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1260A - 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21260A CN105121260A CN201480021814.1A CN201480021814A CN105121260A CN 105121260 A CN105121260 A CN 105121260A CN 201480021814 A CN201480021814 A CN 201480021814A CN 105121260 A CN105121260 A CN 1051212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trument panel
- reinforcement
- column bracket
- bracket frame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145—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having a crossbeam incorporated there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 B60R21/206—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in the lower part of dashboards, e.g. for protecting the kne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69—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ee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当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前支柱(16)由于汽车驾驶员座椅侧上的短重叠碰撞而向车辆后侧变形时,在左和右前支柱(16)之间桥接的仪表板加强件(12)在用作始点并且设置在柱托架(26)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的长孔(48)处弯曲。由此,抑制了通过柱托架(26)安装在仪表板加强件(12)上的转向柱(36)由于来自前支柱(16)的负荷而移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于以下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12-76531A(JP2012-76531A)中描述的发明中,仪表板加强件设置在车室的前部中。仪表板加强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桥接在左和右车体面板(左和右前支柱)之间。要求强度的、仪表板加强件在驾驶员座椅侧上的一个部分形成为是厚的,并且不那么要求强度的、仪表板加强件在乘客座椅侧上的一个部分形成为是薄的。在仪表板加强件在驾驶员座椅侧上的部分上安装了用于安装转向柱的柱托架。
附带说一句,在其中汽车前部的一个部分在前侧部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与其它车辆等发生前碰撞的碰撞状态中(所谓的短重叠碰撞),通过前侧部件的变形而吸收碰撞能量可能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形中,由于来自向后移动的前轮的负荷,在碰撞一侧上的前支柱向车辆后侧变形,并且可能的是,在左和右前支柱之间桥接的仪表板加强件可能在仪表板加强件的厚度在此处在仪表板加强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中改变的部分处折转。
例如,一旦前支柱由于短重叠碰撞而向车辆后侧变形,仪表板加强件在驾驶员座椅侧上的一个部分便向车辆后侧移位,并且因此认为仪表板加强件在仪表板加强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中折转。在此情形中,通过柱托架安装在仪表板加强件上的转向柱绕弯曲部分向车辆后侧并且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倾斜地移位。因此可能的是,置放在方向盘中的气囊可以从常规展开位置错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获得一种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该车室前部结构能够抑制转向柱当短重叠碰撞发生时由于来自前支柱的负荷而移位。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包括:设置在驾驶员座椅前方的转向柱;柱托架,其中转向柱安装在柱托架上,并且柱托架的前端部受到前围板支撑;和在左和右前支柱之间桥接的仪表板加强件,其中柱托架固定到仪表板加强件,并且沿着仪表板加强件的周向方向延伸的长脆弱部在柱托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设置在仪表板加强件中。
在本发明的方面中,当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前支柱由于汽车在驾驶员座椅侧上的短重叠碰撞而向车辆后侧变形时,在左和右前支柱之间桥接的仪表板加强件在设置在柱托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碰撞一侧)上的脆弱部处变形或者断裂。因此,防止或者抑制了通过柱托架安装在仪表板加强件上的转向柱由于来自前支柱的负荷而移位。而且,脆弱部形成为是长的,并且沿着仪表板加强件的周向方向延伸。因此,由于来自前支柱的负荷,应力以有利的方式集中在脆弱部上,这是可能的。
在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中,脆弱部可以设置在仪表板加强件的后表面中。
当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前支柱由于短重叠碰撞而向车辆后侧变形时,压缩负荷作用于设置在仪表板加强件的后表面中的、竖直地长的脆弱部上。因此,在用作始点的脆弱部处有效地弯曲仪表板加强件是可能的。
在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中,脆弱部可以是在仪表板加强件中形成的长孔。
因为在仪表板加强件中形成的长孔用作脆弱部,所以设置有脆弱部的仪表板加强件易于制造。
在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中,支撑膝部气囊模块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部的膝部气囊托架可以在柱托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固定到仪表板加强件,膝部气囊模块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端部可以受到在地板和仪表板加强件之间桥接的地板支架支撑,并且脆弱部可以设置在柱托架和膝部气囊托架之间。
