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4859B - 隔音封装件 - Google Patents

隔音封装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4859B
CN105144859B CN201480016919.8A CN201480016919A CN105144859B CN 105144859 B CN105144859 B CN 105144859B CN 201480016919 A CN201480016919 A CN 201480016919A CN 105144859 B CN105144859 B CN 1051448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sound insulation
insulation packaging
packaging part
containmen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69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4859A (zh
Inventor
次桥树
次桥一树
木村康正
福岛洋辅
黑田健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44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4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8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隔音封装件包括:主体,其具备开口部且在内部收纳有噪音源;门,其封闭开口部;以及密封构件,其设置在与开口部的周围对应的位置且设置在主体或者门上。该隔音封装件具有间隔维持机构,该间隔维持机构用于在通过门使开口部成为关闭状态时,维持密封构件的厚度比打开状态的厚度薄的状态。

Description

隔音封装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音封装件。
背景技术
主要在压缩机等工业机械领域,为了防止由压缩机等机械主体产生的噪音的扩散,通常利用隔音封装件(以隔音为目的的框体)包围机械主体。另一方面,为了机械主体的组装作业、维护作业的便利性,在隔音封装件上设置有门或者盖,因而常常在门的周围或者盖周围与隔音封装件主体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导致隔音性能的恶化。产生这样的间隙的原因主要在于,门、盖的固定方法的不稳定以及存在于门的周围或者盖的周围的台阶等。
针对这样的一直以来的问题,日本特开2012-122424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门的周围、盖周围与隔音封装件主体之间夹设有密封构件的隔音罩的安装构造。该隔音罩的安装构造在外周缘部与噪音源之间夹设有密封构件,且以覆盖该噪音源的方式安装该密封构件,该隔音罩的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将所述隔音罩按压在所述噪音源上,通过使所述密封构件压缩而将所述隔音罩安装在所述噪音源上。由此,能够减少从隔音罩的末端部与对象部件之间的间隙向外部泄漏的声音。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24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隔音罩的安装构造中,在使用基于螺栓的紧固等固定方法的情况下,门的周围或者盖的周围与防音隔音封装件主体之间的闭合程度有时存在偏差。因此,密封构件与主体侧承接部的紧贴度、密封构件的压缩度(如果压缩度小则噪音有时会透过密封构件)不稳定,从而隔音效果变得不稳定。另外,在该隔音罩的安装构造中,门的位置或者盖的位置的保持也不稳定。除此以外,在欲要增大压缩度而加强闭合程度时,还存在闭合程度过强造成门、盖变形而导致间隙扩大,反而使噪音透过。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不受闭合程度的影响而稳定地密封间隙从而能够可靠地减少噪音泄漏的隔音封装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采用以下的技术手段。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包括:主体,其具备开口部且在内部收纳有噪音源;门,其封闭所述开口部;以及密封构件,其设置在与所述开口部的周围对应的位置且设置在所述主体或者所述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封装件具有间隔维持机构,所述间隔维持机构用于在通过所述门使所述开口部成为关闭状态时,维持所述密封构件的厚度比打开状态的所述密封构件的厚度薄的状态。
优选为,所述间隔维持机构沿着所述门的周缘而维持恒定的间隔。
更优选为,所述间隔维持机构通过具备与所述门和所述主体抵接的部分而维持所述间隔。
更优选为,所述间隔维持机构由所述门的周缘的折回部和所述主体侧的突起的至少一方形成。
更优选为,所述折回部被折回两次以上,第一次的折回角度为90度,第二次以后的折回角度为90度以上且180度以下。
更优选为,所述折回部被折回两次,第一次的折回角度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第二次的折回角度为使被折回两次后的所述折回部相对于所述门呈90度。
更优选为,封闭所述开口部的门为能够以长方形的一边侧为旋转中心而进行开闭的平开门,所述间隔维持机构具有:将所述门轴支承为能够开闭的旋转轴、在所述门的关闭状态下与所述主体抵接并且限制所述门向关闭方向的旋转的抵接部。
更优选为,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门的与设置有所述旋转轴的边相反一侧的边上。
更优选为,所述密封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所具备的所述开口部中的、所述门的旋转轴侧的内壁部上。
更优选为,当所述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构件朝向所述开口部的内壁部侧压缩。
发明效果
