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8837B - 缺气保用轮胎 - Google Patents
缺气保用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28837B CN105228837B CN201480029404.1A CN201480029404A CN105228837B CN 105228837 B CN105228837 B CN 105228837B CN 201480029404 A CN201480029404 A CN 201480029404A CN 105228837 B CN105228837 B CN 1052288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outer contour
- bead
- toe
- ru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2—Seating or securing beads on rims
- B60C15/024—Bead contour, e.g. lips, grooves, or ri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C17/0009—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comprising sidewall rubber inserts, e.g. crescent shaped inse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缺气保用轮胎(1),其能够在维持胎侧增强橡胶的耐久性的同时,确保即使在缺气保用行驶期间也具有足够的抗轮辋脱落性。该缺气保用轮胎(1)设置有:胎面部;一对胎侧部,其分别与胎面部的两侧连续;胎圈部(2),其与各胎侧部连续;胎圈芯(5),其埋设在胎圈部(2)中;以及胎侧增强橡胶,其具有月牙状截面且设置于胎侧部。该缺气保用轮胎(1)的特征在于,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内端处的直径(Dc)比轮辋直径(Dr)大3.0mm至4.5mm,胎圈部(2)的胎踵点(Ih)的直径(Dh)比适用轮辋的轮辋直径(Dr)小1.7mm至2.9mm。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缺气保用轮胎(run flat tire)。
背景技术
作为在轮胎内压归因于刺破等而已降低时、均能够在不损失载荷承载能力的情况下行驶一定的距离的所谓“缺气保用轮胎”,已经提出了各种类型的胎侧增强型缺气保用轮胎,在该胎侧增强型缺气保用轮胎中,通过在轮胎的各胎侧部的胎体的内周侧设置具有月牙状截面和相对高弹性的胎侧增强橡胶,来增强各胎侧部的刚性。
当轮胎在缺气保用行驶(即,在轮胎的内压归因于刺破等而显著地降低的状态下行驶)中直线行驶时,具有如上所述的胎侧增强橡胶的各胎侧增强型缺气保用轮胎能够在胎侧增强橡胶的帮助下、在不经历大的挠曲变形的情况下行驶。然而,当缺气保用轮胎转弯时,特别地因为由于转弯而受到了横向力,轮胎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会经历显著的变形。缺气保用轮胎的由横向力导致的变形进而会朝向转弯中心侧拉轮胎的胎圈部以及对应的胎侧部,由此可能会使胎圈部越过轮辋凸峰(rim hump),从而可能落到轮辋的槽床(well bed)上,或者可能会使胎圈部越过轮辋凸缘。结果,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倾向于从轮辋的轮辋座脱落。
鉴于在传统的胎侧增强型缺气保用轮胎中胎圈部倾向于从轮辋脱落的前述问题,已经提出:使用具有当轮胎受到横向力时防止轮胎的胎圈部越过轮辋凸峰的特定形状的轮辋;通过例如将胎圈芯埋设在胎圈部的特定位置处,使该轮胎能够良好地防止当轮胎受到横向力时胎圈部从轮辋座脱落(例如,专利文献1);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62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想要使用缺气保用轮胎的用户没有具有上述特定形状的特殊轮辋时,迫使用户新购买与缺气保用轮胎一起的该特殊轮辋,由此增加了用户的经济负担。此外,因为这种类型的轮辋会使用户已使用的标准轮辋变成多余的,所以该轮辋在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具有另一弊端。
关于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缺气保用轮胎,尽管该缺气保用轮胎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防止胎圈部从轮辋座脱落,但是仍要求更高的抗轮辋脱落性。在这方面,已知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具有过高的抗轮辋脱落性会使胎圈部非常牢固地固定于轮辋,以至于会抑制在缺气保用行驶中胎圈部在轮辋中甚至是轻微的移动,由此会促使在设置于胎圈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侧增强橡胶上产生应变,从而可能会导致胎侧增强橡胶的耐久性劣化的问题。
鉴于前述情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缺气保用轮胎:该缺气保用轮胎能够在维持胎侧增强橡胶具有令人满意地高耐久性的同时,确保胎圈部在缺气保用行驶中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内端的直径比适用轮辋的轮辋直径大3.0mm至4.5mm;并且在所述胎圈部的胎踵的外轮廓线由曲线形成的情况下,在该胎踵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基面侧的端部处的该外轮廓线的切线与在所述胎踵的外轮廓线的胎圈背面侧的端部处的该外轮廓线的切线的交点为胎踵点,在胎踵的外轮廓线有棱角地形成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胎踵点为胎踵的棱角点),所述胎踵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基面侧的该外轮廓线与所述胎踵的外轮廓线的胎圈背面侧的该外轮廓线的交叉的顶点为胎踵点,所述胎踵点的直径比所述轮辋直径小1.7mm至2.9mm。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维持轮胎的胎侧增强橡胶具有令人满意地高耐久性的同时,确保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在缺气保用行驶中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
