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6816B - 承载机构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承载机构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6816B
CN105246816B CN201480030364.2A CN201480030364A CN105246816B CN 105246816 B CN105246816 B CN 105246816B CN 201480030364 A CN201480030364 A CN 201480030364A CN 105246816 B CN105246816 B CN 105246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carrier
brake
wheel disc
brake unit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03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46816A (zh
Inventor
乌尔斯·彭特纳
马塞尔·科赫
斯特凡·韦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05246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6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46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6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66B19/02Installing or exchanging ropes or cab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电梯的承载机构(9)送入电梯设备(1)中的方法以及涉及一种用于在将承载机构送入电梯设备(1)中时对承载机构(9)的拉入速度加以控制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在此,承载机构(9)卷绕在承载机构滚轮(12)上,在建筑物的楼层(3)上或者机房(17)中提供,并且承载机构(9)从承载机构滚轮(12)上开卷,引入到电梯设备(1)的竖井(2)中。在此,在承载机构滚轮(12)与竖井(2)之间布置有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承载机构(9)的拉入速度借助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来调整。用于在将承载机构(9)送入电梯设备(1)中时对承载机构(9)的拉入速度加以控制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包括:牵引轮盘(21),用于接纳承载机构(9)。牵引轮盘(21)能转动地支承在承载框架(22)中,从而承载机构(9)能够至少部分地缠绕牵引轮盘(21)。借助制动装置(23)来制动牵引轮盘(21),由此,能够控制拉入速度。

Description

承载机构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电梯的承载机构送入电梯设备中的方法,以及当将承载机构送入电梯设备中时,对承载机构的送入速度加以控制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将这种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用于执行用以将承载机构送入电梯设备中的所述方法的用途。
背景技术
电梯设备被安装到建筑物中或者加装到建筑物上。建筑物为此包括竖井,竖井穿越建筑物的多个楼层地延伸。电梯设备主要由轿厢构成,轿厢借助承载机构与对重或者与第二轿厢连接。借助一般作用于承载机构的驱动装置,使轿厢沿基本上竖向的导轨在竖井中行驶。电梯设备被用于在建筑物内部运送人员和货物。在将电梯设备安装于建筑物中时,一般是将电梯设备的主要部件(诸如轿厢、对重和驱动装置)组装起来,并且安装在电梯设备的竖井或机房中的相应位置上。也尽可能提早地安装承载机构,以便使电梯得以运动。
由JP2000-34440已知一种用于将承载机构安装在电梯设备中的方法。在此,承载机构被承载机构滚轮滚过,借助驱动机械引导承载机构,然后借助引导滚轮使承载机构在电梯竖井中降下。
因为承载机构的自重当在电梯竖井中降下期间持续增加,特别是对于传送高度较大的电梯设备,产生自运动趋势。这使得承载机构被承载滚轮自主地拉动,并且在安装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时,落入电梯竖井中。为了克服上述风险,例如由JP10-87217已知一种绞盘制动器。借助绞盘制动器,应当能够使承载机构滚轮在需要情形中被制动。但所提到的风险并没有完全排除。因为承载机构一般与所需的传送高度相对应地在长度上被截取,所以承载机构在收尾阶段从承载机构滚轮上滑落。
由JP2005-015071已知另一种用于制动承载机构的装置。借助制动杆能够通过牵拉线材将制动颚板压紧到制动滚筒上,从而能够使所对应的承载机构滚筒在需要情形中加以制动或保持。制动杆能够固定在制动位置中并且在需要情况下解锁并且释放。而在此并未排除所提到的风险。因为承载机构一般与所需的传送高度相对应地在长度上被截取,所以承载机构在收尾阶段从承载机构滚轮上滑落,由此,对于承载机构滚轮的制动不再起作用。此外,制动杆被主动释放,也必须再度主动加以紧合。在注意力不集中时,在犹疑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制动。
在JP2005-263476中,提出一种用新型承载机构替代现有的旧式承载机构的方法。在此,旧式承载机构和新型承载机构能够绕相同的轴或滚轮得到引导和制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顾及到现有技术中所提出的风险的情况下,提供一种用于将承载机构引入电梯设备中的方法以及相应的装置。
下面介绍的解决方案减轻了上述风险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提高了电梯装配的安全性和质量。
特别是提出一种用于将承载机构引入电梯设备中的方法。电梯设备将建筑物的多个楼层相连。电梯设备的主要部件(诸如电梯轿厢、对重或者其他安装材料)布置在建筑物的竖井中。竖井穿越建筑物的多个楼层地延伸。多个楼层至少包括借助电梯设备能够到达的楼层。
优选的是,电梯轿厢或至少是电梯设备的主要部件预先装配在竖井的上部区域中,对重预先装配在竖井的下部区域中。承载机构卷绕在承载机构滚轮上并且在竖井的附近区域提供承载机构。于是,承载机构能够从承载机构滚轮上开卷并且引入电梯设备的竖井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除了承载机构滚轮之外,还将承载机构制动装置布置在承载机构滚轮与电梯竖井之间。将承载机构引入承载机构制动装置中,承载机构的拉入速度借助承载机构制动装置来控制。
