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77787A - 芯纱供给单元及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芯纱供给单元及纺纱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77787A CN105177787A CN201510295336.XA CN201510295336A CN105177787A CN 105177787 A CN105177787 A CN 105177787A CN 201510295336 A CN201510295336 A CN 201510295336A CN 105177787 A CN105177787 A CN 1051777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rt yarn
- mentioned
- spinning
- unit
- ya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6—Cored or coated yarns or threads
- D02G3/367—Cored or coated yarns or threads using a drawing fram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16—Devices for entraining material by flow of liquids or gases, e.g. air-blast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65H59/20—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 B65H59/26—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and arranged to deflect material from straight path
- B65H59/32—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and arranged to deflect material from straight path the surfaces being urged away from each other
- B65H59/34—Surfaces movable automatically to compensate for variation in tens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0—Tension devices
- D01H13/104—Regulating tension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yarn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芯纱供给单元及纺纱机。芯纱供给单元(50)具备:张力付与部(60)、松弛付与部(70)和芯纱送出部(90);分别与张力付与部(60)、松弛付与部(70)和芯纱送出部(90)电连接的中继基板(84);以及支承张力付与部(60)、松弛付与部(70)、芯纱送出部(90)及中继基板(84)的单元座(5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芯纱供给单元及纺纱机。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芯纱供给单元,我们知道具备将芯纱的纱端送出到牵伸装置的芯纱送出部、给提供给牵伸装置的芯纱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部、以及在芯纱送出部与张力付与部之间付与芯纱松弛的松弛付与部的单元(参照例如日本特开2012-131591号公报)。
例如为了进行维护等,上述那样的芯纱供给单元要求能够容易地相对于由牵伸装置等构成的主体单元拆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拆装的芯纱供给单元以及具备这样的芯纱供给单元的纺纱机为目的。
本发明的芯纱供给单元具备多个可动部、分别与多个可动部电连接的基板、以及支承多个可动部和上述基板的单元座。
该芯纱供给单元由于分别与多个可动部的电连接集成在基板上,因此能够例如简化与主体单元的电连接。因此,根据该芯纱供给单元,能够使拆装容易。
本发明的芯纱供给单元还可以具备1根多芯电缆。该多芯电缆为了分别对多个可动部输入输出电信号而连接到基板上,引出到单元座的外部。根据该结构,能够适当地实现例如与主体单元的电连接的简化。
本发明的芯纱供给单元还具备为了给多个可动部中的至少一个可动部即供给对象提供压缩空气而连接到供给对象上、引出到单元座外部的1根第1空气供给管。根据该结构,能够适当使实现压缩空气供给通道的连接的简化。
本发明的芯纱供给单元作为多个可动部可以具备送出芯纱的纱端的芯纱送出部和对芯纱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部。根据该结构,芯纱供给单元能够适当地发挥送出芯纱的纱端的功能和付与芯纱张力的功能。
本发明的芯纱供给单元还可以具备为了给芯纱送出部提供压缩空气而连接到芯纱送出部上、引出到单元座外部的1根第2空气供给管。根据该结构,能够给芯纱送出部及其以外的可动部提供压力不同的压缩空气。
本发明的芯纱供给单元可以还具备能够摆动地支承单元座的支承部。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单元座摆动到例如给主体单元提供芯纱时配置芯纱供给单元的芯纱供给位置、以及不给主体单元提供芯纱时配置芯纱供给单元的退避位置。
本发明的芯纱供给单元中支承部悬臂支承设置在单元座上的摆动轴。根据该结构,由于安装支承部的区域仅为一侧,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相反一侧的区域。
本发明的纺纱机具备上述芯纱供给单元、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以芯纱为芯付与纤维束捻生成纺纱的气流纺纱装置、以及将纺纱卷绕成卷装的卷绕装置,芯纱供给单元的单元座能够相对于牵伸装置拆装。
在该纺纱机中,由于芯纱供给单元安装在提供芯纱的牵伸装置上,因此能够简化纺纱机的结构。
本发明的纺纱机可以还具备将能够在芯纱供给位置与多个退避位置之间相对于牵伸装置摆动的单元座分别保持在上述芯纱供给位置和多个退避位置上的保持部。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进行纺纱的情况和纺纱被中断的情况等将单元座保持在芯纱供给位置和多个退避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上。
在本发明的纺纱机中,芯纱供给单元可以配置在用来将纤维束放置到牵伸装置中的作业区域的外侧。根据该结构,由于确保作业区域,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将纤维束放置到牵伸装置中的作业。
在本发明的芯纱供给单元中,多个可动部构成为供芯纱穿过、作用于该芯纱,当芯纱穿过该多个可动部时,多个可动部被保持在用来供芯纱穿过的穿纱位置上。