通过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通过不受闭合程度的影响而稳定地密封间隙,从而能够可靠地减少噪音泄漏。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2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3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3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3E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3F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3G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3H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隔音特性的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9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重复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图1B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1的、作为工业机械的一个例子的封装型压缩机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图1A为通过门20以及门30使开口部14成为关闭状态的图,图1B为通过门20以及门30使开口部14成为打开状态的图。在图1B所示的打开状态下,进行压缩机的组装作业、或进行压缩机的维护作业,在图1A所示的关闭状态下,运转压缩机。需要说明的是,门的数量至少是一个即可而不限定于两个。另外,本申请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应用不限定于作为实施方式示出的压缩机。
该隔音封装件1包括:具备开口部14且在内部收纳有噪音源(这里是压缩机)的主体、封闭开口部14的平板状的门20以及门30、设置在门20的周围以及门30的周围且内部侧的面上的密封构件22以及密封构件32。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不使用门而使用盖,也可以同时具备门与盖,开口方向可以是上方向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样的门以及盖等总称且记作“门”。换句话说,本申请中的门包括盖等。
在主体的框10上设置有用于使后述的门20以及门30与主体成为关闭状态的螺纹孔12。通过使螺合构件40(例如,螺钉、螺栓等)从该隔音封装件1的外部侧的面贯通设置在门20以及门30的周围的贯通孔(未图示)与这些螺纹孔12螺合,从而使门20以及门30与主体成为关闭状态。
使这些螺纹孔12的位置以及贯通孔(没有附图标记)的位置对应,并且,与它们的位置对应地设置有柔软的密封构件22以及密封构件32。螺合构件40贯通这些密封构件22以及密封构件32,对密封构件22以及密封构件32进行压缩且与螺纹孔12螺合。需要说明的是,使门20以及门30与主体成为关闭状态的构件不限定于螺合构件40,可以是带有锥形物的承接件与钩挂件的组合,也可以是相互吸引的磁铁的组(实际上门以及主体多为金属制,在这样的情况下磁铁可以仅是其中的一方)。
密封构件22以及密封构件32优选为具备柔软性以及压缩性的材料,更优选为尤其是聚氨酯泡沫材等吸音性优异的材料。
该隔音封装件1的特征在于具有间隔维持机构,该间隔维持机构用于在通过门20以及门30使开口部14成为关闭状态时,维持密封构件22以及密封构件32的厚度比打开状态的厚度薄的状态。以下对该间隔维持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2A~图2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1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图2A~图2C是从上方观察图1A、图1B中使门20即将从打开状态成为关闭状态以前的状态(图2A、图2B)以及成为关闭状态后的状态(图2C)的图。向空心箭头的方向关闭门20。因此,在图2A~图2C中标注与门20对应的附图标记,在括弧中标注与门30对应的附图标记。另外,在图2A中密封构件22(32)安装在门20(30)上,相对于此,图2B的不同点在于,密封构件22(32)安装在主体的框10上。像这样密封构件可以设置在任一方上。
图2A~图2C所示的折回部24(34)实现上述的间隔维持机构。该折回部24(34)通过将门20(30)的周缘部以大致90度折回一次而形成。而且,如图2C所示,该折回部24(34)在门20(30)成为关闭状态时,如作为A部而示出那样,门20(30)的折回部24(34)与主体的框10抵接,从而确定并维持关闭状态下的门20(30)与主体的间隔。维持关闭状态下的密封构件22(32)的厚度t(2)比打开状态的厚度t(1)薄的状态。即,通过将柔软的密封构件22(32)压缩至达到作为间隔维持机构的折回部24(34)与主体的框10抵接的间隔,从而使密封构件22(32)维持变薄的状态(t(1)>t(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与主体抵接也包括与作为主体的构成要素之一的主体的框10抵接的含义。
这样,通过将柔软的密封构件22(32)压缩并与主体的框10紧贴,能够完全填埋因台阶等而在主体的框10与门或者盖之间产生的间隙,因此能够防止隔音性能的恶化。另外,由于折回部24(34)的前端与主体的框10抵接,因此基于固定机构(这里是作为螺合构件40的螺钉、螺栓)的闭合状态稳定,其结果为,能够得到稳定的隔音效果。
接下来,参照图3A~图3D,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A~图3D中对与上述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在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
