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1765B -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光圈固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光圈固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01765B CN105301765B CN201510282112.5A CN201510282112A CN105301765B CN 105301765 B CN105301765 B CN 105301765B CN 201510282112 A CN201510282112 A CN 201510282112A CN 105301765 B CN105301765 B CN 1053017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perture
- support member
- laser
- base
- scann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4—Details of the optical system between the light source and the polygonal mirro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4—Manual alignment, e.g. micromanipulato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03G15/04045—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 G03G15/04072—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by las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9—Details of projection optic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6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exposure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4—Arrangements for exposing and producing an image
- G03G2215/0402—Exposure devices
- G03G2215/0404—Las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将限制激光的光路宽度的光圈以所希望的固定状态稳定固定的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光圈固定方法。光扫描装置具备圆柱形的光圈、支撑部件和底座。所述光圈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限制由光源发射的激光的光路宽度。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可转动地支撑所述光圈的圆柱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件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并且,所述底座具有贯通部,所述贯通部穿通所述底座的正面和背面而形成,允许所述支撑部件向垂直于所述光圈的转动轴的方向移动。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如下长度:在所述支撑部件插入到所述底座的所述贯通部、且位于使所述激光入射到所述光圈的所述开口部的位置的状态下,下端部从所述底座的背面测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激光扫描的光扫描装置、具备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光扫描装置中的光圈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光扫描装置,所述光扫描装置使激光在感光体的表面上扫描并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影。光扫描装置具备发射激光的光源、以及使从光源发射的激光进行扫描的多面反射镜等。另外,在光扫描装置中,在光源和多面反射镜之间设置有光圈,所述光圈具有限制激光的光路宽度的开口部。
但是,有时光扫描装置具备能够调节光圈的固定状态的调整机构。更具体地说,公知有如下调整机构:在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光圈的固定夹具上设置有螺钉孔,根据螺钉相对于螺钉孔的螺纹拧入深度,能够使光圈以激光光轴为转动轴转动。另外,还公知有如下调整机构:在以可摇动的方式支撑光圈的固定夹具上设置有螺钉孔,根据螺钉相对于螺钉孔的螺纹拧入深度,能够使光圈在垂直于激光光轴的方向上移动。
但是,在根据螺钉的螺纹拧入深度来调整光圈的固定状态的构成中,有可能由于例如在搬运图像形成装置时或者图像形成装置动作时产生的振动,导致螺钉松动,从而改变光圈的固定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将限制激光的光路宽度的光圈以所希望的固定状态稳定固定的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光圈固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扫描装置,其包括:光圈,所述光圈呈圆柱形,并形成有用于限制由光源发射的激光的光路宽度的开口部;支撑部件,具有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光圈的圆柱支撑部;以及底座,粘接固定所述支撑部件,所述底座具有贯通部,所述贯通部穿通于所述底座的正面和背面而形成,允许所述支撑部件向垂直于所述光圈的转动轴的方向移动,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如下长度:在所述支撑部件插入到所述底座的所述贯通部、且位于使所述激光入射到所述光圈的所述开口部的位置的状态下,下端部从所述底座的背面测突出,所述支撑部件具备沿着所述支撑部件的长边方向形成的槽部,所述贯通部具备限制部,所述限制部插入到所述槽部来限制所述支撑部件向所述光圈的转动轴方向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所述光扫描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圈固定方法,所述光扫描装置中的光圈固定方法,其包括:第一步骤,通过在所述底座的所述贯通部内移动所述支撑部件,调整所述支撑部件在垂直于所述光圈的转动轴的方向上的位置;第二步骤,将在所述第一步骤中调整了位置的所述支撑部件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第三步骤,通过转动由固定于所述底座的所述支撑部件支撑的所述光圈,调整以所述光圈的转动轴为中心的所述开口部的转动位置;以及第四步骤,将在所述第三步骤中调整了转动位置的所述光圈粘接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件。
按照本发明,能够实现能够容易将限制激光的光路宽度的光圈以所希望的固定状态稳定固定的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光圈固定方法。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光源单元的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出射光学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出射光学系统的组成部件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出射光学系统的组成部件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调整机构的功能的图。
图8A、图8B、图8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调整机构的功能的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光圈固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0A、图10B、图10C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光圈固定方法中使用的照相机的拍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出射光学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出射光学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光源单元的构成的图。
图14A、图14B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激光的轨迹的一个例子的主扫描断面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出射光学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出射光学系统的组成部件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出射光学系统的组成部件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调整机构的功能的图。
图19A、图19B、图19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调整机构的功能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组成部件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组成部件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组成部件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调整机构的功能的图。