由此,在芯纱供给单元中,能够将多个可动部保持在容易供芯纱穿过的适当的位置上。因此,芯纱供给装置能够容易地放置芯纱。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芯纱供给单元作为多个可动部还可以具备对芯纱付与松弛的松弛付与部,以及夹持芯纱的夹持部。根据该结构,在芯纱供给单元中,能够适当地发挥对芯纱付与松弛的功能和夹持芯纱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张力付与部能够移动到张力付与位置和非张力付与位置,该张力付与位置为使芯纱弯曲、对该芯纱付与张力的位置,该非张力付与位置为穿纱位置——即与张力付与位置相比芯纱不弯曲的位置。利用该结构,在芯纱供给装置中,由于能够使通过张力付与部的芯纱的路径为例如弯曲处少的路径,因此能够容易地放置芯纱。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松弛付与部能够移动到松弛付与位置和非松弛付与位置,该松弛付与位置为使芯纱弯曲、对该芯纱付与松弛的位置,该非松弛付与位置为穿纱位置——即与松弛付与位置相比芯纱不弯曲的位置。利用该结构,芯纱供给装置由于能够使通过松弛付与部的芯纱的路径为例如弯曲处少的路径,因此能够容易地放置芯纱。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夹持部能够移动到夹持位置和非夹持位置,该夹持位置为保持芯纱的位置,该非夹持位置为穿纱位置即不夹持芯纱的位置。利用该结构,芯纱供给装置由于在将芯纱穿过夹持部时充分确保用来穿过芯纱的区域,因此能够容易地放置芯纱。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芯纱供给单元可以还具备使多个可动部开始向穿纱位置移动的操作部。利用该结构,能够通过操作部的操作容易地进行多个可动部向穿纱位置移动。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操作部配置在芯纱的行走路径的下游侧的位置上。利用该结构,由于例如芯纱从上方向下方行走的芯纱供给单元中操作部位于下方,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该操作部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操作部可以是交替型开关。利用该结构,操作人员通过确认操作部就能够判断多个可动部是否被保持在穿纱位置。并且,能够使操作部为简单的结构。
本发明的纺纱机具备上述芯纱供给单元、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以及以芯纱为芯付与纤维束捻生成纱线的气流纺纱装置,当芯纱穿过该多个可动部中时,在牵伸装置的牵伸动作和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动作停止的情况下,多个可动部分别移动到穿纱位置,保持在该穿纱位置上。
由此,芯纱供给单元能够将多个可动部保持在容易穿过芯纱的适当的位置上。因此,纺纱机在芯纱供给单元能够容易地放置芯纱。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纺纱机具备控制芯纱供给单元、牵伸装置和气流纺纱装置的动作的控制部,在多个可动部被保持在穿纱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可以禁止牵伸装置的牵伸动作和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动作。利用该结构,当芯纱穿过多个可动部时,纺纱机能够禁止例如操作人员的误操作等引起的牵伸动作和纺纱动作的实施。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纺纱机具备对在气流纺纱装置中生成的纱线的种类进行设定的设定部,在设定部中设定有不使用芯纱的纱种的情况下,控制部可以禁止多个可动部向穿纱位置移动。利用该结构,在纺纱机中,在实施没有使用芯纱的纱线的牵伸动作和纺纱动作时,能够禁止例如操作人员的误操作等引起的多个可动部向穿纱位置移动。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芯纱供给单元具备利用空气的作用送出芯纱的纱端的芯纱送出部,在可动部被保持在穿纱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可以从芯纱送出部和气流纺纱装置喷射空气。利用该结构,在例如将芯纱穿过各可动部中后,纺纱机能够用芯纱送出部将该芯纱的纱端送出到牵伸装置。并且,在开始纺纱动作之前,能够移除残留在芯纱和纤维束的行走路径上的纤维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纺纱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纺纱机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纺纱单元的芯纱供给单元的立体图;
图4为图2的纺纱单元中芯纱供给单元及其周边部分的侧视图;
图5为图2的纺纱单元中芯纱供给单元及其周边部分的侧视图;
图6A为图3的芯纱供给单元的张力付与部的侧视图;
图6B为图3的芯纱供给单元的张力付与部的侧视图;
图7为图3的芯纱供给单元的芯纱送出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表示图2的纺纱单元中牵伸装置与芯纱供给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为图2的纺纱单元中芯纱供给单元及其周边部分的侧视图;
图10为图2的纺纱单元中芯纱供给单元及其周边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另外,在各图中,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添加相同的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纺纱机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接头台车3、第1端框4和第2端框5。多个纺纱单元2排成一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纺纱Y并卷绕成卷装P。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纺纱Y被切断,或者由于某种原因纺纱Y断纱的情况下,接头台车3在该纺纱单元2中进行接头动作。第1端框4上收容有用来在纺纱单元2的各部产生空气捻回流等的空气供给源和/或在纺纱单元2的各部产生吸引流的吸引源等。
在第2端框5上收容有用来给纺纱单元2的各部提供动力的驱动电机等。在第2端框5上设置有机体控制装置(设定部)E、显示部D和输入键K。机体控制装置E集中管理和控制纺纱机1的各部。显示部D能够显示有关纺纱单元2的设定内容和/或状态的信息等。操作人员通过用输入键K进行适当的操作,能够进行纺纱单元2的设定作业。显示部D也可以是触摸屏显示器。这种情况下,输入键K也可以是显示在触摸屏显示器中的形态。
机体控制装置E设定纺纱单元2中生成的纺纱Y的纱种(批次)。具体为,机体控制装置E使显示部D显示进行纱种设定的画面。操作人员根据显示部D所显示的画面用输入键K进行纱种的设定。机体控制装置E根据输入键K的操作信息进行纺纱Y的纱种的设定。机体控制装置E将有关设定的纱种的信息输出到后述的单元控制装置10中。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纱条S和纺纱Y的行走路径中提供纱条S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将卷绕纺纱Y的一侧称为“下游侧”。并且,将相对于接头台车3纺纱Y行走的一侧称为“前侧”、将其相反的一侧称为“后侧”。本实施形态中,沿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作业通道(图示省略)设置在纺纱机1的前侧。因此,操作人员能够从该作业通道进行各纺纱单元2的操作及监视等。
如图1及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侧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芯纱供给装置40、气流纺纱装置7、纺纱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纱线积存装置14、给蜡装置11和卷绕装置12。这些装置使上游侧为机体高度方向上的上侧(即下游侧为机体高度方向上的下侧)地用机体框13直接或间接地支承。另外,将纺纱单元2中除了芯纱供给装置40的上述装置称为主体单元30。即,主体单元30由牵伸装置6、气流纺纱装置7、纺纱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纱线积存装置14、给蜡装置11、卷绕装置12和机体框13构成。