这是具有优点的,因为承载机构制动装置能够独立于承载机构滚轮地制动和保持承载机构。这特别是能够以如下方式实现,承载机构制动装置在承载机构滚轮后方布置在该承载机构滚轮与电梯竖井之间。承载机构滚轮常见的是木制绞盘,该绞盘在这时不受制动力损伤。承载机构制动装置能够简单地在安装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能够相应地针对“制动”功能得到优化。
竖井的提供承载滚轮的附近区域与电梯类型相对应地以及与在建筑物中的达到可能性相对应地选择。所述附近区域至少与通向竖井的通道相连,其中,所述通道实现了承载机构进入竖井的至少一个穿引方案。附近区域可以是与竖井邻接的空间或者空间区域,或者附近区域也可以是当例如邻接的空间过于狭窄时,作为分开的空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承载机构滚轮在建筑物的一个楼层上提供,优选在建筑物的最高的楼层上提供。这是具有优点的,因为楼层通常能够很方便地达到进而将承载机构滚轮很方便地送达,然后放置在竖井附近。由此,针对接下来对承载机构的安装,能够将通向竖井的行程保持得很小。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承载机构滚轮在建筑物的机房中被提供。机房(主要是对于传送高度很大的电梯而言)通常直接处在竖井的上方。承载机构滚轮在机房中或者可能在通往机房的前室中来提供是有利的,这是因为承载机构由此一般处在电梯设备的最高点上,进而不再另外需要用以安装承载机构的举升能量。
有利的是,承载机构的送入包括如下另外的或者作为补充的步骤。优选的是,将承载机构引入承载机构制动装置中,方式为:承载机构滚轮滚过承载机构的第一端部,并且该第一端部穿过承载机构制动装置引导。另外,承载机构的第一端部引导穿过最上方的楼层门,优选被拉入机房中或者拉到驱动装置上,承载机构绕电梯驱动装置的轮盘引导。接下来,承载机构的第一端部固定在承载机构固定点上,优选直接固定在其最终的固定点上,并且承载机构降入到电梯竖井中。优选的是,在此承载机构的圈环借助引导滚轮来加负荷并且引导。
由此,承载机构基本上通过承载机构的自重以及引导滚轮的质量而被拉入竖井中。引导滚轮防止承载机构圈环发生绕乱。另外,能够借助承载机构制动器来简单而且可靠地控制或调节承载机构的拉入或者承载机构的拉入速度。
作为补充,当承载机构的圈环基本上在竖井中已送入到其额定长度之后,优选的是承载机构的圈环从引导滚轮上离开并且绕着对重的相应转向滚轮而置。
不言而喻的是,承载机构的第二端部,当其被承载机构滚轮滚过之后,被牵拉穿过承载机构制动装置。之后,当承载机构在绕入到电梯轿厢的相应换向滚轮中之后,固定在轿厢方面的承载机构固定点上,或者暂时固定在机房中。在此,轿厢方面的承载机构固定点是承载机构的第二端部悬挂或者固定于其上的固定点。当所有承载机构已被拉入竖井中之后,承载机构的第二端部在轿厢方面的承载机构固定点上的固定能够共同针对所有承载机构来执行。为了使承载机构的松弛的端部在拉入余下的承载机构期间,不滑脱到竖井中,承载机构的第二端部在竖井的上部区域中或者优选在机房中借助承载机构夹固定夹紧,进而得到临时固定。
不言而喻的是,在不带对重上以及在轿厢上的转向滚轮的电梯设备中,也可以直接将承载机构的第一端部固定在引导滑座上,并且降入竖井中。通过这种固定,防止承载机构绞缠或者绕乱。
优选的是,承载机构制动装置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承载机构制动装置能够连同驱动装置的轮盘的牵引阻力一起施加足够的制动力,用以可靠地停住承载机构。而可替换地或者作为补充地,驱动装置的轮盘也可以设有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实现了将承载机构简便地拉过驱动装置的轮盘。一方面,轮盘由此不受损伤,并且主要是在开始拉入承载机构时,减小起动力。起动力直到承载机构的自重连同引导滚轮的重量高得足够使承载机构自主地拉过驱动装置的轮盘都需要施加。另一方面,当将滑动装置用在驱动装置上时,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必须设计得更强,这是因为驱动装置的轮盘的牵引阻力降低。
这时,前面介绍的方法优选针对各个承载机构重复,直到使电梯设备的所有承载机构得到装配或者被拉入。
优选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对承载机构的拉入速度的控制,即:通过操作(优选为手动操作)优选借助弹簧或配重块预紧的制动杆来调节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在此,例如当解除手动操作时,自动地调整出预先确定的制动力。这例如以如下方式实现:在失去外部力的干预的情况下,受重量或弹簧加载的制动杆将制动器压入制动位置中。用手、用脚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操作制动杆(也就是通过手动操作),使制动杆手动地解除负荷并且由此降低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制动力。由此,制动力能够手动调节并且实现了安全性,这是因为当解除手动操作时,承载机构自动被制动。制动器的这种制动方案优选设置为:当去掉缺少手动操作或者失去操作力时,承载机构停止运动。
可替换地,也能够以如下方式实现对承载机构的拉入速度的控制,即:对拉入速度加以检测并且借助调节装置对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制动速度加以调节。对拉入速度的检测能够借助速度计或任意的转速传感器来进行。另外,调节装置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对电机械的或者液压的制动装置加以调节,使得拉入速度不超出预定的速度极限值。
适合用于执行本方法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优选包括牵引轮盘,用以接纳承载机构。在此,牵引轮盘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承载框架中并且牵引轮盘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承载机构能够至少部分地缠绕牵引轮盘。另外,承载机构制动装置包括用于制动牵引轮盘的制动装置,其中,拉入速度能够通过制动装置来控制。这是有利的,因为承载机构与牵引轮盘一起运动。因此,承载机构不受损伤,因为承载机构不必在牵引轮盘上滑动。通过制动装置作用于牵引轮盘的方式,存在在其效果方面较好地定义的制动副,并且制动相应可靠。这种制动的“间接”方案相比于例如将压紧力直接作用于承载机构的直接制动而言,具有优势。在将直接的压紧力作用于承载机构的应用中,承载机构在局部被强烈压紧并且承受强烈的摩擦负荷。
