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6332A - 机动车玻璃滑槽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玻璃滑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6332A
CN101376332A CNA2008102101923A CN200810210192A CN101376332A CN 101376332 A CN101376332 A CN 101376332A CN A2008102101923 A CNA2008102101923 A CN A2008102101923A CN 200810210192 A CN200810210192 A CN 200810210192A CN 101376332 A CN101376332 A CN 101376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glass run
door
glass
outside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01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濑智宏
有竹祐则
土岐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76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63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7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having projections, grooves or channel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B60J10/277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having projections, grooves or channel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for facilitating specific deformation of sealing parts, e.g. for ensuring proper fo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15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B60J10/17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provided with a low-friction material on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5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prevent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e.g. of rattling or vibration of wind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 B60J10/7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for window sashes; for glass run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玻璃滑槽,该玻璃滑槽的主体具有大致U形截面,由车外侧侧壁、车内侧侧壁以及底壁组成,并设有车外侧风唇和车内侧密封唇。底壁由密实材料或微发泡密实材料制成,以及,车外侧侧壁和车内侧侧壁由海绵材料制成。在车外侧侧壁的内侧面上形成有车外侧凸起部,该车外侧凸起部具有三角形截面,三角形的顶部向内侧凸起,以与门玻璃接触。在车外侧凸起部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滑阻材料层。

Description

机动车玻璃滑槽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滑槽,该玻璃滑槽安装于机动车门的门框纵向侧内周部,并引导门玻璃的升降操作。
背景技术
[0002]如图3所示,玻璃滑槽110用于引导门玻璃5的升降操作,并安装于机动车门1的门框2内周部。现有技术玻璃滑槽110整体示于图2中,以及,现有技术玻璃滑槽110的截面图示于图4和图5中,该现有技术玻璃滑槽110安装于门框2的直线状部。
[0003]通常,如图3所示,玻璃滑槽110安装于门框2的导槽内,用于引导门玻璃5的升降操作,并对门玻璃5与门框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此外,如图2所示,玻璃滑槽110中,挤出成型的直线状部111位于门框2的上侧部,该直线状部111经由拐角部112与前纵向侧部和后纵向侧部相连接,前纵向侧部和后纵向侧部类似地通过挤出成型而形成,拐角部112根据门框2拐角2b的形状模塑成型。
[0004]通过安装于门板外周和门框2外周的车门密封条(未示出),和/或安装于车身开口凸缘的开口装饰密封条(未示出),来形成车门1与车身之间的密封。
[0005]如图4所示,玻璃滑槽110主体的直线状部111构成为大致U形截面,由车外侧侧壁120、车内侧侧壁130和底壁140构成。设置车外侧风唇121,使其从车外侧侧壁120的前端附近向主体的大致U形区内侧延伸。此外,还在车内侧侧壁130上设置车内侧密封唇131,使车内侧密封唇131从车内侧侧壁130的前端附近向大致U形截面内侧延伸。
[0006]将玻璃滑槽110主体的车外侧侧壁120、车内侧侧壁130、以及底壁140插进形成于门框2的导槽103中,并使各壁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导槽103的内表面压力接触,从而保持玻璃滑槽110。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使门框2弯曲来构成导槽103,或者,通过安装由单独部件构成的导槽来形成导槽103。