牵伸装置6牵伸纱条S生成纤维束F。牵伸装置6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具有后辊对15、第三辊对16、在各辊上架设了龙带17的中间辊对18、以及前辊对19。各辊对15、16、18、19牵伸从条筒(图示省略)提供的纱条S并使其从上游侧行走到下游侧。将牵伸装置6像上述那样牵伸纱条S的动作称为“牵伸动作”。
芯纱供给装置40从芯纱卷装CP退绕芯纱C,给牵伸装置6提供芯纱C。更详细为,芯纱供给装置40从中间辊对18与前辊对19之间在纤维束F的行走路径上提供芯纱C。由此,芯纱C与纤维束F一起提供给气流纺纱装置7。
气流纺纱装置7以芯纱C为芯给纤维束F付与捻,生成纺纱Y。更详细(但是图示省略)为,气流纺纱装置7具有纺纱室、纤维芯纱导纱器、捻回流产生喷嘴、以及中空引导轴体。纤维芯纱导纱器将从上游侧的牵伸装置6提供的纤维束F以及芯纱C引导到纺纱室内。捻回流产生喷嘴配置在纤维束F和芯纱C的行走路径周围,使纺纱室内产生捻回流。利用该捻回流使被引导到纺纱室内的纤维束F的纤维端翻转、捻回。中空引导轴体将纺出的纺纱Y从纺纱室内引导到气流纺纱装置7的外部。将气流纺纱装置7像上述那样生成纺纱Y的动作称为“纺纱动作”。
纺纱监视装置8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纱线积存装置14之间监视行走的纺纱Y。在检测到纺纱Y存在纱疵的情况下,纺纱监视装置8将纱疵检测信号发送给单元控制装置10。另外,纺纱监视装置8作为纱疵检测例如纺纱Y的粗细异常和/或纺纱Y中包含的异物。张力传感器9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纱线积存装置14之间测量行走的纺纱Y的张力,将张力测量信号发送给单元控制装置10。给蜡装置11在纱线积存装置14与卷绕装置12之间给行走的纺纱Y付与蜡。另外,单元控制装置10设置在每个纺纱单元2中,在作为主控制器的机体控制装置E的控制下控制纺纱单元2的动作。
纱线积存装置14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卷绕装置12之间积存行走的纺纱Y。纱线积存装置14具有从气流纺纱装置7稳定地抽出纺纱Y的功能,在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动作等时使从气流纺纱装置7送出的纺纱Y滞留、防止纺纱Y松弛的功能,以及调节比纱线积存装置14靠下游侧的纺纱Y的张力、防止该下游侧的纺纱Y的张力变动传到气流纺纱装置7的功能。
卷绕装置12将气流纺纱装置7生成的纺纱Y卷绕到筒管B上形成卷装P。卷绕装置12具有摇架臂21、卷取滚筒22、以及横动装置23。摇架臂21能够旋转地支承筒管B。摇架臂21由支轴24能够摆动地支承着,使筒管B或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压力与卷取滚筒22的表面接触。卷取滚筒22由设置在每个纺纱单元2中的电动机(图示省略)驱动,使接触的筒管B或卷装P旋转。横动装置23由多个纺纱单元2共有的轴25驱动,使纺纱Y在规定的宽度相对于旋转的筒管B或卷装P往复运动。
接头台车3行走到纺纱Y被切断的纺纱单元2,在该纺纱单元2进行接头动作。接头台车3具有接头装置26、第1纱线捕捉引导装置27、以及第2纱线捕捉引导装置28。第1纱线捕捉引导装置27由支轴27a能够摆动地支承着,吸入并捕捉来自气流纺纱装置7的纺纱Y的纱端,将其引导到接头装置26。第2纱线捕捉引导装置28由支轴28a能够摆动地支承着,吸入并捕捉来自卷绕装置12的纺纱Y的纱端、将其引导到接头装置26。接头装置26为使用空气的接头装置、使用纱种的接经器、或者机械地连接纺纱Y的打结器等。
如图2所示,芯纱供给装置40具备芯纱卷装保持部41、芯纱供给单元50、以及芯纱引导部43。芯纱卷装保持部41在使芯纱卷装CP的中心线水平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保持芯纱卷装CP。芯纱卷装CP上作为芯纱C卷绕有例如单丝纱或假捻加工纱。单丝纱为刚性高的纱。假捻加工纱为伸缩性好的纱。另外,作为芯纱C也可以使用加工纱、喷气加工纱(例如将弹性纱与加工纱络交的纱线,即卷缩性与加工纱类似的纱)或者细纱(普遍使用的纺纱)。
芯纱供给单元50具有给从芯纱卷装CP通过导纱辊42提供的芯纱C付与张力的功能,给该芯纱C付与松弛的功能,以及送出该芯纱C的纱端的功能。芯纱引导部43为将芯纱C引导到牵伸装置6的筒状部件。在芯纱引导部43的内侧以包含直线的方式形成有芯纱C的行走区域。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芯纱供给单元50中的芯纱C的行走路径上,将从芯纱卷装CP给芯纱供给单元50提供芯纱C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将芯纱供给单元50给牵伸装置6提供芯纱C的一侧称为“下游侧”。
如图3所示,芯纱供给单元50具备单元座51、张力付与部(可动部)60、松弛付与部(可动部)70、芯纱监视部81、以及芯纱送出部(可动部)90。在单元座51的最上游一侧设置有芯纱导纱器55。单元座51支承张力付与部60、松弛付与部70、芯纱监视部81及芯纱送出部90。张力付与部60在芯纱导纱器55与松弛付与部70之间给提供给牵伸装置6的芯纱C付与张力。松弛付与部70在张力付与部60与芯纱监视部81之间付与芯纱C松弛。芯纱监视部81在松弛付与部70与芯纱送出部90之间检测有无芯纱C。芯纱送出部90在芯纱监视部81的下游侧通过芯纱引导部43将芯纱C的纱端输送给牵伸装置6。另外,“输送芯纱C的纱端”是指芯纱送出部90将芯纱C的纱端送出到主体单元30的动作。“提供芯纱C”是指芯纱供给装置40连续地给主体单元30提供芯纱C的动作(即进行纺纱时的动作)。
如图4和图5所示,芯纱供给单元50还具备支承部件(支承部)52、第1保持部件(保持部)53、以及第2保持部件(保持部)54。支承部件52能够相对于牵伸装置6摆动地支承单元座51。更详细为,支承部件52可拆卸地安装在牵伸装置6的牵伸座29上。支承部件52的顶端部52a能够旋转地安装在设置在单元座51上的摆动轴51a的一端部。即,支承部件52悬臂支承摆动轴51a。另外,牵伸座29为相邻的一对纺纱单元2的牵伸装置6共有的底座,支承各牵伸装置6的各辊对15、16、18及19(具体为各辊对15、16、18及19的底辊)。在牵伸座29上形成有第1孔29a、弯曲部29b、以及多个第2孔29c。多个第2孔29c形成在第1孔29a与弯曲部29b之间。
第1保持部件53在芯纱供给位置保持单元座51。更详细为,第1保持部件53固定在单元座51上。通过第1保持部件53的顶端部53a与第1孔29a卡合,第1保持部件53在芯纱供给位置保持单元座51。另外,芯纱供给位置为芯纱供给单元50给牵伸装置6提供芯纱C时配置芯纱供给单元50的位置。
如图5所示,第2保持部件54将单元座51保持在多个退避位置的某一个位置上。更详细为,第2保持部件54由设置在单元座51上的支轴51b能够摆动地支承着。通过第2保持部件54的顶端部54a与弯曲部29b卡合,第2保持部件54在退避位置保持单元座51。通过顶端部54a与多个第2孔29c中的某一个卡合,第2保持部件54将单元座51保持在另外的多个退避位置的某一个上。另外,退避位置为芯纱供给单元50不给主体单元30提供芯纱C时配置芯纱供给单元50的位置。与单元座51被保持在芯纱供给位置上的情况下相比,单元座51被保持在退避位置的情况下,芯纱送出部90与牵伸装置6之间的距离长。
如图6A所示,张力付与部60具有张力付与机构61和操作机构62。如图6A所示,张力付与机构61通过用固定片63和可动片64将芯纱C引导成锯齿形,付与芯纱C张力。固定片63固定在单元座51上。在固定片63上设置有悬挂芯纱C的多个轴63a。
可动片64由设置在固定片63上的支轴(图示省略)能够相对于固定片63开闭地支承着。可动片64被设置在固定片63上的弹簧(图示省略)沿相对于固定片63张开的方向施力。在可动片64上相对于多个轴63a突出地设置有多个凸起64a。如图6B所示,在可动片64相对于固定片63闭合的状态下,使各凸起64a与各轴63a位置互相交错地在可动片64上设置各凸起64a。在各凸起64a的顶端部形成有穿插芯纱C的孔64b。
