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4432A - 蓄电元件、以及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元件、以及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4432A
CN105144432A CN201480016598.1A CN201480016598A CN105144432A CN 105144432 A CN105144432 A CN 105144432A CN 201480016598 A CN201480016598 A CN 201480016598A CN 105144432 A CN105144432 A CN 105144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ion portion
body part
electroconductive member
storage elemen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65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堤雅和
都成拓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44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4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06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magnesium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0Gaskets; Sea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6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抑制因铆钉构件被铆接而导致导电性构件的厚度增加的蓄电元件以及蓄电装置。本发明具备设有插通部的铆钉构件以及设有供插通部穿过的被插通部的导电性构件,插通部的维氏硬度大于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

Description

蓄电元件、以及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日本特愿2013-65120号的优先权,并在此援引该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元件、以及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该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收容该电极体的壳体、固定于该壳体的隔壁的铆钉构件以及与该铆钉构件电连接的导电性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车辆(机动车、两轮摩托车等)、各种设备(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等)的动力源,采用了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等)这样的能够放电充电的蓄电元件。例如,电池具有各种类型。作为其中之一,提供了下述的电池:该电池具备电极体(发电元件)、与该电极体电连接的集电体、收容所述电极体以及所述集电体的壳体(电池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外部配置的外部端子(端子板)、沿着所述壳体的隔壁的内表面配置的内部密封构件(密封圈)、沿着所述壳体的隔壁的外表面配置的外部密封构件(密封圈)、以及穿过所述壳体的隔壁、所述内部密封构件以及所述外部密封构件的铆钉构件(端子),并将所述外部端子与所述集电体经由所述铆钉构件电连接。
所述铆钉构件由导电性材料构成。所述铆钉构件具备四棱柱状的躯体部(主体部)、与该躯体部连续设置的实心轴状的第一插通部(上部轴)、以及与所述躯体部连续设置的空心轴状(筒状)的第二插通部(下部轴)。所述第一插通部以及所述第二插通部的外径比所述躯体部的外径小。而且,在所述第一插通部穿过所述外部端子的状态下,该第一插通部的前端部被铆接。在所述第二插通部穿过所述壳体的隔壁、所述内部密封构件、所述外侧密封构件以及所述集电体的状态下,该第二插通部的前端部被铆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由此,所述铆钉构件的所述第一插通部的前端部以及所述第二插通部的前端部分别处于扩径的状态。即,实心轴状的所述第一插通部的前端部整体被挤压而变形为大径。另一方面,空心轴状的所述第二插通部的前端部朝径向外侧倾倒且被挤压而变形为凸缘状。因此,铆接后的所述铆钉构件的前端部变形而在所述外部端子、所述集电体等的导电性构件上展开,该外部端子、该集电体的厚度增加。而且,从所述蓄电元件的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使所述导电性构件的外观上的厚度较小。
另外,这种问题不限于电池,对于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等)也是相同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0779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便对铆钉构件进行铆接也能够抑制导电性构件的厚度增加的蓄电元件、以及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彼此绝缘的正极板与负极板;
壳体,其由隔壁构成,该壳体收容所述电极体;
铆钉构件,其在一端具备插通部,该铆钉构件固定于所述隔壁;以及
导电性构件,其具备供所述插通部穿过的被插通部,该导电性构件与所述铆钉构件电连接,
所述插通部的维氏硬度大于所述导电性构件的所述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
所述插通部在该插通部的前端部具有在该插通部穿过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状态下被铆接的铆接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侧视图。
图2是该电池的剖视图。
图3是该电池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对铆钉构件与拉拔构件进行铆接处理之前的端子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5A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铆接处理后的铆钉构件的高度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5B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中的铆接处理后的铆钉构件的高度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的侧视图。
图8是该电池的剖视图。
图9是该电池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对铆钉构件与外部端子进行铆接处理之前的端子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通过汇流条来连接该电池间的电池模块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端子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对铆钉构件与拉拔构件进行铆接处理之前的端子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彼此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
壳体,其由隔壁构成,且该壳体收容所述电极体;
铆钉构件,其在一端具备插通部,且该铆钉构件固定在所述隔壁上;以及
导电性构件,其具备供所述插通部穿过的被插通部,且该导电性构件与所述铆钉构件电连接,
所述插通部的维氏硬度大于所述导电性构件的所述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
所述插通部在该插通部的前端部具有在该插通部穿过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状态下被铆接的铆接部。
根据所述结构,铆钉构件的插通部穿过导电性构件的被插通部,插通部的前端部被铆接,由此在导电性构件上展开。此时,插通部的维氏硬度大于导电性构件的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因此插通部的前端部在导电性构件上展开,并且使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变形。由此,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厚度减薄,其结果是,抑制导电性构件的厚度的增加。
在此,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的一方案,
所述铆钉构件具备躯体部,该躯体部与所述插通部连接且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相接,
所述躯体部中的与所述插通部的穿过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所述被插通部的宽度宽,
该躯体部的维氏硬度大于所述导电性构件的与所述躯体部相接的区域的维氏硬度。
根据所述结构,在铆钉构件的插通部穿过导电性构件的被插通部且躯体部与导电性构件相接的状态下,插通部的前端部被铆接,由此导电性构件的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被前端部与躯体部夹持而沿厚度方向从两侧压缩变形。由此,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厚度减薄,其结果是,抑制导电性构件的厚度的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所述躯体部在从所述被插通部的中心轴向观察时呈非圆形状。
根据所述结构,在将导电性构件固定于隔壁时等向导电性构件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即便欲使导电性构件与铆钉构件绕被插通部的中心轴相对旋转,也可以抑制其动作。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的其他方案,
能够使所述插通部在从所述被插通部的中心轴向观察时呈非圆形状。
根据所述结构,在铆钉构件被工具、夹具等任意机构支承的状态下对插通部的前端部实施铆接处理时,即便欲使导电性构件借助朝向前端部的铆接作用力而绕中心轴旋转,也可以限制其动作。由此,在铆钉构件的插通部的前端部被铆接时,能够抑制铆钉构件与导电性构件相对旋转。
其他的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彼此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
壳体,其由隔壁构成,且该壳体收容所述电极体;
铆钉构件,其具备在一端设置的插通部以及与该插通部连接的躯体部,且该铆钉构件固定在所述隔壁上;以及
导电性构件,其具备供所述插通部穿过的被插通部,且该导电性构件与所述铆钉构件电连接,