仪表板加强件的脆弱部设置在通过膝部气囊模块受到地板支架支撑的膝部气囊托架和其前端部受到前围板支撑的柱托架之间。因为脆弱部设置在高度刚性的膝部气囊托架和柱托架之间,所以通常仪表板加强件的刚度不被过度地降低。结果,抑制了当车辆行驶时通过柱托架安装在仪表板加强件上的转向柱发生振动。因此,改进方向盘的操作感是可能的。
在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中,在仪表板加强件中,在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大直径部分和在乘客座椅侧上的小直径部分可以在设置在柱托架的乘客座椅侧上的直径减小部分处相互连接,并且直径减小部分可以被加强部件加强。
当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前支柱由于短重叠碰撞而向车辆后侧变形时,应力集中于在仪表板加强件的大直径部分和小直径部分之间的直径减小部分上。因为直径减小部分被加强部件加强,所以仪表板加强件在脆弱部处不变形或者断裂。因此,有效地防止了仪表板加强件在直径减小部分处意外地弯曲。
一种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包括:设置在驾驶员座椅前方的转向柱;柱托架,其中转向柱安装在柱托架上,并且柱托架的前端部受到前围板支撑;在左和右前支柱之间桥接的仪表板加强件,其中柱托架固定到仪表板加强件,并且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大直径部分和乘客座椅侧上的小直径部分在设置在柱托架的乘客座椅侧上的直径减小部分处相互连接;和加强该直径减小部分的加强部件。
当因为在汽车的驾驶员座椅侧上发生短重叠碰撞所以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前支柱向车辆后侧变形时,应力集中于在左和右前支柱之间桥接的仪表板加强件的大直径部分和小直径部分之间的直径减小部分上。这个直径减小部分被加强部件加强。因此,防止仪表板加强件意外地在直径减小部分处弯曲是可能的。结果,在设置在直径减小部分的乘客座椅侧上的、小直径部分沿着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处弯曲仪表板加强件是可能的。简言之,进一步在乘客座椅侧上弯曲仪表板加强件是可能的。因此,与其中仪表板加强件在直径减小部分处弯曲的情形相比较,当绕弯曲部分向车辆后侧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移位时,仪表板加强件在弯曲部分的驾驶员座椅侧上的一个部分具有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更小的位移。由此,抑制了通过柱托架安装在仪表板加强件在驾驶员座椅侧上的部分上的转向柱由于来自前支柱的负荷而移位。
在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中,加强部件可以包括结合到仪表板加强件的前表面的拉伸加强部件,和结合到仪表板加强件的后表面的压缩加强部件。
当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前支柱由于短重叠碰撞而向车辆后侧变形时,作用于仪表板加强件的前表面侧上的拉伸负荷由结合到仪表板加强件的前表面的拉伸加强部件接收。同时,作用于仪表板加强件的后表面侧上的压缩负荷由结合到仪表板加强件的后表面的压缩加强部件接收。因此,仪表板加强件的直径减小部分被有效地加强。
如以上解释地,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中,抑制在短重叠碰撞时转向柱由于来自前支柱的负荷而移位是可能的。
附图说明
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类似的数字表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应用于此的汽车车身的局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从车辆后侧看的、车室前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3是从车辆上侧看的、车室前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4是对应于图3的平面视图,示出其中是车室前部结构的构成部件的仪表板加强件在用作始点的长孔处弯曲的状态;
图5A是从车辆后侧看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修改实例的仪表板加强件的局部结构的后视图,图5B是从车辆后侧看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修改实例的仪表板加强件的局部结构的后视图,并且图5C是从车辆后侧看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修改实例的仪表板加强件的局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6A是从车辆上侧看并且示出在凹槽部分断裂之前的状态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修改实例的仪表板加强件的局部结构的平面视图,并且图6B是从车辆上侧看并且示出其中凹槽部分断裂的状态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修改实例的仪表板加强件的局部结构的平面视图;并且
图7是对应于图3的平面视图,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修改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到图7解释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10。在每一幅绘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FR、箭头UP和箭头OUT分别地示意向前方向(前进方向)、向上方向、车辆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在其中通过只是使用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给出以下解释的情形中,除非另有规定,这些方向分别地示意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和后、沿着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和右,和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上和下。
(结构)如在图1到图3中所示,根据这个实施例的车室前部结构10包括仪表板加强件12。仪表板加强件12形成为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纵向的长的形状,并且布置在设置于车室前方的仪表板14的车辆后侧上。仪表板加强件12在左和右前支柱16之间桥接(见图3),并且通过托架(未示出)固定到每一个前支柱16。在图3和图4中,省略了在右侧上的前支柱16和仪表板加强件12的右端部分的示意。