优选的是,承载机构制动装置包括用于接纳送入承载机构制动装置中的承载机构传送段的承载机构引入装置。这种承载机构引入装置以如下方式实施,承载机构从基本上水平的拉入方向引导至牵引轮盘的牵引凹槽。另外,承载机构制动装置包括用于将从牵引轮盘离开的承载机构传送段导送离开的承载机构导出装置。承载机构导出装置以如下方式实施,承载机构从牵引轮盘的牵引凹槽沿送出方向引导。送出方向大致与承载机构被送出到竖井中去的拉出方向一致。两个承载机构引导装置还以如下方式实施,使得送入的承载机构传送段和送出的承载机构传送段彼此互不妨碍。承载机构引导装置对两个承载机构传送段优选以在侧向上彼此从旁边经过的方式引导。例如,被送出的承载机构传送段沿直线从牵引凹槽送出,而送入的承载机构传送段在侧向上相对于送出的承载机构传送段错开地运动,然后沿弧形引导至牵引凹槽。所提出的实施方案使得:以很小的力拉紧的、送入的传送段朝侧向偏转。这种实施方案实现了提供紧凑的装置,其能够对承载机构和缓而安全地加以引导和制动。
优选的是,承载机构制动装置还包括推压滚轮。推压滚轮以如下方式布置,使得送入的承载机构传送段在承载机构碰到牵引轮盘的位置附近,压到牵引轮盘上或者牵引轮盘的牵引凹槽上。由此,能够提高可由牵引轮盘传递到承载机构上的最大的制动力。这种提高以如下方式产生,使得以由压紧力确定的摩擦力为出发点,借助接下来的缠绕角度对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所产生的拉出力或者所产生的最大制动力加以确定。优选的是,推压滚轮借助弹簧装置压到牵引轮盘上。
优选的是,推压滚轮借助杆(例如为此可以改装制动杆的臂)或者以其他方式被从牵引轮盘上松开或抬起。由此,能够使承载机构驶入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过程变得容易。
优选的是,承载机构制动装置包括第一带式制动器,所述第一带式制动器包括与牵引轮盘连接的带轮和制动带。制动带缠绕带轮,并且制动带借助优选预紧的制动杆拉紧。制动杆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制动杆优选能够手动操作。带式制动器在其功能方面是可靠的并且能够成本低廉地实现。
优选的是,制动杆借助弹簧或者借助配重块预紧,从而当解除手动干预时,带式制动器与弹簧或配重块的预紧程度相对应地进行制动。这是有利的,因为由此确保:当解除手动接合时,带式制动器进而还有承载机构制动装置进行制动。由此,提高了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操作安全性。
优选的是,承载机构制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带式制动器,第二带式制动器包括另一带轮,并且也与牵引轮盘连接。第二带式制动器包括另一制动带,所述另一制动带包括第二带轮。相比于前述制动带,该另一制动带优选具有更高的摩擦系数,并且当前述制动带发生故障时,第二带式制动器能够借助制动杆发挥作用。由此,也能够将这种承载机构制动装置长期用在不同的装配位置上,这是因为识别到第一带式制动器的失灵,并且尽管如此还是能够可靠地停住承载机构。第一带式制动器能够在无需很大的后续成本的情况下保持完好可用。
优选的是,第一带式制动器的制动带由织物材料或者合成材料制造,而其他制动带例如由金属材料制造。
优选的是,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牵引轮盘与所连接的带轮一起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承载框架中,其他部件(诸如制动杆、承载机构引导装置以及推压滚轮或导向滚轮)布置在承载框架中。由此,承载框架形成起承载作用的基本结构并且整个装置于是能够简便地运输。
优选的是,承载机构制动装置借助能够借助承载框架固定在建筑物的楼层上。其例如能够借助膨胀螺栓临时固定在楼层的地面上,或者能够支撑或者角撑到墙壁上(例如电梯竖井的墙壁上)。
在可行的构造方案中,承载框架包括运输轮,运输轮通过使承载机构制动装置倾斜而与楼层的地面发生接触。由此,实现了简单地移动承载机构制动装置。制动杆例如能够为了运输而固定在承载框架上,并且借助制动杆能够使承载机构制动装置抬起或者倾斜。于是,能够简单地挪动或移动承载机构制动装置。
承载机构可以是承载皮带或者也可以是绳索。取代带式制动器,当然也可以应用颚板制动器或者盘式制动器。根据需要,使用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安装人员也可以关注承载机构滚轮的滚动速度。如果安装人员例如必需迅速将送入的承载机构制动的话,则其可以释放制动杆并且能够以适当的制动辅助措施停住承载机构滚轮。由此,克服了承载机构滚轮与承载机构制动装置之间的承载机构变得松弛。但一般这是不需要的,因为承载机构滚轮通常足够程度地具有自摩擦系数或者说自摩擦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示意图示例性介绍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图中,起相同作用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将承载机构送入电梯设备中的过程,
图2示出在借助使用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情形下,将承载机构送入第一电梯设备中的过程,
图3示出在借助使用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情形下,将承载机构送入第二电梯设备中的过程,
图4以整体视图示出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示例,
图5示出图4中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第一剖视图,
图6示出图4中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可替换的实施方案,
图7示出图4中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第二剖视图,
图8示出图4中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第三剖视图,
图9示出另一承载机构制动装置的示例,
图10示出图5、6或9中的推压滚轮的剖面A-A,以及
图11示出图9中的盘式制动器的剖面B-B。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用于将承载机构9送入电梯设备1中的装配方法,如其由现有技术已知那样。电梯设备1安装在竖井2中。在安装电梯设备1时,将电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轿厢4、对重5和驱动装置10)组装起来或者安装在建筑物的相应位置中、竖井中、机房17中或者其他对应的空间中。在该示例中,电梯轿厢4或者至少是电梯轿厢4的主要部件预先装配在竖井2的上部区域中,对重5预先装配在竖井2的下部区域中。在所示的电梯设备中,涉及的是绕绳悬挂的或者以2∶1的悬挂比悬挂的电梯系统。在此,电梯轿厢4和对重5借助承载或换向滚轮6、7悬挂。也尽可能提早地安装承载机构9,以便能够使电梯运动。在此,在承载机构滚轮12上缠绕的承载机构9在建筑物的最上方的楼层提供。承载机构9从承载机构滚轮12上开卷并且引入到电梯设备1的竖井2中。