所述躯体部中的与所述插通部的穿过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被插通部的宽度宽,且所述躯体部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相接,
该躯体部的维氏硬度大于所述导电性构件的与所述躯体部相接的区域的维氏硬度,
所述插通部在该插通部的前端部具有在该插通部穿过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状态下被铆接的铆接部。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在铆钉构件的插通部穿过导电性构件的被插通部且躯体部与导电性构件相接的状态下对该插通部的前端部进行铆接,该前端部在导电性构件上展开。此时,躯体部的维氏硬度大于导电性构件的与躯体部相接的区域的维氏硬度,因此在通过在导电性构件上展开的插通部的前端部将该导电性构件向躯体部按压时,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变形。由此,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厚度减薄,其结果是,抑制导电性构件的厚度的增加。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的其他方案,
能够使所述躯体部在从所述被插通部的中心轴向观察时呈非圆形状。
根据所述结构,在将导电性构件固定于隔壁时等向导电性构件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即便欲使导电性构件与铆钉构件绕被插通部的中心轴相对旋转,也可以抑制其动作。
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彼此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
壳体,其由隔壁构成,且该壳体收容所述电极体;
铆钉构件,其在一端具备插通部,且该铆钉构件固定在所述隔壁上;以及
导电性构件,其具备供所述插通部穿过的被插通部,且该导电性构件与所述铆钉构件电连接,
所述插通部具有日本工业标准所规定的C1100-H、C1020-H以及A6061-T6中的任一种材质,所述导电性构件的所述被插通部具有日本工业标准所规定的A5052-H34、A1050-H24、A1100-O、A1100-H24、A3003-H以及退火后的C1100-H中的任一种材质,
所述插通部在该插通部的前端部具有在该插通部穿过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状态下被铆接的铆接部。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将铆钉构件的插通部穿过导电性构件的被插通部且对其前端部进行铆接,由此该插通部的前端部在导电性构件上展开。此时,插通部的材质比导电性构件的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材质硬,因此插通部的前端部在导电性构件上展开,并且使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变形。由此,被捅通部的周边区域的厚度减薄,其结果是,抑制导电性构件的厚度的增加。
在此,作为所述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的一方案,
所述铆钉构件具备躯体部,所述躯体部的与所述插通部的穿过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所述被插通部的宽度宽,且所述躯体部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相接,
所述躯体部具有日本工业标准所规定的C1100-H、C1020-H以及A6061-T6中的任一种材质。
根据所述结构,躯体部的材质比导电性构件中的与该躯体部相接的部位的材质硬。因此,在铆钉构件的插通部穿过导电性构件的被插通部且躯体部与导电性构件相接的状态下,对该插通部的前端部进行铆接,由此使导电性构件的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被前端部与躯体部夹持而沿厚度方向从两侧压缩变形。由此,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厚度减薄,其结果是,抑制导电性构件的厚度的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所述躯体部在从所述被插通部的中心轴向观察时呈非圆形状。
根据所述结构,在导电性构件固定于隔壁时等向导电性构件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即便欲使导电性构件与铆钉构件绕被插通部的中心轴相对旋转,也可以抑制其动作。
另外,作为所述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的其他方案,
能够使所述插通部在从所述被插通部的中心轴向观察时呈非圆形状。
根据所述结构,在铆钉构件被工具、夹具等任意机构支承的状态下对插通部的前端部实施铆接处理时,即便欲使导电性构件借助朝向前端部的铆接作用力而绕中心轴旋转,也可以限制其动作。由此,在铆钉构件的插通部的前端部被铆接时,能够抑制铆钉构件与导电性构件相对旋转。
另外,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彼此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
壳体,其由隔壁构成,且该壳体收容所述电极体;
铆钉构件,其在一端具备插通部,且该铆钉构件固定在所述隔壁上;以及
导电性构件,其具备供所述捅通部穿过的被捅通部,且该导电性构件与所述铆钉构件电连接,
所述铆钉构件具有:
躯体部,其在与所述插通部的穿过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所述被插通部的宽度宽,且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相接;以及
铆接部,其通过在所述插通部的前端部穿过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状态下被铆接而形成,该铆接部的与所述插通部的穿过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所述被插通部的宽度宽,且在该铆接部与所述躯体部之间夹入所述导电性构件,
所述导电性构件具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该第一凹部供所述铆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嵌入,该第二凹部供所述躯体部的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相接的部位嵌入,
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在所述插通部的穿过方向上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凹陷。
根据所述结构,利用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凹部,导电性构件中的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厚度比其他区域的厚度小。因此,在对铆钉构件进行铆接而将该铆钉构件与导电性构件连接起来时、即利用铆接部与躯体部来夹住导电性构件时,铆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嵌入第一凹部,并且躯体部的与导电性构件相接的部位嵌入第二凹部。其结果是,抑制导电性构件的厚度的增加。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
两个以上的蓄电元件,它们包含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任一者的蓄电元件;以及
汇流条,其连结所述两个以上的蓄电元件。
根据所述结构,在上述任一者的蓄电元件中,导电性构件中的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厚度比该导线性构件中的其他区域的厚度小,因此可以抑制对铆钉构件进行铆接而将该铆钉构件与导电性构件连接起来时的导电性构件的厚度的增加。
在此,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一方案,
能够使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导电性构件重叠,且在该汇流条的与所述铆接部重叠的区域中具有比该铆接部大的插通孔。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以及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通过对铆钉构件进行铆接,能够抑制导电性构件的厚度增加。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蓄电元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是非水电解质充电电池,更详细来说是锂离子充电电池。如图1~图5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具备壳体1,该壳体1具有壳体主体2以及堵塞该壳体主体2的开口部进行密封的盖板3。另外,与收纳在壳体1内的电极体4电连接的端子构造9设于盖板3。
壳体主体2以及盖板3为铝合金、不锈钢合金等金属制。本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2以及盖板3为铝合金制。壳体主体2为能够收纳椭圆筒形状的卷绕型的电极体4且沿宽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扁平的有底方筒状。盖板3为与壳体主体2的开口部对应的长方形的板材。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盖板3上,沿盖板3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两个供后述的铆钉构件12穿过的贯通孔3a。盖板3嵌入壳体主体2的开口部,通过激光焊接等在壳体主体2与盖板3之间被密封的状态下固定于该壳体主体2。
如图2所示,电极体4是通过将带状的负极片5与带状的正极片6以在该负极片5以及该正极片6之间夹有带状的隔板7的状态向左右的不同方向偏移、并卷绕为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上下成为椭圆的椭圆形状而成的。电极体4被由绝缘性片形成的绝缘罩整体覆盖,在与壳体1绝缘的状态下收纳在该壳体1内。负极片5在铜箔的表面担载负极活性物质。正极片6在铝箔的表面担载正极活性物质。负极片5以及正极片6分别在偏移方向的端缘部具有未涂敷活性物质的未涂敷部。由此,对于电极体4的左右的端部,铝箔、铜箔露出,以这些电极的金属箔卷绕而成的卷束状直接露出。
另外,在电极体4的左右的端部暴露出的金属箔上分别电连接有集电体8。集电体8是上下纵长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件。更详细来说,正极的集电体8为铝或者铝合金制,负极的集电体8为铜或者铜合金制。集电体8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弯折,构成连接部8a。集电体8的比该连接部8a靠下方的部分沿前后分成两股,并向下方突出。而且,该分成两股的部分与电极体4的端部一并被夹持板夹住,通过超声波焊接等连接固定于电极体4。