如图6A所示,在芯纱C穿插到固定片63和可动片64中、可动片64相对于固定片63张开的状态下,付与芯纱C第1张力。将此时的张力付与机构61的状态称为张力付与状态。如图6B所示,在芯纱C穿插到固定片63和可动片64中、可动片64相对于固定片63闭合的状态下,付与芯纱C比第1张力小的第2张力。将此时的张力付与机构61的状态称为非张力付与状态。另外,第2张力包含付与芯纱C的张力为0的情况。
如图6A所示,操作机构62具有操作部件65和气缸66。操作部件65使操作部件65的顶端部65a从与固定片63相反的一侧与可动片64抵接地配置。被沿相对于固定片63张开的方向施力的可动片64通过操作部件65在气缸66的作用下移动而相对于固定片63开闭。这样,操作机构62使张力付与机构61变化成张力付与状态和非张力付与状态。
如图3所示,松弛付与部70具有臂71和气缸72。臂71由设置在单元座51上的支轴51c能够摆动地支承着。在臂71的顶端部设置有穿插芯纱C的孔73。孔73具有封闭环形(本实施形态为圆形)的边缘73a。边缘73a使用例如陶瓷等耐磨性好的材料。臂71在气缸72的作用下摆动到通常位置和待机位置。另外,通常位置为孔73位于芯纱C的行走路径上的位置(图3中的实线位置),待机位置为孔73离开芯纱C的行走路径到与单元座51相反一侧的位置(图3中的双点划线位置)。
芯纱监视部81在松弛付与部70与芯纱送出部90之间检测有无芯纱C。在芯纱监视部81的上游一侧配置有引导芯纱C的芯纱导纱器56。在芯纱监视部81的下游一侧配置有引导芯纱C的芯纱导纱器57。
如图7所示,芯纱送出部90具有吸气装置91和夹持切断器92。在芯纱送出部90的内侧,以包含直线的方式形成有芯纱C的行走区域。吸气装置91包含芯纱送出喷嘴区93、芯纱送出喷嘴94、以及管体95。在芯纱送出喷嘴区93的内部配置有成为芯纱C的行走路径的一部分的芯纱送出喷嘴94。在芯纱送出喷嘴94的下游一侧配置有成为芯纱C的行走路径的一部分的管体95。从外部给芯纱C的行走路径提供压缩空气。芯纱送出部90利用该压缩空气的作用将芯纱C送出到芯纱引导部43。
夹持切断器92包括夹持部96、切断器97和气缸98。夹持部96在气缸98的作用下动作,在吸气装置91的下游侧把持芯纱C。切断器97在气缸98的作用下动作,在夹持部96的下游侧切断芯纱C。夹持切断器92比把持芯纱C的定时靠后地设定切断芯纱C的定时。
如图8所示,芯纱供给单元50配置在用来将纱条(纤维束)S设置到牵伸装置6中的作业区域R的外侧。作业区域R为牵伸装置6后侧(上游侧)的区域,为用来将纱条S插入设置在牵伸装置6中的筒状引导部件6a中的区域。在芯纱供给单元50位于芯纱供给位置的状态下,芯纱送出部90和芯纱引导部43以各自中的芯纱C的行走区域包含同一条直线L的方式配置。在从与构成各辊对15、16、18和19的各辊的旋转中心线和牵伸装置6中纤维束F的行走路径两者垂直的方向看的情况下,该直线L与牵伸装置6中的纤维束F的行走路径所形成的角度θ为10°~70°(优选为30°~50°)。即,芯纱送出部90和芯纱引导部43中芯纱C的行走路径从与牵伸装置6中纤维束F的行走路径倾斜10°~70°(优选为30°~50°)的方向,在中间辊对18与前辊对19之间与纤维束F的行走路径汇合。
如图3所示,芯纱供给单元50还具备第1空气供给管82、第2空气供给管83、中继基板(基板)84以及多芯电缆85。第1空气供给管82被引出到单元座51的外部,可拆卸地连接到主体单元30的空气供给管(图示省略)上。第1空气供给管82通过设置在单元座51内的多个配管(图示省略)分别连接到张力付与部(供给对象)60的气缸66、松弛付与部(供给对象)70的气缸72及夹持切断器(供给对象)92的气缸98上。由此,从第1端框4的空气供给源通过主体单元30的空气供给管给各气缸66、72和98提供压缩空气。
第2空气供给管83被引出到单元座51的外部,可拆卸地连接到主体单元30的空气供给管上。第2空气供给管83通过设置在单元座51内的管道(图示省略)连接到吸气装置(供给对象)91上。由此,从第1端框4的空气供给源通过主体单元30的空气供管给吸气装置91提供压缩空气。
中继基板84支承在单元座51上。中继基板84通过设置在单元座51内的多个配线(图示省略)分别与芯纱送出部90的吸气装置91动作用电磁阀、张力付与部60的气缸66动作用电磁阀、松弛付与部70的气缸72动作用电磁阀、夹持切断器92的气缸98动作用电磁阀、以及芯纱监视部81电连接。
多芯电缆85被引出到单元座51的外部,通过例如连接器(图示省略)可拆卸地连接到主体单元30的多芯电缆(图示省略)上。多芯电缆85为用来对芯纱供给单元50的各部输入输出电信号的多个配线扎成捆的电缆,连接在中继基板84上。由此,芯纱供给单元50的各部由主体单元30的单元控制装置10控制。
在芯纱C提供给主体单元30、从纱条S和芯纱C生成纺纱Y的情况下(即进行纺纱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芯纱供给单元50位于芯纱供给位置,张力付与部60通过使张力付与机构61变成张力付与状态给芯纱C付与第1张力。此时,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位于通常位置。这样,芯纱供给单元50边给从芯纱卷装CP退绕的芯纱C付与第1张力,边将芯纱C提供给牵伸装置6。
在纺纱监视装置8检测到纱疵、纺纱被中断的情况下(或者纺纱结束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夹持切断器92动作,夹持并且切断芯纱C。由此,从芯纱卷装CP抽出的芯纱C的纱端被夹持在夹持切断器92中。然后,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摆动到待机位置,穿插到孔73中的芯纱C被提起,从芯纱卷装CP退绕与被提起的量相等的芯纱C。
在重新开始纺纱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夹持切断器92动作,解除芯纱C的纱端的夹持。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摆动到通常位置。通过张力付与部60使张力付与机构61变成非张力付与状态,从而张力付与机构61变成给芯纱C付与比第1张力小的第2张力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吸气装置91动作。由此,芯纱C的纱端通过芯纱引导部43送出到牵伸装置6。这样,在张力付与部60中,当芯纱送出部90将芯纱C的纱端送出到牵伸装置6时(即开始向气流纺纱装置7提供芯纱C时),张力付与机构61变成非张力付与状态。
在重新开始纺纱后,芯纱供给单元50回到图3所示的状态。即,夹持切断器92和吸气装置91不动作,张力付与部60通过使张力付与机构61变成张力付与状态从而给芯纱C付与第1张力。
在进行维护等的情况下,从主体单元30取下芯纱供给单元50。更详细为,从主体单元30的多芯电缆取下多芯电缆85,从主体单元30的空气供给管取下第1空气供给管82和第2空气供给管83。然后,通过从牵伸座29取下支承部件52,能够从主体单元30取下芯纱供给单元50。在将芯纱供给单元50安装到主体单元30上的情况下,进行与取下作业的步骤相反的步骤。这样,能够以较少的作业量容易地在主体单元30上拆装芯纱供给单元50。另外,在中断纺纱进行简易清扫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取下芯纱供给单元50,像图5所示那样用第2保持部件54将芯纱供给单元50保持在退避位置。在清扫结束、重新开始纺纱之际,只要解除第2保持部件54进行的保持,用第1保持部件53将芯纱供给单元50设置在芯纱供给位置上就可以。
由于芯纱供给单元50和纺纱机1(纺纱单元2)分别与各可动部60、70及90的电连接集成在中继基板84上,因此能够简化芯纱供给单元50与主体单元30的电连接。因此,根据该芯纱供给单元50和纺纱机1,能够使芯纱供给单元50相对于主体单元30的拆装容易。
芯纱供给单元50具备将芯纱C的纱端送出到牵伸装置6的芯纱送出部90和对提供给牵伸装置6的芯纱C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部60。根据该结构,芯纱供给单元50能够适当地发挥将芯纱C的纱端送出到主体单元30的功能和对提供给主体单元30的芯纱C付与张力的功能。