为此,承载机构9的第一端部引导穿过最上方的楼层门15并且牵拉至驱动装置10。然后,承载机构绕电梯驱动装置10的轮盘引导,接下来将承载机构的第一端部固定在承载机构固定点14上。只要驱动装置10布置在机房中,则承载机构自然引导穿过机房地面上可能存在的开口。于是,承载机构9呈圈环16的形式降下到电梯竖井2中,其中,承载机构9的圈环16优选借助引导滚轮11加负荷以及引导。
由此,承载机构9基本上被承载机构9的自重和引导滚轮11的质量牵拉到竖井2中。引导滚轮11在导轨8上引导,引导滚轮防止承载机构圈环16发生扭转及绕乱。在承载机构9的圈环16基本上被以其在竖井2中的额定长度送入之后,承载机构的圈环16从引导滚轮11上松开并且绕对重5的相应的转向滚轮6而置。承载机构9的第二端部在其被承载机构滚轮滚过之后,绕电梯轿厢2的相应的转向滚轮7而置,借助承载机构夹18得到临时紧固并且最后固定在轿厢方面的承载机构固定点13上。针对每个其他承载机构9执行上述方法,直到所有承载机构9都得到安装。上述过程具有如下风险,主要是在拉入承载机构的收尾阶段,承载机构从承载机构滚轮上滑离,并且滑落到竖井中。
图2示出优化的方法,其对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将承载机构9送入电梯设备中的过程加以改进。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相比于图1区别在于,在承载机构滚轮12与电梯设备1的竖井2之间布置有独立于承载机构滚轮12的承载机构制动器20。借助该承载机构制动器20,能够对承载机构的拉入或其拉入速度加以控制或调节。在其余方面,用于送入承载机构的过程基本保持与结合图1所阐述的内容相同。承载机构制动器20被安装队的成员所用。该成员在示例中手动地调节应当以其对承载机构9进行制动的制动力,该成员由此调节承载机构的拉入速度。在实践中,拉入速度处在0.2m/s(米/秒)至0.4m/s之间的范围。因为涉及的是对拉入速度的手动调整,所以有效的速度变化曲线自然也由安装人员的习惯和专业知识来决定。在调整时,安装队的上述成员顾及到处于电梯中关键部位上对拉入过程进行观察和参与的同事可能发出的反馈。
图3示出优化的方法在直接悬挂的或者所谓的悬挂比为1∶1的电梯设备中的应用。在此,承载机构9不借助转向或承载滚轮固定在轿厢上以及对重上。也就是直接与相应的承载机构端部,当然也借助相应的固定点13a、14a固定在轿厢上以及对重上。相比于图2中所示方法区别在于,在该示例中承载机构滚轮12在电梯设备1的机房17中提供,并且承载机构制动器20布置在承载机构滚轮12之后。承载机构9在引导穿过承载机构制动器20之后,处在驱动装置10的轮盘上方或者绕着驱动装置10的轮盘而置并且引入竖井2中。在竖井2中,承载机构的第一端部固定在引导滑座11a上并且接下来将承载机构9降下到电梯竖井2中。滑座11a在此防止:承载机构9绕乱或者绞缠。借助承载机构制动器20能够对承载机构的拉入或者承载机构的拉入速度加以控制或调节,如其结合图2所阐释的那样。由此,承载机构9基本上利用承载机构9的自重和引导滑座11a的质量被拉入竖井2中。当承载机构9基本上以其额定长度送入竖井2中之后,承载机构9的第一端部从引导滑座11上松开并且固定在对重方面的承载机构固定点14a上。承载机构9的第二端部在其被承载机构滚轮滚过之后,如在图3中以虚线所示那样,临时借助承载机构夹18加以紧固并且最终固定在电梯轿厢4上的轿厢方面的承载机构固定点13a上。针对每个其他承载机构9执行上述方法,直到所有承载机构9都得到安装。
根据图2和图3的示例示出了用于将承载机构9送入电梯设备中的方法,其中,装配情形是:轿厢预先装配在竖井的上部区域中,或者至少在预先装配之后被安放。对重相应地安放在竖井的下部区域中,具体说,轿厢和对重以距其行驶行程的端部大致相同的间距来安放。这种布置当然也可以反过来选择,其中,承载机构9不是向对重降下,而是相应地向轿厢降下。承载机构滚轮12和承载机构制动器20在两个示例中当然也可以安放在楼层3上或者安放在机房17中。这种选择与空间状况、可到达性以及装配人员的习惯相关。另外,承载机构滚轮例如也可以设置在通向机房的前室中或者楼层中。在这里也顾及到空间状况。在该示例中,承载机构9以绕驱动装置双重缠绕的方式引导。由此,能传递的驱动力矩能够得到增大。双重缠绕也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强制需要。当然也可以使用不具有所谓的配对滚轮的驱动装置10。
现在,承载机构制动器20的可行的构造方案在图4至图9中示出。承载机构制动器20如在图4的整体视图中可见地,由牵引轮盘21构成,所述牵引轮盘能转动地支承在承载框架22中。牵引轮盘21以如下方式实施,使牵引轮盘能够将承载机构接纳在牵引凹槽25中或者承载机构在牵引凹槽25中缠绕牵引轮盘。在此,承载机构9从承载机构滚轮12出来,引导至牵引凹槽,在牵引凹槽25中缠绕牵引轮盘,借助承载机构导出装置26从牵引凹槽25沿送出牵引方向27引导至电梯的竖井2。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还包括推压滚轮28,推压滚轮布置在承载机构碰到牵引轮盘的位置的附近区域中。送入的承载机构传送段9a利用推压滚轮28推压到牵引轮盘上或者推压到牵引轮盘的牵引凹槽中。推压借助弹簧装置29实现,其中,弹簧借助杆系统将推压滚轮28压到承载机构上。因而,当将承载机构送入电梯时,牵引轮盘根据承载机构的拉入速度转动。
在图5中,更为清楚地看见承载机构绕牵引轮盘21的引导方案。承载机构9的送入的承载机构传送段9a由布置在承载框架22中的承载机构引入装置24抓持。承载机构引入装置24在侧向上(在朝向后方的视向中)相对于牵引凹槽25的平面错开地抓持承载机构。承载机构引入装置将承载机构以弧形引导至牵引凹槽25的平面,从而使承载机构在推压滚轮28下方送入牵引凹槽25中。推压滚轮28在该示例中是具有两个推压滚轮28的跷跷板结构(Wippenkonstruktion)。在图10中以剖面图A-A示意性地示出:推压滚轮28是如何将承载机构9压入牵引轮盘21的牵引凹槽25中的。承载机构9尽可能从推压滚轮28延伸到围绕牵引轮盘21的大约四分之三。牵引轮盘21的直径在示例中约为400mm(毫米)。该直径实现了对最大19mm的直径范围的绳索的操作。由此,确保了承载机构不发生过度弯曲。在牵引轮盘21的下部区域中,在缠绕所述区域之后,承载机构9由承载机构导出装置26抓持,承载机构导出装置将承载机构9送出至竖井2或者送出至驱动装置10。由此,两个承载机构引导装置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送入的承载机构传送段和送出的承载机构传送段互不妨碍。承载机构引导装置使两个承载机构传送段以在侧向上彼此从旁边经过的方式引导。在此,在本实施例中,送出的承载机构传送段沿直线从牵引凹槽中送出,而送入的承载机构传送段以在侧向上错开的方式延伸经过送出的承载机构传送段,然后以圆弧引导至牵引凹槽。由此,以很小的力拉紧的、送入的传送段发生偏转。在根据图5的示例中,承载机构导出装置26由相应成型的引导管26a构成,引导管如前所述地引导承载机构。在根据图6的示例中,承载机构导出装置26包括导向滚轮26b,所述导向滚轮使承载机构偏转,以便使承载机构直接或间接地例如经其他滚轮导入竖井中。
