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7737A - 导电构件 - Google Patents

导电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7737A
CN105247737A CN201480030829.4A CN201480030829A CN105247737A CN 105247737 A CN105247737 A CN 105247737A CN 201480030829 A CN201480030829 A CN 201480030829A CN 105247737 A CN105247737 A CN 105247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ity
conductive
oxidant layer
conductive member
co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08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47737B (zh
Inventor
西川洋介
大久保学
玉置雄一
岩崎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47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7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47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77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2Connections between conducto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aluminium or steel-core aluminium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02Single bars, rods, wires, or stri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3Contact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pl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1R3/0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making connection to a liqu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04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having means for improving contact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导电性和防氧化性优良的接合部的导电构件,即使在与其他导电构件接合时接触面压力低的情况下也能很低地稳定住接触电阻,并能够简便且快速地与其他导电构件接合。所述导电构件包括金属制导电基材和在所述导电基材的接合区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而形成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层,所述金属制导电基材具有使用时与其他导电构件接合的接合区,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在使用时在该接合区和其他导电构件之间的接合部赋予导电性和防氧化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材的所述接合区的表面粗糙度按JIS0601(1994)中规定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6μm以下。

Description

导电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作为汇流条(或母线)和母线槽等使用的导电构件,所述汇流条(或母线)和母线槽等在发电厂、变电站、工厂等需要电力的场所被装入各种各样的用电配电设备、控制设备等,或者被装在汽车(包括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叉车等移动车辆的电动机单元和逆变器机箱等电装设备中。
背景技术
在对由发电厂等发出的电力实施供给时,使用着降低电压的变压器和用于配电的配电盘等,而在变压器和配电盘等设备中使用着对低压大容量电力进行用电配电的用电配电设备和开关设备等的控制设备等,另外,在这些用电配电设备和控制设备等设备中使用着汇流条和由多个这样的汇流条层叠而成的称为母线槽的导电构件(例如,见专利文献1)。
而且,这样的导电构件主要使用铜或铜合金的铜系材料,由于该材料在导电性、强度、加工性、耐蚀性等方面具有优良性能。然而,近年来,由于铜价格因市场担忧铜资源枯竭而高涨,另外因为铜系材料的性质,例如铜的密度8.95g/cm3(20℃)比铝或铝合金的铝材〔例如纯铝的密度为2.699g/cm3(20℃)〕大,其重量因此也增加等,在所有电气领域,以轻量且容易处理并且导电性也优良的铝材替代开始受到关注。
然而,铝等的反应性好的金属存在其表面易被氧化的性质,例如铝材一暴露于外部空气,其表面瞬时就被氧化而形成自然氧化膜(氧化铝)。另外,经过压延、挤出、锻造加工等的热塑性加工处理的铝材的表面形成有较厚的、坚固的热氧化膜。而且,在用这样的铝材制造导电构件的情况下,由于其表面形成了氧化膜电阻增大,导电性受到损害,此外若有大流量电流通过会出现发热问题,尤其在导电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另外,形成了氧化膜的导电构件若放置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氧化膜的厚度会逐渐增加,有时该氧化膜会与水分反应后形成水合物(水合物膜),因此电阻随时间延续而增大,在导电构件的使用上带来不便。