除非另有规定,在本发明中,轮胎的结构构件的角度、尺寸等是在如下状态下测量的:轮胎未与适用轮辋组装、未受到负荷;轮胎在各胎圈部之间具有与当轮胎组装适用轮辋时的对应距离匹配的距离;作为胎圈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面的胎圈背面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垂直地载置,当各胎圈部与适用轮辋组装时,该胎圈背面将与轮辋凸缘接触。“适用轮辋”是指由作为日本的“日本机动车轮胎制造者协会(JATMA)”的工业标准的“JATMA年鉴(JATMA YEAR BOOK)”为各适用轮胎尺寸规定的标准轮辋。
此外,在本发明中,“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内端”是指定位在位于构成胎圈芯的帘线的轮胎径向最内侧的帘线的轮胎径向上的内端。
此外,在本发明中,“胎圈基面”是指胎圈部的轮胎径向内周面,当各胎圈部与适用轮辋组装时,该胎圈基面将与适用轮辋的胎圈座接触,“胎圈背面”是指胎圈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面,当各胎圈部与适用轮辋组装时,该胎圈背面将与适用轮辋的轮辋凸缘接触。
此外,在本发明中,“端”的直径和“点”的直径均是指通过沿轮胎周向连接端/点而形成的圆的直径。
在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所述胎踵的外轮廓线由单个的圆弧形成;并且所述圆弧的胎圈基面侧的端部定位在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宽度方向外端的轮胎宽度方向位置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通过该结构能够维持良好的轮胎与轮辋组装时的轮胎-轮辋组装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在所述胎圈部的胎趾的外轮廓线由曲线形成的情况下,在该胎趾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基面侧的端部处的胎圈基面的延长直线与在所述胎趾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内表面侧的端部处的胎圈内表面的延长直线的交点为胎趾点,在胎趾的外轮廓线有棱角地形成的情况下,该胎趾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基面侧的该外轮廓线与所述胎趾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内表面侧的该外轮廓线交叉的顶点为胎趾点(在这种情况下,胎趾点为胎趾的外轮廓线的棱角点),连接所述胎踵点和所述胎趾点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12.2°至14.7°。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有效地防止轮胎的胎侧增强橡胶的耐久性劣化的同时,进一步确保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在缺气保用行驶时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
在本发明中,“胎趾”是指胎圈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内侧的部分,“胎圈内表面”是指胎圈部的面对轮胎内腔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所述胎圈部的外轮廓线的与胎圈基面对应的胎圈基部的外轮廓线包括:直线状的胎趾侧部;以及在连接点处与该胎趾侧部连接的曲线状的胎踵侧部,或者在连接点处与该胎趾侧部连接且倾斜度与所述胎趾侧部的倾斜度不同的直线状的胎踵侧部;并且所述胎趾侧部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17.5°至19.5°。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轮胎与轮辋组装时维持令人满意地良好的轮胎-轮辋组装性能的同时,进一步确保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在缺气保用行驶时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夹着所述胎趾点的所述胎圈部的外轮廓线的角度(以下,偶尔将该角度称作“胎趾点处的角度”)为30°以上。该结构维持胎趾具有令人满意地高刚性,因而成功地防止了胎趾在轮胎与轮辋组装时被损伤。在这方面,在本发明中,“夹着所述胎趾点的所述胎圈部的外轮廓线的角度”是指:i)在胎趾的外轮廓线由曲线形成的情况下,由从胎趾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基面侧的端起的胎圈基面的延长直线与从胎趾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内表面侧的端起胎圈内表面的延长直线所形成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胎趾点为这两条延长直线的交点);或者,ii)在胎趾的外轮廓线有棱角地形成的情况下,由胎趾的胎圈基面侧的外轮廓线与胎趾的胎圈内表面侧的外轮廓线所形成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胎趾点为这两条直线的交点)。