图3A~图3D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详细构造的剖视图。该图3A~图3D也与图2A~图2C相同,是从上方观察图1A、图1B中使门20即将从打开状态成为关闭状态以前的状态(图3A、图3B、图3C)以及成为关闭状态后的状态(图3D)的图。向空心箭头的方向关闭门50。另外,在图3A中密封构件52安装在门50上,相对于此,图3B以及图3C的不同点在于密封构件52安装在主体的框10。并且,在图3B与图3C中,密封构件52的形状不同。与图2A~图2C相同,像这样密封构件可以设置在任一方上,只要维持关闭状态下的密封构件52的厚度比打开状态下的厚度薄的状态,则形状并不特别限定。
图3A~图3D所示的两重的折回部54以及折回部56实现上述的间隔维持机构。折回部54通过将门50的周缘部以大致90度折回一次而形成,折回部56通过将折回部54进一步折回大致90度以上180度以下的角度(图3A~图3D中为大致135度)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继续反复折回。
而且,如图3D所示,这些折回部54以及折回部56在门50成为关闭状态时,如作为B部而示出那样,门50中的由折回部54与折回部56形成的顶点与主体的框10抵接,从而确定并维持关闭状态下的门50与主体的间隔。该关闭状态下的密封构件52的厚度t(4)维持比打开状态的厚度t(3)薄的状态。即,通过将柔软的密封构件52压缩至达到作为间隔维持机构的折回部54以及折回部56与主体的框10抵接的间隔,从而使密封构件52维持变薄的状态(t(3)>t(4))。需要说明的是,如上述那样,在本申请中与主体抵接也包括与作为主体的构成要素之一的主体的框10抵接的含义。
这样,通过将柔软的密封构件52压缩并与主体的框10紧贴,从而与图2A~图2C相同,能够完全填埋因台阶等而在主体的框10与门或者盖之间产生的间隙,因此能够防止隔音性能的恶化。另外,由于由折回部54与折回部56形成的顶点的前端与主体的框10抵接,因此基于固定机构(这里是作为螺合构件40的螺钉、螺栓)的闭合状态稳定,其结果为,能够得到稳定的隔音效果。并且,在图2A~图2C的情况的基础上,门50周围的刚性提高从而能够抑制门50发生变形,进而能够得到更稳定的隔音效果。
并且,参照图3E~图3H,对其他两重的折回部进行说明。图3E与图3A对应,图3F与图3B对应,图3G与图3C对应,图3H与图3D对应。另外,门50与门60对应,密封构件52与密封构件62对应,折回部54以及折回部56与折回部64以及折回部66对应,厚度t(3)与厚度t(5)对应,厚度t(4)与厚度t(6)对应,B部与C部对应。
图3E~图3H所示的两重的折回部64以及折回部66实现上述的间隔维持机构。折回部64通过将门60的周缘以大致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图3A~图3H中为大致135度)的角度折回一次而形成,折回部66以与门大致呈90度抵接的方式将折回部64进一步折回而形成。
在如图3E~图3H所示那样通过两重的折回部64以及折回部66来实现间隔维持机构的情况下,也与如图3A~图3D所示那样通过两重的折回部54以及折回部56来实现间隔维持机构的情况相同,能够防止隔音性能的恶化,并且能够得到稳定的隔音效果。并且,在图2A~图2C的情况的基础上,门60周围的刚性提高从而能够抑制门60发生变形,进而能够得到更稳定的隔音效果。
参照图4,对这样的隔音封装件1的隔音特性进行说明。图4为距该隔音封装件1的门20以及门30的距离为1500mm、高度为1000mm处的噪音等级的计测结果。“实施对策后”为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1的压缩机的情况,“实施对策前”为具备以往的通用型的隔音封装件的压缩机的情况。通过图4能够容易理解在整个频率区域内隔音特性提高。
通过像以上那样设置,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通过将柔软的密封构件压缩并与主体的框紧贴,能够完全填埋因台阶等而在主体的框与门或者盖之间产生的间隙,因此能够防止隔音性能的恶化。特别是,由于折回部的前端与主体的框抵接,因此基于固定机构(这里是作为螺合构件40的螺钉、螺栓)的闭合状态稳定,其结果为,能够得到稳定的隔音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5A、图5B,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门20或门30包含以覆盖开口部14的方式配备的盖,然而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门20或门30(以下,代表性地仅记载图1A所示的左侧的门30),封闭开口部14的门30是指,能够以一边侧为旋转中心而进行开闭的“平开门”。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设置在作为平开门的门30上的间隔维持机构具有:将门3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转轴42、在门30的关闭状态下与主体的框10抵接并且限制门30的向关闭方向的旋转的抵接部41。
例如,像图1A所示的门30那样,第二实施方式的门30在从主视观察时呈长方形状。在该门30的左侧的边缘(在主视观察隔音封装件1时位于左侧的边缘)配备有沿着上下方向设置的旋转轴42,通过该旋转轴42将门30轴支承为朝向左侧旋转。该门30通过以旋转轴42为中心顺时针旋转,而使开口部14成为打开状(参照图1B)。
在本说明书中,利用从正面观察图1A、图1B所示的隔音封装件1时的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进行装置的说明,然而这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对结构进行限定。
图5A、图5B公开了通过水平面将门30切断而得到剖面的构造。图5A示出了门的打开状态,图5B示出了门的关闭状态。
如图5A、图5B所示,门30的左侧的边缘即旋转基端部被设为弯曲部43,该弯曲部43通过将门30的平板状的构件折弯而形成为箱状或者弯曲的构造,在该弯曲部43内配备有旋转轴42。另一方面,在门30的右侧的边缘设置有构成间隔维持机构的抵接部41。弯曲部43可以是内部中空的构造,也可以是实心的实心构造。抵接部41设置在门30的与设置有旋转轴42的边相反一侧的边上。
该抵接部41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且由形成在门30的右侧的边缘上的折回部34构成。该折回部34通过将门30的右边缘以及上边缘、下边缘以大致90度折回一次而形成。在该折回部34的内侧安装有密封构件32。