芯纱供给单元50具备一根多芯电缆85。多芯电缆85为了分别对各可动部60、70和90输入输出电信号而连接到中继基板84上,引出到单元座51的外部。由此,能够适当地实现与主体单元30的电连接的简化。
在芯纱供给单元50中,第1空气供给管82为了分别给除吸气装置91以外的各可动部60、70和92提供压缩空气而连接到各可动部60、70和92上,引出到单元座51的外部。并且,第2空气供给管83为了给吸气装置91提供压缩空气而连接到吸气装置91上,引出到单元座51的外部。由此,能够给吸气装置91以及各可动部60、70和92提供不同压力的压缩空气。并且,由于芯纱供给单元50作为压缩空气供给通道仅以第1空气供给管82和第2空气供给管83与外部(主体单元30)连接,因此能够适当地实现压缩空气供给通道的连接的简化。
在芯纱供给单元50中,支承部件52能够相对于牵伸座29摆动地支承单元座51。由此,能够使单元座51摆动到芯纱供给位置和退避位置。该芯纱供给位置为给主体单元30提供芯纱C时配置芯纱供给单元50的位置,该退避位置为不给主体单元30提供芯纱C时配置芯纱供给单元50的位置。
在芯纱供给单元50中,支承部件52悬臂支承设置在单元座51上的摆动轴51a。由此,由于安装支承部件52的区域仅为单侧,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相反侧的区域。具体为,如图1所示,能够相邻地配置相邻的纺纱单元2所具备的芯纱供给单元50。假设在双支承摆动轴51a的情况下,要考虑各纺纱单元2的支承部件52的厚度地配置芯纱供给单元50。因此,与本实施形态相比,这种情况下各纺纱单元2之间的距离离开,招致纺纱机1大型化。
在纺纱机1中,由于芯纱供给单元50安装在主体单元30中最初被提供芯纱C的牵伸装置6上,因此能够简化纺纱机1的结构。并且,能够确实地将芯纱C提供给牵伸装置6。
在纺纱机1中,第1保持部件53将单元座51保持在芯纱供给位置,第2保持部件54将单元座51保持在多个退避位置的任一位置上。由此,能够与进行纺纱的情况和纺纱被中断的情况等相对应地将单元座51保持在芯纱供给位置和各退避位置的任一个位置上。并且,各退避位置能够根据作业内容(清扫和/或分解等)和/或作业者的身高分开使用。
在纺纱机1中,芯纱供给单元50配置在用来将纤维束F放置到牵伸装置6中的作业区域R的外侧。根据该结构,由于确保作业区域R,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将纱条S插入牵伸装置6的作业等。
如图4所示,芯纱供给单元50还具备操作部58。(在图5、图9及图10中省略了操作部58的图示。)操作部58为所谓交替型开关。交替型开关是指能够切换成ON状态和OFF状态,切换后能够保持ON状态或OFF状态的开关。例如,交替型开关在操作人员操作开关(操作部)而变成ON状态以后,即使将手从操作部离开也保持ON状态。操作部58只要是保持切换后的ON状态或OFF状态,并且如果确认操作部58就能够判断ON状态或OFF状态的装置,可以是任何类型。操作部58例如既可以是使灯点亮的类型,也可以是按压一次保持ON状态、再按一次变成OFF状态这样的一按开·一按关(按钮)型。
操作部58例如配置于芯纱送出部90的单元框100a上,位于芯纱C的行走路径的下游侧。操作部58通过设置在单元座51内的配线(图示省略)而连接到中继基板84上。当操作操作部58时,通过中继基板84给单元控制装置10发送电信号。单元控制装置10根据该电信号使松弛付与部70的气缸72动作用的电磁阀以及夹持切断器92的气缸98动作用的电磁阀动作。即,操作部58为用来使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开始向穿纱位置移动的开关。
具体为,当在操作部58中进行变成ON状态的操作时,表示ON状态的电信号通过中继基板84输出给单元控制装置10。在从机体控制装置E输出的有关纱种的信息(批次信息)中设定将芯纱C用于生成的纺纱Y的情况下,获取了该电信号的单元控制装置10使松弛付与部70的气缸72动作用的电磁阀和夹持切断器92的气缸98动作用的电磁阀动作。由此,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摆动到非松弛付与位置(穿纱位置),保持在非松弛付与位置。夹持部96移动到非夹持位置(穿纱位置),保持在非夹持位置。
如果在操作部58中进行了变成OFF状态的操作,表示OFF状态的电信号通过中继基板84输出给单元控制装置10。获取了该电信号的单元控制装置10使松弛付与部70的气缸72动作用的电磁阀和夹持切断器92的气缸98动作用的电磁阀动作。由此,使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摆动到松弛付与位置,使夹持部96移动到夹持位置。
在从机体控制装置E输出的有关纱种的信息中没有设定将芯纱C用于生成的纺纱Y的情况下,即使在从操作部58输出了表示ON状态的电信号的情况下,单元控制装置10也禁止上述动作。即,在生成不使用芯纱C的纺纱Y的情况下,单元控制装置10禁止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向穿纱位置移动。在进行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牵伸动作和纺纱动作等)的情况下,即使在从操作部58输出了表示ON状态的电信号的情况下,单元控制装置10也禁止上述动作。
接着说明纺纱机1的动作。在进行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牵伸动作和纺纱动作等)的情况下,如图6A及图6B所示,张力付与机构61位于张力付与位置,芯纱C被付与张力。此时,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位于非松弛付与位置。并且,夹持部96位于非夹持位置(即图示省略的夹持销与夹持块分离的状态)。这样,芯纱供给单元50边给从芯纱卷装CP退绕的芯纱C付与张力,边将芯纱C提供给牵伸装置6。
在由纺纱监视装置8检测到纱疵,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中断或者结束的情况下,夹持部96移动到夹持位置(即夹持销与夹持块抵接的状态),芯纱C被夹持。然后,被夹持部96夹持的芯纱C被切断器97切断。由此,从芯纱卷装CP抽出的芯纱C的纱端在夹持部96被夹持。然后,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摆动到松弛付与位置,穿过孔73中的芯纱C被提起,从芯纱卷装CP退绕与被提起的量相等的芯纱C。张力付与机构61移动到非张力付与位置。
在不从芯纱供给装置40移除芯纱C、重新开始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的情况下,夹持部96被从夹持位置移动到非夹持位置,解除芯纱C的纱端的夹持。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从松弛付与位置摆动到非松弛付与位置。张力付与机构61被保持在非张力付与位置,为不给芯纱C付与张力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芯纱送出部90动作。由此,芯纱C的纱端通过芯纱引导部43送出到牵伸装置6。在送出了芯纱C的纱端后,芯纱送出部90的送出动作停止,张力付与机构61被移动到张力付与位置,付与芯纱C张力。
在自临时从芯纱供给装置40移除芯纱C的状态开始(重新开始)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的情况下,在开始该动作之前,将芯纱C放置到芯纱供给装置40中。芯纱C从上游侧开始依次穿过芯纱导纱器55、张力付与机构61的各凸起64a和各孔64b、松弛付与部70的孔73、芯纱导纱器56、芯纱监视部81、芯纱导纱器57、以及形成在芯纱送出部90内侧的芯纱C的行走区域。此时,张力付与部60的张力付与机构61位于非张力付与位置。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位于松弛付与位置,夹持部96位于夹持位置。
