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53001B - 车门密封条 - Google Patents

车门密封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53001B
CN105253001B CN201510700376.8A CN201510700376A CN105253001B CN 105253001 B CN105253001 B CN 105253001B CN 201510700376 A CN201510700376 A CN 201510700376A CN 105253001 B CN105253001 B CN 1052530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p
car
ultra
wall thickness
mold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03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53001A (zh
Inventor
仙谷晴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KAWA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KAWA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KAWA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AIKAWA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53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3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53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3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1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having corner parts or b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15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B60J10/16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plastic material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2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having varying cross-section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3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assembled from two or more parts
    • B60J10/235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assembled from two or more parts the parts being joined along their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4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having tubular parts
    • B60J10/248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having tubular parts having two or more tubular cavities, e.g. formed by partition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6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urface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通过模具成型进行的连接稳定的进行而发挥优良的密封性能的车门密封条。该车门密封条具有在车门周边被安装的安装基部和与车体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的主密封部,在角部,顶侧的挤出成型部及柱侧的挤出成型部与模成型部相连接,在顶侧的挤出成型部侧的安装基部设置有与车门周边弹性接触的高发泡海绵制的超软质密封唇部,在模成型部侧的安装基部设置有模制密封唇部,该模制密封唇部与车门周边弹性接触,且通过模具成型而连接于超软质密封唇部,相比于从所述顶侧的挤出成型部与模成型部的连接位置至顶侧直线部的位置的范围内的模制密封唇部的壁厚,从模成型部的顶侧直线部的位置至曲线部的位置的范围内的模制密封唇部的壁厚更厚。

Description

车门密封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沿着汽车的车门周边安装并与车体侧弹性接触而将车门与车体之间密封的车门密封条。
背景技术
如图8以及图9所示,沿着汽车的车门1的周边安装有将车门1与作为车体开口边缘部的车体2之间密封的车门密封条10。
如图9所示,这样的车门密封条10是将模成型部Y连接于挤出成型部X1、X2的端部而构成的,在车门1周边部的上部(顶侧)设置挤出成型部X1,并且在沿着该上部延伸的上部角部R设置模成型部Y。
公知在这样的车门密封条10中,在位于挤出成型部X1的安装基部11(11a)的车门周边侧设置有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21,在安装车门密封条10时使该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21与车门1的周边弹性接触,从而能够获得优良的密封性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许第4380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如图10所示,在未图示的模具内,在组装入车门密封条10的挤出成型部X1的端部之后,使模成型部Y的端部对接上,将两者的安装基部11(11a、11c)、中空状的主密封部12(12a、12c)、唇状的副密封部13(13a、13c)之间一体成型,并且使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21连接于在模成型部Y的安装基部11(11c)设置的密封部22而一体成型。