电池具备正极的端子构造9与负极的端子构造9。如图3以及图4详细所示,各端子构造9具备树脂板10及外部垫圈11、铆钉构件12、端子止转构件13、端子螺栓14、以及拉拔构件15。树脂板10以及外部垫圈11配置为分别从内外夹持在盖板3的左右的端部形成的贯通孔3a。铆钉构件12经由树脂板10以及外部垫圈11而穿过贯通孔3a,且与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电连接。端子止转构件13靠近外部垫圈11配置。端子螺栓14隔着端子止转构件13而配置在盖板3的外表面上。拉拔构件15与端子螺栓14和铆钉构件12电连接。通过以上的结构,壳体1内的电极体4与端子螺栓14电连接。
树脂板10是具备绝缘性与密封性的合成树脂构件。更详细来说,树脂板10例如为聚苯硫醚(PPS)树脂制。其中,树脂板10的材质不限定于PPS,能够适当地选择。树脂板10为长方形。能够收纳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凹部10a形成于树脂板10的下表面。树脂板10具有贯通孔10b,在凹部10a收纳有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状态下,该贯通孔10b与形成于该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一致。
外部垫圈11是具备绝缘性与密封性的合成树脂构件。更详细来说,外部垫圈11例如为聚苯硫醚(PPS)树脂制。其中,外部垫圈11的材质不限定于PPS,能够适当地选择。
外部垫圈11是比铆钉构件12的躯体部12a大一圈的矩形。在外部垫圈11中,除去外周部而使上表面凹陷,由此在外周缘设有环绕状的外壁部11a。外部垫圈11在外壁部11a内具备能够收纳铆钉构件12的躯体部12a的凹部11b。外部垫圈11具有贯通孔11c,在凹部11b收纳有铆钉构件12的躯体部12a的状态下,该贯通孔11c能够供该铆钉构件12的第一铆接部12b穿过。穿过盖板3的贯通孔3a并穿过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的环状凸部11d形成在外部垫圈11的下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树脂板10配置在盖板3的下表面(内表面)上,其结果是,配置在壳体1内。外部垫圈11配置在盖板3的上表面(外表面)上,其结果是,配置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在盖板3的上表面中的、供外部垫圈11配置的区域,形成有能够收纳外部垫圈11的下部(桥部)的非圆形状的凹部3b。通过将外部垫圈11的下部(与盖板3的接合面)捅入(嵌入)到凹部3b,限制了外部垫圈11绕贯通孔3a的轴向的旋转。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凹部3b与作为矩形的外部垫圈11的下部形状对应地形成为矩形。另外,凹部3b例如通过压印加工来形成。
电池具有正极的铆钉构件12与负极的铆钉构件12。正极的铆钉构件12是铝合金(具体来说为JIS(日本工业标准)所规定的A5052-H34)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件。负极的铆钉构件12是铜合金(具体来说为JIS所规定的C1100-H)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件。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铆接部12b从躯体部12a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设置。作为插通部的第二铆接部12c从躯体部12a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第一铆接部12b以及第二铆接部12c的外观皆为轴状。第一铆接部12b以及第二铆接部12c皆具有比躯体部12a小的直径。
在此,上述的A5052-H34为Al-Mg系的铝合金。A5052-H34是对以下的表1所示的铝合金(A5052)进行冷加工后实施稳定化处理而成的。该A5052-H34的机械性质如以下的表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表2的符号栏的A5052之后所记载的“P”是表示试件的形状为板状的符号。
[表1]
[表2]
机械性质
另外,上述的C1100-H是所谓的韧铜。C1100-H是对以下的表3所示的韧铜(C1100)进行加工硬化而成的。该C1100-H的机械性质如以下的表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表4的符号栏的C1100之后所记载的“P”是表示试件的形状为板状的符号。
[表3]
化学成分
单位%
[表4]
机械性质
躯体部12a呈轴状。而且,躯体部12a的外径大于盖板3的贯通孔3a的孔径。躯体部12a在外周上具备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的四个平面部(未编号)。而且,在躯体部12a收纳于外部垫圈11的凹部11b的状态下,四个平面部各自与外部垫圈11的外壁部11a的内壁面对置。
第一铆接部12b是穿过盖板3的贯通孔3a、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以及外部垫圈11的贯通孔11c的部分。第一铆接部12b从盖板3的外侧朝向内侧、即沿从盖板3朝向集电体8的方向插入。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垫圈11的环状凸部11d穿过盖板3的贯通孔3a以及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因此,第一铆接部12b通过穿过外部垫圈11的贯通孔11c,也成为穿过盖板3的贯通孔3a以及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的状态。
第一铆接部12b具有在穿过盖板3的贯通孔3a、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外部垫圈11的贯通孔11c以及集电体8的贯通孔8b的状态下前端部从树脂板10的内表面朝向壳体1的内侧突出的长度。
轴心方向的非贯通孔12d形成于第一铆接部12b的前端部。由此,如图3所示,第一铆接部12b的前端部成为空心轴状。
非贯通孔12d例如通过使用钻头来形成。与其相伴地,非贯通孔12d的底12e成为与钻头的前端形状对应的锥状。
而且,第一铆接部12b的前端部通过铆接处理而朝径向外侧倾倒并被挤压,成为直径比第一铆接部12b的基端部大的凸缘状。即,第一铆接部12b的前端部通过铆接处理而使直径变得大于盖板3的贯通孔3a。
其结果是,躯体部12a与第一铆接部12b的成为凸缘状的前端部夹入贯通孔3a、8b、10b、11c的周边部,由此,使外部垫圈11与盖板3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并且使树脂板10与盖板3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其结果是,贯通孔3a、8b、10b、11c的周围被密封,壳体1内保持气密。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一铆接部12b的铆接处理在将盖板3焊接于壳体主体2之前进行。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二铆接部12c具有直径比躯体部12a小的实心轴状。第二铆接部12c具有能够穿过形成于拉拔构件15的后述的第一贯通孔15a的轴径。而且,在第二铆接部12c穿过拉拔构件15的第一贯通孔15a的状态下,该第二铆接部12c的前端部被铆接。由此,拉拔构件15被躯体部12a与第二铆接部12c的变形为凸缘状的前端部夹入,由此,与铆钉构件12物理连接且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二铆接部12c的铆接处理在针对第一铆接部12b的铆接处理之前预先进行。
在此,预先对盖板3的贯通孔3a、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外部垫圈11的贯通孔11c、外部垫圈11的环状凸部11d、以及铆钉构件12的第一铆接部12b的尺寸关系进行说明。如图3详细示出那样,盖板3的贯通孔3a的内径与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的内径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另外,盖板3的贯通孔3a的内径及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的内径与外部垫圈11的环状凸部11d的外径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另外,外部垫圈11的环状凸部11d的长度与盖板3的厚度以及树脂板10的厚度的合计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另外,外部垫圈11的环状凸部11d的内径与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的内径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另外,外部垫圈11的环状凸部11d的内径及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与铆钉构件12的第一铆接部12b的外径相同或者大致相同。
通过将铆钉构件12的躯体部12a插入外部垫圈11的凹部11b,铆钉构件12的第一铆接部12b通过该凹部11b的底面的贯通孔11c而穿过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从该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向下方突出的第一铆接部12b的前端部分从下方被铆接。由此,铆钉构件12以与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电连接且与盖板3绝缘的状态安装于盖板3。
端子螺栓14用于将该电池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端子螺栓14是由铁、不锈钢、以及铬钼钢等钢等形成的、强度高的导电性金属构件。
正极的拉拔构件15以及负极的拉拔构件15均为由铝合金(具体来说为JIS所规定的A5052-H34)形成的长方形的导电性金属构件。在拉拔构件15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第一贯通孔15a。在拉拔构件15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形成有第二贯通孔15b。在正极的拉拔构件15以及负极的拉拔构件15的任一者中,第一贯通孔15a被铆钉构件12的第二铆接部12c穿过。另外,在正极的拉拔构件15以及负极的拉拔构件15的任一者中,第二贯通孔15b被端子螺栓14的轴部穿过。而且,将铆钉构件12的第二铆接部12c中的、从拉拔构件15的第一贯通孔15a向上方突出的前端部分从上方铆接。由此,使铆钉构件12与拉拔构件15形成为一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铆钉构件12的作为插通部的第二铆接部12c穿过作为导电性构件的拉拔构件15的第一贯通孔15a(被插通部),第二铆接部12c的前端部通过铆接在拉拔构件15上展开。第二铆接部12c的维氏硬度大于拉拔构件15中的与躯体部12a相接的第一贯通孔15a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因此,第二铆接部12c的前端部在拉拔构件15上展开,并且也使第一贯通孔15a的周边区域沿厚度方向压缩变形。由此,第一贯通孔15a的周边区域的厚度减薄,其结果是,抑制拉拔构件15的厚度的增加。