此外,在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至少在所述胎圈芯与所述胎圈部的胎圈基面之间设置织物胎圈包布。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确保轮胎中的胎圈部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缺气保用轮胎:该缺气保用轮胎能够在维持胎侧增强橡胶具有令人满意地高耐久性的同时,确保胎圈部在缺气保用行驶中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
图2是以放大的方式示出图1的缺气保用轮胎的胎圈部附近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来详细地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在图1中,缺气保用轮胎1未与适用轮辋组装、未受到负荷)。以下,有时可以将缺气保用轮胎1简称为“轮胎”。缺气保用轮胎1在各胎圈部2(稍后详细说明)之间具有与当轮胎与适用轮辋组装时的对应距离匹配的距离。作为各胎圈部2的外侧面的胎圈背面Po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垂直地载置,当各胎圈部2与适用轮辋组装时,胎圈背面Po将与轮辋凸缘接触。
图1所示的缺气保用轮胎1为如下的所谓“缺气保用轮胎”:该“缺气保用轮胎”能够在轮胎内压归因于刺破等已降低时、在不损失其载荷承载能力的情况下行驶一定距离。缺气保用轮胎1具有胎面部3、与胎面部3的两侧相连的一对胎侧部4以及与各胎侧部4相连的胎圈部2。缺气保用轮胎1还具有:胎圈芯5,其分别埋设在各胎圈部2中;以及胎体6,其包括胎体主体部和胎体折返部,该胎体主体部沿着胎面部3、胎侧部4、胎圈部2跨过两胎圈芯5环状地延伸,该胎体折返部分别定位在胎体主体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分别从胎体主体部以绕着对应的胎圈芯5从轮胎径向内侧朝向轮胎径向外侧折返的方式延伸。
带束7设置在胎面部3中胎体6的轮胎径向外侧,该带束7由作为包覆橡胶的帘线层的三层层叠带束层构成。胎面橡胶设置在带束7的轮胎径向外侧。诸如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等的胎面槽形成于胎面橡胶的表面。尽管图1示出了带束7由总共三层带束层构成的情况,但是带束层的层数和/或带束层的位置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1的需要而改变。
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大致三角形截面的胎圈填胶8以如下方式设置在埋设于胎圈部2的各胎圈芯5的轮胎径向外侧:胎圈填胶8在胎体主体部与定位在该胎体主体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对应的胎体折返部之间延伸,胎圈填胶8的厚度沿着胎体6朝向轮胎径向外侧逐渐减小。
此外,具有大致月牙状截面且由相对高弹性的橡胶制成的胎侧增强橡胶10设置在各胎侧部4中胎体6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具体地,设置在从胎面部3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至对应的胎圈部2的范围的区域中、在胎体6与设置在胎体6的在内表面侧的内衬层9之间)。可选地,胎侧增强橡胶10可以设置在胎体6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或者在胎体6由两层胎体层形成的情况下,胎侧增强橡胶10可以设置在胎体层之间(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胎圈部2具有胎踵2h和胎趾2t,胎踵2h和胎趾2t的外轮廓线均由曲线构成。胎圈部2的胎踵2h定位在胎趾2t的轮胎径向外侧。胎踵2h的外轮廓线和/或胎趾2t的外轮廓线可以均由棱角的组合形成。
作为在维持缺气保用轮胎的胎侧增强橡胶具有令人满意地高耐久性的同时,确保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的深入研究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得到以下发现。即,能够通过增加由胎圈部对轮辋施加的夹持力来增强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的抗轮辋脱落性。然而,简单地增加由胎圈部对轮辋施加的夹持力可能会使胎圈部过于牢固地固定于轮辋,并且当轮胎在缺气保用行驶中受到横向力时,并且可能会抑制胎圈部在轮辋中的动作,由此胎侧增强橡胶的在轮辋凸缘与路面之间受到挠曲变形的轮胎径向内侧部分会显著地弯曲,从而可能导致胎侧增强橡胶上的应变集中。最终,该胎侧增强橡胶上的应变集中可能在胎侧增强橡胶中产生裂纹,并且可能会降低胎侧增强橡胶的耐久性。
鉴于这些发现,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胎圈芯5的轮胎径向内端的直径Dc比适用轮辋的轮辋直径Dr大3.0mm至4.5mm;并且,由胎踵点Ih共同形成的圆的直径Dh比适用轮辋的轮辋直径Dr小1.7mm至2.9mm。
根据该结构,因为胎圈芯5的直径Dc被设定成比适用轮辋的轮辋直径Dr大4.5mm以下,所以胎圈部2牢固地固定于轮辋。结果,由胎圈部2的胎圈基面Pb对轮辋座施加的接触压力增加,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当轮胎在其缺气保用行驶中受到横向力时胎圈部2的位置偏移。此外,因为胎圈芯5的直径Dc被设定成比适用轮辋的轮辋直径Dr大3.0mm以上,所以防止了当轮胎在其缺气保用行驶中受到横向力时、胎圈部2过于牢固地固定于轮辋。结果,能够防止应变集中在胎侧增强橡胶10,因而能够防止胎侧增强橡胶10的耐久性劣化。
