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1212B -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1212B
CN105221212B CN201510671078.0A CN201510671078A CN105221212B CN 105221212 B CN105221212 B CN 105221212B CN 201510671078 A CN201510671078 A CN 201510671078A CN 105221212 B CN105221212 B CN 105221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epairing
sump
pip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10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1212A (zh
Inventor
张洪战
秦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710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1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1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1212A/zh
Priority to EP16854919.4A priority patent/EP335487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6/101737 priority patent/WO201706354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1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1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10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M11/12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lubricant lev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6Means for keeping lubricant level constant or for accommodating movement or position of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M11/061Means for keeping lubricant level const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19/00Lubricant containers for use in lubricators or lubrication systems
    • F16N19/006Maintaining oil lev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2Closed-circuit lubricating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M1/02 - F01M1/10
    • F01M2001/126Dry-s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2011/0095Supplementary oil tan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2250/00Measuring
    • F16N2250/18Lev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2270/00Controlling
    • F16N2270/10Lev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油底壳、辅助机油箱以及在辅助机油箱上部设置的补油腔;油底壳与补油腔通过补油管连接,补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补油腔与辅助机油箱通过设置有油泵的进油管连;其中,油泵按照预设运行方式从辅助机油箱向补油腔泵油;当补油腔的油位高于油底壳的油位时第一单向阀开启,补油腔向油底壳补油。通过在补油管上设置第一单向阀,不仅能确保当在油底中预先装上机油运输机组时,油底壳中的润滑油不至于流入补油腔或者辅助机油箱。且使发动机运行过程所产生的高压燃气不会通过补油管到达辅助机油箱,并从辅助机油箱的进油口冒出,进油口不会出现冒白气现象。

Description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机组,如通信基站,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通信机组的维护时间间隔应尽量延长。大容量柴油箱,加大空滤、机滤、柴滤及润滑油自动补给是延长通信机组的维护时间间隔的三大措施。其中,润滑油自动补给是延长通信机组维护时间间隔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通信机组中往往配置有一套发动机补油系统,该发动机补油系统能够对通信机组中的润滑油进行自动补给。
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补油系统包括油底壳101和辅助机油箱102。油底壳101和辅助机油箱102通过补油管104连接,且补油管104通过油泵107与辅助机油箱102连接。其中,辅助机油箱102上设置有进油口110,该进油口110通常为敞开的。基于该种结构,在实现润滑油自动补给时,机组的发动机每运行两小时,油泵107从辅助机油箱102抽取一次润滑油,抽取时间为4s、7s等,并通过补油管104将润滑油传输至油底壳101。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油底壳与辅助机油箱通过补油管连接,因此,当在油底壳中预先装上机油运输机组时,油底壳中的润滑油可能流入辅助机油箱,容易导致油底壳中的润滑油油量不足。另外,在发动机的运行过程中,发动机运行所产生的高压燃气会通过补油管到达辅助机油箱,并从辅助机油箱的进油口冒出,从而导致辅助机油箱的进油口出现冒白气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所述发动机补油系统包括:油底壳、辅助机油箱以及在所述辅助机油箱上部设置的补油腔;所述油底壳与所述补油腔通过补油管连接,所述补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补油腔与所述辅助机油箱通过进油管连接,所述进油管上设置有油泵;