仪表板加强件12是由长的金属管材料构造的。要求强度的、仪表板加强件12在驾驶员座椅侧上的一个部分是大直径部分12A,并且不要求这么大的强度的、仪表板加强件12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和在乘客座椅侧上的一个部分是具有小于大直径部分12A的直径的小直径部分12B。大直径部分12A和小直径部分12B在位于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驾驶员座椅侧上的结合部分12C(直径减小部分)处利用诸如激光焊接而结合到彼此。
一对左和右地板支架22桥接在仪表板加强件12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和设置在地板20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地板通道部分20A之间。左和右地板支架22由例如金属管材料形成。地板支架22的上端被螺栓和螺母紧固并且固定到仪表板加强件12,并且地板支架22的下端被螺栓和螺母紧固并且固定到地板通道部分20A。在仪表板加强件12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用于安装汽车音响(未示出)的一对左和右音响托架24固定在左和右地板支架22之间。
柱托架26(转向支撑托架)在驾驶员座椅(未示出)前方固定到仪表板加强件12的大直径部分12A。柱托架26包括是挤压成型产品的上托架28和下托架30。上托架28和下托架30的后部侧在彼此之上迭加,并且利用诸如激光焊接结合到彼此。大直径部分12A夹在上托架28的前部和下托架30的前部之间,并且托架28、30中的每一个和大直径部分12A利用诸如激光焊接结合到彼此。
此外,是挤压模制产品的一对上和下前围板支架32、34设置在柱托架26中。上和下前围板支架32、34的后部利用诸如激光焊接分别地结合到托架28、30。上和下前围板支架32、34的前端部在彼此之上迭加、利用诸如激光焊接结合到彼此,并且还被螺栓和螺母紧固并且固定到前围板35。前围板35设置在仪表板14的上端部分上。
转向柱36安装在柱托架26的下表面侧上。转向柱36包括布置在转向柱36的轴线部分中的转向轴(未示出),并且用于使车辆转向的方向盘38安装在转向轴的后端部分上。是用于驾驶员座椅的气囊器件的构成部件的气囊模块(未示出)布置在方向盘38的中央部分中。气囊模块被构造为当例如检测到车辆前碰撞时对气囊充气并且使其朝向驾驶员座椅上的乘员的身体上侧展开。
同时,是挤压成型产品的膝部气囊托架40在柱托架26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固定到仪表板加强件12。膝部气囊托架40在侧视图中形成为基本三角形形状,并且如此形成,使得膝部气囊托架40沿着上下方向的尺寸朝向车辆前侧降低。膝部气囊托架40的上和下凸缘部分40A、40B的前端部利用诸如激光焊接结合到大直径部分12A。
膝部气囊模块42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的端部被螺栓和螺母紧固并且固定到设置在柱托架26的后端部分中的凸缘部分40C。膝部气囊模块42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上的端部被螺栓和螺母紧固并且固定到托架46。托架46在左侧上固定到地板支架22。膝部气囊模块42构成膝部气囊器件的主要部分,并且构造为当例如检测到车辆前碰撞时对膝部气囊充气并且使其朝向驾驶员座椅上的乘客的身体下侧展开。
(这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在该实施例中,长的并且沿着大直径部分12A的周向方向延伸的长孔48(卵形开口)在柱托架26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在前面的仪表板加强件12的大直径部分12A中形成。长孔48在柱托架26和膝部气囊托架40之间在仪表板加强件12的后表面(面对车辆后侧的表面)中以竖直地长的形状形成,并且穿过仪表板加强件12的周壁。
如在图3中所示,长孔48如此形成,使得长孔48的上端靠近在上凸缘部分40A在此处结合到大直径部分12A的结合部位S1(在除了图3之外的绘图中省略了示意)和上托架28在此处结合到大直径部分12A的结合部位S2之间的区域定位。长孔48布置在仪表板加强件12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心的、稍微更高的一侧上。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长孔48形成在柱托架26和膝部气囊托架40之间的中央部分的膝部气囊托架40侧(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
在该实施例中,长孔48沿着上下方向的尺寸(沿着纵向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例如大直径部分12A的直径的大约一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长孔48的尺寸可以根据车辆适当地改变。如在图1到图3中所示,除了上述长孔48之外,用于定位的多个基准孔50、用于固定线束的多个固定孔51、52等等在仪表板加强件12中形成。基准孔50和固定孔51、52形成为圆形形状,或者其纵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卵形形状。
在该实施例中,为加强仪表板加强件12的大直径部分12A和小直径部分12B的结合部分12C提供了拉伸加强部件54(前侧小片)和压缩加强部件56(后侧小片)。这些拉伸加强部件54和压缩加强部件56是挤压模制产品,并且形成为其纵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长的形状。
拉伸加强部件54布置在仪表板加强件12的前表面侧上,并且从结合部分12C延伸到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拉伸加强部件54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端部54A(沿着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沿着结合部分12C的外周边表面弯曲,并且利用诸如激光焊接结合到结合部分12C的前表面。拉伸加强部件54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部54B(沿着纵向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为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视图中具有在车辆后侧中打开的基本帽形截面,并且外端部54B的上和下凸缘部分利用诸如激光焊接结合到大直径部分12A的前表面。
压缩加强部件56在跨越结合部分12C的状态中布置在仪表板加强件12的后表面侧上。压缩加强部件56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部分56A(沿着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沿着小直径部分12B的外周边表面弯曲,并且利用诸如激光焊接结合到小直径部分12B的后表面。压缩加强部件56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部56B(沿着纵向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为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视图中具有在车辆前侧中打开的基本帽形截面,并且外端部56B的上和下凸缘部分利用诸如激光焊接结合到大直径部分12A的后表面。压缩加强部件56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部56B被螺栓和螺母紧固并且固定到大直径部分12A,该螺栓和螺母将地板支架22的上端部分紧固并且将其固定到大直径部分12A。