此外,根据前述结构,因为胎踵点Ih的直径Dh被设定成比适用轮辋的轮辋直径Dr小1.7mm以上,所以胎圈部2的位于胎踵2h侧的部分牢固地固定于轮辋。结果,由胎圈基面Pb的位于胎踵2h侧的部分对轮辋座施加的接触压力增加,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当轮胎在其缺气保用行驶中受到横向力时胎圈部2的位置偏移,由此确保了在缺气保用轮胎中胎圈部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此外,因为直径Dh被设定成比适用轮辋的轮辋直径Dr小2.9mm以下,所以防止了当轮胎在其缺气保用行驶中受到横向力时、胎圈部2过于牢固地固定于轮辋。结果,能够防止应变集中在胎侧增强橡胶10,因而能够防止胎侧增强橡胶10的耐久性劣化。
就在良好地防止应变集中在胎侧增强橡胶10的同时,确保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而言,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优选的是:当截面高度为120mm以上时,将直径Dc设定成比轮辋直径Dr大3.0mm至4.2mm,将直径Dh设定成比轮辋直径Dr小2.0mm至2.9mm;当截面高度小于120mm时,将直径Dc设定成比轮辋直径Dr大3.3mm至4.5mm,将直径Dh设定成比轮辋直径Dr小1.7mm至2.6mm。“截面高度”是指通过使轮胎的“公称截面高度”与“公称扁平率”相乘所获得的值。
用于组装缺气保用轮胎与轮辋的操作通常包括:使各胎圈部均越过对应的轮辋的轮辋凸缘,直至胎圈部位于对应的轮辋凸峰的内侧的槽床位置处为止;然后,将轮胎内压增加至预定值,使得胎圈部越过轮辋凸峰,以到达轮辋座上的预定位置。因此,与标准的充气轮胎相比,在轮胎-轮辋组装操作中,当使各胎圈部均越过轮辋凸缘和/或轮辋凸峰时,具有设置于各胎侧部的、弹性模量高的胎侧增强橡胶的缺气保用轮胎倾向于会经历一些困难。因此,要求防止在具有弹性模量高的胎侧增强橡胶的缺气保用轮胎中在轮胎-轮辋组装时发生该困难。
关于这一点,优选的是: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各胎圈部2的胎踵2h的外轮廓线均由单个圆弧构成;并且,该圆弧的位于胎圈基面Pb侧的端部E定位在胎圈芯5的轮胎宽度方向外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根据该结构,外轮廓线由单个圆弧构成的胎踵2h不包括锐利的角部,由此能够在胎圈部不被轮辋凸峰等勾住的情况下平滑地执行轮胎-轮辋组装操作。此外,通过将圆弧的端部E定位在胎圈芯5的宽度方向外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能够减小形成胎踵2h的橡胶的体积,由此能够维持良好的轮胎-轮辋组装性能(如果将圆弧的位于胎圈基面Pb侧的端部E定位在胎圈芯5的轮胎宽度方向外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则形成胎踵2h的橡胶的体积将会增大,由此可能会妨碍胎踵平滑地越过轮辋凸峰)。此外,因为胎踵2h的外轮廓线是由单个圆弧构成的,所以当对生胎进行硫化时,用于胎圈部2的橡胶能够平滑地流动,由此能够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缺陷率(defect rate)。在这方面,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将直径Dc设定成比轮辋直径Dr大3.0mm至4.5mm,并且将直径Dh设定成比轮辋直径Dr小1.7mm至2.9mm还对维持良好的轮胎-轮辋组装性能作出贡献。
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当胎踵2h的外轮廓线由单个圆弧构成时,优选地,胎踵2h的外轮廓线的圆弧的曲率半径在5.0mm至8.0mm范围。圆弧的曲率半径为5.0mm以上能够维持良好的轮胎轮辋组装性能,圆弧的曲率半径为8.0mm以下能够防止形成胎踵2h的橡胶的体积过度地减小,由此确保了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形成胎踵2h的橡胶的体积过小可能会使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的抗轮辋脱落性较低)。
如图2所示,在缺气保用轮胎1中,连接胎踵点Ih和胎趾点It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12.2°至14.7°的角度α。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良好地防止应变集中在胎侧增强橡胶10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当轮胎在缺气保用行驶中受到横向力时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的抗轮辋脱落性。具体地,角度α为12.2°以上会增加由胎圈部2的位于胎趾2t侧的部分对轮辋施加的接触压力,因而成功地抑制了当轮胎在其缺气保用行驶中受到横向力时胎圈部2的位置偏移,由此确保了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此外,α为14.7°以下会防止由胎圈部2的位于胎趾2t侧的部分对轮辋施加的接触压力,因而防止了胎圈部2过于牢固地固定于轮辋,由此有效地防止了应变集中在胎侧增强橡胶10,即有效地防止了胎侧增强橡胶10的耐久性劣化。
就在良好地防止应变集中在胎侧增强橡胶10的同时确保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而言,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优选的是:当截面高度为120mm以上时,角度α在12.5°至14.7°的范围;当截面高度小于120mm时,角度α在12.2°至14.4°的范围。