牵引轮盘21又如在图4中可见地,与制动装置23连接。借助制动装置23能够根据需要制动牵引轮盘21。由此使得承载机构9连同牵引轮盘21一起运动,也就是说,承载机构一般不会在牵引轮盘上打滑。承载机构9受到保护,因为承载机构不必在牵引轮盘21上发生滑动,而是与牵引轮盘21一起运动。通过制动装置23作用于牵引轮盘21,存在在其效果方面较好地定义的制动副,并且制动相应可靠。制动装置23在本实施方案中由第一带式制动器30和第二带式制动器35构成。第一带式制动器30实施为主制动器,第二带式制动器35实施为应急制动器。第二带式制动器35当第一带式制动器30发生故障时,才发挥作用,也就是例如当第一带式制动器30的制动带32发生故障时,才发挥作用。图7和图8分别示出第一带式制动器30或第二带式制动器35。
第一制动带30的制动带32(参见图7)绕第一带式制动器30的带轮31而置。制动带32的第一端部固定在承载框架22中。制动带32的第二端部连至制动杆33。制动杆33能枢转地固定在承载框架中并且配重块34以如下方式使制动杆被拉紧,使得第一带式制动器30的制动带32贴靠在带轮31上并且缠绕该带轮。由此,第一带式制动器产生了由配重块34和所合成的摩擦力所决定的最大制动力。该制动力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承载机构在安装期间能够停住或得到制动。根据经验,最大制动力约为6000N(牛顿)。安装队的操作承载机构制动器的成员这时能够通过抬起配重块或者制动杆来降低第一带式制动器30的制动带32中的拉紧程度,进而降低制动力。承载机构制动器是“自动防故障”的。这意味着松开制动杆则将制动作用调整至最大值。
第二带式制动器35在所绘工作情形中基本上未被激活。第二带式制动器35的另一制动带37(参见图8)绕第二制动器35的另一带轮36而置。所述另一制动带37的第一端部同样固定在承载框架22中。所述另一制动带37的第二端部连至制动杆33。而另一带37略微长于第一带式制动器30的制动带32。由此,第二带式制动器在前面所绘的工作情形中未加制动,因为针对主要部件的缠绕拉紧力借助第一带式制动器30的制动带32分布。所述另一带37松弛地绕所述另一带轮36而置。
但如果第一带式制动器30的制动带32发生故障(例如断裂)时,则借助配重块34自动使第二带式制动器35的另一带37拉紧并且相应地借助第二带式制动器35实现制动。第一带式制动器30的制动带32的材料优选为合成材料,例如具有PU(聚氨酯)包套的绳索或带。第二带式制动器35的所述另一制动带37的材料优选为钢,例如为钢索或钢带。根据需要,绳索能够多重地缠绕带轮。
可替换地,可以替代配重块34或者作为该配重块的补充,而应用弹簧34a,以便能够产生所需的制动力。不言而喻的是,必要时也可以改变配重块34关于制动杆重心的跨度或装载(Ausladung),以实现另外的最大制动力。
承载机构制动器20的承载框架在本实施例中借助常见的膨胀螺栓38固定在楼层地面3上。特别是承载机构制动器20根据本实施方案具有运输轮39,运输轮以如下方式固定在承载框架上,使得运输轮在所示的安装位置中不会碰到楼层地面。而为了运输,能够将承载机构制动器20在一侧借助制动杆抬起(制动杆例如可以为此固定在承载框架上),并且承载机构制动器20能够向推车那样简单地移动或挪动。
图9示出制动装置23的可替换的实施方案。带轮21的设计以及被承载机构9的缠绕与参照图5和图6进行的阐释一致。而替代带式制动器,在本示例中应用盘式制动器40。盘式制动器40接合在牵引轮盘21上并且能够直接制动牵引轮盘。
盘式制动器40在需要情形中如在图11中所见地,借助优选为电机械式的促动器42将制动衬片41压紧到牵引轮盘21的侧面上,并且进而制动牵引轮盘21,进而使绕牵引轮盘缠绕的承载机构9制动。制动装置23能够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作为能机械操作的鞍式制动器。鞍式制动器能够被弹簧压入制动位置中并且借助牵拉绳索或者借助杆能够松开鞍式制动器,以便能够拉入承载机构。在一种构造方案中,盘式制动器40能够借助调节装置19得到调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得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比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借助调节装置19来调节盘式制动器40的电机械促动器42或者其当然也可以借助调节装置19对前面示例中的带式制动器加以控制或调节。在此情况下,能够由推压滚轮28借助转速传感器来测定实际的拉入速度,调节装置能够调整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力,以便保持预设的速度值。
另外,承载机构制动器20可以不使用膨胀螺栓而是利用支柱支撑在楼层的墙壁或天花板上并且牵引凹槽15的形状当然与承载机构的形状相匹配。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多个牵引凹槽25并排布置在牵引轮盘上。由此,能够将多个承载机构彼此一起送入竖井中。当然也可以将承载机构导出装置26的图6中所示的、借助导向滚轮26b的实施方案与所有其余的实施方案相组合。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将电梯的承载机构(9)送入电梯设备(1)中的方法,其中,电梯的至少一些部件布置在竖井(2)中,所述竖井(2)穿越建筑物的多个楼层延伸,其中,承载机构(9)卷绕在承载机构滚轮(12)上,在竖井(2)的附近区域中被提供,从而使得承载机构(9)能够从承载机构滚轮(12)上开卷并且能够被引入电梯设备(1)的竖井(2)中,包括如下步骤:
将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布置在承载机构滚轮与竖井(2)之间,
将承载机构(9)引入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中,
借助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对承载机构(9)的拉入速度加以控制,以及
通过对借助弹簧(34a)或配重块(34)预紧的制动杆(33)的操作来调节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的制动力,其中,在解除操作时,调整出预先确定的制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竖井(2)的附近区域是建筑物的楼层(3)或者是电梯设备(1)的机房(17),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其他步骤:
将承载机构(9)引入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中,方式为:承载机构(9)的第一端部被承载机构滚轮(15)滚过并且被引导穿过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
将承载机构(9)的第一端部绕着电梯驱动装置(10)的轮盘继续引导或者在电梯驱动装置(10)的轮盘的上方继续引导,
将承载机构(9)的第一端部固定在承载机构固定点(13、14)上,以及