据此,由于在模成型部Y的安装基部11(11c)设置的密封部22与在挤出成型部X1的安装基部11(11a)设置的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21一体成型,因此能够得到可防止因水通过而造成的漏水这样的效果。
但是,由于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21是比重通常为0.05~0.4的低的非常软的材料,因此通过模具成型而很好的进行连接,使得与在模成型部Y的安装基部11设置的比重比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21高的密封部22(通常由EPDM的橡胶或者热塑性弹性体的固态材料或者海绵材料构成)对接在一起并不容易,作业人员要有相当的技能。
即,在通过模具成型而进行连接时,由于模具成型材料以按压软质的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21的方式进行流动,即发生所谓的“被按压”,因此存在模具成型不稳定这样的问题。由此,连接面会变得不平整,这样水会从此处侵入到车内侧,美观性也变差。另外,即使连接上,软质的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21与在模成型部Y的安装基部11(11c)设置的密封部22在柔软性方面有很大不同,在被设置到车门1等的车门面板上的情况下,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21的挠曲应力集中于连接位置的边界处,也有可能造成连接面被剥离开。
相对于此,也可以考虑使得在模成型部Y的安装基部11(11c)设置的密封部22的厚度为薄的唇状,来抑制施加于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21侧的压力,但是若这样使得厚度变薄,则存在如下的情况:密封部22从唇部的延伸中途折弯,或者在连续的长度方向上无意的自由折弯,或者产生皱褶,而不能发挥充分的密封性能。另外,若减小整个截面形状,则唇状的密封部22有可能不能到达车门门板。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如图10所示,记载了如下这一点:使在安装基部11(11a)设置的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21向着端面被压缩成唇状并被组装之后,使挤出成型部X1的端部与模成型部Y的端部相连接,但是针对在挤出成型部X1侧设置的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21与在模成型部Y侧设置的密封部22的连接是困难的这一点以及密封部22所需的形状没有任何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模具成型进行的连接稳定的进行且发挥优良的密封性能的车门密封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门密封条,具有:安装基部(11),其沿着汽车的车门(1)周边被安装;主密封部(12),其一体成型于该安装基部(11)的车内侧,在车门(1)关闭时与车体(2)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在角部(R),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及柱侧的挤出成型部(X2)与模成型部(Y)相连接,在所述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侧的安装基部(11(11a))设置有与所述车门(1)周边弹性接触的高发泡海绵制的超软质密封唇部(31),并且在所述模成型部(Y)侧的安装基部(11(11c))设置有模制密封唇部(32),该模制密封唇部(32)与所述车门(1)周边弹性接触,并通过模具成型而连接于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31),其特征是,
相比于从所述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与模成型部(Y)的连接位置(Pa)起至朝向所述模成型部(Y)侧的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Pc)止的范围(Pa-Pc)内的所述模制密封唇部(32)的壁厚(32A),
从所述模成型部(Y)的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Pc)起至曲线部(Y3)的位置(Pd)或者从所述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Pc)起至通过所述曲线部(Y3)而朝向所述柱侧的挤出成型部(X2)侧的柱侧直线部(Y2)的位置(Pe)止的范围内的所述模制密封唇部(32)的壁厚(32C)更厚。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高度(31T)以及壁厚(31S)被构成为,朝向所述连接位置(Pa),其高度(31T)变低(31T3→31T1)且壁厚(31S)变薄(31S3→31S1),并且在所述连接位置(Pa),与所述模制密封唇部(32)的截面形状(高度以及壁厚)大致相同而对接在一起。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高度(31T)以及壁厚(31S)被构成为,朝向所述连接位置(Pa),其高度(31T)变低(31T3→31T1)且壁厚(31S)变薄(31S3→31S1),并且在所述连接位置(Pa),比所述模制密封唇部(32)的壁厚(32A)更厚而对接在一起。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31),在模具成型时通过被压缩而使高度(31T)以及壁厚(31S)发生变化,并与所述模制密封唇部相连结。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在所述连接位置(Pa)与所述模成型部(Y)的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Pc)之间,将所述模制密封唇部(32)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安装基部(11(11c))大致垂直,并且在所述模成型部(Y)的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Pc)与所述曲线部(Y3)的位置(Pd)之间,将所述模制密封唇部(32)以相对于所述安装基部(11(11c))而向着车外侧倾斜的状态加以设置。