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3283A -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 Google Patents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3283A
CN105143283A CN201480021883.2A CN201480021883A CN105143283A CN 105143283 A CN105143283 A CN 105143283A CN 201480021883 A CN201480021883 A CN 201480021883A CN 105143283 A CN105143283 A CN 105143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ormula
carbon number
methyl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18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雅秀
后藤泰行
后藤真由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NC Corp
JNC Petro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NC Corp
Chisso Petro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NC Corp, Chisso Petro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JN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43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32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54Additives having no specific meso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19/54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19/54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s dispersing or encapsulating medium around the liquid crys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10Esters
    • C08F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3/00Ethers;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3/02Ethers
    • C07C43/20Ethers having an ether-oxygen atom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43/215Ethers having an ether-oxygen atom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having unsaturation outside the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9/00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9/52Esters of acyclic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the esterified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n acyclic carbon atom
    • C07C69/533Monocarboxylic acid ester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9/00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9/62Halogen-containing esters
    • C07C69/65Halogen-containing est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9/00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9/66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esterified carboxylic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and having any of the groups OH, O—metal, —CHO, keto, ether, acyloxy, groups, groups, or in the acid moiety
    • C07C69/73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esterified carboxylic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and having any of the groups OH, O—metal, —CHO, keto, ether, acyloxy, groups, groups, or in the acid moiety of unsaturated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9/00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9/76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69/78Benzoic acid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10Esters
    • C08F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08F20/30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8/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cyloxy radical of a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 of carbonic acid or of a haloformic acid
    • C08F218/02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08F218/12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with unsaturated alcohol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403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the structure containing one or more specific, optionally substituted ring or ring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2019/044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characterized by a linking chain between rings or ring systems, a bridging chain between extensive mesogenic moieties or an end chain group
    • C09K2019/0448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characterized by a linking chain between rings or ring systems, a bridging chain between extensive mesogenic moieties or an end chain group the end chain group being a polymerizable end group, e.g. -Sp-P or 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 C09K19/1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 C09K19/12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directly linked, e.g. biphenyls
    • C09K2019/121Compounds containing phenylene-1,4-diyl (-Ph-)
    • C09K2019/122Ph-P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 C09K19/1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 C09K19/12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directly linked, e.g. biphenyls
    • C09K2019/121Compounds containing phenylene-1,4-diyl (-Ph-)
    • C09K2019/123Ph-Ph-P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54Additives having no specific meso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19/54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019/54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reating a polymeric network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 Liquid Crystal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高聚合反应性、高转化率及在液晶组合物中的高溶解度的聚合性化合物,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由所述组合物制备的液晶复合体,及具有所述复合体的液晶显示元件。所述聚合性化合物具有至少两个聚合性基,且至少一个聚合性基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聚合性基为选自式(P-1)、(P-2)及(P-3)所表示的基团的组群中的聚合性基。式(P-1)~(P-3)中,例如,R1~R8独立为氢、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Description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性化合物、包含所述聚合性化合物及液晶组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由所述聚合性组合物制备的液晶复合体,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元件利用液晶组合物中液晶分子所具的光学各向异性、介电各向异性等。基于液晶分子动作模式的分类为相变(phasechange,PC)模式、扭转向列(twistednematic,TN)模式、超扭转向列(supertwistednematic,STN)模式、双稳态扭转向列(bistabletwistednematic,BTN)模式、电控双折射(electricallycontrolledbirefringence,ECB)模式、光学补偿弯曲(opticallycompensatedbend,OCB)模式、共面切换(in-planeswitching,IPS)模式、边缘场切换(fringefieldswitching,FFS)模式、垂直取向(verticalalignment,VA)模式等。
已知在液晶组合物中组合有聚合物的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所述液晶显示元件例如为聚合物稳定取向(polymersustainedalignment,PSA)模式或聚合物稳定(polymerstabilized,PS)模式。所述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中,将添加有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注入显示元件。在对电极间施加电压的状态下照射紫外线使聚合性化合物聚合,由此使液晶组合物中生成聚合物。利用所述方法,可获得响应时间缩短,图像的残像得到改善的液晶显示元件。
所述方法可应用于多种动作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已知PS-TN、PS-IPS、PS-FFS、PSA-VA、PSA-OCB等模式。此种模式的元件使用的聚合性化合物被认为使液晶分子取向的能力高,但在液晶组合物中的溶解度称不上高。目前虽尝试改善在液晶组合物中的溶解度,但有溶解度提高则聚合反应性下降的倾向。因此,期望开发出在溶解度与聚合反应性之间有适当平衡的聚合性化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8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3-145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第一课题为提供一种聚合性化合物,其具有高聚合反应性、高转化率及在液晶组合物中的高溶解度。第二课题为提供一种液晶复合体,其满足高向列相上限温度、低向列相下限温度、低粘度、适当的光学各向异性、大介电各向异性、适当的弹性常数、大比电阻、适当的预倾等物性的至少一种。所述课题提供一种关于至少两种物性有适当的平衡的液晶复合体。第三课题为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具有宽广的可使用元件的温度范围、短响应时间、高电压保持率、低阈值电压、高对比度及长寿命。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性化合物、包含所述聚合性化合物及液晶组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由所述聚合性组合物制备的液晶复合体,以及具有所述液晶复合体的液晶显示元件,所述聚合性化合物具有至少两个聚合性基,且至少一个聚合性基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聚合性基为选自式(P-1)、(P-2)及(P-3)所表示的基团的组群中的聚合性基。
式(P-1)~(P-3)中,R1、R2、R3、R4、R5、R6、R7及R8独立为氢、氟、碳数1~5的烷基,或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当R1为氢或甲基时,R2及R3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R4及R5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R6、R7及R8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第一优点为聚合性化合物具有高聚合反应性、高转化率及在液晶组合物中的高溶解度。第二优点为液晶复合体满足高向列相上限温度、低向列相下限温度、低粘度、适当的光学各向异性、大介电各向异性、适当的弹性常数、大比电阻、适当的预倾等物性的至少一种。所述优点为:液晶复合体关于至少两种物性有适当的平衡。第三优点为液晶显示元件具有宽广的可使用元件的温度范围、短响应时间、高电压保持率、低阈值电压、高对比度及长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用语的使用方法如下所述。液晶性化合物为具有向列相、层列相等液晶相的非聚合性化合物,以及虽不具液晶相,但为了调整上限温度、下限温度、粘度、介电各向异性等液晶组合物的物性而混合的非聚合性化合物的总称。所述化合物具有1,4-亚环己基或1,4-亚苯基等六元环,其分子结构为棒状。液晶组合物为液晶性化合物的混合物。聚合性化合物是为了生成聚合物而添入组合物的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是含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例如聚合性化合物、液晶组合物、添加物等的混合物。液晶复合体是通过所述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而生成的复合体。液晶显示元件是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模块的总称。向列相的上限温度为液晶组合物、聚合性组合物或液晶复合体中的向列相-各向同性相的相变温度,有时简称为上限温度。向列相的下限温度有时简称下限温度。聚合反应性是指反应物进行聚合时的难易度。转化率是因化学反应而消耗的反应物相对于反应物的重量比。
液晶组合物是通过混合液晶性化合物来制备。液晶性化合物的比例(含量)表示为基于所述液晶组合物的重量的重量百分比(重量%)。可视需要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光学活性化合物、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消泡剂、聚合引发剂、聚合抑制剂之类的添加物。添加物的比例(添加量)与液晶性化合物的比例同样,由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的重量百分比(重量%)来表示。有时也使用重量百万分率(ppm)。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抑制剂的比例是例外地基于聚合性化合物的重量来表示。
有时将式(1)表示的化合物简称化合物(1)。所述略记也适用于式(2)等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指式(1)表示的1种化合物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式(1)~(8)中被圆或六角形包围的A1、B1、C1等记号分别对应环A1、环B1、环C1等。式(1)中将圆横切的斜线是指P1-S1基可任意选择环上的键结位置。所述规则也适用于P2-S2基等。所述规则还适用于将式(1-1)等的六元环横切的斜线。式(1)中a1等下标表示键结的基团的数量。当a1为2时,环A1上有两个P1-S1基。两个P1-S1基表示的两个基团可相同或也可不同。所述规则也适用于a1大于2时。所述规则还适用于其他基团。记号R11被用于式(2)、(3)等多个式。这些化合物中任意两个R11表示的两个末端基可相同或也可不同。式(8)中当i为2时,两个记号D1存在于1个式中。所述化合物中,两个记号D1表示的两个环可相同或也可不同。所述规则也适用于Z17等记号。