[0007]设置车外侧盖唇122,使其基本平行于车外侧侧壁120的外侧延伸,以及,设置车内侧盖唇132,使其基本平行于车内侧侧壁130的外侧延伸。从而,导槽103的侧端夹在车外侧侧壁与车内侧侧壁之间,从而保持玻璃滑槽110。
在玻璃滑槽110主体(大致U形截面)的内侧,门玻璃5以滑动方式进行移动,门玻璃5端部的侧面由车外侧风唇121和车内侧密封唇131密封并进行保持。
[0008]玻璃滑槽110主体的车外侧侧壁120、车内侧侧壁130和底壁140由普通密实材料形成,诸如橡胶或合成树脂,并且比重较大,因而,玻璃滑槽110的整体重量较大,这不符合近来关于减轻车辆重量的要求。
为此,在有些玻璃滑槽110中,主体的车外侧侧壁120、车内侧侧壁130和底壁140由微发泡密实材料形成,如图4所示(例如,参见JP-A-6-183305)。
[0009]然而,使用微发泡密实材料不能充分减轻重量。为了使门玻璃5在车外侧移动,以减小门玻璃5与门框2之间的台阶,将车外侧侧壁120减小。车外侧侧壁120由海绵材料形成时,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车外侧侧壁120较小、海绵材料刚性低、再加上长期使用造成的变化,门玻璃5升降时,车外侧侧壁会变平或发生异常变形。
[0010]如图5所示,当门玻璃5在玻璃滑槽210主体内升降时,由于车辆振动等原因,门玻璃5发生振动。此时,在车外侧侧壁220与车外侧风唇221之间、或者在车内侧侧壁230与车内侧密封唇231之间发出剥离声。为避免产生这种剥离声,现有技术披露了一种在两者之间形成弹性件的技术(例如,参见JP-A-2002-130482)。
[0011]然而,在用海绵材料形成车外侧侧壁220和车内侧侧壁230以减轻玻璃滑槽210重量时,存在的问题是:如上文所述,在门玻璃5升降时,玻璃滑槽变平。
发明内容
[0012]据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滑槽,这种玻璃滑槽的轻量化效果明显;即使在门玻璃升降操作时,这种玻璃滑槽也表现出足够的强度;以及,这种玻璃滑槽能够避免由于长期使用造成的变化而发出滑动声。
[001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机动车玻璃滑槽,该玻璃滑槽安装于机动车门的门框纵向侧内周部,并且引导门玻璃的升降,该玻璃滑槽包括:
主体,具有大致U形截面,由车外侧侧壁、车内侧侧壁以及底壁形成,
其中,在朝向主体的外侧倾斜以与门玻璃接触的方向,车外侧风唇从车外侧侧壁的前端延伸,以及
车内侧密封唇从车外侧侧壁朝向主体的内侧延伸;
其中,底壁由密实材料或微发泡密实材料制成,以及,车外侧侧壁和车内侧侧壁由海绵材料制成;
其中,在车外侧侧壁的内侧面(内表面)上形成有车外侧凸起部,车外侧凸起部具有三角形截面,三角形的顶部向内侧凸起,以与门玻璃接触,以及
在车外侧凸起部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滑阻材料层;以及
其中,车外侧凸起部对门玻璃端部的车外侧面进行密封,而车内侧密封唇对门玻璃端部的车内侧面进行密封。
[0014]在本发明中,玻璃滑槽中直线状部的主体具有大致U形截面,由车外侧侧壁、车内侧侧壁以及底壁组成;并且设有车外侧风唇,在朝向主体的外侧倾斜以与门玻璃接触的方向,车外侧风唇从车外侧侧壁的前端延伸。此外,车内侧侧壁设有车内侧密封唇,车内侧密封唇朝向大致U形截面的主体的内侧延伸。
[0015]因此,玻璃滑槽的主体部具有大致U形截面且由车外侧侧壁、车内侧侧壁和底壁组成,关闭车门时,在门框的上侧和纵向侧处,门玻璃的前端可收纳在该玻璃滑槽中,因而,能可靠地保持门玻璃。此外,随着门玻璃的升降操作,在直线状部的纵向侧,车外侧风唇和车内侧密封唇都与门玻璃接触,籍此,经由车外侧风唇和车内侧密封唇可以保持门玻璃。
[0016]底壁由密实材料或微发泡密实材料制成,以及,车外侧侧壁和车内侧侧壁由海绵材料制成。所以,底壁表现出较高的刚性。当门玻璃上升进入玻璃滑槽的主体时,底壁不会因门玻璃前端而产生异常变形,因而能可靠地保持车外侧侧壁和车内侧侧壁。
车外侧侧壁和车内侧侧壁占据玻璃滑槽总体积的很大比例,这两部分可以由比重较小的海绵材料形成,因而,能很大程度地减轻玻璃滑槽的总重量,有助于车辆的轻量化。
[0017]在车外侧侧壁的内侧面上形成车外侧凸起部,车外侧凸起部具有三角形截面,三角形的顶部向内侧凸起,以与门玻璃接触。由此,三角形车外侧凸起部能够增强车外侧侧壁的刚性。所以,即使车外侧侧壁由海绵材料形成,在门玻璃进入玻璃滑槽的主体时,车外侧侧壁不会因门玻璃前端而产生异常变形,所以能可靠地保持门玻璃,并能确保密封性。此外,玻璃滑槽不会从门框伸出,因而,提供了良好的外观。
[0018]此外,由于在车外侧凸起部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滑阻材料层,当门玻璃进入玻璃滑槽的主体时,门玻璃能容易地以滑动方式进行移动,同时车外侧凸起部与门玻璃的侧面进行接触并对该门玻璃进行保持,因而,可以防止产生异常声音和门玻璃振动。
[0019]由车外侧凸起部对门玻璃端部的车外侧面进行密封,以及,由车内侧密封唇对门玻璃端部的车内侧面进行密封。所以,门玻璃端部的车外侧面被车外侧凸起部密封,以提高密封性,并防止因门玻璃受到车外侧凸起部保持而发出滑动声。门玻璃的车内侧面可以被车内侧密封唇密封。
[0020]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车外侧凸起部的三角形截面中,底边的一个端部位于底壁与车外侧侧壁的结合部附近,以及,底边的另一端部位于车外侧侧壁的前端附近。
[0021]在本发明中,在车外侧凸起部的三角形截面中,底边的一个端部位于底壁与车外侧侧壁的结合部附近,以及,底边的另一端部位于车外侧侧壁的前端附近。所以,车外侧侧壁在大致整个长度上都由车外侧凸起部三角形截面的底边进行保持,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车外侧侧壁的变形。
[0022]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车外侧凸起部表面上的低滑阻材料层是烯烃基树脂片。
[0023]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位于车外侧凸起部的表面上的低滑阻材料层是烯烃基树脂片,因此实现了低磨损和低滑阻。此外,由EPDM或烯烃基热塑性弹性体形成车外侧侧壁时,可以使车外侧侧壁与车外侧凸起部牢固熔接或粘合。