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是,在设有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所述安装基部(11(11a)),以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根部的车外侧比车内侧更接近于所述车门(1)周边侧的方式形成高度差,相比于从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前端至根部的车外侧的高度(31T1),从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的前端至根部的车内侧的高度(31T2)更大。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门密封条,具有:安装基部,其沿着汽车的车门周边被安装;主密封部,其一体成型于该安装基部的车内侧,在车门关闭时与车体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唇状的副密封部,其一体成型于所述安装基部的车外侧,在所述车门关闭时和所述主密封部一起与所述车体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在角部,顶侧的挤出成型部及柱侧的挤出成型部与模成型部相连接,在所述顶侧的挤出成型部侧的安装基部设置有与所述车门周边弹性接触的高发泡海绵制的超软质密封唇部,并且在所述模成型部侧的安装基部设置有模制密封唇部,该模制密封唇部与所述车门周边弹性接触,并通过模具成型而连接于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由比重为0.05~0.4的三元乙丙橡胶的发泡橡胶构成,所述模制密封唇部由比重比0.4大的三元乙丙橡胶的橡胶或者热塑性弹性体的固态材料或者海绵材料构成,在所述模成型部成型时同时一体成型,在模具内组装入所述顶侧的挤出成型部以及所述柱侧的挤出成型部这两者的端部之后,进行模具成型,在模具内,使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的截面形状变化,所述模成型部的模制密封唇部的截面形状也在其长度方向上发生变化,这时,在上述的通过模具成型而连接时使得薄的壁厚的所述模制密封唇部对接,相比于从所述顶侧的挤出成型部与所述模成型部的连接位置起至朝向所述模成型部侧的顶侧直线部的位置止的范围内的所述模制密封唇部的壁厚,从所述模成型部的顶侧直线部的位置起至曲线部的位置或者从所述顶侧直线部的位置起至通过所述曲线部而朝向所述柱侧的挤出成型部侧的柱侧直线部的位置止的范围内的所述模制密封唇部的壁厚更厚,在所述连接位置与所述模成型部的顶侧直线部的位置之间,将所述模制密封唇部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安装基部大致垂直,并且在所述模成型部的顶侧直线部的位置与所述曲线部的位置之间,将所述模制密封唇部以相对于所述安装基部而向着车外侧倾斜的状态加以设置。
另外,括号内的附图标记,示出附图以及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对应要素或者对应事项。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得在模成型部设置于安装基部的模制密封唇部的壁厚,相比于从顶侧的挤出成型部与模成型部的连接位置起至朝向模成型部侧的顶侧直线部的位置止的范围内的壁厚,从模成型部的顶侧直线部的位置起至曲线部的位置或者通过曲线部而朝向柱侧的挤出成型部侧的柱侧直线部的位置止的范围内的壁厚更厚,因此,在连接位置,模成型部的模制密封唇部的壁厚薄,与高发泡海绵制的超软质密封唇部同样柔软且富有可挠性,所以在连接位置的边界,连接面不会被剥离开,通过由薄的壁厚的模制密封唇部承受来自与模制密封唇部相连接的超软质密封唇部的接触压力,能够防治急剧的接触压力的变化。
而由于薄的壁厚的模制密封唇部在曲线部变为比其厚的壁厚的模制密封唇部,因此,在连接位置附近,能够防止薄的壁厚的模制密封唇部或者与其相连接的超软质密封唇部向车外侧倒下而变得不稳定的情况。另外,由于在与超软质密封唇部通过模具成型而相连接时通过将薄的壁厚的密封唇部对接而使得在超软质密封唇部侧流动的模具成型材料的压力比厚的壁厚的部分小,因此可以防止由于所谓的“被按压”而使得模具成型不稳定这样的情况。
由此,提供了充分发挥密封性能的车门密封条。
另外,由于厚的壁厚的模制密封唇部也可以形成为难以在延伸中途折弯而仅在根部挠曲的所谓的肋状,因此在对车门进行组装时模制密封唇部不会向车内外方向自由振动而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进行组装。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超软质密封唇部的高度以及壁厚被构成为,向着连接位置,其高度变低且壁厚变薄,并且在连接位置,与模制密封唇部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而对接在一起,因此防止了由于模具成型材料的溢出而使得连接面的美观性变差或者密封性降低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超软质密封唇部的高度以及壁厚被构成为,朝向连接位置,其高度变低且壁厚变薄,并且在连接位置,比模制密封唇部的壁厚更厚而对接在一起,因此,来自模具成型材料的压力被超软质密封唇部承受,能够抑制“被按压”的发生,并且对于对接时的偏差也能够应对。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超软质密封唇部在模具成型时通过被压缩而使高度以及壁厚发生变化,因此密度变高,防止了在受到来自模具成型材料的压力之际容易压扁的情况,在与模制密封唇部的连结部能够抑制“被按压”的发生。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连接位置与模成型部的顶侧直线部的位置之间,将模制密封唇部设置为相对于安装基部大致垂直,相对于此,在模成型部的顶侧的位置与曲线部的位置之间,将模制密封唇部以相对于安装基部而向着车外侧倾斜的状态加以设置,因此,在将车门密封条组装于车门之际,被向车外侧倾斜的厚的壁厚的模制密封唇部拖拽着,薄的壁厚的模制密封唇部或者与其相连接的超软质密封唇部也在从最初就向车外侧倾斜的状态下被组装。据此,由于模制密封唇部或者除此之外还有超软质密封唇部的密封方向被强制固定,因此,不会在连续的长度方向上无意的自由折弯或者形成皱褶,能够得到更稳定的密封性能。