图24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光圈固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5A、图25B、图25C、图25D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光圈固定方法中使用的照相机的拍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出射光学系统的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出射光学系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供理解本发明。并且,以下的实施方式只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定。
[图像形成装置10的简要结构]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是一种彩色打印机,所述彩色打印机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单元1~4、中间转印带5、光扫描装置6、二次转印辊7、定影装置8、岀纸盘9、供纸盒21以及输送通道22等。并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在薄片体上形成黑白图像或者彩色图像。所述薄片体是纸、铜版纸、明信片、信封以及OHP薄片体等薄片体材料。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例子有传真机、复印机以及数码复合机等。
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4是具备感光鼓、带电装置、显影装置、一次转印辊以及清洁装置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4沿着所述中间转印带5的行驶方向(水平方向)并列设置,构成所谓串列式的图像形成部。具体地说,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中形成对应C(青色)的调色剂像,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2中形成对应M(品红色)的调色剂像,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3中形成对应Y(黄色)的调色剂像,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4中形成对应K(黑色)的调色剂像。
所述中间转印带5是中间转印部件,形成于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4的所述感光鼓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中间转印至所述中间转印带5。所述光扫描装置6通过根据输入的各种颜色的图像数据对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4的所述感光鼓照射激光,在各所述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影。
在这样构成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中,按以下顺序在从所述供纸盒21沿着所述输送通道22供给的薄片体上形成彩色图像,形成图像后的薄片体被排出到所述岀纸盘9。此外,所述输送通道22中设置有各种输送辊,使堆放于所述供纸盒21的薄片体经过所述二次转印辊7以及所述定影装置8输送到所述岀纸盘9。
首先,在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4中,由所述带电装置使所述感光鼓均匀地带上规定的电位。接着,由所述光扫描装置6对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照射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由此在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并且,各所述感光鼓的静电潜影被各所述显影装置显影(可视化)为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此外,对应各种颜色的可装拆的调色剂容器11~14向各所述显影装置补给调色剂(显影剂)。
接着,形成于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4的所述感光鼓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被各所述一次转印辊按顺序重叠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5。由此,在所述中间转印带5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彩色像。接着,所述中间转印带5上的彩色像被所述二次转印辊7转印到从所述供纸盒21经过所述输送通道22输送来的薄片体上。然后,被转印于所述薄片体的彩色像被所述定影装置8加热并熔化定影到所述薄片体上。此外,残留于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的调色剂由各所述清洁装置去除。
另外,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设置有离合机构(未图示),所述离合机构使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3的所述感光鼓以及所述一次转印辊与所述中间转印带5接触和分离。并且,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中,印刷黑白图像时,由所述离合机构使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3的所述感光鼓以及所述一次转印辊与所述中间转印带5分离。由此,只有黑色的调色剂像被所述图像形成单元4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5,进而黑白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带5被转印于所述薄片体。
[光扫描装置6的构成]
下面,边参照图2~图8A、图8B、图8C边对所述光扫描装置6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所述光扫描装置6具备:单元框体60、光源单元61、多面反射镜(扫描部件的一个例子)62以及出射反射镜63~66等。在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由所述光源单元61发射对应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4的激光,并通过所述多面反射镜62在主扫描方向D1偏转扫描。由所述多面反射镜62扫描的光通过各种透镜或者反射镜等光学元件被传导至各所述出射反射镜63~66。并且,由所述出射反射镜63~66反射的激光照射到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4的所述感光鼓上。此外,分别将所述感光鼓的表面上垂直于所述主扫描方向D1的方向、以及所述多面反射镜62的表面上垂直于所述主扫描方向D1的方向称为副扫描方向D2。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光源单元61包括LD基板611~614、出射光学系统615~618、反射镜71~76、以及圆柱透镜77。所述LD基板611~614是装载有激光二极管611A~614A的基板,所述激光二极管611A~614A是发射对应各所述感光鼓的激光的光源。各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5~618使从各所述激光二极管611A~614A发射的激光成为平行光束而射出,并限制所述激光的光路宽度。
此处,各所述激光二极管611A~614A是发射一束激光的单束激光二极管或者是能够发射多束激光的单片多束激光二极管。此外,各所述激光二极管611A~614A为所述单片多束激光二极管时,所述光扫描装置6能够对各所述感光鼓同时写入多行静电潜影。
所述反射镜71~74使从各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5~618射出的激光向所述反射镜75反射。另外,所述反射镜75使各所述激光向所述反射镜76反射,所述反射镜76使各所述激光向所述圆柱透镜77反射。所述圆柱透镜77是将各所述激光会聚于所述副扫描方向D2并在所述多面反射镜62的反射面(偏转面)上成像为线性图像的会聚透镜的一个例子。其中,各所述激光入射到所述圆柱透镜77中的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的不同位置,从而相对于所述多面反射镜62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入射。由此,由所述多面反射镜62反射的各所述激光,在分离并被传导到所述出射反射镜63~66后,被传导至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4的所述感光鼓。这样,在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多个激光的扫描中共用所述圆柱透镜77以及所述多面反射镜62。
并且,在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各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5~618具备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能够调整激光在所述多面反射镜62上的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入射位置、激光在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的入射角度、以及围绕所述激光光轴的倾斜度。由所述调整机构调整激光在所述多面反射镜62上的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入射位置、激光在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的入射角度、以及围绕所述激光光轴的倾斜度。其中,当所述调整机构是根据例如螺钉的螺纹拧入深度能够调整所述光圈82的固定状态的构成时,有可能由于例如在搬运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时或者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时产生的振动,导致螺钉松动,从而改变所述光圈82的固定状态。对此,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中,能够不使用螺钉调整所述光圈82的固定状态。以下,对这一点详细地进行说明。
