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6749B - 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6749B
CN114856749B CN202210383864.0A CN202210383864A CN114856749B CN 114856749 B CN114856749 B CN 114856749B CN 202210383864 A CN202210383864 A CN 202210383864A CN 114856749 B CN114856749 B CN 1148567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uction pipe
state
engine
switc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38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56749A (zh
Inventor
欧阳丹
施发义
张丽珠
何元章
查乃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3838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67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6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6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56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6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2Closed-circuit lubricating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M1/02 - F01M1/1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8Indicating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004Oils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004Oilsumps
    • F01M2011/0037Oilsumps with different oil compartments
    • F01M2011/0045Oilsumps with different oil compart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oil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其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内部具有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第一吸油管,位于所述第一油腔内;第二吸油管,位于所述第二油腔内;切换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与所述第二吸油管的开启和关闭;其中,所述第一油腔具有进油结构,所述油底壳外部的机油能够由所述进油结构进入所述第一油腔,且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之间通过单向阀连通,以使所述机油能够从所述第一油腔流入所述第二油腔。其控制策略为上述润滑系统的控制策略。通过润滑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控制策略解决曲轴搅油和机油集滤器吸不到机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
背景技术
为了使发动机机油温度快速上升,在冷启动时,发动机只吸取油底壳中一个腔体里面的机油,仅单个腔体机油参与循环,机油温度超过一定限值后,通过温控阀连通油底壳两个腔体,使整个油底壳里面机油参与循环,具有一定的节油效果。在车辆进行极限运动时,两个油底壳里面机油会倾斜,导致机油液面升高,发生曲轴搅油的现象,同时出现集滤器吸不到机油的情况,影响车辆加速性能和发动机油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以解决曲轴搅油和机油集滤器吸不到机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内部具有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第一吸油管,位于所述第一油腔内;第二吸油管,位于所述第二油腔内;切换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与所述第二吸油管的开启和关闭;其中,所述第一油腔具有进油结构,所述油底壳外部的机油能够由所述进油结构进入所述第一油腔,且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之间通过单向阀连通,以使所述机油能够从所述第一油腔流入所述第二油腔。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电控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与所述第二吸油管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阀包括:第一阀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吸油管;第二阀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吸油管;电机,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阀门开启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阀门关闭;在所述第一阀门的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二阀门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腔为封闭油腔,所述第一油腔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二油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腔向下延伸至低于所述第二油腔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腔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呈预设角度,使机油流入所述第一油腔的底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润滑系统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适用于控制上述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传感器,该控制策略包括:由所述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状态信息确认所述油底壳的状态;基于所述油底壳的状态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与所述第二吸油管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由所述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状态信息确认所述油底壳的状态,包括: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内