因此,在使用铝材制的导电构件的作业现场,例如在将导电构件和接合对象的端子等接合时,在作业前用钢丝刷等去除导电构件的接合区形成的氧化膜,之后在该导电构件的接合区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例如在油脂中混合氧化铬等的导电性辅助粉末合后得到的导电性辅助油脂,通过该导电性辅助油脂与其他导电构件接合(见专利文献2)。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如果这些作业全部在现场进行,不仅作业效率低,而且作业质量差,所得到的导电构件的品质低下。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现场作业时,难以均匀地将氧化膜的去除,难以定量地管理氧化膜的去除状态,特别是由于热氧化膜厚而且坚固,难以被去除。并且,接合区的表面也容易变得粗糙。至于在氧化膜去除作业后进行的导电性辅助油脂的涂敷作业,同样也难以均匀地涂敷,不能定量地管理导电性辅助油脂的涂敷量。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想到了形成预先涂敷如导电性辅助油脂这样的导电性辅助涂剂的导电构件。
顺便提及,由于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以绝缘性油脂为主要成分,如果涂敷厚度大,在将其他导电构件等接合对象与之接合时接触电阻就大。因此,在使导电性辅助涂剂介于之间来接合导电构件和其他导电构件等情况下,经常采用的措施是,通过增大这些接合的接触面压力来使之牢固地接合,并使导电性辅助涂剂从所述接合构件之间适度排出,使其厚度减少。
然而,如果提高接触面压力,在导电构件和连接螺栓的强度不足时,就有发生导电构件的弯曲、变形以及螺栓断裂等的可能性。为了增大接触面压力以降低接触电阻而又不发生这样的问题,需要使用紧固扭矩大的螺栓、螺帽来提高接合压力,或者增加螺栓和螺帽的数量来增大接触面压力,因此,难以在小型导电构件上应用导电性辅助涂剂。也就是说,在用于汽车等用的小型汇流条等的导电构件上应用导电性辅助涂剂时,在使用紧固扭矩较低的小直径螺栓、螺帽的情况下,例如即便使用气动或电动冲击扳手时其紧固扭矩为2~10N·m,也需要减少接合后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厚度以降低接触电阻。可是,在导电基材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的情况下,如果导电性辅助涂剂厚度薄,接合部就会存留氧和水分渗入的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这样的可能性:由于导电性辅助涂剂的绝对量不足、氧等渗入导电构件的接合面而引起接合面的氧化加剧,导电构件的接触电阻随着时间延续而增大,得不到持续的充分导电性。
另外,对于这样涂敷了导电性辅助涂剂的导电构件,在执行对其自身实施保管或流通这样的使用方法时,由于与其他物品接触或有尘埃等异物附着等原因,有可能因为所涂敷的导电性辅助涂剂损失或污染而不耐使用,并且还有另一个问题,导电性辅助涂剂也会污染所接触的其他物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0607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公昭45-29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于是,本发明的发明人为解决这些问题而专心探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导电基材上进行所需的氧化膜的去除作业和导电性辅助涂剂的涂敷作业,预先形成导电性辅助涂剂层,又将涂敷了导电性辅助涂剂的导电基材的接合区的表面粗糙度设在预定范围,即使与其他导电构件接合时的接触面压力不大,也能使形成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厚度较薄,获得充分且持续的导电性,能够很低地稳定住接触电阻。另外,还发现:在执行对设有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导电构件自身实施保管或流通这样的使用方法时,通过预先用保护罩盖保护这个所形成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层,防止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受到污损,并且在作业现场通过只要将所述保护罩盖取下的操作就可简便且快速地与其他导电构件接合,其操作性良好,而且可以通过预先管理使导电基材的氧化膜去除状态、表面粗糙度和导电性辅助涂剂的涂敷状态等保持一定,基于此能够确实地显现作为汇流条和母线槽等使用的所需的导电性和防氧化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品质稳定的导电构件,即使对于不能增大接触面压力的小型导电构件,也能使之在与其他导电构件等接合后的导电性涂剂层的厚度比较薄,获得充分且稳定的导电性,能够很低地稳定住接触电阻,同时又在执行对具有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导电构件的自身实施保管或流通这样的使用方法时,能够防止基材上形成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污损,并且可以确实地显现出与其他导电构件的接合的操作性良好以及所需的导电性和防氧化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也就是说,本发明是包括金属制导电基材和在所述导电基材的接合区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而形成的辅助涂剂层的导电构件,所述导电基材具有在使用时与其他导电构件接合的接合区,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在使用时对该接合区和其他导电构件之间的接合部赋予导电性和防氧化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材的所述接合区的表面粗糙度按JISB0601(1994)规定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6μm以下。