使承载机构(9)降下到电梯竖井中,其中,承载机构(9)的圈环(16)借助引导滚轮(11)加负荷和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竖井(2)的附近区域是建筑物的楼层(3)或者是电梯设备(1)的机房(17),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其他步骤:
将承载机构(9)引入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中,方式为:承载机构(9)的第一端部被承载机构滚轮(12)滚过并且被引导穿过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
将承载机构(9)的第一端部绕着电梯驱动装置(10)的轮盘继续引导或者在电梯驱动装置(10)的轮盘的上方继续引导,以及
使承载机构(9)降下到电梯竖井(2)中,其中,承载机构端部借助引导滑座(11a)加负荷和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承载机构借助推压滚轮(28)推压到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的牵引轮盘(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的制动力的调节通过手动操作制动杆(33)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承载机构(9)的拉入速度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拉入速度,
借助调节装置(19)来调节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的制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竖井(2)的附近区域是建筑物的最高的楼层(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竖井(2)的附近区域是建筑物的最高的楼层(3)。
9.一种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用于在将承载机构(9)送入电梯设备(1)时对承载机构(9)的拉入速度进行控制,包括:
牵引轮盘(21),用于接纳承载机构(9)的分区,其中,牵引轮盘(21)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承载框架(22)中,牵引轮盘(21)以如下方式布置,使得承载机构(9)能够至少部分地缠绕牵引轮盘(21),以及
制动装置(23),用于制动牵引轮盘(21)以及用于控制承载机构(9)的拉入速度,其中,制动装置(23)包括制动杆(33),制动杆能够借助弹簧(34a)或者配重块(34)预紧,从而当解除操作时,能够调整出预先确定的制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包括调节装置(19),借助调节装置能够对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加以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包括:
承载机构引入装置(24),用于接纳送入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中的承载机构传送段(9a),其中,承载机构引入装置(24)以如下方式设计:承载机构(9)从基本上水平的拉入方向引导至牵引轮盘(21)的牵引凹槽(25),以及
承载机构导出装置(26、26a、26b),用于将从牵引轮盘(21)送出的承载机构传送段(9b)导出,其中,承载机构导出装置(26、26a、26b)以如下方式设计或布置,使得承载机构(9)从牵引轮盘(21)的牵引凹槽(25)沿拉出方向(27)引导,
其中,两个承载机构引导装置(24、26)进一步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送入的承载机构传送段(9a)和送出的承载机构传送段(9b)互不妨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包括:推压滚轮(28),所述推压滚轮以如下方式布置,使得送入的承载机构传送段(9a)能够在承载机构(9)碰到牵引轮盘(21)的位置附近推压到牵引轮盘(21)上或者推压到牵引轮盘(21)的牵引凹槽(25)上,其中,推压滚轮(28)被推压到牵引轮盘(21)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包括:第一带式制动器(30),所述第一带式制动器包括与牵引轮盘(21)连接的带轮(31)和制动带(32),其中,制动带(32)缠绕带轮(31)并且制动带(32)借助制动杆(33)被拉紧,其中,制动杆(33)能够手动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包括:第二带式制动器(35),所述第二带式制动器包括另一带轮(36)并且与牵引轮盘(21)连接,其中,第二带式制动器(35)包括另一制动带(37),所述另一制动带围绕所述另一带轮(36),第二带式制动器(35)当前述制动带(32)发生故障时,能够借助制动杆(33)发挥作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其中,牵引轮盘(21)和带轮(31、36)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承载框架(22)中,承载框架(22)接纳制动杆(33)、承载机构引导装置(24、26、26a、26b)和推压滚轮(28),其中,承载框架(22)能够固定在建筑物的楼层(3)上。
16.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其中,制动装置(23)是盘式制动器或鞍式制动器,所述盘式制动器或鞍式制动器能够接合在牵引轮盘(21)上并且将牵引轮盘(21)制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其中,推压滚轮(28)被借助弹簧装置(29)推压到牵引轮盘(21)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其中,制动带(32)借助预紧的制动杆(33)被拉紧。
19.一种将根据权利要求9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机构制动装置(20)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用途。
CN201480030364.2A 2013-05-28 2014-05-27 承载机构制动装置 Active CN1052468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69551 2013-05-28