“至少一个‘A’可经‘B’取代”的表述是指:当‘A’数量为1个时,‘A’的位置为任意,当‘A’数量为两个以上时,这些‘A’的位置也可无限制选择。“至少一个A可经B、C或D取代”的表述包括以下情况:至少一个A经B取代的情况、至少一个A经C取代的情况,及至少一个A经D取代的情况,进而多个A经B、C、D的至少两个取代的情况。例如,至少一个-CH2-(或-CH2CH2-)可经-O-(或-CH=CH-)取代的烷基包含烷基、烯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烯基、烯氧基烷基。此外,连续两个-CH2-经-O-取代而形成-O-O-的情况欠佳。烷基等中,甲基部分(-CH2-H)的-CH2-经-O-取代而形成-O-H的情况也欠佳。
2-氟-1,4-亚苯基是指下述2种二价基。化学式中,氟可为朝左(L),也可为朝右(R)。所述规则也适用于四氢吡喃-2,5-二基之类的非对称环的二价基。
本发明包含下述项中记载的内容。
项1.一种聚合性化合物,其具有至少两个聚合性基,且至少一个聚合性基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聚合性基为选自式(P-1)、(P-2)及(P-3)所表示的基团的组群中的聚合性基:
式(P-1)~(P-3)中,R1、R2、R3、R4、R5、R6、R7及R8独立为氢、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当R1为氢或甲基时,R2及R3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R4及R5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R6、R7及R8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
项2.根据项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具有至少两个聚合性基,且至少一个聚合性基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聚合性基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项3.根据项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是由式(1)所表示:
式(1)中,
P1、P2、P3及P4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选自式(P-1)、(P-2)及(P-3)所表示的基团的组群中的聚合性基;
式(P-1)~(P-3)中,R1、R2、R3、R4、R5、R6、R7及R8独立为氢、氟、碳数1~3的烷基或碳数1~3的烷基;当R1为氢或甲基时,R2及R3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3的烷基或碳数1~3的烷基;R4及R5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3的烷基、或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3的烷基;R6、R7及R8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3的烷基、或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3的烷基;
S1、S2、S3及S4独立为单键或碳数1~10的亚烷基,所述亚烷基中,至少一个-CH2-可经-O-、-COO-、-OCO-或-OCOO-取代,至少一个-CH2-CH2-可经-CH=CH-或-C≡C-取代,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或氯取代;
a1、a2、a3及a4独立为0、1、2、3或4,a1、a2、a3及a4的和为2~10的整数;
环A1及环A4独立为苯基、嘧啶基、吡啶基、萘基、环己基、环己烯基、四氢吡喃基或1,3-二噁烷基,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氢可经卤素、碳数1~12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12的烷基所取代;
环A2及环A3独立为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萘-1,2-二基、萘-1,3-二基、萘-1,4-二基、萘-1,5-二基、萘-1,6-二基、萘-1,7-二基、萘-1,8-二基、萘-2,3-二基、萘-2,6-二基、萘-2,7-二基、1,4-亚环己基、1,4-亚环己烯基、四氢吡喃-2,5-二基或1,3-二噁烷-2,5-二基,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氢可经卤素、碳数1~12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12的烷基所取代;
Z1、Z2及Z3独立为单键或碳数1~10的亚烷基,所述亚烷基中,至少一个-CH2-可经-O-、-CO-、-COO-或-OCO-取代,至少一个-CH2-CH2-可经-CH=CH-、-C(CH3)=CH-、-CH=C(CH3)-或-C(CH3)=C(CH3)-取代,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或氯取代;
b1、b2及b3独立为0或1。
项4.根据项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中在根据项3所述的式(1)中,
P1、P2、P2及P4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S1、S2、S3及S4独立为单键或碳数1~10的亚烷基,所述亚烷基中1个-CH2-可经-O-、-COO-、-OCO-或-OCOO-取代,1个-CH2-CH2-可经-CH=CH-或-C≡C-取代,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或氯取代;
a1、a2、a3及a4独立为0、1、2或3,a1、a2、a3及a4的和为2~6的整数;
环A1及环A4独立为苯基、嘧啶基、吡啶基或萘基,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氢可经卤素、碳数1~12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12的烷基所取代;
环A2及环A3独立为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萘-1,4-二基、萘-1,5-二基、萘-2,6-二基、1,4-亚环己基、四氢吡喃-2,5-二基或1,3-二噁烷-2,5-二基,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氯、碳数1~5的烷基、碳数1~5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或烷氧基所取代;
Z1、Z2及Z3独立为单键、碳数1~5的亚烷基、-CO-、-COO-、-OCO-、-CH=CH-、-CH=CH-COO-、-OCO-CH=CH-、-C(CH3)=CH-COO-、-OCO-CH=C(CH3)-、-CH=C(CH3)-COO-、-OCO-(CH3)C=CH-、-C(CH3)=C(CH3)-COO-、-OCO-C(CH3)=C(CH3)-、-CO-CH=CH-、-CH=CH-CO-、-C(CH3)=C(CH3)-、-CH=CH-CH2O-、-OCH2-CH=CH-、-CH=CH-OCH2-或-CH2O-CH=CH-;
b1、b2及b3独立为0或1。
项5.根据项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是由式(1-1)所表示:
式(1-1)中,
P5、P6、P7、P8、P9及P10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S5、S6、S7、S8、S9及S10独立为单键或碳数1~5的亚烷基,所述亚烷基中1个-CH2-可经-O-、-COO-或-OCO-取代,1个-CH2-CH2-可经-CH=CH-取代;
c1、c2、c3及c4独立为0、1或2,c1、c2、c3及c4的和为0~5的整数;
环A5、环A6、环A7、及环A8独立为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萘-1,4-二基、萘-1,5-二基、萘-2,6-二基、1,4-亚环己基、四氢吡喃-2,5-二基或1,3-二噁烷-2,5-二基,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氯、碳数1~5的烷基、碳数1~5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或烷氧基所取代;
Z4、Z5及Z6独立为单键、碳数1~5的亚烷基、-CO-、-COO-、-OCO-、-CH=CH-、-CH=CH-COO-、-OCO-CH=CH-、-C(CH3)=CH-COO-、-OCO-CH=C(CH3)-、-CH=C(CH3)-COO-、-OCO-(CH3)C=CH-、-C(CH3)=C(CH3)-COO-、-OCO-C(CH3)=C(CH3)-、-CO-CH=CH-、-CH=CH-CO-、-C(CH3)=C(CH3)-、-CH=CH-CH2O-、-OCH2-CH=CH-、-CH=CH-OCH2-或-CH2O-CH=CH-;
d1、d2及d3独立为0或1。
项6.根据项5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中在项5的式(1-1)中,P5及P10独立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P6、P7、P8及P9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S5、S6、S7、S8、S9及S10为单键;c1、c2、c3及c4独立为0或1,c1、c2、c3及c4的和为1、2或3;环A5、环A6、环A7及环A8独立为1,4-亚苯基,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氯、碳数1~5的烷基、碳数1~5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或烷氧基所取代;;Z4、Z5及Z6为单键;d1、d2及d3独立为0或1,d1、d2及d3的和为1、2或3。
项7.根据项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是由式(1-1-1)~(1-1-3)中的任一个所表示;
式(1-1-1)中,
P11、P12、P13、P14、P15及P16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式(1-1-2)中,
P11、P12、P13、P15及P16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式(1-1-3)中,
P11、P12、P15及P16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式(1-1-1)~(1-1-3)中,
S11、S12、S13、S14、S15及S16独立为单键、-CH2-、-CH2O-、-OCH2-、-COO-、-OCO-、-CH=CH-、-C≡C-、-CH2CH2O-、-OCH2CH2-、-CH=CH-O-或-O-CH=CH-;
e1、e2、e3及e4独立为0、1或2;
Z7、Z8及Z9独立为单键、-CO-、-COO-、-CH=CH-、-CH=CH-COO-、-C(CH3)=CH-COO-、-CH=C(CH3)-COO-、-C(CH3)=C(CH3)-COO-、-COCH=CH-、-C(CH3)=C(CH3)-、-CH=CH-CH2O-或-CH=CH-OCH2-;
h1为0、1或2;
Y1为卤素、碳数1~5的烷基、碳数1~5的烷氧基、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氧基。
项8.根据项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是由式(1-2)~(1-4)中的任一个所表示:
式(1-2)中,
P11、P12、P13、P14、P15及P16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式(1-3)中,
P11、P12、P13、P15及P16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式(1-4)中,
P11、P12、P15及P16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式(1-2)~(1-4)中,
S11、S12、S13、S14、S15及S16独立为单键、-CH2-、-CH2O-、-OCH2-、-COO-、-OCO-、-CH=CH-、-C≡C-、-CH2CH2O-、-OCH2CH2-、-CH=CH-O-或-O-CH=CH-;
e1、e2、e3及e4独立为0、1或2;
Z7、Z8及Z9独立为单键、-CO-、-COO-、-CH=CH-、-CH=CH-COO-、-C(CH3)=CH-COO-、-CH=C(CH3)-COO-、-C(CH3)=C(CH3)-COO-、-COCH=CH-、-C(CH3)=C(CH3)-、-CH=CH-CH2O-或-CH=CH-OCH2-。
项9.根据项7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中在根据项7所述的式(1-2)~(1-4)中,P11及P16独立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P12、P13、P14及P15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S11、S12、S13、S14、S15及S16为单键;e1、e2、e3及e4独立为0、1或2,e1、e2、e3及e4的和为1、2、3或4;Z7、Z8及Z9为单键。
项10.根据项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是由式(1-1-4)或(1-1-5)所表示:
式(1-1-4)及式(1-1-5)中,P17、P18及P19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选自式(P-1)、(P-2)及(P-3)所表示的基团的组群中的聚合性基:
式(P-1)~(P-3)中,R1、R2、R3、R4、R5、R6、R7及R8独立为氢、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式(P-1)中,当R1为氢或甲基时,R2及R3的至少一个为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式(P-2)中,R4及R5的至少一个为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式(P-3)中,R6、R7及R8的至少一个为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f1及h2独立为1或2;
Y2为卤素、碳数1~5的烷基、碳数1~5的烷氧基、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氧基。
项11.根据项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是由式(1-5)或(1-6)所表示:
式(1-5)及式(1-6)中,P17、P18及P19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选自式(P-1)、(P-2)及(P-3)所表示的基团的组群中的聚合性基:
式(P-1)~(P-3)中,R1、R2、R3、R4、R5、R6、R7及R8独立为氢、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式(P-1)中,当R1为氢或甲基时,R2及R3的至少一个为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式(P-2)中,R4及R5的至少一个为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式(P-3)中,R6、R7及R8的至少一个为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f1为1或2。
项12.根据项9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中在根据项9所述的式(1-5)及(1-6)中,P17、P18及P19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f1为1或2。
项13.一种聚合性组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种根据项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项14.根据项13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还含有选自式(2)~(4)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式(2)~(4)中,
R11及R12独立为碳数1~10的烷基或碳数2~10的烯基,所述烷基或烯基中至少一个-CH2-可经-O-所取代,至少一个氢可经氟取代;
环B1、环B2、环B3、及环B4独立为1,4-亚环己基、1,4-亚苯基、2-氟-1,4-亚苯基、2,5-二氟-1,4-亚苯基或嘧啶-2,5-二基;
Z11、Z12及Z13独立为单键、-CH2CH2-、-CH=CH-、-C≡C-或-COO-。
项15.根据项13或14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还含有选自式(5)~(7)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式(5)~(7)中,
R13为碳数1~10的烷基或碳数2~10的烯基,所述烷基及烯基中至少一个-CH2-可经-O-取代,至少一个氢可经氟取代;
X11为氟、氯、-OCF3、-OCHF2、-CF3、-CHF2、-CH2F、-OCF2CHF2或-OCF2CHFCF3
环C1、环C2及环C3独立为1,4-亚环己基、至少一个氢可经氟取代的1,4-亚苯基、四氢吡喃-2,5-二基、1,3-二噁烷-2,5-二基或嘧啶-2,5-二基;
Z14、Z15及Z16独立为单键、-CH2CH2-、-CH=CH-、-C≡C-、-COO-、-CF2O-、-OCF2-、-CH2O-或-(CH2)4-;
L11及L12独立为氢或氟。
项16.根据项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还含有选自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式(8)中,
R14为碳数1~10的烷基或碳数2~10的烯基,烷基及烯基中至少一个-CH2-可经-O-取代,至少一个氢可经氟取代;
X12为-C≡N或者-C≡C-C≡N;
环D1为1,4-亚环己基、至少一个氢可经氟取代的1,4-亚苯基、四氢吡喃-2,5-二基、1,3-二噁烷-2,5-二基或嘧啶-2,5-二基;
Z17为单键、-CH2CH2-、-C≡C-、-COO-、-CF2O-、-OCF2-或-CH2O-;
L13及L14独立为氢或氟;
i为1、2、3或4。
项17.一种液晶复合体,其是通过根据项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而生成。
项18.一种光学各向异性体,其是通过根据项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而生成。
项19.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含有根据项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或者根据项17所述的液晶复合体。