上述压缩加强部件56形成为具有大于拉伸加强部件54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的长度,并且压缩加强部件56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向车辆后侧从仪表板加强件12分离。在压缩加强部件56中形成了沿着压缩加强部件56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筋56C,并且筋56C改进了压缩加强部件56的抗挠刚度。
(作用和效果)接着,解释了这个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当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前支柱16由于在汽车的驾驶员座椅侧上发生的短重叠碰撞而向车辆后侧变形时,弯曲负荷作用于在左和右前支柱16之间桥接的仪表板加强件12上。因此,应力集中于在此处形成长孔48的区域上。长孔48在柱托架26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碰撞一侧)上设置在仪表板加强件12中。然后,仪表板加强件12在用作始点的长孔48处弯曲(见图4)。
结果,仪表板加强件12在长孔48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的一个部分与前支柱16一起地向车辆后侧移位,并且向长孔48的仪表板加强件12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部的负荷传递受到抑制。由此,防止或者抑制了通过柱托架26安装在仪表板加强件12上的转向柱36由于来自前支柱16的负荷而移位。结果,防止了布置在方向盘38中的气囊从常规展开位置错位。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因为长孔48沿着仪表板加强件12的周向方向延伸,所以以有利的方式使得应力集中于长孔48中是可能的。因为长孔48用作脆弱部,所以容易地制造其中设置脆弱部的仪表板加强件12是可能的。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长孔48在仪表板加强件12的后表面中形成为竖直地长的形状。因此,一旦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前支柱16由于短重叠碰撞向车辆后侧变形,压缩负荷便作用于靠近竖直地长的长孔48的区域上。因此,在用作始点的长孔48处有效地弯曲仪表板加强件12是可能的。因为长孔48形成为比在柱托架26和膝部气囊托架40之间的中央部分更加靠近膝部气囊托架40,所以当仪表板加强件12在用作始点的长孔48处弯曲时,膝部气囊托架40并不意外地妨碍柱托架26。
在该实施例中,仪表板加强件12的长孔48形成在通过膝部气囊模块42受到地板支架22支撑的膝部气囊托架40和其前端部固定到前围板35的柱托架之间。因为长孔48形成在高度刚性的膝部气囊托架40和柱托架26之间,所以通常仪表板加强件12的刚度不被过度地降低。结果,当车辆行驶时抑制了通过柱托架26安装在仪表板加强件12上的转向柱36发生振动。因此,改进方向盘38的操作感是可能的。
特别地,该实施例被如此构造,使得长孔48的上端靠近在膝部气囊托架40的上凸缘部分40A在此处结合到大直径部分12A的结合部位S1和上托架28在此处结合到大直径部分12A的结合部位S2之间的区域定位。因此,有效地抑制了在通常时间仪表板加强件12的刚度的降低。
在该实施例中,仪表板加强件12被如此构造,使得大直径部分12A和小直径部分12B在结合部分12C处结合到彼此。因此,当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前支柱16由于短重叠碰撞而向车辆后侧变形时,应力集中于结合部分12C上。然而,结合部分12C被拉伸加强部件54和压缩加强部件56加强。因此,防止仪表板加强件12在结合部分12C而非在形成长孔48的区域处谨慎地弯曲是可能的。
具体地,当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前支柱16向车辆后侧变形时,作用于仪表板加强件12的前表面侧上的拉伸负荷由结合到仪表板加强件12的前表面的拉伸加强部件54接收。同时,作用于仪表板加强件12的后表面侧上的压缩负荷由结合到仪表板加强件12的后表面的压缩加强部件56接收。因此,仪表板加强件12的结合部分12C被有效地加强。
而且,接收压缩负荷的压缩加强部件56在跨越结合部分12C的状态中结合到仪表板加强件12的后表面。压缩加强部件56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从仪表板加强件12向车辆后侧分离,并且筋56C沿着压缩加强部件56的纵向方向设置在压缩加强部件56中,因此改进了抗挠刚度。因此,压缩加强部件56能够类似拉杆地工作,由此有效地抑制压缩加强部件56的屈曲。此外,接收拉伸负荷的拉伸加强部件54形成为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比压缩加强部件56更短。因此,抑制了拉伸加强部件54由于拉伸负荷而谨慎地拉伸。
<实施例的补充解释>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在仪表板加强件12中形成的长孔48用作脆弱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脆弱部的结构可以适当地改变。例如,如在图5A中所示,脆弱部61可以由沿着仪表板加强件12的周向方向排列的多个圆形孔60构造。此外,例如,如在图5B中所示,沿着仪表板加强件12的周向方向延伸的长薄壁部分62可以在仪表板加强件12中形成,并且薄壁部分62可以用作脆弱部。进而,例如,如在图5C中所示,沿着仪表板加强件12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台阶部分64可以在仪表板加强件12中形成,并且台阶部分64可以用作脆弱部。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当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前支柱16向车辆后侧变形时,仪表板加强件12被构造成在用作始点的长孔48处弯曲(变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仪表板加强件12可以构造成在脆弱部处断裂。换言之,例如,如在图6A中所示,沿着仪表板加强件12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凹槽部分68在仪表板加强件12的全部周边中形成,并且当前支柱16向车辆后侧变形时,仪表板加强件12可以在凹槽部分68处断裂(见图6B)。在此情形中,防止或者抑制转向柱36由于来自前支柱16的负荷而移位是可能的。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用作脆弱部的长孔48在仪表板加强件12的后表面中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脆弱部可以在仪表板加强件的前表面、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中形成。