EP13169551.2 2013-05-28
PCT/EP2014/060881 WO2014191376A1 (de) 2013-05-28 2014-05-27 Tragmittelbrems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6816A CN105246816A (zh) 2016-01-13
CN105246816B true CN105246816B (zh) 2017-03-15

Family

ID=48576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0364.2A Active CN105246816B (zh) 2013-05-28 2014-05-27 承载机构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862573B2 (zh)
EP (1) EP3003951B1 (zh)
CN (1) CN105246816B (zh)
CA (1) CA2912775C (zh)
HK (1) HK1215945A1 (zh)
MX (1) MX366043B (zh)
MY (1) MY170791A (zh)
PH (1) PH12015502639A1 (zh)
PL (1) PL3003951T3 (zh)
WO (1) WO20141913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1719B (zh) * 2006-09-28 2013-01-16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人工控制电梯系统的细长构件的竖直移动的装置
WO2018099761A1 (de) * 2016-11-30 2018-06-07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errichten einer aufzugsanlage
EP3533745A1 (en) * 2018-03-01 2019-09-04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nstalling an elevator hoisting rope
CN108861739B (zh) * 2018-08-01 2023-11-24 河北华通线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供带的水平供带装置
CN109412083B (zh) * 2018-12-24 2024-02-27 尚廷东 一种牵张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17788A (en) * 1987-07-10 1989-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ethod of exchange construction of main cable for elevator
JP2005015071A (ja) * 2003-06-23 2005-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交換装置
CN1673063A (zh) * 2004-03-22 2005-09-28 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 电梯的主钢缆更换用拉力附加装置
CN101511719A (zh) * 2006-09-28 2009-08-19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对电梯进行挂绳的组件
CN102633177A (zh) * 2012-04-17 2012-08-15 蒂森电梯有限公司上海松江分公司 用于电梯钢丝绳安装的夹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831A (en) * 1896-04-07 Cord-tension attachment
US3143309A (en) * 1964-08-04 Machinery for laying and recovering submarine cable
US1487562A (en) * 1922-10-07 1924-03-18 Charles T Hughes Let-off motion for looms
US2435447A (en) * 1946-05-02 1948-02-03 Karl C Kortum Mooring bitt
US3472343A (en) * 1967-08-21 1969-10-14 Omark Air Controls Inc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an elongated element
US4071926A (en) * 1974-05-09 1978-02-07 D. B. Enterprises, Inc. Safety device for ladder climbers
JPH02158597A (ja) * 1988-12-09 1990-06-19 Nippon Bisoo Kk ロープ牽引装置
US4920680A (en) * 1988-11-03 1990-05-01 Lindgren Peter B Line setter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603729B2 (ja) * 1989-10-04 1997-04-23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サービス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掛け方法
JP3213686B2 (ja) 1995-09-28 2001-10-02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取り替え方法および移動治具
JP3193643B2 (ja) * 1996-09-11 2001-07-30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用巻取装置
JP2000344440A (ja) * 1999-06-04 2000-12-12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2:1ローピング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掛け作業方法およびその主ロープ案内装置
JP2003040551A (ja) * 2001-07-31 2003-02-13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主索移動装置並びに同装置による主索の撤去方法及び新設方法