项20.一种选自根据项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根据项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以及根据项17所述的液晶复合体的组群中的至少一个的用途,其用于液晶显示元件中。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各项。(a)所述聚合性组合物,还含有光学活性化合物、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消泡剂、聚合引发剂、聚合抑制剂等添加物的至少一种。(b)所述聚合性组合物,还含有与式(1)表示的化合物不同的聚合性化合物。(c)一种有源矩阵元件,含有所述聚合性组合物。(d)一种元件,含有所述聚合性组合物,且具PS-TN、PS-IPS、PS-FFS、PSA-VA或PSA-OCB的模式。(e)一种透过型元件,含有所述聚合性组合物。(f)将所述聚合性组合物作为具向列相组合物的用途。(g)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光学活性化合物而作为光学活性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各项。(h)一种聚合性组合物,含有选自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且具有正的介电各向异性。(i)一种聚合性组合物,含有选自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选自式(2)~(4)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及选自式(5)~(7)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j)一种聚合性组合物,含有选自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选自式(2)~(4)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及选自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k)一种聚合性组合物,含有选自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选自式(2)~(4)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选自式(5)~(7)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及选自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l)所述聚合性组合物,还含有具2,3-二氟亚苯基且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性化合物。(m)一种液晶复合体,通过所述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而生成。(n)所述聚合性组合物或所述液晶复合体的用途,其用于具有PSA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
1.聚合性化合物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聚合性化合物,再依序说明合成法、聚合性组合物、液晶复合体、液晶显示元件。所述聚合性化合物具有至少两个聚合性基,至少一个聚合性基为丙烯酰氧基(-OCO-CH=CH2)或甲基丙烯酰氧基(-OCO-C(CH3)=CH2),其余的至少一个聚合性基选自式(P-1)、(P-2)及(P-3)所表示的基团的组群中。
式(P-1)~(P-3)中,R1、R2、R3、R4、R5、R6、R7及R8独立为氢、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碳数1~5的烷基。然而,这些基团与丙烯酰氧基及甲基丙烯酰氧基不同。
本发明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典型例为式(1)表示的下述化合物。第一,化合物(1)的特征在于具有棒状分子结构。市售的液晶显示元件使用的液晶组合物是具棒状分子结构的液晶性化合物的混合物。两个的分子结构类似。因此,化合物(1)具有在液晶组合物中的高溶解度。第二,化合物(1)的特征在于包括聚合性高的基团及聚合性低的基团。前者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后者为2-丁烯酰氧基等。化合物(1)具有至少两种聚合性基。因此,分子的对称性下降,因此期待在液晶组合物中的溶解度提高。
式(1)中,P1、P2、P3及P4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选自式(P-1)、式(P-2)及式(P-3)所表示的基团的组群中的聚合性基。
式(P-1)~(P-3)中,R1、R2、R3、R4、R5、R6、R7及R8独立为氢、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当R1为氢或甲基时,R2及R3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R4及R5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碳数1~5的烷基;R6、R7及R8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所谓“P1、P2、P3及P4的至少一个”,是指“一种化合物中所存在的P1、P2、P3及P4中的至少一个,在存在多个时为这些全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规则也应用于其他的“至少一个”。
基(P-1)~(P-3)的优选例为:2-丁烯酰氧基(-OCO-CH=CH-CH3)、2-甲基-2-丁烯酰氧基(-OCO-C(CH3)=CH-CH3)、2-亚甲基丁酰氧基(-OCO-C(=CH2)-CH2-CH3)、2-甲基-1-丙烯氧基(-O-CH=C(CH3)2)、2,2-二氟乙烯氧基(-O-CH=CF2)、2-丁烯氧基(-O-CH2-CH=CH-CH3)、2-甲基-2-丙烯氧基(-O-CH2-C(CH3)=CH2)。基(P-1)~(P-3)的更优选例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或2-亚甲基丁酰氧基。另外,基(P-1)~(P-3)的更优选例还有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式(1)中,S1、S2、S3及S4独立为单键或碳数1~10的亚烷基,所述亚烷基中至少一个-CH2-可经-O-、-COO-、-OCO-或-OCOO-取代,至少一个-CH2-CH2-可经-CH=CH-或者-C≡C-取代,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或氯取代。
S1、S2、S3或S4的优选例为:单键、-CH2-、-CH2O-、-OCH2-、-COO-、-OCO-、-CH2CH2-、-CH=CH-、-C≡C-、-(CH2)3-、-CH2CH2O-、-OCH2CH2-、-CH=CH-O-、-O-CH=CH-、-C≡C-O-、-O-C≡C-、-(CH2)4-、-(CH2)3-O-、-O-(CH2)3-、-(CH2)4O-或-O(CH2)4-。更优选例为单键、-CH2-、-CH2O-、-OCH2-、-COO-、-OCO-、-CH=CH-、-C≡C-、-CH2CH2O-、-OCH2CH2-、-CH=CH-O-或-O-CH=CH-。特别优选例为单键、-CH2-、-CH=CH-、-CH=CH-O-、-O-CH=CH-、-CH2CH2O-或-OCH2CH2-。最优选例为单键。-CH=CH-的双键的立体构型可为顺式,也可为反式。反式优于顺式。
式(1)中,a1、a2、a3及a4独立为0、1、2、3或4,a1、a2、a3及a4的和为2~10的整数。a1、a2、a3或a4的优选例为0、1、2或3,更优选例为0、1或2。
式(1)中,环A1及环A4独立为苯基、嘧啶基、吡啶基、萘基、环己基、环己烯基、四氢吡喃基或1,3-二噁烷基,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氢可经卤素、碳数1~12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12的烷基所取代。
环A2及环A3独立为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萘-1,2-二基、萘-1,3-二基、萘-1,4-二基、萘-1,5-二基、萘-1,6-二基、萘-1,7-二基、萘-1,8-二基、萘-2,3-二基、萘-2,6-二基、萘-2,7-二基、1,4-亚环己基、1,4-亚环己烯基、四氢吡喃-2,5-二基或1,3-二噁烷-2,5-二基,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氢可经卤素、碳数1~12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12的烷基所取代。
环A1、环A2、环A3、或环A4的优选例为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萘-1,4-二基、萘-1,5-二基、萘-1,6-二基、萘-2,6-二基、1,4-亚环己基、四氢吡喃-2,5-二基或1,3-二噁烷-2,5-二基,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或两个氢可经氟、氯、碳数1~3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3的烷基所取代。所述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烷基的优选例为:-CH2F、-CHF2、-CF3、-CClF2、-CH2CF3、-CF2CF3及-CH2H2CF3
环A1、A2、A3或A4的更优选例为1,4-亚苯基、2-氟-1,4-亚苯基、2,3-二氟-1,4-亚苯基、2,5-二氟-1,4-亚苯基、2,6-二氟-1,4-亚苯基、2-氯-1,4-亚苯基、2-氯-3-氟-1,4-亚苯基、2-甲基-1,4-亚苯基、2-乙基-1,4-亚苯基、2-二氟甲基-1,4-亚苯基、2-三氟甲基-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或吡啶-2,5-二基。更优选例为萘-1,4-二基、萘-1,5-二基、萘-1,6-二基或者萘-2,6-二基。特别优选例为1,4-亚苯基、萘-1,4-二基、萘-1,5-二基或萘-2,6-二基。最优选例为1,4-亚苯基。
式(1)中,Z1、Z2及Z3独立为单键或碳数1~10的亚烷基,所述亚烷基中至少一个-CH2-可经-O-、-CO-、-COO-或-OCO-取代,至少一个-CH2-CH2-可经-CH=CH-、-C(CH3)=CH-、-CH=C(CH3)-或-C(CH3)=C(CH3)-取代,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或氯取代。
优选的Z1、Z2或Z3为单键、碳数1~5的亚烷基、-CO-、-COO-、-OCO-、-CH=CH-、-CH=CH-COO-、-OCO-CH=CH-、-C(CH3)=CH-COO-、-OCO-CH=C(CH3)-、-CH=C(CH3)-COO-、-OCO-(CH3)C=CH-、-C(CH3)=C(CH3)-COO-、-OCO-C(CH3)=C(CH3)-、-CO-CH=CH-、-CH=CH-CO-、-C(CH3)=C(CH3)-、-CH=CH-CH2O-、-OCH2-CH=CH-、-CH=CH-OCH2-或-CH2O-CH=CH-。更优选的Z1、Z2或Z3为单键、-COO-、-OCO-或-CH=CH-。最优选的Z1、Z2或Z3为单键。当这些结合基具有-CH=CH-时,立体构型可为顺式,也可为反式。优选的立体构型为反式。
式(1)中,b1、b2及b3独立为0或1。b1、b2及b3的和为0、1、2或3。和的优选例为1、2或3。更优选例为2或3。特别优选例为2。
化合物(1)中的聚合性基P、连结基S、环A及结合基Z的优选例如上所述。所述例也适用于化合物(1)的下位式。参照所述优选例来适当选择聚合性基(P1~P4)、连结基(S1~S4)、环(A1~A4)、以及结合基(Z1~Z3)的组合,由此可获得具有目标物性的聚合性化合物。此外,与P1键结的S1的元素为氧的情况欠佳。其原因在于生成如-COO-O-、-O-O-之类的二价基。所述规则也适用于P2与S2的键结等。由于化合物的物性并无大的差异,故而化合物(1)可包含较天然丰度的量更多的2H(氘)、13C等同位素。
化合物(1)的优选例为化合物(1-1)。更优选例为化合物(1-2)~(1-4)及(1-1-1)~(1-1-3)。特别优选例可举化合物(1-2-a)~(1-2-m)、化合物(1-3-a)~(1-3-o)化合物(1-4-a)~(1-4-g)、化合物(1-1-1-a)~(1-1-1-f)、化合物(1-1-2-a)~(1-1-2-g)及化合物(1-1-3-a)~(1-1-3-g)。
化合物(1-2-a)~(1-2-m)、化合物(1-3-a)~(1-3-o)、化合物(1-4-a)~(1-4-g)、化合物(1-1-1-a)~(1-1-1-f)、化合物(1-1-2-a)~(1-1-2-g)及化合物(1-1-3-a)~(1-1-3-g)中,
P11、P12、P13、P14、P15及P16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S11、S12、S13、S14、S15及S16独立为单键、-CH2O-、-OCH2-、-COO-、-OCO-、-CH=CH-、-C≡C-、-CH2CH2O-、-OCH2CH2-、-CH=CH-O-或-O-CH=CH-;
Z7、Z8及Z9独立为单键、-CO-、-COO-、-CH=CH-、-CH=CH-COO-、-C(CH3)=CH-COO-、-CH=C(CH3)-COO-、-C(CH3)=C(CH3)-COO-、-COCH=CH-、-C(CH3)=C(CH3)-、-CH=CH-CH2O-或-CH=CH-OCH2-。
所谓“P11、P12、P13、P14、P15及P16的至少一个”,是指“存在于一种化合物中的P11~P16中的至少一个”。化合物(1-2-a)~(1-2-j)、化合物(1-3-a)~(1-3-o)、化合物(1-4-a)~(1-4-g)、化合物(1-1-1-a)~(1-1-1-f)、化合物(1-1-2-a)~(1-1-2-g)及化合物(1-1-3-a)~(1-1-3-g)中,P11及P16优选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P11及P16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酰氧基。进而S11及S16优选为单键,Z7、Z8及Z9优选为单键。这些化合物中优选例为化合物(1-2-c)、化合物(1-2-d)、化合物(1-2-e)、化合物(1-2-h)、化合物(1-3-c)、化合物(1-3-d)、化合物(1-3-i)、化合物(1-3-k)、化合物(1-3-m)及化合物(1-4-f),更优选例为化合物(1-3-c)及化合物(1-3-d)。
另外,化合物(1-1-1-a)~(1-1-1-f)、化合物(1-1-2-a)~(1-1-2-g)及化合物(1-1-3-a)~(1-1-3-g)中,Y1为卤素,P9、P11及P14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且另一个为甲基丙烯酰氧基时,(期待由分子的对称性下降所引起的在液晶组合物中的溶解度提高)也优选。
化合物(1)的特别优选例还可列举具有由萘所衍生的二价基的化合物(1-7-1)~(1-7-5)。
化合物(1-7-1)~(1-7-5)中,
P20、P21及P22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S20、S21及S22独立为单键、-CH2O-、-OCH2-、-COO-、-OCO-、-CH=CH-、-C≡C-、-CH2CH2O-、-OCH2CH2-、-CH=CH-O-或-O-CH=CH-;
Z10为单键、-CO-、-COO-、-CH=CH-、-CH=CH-COO-、-C(CH3)=CH-COO-、-CH=C(CH3)-COO-、-C(CH3)=C(CH3)-COO-、-COCH=CH-、-C(CH3)=C(CH3)-、-CH=CH-CH2O-或-CH=CH-OCH2-。
化合物(1-7-1)~(1-7-5)中,P20及P22优选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S20及S22优选为单键。
又,化合物(1-7-1)~(1-7-5)中,Y1为卤素,P9、P11及P14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且另一个为甲基丙烯酰氧基时,(期待由分子对称性下降引起的在液晶组合物中的溶解度提高)也优选。
2.合成法
对化合物(1)的合成法进行说明。化合物(1)可通过将有机合成化学的方法适当组合来合成。在起始物质中导入目标末端基、环以及结合基的方法记载于侯本-怀尔(Houben-Wyle,《有机化学方法(MethodenderOrganischeChemie)》,乔治·蒂姆出版社(Georg-ThiemeVerlag),斯图加特(Stuttgart))、《有机合成》(OrganicSyntheses,约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JohnWily&Sons,Inc.))、《有机反应》(OrganicReactions,约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综合有机合成》(ComprehensiveOrganicSynthesis,培格曼出版公司(PergamonPress))、新实验化学讲座(丸善)等书中。
2-1.结合基Z的生成
生成化合物(1)中结合基Z1~Z3的方法的例子如下述流程。所述流程中,MSG1(或MSG2)为至少有1个环的一价有机基。多个MSG1(或MSG2)表示的一价有机基可相同或也可不同。化合物(1A)~(1I)相当于化合物(1)。酯的生成中示出具-COO-化合物的合成法。具-OCO-化合物也可用所述合成法合成。对其他非对称结合基也同样。
(1)单键的生成
在碳酸盐水溶液中,在四(三苯基膦)钯之类的催化剂存在下,使芳基硼酸(21)与以周知方法合成的化合物(22)反应而合成化合物(1A)。所述化合物(1A)也可通过使以周知方法合成的化合物(23)与正丁基锂反应,继而与氯化锌反应,在二氯双(三苯基膦)钯之类的催化剂存在下使化合物(22)进行反应来合成。
(2)-COO-的生成
使化合物(23)与正丁基锂反应,继而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得羧酸(24)。在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与N,N-二甲基-4-氨基吡啶(DMAP)的存在下,使化合物(24)与以周知方法合成的苯酚(25)进行脱水缩合而合成化合物(1B)。
(3)-CF2O-的生成
以劳森试剂(Lawesson′sreagent)之类的硫化剂处理化合物(1B)而得化合物(26)。以氟化氢吡啶络合物及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氟化化合物(26)而合成化合物(1C)。参照M.黑星(M.Kuroboshi)等的《化学快报(ChemistryLetters,Chem.Lett.)》1992年第827期。也可以(二乙基氨基)三氟化硫(DAST)氟化化合物(26)来合成化合物(1C)。参照W.H.班尼尔(W.H.Bunnelle)等的《有机化学期刊(JoumalofOrganicChemistry,J.Org.Chem.)》1990年第55期第768页。也可利用皮尔.基尔希(Peer.Kirsch)等人的《应用化学国际英文版(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inEnglish,Angew.Chem.Int.Ed.)》2001年第40期第1480页中记载的方法来生成所述结合基。
(4)-CH=CH-的生成