另外,由于向车外侧倾斜而形成的厚的壁厚的模制密封唇部形成为所谓的肋状,不会在延伸中途折弯而从根部挠曲,或者这样的挠曲也不会存在,因此对车门的角部的组装作业性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设有超软质密封唇部的安装基部设置由高度差带来的高低差,相比于从超软质密封唇部的前端至根部的车外侧的高度,从超软质密封唇部的前端至根部的车内侧的高度更大,因此在对超软质密封唇部施加向车外侧倒下这样的力的情况下,作用力而使得超软质密封唇部竖立起来。由此,超软质密封唇部不容易倒下。
如此,使得与在车门密封条的挤出成型部设置的超软质密封唇部通过模具成型而相连接的模制密封唇部的截面形状,在模成型部内发生变化而使得壁厚变厚,针对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任何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的图9的A-A放大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的图9的E-E放大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的图9的C-C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的图9的D-D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的图9的B-B线(连接位置边界)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上设置的超软质密封唇部被压扁的样子和与其对接的模制密封唇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上设置的超软质密封唇部被压扁的样子和与其对接的模制密封唇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8是汽车的外观侧视图。
图9是示出车门密封条的上部角部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以往例的车门密封条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的图9的B-B线(连接位置边界)周围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车门
1s 车门门板
2 车体
10 车门密封条
11(11a、11b、11c) 安装基部
12(12a、12b、12c) 主密封部
13(13a、13c) 副密封部
21 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
22 密封部
31 超软质密封唇部
31S1、31S3 超软质密封唇部的壁厚
31T1、31T2、31T3 超软质密封唇部的高度
32 模制密封唇部
32A、32C 模制密封唇部的壁厚
32B、32D 模制密封唇部的高度
Pa 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与模成型部Y的连接位置
Pb 从连接位置Pa朝向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侧的位置
Pc 模成型部Y的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
Pd 曲线部Y3的某个位置
Pe 柱侧直线部Y2的位置
Pf 柱侧的挤出成型部X2与模成型部Y的连接位置
Px 在曲线部Y3曲率半径最大的位置
R 上部角部
X1 顶侧的挤出成型部
X2 柱侧的挤出成型部
Y 模成型部
Y1 顶侧直线部
Y2 柱侧直线部
Y3 曲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门密封条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以往例相同的部分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8以及图9所示,该车门密封条10,在车门1的上部角部R,在车门1关闭时从车辆的前方向后方延伸的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的端部及从车辆的下方向上方延伸的柱(低)侧的挤出成型部X2的端部与模成型部Y相连接。
如图1(图9的A-A线截面)所示,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具有:安装基部11(11a),其利用未图示的固定夹被安装于在车门1的周边部设置的车门门板1s上;中空状的主密封部12(12a),其一体成型于安装基部11(11a)的车内侧,在车门1关闭时与车体2侧的车体开口边缘部的车内侧弹性接触而将车内外密封;唇状的副密封部13(13a),其一体成型于安装基部11(11a)的车外侧,在车门1关闭时和主密封部12(12a)一起与车体2侧的车体开口边缘部的车外侧弹性接触而将车内外密封。
特别是在安装基部11(11a)的车外侧且在车门1的周边侧,更详细地说是在车门门板1s的沿水平延伸的安装面侧,设置有高发泡海绵制的超软质密封唇部31,并且该超软质密封唇部31从安装基部11(11a)突出。
超软质密封唇部31是由非常柔软的材质构成的,而该非常柔软的材质是由比重为0.05~0.4的EPDM的发泡橡胶构成的,通过与车门1的周边弹性接触而能够获得优良的密封性能。
另外,如图2(图9的E-E线截面)所示,柱(低)侧的挤出成型部X2具有:安装基部11(11b),其被安装于在车门1的周边部设置的车门门板1s上;中空状的主密封部12(12b),其一体成型于安装基部11(11b)的车内侧,在车门1关闭时与车体2侧的车体开口边缘部的车内侧弹性接触而将车内外密封;但是与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不同,没有特别设置副密封部13以及超软质密封唇部31。
接着,如图3所示,在成为车门1的上部角部R的车门密封条10的模成型部Y,具有:安装基部11(11c),其被安装于在车门1的周边部设置的车门门板1s上;中空状的主密封部12(12c),其一体成型于安装基部11(11c)的车内侧,在车门1关闭时与车体2侧的车体开口边缘部的车内侧弹性接触而将车内外密封;唇状的副密封部13(13c),其一体成型于安装基部11(11c)的车外侧,在车门1关闭时和主密封部12(12c)一起与车体2侧的车体开口边缘部的车外侧弹性接触而将车内外密封。