对于本发明的导电构件优选的是,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厚度为100μm以下。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导电构件优选的是,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具有为覆盖并保护该导电性辅助涂剂层而形成的、在使用时被去除的保护罩盖。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导电构件优选的是,所述导电基材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导电构件优选的是,在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形成之前,先在所述导电基材的接合区通过化学蚀刻或机械加工进行氧化膜去除处理。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导电构件优选的是,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是含有从由氧化铬、锌、碳化硅和铋-锡合金组成的组中选取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粉末的导电性辅助油脂。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导电构件优选的是,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厚度为10~40μm。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导电构件优选的是,所述保护罩盖是在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上可剥离地粘着的形成为薄膜或片状的剥离片。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导电构件优选的是,所述保护罩盖是将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接合面和侧面整面地覆盖的罩盖。
另外,对于发明的导电构件优选的是,所述保护罩盖是形成为两端开口的筒状或一端开口的袋状的、覆盖并保护所述铝导电基材的接合区和在该接合区形成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养护片。
并且,对于本发明的导电构件优选的是,所述保护罩盖是包括将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整面地覆盖的覆盖部和将该覆盖部与所述导电基材可装拆地固定的卡固部的养护盖体。
[发明的效果]
由于预先在导电基材上形成导电性辅助涂剂层,本发明的导电构件可以在作业现场简便且快速地与其他导电构件接合,因此操作性良好,而且形成有该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导电基材的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预定范围,因此即使对于不能增大接触面压力大的小型导电构件,也能使与其他导电构件等接合后的导电性涂剂层的厚度较薄,获得持续的充分导电性,并能够很低地稳定住接触电阻。另外,在执行对设有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导电构件自身实施保管或流通这样的使用方法时,由于设有保护所形成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保护罩盖,在其保管和流通时导电性辅助涂剂层不受到污损,并且在作业现场只要通过将所述保护罩盖取下的操作就可简便且快速地与其他导电构件接合,其操作性良好,而且,因为所需的导电性和防氧化性优良,很适用于汇流条和母线和母线槽等。
附图说明
图1a是说明使剥离片(保护罩盖)仅附着在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接合面上的导电构件的说明图。
图1b是说明将剥离片(保护罩盖)将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接合面和侧面整面地覆盖的导电构件的说明图。
图2a是说明将两端开口的筒状养护片覆盖于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导电构件的说明图。
图2b是说明将一端开口的袋状养护片覆盖于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导电构件的说明图。
图3a是说明将养护盖体覆盖于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导电构件的透视图。
图3b是从白箭头方向观看图3a的导电构件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中,成为基体材料的导电基材是具有导电性的、同时其导电性在各种环境下会因表面形成氧化膜而会受损的金属,例如可以举出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铝材、由铜或铜合金制成的铜材、由或铁合金制成的铁材等,但是不为这些所限定。可以根据用其形成的导电构件的用途和这个用途所要求的导电性、强度、耐蚀性、加工性等各种物理性能加以选择。在使用铝材的情况下,优选导电性优良的1000系列(纯铝系列)或比1000系列导电性差但强度高且成形性也出色的6000系列(铝-镁-硅系列)。这种导电基材可以通过例如铸造、挤出、压延、锻造等方法制造。
另外,对于本发明优选的是,在所述导电基材的表面上形成的、与其他导电构件接合的接合区,将该区域中形成的氧化膜预先去除。氧化膜的去除处理方式可以根据氧化膜的种类和厚度等适当选定,例如可以是化学蚀刻处理或机械加工处理。通过去除阻碍电阻(译者:此句技术概念有误,应为阻碍电流)的氧化膜,使用时与其他导电构件的电导通变得良好。另外,通过使接合区尽量平滑以改善与后述的导电性辅助涂剂的贴合性,减少残留在导电基材和导电性辅助涂剂之间的接触面空隙部分的氧,因此,使用时不易形成氧化膜,基于此电阻增大很难发生。作为化学蚀刻,例如可以举出使用碱性溶液的碱处理、碱磷酸盐处理,具体而言,在碱处理时可以使用选自浓度为30~200g/L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碱性水溶液,另外,在碱磷酸盐处理时,可以使用选自浓度为30~100g/L的氢氧化钠、磷酸钠、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磷酸盐碱性溶液。另外,作为机械加工处理,可以使用研磨、磨削、切削、喷丸、湿喷砂等方法。再有,在因化学蚀刻处理在基材表面形成有污迹时,可以通过例如使用酸性水溶液的酸处理进行去污处理。
