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4670A -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4670A
CN105294670A CN201510810708.8A CN201510810708A CN105294670A CN 105294670 A CN105294670 A CN 105294670A CN 201510810708 A CN201510810708 A CN 201510810708A CN 105294670 A CN105294670 A CN 105294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layer
organic photoelectric
carbon atom
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07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94670B (zh
Inventor
任泓扬
王湘成
何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107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94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94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4670A/zh
Priority to US15/198,177 priority patent/US10069082B2/en
Priority to DE102016213398.5A priority patent/DE102016213398A1/d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94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4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13/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7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8/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98/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8/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5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99/00 - C07D507/00
    • C07D5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99/00 - C07D50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513/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51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system of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53/00 or C07D455/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2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 C09K11/025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non-luminescent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0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material in which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s embedd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6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4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 C09K2211/10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with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 C09K2211/1037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with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在有机光电装置中的用途以及包含其的有机光电装置。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尤其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及该材料在有机光电装置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因其自发光、高效率、广色域、广视角等优点成为国内外异常热门的新一代显示产品。同时制作OLED的有机材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中,OLED发光层的材料在受到电致激发后,产生了单线态激发态(S1)激子和三线态激发态(T1)激子,根据自旋统计,两种激子数量比例为1:3。根据发光机制的不同,可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层的材料通常为以下几种。荧光材料,只利用25%的单线态S1激子,通过辐射跃迁回到基态S0,所以应用这种材料的OLED的最大外量子效率突破不了这个限制。第二种是磷光材料,不仅可以利用25%的单线态S1激子,还能利用75%的三线态T1激子,所以理论内量子效率可达100%,用于OLED上发光效果绝对优于荧光材料,但是由于磷光材料多为稀有金属配合物,所以材料成本较高,并且蓝色磷光材料一直存在其应用于OLED中效率和寿命不佳等问题。在2011年,日本九州大学Adachi教授等人报道了发光性能良好的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这种材料S1态与T1态之间的能隙值较小且T1态激子寿命较长,在一定温度条件下,T1态激子可以逆向系间窜越(RISC)实现T1→S1的过程,再由S1态辐射衰减至基态S0。所以用这种材料作为发光层的OLED器件的发光效率可以和磷光材料相媲美,并且不需要稀有金属元素,材料成本低。但是目前这种材料仍然不多,新型高性能TADF材料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具有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性质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其提供了化合物,其具有通式I的结构
其中
X1至X12各自独立地为CR1或N;
Y1为O、S或NR2
Y2为单键、O、S、CR3R4、NR5或SiR6R7
R1至R7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含有1-3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3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或含有2-2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
L为使通式I的结构形成共轭体系的连接部分;
n和m各自独立地为1、2或3;
如果n大于1,则通式I中各个A部分彼此相同或不同;以及
如果m大于1,则通式I中各个B部分彼此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其提供了上述化合物在有机光电装置中的用途。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其提供了有机光电装置,其包括阳极、阴极、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一层或多层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含上述化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其提供了具有通式I的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
X1至X12各自独立地为CR1或N;
Y1为O、S或NR2
Y2为单键、O、S、CR3R4、NR5或SiR6R7
R1至R7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含有1-3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3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或含有2-2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
L为使通式I的结构形成共轭体系的连接部分;
n和m各自独立地为1、2或3;
如果n大于1,则通式I中各个A部分彼此相同或不同;以及
如果m大于1,则通式I中各个B部分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有1-30个碳原子的烷基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有1-30个碳原子的烷基为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有1-30个碳原子的烷基为含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R6和R7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含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通式I的结构中的L为含有6-3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或者含有2-3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通式I的结构中的L为含有6-16个碳原子的芳香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通式I的结构中的L为具有6-14个碳原子的芳香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通式I的结构中的L为具有6-14个碳原子的芳香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其所述通式I的结构中的L选自如下结构:
其中,*表示CR8、N或者与所述A部分或B部分的连接位点,所述R8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含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16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或含有2-6个碳原子的杂芳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其中A部分和B部分在L上的取代位置间隔至少一个原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A部分选自以下基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B部分选自以下基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化合物的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能级差ΔEst≤0.30eV。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化合物的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能级差ΔEst≤0.25eV。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化合物的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能级差ΔEst≤0.15eV。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化合物的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能级差ΔEst≤0.1eV。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化合物的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能级差ΔEst≤0.05eV。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化合物的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能级差ΔEst≤0.02eV。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化合物的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能级差ΔEst≤0.01eV。
本申请提供了以下化合物,其化合物结构和编号在下表中示出。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上述化合物在有机光电装置中的用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有机光电装置,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一层或多层有机层,所述有机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上述表格中的一个或多个化合物。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层中的至少一层为发光层,并且所述发光层包含如上所述的化合物。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层还包括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或者其组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制造所述阳极的材料包括以下材料:诸如铜、金、银、铁、铬、镍、锰、钯、铂或其混合物的金属;铜、金、银、铁、铬、镍、锰、钯或铂的合金;诸如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其混合物的金属氧化物;诸如聚苯胺、聚吡咯、聚(3-甲基噻吩)或其混合物的导电性聚合物。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制造所述阴极的材料包括以下材料:诸如铝、镁、银、铟、锡、钛、钙、钠、钾、锂、镱、铅或其混合物的金属;诸如LiF/Al、Liq(8-羟基喹啉)/Al或其混合物的多层金属材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化合物作为掺杂材料或共同掺杂材料或者主体材料存在于所述发光层中。
定义
除非另外规定,本申请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对于在本申请中有定义的术语,以所定义的含义为准。
“烷基”是指完全饱和(没有双键或叁键)的烃基,其可为直链的或支链的。烷基可含有1至30个碳原子、1-20个碳原子、1-10个碳原子或1-6个碳原子。例如,“1至30”的数值范围是指该范围中的所有整数,其包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或30。例如,烷基可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等。烷基可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
“芳香基”是指具有遍及所有环的完全离域的π-电子体系的碳环(全部为碳),其包括单环芳香基或多环芳香基。所述多环芳香基含有两个或多个诸如苯环的芳香环的体系,该两个或多个芳香环可彼此通过单键连接或彼此通过共用化学键稠合。芳香基中的碳原子数可变化。例如,芳基可包含6-30个碳原子。例如,“6至30”的数值范围是指该范围中的所有整数,其包括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或30。芳香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苯、联苯、萘、蒽、菲或芘。芳香基可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
“杂芳基”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单环或多环芳香族环体系,其中的杂原子为除了碳之外的元素,包括但不限于氮、氧和硫。杂芳基环中的碳原子数可变化。例如,杂芳基在其环中可包含1-20个碳原子,诸如“1至20”的数值范围是指该范围中的所有整数,其包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又如,杂芳基在其环中可包含1-30个环骨架原子,例如“1至30”的数值范围是指该范围中的所有整数,其包含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或30。此外,术语“杂芳基”包括稠环体系,其中两个环(例如至少一个芳基环和至少一个杂芳基环或至少两个杂芳基环)共享至少一个化学键。杂芳基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呋喃、呋咱、噻吩、苯并噻吩、酞嗪、吡咯、噁唑、苯并噁唑、1,2,3-噁二唑、1,2,4-噁二唑、噻唑、1,2,3-噻二唑、1,2,4-噻二唑、苯并噻唑、咪唑、苯并咪唑、吲哚、吲唑、吡唑、苯并吡唑、异噁唑、苯并异噁唑、异噻唑、三唑、苯并三唑、噻二唑、四唑、吡啶、哒嗪、嘧啶、吡嗪、嘌呤、蝶啶、喹啉、异喹啉、喹唑啉、喹喔啉、噌啉和三嗪。杂芳基可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
有机光电装置
本申请的有机光电装置包括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光电传感器、有机存储装置等。下面对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进行说明。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阴极、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一层或多层有机层。所述有机层中的至少一层为发光层,并且所述发光层包含本申请的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还包括空穴传输层(HTL)、空穴注入层(HIL)、电子阻挡层(EBL)、空穴阻挡层(HBL)、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或者其组合,并且这些层中的至少有一层包含本申请所述的有机化合物。所述化合物作为掺杂材料或共同掺杂材料或者主体材料存在于所述发光层中。
图1至图5为包含本申请的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100,基板;
110,阳极;
120,阴极;
130,发光层;
140,空穴传输层;
150,电子传输层;
160,空穴注入层;
170,电子注入层;
180,电子阻挡层;
190,空穴阻挡层。
根据图1至图5,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结构在基板层100之上包含阳极层110和阴极层120。在阳极层110和阴极层120之间至少包括发光层130。
根据图1,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阳极层110和阴极层120之间只包含发光层130。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复合后激发发光层发光。
根据图2,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阳极层110和阴极层120之间包含空穴传输层(HTL)140和发光层130。空穴传输层主要发挥将空穴传递至发光层的作用。
根据图3,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阳极层110和阴极层120之间包含空穴传输层(HTL)140、发光层130和电子传输层(ETL)150。电子传输层主要发挥将电子传递至发光层的作用。
根据图4,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阳极层110和阴极层120之间包含空穴注入层(HIL)160、空穴传输层(HTL)140、发光层130、电子传输层(ETL)150和电子注入层(EIL)170。空穴注入层主要提高将空穴从阳极传递到有机层的能力,电子注入层主要提高将电子从阴极传递到有机层的能力,以降低二极管的驱动电压。
根据图5,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阳极层110和阴极层120之间包含空穴注入层(HIL)160、空穴传输层(HTL)140、电子阻挡层(EBL)180、发光层130、空穴阻挡层(HBL)190和电子传输层(ETL)150。
下面对各层材料进行举例说明,但并不限于所述的材料范围。
阳极层110可使用具有大功函数的电极材料。可以作为阳极的材料包括:诸如铜、金、银、铁、铬、镍、锰、钯、铂或其混合物的金属;诸如铜、金、银、铁、铬、镍、锰、钯或铂等金属的合金;诸如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其混合物的金属氧化物;包括聚苯胺、聚吡咯、聚(3-甲基噻吩)或其混合物的导电性聚合物。优选地,在包含本申请所述有机化合物的实施例中使用氧化铟锡(ITO)作为阳极层的材料。
阴极层120可使用具有低功函数的电极材料。可以作为阴极的材料包括:诸如铝、镁、银、铟、锡、钛、钙、钠、钾、锂、镱、铅或其混合物的金属;包括LiF/Al、Liq(8-羟基喹啉)/Al或其混合物的多层金属材料。优选地,在包含本申请所述的有机化合物的实施例中使用镁银合金或LiF/Al双层材料作为阴极层的材料。
空穴注入层(HIL)160可使用有利于增加阳极和有机层界面的空穴注入且可以与ITO阳极表面结合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作为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包括:如酞菁铜(CuPc)的聚卟啉化合物、如4,4’,4”-三-N-萘基-N-苯胺基-三苯胺(TNATA)的含萘二胺的星状三苯胺衍生物、如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这类HOMO能级与ITO功函数匹配的高分子材料、如2,3,6,7,10,11-六氰基-1,4,5,8,9,12-六氮杂苯并菲(HATCN)的拉电子性含氮杂环化合物等。
空穴传输层(HTL)140和电子阻挡层(EBL)180可使用具有高玻璃化温度以及空穴迁移率的材料。可以作为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的材料包括:如二苯基萘基二胺(NPD)的联苯二胺衍生物、如2,2’,7,7’-四(二苯胺基)-9,9’-螺二芴(spiro-TAD)的交叉结构二胺联苯衍生物、如4,4’,4”-三(N-咔唑基)三苯胺(TCTA)的星状三苯胺衍生物等。
空穴阻挡层(HBL)190和电子传输层(ETL)150可以使用具有低HOMO能级且电子迁移率高的材料。可以作为空穴阻挡层和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包括:如二(8-羟基-2-甲基喹啉)-二苯酚铝(BAlq)、三(8-羟基喹啉)铝(Alq)和8-羟基喹啉锂的喹啉类金属络合物、如4,7-二苯基-1,10-菲啰啉(Bphen)的二氮杂菲衍生物、如1,3,5,-三(N-苯基-苯并咪唑-2-基)苯(TPBI)的咪唑衍生物、如2,4,6-三咔唑基-1,3,5-三嗪的三嗪衍生物等。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如下:在透明或不透明的光滑的基板上形成阳极,在阳极上形成有机层,在有机层上形成阴极。形成有机层可采用如蒸镀、溅射、旋涂、浸渍、离子镀等已知的成膜方法。