在安装基部11(11c)的车外侧且在车门1的周边侧,更详细地说是在车门门板1s的沿水平延伸的安装面侧,设置有模制密封唇部32,且该模制密封唇部32从安装基部11(11c)突出。模制密封唇部32是在车门密封条10的模成型部Y成型时同时一体成型的,通常由EPDM的橡胶或者热塑性弹性体的固态材料或者海绵材料构成,其比重比0.4大。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未图示的模具内组装入车门密封条10的挤出成型部X1以及挤出成型部X2这两者的端部之后,进行模具成型,在模具内,使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上的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截面形状变化,模成型部Y的模制密封唇部32的截面形状也在其长度方向上发生变化而连结在一起。
超软质密封唇部31,在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中的除了模成型部Y侧的端部之外的位置,如图6所示的截面形状所示,设定其高度31T3为H,壁厚31S3为D,而在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与模成型部Y的连接位置Pa,设定其高度31T1为低10~30%的h,壁厚31S1为薄70~90%的d。在连接位置Pa,超软质密封唇部31被设置成与安装基部11大致垂直的延伸。
即,在进行模具成型之际,如图9所示,在从连接位置Pa起至朝向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侧的位置Pb止的范围Pa-Pb(在此为10mm)内,通过模具进行压缩,以从位置Pb朝向连接位置Pa,使得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高度(31T)变低(31T3→31T1)且壁厚(31S)变薄(31S3→31S1)的方式使截面形状逐渐变化。另外,也可以使得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截面形状并不逐渐变化,而是阶段性的变化,或者仅使最接近连接位置Pa的部位变化。
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截面形状的变化,通过在高度方向上压缩(压扁)10~3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压扁)70~90%来进行的。
在连接位置Pa,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截面形状与模制密封唇部32的截面形状(高度以及壁厚)相同(大致相同也可以)而对接在一起。即,如图3所示,在连接位置Pa,设定模制密封唇部32的高度32B为h,壁厚32A为d。
另外,在连接位置Pa,如图6所示,在设置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安装基部11(11a),以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比根部更靠车外侧的位置相比于比根部更靠车内侧的位置更接近于车门1周边侧的方式形成高度差(设置有高低差)。即,从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前端起至根部的车内侧止的高度31T2比从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前端起至根部的车外侧止的高度31T1大(31T1<31T2)。
这样,在对超软质密封唇部31施加向车外侧倒下这样的力的情况下,使得超软质密封唇部31竖立起来而不容易倒下。
接着,模制密封唇部32,如图9所示,在从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与模成型部Y的连接位置Pa起至朝向模成型部Y侧的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Pc止的范围Pa-Pc(在此为10mm)内,以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壁厚存在着。即,如上述的图3所示的截面形状那样,设定模制密封唇部32的高度32B为低10~30%的h,壁厚32A为薄70~90%的d。模制密封唇部32被设定为相对于安装基部11(11c)大致垂直的延伸。
同样如图9所示,在从模成型部Y的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Pc起至曲线部Y3的某个位置Pd,在此是在曲线部Y3中比曲率半径最大的位置Px更靠下侧的位置止的范围Pc-Pd内,如图4所示的截面形状那样,设定模制密封唇部32的高度32D与31T3同样为H或者为H以上,设定壁厚32C为壁厚32A的2倍以上,并且以相对于安装基部11(11c)而向着车外侧倾斜的状态被设置。即,使得模制密封唇部32的高度和壁厚发生变化,相比于范围Pa-Pc而在范围Pc-Pd内,使其高度变高,并且使壁厚变厚。另外,壁厚的变化可以是使截面形状逐渐变化,也可以是使截面形状阶段性变化。被设定成壁厚32C为壁厚32A的2倍以上的模制密封唇部32,刚性高,难以从延伸途中折弯。另外也可以是不进一步从延伸中途折弯而是仅从根部挠曲的所谓的肋状。
另外在此,使壁厚变厚的位置,如图9所示,直至曲线部Y3的某个位置Pd,但是在将其延长而通过曲线部Y3直至朝向柱侧的挤出成型部X2侧的柱侧直线部Y2的位置Pe(也可以是直至柱侧的挤出成型部X2与模成型部Y的连接位置Pf)为止的范围内,使模制密封唇部32的高度变高,并且使壁厚变厚也是可以的。另外,也可以仅使壁厚变厚,而高度则相同。
根据这样构成的车门密封条10,由于在模成型部Y,在安装基部11(11c)设置的模制密封唇部32的壁厚,从模成型部Y的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Pc起至曲线部Y3的位置Pd止的范围Pc-Pd内的壁厚,比从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与模成型部Y的连接位置Pa起至朝向模成型部Y侧的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Pc止的范围Pa-Pc的壁厚更厚,因此在连接位置Pa,来自与密封唇部32连接的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接触压力由薄的壁厚32A的模制密封唇部32承受,从而能够防止急剧的接触压力的变化。另外,由于高发泡海绵制的超软质密封唇部31与同样柔软且富有挠性的薄的壁厚32A的模制密封唇部32相连接,因此在连接位置的边界处,连接面不会被剥离开。
而由于薄的壁厚32A的模制密封唇部32在曲线部Y3变为比其厚的壁厚32C的模制密封唇部32,因此,在连接位置Pa附近,薄的壁厚32a的模制密封唇部32在其连续的长度方向上不会无意的折弯或者形成褶皱。另外,由于在与超软质密封唇部31通过模具成型而相连接时通过将薄的壁厚32A的密封唇部32对接而使得在超软质密封唇部31侧流动的模具成型材料的压力比厚的壁厚的部分小,因此可以防止由于所谓的“被按压”而使得模具成型不稳定这样的情况。另外,关于厚的壁厚32C的模制密封唇部32,由于刚性高,难以从延伸中途折弯,因此在组装于车门1时在车内外方向上不会振动而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进行组装。