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长孔48(脆弱部)在柱托架26和膝部气囊托架40之间设置在仪表板加强件12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仪表板加强件12的脆弱部可以设置在膝部气囊托架40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仪表板加强件12的结合部分12C被拉伸加强部件54和压缩加强部件56加强。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加强部件的结构可以适当地改变。当仪表板加强件的结合部分的强度是高的时,可以省略加强部件。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仪表板加强件12由管材料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仪表板加强件可以形成为四边柱形形状。在此情形中,沿着仪表板加强件的四边形截面的外周边的方向被视为仪表板加强件的周向方向。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用作脆弱部的长孔48在仪表板加强件12中形成。然而,如在图7中所示,可以省略长孔48(脆弱部)。
在图7所示的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10'中,当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前支柱16由于在汽车驾驶员座椅侧上的短重叠碰撞而向车辆后侧变形时,应力集中于在左和右前支柱16之间桥接的仪表板加强件12的结合部分12C上。因为结合部分12C被拉伸加强部件54和压缩加强部件56加强,所以防止仪表板加强件12在结合部分12C处谨慎地弯曲是可能的。结果,允许仪表板加强件12在小直径部分12B沿着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处弯曲,该中间部分比结合部分12C更加靠近乘客座椅侧(例如,靠近用于固定线束的固定孔52)(见图7中的双短划链线中所示的仪表板加强件12)。
简言之,允许仪表板加强件12进一步在乘客座椅侧上弯曲是可能的。因此,与其中仪表板加强件12在结合部分12C处弯曲的情形相比较,当围绕弯曲部分向车辆后侧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移位时,仪表板加强件12在弯曲部分的驾驶员座椅侧上的一个部分具有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更小的位移D。由此,抑制了通过柱托架26安装在仪表板加强件12在驾驶员座椅侧上的部分上的转向柱36由于来自前支柱16的负荷而移位。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仪表板加强件12的大直径部分12A和小直径部分12B在结合部分12C(直径减小部分)处结合到彼此。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仪表板加强件的大直径部分和小直径部分可以在直径减小部分处一体地相互连接。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改变来实施本发明。显然,本发明的权利的范围不限于前述的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包括:
转向柱,所述转向柱被设置在驾驶员座椅的前方;
柱托架,其中所述转向柱被安装在所述柱托架上,并且所述柱托架的前端部由前围板支撑;和
仪表板加强件,所述仪表板加强件桥接在左前支柱和右前支柱之间,其中所述柱托架被固定到所述仪表板加强件,并且在所述仪表板加强件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长脆弱部在所述柱托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设置在所述仪表板加强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脆弱部被设置在所述仪表板加强件的后表面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脆弱部是被形成在所述仪表板加强件中的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其中
膝部气囊托架支撑膝部气囊模块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所述膝部气囊托架在所述柱托架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固定到所述仪表板加强件,
所述膝部气囊模块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由地板支架支撑,所述地板支架桥接在地板和所述仪表板加强件之间,并且
所述脆弱部被设置在所述柱托架和所述膝部气囊托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其中,
在所述仪表板加强件中,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大直径部分和乘客座椅侧上的小直径部分在直径减小部分处相互连接,所述直径减小部分被设置在所述柱托架的乘客座椅侧上,并且
所述直径减小部分被加强部件加强。
6.一种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包括:
转向柱,所述转向柱被设置在驾驶员座椅的前方;
柱托架,其中所述转向柱被安装在所述柱托架上,并且所述柱托架的前端部由前围板支撑;
仪表板加强件,所述仪表板加强件桥接在左前支柱和右前支柱之间,其中所述柱托架被固定到所述仪表板加强件,并且驾驶员座椅侧上的大直径部分和乘客座椅侧上的小直径部分在直径减小部分处相互连接,所述直径减小部分被设置在所述柱托架的乘客座椅侧上;和
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加强所述直径减小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加强部件包括:结合到所述仪表板加强件的前表面的拉伸加强部件;以及结合到所述仪表板加强件的后表面的压缩加强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88890A JP5786886B2 (ja) | 2013-04-19 | 2013-04-19 | 自動車の車室前部構造 |
JP2013-088890 | 2013-04-19 | ||
PCT/IB2014/000513 WO2014170732A1 (en) | 2013-04-19 | 2014-04-10 | Cabin front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21260A true CN105121260A (zh) | 2015-12-02 |
CN105121260B CN105121260B (zh) | 2017-06-20 |
Family
