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9979A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9979A
CN105209979A CN201580000251.2A CN201580000251A CN105209979A CN 105209979 A CN105209979 A CN 105209979A CN 201580000251 A CN201580000251 A CN 201580000251A CN 105209979 A CN105209979 A CN 105209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band
terminal cap
fixing device
cap parts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02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9979B (zh
Inventor
幸田庄司
笠间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209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9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9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9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19)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19)具有:定影带(21),其以转动轴线(X)为中心转动;端帽部件(28),其安装于定影带(21)的端部(21a);弹性部件(29),其安装于定影带(21)与端帽部件(28)之间,端帽部件(28)具有:主体部(55),其罩住定影带(21)的端部(21a)的转动轴线方向外侧;凸缘部(56),其由主体部(55)向转动轴线方向内侧延伸出来,罩住定影带(21)的端部(21a)的外径侧,在凸缘部(56)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台阶(S),弹性部件(29)的外周面与凸缘部(56)的内周面上的比台阶(S)更靠转动轴线方向内侧的部分相接触。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定影装置,即,该定影装置具有定影带(参照专利文献1中的“定影薄膜20”)、端帽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中的“从动环34”)及弹性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中的“弹性部件33”),其中,端帽部件安装于定影带的端部;弹性部件安装在定影带与端帽部件之间。
【参考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48977号
在专利文献1中的定影装置中,当定影带的内周面上涂有润滑剂时,该润滑剂可能会流入到定影带的外周面上,进入端帽部件与弹性部件之间。如果出现像这样的情况的话,端帽部件与弹性部件之间可能会发生打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润滑剂进入端帽部件与弹性部件之间,防止端帽部件与弹性部件之间发生打滑。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带、加压部件、端帽部件及弹性部件,其中,所述定影带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定影带压力接触,形成定影夹持部;所述端帽部件安装于所述定影带的端部;所述弹性部件安装于所述定影带与所述端帽部件之间,所述端帽部件具有主体部及凸缘部,其中,所述主体部罩住所述定影带的所述端部的所述转动轴线方向的外侧;所述凸缘部由所述主体部向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内侧延伸出来,罩住所述定影带的所述端部的外径侧,在所述凸缘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台阶,所述弹性部件的外周面与如下部分相接触,该部分是比所述台阶更靠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内侧的部分。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定影装置。
[发明效果]
若采用本发明,则能够抑制润滑剂进入端帽部件与弹性部件之间,也能够防止端帽部件与弹性部件之间发生打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大致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端帽部件及弹性部件的立体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端帽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定影带、端帽部件及弹性部件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定影带的前端部及其周围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端帽部件及用于制造端帽部件的金属模具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说明彩色打印机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彩色打印机1具有箱体状的打印机主体2,在打印机主体2的下部设置有用于盛装纸张(未图示)的供纸盒3,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端设置有出纸盘4。
在打印机主体2的中央部,于多个辊子之间安装有中间转印带6,在该中间转印带6的下方配置有由激光扫描单元(LSU)构成的曝光装置7。在中间转印带6的附近,沿着中间转印带6的下部设置有与各调色剂的颜色(例如品红、青色、黄色、黑色四种颜色)相对应的4个图像形成部8。在各图像形成部8,设置有能够转动的感光鼓9,在感光鼓9的周围,沿一次转印的顺序配置有充电器10、显影器11、一次转印部12、清洁装置13及静电消除器14。在显影器11的上方,按各调色剂的颜色设置有与各图像形成部8相对应的调色剂盒15。
在打印机主体2的一侧(纸面上的右侧)设置有纸张的传送路径16。在传送路径16的上游端设置有供纸部17,在传送路径16的中游部,于中间转印带6的一端(纸面上的右端)设置有二次转印部18,在传送路径16的下游部设置有定影装置19,在传送路径16的下游端设置有出纸口20。
接下来,说明具有像这样的结构的彩色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动作。在彩色打印机1接入电源后,各种参数被初始化,而且进行定影装置19的温度设定等初始设定。然后,由与彩色打印机1连接的电脑等输入图像数据,作出打印开始的指示后,执行如下图像形成动作。
首先,在由充电器10使感光鼓9的表面带电之后,通过来自曝光装置7的激光(参照箭头P)对感光鼓9的表面进行曝光,在该感光鼓9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接着,该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盒15提供给显影器11的调色剂显影为相对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部12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上。通过由各图像形成部8依次反复进行上述动作,以在中间转印带6上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另外,残留在感光鼓9上的调色剂由清洁安装置13回收,残留在感光鼓9上的电荷由静电消除器14除去。
