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5282B - 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5282B
CN107575282B CN201610518829.XA CN201610518829A CN107575282B CN 107575282 B CN107575282 B CN 107575282B CN 201610518829 A CN201610518829 A CN 201610518829A CN 107575282 B CN107575282 B CN 1075752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sump
liquid level
sump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88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75282A (zh
Inventor
陈明
潘世艳
张小矛
徐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188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52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5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5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5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52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其中,发动机油底壳包括:主油底壳;副油底壳;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主油底壳,用于检测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液位控制结构,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副油底壳;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主油底壳。使用本发明的发动机油底壳,发动机冷起动时,参与润滑循环的机油量减少了,机油升温速率快,机油温度迅速升高。

Description

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车辆在运行时依靠发动机来提供动力,发动机部件的润滑和冷却是通过机油来完成的。发动机包括气缸体和曲轴箱,汽缸体与曲轴箱固定连接,其中,曲轴箱是发动机汽缸体用来安装曲轴的部位,且曲轴箱底部为油底壳,油底壳内贮存有用于润滑、冷却及密封的机油。
机油也称为润滑油,其能够在发动机的各摩擦副的表面上形成保护用的油膜,从而减少各零部件之间的摩擦损坏(简称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其中,为了保证润滑油能够正常形成润滑油膜并减少摩擦副的摩擦耗功,需要保证润滑油的运动粘度适宜,即控制润滑油的工作温度适宜,通常将润滑油的温度控制在90摄氏度至110摄氏度为佳。
目前的发动机润滑系统中仅有一个油底壳,当发动机停止运行时润滑系统内绝大部分润滑油都回流并储存在油底壳中,当发动机开始工作时机油泵通过吸油盘从油底壳底部吸入机油并提供给整个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
这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是在所有的发动机运行工况下整个油底壳内的润滑油都参与到润滑循环中。由于发动机的机油加注量在4L以上,且机油的比热容较大,因此整个油底壳内的机油的热容较大,在发动机冷起动工况需要一定的暖机时间使机油温度升高到理想的工作温度范围。
低温的机油具有较高的粘度,使得活塞、轴承等发动机摩擦副的摩擦耗功增加,如果能在发动机冷起动工况减少参与到润滑循环的机油的量,就可以有效提高机油的升温速率,使发动机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低摩擦耗功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在发动机冷起动时,机油的升温速率慢,低温的机油具有较高的粘度,使得活塞、轴承等发动机摩擦副的摩擦耗功增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包括:主油底壳;副油底壳;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主油底壳内,用于检测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液位控制结构,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副油底壳;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主油底壳。
可选的,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包括电磁阀和第一单向油泵;所述电磁阀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电磁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所述第一单向油泵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单向油泵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
可选的,所述液位控制结构为双向油泵;所述双向油泵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双向油泵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
可选的,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包括第二单向油泵和第三单向油泵;所述第二单向油泵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单向油泵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
所述第三单向油泵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三单向油泵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
可选的,所述液位控制结构被配置成和电子控制单元通信;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将检测到的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所对应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在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使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副油底壳;
在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使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主油底壳。
可选的,还包括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的液位;所述液位传感器被配置成和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通信,用于将检测到的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的液位所对应的液位信号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当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液位控制结构使所述机油停止流向所述副油底壳;
当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液位到达最低液位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液位控制结构使所述机油停止流向所述主油底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与上述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配合的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信号、所述液位传感器发送的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液位信号,根据接收并处理好的机油温度信号、机油液位信号向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发送指令;
在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指令为: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副油底壳;
在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指令为: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主油底壳;
当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时,所述指令为: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机油停止流向所述副油底壳;
当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液位到达最低液位时,所述指令为: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机油停止流向所述主油底壳。
可选的,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设定值、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
信号获取和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关于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信号、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液位信号;
比较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信号、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液位信号,将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信号对应的机油温度值与所述机油温度设定值比较并发送比较结果,将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液位信号对应的液位与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比较并发送比较结果;