[0024]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在底壁表面上形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作为低滑阻材料层。
[0025]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在底壁表面上形成低滑阻材料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因此,即使门玻璃的一个端部与底壁的表面发生接触地滑动时,门玻璃也能顺畅地升降,因而,由升降操作所致的滑动声较小。
[0026]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在车外侧风唇的内侧面和车内侧密封唇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滑阻材料层。
[0027]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在车外侧风唇的内侧面和车内侧密封唇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滑阻材料层。即使门玻璃进入玻璃滑槽主体进行滑动操作,也可以减小门玻璃与车外侧风唇及车内侧密封唇之间的滑阻,因而,可以维持门玻璃操作的顺畅升降。
[0028]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特征在于:车内侧侧壁和车内侧密封唇形成为分别比车外侧侧壁和所述车外侧风唇大且厚。
[0029]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玻璃滑槽的车内侧侧壁和车内侧密封唇形成为分别比车外侧侧壁和车外侧风唇大且厚。因此,能可靠地保持门玻璃,使门玻璃位于车外侧方向。可以减小门玻璃与门框之间的台阶,并且可以减小风声并获得良好的外观。此外,可以减小门框或者门嵌条的车外侧面积,因而提供了更好的设计。
[0030]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涉及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海绵材料的比重在0.3至0.8范围。
[0031]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车外侧侧壁和车内侧侧壁占据玻璃滑槽总体积的很大比例,这两部分由比重为0.3至0.8的海绵材料形成。因此,可以获得较小的比重,并很大程度减轻玻璃滑槽的总重量。
[0032]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涉及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密实材料或微发泡密实材料的比重在0.8至1.2范围。
[0033]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底壁等由比重在0.8至1.2的密实材料或微发泡密实材料形成。因此,密实材料不会导致重量的增加,并且可以保持刚性。
[0034]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涉及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在车外侧侧壁的外侧面(外表面)中形成有凹进部,并将门框的端部或门嵌条的端部适配进凹进部,从而对车外侧侧壁进行保持。
[0035]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中,在车外侧侧壁的外侧面中形成有凹进部,将门框的端部或者门嵌条的端部适配进凹进部中,从而对车外侧侧壁进行保持。所以,经由门框或门嵌条可靠地保持车外侧侧壁,籍此,即使门玻璃升降时,车外侧侧壁与门玻璃之间的间隙也得到可靠的密封,车外侧侧壁也不会脱离,并且可以改善车辆的外观。
[0036]在本发明中,底壁由密实材料或微发泡密实材料制成,以及,车外侧侧壁和车内侧侧壁由海绵材料制成。所以,底壁表现出较高的刚性,底壁不会因门玻璃前端而产生异常变形,因而,能可靠地保持车外侧侧壁和车内侧侧壁。
车外侧侧壁和车内侧侧壁可以由比重较小的海绵材料制成,因而,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玻璃滑槽的总重量,有助于车辆的轻量化。
在车外侧侧壁的内表面上形成有车外侧凸起部,车外侧凸起部具有三角形截面,三角形的顶部向内侧凸起,以与门玻璃接触。由此,三角形车外侧凸起部能够增强车外侧侧壁的刚性。即使车外侧侧壁由海绵材料形成时,车外侧侧壁也不会出现异常变形。由于在车外侧凸起部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滑阻材料层,门玻璃可容易地进行滑动。因此,可以防止产生异常声音或门玻璃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沿图3中A—A线的玻璃滑槽剖视图,该玻璃滑槽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处在安装于上侧的状态下;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玻璃滑槽的正视图;
图3是机动车门的正视图;
图4是安装于上侧的现有技术玻璃滑槽的剖视图;以及
图5是安装于上侧的另一现有技术的玻璃滑槽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3是机动车前车门1的正视图,图2是前车门的玻璃滑槽10的正视图,该玻璃滑槽10安装于车门1的门框2。如图3所示,门框2安装于车门1的上部,门玻璃5安装于门框,使门玻璃能自由升降。具体而言,玻璃滑槽10安装于门框2的内周部,从而引导门玻璃5的升降操作,并且对门玻璃5与门框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0038]如图2所示,玻璃滑槽10包括:直线状部11,通过挤出成型整体成型;以及拐角部12,拐角部12安装于门框2的拐角2b,以使直线状部11相互连接,拐角部12通过模塑成型而形成。