另外,通过将铆钉构件12的第二铆接部12c穿过拉拔构件15的第一贯通孔15a,第二铆接部12c的前端部被铆接,由此拉拔构件15的第一贯通孔15a的周边区域被躯体部12a与铆接后的第二铆接部12c的前端部夹持。由此,拉拔构件15中的第一贯通孔15a的周边区域从厚度方向的两侧压缩变形,拉拔构件15中的第一贯通孔15a的周边区域的厚度减薄。其结果是,抑制拉拔构件15的厚度的增加。
另外,第二铆接部12c的前端部被铆接,由此使拉拔构件15中的第一贯通孔15a的周边区域从厚度方向的两侧压缩变形,其结果是,供第二铆接部12c的一部分嵌入的凹部(第一凹部)与供躯体部12a的一部分嵌入的凹部(第二凹部)形成于拉拔构件15。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在铆钉构件12的第二铆接部12c(插通部)的穿过方向上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凹陷。
在此,参照图5A以及图5B,对铆接处理后的铆钉构件12的厚度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铆钉构件12的铆接处理前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的铆钉构件512的铆接处理前的厚度是相同。将本实施方式的铆钉构件12的铆接处理后的厚度定义为从铆钉构件12的躯体部12a的底面至第二铆接部12c的顶部的长度H1。另外,将现有技术的铆钉构件512的铆接处理后的厚度定义为从铆钉构件512的躯体部512a的底面至第二铆接部512c的顶部的长度H2。此时,本实施方式的铆钉构件12的厚度H1薄于现有技术的铆钉构件512的厚度H2。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铆钉构件12的厚度H1比现有技术的铆钉构件512的厚度H2薄以下的量:该量是与铆钉构件12的第二铆接部12c使拉拔构件15压缩变形的厚度d1以及躯体部12a使拉拔构件15压缩变形的厚度d2的合计长度(d1+d2)相应的量。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铆钉构件12的厚度H1与现有技术的铆钉构件512的厚度H2之差为H2-H1=d1+d2。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铆钉构件12,能够使该铆钉构件12的厚度变薄。即,抑制铆钉构件12的厚度的增加。另外,在拉拔构件15中厚度变薄的仅是被铆钉构件12的躯体部12a或者第二铆接部12c压缩变形的区域。由此,在铆钉构件12中,仅使该铆钉构件12的整体厚度变薄。因此,能够确保电流的路径所需要的铆钉构件12的截面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维氏硬度通过基于JISZ2244:2009的测定来获得。具体来说,使金刚石制的四棱锥的压片按压试件的表面而制作压痕,测定压痕的对角线而求出压痕的表面积。然后,通过将按压压片的力除以压痕的表面积而求得维氏硬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铆接部12c、躯体部12a以及拉拔构件15中的与躯体部12a相接的第一贯通孔15a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分别为110HV、110HV、80HV。因而,第二铆接部12c的维氏硬度大于与躯体部12a相接的第一贯通孔15a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另外,躯体部12a的维氏硬度大于拉拔构件15中的与躯体部12a相接的第一贯通孔15a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
另外,铆钉构件12的躯体部12a从拉拔构件15的第一贯通孔15a的中心轴向观察时为非圆形状。在利用该非圆形状的躯体部12a使拉拔构件15的第一贯通孔15a的周边区域压缩变形的状态下,使铆钉构件12与拉拔构件15形成为一体。因此,例如在将与拉拔构件15形成为一体的铆钉构件12通过铆接第一铆接部12b而固定于隔壁时等向拉拔构件15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即便想要使拉拔构件15与铆钉构件12绕第一贯通孔15a的中心轴相对旋转,该动作也会被限制。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蓄电元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池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负极的铆钉构件相当的铆钉构件12具有躯体部12a与第一铆接部12b。第一铆接部12b从壳体1的内侧朝向外侧穿过盖板3。位于壳体1的外侧的第一铆接部12b的前端部被铆接。
在图6中表示其具体例。所涉及的端子构造109具备从壳体1的内侧朝向外侧而穿过盖板3的铆钉构件112。铆钉构件112具备与电极体4电连接的躯体部112a、以及与该躯体部112a连续设置且穿过盖板3的贯通孔3a的插通部112b。树脂板110配置于盖板3的内表面,外部垫圈111配置于盖板3的外表面。另外,作为导电性构件的拉拔构件115配置于外部垫圈111的外表面。铆钉构件112的插通部112b依次穿过树脂板110、盖板3、外部垫圈111、拉拔构件115的第一贯通孔115a。然后,从拉拔构件115突出的插通部112b的前端部被铆接。
负极的铆钉构件112是由铜合金(具体来说为JIS所规定的C1100-H)形成的导电性金属构件。拉拔构件115是由铝合金(具体来说为JIS所规定的A5052-H34)形成的长方形的导电性金属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部112b以及拉拔构件115中的第一贯通孔115a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分别为110HV、80HV。
在本实施方式中,负极的铆钉构件112的插通部112b穿过拉拔构件115的第一贯通孔115a。插通部112b的前端部通过铆接在拉拔构件115上展开。其中,插通部112b的维氏硬度大于拉拔构件115中的第一贯通孔115a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因此,插通部112b的前端部在拉拔构件115上展开,并且使拉拔构件115中的第一贯通孔115a的周边区域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变形而使该第一贯通孔115a的周边领域的厚度减薄。由此,抑制拉拔构件115的厚度的增加。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蓄电元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在端子螺栓处紧固外部设备的导线的压接端子而将外部设备与电池电连接的、螺纹紧固式的端子构造为例进行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端子构造209是通过使汇流条214(参照图11)与外部端子213焊接而同其他电池连接的焊接方式的端子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具备正极的端子构造209与负极的端子构造209。如图7~图9所示,各端子构造209具备树脂板10及外部垫圈(垫圈)211、铆钉构件212、以及外部端子213。树脂板10以及外部垫圈211配置为从内外夹持在盖板203的左右的端部处形成的各个贯通孔3a。铆钉构件212经由树脂板10以及外部垫圈211而穿过贯通孔3a,并在壳体1内与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电连接。外部端子213配置于盖板203的外表面,与铆钉构件212电连接。由此,将壳体1内的电极体4与外部端子213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外部端子213相当于导电性构件。
树脂板10是具备绝缘性与密封性的合成树脂构件。更详细来说,树脂板10例如为聚苯硫醚(PPS)树脂制。其中,树脂板10的材质不限定于PPS,能够适当选择。树脂板10为长方形。能够收纳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凹部10a形成于树脂板10的下表面。树脂板10具有贯通孔10b。贯通孔10b在凹部10a收纳有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状态下与形成于该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一致(重合)。
外部垫圈211是具备绝缘性与密封性的合成树脂构件。更详细来说,外部垫圈211例如为聚苯硫醚(PPS)树脂制。其中,外部垫圈211的材质不限定于PPS,能够适当选择。
外部垫圈211是比外部端子213大一圈的矩形。在外部垫圈211中,通过除去外周部而使上表面凹陷,在外周缘形成有环绕状的外壁部211a。外部垫圈211在外壁部211a内具备能够收纳铆钉构件212的躯体部212a的凹部211b。外部垫圈211具有在凹部211b收纳有铆钉构件212的躯体部212a的状态下能够供该铆钉构件212的第一铆接部212b穿过的贯通孔211c。穿过盖板203的贯通孔3a并插入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的环状凸部211d形成于外部垫圈211的下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树脂板10配置于盖板203的下表面(内表面),其结果是,配置在壳体1内。外部垫圈211配置于盖板203的上表面(外表面),其结果是,配置于壳体1的外表面。在盖板203的上表面中的供外部垫圈211配置的区域中,形成有能够收纳外部垫圈211的下部(桥部)的非圆形状的凹部203b。外部垫圈211的下部(与盖板203接合的接合面)插入(嵌入)凹部203b,由此限制了外部垫圈211的绕轴的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03b与作为矩形的外部垫圈211的下部形状对应地形成为矩形。另外,凹部203b通过例如压纹加工来形成。
如图7以及图8所示,电池具备正极的铆钉构件212与负极的铆钉构件212。正极的铆钉构件212是由铝或者铝合金(具体来说为JIS所规定的A5052-H34)形成的导电性金属构件。负极的铆钉构件212是由铜或者铜合金(具体来说为JIS所规定的C1100-H)形成的导电性金属构件。如图8以及图9所示,铆钉构件212具备与外部端子213相接且比设于外部端子213的后述的贯通孔213b的宽度宽的躯体部212a。躯体部212a在从贯通孔213b的中心轴向观察时呈非圆形状。第一铆接部212b从躯体部212a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设置。作为插通部的第二铆接部212c从躯体部212a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第一铆接部212b以及第二铆接部212c的外观皆为轴状,皆具有比躯体部212a小的直径。
躯体部212a呈轴状。躯体部212a的外径比盖板203的贯通孔3a的孔径大。躯体部212a在外周上具备沿周向等间隔配置的四个平面部。而且,在躯体部212a收纳于外部垫圈211的凹部211b的状态下,所述四个平面部各自与外部垫圈211的外壁部211a中的内壁面相面对。