并且,在作了氧化膜的去除处理之后,在所述接合区的该接合区和其他导电构件之间的接合部涂敷赋予所需的导电性和防氧化性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形成导电性辅助涂剂层。作为这样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可以列举在作为基体的油脂中添加含有从由氧化铬、锌、碳化硅和铋-锡合金组成的组中选取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导电性粉末和导电性辅助粉末的油脂(例如,静冈兴产株式会社制商品名「日轻Jointal」等)以及在粘合剂树脂中添加导电性填料和根据需要再添加并混合防氧化剂等后得到的导电性涂剂(例如,参照特开2005-26187号公报、特开2007-317489号公报、特表2010-539650号公报等)。另外,作为导电性辅助涂剂的优选特性,从由所述接合部的排出性的观点看可以是JIS-K2220中规定的稠度为290~340,并且从时效劣化的观点看可以是JIS-K2220中规定的闪点为200℃以上、且滴点在160~210℃的范围内。
这里,在本发明中,被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涂敷的导电基材的涂敷面(接合区)的表面粗糙度按JISB0601(1994)中规定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6μm以下,优选地为0.2μm以下。对于本发明,如上所述,为了作为可用于汽车等使用的小型汇流条等的导电构件,即使在接触面压力较低的情况下〔例如接触面压力:52.4kgf/cm2以下〕,也需要使所形成的导电性涂剂层的厚度减小以使接触电阻降低,因此将被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的导电基材的涂敷面(接合区)的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粗糙度Ra)设在上述范围,如此,即使在接触面压力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在将本发明的导电构件和其他导电构件接合时让导电性辅助涂剂从接合构件之间适度排出,使其厚度减小以降低接触电阻。如果所述的表面粗糙度超过0.6μm,则涂敷的导电性涂剂的排出性不够,接触电阻增大,得不到足够的导电性及其持续性。再有,优选的是,与本发明的导电构件接合的其他导电构件等的接合面也满足上述的表面粗糙度。虽然接触电阻的绝对值会因导电构件的尺寸和接触面压力而不同,优选的是导电性辅助涂剂涂敷后的导电构件的接触电阻值除以涂剂涂敷前仅为导电基材的接触电阻值的电阻比为小于2.5(更优选地小于2.0)。
然后,为了将被涂敷了导电性辅助涂剂的导电基材的涂敷面(接合区)的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粗糙度Ra)做成如所述那样,例如可以用粗糙度经调整的辊进行压延加工,或者进行挤出加工、切削加工。
另外,涂敷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而形成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厚度优选地为100μm以下,更优选地为10μm~40μm。如果厚度超过100μm,则通过该导电性辅助涂剂层接合的导电构件之间的距离变大,为获得足够的导电性需要大的接触面压力,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如果厚度小于10μm,由于与其他构件接合时保持的导电性辅助涂剂的量少,接合部的水密性和气密性不够,在使用时由于水分和氧渗入而在接合部(导电构件的接合面)形成氧化膜,有导电性降低的可能性,同时易发生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厚度不均,并产生导电性偏差,因此不优选。再有,用于接合的配对构件也被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更优选的是它们的合计总厚度为100μm以下。
作为涂敷这样的导电性辅助涂剂的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使用辊涂法、棒涂法、喷涂法、浸渍法等方法,更简便地,可以使用一般用于涂装作业的滚筒进行涂敷。
另外,对于本发明优选的是,在导电基材的表面上形成了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后,用保护罩盖遮盖并保护该导电性辅助涂剂层。作为这样的保护罩盖,只要能够在其保管和流通时防止导电性辅助涂剂层受污损并且在使用时容易取下即可,例如可以举出导电性辅助涂剂层可剥离地粘着的薄膜状或片状的剥离片以及将导电性辅助涂剂层整面地覆盖的养护盖体等形态。对于这样的保护罩盖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树脂、金属、陶瓷、纸等。
作为保护罩盖为所述剥离片时往导电性辅助涂剂层上安装的形态,可以为图1a和图1b所例示的形态,图1a中示出:只是仅在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接合面上可剥离地粘着,另外,图1b中示出:将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接合面和侧面整面地覆盖。如图1b所示,将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接合面和侧面整面地覆盖,保管时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接合部的水密性和气密性变得更充分,因此更优选。
另外,作为所述剥离片的安装形态,养护片可以做成如图2a所示两端开口的筒状形态,或者如图2b所示一端开口的袋状形态。以这样的形态,可以将导电基材的接合区和导电性辅助涂剂层整体地覆盖,因此保管时能更加保持导电性辅助涂剂层接合部的水密性和气密性,所以被优选。再有,所述养护片的开口部可以通过粘合剂粘着或热熔接等方法封闭。
另外,当保护罩盖为所述养护盖体时,例如图3所示,做成包括将导电性辅助涂剂层整面地覆盖的覆盖部和将该覆盖部可装拆地固定在导电基材上的卡固部的形态。
另外,作为将本发明的导电构件与其他导电构件等接合的方法,可以为在拆除所述保护罩盖后通过超声接合、振动焊接、铆接等跟与导电性辅助涂剂层接合的其他导电构件等的接合面接合,更简便的是,可以通过用螺栓穿过图1a、1b、2a、2b所示的螺栓固定用孔(4)以螺栓连接方式接合。至于接触面压力,最好在小型导电构件的情况下接触面压设为76.8kgf/cm2以下,优选地设为26.4~52.4kgf/cm2
[实施例]
根据以下的试验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基于导电基材的表面粗糙度的接触电阻的确认试验]