各直线状部11包括:安装于门框2上侧的部分;安装于门框2后纵向侧的部分;以及安装于分隔窗框的部分,该分隔窗框构成门框2的前纵向侧。
[0039]拐角部12是模塑成型的,并在前后各拐角处与直线状部11相连,使得挤出成型部分的形状与门框2一致。玻璃滑槽10的拐角部12安装于门框2的拐角2b。
[0040]下面的描述以安装于前车门1纵向侧的玻璃滑槽10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图3中A—A线的剖视图,示出安装于门框2纵向侧的玻璃滑槽10。
[0041]关于玻璃滑槽10中安装于门框2纵向侧的各直线状部11的截面轮廓,直线状部11的主体形成为大致U形截面,由车外侧侧壁20、车内侧侧壁30、以及底壁40组成,如图1所示。如后文所述,车内侧侧壁30形成为比车外侧侧壁20大且厚,大致U形截面的内侧形成为很不对称的形状。
在玻璃滑槽10的主体中,安装于门框2纵向侧的主体部分以及安装于门框上侧的主体部分的截面轮廓基本上为大致C形。
[0042]本发明的玻璃滑槽10安装于门框2的纵向侧,门嵌条(door molding)50安装于门框2前端的外周面。使门框2的前端弯曲以形成导槽3,导槽3具有大致L形截面。玻璃滑槽10由导槽3和门嵌条50进行保持。
[0043]在门嵌条50中,一个端部作为门嵌条安装部51,通过安装螺杆60等将门嵌条安装部51安装于门框2前端附近的水平面,从而形成门嵌条保持部53,门嵌条保持部53从门嵌条安装部51弯曲成大致直角形状。将门嵌条保持部53适配进车外侧保持凹进部25(后文说明),从而保持车外侧侧壁20。
[0044]门嵌条装饰部52从门嵌条保持部53弯曲成发夹的形状,门嵌条装饰部52盖住门框2的前端,以在门框2的外周形成装饰部分。
也可以不使用门嵌条50,代之以将门框2弯曲而形成大致U形截面的导槽3,对玻璃滑槽10进行保持。
[0045]由门嵌条50以及门框2的外板2c前端形成截面为大致U形的部分,将玻璃滑槽10保持于该部分。
此外,车外侧侧壁20形成为比后文描述的车内侧侧壁30小,因而,可以减小门嵌条50中位于车外侧的部分的面积,以提供更好的设计。
[0046]玻璃滑槽10的车外侧侧壁20由海绵材料形成。
车外侧风唇21形成为:在从车外侧侧壁20的前端朝斜上方以与门玻璃5接触的方向,也就是,在朝向车内侧密封唇31的方向,该车外侧风唇21从车外侧侧壁20的前端附近延伸。车外侧盖唇22形成为:从车外侧侧壁20的前端向车外侧延伸。车外侧盖唇22盖住门嵌条50的弯曲前端。
[0047]在车外侧侧壁20的内侧面上形成有车外侧凸起部23,车外侧凸起部23具有三角形截面轮廓,并在内侧横向凸起,使得三角形的顶部可以接触门玻璃5。三角形车外侧凸起部23能够增大车外侧侧壁20的厚度和刚性。所以,即使用海绵材料形成车外侧侧壁20,由于形成有车外侧凸起部23,车外侧侧壁20仍保持较厚并表现出具有刚性。即使门玻璃5前进而挤压车外侧侧壁时,车外侧侧壁也不容易受影响而变平,而且,车外侧侧壁与门玻璃5之间的接触面积不会异常增大。此外,可以确保门玻璃5与玻璃滑槽10之间的密封性。车外侧侧壁20和车外侧风唇21没有从门框2伸出,从而得到优良的外观。
[0048]由于车外侧凸起部23为三角形而不是唇状,所以,该凸起部不会被卷入门玻璃5的升降操作中,从而能可靠地保持门玻璃5。此外,在车外侧凸起部23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滑阻材料层27,这样,门玻璃5在进入玻璃滑槽10的主体时能容易地进行滑动操作,同时车外侧凸起部23对门玻璃5的侧面进行保持。在上述操作作用下,可避免玻璃滑槽产生滑动声。此外,通过用车外侧凸起部23保持门玻璃,还可以防止门玻璃5振动。
[0049]在车外侧侧壁20的外侧面上,在靠近底壁40的部分处形成有车外侧保持唇24。在车外侧保持唇24与车外侧盖唇22之间形成有车外侧保持凹进部25。如上文所述,门嵌条50的门嵌条保持部53适配进车外侧保持凹进部25中,从而保持车外侧侧壁20。
[0050]从而,通过门嵌条50能可靠地对海绵材料制成的车外侧侧壁20进行保持。所以,即使门玻璃5升降时,车外侧侧壁20也不会因门玻璃5的拖拽而脱离门嵌条50,实现了可靠密封。此外,门玻璃5不会伸到车外侧,因而,可以改善车辆的外观。
[0051]尽管由海绵材料形成,车外侧侧壁20连同车内侧侧壁30(后文说明)占据玻璃滑槽10总体积的很大比例,如图1所示。这些占很大比例的部分由比重较低的海绵材料形成,能很大程度地减轻玻璃滑槽10的总重量,从而有助于车辆的轻量化。
海绵材料的比重优选范围为0.3至0.8。用比重在0.3至0.8范围内的海绵材料形成车外侧侧壁20时,玻璃滑槽10的总重量可以减轻很多,同时能保持玻璃滑槽的形状。
[0052]车外侧侧壁20经由车外侧结合部26与底壁40结合。在车外侧结合部26的内表面中形成凹槽。即使在制造时车外侧侧壁20和车内侧侧壁30形成为相对于底壁40加宽扩开的八字形,将导槽3与玻璃滑槽10安装时,车外侧侧壁20与底壁40之间的部分容易进行偏折,从而便于安装操作。
[0053]车外侧风唇21从车外侧侧壁20的前端开始延伸,朝向该唇与门玻璃5接触的方向,以及,朝向相对于玻璃滑槽10的主体向外倾斜的方向。门玻璃5前端的两侧面由车外侧风唇21、车外侧凸起部23、以及车内侧密封唇31进行保持。随着门玻璃5的升降操作,车外侧风唇21、车外侧凸起部23、以及车内侧密封唇23(后文说明)与门玻璃5的侧面接触,从而对门框2与门玻璃5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0054]车外侧风唇21优选由与车外侧侧壁20相同的海绵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柔软性(flexibility)。当门玻璃5上升并进入玻璃滑槽10的主体时,该车外侧风唇随着门玻璃5的移动而可靠地与门玻璃5接触,因而,可以确保密封性。
[0055]在车外侧风唇21的内表面上可以形成低滑阻材料层28。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门玻璃5进入玻璃滑槽10的主体并以滑动方式移动,也可以减少车外侧风唇21、车内侧密封唇31与门玻璃5之间的滑阻,并且可以维持门玻璃5的顺畅升降操作。
[0056]车外侧凸起部23的低滑阻材料层27、以及车外侧风唇21的低滑阻材料层28,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成:将在热塑性弹性体中包含很大比例烯烃并具有较低滑阻的材料同时挤出到车外侧风唇21和车内侧密封唇31的表面上,使该材料的厚度达到0.1mm的程度;或者施加硅树脂或聚氨酯树脂;或者粘贴高分子量聚乙烯片等。