另外,与上述图像形成动作同步,由供纸部17从供纸盒3或手送纸盘(未图示)中取出的纸张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18,在二次转印部18,形成于中间转印带6上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上。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经由传送路径16被传送到下游一侧,进入定影装置19,在该定影装置19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纸张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由出纸口20被排出到出纸盘4上。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19进行说明。其中,图2中的箭头Z表示纸张的传送方向。另外,各图中所适当标注的箭头Fr表示定影装置19的前侧(正面侧)。另外,各图中所适当标注的箭头I表示前后方向内侧,各图中所适当标注的箭头O表示前后方向外侧。
如图2及图3所示,定影装置19具有定影带21、加压辊22(加压部件)、IH定影单元23、支承部件24、推压垫片25(推压部件)、磁力挡板26、引导板27(导向部件)、端帽部件28、弹性部件29及转动检测机构30,其中,加压辊22设置于定影带21的右侧;IH定影单元23设置于定影带21的左侧;支承部件24设置于定影带21内部的大致中央位置;推压垫片25在定影带21的内部设置于支承部件24的右侧;磁力挡板26在定影带21的内部设置于支承部件24的上下两侧及左侧;引导板27在定影带21的内部设置于磁力挡板26的上下两侧及左侧;端帽部件28分别安装于定影带21的前后两端部21a、21b(前端部21a、后端部21b);弹性部件29设置于定影带21的前后两端部21a、21b与各端帽部件28之间;转动检测机构30设置于前侧的端帽部件28的下侧。
定影带21(参照图2、图3)在圆周方向上呈环状,并且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圆筒状。该定影带21能够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X为中心转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为定影带21的转动轴线方向。在该定影带21的内周面上涂有由例如氟素脂或硅油等构成的润滑剂。
在定影带21的右上部形成鼓出部31。在定影带21的左下部形成一侧夹持部32。该一侧夹持部32隔着定影带21的转动轴线X配置于鼓出部31的相反一侧。
定影带21例如具有基材层、弹性层及离型层,其中,弹性层沿圆周方向设置在该基材层的外周面上;离型层覆盖该弹性层。定影带21的基材层是例如通过对镍或铜等金属实施镀膜处理或压延处理而形成的。定影带21的弹性层例如由硅橡胶等形成。定影带21的离型层例如由PFA等含氟树脂形成。另外,在各图中,定影带21的各层(基材层、弹性层、离型层)并没有区分显示。
加压辊22(参照图2及图3等)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圆筒状。加压辊22与定影带21以一定的压力互相接触,在该定影带21与加压辊22之间,沿纸张的传送路径16形成有定影夹持部35。另外,上述定影带21的鼓出部31设置于定影夹持部35的上侧(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
加压辊22例如具有圆筒状的芯材36、弹性层37及离型层(未图示),其中,弹性层沿圆周方向设置在该芯材36的外周面上;离型层覆盖该弹性层37。
加压辊22的芯材36例如由不锈钢或铝等金属形成。加压辊22的芯材36的前后两端部支承于定影框(未图示)上,且该加压辊22的芯材36的前后两端部能够转动。在该加压辊22的芯材36的后端部固定有驱动齿轮33。该驱动齿轮33与由马达等构成的驱动部34相连接。
加压辊22的弹性层37例如由硅橡胶或硅海绵形成。加压辊22的离型层例如由PFA等含氟树脂形成。
IH定影单元23(参照图2)具有壳部件38、IH线圈40(热源)及拱形铁芯41,其中,IH线圈40收装于壳部件38中,且该IH线圈40沿定影带21的外周面形成为圆弧形;拱形铁芯41收装于壳部件38中,且该拱形铁芯41沿IH线圈40的外周面进行配置。另外,除图2以外,在其他图中均省略表示IH定影单元23。
支承部件24(参照图2等)是通过组装一对剖面呈字母L形的金属板部件42而形成的,该支承部件24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方管状。在支承部件24的前后两端部固定有固定片46(参照图3及图4等)。各固定片46的位于前后方向内侧的部分插入到支承部件24中。在各固定片46插入到支承部件24中的部分的前后方向外侧设置有卡合突起47。在各固定片46的位于前后方向外侧的部分的外周上固定有止挡部件48。各固定片46的前后方向外侧的端部固定于定影框(未图示)上。
推压垫片25(参照图2)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该推压垫片25例如由LCP(液晶聚合物)等耐热性树脂形成。该推压垫片25固定于支承部件24的右侧面上。从而,该推压垫片25被支承在支承部件24上。
在推压垫片25的右表面上形成有推压面49。该推压面49向右侧(加压辊22一侧)推压定影带21。推压面49朝上侧(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向右侧(加压辊22一侧)倾斜。伴随于此,设置于定影夹持部35的上侧(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定影带21的鼓出部31向外径侧鼓出。
磁力挡板26(参照图2)固定于支承部件24上。磁力挡板26例如由无氧铜等无磁性且导电性良好的材料形成。磁力挡板26具有侧板50及上下两个板51,其中,侧板50遮挡支承部件24的左侧;上下两个板51分别由侧板50的上下两端部向右侧弯折,并且,该磁力挡板26的剖面呈大致日文片假名“コ”字形。该磁力挡板26用于防止IH线圈40的磁力传导至支承部件24上。
引导板27(参照图2)固定于磁力挡板26上。引导板27例如由磁体形成。引导板27具有上侧安装部52、下侧安装部53及弯曲部54,其中,上侧安装部52安装于磁力挡板26的上板51上;下侧安装部53安装于磁力挡板26的下板51上;弯曲部54连接上侧安装部52与下侧安装部53,且该弯曲部54向左侧弯曲呈圆弧状。弯曲部54沿定影带21的内周面的左侧部分进行配置,且该弯曲部54由内侧引导定影带21。
各端帽部件28(参照图4~图6等)具有圆环状的主体部55、凸缘部56、插筒部57及齿轮部58,其中,凸缘部56由主体部55的位于外径侧的端部向前后方向内侧延伸出来;插筒部57由主体部55的位于内径侧的端部向前后方向外侧延伸出来;齿轮部58由主体部55的径向中央部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出来。
各端帽部件28的主体部55罩住定影带21的前后两端部21a、21b的位于前后方向的外侧。从而,各端帽部件28的主体部55能够限制定影带21的偏移(定影带21向前后方向外侧的移动)。在主体部55的位于前后方向内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圆环状的非接触部分59。该非接触部分59是即使在定影带21发生偏移时也不会与定影带21的前后两端部21a、21b接触的部分。在主体部55的位于前后方向内侧的表面上,于非接触部分59的外径侧形成圆环状的可接触部分60。该可接触部分60是在定影带21发生偏移时能够与定影带21的前后两端部21a、21b接触的部分。另外,在各图中所适当标注的双点划线Y表示非接触部59与可接触部60的交界处。