为了确认取决于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接触电阻的效果,作了以下的试验。在表面形成了氧化膜的铝构件上进行冷轧加工,当表面粗糙度Ra达到0.15μm后,通过切削加工制备3mm×50mm×100mm的6101-T6铝(Al)材的铝导电基材,接着在该铝导电基材上与其他导电构件(6101-T6铝材)的接合区对应的部分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静冈兴产株式会社制商品名:日轻JointalZ),从其上方用棉纱头擦抹,去除表面氧化膜。之后,再次在接合区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至厚度11μm,由此得到导电构件。再有,去除了表面氧化膜后的表面粗糙度Ra为0.15μm。另外,作为其他导电构件,还用刚砂纸研磨表面来制备使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0.4μm~1.0μm的导电构件。
对得到的导电构件使导电性辅助涂剂介于之间来与其他导电构件(同一条件的导电构件)接合,接合到使接触面压力成为52.4kgf/cm2,获得试验例1~5的铝试验片,之后按以下的测定条件测定了接触电阻比。
<接触电阻比的测定条件>
·方法:四端子法
·电流:1A
·改变通电方向各测2次导电构件和所接合的其他导电构件之间的电压。将共计4次的测定值加以平均,算出接触电阻比。再有,将用6101-T6铝材单体测定的结果设为1。
[表1]
※再有,涂敷厚度的括号内数值表示所接合的2个导电构件的导电性辅助涂剂的合计涂敷厚度。
[电阻比的判定基准]
◎:电阻比小于2,导电性良好。
○:电阻比为2以上但小于2.5,导电性足够。
△:电阻比为2.5以上但小于3.0,导电性稍显不足,使用上没问题。
×:电阻比为3.0以上,导电性不够。
如表1所示,与表面粗糙度Ra为0.15μm的试验例1有关的导电构件的电阻比小于2,得到良好的导电性;此外可知,与表面粗糙度Ra为超过0.2μm但在0.6μm以下的试验例2~4有关的导电构件的电阻比小于3.0,得到足够的导电性;但是可以看出,与比较例相当的表面粗糙度Ra为1.0μm的试验例5的电阻比为3.0以上,未得到足够的导电性。
[取决于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厚度的接触电阻的确认试验]
为了确认取决于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厚度的接触电阻的效果,进行了以下的试验。对表面形成氧化膜的铝构件进行冷轧加工,表面粗糙度Ra达到0.15μm后,通过切削加工制备3mm×50mm×100mm的6101-T6铝(Al)材的铝导电基材,接着在该铝导电基材上的与其他导电构件(6101-T6铝材)的接合区对应的部分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静冈兴产株式会社制商品名:日轻JointalZ),从其上方用棉纱头擦抹,去除表面氧化膜。之后,再次在接合区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至表2所示的厚度,由此得到导电构件。再有,表面氧化膜去除后的表面粗糙度Ra为0.15μm。
与上述相同地,将其他导电构件(同一条件的导电构件)与所得到的导电构件接合,得到试验例6~10的铝试验片后,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测定了接触电阻比。
[表2]
※1再有,涂敷厚度的括号内数值表示所接合的2个导电构件的导电性辅助涂剂的合计涂敷厚度。
※2电阻比的判断基准与上述表1的相同。
由表2所示可知,与试验例6和7有关的导电性辅助涂剂的合计涂敷厚度为40μm以下的导电构件的电阻比小于2,得到良好的导电性,另外可知,与试验例8及9有关的导电性辅助涂剂的合计涂敷厚度为40~100μm的导电构件的电阻比为2以上但小于2.5,得到足够的导电性,此外,与试验例10有关的导电性辅助涂剂的合计涂敷厚度为132μm的导电构件的电阻比为2.5至不到3.0,导电性稍显不足,但使用上没问题。
[取决于保护罩盖的导电性辅助涂剂的状态确认和导电性确认试验]
[试验例11]
对表面形成了氧化膜的铝构件进行冷轧加工,表面粗糙度Ra达到0.15μm后,通过切削加工制备6mm×50mm×200mm的A1050铝(Al)材的铝导电基材,接着在该铝导电基材上与其他导电构件(A1050铝材)的接合区对应的部分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静冈兴产株式会社制商品名:日轻JointalZ),从其上方用棉纱头擦抹,去除表面氧化膜。之后,再次在接合区按厚度11μm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由此得到导电构件。再有,去除表面氧化膜后的表面粗糙度Ra为0.15μm。
接着,在所述形成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接合面上粘着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制的剥离片(保护罩盖)来保护该接合面,制成试验片(铝导电构件)。
将得到的试验片暂时保管,之后取下所述剥离片后确认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状态时未见有破损和异物附着。另外,在用测试仪检测通过螺栓连接与涂敷有与上述相同的涂敷厚度11μm的导电性辅助涂剂的其他导电构件(A1050铝材)接合的接合部分的导电性时,确认了导通良好。结果在表3中汇总示出。
[试验例12]
对表面形成了氧化膜的铝构件进行冷轧加工,在使表面粗糙度Ra达到0.15μm后通过切削加工制备6mm×50mm×200mm的A6101铝材的铝导电基材,接着,将该铝导电基材上与其他导电构件(铜材)的接合区对应的部分通过磨床的磨削处理去除氧化膜,在氧化膜被去除的部分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静冈兴产株式会社制商品名:日轻JointalZ),用棉纱头从其上方擦抹,去除表面氧化膜。之后,再在接合区按厚度11μm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由此得到导电构件。再有,去除了表面氧化膜后的表面粗糙度Ra为0.15μm。
接着,在所述形成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接合面上粘着铝箔制的剥离片(保护罩盖)来保护该接合面,制作成试验片(铝导电构件)。
将所得到的试验片暂时保管,之后取下所述剥离片后确认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状态时未见有破损和异物附着。另外,在用测试仪检测通过螺栓连接与涂敷有厚度11μm的导电性辅助涂剂的其他导电构件(铜材)接合的接合部分的导电性时,确认了导通良好。结果在表3中汇总示出。