在缺气保用轮胎1中,优选的是,在其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胎圈基部的与胎圈部2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基面Pb对应的外轮廓线包括直线状的胎趾侧部22以及在连接点Ic处与胎趾侧部22连接的曲线状/直线状的胎踵侧部21,其中胎趾侧部22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在17.5°至19.5°的范围的角度β。在这方面,当胎踵侧部21为直线状时,胎踵侧部21的倾斜度(tangent)与胎趾侧部22的倾斜度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胎踵侧部21构成胎踵2h的外轮廓线的曲线状部分23的一部分;胎踵2h的曲线状部分23的端部E(即,胎踵2h的外轮廓线的位于胎圈基面Pb侧的端部E)与连接点Ic重合;并且,从连接点Ic延伸至胎趾2t的向轮胎径向内侧倾斜的曲线状部分24的胎圈基部构成胎趾侧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圈基面Pb在连接点Ic处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优选地,胎趾点It定位在胎趾侧部22的延长线上。
根据前述结构,角度β为17.5°以上会增加由胎圈部2的胎趾侧部22对轮辋施加的接触压力,因而有效地增强了当轮胎在其缺气保用行驶中受到横向力时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的抗轮辋脱落性。此外,角度β为19.5°以下会防止胎趾侧部22的倾斜角度过大,并且会提高胎趾2t的刚性。另外,角度β为19.5°以下允许:在轮胎1与轮辋组装的操作中,当例如使胎圈部2越过轮辋凸缘时,胎趾2t在不被勾住的情况下平滑地越过轮辋凸缘。即,能够防止胎趾2t的诸如顶端碎裂等的损伤的发生,因而能够维持良好的轮胎-轮辋组装性能。此外,角度β为19.5°以下使由胎趾侧部22对轮辋施加的接地压力均匀化,并且会增大摩擦系数,由此有效地增强了当轮胎在其缺气保用行驶中受到横向力时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的抗轮辋脱落性。
就在确保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的同时改善轮胎-轮辋组装性能以防止胎圈部在轮胎-轮辋组装操作中损伤而言,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优选的是:当截面高度为120mm以上时,角度β在18.0°至19.5°的范围;当截面高度小于120mm时,角度β在17.5°至19.0°的范围。
尽管在图2所示的胎圈部2中胎踵侧部21构成胎踵2h的外轮廓线的曲线状部分23的一部分,但是在位于曲线状部分23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胎圈基面Pb上,胎踵侧部21可以与曲线状部分23分离地设置,连接点Ic可以与端部E分离地设置。在该情况下,当胎踵侧部21为直线状时,胎踵侧部21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度优选地小于17.5°。
优选地,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连接点Ic位于与胎圈芯5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所处范围对应的宽度方向区域内(即,连接点Ic正好位于胎圈芯5的轮胎径向内侧)。由胎圈部2对轮辋施加的接触压力以连接点Ic为边界在胎踵2h侧与胎趾2t侧之间改变。通过使连接点Ic正好位于具有相对高的刚性的胎圈芯5的轮胎径向内侧,能够使接触压力的不均匀程度减小。在这方面,尽管在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点Ic与胎踵2h的曲线状部分23的端部E重合,但是在连接点Ic的位置与端部E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出于与上述相同的原因,优选地,连接点Ic与端部E均正好位于胎圈芯5的轮胎径向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胎趾点It的角度γ为30°以上。进而增强了胎趾2t的刚性,由此良好地防止了在轮胎1与轮辋组装时胎趾2t的诸如顶端碎裂等的损伤的发生。
优选地,胎趾点It的角度γ在30°至90°的范围,因为该范围在制造过程中是有利的。
通过提高胎圈部2的位于胎圈芯5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部分的刚性,能够进一步增强当轮胎受到横向力时缺气保用轮胎中的胎圈部在缺气保用轮胎的缺气保用行驶中的抗轮辋脱落性。因此,在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1中,优选地,至少在胎圈芯5与胎圈基面Pb之间设置织物胎圈包布(图中未示出)。能够将通过用橡胶涂覆排列的有机纤维帘线的层所形成的增强帘线层用作织物胎圈包布。织物胎圈包布的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30°至60°的角度的范围(优选地,倾斜45°的角度)。
在前述说明中,已经参照附图示例性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不限于前述示例,并且可以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改变/变型。
实施例
将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该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至实施例21的试验轮胎均具有胎侧增强橡胶、205/55R16的轮胎尺寸、表1所示的特征以及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除了比较例1至比较例4的胎圈部的对应结构在表1所示的相关特征方面与实施例1不同以外,以与实施例1的轮胎相同的方式制备比较例1至比较例4的试验轮胎。通过以下方法来评价这些试验轮胎的性能。结果示出在表1中。
轮胎-轮辋组装试验:
通过如下视觉上的观察来评价轮胎-轮辋组装性能:在各试验轮胎均与具有轮辋尺寸为6.5J-16的轮辋组装时,胎趾是否会发生损伤;在轮胎-轮辋组装操作中所适用的标准压力(轮胎内压)下胎圈部能否首次尝试便越过轮辋凸峰(如果胎圈部首次尝试不能越过轮辋凸峰,则将必须对轮胎减压并用润滑剂重新涂覆轮胎和轮辋)。当在胎趾中未发生损伤且胎圈部能够首次尝试便在标准压力(轮胎内压)下越过轮辋凸峰以允许轮胎与轮辋组装的情况下,轮胎轮辋组装性能被认为是良好的。
缺气保用转弯试验:
通过如下方法来执行缺气保用转弯试验:按使各试验轮胎均与上述同样的轮辋组装;将试验轮胎的内压设定成0kPa;将试验轮胎安装至2t重的车辆;通过使车辆在20km/h下行驶5km来对车辆进行试车操作(running-in operation);然后,使车辆在预定速度下、在半径为25m的转弯试验跑道上行驶,并且在车辆完成转弯试验跑道的1/3时使车辆停止;以与首次行驶相同的方式,使车辆在转弯试验跑道上进行第二次行驶;当在第二次行驶之后,试验轮胎未从轮辋脱落且轮胎的胎侧增强橡胶未破损时(即,当车辆还能够行驶时),在车辆的增速为1km/h的情况下继续试验;并且,记录胎圈部从轮辋脱落时的速度或者胎侧增强橡胶破损时的速度(即,转弯极限速度)。转弯极限速度越高,表示胎圈部的抗轮辋脱落性越大,并且对试验轮胎的胎侧增强橡胶的令人满意的耐久性的维持越佳。
【表1】
从表1理解出,在缺气保用转弯试验中,与比较例1至比较例4的轮胎相比,实施例1至实施例21的轮胎在转弯试验跑道上均呈现出较高的转弯极限速度,即均能够在维持胎侧增强橡胶具有令人满意地高耐久性的同时,确保胎圈部在缺气保用行驶中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
应当注意,未对实施例21的轮胎执行缺气保用转弯试验,这是因为实施例21的轮胎的胎趾在轮胎-轮辋组装试验中发生了损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缺气保用轮胎:该缺气保用轮胎能够在维持胎侧增强橡胶具有令人满意地高耐久性的同时,确保胎圈部在缺气保用行驶中具有令人满意地高抗轮辋脱落性。
附图标记说明
1 缺气保用轮胎
2 胎圈部
21 胎踵侧部
22 胎趾侧部
23、24 曲线状部分
2h 胎踵
2t 胎趾
3 胎面部
4 胎侧部
5 胎圈芯
6 胎体
7 带束
8 胎圈填胶
9 内衬层
10 胎侧增强橡胶
Dc、Dh 直径
Dr 轮辋直径
E 端部
Ic 连接点
Ih 胎踵点
It 胎趾点
Pb 胎圈基面
Po 胎圈背面
α、β、γ 角度
Claims (6)
1.一种缺气保用轮胎,其具有胎面部、与该胎面部的两侧相连的一对胎侧部、与各胎侧部相连的胎圈部、分别埋设在该胎圈部中的胎圈芯以及具有月牙状截面且设置于所述胎侧部的胎侧增强橡胶,其中,
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
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内端的直径比适用轮辋的轮辋直径大3.0mm至4.5mm;
在所述胎圈部的胎踵的外轮廓线由曲线形成的情况下,在该胎踵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基面侧的端部处的该外轮廓线的切线与在所述胎踵的外轮廓线的胎圈背面侧的端部处的该外轮廓线的切线的交点为胎踵点,在胎踵的外轮廓线有棱角地形成的情况下,所述胎踵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基面侧的该外轮廓线与所述胎踵的外轮廓线的胎圈背面侧的该外轮廓线的交叉的顶点为胎踵点,所述胎踵点的直径比所述轮辋直径小1.7mm至2.9mm;
在所述胎圈部的胎趾的外轮廓线由曲线形成的情况下,在该胎趾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基面侧的端部处的胎圈基面的延长直线与在所述胎趾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内表面侧的端部处的胎圈内表面的延长直线的交点为胎趾点,在胎趾的外轮廓线有棱角地形成的情况下,该胎趾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基面侧的该外轮廓线与所述胎趾的外轮廓线的胎圈内表面侧的该外轮廓线交叉的顶点为胎趾点,连接所述胎踵点和所述胎趾点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12.2°至14.7°;
所述胎圈部的外轮廓线的与胎圈基面对应的胎圈基部的外轮廓线包括:直线状的胎趾侧部;以及在连接点处与该胎趾侧部连接的曲线状的胎踵侧部,或者在连接点处与该胎趾侧部连接且倾斜度与所述胎趾侧部的倾斜度不同的直线状的胎踵侧部;并且
所述胎趾侧部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17.5°至1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
所述胎踵的外轮廓线由曲率半径在5.0mm至8.0mm范围的单个的圆弧形成;并且
所述圆弧的胎圈基面侧的端部定位在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宽度方向外端的轮胎宽度方向位置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并且在截面高度为通过使轮胎的公称截面高度与公称扁平率相乘所获得的值的情况下:
当截面高度为120mm以上时,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内端的直径比所述轮辋直径大3.0mm至4.2mm,所述胎踵点的直径比所述轮辋直径小2.0mm至2.9mm;
当截面高度小于120mm时,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内端的直径比所述轮辋直径大3.3mm至4.5mm,所述胎踵点的直径比所述轮辋直径小1.7mm至2.6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并且在截面高度为通过使轮胎的公称截面高度与公称扁平率相乘所获得的值的情况下:
当截面高度为120mm以上时,连接所述胎踵点和所述胎趾点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角度在12.5°至14.7°的范围;当截面高度小于120mm时,连接所述胎踵点和所述胎趾点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角度在12.2°至14.4°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