当操作操作部58切换成ON状态时,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移动到穿纱位置。具体为,如图10所示,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被从松弛付与位置摆动到非松弛付与位置,保持在该非松弛付与位置。由此,通过松弛付与部70的孔73的芯纱C的路径成为弯曲处少的路径。尤其由于从芯纱导纱器55到芯纱导纱器57的芯纱C的路径上张力付与机构61被保持在作为初始位置的非张力付与位置上,因此成为大致直线状。夹持部96从夹持位置移动到非夹持位置,保持在该非夹持位置。由此,在芯纱送出部90的内侧充分确保用来供芯纱C穿过的区域。
在芯纱C的纱端穿到芯纱送出部90的内侧后,操作设置了该芯纱送出部90的纺纱单元2的图示省略的操作部时,单元控制装置10控制芯纱送出部90的动作。更详细为,单元控制装置10以从芯纱送出喷嘴芯纱送出喷嘴区93的芯纱送出喷嘴往芯纱C的行走区域喷射空气的方式控制芯纱送出部90。由此,芯纱C的纱端被送出到牵伸装置6。为了移除残留在芯纱C的行走区域的纤维等,空气从芯纱送出喷嘴的喷射也可以在开始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之前进行。单元控制装置10也可以以在操作纺纱单元2的图示省略的操作部时除了从芯纱送出喷嘴之外,还从气流纺纱装置7内的喷嘴(例如捻回流产生喷嘴)喷射空气的方式控制气流纺纱装置7。由此,与残留在芯纱C的行走区域内的纤维等一起移除残留在纤维束F的行走路径上的纤维等。从芯纱送出喷嘴和气流纺纱装置7内的喷嘴喷射空气的定时既可以同时,也可以有时间差。
在操作了操作部58、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被保持在穿纱位置上的情况下,即在操作部58为ON状态的情况下,即使进行了用来开始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的规定的操作,单元控制装置10也不开始该动作。即,在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被保持在穿纱位置的情况下,单元控制装置10禁止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
当操作部58被切换到OFF状态时,单元控制装置10使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移动到松弛付与位置,使夹持部96移动到夹持位置。并且,单元控制装置10允许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在本实施形态的芯纱供给装置40中,当芯纱C穿过松弛付与部70和夹持部96时,松弛付与部70和夹持部96分别被移动并保持在穿纱位置。由此,在芯纱供给装置40中,能够将松弛付与部70和夹持部96保持在供芯纱C容易穿过的适当的位置上。因此,芯纱供给装置40能够容易地放置芯纱C。
在本实施形态中,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能够移动到松弛付与位置和非松弛付与位置,该松弛付与位置为使芯纱C弯曲、付与该芯纱C松弛的位置,该非松弛付与位置为穿纱位置即与松弛付与位置相比芯纱不弯曲的位置。当穿过芯纱C时,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被保持在穿纱位置。由此,在芯纱供给装置40中,由于在松弛付与部70中能够使通过松弛付与部70的孔73的芯纱C的路径变成处地方少的路径,因此能够容易地供芯纱C穿过。尤其在像松弛付与部70的孔73那样封闭的情况下,与形成缝隙等的孔等相比,一般情况下难以供芯纱穿过。通过采用本实施形态的结构,能够容易地供芯纱C穿过。
在本实施形态中,夹持部96能够移动到夹持位置和非夹持位置,该夹持位置为保持芯纱C的位置,该非夹持位置为穿纱位置——即不保持芯纱C的位置。当芯纱C穿过时,夹持部96被保持在穿纱位置。由此,在芯纱供给装置40中,当将芯纱C穿过形成在芯纱送出部90内侧的芯纱C的行走区域时,由于在夹持部96中充分确保用来穿芯纱C的区域,因此能够容易地供芯纱C穿过。
本实施形态中,芯纱供给装置40具备用来使松弛付与部70和夹持部96开始向穿纱位置移动的操作部58。由此,通过操作部58的操作能够容易地进行松弛付与部70和夹持部96向穿纱位置的移动。尤其在本实施形态中,操作部58配置在芯纱C的行走路径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由此,由于操作部58位于芯纱供给装置40的下部,因此从作业通道进行操作的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操作操作部58。
本实施形态中,操作部58为交替型开关。由此,操作人员通过确认操作部58就能够判断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是否保持在穿纱位置上。并且,能够使操作部58为简单的结构。
在本实施形态中,纺纱单元2具备控制芯纱供给装置40、牵伸装置6和气流纺纱装置7的动作的单元控制装置10。在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被保持在穿纱位置的情况下,单元控制装置10禁止牵伸装置6的牵伸动作和气流纺纱装置7的纺纱动作等。由此,在进行芯纱C的穿纱作业的情况下,纺纱单元2能够禁止例如操作人员的误操作等实施牵伸动作和纺纱动作等。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机体控制装置E中,设定在气流纺纱装置7中生成的纺纱Y的纱种。在机体控制装置E中设定了没使用芯纱C的纱种的情况下,单元控制装置10禁止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向穿纱位置移动。由此,纺纱单元2在实施没使用芯纱C的纺纱Y的牵伸动作和纺纱动作等时,能够禁止例如操作人员的误操作等引起的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向穿纱位置移动。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纺纱单元2中,芯纱供给装置40具备利用空气的作用送出芯纱C的纱端的芯纱送出部90。在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被保持在穿纱位置上的情况下,单元控制装置10从芯纱送出部90的芯纱送出喷嘴和气流纺纱装置7内的喷嘴喷射空气。由此,在纺纱单元2中,在将芯纱C穿过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后,用芯纱送出部90能够容易地将该芯纱C的纱端送出到牵伸装置6。并且,在开始纺纱动作等之前,能够移除残留在芯纱C和纤维束F的行走路径上的纤维等。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上述实施形态以在气缸66没动作的初始状态即将芯纱C放置到芯纱供给装置40中的状态下,张力付与部60的张力付与机构61位于穿纱位置(非张力付与位置)的形态为一例进行了说明。张力付与机构61在初始状态下也可以是张力付与位置的形态。这种情况下,单元控制装置10也可以以如下的方式使气缸66动作用电磁阀动作,该方式为:当操作部58切换到ON状态时张力付与机构61移动到穿纱位置(非张力付与位置)、保持在穿纱位置。即,当操作部58切换到ON状态时,单元控制装置10使张力付与部60的气缸66动作用的电磁阀与松弛付与部70的气缸72动作用的电磁阀和夹持切断器92的气缸98动作用的电磁阀一起动作。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以芯纱供给装置40具备张力付与部60的张力付与机构61、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作为作用于芯纱C的可动部的形态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芯纱供给装置40除上述各部以外还可以具备作用于芯纱C的其他的可动部。这种情况下,当将芯纱C放置到芯纱供给装置40中时,也可以使该其他的可动部移动到穿纱位置、保持在穿纱位置。