此处,图4是简化表示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8的构成的示意图。以下,为了便于说明,有时使用图4~图8A、图8B、图8C中定义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进行说明。此外,关于所述调整机构的构成,以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8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对于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5~617也设置有相同的调整机构。即,所述光扫描装置6具备多组构成所述调整机构的后面所述的光圈82、支撑部件84以及贯通部744,对应多个所述激光二极管611A~614A。
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8具备底座681、壁部682、准直仪透镜81、光圈82以及支撑部件84。所述底座681以及所述壁部682是所述单元框体60的一部分。所述壁部682设置有贯通部743,装载于所述LD基板614的所述激光二极管614A插入到所述贯通部743中。
所述底座681上设置有贯通部744,所述贯通部744是穿通所述底座681的正面681A和背面681B而形成的,并且所述支撑部件84能够穿通所述贯通部744。并且,使用粘接剂将所述支撑部件84以穿通所述贯通部744的状态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681。此外,所述底座681是第一底座的一个例子,所述贯通部744是第一贯通部的一个例子。
使用粘接剂将所述准直仪透镜81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681。所述准直仪透镜81使从所述LD基板614的所述激光二极管614A发射的激光成为平行光束并射出。所述光圈82具有开口部83,所述开口部83将从所述准直仪透镜81射向所述反射镜74的激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以及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的光路宽度限制在预定的范围内。此外,所述光圈82是第一光圈的一个例子,所述开口部83是第一开口部的一个例子。所述支撑部件84是支撑所述光圈82的部件,构成为与所述底座681分离的部件。
此处,图5是表示所述光圈82以及所述支撑部件84构成的图。如图5所示,所述光圈82具备操作部821以及圆柱部822。所述圆柱部822形成为以所述开口部83的中心为轴的圆柱形。所述光圈82的所述开口部83贯穿所述圆柱部822的上面以及底面而形成。所述操作部821设置于所述圆柱部822的圆周面,并向垂直于所述开口部83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突出。并且,所述操作部821具有如下长度:在所述光圈82被所述支撑部件84支撑的状态下所述操作部821的上端从所述支撑部件84向上方突出。
另外,所述支撑部件84包括圆柱支撑部841、切口部842以及槽部843。所述圆柱支撑部841穿通所述支撑部件84的前面以及背面而形成,可转动地支撑所述光圈82的所述圆柱部822。所述光圈82的所述圆柱部822插入所述圆柱支撑部841时,为了避免与所述光圈82的所述操作部821相干扰,所述切口部842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84的上端部84A。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84具有如下长度:在所述支撑部件84插入到所述贯通部744、且位于使所述激光入射到所述光圈82的所述开口部83的位置的状态下,下端部84B从所述底座681的背面681B侧突出。特别是所述支撑部件84的所述圆柱支撑部841的下端位置和所述下端部84B之间的距离被设计为,相对于所述底座681的厚度尺寸,增大预先设定的调整宽度的量。另外,所述槽部843沿着所述支撑部件84的长边方向即上下方向,分别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84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
此处,图6是表示所述底座681的构成的图。如图6所示,设置于所述底座681的所述贯通部744具有限制部745,所述限制部745形成为从左右两端部向开口内侧突出,并能够插入到所述支撑部件84的所述槽部843中。另外,所述限制部745贯穿所述底座681的正面和背面而形成。并且,通过将所述限制部745插入到所述支撑部件84的所述槽部843中,限制所述支撑部件84向所述光圈82的转动轴方向即前后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所述贯通部744中,允许所述支撑部件84在预先设定的调整范围内向垂直于所述光圈82的转动轴的方向即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主扫描方向D1以及副扫描方向D2)移动。
在这样构成的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8中,所述支撑部件84穿通于所述底座681的所述贯通部744后,能够调整所述光圈82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和以入射到所述光圈82的激光光轴为中心的转动位置。
此处,图7是从上方观察所述支撑部件84穿通所述底座681的所述贯通部744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所述支撑部件84穿通于所述贯通部744的状态下,在所述槽部843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有相对于所述限制部745具有预先设定的调整宽度w1的间隙。即,所述支撑部件84处于在所述贯通部744内、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能够在所述调整宽度w1的2倍宽度的范围内移动的状态。由此,在装配所述光扫描装置6时,能够调整激光在所述多面反射镜62中的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入射位置。
并且,所述支撑部件84在所述限制部745插入于所述槽部843的状态下,能够沿着所述限制部745在上下方向移动。由此,在装配所述光扫描装置6时,能够变更激光入射到所述圆柱透镜77的入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激光在所述多面反射镜62上的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的入射角度。
并且,在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8中,所述支撑部件84在所述贯通部744内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位置被调整后,用粘接剂将所述支撑部件84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681。此时,所述粘接剂例如可以采用通过照射紫外线而硬化的光硬化性树脂。此时,所述光硬化性树脂被涂敷到所述支撑部件84以及所述贯通部744后,需要对所述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其中,当能够握持所述支撑部件84的位置只是所述支撑部件84的上端部84A时,在涂敷所述光硬化性树脂时以及对所述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时,握持所述支撑部件84的机械臂的夹头部或者安装人员的手等成为障碍。
对此,在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8中,在所述支撑部件84插入到所述贯通部744、且位于使所述激光入射到所述光圈82的所述开口部83的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支撑部件84的下端部84B从所述底座681的背面681B侧突出。因此,能够在所述底座681的背面681B侧,用机械臂的夹头部或者安装人员的手等握持所述支撑部件84的下端部84B的状态下,对所述支撑部件84以及所述贯通部744涂敷光硬化性树脂,并从上方对该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此外,也可以考虑在握持所述支撑部件84的上端部84A的状态下,从所述底座681的背面681B侧对所述支撑部件84以及所述贯通部744涂敷光硬化性树脂,并从所述底座681的背面681B侧对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
另外,图8A~图8C是表示所述支撑部件84穿通于所述底座681的所述贯通部744的状态的主视图。如图8A所示,在所述支撑部件84中,所述光圈82的所述圆柱部822被所述圆柱支撑部841可转动地支撑。并且,如图8B和图8C所示,在左右方向上转动所述操作部821时,所述光圈82以所述圆柱支撑部841的开口中心以及所述圆柱部822的中心为转动轴转动。由此,在装配所述光扫描装置6时,能够调整所述多面反射镜62中的围绕所述激光光轴的倾斜度。此外,围绕所述激光光轴的倾斜度的产生起因于例如配置于所述光源单元61的各种反射镜等的设置误差。