[试验例13]
除了所形成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厚度设为44μm之外,以与试验例11同样的方式制作了试验例13的试验片(铝导电构件)。然后,与试验例11相同,将所得到的试验片暂时保管,之后取下剥离片确认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状态时未见有破损和异物附着。另外,与试验例11相同,在用测试仪检测通过螺栓连接与其他导电构件(A1050铝材)接合的接合部分的导电性时确认了导通良好。结果在表3中汇总示出。
[表3]
※再有,涂敷厚度的括号内数值表示所接合的2个导电构件的导电性辅助涂剂的合计涂敷厚度。
[附图标记说明]
1…导电基材、2…导电性辅助涂剂层、3…剥离片(保护罩盖)、4…螺栓固定用孔、5…养护片(保护罩盖)、6…开口部、7…粘着部、8…养护盖体、8a…覆盖部、8b…卡固部。

Claims (11)

1.一种包括金属制导电基材和在所述导电基材的接合区涂敷导电性辅助涂剂而形成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导电构件,所述导电基材具有使用时与其他导电构件接合的接合区,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在使用时对该接合区和其他导电构件之间的接合部赋予导电性和防氧化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材的所述接合区的表面粗糙度按JISB0601(1994)规定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6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厚度为100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具有保护罩盖,所述保护罩盖为覆盖并保护该导电性辅助涂剂层而形成,并且在使用时被取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材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形成之前,先在所述导电基材的接合区通过化学蚀刻或机械加工进行氧化膜去除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为含有从由氧化铬、锌、碳化硅和铋-锡合金组成的组中选取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粉末的导电性辅助油脂。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厚度为10~40μm。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盖是形成为薄膜或片状的剥离片,所述剥离片可剥离地粘着在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盖将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的接合面和侧面整面整面地覆盖。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盖是形成为两端开口的筒状或一端开口的袋状的养护片,所述养护片覆盖并保护所述铝导电基材的接合区和在该接合区形成的导电性辅助涂剂层。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盖是包括覆盖部和卡固部的养护盖体,所述覆盖部将所述导电性辅助涂剂层整面地覆盖,所述卡固部将所述覆盖部可装拆地固定在所述导电基材上。
CN201480030829.4A 2013-05-29 2014-05-29 导电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477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3451 2013-05-29
PCT/JP2014/064259 WO2014192869A1 (ja) 2013-05-29 2014-05-29 導電部材
JP2013-113451 2015-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7737A true CN105247737A (zh) 2016-01-13
CN105247737B CN105247737B (zh) 2017-03-08

Family

ID=51988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082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47737B (zh) 2013-05-29 2014-05-29 导电构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825377B2 (zh)
EP (1) EP3007277A4 (zh)
JP (1) JP5652580B1 (zh)
KR (1) KR101603486B1 (zh)
CN (1) CN105247737B (zh)
TW (1) TWI621314B (zh)
WO (1) WO201419286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3847A (zh) * 2014-06-25 2017-02-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具有端子的电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5906B (zh) * 2015-06-18 2020-10-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导体连接装置
JP6612098B2 (ja) * 2015-09-25 2019-11-27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金属接合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ダイス
JP6915204B2 (ja) * 2018-02-13 2021-08-04 日進化成株式会社 導電性保護膜の形成方法