另外,由于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高度31T以及壁厚31S,朝着连接位置Pa而其高度变低(31T3→31T1)且壁厚变薄(31S3→31S1),并且在连接位置Pa,与模制密封唇部32的截面形状相同(也可以大致相同)而对接在一起,因此防止了由于模具成型材料的溢出而使得连接面的美观性变差或者密封性降低的情况。
另外,超软质密封唇部31,由于是通过被压缩而使高度31T以及壁厚31S变化,因此密度变高,防止了向车外侧倒下的情况,并且防止了在受到来自模具成型材料的压力之际容易压扁的情况,能够抑制“被按压”的发生。
另外,由于在连接位置Pa与模成型部Y的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Pc之间,将模制密封唇部32设置成相对于安装基部11(11c)大致垂直,相对于此,在模成型部Y的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Pc与曲线部Y3的位置Pd之间,将模制密封唇部32以相对于安装基部11(11c)向车外侧倾斜的状态加以设置,因此在将车门密封条10组装于车门1之际,被向车外侧倾斜的厚的壁厚32C的模制密封唇部32拖拽着,薄的壁厚32A的模制密封唇部32或者与其相连接的超软质密封唇部31也在从最初就向车外侧倾斜的状态下被组装。
据此,由于模制密封唇部32或者除此之外还有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密封方向被强制固定,因此能够得到更稳定的密封性能。另外,若使得厚的壁厚32C的模制密封唇部32为肋状,则使得对车门1的角部R的组装作业性更加容易。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顶侧的挤出成型部X1与模成型部Y的连接位置Pa,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截面形状与模制密封唇部32的截面形状相同而对接在一起,但是如图7所示,也可以使得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壁厚31S1厚于模制密封唇部32的壁厚32A而对接在一起。
在此,将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壁厚31S1设定为d,将模制密封唇部32的壁厚32A设定为比d薄30~40%。另外,高度与模制密封唇部32侧相比较也可以使超软质密封唇部31更大,但在此是相同的。这时,在模成型部Y,在连接位置Pa与模成型部Y的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Pc之间,壁厚32A比d薄30~40%且高度32B为h保持一定的模制密封唇部32被设置成相对于安装基部11大致垂直,在模成型部Y的顶侧直线部Y1的位置Pc与曲线部Y的位置Pd之间,壁厚32C为壁厚32A的3倍且高度32D与31T3相同为H且保持一定的模制密封唇部32以相对于安装基部11而向车外侧倾斜的状态被设置。
据此,来自模具成型材料的压力被超软质密封唇部31承受,能够抑制“被按压”的发生,并且对于对接时的偏差也能够应对。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图8以及图9中所示的角部、连接部,对于设置有如下的密封部的情况下的所有的连接部都能够适用,该密封部通过模具成型而连续于设有高发泡海绵制的密封部的挤出成型部。
另外,针对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压缩,如图11所示,也可以是以超软质密封唇部31的车外侧侧面原样不变的无歪斜的延长的方式将超软质密封唇部31从车内侧向着车外侧而仅从一个方向压扁并与模制密封唇部32相连结。
据此,能够得到如下效果:在顶侧从车外侧浸入的水能够从挤出成型部X1到角R的模成型部Y排出而不会积水。

Claims (6)

1.一种车门密封条,具有:安装基部,其沿着汽车的车门周边被安装;主密封部,其一体成型于该安装基部的车内侧,在车门关闭时与车体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唇状的副密封部,其一体成型于所述安装基部的车外侧,在所述车门关闭时和所述主密封部一起与所述车体的车门开口边缘弹性接触;在角部,顶侧的挤出成型部及柱侧的挤出成型部与模成型部相连接,在所述顶侧的挤出成型部侧的安装基部设置有与所述车门周边弹性接触的高发泡海绵制的超软质密封唇部,并且在所述模成型部侧的安装基部设置有模制密封唇部,该模制密封唇部与所述车门周边弹性接触,并通过模具成型而连接于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由比重为0.05~0.4的三元乙丙橡胶的发泡橡胶构成,
所述模制密封唇部由比重比0.4大的三元乙丙橡胶的橡胶或者热塑性弹性体的固态材料或者海绵材料构成,在所述模成型部成型时同时一体成型,
在模具内组装入所述顶侧的挤出成型部以及所述柱侧的挤出成型部这两者的端部之后,进行模具成型,在模具内,使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的截面形状变化,所述模成型部的模制密封唇部的截面形状也在其长度方向上发生变化,
这时,在上述的通过模具成型而连接时使得薄的壁厚的所述模制密封唇部对接,
相比于从所述顶侧的挤出成型部与所述模成型部的连接位置起至朝向所述模成型部侧的顶侧直线部的位置止的范围内的所述模制密封唇部的壁厚,
从所述模成型部的顶侧直线部的位置起至曲线部的位置或者从所述顶侧直线部的位置起至通过所述曲线部而朝向所述柱侧的挤出成型部侧的柱侧直线部的位置止的范围内的所述模制密封唇部的壁厚更厚,