下文中,本申请将通过如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及其优点。然而,应当理解,以下的实施例是非限制性的而且仅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案。
实施例
化合物的模拟计算
有机材料的单线态和三线态的能级差可以通过Guassian09软件(GuassianInc.)完成。能级差ΔEst具体的模拟方法参照J.Chem.TheoryComput.,2013,DOI:10.1021/ct400415r,分子结构优化和激发均可用TD-DFT方法“B3LYP”和基组“6-31g(d)”完成。
实施例1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29进行模拟;
实施例2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30进行模拟;
实施例3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55进行模拟;
实施例4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40进行模拟;
实施例5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174进行模拟;
实施例6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1进行模拟;
实施例7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65进行模拟;
实施例8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70进行模拟;
实施例9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33进行模拟;
实施例10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80进行模拟;
实施例11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168进行模拟;
实施例12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151进行模拟;
实施例13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84进行模拟;
实施例14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91进行模拟;
实施例15
按照上述模拟方案,对化合物103进行模拟。
模拟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化合物 S1(eV) T1(eV) ΔEst(eV)
实施例1 29 2.55 2.53 0.02
实施例2 30 2.51 2.45 0.06
实施例3 55 2.80 2.66 0.14
实施例4 40 2.66 2.61 0.05
实施例5 174 2.02 2.00 0.02
实施例6 1 2.55 2.52 0.03
实施例7 65 2.29 2.26 0.03
实施例8 70 2.34 2.28 0.06
实施例9 33 2.46 2.44 0.02
实施例10 80 2.91 2.61 0.30
实施例11 168 2.07 1.85 0.22
实施例12 151 2.07 2.06 0.03
实施例13 84 2.77 2.62 0.15
实施例14 91 2.90 2.69 0.21
实施例15 103 2.56 2.26 0.30
根据表1结果所示,实施例1至15的单线态和三线态能级差ΔEst均较小,这表明表1中的化合物可以实现高效的逆向系间窜越,具有TADF性能。
化合物的制备
实施例16:化合物29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化合物29-a
将3-溴-4-硝基苯甲酸甲酯(20g,76.9mmol),吩噁嗪(14.1g,76.9mmol),醋酸钯(0.8g,3.8mmol),叔丁基膦(1.1g,5.8mmol)和碳酸铯(37.5g,115.4mmol)溶解于甲苯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回流反应8小时。将溶剂真空蒸发掉,剩余物质中加入戊烷搅拌、过滤,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29-a(15.6g,收率56%)。
第二步:合成化合物29-b
将上述中间体29-a(15.6g,43.1mmol)溶解于甲醇中,在保护氩气下缓慢加入3gPd/C,用氢气置换反应容器的气体后,保持氢气氛围反应20小时。过滤,蒸发掉溶剂后得到中间体29-b(13.3g,收率93%)。第三步:合成化合物29-c
将亚硝酸钠(7.5g,108.7mmol)溶解在10mL水中,在冰浴条件下(0℃)将此溶液缓慢滴加到中间体29-b(12.0g,36.1mmol)和11mL的48%氢溴酸(约91.0mmol)的混合物中,搅拌1小时。在冰浴条件下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溴化亚铜(5.4g,37.9mmol)的氢溴酸溶液10mL,冰浴下反应1小时,然后加热至60℃反应2小时。冷却后用乙酸乙酯50mL萃取,有机层用水洗数次,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发溶剂后得到中间体29-c(10.3g,收率72%)。
第四步:合成化合物29-d
将29-c(10.3g,26.0mmol)溶解在30mL甲醇中,向此溶液中加入LiOH(3.1g,130.0mmol),室温搅拌2小时。将甲醇蒸发,用50mL乙酸乙酯和20mL水萃取,有机相水洗数次,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发溶剂得到中间体29-d(8.4g,收率85%)。
第五步:合成化合物29-e
将中间体29-d(8.4g,22.1mmol)溶解于100mL氯化亚砜中,滴加数滴DMF作为催化剂,加热回流20小时。真空蒸发掉剩余的氯化亚砜后,溶解在300mL的二氯甲烷中。在冰浴冷却下加入2-溴苯胺(7.6g,44.2mmol),缓慢滴加15mL三乙胺,滴加完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反应悬浮液过滤,用二氯甲烷清洗两次。得到中间体29-e(10.6g,收率73%)。
第六步:合成化合物29-f
将在氩气流保护下将上述化合物29-e(8.7g,16.1mmol)、碘化亚铜(0.3g,1.7mmol)、碳酸铯(10.5g,32.2mmol),和1,10-邻菲罗啉(0.7g,3.3mmol)溶解于200mL二氧六环中,恒温120℃反应过夜。冷却至室温后用300mL乙酸乙酯和500mL的水稀释。过滤悬浮液并用水、乙醇清洗得到中间体29-f(5.7g,收率78%)。
第七步:合成化合物29-g
在氮气流下,将把催化剂Pd(dppf)Cl2(0.2g,0.3mmol)、醋酸钾(0.3g,3.0mmol)、联硼酸频那醇酯(2.3g,8.9mmol)混合到反应瓶中,将中间体29-f(2.5g,5.5mmol)溶解于150mL的二氧六环溶液加入到上述反应瓶中,回流反应10小时。冷却后用加入甲苯萃取,水洗数次,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发掉溶剂后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中间体29-g(1.4g,收率49%)。
第八步:合成化合物29
在氩气流下将中间体29-g(1.4g,2.7mmol)、中间体29-f(1.2g,2.7mmol)、Pd(dppf)Cl2(0.04g,0.05mmol)、10mL2MNa2CO3水溶液混合于100mL甲苯中,加热回流10小时。冷却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水洗数次,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发后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29(0.7g,收率33%)。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751.2[M+H]+
实施例17:化合物30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化合物30-a
将2,2’-二溴-4,4’-二羧基联苯(20g,50.0mmol)、2-巯基苯胺(12.5g,100.0mmol)以及100.0g多聚磷酸(PPA)在140℃加热搅拌5h,自然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10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水解,过滤后,将滤渣用二氯甲烷充分溶解,过滤,取滤液在真空下抽去溶剂,用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中间体30-a(12.7g,收率44%)。
第二步:合成化合物30
将上述中间体30-a(12.7g,22.0mmol)、吩噁嗪(8.1g,44.0mmol)、醋酸钯(0.5g,2.2mmol)、叔丁基膦(0.7g,3.3mmol)和碳酸铯(21.5g,66.0mmol)溶解于甲苯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回流反应10小时。将溶剂真空蒸发掉,剩余物质中加入戊烷搅拌、过滤,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30(4.8g,收率28%)。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783.1[M+H]+
实施例18:化合物55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化合物55-a
将2,2’-二羧基-4,4’-二溴联苯(20g,50.0mmol)、2-羟基苯胺(10.9g,100.0mmol)以及100.0g多聚磷酸(PPA)在140℃加热搅拌5h,自然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10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水解,过滤后,将滤渣用二氯甲烷充分溶解,过滤,取滤液在真空下抽去溶剂,用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中间体55-a(6.8g,收率25%)。
第二步:合成化合物55
将上述中间体55-a(6.8g,12.5mmol)、吩噁嗪(4.6g,25.0mmol)、醋酸钯(0.3g,1.3mmol)、叔丁基膦(0.4g,1.9mmol)和碳酸铯(12.2g,37.5mmol)溶解于甲苯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回流反应10小时。将溶剂真空蒸发掉,剩余物质中加入戊烷搅拌、过滤,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55(2.9g,收率31%)。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751.2[M+H]+
实施例19:化合物40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化合物40-a
将3-溴-5-硝基苯甲酸甲酯(20g,76.9mmol)、吩噁嗪(14.1g,76.9mmol)、醋酸钯(0.8g,3.8mmol)、叔丁基膦(1.1g,5.8mmol)和碳酸铯(37.5g,115.4mmol)溶解于甲苯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回流反应8小时。将溶剂真空蒸发掉,剩余物质中加入戊烷搅拌、过滤,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40-a(14.5g,收率52%)。
第二步:合成化合物40-b