以正丁基锂处理化合物(22)后,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甲酰胺反应而得醛(28)。以叔丁醇钾之类的碱处理以周知方法合成的鏻盐(27)而产生磷叶立德(phosphorusylide),使所述磷叶立德与醛(28)反应来合成化合物(1D)。根据反应条件会生成顺式体,因此可视需要利用周知的方法将顺式体异构化为反式体。
(5)-CH2O-的生成
以硼氢化钠等还原剂还原化合物(28)而得化合物(29)。以氢溴酸等卤化所述化合物(29)而得化合物(31)。在碳酸钾等的存在下,使化合物(31)与化合物(30)反应而合成化合物(1E)。
(6)-CH=CH-COO-的生成
使氢化钠等碱作用于二乙基膦酰基乙酸乙酯来制备磷叶立德,使所述磷叶立德与醛(32)反应而得酯(33)。在氢氧化钠等碱的存在下将酯(33)水解而得羧酸(34)。使所述化合物与化合物(25)脱水缩合来合成化合物(1F)。
(7)-C(CH3)=CH-COO-的生成
使氢化钠等碱作用于二乙基膦酰基乙酸乙酯来制备磷叶立德,使所述磷叶立德与甲基酮(35)反应而得酯(36)。继而在氢氧化钠等碱的存在下将酯(36)水解而得羧酸(37),然后通过与化合物(25)的脱水缩合来合成化合物(1G)。
(8)-CH=C(CH3)-COO-的生成
在N,N-二环己基甲基胺(Cy2NMe)之类的碱及双(三-叔丁基膦)钯之类的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以周知方法合成的化合物(38)与以周知方法合成的化合物(39)反应来合成化合物(1H)。
(9)-C(CH3)=C(CH3)-COO-的生成
通过化合物(25)与丙酮酸的脱水缩合而得化合物(40)。在锌及四氯化钛存在下使化合物(40)与化合物(35)反应而合成化合物(1I)。
2-2.连结基S的生成
聚合性基为-OCO-(M1)C=CH(M2)的化合物中,以项(1)~(5)说明连结基S的生成法。以项(6)说明聚合性基为经取代的乙烯氧基(P-2)或经取代的烯丙氧基(P-3)的化合物。
(1)单键
生成连结基S为单键的化合物(1)的方法的例子如下述流程。所述流程中,MSG1为有至少一个环的一价有机基。化合物(1J)~化合物(1M)相当于化合物(1)。
在M1及M2均不为-CF3的情况、M1为氟且M2不为-CF3的情况、或者M1为-CF3且M2不为氟的情况下,市售有以上流程中所示的羧酸(41)。在DCC与DMAP的存在下使所述羧酸(41)与化合物(30)进行脱水缩合来合成化合物(1J)。
在M1及M2均-CF3时,在DCC与DMAP存在下使羧酸(42)与化合物(30)脱水缩合而得化合物(43)。在碘化铜催化剂存在下使化合物(43)与2,2-二氟-2-(氟磺酰基)乙酸甲酯反应来合成化合物(1K)。
在M1为氟且M2为-CF3时,在DCC与DMAP存在下使羧酸(44)与化合物(30)脱水缩合而得化合物(45)。以DST等氟化剂氟化化合物(45)而得化合物(46)。在碘化铜催化剂存在下,使化合物(46)与2,2-二氟-2-(氟磺酰基)乙酸甲酯反应来合成化合物(1L)。
在M1为-CF3且M2为氟的情况下,将羧酸(47)用于起始物质,依据所述方法来合成化合物(1M)。
生成化合物(1)中的连结基(S≠单键)的方法的例子如下述流程所述。所述流程中,MSG1为具有至少一个环的一价有机基。化合物(1N)~化合物(1Q)相当于化合物(1)。
(2)-(CH2)g-O-的生成
在碳酸钾等存在下,使以周知方法合成的化合物(49)与化合物(30)反应而得化合物(50)。以氢化锂铝等还原剂还原化合物(50)而得化合物(51)。通过化合物(51)与羧酸(41)的脱水缩合而得化合物(1N)。
(3)-(CH2)g-CH=CH-的生成
以叔丁醇钾之类的碱处理以周知方法合成的鏻盐(52)而产生磷叶立德,使所述磷叶立德与醛(32)反应而得化合物(53)。通过化合物(53)与羧酸(41)的脱水缩合而得化合物(1O)。
(4)-CH=CH-的生成
在碳酸钾等存在下,使以周知方法合成的醛(54)、酸酐(55)与羧酸钠(56)反应而得化合物(1P)。
(5)-(CH2)g-CH2CH2-的生成
在钯碳之类的催化剂存在下氢化化合物(53)而合成醇(57)。使所述醇与羧酸(41)脱水缩合而得化合物(1Q)。
(6)基(P-2)及基(P-3)
聚合性基为经取代的乙烯氧基(P-2)的化合物中,单键是以如下方式生成。使HO-MGS1(30)与经取代的溴乙烯在碳酸钾存在下反应,而得具有经取代的乙烯氧基的化合物。聚合性基为经取代的烯丙氧基(P-3)的化合物中,单键是通过威廉逊合成(Williamsonsynthesis)而生成。即,通过HO-MGS1(30)的钠盐与经取代的溴丙烯的反应而获得具有经取代的烯丙氧基的化合物。
3.聚合性组合物
聚合性组合物包含化合物(1)的至少一种作为第一成分。组合物的成分可仅为第一成分。组合物也可包含第二成分、第三成分等。第二成分等的种类依存于目标聚合物的种类或用途。所述聚合性组合物也可还包含与化合物(1)不同的其他聚合性化合物作为第二成分。其他聚合性化合物的优选例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化合物、乙烯氧基化合物、丙烯基醚、环氧乙烷(氧杂环丙烷、氧杂环丁烷)及乙烯基酮。更优选例为具有至少一个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及具有至少一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更优选例中还包含具有丙烯酰氧基及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
其他聚合性化合物的追加例为化合物(M-1)~(M-12)。化合物(M-1)~(M-12)中,R25、R26及R27独立为氢或甲基;u、x及y独立为0或1;v及w独立为1~10整数;L21、L22、L23、L24、L25及L26独立为氢或氟。
当聚合性组合物的第二成分为具有液晶相的聚合性化合物时,通过一边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一边使其进行聚合而生成光学各向异性体。所述光学各向异性体可用于相位差膜、偏光元件、圆偏光元件、椭圆偏光元件、抗反射膜、选择反射膜、色补偿膜、视角补偿膜等。出于调整光学各向异性体的物性的目的,也可将聚合引发剂等添加物添入聚合性组合物中。
聚合性组合物也可包含液晶组合物作为第二成分。以用于PS-TN、PS-IPS、PS-FFS、PSA-VA、PSA-OCB等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为目的时,所述组合物优选包含化合物(1)作为成分A,且还包含选自下述成分B、C及D中的化合物。成分B为化合物(2)~(4)。成分C为化合物(5)~(7)。成分D为化合物(8)。制备此种组合物时,考虑到介电各向异性的大小等,优选选择成分B、C及D。所述组合物也可包含异于成分B、C及D的其他液晶性化合物。适当选择成分的组合物具有高上限温度、低下限温度、低粘度、适当的光学各向异性(即大的光学各向异性或小的光学各向异性)、大介电各向异性及适当的弹性常数(即大的弹性常数或小的弹性常数)。
聚合性组合物是通过在液晶组合物中添加化合物(1)来制备。此种组合物中,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化合物(1)即成分A的添加量为0.05重量%~2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的添加量为0.1重量%~10重量%的范围。最优选的添加量为0.2重量%~1重量%的范围。也可还添加异于化合物(1)的其他聚合性化合物的至少一种。此时化合物(1)与其他聚合性化合物的合计添加量优选在所述范围内。适当选择其他聚合性化合物即可调整生成的聚合物的物性。其他聚合性化合物的例子如前所述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所述例子中也包含化合物(M-1)~(M-12)。
成分B是两个末端基为烷基等的化合物。成分B的优选例可举化合物(2-1)~(2-11)、化合物(3-1)~(3-19)及化合物(4-1)~(4-7)。成分B的化合物中,R11及R12的定义与项12中记载的式(2)~(4)相同。
成分B由于介电各向异性的绝对值小,故而为接近中性的化合物。化合物(2)主要具有调整粘度或者调整光学各向异性的效果。化合物(3)及(4)具有通过提高上限温度而扩大向列相的温度范围的效果、或者调整光学各向异性的效果。
若增加成分B的含量,则组合物粘度变小,但介电各向异性变小。故只要满足元件阈值电压的要求值,则含量优选为多。因此,制备PS-IPS、PSA-VA等模式用组合物时,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成分B的含量优选30重量%以上,更优选40重量%以上。
成分C是在右末端具有卤素或含氟基的化合物。成分C的优选例可举化合物(5-1)~(5-16)、化合物(6-1)~(6-113)、化合物(7-1)~(7-57)。成分C的化合物中,R13及X11的定义与项13中记载的式(5)~(7)相同。
成分C由于介电各向异性为正,对热、光等的稳定性很高,故用于制备PS-IPS、PS-FFS、PSA-OCB等模式用组合物。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成分C的含量宜为1重量%~99重量%的范围,优选为10重量%~97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40重量%~95重量%的范围。在将成分C添入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组合物中的情况下,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成分C的含量优选为30重量%以下。通过添加成分C,可调整组合物的弹性常数,且调整元件的电压-透过率曲线。
成分D是右末端基为-C≡N或者-C≡C-C≡N的化合物(8)。成分D的优选例可列举化合物(8-1)~(8-64)。成分D的化合物中,R14及X12的定义与项14中记载的式(8)相同。
成分D因介电各向异性为正,且其值大,故主要用于制备PS-TN等模式用组合物。添加所述成分D即可增大组合物的介电各向异性。成分D具有扩大液晶相温度范围、调整粘度或调整光学各向异性的效果。成分D也可用于调整元件的电压-透过率曲线。
制备PS-TN等模式用组合物时,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成分D的含量宜为1重量%~99重量%的范围,优选为10重量%~97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40重量%~95重量%的范围。将成分D添入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组合物时,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成分D的含量优选为30重量%以下。通过添加成分D,可调整组合物的弹性常数,且调整元件的电压-透过率曲线。
聚合性组合物的制备可利用使所需成分在高于室温的温度下溶解等方法来进行。依用途也可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添加物。添加物的例子为:光学活性化合物、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消泡剂、聚合引发剂、聚合抑制剂等。此种添加物已为本领域者所熟知,并记载于文献中。
光学活性化合物具有使液晶分子产生螺旋结构来赋予所需扭转角而防止逆扭转的效果。添加光学活性化合物即可调整螺旋节距,为了调整螺旋节距的温度依存性,也可添加2种以上光学活性化合物。光学活性化合物的优选例可举下述化合物(Op-1)~(Op-18)。化合物(Op-18)中,环J为1,4-亚环己基或1,4-亚苯基,R28为碳数1~10的烷基。
抗氧化剂可有效维持大电压保持率。抗氧化剂的优选例可举下述化合物(AO-1)及(AO-2)、易璐诺斯(IRGANOX)415、IRGANOX565、IRGANOX1010、IRGANOX1035、IRGANOX3114及IRGANOX1098(商品名:巴斯夫(BASF)公司)。紫外线吸收剂可有效防止上限温度下降。紫外线吸收剂的优选例为二苯甲酮衍生物、苯甲酸酯衍生物、三唑衍生物等,具体例可举下述化合物(AO-3)及(AO-4)、帝奴彬(TINUVIN)329、TINUVINP、TINUVIN326、TINUVIN234、TINUVIN213、TINUVIN400、TINUVIN328、TINUVIN99-2(商品名:巴斯夫公司)及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DABCO)。为维持大电压保持率,优选为具有位阻的胺之类的光稳定剂。光稳定剂的优选例可举下述化合物(AO-5)及(AO-6)、TINUVIN144、TINUVIN765及TINUVIN770DF(商品名:巴斯夫公司)。另外,热稳定剂也可有效维持大电压保持率,优选例可举易璐佛斯(IRGAFOS)168(商品名:巴斯夫公司)。消泡剂可有效防止起泡。消泡剂的优选例为二甲基硅酮油、甲基苯基硅酮油等。
化合物(AO-1)中,R29为碳数1~20的烷基、碳数1~20的烷氧基、-COOR32或-CH2CH2COOR32,此处,R32为碳数1~20的烷基。化合物(AO-2)及(AO-5)中,R30为碳数1~20的烷基。化合物(AO-5)中,R31为氢、甲基或者O(氧自由基),环K及环L为1,4-亚环己基或1,4-亚苯基,x为0、1或2。
4.液晶复合体
化合物(1)具有高聚合反应性、高转化率及在液晶组合物中的高溶解度。通过使包含化合物(1)及液晶组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聚合而生成液晶复合体。化合物(1)通过聚合而在液晶组合物中生成聚合物。所述聚合物具有使液晶分子产生预倾的效果。优选为在聚合性组合物显示液晶相的温度下进行聚合。由热、光等来进行聚合。优选的反应为光聚合。为了防止同时产生热聚合,优选在100℃以下进行光聚合。也可在施加电场或者磁场的状态下进行聚合。
可调整化合物(1)的聚合反应性及转化率。化合物(1)适合自由基聚合。通过使反应温度最佳化可减少化合物(1)的残存量。化合物(1)可通过添加聚合引发剂而快速聚合。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例子为:汽巴精化(CibaSpecialtyChemicals)(股)的德牢固(Darocur)系列中TPO、1173及4265,易璐佳(Irgacure)系列中的184、369、500、651、784、819、907、1300、1700、1800、1850及2959。
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追加例为:4-甲氧基苯基-2,4-双(三氯甲基)三嗪、2-(4-丁氧基苯乙烯基)-5-三氯甲基-1,3,4-噁二唑、9-苯基吖啶、9,10-苯并吩嗪、二苯甲酮/米氏酮混合物、六芳基联咪唑/巯基苯并咪唑混合物、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苄基二甲基缩酮、2-甲基-1-[4-(甲基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2,4-二乙基氧杂蒽酮/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甲酯混合物、二苯甲酮/甲基三乙醇胺混合物。
可通过在聚合性组合物中添加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后,在施加电场的状态下照射紫外线来聚合。但是,未反应的聚合引发剂或聚合引发剂的分解产物可能会使元件产生残像等显示不良。为了防止所述显示不良,也可在不添加聚合引发剂的状态下进行光聚合。所照射的光的优选波长为150nm~500nm的范围。更优选的波长为250nm~450nm的范围,最优选的波长为300nm~400nm的范围。
在保存聚合性化合物时,也可添加聚合抑制剂以防止聚合。聚合性化合物常以未去除聚合抑制剂的状态添入组合物。聚合抑制剂的例子为对苯二酚、甲基对苯二酚等对苯二酚衍生物、4-叔丁基邻苯二酚、4-甲氧基苯酚、吩噻嗪(phenothiazine)等。
5.液晶显示元件
液晶显示元件中的聚合物的效果解释如下。聚合性组合物为液晶性化合物、聚合性化合物等的混合物。通过对所述组合物施加电场,则液晶分子在电场的方向上取向。依据所述取向,聚合性化合物也取向。对组合物照射紫外线,在维持取向的状态下使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在去除电场的情况下,也维持聚合物的取向。液晶分子因所述聚合物的效果而以在电场的方向上取向的状态进行稳定化。因此,元件的响应时间会缩短。
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优选在显示元件中进行。其中一例如下所述。准备包括两块玻璃基板的显示元件,所述玻璃基板具备透明电极及取向膜。制备以化合物(1)、液晶组合物、添加物等为成分的聚合性组合物。将所述组合物注入显示元件中。一边对所述显示元件施加电场一边照射紫外线,使化合物(1)聚合。通过所述聚合而生成液晶复合体。利用所述方法,可容易地制作具有液晶复合体的液晶显示元件。所述方法中,也可省略取向膜的摩擦处理。此外,还可采用在无电场的状态下使液晶分子进行稳定化的方法。
当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而聚合物的添加量为0.1重量%~2重量%的范围时,制作PSA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PSA模式的元件可以有源矩阵、无源矩阵(PM)之类的驱动方式驱动。此种元件可应用于反射型、透过型、半透过型的任一类型。通过增加聚合物的添加量,也可制作高分子分散(polymerdispersed)模式的元件。
[实施例]
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制。
6.化合物(1)的实施例
化合物(1)是通过实施例1等所示的程序来合成。所合成的化合物以核磁共振(NMR)分析等方法来鉴定。化合物的物性则利用下述方法来测定。
NMR分析
测定装置是使用DRX-500(布鲁克拜厄斯宾(BrukerBioSpin)(股)公司制)。1H-NMR测定中,使试样溶于CDCl3等氘化溶剂中,在室温下以500MHz、累计次数16次的条件来测定。以四甲基硅烷为内部标准。19F-NMR测定如下进行:以CFCl3为内部标准,累计次数24次。核磁共振波谱的说明中,s指单峰,d指双重峰,t指三重峰,q指四重峰,quin指五重峰,sex指六重峰,m指多重峰,br指宽峰。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
测定装置是使用岛津制作所制普洛敏思(Prominence)(LC-20AD;SPD-20A)。管柱是使用YMC制的YMC-PackODS-A(长度150mm、内径4.6mm、粒径5μm)。析出液是将乙腈与水适当混合来使用。检测器适当使用紫外线检测器、折射率检测器、电晕检测器(CORONAdetector)等。在使用UV检测器的情况下,检测波长设为254nm。试样溶解于乙腈中,制备成0.1重量%的溶液,将所述溶液1μL导入至试样室中。记录计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C-R7Aplus。
紫外可见分光分析
测定装置是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法玛斯派克(PharmaSpec)UV-1700。检测波长设为190~700nm。试样溶解于乙腈中,制备成0.01mmol/L的溶液,加入至石英槽(光程长度为1cm)中进行测定。
测定试样
测定相结构及相变温度(透明点、熔点、聚合起始温度等)时,以化合物本身为试样。测定向列相上限温度、粘度、光学各向异性、介电各向异性等物性时,以化合物与母液晶的混合物为试样。
测定方法
物性以下述方法测定。这些方法大多是社团法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Japan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IndustriesAssociation)审定的JEITA标准(JEITA·ED-2521B)中所述的方法、或者对其加以修饰而成的方法。用于测定的TN元件上未安装薄膜晶体管(TFT)。
(1)相结构
在具备偏光显微镜的熔点测定装置的热板(梅特勒(Mettler)公司,FP-52型加热台)上放置试样,一边以3℃/分钟的速率加热一边利用偏光显微镜来观察相状态及其变化,来确定相的种类。
(2)相变温度(℃)