其中,所述油泵按照预设运行方式从所述辅助机油箱通过所述进油管向所述补油腔泵油;当所述补油腔的油位高于所述油底壳的油位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开启,所述补油腔通过所述补油管向所述油底壳补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助机油箱通过挡板分割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第二单向阀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油底壳与所述补油腔还通过压力平衡管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动机补油系统还包括循环清洁管,所述循环清洁管与所述补油管交汇于第一结点,所述第一结点为所述补油管上的任意一点,所述循环清洁管与所述进油管交汇于第二结点,所述第二结点为所述进油管上的任意一点,所述循环清洁管的管径小于所述补油管的管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动机补油系统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补油管交汇于第三结点,所述第三结点为所述补油管上的任意一点,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压力平衡管交汇于第四结点,所述第四结点为所述压力平衡管上的任意一点。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助机油箱内设置有油位传感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配置有可拆卸的封闭口盖。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补油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发动机补油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油泵按照预设运行方式从所述辅助机油箱向所述补油腔泵油;
当补油腔的油位高于油底壳的油位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开启,所述补油腔通过所述补油管向所述油底壳补油。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油泵从所述辅助机油箱向所述补油腔泵油时,所述油泵还通过循环清洁管从所述油底壳向所述补油腔泵油,其中,所述油泵从所述油底壳泵油的油量小于由所述补油腔向所述油底壳补油的油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发动机的运行之前,通过排气管将所述补油管中的空气排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补油腔和油底壳通过补油管连接,并在补油管上设置第一单向阀,且当补油腔的油位高于油底壳的油位时,第一单向阀开启,由补油腔通过补油管向油底壳补油,不仅能保证补油腔和油底壳中的油位平齐,从而使得油底壳中的油量充足,而且能够确保当在油底中预先装上机油运输机组时,油底壳中的润滑油不至于流入补油腔或者辅助机油箱,确保油底壳中的润滑油的油量充足。另外,由于补油管上设置了第一单向阀,使得发动机运行过程所产生的高压燃气不会通过补油管到达辅助机油箱,并从辅助机油箱的进油口冒出,使得辅助机油箱的进油口不会出现冒白气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补油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补油系统包括油底壳201、辅助机油箱202以及在辅助机油箱202上部设置的补油腔203。
其中,油底壳201是曲轴箱200的下半部,油底壳201用于封闭曲轴箱200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等。辅助机油箱202用于存储润滑油,辅助机油箱202中存储的润滑油能够实时对油底壳201中的润滑油进行补给。补油腔203用于暂存油泵207从辅助机油箱202中抽取的润滑油,并在当补油腔203的油位高于油底壳201的油位时,向油底壳201补油。
如图2所示,油底壳201与补油腔203通过补油管204连接,补油管204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05。通过该第一单向阀205,确保润滑油仅可以由补油腔203流向油底壳201,而不会从油底壳201流回补油腔203。
补油腔203与辅助机油箱202通过进油管206连接,进油管206上设置有油泵207。油泵207可以按照预设运行方式从辅助机油箱202向补油腔203泵油。
其中,油泵207按照预设运行方式从辅助机油箱202向补油腔203泵油时,包括但不限于有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当辅助机油箱202的油位高于预设阈值时,油泵207从辅助机油箱202向补油腔203泵油。
其中,关于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二种方式:油泵207每隔预设时长从辅助机油箱202向补油腔203泵油。
在该种方式下,预设时长的具体数值与发动机工作时长、油底壳201容量、进油管206的管径、油泵207泵油的功率等有关,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设置油泵207按照预设运行方式从辅助机油箱202通过进油管206向补油腔203泵油,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向补油腔203泵油。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补油腔203内部设置有溢流管208,且溢流管208的上端介于油底壳201的预设油位高度范围之间。油底壳201的预设油位高度范围是指油底壳201所限制容纳的最高油位和最低油位之间的油位高度。通过设置溢流管208的上端介于油底壳201的预设油位高度范围之间,能够确保补油腔203中的油位不会高于溢流管208的上端,从而使补油腔203中的油位维持在一个固定高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补油腔203与油底壳201通过补油管204连通,从而使得补油腔203与油底壳201中的油位齐平,进而使得油底壳201中的油位也维持在一个固定高度,使得油底壳201中的油量充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油底壳201和补油腔203通过补油管连通,使得当补油腔203的油位高于油底壳201油位时,第一单向阀205开启,补油腔203通过补油管204向油底壳201补油。
另外,辅助机油箱202内还设置有油位传感器209,通过该油位传感器209可以实时检测辅助机油箱202中的油位高度,以实时确定辅助机油箱202中的油位是否高于预设阈值。
图2所示的发动机补油系统,通过在补油管204上设置第一单向阀205,能够确保当在油底壳201中预先装上机油运输机组时,油底壳201中的润滑油不至于流入补油腔203或者辅助机油箱202,确保油底壳201中的润滑油的油量充足。另外,由于补油管204上设置了第一单向阀205,使得发动机运行过程所产生的高压燃气不会通过补油管204到达辅助机油箱202,并从辅助机油箱202的进油口210冒出,使得辅助机油箱202的进油口210不会出现冒白气现象。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发动机补油系统在图2所示的发动机补油系统的基础上,将辅助机油箱202通过挡板分割为第一腔室202.1和第二腔室202.2,且第一腔室202.1和第二腔室202.2通过第二单向阀211连通。该第二单向阀211可以确保辅助机油箱202中的润滑油仅能从第二腔室202.2流向202.1,而不会反向流动。
