之材料,可根據用途採用任意適當之材料。例如可列舉塑膠、紙、金屬膜、不織布等。較佳為塑膠。基材層可由一種材料構成,亦可由兩種以上之材料構成。例如,可由兩種以上之塑膠構成。
作為上述塑膠,例如可列舉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等。作為聚酯系樹脂,例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作為聚烯烴系樹脂,例如可列舉烯烴單體之均聚物、烯烴單體之共聚物等。作為聚烯烴系樹脂,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均聚丙烯;以乙烯成分作為共聚成分之嵌段系、無規系、接枝系等之丙烯系共聚物;Reactor-TPO(反應器直接製備熱塑性聚烯烴);低密度、高密度、線型低密度、超低密度等之乙烯系聚合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乙烯系共聚物等。
基材層可根據需要含有任意適當之添加劑。作為基材層中能夠含有之添加劑,例如可列舉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防靜電劑、填充劑、顏料等。基材層中能夠含有之添加劑之種類、數、 量可根據目的適當設定。特別是於基材層之材料為塑膠之情形時,以防上劣化等為目的,較佳為含有上述添加劑中之幾種。就提高耐候性等觀點而言,作為添加劑,特別較佳為可列舉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填充劑。
作為抗氧化劑,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抗氧化劑。作為此種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酚系抗氧化劑、磷系加工熱穩定劑、內酯系加工熱穩定劑、硫系耐熱穩定劑、酚-磷系抗氧化劑等。抗氧化劑之含有比例,相對於基材層之基礎樹脂(基材層為摻合物之情形時,該摻合物為基礎樹脂),較佳為1重量%以下,更佳為0.5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1重量%~0.2重量%。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採用任意適當之紫外線吸收劑。作為此種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等。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比例,相對於形成基材層之基礎樹脂(基材層為摻合物之情形時,該摻合物為基礎樹脂),較佳為2重量%以下,更佳為1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1重量%~0.5重量%。
作為光穩定劑,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光穩定劑。作為此種光穩定劑,例如可列舉受阻胺系光穩定劑、苯甲酸酯系光穩定劑等。光穩定劑之含有比例,相對於形成基材層之基礎樹脂(基材層為摻合物之情形時,該摻合物為基礎樹脂),較佳為2重量%以下,更佳為1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1重量%~0.5重量%。
作為填充劑,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填充劑。作為此種填充劑,例如可列舉無機系填充劑等。作為無機系填充劑,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碳黑、氧化鈦、氧化鋅等。填充劑之含有比例,相對於形成基材層之基礎樹脂(基材層為摻合物之情形時,該摻合物為基礎樹脂),較佳為20重量%以下,更佳為10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1重量%~10 重量%。
而且,作為添加劑,以賦予防靜電性為目的,亦較佳為可列舉界面活性劑、無機鹽、多元醇、金屬化合物、碳等無機系、低分子量系及高分子量系防靜電劑。特別是自污染、維持黏著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高分子量系防靜電劑或碳。
《表面保護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可利用任意適當之方法製造。作為此種製造方法,例如可依據以下之任意適當之製造方法而進行:(1)將黏著劑層之形成材料之溶液或熱熔融液塗布於基材層上之方法;(2)基於此,將塗布形成為隔膜狀之黏著劑層轉移至基材層上之方法;(3)將黏著劑層之形成材料擠出至基材層上,進行形成塗布之方法;(4)將基材層及黏著劑層以二層或多層擠出之方法;(5)於基材層上,將黏著劑層單層層壓之方法或將黏著劑層與層壓層一起進行二層層壓之方法;(6)將黏著劑層及膜或層壓層等基材層之形成材料進行二層或多層層壓之方法等。
作為塗布之方法,例如可使用輥塗法、逗號塗布法、模具塗布法、逆向塗布法、絲網印刷法、凹版塗布法等。
《表面保護膜之用途》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能够用於任意適當之用途。較佳為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對被黏著體之污染非常少,較佳為潤濕性或再操作性優異,因此,較佳用於例如光學構件或電子構件之表面保護。作為光學構件,例如可列舉LCD、使用LCD等之觸控面板、用於LCD之彩色濾 光片、偏光板等。
貼附有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構件例如光學構件或電子構件,能够利用手工操作將貼合之表面保護膜多次貼合、剝離。
即,本發明之光學構件係貼附有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構件。另外,本發明之電子構件係貼附有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構件。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其中,實施例等中之試驗及評價方法如下所述。其中,記為「份」之情形時,只要無特殊說明,意指「重量份」;記為「%」之情形時,只要無特殊說明,意指「重量%」。
<黏著力之測定>
將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切成寬25mm、長80mm之尺寸,剝離隔膜後,以0.25MPa之壓力層壓於AGS1偏光板(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寬70mm、長100mm)上,製作評價樣品。層壓後,分別(1)於23℃×50%RH之環境下放置30分鐘後、(2)於50℃之環境下放置1週後、(3)於60℃×90%RH之環境下放置1週後、(4)於85℃之環境下放置1週後等各個情形時,使用萬能延伸試驗機(Minebe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TCM-1kNB),以剝離速度300mm/min、剝離角度180°進行剝離,測定此時之黏著力。測定係於23℃×50%RH之環境下進行。
<潤濕速度之測定>
將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切成寬25mm、長100mm之尺寸,作為評價樣品。作為被黏著體,使用AGS1偏光板(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寬70mm、長100mm),剝除評價樣品之隔膜,將寬度側之端部之一固定於被黏著體之寬度側之端部,拿起未固定之寬度側之端部,測定自放手後至潤濕擴展100mm之時間(單位:s/2.5cm×10cm)。由該時間算出速度,將速度為5cm2/s以上之情形評價為○,將 未達5cm2/s之情形評價為×。
<剝離帶電壓之測定>
將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切成寬70mm、長130mm之尺寸,剝離隔膜後,利用2kg輥往復1次壓接於以正好重疊之方式與預先經過除靜電之丙烯酸板(厚1mm、寬70mm、長100mm)貼合之AGS1偏光板(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寬70mm、長100mm)。此時,表面保護膜為自玻璃露出30mm之程度。於23℃×50%RH之環境下放置1天後,將自玻璃露出30mm之一個端部固定於自動捲繞機上,以剝離角度150度、剝離速度10m/min之條件進行剝離。然後,利用固定於距離表面保護膜10cm之位置之電壓測定器(春日電機公司製造,KSD-0103),測定剝離帶電壓。該測定係於23℃×50%RH之環境下進行。
<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之測定>
將AGS1偏光板(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鋁板以及用特定粒度之砂紙摩擦表面後之鋁板放置於ZYGO New View 7300(Canon Marketing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操作臺,測定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其中,摩擦鋁板所使用之砂紙之粒度序號為(1)320、(2)100。
