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4626A - 甘露茯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甘露茯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4626A
CN105104626A CN201510648203.6A CN201510648203A CN105104626A CN 105104626 A CN105104626 A CN 105104626A CN 201510648203 A CN201510648203 A CN 201510648203A CN 105104626 A CN105104626 A CN 105104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iver
sweet dew
fruit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82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志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6482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46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4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46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甘露茯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由黑茶82~99份,栀子0.23~3.99份、枸杞子0.23~3.99份、菊花0.13~3.0份、山楂0.13~3.0份、五味子0.13~3.0份、山茱萸0.13~3.0份、山药0.13~3.0份、荷叶0.13~3.0份、石斛0.06~1.5份、甘草0.05~0.6份组成。具有明显的保肝护肝的功效,是一款亚健康肝损伤人群可长期饮用的健康黑茶深加工产品。

Description

甘露茯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科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甘露茯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甘露茯茶组合物在保肝护肝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肝炎是一种世界性肝病,目前全球约有3亿肝炎患者,我国是乙肝的重灾区,2013年中央政府网称:“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为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付出最多社会成本的国家。”2007年英国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载文估计,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中国的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这部分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正在繁殖复制,对肝脏持续损伤,有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必须积极治疗。另外,目前因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化学毒物或毒素性肝损伤,以及酗酒人群增加导致的酒精性肝病,脂肪肝、慢性肝病患者在2000万人的基数上不断攀升。每年用于肝病的医疗、保健费用达1000多亿元。由于在肝病治疗方面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肝损伤长时间得不到治愈,导致大量慢性肝炎出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会转变成肝硬化和肝癌。
然而,目前采用黑茶与药食同源的方法实现保肝护肝方面的研究尚是一项空白。
因此,致力于安化黑茶与药食同源物品结合进行保肝护肝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将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甘露茯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露茯茶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甘露茯茶组合物中药食同源组合物B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甘露茯茶组合物的新的保健用途,具体是在保肝护肝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甘露茯茶组合物,甘露茯茶由黑茶与药食同源组合物B组成。原料按照重量份比例为:茯砖茶82~99份,以栀子、枸杞子、五味子、等组成的药食同源组合物B占1~12份。其中,栀子0.23~3.99份、枸杞子0.23~3.99份、菊花0.13~3.0份、山楂0.13~3.0份、五味子0.13~3.0份、山茱萸0.13~3.0份、山药0.13~3.0份、荷叶0.13~3.0份、石斛0.06~1.5份、甘草0.05~0.6份。
更优选的,茯砖茶85~88份,以栀子、枸杞子、五味子等组成的药食同源组合物B占5~12份。且药食同源组合物B中的配方可以是由至少5味,最多8味药食同源组合物组成。其中,栀子0.69~2.99份、枸杞子0.69~2.99份、五味子0.39~2.0份、菊花0.39~2.0份、山楂0.39~2.0份、山茱萸0.39~2.0份、山药0.39~2.0份、荷叶0.39~2.0份、石斛0.09~2.0份、甘草0.09~0.45份。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了一种甘露茯茶组合物中的药食同源组合物B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甘露茯茶组合物中的药食同源组合物B是根据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超微粉碎:将以栀子、枸杞子、五味子等的组合物B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粉碎:
(1)净制:将从采购来的药食同源组合物B药材中泥沙、杂质、非药用部位除去,得到净药材;
(2)粗粹:将所述药食同源组合物B用粉粹机进行粗碎,筛目要求为60~100目筛,得到药食同源组合物B粗粉;
(3)超微粉碎:将所述药食同源组合物B粗粉用超微粉碎机粉碎,筛目要求为200~400目筛,得到药食同源组合物B超微粉。