[0057]如果在车外侧风唇2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低滑阻材料层28,可以避免在门玻璃5进入玻璃滑槽10主体时出现车外侧风唇21与门玻璃5紧密接触的情况,从而可以确保滑动性。此外,取代低滑阻材料层28,也可以在车外侧风唇21的内表面上形成突条。此外,在车外侧风唇21的车外表面上也可以形成低滑阻材料层。
[0058]下面说明车内侧侧壁30。
车内侧侧壁30形成为比车外侧侧壁20厚且大。所以,玻璃滑槽10可以牢固地保持在门框2上。
此外,由于车内侧侧壁30形成为比车外侧侧壁20厚且大,所以,可以使门玻璃5在玻璃滑槽10主体内定位在车外侧方向。可以减小门玻璃5与门嵌条50之间的台阶,从而,可以减小风声,并且能提供良好的外观。
[0059]车内侧侧壁30由与车外侧侧壁20相同的海绵材料形成。如图1所示,车内侧侧壁30较大,并占据玻璃滑槽10总体积的很大比例。玻璃滑槽中很大比例部分可以由比重较小的海绵材料形成,因而,可以很大程度地减轻玻璃滑槽10的总重量,从而有助于车辆轻量化。
与车外侧侧壁20的情况一样,海绵材料的比重优选范围为0.3至0.8。用比重在0.3至0.8范围内的海绵材料制成车内侧侧壁30时,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玻璃滑槽10的总重量。
[0060]在车内侧侧壁30的车外表面前端侧上形成有车内侧凸起部33,并在与底壁40连续的部分附近形成有车内侧保持唇34。通过使门框2的外板2c的两个部位弯曲以形成凹进部2f、2g,从而,车内侧凸起部33和车内侧保持唇34与凹进部2f、2g接合。所以,通过前述门嵌条50和凹进部2f、2g以将玻璃滑槽10保持在门框2上,从而密封车内侧侧壁30与外板2c之间的间隙。
[0061]车内侧侧壁30经由车内侧结合部36与底壁40结合。在车内侧结合部36的内表面中形成有凹槽。当导槽3与玻璃滑槽10安装时,车内侧侧壁30与底壁40之间的部分容易进行偏折,从而便于安装操作,这与车外侧结合部26的情况一样。
[0062]在车内侧侧壁30的内表面上沿纵向连续形成有多个车内侧突条37。即使在门玻璃5进入玻璃滑槽10的主体时,车内侧密封唇31的前端(后文说明)与车内侧侧壁30的内表面压力接触,也可以防止车内侧密封唇31与车内侧侧壁30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从而防止产生异常声音。
[0063]此外,也可以设置车内侧桥部35,用于连接车内侧侧壁30与车内侧密封唇31。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门玻璃5进入玻璃滑槽10的主体时,车内侧密封唇31可以压靠门玻璃5的侧面,籍此可以将门玻璃5压向车外侧。
[0064]车内侧密封唇31设置成,从车内侧侧壁30的前端向玻璃滑槽10主体的内侧倾斜延伸。如前文所述,门玻璃5前端的两个侧面被保持在车内侧密封唇31与车外侧风唇21之间。根据门玻璃5的升降操作,车内侧密封唇31和车外侧风唇21与门玻璃5的侧面接触,因而,可以对门框2与门玻璃5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0065]与车内侧侧壁30一样,车内侧密封唇31由海绵材料形成。车内侧密封唇31可以由比重较低的海绵材料形成,因而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玻璃滑槽10的总重量,从而有助于车辆的轻量化。
海绵材料的比重优选范围为0.3至0.8。由比重在0.3至0.8范围内的海绵材料形成车内侧密封唇31时,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玻璃滑槽10的总重量。
[0066]如前文所述,在车内侧密封唇31的表面上,可以形成低滑阻材料层38。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车内侧密封唇31与门玻璃5之间的滑阻,从而,可以维持门玻璃5的顺畅升降。
与车外侧风唇21的情况一样,可以通过施加在热塑性弹性体中包含很大比例烯烃且滑阻较低的材料,或者,施加硅树脂或聚氨酯树脂,来制成低滑阻材料层38。
[0067]设置车内侧盖唇32,使其从车内侧侧壁30的前端沿斜向上方向延伸。车内侧盖唇32形成为盖住门框2的外板2c的车内侧弯曲部分和装饰件70(安装于门框2的车内侧)的前端。因此,可以密封外板2c、装饰件70和门玻璃5之间的间隙,从而提供良好外观。
[0068]下面说明底壁40。
底壁40形成为大致板状,并在底壁40与车内侧侧壁30和车外侧侧壁20之间的连续部分中形成有凹槽,以便于进行弯折。在底壁40外表面的车外侧端部处形成有底壁密封唇41,底壁密封唇41与外板2c的底面接触,从而密封门框2与玻璃滑槽10之间的间隙。
[0069]与车外侧风唇21和车内侧密封唇31的情况一样,在底壁40中位于玻璃滑槽10主体(大致U形截面)内侧的表面上,形成底壁低滑阻材料层43。因而,可以减小门玻璃5与玻璃滑槽底壁之间的滑阻。底壁低滑阻材料层43可以通过短纤维植绒构成。
[0070]底壁40由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的密实材料或者微发泡密实材料形成。所以,底壁40的刚性高。在门玻璃5上升进入玻璃滑槽10的主体时,底壁40不会由于门玻璃5前端的挤压或拉拽而产生异常变形,因而能可靠地保持车外侧侧壁20和车内侧侧壁30。
[0071]底壁40由密实材料或微发泡密实材料制成,比重范围为0.8至1.2。在微发泡密实材料的情况下,比重在0.8至1.0的程度。在密实材料的情况下,比重在1.0至1.2的程度。因而,可以在保持底壁40的刚性的同时,避免底壁重量增加。
与车外侧侧壁20和车内侧侧壁30相比,底壁40的体积较小。即使底壁的比重在0.8至1.0的程度时,玻璃滑槽10总重量增加的可能性也很小。
[0072]在玻璃滑槽10的直线状部11成型时,使用热塑性弹性体或EPDM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的密实材料和海绵材料作为成型材料。使用聚烯烃基弹性体等作为热塑性弹性体。在EPDM橡胶的情况下,挤出成型之后,对橡胶进行加热及硫化。
玻璃滑槽10的拐角部12也由烯烃基热塑性弹性体或EPDM橡胶形成。这些材料是相同类型,从而能使玻璃滑槽10的直线状部11与拐角部12的粘合性优异。这些材料均为烯烃基材料,因此,可以获得耐候性优异的产品,同时,这些产品可以进行粉碎,并且易于循环利用。