如以上说明的,所述光扫描装置6具有调整机构,通过调整所述光圈82的固定状态,能够调整激光在所述多面反射镜62中的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入射位置、激光在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的入射角度、以及围绕所述激光光轴的倾斜度。并且,所述调整机构不使用螺钉等而由简易的构成实现,因此能够减少零件数量以及节省成本。并且,由于将所述支撑部件84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681时的作业变得容易,所以能够使用所述光硬化性树脂等粘接剂将所述光圈82以所希望的固定状态稳定地固定。
[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6中的光圈固定方法]
其中,边参照图9边对作为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的所述光圈82的固定方法执行的作业流程进行说明。该作业流程由例如装配所述光扫描装置6的安装人员或者机械臂执行。
首先,在步骤S1中,通过在所述底座681的所述贯通部744内移动所述支撑部件84,调整所述支撑部件84在垂直于所述光圈82的转动轴的方向即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主扫描方向D1以及副扫描方向D2)上的位置。
接着,在步骤S2中,使用粘接剂将在所述步骤S1中位置被调整的所述支撑部件84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681。其中,所述粘接剂可以采用通过照射紫外线而硬化的光硬化性树脂。更具体地说,在所述支撑部件84和所述贯通部744之间涂敷光硬化性树脂后,对该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此时,由于所述支撑部件84的下端部84B从所述底座681的底面突出,所以能够在握持所述支撑部件84的下端部84B的状态下,容易从所述底座681的上方涂敷所述光硬化性树脂以及对所述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
接着,在步骤S3中,操作由固定于所述底座681的所述支撑部件84支撑的所述光圈82的操作部821,转动所述光圈82,调整所述光圈82的转动位置。
并且,在步骤S4中,使用粘接剂将在所述步骤S3中转动位置被调整的所述光圈82粘接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件84。此时,所述粘接剂可以采用通过照射紫外线而硬化的光硬化性树脂。更具体地说,在所述光圈82的圆筒部822和所述支撑部件84的切口部842之间涂敷光硬化性树脂后,对该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此时,由于所述光圈82的操作部821与所述圆筒部822相比向上方突出,所以能够在握持所述光圈82的操作部821的状态下,容易对所述切口部842涂敷所述光硬化性树脂以及对所述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
[第二实施方式]
但是,可以考虑在调整所述光圈82的固定状态时,边由具有CCD等拍摄元件的照相机拍摄所述激光边进行所述调整。例如,在进行调整作业时,可以将所述照相机配置于所述反射镜71~74和所述反射镜75之间、或者所述圆柱透镜77和所述多面反射镜62之间等,并且在调整作业结束后将所述照相机卸下。
但是,例如设置于所述光扫描装置6的Fθ透镜等扫描透镜的焦距长时,激光通过所述光圈82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宽度变大。因此,当相对于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激光的宽度,照相机的尺寸小时,如图10A所示,在所述照相机的拍摄图像P1中,激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端部有可能被中断。此外,如图10A~图10C所示,所述照相机以所述拍摄图像P1的左右方向与所述主扫描方向D1平行且上下方向与所述副扫描方向D2平行的状态配置于所述光扫描装置6。此外,在图10A~图10C中用剖面线区域表示所述激光。
在此,为了拍摄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全部所述激光,也可以考虑使用尺寸大的照相机,但是,此时在调整所述光圈82的固定状态时的所述照相机的设置位置对所述光扫描装置6产生制约。
对此,这里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在调整所述光圈82的固定状态时能够使用小型照相机的构成。此外,关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以及所述光扫描装置6,对于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具体地说,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中,如图11所示,所述光圈82具有切口部97,后面所述的遮蔽部件98能够相对于所述开口部83以垂直于所述开口部83的长边方向的方向插入所述切口部97。此处,所述切口部97是第一切口部的一个例子,所述遮蔽部件98是第一遮蔽部件的一个例子。另外,所述切口部97形成于预定的位置,使所述切口部97的所述主扫描方向D1的中心与所述开口部83的所述主扫描方向D1的中心一致。所述切口部97是形成于所述光圈82的激光的照射方向下游侧的面(即前面)上的凹部,在激光光轴方向上未贯穿所述光圈82。因此,所述切口部97不会对所述光圈82的所述开口部83限制所述激光的宽度的性能带来影响。
并且,如图12所示,所述切口部97中可装拆地安装有遮蔽由所述激光二极管614A发射的激光的长圆柱形的遮蔽部件98。当所述遮蔽部件98安装于所述切口部97时,如图10B所示,在所述照相机的拍摄图像P1中,由所述激光二极管614A发射的激光的一部分被所述遮蔽部件98遮蔽。此时,所述激光被所述遮蔽部件98遮蔽而形成的遮蔽区域A1与所述光圈82的所述开口部83具有预定的一定关系。即,所述开口部83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与相同方向上的所述遮蔽区域A1的中心是相同的位置。此外,所述遮蔽区域A1和所述激光的边界线形成垂直于所述开口部83的长边方向的线段。
由此,通过参照所述拍摄图像P1中的所述遮蔽区域A1,能够确定从所述光圈82的开口部83射出的激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中心位置。更具体地说,所述遮蔽区域A1中的通过所述遮蔽区域A1和所述激光的边界线的中心且垂直于所述边界线的方向的宽度w2的中心是所述激光的中心位置。因此,如图10B所示,即使在所述照相机拍摄的所述激光的一端或者两端中断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所述遮蔽区域A1确定所述激光的中心位置。并且,在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利用所述调整机构,能够容易调整所述光圈82的所述主扫描方向D1(左右方向)上的固定位置。
另外,从所述光圈82射出并入射到所述照相机的所述激光以所述光圈82的转动轴为中心产生倾斜时,如图10C所示,在所述拍摄图像P1中,由所述遮蔽部件98产生的所述遮蔽区域A1产生倾斜。因此,通过参照所述拍摄图像P1中的所述遮蔽区域A1,能够确定所述激光的倾斜度。更具体地说,通过所述遮蔽区域A1中的所述遮蔽区域A1和所述激光的边界线的中心且垂直于所述边界线的线段的倾斜度与所述激光的倾斜度一致。因此,如图10C所示,即使在所述照相机拍摄的所述激光的一端或者两端中断时,也能够根据所述遮蔽区域A1确定所述激光的倾斜度。从而,能够容易调整所述光圈82的围绕转动轴的转动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按照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所述光扫描装置6,能够在调整所述光圈82的固定状态时使用尺寸小的照相机,从而能够缓和所述照相机的设置位置对所述光扫描装置6的制约。
更具体地说,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在执行所述光圈82的固定方法的作业流程中的所述步骤S1中,执行以下的作业流程。首先,在所述遮蔽部件98插入到所述光圈82的所述切口部97的状态下,在设置有所述照相机的预定的位置,对通过所述开口部83后的所述激光进行拍摄。接着,根据所述照相机拍摄的拍摄图像,确定通过所述开口部83后的所述激光在所述开口部83的长边方向(主扫描方向D1)上的中心位置。并且,根据该确定的所述激光的所述开口部83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调整所述支撑部件84的固定状态。另外,根据所述照相机拍摄的拍摄图像,调整所述光圈82在所述支撑部件84中的转动位置。
[第三实施方式]
但是,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构成进行了说明:利用一个所述光圈82限制所述激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以及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的宽度。以下,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构成进行说明:利用不同的光圈限制所述激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光路宽度和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的光路宽度。此外,关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以及所述光扫描装置6,对于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具体地说,如图13所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所述光扫描装置6具备的各所述激光二极管611A~614A是能够发射两束激光的单片多束激光二极管。这样,各所述激光二极管611A~614A为所述单片多束激光二极管时,所述光扫描装置6能够对各所述感光鼓同时写入两行静电潜影。此外,各所述激光二极管611A~614A也可以是能够发射三束以上的激光的构成。
另外,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所述光扫描装置6替代所述光圈82,具备光圈91以及光圈92。对应各所述激光二极管611A~614A设置所述光圈91。