另外,仍如图3所示,第二腔室202.2的顶部设置有进油口210。当将第一腔室202.1和第二腔室202.2通过第二单向阀211连通时,确保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高压燃气不会流通至第二腔室202.2中,更不会从进油口210排出,从而能够彻底解决冒白气现象。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油口210可以配置有可拆卸的封闭口盖。在此基础上,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可以使用该封闭口盖将进油口210封闭起来,此时也可以确保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高压燃气不会从进油口210排出,从而也可以解决冒白气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解决冒白气现象时,将辅助机油箱202通过挡板分割为第一腔室202.1和第二腔室202.2,并通过第二单向阀211连通第一腔室202.1和第二腔室202.2的方式,或者为进油口210配置封闭口盖的方式,在解决冒白气现象时,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使用其中的任一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的发动机补油系统在图2或图3所示的发动机补油系统的基础上,在油底壳201与补油腔203之间还通过压力平衡管212连接。
通过压力平衡管212连接油底壳201和补油腔203,能够确保在机组运行过程中,保证油底壳201与补油腔203之间的压力平衡,确保在机组停机或者运行时,补油腔203均能够向油底壳201补油。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发动机补油系统在图2、图3或图4所示的发动机补油系统的基础上,该发动机补油系统还包括循环清洁管213。其中,循环清洁管203与补油管204交汇于第一结点,循环清洁管213与进油管206交汇于第二结点。其中,第一结点为补油管上的任意一点,如第一结点为补油管204连接油底壳201的端点,或者为补油管204中部的任意一点。第二结点为进油管206上的任意一点,如第二结点为进油管206连接补油腔203的端点,也可以为进油管206中部的任意一点。
结合图5,由于循环清洁管213与补油管204交汇于第一结点,循环清洁管213与进油管206交汇于第二结点,因此,在油泵207从辅助机油箱202向补油腔203泵油的同时,油泵207还从油底壳201中抽取部分润滑油,并通过循环清洁管213流回补油腔203,从而实现对油底壳201中的润滑油进行循环清洁。
其中,由于补油腔203向油底壳201补油可能是在油泵207从辅助机油箱202向补油腔203泵油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油泵207从辅助机油箱202向补油腔203泵油停止后,当在油泵207从辅助机油箱202向补油腔203泵油的时候,实现从补油腔203向油底壳201补油时,为了避防止油底壳201中的油位降低太多,本发明实施例中循环清洁管213的管径可以小于补油管204的管径。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的发动机补油系统在图4或图5所示的发动机补油系统的基础上,该发动机补油系统还包括排气管214,且排气管214与补油管204交汇于第三结点,排气管214与压力平衡管212交汇于第四结点。其中,第三结点为补油管204上的任意一点,如第三结点为补油管204连接油底壳201的端点,也可以为补油管204中部的任意一点。第四结点为压力平衡管212上的任意一点,如第四结点可以为压力平衡管212连接补油腔203的端点,也可以为压力平衡管212中部的任意一点。
由于发动机在运行之前,补油管204中会存在空气,通过设置排气管214,且设置排气管214与补油管交204汇于第三结点,排气管214与压力平衡管212交汇于第四结点,能够确保在发动机运行之前,将补油管204中的空气通过排气管214排至压力平衡管213,从而将补油管204中的空气排出,从而确保在通过补油管204向油底壳201补油时,补油比较顺畅。
需要说明的是,图2至图6所对应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补油系统,能够适用于各种机组,例如通信机组如通信基站等,或者发电机组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结合图2至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提供发动机补油系统,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补油方法,该发动机补油系统的补油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至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提供发动机补油系统。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补油系统的补油方法包括:
701、油泵按照预设运行方式从辅助机油箱向补油腔泵油。
关于预设运行方式的具体内容已在上面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解释,具体可参见上面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在赘述。
702、当补油腔的油位高于油底壳的油位时,第一单向阀开启,补油腔通过补油管向油底壳补油。
结合图2至图6所示的发动机补油系统,由于油底壳与补油腔通过补油管连通,能够确保一旦补油腔中的油高于油底壳的油位时,第一单向阀即导通,从而实现由补油腔向油底壳补油,从而确保油底壳中的油位始终保持在一个固定高度,使得油底壳中的油量充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当辅助机油箱的油位高于预设阈值时,油泵按照预设运行方式从辅助机油箱向补油腔泵油,并通过当补油腔的油位高于油底壳的油位时,控制第一单向阀开启,并使得补油腔通过补油管向油底壳补油,不仅实现一种润滑油的自动补给技术,使得油底壳中的油位始终与补油腔中的油位平齐,而且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确保在补油时,润滑油仅可以由补油腔向油底壳流动,从而避免当在油底壳中预先装上机油运输机组时,油底壳中的润滑油不至于流入补油腔或者辅助机油箱,确保油底的润滑油的油量充足。另外,由于补油管上设置了第一单向阀,使得发动机运行过程所产生的高压燃气不会通过补油管到达辅助机油箱,并从辅助机油箱的进油口冒出,使得辅助机油箱的进油口不会出现冒白气现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油泵从辅助机油箱向补油腔泵油时,油泵还通过循环清洁管从油底壳向补油腔泵油。
具体地,结合图5,由于循环清洁管与补油交汇于第一结点,循环清洁管与进油管交汇于第二结点,因此,在油泵从辅助机油箱向补油腔泵油的同时,油泵还从油底壳中抽取部分润滑油,并通过循环清洁管流回补油腔,从而实现对油底壳中的润滑油进行循环清洁。
其中,由于补油腔向油底壳补油可能是在油泵从辅助机油箱向补油腔泵油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油从辅助机油箱向补油腔泵油停止后,当在油泵从辅助机油箱向补油腔泵油的时候,实现从补油腔向油底壳补油时,油泵从油底壳泵油的油量小于由补油腔向油底壳补油的油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发动机的运行之前,还可以通过排气管将补油管中的空气排出,从而确保在通过补油管向油底壳补油时,补油比较顺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补油系统包括:油底壳、辅助机油箱以及在所述辅助机油箱上部设置的补油腔;所述油底壳与所述补油腔通过补油管连接,所述补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补油腔与所述辅助机油箱通过进油管连接,所述进油管上设置有油泵;所述补油腔内部设置有溢流管,且所述溢流管的上端介于所述油底壳的预设油位高度范围之间;
其中,所述油泵按照预设运行方式从所述辅助机油箱通过所述进油管向所述补油腔泵油;当所述补油腔的油位高于所述油底壳的油位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开启,所述补油腔通过所述补油管向所述油底壳补油;