而且,如图5B所示,在门30成为关闭状态时,门30的折回部34与主体的图中右侧的框10抵接,从而确定且维持关闭状态下的门30与主体的间隔。该关闭状态下的密封构件32的厚度t(2)维持比打开状态的厚度t(1)薄的状态(参照图2A~图2C)。即,将柔软的密封构件32压缩至达到作为间隔维持机构的折回部34与主体的图中右侧的框10抵接的间隔,从而使密封构件32维持变薄的状态(t(1)>t(2))。
并且,在开口部14的图中左侧的内壁部(包括图中左侧的框10与图中右侧的框10的相互面对的内壁面中的图中左侧的框10的内壁面、和与该内壁面连接的面的部位)且门30的弯曲部43所覆盖的部分也配设有密封构件32。如图5B所示,随着门30接近关闭状态,弯曲部43接近开口部14,在沿着开口部14的纵深方向(前后方向)的方向上压缩粘贴在开口部14的内壁部上的密封构件32,从而提高气密性、隔音性。在该情况下,也通过由抵接部41以及旋转轴42构成的间隔维持机构,维持关闭状态下的密封构件32的厚度t(2)比打开状态的厚度t(1)薄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可以从开口部14的图中左侧的内壁呈朝向开口部14的中央突出的伸出状形成有衬里部44,而对密封构件32的后方(沿着开口部14的纵深方向的后侧)进行保持。通过像这样设置,密封构件32不会朝向后方偏移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压缩,从而能够可靠地提高气密性、隔音性。
综上所述,门30的旋转轴42附近的空间小,主体的图中左侧的框10与门30的旋转基端部的相对运动复杂且旋转成分大。因此,在旋转中与周围构件发生干扰等,从而难以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在旋转轴42附近设置折回部34(抵接部41)。由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远离旋转轴42的部分设置抵接部41,作为间隔维持机构而有效利用。同样,在不面向门30的旋转轴42的框10的侧面设置有密封构件32。
图6中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1、即门30的变形例。如图6所示,在设置于门30的旋转基端侧的弯曲部43的后面(与开口部14面对的门30的背侧),形成有朝向开口部14而形成锐角的突起部45。由于存在该突起部45,从而在成为门30的关闭状态而门30的弯曲部43接近开口部14时,突起部45挤入密封构件32。由此突起部45在开口部14的纵深方向(前后方向)上强力压缩密封构件32,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气密性、隔音性。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隔音封装件1即门30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门30大致相同的结构,并具有如下的不同点。
即,如图8A、图8B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门30为平开门,在其旋转基端侧不存在弯曲部43(参照图5A)。另外,通过包含旋转轴42的铰链配件46连接门30的旋转基端部(图中左侧的边缘)与主体的图中左侧的框10,从而能够使门30相对于主体旋转自如地进行开闭。而且,在门30的后侧且图中左侧的边缘配设有密封构件32。
另一方面,对门30的旋转基端部进行轴支承的主体的图中左侧的框10被切割为剖视观察时呈L字型,在该切口部配备有铰链配件46。另外,切口部的一部分形成为从主体侧朝向开口部14的中央侧突出的突出部47。
如图8B所示,在门30的关闭状态下,通过使门30的旋转基端部接近形成在主体的图中左侧的框10上的突出部47,从而粘贴在门30的后表面的密封构件32在门30与突出部47的间隙内沿纵深方向被压缩,从而气密性、隔音性提高。
为了起到上述作用效果,在门30的关闭状态下,需要将门30与突出部47的距离设定为小于门30的打开状态下的密封构件32的厚度t(1)(参照图2A)。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隔音封装件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9A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门3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门30相同,在旋转基端部具有弯曲部43。另外,在开口部14的图中左侧的内壁部且门30的弯曲部43所覆盖的部分配设有密封构件32这一点也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然而,作为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可以列举门30的弯曲部43的后侧进一步朝向内侧(后方)延伸设置而成为以从弯曲部43立起的方式形成的突出设置部48。换句话说,门30具备突出设置部48,该突出设置部48朝向旋转轴侧的门后方延伸设置,且与设置在内壁部上的密封构件32面对。
如图9B所示,在门30的关闭状态下,通过该突出设置部48与主体的框10接近,从而粘贴在开口部14的内壁部上的密封构件32朝向宽度方向被压缩,从而气密性、隔音性提高。为了起到上述作用效果,在门30的关闭状态下,需要将门30的突出设置部48与主体的图中左侧的框10的距离设定为小于门30的打开状态下的密封构件32的厚度t(1)(参照图2A)。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密封构件32的粘贴面与压缩方向正交,因此密封构件32不会逃逸,而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更优选,如图10所示,设置有从开口部14的内壁朝向该开口部14的中央部突出而形成为伸出状的部分。
形成为该伸出状的部分在门30闭锁时与门30的突出设置部48抵接,而起到防止以规定以上的程度减薄密封构件32的厚度的作用效果。即,以从开口部14的内壁朝向该开口部14的中央部的方式形成伸出状的部分构成间隔维持机构的抵接部4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32设置在开口部14的图中左侧的内壁部,然而也可以设置在门30的突出设置部48。