各所述光圈91限制由各所述激光二极管611A~614A发射的各所述激光在副扫描方向D2上的光路宽度。另外,所述光圈92限制由各所述激光二极管611A~614A发射的所述激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光路宽度。即,所述光圈92是所述激光二极管611A~614A共用的一个光圈。并且,所述光圈91位于所述准直仪透镜81和所述圆柱透镜77之间,并且配置于作为所述单元框体60的一部分的底座683。另一方面,所述光圈92位于所述圆柱透镜77和所述多面反射镜62之间,并且配置于作为所述单元框体60的一部分的底座686。
此处,图14A是表示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的激光轨迹的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断面示意图。此外,在图14A中省略了所述反射镜71~76的图示。如图14A所示,由所述激光二极管614A发射的二束激光L1以及激光L2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以及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具有位置不同的出射点。
并且,所述激光L1以及所述激光L2经过所述准直仪透镜81并通过所述光圈91后,入射到所述圆柱透镜77。然后,从所述圆柱透镜77射出的所述激光L1以及所述激光L2经过所述光圈92并入射到所述多面反射镜62。由所述多面反射镜62偏转扫描的所述激光L1以及所述激光L2经过fθ透镜等扫描透镜67并照射到所述感光鼓的表面上。此外,图14A所示的所述激光L1以及所述激光L2是表示通过所述光圈92的光轴中心的所述激光L1以及所述激光L2的组成部分的轨迹。
这样,在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所述光圈91配置于所述准直仪透镜81和所述圆柱透镜77之间,所述光圈92配置于所述圆柱透镜77和所述多面反射镜62之间。因此,既能够确保所述圆柱透镜77的焦距,又能够将所述光圈92的位置设定在靠近所述多面反射镜62的位置。因此,能够使所述激光L1以及所述激光L2在所述多面反射镜62上的间距d1变窄。由此,利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所述光扫描装置6,能够使所述多面反射镜62小型化,从而使所述光扫描装置6小型化。
与此相对,图14B是表示假设在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将所述光圈91以及所述光圈92配置于所述准直仪透镜81和所述圆柱透镜77之间时激光轨迹的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断面示意图。此外,图14B所示的所述激光L1以及所述激光L2也与上述相同,是表示通过所述光圈92的光轴中心的所述激光L1以及所述激光L2的组成部分的轨迹。在图14B所示的例子中,由于通过所述光圈92后,所述激光L1以及所述激光L2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有宽度,所以所述激光L1以及所述激光L2在所述多面反射镜62上的间距d2比所述间距d1宽。因此,需要使所述多面反射镜62大型化,因此妨碍所述光扫描装置6的小型化。
接着,边参照图15~图22边对所述光圈91以及所述光圈92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8包括底座683、所述壁部682、所述准直仪透镜81、所述光圈91以及支撑部件93。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对应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5~618设置的多组所述调整机构的构成部件包括所述光圈91、所述支撑部件93以及后面所述的贯通部684。
所述支撑部件93是支撑所述光圈91的部件,构成为与所述底座683分离的部件。另外,所述底座683上设置有贯通部684,所述贯通部684是贯通所述底座683的正面683A以及背面683B而形成的,并且所述支撑部件93能够穿通所述贯通部684。并且,使用粘接剂将所述支撑部件93以穿通于所述贯通部684的状态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683。此外,所述底座683是第二底座的一个例子。
所述光圈91具有开口部911,所述开口部911将从所述准直仪透镜81射向所述反射镜74的激光在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的光路宽度限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具体地说,所述开口部911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以及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具有预先设定的宽度,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的宽度比所述光圈92具有的后面所述的开口部921小。此处,所述光圈91是第二光圈的一个例子,所述开口部911是第二开口部的一个例子。
此处,图16是表示所述光圈91以及所述支撑部件93的构成的图。如图16所示,所述光圈91具备操作部912以及圆柱部913。所述圆柱部913形成为以所述开口部911的中心为轴的圆柱形。所述光圈91的所述开口部911是贯穿所述圆柱部913的上面以及底面而形成的。所述操作部912设置于所述圆柱部913的圆周面,并向垂直于所述开口部911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突出。并且,所述操作部912具有如下长度,在所述光圈91被所述支撑部件93支撑的状态下,其上端从所述支撑部件93向上方突出。
另外,所述支撑部件93包括圆柱支撑部931、切口部932以及槽部933。所述圆柱支撑部931贯穿所述支撑部件93的前面以及背面而形成,可转动地支撑所述光圈91的所述圆柱部913。为了避免将所述光圈91的所述圆柱部913插入所述圆柱支撑部931时,与所述光圈91的所述操作部912相干扰,所述切口部932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93的上端部93A。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93具有如下长度:在所述支撑部件93插入到所述贯通部684、且位于使所述激光入射到所述光圈91的所述开口部911的位置的状态下,下端部93B从所述底座683的背面683B侧突出。特别是所述支撑部件93的所述圆柱支撑部931的下端位置和所述下端部93B之间的距离被设计为,相对于所述底座683的厚度尺寸,增大预先设定的调整宽度的量。另外,所述槽部933沿着所述支撑部件93的长边方向即上下方向分别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93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
此处,图17是表示所述底座683的构成的图。如图17所示,设置于所述底座683的所述贯通部684具有限制部685,所述限制部685形成为从左右两端部向开口内侧突出,并能够插入到所述支撑部件93的所述槽部933中。另外,所述限制部685贯穿所述底座683的正面和背面而形成。并且,通过将所述限制部685插入到所述支撑部件93的所述槽部933中,限制所述支撑部件93向所述光圈91的转动轴方向即前后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所述贯通部684中,允许所述支撑部件93在预先设定的调整范围内向垂直于所述光圈91的转动轴的方向即上下方向(副扫描方向D2)移动。此处,所述贯通部684是第二贯通部的一个例子。
在这样构成的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8中,所述支撑部件93穿通于所述底座683的所述贯通部684后,能够调整所述光圈91的上下的位置和以入射到所述光圈91的激光光轴为中心的转动位置。
此处,图18是表示从上方观察所述支撑部件93穿通于所述底座683的所述贯通部684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在所述支撑部件93穿通于所述贯通部684的状态下,所述槽部933和所述限制部685限制所述支撑部件93向左右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所述限制部685插入于所述槽部933的状态下,所述支撑部件93能够沿着所述限制部685在上下方向移动。由此,在装配所述光扫描装置6时,能够变更激光入射到所述圆柱透镜77的入射位置,能够调整激光在所述多面反射镜62上的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的入射角度。
并且,在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8中,所述支撑部件93在所述贯通部684内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被调整后,用粘接剂将所述支撑部件93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683。此时,所述粘接剂例如可以采用通过照射紫外线而硬化的光硬化性树脂。此时,所述光硬化性树脂被涂敷于所述支撑部件93以及所述贯通部684后,需要对所述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其中,当能够握持所述支撑部件93的位置只是所述支撑部件93的上端部93A时,在涂敷所述光硬化性树脂时以及对所述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时,握持所述支撑部件93的机械臂的夹头部或者安装人员的手等成为障碍。
对此,在所述出射光学系统618中,在所述支撑部件93插入到所述贯通部684、且位于使所述激光入射到所述光圈91的所述开口部911的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支撑部件93的下端部93B从所述底座683的背面683B侧突出。因此,能够在用机械臂的夹头部或者安装人员的手等在所述底座683的背面683B侧握持所述支撑部件93的下端部93B的状态下,对所述支撑部件93以及所述贯通部684涂敷光硬化性树脂,并从上方对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此外,也可以考虑在握持所述支撑部件93的上端部93A的状态下,从所述底座683的背面683B侧对所述支撑部件93以及所述贯通部684涂敷光硬化性树脂,并从所述底座683的背面683B侧对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