在所述连接位置与所述模成型部的顶侧直线部的位置之间,将所述模制密封唇部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安装基部大致垂直,并且在所述模成型部的顶侧直线部的位置与所述曲线部的位置之间,将所述模制密封唇部以相对于所述安装基部而向着车外侧倾斜的状态加以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的高度以及壁厚被构成为,朝向所述连接位置,其高度变低且壁厚变薄,并且在所述连接位置,与所述模制密封唇部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而对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的高度以及壁厚被构成为,朝向所述连接位置,其高度变低且壁厚变薄,并且在所述连接位置,比所述模制密封唇部的壁厚更厚而对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在模具成型时通过被压缩而使高度以及壁厚发生变化,并与所述模制密封唇部相连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在模具成型时通过被压缩而使高度以及壁厚发生变化,并与所述模制密封唇部相连结。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密封条,其特征在于,在设有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的所述安装基部,以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的根部的车外侧比车内侧更接近于所述车门周边侧的方式形成高度差,相比于从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的前端至根部的车外侧的高度,从所述超软质密封唇部的前端至根部的车内侧的高度更高。
CN201510700376.8A 2014-11-20 2015-10-26 车门密封条 Active CN105253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5809A JP5718519B1 (ja) 2014-11-20 2014-11-20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2014-235809 2014-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3001A CN105253001A (zh) 2016-01-20
CN105253001B true CN105253001B (zh) 2017-06-23

Family

ID=53277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0376.8A Active CN105253001B (zh) 2014-11-20 2015-10-26 车门密封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15671B2 (zh)
EP (1) EP3023277B1 (zh)
JP (1) JP5718519B1 (zh)
CN (1) CN1052530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8519B1 (ja) 2014-11-20 2015-05-13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2016190523A (ja) * 2015-03-31 2016-11-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17171018A (ja) * 2016-03-22 2017-09-28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6416843B2 (ja) * 2016-10-03 2018-10-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シール構造
JP6806020B2 (ja) * 2017-09-27 2020-12-2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ラ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49626B2 (ja) * 2017-11-28 2022-04-0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7171377B2 (ja) * 2018-11-14 2022-11-15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9572A (ja) * 1995-08-03 1997-02-10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EP1078800A2 (en) * 1999-08-24 2001-02-28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Retainerless weather strip
JP2002127756A (ja) * 2000-08-15 2002-05-08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US6499257B1 (en) * 1999-08-24 2002-12-31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Retainerless weather strip
JP4380935B2 (ja) * 2001-04-10 2009-12-09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と、その製造法
CN203410283U (zh) * 2012-06-28 2014-01-29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车门密封条
CN203681233U (zh) * 2013-12-31 2014-07-02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密封条及车门总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4609A (ja) * 1985-09-30 1987-04-06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セルロ−ス成型体の製造方法
JPH07112774B2 (ja) * 1988-05-25 1995-12-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US5127193A (en) * 1990-03-16 1992-07-07 Toyoda Gosei Co., Ltd. Weather strip for motor vehicle
JP2611571B2 (ja) * 1991-06-25 1997-05-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端末処理方法
US6395355B1 (en) 1997-10-30 2002-05-28 Toyoda Gosei Co., Ltd. Weather strip