ID=50639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181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21260B (zh) | 2013-04-19 | 2014-04-10 | 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09606B2 (zh) |
JP (1) | JP5786886B2 (zh) |
KR (1) | KR101730998B1 (zh) |
CN (1) | CN105121260B (zh) |
DE (1) | DE112014002004T5 (zh) |
WO (1) | WO2014170732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67335A (zh) * | 2016-09-23 | 2018-04-03 | 铃木株式会社 | 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 |
CN110937027A (zh) * | 2018-09-21 | 2020-03-3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转向支承结构 |
CN114829236A (zh) * | 2019-11-21 | 2022-07-29 |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仪表板支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48918B2 (ja) * | 2014-12-18 | 2017-12-2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インパネリインフォース構造 |
JP6119728B2 (ja) * | 2014-12-18 | 2017-04-26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載機器の配設構造 |
JP6416618B2 (ja) | 2014-12-25 | 2018-10-31 |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 インパネ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
KR101756000B1 (ko) * | 2016-03-24 | 2017-07-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니볼스터 장치 |
DE102016214579A1 (de) * | 2016-08-05 | 2018-02-08 | Magna Steyr Fahrzeugtechnik Ag & Co Kg | Querträger und Cockpit-Modul |
JP6614113B2 (ja) * | 2016-11-29 | 2019-12-0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前部構造 |
JP6954777B2 (ja) * | 2017-07-12 | 2021-10-27 |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 ステアリング支持構造体 |
JP6936162B2 (ja) * | 2018-02-13 | 2021-09-1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支持構造 |
JP7245444B2 (ja) | 2018-03-29 | 2023-03-24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り付け構造 |
JP7104892B2 (ja) | 2018-03-29 | 2022-07-22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り付け構造 |
JP7067305B2 (ja) * | 2018-06-20 | 2022-05-1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部材の接合方法及び部材の接合装置 |
KR102684770B1 (ko) * | 2019-04-15 | 2024-07-1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무릎 에어백 |
JP7364225B2 (ja) * | 2020-03-11 | 2023-10-18 | 株式会社ワイテック | インパネ補強メンバ |
DE102020112133A1 (de) | 2020-05-05 | 2021-11-11 | Kirchhoff Automotive Deutschland Gmbh | Baugruppe für ein Fahrzeug |
KR20210141253A (ko) * | 2020-05-15 | 2021-11-23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카울크로스바 조립체 |
FR3123298A1 (fr) * | 2021-05-31 | 2022-12-02 | Psa Automobiles Sa | Traverse de planche de bord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et vé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e telle traverse |
DE102022111506A1 (de) | 2022-05-09 | 2023-11-09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Personenkraftwagen mit Knieairbagmodul |
FR3140059A1 (fr) * | 2022-09-28 | 2024-03-29 | Psa Automobiles Sa | Traverse de planche de bord pourvue de moyens de déformation programmée en cas de choc frontal à faible recouvrement du côté conducteur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16055A1 (de) * | 2006-02-06 | 2007-08-08 | Skoda Auto a.s. | Armaturenbretträger eines Fahrzeuges |
CN201082730Y (zh) * | 2007-09-30 | 2008-07-0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焊接总成 |
CN101353036A (zh) * | 2007-07-28 | 2009-01-28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汽车的仪表板组件 |
DE102011101883A1 (de) * | 2010-05-15 | 2011-11-17 | Suzuki Motor Corp. | Struktur für ein Instrumententafel-Unterteil |