将上述中间体40-a(14.5g,40.0mmol)溶解于甲醇中,在保护氩气下缓慢加入3gPd/C,用氢气置换反应容器的气体后,保持氢气氛围反应20小时。过滤,蒸发掉溶剂后得到中间体40-b(12.0g,收率90%)。第三步:合成化合物40-c
将亚硝酸钠(7.5g,108.7mmol)溶解在10mL的水中,在冰浴条件下(0℃)将此溶液缓慢滴加到中间体40-b(12.0g,36.1mmol)和11mL的48%的氢溴酸(约91.0mmol)的混合物中,搅拌1小时。在冰浴条件下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溴化亚铜(5.4g,37.9mmol)的氢溴酸溶液10mL,冰浴下反应1小时,然后加热至60℃反应2小时。冷却后用乙酸乙酯50mL萃取,有机层用水洗数次,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发溶剂后得到中间体40-c(11.3g,收率79%)。
第四步:合成化合物40-d
将中间体40-c(11.3g,28.5mmol)溶解在30mL甲醇中,向此溶液中加入LiOH(3.4g,142.5mmol),室温搅拌2小时。将甲醇蒸发,用50mL乙酸乙酯和20mL水萃取,有机相水洗数次,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发溶剂得到中间体40-d(9.7g,收率89%)。
第五步:合成化合物40-e
将中间体40-d(9.7g,25.4mmol)溶解于100mL氯化亚砜中,滴加数滴DMF作为催化剂,加热回流20小时。真空蒸发掉剩余的氯化亚砜后,溶解在300mL的二氯甲烷中。在冰浴冷却下加入2-溴苯胺(8.7g,50.8mmol),缓慢滴加15mL三乙胺,滴加完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反应悬浮液过滤,用二氯甲烷清洗两次。得到中间体40-e(10.6g,收率78%)。
第六步:合成化合物40-f
将在氩气流保护下将上述化合物40-e(10.6g,19.8mmol)、碘化亚铜(0.4g,2.1mmol)、碳酸铯(12.9g,39.6mmol)、和1,10-邻菲罗啉(0.8g,4.0mmol)溶解于200mL二氧六环中,恒温120℃反应过夜。冷却至室温后用300mL乙酸乙酯和500mL的水稀释。过滤悬浮液并用水、乙醇清洗得到中间体40-f(7.5g,收率83%)。
第七步:合成化合物40-g
在氮气流下,将把催化剂Pd(dppf)Cl2(0.2g,0.3mmol)、醋酸钾(0.3g,3.0mmol),联硼酸频那醇酯(2.3g,8.9mmol)混合到反应瓶中,将中间体40-f(3.7g,8.1mmol)溶解于150mL的二氧六环溶液,加入到上述反应瓶中,回流反应10小时。冷却后用加入甲苯萃取,水洗数次,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发掉溶剂后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中间体40-g(2.2g,收率53%)。
第八步:合成化合物40
在氩气流下将中间体40-g(2.2g,4.3mmol)、中间体40-f(2.0g,4.3mmol)、Pd(dppf)Cl2(0.06g,0.09mmol)、20mL2MNa2CO3水溶液混合于100mL甲苯中,加热回流10小时。冷却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水洗数次,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发后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40(1.2g,收率36%)。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751.1[M+H]+
实施例20:化合物1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化合物1-a
5-溴代间苯二甲酸(20g,81.6mmol)溶解于100mL氯化亚砜中,滴加数滴DMF作为催化剂,加热回流20小时。真空蒸发掉剩余的氯化亚砜后,溶解在300mL的二氯甲烷中。在冰浴冷却后,加入2-溴苯胺(28.1g,163.2mmol),缓慢滴加30mL三乙胺,滴加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反应悬浮液过滤,用二氯甲烷清洗两次。得到中间体1-a(38.4g,收率85%)。
第二步:合成化合物1-b
将在氩气流保护下将上述化合物1-a(38.4g,69.4mmol)、碘化亚铜(1.3g,6.9mmol)、碳酸铯(45.2g,138.7mmol)和1,10-邻菲罗啉(2.5g,13.9mmol)溶解于300mL二氧六环中,恒温120℃反应过夜。冷却至室温后用500mL乙酸乙酯和700mL的水稀释。过滤悬浮液并用水、乙醇清洗得到白色固体1-b(19.8g,收率73%)。
第三步:合成化合物1
将上述中间体1-b(19.8g,50.6mmol)、吩噁嗪(9.3g,50.6mmol)、醋酸钯(0.6g,2.7mmol)、叔丁基膦(0.8g,3.8mmol)和碳酸铯(24.7g,75.9mmol)溶解于甲苯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回流反应8小时。将溶剂真空蒸发掉,剩余物质中加入戊烷搅拌、过滤,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1(8.1g,收率31%)。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494.1[M+H]+
实施例21:化合物70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化合物70-a
将2,9-二溴菲-4,7-二甲酸(20g,47.2mmol)、2-羟基苯胺(10.4g,94.4mmol)以及100.0g多聚磷酸(PPA)在140℃加热搅拌5h,自然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10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水解,过滤,得灰绿色滤渣。将滤渣用二氯甲烷充分溶解,过滤,得橙红色澄清的滤液。在真空下抽去溶剂,用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中间体70-a(19.4g,收率72%)。
第二步:合成化合物70
将上述中间体70-a(19.4g,34.0mmol)、吩噁嗪(12.5g,68.0mmol)、醋酸钯(0.4g,1.8mmol)、叔丁基膦(0.5g,2.5mmol)和碳酸铯(16.6g,51.0mmol)溶解于甲苯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回流反应8小时。将溶剂真空蒸发掉,剩余物质中加入戊烷搅拌、过滤,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70(9.9g,收率39%)。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775.1[M+H]+
实施例22:化合物33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化合物33-a
将2,2’-二溴-4,4’-二羧基联苯(20g,50.0mmol)、2-胺基-4-羟基吡啶(11.0g,100.0mmol)以及100.0g多聚磷酸(PPA)在140℃加热搅拌5h,自然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10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水解,过滤后,将滤渣用二氯甲烷充分溶解,过滤,取滤液在真空下抽去溶剂,用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中间体33-a(18.9g,收率69%)。
第二步:合成化合物33
将上述中间体33-a(18.9g,34.5mmol),吩噁嗪(12.6g,69.0mmol)、醋酸钯(0.4g,1.8mmol)、叔丁基膦(0.5g,2.5mmol)和碳酸铯(16.9g,51.9mmol)溶解于甲苯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回流反应8小时。将溶剂真空蒸发掉,剩余物质中加入戊烷搅拌、过滤,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33(8.8g,收率34%)。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753.1[M+H]+
实施例23:化合物80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化合物80-a
将3,5-二溴-3’,5’-二羧基联苯(20g,50.0mmol)、2-羟基苯胺(10.9g,100.0mmol)以及100.0g多聚磷酸(PPA)在140℃加热搅拌5h,自然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10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水解,过滤后,将滤渣用二氯甲烷充分溶解,过滤,取滤液在真空下抽去溶剂,用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中间体80-a(10.4g,收率38%)。
第二步:合成化合物80
将上述中间体80-a(10.4g,19.0mmol)、吩噁嗪(7.0g,38.0mmol)、醋酸钯(0.4g,1.9mmol)、叔丁基膦(0.6g,2.9mmol)和碳酸铯(18.6g,57.0mmol)溶解于甲苯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回流反应10小时。将溶剂真空蒸发掉,剩余物质中加入戊烷搅拌、过滤,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80(3.3g,收率23%)。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751.1[M+H]+
实施例24:化合物84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化合物84
将中间体1-b(5.0g,12.8mmol)、9,9-二甲基吖啶(5.4g,25.6mmol)、醋酸钯(0.3g,1.3mmol)、叔丁基膦(0.4g,1.9mmol)和碳酸铯(12.5g,38.4mmol)溶解于甲苯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回流反应8小时。将溶剂真空蒸发掉,剩余物质中加入戊烷搅拌、过滤,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84(1.9g,收率28%)。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520.1[M+H]+
实施例25:化合物91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化合物91-a
将3,3’-二羧基-5,5’-二溴联苯(20g,50.0mmol)、2-羟基苯胺(10.9g,100.0mmol)以及100.0g多聚磷酸(PPA)在140℃加热搅拌5h,自然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10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水解,过滤后,将滤渣用二氯甲烷充分溶解,过滤,取滤液在真空下抽去溶剂,用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中间体91-a(10.1g,收率37%)。
第二步:合成化合物91
将上述中间体91-a(10.1g,18.5mmol)、9,9-二甲基吖啶(7.7g,37.0mmol)、醋酸钯(0.4g,1.9mmol)、叔丁基膦(0.6g,2.8mmol)和碳酸铯(18.1g,55.5mmol)溶解于甲苯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回流反应10小时。将溶剂真空蒸发掉,剩余物质中加入戊烷搅拌、过滤,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91(4.2g,收率28%)。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803.2[M+H]+
实施例26:化合物103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化合物103-a