的机油的温度;在所述温度超过温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机油处于高温状态;在所述温度不超过所述温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机油处于低温状态;所述基于所述油底壳的状态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包括:在所述机油处于高温状态时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关闭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开启;在所述机油处于低温状态时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开启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角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由所述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状态信息确认所述油底壳的状态,包括:由所述角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的倾斜角度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内的加速度;在所述倾斜角度超过倾斜阈值或所述加速度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油底壳的机油的液面处于高度倾斜状态;在所述倾斜角度不超过倾斜阈值和所述加速度不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油底壳的机油的液面处于低度倾斜状态;所述基于所述油底壳的状态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包括:在所述机油的液面处于高度倾斜状态时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关闭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开启;在所述机油的液面处于低度倾斜状态时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开启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由所述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状态信息确认所述油底壳的状态,包括:由所述角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的倾斜角度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的加速度;在所述倾斜角度超过倾斜阈值或所述加速度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油底壳的机油的液面处于高度倾斜状态;在所述倾斜角度不超过倾斜阈值和所述加速度不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油底壳的机油的液面处于低度倾斜状态;在所述机油的液面处于低度倾斜状态下,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内的机油的温度;在所述温度超过第一温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油底壳处于高温状态;在所述温度不超过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油底壳处于低温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油底壳的状态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与所述第二吸油管的开启和关闭,包括:在所述机油的液面处于高度倾斜状态时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关闭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开启;在所述机油处于高温状态时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关闭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开启;在所述机油处于低温状态时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开启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该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第一吸油管,第二吸油管和切换装置。油底壳内部具有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第一吸油管位于第一油腔内,第二吸油管位于第二油腔内。切换装置用于控制第一吸油管与第二吸油管的开启和关闭,其中,第一油腔具有进油结构,油底壳外部的机油能够由进油结构进入第一油腔,且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之间通过单向阀连通,以使机油能够从第一油腔流入第二油腔。在冷启动时,发动机仅单个腔体机油参与循环,使发动机机油温度快速上升,机油温度超过一定限值后,使整个油底壳机油参与循环,从而具有一定的节油效果。同时在车辆进行极限运动时,解决机油液面倾斜而导致的曲轴搅油和机油集滤器吸不到机油的问题,减小对车辆加速性能的影响和降低发动机的油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控制策略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控制策略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控制策略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控制策略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润滑系统;10、油底壳;11、第一油腔;12、第二油腔;121、通气阀;13、进油结构;14、单向阀;20、第一吸油管;30、第二吸油管;40、切换装置;41、机油泵;42、集滤器油管;421、滤网;43、电控阀;431、第一阀门;432、第二阀门;433、电机;50、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第一吸油管,第二吸油管和切换装置,适用于任何类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例如,该润滑系统可以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的润滑,解决柴油机机油液面倾斜而导致的曲轴搅油和机油集滤器吸不到机油的问题;例如,该润滑系统可以应用于汽油发动机的润滑,解决汽油机机油液面倾斜而导致的曲轴搅油和机油集滤器吸不到机油的问题。该润滑系统同样适用不同型号的发动机,例如,该润滑系统可以应用于家用轿车发动机的润滑,该润滑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商用客车发动机的润滑。其控制策略为上述润滑系统的控制策略。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均以家用汽油发动机润滑系统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润滑系统应用的发动机的类型对润滑系统的结构不造成任何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润滑系统1包括油底壳10,第一吸油管20,第二吸油管30和切换装置40。