Claims (9)

1.一种机动车玻璃滑槽,其安装于机动车门的门框纵向侧的内周部,并且引导门玻璃的升降,所述玻璃滑槽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大致U形截面,由车外侧侧壁、车内侧侧壁以及底壁形成,
其中,在朝向所述主体的外侧倾斜以与所述门玻璃接触的方向,车外侧风唇从所述车外侧侧壁的前端延伸,以及
车内侧密封唇从所述车内侧侧壁朝向所述主体的内侧延伸;
其中,所述底壁由密实材料或微发泡密实材料制成,以及,所述车外侧侧壁和所述车内侧侧壁由海绵材料制成;
其中,在所述车外侧侧壁的内侧面上形成有车外侧凸起部,所述车外侧凸起部具有三角形截面,三角形的顶部向内侧凸起,以与所述门玻璃接触,以及
在所述车外侧凸起部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滑阻材料层;以及
其中,所述车外侧凸起部密封所述门玻璃的端部的车外侧面,以及,所述车内侧密封唇密封所述门玻璃的端部的车内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在所述车外侧凸起部的三角形截面中,所述三角形截面的底边的一个端部位于所述底壁与所述车外侧侧壁的结合部附近,以及,所述底边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车外侧侧壁的前端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所述车外侧凸起部表面上的所述低滑阻材料层是烯烃基树脂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形成所述低滑阻材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在所述车外侧风唇的车内侧面和所述车内侧密封唇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低滑阻材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所述车内侧侧壁和所述车内侧密封唇形成为,分别比所述车外侧侧壁和所述车外侧风唇大且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所述海绵材料的比重在0.3至0.8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所述密实材料或所述微发泡密实材料的比重在0.8至1.2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玻璃滑槽,其中:在所述车外侧侧壁的外侧面中形成有凹进部,以及,将所述门框的端部或门嵌条的端部适配进所述凹进部,从而保持所述车外侧侧壁。
CNA2008102101923A 2007-08-31 2008-08-29 机动车玻璃滑槽 Pending CN1013763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5986A JP2009056941A (ja) 2007-08-31 2007-08-31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2007225986 2007-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6332A true CN101376332A (zh) 2009-03-04

Family

ID=40420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101923A Pending CN101376332A (zh) 2007-08-31 2008-08-29 机动车玻璃滑槽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71077A1 (zh)
JP (1) JP2009056941A (zh)
CN (1) CN10137633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7120A (zh) * 2010-06-21 2011-12-21 东海兴业株式会社 玻璃滑槽
CN106476580A (zh) * 2016-10-28 2017-03-0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呢槽
CN107627823A (zh) * 2016-07-19 2018-01-26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导槽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2614B2 (en) * 2006-09-28 2010-07-27 Toyoda Gosei Co., Ltd. Glass run
JP5405868B2 (ja) * 2009-03-26 2014-02-05 鬼怒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グラスラ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66215B2 (ja) * 2010-09-03 2015-02-12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ガラスラン
JP2013147203A (ja) * 2012-01-23 2013-08-01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ドアグラスラン
WO2015033782A1 (ja) * 2013-09-03 2015-03-12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ランチャンネル
JP6279968B2 (ja) * 2014-04-23 2018-02-14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モールディング及び車両におけるモールディングの取付構造