WO2012042346A1 (en) * | 2010-09-30 | 2012-04-05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occupant knee protection apparatus |
CN102897224A (zh) * | 2011-07-28 | 2013-01-30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机动车辆的驾驶室支撑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51268U (zh) * | 1984-09-10 | 1986-04-07 | ||
US5564769A (en) * | 1994-12-19 | 1996-10-15 | Chrysler Corporations | Reinforced instrument panel assembly |
JP3994869B2 (ja) * | 2002-12-09 | 2007-10-2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メンバ |
FR2861682B1 (fr) * | 2003-11-04 | 2006-02-24 | Renault Sas | Tube de structure de vehicule |
US7407221B2 (en) * | 2003-11-24 | 2008-08-05 | L&W Engineering Incorporated | Support structures using tubes having variable wall thicknesses |
DE102005043504A1 (de) | 2005-09-12 | 2007-04-26 | Behr Gmbh & Co. Kg | Querträ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7503622B2 (en) * | 2006-08-25 | 2009-03-1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Tubular instrument panel support structure |
DE102007032481A1 (de) | 2007-07-12 | 2009-01-15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aufbau |
US8100463B2 (en) * | 2008-01-09 | 2012-01-24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Integrated brackets for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s |
US8444177B2 (en) * | 2008-02-25 | 2013-05-21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ssembly with an instrument panel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a knee airbag |
US20100327627A1 (en) * | 2009-06-30 | 2010-12-30 | Anthony Leanza | Light weight vertical support member in instrument panel frame |
DE102010012830B4 (de) * | 2010-03-25 | 2017-06-08 |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Kraftfahrzeugkomponente und Karosseriebauteil |
JP5310688B2 (ja) | 2010-09-30 | 2013-10-0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ペダル後退抑制構造 |
WO2012070328A1 (ja) | 2010-11-25 | 2012-05-31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サポートメンバー |
KR101755706B1 (ko) * | 2011-09-05 | 2017-07-10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카울크로스 구조 |
FR2979886B1 (fr) | 2011-09-09 | 2014-05-09 | Faurecia Interieur Ind | Traverse de planche de bord comprenant au moins deux troncons fixes l'un a l'autre par une soudure |
US8950778B2 (en) * | 2012-01-18 | 2015-02-10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Vehicle-occupant 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occupant protection method |
US9555569B2 (en) * | 2012-03-30 | 2017-01-31 | Magna Exteriors Inc. | Plastic overmolding of aluminum extrusions |
FR2991656B1 (fr) * | 2012-06-07 | 2014-06-20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Traverse en materiau composite fibre pour planche de bord de vehicul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orrespondant |
FR2991650B1 (fr) * | 2012-06-07 | 2014-06-20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Traverse pour planche de bord de vehicule pourvue d'une entretoise de renfort dorsal en composite fibre |
JP6090128B2 (ja) * | 2013-11-22 | 2017-03-08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CA2888903A1 (en) * | 2014-05-30 | 2015-11-30 | Van-Rob Inc. | Vehicle cross-support member with hybrid metal joint |
-
2013
- 2013-04-19 JP JP2013088890A patent/JP578688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04-10 US US14/784,672 patent/US940960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4-10 DE DE112014002004.4T patent/DE112014002004T5/de not_active Ceased