油底壳10是曲轴箱的下半部,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机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机油氧化,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车辆发生极限运动,机油的液面50发生变化,机油的使用量应当满足车辆在极限运动时,液面发生最大倾斜角时,曲轴不会出现搅油的情况,具体情况在下文详细描述。油底壳10内部具有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的数量均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为了便于说明,以下描述中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的数量均为1,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可以以任何形状布置在油底壳10的底部,例如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可以在水平面上相邻设置;例如第一油腔11可以设置在第二油腔12的上方。为了提高机油加热的速度,第一油腔11的容积可以小于第二油腔12的容积,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第一吸油管20位于第一油腔11内,第二吸油管30位于第二油腔12内,为了保证第一吸油管20和第二吸油管30吸油效率,避免在急加速,急减速或者急转弯吸不到机油的情况,第一吸油管20与第二吸油管30可以设置在不同方向上的两端,同时可以将第一吸油管20的吸油口贴近第一油腔11的底部,第二吸油管30的吸油口贴近第二油腔12的底部,从而保证第一吸油管20与第二吸油管30至少存在一个吸油管能够吸到油。
切换装置40用于控制第一吸油管20与第二吸油管30的开启和关闭,任何能够控制第一吸油管20与第二吸油管30的开启和关闭的装置和结构均符合本案的要求,例如切换装置40包括与吸油管数量相配的机油泵41以及集滤器油管42,具体如图2所示。一个吸油管,一个集滤器油管和一个机油泵为一组吸油装置,具体可以理解为,一个集滤器油管42一端与第一吸油管20连接,另一端与机油泵41连接;同理,另一个集滤器油管42一端与第二吸油管30连接,其另一端与另一个机油泵41连接。通过不同机油泵41控制第一吸油管20与第二吸油管30的开启和关闭。集滤器油管42内部还设置有滤网421,用于过滤机油中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机油泵,造成发动机零部件的磨损。例如切换装置40也可以包括电控阀43,通过电控阀43控制第一吸油管20与第二吸油管30的开启和关闭,具体内容在下文详细描述。
其中,第一油腔11具有进油结构13,油底壳10外部的机油能够由进油结构13进入第一油腔11,且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之间通过单向阀14连通,以使机油能够从第一油腔11流入第二油腔12。此处的进油结构13可以理解为任何能够防止油底壳10外部的机油落入第二油腔12,使油底壳10外部的机油进入第一油腔11的装置或者结构,例如进油结构13包括多个集油盘,具体可以理解为在发动机润滑时产生机油的零部件下方设置集油盘,集油盘与第一油腔11之间设置有油管,发动机润滑产生的机油落入集油盘中,通过集油盘的油管流入到第一油腔11,具体集油盘的数量以及形状尺寸在此不做限定,根据发动机实际情况而定,符合要求即可。例如进油结构13也可以为第二油腔12上方的盖板,具体可以理解为发动机润滑时产生机油落在第二油腔12上方的盖板上,而不会落入第二油腔12内,机油通过第二油腔12上方的盖板流入到第一油腔11。第一油腔11与第二油腔12通过单向阀14连通,进入第二油腔12的机油必须经过第一油腔11。单向阀14可以布置在第一油腔11的底部位置,便于第一油腔11的机油进入第二油腔12。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润滑系统的结构以及机油润滑的原理进行示例性说明。
第一吸油管开启,第二吸油管关闭,第一吸油管20从第一油腔11中吸油,从而对发动机的零部件进行润滑,润滑后的机油通过进油结构13流回第一油腔11,实现第一油腔11内的机油的循环,第二油腔12的机油不参与循环,可以快速提高机油温度,降低机油粘度,降低发动机油耗。第一吸油管关闭,第二吸油管开启,第二吸油管30从第二油腔12中吸油,从而对发动机的零部件进行润滑,润滑后的机油通过进油结构13流回第一油腔11,机油再通过单向阀14使机油从第一油腔11进入第二油腔12,从而实现油底壳机油的全部循环,保证机油的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该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第一吸油管,第二吸油管和切换装置。油底壳内部具有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第一吸油管位于第一油腔内,第二吸油管位于第二油腔内。切换装置用于控制第一吸油管与第二吸油管的开启和关闭,其中,第一油腔具有进油结构,油底壳外部的机油能够由进油结构进入第一油腔,且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之间通过单向阀连通,以使机油能够从第一油腔流入第二油腔。在冷启动时,发动机仅单个腔体机油参与循环,使发动机机油温度快速上升,机油温度超过一定限值后,使整个油底壳机油参与循环,从而具有一定的节油效果。同时在车辆进行极限运动时,解决机油液面倾斜而导致的曲轴搅油和机油集滤器吸不到机油的问题,减小对车辆加速性能的影响和降低发动机的油耗。
在一些实施中,如图3所示,为了节省发动机的空间,便于发动机零部件的布置,切换装置40包括电控阀43,电控阀43用于控制第一吸油管20与第二吸油管30的开启和关闭。具体可以理解为,发动机润滑系统1仅安装一个机油泵41,机油泵41连接集滤器油管42,集滤器油管42分别连接第一吸油管20和第二吸油管30,第一吸油管20上设置电控阀43,第二吸油管30上也设置有电控阀43,每个电控阀43控制一个吸油管。电控阀43的具体安装位置不做限定,任何能够控制第一吸油管20与第二吸油管30的开启和关闭的位置均符合要求。
在一些实施中,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节省发动机的空间,电控阀43的数量可以为1,电控阀43包括第一阀门431,第二阀门432和电机433。第一阀门431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吸油管20,第二阀门432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吸油管30,电机433与第一阀门431和第二阀门432连接;其中,在第一阀门431开启的状态下,第二阀门432关闭;在第一阀门431的关闭状态下,第二阀门432开启。任何能够控制一个阀门开启则另一个阀门关闭的结构或者装置均符合要求,示例性的,电机433安装在第一吸油管20与第二吸油管30之间,电机轴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阀门431和第二阀门432,第一阀门431和第二阀门432为圆形且可以固定在电机轴上,随着电机轴进行转动,例如,第一吸油管20与第二吸油管30均沿竖直方向布置,则第一阀门431和第二阀门432可以设置成90度夹角,电机433带动第一阀门431和第二阀门432的转动,电机433转动使第一阀门431关闭,则第二阀门432此时处于开启状态;电机433转动使第一阀门431开启,则第二阀门432此时处于关闭状态;例如,第一吸油管20与第二吸油管30呈相互垂直方向布置,则第一阀门431和第二阀门432之间不存在夹角,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电机433转动带动其中一个阀门开启,则另一个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示例性的,电机433可以安装在第一吸油管20与第二吸油管30的一侧,如图4所示,电机433通过电机轴分别与第一阀门431和第二阀门432连接,采用平动的方式实现第一阀门431和第二阀门432的开启和关闭。