另外,图19A~图19C是表示所述支撑部件93穿通于所述底座683的所述贯通部684的状态的主视图。如图19A所示,在所述支撑部件93中,所述光圈91的所述圆柱部913被所述圆柱支撑部931可转动地支撑。并且,如图19B和图19C所示,在左右方向上转动所述操作部912时,所述光圈91以所述圆柱支撑部931的开口中心以及所述圆柱部913的中心为转动轴转动。由此,在装配所述光扫描装置6时,能够调整所述多面反射镜62上的围绕所述激光光轴的倾斜度。特别是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能够以所述光圈91以及所述光圈92中用于限制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的光路宽度的所述光圈91调整围绕所述激光光轴的倾斜度,所述光圈91配置于所述准直仪透镜81和所述圆柱透镜77之间。因此,能够在所述激光入射到所述圆柱透镜77之前对所述激光的倾斜度进行校正,从而能够对所述激光在所述多面反射镜62上的倾斜度进行校正。此外,围绕所述激光光轴的倾斜度的产生起因于例如配置于所述光源单元61的各种反射镜等的设置误差。
此处,图20~图22表示所述光圈92以及所述底座686的构成的图。如图20所示,所述底座686上设置有贯通部687,所述贯通部687是穿通所述底座686的正面686A以及背面686B而形成的,所述光圈92能够穿通所述贯通部687。并且,使用粘接剂将所述光圈92以穿通于所述贯通部687的状态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686。此外,所述底座686是第一底座的一个例子。
另外,如图20和图21所示,所述光圈92具有开口部921、限制部922以及槽部923。所述开口部921贯穿所述光圈92的前面以及背面而形成。所述开口部921将从所述圆柱透镜77射向所述多面反射镜62的激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光路宽度限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具体地说,所述开口部921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以及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具有预先设定的宽度,所述主扫描方向D1的宽度比所述光圈91的所述开口部911小。此处,所述光圈92是第一光圈的一个例子,所述开口部921是第一开口部的一个例子。
所述限制部922形成为从所述光圈92向所述激光的轴向突出,限制所述光圈92在所述贯通部687向下方移动。此外,所述槽部923贯穿所述光圈92的上端以及下端而形成。
另外,如图22所示,设置于所述底座686的所述贯通部687具有限制部688,所述限制部688形成为从左右两端部向开口内侧突出,能够插入所述光圈92的所述槽部923。另外,所述限制部688贯穿所述底座686的正面和背面而形成。并且,通过将所述限制部688插入所述光圈92的所述槽部923,限制所述光圈92在前后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所述贯通部687中,允许所述光圈92在预先设定的调整范围内向垂直于所述光圈92的转动轴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主扫描方向D1)移动。此处,所述贯通部687是第一贯通部的一个例子。
在这样构成的所述光圈92中,所述光圈92穿通于所述底座686的所述贯通部687后,能够调整所述光圈92的左右的位置。此处,图23是从上方观察所述光圈92穿通于所述底座686的所述贯通部687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23所示,在所述光圈92穿通于所述贯通部687的状态下,在所述槽部923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有相对于所述限制部688具有预先设定的调整宽度w1的间隙。即,所述光圈92处于在所述贯通部688内、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能够在所述调整宽度w1的两倍的宽度的范围内移动的状态。由此,在装配所述光扫描装置6时,能够调整激光在所述多面反射镜62上的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入射位置。
并且,在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所述光圈92在所述贯通部687内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被调整后,用粘接剂将所述光圈92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686。此时,所述粘接剂例如可以采用通过照射紫外线而硬化的光硬化性树脂。此时,将所述光硬化性树脂涂敷于所述光圈92以及所述贯通部687之后,需要对所述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其中,当能够握持所述光圈92的位置只是所述光圈92的上端部92A时,涂敷所述光硬化性树脂时以及对所述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时,握持所述光圈92的机械臂的夹头部或者安装人员的手等成为障碍。
对此,在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在所述光圈92穿通于所述贯通部687、且位于使所述激光入射到所述光圈92的所述开口部921的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光圈92的下端部92B从所述底座686的背面686B侧突出。因此,能够用机械臂的夹头部或者安装人员的手等在所述底座686的背面686B侧握持所述光圈92的下端部92B的状态下,对所述光圈92以及所述贯通部687涂敷光硬化性树脂,并从上方对该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此外,也可以考虑在握持所述光圈92的上端部92A的状态下,从所述底座686的背面686B侧对所述光圈92以及所述贯通部687涂敷光硬化性树脂,并从所述底座686的背面686B侧对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
如以上说明的,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所述光扫描装置6具有调整机构,能够调整激光在所述多面反射镜62中的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入射位置、激光在所述副扫描方向D2上的入射角度、以及围绕所述激光光轴的倾斜度。并且,所述调整机构不使用螺钉等而由简易的构成实现,从而能够减少零件数量以及节省成本。并且,由于将所述支撑部件93以及所述光圈92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683以及所述底座686时的作业变得容易,所以能够使用所述光硬化性树脂等粘接剂将所述支撑部件93以及所述光圈92以所希望的固定状态稳定地固定。
[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6中的光圈固定方法]
其中,边参照图24边对作为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的所述光圈91以及所述光圈92的固定方法执行的作业流程进行说明。该作业流程由例如装配所述光扫描装置6的安装人员或者机械臂执行。
首先,在步骤S11中,通过在所述底座683的所述贯通部744内移动所述支撑部件93,调整所述支撑部件93在垂直于所述光圈91的转动轴的方向即上下方向(副扫描方向D2)上的位置。
接着,在步骤S12中,使用粘接剂将在所述步骤S11中位置被调整的所述支撑部件93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683。其中,所述粘接剂可以采用通过照射紫外线而硬化的光硬化性树脂。更具体地说,在所述支撑部件93和所述贯通部744之间涂敷光硬化性树脂后,对该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此时,由于所述支撑部件93的下端部93B从所述底座683的底面突出,所以能够在握持所述支撑部件93的下端部93B的状态下,容易从所述底座683上方涂敷所述光硬化性树脂以及对所述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
接着,在步骤S13中,操作由固定于所述底座683的所述支撑部件93支撑的所述光圈91的操作部912,使所述光圈91转动,调整所述光圈91的转动位置。
并且,在步骤S14中,使用粘接剂将在所述步骤S13中转动位置被调整的所述光圈91粘接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件93。此时,所述粘接剂采用通过照射紫外线而硬化的光硬化性树脂。更具体地说,在所述光圈91的圆筒部913和所述支撑部件93的切口部932之间涂敷光硬化性树脂后,对该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此时,由于所述光圈91的操作部912与所述圆筒部913相比向上方突出,所以能够在握持所述光圈91的操作部912的状态下,容易对所述切口部932涂敷所述光硬化性树脂以及对所述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
然后,在步骤S15中,通过在所述底座686的所述贯通部687内移动所述光圈92,调整所述光圈92在垂直于所述光圈92的转动轴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主扫描方向D1)上的位置。
并且,在步骤S16中,使用粘接剂将在所述步骤S15中位置被调整的所述光圈92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686。其中,所述粘接剂可以采用通过照射紫外线而硬化的光硬化性树脂。更具体地说,在所述光圈92和所述贯通部687之间涂敷光硬化性树脂后,对该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此时,由于所述光圈92的下端部92B从所述底座686的底面突出,所以能够在握持所述光圈92的下端部92B的状态下,容易从所述底座686的上方涂敷所述光硬化性树脂以及对所述光硬化性树脂照射紫外线。