- 2014-04-10 CN CN201480021814.1A patent/CN10512126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4-10 WO PCT/IB2014/000513 patent/WO201417073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4-10 KR KR1020157029715A patent/KR10173099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16055A1 (de) * | 2006-02-06 | 2007-08-08 | Skoda Auto a.s. | Armaturenbretträger eines Fahrzeuges |
CN101353036A (zh) * | 2007-07-28 | 2009-01-28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汽车的仪表板组件 |
CN201082730Y (zh) * | 2007-09-30 | 2008-07-0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焊接总成 |
DE102011101883A1 (de) * | 2010-05-15 | 2011-11-17 | Suzuki Motor Corp. | Struktur für ein Instrumententafel-Unterteil |
WO2012042346A1 (en) * | 2010-09-30 | 2012-04-05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occupant knee protection apparatus |
CN102897224A (zh) * | 2011-07-28 | 2013-01-30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机动车辆的驾驶室支撑结构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67335A (zh) * | 2016-09-23 | 2018-04-03 | 铃木株式会社 | 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 |
CN110937027A (zh) * | 2018-09-21 | 2020-03-3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转向支承结构 |
CN110937027B (zh) * | 2018-09-21 | 2022-03-0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转向支承结构 |
CN114829236A (zh) * | 2019-11-21 | 2022-07-29 |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仪表板支架 |
CN114829236B (zh) * | 2019-11-21 | 2024-02-13 |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仪表板支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14002004T5 (de) | 2015-12-31 |
KR20150132494A (ko) | 2015-11-25 |
US20160059900A1 (en) | 2016-03-03 |
JP5786886B2 (ja) | 2015-09-30 |
KR101730998B1 (ko) | 2017-04-27 |
WO2014170732A1 (en) | 2014-10-23 |
JP2014210548A (ja) | 2014-11-13 |
CN105121260B (zh) | 2017-06-20 |
US9409606B2 (en) | 2016-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21260A (zh) | 汽车的车室前部结构 | |
JP5550367B2 (ja) | 車両ルーフ支柱アセンブリ | |
CN104648490B (zh) | 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 |
US20150021115A1 (en) | Front subframe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 |
KR101855766B1 (ko) | 엔진룸 보강유닛 | |
US20140203578A1 (en) | Shock absorbing member | |
US20130056959A1 (en) | Rear attachment unit for a motor vehicle | |
WO2010064624A1 (ja) | 車体用高強度部材構造 | |
US10220883B2 (en) | Instrument panel reinforcement | |
US9132865B2 (en) | Cowl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20050062276A1 (en) | Knee bolster structure | |
US10618561B2 (en) |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 |
US10829075B2 (en) | Knee-airbag-device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10981530B2 (en) | Knee-airbag-device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vehicle | |
JP2016037084A (ja) | インパネリインフォースの取付構造 | |
CN108146515B (zh) | 车辆前部结构 | |
WO2018030472A1 (ja) | ステアリングメンバ | |
JP7070367B2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JP2013216201A (ja) | 自動車のcfrp製キャビン | |
JP5900363B2 (ja) |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構造 | |
JP2017226269A (ja) | 自動車の前部フレーム構造 | |
JP2015016718A (ja) | 自動車の車室前部構造 | |
JP2001233239A (ja) | 衝撃吸収連結構造 | |
JP6416535B2 (ja) |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の取付構造 | |
JP2019064421A (ja) | 車両のカウルブレース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