US6948594B2 (en) * 2001-11-16 2005-09-27 Tiffin Scenic Design, Inc. Rope locking device with automatic safety mechanism
FI119320B (fi) * 2006-04-18 2008-10-15 Kone Corp Köydensyöttölaitteisto hissin nostoköyden asentamiseksi, vaihtamiseksi ja/tai uudelleenköysittämiseksi
FI118534B (fi) * 2006-05-08 2007-12-14 Kone Corp Menetelmä hissin nostoköysistön vaihtamiseksi ja vaihtamisessa käytettävä vetolaitejärjestely
US8317160B2 (en) * 2007-10-12 2012-11-27 Safeworks, Llc Restraint device for traction sheaves
FI122066B (fi) * 2009-12-31 2011-08-15 Kone Corp Menetelmä hissin valmistamisessa
FI20116094L (fi) * 2011-11-04 2013-05-05 Kone Corp Menetelmä hissin nostoköysistön asentamiseksi
FI20125045L (fi) * 2012-01-16 2013-07-17 Kone Corp Menetelmä ja hissijärjestel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17788A (en) * 1987-07-10 1989-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ethod of exchange construction of main cable for elevator
JP2005015071A (ja) * 2003-06-23 2005-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交換装置
CN1673063A (zh) * 2004-03-22 2005-09-28 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 电梯的主钢缆更换用拉力附加装置
CN101511719A (zh) * 2006-09-28 2009-08-19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对电梯进行挂绳的组件
CN102633177A (zh) * 2012-04-17 2012-08-15 蒂森电梯有限公司上海松江分公司 用于电梯钢丝绳安装的夹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12775C (en) 2021-09-14
PL3003951T3 (pl) 2017-09-29
MX366043B (es) 2019-06-26
MY170791A (en) 2019-08-28
US9862573B2 (en) 2018-01-09
HK1215945A1 (zh) 2016-09-30
PH12015502639B1 (en) 2016-03-07
CA2912775A1 (en) 2014-12-04
US20160101968A1 (en) 2016-04-14
CN105246816A (zh) 2016-01-13
EP3003951A1 (de) 2016-04-13
PH12015502639A1 (en) 2016-03-07
WO2014191376A1 (de) 2014-12-04
MX2015016322A (es) 2016-03-17
EP3003951B1 (de)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6816B (zh) 承载机构制动装置
CN105377738B (zh) 用于平台的防坠保险装置
KR101710700B1 (ko) 짚라인 브레이킹 장치 및 이 장치에 사용되는 주행트롤리
US8708109B2 (en) Continuous assist zipline braking and control system
US9227815B2 (en) Selective elevator braking during emergency stop
CN105358468B (zh) 竖井区域的扩展
JPH06255949A (ja) 自走式エレベータ
US11554932B2 (en) Method and elevator
CN205973344U (zh) 安全装置、限速器以及电梯
US6848544B2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the evacuation of lift passengers
TW200936483A (en) Lift with two lift cabins
CN105358465A (zh) 用于减小由负载变化引起的电梯轿厢的位移的装置
CN105073621B (zh) 电梯的安装装置
CN105383501B (zh) 一种循环牵引单轨乘人列车
CZ288403B6 (en) Machine for travelling on track for laying contact wire
CN113353758B (zh) 一种防脱落的电梯轿厢结构
US7207550B2 (en) Elevator, procedur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elevator, procedure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an elevator and clamping device for an elevator
CN101955102A (zh) 一种适用于非刚性导轨电梯的轿厢超速失速保护系统
CN110294388B (zh) 放绳辅助装置及曳引绳安装或更换系统
CN101205036A (zh) 电梯系统
US20190270615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WO2023233462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装置
JP2005088863A (ja) 索条牽引式輸送設備の台車牽引構造
US11472671B2 (en) Inspection assembly for elevator system
JPH1016769A (ja) リフトカーの非常止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59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159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