第一铆接部212b是穿过盖板203的贯通孔3a、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以及外部垫圈211的贯通孔211c的部分。第一铆接部212b沿着从盖板203的外侧朝向内侧、即从盖板203朝向集电体8的方向插入。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垫圈211的环状凸部211d穿过盖板203的贯通孔3a以及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因此,第一铆接部212b通过穿过外部垫圈211的贯通孔211c,也成为穿过盖板203的贯通孔3a以及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的状态。
第一铆接部212b具有如下所述的长度:在穿过盖板203的贯通孔3a、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外部垫圈211的贯通孔211c以及集电体8的贯通孔8b的状态下,使前端部从树脂板10的内表面朝向壳体1的内侧突出。
第一铆接部212b的轴心方向的非贯通孔212d形成于第一铆接部212b的前端部。由此,如图9所示,第一铆接部212b的前端部呈空心轴状。
非贯通孔212d例如通过钻头来形成。与其相伴地,非贯通孔212d的底212e与钻头的前端形状对应地成为锥状。
而且,第一铆接部212b的前端部通过铆接处理朝径向外侧倾倒并被挤压,成为直径比第一铆接部212b的基端部(躯体部212a附近的部位)大的凸缘状。即,第一铆接部212b的前端部通过铆接处理而使直径大于盖板203的贯通孔3a。
其结果是,躯体部212a与第一铆接部212b的成为凸缘状的前端部夹入贯通孔3a、8b、10b、211c的周边,且使外部垫圈211与盖板203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并且使树脂板10与盖板203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由此,密封贯通孔3a、8b、10b、211c的周围,将壳体1内保持为气密。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一铆接部212b的铆接处理在将盖板203与壳体主体2焊接之前的阶段中进行。
如图8~图10所示,第二铆接部212c呈直径比躯体部212a小的实心轴状。第二铆接部212c具有能够插入贯通孔213b的轴径。而且,在将第二铆接部212c穿过外部端子213的贯通孔213b的状态下,该第二铆接部212c的前端部被铆接。由此,外部端子213被躯体部212a与第二铆接部212c中的变形为凸缘状的前端部夹入,在躯体部212a的上表面(与第二铆接部212c对置的面)与第二铆接部212c的变形为凸缘状的前端部之间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与铆钉构件212物理连接且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针对第二铆接部212c的铆接处理在针对第一铆接部212b的铆接处理之前预先进行。
在此,预先对盖板203的贯通孔3a、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外部垫圈211的贯通孔211c及环状凸部211d、以及铆钉构件212的第一铆接部212b之间的尺寸关系进行说明。如图9详细所示,盖板203的贯通孔3a的内径与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的内径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另外,盖板203的贯通孔3a的内径及树脂板10的贯通孔10b的内径与外部垫圈211的环状凸部211d的外径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另外,外部垫圈211的环状凸部211d的长度与盖板203的厚度及树脂板10的厚度的合计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另外,外部垫圈211的环状凸部211d的内径与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的内径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另外,外部垫圈211的环状凸部211d的内径及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与铆钉构件212的第一铆接部212b的外径相同或者大致相同。
铆钉构件212的躯体部212a穿过外部垫圈211的凹部211b,铆钉构件212的第一铆接部212b通过该凹部211b的底面的贯通孔211c而穿过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从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向下方突出的第一铆接部212b的前端部分从下方被铆接。由此,铆钉构件212在与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电连接且与盖板203绝缘的状态下安装于盖板203。
外部端子213是用于将电池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外部端子213呈比铆钉构件212的第二铆接部212c的上表面宽的长方形的板状。外部端子213是铝合金(具体来说为JIS所规定的A5052-H34)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铆钉构件212的第二铆接部212c以及外部端子213的贯通孔213b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分别为110HV、80HV。换句话说,负极的外部端子213的维氏硬度小于铆钉构件212的维氏硬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多个电池与外部设备电连接时,如图11所示,相邻的电池的外部端子213的导体连接部213a彼此通过汇流条214来连接,从而构成蓄电装置(电池模块)。汇流条214具备具有导电性的连结构件214a以及设于该连结构件214a的两端部的插通孔214b、214b。连结构件214a对连接的一对电池的外部端子中的、一方的电池的正极的外部端子213与另一方的电池的负极的外部端子213进行连接。插通孔214b、214b设于连结构件214中的与负极的外部端子213对应的位置以及连结构件214中的与正极的外部端子213对应的位置。插通孔214b、214b呈比铆接负极的第二铆接部212c而变形为凸缘状的该负极的第二铆接部212的前端部大一圈的孔。另外,插通孔214b、214b呈比铆接正极的第二铆接部212c而变形为凸缘状的该正极的第二铆接部212的前端部大一圈的孔。本实施方式的插通孔214b、214b呈圆形状。
在向外部端子213连接汇流条214时,将外部端子213的导体连接部213a上的变形为凸缘状的前端部穿过汇流条214的插通孔214b,通过激光焊接等对导体连接部213a与连结构件214a进行焊接。由此,将负极的外部端子213及正极的外部端子213与汇流条214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负极的铆钉构件212的插通部的第二铆接部212c穿过作为导电性构件的外部端子213的贯通孔213b(被插通部)。而且,第二铆接部212c的前端部通过被铆接而在外部端子213的导体连接部213a上展开。其中,由于至少第二铆接部212c的维氏硬度大于外部端子213中的与躯体部212a相接的贯通孔213b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因此第二铆接部212c的前端部在导体连接部213a上展开,并且使外部端子213的贯通孔213b的周边区域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变形。由此,外部端子213中的贯通孔213b的周边区域的厚度减薄,抑制外部端子213的厚度的增加。
另外,铆钉构件212的第二铆接部212c穿过外部端子213的贯通孔213b,第二铆接部212c的前端部被铆接,由此外部端子213的贯通孔213b的周边区域被铆接后的前端部与躯体部212a夹持。由此,外部端子213的贯通孔213b的周边区域沿厚度方向从两侧压缩变形,该贯通孔213b的周边区域的厚度减薄,其结果是,抑制外部端子213的厚度的增加。
另外,铆钉构件212的躯体部212a在从外部端子213的贯通孔213b的中心轴向观察时为非圆形状。在利用该非圆形状的躯体部212a使外部端子213的贯通孔213b的周边区域压缩变形的状态下,使铆钉构件212与外部端子213形成为一体。因此,例如在将与外部端子213形成为一体的铆钉构件212通过铆接第一铆接部212b而固定于隔壁时等向外部端子213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即便想要使外部端子213与铆钉构件212绕贯通孔231b的中心轴相对旋转,也可以限制其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铆钉构件212的作为插通部的第二铆接部212c穿过作为导电性构件的外部端子213的作为被插通部的贯通孔213b,第二铆接部212c的前端部被铆接,使铆钉构件212与外部端子213电连接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导电性构件也可以是集电体8,被插通部也可以是贯通孔8b。
在图12中表示具体的例子。所涉及的正极的端子构造309的铆钉构件312是由铜合金(具体来说为JIS所规定的C1100-H)形成的导电性金属构件。铆钉构件312具备比集电体8的贯通孔8b宽度宽且与集电体8相接的躯体部312a、以及从躯体部312a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作为插通部的第一铆接部312b。正极的集电体8是由铝合金(具体来说为JIS所规定的A5052-H34)形成的导电性金属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铆钉构件312的第一铆接部312b以及集电体8的贯通孔8b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分别为110HV、80HV。换句话说,铆钉构件312的第一铆接部312b的维氏硬度大于正极的集电体8的贯通孔8b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铆钉构件312的作为插通部的第一铆接部312b穿过作为导电性构件的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被插通部),第一铆接部312b的前端部被铆接,由此在连接部8a上展开。其中,至少第一铆接部312b的维氏硬度大于连接部8a中的贯通孔8b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因此第一铆接部312b的前端部在连接部8a上展开,并且连接部8a的贯通孔8b的周边区域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变形。由此,所述贯通孔8b的周边区域的厚度减薄,其结果是,抑制连接部8a的厚度的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蓄电元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下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铆钉构件12、112、212、312的躯体部12a、112a、212a、312a呈轴状。然而,并不限于此。铆钉构件的躯体部只要是不会穿过供第一铆接部穿过的盖板、集电体等的形状即可,不限定于特定的形状。铆钉构件的躯体部也可以例如为薄板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铆钉构件12、112、212、312的躯体部12a、112a、212a、312a与插通部(第二铆接部12c、212c、插通部112b、第一铆接部312b)形成为一体的例子。然而,也可以是将铆钉构件的躯体部与插通部独立成形并通过焊接将躯体部与插通部连接起来的铆钉构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导电性构件(拉拔构件15、115、外部端子213以及集电体8的连接部8a)的被插通部(第一贯通孔15a、115a、贯通孔213b以及贯通孔8b)是沿厚度方向具有大致相同形状的开口的孔的例子。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拉拔构件415的第一贯通孔415a也可以具备沿厚度方向由与铆钉构件12的第二铆接部12c的形状相同的剖面形状形成的第一插通部415b、以及从该第一贯通孔415b呈锥状扩大直径的第二插通部415c。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正极的集电体8以及正极的铆钉构件12、112、212、312为铝合金制,负极的集电体8以及负极的铆钉构件12、112、212、312为铜合金制的例子。然而,若采用与电池的种类相应的导电性金属材料,则这些正极的集电体、正极的铆钉构件、负极的集电体以及负极的铆钉构件的材料是任意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例示了作为导电性构件的拉拔构件15、焊接式的端子构造209的外部端子213以及集电体8的材料。然而,若使铆钉构件的维氏硬度大于导电性构件的维氏硬度,则这些拉拔构件15、外部端子213以及集电体8的材料也是任意的。