[第四实施方式]
但是,可以考虑在调整所述光圈91以及所述光圈92的固定状态时,边由具有CCD等拍摄元件的照相机拍摄所述激光边进行所述调整。例如,在进行调整作业时,可以将所述照相机配置于所述反射镜71~74和所述反射镜75之间、或者所述圆柱透镜77和所述多面反射镜62之间等,并且在调整作业结束后将所述照相机卸下。
但是,例如设置于所述光扫描装置6的Fθ透镜等扫描透镜的焦距长时,激光通过所述光圈92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宽度变大。因此,当照相机的尺寸相对于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激光的宽度小时,如图25A所示,在所述照相机的拍摄图像P1中,激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端部有可能被中断。此外,如图25A~图25D所示,所述照相机以所述拍摄图像P1的左右方向与所述主扫描方向D1平行且上下方向与所述副扫描方向D2平行的状态配置于所述光扫描装置6。此外,在图25A~图25D中用剖面线区域表示所述激光。
在此,为了拍摄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全部所述激光,也可以考虑使用尺寸大的照相机,但是,此时在调整所述光圈92的固定状态时的所述照相机的设置位置对所述光扫描装置6产生制约。
对此,这里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在调整所述光圈92的固定状态时能够使用小型照相机的构成。此外,关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以及所述光扫描装置6,对于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具体地说,在该第四实施方式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中,如图26所示,所述光圈92具有切口部924,后面所述的遮蔽部件925能够相对于所述开口部921以垂直于所述开口部921的长边方向的方向插入所述切口部924。此处,所述切口部924是第一切口部的一个例子,所述遮蔽部件925是第一遮蔽部件的一个例子。另外,所述切口部924形成在预定的位置,使所述切口部924的所述主扫描方向D1的中心与所述开口部921的所述主扫描方向D1的中心一致。所述切口部924是形成于所述光圈92的激光照射方向下游侧的面(即前面)上的凹部,在激光光轴方向上未贯穿所述光圈92。因此,所述切口部924不会对所述光圈92的所述开口部921限制所述激光的宽度的性能带来影响。
并且,如图27所示,所述切口部924中可装拆地安装有长圆柱形的遮蔽部件925,所述遮蔽部件925用于遮蔽由所述激光二极管614A发射的激光。其中,在所述切口部924中插入所述遮蔽部件925的状态下,拍摄通过所述开口部921后的所述激光时,如图25B所示,在所述照相机的拍摄图像P1中,所述激光的一部分被所述遮蔽部件925遮蔽。此时,因所述遮蔽部件925而在所述激光中形成的遮蔽区域B1与所述光圈92的所述开口部921具有预定的一定关系。即,所述开口部9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与相同方向上的所述遮蔽区域B1的中心是相同的位置。此外,所述遮蔽区域B1和所述激光的边界线形成垂直于所述开口部921的长边方向的线段。
由此,能够根据所述拍摄图像P1,确定所述激光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上的中心位置。更具体地说,所述遮蔽区域B1中的通过所述遮蔽区域B1和所述激光的边界线的中心且垂直于所述边界线的方向的宽度w2的中心是所述激光的中心位置。因此,如图25B所示,即使在所述照相机拍摄的所述激光的一端或者两端中断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所述遮蔽区域B1确定所述激光的中心位置。并且,能够容易调整所述光圈92在所述主扫描方向D1(左右方向)上的固定位置。
另外,可以考虑在该第四实施方式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中,如图28所示,所述光圈91具有切口部914,后面所述的遮蔽部件915相对于所述开口部911以平行于所述开口部911的长边方向的方向插入所述切口部914。此处,所述切口部914是第二切口部的一个例子,所述遮蔽部件915是第二遮蔽部件的一个例子。所述切口部914形成在预定的位置,使所述切口部914的所述副扫描方向D2的中心与所述开口部911的所述副扫描方向D2的中心一致。所述切口部914是形成于所述光圈91的激光照射方向下游侧的面(即前面)上的凹部,在激光光轴方向上未贯穿所述光圈91。因此,所述切口部914不会对所述光圈91的所述开口部911限制所述激光的宽度的性能带来影响。
并且,如图29所示,所述切口部914中可装拆地安装有长圆柱形遮蔽部件915,所述遮蔽部件915用于遮蔽由所述激光二极管614A发射的激光。其中,在所述遮蔽部件915插入所述切口部914的状态下,拍摄通过所述开口部911后的所述激光时,如图25C所示,在所述照相机的拍摄图像P1中,所述激光的一部分被所述遮蔽部件915遮蔽。此时,因所述遮蔽部件915而在所述激光中形成的遮蔽区域B2与所述光圈91的所述开口部911具有预定的一定关系。具体地说,所述开口部911的长边方向与所述遮蔽区域B2的长边方向平行,所述遮蔽区域B2和所述激光的边界线形成平行于所述开口部911的长边方向的线段。
由此,根据所述拍摄图像P1,能够确定所述激光的倾斜度。因此,如图25D所示,即使在所述照相机拍摄的所述激光的一端或者两端中断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所述遮蔽区域B2确定所述激光的倾斜度,从而容易调整所述光圈91的围绕转动轴的转动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按照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在调整所述光圈91以及所述光圈92的固定状态时使用尺寸小的照相机,从而能够缓和所述照相机的设置位置对所述光扫描装置6的制约。
更具体地说,在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所述光扫描装置6中,在作为所述光圈91和所述光圈92的固定方法执行的作业流程中,执行以下的作业流程。
首先,在所述步骤S11~S14中,在所述遮蔽部件915插入所述光圈91的所述切口部914的状态下,在设置有所述照相机的预定的位置拍摄通过所述开口部911后的所述激光。接着,根据所述照相机拍摄的拍摄图像,确定通过所述开口部911后的所述激光的倾斜度。并且,根据该确定的所述激光的倾斜度,调整所述支撑部件93中的所述光圈91的转动位置。另外,也根据所述照相机拍摄的拍摄图像,调整所述支撑部件93的副扫描方向D2上的位置。
接着,在所述步骤S15~S16中,在将所述遮蔽部件915从所述切口部914卸下、将所述遮蔽部件925插入所述光圈92的所述切口部924的状态下,在设置有所述照相机的预定的位置拍摄通过所述开口部921后的所述激光。接着,根据所述照相机拍摄的拍摄图像,确定通过所述开口部921后的所述激光中的所述开口部921的长边方向(主扫描方向D1)上的中心位置。并且,根据该确定的所述激光中的所述开口部9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调整所述光圈92的固定状态。
此外,可以考虑在将所述遮蔽部件915插入所述切口部914、且将所述遮蔽部件925插入所述切口部924的状态下,用所述照相机拍摄通过所述开口部911以及所述开口部921后的所述激光,调整所述光圈91的转动位置以及所述光圈92的固定状态。此时,所述照相机配置于例如所述圆柱透镜77和所述多面反射镜62之间。此时,在由所述照相机拍摄的拍摄图像中,所述激光中同时形成所述遮蔽区域B1以及所述遮蔽区域B2。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光圈,所述光圈呈圆柱形,并形成有用于限制由光源发射的激光的光路宽度的开口部;支撑部件,具有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光圈的圆柱支撑部;以及底座,粘接固定所述支撑部件,
所述底座具有贯通部,所述贯通部穿通于所述底座的正面和背面而形成,允许所述支撑部件向垂直于所述光圈的转动轴的方向移动,
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如下长度:在所述支撑部件插入到所述底座的所述贯通部、且位于使所述激光入射到所述光圈的所述开口部的位置的状态下,下端部从所述底座的背面侧突出,所述支撑部件具备沿着所述支撑部件的长边方向形成的槽部,
所述贯通部具备限制部,所述限制部插入到所述槽部来限制所述支撑部件向所述光圈的转动轴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具备操作部,在所述光圈被所述圆柱支撑部支撑的状态下,所述操作部从所述支撑部件向上方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是所述光扫描装置的框体。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扫描装置。
5.一种光圈固定方法,是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中的光圈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骤,通过在所述底座的所述贯通部内移动所述支撑部件,调整所述支撑部件在垂直于所述光圈的转动轴的方向上的位置;
第二步骤,将在所述第一步骤中调整了位置的所述支撑部件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座;
第三步骤,通过转动由固定于所述底座的所述支撑部件支撑的所述光圈,调整以所述光圈的转动轴为中心的所述开口部的转动位置;以及
第四步骤,将在所述第三步骤中调整了转动位置的所述光圈粘接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圈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骤和/或所述第四步骤中的所述粘接固定,使用通过照射紫外线而硬化的光硬化性树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11643 | 2014-05-29 | ||