用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公司制扫描热量计戴蒙得(Diamond)DSC系统或SSI纳米技术(SSINanotechnology)公司制高感度示差扫描热量计X-DSC7000来测定。将试样以3℃/分速率升温降温,并外推出伴随试样的相变化的吸热峰值或发热峰值的起始点,决定相变温度。化合物的熔点、聚合起始温度也以所述装置测定。有时将化合物自固体转变为层列相、向列相等液晶相的温度简称“液晶相下限温度”。有时将化合物自液晶相转变为液体的温度简称“透明点”。
结晶以C表示。要区别结晶的种类时分别以C1、C2表示。层列相以S表示,向列相以N表示。要区别层列相中的层列A相、层列B相、层列C相、或层列F相时,分别以SA、SB、SC或SF表示。液体(各向同性)以I表示。相变温度例如表述为“C50.0N100.0I”。这表示,自结晶至向列相的相变温度为50.0℃,自向列相至液体的相变温度为100.0℃。
(3)向列相的上限温度(TNI或者NI;℃)
在具备偏光显微镜的熔点测定装置的热板上放置试样,以1℃/分速率加热。测定试样的一部分自向列相变化为各向同性液体时的温度。有时将向列相上限温度简称为“上限温度”。当试样为化合物与母液晶的混合物时,以记号TNI表示。当试样为化合物与成分B、成分C、成分D或成分E的混合物时,以记号NI表示。
(4)向列相的下限温度(TC;℃)
将具有向列相的试样在0℃、-10℃、-20℃、-30℃及-40℃的冷冻器中保管10天后,观察液晶相。例如,当试样在-20℃下为向列相的状态,而在-30℃下变化为结晶或者层列相时,将TC记载为≤-20℃。有时将向列相的下限温度简称为“下限温度”。
(5)粘度(体积粘度;η;在20℃下测定;mPa·s)
使用东京计器股份有限公司制的E型旋转粘度计来测定。
(6)光学各向异性(折射率各向异性;在25℃下测定;Δn)
使用波长589nm的光,利用在接目镜上安装有偏光板的阿贝折射计(abberefractometer)来测定。将主棱镜的表面向一个方向摩擦后,将试样滴加于主棱镜上。折射率(n//)是在偏光方向与摩擦方向平行时进行测定。折射率(n⊥)是在偏光方向与摩擦方向垂直时进行测定。光学各向异性(Δn)的值是以Δn=n//-n⊥的算式来计算。
(7)比电阻(ρ;在25℃下测定;Ωcm)
在具备电极的容器中注入试样1.0mL。对容器施加直流电压(10V),测定10秒后的直流电流。比电阻是由下式来算出。(比电阻)={(电压)×(容器的电容)}/{(直流电流)×(真空的介电常数)}。
(8)电压保持率(VHR-1;在25℃下测定;%)
测定用TN元件有聚酰亚胺取向膜,且两玻璃基板间隔(胞间隙)为5μm。放入试样后以紫外线硬化型粘接剂密封所述元件。对元件施加脉冲电压(5V、60微秒)来充电。以高速电压计测定16.7毫秒内的衰减电压,求出单位周期中电压曲线与横轴之间的面积A。面积B为未衰减时的面积。电压保持率为面积A相对于面积B的百分比。
(9)电压保持率(VHR-2;在80℃下测定;%)
除了代替25℃而在80℃下进行测定以外,以与所述相同的程序来测定电压保持率。将所得的结果以VHR-2的记号表示
对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试样与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试样,物性的测定法有时不同。介电各向异性为正时的测定法记载于项(10)~(14)中。
(10)粘度(旋转粘度;γ1;在25℃下测定;mPa·s)
依M.今井(M.Imai)等的《分子晶体与液晶(MolecularCrystalsandLiquidCrystals)》第259期第37页(1995年)所述的方法来测定。在扭转角为0°、两玻璃基板间隔(胞间隙)为5μm的TN元件中放入试样。对所述元件在16V~19.5V范围内以0.5V为阶差阶段性地施加电压。不施加电压0.2秒后,以仅施加1个矩形波(矩形脉冲;0.2秒)与不施加电压(2秒)的条件反复施加。测定因所述施加而产生的暂态电流(transientcurrent)的峰值电流(peakcurrent)及峰值时间(peaktime)。依这些测定值与M.今井等的论文第40页的算式(8)而得旋转粘度值。所述计算所需的介电各向异性值是使用所述经测定旋转粘度的元件,以下述方法求出。
(11)介电各向异性(Δε;在25℃下测定)
在两玻璃基板间隔(胞间隙)为9μm、扭转角为80°的TN元件中放入试样。对所述元件施加正弦波(10V、1kHz),2秒后测定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的介电常数(ε//)。对所述元件施加正弦波(0.5V、1kHz),2秒后测定液晶分子的短轴方向的介电常数(ε⊥)。介电各向异性的值是根据Δε=ε//-ε⊥的式子来计算。
(12)弹性常数(K;在25℃下测定;pN)
测定时使用横河惠普(Yokogawa-Hewlett-Packard)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HP4284A型电感电容电阻(inductance-capacitance-resistance,LCR)计。在两玻璃基板间隔(胞间隙)为20μm的水平取向元件中放入试样。对所述元件施加0伏特~20伏特电荷,测定静电电容及施加电压。用《液晶装置手册》(日刊工业新闻社)第75页的式(2.98)、式(2.101)拟合(fitting)静电电容(C)及施加电压(V)的测定值,根据式(2.99)获得K11及K33的值。继而,使用第171页的式(3.18),以刚求出的K11及K33的值来算出K22。弹性常数K是由以上述方式求出的K11、K22及K33的平均值来表示。
(13)阈值电压(Vth;在25℃下测定;V)
测定使用大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制的LCD5100型亮度计。光源为卤素灯。在两玻璃基板间隔(胞间隙)为0.45/Δn(μm)、扭转角为80°的常白模式(normallywhitemode)的TN元件中放入试样。对所述元件施加的电压(32Hz、矩形波)是以0.02V为阶差,自0V阶段性地增加至10V。此时,自垂直方向对元件照光,测定透过元件的光量。制成当所述光量达到最大时透过率为100%、当所述光量最小时透过率为0%的电压-透过率曲线。阈值电压是以透过率达到90%时的电压来表示。
(14)响应时间(τ;在25℃下测定;ms)
测定使用大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制的LCD5100型亮度计。光源为卤素灯。低通滤波器(Low-passfilter)设为5kHz。在两玻璃基板间隔(胞间隙)为5.0μm、扭转角为80°的常白模式(normallywhitemode)的TN元件中放入试样。对所述元件施加矩形波(60Hz、5V、0.5秒)。此时自垂直方向对元件照光,测定透过元件的光量。当所述光量达到最大时视为透过率100%,当所述光量最小时视为透过率0%。上升时间(τr;risetime;毫秒)是透过率自90%变为10%所需的时间。下降时间(τf;falltime;毫秒)是透过率自10%变为90%所需的时间。响应时间由以上述方式求出的上升时间与下降时间的和来表示。
实施例1
化合物(1-3-89)的合成
第1步骤:
将4-溴苯酚(T-1)(50.0g、289.01mmol;东京化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及二异丙基乙基胺(56.03g、433.5mmol)的甲苯(250ml)溶液以冰浴冷却,滴加氯甲基甲醚(34.9g、433.51mmol)。搅拌3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注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200ml)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以水(300ml)及饱和食盐水(200ml)清洗萃取液,以无水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浓缩。用管柱色谱法(析出液:甲苯/庚烷=2/1(体积比))纯化残渣而得化合物(T-2)(57.6g、265.1mol、91.7%)。
第2步骤:
将第1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2)(57.6g、265.1)的四氢呋喃(THF)(290ml)溶液冷却至-40℃,滴加n-BuLi(1.59M、200.3ml、318.4mmol)。在-40℃下搅拌2小时后,滴加三甲氧基硼(35.85g、344.97mmol)。在室温下搅拌8小时,将反应混合物注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300ml)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以水(300ml)及饱和食盐水(200ml)清洗萃取液,并以无水硫酸镁干燥,再在减压下浓缩而得化合物(T-3)(32.7g、179.69mol、67.7%)。
第3步骤:
将2,5-二溴对苯二酚(T-4)(25.0g、93.32mmol;和光纯药股份有限公司)及氢氧化钠(8.21g、205.3mmol)溶解于1,3-二噁烷(250ml)及水(250ml)的混合溶剂中,以冰浴冷却。在所述溶液中滴加巴豆基氯(8.45g、93.3mmol)。在冰浴冷却下搅拌1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注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300ml)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以水(300ml)及饱和食盐水(200ml)清洗萃取液,以无水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浓缩。用管柱色谱法(析出液:甲苯/乙酸乙酯=10/1(体积比))纯化残渣而得化合物(T-5)(12.1g、37.6mmol、40.3%)。
第4步骤:
使用第3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5)(12.1g、37.6mmol)、二异丙基乙基胺、7.28g、56.37mmol)、甲苯(60ml)、以及氯甲基甲醚(4.54g、56.37mmol),进行与第1步骤相同的操作,由此获得化合物(T-6)(7.8g、21.3mmol、56.7%)。
第5步骤:
将第2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3)(9.3g、51.1mmol)、第4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6)(7.8g、21.3mmol)、双(二-叔丁基(4-二甲基氨基苯基)膦)二氯钯(II)(0.0754g、0.11mmol)、碳酸钾(8.83g、63.93mmol)、四丁基溴化铵(tetrabutylammoniumbromide,TBAB)(1.37g、4.26mmol)、甲苯(78ml)、异丙醇(78ml)、及水(78ml)混合,加热回流8小时。将反应混合物放冷至室温后过滤,以水(100ml)及饱和食盐水(50ml)清洗滤液,以无水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浓缩。用管柱色谱法(析出液:甲苯/乙酸乙酯=9/1(体积比))纯化残渣而得化合物(T-7)(4.2g、8.74mmol、41.0%)。
第6步骤:
在第5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7)(4.2g、8.74mmol)的THF(21ml)溶液中添加浓盐酸(13.11ml、157.3mmol),在70℃下搅拌3小时。将反应混合物放冷至室温后,注入水(100ml)中,以乙酸乙酯(50ml)萃取。以水(100ml)、饱和碳酸氢钠水(50ml)、水(100ml)及饱和食盐水(50ml)清洗萃取液,并以无水硫酸镁干燥,再在减压下浓缩而得化合物(T-8)(3.0g、8.61mmol、98.5%)。
第7步骤:
将第6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8)(3.0g、8.61mmol)、甲基丙烯酸(2.44g、28.4mmol)及N,N-二甲基-4-氨基吡啶(DMAP;0.79g、6.46mmol)溶于二氯甲烷(30ml),以冰浴冷却。以固体状态每次少量添加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6.22g、30.14mmol),在室温下搅拌8小时。使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藻土来过滤,用管柱色谱法(析出液:甲苯/庚烷=2/1(体积比))纯化滤液后进行再结晶(甲苯/乙酸乙酯=10/1(体积比))而得化合物(1-3-89)(0.2g、0.36mmol、4.2%)。
熔点:114.1℃
1H-NMR(CDCl3;δppm):7.63(d,2H),7.47(d,2H),7.16(dd,5H),6.99(s,1H),6.37(s,2H),6.17(s,1H),5.80-5.62(m,5H),4.63-4.48(m,2H),2.08(s,6H),1.92(s,3H),1.71(d,3H).
实施例2
化合物(1-3-58)的合成
第1步骤:
使用2,5-二溴对苯二酚(T-4)(9.55g、35.66mmol)、氢氧化钠(7.1g、78.45mmol)、1,3-二噁烷(100ml)、水(100ml)、以及巴豆基氯(3.14g、78.45mmol),进行与实施例1的第3步骤相同的操作,由此获得化合物(T-9)(12.1g、32.17mmol、90.2%)。
第2步骤:
使用实施例1的第2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3)(12.88g、70.78mmol)、第1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9)(12.1g、32.17mmol)、双(二-叔丁基(4-二甲基氨基苯基)膦)二氯钯(II)(0.11g、0.16mmol)、磷酸三钠十二水合物(39.69g、96.52mmol)、四丁基溴化铵(TBAB)(2.07g、6.43mmol)、甲苯(120ml)、异丙醇(120ml)、以及水(120ml),进行与实施例1的第5步骤相同的操作,由此获得化合物(T-10)(9.1g、18.55mmol、57.7%)。
第3步骤:
使用第2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10)(4.1g、8.36mmol)、THF(20ml)及浓盐酸(9.19ml、110.3mmol),进行与实施例1的第6步骤相同的操作,由此获得化合物(T-11)(3.2g、7.95mmol、95.1%)。
第4步骤:
使用第3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11)(3.2g、7.95mmol)、甲基丙烯酸(1.37g、15.9mmol)、N,N-二甲基-4-氨基吡啶(DMAP;0.19g、1.59mmol)、甲苯(30ml)、以及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3.44g、16.7mmol),进行与实施例1的第7步骤相同的操作,由此获得化合物(1-3-58)(2.9g、5.38mmol、67.7%)。
熔点:122.7℃
1H-NMR(CDCl3;δppm):7.61(d,4H),7.17(d,4H),6.98(s,2H),6.38(s,2H),5.78-5.60(m,6H),4.40(d,4H),2.09(s,6H),1.70(d,6H).
实施例3
化合物(1-3-21)的合成
第1步骤:
使用实施例1的第1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2)(50g、230mmol)、THF(250ml、n-BuLi(1.59M、173.8ml、276.4mmol)及2-异丙氧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成环(T-12)(51.4g、276.4mmol),进行与实施例1的第2步骤相同的操作,由此获得化合物(T-13)(50.3g、182.9mmol、79.5%)。
第2步骤:
将2,5-二氯苯酚(T-14)(25.0g、153.37mmol;东京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苄基溴(28.85g、168.71mmol)、磷酸钾(48.83g、230.06mmol)及DMF(125ml)混合,在50℃下搅拌8小时。将反应混合物放冷至室温后过滤,将滤液倾入水中,以甲苯(100ml)萃取。以水(100ml)及饱和食盐水(50ml)清洗萃取层后,以无水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浓缩。用管柱色谱法(析出液:甲苯/庚烷=2/1(体积比))纯化残渣而得化合物(T-15)(36.2g、142.87mmol、93.1%)。
第3步骤:
使用第1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13)(22.96g、86.91mmol)、第2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15)(10.0g、39.51mmol)、双(二-叔丁基(4-二甲基氨基苯基)膦)二氯钯(II)(0.14g、0.20mmol)、磷酸三钠十二水合物(45.05g、118.52mmol)、四丁基溴化铵(5.09g、15.80mmol)、甲苯(50ml)、异丙醇(50ml)及水(50ml)进行与实施例1的第5步骤相同的操作,由此获得化合物(T-16)(10.2g、22.32mmol、56.5%)。
第4步骤:
将第3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16)(10.2g、22.32mmol)溶解于异丙醇(100ml)中,然后添加5%钯/碳(0.51g),在氢气环境下搅拌24小时。将反应混合物过滤,将滤液浓缩后,利用管柱色谱法(析出液:甲苯/乙酸乙酯=5/1(体积比))纯化残渣而得化合物(T-17)(7.2g、19.63mmol、87.9%)。
第5步骤:
使用第4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17)(2.2g、6.00mmol)、甲基丁烯酸(tiglicacid)(0.66g、6.60mmol)、N,N-二甲基-4-氨基吡啶(DMAP)(0.15g、1.23mmol)、二氯甲烷(20ml)及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1.36g、6.59mmol),进行与实施例1的第7步骤相同的操作,由此获得化合物(T-18)(2.65g、5.91mmol、98.4%)。
第6步骤:
将第5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18)(2.60g、5.80mmol)溶于二氯甲烷(25ml)中,以冰浴冷却。在所述溶液中滴加三甲基溴硅烷(8.87g、57.97mmol)后,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将反应混合物注入水(20ml)中,以乙酸乙酯(40ml))萃取。以水(50ml)及饱和食盐水(20ml)清洗萃取液后,以无水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浓缩而得化合物(T-19)(1.8g、4.99mmol、86.2%)。
第7步骤:
使用第6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19)(1.8g、4.99mmol)、甲基丙烯酸(0.94g、10.92mmol)、N,N-二甲基-4-氨基吡啶(DMAP)(0.24g、1.96mmol)、二氯甲烷(18ml)及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2.37g、11.49mmol),进行与实施例1的第7步骤相同的操作,由此获得化合物(1-3-21)(1.4g、2.81mmol、56.2%)。
熔点:119.4℃
1H-NMR(CDCl3;δppm):7.63(d,2H),7.53-7.47(m,4H),7.38(s,1H),7.20(d,2H),7.15(d,2H),6.96(q,1H),6.37(d,2H),5.78(s,2H),2.08(s,6H),1.82(d,6H).