所述发动机补油系统还包括循环清洁管,所述循环清洁管与所述补油管交汇于第一结点,所述第一结点为所述补油管连接所述油底壳的端点,所述循环清洁管与所述进油管交汇于第二结点,所述第二结点为所述进油管连接所述补油腔的端点,所述循环清洁管的管径小于所述补油管的管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补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油箱通过挡板分割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第二单向阀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补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与所述补油腔还通过压力平衡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补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补油系统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补油管交汇于第三结点,所述第三结点为所述补油管连接所述油底壳的端点,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压力平衡管交汇于第四结点,所述第四结点为所述压力平衡管上的任意一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动机补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油箱内设置有油位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补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配置有可拆卸的封闭口盖。
7.一种发动机补油系统的补油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权1至权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动机补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油泵按照预设运行方式从所述辅助机油箱向所述补油腔泵油;
当补油腔的油位高于油底壳的油位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开启,所述补油腔通过所述补油管向所述油底壳补油;
当所述油泵从所述辅助机油箱向所述补油腔泵油时,所述油泵还通过循环清洁管从所述油底壳向所述补油腔泵油,其中,所述油泵从所述油底壳泵油的油量小于由所述补油腔向所述油底壳补油的油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发动机的运行之前,通过排气管将所述补油管中的空气排出。
CN201510671078.0A 2015-10-16 2015-10-16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Active CN105221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1078.0A CN105221212B (zh) 2015-10-16 2015-10-16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EP16854919.4A EP3354871A4 (en) 2015-10-16 2016-10-11 Engine oil top-up system and oil top-up method therefor
PCT/CN2016/101737 WO2017063541A1 (zh) 2015-10-16 2016-10-11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1078.0A CN105221212B (zh) 2015-10-16 2015-10-16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1212A CN105221212A (zh) 2016-01-06
CN105221212B true CN105221212B (zh) 2018-05-18

Family

ID=54990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1078.0A Active CN105221212B (zh) 2015-10-16 2015-10-16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54871A4 (zh)
CN (1) CN105221212B (zh)
WO (1) WO20170635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1212B (zh) * 2015-10-16 2018-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CN108590805B (zh) * 2018-03-29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其补油、装配方法、发动机
CN109695490B (zh) * 2019-02-27 2024-03-15 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监控发动机机油液位并自动补油的装置
CN110578867A (zh) * 2019-09-29 2019-12-17 大唐保定热电厂 一种一机多用的补油滤油系统
CN112324535A (zh) * 2020-09-26 2021-02-05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阶梯润滑方法及其发动机
CN112856196B (zh) * 2020-12-30 2022-03-04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机润滑系统
CN113638941B (zh) * 2021-07-20 2023-08-11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油箱防污染自动补换油装置与方法
CN114151708B (zh) * 2021-12-08 2023-06-02 南京赛洛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油雾润滑系统的不间断补油装置
CN114542688A (zh) * 2022-01-26 2022-05-27 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装置的保压补偿控制系统
CN114856749B (zh) * 2022-04-12 2023-10-20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9305B2 (ja) * 2004-05-13 2009-08-05 デンヨー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オイル循環装置
CN102536379A (zh) * 2012-01-19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机油自动清洁系统及其连通器回油管路及发动机系统
CN103256095A (zh) * 2013-04-18 2013-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及其补换油系统