在一些实施中,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吸油效率,进油结构13可以为密封装置,将第二油腔12设置为封闭油腔,具体可以理解为,第二油腔12进行封闭形成封闭油腔,此处的封闭可以理解为油底壳10外部的机油无法直接进入第二油腔12,只能流入到第一油腔11中,然后通过单向阀14进入第二油腔12,第二油腔12设置有通气阀121,通过通气阀121保持压力的平衡,同时确保机油能够顺利从第一油腔11进入第二油腔12,通气阀121可以设置在第二油腔12的顶部,便于稳定压强。第一油腔11至少部分高于第二油腔12,可以理解为便于第一油腔11的机油顺利流入第二油腔12,在第二油腔12的通气阀121的辅助下,形成连通器,使第二油腔12的机油的液面不会低于第一油腔11的机油的液面,例如第一油腔11全部位于第二油腔12之上,如图5所示,同时进一步的,第一油腔11的部分可以位于第二油腔12之上,第一油腔11的机油液面超过第二油腔12的顶面,则始终保证第二油腔12充满机油,则第二吸油管30能随时从第二油腔12中吸油。
在一些实施中,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减小油底壳10的体积,同时便于第一油腔11内的机油流入到第二油腔12内,第一油腔11向下延伸至低于第二油腔12的上表面。具体可以理解为,第一油腔11的底部应当低于第二油腔12的上表面,第一油腔11的顶部超过第二油腔12的上表面,例如,第一油腔11的底部位于第二油腔12竖直方向上的中部位置,第一油腔11的机油可以通过单向阀14流入到第二油腔12中,进一步为了空间的最大化,第一油腔11的底部可以与第二油腔12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均设置在油底壳10的底部,第一油腔11同时覆盖于第二油腔12的上方,使第二油腔12水平方向的相邻位置与竖直方向上相邻位置均为第一油腔11,始终保证第二油腔12充满机油。
在一些实施中,如图6所示,第二油腔12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呈预设角度,使机油流入第一油腔11的底部。具体可以理解为,第二油腔12的上表面倾斜与水平面存在夹角,发动机匀速行驶,油底壳10外部的机油落入在第二油腔12的上表面,机油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在第二油腔12的上表面发生运动,机油沿着第二油腔12的上表面滑入第一油腔11内,同时在发生液面的倾斜的情况下,液面倾斜角小于预设角度时,机油在在重力的作用下仍从第二油腔12的上表面滑入第一油腔11内,进一步降低了液面倾斜时曲轴出现搅油的可能性。第二油腔12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适用于如图1至图6中任意一幅所示的润滑系统。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控制策略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控制策略的流程包括:
步骤S1,由传感器获取油底壳的状态信息,并基于状态信息确认油底壳的状态。
具体的,在油底壳上设置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获取油底壳的信息,传感器可以为任何类型的传感器,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传感器的类型进行设定,具体传感器的类型,传感器的数量以及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此不做限,能够获取油底壳数据即可。示例性的,传感器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第一油腔内部的底部,通过温度传感器识别油底壳内机油的温度从而判断机油处于高温状态还是低温状态,具体内容在后文详细描述;示例性的,传感器可以为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油底壳的壁面上,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油底壳的运动状态信息,从而确定油底壳处于加速状态或者均速状态,具体内容在后文详细描述。
步骤S2,基于油底壳的状态向切换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切换装置响应于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吸油管与第二吸油管的开启和关闭。
具体的,基于油底壳的状态通过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向切换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例如,切换装置可以为多个机油泵,多个机油泵响应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发来的指令,通过不同的机油泵控制不同吸油管的开启和关闭;例如,切换装置可以为电控阀,电控阀响应发动机的控制系统的指令,通过电控阀控制第一吸油管与第二吸油管的开启和关闭。示例性的,切换装置为机油泵,基于油底壳的机油温度状态,通过控制系统向机油泵发送指令,部分机油泵开启吸油,部分机油泵关闭停止吸油;示例性的,切换装置为电控阀,基于油底壳的加速度运动状态,通过控制系统向电控阀发送指令,电控阀控制部分吸油管开启,控制部分吸油管关闭。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控制策略的流程示意图,基于图7,图7中的步骤S1包括:
步骤S11,由温度传感器获取油底壳内的机油的温度。
具体的,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为了检测温度更加准确可以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同时便于温度传感器时刻能够检测到机油温度,温度传感器应当处于机油液面以下,可选的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油底壳第一油腔内部的底部,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第一油腔内的机油的温度。
步骤S12,在温度超过温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机油处于高温状态;在温度不超过温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机油处于低温状态。
具体的,设定温度阈值,通过温度阈值判断机油处于高温状态还是低温状态,温度阈值与汽车所处的环境以及机油的性质有关,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例如,温度阈值设定为80摄氏度,在温度传感器检测机油温度大于等于80摄氏度时,确认机油处于高温状态,在温度传感器检测机油温度小于80摄氏度时,确认机油处于低温状态,80摄氏度则为高温与低温的分界点。
基于图7,图7中的步骤S2包括:
步骤S21,在机油处于高温状态时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切换装置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吸油管关闭和第二吸油管开启;在机油处于低温状态时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切换装置响应于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吸油管开启和第二吸油管关闭。