当将芯纱C放置到芯纱供给装置40中时,作用于芯纱C的所有的可动部也可以不一定移动到穿纱位置、保持在各穿纱位置。即,单元控制装置10也可以以如下的方式使各可动部的驱动源(例如各气缸66、72、98的电磁阀等)动作,该方式为:多个可动部的任一个移动到各自的穿纱位置、保持在各穿纱位置。
虽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操作部58配置在芯纱供给单元50(芯纱供给装置40)中,但也可以配置在例如牵伸装置6等中。即,操作部58只要是操作人员能够操作的位置,可以配置在纺纱单元2的任一个位置上。
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纺纱机1中,单元座51能够相对于牵伸座29拆装,但单元座51也可以相对于主体单元30的其他部分可拆装。例如,单元座51也可以相对于机体框13可拆装。另外,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单元座51也能够相对于牵伸装置6可拆装。
在纺纱机1中,芯纱供给单元50与第1空气供给管82分开地具备第2空气供给管83。但是,在吸气装置91中使用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与各气缸66、72、98中使用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第2空气供给管83,将第1空气供给管82连接到吸气装置91上。同样,在芯纱供给单元50内设置调节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第2空气供给管83,通过该调节器将第1空气供给管82连接到吸气装置91上。并且,第1空气供给管82只要连接到至少一个供给对象上就可以。例如,第1空气供给管82也可以仅连接到张力付与部60的气缸66上。这种情况下,松弛付与部70和夹持切断器92也可以用与气缸不同的驱动装置(例如电动机等)驱动。
在纺纱机1中,支承部件52悬臂支承摆动轴51a,但也可以双支承摆动轴51a。并且,纺纱机1的各结构的材料和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材料和形状,能够适当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形状。
单元控制装置10和机体控制装置E只要是至少直接或间接地控制芯纱供给单元50的各部的控制装置就可以,配置的位置等没有限制。并且,单元控制装置10也可以不按每个纺纱单元2设置,而按每多个纺纱单元2设置。
在纺纱机1中,在下侧卷绕上侧提供的纺纱Y地配置各装置,但也可以在上侧卷绕下侧提供的纱线地配置各装置。并且,在纺纱机1中,用来自第2端框5的动力(即多个纺纱单元2共同)驱动牵伸装置6的各辊对和横动装置23的横动机构,但是,也可以纺纱单元2的各部(例如牵伸装置6、气流纺纱装置7、卷绕装置12等)按各个纺纱单元2独立地驱动。
为了防止纤维束F的捻传到气流纺纱装置7的上游侧,气流纺纱装置7还可以具备保持在纤维芯纱导纱器上、突出到纺纱室内地配置的针状体。并且,气流纺纱装置7也可以是用纤维芯纱导纱器下游侧的端部取代这样的针状体来防止纤维束F的捻传到气流纺纱装置7的上游侧的结构。而且,气流纺纱装置7还可以具备一对沿互相相反的方向加捻的空气喷嘴。
在纺纱Y的行走方向上,张力传感器9可以配置在纺纱监视装置8的上游一侧。在纺纱机1中,纱线积存装置14具有从气流纺纱装置7抽出纺纱Y的功能,但也可以用输送辊和夹持辊抽出纺纱Y。给蜡装置11、张力传感器9和纺纱监视装置8也可以不设置在纺纱单元2中。
卷绕装置12也可以不是由按每个纺纱单元2设置的驱动电动机驱动,也可以由多个纺纱单元2中共同设置的驱动源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当使卷装P逆转时,以卷装P离开卷取滚筒22的方式摇架臂21被气缸(图示省略)移动,用设置在接头台车3上的逆转用辊(图示省略)使卷装P逆转。
Claims (12)
1.一种芯纱供给单元,具备:
多个可动部,
分别与上述多个可动部电连接的基板,以及
支承上述多个可动部和上述基板的单元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还具备为了分别给上述多个可动部输入输出电信号而连接到上述基板上、引出到上述单元座外部的1根多芯电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还具备为了给上述多个可动部中的至少一个可动部即供给对象提供压缩空气而连接到上述供给对象上、引出到上述单元座外部的1根第1空气供给管。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
作为上述多个可动部具备:
送出上述芯纱的纱端的芯纱送出部,以及
对上述芯纱付与张力的张力付与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还具备为了给上述芯纱送出部提供压缩空气而连接到上述芯纱送出部上、引出到上述单元座外部的1根第2空气供给管。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还具备能够摆动地支承上述单元座的支承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当上述芯纱穿过上述多个可动部时,该多个可动部被保持在用来供上述芯纱穿过的穿纱位置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
作为上述多个可动部具备:
对上述芯纱付与松弛的松弛付与部,以及
夹持上述芯纱的夹持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上述松弛付与部能够移动到松弛付与位置和非松弛付与位置,该松弛付与位置为使上述芯纱弯曲、对该芯纱付与松弛的位置,该非松弛付与位置为上述穿纱位置、即与上述松弛付与位置相比上述芯纱没有弯曲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上述夹持部能够移动到夹持位置和非夹持位置,该夹持位置为保持上述芯纱的位置,该非夹持位置为上述穿纱位置、即不夹持上述芯纱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7~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还具备使上述多个可动部开始向上述穿纱位置移动的操作部。
12.一种纺纱机,具备:
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芯纱供给单元;
牵伸装置,牵伸纤维束;
气流纺纱装置,以上述芯纱为芯,对上述纤维束付与捻,生成纺纱;以及
卷绕装置,将上述纺纱卷绕成卷装,
上述芯纱供给单元的上述单元座能够相对于上述牵伸装置拆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22199A JP2016003402A (ja) | 2014-06-13 | 2014-06-13 | 芯糸供給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
JP2014-122199 | 2014-06-13 | ||
JP2014159347A JP2016037666A (ja) | 2014-08-05 | 2014-08-05 | 芯糸供給装置及び紡績機 |
JP2014-159347 | 2014-08-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77787A true CN105177787A (zh) | 2015-12-23 |
CN105177787B CN105177787B (zh) | 2019-03-22 |
Family
ID=52987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95336.XA Active CN105177787B (zh) | 2014-06-13 | 2015-06-02 | 芯纱供给单元及纺纱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966202B1 (zh) |