CN203962091U (zh) * 2014-05-13 2014-11-26 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油底壳自动补油系统
CN204646359U (zh) * 2015-05-28 2015-09-16 潍柴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柴油发电机组机油自动补给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0915A (ja) * 1983-02-15 1984-08-29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給油装置
JPH01219305A (ja) * 1988-02-26 1989-09-01 Nippon Denso Co Ltd エンジンオイル自動補給装置
JPH0539708A (ja) * 1991-08-05 1993-02-19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等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オイルパンのオイルレベル調節装置
JPH11148332A (ja) * 1997-11-14 1999-06-02 Kubota Corp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自動補給装置
DE29813479U1 (de) * 1998-06-29 1999-11-11 Brohl Franz Josef Nachfüllvorrichtung
JP2000213324A (ja) * 1999-01-20 2000-08-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ンジンオイル補給装置及びこのエンジンオイル補給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CN201318204Y (zh) * 2008-12-14 2009-09-30 陈新 汽车润滑系统自动保护装置
CN101929369A (zh) * 2009-06-19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润滑油补给装置
NL2007335C2 (en) * 2011-09-02 2013-03-05 Groeneveld Transp Efficiency B V Oi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 method for oil management of such an engine.
CN202360179U (zh) * 2011-12-06 2012-08-01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机油自动补给和更换装置
CN103225574A (zh) * 2013-04-15 2013-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燃油系统
CN103982266A (zh) * 2014-05-17 2014-08-13 于洪伟 发动机机油加注装置
CN105221212B (zh) * 2015-10-16 2018-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9305B2 (ja) * 2004-05-13 2009-08-05 デンヨー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オイル循環装置
CN102536379A (zh) * 2012-01-19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机油自动清洁系统及其连通器回油管路及发动机系统
CN103256095A (zh) * 2013-04-18 2013-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及其补换油系统
CN203962091U (zh) * 2014-05-13 2014-11-26 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油底壳自动补油系统
CN204646359U (zh) * 2015-05-28 2015-09-16 潍柴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柴油发电机组机油自动补给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63541A1 (zh) 2017-04-20
CN105221212A (zh) 2016-01-06
EP3354871A4 (en) 2018-10-10
EP3354871A1 (en)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1212B (zh)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CN201429260Y (zh) 带闲置冷媒循环利用功能的多功能热泵
JP5937681B2 (ja) 燃料システムからの燃料漏れを減少させる燃料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RU2718372C1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система смазки и масляный фильтр двигателя
CN204610289U (zh) 一种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
KR101243582B1 (ko) 차량 엔진 냉각계통의 냉각수 자동 교환 장치
KR20140092781A (ko) 연료 공급 시스템
CN105115681B (zh) 主泵水力部件的静压试验系统
CN105422453B (zh) 一种无油螺杆式两级空气压缩机
CN206555192U (zh) 顶驱钻机用节能液压泵站系统
FR3067385B1 (fr) Machine de detente et procedes d'utilisation d'une telle machine
KR102158647B1 (ko) 엔진 윤활 시스템의 윤활펌프 드라이 런닝 방지장치 및 방법
CN206015777U (zh) 液压挖掘机回转节能系统
CN204285916U (zh) 一种新型中央空调主机排注油装置
RU2273745C1 (ru) Масляная система газотурбин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RU267823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лотнения внутренней полости турбомашины
CN106193175A (zh) 一种液压挖掘机回转节能系统
CN105605554A (zh) 300mw及以上等级火电机组的凝结水补水方法及装置
CN207686783U (zh) 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及车辆
CN204827645U (zh) 膨胀水箱
CN204626526U (zh) 供水系统
CN204609970U (zh) 一种船用主柴油机润滑系统
CN211924433U (zh) 无油中高压空气压缩机
CN203584968U (zh) 一种用于更换大流量稀油站滤芯的滤筒排油装置
CN103644444B (zh) 立柱润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4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