JP7016836B2 (ja) * 2019-06-10 2022-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電システム
AU2020328418A1 (en) * 2019-08-15 2021-05-13 Eae Elektrik Asansor Endustrisi Insaat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Pollution and torque measuring device for busbar additional connection modules
JP7123514B2 (ja) * 2020-06-17 2022-08-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電構造体
US11791597B2 (en) * 2021-02-05 2023-10-17 Aptiv Technologies (2) S.À R.L. Flexible electrical bus ba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1145A (en) * 1975-01-23 1978-05-23 Ricoh Co., Ltd. Support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sensitive plate
JPH02291681A (ja) * 1990-03-30 1990-12-03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圧縮端子の製造方法
US5022462A (en) * 1986-04-30 1991-06-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Flexible finned heat exchanger
JPH0834263A (ja) * 1994-07-21 1996-02-06 Yazaki Corp 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791485A (en) * 1994-10-24 1998-08-11 Raytheon Company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bag
US20030112603A1 (en) * 2001-12-13 2003-06-19 Roesner Arlen L. Thermal interface
CN1454046A (zh) * 2002-04-24 2003-11-0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具有被膜的铝板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部件
WO2010150522A1 (ja) * 2009-06-22 2010-12-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部品内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部品内蔵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52952Y1 (zh) 1965-07-17 1970-02-07
JPS63314486A (ja) 1987-06-17 1988-12-22 General Res Obu Erekutoronitsukusu:Kk 分布定数型圧力波トランスジュ−サ組立体
EP1452614B1 (en) * 2001-11-09 2017-12-2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Sintered diamond having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JP4244736B2 (ja) 2003-07-02 2009-03-25 旭硝子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着剤とその接着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窓ガラス
JP2007317489A (ja) 2006-05-25 2007-12-06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導電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60757A (ja) 2007-09-03 2009-03-19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絶縁バスダクト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絶縁バスバーの製造方法
CN101919005A (zh) 2007-09-13 2010-12-15 汉高股份两合公司 导电组合物
JP4814277B2 (ja) * 2008-04-18 2011-11-16 ソニーケミカル&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接合体、該接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接合体に用いられる異方性導電膜
FR2962856B1 (fr) 2010-07-16 2012-08-17 Amc Holding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a conductance amelioree
JP5628734B2 (ja) * 2011-04-22 2014-11-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印刷回路基板用粘着テープ
CN103066475B (zh) 2013-01-07 2014-09-10 郭瑞 基于低熔点金属及其氧化物降低接触电阻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1145A (en) * 1975-01-23 1978-05-23 Ricoh Co., Ltd. Support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sensitive plate