在本发明中,药食同源组合物B超微粉为甘露茯茶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产品保留了药食同源组合物B的主要成分和药用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药材的比表面积,且使植物细胞壁破碎,使有效成分溶出度更高,生物利用度更高,功效更好。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甘露茯茶组合物的新的保健用途,具体是在保肝护肝茶中的应用。
黑茶,特别是安化黑茶,系采摘湖南雪峰山脉云台山茶区的大、中叶群体品种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松柴明火干燥等四大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干茶色泽黑褐油润、滋味醇和或微涩、汤色红明艳亮,略带独特松烟香的品质特征的毛茶和以其为原料蒸压成形的紧压茶的总称。安化黑茶,是包括茯砖茶、砖茶、千两茶、青砖、天尖、生尖、贡尖等的统称,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的特种茶类,属于我国独特的一种茶资源。
最为重要的是,黑茶是在微生物的分解和代谢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的小分子结构的次生代谢产物。这类化合物经千百年来的饮用实践证明,具有显著的减肥降脂、保肝护肝、改善糖尿病症状等特殊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黑茶在降血脂、保护肝脏、降血糖、抗疲劳、提高免疫力、调理肠胃、减肥、美容、抗肿瘤、改善脂肪代谢、胰岛素代谢等方面具有其它茶类所不具有的作用和功效。可以说,黑茶是一种作用广泛的天然功能食品。
黑茶是采用湖南雪峰山脉云台茶区的大叶群体品种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松柴明火干燥等四大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干茶色泽黑褐油润、滋味醇和或微涩、汤色红明艳亮,略带独特松烟香的品质特征的毛茶和以其为原料蒸压成形的紧压茶的总称。最为重要的是,黑茶是在微生物的分解和代谢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的小分子结构的次生代谢产物。这类化合物经千百年来的饮用实践证明,具有显著的减肥降脂、改善糖尿病症状等特殊功效。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黑茶对于改善脂肪代谢、胰岛素代谢等方面具有其它茶类所不具有的作用和功效。安化黑茶茶汤橙黄浓厚,其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而富有刺激性,经久耐泡,冲泡五、六次仍有香味。安化黑茶品质别具一格,色泽乌润,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湖南安化县的云台大叶种茶为国家所指定推广的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其所含儿茶素,多酚类物质及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茶树品种,其抗衰老作用、降血脂、降血糖、调理肠胃、减肥功能均明显优于其他茶类。这是因为安化黑茶在加工过程中,其所含的大分子多糖类物质转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维生素C成倍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起到了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按照《中药学》关于中药的论述,各种药物都有各自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补泻”、“毒性”、“归经”、“升降沉浮”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茶:苦、甘、微寒、无毒。”,同时,在我国古籍中也有“茶‘入心、肝、脾、肺、肾五经’”的记载。《新修草本》中对茶也有“甘、苦、微寒、无毒”的描述。而安化黑茶由于其特殊的发酵加工工艺(相当于中药的炮制),使其性能大大发生了改变,再加上安化黑茶是紧压茶,属于后发酵茶,其性能一直在改变过程中。比如安化黑茶的四气就有明显的特点:新茶性热、老茶性凉,热茶性热、凉茶性凉,从五味的角度来看,黑茶苦、甘兼具,无毒性,从升降沉浮的角度来看,一般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大多能升浮,而味苦、酸、咸性属寒凉,大多能沉降,安化黑茶这种特殊的性能就赋予了其性能具有双重性,有“攻补兼备”的独特疗效。因此,安化黑茶一般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下气、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渴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完全无毒、极少有副作用等功效。
在本发明中,茯砖茶是本发明的主要物质基础。大量的研究证明,茯砖茶具有保肝护肝的保健功效。林勇、吴朝比、马蕊等在对茯砖茶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和改善肝组织损伤作用研究中发现,高脂血症是指机体脂类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rI’C)超过正常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的一种疾病。本实验通过构建大鼠高脂血症及干预模型,发现饲喂茯砖茶能够抵抗高脂喂食所引起的大鼠血清中TC、TG、LDL-C含量的增加和HDL-C含量的下降,有效降低高血脂症大鼠的血脂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量效关系。同时还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提高肝组织中GSH-Px、SOD活性以及降低MDA含量,有效提高大鼠体内的抗氧化水平。此外,茯砖茶能使脂变肝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有效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情况。
综上所述,茯砖茶可以降低大鼠的血脂异常升高,改善由高脂饮食造成的肝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降血脂和护肝作用。