换句话说,只要铆钉构件中的至少插通部的维氏硬度大于导电性构件中的至少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即可。例如,通过在铆钉构件的躯体部与插通部处改变加工,成形为其维氏硬度不同,通过改变导电性构件的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加工,成形为其维氏硬度不同,由此,也可以使铆钉构件的插通部的维氏硬度大于导电性构件中的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铝合金的材质的例子,例示了JIS所规定的A5052-H34,作为铜合金的材质的例子,例示了JIS所规定的C1100-H。然而,只要铆钉构件的维氏硬度大于导电性构件的维氏硬度,也可以是与铝合金和铜合金不同的材质。例如,在铆钉构件的材质为JIS所规定的C1100-H的情况下,只要导电性构件的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小于JIS所规定的C1100-H的维氏硬度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导电性构件的材质,在JIS所规定的A1050-H24、A1100-O、A1100-H24以及A3003-H等铝或者铝合金之外,也可以选择对JIS所规定的C1100-H进行退火处理而成的结构等。另外,在导电性构件的材质为JIS所规定的A5052-H34的情况下,只要铆钉构件的插通部的维氏硬度大于JIS所规定的A5052-H34的维氏硬度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铆钉构件的材质,在JIS所规定的C1020-H等铜合金之外,也可以选择JIS所规定的A6061-T6等。
在此,上述的A1050-H24、A1100-O以及A1100-H24为纯铝。A1050-H24是通过将以下的表5所示的铝(A1050)加工硬化至规定值以上之后,通过适度的热处理使其降低至规定的强度(软化热处理)而成的。该A1050-H24的机械性质如以下的表6所示。A1100-O是将以下的表5所示的铝(A1100)通过退火形成为最软的状态而成的,成为完全再结晶化的状态。该A1100-O的机械性质如以下的表6所示。A1100-H24是通过将以下的表5所示的铝(A1100)加工硬化至规定值以上之后,通过适度的热处理使其降低至规定的强度(软化热处理)而成的。该A1100-H24的机械性质如以下的表6所示。另外,A3003-H为A1-Mn系的铝合金。A3003-H是使以下的表5所示的铝合金(A3003)加工固化而成的。该A3003-H(A3003-H112、H12、H22、H14、H24、H16、H26以及H18)的机械性质如以下的表6所示。另外,A6061-T6为A1-Mg-Si系铝合金。A6061-T6是将以下的表5所示的铝合金(A6061)淬火后进行回火处理而成的。该A6061-T6的机械性质如以下的表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表6的符号栏的A1050、A1100、A3003、A6061之后分别记载的“P”是表示试件的形状为板状的符号。
[表5]
[表6]
机械性质
另外,上述的C1020-H是对以下的表7所示的无氧铜(C1020)进行加工硬化而成的。该C1020-H的机械性质如以下的表8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表8的符号栏的C1020之后所记载的“P”是表示试件的形状为板状的符号。
[表7]
化学成分单位%
[表8]
机械性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插通部(第二铆接部12c、212c、插通部112b、第一铆接部312b)为圆形状的例子。然而,插通部也可以是非圆形状。例如,被插通部的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状或者长圆形状。通过所述结构,在铆钉构件被工具、夹具等任意机构支承的状态下对插通部的前端部实施铆接处理时,即便导电性构件因朝向该导电性构件的前端部的铆接作用力而想要绕中心轴旋转,也限制其动作。由此,在铆钉构件的插通部的前端部被铆接时,铆钉构件与导电性构件相对旋转得以抑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被插通部为孔的例子。然而,被插通部只要能够供插通部穿过即可,也可以是导电性构件的边缘沿宽度方向凹陷而成的凹部。
另外,电极体并非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限定于椭圆形状的卷绕型,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电极体。例如,电极体也可以是多个负极片5与多个正极片6隔着隔板7交替层叠的层叠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端子构造9、109、209、309设于盖板3、203的例子。然而,端子构造也可以设于壳体主体2。即,也可以使铆钉构件贯穿壳体主体2。需要说明的是,壳体主体2也可以由铝合金以外的金属材料形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锂离子充电电池进行了说明。然而,电池的种类、大小(容量)是任意的。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锂离子充电电池。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各种充电电池、除此之外,也能够应用于原电池、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壳体主体,3…盖板,3a…贯通孔,3b…凹部,4…电极体,5…负极片,6…正极片,7…隔板,8…集电体,8a…连接部,8b…贯通孔,9…端子构造,10…树脂板,10a…凹部,10b…贯通孔,11…外部垫圈,11a…外壁部,11b…凹部,11c…贯通孔,11d…环状凸部,12…铆钉构件(导电性构件),12a…躯体部,12b…第一铆接部,12c…第二铆接部(插通部),12d…非贯通孔,12e…底,13…端子止转构件,14…端子螺栓,15…拉拔构件,15a…第一贯通孔(被插通部),15b…第二贯通孔,109…端子构造,110…树脂板,111…外部垫圈,112…铆钉构件,112a…躯体部,112b…插通部,115…拉拔构件(导电性构件),115a…第一贯通孔,203…盖板,203b…凹部,209…端子构造,211…外部垫圈,211a…外壁部,211b…凹部,211c…贯通孔,211d…环状凸部,212…铆钉构件,212a…躯体部,212b…第一铆接部,212c…第二铆接部(插通部),212d…非贯通孔,212e…底,213…外部端子(导电性构件),213a…导体连接部,213b…贯通孔(被插通部),214…汇流条,214a…连结构件,214b…插通孔,309…端子构造,312…铆钉构件,312a…躯体部,312b…第一铆接部(插通部),409…端子构造,415…拉拔构件(导电性构件),415a…第一贯通孔,415b…第一贯通部,415c…第二贯通部,512…铆钉构件,512a…躯体部,512c…第二铆接部,515…拉拔构件。

Claims (13)

1.一种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彼此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
壳体,其由隔壁构成,且该壳体收容所述电极体;
铆钉构件,其在一端具备插通部,且该铆钉构件固定在所述隔壁上;以及
导电性构件,其具备供所述插通部穿过的被插通部,且该导电性构件与所述铆钉构件电连接,
所述插通部的维氏硬度大于所述导电性构件的所述被插通部的周边区域的维氏硬度,
所述插通部在该插通部的前端部具有在该插通部穿过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状态下被铆接的铆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铆钉构件具备躯体部,该躯体部与所述插通部连接且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相接,
所述躯体部中的与所述插通部的穿过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所述被插通部的宽度宽,
该躯体部的维氏硬度大于所述导电性构件的与所述躯体部相接的区域的维氏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躯体部在从所述被插通部的中心轴向观察时呈非圆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插通部在从所述被插通部的中心轴向观察时呈非圆形状。
5.一种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彼此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
壳体,其由隔壁构成,且该壳体收容所述电极体;
铆钉构件,其具备在一端设置的插通部以及与该插通部连接的躯体部,且该铆钉构件固定在所述隔壁上;以及
导电性构件,其具备供所述插通部穿过的被插通部,且该导电性构件与所述铆钉构件电连接,
所述躯体部中的与所述插通部的穿过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被插通部的宽度宽,且所述躯体部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相接,
该躯体部的维氏硬度大于所述导电性构件的与所述躯体部相接的区域的维氏硬度,
所述插通部在该插通部的前端部具有在该插通部穿过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状态下被铆接的铆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躯体部在从所述被插通部的中心轴向观察时呈非圆形状。
7.一种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彼此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
壳体,其由隔壁构成,且该壳体收容所述电极体;