需要说明的是,应当理解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仅为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并非通过上述的说明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且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例如,间隔维持机构可以取代门30的周缘部的折回或者在该折回的基础上由设置在主体侧且与门30抵接的突起形成。另外,折回部34的前端或者顶点并不一定需要与门30的平面部抵接。并且,间隔维持机构也可以构成为不沿着门30的周缘部的整周,而是沿着一部分维持恒定的间隔。
本申请以2013年4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3-80409)为基础,参照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本申请中。
附图标记说明
1 隔音封装件
10 框
12 孔
14 开口部
20、30、50、60 门
22、32、52、62 密封构件
24、34、56、64、66 折回部
40 螺合构件
41 抵接部
42 旋转轴
43 弯曲部
44 衬里部
45 突起部
46 铰链配件
47 突出部
48 突出设置部

Claims (9)

1.一种隔音封装件,其包括:主体,其具备开口部且在内部收纳有噪音源;门,其封闭所述开口部;以及密封构件,其设置在与所述开口部的周围对应的位置且设置在所述主体或者所述门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音封装件具有间隔维持机构,所述间隔维持机构通过具备使所述门和所述主体抵接的部分而维持间隔,并且,所述间隔维持机构用于在通过所述门使所述开口部成为关闭状态时,维持所述密封构件的厚度比打开状态的所述密封构件的厚度薄的状态,
通过所述门使所述开口部成为打开状态时的所述密封构件的厚度比所述间隔维持机构的纵深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封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维持机构沿着所述门的周缘而维持恒定的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封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维持机构由所述门的周缘的折回部和所述主体侧的突起的至少一方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音封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回部被折回两次以上,第一次的折回角度为90度,第二次以后的折回角度为90度以上且180度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音封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回部被折回两次,第一次的折回角度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第二次的折回角度为使被折回两次后的所述折回部相对于所述门呈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封装件,其特征在于,
封闭所述开口部的门为能够以长方形的一边侧为旋转中心而进行开闭的平开门,
所述间隔维持机构具有:将所述门轴支承为能够开闭的旋转轴、在所述门的关闭状态下与所述主体抵接并且限制所述门向关闭方向的旋转的抵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音封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门的与设置有所述旋转轴的边相反一侧的边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音封装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所具备的所述开口部中的、所述门的旋转轴侧的内壁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音封装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构件朝向所述开口部的内壁部侧被压缩。
CN201480016919.8A 2013-04-08 2014-03-25 隔音封装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448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0409 2013-04-08
JP2013-080409 2013-04-08
PCT/JP2014/058387 WO2014167998A1 (ja) 2013-04-08 2014-03-25 防音パッケー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4859A CN105144859A (zh) 2015-12-09
CN105144859B true CN105144859B (zh) 2019-02-19

Family

ID=51689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691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44859B (zh) 2013-04-08 2014-03-25 隔音封装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3) JP2014219662A (zh)
CN (1) CN105144859B (zh)
WO (1) WO20141679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2169B2 (ja) * 2018-10-04 2022-04-12 コベルコ・コンプレッサ株式会社 防音パッケージ