汪静、邬晓慧、史欢洁等在茯砖茶对饮酒雌鼠肝组织4种酶含量的影响的研究中证实,雌鼠一次大量饮酒会引起SOD和GSH-PX含量下降以及ALT及AST含量的升高。饮用茯砖茶对于一次大量饮酒后SOD和GSH-PX以及AST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于ALT没有明显的作用;饮用添加了维生素C的茯砖茶对于肝中4种酶的保护作用可能更好。邢晓艳、许秀举对茯砖茶对饮酒雌鼠肝组织GSH-PX影响的研究显示,小鼠在30d喂饲砖茶水后,乙醇灌胃造模,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P<0.05),提示造模成功。茯砖茶组与饮酒模型组比较,饮用茯砖茶可显著降低肝组织由于酒精性肝损伤引起的GHS-PX的异常降低(t=5.6,P<0.05),提示茯砖茶可通过抗氧化作用,从而对酒精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异常下降起到保护作用。
林勇、刘仲华、林海燕进行了茯砖茶水提物对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高脂血症是指机体脂类代谢异常引起血中TC、LDL-C、TG超过正常和(或)HDL-C低下的一种疾病。
实验通过对小鼠的血脂和抗氧化能力的观察建立了小鼠高脂血症模型,而与模型组相比,饲喂茯砖茶能够抵抗高脂喂食所引起的小鼠血清中TC、TG、LDL-C含量的增加和HDL-C含量的下降,有效降低高血脂症小鼠的血脂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量效关系。这可能与茯砖茶水提物中所含的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3-甲氧基-4,5-二羟基苯甲酸(MDBA)、3,4-二羟基苯甲酸(DB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化学物质有关。同时茯砖茶水提物还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提高肝组织中GSH-Px、SOD活性以及降低MDA含量,有效提高小鼠体内的抗氧化水平,效果优于血脂康。这些表明血脂康在调节血脂代谢方面效果显著,但是清除机体自由基和抗氧化方面作用有限;而茯砖茶中所含的多酚类、黄酮类化合物以及一些新生成的未知活性化合物能很好地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阻止和清除过量自由基的产生。此外,茯砖茶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小鼠的体重和肝体比,促使脂变肝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有效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情况。
综上所述,茯砖茶可以降低小鼠的血脂异常升高,改善由高脂饮食造成的肝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抗氧化和护肝作用。
刘闫、胡茂丰在对冠突散囊菌产阿魏酸酯酶及其发酵麸皮和黑毛茶形成阿魏酸的研究中意外发现,黑毛茶原料粗老,较其他茶原料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含量高得多。阿魏酸常以酯键与细胞壁多糖、酯键与木质素交联形成一种复杂的网络结构。由于冠突散囊菌在发酵茶叶过程中能形成多种酶类,将黑毛茶中的大分子物质进行降解形成小分子物质,使得发酵茶具有许多保健功能。通过筛选阿魏酸酯酶试验获得冠突散囊菌具有产生阿魏酸酯酶的特性,并从透明圈大小可以判断该酶活较高。该菌能将阿魏酸从茶叶细胞壁的结构中游离出来,破坏细胞壁的骨架结构。通过HPLC法分析冠突散囊菌发酵黑毛茶后产生一定量的阿魏酸,且含量与当归、佛手散中阿魏酸含量接近,因此冠突散囊菌发酵的黑毛茶具有降脂、抗腹泻、降胆固醇、抑菌等保健功能,其原因可以归功于成品中含有的阿魏酸。
因此,安化黑茶被认为是最具有保肝护肝开发价值的茶品。
在本发明中,以栀子、枸杞子、五味子等组成的药食同源组合物B,它们都与黑茶具有协同增效与提升功效的作用。药食两用中药材是我国特有的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类兼有营养和药用双重作用,具有直接杀灭或抑制细菌和增强免疫能力的功能,且能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无残留、无耐药性的天然药物。研究表明中草药植物提取物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多糖、挥发油、鞣质、有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它可以通过这些生物活性物质来达到杀菌、抑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的效果。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又称黄酮体、黄碱素,是在植物界中分布较广的一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变态反应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和防治慢性退行性疾病的作用,大量细胞培养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均表明,一些类黄酮物质还具有较强的抗微生物、螯合金属离子、保护DNA,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和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其生理活性多样,降血脂主要通过抗氧化作用实现,代表植物中,山楂为常用中药材,主要含金丝桃苷为主的黄酮类有机酸,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C和升高HDL-TC。生物碱是天然药物中存在最多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的生理活性。如利用荷叶生物碱制剂喂饲高脂血症小鼠,其血清TC的含量有明显降低;枸杞多糖、北虫草多糖、海带多糖、石莼多糖和魔芋中所含葡甘聚糖.都可以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动物血脂中的TC、TG水平,同时提高HDL-C值。因此,药食两用中药材类黄酮物质、多糖及生物碱活性成分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营养与食品科学研究领域内热点之一。