各端帽部件28的凸缘部56罩住定影带21的前后两端部21a、21b的外径侧。在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上形成有台阶S。下面,将比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上的台阶S更靠前后方向内侧的部分称为“内侧部分61”,将比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上的台阶S更靠前后方向外侧的部分称为“外侧部分62”。另外,内侧部分61位于比外侧部分62更靠外径侧的位置上,并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台阶S。内侧部分61的内径比外侧部分62的内径大,内侧部分6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外侧部分6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
如图7等所示,在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的内侧部分61的右上部设置有相对部65。该相对部65与定影带21的鼓出部31相对设置,且该相对部65与定影带21的鼓出部31之间夹持有弹性部件29。在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的内侧部分61的左下部设置有另一侧夹持部66。该另一侧夹持部66隔着定影带21的转动轴线X设置于相对部65的相反一侧。另一侧夹持部66与定影带21的一侧夹持部32相对设置,且在另一侧夹持部66与定影带21的一侧夹持部32之间夹持有弹性部件29。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弹性部件29将各端帽部件28保持在定影带21上。
如图4等所示,在各端帽部件28的插筒部57中插入有各固定片46。插筒部57配置于各固定片46上固定的止挡部件48的前后方向内侧。从而,能够限制各端帽部件28向前后方向外侧移动。
各弹性部件29(参照图4及图5等)呈圆筒状。各弹性部件29由具有液体吸收性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作为发泡材料的硅海绵)形成。各弹性部件29的外周面与各端帽部件28的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的内侧部分61相接触。各弹性部件29沿着形成于各端帽部件28的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上的台阶S安装于各端帽部件28上。因此,各弹性部件29的位于前后方向外侧的表面的外径侧部分与台阶S相接触。
在由各端帽部件28的主体部55的位于前后方向内侧的表面、各端帽部件28的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的外侧部分62以及各弹性部件29的位于前后方向外侧的表面围成的空间内形成有润滑剂保持部67。
转动检测机构30(参照图3及图4)具有被检测部件69以及配置于被检测部件69前侧的检测部70。
被检测部件69具有检测用齿轮71、脉冲板72及连接轴73,其中,脉冲板72配置于检测用齿轮71的前侧;连接轴73连接检测用齿轮71与脉冲板72。检测用齿轮71通过小齿轮74与前侧的端帽部件28的齿轮部58相连接。在脉冲板72上设置有三个脉冲片75,该三个脉冲片75在圆周方向上隔开相同的间隔进行配置。检测部70例如是PI传感器(PhotoInterrupterSensor、光电断路器传感器),该检测部70具有发光部76与受光部77。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定影装置19中,当为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时,高频电流流向IH线圈40。伴随于此,IH线圈40产生磁场,在该磁场的作用下,定影带21上产生涡电流,使该定影带21开始发热。即,定影带21被IH线圈40加热。另外,在IH线圈40所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引导板27开始发热,定影带21被该引导板27加热。
另外,当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时,由驱动部34驱动驱动齿轮33转动。这样,当驱动齿轮33转动时,加压辊22与驱动齿轮33一起转动(参照图2中的箭头A)。伴随于此,以一定的压力与加压辊22相接触的定影带21从动于加压辊22的转动而转动(参照图2中的箭头B)。这样,当定影带21开始转动时,定影带21相对于推压垫片25滑动。在这种状态下,当纸张通过定影夹持部35时,纸张及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加压,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纸张上。
但是,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使定影带21从动于加压辊22的转动而转动的情况下,当加压辊22与定影带21之间发生打滑时,定影带21无法转动,可能会导致定影带21的一部分被IH线圈40局部加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如下这样掌握定影带21的转动状态。
如上所述,当定影带21开始转动时,各端帽部件28及各弹性部件29与定影带21一起转动。这样,当各端帽部件28转动时,前侧的端帽部件28的转动经由小齿轮74传递给被检测部件69,使被检测部件69开始转动。这样,当被检测部件69开始转动时,由检测部70的发光部76向受光部77照射的光由被检测部件69的脉冲板72的各脉冲片75断断续续地遮挡,因而检测部70的受光部77的受光量在“高”与“低”之间交替转换。从而,通过转动检测机构30检测出前侧的端帽部件28的转动。
另外,如果定影带21停止运转的话,则各端帽部件28也停止运转,转动检测部件30也不会检测出前侧的端帽部件28的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检测前侧的端帽部件28的转动,来掌握定影带21的转动状态。从而,能够避免定影带21的一部分被IH线圈40局部加热的情况的发生。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定影带21的内周面上涂有润滑剂。如图8中的箭头C所示,该润滑剂有时会经由定影带21的前端部21a与前侧的端帽部件28的主体部55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定影带21的外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润滑剂进入前侧的端帽部件28的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与前侧的弹性部件29的外周面之间的话,则前侧的端帽部件28与前侧的弹性部件29之间可能会发生打滑。这样,如果前侧的端帽部件28与前侧的弹性部件29之间发生打滑的话,则无法使前侧的端帽部件28与定影带21一起转动,也不容易准确地掌握定影带21的转动状态。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端帽部件28的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上形成有台阶S,各弹性部件29的外周面与各端帽部件28的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上的内侧部分61相接触。因此,即使涂在定影带21的内周面上的润滑剂流入定影带21的外周面上,润滑剂也不容易进入前侧的端帽部件28的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与前侧的弹性部件29的外周面之间。从而,能够防止前侧的端帽部件28与前侧的弹性部件29之间发生打滑,因而能够准确地掌握定影带21的转动状态。另外,还能够通过定影带21进一步稳定地保持各端帽部件28。