CN (1) | CN10517778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01473A (zh) * | 2019-08-01 | 2021-02-02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102268A (ja) * | 2014-11-27 | 2016-06-02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芯糸供給装置及び紡績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D232937A5 (de) * | 1984-05-02 | 1986-02-12 | Gustav Memminger | Fadenliefervorrichtung fuer fadenverarbeitdende textilmaschinen, bspw. rundstrick- oder wirkmaschinen |
CN85103108A (zh) * | 1985-04-23 | 1986-12-10 | 古斯塔夫·梅明格 | 针织圆机用的喂纱装置 |
CN1379131A (zh) * | 2001-03-29 | 2002-11-1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芯纱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
CN1869300A (zh) * | 2005-05-23 | 2006-11-29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包芯纱制造装置 |
JP2006328554A (ja) * | 2005-05-23 | 2006-12-07 | Murata Mach Ltd | 芯繊維供給装置 |
CN102534878A (zh) * | 2010-12-20 | 2012-07-04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芯线供给装置以及具备芯线供给装置的纺纱机械 |
-
2015
- 2015-04-17 EP EP15164088.5A patent/EP2966202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5-06-02 CN CN201510295336.XA patent/CN1051777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D232937A5 (de) * | 1984-05-02 | 1986-02-12 | Gustav Memminger | Fadenliefervorrichtung fuer fadenverarbeitdende textilmaschinen, bspw. rundstrick- oder wirkmaschinen |
CN85103108A (zh) * | 1985-04-23 | 1986-12-10 | 古斯塔夫·梅明格 | 针织圆机用的喂纱装置 |
CN1379131A (zh) * | 2001-03-29 | 2002-11-1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芯纱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
CN1869300A (zh) * | 2005-05-23 | 2006-11-29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包芯纱制造装置 |
JP2006328554A (ja) * | 2005-05-23 | 2006-12-07 | Murata Mach Ltd | 芯繊維供給装置 |
CN102534878A (zh) * | 2010-12-20 | 2012-07-04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芯线供给装置以及具备芯线供给装置的纺纱机械 |
JP2012131591A (ja) * | 2010-12-20 | 2012-07-12 | Murata Machinery Ltd | 芯糸供給装置及び芯糸供給装置を備える紡績機械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01473A (zh) * | 2019-08-01 | 2021-02-02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纱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66202A3 (en) | 2016-01-27 |
CN105177787B (zh) | 2019-03-22 |
EP2966202B1 (en) | 2017-06-28 |
EP2966202A2 (en) | 2016-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13869B (zh) | 用於生產針織品之設備和方法 | |
JP2011038210A (ja) | 空気紡績装置及びこの空気紡績装置を備える紡績機 | |
CN105239224B (zh) | 中空导向轴体单元 | |
CN105316818A (zh) | 纺纱机、纺纱方法及纺纱 | |
CN104651984A (zh) | 空气纺织装置及纺织机 | |
EP2671982A1 (en) | Spinning machine | |
CN105253703B (zh) |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 |
JP2013067474A (ja) |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 |
CN101018900A (zh) | 包芯纱纺纱机、包芯纱的芯线有无判断方法及包芯纱纺纱机的服务方法 | |
CN105177787A (zh) | 芯纱供给单元及纺纱机 | |
EP3075890B1 (en) | Draft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 |
CN105648584B (zh) | 芯线供给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 |
CN110158207B (zh) | 空气纺纱机和空气纺纱方法 | |
CN105274664B (zh) | 芯纱供给单元、芯纱供给装置、纺纱机及芯纱供给方法 | |
JP2014125714A (ja) | 紡績機 | |
CN105274677B (zh) | 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 | |
CN106167201A (zh) | 纱线卷取机 | |
CN209669433U (zh) | 用于芯纱环锭纺纱机的粗纱停止设备及连续芯纱纺纱机 | |
CN109715870A (zh) | 纺纱机 | |
CN105274667B (zh) | 纺织机及纤维除去方法 | |
CN105525401B (zh) | 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 | |
CN215666132U (zh) | 卡合部件和卷取装置 | |
JP2017036524A (ja) | 空気紡績装置及びキャップ部材 | |
JP2016003402A (ja) | 芯糸供給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 |
JP2016199381A (ja) | 糸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