当截面高度为120mm以上时,所述胎趾侧部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角度在18.0°至19.5°的范围;当截面高度小于120mm时,所述胎趾侧部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角度在17.5°至19.0°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胎圈芯与所述胎圈部的胎圈基面之间设置织物胎圈包布,使得所述织物胎圈包布的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30°至60°的角度的范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06407 | 2013-05-20 | ||
JP2013106407A JP5809191B2 (ja) | 2013-05-20 | 2013-05-20 | 乗用車用の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PCT/JP2014/002629 WO2014188700A1 (ja) | 2013-05-20 | 2014-05-19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28837A CN105228837A (zh) | 2016-01-06 |
CN105228837B true CN105228837B (zh) | 2017-07-04 |
Family
ID=51933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940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28837B (zh) | 2013-05-20 | 2014-05-19 | 缺气保用轮胎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121662A1 (zh) |
EP (1) | EP3000625B1 (zh) |
JP (1) | JP5809191B2 (zh) |
CN (1) | CN105228837B (zh) |
WO (1) | WO201418870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09192B2 (ja) * | 2013-05-20 | 2015-11-10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乗用車用の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JP6763188B2 (ja) * | 2016-04-18 | 2020-09-30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6739843A (zh) * | 2017-01-20 | 2017-05-31 |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 适用于5°斜底轮辋的全钢载重无内轮胎 |
JP7367488B2 (ja) * | 2019-11-26 | 2023-10-24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DE102021110575A1 (de) * | 2020-04-30 | 2021-11-04 | Toyo Tire Corporation | Luftreifen |
CN118219710A (zh) * | 2024-04-22 | 2024-06-21 | 肇庆骏鸿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防异响的缺气保用轮胎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63729A (zh) * | 2013-05-20 | 2016-01-20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缺气保用轮胎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36725A (en) * | 1972-06-21 | 1976-05-26 | Bridgestone Tire Co Ltd | Pneumatic safety tyre |
IN155019B (zh) * | 1979-12-06 | 1984-12-22 | Dunlop Ltd | |
US5217549A (en) * | 1991-04-04 | 1993-06-08 |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 Pneumatic safety tire |
CA2089450A1 (en) * | 1992-02-21 | 1993-08-22 | Masanao Yoshida | Pneumatic tire |
JP2733730B2 (ja) * | 1992-12-28 | 1998-03-30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H0920110A (ja) * | 1995-07-04 | 1997-01-21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3485413B2 (ja) * | 1996-03-29 | 2004-01-13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ビード部構造 |
US5868190A (en) * | 1997-06-10 | 1999-02-09 |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 Run-flat tire with an improved bead to rim interface |