<僅藉由自重貼合時之密著率之測定>
準備AGS1偏光板(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寬70mm、長100mm)及利用ZYGO New View 7300(Canon Marketing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進行粗糙度測定之鋁板,剝除已切成與該等相同尺寸之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之隔膜,將寬度側之端部之一固定於被黏著體上,拿起未固定之寬度側之端部,放手,使其僅藉由膜之自重與各被黏著體密著。之後,藉由VHX-100F(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算出密著面積,利用密著率(%)=(密著面積/總面積)算出密著率。
〔實施例1〕
作為多元醇,使用作為具有3個OH基之多元醇之PREMINOL S3011(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n=10000):85重量份、作為具有3個OH基之多元醇之SANNIX GP-3000(三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n=3000):13重量份、作為具有3個OH基之多元醇之SANNIX GP-1000(三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n=1000):2重量份,調配作為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多官能脂環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之CORONATE HX(日本聚胺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7重量份、催化劑(日本化學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N
Figure 104140377-A0202-12-0043-11
CEM第2鐵):0.04重量份、Irganox 1010(BASF製造):0.50重量份、Elexcel AS110(離子性液體,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1.50重量份、KF6004(聚醚改性有機矽,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0.01重量份、作為稀釋溶劑之乙酸乙酯:241重量份,利用分散器進行攪拌,獲得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組合物。
利用浸漬輥(fountain roll)將所獲得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組合物塗布於包含聚酯樹脂之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μm,TORAY INDUSTRIES公司製造)上,使乾燥後之厚度達到10μm,於乾燥溫度130℃、乾燥時間30秒之條件下固化、乾燥。如此操作,於基材上製作包含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1)之黏著劑層。
繼而,於黏著劑層之表面貼合一個面實施有機矽處理之厚度為25μm之包含聚酯樹脂之隔膜之有機矽處理面,獲得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1)。
將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2~8〕
將作為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多官能脂環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之CORONATE HX(日本聚胺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調配量按表1所示進行改變,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獲得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2)~(8)。
將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9~11〕
將作為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多官能脂環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之CORONATE HX(日本聚胺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調配量按表2所示進行改變,並且,如表2所示,調配作為脂肪酸酯之肉豆蔻酸異丙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EXEPARL IPM,Mn=270):10重量份,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獲得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9)~(11)。
將結果表示於表2中。
〔實施例12~14〕
將作為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多官能脂環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之CORONATE HX(日本聚胺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調配量按表2所示進行改變,並且,如表2所示,調配作為脂肪酸酯之肉豆蔻酸異丙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EXEPARL IPM,Mn=270):30重量份,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獲得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12)~(14)。
將結果表示於表2中。
〔實施例15~17〕
將作為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多官能脂環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之CORONATE HX(日本聚胺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調配量按表3所示進行改變,並且,如表3所示,調配作為脂肪酸酯之2-乙基己酸鯨蠟酯(Nisshin OilliO Group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Salacos 816T,Mn=368):10重量份,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獲得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15)~(17)。
將結果表示於表3中。
〔實施例18~20〕
將作為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多官能脂環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之CORONATE HX(日本聚胺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調配量按表3所示進行改變,並且,如表3所示,調配作為脂肪酸酯之2-乙基己酸鯨蠟酯(Nisshin OilliO Group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Salacos 816T,Mn=368):30重量份,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獲得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18)~(20)。
將結果表示於表3中。
〔實施例21〕
調配作為胺基甲酸酯預聚物之「CYABINE SH-109H」(固體成分54%,含有脂肪酸酯,東洋油墨製造)100重量份、作為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多官能脂環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之CORONATE HX(日本聚胺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4重量份、Elexcel AS110(離子性液體,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1.50重量份、KF6004(聚醚改性有機矽,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0.01重量份、作為稀釋溶劑之甲苯:208重量份,利用分散器進行攪拌,獲得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組合物。