JP7299707B2 (ja) * 2019-01-10 2023-06-28 コベルコ・コンプレッサ株式会社 機械収容用筐体
JP7213118B2 (ja) * 2019-03-27 2023-01-26 戸田建設株式会社 トンネルの防音扉の遮音施工方法及びトンネルの防音扉の遮音構造
CN113597153B (zh) * 2021-06-23 2022-12-30 深圳市青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噪音大功率步进电机控制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8351A (ja) * 1993-04-01 1994-10-11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防音ユニット
JP2004063785A (ja) * 2002-07-29 2004-02-26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筐体の防水構造
CN1566719A (zh) * 2003-07-03 2005-01-19 雅马哈株式会社 连接件以及利用该连接件的板件连接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3369Y2 (zh) * 1972-05-30 1976-08-19
JPS572662Y2 (zh) * 1976-07-09 1982-01-18
JPS6013781U (ja) * 1983-07-07 1985-01-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筐体の密閉構造
JPS62273388A (ja) * 1986-05-22 1987-11-27 押田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の密閉装置
JPH066541Y2 (ja) * 1986-06-03 1994-02-16 株式会社東芝 操作箱
JPS6429279U (zh) * 1987-08-12 1989-02-21
JPH0715190Y2 (ja) * 1989-04-14 1995-04-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の収容箱構造
JP2565001B2 (ja) * 1991-02-14 1996-12-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屋外筐体
JPH0735691U (ja) * 1993-12-16 1995-07-04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防音ドア
JP3482716B2 (ja) * 1994-12-12 2004-01-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屋外据え付け型装置
JP2757857B2 (ja) * 1996-06-10 1998-05-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機能付きプラスチック筐体
JP2006037630A (ja) * 2004-07-29 2006-02-09 Panahome Corp 開口部の防音構造
JP5087574B2 (ja) * 2009-03-26 2012-12-05 蟹江工業株式会社 密閉・防音ドア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8351A (ja) * 1993-04-01 1994-10-11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防音ユニット
JP2004063785A (ja) * 2002-07-29 2004-02-26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筐体の防水構造
CN1566719A (zh) * 2003-07-03 2005-01-19 雅马哈株式会社 连接件以及利用该连接件的板件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4859A (zh) 2015-12-09
JP2018132066A (ja) 2018-08-23
WO2014167998A1 (ja) 2014-10-16
JP2018180557A (ja) 2018-11-15
JP2014219662A (ja) 2014-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4859B (zh) 隔音封装件
BRPI0606778A2 (pt) bateria
WO2006133110A2 (en) Cell phone case with magnifier and method
WO2016113907A1 (ja) 冷蔵庫
JP2022180951A (ja) 建具装置
CN108180693B (zh) 一种冰箱
JP7376296B2 (ja) ドアの防水構造
JPH11317589A (ja) シールド筐体構造及びシールド部材
JP2019100121A (ja) 防水材、防水用開き戸、防水具及び防水用開き戸構造
JP2022180950A (ja) 建具装置
JPH09101081A (ja) 断熱箱体
JP6745232B2 (ja) 建具
US2234773A (en) Seal for cold storage and like doors
KR100465281B1 (ko) 기밀성이 강화된 철재문
JP7413579B1 (ja) 点検口枠及び点検口構造
JP4103802B2 (ja) ガスケットおよびガスケットを備えた冷蔵庫
JP5393265B2 (ja) サッシ
CN217001488U (zh) 一种密封性的双重门及展柜
JPH05113189A (ja) 回転圧縮機
KR200425322Y1 (ko) 밀폐도어용 핸들축 결합 구조
JPH109481A (ja) 空調機の点検用の扉装置
JP2017028109A (ja) シール部材およびシール構造
KR20150069452A (ko) 로터리 댐퍼 및 이를 장착한 힌지
JP2005188268A (ja) 二軸ヒンジを用いた密閉扉
JPS632830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