将4,9-二溴菲-2,7-二甲酸(20g,47.2mmol)、2-羟基苯胺(10.3g,94.4mmol)以及100.0g多聚磷酸(PPA)在140℃加热搅拌5h,自然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10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水解,过滤后,将滤渣用二氯甲烷充分溶解,过滤,取滤液在真空下抽去溶剂,用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中间体103-a(5.7g,收率21%)。
第二步:合成化合物103
将上述中间体103-a(5.7g,9.9mmol)、9,9-二甲基吖啶(4.1g,19.8mmol)、醋酸钯(0.2g,1.0mmol)、叔丁基膦(0.3g,1.5mmol)和碳酸铯(9.7g,29.7mmol)溶解于甲苯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回流反应10小时。将溶剂真空蒸发掉,剩余物质中加入戊烷搅拌、过滤,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103(2.2g,收率27%)。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827.3[M+H]+
实施例27:化合物6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中间体6-a
5-溴代间苯二甲酸(10g,40.8mmol)溶解于50mL氯化亚砜中,滴加数滴DMF作为催化剂,在氩气条件下加热回流过夜。真空蒸发掉剩余的氯化亚砜后,溶解在150mL的二氯甲烷中。在冰浴冷却后,加入N’-3’-苯基-2,3-吡啶二胺(15.1g,81.6mmol),缓慢滴加15mL三乙胺,滴加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反应悬浮液过滤,用二氯甲烷清洗两次。得到中间体6-a(19.6g,收率83%)。
第二步:合成中间体6-b
在水浴冷却条件下,将POCl3(20.8g,135.6mmol)缓慢加入到中间体6-a(19.6g,33.9mmol)的二氧六环溶液中。混合物加热到100℃并搅拌过夜。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后加入冰块,并用Na2CO3溶液中和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两次,用无水Na2SO4干燥。将有机相浓缩后用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中间体6-b(13.6g,收率74%)。
第三步:合成化合物6
将上述中间体6-b(13.6g,25.1mmol)、吩噁嗪(5.1g,27.6mmol)、醋酸钯(0.3g,1.3mmol)、叔丁基膦(0.4g,1.9mmol)和碳酸铯(12.3g,37.7mmol)溶解于甲苯中,在氩气氛围下,加热回流反应8小时。将溶剂真空蒸发掉,剩余物质中加入戊烷搅拌、过滤,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6(6.0g,收率37%)。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646.1[M+H]+
实施例28:化合物12的合成
除了用3-氨基吡啶-2-硫醇代替2-胺基-4-羟基吡啶以及用5-溴代间苯二甲酸代替2,2’-二溴-4,4’-二羧基联苯以外,其他合成过程同实施例22。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固体化合物12(9.0g,收率21%)。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528.1[M+H]+
实施例29:化合物17的合成
除用3,5-二溴苯甲酸代替5-溴代间苯二甲酸以及用N’-2’-苯基
-2,3-吡啶二胺代替N’-3’-苯基-2,3-吡啶二胺以外,其他合成过程同实施例27。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固体化合物17(5.4g,收率24%)。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634.2[M+H]+
实施例30:化合物24的合成
除了用2-氨基-3-羟基吡啶代替3-氨基吡啶-2-硫醇以及用3,5-二溴苯甲酸代替5-溴代间苯二甲酸以外,其他合成过程同实施例22。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固体化合物24(7.6g,收率19%)。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559.1[M+H]+
实施例31:化合物51的合成
除用3,3’-二溴-5,5’-二羧基联苯代替5-溴代间苯二甲酸以及用
N’-2’-苯基-2,3-吡啶二胺代替N’-3’-苯基-2,3-吡啶二胺以外,其他合成过程同实施例27。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固体化合物51(3.8g,收率17%)。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903.2[M+H]+
实施例32:化合物76的合成
除了用4,7-二溴菲-2,9-二甲酸代替2,9-二溴菲-4,7-二甲酸以及用2-氨基-3-羟基吡啶代替2-羟基苯胺以外,其他合成过程同实施例21。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固体化合物76(8.8g,收率24%)。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777.2[M+H]+
实施例33:化合物128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中间体128-e
除了用N-苯基苯-1,2-二胺代替2-羟基苯胺以外,其他合成过程同实施例16的中间体29-e的合成过程。提纯后得到固体中间体128-e(9.7g,收率23%)。
第二步:合成中间体128-f
在水浴冷却条件下,将POCl3(5.4g,35.4mmol)缓慢加入到中间体128-e(9.7g,17.7mmol)的二氧六环溶液中。混合物加热到100℃并搅拌过夜。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后加入冰块,并用Na2CO3溶液中和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两次,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将有机相浓缩后用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中间体128-f(7.4g,收率79%)。
第三步:合成化合物128
在氩气流下将中间体29-g(7.0g,14.0mmol)、中间体128-f(7.4g,14.0mmol)、Pd(dppf)Cl2(0.2g,0.3mmol)、50mL2MNa2CO3水溶液混合于200mL甲苯中,加热回流10小时。冷却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水洗数次,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发后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128(3.0g,26%收率)。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826.2[M+H]+
实施例34:化合物138的合成
第一步:合成中间体138-a
用2-硝基-5-溴苯甲酸甲酯代替3-溴-4-硝基苯甲酸甲酯,其他合成过程同合成实施例16中间体29-g过程。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固体中间体138-a(3.1g,收率8%)。
第二步:合成中间体138-b
用2-硝基-5-溴苯甲酸甲酯代替3-溴-4-硝基苯甲酸甲酯,用9,9-二甲基吖啶代替吩噁嗪,其他合成过程同合成实施例16中间体29-f过程。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固体中间体138-b(5.9g,收率16%)。第三步:合成化合物138
在氩气流下将中间体138-a(3.1g,6.1mmol)、中间体138-b(2.9g,6.1mmol)、Pd(dppf)Cl2(0.08g,0.11mmol)、25mL2MNa2CO3水溶液混合于150mL甲苯中,加热回流10小时。冷却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水洗数次,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发后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获得固体化合物138(1.3g,27%收率)。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777.1[M+H]+
实施例35:化合物162的合成
除了用1,5-二硝基-3,7-二溴萘代替2,9-二溴菲-4,7-二甲酸以外,其他合成过程同实施例21。通过硅胶色谱柱提纯,得到固体化合物162(6.2g,收率16%)。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725.1[M+H]+
实施例36: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将具有膜厚为100nm的ITO薄膜的阳极基板用蒸馏水、丙酮、异丙醇超声清洗并放入烘箱干燥,通过UV处理表面30分钟,然后移至真空蒸镀腔中。在真空度为2×10-6Pa下开始蒸镀各层薄膜,蒸镀60nm厚的二苯基萘基二胺(NPD),然后蒸镀10nm厚的4,4’,4”-三(N-咔唑基)三苯胺(TCTA)形成空穴传输层(HTL)。在空穴传输层上,用6wt%的Ir(ppy)3作为绿色磷光掺杂材料,94wt%的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同时蒸镀该绿色磷光掺杂材料和主体材料,形成30nm厚的发光层。然后在发光层上蒸镀厚的二(8-羟基-2-甲基喹啉)-二苯酚铝(BAlq)形成5nm厚的空穴阻挡层(HBL)。在空穴阻挡层上蒸镀4,7-二苯基-1,10-菲啰啉(Bphen)以形成20nm的电子传输层(ETL)。在电子传输层上依次蒸镀1nm厚的LiF和100nm厚的Al作为电子注入层(EIL)和阴极。从而制成有机光电装置。
有机光电装置具有ITO(100nm)/NPD(60nm)/TCTA(10nm)/Ir(ppy)3:化合物29(6wt%:94wt%,30nm)/BAlq(5nm)/Bphen(20nm)/LiF(1nm)/Al(100nm)的结构。