JP6311553B2 (ja) * 2014-09-26 2018-04-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USD746745S1 (en) * 2014-12-04 2016-01-05 Lti Flexible Products, Inc. Seal
US9694660B2 (en) * 2015-06-03 2017-07-04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Glass run
JP6614934B2 (ja) * 2015-11-12 2019-12-04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6683157B2 (ja) * 2017-03-14 2020-04-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ラン
JP6965105B2 (ja) * 2017-11-01 2021-11-10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チャンネル及び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US11590834B2 (en) * 2019-03-26 2023-02-28 Toyoda Gosei Co., Ltd. Glass run
CN110103689A (zh) * 2019-04-10 2019-08-09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降低车门玻璃冲顶声的玻璃呢槽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5840Y2 (ja) * 1989-09-18 1997-02-1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US5010689A (en) * 1990-03-19 1991-04-30 The Standard Products Company Glass run channel
US5209019A (en) * 1990-09-27 1993-05-11 Toka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al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doors
JP2648767B2 (ja) * 1990-11-28 1997-09-0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FR2690391B1 (fr) * 1992-04-27 1995-09-29 Hutchinson Joint d'etancheite destine notamment a former une coulisse pour glace mobi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2578552Y2 (ja) * 1992-05-28 1998-08-13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グラスランチャンネル
JP2988192B2 (ja) * 1992-08-24 1999-12-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ルーフサイド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DE69410413T2 (de) * 1993-12-16 1999-02-18 Toyoda Gosei Kk Befestigungsstruktur einer Dichtung
EP0668178B1 (en) * 1994-02-21 1998-06-10 Toyoda Gosei Co., Ltd. Structure for attachment of weather strip
US5493814A (en) * 1994-04-18 1996-02-27 The Standard Products Company Weatherstrip assembly including a glass run channel and belt weatherstrip with decorative cover
DE69501516T2 (de) * 1994-04-28 1998-09-10 Toyoda Gosei Kk Dichtungsstreifen für Kraftfahrzeuge
US5860692A (en) * 1994-09-28 1999-01-19 Toyoda Gosei Co., Ltd. Weather strip for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H10129273A (ja) * 1996-10-31 1998-05-19 Tokai Kogyo Kk ガラスランチャンネル
CN1170698C (zh) * 1997-08-06 2004-10-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门密封条装置
FR2782957B1 (fr) * 1998-09-03 2000-10-20 Hutchinson Coulisse pour portiere automobile et son procede de mise en place, notamment par cintrage differentiel
JP3412551B2 (ja) * 1999-03-31 2003-06-0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ガラスラン
US6409251B1 (en) * 1999-05-27 2002-06-25 Schlegel Corporation Glass run surround cap
US6493992B2 (en) * 1999-11-30 2002-12-17 Toyoda Gosei Co., Ltd. Glass run and attachment structure therefor