JP2014111643A JP6038076B2 (ja) | 2014-05-29 | 2014-05-29 |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アパーチャー固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01765A CN105301765A (zh) | 2016-02-03 |
CN105301765B true CN105301765B (zh) | 2017-09-29 |
Family
ID=53274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8211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01765B (zh) | 2014-05-29 | 2015-05-28 |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光圈固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77620B2 (zh) |
EP (1) | EP2950131B1 (zh) |
JP (1) | JP6038076B2 (zh) |
CN (1) | CN10530176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04098B2 (ja) | 2015-03-27 | 2018-04-0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アパーチャー固定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0447A (ja) * | 1996-06-24 | 1998-01-16 | Canon Inc | 光走査装置 |
EP1024012A2 (en) * | 1999-01-26 | 2000-08-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using such scanning apparatus |
CN1769947A (zh) * | 2004-11-03 | 2006-05-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激光扫描单元的激光束生成装置 |
CN1834803A (zh) * | 2005-03-17 | 2006-09-2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发光单元与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1137922A (ja) * | 2009-12-28 | 2011-07-14 | Kyocera Mita Corp |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1811A (ja) | 1990-05-17 | 1992-01-24 | Ricoh Co Ltd | 走査光学装置 |
JPH0772406A (ja) * | 1993-04-08 | 1995-03-17 | Ricoh Co Ltd | 光走査装置 |
JP2924684B2 (ja) * | 1995-01-13 | 1999-07-2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 |
JPH11153736A (ja) * | 1997-11-20 | 1999-06-08 | Ricoh Co Ltd | 光源装置 |
JP3610294B2 (ja) * | 1999-09-13 | 2005-01-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ビーム走査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228382A (ja) * | 1999-12-08 | 2001-08-24 | Ricoh Co Ltd | マルチビーム光源ユニットの調整方法、組立方法及び調整装置、これらの対象となるマルチビーム光源ユニット並びにこのマルチビーム光源ユニット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184428A (ja) * | 2002-10-08 | 2004-07-02 | Ricoh Co Ltd | マルチビーム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214153B2 (ja) * | 2012-12-12 | 2017-10-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14
- 2014-05-29 JP JP2014111643A patent/JP603807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5-28 US US14/724,699 patent/US937762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5-28 CN CN201510282112.5A patent/CN10530176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5-28 EP EP15169545.9A patent/EP2950131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0447A (ja) * | 1996-06-24 | 1998-01-16 | Canon Inc | 光走査装置 |
EP1024012A2 (en) * | 1999-01-26 | 2000-08-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using such scanning apparatus |
CN1769947A (zh) * | 2004-11-03 | 2006-05-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激光扫描单元的激光束生成装置 |
CN1834803A (zh) * | 2005-03-17 | 2006-09-2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发光单元与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1137922A (ja) * | 2009-12-28 | 2011-07-14 | Kyocera Mita Corp |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346486A1 (en) | 2015-12-03 |
JP2015225307A (ja) | 2015-12-14 |
EP2950131B1 (en) | 2017-10-04 |
CN105301765A (zh) | 2016-02-03 |
JP6038076B2 (ja) | 2016-12-07 |
US9377620B2 (en) | 2016-06-28 |
EP2950131A1 (en) | 2015-1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60055769A1 (en) | Optical wri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7147826A (ja) | 光書込装置、光書込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CN105319708B (zh) |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4656250B (zh) | 多射束光源单元和调整其的方法 | |
CN105301765B (zh) |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光圈固定方法 | |
CN105319706B (zh) |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光圈固定方法 | |
JP2011237732A (ja) | 画像情報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 |
US9678455B2 (en) |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6019583B (zh) |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光圈固定方法 | |
JP2007192949A (ja) | 光学走査装置 | |
JP5207593B2 (ja) | 走査光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走査光学装置の走査線調整方法 | |
JP2007249002A (ja) |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光走査装置の調整方法 | |
WO2002046826A1 (fr) | Dispositif de balayage optique et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image associe a ce dispositif | |
JP5303346B2 (ja) | 光学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6186596A (ja) |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6409650B2 (ja) |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018337A (ja)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256862A (ja) | 露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5028572A (ja)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030492A (ja)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6099554A (ja)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