指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向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发送所述指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发动机。
可选的,还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发动机油底壳包括主油底壳和副油底壳,其中主油底壳用于储存机油并向发动机润滑系统提供机油。发动机冷起动时,设于主油底壳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机油从主油底壳流向副油底壳,从而减少主油底壳内参与发动机润滑循环的机油总量,机油升温速率快,机油温度迅速升高。温度较高的机油具有较低的粘度,有利于发动机摩擦副的润滑,减少摩擦和磨损,从而降低发动机冷起动过程的燃油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为保证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循环所需的机油总量不变,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机油从副油底壳流回主油底壳。使得发动机在热机状态下,参与润滑循环的机油总量保持不变,不会缩短发动机更换机油的保养时间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发动机油底壳中主油底壳和副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并示出主油底壳和副油底壳的连接关系;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发动机油底壳中主油底壳和副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并示出主油底壳和副油底壳的连接关系;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发动机油底壳中主油底壳和副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并示出主油底壳和副油底壳的连接关系;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发动机油底壳中主油底壳和副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并示出主油底壳和副油底壳的连接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油底壳包括:主油底壳10,主油底壳10用于储存机油并向发动机润滑系统70提供机油;副油底壳20,副油底壳20也用于储存机油;在主油底壳10内设置温度传感器30,温度传感器30用于检测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其中,温度传感器30浸入主油底壳10内机油液面以下靠近吸油盘最低液位附近。
为了减少发动机冷起动工况时参与到润滑循环的机油的量,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还包括液位控制结构。在温度传感器30检测到的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液位控制结构控制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流向副油底壳20;那么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体积就会减少,从而可减少主油底壳10内参与发动机润滑循环的机油总量;主油泵80通过主吸油盘81从主油底壳10底部抽取参与发动机润滑循环的机油。主油底壳10内参与润滑循环的机油量减少了,也即主油底壳10中的液位H1下降了,机油升温速率快,机油温度迅速升高。
机油温度升高后,机油粘度降低,有利于发动机摩擦副的润滑,发动机的机械磨损和摩擦副的摩擦功减少;从而使发动机燃油消耗量变小。
当温度传感器30检测到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机油温度在90℃左右。此时,机油的温度为理想的工作温度,为保证发动机润滑系统70的润滑循环所需的机油总量不变,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机油从副油底壳20流回主油底壳10。使得发动机在热机状态下,参与润滑循环的机油总量保持不变,不会缩短发动机更换机油的保养时间周期。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主油底壳10和副油底壳20相互独立设置,即副油底壳20位于主油底壳10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副油底壳20位于主油底壳10的内腔中,通过合适的布置,也能实现机油在主油底壳10和副油底壳20之间流动。
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液位控制结构包括电磁阀40和第一单向油泵50;其中,电磁阀40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电磁阀40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主油底壳10连接,另一与副油底壳20连接。例如,电磁阀40的第一端口通过管道与主油底壳10连接,电磁阀40的第二端口也通过管道与副油底壳20连接。
同样,第一单向油泵50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单向油泵50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主油底壳10连接,另一与副油底壳20连接。例如,第一单向油泵50的第一端口通过管道与主油底壳10连接,第一单向油泵50的第二端口通过管道与副油底壳20连接。
本实施例中,液位控制结构被配置成和电子控制单元(图未示出)通信;温度传感器30用于将检测到的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所对应的温度信号发送给电子控制单元;在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液位控制结构使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流向副油底壳20;在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液位控制结构使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流向主油底壳10。
具体说来,本实施例中,副油底壳20位于主油底壳10之外,且主油底壳10的最低液位高于副油底壳20的最高液位,主油底壳10的最低液位处设有与电磁阀40连接的端口。可以理解为:当汽车停在地面,静止不动时,以地面为参考线,主油底壳10的最低液位相比于副油底壳20的最高液位远离地面。
本实施例中,当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此时,发动机处于冷起动工况。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磁阀40开启、第一单向油泵50关闭;此时,由于主油底壳10高于副油底壳20,且电磁阀40与主油底壳10的最低液位处的端口连接,机油在重力作用下,从主油底壳10流过电磁阀40再流向副油底壳20;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量减少,从而参与润滑循环的机油量减少,机油的升温速率快。
当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发动机处于热机状态,主油底壳10内机油的温度为理想的工作温度。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单向油泵50开启、电磁阀40关闭;第一单向油泵50通过第一吸油盘51将机油从副油底壳20抽回主油底壳10。使得发动机在热机状态下,参与润滑循环的机油总量保持不变,不会缩短发动机更换机油的保养时间周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液位控制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液位控制结构相同,副油底壳20也位于主油底壳10之外。参考图2,不同之处在于:副油底壳20的最低液位高于主油底壳10的最高液位,副油底壳20的最低液位处设有与电磁阀40连接的端口;即本实施例中,副油底壳20高于主油底壳10,第一吸油盘51位于主油底壳10的底部。
当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单向油泵50开启、电磁阀40关闭;第一单向油泵50通过第一吸油盘51将机油从主油底壳10抽向副油底壳20;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减少,相应的,参与润滑循环的机油量也减少了。
当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发动机处于热机状态,主油底壳内机油的温度为理想的工作温度。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磁阀40开启、第一单向油泵50关闭;由于副油底壳20高于主油底壳10,且电磁阀40与副油底壳20的底部连接,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在重力作用下,从副油底壳20流向主油底壳10。使得发动机在热机状态下,参与润滑循环的机油总量保持不变,不会缩短发动机更换机油的保养时间周期。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液位控制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液位控制结构不同。具体参考图3,液位控制结构包括第二单向油泵54和第三单向油泵56。第二单向油泵54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二单向油泵54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主油底壳10连接,另一与副油底壳20连接。例如,第二单向油泵54的第一端口通过管道与主油底壳10连接,第二单向油泵54的第二端口通过管道与副油底壳20连接。
第三单向油泵56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三单向油泵56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主油底壳10连接,另一与副油底壳20连接。例如,第三单向油泵56的第一端口通过管道与主油底壳10连接,第三单向油泵56的第二端口通过管道与副油底壳20连接。本实施例中,副油底壳20也位于主油底壳10之外。
当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单向油泵54开启、第三单向油泵56关闭;第二单向油泵54通过第二吸油盘55将机油从主油底壳10抽向副油底壳20。
当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三单向油泵56开启、第二单向油泵54关闭;第三单向油泵56通过第三吸油盘57将机油从副油底壳20抽向主油底壳10。