铆钉构件,其在一端具备插通部,且该铆钉构件固定在所述隔壁上;以及
导电性构件,其具备供所述插通部穿过的被插通部,且该导电性构件与所述铆钉构件电连接,
所述插通部具有日本工业标准所规定的C1100-H、C1020-H以及A6061-T6中的任一种材质,所述导电性构件的所述被插通部具有日本工业标准所规定的A5052-H34、A1050-H24、A1100-O、A1100-H24、A3003-H以及退火后的C1100-H中的任一种材质,
所述插通部在该插通部的前端部具有在该插通部穿过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状态下被铆接的铆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铆钉构件具备躯体部,所述躯体部的与所述插通部的穿过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所述被插通部的宽度宽,且所述躯体部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相接,
所述躯体部具有日本工业标准所规定的C1100-H、C1020-H以及A6061-T6中的任一种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躯体部在从所述被插通部的中心轴向观察时呈非圆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插通部在从所述被插通部的中心轴向观察时呈非圆形状。
11.一种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彼此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
壳体,其由隔壁构成,且该壳体收容所述电极体;
铆钉构件,其在一端具备插通部,且该铆钉构件固定在所述隔壁上;以及
导电性构件,其具备供所述插通部穿过的被插通部,且该导电性构件与所述铆钉构件电连接,
所述铆钉构件具有:
躯体部,其在与所述插通部的穿过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所述被插通部的宽度宽,且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相接;以及
铆接部,其通过在所述插通部的前端部穿过所述导电性构件的状态下被铆接而形成,该铆接部的与所述插通部的穿过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所述被插通部的宽度宽,且在该铆接部与所述躯体部之间夹入所述导电性构件,
所述导电性构件具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该第一凹部供所述铆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嵌入,该第二凹部供所述躯体部的与所述导电性构件相接的部位嵌入,
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在所述插通部的穿过方向上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凹陷。
12.一种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
两个以上的蓄电元件,它们包含至少一个以上的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以及
汇流条,其连结所述两个以上的蓄电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导电性构件重叠,且在该汇流条的与所述铆接部重叠的区域中具有比该铆接部大的插通孔。
CN201480016598.1A 2013-03-26 2014-03-25 蓄电元件、以及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Pending CN1051444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5120 2013-03-26
JP2013065120 2013-03-26
PCT/JP2014/058258 WO2014157191A1 (ja) 2013-03-26 2014-03-25 蓄電素子、及び前記蓄電素子を備える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4432A true CN105144432A (zh) 2015-12-09

Family

ID=51624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6598.1A Pending CN105144432A (zh) 2013-03-26 2014-03-25 蓄电元件、以及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3107B2 (zh)
JP (1) JP6216368B2 (zh)
CN (1) CN105144432A (zh)
DE (1) DE112014001644T5 (zh)
WO (1) WO201415719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8215A (zh) * 2017-10-06 2019-04-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0892546A (zh) * 2017-07-31 2020-03-1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能量存储装置
CN112077274A (zh) * 2020-07-30 2020-12-15 佛山市力迅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及其制作方法
CN113036284A (zh) * 2019-12-23 2021-06-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75214A (ja) * 2017-10-12 2019-05-1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954016B2 (ja) * 2017-11-08 2021-10-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およ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147576B2 (ja) * 2019-01-17 2022-10-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及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JP7245208B2 (ja) 2020-09-17 2023-03-23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端子および該端子を備えた二次電池
JP7214693B2 (ja) * 2020-09-17 2023-01-30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端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二次電池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ES2969922T3 (es) * 2020-12-28 2024-05-23 Northvolt Ab Un terminal para una celda secundaria
JP7304371B2 (ja) 2021-01-13 2023-07-06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端子部品および二次電池
US20220352588A1 (en) * 2021-04-30 2022-11-03 Caterpillar Inc. Housing for securing battery cells in a battery module
JP7402202B2 (ja) 2021-07-15 2023-12-20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端子部品および端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23117791A (ja) 2022-02-14 2023-08-24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池およ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23117792A (ja) 2022-02-14 2023-08-24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池
JP2023161114A (ja) * 2022-04-25 2023-11-07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組電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424A (zh) * 2010-12-10 2012-07-04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池
CN102544423A (zh) * 2010-12-10 2012-07-04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元件及端子的制造方法
CN102593409A (zh) * 2011-01-17 2012-07-18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存储装置
CN102623662A (zh) * 2011-01-31 2012-08-01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池
JP2013045602A (ja) * 2011-08-24 2013-03-04 Gs Yuasa Corp 蓄電装置
JP2013051185A (ja) * 2011-08-31 2013-03-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組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3556B2 (ja) 1994-08-31 2001-05-08 日本電池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DE69527735T2 (de) 1994-03-03 2002-12-05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Sicherheitsanordnung für Batterie
US6579640B1 (en) 1999-09-28 2003-06-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Sealed rectangular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4023962B2 (ja) 1999-09-28 2007-12-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型密閉電池
JP2001084991A (ja) 2000-08-25 2001-03-30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 池