实施例4
化合物(1-3-15)
第1步骤:
将3-氟-4-碘-溴苯(T-20)(300g、997mmol;东京化成股份有限公司)、氢氧化钾(112g、1.996mol)及DMF(800ml)混合后,以冰浴冷却。在冰浴冷却下在所述溶液中滴加2,2,2-三氟乙醇(200g、1.992mmol)后,将反应液缓慢升温,在60℃下搅拌5小时。将反应液放冷至室温后,将反应液倾入水(800ml)中,以庚烷(500ml)萃取。以水(500ml)及饱和食盐水(300ml)清洗萃取层后,以无水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浓缩,由此获得化合物(T-21)(270g、708.8mmol、71.1%)。
第2步骤:
将化合物(T-22)(179.7g、784.5mmol)、双联频那醇基二硼烷(bispinacolatodiborane)(239.0g、941.4mmol)、乙酸钾(92.4g、941.4mmol)、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钯(II)(10.0g、13.7mmol)及1,3-二噁烷(1000ml)混合,在90℃下搅拌4小时。将反应液放冷至室温后,将反应液倾入水中,以甲苯(800ml)萃取。以水(1000ml)及饱和食盐水(500ml)清洗萃取层后,以无水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浓缩。用管柱色谱法(析出液:庚烷)纯化残渣而得化合物(T-23)(182g、659mmol、84.1%)。
第3步骤:
将第1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21)(104.6g、274.6mmol)、第2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23)(182g、659mmol)、碳酸钾(141.0g、1.02mol)、四丁基溴化铵(TBAB)(27.0g、83.7mmol)、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钯(II)(10.0g、13.7mmol)、水(1000ml)及乙醇(100ml)混合,在85℃下搅拌4小时。将反应液放冷至室温后,将反应液倾入水中,以甲苯(800ml)萃取。以水(1000ml)及饱和食盐水(500ml)清洗萃取层后,以无水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浓缩。以庚烷清洗残渣而得化合物(T-24)(97.1g、205.5mmol、74.8%)。
第4步骤:
将第3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24)(30.0g、63.5mmol)溶于THF(200ml)后,冷却至-70℃以下。在所述溶液中滴加二异丙胺锂(2M、34.9ml、69.8mmol)后,在-70℃以下搅拌2小时。将反应液倾入水中,以甲苯(200ml)萃取。以水(200ml)及饱和食盐水(100ml)清洗萃取层后,以无水硫酸镁干燥,在减压下浓缩。以庚烷清洗残渣而得化合物(T-25)(23.5g、51.9mmol、81.7%)。
第5步骤:
将第4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25)(5.0g、11.0mmol)、浓盐酸(8ml、96mmol)、THF(50ml)及丙酮(20ml)混合后,在60℃下搅拌2小时。将放冷至室温的反应液浓缩,加水(300ml)。过滤分离析出的沉淀物,以水清洗而得化合物(T-26)(3.74g、10.9mmol、99.1%)。
第6步骤:
在第5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26)(3.74g、10.9mmol)中添加甲苯(50ml),加热回流后放冷至室温。在所述溶液中添加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50mg)、甲基丙烯酸酐(4.1g、26.6mmol)及DMF(50ml)。将所得溶液保持90℃而滴加于N,N-二甲基-4-氨基吡啶(DMAP)(0.24g、2.2mmol)、碳酸钾(5.46g、39.5mmol)及甲苯(50ml)的混合物中,再加热回流3小时。将反应液放冷至室温后过滤,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利用管柱色谱法(析出液:二氯甲烷/庚烷=1/3(体积比))及再结晶(庚烷)来纯化残渣而得化合物(1-3-15)(4.1g、86mmol、78.9%)。
熔点:141.0℃
1H-NMR(CDCl3;δppm):7.64-7.58(m,4H),7.45(d,1H),7.36(dd,1H),7.26-7.19(m,5H),6.38(d,2H),6.06(dd,1H),5.79-5.78(m,2H),2.09(d,6H).
实施例5
化合物(1-3-26)
第1步骤:
将氢化钠(60%、21.9g、547mmol)添入DMF(800ml)中后,添加苄醇(59.3g、548.4mmol),在90℃下搅拌30分钟。在放冷至室温的反应液中滴加3-氟-4-碘-溴苯(T-20)(150.0g、498.5mmol;东京化成股份有限公司)后,在90℃下搅拌10小时。将反应液放冷至室温后,在减压下浓缩。在80℃下将水(800ml)滴加至残渣后,冷却至0℃。过滤分离析出的固体后,以水清洗,再以异丙醇(450ml)及甲苯(25ml)进行再结晶而得化合物(T-27)(125g、321.3mmol、64.4%)。
第2步骤:
将第1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27)(15.0g、99.2mmol)、化合物(T-28)(15.0g、77.3mmol)、四(三苯基膦)钯(0)(1.5g、1.3mmol)、碳酸钾(16.0g、115.7mmol)、DMF(300ml)、乙醇(200ml)及水(100ml)混合,在90℃下搅拌12小时。在反应液中加水(400ml)后,放冷至室温,将所析出的固体以水清洗。在所得固体中添加甲苯(300ml),加热回流1小时后放冷至室温,添加二氧化硅凝胶(20g),搅拌10分钟。使所述混合物通过二氧化硅凝胶(100g)来过滤,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成为约100ml后添加庚烷(100ml)。以庚烷清洗所析出的固体,而得化合物(T-29)(15.1g、31.2mmol、40.4%)。
第3步骤:
将第2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29)(15.1g、31.2mmol)溶于THF(150ml)后,添加5%钯/碳(0.5g),在氢气环境下搅拌12小时。将反应液过滤后浓缩滤液,对残渣加甲苯(100ml)及庚烷(300ml)。以庚烷清洗析出的固体,而得化合物(T-30)(12.1g、30.7mmol、98.4%)。
第4步骤:
将第3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30)(3.5g、9mmol)、2-甲基-2-氯丙烯(0.98g、10.8mmol)、碳酸钾(1.85g、13.4mmol)及DMF(25ml)混合,在75℃下搅拌12小时。在放冷至室温的反应液中加甲苯(50ml)后过滤。在减压下浓缩滤液后,以甲醇(60ml)及水(100ml)对残渣进行再结晶,而得化合物(T-31)(3.9g、8.8mmol、98%)。
第5步骤:
使用第4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31)(3.9g、8.8mmol)、浓盐酸(10ml、120mmol)、THF(150ml)及丙酮(30ml)进行与实施例4的第5步骤相同的操作而得化合物(T-32)(2.9g、8.8mmol、100%)。
第6步骤:
使用第5步骤获得的化合物(T-32)(2.9g、8.8mmol)、二丁基羟基甲苯(BHT)(50mg)、甲基丙烯酸酐(3.33g、21.6mmol)、N,N-二甲基-4-氨基吡啶(DMAP)(0.24g、1.96mmol)、碳酸钾(7.45g、54.0mmol)、DMF(50ml)及甲苯(100ml)进行与实施例4的第6步骤相同的操作而得化合物(1-3-26)(3.3g、7.1mmol、80.6%)。
熔点:116.1℃
1H-NMR(CDCl3;δppm):7.64-7.61(m,4H),7.41(d,1H),7.25-7.15(m,6H),6.38(d,2H),5.79-5.77(m,2H),5.04(s,1H),4.95(s,1H),4.50(s,2H),2.10(s,6H),1.78(s,3H).
实施例6
利用实施例1~5中所示的方法,使用所对应的起始原料来合成多种化合物,确认其为目标化合物。
化合物(1-3-25)
熔点:93.04℃
1H-NMR(CDCl3;δppm):7.64(d,2H),7.56-7.44(m,4H),7.40(s,1H),7.21(d,2H),7.16(d,2H),6.37(d,2H),6.24(s,1H),5.78(d,2H),5.64(s,1H),2.31(q,2H),2.09(s,3H),2.08(s,3H),1.04(s,3H).
化合物(1-3-23)
熔点:119.47℃
1H-NMR(CDCl3;δppm):7.63(d,2H),7.53-7.47(m,4H),7.38(s,1H),7.20(d,2H),7.15(d,2H),6.38(d,2H),6.15(q,1H),5.78(s,2H),2.08(s,6H),1.92(s,3H),1.90(s,3H).
化合物(1-3-19)
熔点:145.80℃
1H-NMR(CDCl3;δppm):7.63(d,2H),7.53-7.47(m,4H),7.38(s,1H),7.20(d,2H),7.16(d,2H),7.07(m,1H),6.37(s,2H),5.93(d,1H),5.78(s,2H),2.17(s,6H),2.05(s,6H),1.91(d,3H).
化合物(1-3-18)
熔点:134.23℃
1H-NMR(CDCl3;δppm):7.63(dd,2H),7.47(d,2H),7.27(d,1H),7.24(d,1H),7.22(d,2H),7.18(d,2H),7.07(m,1H),6.37(s,2H),5.93(d,1H),5.78(s,2H),2.17(s,6H),2.05(s,6H),1.91(d,3H).
化合物(1-3-27)
熔点:155.76℃
1H-NMR(CDCl3;δppm):7.63(d,2H),7.53-7.47(m,4H),7.36(s,1H),7.20(d,2H),7.17(d,2H),6.37(d,2H),5.80(s,1H),5.77(s,2H),2.24(s,3H),2.21(d,6H),1.98(s,3H).
化合物(1-3-28)
熔点:115.11℃
1H-NMR(CDCl3;δppm):7.63(d,2H),7.53-7.47(m,4H),7.36(s,1H),7.20(d,2H),7.17(d,2H),7.03(dd,1H),6.37(d,2H),5.86(d,1H),5.77(s,2H),2.51(q,1H),2.08(d,6H),1.08(d,6H).
化合物(1-3-61)
熔点:188.64℃
1H-NMR(CDCl3;δppm):7.48(d,4H),7.25(d,2H),7.15(d,4H),6.95(q,2H),6.36(s,2H),5.77(s,2H),2.06(s,6H),1.81(d,12H).
化合物(1-3-29)
熔点:115.17℃
1H-NMR(CDCl3;δppm):7.63(d,2H),7.50(d,2H),7.16(d,4H),7.05(s,1H),6.98(s,1H),6.93(q,1H),6.37(s,2H),5.77(d,2H),3.84(s,3H),2.08(s,6H),1.81(m,6H).
化合物(1-3-30)
熔点:176.22℃
1H-NMR(CDCl3;δppm):7.63(d,2H),7.50(d,2H),7.16(d,4H),7.05(s,1H),6.98(s,1H),6.93(q,1H),6.37(s,2H),5.78(d,3H),3.83(s,3H),2.10(s,3H),2.08(s,6H),1.91(s,3H).
化合物(1-3-39)
熔点:124.28℃
1H-NMR(CDCl3;δppm):7.62(d,2H),7.48(d,2H),7.16(d,4H),7.13(s,1H),6.97(s,1H),6.93(q,1H),6.37(s,2H),5.77(s,2H),3.98(t,2H),2.08(s,6H),1.82(s,3H),1.80(d,3H),1.72(m,2H),1.42(m,2H),0.92(t,3H).
化合物(1-3-40)
熔点:102.71℃
1H-NMR(CDCl3;δppm):7.62(d,2H),7.49(d,2H),7.17(d,2H),7.16(d,2H),7.12(s,1H),6.97(s,1H),6.37(s,2H),5.77(s,3H),3.98(t,2H),2.10(s,3H),2.08(s,6H),1.91(s,3H),1.72(m,2H),1.42(m,2H),0.92(t,3H).
化合物(1-3-169)
熔点:114.70℃
1H-NMR(CDCl3;δppm):7.63(d,2H),7.53-7.47(m,4H),7.37(s,1H),7.18(d,2H),7.14(d,4H),6.96(q,1H),1.97(s,6H),1.90(d,6H),1.83(m,6H).
化合物(1-3-172)
熔点:124.23℃
1H-NMR(CDCl3;δppm):7.63(d,2H),7.53-7.47(m,4H),7.38(s,1H),7.20(d,3H),7.16(d,3H),7.06(m,1H),6.08(d,2H),5.93(d,1H),1.99(d,6H),1.91(d,3H).
化合物(1-3-173)
熔点:165.29℃
1H-NMR(CDCl3;δppm):7.63(d,2H),7.47(d,2H),7.22(m,3H),7.16(m,4H),7.03(m,1H),6.96(s,1H),6.07(d,2H),5.90(d,1H),3.96(t,2H),1.98(d,6H),1.90(d,3H),1.72(m,2H),1.43(m,2H),0.92(t,3H).
化合物(1-3-170)
熔点:94.27℃
1H-NMR(CDCl3;δppm):7.64(d,2H),7.56-7.44(m,4H),7.40(s,1H),7.21(d,2H),7.16(d,2H),6.40(d,2H),6.24(s,1H),5.75(d,2H),5.64(s,1H),2.47(m,4H),2.31(q,2H),1.18(s,6H),1.04(t,3H).