具体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接收到传感器发来的油底壳状态信息,向切换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例如切换装置为电控阀,示例性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确认机油处于高温状态,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切换装置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通过电控阀的电机转动控制第一吸油管关闭同时控制第二吸油管开启,此时机油从第二油腔内的第二吸油管进入机油泵从而对发动机的零部件进行润滑,润滑后的机油通过进油结构流回第一油腔,再通过单向阀使机油从第一油腔进入第二油腔,从而实现油底壳机油的全部循环。示例性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确认机油处于低温状态,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切换装置响应于第二控制指令,通过电控阀的电机转动控制第一吸油管开启同时控制第二吸油管关闭,此时机油从第一油腔内的第一吸油管进入机油泵从而对发动机的零部件进行润滑,润滑后的机油通过进油结构流回第一油腔,从而实现油底壳中部分机油的循环,加快机油的升温。
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控制策略的流程示意图,基于图7,图7中的步骤S1包括:
步骤S13,由角度传感器获取油底壳的倾斜角度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油底壳内的加速度。
具体的,传感器为角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为了检测温度更加准确可以设置多个角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直接安装在油底壳的壁面上,通过角度传感器获取油底壳的倾斜角度,从而判断液面的倾斜角度,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油底壳内的加速度。
步骤S14,在倾斜角度超过倾斜阈值或加速度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油底壳的机油的液面处于高度倾斜状态;在倾斜角度不超过倾斜阈值和加速度不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油底壳的机油的液面处于低度倾斜状态。
具体的,设定倾斜阈值和加速度阈值,通过倾斜阈值和加速度阈值判断机油处于高度倾斜状态还是低度倾斜状态,不同车型倾斜阈值和加速度阈值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倾斜阈值设定为倾斜20度,加速度阈值设定为5m/s2(m/s2,米每二次方秒),可以理解为急加速或者急减速。角度传感器检测到油底壳倾斜角大于等于20度或者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油底壳加速度大于等于5m/s2,确认机油处于高度倾斜状态;角度传感器检测到油底壳倾斜角小于20度和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油底壳加速度小于5m/s2,确认机油处于低度倾斜状态。
基于图7,图7中的步骤S2包括:
步骤S22,在机油的液面处于高度倾斜状态时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切换装置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吸油管关闭和第二吸油管开启;在机油的液面处于低度倾斜状态时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切换装置响应于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吸油管开启和第二吸油管关闭。
具体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接收到传感器发来的油底壳状态信息,向切换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例如切换装置为电控阀,示例性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确认机油处于高度倾斜状态,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切换装置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通过电控阀的电机转动控制第一吸油管关闭同时控制第二吸油管开启,保证机油泵能够吸到油,此时机油从第二油腔内的第二吸油管进入机油泵从而对发动机的零部件进行润滑,润滑后的机油通过进油结构流回第一油腔,再通过单向阀使机油从第一油腔进入第二油腔,从而实现油底壳机油的全部循环。示例性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确认机油处于低度倾斜状态,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切换装置响应于第二控制指令,通过电控阀的电机转动控制第一吸油管开启同时控制第二吸油管关闭,此时机油从第一油腔内的第一吸油管进入机油泵从而对发动机的零部件进行润滑,润滑后的机油通过进油结构流回第一油腔,从而实现油底壳中部分机油的循环。
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控制策略的流程示意图,基于图7,图7中的步骤S1包括:
步骤S15,由角度传感器获取油底壳的倾斜角度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油底壳内的加速度。
具体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首先通过角度传感器获取油底壳的倾斜角度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油底壳内的加速度。具体内容前文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6,在倾斜角度超过倾斜阈值或加速度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油底壳的机油的液面处于高度倾斜状态;在倾斜角度不超过倾斜阈值和加速度不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油底壳的机油的液面处于低度倾斜状态。
具体的,设定倾斜阈值和加速度阈值,通过倾斜阈值和加速度阈值判断机油处于高度倾斜状态还是低度倾斜状态,具体内容前文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7,在机油的液面处于低度倾斜状态下,由温度传感器获取油底壳内的机油的温度。
在通过倾斜阈值和加速度阈值判断机油处于低度倾斜状态下,再由温度传感器获取油底壳中第一油腔内的机油温度。
步骤S18,在温度超过第一温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油底壳处于高温状态;在温度不超过第一温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油底壳处于低温状态。
具体的,设定温度阈值,通过温度阈值判断机油处于高温状态还是低温状态,具体内容前文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每隔预设时长获取油底壳的状态信息,并基于当前状态信息确认油底壳的状态,在状态信息发生冲突时,以最新检测的状态为准,例如液面处于低度倾斜状态下,温度传感器识别机油温度不超过第一温度阈值的状态时,判断当前的状态为低温状态,此刻车辆突然发生极限运动,机油液面超过阈值,则此刻控制系统判断油底壳的状态为高度倾斜状态,而非低温状态。
基于图7,图7中的步骤S2包括:
步骤S22,在机油的液面处于高度倾斜状态时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切换装置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吸油管关闭和第二吸油管开启;在机油处于高温状态时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切换装置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吸油管关闭和第二吸油管开启;在机油处于低温状态时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切换装置响应于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第一吸油管开启和第二吸油管关闭。