JP4455780B2 (ja) 2001-04-23 2010-04-21 株式会社ユタカ技研 リベットかしめ構造
JP2008192552A (ja) 2007-02-07 2008-08-21 Toyota Motor Corp 電極
JP5121279B2 (ja) * 2007-03-30 2013-01-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292843B2 (ja) 2008-02-13 2013-09-18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JP5182568B2 (ja) 2008-04-02 2013-04-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およびその利用
JP2009283256A (ja) 2008-05-21 2009-12-03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装置および電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9289589A (ja) 2008-05-29 2009-12-10 Panasonic Corp 電池複合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密閉型電池、ならびに電池複合蓋の製造方法
JP4710954B2 (ja) 2008-10-14 2011-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端子部材および端子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481827B2 (ja) 2008-10-15 2014-04-23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JP5418809B2 (ja) 2008-10-16 2014-02-1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69900B2 (ja) 2009-05-27 2013-12-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車両及び電池使用機器
JP5449961B2 (ja) 2009-09-30 2014-03-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2011159450A (ja) 2010-01-29 2011-08-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445771B2 (ja) 2010-03-29 2014-03-1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JP5790987B2 (ja) * 2010-05-17 2015-10-0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549512B2 (ja) 2010-09-30 2014-07-1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945904B2 (ja) 2010-12-28 2016-07-0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2164634A (ja) 2011-01-20 2012-08-30 Gs Yuasa Corp 蓄電素子
US8632912B2 (en) 2011-04-14 2014-01-21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Battery including baffling member and sealing material that seals auxiliary terminal to lid plate
US8748034B2 (en) 2011-04-14 2014-06-10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Battery including baffling member including one of projecting portion and recessed portion extending from lid plate
JP5481527B2 (ja) * 2012-06-18 2014-04-23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
JP6163783B2 (ja) * 2013-02-28 2017-07-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91891A (ja) * 2013-03-26 2014-10-06 Hitachi Metals Ltd 電極端子接続体の製造方法
JP2015225847A (ja) * 2014-05-30 2015-12-14 株式会社Neomaxマテリアル 電池集電体用クラッド材および電極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424A (zh) * 2010-12-10 2012-07-04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池
CN102544423A (zh) * 2010-12-10 2012-07-04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元件及端子的制造方法
CN102593409A (zh) * 2011-01-17 2012-07-18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存储装置
CN102623662A (zh) * 2011-01-31 2012-08-01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池
JP2013045602A (ja) * 2011-08-24 2013-03-04 Gs Yuasa Corp 蓄電装置
JP2013051185A (ja) * 2011-08-31 2013-03-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組電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546A (zh) * 2017-07-31 2020-03-1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能量存储装置
US11329337B2 (en) 2017-07-31 2022-05-10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nergy storage device
US11936054B2 (en) 2017-07-31 2024-03-19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09638215A (zh) * 2017-10-06 2019-04-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3036284A (zh) * 2019-12-23 2021-06-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CN113036284B (zh) * 2019-12-23 2023-12-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CN112077274A (zh) * 2020-07-30 2020-12-15 佛山市力迅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4001644T5 (de) 2016-05-04
JP6216368B2 (ja) 2017-10-18
JPWO2014157191A1 (ja) 2017-02-16
US20160043353A1 (en) 2016-02-11
US10193107B2 (en) 2019-01-29
WO2014157191A1 (ja) 2014-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4432A (zh) 蓄电元件、以及具备所述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CN110462881B (zh) 具有强化接头接合结构和电极引线弯曲结构的柔性电池
EP2390942B1 (en) Electrode terminal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EP1662601B1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EP2325924B1 (en)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a short circuit inducing member
EP3696874A1 (en) Secondary battery
EP2228849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9118071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3119754A (zh) 具有改进的引线结构的可充电电池
JP2006040902A (ja) 二次電池及びこの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4904036A (zh) 蓄电元件、蓄电元件组件以及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EP2866281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fuse unit
JP2007042628A (ja) 二次電池
CN102054958B (zh) 可再充电电池
US9023516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odule thereof
US9870876B2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conductive member
CN107305931B (zh) 二次电池
EP2535961A1 (en) Pouch typ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651236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EP3065193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cover
KR20190045130A (ko) 밀폐형 전지 및 밀폐형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092669A (ko) 커브드 이차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10021841A (ko) 이차 전지
CN111587497A (zh) 圆柱形二次电池
CN100448065C (zh) 锂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