JPH1191321A (ja) * | 1997-09-25 | 1999-04-06 | Bridgestone Corp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926314B2 (ja) * | 2000-02-15 | 2012-05-09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09126262A (ja) * | 2007-11-21 | 2009-06-11 | Bridgestone Corp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JP5462468B2 (ja) * | 2008-11-04 | 2014-04-02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JP6317130B2 (ja) * | 2014-02-20 | 2018-04-25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
2013
- 2013-05-20 JP JP2013106407A patent/JP580919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05-19 CN CN201480029404.1A patent/CN10522883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5-19 WO PCT/JP2014/002629 patent/WO201418870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5-19 EP EP14800584.6A patent/EP300062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4-05-19 US US14/787,542 patent/US2016012166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63729A (zh) * | 2013-05-20 | 2016-01-20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缺气保用轮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00625A1 (en) | 2016-03-30 |
US20160121662A1 (en) | 2016-05-05 |
JP5809191B2 (ja) | 2015-11-10 |
EP3000625B1 (en) | 2018-01-03 |
WO2014188700A1 (ja) | 2014-11-27 |
EP3000625A4 (en) | 2016-06-01 |
JP2014226977A (ja) | 2014-12-08 |
CN105228837A (zh) | 2016-0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28837B (zh) | 缺气保用轮胎 | |
CN105263729B (zh) | 缺气保用轮胎 | |
CN106794719A (zh) | 缺气保用轮胎 | |
JP2014151755A (ja) | 重荷重用タイヤ | |
CN112770919B (zh) | 充气轮胎 | |
US20180170121A1 (en) | Pneumatic Tire | |
US7438102B2 (en) | Pneumatic tire with specified bead portion profile | |
JP5099199B2 (ja)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
US20100018623A1 (en) | Pneumatic tire and vehicle with pneumatic tire | |
US9656521B2 (en) | Run-flat tire | |
JP2010036598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772766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4603154B2 (ja) | ラジアルタイヤ | |
JP4279018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03291613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04359099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H061124A (ja) | ラジアルタイヤ | |
WO2023105832A1 (ja) |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
JP4148696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3418132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 |
JP6724369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02264616A (ja)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
WO2012005247A1 (ja) |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707863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06142909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タイヤ装着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