另外,内侧部分61位于比外侧部分62更靠外径侧的位置上,并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台阶S,各弹性部件29沿着该台阶S安装于各端帽部件28上。通过采用像这样的机构,能够利用台阶S作为各弹性部件29的安装基准,因而能够将各弹性部件29配置于适当的位置上。
另外,在由各端帽部件28的主体部55的位于前后方向内侧的表面、各端帽部件28的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的外侧部分62以及各弹性部件29的位于前后方向外侧的表面围成的空间内形成有润滑剂保持部67。通过采用像这样的结构,当涂在定影带21的内周面上的润滑剂流入定影带21的外周面上时,能够将润滑剂保持在润滑剂保持部67中。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润滑剂进入前侧的端帽部件28的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与前侧的弹性部件29的外周面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由于各弹性部件29是由具有液体吸收性的材料(硅海绵)形成的,因而可以使各弹性部件29吸收保持在润滑剂保持部67中的润滑剂的一部分。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润滑剂进入前侧的端帽部件28的凸缘部56的内周面63与前侧的弹性部件29的外周面之间。
另外,各端帽部件28及各弹性部件29与定影带21一起转动。通过采用像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定影带21、各端帽部件28及各弹性部件29的损耗。
接下来,参照图9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定影装置19中的端帽部件28的制造方法。
用于制造端帽部件28的金属模具80具有型腔81及型芯82,其中,型芯82的一部分插入到型腔81中。在型腔81上,于型腔81与型芯82之间设置有用于流入树脂的注入孔83。在型芯82上安装有由推顶杆或套筒顶针等构成的销钉部件84。
当制造端帽部件28时,首先,使树脂通过型腔81的注入口83流入型腔81与型芯82之间,使端帽部件28成型。接着,如图9中的箭头D所示,使型腔81向离开型芯8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作为成型品的端帽部件28从型腔81中脱模。然后,如图9中的箭头E所示,使销钉部件84向端帽部件28的主体部55的非接触部分59突出。从而使端帽部件28从型芯82上脱模。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在制造端帽部件时销钉部件84向端帽部件28的主体部55的非接触部分59突出,因而在非接触部分59上形成有因销钉部件84与非接触部分59相接触而产生的凹凸部分。另外,由于销钉部件84与端帽部件28的主体部55的可接触部分60不相接触,因而可接触部分60上未形成有凹凸部分。因此,可接触部分60呈平面状。通过采用像这样的结构,当定影带21发生偏移时(定影带21向前后方向外侧移动时),定影带21的前后两端面21a、21b不容易剐在各端帽部件28的主体部55的位于前后方向内侧的表面上。从而能够抑制定影带21的前后两端部21a、21b出现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转动检测机构30来检测端帽部件28的转动的情况。但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也可以使由马达等构成的驱动源86与端帽部件28相连接,通过该驱动源86使端帽部件28转动。通过采用像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端帽部件28对定影带21施加转动驱动力,从而能够可靠地驱动定影带21转动。另外,上述驱动源86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使加压辊22转动的驱动部34一起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内侧部分61位于比外侧部分62更靠外径侧的位置上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台阶S的情况。但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外侧部分62位于比内侧部分61更靠外径侧的位置上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台阶S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硅海绵形成各弹性部件29的情况。但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含氟海绵、含氟橡胶及氨基甲酸酯等硅海绵以外的材料形成各弹性部件29。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IH线圈40作为热源的情况,但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卤素加热器或陶瓷加热器等加热器作为热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本发明的结构适用于定影带21相对于推压垫片25滑动的定影装置19,但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具有定影带21套在一个或多个辊子上的结构的定影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本发明的结构适用于彩色打印机1的情况,但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结构也适用于黑白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及复合机等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2)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定影带、加压部件、端帽部件及弹性部件,其中,
所述定影带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
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定影带压力接触,形成定影夹持部,
所述端帽部件安装于所述定影带的端部;
所述弹性部件安装于所述定影带与所述端帽部件之间,
所述端帽部件具有主体部及凸缘部,其中,
所述主体部罩住所述定影带的所述端部的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外侧;
所述凸缘部由所述主体部向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内侧延伸出来,罩住所述定影带的所述端部的外径侧,
在所述凸缘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台阶,