利用浸漬輥將所獲得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組合物塗布於包含聚酯樹脂之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μm,TORAY INDUSTRIES公司製造)上,使乾燥後之厚度達到10μm,於乾燥溫度130℃、乾燥時間30秒之條件下固化、乾燥。如此操作,於基材上製作包含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21)之黏著劑層。
繼而,於黏著劑層之表面貼合一個面實施有機矽處理之厚度為25μm之包含聚酯樹脂之隔膜之有機矽處理面,獲得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21)。
將結果表示於表4中。
〔實施例22~25〕
將作為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多官能脂環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之CORONATE HX(日本聚胺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調配量按表4所示進行改變,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1同樣之方式進行,獲得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22)~(25)。
將結果表示於表4中。
〔比較例1~3〕
將作為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多官能脂環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之CORONATE HX(日本聚胺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調配量按表5所示進行改變,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獲得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C1)~(C3)。
將結果表示於表5中。
〔比較例4〕
將作為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多官能脂環族系異氰酸酯化合物之CORONATE HX(日本聚胺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調配量按表5所示進行改變,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1同樣之方式進行,獲得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C4)。
將結果表示於表5中。
Figure 104140377-A0202-12-0047-3
Figure 104140377-A0202-12-0048-5
Figure 104140377-A0202-12-0049-6
Figure 104140377-A0202-12-0050-7
Figure 104140377-A0202-12-0051-8
〔實施例26〕
剝除實施例1中獲得之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之隔膜,貼附於作為光學構件之偏光板(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EG1465DUHC」),獲得貼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光學構件。
〔實施例27〕
剝除實施例9中獲得之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之隔膜,貼附於作為光學構件之偏光板(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EG1465DUHC」),獲得貼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光學構件。
〔實施例28〕
剝除實施例15中獲得之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之隔膜,貼附於作為光學構件之偏光板(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EG1465DUHC」),獲得貼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光學構件。
〔實施例29〕
剝除實施例21中獲得之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之隔膜,貼附於作為光學構件之偏光板(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EG1465DUHC」),獲得貼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光學構件。
〔實施例30〕
剝除實施例1中獲得之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之隔膜,貼附於作為電子構件之導電性膜(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ELECRYSTA V270L-TFMP」),獲得貼附有表面保護膜之電子構件。
〔實施例31〕
剝除實施例9中獲得之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之隔膜,貼附於作為電子構件之導電性膜(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ELECRYSTA V270L-TFMP」),獲得貼附有表面保護膜之電子構件。
〔實施例32〕
剝除實施例15中獲得之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之隔膜,貼附於作為電子構件之導電性膜(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ELECRYSTA V270L-TFMP」),獲得貼附有表面保護膜之電子構件。
〔實施例33〕
剝除實施例21中獲得之附隔膜之表面保護膜之隔膜,貼附於作為電子構件之導電性膜(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ELECRYSTA V270L-TFMP」),獲得貼附有表面保護膜之電子構件。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可用於任意適當之用途。較佳為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較佳用於光學構件或電子構件之表面保護。
1‧‧‧基材層
2‧‧‧黏著劑層
10‧‧‧表面保護膜

Claims (6)

  1. 一種表面保護膜,其係含有黏著劑層者,該黏著劑層包含含有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作為主要成分,該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為由含有多元醇(A)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該多元醇(A)含有70重量%~100重量%之具有3個OH基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8000~20000之多元醇(A1),該多元醇(A)與該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中之NCO基與OH基之當量比以NCO基/OH基計為0.3~0.9,使該黏著劑層側僅藉由自重貼合於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為0.2μm~2μm之被黏著體表面時之密著率為80%以上,其中,多元醇(A)為聚胺基甲酸酯之預聚物的情形除外。
  2. 如請求項1之表面保護膜,其中上述多元醇(A)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400~20000。
  3. 一種表面保護膜,其係含有黏著劑層者,該黏著劑層包含含有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之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作為主要成分,該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為由含有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及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之組合物獲得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該胺基甲酸酯預聚物(C)與該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中之NCO基與OH基之當量比以NCO基/OH基計為0.3~0.8,該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B)為3官能異氰酸酯,該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含有脂肪酸酯,使該黏著劑層側僅藉由自重貼合於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為0.2 μm~2μm之被黏著體表面時之密著率為80%以上。