具体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接收到传感器发来的油底壳状态信息,向切换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例如切换装置为电控阀,示例性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确认机油处于高度倾斜状态,此刻不再需要进行机油温度的判断,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可以提高识别效率同时也能节省能量,第一控制指令具体内容前文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示例性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确认机油处于低度倾斜状态,同时机油温度处于高温状态,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具体内容前文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示例性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确认机油处于低度倾斜状态,同时机油温度处于低温状态,向切换装置发送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具体内容前文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底壳,内部具有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油腔为封闭油腔;
第一吸油管,位于所述第一油腔内;
第二吸油管,位于所述第二油腔内;
切换装置,所述油底壳的倾斜角度超过倾斜阈值,或加速度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所述切换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关闭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开启;所述油底壳的倾斜角度不超过倾斜阈值,且所述加速度不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所述切换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开启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关闭;
其中,所述第一油腔具有进油结构,所述油底壳外部的机油能够由所述进油结构进入所述第一油腔,且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之间通过单向阀连通,以使所述机油能够从所述第一油腔流入所述第二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
电控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与所述第二吸油管的开启和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阀包括:
第一阀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吸油管;
第二阀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吸油管;
电机,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阀门开启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阀门关闭;在所述第一阀门的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二阀门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腔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二油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腔向下延伸至低于所述第二油腔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腔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呈预设角度,使机油流入所述第一油腔的底部。
7.一种润滑系统的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策略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角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策略包括:由所述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状态信息确认所述油底壳的状态;基于所述油底壳的状态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与所述第二吸油管的开启和关闭;
其中,所述由所述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状态信息确认所述油底壳的状态,包括:
由所述角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的倾斜角度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内的加速度;
在所述倾斜角度超过倾斜阈值或所述加速度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油底壳的机油的液面处于高度倾斜状态;在所述倾斜角度不超过倾斜阈值和所述加速度不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油底壳的机油的液面处于低度倾斜状态;
所述基于所述油底壳的状态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包括:
在所述机油的液面处于高度倾斜状态时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关闭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开启;在所述机油的液面处于低度倾斜状态时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开启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关闭。
8.一种润滑系统的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内部具有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油腔为封闭油腔;第一吸油管,位于所述第一油腔内;第二吸油管,位于所述第二油腔内;切换装置;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角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策略包括:
由所述角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的倾斜角度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内的加速度;