所述弹性部件的外周面与如下部分相接触,该部分是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内周面上的比所述台阶更靠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内侧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以如下方式形成,即,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内周面上,比所述台阶更靠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内侧的部分位于比所述台阶更靠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外侧的部分的外径侧,
所述弹性部件沿着所述台阶安装于所述端帽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主体部的位于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内侧的表面、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内周面上的比所述台阶更靠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外侧的部分、以及所述弹性部件的位于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外侧的表面围成的空间内形成有润滑剂保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由具有液体吸收性的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位于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内侧的表面上,能够与所述定影带的所述端部相接触的部分呈平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帽部件及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定影带一起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检测所述端帽部件的转动的转动检测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使所述端帽部件转动的驱动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推压部件及支承部件,其中,
所述推压部件向所述加压部件一侧推压所述定影带;
所述支承部件用于支承所述推压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热源,该热源沿着所述定影带的外周进行设置,用于加热所述定影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沿着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进行配置,由内侧引导所述定影带。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580000251.2A 2014-04-24 2015-02-16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209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9857 2014-04-24
JP2014089857 2014-04-24
PCT/JP2015/054098 WO2015162977A1 (ja) 2014-04-24 2015-02-16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9979A true CN105209979A (zh) 2015-12-30
CN105209979B CN105209979B (zh) 2017-08-04

Family

ID=54332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0251.2A Active CN105209979B (zh) 2014-04-24 2015-02-16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01009B2 (zh)
JP (1) JP5948506B2 (zh)
CN (1) CN105209979B (zh)
WO (1) WO201516297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4534A (zh) * 2018-03-08 2019-09-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456623A (zh) * 2018-05-08 2019-11-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0844B2 (ja) * 2015-01-30 2016-12-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該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899090B2 (ja) * 2016-09-16 2021-07-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ニップ用加圧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48618A (ja) * 2018-02-26 2019-09-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67645B2 (ja) * 2018-11-09 2022-1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92875B2 (ja) * 2018-12-27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023080851A (ja) * 2021-11-30 2023-06-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41232A (ja) * 2022-03-23 2023-10-0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3931A (en) * 1996-11-15 1999-07-13 Mita Industrial Co., Ltd. Sealing mechanism and container equipped with the same
US6014539A (en) * 1996-04-05 2000-0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device
JP2001290386A (ja) * 2000-04-07 2001-10-1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及び透光性基体の保持手段