化合物(1-3-174)
熔点:161.38℃
1H-NMR(CDCl3;δppm):7.63(d,2H),7.53-7.47(m,4H),7.35(s,1H),7.18(d,2H),7.14(d,2H),5.94(s,2H),5.80(s,1H),2,25(s,6H),2.11(s,3H),2.00(s,6H),1.92(s,3H).
化合物(1-3-175)
熔点:141.55℃
1H-NMR(CDCl3;δppm):7.63(d,2H),7.53-7.47(m,4H),7.38(s,1H),7.20(d,2H),7.17(d,2H),7.04(dd,1H),6.01(d,2H),5.85(d,1H),2.56(m,2H),2.47(m,1H),1.14(d,12H),1.08(d,6H).
化合物(1-3-171)
熔点:93.77℃
1H-NMR(CDCl3;δppm):7.53(m,4H),7.36(d,1H),7.19(d,1H),7.13(s,1H),6.97(m,4H),5.94-5.62(m,6H),4.51(s,6H),1.78(d,6H),1.72(d,3H).
化合物(1-4-11)
熔点:103.41℃
1H-NMR(CDCl3;δppm):7.54(d,2H),7.32(d,1H),7.16(d,2H),6.79(d,1H),6.76(d,1H),6.37(td,2H),5.77(td,2H),5.39(tt,1H),4.50(d,2H),2.08(m,6H),1.74(s,3H),1.67(s,3H).
可通过参照实施例1~6中记载的实验操作及“2.合成法”,来合成以下所示的化合物(1-2-1)~(1-2-49)、化合物(1-3-1)~(1-3-182)、化合物(1-4-1)~(1-4-37)及化合物(1-7-1)~(1-7-14)。
(比较化合物的合成)
依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合成比较化合物(R-1)即[1,1′-联苯]-4,4′-二基双(2-甲基丙烯酸酯),而得比较化合物(R-1)的无色结晶。
1H-NMR(DMSO-d;δppm):7.24(d,4H),6.96(d,4H),6.41(d,2H),6.26(d,2H),1.98(s,6H).
比较化合物(R-1)的物性如下所述。熔点:150.0℃.
[比较例1]
(在液晶组合物中的溶解度的比较)
以0.3重量%的比例在液晶组合物A中加化合物(1-3-89),在50℃下加热30分钟。将所得溶液在室温下放置2天。然后目视观察结晶是否析出。另一方面,对比较化合物(R-1)也以相同方式进行观察。结果示于表1。表2中的记号中“○”表示结晶未析出,“×”表示结晶析出。由表2可知,本发明的聚合性化合物在液晶组合物A中的溶解度佳。此外,液晶组合物A的成分及其比例如下所述。
表1.在液晶组合物中的溶解度的比较
7.聚合性组合物的实施例
实施例中的化合物是依下表2定义以记号表示。表2中,1,4-亚环己基的立体构型为反式。实施例中记号后括弧内的编号对应化合物编号。(-)记号指其他液晶性化合物。液晶性化合物的含量(百分比)是基于液晶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重量%)。最后归纳聚合性组合物的物性值。物性是以前述方法测定,直接记载测定值(未外推)。
表2使用记号的化合物的表述方法
R-(A1)-Z1-·····-Zn-(An)-R′
实施例7
以所述组合物的0.15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1-3-58)。
NI=101.2℃;Δn=0.191;Δε=7.8;η=39.8mPa·s.
实施例8
以所述组合物的0.3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1-3-89)。
NI=103.3℃;Δn=0.101;Δε=4.6;η=18.5mPa·s.
实施例9
以所述组合物的0.2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1-3-13)。
NI=86.7℃;Δn=0.115;Δε=5.7;η=24.7mPa·s.
实施例10
以所述组合物的0.3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1-3-15)。
NI=115.7℃;Δn=0.092;Δε=3.9;η=20.1mPa·s.
实施例11
以所述组合物的0.3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1-3-17)。
NI=94.5℃;Δn=0.114;Δε=9.1;η=34.3mPa·s.
实施例12
以所述组合物的0.3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1-3-19)。
NI=83.4℃;Δn=0.104;Δε=8.6;η=22.9mPa·s.
实施例13
以所述组合物的0.2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1-3-21)。
NI=66.7℃;Δn=0.105;Δε=8.5;η=29.6mPa·s.
实施例14
以所述组合物的0.2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1-3-61)。
NI=81.7℃;Δn=0.065;Δε=5.4;η=19.1mPa·s.
实施例15
以所述组合物的0.2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1-3-23)。
NI=81.7℃;Δn=0.130;Δε=6.4;η=11.8mPa·s.
实施例16
以所述组合物的0.2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1-3-25)。
NI=82.5℃;Δn=0.100;Δε=6.7;η=12.4mPa·s.
实施例17
以所述组合物的0.1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1-3-89)。
进而以相同组合物的0.3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S-1)。
NI=80.3℃;Δn=0.107;Δε=7.2;η=14.0mPa·s.
实施例18
以所述组合物的0.2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1-3-15)。
NI=81.9℃;Δn=0.130;Δε=6.3;η=11.7mPa·s.
实施例19
以所述组合物的0.2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1-3-26)。
NI=82.4℃;Δn=0.101;Δε=6.7;η=12.6mPa·s.
实施例20
以0.15重量%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3-18)。
NI=101.2℃;Δn=0.191;Δε=7.8;η=39.8mPa·s.
实施例21
以0.3重量%的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3-28)。
NI=103.3℃;Δn=0.101;Δε=4.6;η=18.5mPa·s.
实施例22
以0.2重量%的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4-11)。
NI=86.7℃;Δn=0.115;Δε=5.7;η=24.7mPa·s.
实施例23
以0.3重量%的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3-27)。
NI=115.7℃;Δn=0.092;Δε=3.9;η=20.1mPa·s.
实施例24
以0.3重量%的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3-30)。
NI=94.5℃;Δn=0.114;Δε=9.1;η=34.3mPa·s.
实施例25
以0.3重量%的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3-29)。
NI=83.4℃;Δn=0.104;Δε=8.6;η=22.9mPa·s.
实施例26
以0.2重量%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3-172)。
NI=66.7℃;Δn=0.105;Δε=8.5;η=29.6mPa·s.
实施例27
以0.2重量%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3-171)。
NI=81.7℃;Δn=0.065;Δε=5.4;η=19.1mPa·s.
实施例28
以0.2重量%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3-169)。
NI=81.7℃;Δn=0.130;Δε=6.4;η=11.8mPa·s.
实施例29
以0.2重量%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3-173)。
NI=82.5℃;Δn=0.100;Δε=6.7;η=12.4mPa·s.
实施例30
以0.1重量%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3-170),
在所述组合物中,以0.3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
NI=80.3℃;Δn=0.107;Δε=7.2;η=14.0mPa·s.
实施例31
以0.15重量%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3-174)。
NI=101.2℃;Δn=0.191;Δε=7.8;η=39.8mPa·s.
实施例32
在所述组合物中,以0.3重量%的比例添加下述化合物(A15)。
NI=103.3℃;Δn=0.101;Δε=4.6;η=18.5mPa·s.
实施例33
以0.2重量%的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3-40)。
NI=86.7℃;Δn=0.115;Δε=5.7;η=24.7mPa·s.
实施例34
以0.3重量%的比例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下述化合物(1-3-39)。
NI=115.7℃;Δn=0.092;Δε=3.9;η=20.1mPa·s.
产业利用性
可通过使包含化合物(1)及液晶组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进行聚合,来制作具有PSA等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所述聚合性化合物也可用作光学各向异性体的原料。

Claims (20)

1.一种聚合性化合物,具有至少两个聚合性基,且至少一个聚合性基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聚合性基为选自式(P-1)、(P-2)及(P-3)所表示的基团的组群中的聚合性基,
式(P-1)~(P-3)中,R1、R2、R3、R4、R5、R6、R7及R8独立为氢、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
式(P-1)中,当R1为氢或甲基时,R2及R3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
式(P-2)中,R4及R5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并且
式(P-3)中,R6、R7及R8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具有至少两个聚合性基,且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是由式(1)所表示:
式(1)中,
P1、P2、P3及P4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选自式(P-1)、(P-2)及(P-3)所表示的基团的组群中的聚合性基;
式(P-1)~(P-3)中,R1、R2、R3、R4、R5、R6、R7及R8独立为氢、氟、碳数1~3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3的烷基;
式(P-1)中,当R1为氢或甲基时,R2及R3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3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3的烷基;
式(P-2)中,R4及R5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3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3的烷基;
式(P-3)中,R6、R7及R8的至少一个为氟、碳数1~3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3的烷基;
式(1)中,
S1、S2、S3及S4独立为单键或碳数1~10的亚烷基,所述亚烷基中至少一个-CH2-可经-O-、-COO-、-OCO-或-OCOO-取代,至少一个-CH2-CH2-可经-CH=CH-或-C≡C-取代,且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或氯取代;
a1、a2、a3及a4独立为0、1、2、3或4,且a1、a2、a3及a4的和为2至10的整数;
环A1及环A4独立为苯基、嘧啶基、吡啶基、萘基、环己基、环己烯基、四氢吡喃基或1,3-二噁烷基,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氢可经卤素、碳数1~12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12的烷基所取代;
环A2及环A3独立为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萘-1,2-二基、萘-1,3-二基、萘-1,4-二基、萘-1,5-二基、萘-1,6-二基、萘-1,7-二基、萘-1,8-二基、萘-2,3-二基、萘-2,6-二基、萘-2,7-二基、1,4-亚环己基、1,4-亚环己烯基、四氢吡喃-2,5-二基或1,3-二噁烷-2,5-二基,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氢可经卤素、碳数1~12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12的烷基所取代;
Z1、Z2及Z3独立为单键或碳数1~10的亚烷基,所述亚烷基中至少一个-CH2-可经-O-、-CO-、-COO-或-OCO-取代,至少一个-CH2-CH2-可经-CH=CH-、-C(CH3)=CH-、-CH=C(CH3)-或-C(CH3)=C(CH3)-取代,且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或氯取代;并且
b1、b2及b3独立为0或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中在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式(1)中,
P1、P2、P2及P4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S1、S2、S3及S4独立为单键或碳数1~10的亚烷基,所述亚烷基中1个-CH2-可经-O-、-COO-、-OCO-或-OCOO-取代,1个-CH2-CH2-可经-CH=CH-或-C≡C-取代,且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或氯取代;
a1、a2、a3及a4独立为0、1、2或3,且a1、a2、a3及a4
的和为2至6的整数;
环A1及环A4独立为苯基、嘧啶基、吡啶基或萘基,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氢可经卤素、碳数1~12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12的烷基所取代;
环A2及环A3独立为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萘-1,4-二基、萘-1,5-二基、萘-2,6-二基、1,4-亚环己基、四氢吡喃-2,5-二基或1,3-二噁烷-2,5-二基,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氯、碳数1~5的烷基、碳数1~5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或烷氧基所取代;
Z1、Z2及Z3独立为单键、碳数1~5的亚烷基、-CO-、-COO-、-OCO-、-CH=CH-、-CH=CH-COO-、-OCO-CH=CH-、-C(CH3)=CH-COO-、-OCO-CH=C(CH3)-、-CH=C(CH3)-COO-、-OCO-(CH3)C=CH-、-C(CH3)=C(CH3)-COO-、-OCO-C(CH3)=C(CH3)-、-CO-CH=CH-、-CH=CH-CO-、-C(CH3)=C(CH3)-、-CH=CH-CH2O-、-OCH2-CH=CH-、-CH=CH-OCH2-或-CH2O-CH=CH-;并且
b1、b2及b3独立为0或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是由式(1-1)所表示:
式(1-1)中,
P5、P6、P7、P8、P9及P10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S5、S6、S7、S8、S9及S10独立为单键或碳数1~5的亚烷基,所述亚烷基中1个-CH2-可经-O-、-COO-或-OCO-取代,且1个-CH2-CH2-可经-CH=CH-取代;
c1、c2、c3及c4独立为0、1或2,且c1、c2、c3及c4的和为0~5的整数;
环A5、环A6、环A7及环A8独立为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吡啶-2,5-二基、萘-1,4-二基、萘-1,5-二基、萘-2,6-二基、1,4-亚环己基、四氢吡喃-2,5-二基或1,3-二噁烷-2,5-二基,这些环中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氯、碳数1~5的烷基、碳数1~5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或烷氧基所取代;
Z4、Z5及Z6独立为单键、碳数1~5的亚烷基、-CO-、-COO-、-OCO-、-CH=CH-、-CH=CH-COO-、-OCO-CH=CH-、-C(CH3)=CH-COO-、-OCO-CH=C(CH3)-、-CH=C(CH3)-COO-、-OCO-(CH3)C=CH-、-C(CH3)=C(CH3)-COO-、-OCO-C(CH3)=C(CH3)-、-CO-CH=CH-、-CH=CH-CO-、-C(CH3)=C(CH3)-、-CH=CH-CH2O-、-OCH2-CH=CH-、-CH=CH-OCH2-或-CH2O-CH=CH-;并且
d1、d2及d3独立为0或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中在权利要求5的式(1-1)中,P5及P10独立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P6、P7、P8及P9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S5、S6、S7、S8、S9及S10为单键;c1、c2、c3及c4独立为0或1,c1、c2、c3及c4的和为1、2或3;环A5、环A6、环A7及环A8独立为1,4-亚苯基,至少一个氢可经氟、氯、碳数1~5的烷基、碳数1~5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或烷氧基所取代;;Z4、Z5及Z6为单键;d1、d2及d3独立为0或1,d1、d2及d3的和为1、2或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是由式(1-1-1)~(1-1-3)中的任一个所表示:
式(1-1-1)中,
P11、P12、P13、P14、P15及P16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式(1-1-2)中,
P11、P12、P13、P15及P16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式(1-1-3)中,
P11、P12、P15及P16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式(1-1-1)~(1-1-3)中,
S14、S12、S13、S14、S15及S16独立为单键、-CH2-、-CH2O-、-OCH2-、-COO-、-OCO-、-CH=CH-、-C≡C-、-CH2CH2O-、-OCH2CH2-、-CH=CH-O-或-O-CH=CH-;
e1、e2、e3及e4独立为0、1或2;
Z7、Z8及Z9独立为单键、-CO-、-COO-、-CH=CH-、-CH=CH-COO-、-C(CH3)=CH-COO-、-CH=C(CH3)-COO-、-C(CH3)=C(CH3)-COO-、-COCH=CH-、-C(CH3)=C(CH3)-、-CH=CH-CH2O-或-CH=CH-OCH2-;
h1为0、1或2;并且
Y1为卤素、碳数1~5的烷基、碳数1~5的烷氧基、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氧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是由式(1-2)~(1-4)中的任一个所表示:
式(1-2)中,
P11、P12、P13、P14、P15及P16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式(1-3)中,
P11、P12、P13、P15及P16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式(1-4)中,
P11、P12、P15及P16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
式(1-2)~(1-4)中,
S11、S12、S13、S14、S15及S16独立为单键、-CH2-、-CH2O-、-OCH2-、-COO-、-OCO-、-CH=CH-、-C≡C-、-CH2CH2O-、-OCH2CH2-、-CH=CH-O-或-O-CH=CH-;
e1、e2、e3及e4独立为0、1或2;并且
Z7、Z8及Z9独立为单键、-CO-、-COO-、-CH=CH-、-CH=CH-COO-、-C(CH3)=CH-COO-、-CH=C(CH3)-COO-、-C(CH3)=C(CH3)-COO-、-COCH=CH-、-C(CH3)=C(CH3)-、-CH=CH-CH2O-或-CH=CH-OCH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中在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式(1-2)~(1-4)中,P11及P16独立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P12、P13、P14及P15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S11、S12、S13、S14、S15及S16为单键;e1、e2、e3及e4独立为0、1或2,e1、e2、e3及e4的和为1、2、3或4;Z7、Z8及Z9为单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是由式(1-1-4)或(1-1-5)所表示:
式(1-1-4)及(1-1-5)中,P17、P18及P19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选自式(P-1)、(P-2)及(P-3)所表示的基团的组群中的聚合性基:
式(P-1)~(P-3)中,R1、R2、R3、R4、R5、R6、R7及R8独立为氢、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式(P-1)中,当R1为氢或甲基时,R2及R3的至少一个为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式(P-2)中,R4及R5的至少一个为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式(P-3)中,R6、R7及R8的至少一个为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f1及h2独立为1或2;并且
Y2为卤素、碳数1~5的烷基、碳数1~5的烷氧基、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个氢经卤素取代的碳数1~5的烷氧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是由式(1-5)或(1-6)所表示:
式(1-5)及(1-6)中,P17、P18及P19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选自式(P-1)、(P-2)及(P-3)所表示的基团的组群中的聚合性基:
式(P-1)~(P-3)中,R1、R2、R3、R4、R5、R6、R7及R8独立为氢、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式(P-1)中,当R1为氢或甲基时,R2及R3的至少一个为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式(P-2)中,R4及R5的至少一个为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式(P-3)中,R6、R7及R8的至少一个为氟、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f1为1或2。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其中在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式(1-5)及(1-6)中,P17、P18及P19的至少一个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其余的至少一个为2-丁烯酰氧基、2-甲基-2-丁烯酰氧基、2-亚甲基丁酰氧基、2-甲基-1-丙烯氧基、2,2-二氟乙烯氧基、2-丁烯氧基或2-甲基-2-丙烯氧基;f1为1或2。
13.一种聚合性组合物,其含有至少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还含有选自式(2)~(4)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式(2)~(4)中,
R11及R12独立为碳数1~10的烷基或碳数2~10的烯基,所述烷基或烯基中至少一个-CH2-可经-O-取代,且至少一个氢可经氟取代;
环B1、环B2、环B3及环B4独立为1,4-亚环己基、1,4-亚苯基、2-氟-1,4-亚苯基、2,5-二氟-1,4-亚苯基或嘧啶-2,5-二基;
Z11、Z12及Z13独立为单键、-CH2CH2-、-CH=CH-、-C≡C-或-COO-。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还含有选自式(5)~(7)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式(5)~(7)中,
R13为碳数1~10的烷基或碳数2~10的烯基,所述烷基及烯基中至少一个-CH2-可经-O-取代,且至少一个氢可经氟取代;
X11为氟、氯、-OCF3、-OCHF2、-CF3、-CHF2、-CH2F、-OCF2CHF2或-OCF2CHFCF3
环C1、环C2及环C3独立为1,4-亚环己基、至少一个氢可经氟取代的1,4-亚苯基、四氢吡喃-2,5-二基、1,3-二噁烷-2,5-二基、或者嘧啶-2,5-二基;
Z14、Z15及Z16独立为单键、-CH2CH2-、-CH=CH-、-C≡C-、-COO-、-CF2O-、-OCF2-、-CH2O-或-(CH2)4-;并且
L11及L12独立为氢或氟。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其还含有选自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式(8)中,
R14为碳数1~10的烷基或碳数2~10的烯基,烷基及烯基中至少一个-CH2-可经-O-取代,且至少一个氢可经氟取代;
X12为-C=N或-C≡C-C≡N;
环D1为1,4-亚环己基、至少一个氢可经氟取代的1,4-亚苯基、四氢吡喃-2,5-二基、1,3-二噁烷-2,5-二基、或者嘧啶-2,5-二基;
Z17为单键、-CH2CH2-、-C≡C-、-COO-、-CF2O-、-OCF2-或-CH2O-;
L13及L14独立为氢或氟;并且
i为1、2、3或4。
17.一种液晶复合体,其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而生成。
18.一种光学各向异性体,其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而生成。
19.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复合体。
20.一种选自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及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复合体的组群中的至少一个的用途,其用于液晶显示元件中。
CN201480021883.2A 2013-04-25 2014-03-13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Pending CN1051432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2150 2013-04-25
JP2013-092150 2013-04-25
PCT/JP2014/056748 WO2014174929A1 (ja) 2013-04-25 2014-03-13 重合性化合物、重合性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3283A true CN105143283A (zh) 2015-12-09

Family

ID=51791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1883.2A Pending CN105143283A (zh) 2013-04-25 2014-03-13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1964B2 (zh)
EP (2) EP2990424B1 (zh)
JP (2) JP6202093B2 (zh)
KR (1) KR20160002826A (zh)
CN (1) CN105143283A (zh)
TW (1) TWI636124B (zh)
WO (1) WO201417492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8523A (zh) * 2013-07-10 2016-02-24 捷恩智株式会社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07406771A (zh) * 2015-03-24 2017-11-28 捷恩智株式会社 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10383155A (zh) * 2017-02-24 2019-10-25 捷恩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元件及液晶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2454A1 (ja) * 2013-05-28 2014-12-04 Jnc株式会社 液晶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US10280368B2 (en) * 2013-07-11 2019-05-07 Jnc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P3124465B1 (en) * 2014-07-30 2022-09-28 Merck Patent GmbH Polymerisable compounds and the use thereof in liquid-crystal displays
EP3020785B1 (en) * 2014-11-14 2017-12-13 Merck Patent GmbH Liquid crystal medium
EP3029127B1 (en) 2014-12-01 2017-12-20 Merck Patent GmbH Liquid crystal medium
KR20170116006A (ko) * 2015-02-09 2017-10-18 제이엔씨 주식회사 중합성 극성 화합물, 액정 조성물 및 액정 표시 소자
JP6616244B2 (ja) * 2015-05-29 2019-12-04 北興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新規な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ボロン酸エステル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ヒドロキシビフェニル化合物の製造法
EP3121247B1 (en) * 2015-06-09 2019-10-02 Merck Patent GmbH Polymerisable compounds and the use thereof in liquid-crystal displays
TWI694140B (zh) * 2015-07-17 2020-05-21 日商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性極性化合物、液晶組成物及液晶顯示元件
JP6756365B2 (ja) * 2016-05-18 2020-09-16 Jnc株式会社 液晶媒体をホモジニアス配向させる低分子極性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含有する液晶媒体
JP6587033B2 (ja) 2016-05-18 2019-10-09 Jnc株式会社 液晶媒体をホモジニアス配向させる低分子極性化合物を含む液晶媒体を含有する液晶表示素子
EP3459928A4 (en) 2016-05-18 2020-04-29 JNC Corporation LOW MOLECULAR POLAR CONNECTION FOR THE HOMOGENOUS ALIGNMENT OF A LIQUID CRYSTAL MEDIUM AND LIQUID CRYSTAL MEDIUM THEREFOR
KR102538719B1 (ko) 2016-12-08 2023-06-01 메르크 파텐트 게엠베하 중합가능한 화합물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에서 이의 용도
JP6380825B1 (ja) * 2016-12-26 2018-08-29 Dic株式会社 液晶組成物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JP7306103B2 (ja) * 2019-06-24 2023-07-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ジカルボン酸モノ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WO2024112721A1 (en) * 2022-11-21 2024-05-30 Cz Biohub Sf, Llc ALLOSTERIC MODULATORS OF THE μ-OPIOID RECEPTOR AND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34976A1 (de) * 1994-09-30 1996-04-04 Merck Patent Gmbh Flüssigkristalline Verbindungen mit Alkenoatseitenketten
JP2008100982A (ja) * 2006-09-21 2008-05-01 Chisso Corp 三官能性化合物、組成物およびその重合体
JP2008164925A (ja) * 2006-12-28 2008-07-17 Hayashi Telempu Co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078593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Fujifilm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and retardation film
JP2010134073A (ja) * 2008-12-03 2010-06-1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WO2011124522A1 (en) * 2010-04-06 2011-10-13 Ferrania Technologies S.P.A. Composite film material comprising a resin of fluorene crotonate, fluorene cinnamate, fluorene acrylate, fluorene methacrylate, fluorene allylether or a combination thereof
CN102314015A (zh) * 2010-07-06 2012-01-11 Dic株式会社 液晶组合物以及液晶器件
JP2013014538A (ja) * 2011-07-04 2013-01-24 Dic Corp 重合性液晶化合物
WO2013054682A1 (ja) * 2011-10-12 2013-04-18 Jnc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液晶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3689B2 (ja) * 2008-12-10 2014-05-14 Jnc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およびホモジニアス配向液晶フィルム
JP2011148762A (ja) * 2009-12-22 2011-08-04 Jnc Corp 重合性液晶化合物、重合性液晶組成物および異方性ポリマー
CN102340946A (zh) * 2010-07-22 2012-02-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外壳
US9157027B2 (en) * 2012-04-24 2015-10-13 Jnc Corporation Compound having four polymerizable groups,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565790B (zh) * 2012-08-08 2017-01-11 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組成物、液晶顯示元件及液晶組成物的使用
WO2014056573A2 (de) * 2012-10-12 2014-04-17 Merck Patent Gmbh Emitter und hosts mit aromatischen einheiten
WO2014192454A1 (ja) * 2013-05-28 2014-12-04 Jnc株式会社 液晶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34976A1 (de) * 1994-09-30 1996-04-04 Merck Patent Gmbh Flüssigkristalline Verbindungen mit Alkenoatseitenketten
JP2008100982A (ja) * 2006-09-21 2008-05-01 Chisso Corp 三官能性化合物、組成物およびその重合体
JP2008164925A (ja) * 2006-12-28 2008-07-17 Hayashi Telempu Co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078593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Fujifilm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and retardation film
JP2010134073A (ja) * 2008-12-03 2010-06-1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WO2011124522A1 (en) * 2010-04-06 2011-10-13 Ferrania Technologies S.P.A. Composite film material comprising a resin of fluorene crotonate, fluorene cinnamate, fluorene acrylate, fluorene methacrylate, fluorene allylether or a combination thereof
CN102314015A (zh) * 2010-07-06 2012-01-11 Dic株式会社 液晶组合物以及液晶器件
JP2013014538A (ja) * 2011-07-04 2013-01-24 Dic Corp 重合性液晶化合物
WO2013054682A1 (ja) * 2011-10-12 2013-04-18 Jnc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液晶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BUHIRO KAWATSUKI等: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reaction of side-chain liquid-crystalline polymers and copolymers comprising alkenyloxy -biphenyl mesogen",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8523A (zh) * 2013-07-10 2016-02-24 捷恩智株式会社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07406771A (zh) * 2015-03-24 2017-11-28 捷恩智株式会社 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10383155A (zh) * 2017-02-24 2019-10-25 捷恩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元件及液晶组合物
CN110383155B (zh) * 2017-02-24 2022-03-22 捷恩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元件及液晶组合物与其用途、以及化合物的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6943A (zh) 2014-12-16
JPWO2014174929A1 (ja) 2017-02-23
KR20160002826A (ko) 2016-01-08
JP6202093B2 (ja) 2017-09-27
EP2990424A4 (en) 2017-01-11
JP6477806B2 (ja) 2019-03-06
WO2014174929A1 (ja) 2014-10-30
JP2018048110A (ja) 2018-03-29
US20160075950A1 (en) 2016-03-17
EP2990424A1 (en) 2016-03-02
EP2990424B1 (en) 2019-01-30
EP3327045A1 (en) 2018-05-30
TWI636124B (zh) 2018-09-21
US10611964B2 (en)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3283A (zh)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05358523A (zh)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04245757B (zh) 聚合性化合物与其聚合物、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TWI583777B (zh) 聚合性化合物與其用途、聚合物、液晶組成物以及液晶顯示元件
CN108026019B (zh) 聚合性极性化合物、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TWI626298B (zh) 液晶性化合物、液晶組成物及液晶顯示元件
CN107207459B (zh) 具有苯并噻吩的液晶性化合物、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11465592B (zh) 化合物、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05121398A (zh) 具有二氟亚甲氧基的液晶性化合物、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TWI744302B (zh) 聚合性組成物、液晶複合體、光學各向異性體、液晶顯示元件及其用途
TWI694068B (zh) 具有苯並噻吩的液晶性化合物、液晶組成物和液晶顯示元件
CN106029616B (zh) 具有四氟芴的液晶性化合物、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07663457A (zh) 具有多氟‑2‑丁烯氧基的液晶性化合物、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TWI754000B (zh) 聚合性組成物、液晶複合體、光學各向異性體及液晶顯示元件
CN109563022A (zh) 聚合性极性化合物、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12334441B (zh) 聚合性极性化合物、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11819165A (zh) 化合物、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14787130A (zh) 化合物、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