在所述倾斜角度超过倾斜阈值或所述加速度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油底壳的机油的液面处于高度倾斜状态;在所述倾斜角度不超过倾斜阈值和所述加速度不超过加速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油底壳的机油的液面处于低度倾斜状态;
在所述机油的液面处于低度倾斜状态下,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油底壳内的机油的温度;
在所述温度超过第一温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油底壳处于高温状态;在所述温度不超过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状态下,确认所述油底壳处于低温状态;在所述机油的液面处于高度倾斜状态时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关闭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开启;在所述机油处于高温状态时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关闭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开启;在所述机油处于低温状态时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切换装置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吸油管开启和所述第二吸油管关闭。
CN202210383864.0A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 Active CN1148567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3864.0A CN114856749B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3864.0A CN114856749B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6749A CN114856749A (zh) 2022-08-05
CN114856749B true CN114856749B (zh) 2023-10-20

Family

ID=82631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3864.0A Active CN114856749B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674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25537A (en) * 1977-04-05 1978-11-01 Moser Franz X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vehicle
JP2006077704A (ja) * 2004-09-10 2006-03-23 Nissan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2009209885A (ja) * 2008-03-06 2009-09-17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用オイルポンプのストレーナ装置
CN105221212A (zh) * 2015-10-16 2016-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JP2016169624A (ja) * 2015-03-11 2016-09-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貯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25537A (en) * 1977-04-05 1978-11-01 Moser Franz X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vehicle
JP2006077704A (ja) * 2004-09-10 2006-03-23 Nissan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2009209885A (ja) * 2008-03-06 2009-09-17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用オイルポンプのストレーナ装置
JP2016169624A (ja) * 2015-03-11 2016-09-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貯留装置
CN105221212A (zh) * 2015-10-16 2016-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6749A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1398C (zh) 变速器
CN102562258B (zh) 进气冷却装置
JP4506513B2 (ja) 潤滑機構付き機械
EP1308328B1 (en) An air-conditioner for use in an automobile
CN103370248B (zh) 回油泵油位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1536406A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润滑系统
CN114856749B (zh) 一种润滑系统及控制策略
US4762201A (en) Dry sump scavenging system with independent head source
CN106536993A (zh) 用于对扭矩传递机构的润滑油进行调温的装置
KR0163000B1 (ko) 오일 펌프 장입형 윤활장치
JP2020061826A (ja) 車両用電動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US2011001136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pid Warming of the Oil in an Oil Pan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614340A (zh) 用于再循环空调中的油的系统和方法
CN105673128A (zh) 一种油底壳结构
CN101078361A (zh) 摩托艇发动机的干式油底壳
CN107575282B (zh) 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
CN111692325A (zh) 一种车辆及其动力总成、变速箱润滑系统与润滑方法
CN108661884B (zh) 一种自润滑无油压缩机油循环冷却系统及方法
US20060054446A1 (en) Clutch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for lubricating and cooling the same
JP3207405B2 (ja) エンジンヒートポンプ
CN114645747A (zh) 发动机机油泵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和车辆
JPH089366Y2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装置
JP3181267B2 (ja) エンジンヒートポンプの警報表示装置
JP2015007384A (ja) オイルパンの構造
CN215369984U (zh)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