实施例37: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30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38: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55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39: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40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40: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1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41: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33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42: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80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43: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84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44: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91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45: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6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46: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12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47: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17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48: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24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49: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51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50: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76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51: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128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52: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138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53: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162代替化合物29作为主体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54: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以1wt%TBRb为掺杂材料、25wt%的化合物29为共同掺杂材料并且以74wt%的CBP为主体材料的30nm厚的共蒸镀层为发光层以外,其他部分根据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有机光电装置具有ITO(100nm)/NPD(60nm)/TCTA(10nm)/TBRb:化合物29:CBP(1wt%:25wt%:74wt%,30nm)/BAlq(5nm)/Bphen(20nm)/LiF(1nm)/Al(100nm)的结构。
实施例55: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30代替化合物29作为共同掺杂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54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56: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1代替化合物29作为共同掺杂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54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57: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33代替化合物29作为共同掺杂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54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实施例58: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化合物103代替化合物29作为共同掺杂材料以外,根据与实施例54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对比实施例1: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除了使用以1wt%TBRb为掺杂材料,以99wt%CBP为主体材料的30nm厚的共蒸镀层为发光层以外,根据与实施例54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光电装置。
有机光电装置的性能评价
用Keithley2365A数字纳伏表测试根据实施例36-58以及对比实施例1中制造的有机光电装置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然后用电流除以发光面积得到有机光电装置的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密度。用Konicaminolta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测试根据实施例36-58以及对比例1制作的有机光电装置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和辐射能流密度。根据有机光电装置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密度和亮度,得到在相同电流密度(10mA/cm2)下的电流效率(Cd/A)和外量子效率EQE。
实验表明,对于实施例36-53中的化合物,其所测试的电压低于5V、电流效率高于或等于39Cd/A并且EQE高于15,这表明所测试的化合物具有作为主体材料的作用,其中实施例36-44的结果在表2中示出。
实施例54-58以及对比实施例1的结果在表3中示出。
表2实验化合物作为主体材料
电压(V) 电流效率(Cd/A) EQE
实施例36 4.5 42.8 17.2
实施例37 4.6 43.1 16.9
实施例38 4.0 48.6 18.8
实施例39 4.2 45.1 17.9
实施例40 4.4 46.2 17.4
实施例41 4.3 47.8 18.4
实施例42 4.7 41.4 16.7
实施例43 4.7 40.9 15.8
实施例44 4.9 39.0 15.2
表3实验化合物作为共同掺杂材料
电压(V) 电流效率(Cd/A) EQE
实施例54 6.9 35.4 9.5
实施例55 8.2 25.2 8.1
实施例56 7.6 32.2 9.3
实施例57 7.4 38.9 10.7
实施例58 8.5 19.2 7.2
对比例1 9.3 7.9 2.5
根据对于实施例36-53中化合物的测试结果,在10mA/cm2相同的电流密度下,这些化合物的驱动电压低于5V,电流效率高于39Cd/A,且EQE高于15。由此可见,实施例36-53中所测试化合物均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以及较高的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这表明本申请的化合物具有作为主体材料的作用。
表3的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54-58相对于对比例1,所测试的化合物具有更低的驱动电压以及更高的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这表明本申请的化合物具有作为共同掺杂材料或掺杂材料的作用。
综上所述,包含本申请的化合物的有机光电装置均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
上述对本申请中涉及的技术方案的一般性描述和对其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不应理解为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成的限制。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可以在不违背所涉及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对上述一般性描述或/和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实施例)中的公开技术特征进行增加、减少或组合,形成属于本申请的其它的技术方案。

Claims (19)

1.具有通式I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
X1至X12各自独立地为CR1或N;
Y1为O、S或NR2
Y2为单键、O、S、CR3R4、NR5或SiR6R7
R1至R7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含有1-3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3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或含有2-2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
L为使通式I的结构形成共轭体系的连接部分;
n和m各自独立地为1、2或3;
如果n大于1,则通式I中各个A部分彼此相同或不同;以及
如果m大于1,则通式I中各个B部分彼此相同或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为含有6-3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或者含有2-30个碳原子的杂芳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选自如下结构:
其中,*表示CR8、N或者与所述A部分或B部分的连接位点,所述R8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含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16个碳原子的芳香基或含有2-6个碳原子的杂芳基。
4.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部分和B部分在L上的取代位置间隔至少一个原子。
5.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部分选自以下基团:
6.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部分选自以下基团:
7.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能级差ΔEst≤0.30eV。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其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能级差ΔEst≤0.25eV。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其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能级差ΔEst≤0.15eV。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其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能级差ΔEst≤0.1eV。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其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优选地能级差ΔEst≤0.05eV。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其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能级差ΔEst≤0.02eV。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其最低单线态与最低三线态之间的能级差ΔEst≤0.01eV。
14.化合物,其选自:
15.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在有机光电装置中的用途。
16.有机光电装置,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一层或多层有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有机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中的至少一层为发光层,并且所述发光层包含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有机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还包括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或者其组合。
19.如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作为掺杂材料或共同掺杂材料或者主体材料存在于所述发光层中。
CN201510810708.8A 2015-11-20 2015-11-20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Active CN105294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0708.8A CN105294670B (zh) 2015-11-20 2015-11-20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US15/198,177 US10069082B2 (en) 2015-11-20 2016-06-30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s and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the same
DE102016213398.5A DE102016213398A1 (de) 2015-11-20 2016-07-21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ierende Verbindungen und organische opto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welche dieselben umfass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0708.8A CN105294670B (zh) 2015-11-20 2015-11-20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4670A true CN105294670A (zh) 2016-02-03
CN105294670B CN105294670B (zh) 2019-07-09

Family

ID=55192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0708.8A Active CN105294670B (zh) 2015-11-20 2015-11-20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9082B2 (zh)
CN (1) CN105294670B (zh)
DE (1) DE102016213398A1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1845A (zh) * 2015-12-25 2016-04-1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CN105859714A (zh) * 2016-05-09 2016-08-17 武汉大学 一种含有1,10菲啰啉单元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06221691A (zh) * 2016-04-25 2016-12-14 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氮杂苯基类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
DE102016213398A1 (de) 2015-11-20 2017-05-24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ierende Verbindungen und organische opto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welche dieselben umfassen
WO2017171234A1 (ko) * 2016-03-30 2017-10-05 주식회사 두산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CN107311979A (zh) * 2017-08-07 2017-11-03 长春海谱润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苯基吲唑衍生物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7311934A (zh) * 2017-07-12 2017-11-03 赵东敏 一种联苯类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WO2018008718A1 (ja) * 2016-07-07 2018-01-11 保土谷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ベンゾアゾール環構造を有する化合物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08440573A (zh) * 2018-03-27 2018-08-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9037441A (zh) * 2018-08-01 2018-12-18 苏州大学 半导体电存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由其制备的柔性电存储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10143952A (zh) * 2019-06-17 2019-08-2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39962A (zh) * 2019-12-30 2020-04-21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氮化合物和应用以及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333615A (zh) * 2018-12-19 2020-06-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杂环化合物和包括该杂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11989315A (zh) * 2018-02-28 2020-11-24 诺瓦尔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光电器件的有机材料和包含所述有机材料的电子器件
CN112574231A (zh) * 2019-09-30 2021-03-3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
CN113563325A (zh) * 2021-05-24 2021-10-29 南京邮电大学 具有高激子利用率的esipt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2082764A1 (zh) * 2020-10-23 2022-04-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83027B1 (en) * 2017-03-03 2022-03-22 Kyulux, Inc. Composition of matter for use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O2021024254A1 (en) * 2019-08-04 2021-02-11 B.G. Negev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Ltd., At Ben-Gurion University Digital controller for high-performance multiphase vrm with current balancing and near-ideal transient response
CN111261053B (zh) * 2020-01-20 2023-10-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9668A (zh) * 2008-10-14 2011-08-17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苯并咪唑化合物和含有该苯并咪唑化合物的有机光电装置
TW201416411A (zh) * 2012-08-30 2014-05-01 Univ Kyushu Nat Univ Corp 發光材料、化合物、及使用其等之有機發光元件
WO2015022835A1 (ja) * 2013-08-14 2015-02-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蛍光発光性化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05550B1 (de) 2011-05-05 2017-07-05 Merck Patent GmbH Verbindungen für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JP2017518281A (ja) 2014-05-14 2017-07-06 プレジデント アンド フェローズ オブ ハーバード カレッジ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材料
CN104650066B (zh) 2014-08-05 2017-10-24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绿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有机发光器件
CN105294670B (zh) 2015-11-20 2019-07-0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CN105481845A (zh) * 2015-12-25 2016-04-1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9668A (zh) * 2008-10-14 2011-08-17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苯并咪唑化合物和含有该苯并咪唑化合物的有机光电装置
TW201416411A (zh) * 2012-08-30 2014-05-01 Univ Kyushu Nat Univ Corp 發光材料、化合物、及使用其等之有機發光元件
WO2015022835A1 (ja) * 2013-08-14 2015-02-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蛍光発光性化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任泓扬,等: ""分子内电荷转移吩噁嗪衍生物的合成及溶致变色效应的研究"", 《化工新型材料》 *

Cited B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13398A1 (de) 2015-11-20 2017-05-24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ierende Verbindungen und organische opto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welche dieselben umfassen