本实施例中,第二吸油盘55和第三吸油盘57分别浸没在主油底壳10和副油底壳20的最低液位以下。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液位控制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液位控制结构不同。具体参考图4,液位控制结构为双向油泵90;双向油泵90可以理解为:驱动双向油泵90工作的电机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从而通过电机的不同方向的旋转,控制双向油泵90抽取的机油的流向。
本实施例中,双向油泵90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双向油泵90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主油底壳10连接,另一与副油底壳20连接。例如,双向油泵90的第一端口通过管道和主油底壳10连接,双向油泵90的第二端口通过管道和副油底壳20连接。且,在主油底壳10内设有第四吸油盘91,在副油底壳20内设有第五吸油盘92。第四吸油盘91、第五吸油盘92分别浸没在主油底壳10和副油底壳20的最低液位以下,并通过管道与双向油泵90连接。
本实施例中,副油底壳20位于主油底壳10之外;当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双向油泵90沿第一方向开启,实际是控制驱动双向油泵90工作的电机沿第一方向旋转,双向油泵90通过第四吸油盘91将机油从主油底壳10抽向副油底壳20。
当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双向油泵90沿第二方向开启,实际是控制驱动双向油泵90工作的电机沿第二方向旋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机油的流向也相反;双向油泵90通过第五吸油盘92将机油从副油底壳20抽回主油底壳10。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液位控制结构不限于上述四个实施例中的结构,只要液位控制结构能够使机油在主油底壳10和副油底壳20之间流动,任意形式的液位控制结构均可。
需注意的是,由于在发动机冷起动时,主油底壳10内的部分机油会流向副油底壳20,为保证发动机润滑系统能够正常润滑循环,需限制主油底壳10内流向副油底壳20的机油量。当然,流入副油底壳20的机油量不能过多,否则会溢出副油底壳。
本实施例中,为了限制从主油底壳10流入副油底壳20的机油体积,副油底壳20内设置了最高液位。一旦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量达到最高液位,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停止流向副油底壳20。最高液位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制,不同车型根据需要设定相应的最高液位值,只要保证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液面满足其最低液位要求即可。
同时,当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说明机油温度已经较高,为保证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循环所需的机油总量不变,流入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会再流回到主油底壳10内。
但副油底壳20内需保证一定的机油量,以保证吸油盘完全浸没在机油内,否则空气进入吸油管道引起流动不畅,使机油无法顺利流回主油底壳10内。因此,在副油底壳20内设置了最低液位,当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到达最低液位时,机油停止流向主油底壳10,以保证副油底壳20内具有一定的机油以浸没副油底壳20内的吸油盘。最低液位的具体取值也不做限制,不同车型根据需要设定相应的最低液位值,只要当机油处于最低液位时能够浸没副油底壳20内的吸油盘即可。
为实现上述目的,参考图1-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还包括液位传感器60,用于检测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的液位。液位传感器60被配置成和电子控制单元通信,用于将检测到的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的液位所对应的液位信号发送给电子控制单元。由于汽车加、减速及上、下坡或者拐弯时会出现机油液面晃动,因此需要电子控制单元将液位传感器60检测到的机油液位信号取时间平均值。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所获取的机油液位信号的时间平均值对应的机油液位来控制机油的流向。当副油底壳20内的液位H2到达最高液位(Max)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液位控制结构使机油停止流向副油底壳20。例如,控制实施例一中的电磁阀40关闭、实施例二中的第一单向油泵50关闭、实施例三中的第二单向油泵54关闭、实施例四中的双向油泵90关闭
当副油底壳20内的液位H2到达最低液位(Min)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液位控制结构使机油停止流向主油底壳10。例如,控制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单向油泵50关闭、实施例二中的电磁阀40关闭、实施例三中的第三单向油泵56关闭、实施例四中的双向油泵90关闭。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用于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的发动机油底壳配合。结合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并处理温度传感器30发送的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信号、液位传感器60发送的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液位信号,根据接收并处理好的机油温度信号、机油液位信号向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发送指令。
在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指令为:液位控制结构控制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流向副油底壳20;
在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指令为:液位控制结构控制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流向主油底壳10;
当副油底壳20内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时,所述指令为: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机油停止流向副油底壳20;
当副油底壳20内的液位到达最低液位时,所述指令为: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机油停止流向所述主油底壳10。
本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单元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设定值、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最高液位(Max)和最低液位(Min);
信号获取和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关于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信号、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液位信号,并对机油液位信号取时间平均值;
比较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信号、所述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液位信号,将所述主油底壳10内的机油温度信号对应的机油温度值与所述机油温度设定值比较并发送比较结果,将所述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液位信号对应的液位与所述副油底壳20内的机油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比较并发送比较结果;
指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向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发送所述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发动机。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还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包括:
主油底壳;
副油底壳;
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主油底壳内,用于检测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
液位控制结构,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副油底壳;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主油底壳;
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包括电磁阀和第一单向油泵;
所述电磁阀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电磁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
所述第一单向油泵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单向油泵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
或者,所述液位控制结构为双向油泵;
所述双向油泵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双向油泵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
或者,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包括第二单向油泵和第三单向油泵;
所述第二单向油泵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单向油泵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