  4. 如請求項3之表面保護膜,其中上述脂肪酸酯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200~400。
  5. 一種光學構件,其貼附有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表面保護膜。
  6. 一種電子構件,其貼附有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表面保護膜。
TW104140377A 2014-12-05 2015-12-02 表面保護膜 TWI7022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6927 2014-12-05
JP2014246927A JP6438754B2 (ja) 2014-12-05 2014-12-05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7441A TW201627441A (zh) 2016-08-01
TWI702273B true TWI702273B (zh) 2020-08-21

Family

ID=56123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0377A TWI702273B (zh) 2014-12-05 2015-12-02 表面保護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38754B2 (zh)
KR (1) KR102285704B1 (zh)
CN (1) CN105670526B (zh)
TW (1) TWI7022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56648B1 (ja) * 2017-06-12 2018-01-10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粘着シート、積層体、表示装置
JP6922488B2 (ja) * 2017-07-06 2021-08-18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7137961B2 (ja) * 2018-04-25 2022-09-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KR102562501B1 (ko) * 2020-11-23 2023-08-0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표면 보호 필름용 점착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부재
JP2022098051A (ja) * 2020-12-21 2022-07-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7132371B2 (ja) * 2021-01-22 2022-09-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フィル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2795A (ja) * 2004-12-24 2006-07-13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ウレタン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又は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TW201438920A (zh) * 2013-02-22 2014-10-16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52139B2 (ja) 2002-07-22 2008-09-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再剥離用粘着シート
JP2004111702A (ja) 2002-09-19 2004-04-08 Denso Corp 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78847B2 (ja) 2004-10-28 2011-04-2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組成物から得られる粘着層を有する粘着性フィルム
JP5975775B2 (ja) * 2012-07-31 2016-08-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
JP5501489B1 (ja) 2012-08-31 2014-05-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ウレタン系粘着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15098503A (ja) * 2013-11-18 2015-05-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ウレタン系粘着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6200838B2 (ja) * 2014-03-13 2017-09-20 ライオン・スペシャリティ・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399697B2 (ja) * 2014-12-05 2018-10-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付被着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2795A (ja) * 2004-12-24 2006-07-13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ウレタン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又は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TW201438920A (zh) * 2013-02-22 2014-10-16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7441A (zh) 2016-08-01
KR102285704B1 (ko) 2021-08-04
JP2016108442A (ja) 2016-06-20
JP6438754B2 (ja) 2018-12-19
KR20160068667A (ko) 2016-06-15
CN105670526B (zh) 2020-09-15
CN105670526A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1315B (zh) 表面保護膜
TWI702273B (zh) 表面保護膜
TWI661020B (zh) 胺甲酸乙酯系黏著劑及使用其之表面保護膜
CN105670527B (zh) 带有表面保护膜的被粘附体
KR102641791B1 (ko) 표면 보호 필름을 갖는 광학 부재
TW201718819A (zh) 附隔離件之表面保護膜
TWI724017B (zh) 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光學構件
KR20170023717A (ko) 표면 보호 필름을 갖는 광학 부재
TW201727265A (zh) 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光學構件
JP7137961B2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6327704B2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4605931A (zh) 表面保护膜
JP6327703B2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6570684B2 (ja) ウレタン系粘着剤の製造方法
WO2022138179A1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CN117210145A (zh) 抗静电表面保护膜
JP2023084267A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