US5022462A (en) * 1986-04-30 1991-06-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Flexible finned heat exchanger
JPH02291681A (ja) * 1990-03-30 1990-12-03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圧縮端子の製造方法
JPH0834263A (ja) * 1994-07-21 1996-02-06 Yazaki Corp 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791485A (en) * 1994-10-24 1998-08-11 Raytheon Company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bag
US20030112603A1 (en) * 2001-12-13 2003-06-19 Roesner Arlen L. Thermal interface
CN1454046A (zh) * 2002-04-24 2003-11-0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具有被膜的铝板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部件
WO2010150522A1 (ja) * 2009-06-22 2010-12-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部品内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部品内蔵モジュー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3847A (zh) * 2014-06-25 2017-02-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具有端子的电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1314B (zh) 2018-04-11
EP3007277A1 (en) 2016-04-13
WO2014192869A1 (ja) 2014-12-04
TW201524049A (zh) 2015-06-16
EP3007277A4 (en) 2017-03-08
KR20150126722A (ko) 2015-11-12
CN105247737B (zh) 2017-03-08
JP5652580B1 (ja) 2015-01-14
US9825377B2 (en) 2017-11-21
KR101603486B1 (ko) 2016-03-14
JPWO2014192869A1 (ja) 2017-02-23
US20160064836A1 (en) 2016-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7737A (zh) 导电构件
CN101107730A (zh) 具有绝佳密封效果的二次电池
RU258974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улучшенной проводимости
JP2010507901A (ja) ハイブリッドエネルギ貯蔵デバイスの陰極
CA3065848A1 (en) Joint of copper terminal and aluminium conductor and ultrasonic welding method thereof
US20110094099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pper clad aluminium bus bar
CN103326045B (zh) 燃料电池隔板材、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隔板材的制造方法
TW201807875A (zh) 可供改善蓄電池之電容量保留率的電解銅箔、電極、蓄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TWI659557B (zh) 電解銅箔、包含電解銅箔的電極、包含電解銅箔的蓄電池、以及電解銅箔的製造方法
CN102290156A (zh) 一种导电铜排的绝缘防腐方法
CN105706280A (zh) 钛制燃料电池隔板材及钛制燃料电池隔板材的制造方法
JP5849433B2 (ja) 二次電池用電極端子
EP2937916B1 (en)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connection members comprised of dissimilar metals
CN108988185A (zh) 一种延长电气接头检修周期的方法
TWI677131B (zh) 鋰離子電池集電體用壓延銅箔及鋰離子電池
US20120097322A1 (en) Method for cladding component with self-supporting cladding closed by cold spraying
CN107735906B (zh) 导体连接装置
CN114334234A (zh) 采用半导电覆膜的铝塑复合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24931C (zh) 铜板与铝板连接减小接触电阻的方法
JP2014128889A (ja) ラミネート塗装金属板
CN105256360B (zh) 一种接地端子浸漆的继电器防护架的制备方法
CN217468008U (zh) 导电排、电芯组件及车辆
CN112736501A (zh) 一种铜铝一体化线夹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370194A1 (en) Method of no-bath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Hamedi Electrical connection for aluminium conductors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Prestudy of available solutions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thods of aluminium cab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