CN1369749A (zh) * 2001-01-31 2002-09-1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JP2003316181A (ja) * 2002-04-19 2003-11-06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497394A (zh) * 2002-10-22 2004-05-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JP2005215390A (ja) * 2004-01-30 2005-08-11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2005249958A (ja) * 2004-03-02 2005-09-15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8139775A (ja) * 2006-12-05 2008-06-19 Canon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49917A (ja) * 2009-04-13 2010-11-0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9522B2 (ja) 1996-05-31 2005-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004144833A (ja) * 2002-10-22 2004-05-20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5923488B2 (ja) * 2013-12-25 2016-05-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4539A (en) * 1996-04-05 2000-0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device
US5923931A (en) * 1996-11-15 1999-07-13 Mita Industrial Co., Ltd. Sealing mechanism and container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2001290386A (ja) * 2000-04-07 2001-10-1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及び透光性基体の保持手段
CN1369749A (zh) * 2001-01-31 2002-09-1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JP2003316181A (ja) * 2002-04-19 2003-11-06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497394A (zh) * 2002-10-22 2004-05-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JP2005215390A (ja) * 2004-01-30 2005-08-11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2005249958A (ja) * 2004-03-02 2005-09-15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8139775A (ja) * 2006-12-05 2008-06-19 Canon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49917A (ja) * 2009-04-13 2010-11-0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4534A (zh) * 2018-03-08 2019-09-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244534B (zh) * 2018-03-08 2022-03-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456623A (zh) * 2018-05-08 2019-11-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62977A1 (ja) 2015-10-29
JPWO2015162977A1 (ja) 2017-04-13
US20160132003A1 (en) 2016-05-12
CN105209979B (zh) 2017-08-04
US9501009B2 (en) 2016-11-22
JP5948506B2 (ja)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9979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81B (zh)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4020656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00324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063489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9240057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9488933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957955B2 (ja) 回転体、用紙搬送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3204305U (zh) 定影辊、定影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22970B (zh) 温度检测器、图像形成设备及污染检测方法
US8107870B2 (en) Fu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4823116B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14063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4009369U (zh) 定影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345614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230767A (ja) 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066589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746861A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80631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11869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ensures improved replacement workability of image carrier unit
CN105278302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23760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968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35002A (ja) 定着装置
JP2017116638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