所述第三单向油泵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三单向油泵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结构被配置成和电子控制单元通信;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将检测到的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所对应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在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使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副油底壳;
在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使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主油底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的液位;
所述液位传感器被配置成和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通信,用于将检测到的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的液位所对应的液位信号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当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液位控制结构使所述机油停止流向所述副油底壳;
当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液位到达最低液位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液位控制结构使所述机油停止流向所述主油底壳。
4.一种用于与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配合的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信号、所述液位传感器发送的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液位信号,根据接收并处理好的机油温度信号、机油液位信号向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发送指令;
在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指令为: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副油底壳;
在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指令为: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主油底壳;
当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时,所述指令为: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机油停止流向所述副油底壳;
当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液位到达最低液位时,所述指令为: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机油停止流向所述主油底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设定值、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
信号获取和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关于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信号、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液位信号;
比较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信号、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液位信号,将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信号对应的机油温度值与所述机油温度设定值比较并发送比较结果,将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液位信号对应的液位与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比较并发送比较结果;
指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向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发送所述指令。
6.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
CN201610518829.XA 2016-07-04 2016-07-04 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 Active CN1075752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8829.XA CN107575282B (zh) 2016-07-04 2016-07-04 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8829.XA CN107575282B (zh) 2016-07-04 2016-07-04 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5282A CN107575282A (zh) 2018-01-12
CN107575282B true CN107575282B (zh) 2019-09-17

Family

ID=61049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8829.XA Active CN107575282B (zh) 2016-07-04 2016-07-04 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52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2325A (zh) * 2020-06-30 2020-09-22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其动力总成、变速箱润滑系统与润滑方法
CN115217573B (zh) * 2022-02-15 2024-0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油输送系统及机油温度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7380A (ja) * 2004-01-26 2005-08-04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潤滑油貯留装置
JP4506513B2 (ja) * 2005-03-08 2010-07-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潤滑機構付き機械
CN105019973A (zh) * 2015-05-25 2015-11-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暖机机油升温速率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CN205117440U (zh) * 2015-11-03 2016-03-30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多腔型油底壳总成、发动机及汽车
CN105673128B (zh) * 2015-12-14 2018-02-02 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油底壳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5282A (zh) 2018-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9200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变速箱
CN103547839B (zh) 齿轮装置以及搭载该齿轮装置的车辆
US3712420A (en)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CA2523195C (en) Pressure lubrication for inverted flight
CN107575282B (zh) 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
CN105240519B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CN103867695A (zh) 变速器油槽液位控制系统
CN103382931B (zh) 一种制冷压缩机供油系统
US20160178048A1 (en) Driveline thermal and lubricant flow management
CN209569042U (zh) 发动机燃油系统及发动机
WO2016023279A1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保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5806884U (zh) 液力缓速器空转强制润滑系统
CN107701261B (zh) 一种新型发动机预润滑系统
CN204729147U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
CN202065030U (zh) 一种发动机的润滑装置
JP3197369U (ja) 自動車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パンの給油装置
CN105927310A (zh) 一种发动机双泵润滑系统
CN209622450U (zh) 一种用于轴承试验台的高温润滑装置
JP4167102B2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装置
CN202251051U (zh) 压缩机供油系统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06770168U (zh) 压缩机
CN209212501U (zh) 前置储油罐空压机
CN218439651U (zh) 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及制冷机组
CN111692325A (zh) 一种车辆及其动力总成、变速箱润滑系统与润滑方法
CN215860379U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