JP3700518B2 (ja) * 2000-02-18 2005-09-2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3829664B2 (ja) * 2001-08-09 2006-10-0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ルーフサイド部構造
US20050120633A1 (en) * 2003-11-26 2005-06-09 Tomohiro Takase Glass run for vehicle
FR2863212B1 (fr) * 2003-12-09 2006-02-24 Hutchinson Procede pour fabriquer un joint d'etancheite, en particulier une coulisse pour vitrage de vehicule a moteur, et joint ainsi fabrique
US7316097B2 (en) * 2004-09-28 2008-01-08 Tokai Kogyo Co., Ltd. Glass run channel for vehicle and glass run channel assembly for vehicle
JP5100029B2 (ja) * 2006-04-28 2012-12-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ラン
JP4788909B2 (ja) * 2006-06-06 2011-10-0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ラン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7120A (zh) * 2010-06-21 2011-12-21 东海兴业株式会社 玻璃滑槽
CN102287120B (zh) * 2010-06-21 2015-08-19 东海兴业株式会社 玻璃滑槽
CN107627823A (zh) * 2016-07-19 2018-01-26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导槽
CN107627823B (zh) * 2016-07-19 2022-04-15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导槽
CN106476580A (zh) * 2016-10-28 2017-03-0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呢槽
CN106476580B (zh) * 2016-10-28 2019-02-1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呢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71077A1 (en) 2009-03-19
JP2009056941A (ja) 200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6332A (zh) 机动车玻璃滑槽
CN101376331A (zh) 机动车玻璃滑槽
JP4376211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5003384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2007090987A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CN103085638A (zh) 机动车用玻璃滑槽
CN104512231A (zh) 机动车玻璃滑槽
CN102029882B (zh) 开口装饰密封条
JP2009006850A (ja) 自動車用ルーフサイド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US20070028524A1 (en) Seal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door
JP2006182251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08184040A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4370574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2014151810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458484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5696982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4958006B2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4868252B2 (ja) ガラスランの取付け構造
JP5152118B2 (ja)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6536901B2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4577137B2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09227241A (ja)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12030656A (ja) 自動車用オープニングトリム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10047157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5278250B2 (ja) 自動車用オープニングトリム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