JP3890550B2 (ja) * 1999-08-24 2007-03-07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リテーナーレス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2004291901A (ja) 2003-03-28 2004-10-21 Toyoda Gosei Co Ltd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4398348B2 (ja) 2004-11-22 2010-01-1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US20090056229A1 (en) 2007-08-29 2009-03-05 Toyoda Gosei Co., Ltd. Door weatherstrip
JP6322371B2 (ja) 2012-08-29 2018-05-09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6027830B2 (ja) * 2012-09-19 2016-11-16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組付構造
JP2014151810A (ja) * 2013-02-12 2014-08-25 Toyoda Gosei Co Ltd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268841B2 (ja) * 2013-09-17 2018-01-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ルーフ装置
JP5718519B1 (ja) 2014-11-20 2015-05-13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9572A (ja) * 1995-08-03 1997-02-10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EP1078800A2 (en) * 1999-08-24 2001-02-28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Retainerless weather strip
US6499257B1 (en) * 1999-08-24 2002-12-31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Retainerless weather strip
JP2002127756A (ja) * 2000-08-15 2002-05-08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4380935B2 (ja) * 2001-04-10 2009-12-09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と、その製造法
CN203410283U (zh) * 2012-06-28 2014-01-29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车门密封条
CN203681233U (zh) * 2013-12-31 2014-07-02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密封条及车门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3001A (zh) 2016-01-20
JP2016097775A (ja) 2016-05-30
US20160144696A1 (en) 2016-05-26
EP3023277B1 (en) 2017-12-13
JP5718519B1 (ja) 2015-05-13
EP3023277A1 (en) 2016-05-25
US9415671B2 (en) 2016-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53001B (zh) 车门密封条
CN103085638B (zh) 机动车用玻璃滑槽
CN104742705B (zh) 天窗装置
RU2498911C2 (ru) Узел герме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окна с интегрированным уплотнителем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установки
CN104943518B (zh) 机动车用玻璃滑槽
KR101319138B1 (ko) 웨더스트립 및 웨더스트립의 장착구조
JP6101211B2 (ja) 連結シール付封入型車両用ウィンドウアセンブリ、及び当該アセンブリを接合する方法
CN101376332A (zh) 机动车玻璃滑槽
JP6814792B2 (ja) 自動車の分割セット、分割セットと自動車の枠なし窓および別の隣接する窓とのアセンブリ、ならびにセットおよびアセンブリを製造するプロセス
CN101376331A (zh) 机动车玻璃滑槽
JPWO2013175812A1 (ja) 車体側部構造
US10589610B2 (en) Vehicle exterior structure
CN108569123A (zh) 玻璃滑槽
CN101332760A (zh) 天窗密封条
JP5321919B2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CN108790749B (zh) 一种车窗结构及汽车
CN206579461U (zh) 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
US9919590B2 (en) Opening trim weatherstrip
US20040232733A1 (en) Sealing structure of sliding roof of motor vehicle
CN104837660B (zh) 车窗组件
US20170028829A1 (en) Door weather strip
JP6280883B2 (ja)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2010234998A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2006117041A (ja) 鉄道車両の連結部用外幌
JP2006282086A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