CN105481845A (zh) * 2015-12-25 2016-04-1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KR102643972B1 (ko) 2016-03-30 2024-03-07 솔루스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WO2017171234A1 (ko) * 2016-03-30 2017-10-05 주식회사 두산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KR20170112072A (ko) * 2016-03-30 2017-10-12 주식회사 두산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CN106221691A (zh) * 2016-04-25 2016-12-14 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氮杂苯基类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
CN105859714A (zh) * 2016-05-09 2016-08-17 武汉大学 一种含有1,10菲啰啉单元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09790132A (zh) * 2016-07-07 2019-05-21 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苯并唑环结构的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KR102440762B1 (ko) * 2016-07-07 2022-09-05 호도가야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벤조아졸 고리 구조를 가지는 화합물 및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소자
WO2018008718A1 (ja) * 2016-07-07 2018-01-11 保土谷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ベンゾアゾール環構造を有する化合物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09790132B (zh) * 2016-07-07 2024-03-05 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苯并唑环结构的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KR20190026796A (ko) * 2016-07-07 2019-03-13 호도가야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벤조아졸 고리 구조를 가지는 화합물 및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소자
JPWO2018008718A1 (ja) * 2016-07-07 2019-04-18 保土谷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ベンゾアゾール環構造を有する化合物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07311934A (zh) * 2017-07-12 2017-11-03 赵东敏 一种联苯类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7311979A (zh) * 2017-08-07 2017-11-03 长春海谱润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苯基吲唑衍生物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989315A (zh) * 2018-02-28 2020-11-24 诺瓦尔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光电器件的有机材料和包含所述有机材料的电子器件
CN108440573B (zh) * 2018-03-27 2022-05-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440573A (zh) * 2018-03-27 2018-08-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9037441A (zh) * 2018-08-01 2018-12-18 苏州大学 半导体电存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由其制备的柔性电存储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9037441B (zh) * 2018-08-01 2022-06-21 苏州大学 半导体电存储材料及其制备的柔性电存储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11333615A (zh) * 2018-12-19 2020-06-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杂环化合物和包括该杂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10143952A (zh) * 2019-06-17 2019-08-2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098711A1 (en) * 2019-09-30 2021-04-0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CN112574231A (zh) * 2019-09-30 2021-03-3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
US11980091B2 (en) * 2019-09-30 2024-05-0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CN111039962B (zh) * 2019-12-30 2020-11-27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氮化合物和应用以及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039962A (zh) * 2019-12-30 2020-04-21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氮化合物和应用以及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WO2022082764A1 (zh) * 2020-10-23 2022-04-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13563325A (zh) * 2021-05-24 2021-10-29 南京邮电大学 具有高激子利用率的esipt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563325B (zh) * 2021-05-24 2023-07-04 南京邮电大学 具有高激子利用率的esipt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69082B2 (en) 2018-09-04
DE102016213398A1 (de) 2017-05-24
CN105294670B (zh) 2019-07-09
US20170148996A1 (en) 2017-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4670A (zh)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CN105399696B (zh)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CN107667102B (zh) 邻位取代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以及包括此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0541848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CN102762582B (zh) 包含二氮杂苯并咪唑卡宾配体的金属配合物及其在oled中的用途
CN103155195B (zh) 含有被芳族间隔基隔开的dbt和dbf片段的基于3,9-联接的低聚咔唑的新型主体
CN10548184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CN106831817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及有机光电装置
CN106831633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及有机光电装置
CN106831743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及有机光电装置
WO2017109722A1 (en)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 containing them
EP2476738A2 (en) New heterocyclic derivativ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same
CN106831745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及有机光电装置
KR101771529B1 (ko) 이형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06831744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及有机光电装置
CN102858910A (zh) 磷光材料
KR102191023B1 (ko)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07011271A (zh) 用于电子应用的氮杂芘及其电子器件
CN110724132B (zh) 一种化合物、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078754A (zh) 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8276336A (zh) 一种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及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6155797A (ja) 有機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12079841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05541824B (zh)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光电装置
CN109694378A (zh) 多杂芳族化合物及使用其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5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Henglu,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Patentee after: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Patentee befor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