菊花,拉丁文名:WhiteChrysanthemum.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甘菊、杭菊、杭白菊、茶菊、药菊。白菊花内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华医学研究表明,白菊具有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以及调整血脂等功效。菊花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挥发油、黄酮类及氨基酸、绿原酸及多种微量元素,菊花具有清热去火,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感冒风热、目赤肿痛、眩晕、高血压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栀子,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栀子为常用中药,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栀子具有保肝利胆、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脑缺血损伤、降血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栀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含黄酮类栀子素、果胶、鞣质、藏红花素、藏红花酸、D-甘露醇、廿九烷、β-谷甾醇,另含多种具环臭蚁醛结构的甙:栀子甙、去羟栀子甙泊素-1-葡萄糖甙,格尼泊素-1-β-D-龙胆二糖甙及小量的山栀,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栀子为药食两用的物品。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自由基损伤、促进胆汁分泌、抗病毒、保护神经细胞等药理作用,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苷类、二萜类、有机酸酯类以及其他化合物,栀子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具有保肝利胆的作用,对四氯化碳、异硫氰酸-1-萘酯、黄曲霉素B1等诱导的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栀子苷及栀子提取物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栀子提取物可能通过促进动物体内磷酸尿苷的生物合成,或者抑制D-GlaN与尿苷的结合,同时通过促进胆汁的排泄而对肝组织起保护作用;栀子具有降低血压、促进胰腺分泌、抑制心肌收缩力、保肝、泻下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京尼平苷能降低动物的死亡率、延长动物死亡时间,能降低给予酒精组小鼠血清中AST及ALT的含量,抑制肝内MDA的生成,改善肝脏病理变化;栀子对HA(肝组织透明质酸)和HYP(肝组织羟脯氨酸)的作用不同,主要表现为对HYP的抑制作用,提示其作用环节主要在抑制胶原增生。
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①《本草汇言》:“入足少阴、足厥阴经。”②《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③《要药分剂》:“入肝、胃二经,兼入肺经。”为药食两用中药。《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四,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性甘平而温和,久服可坚筋骨延年益寿;《饮膳正要》第二卷P325金髓煎,有滋肝补肾、益精明目、固髓健骨、润肺补虚之功效。枸杞子对脂质代谢或抗脂肪肝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甜菜碱,甜菜碱在体内起甲基供应体的作用。甜菜碱既溶于水也溶于醇,枸杞子中主要有效成分是甜菜碱,有报道:CC14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24h后,经口15mg/(kg.bw)或经腹腔内3mg/(kg·bw)给予甜菜碱,可观察到血清ALT下降,溴脱氧鸟昔掺入肝细胞核DNA量增加L2J。甜菜碱对CC14所致小鼠肝细胞内脂肪沉积有轻微抑制作用,并促进肝细胞新生;用天门冬氨酸甜菜碱也有抗CC14所致肝损伤作用,对化学性肝损伤实验性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枸杞多糖能明显改善酒精所致大鼠肝脏脂肪性病理变化。
五味子: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之功效,敛肺滋肾,安神止汗之功效。五味子主含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甲)、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r-五味子素(五味子乙素)及五味子醇。其中五味子素、r-五味子素为主要成分之一。《本草从经》记载,五味子除烦渴、消水肿、解酒毒、收耗散之气。五味子能促进肝脏的解毒过程通过加速醋胺酚的代谢率及减低GSH耗损、对抗CC14的毒害作用等。五味子具有制止肝脏损伤,激活合成代谢过程以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并能增强脱氧核醣核酸(DNA)合成物和鸟胺酸脱羧酶的活性,再生肝脏细胞的作用。四氯化碳(CC14)是其中一种对肝脏最具毒害的物质。
大量研究显示,五味子的强效保肝功效能对抗CC14的毒害作用,五味子提取物对CC14中毒大鼠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包天桐等研究发现用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等引起小鼠肝损伤为模型,发现五味子的醇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化学物质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升高作用。用五味子醇提取物治疗注射四氯化碳后的小鼠,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等症状均明显减轻。大鼠注射四氯化碳后产生嗜碱质、线粒体、RNA和糖原的活性均降低,经五味子制剂治疗后,肝小叶坏死区缩小,所用各种组织化学酶活性均增高,所以五味子对四氯化碳损伤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肝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代谢实现的。用五味子醇提物,预先24h给药能显著降低大剂量扑热息痛(400mg/kg)肝中毒所致的小鼠死亡率,并防止肝内谷胱甘肽的耗竭,增强肝微粒体代谢扑热息痛的速度,血中扑热息痛含量下降。五味子酒精提取物亦具有降低酒精性肝损伤作用。五味子醇甲、乙素是五味子阻滞肝细胞损伤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五味子乙素可通过诱导小鼠肝脏HSP27和HSP70的表达而发挥保肝作用。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菊花为菊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具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茶用、药用皆宜,茶用可去火、养肝明目,药用可抗菌、消炎、降压、防冠心病等,应用价值高。
①《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②《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③陶弘景:“白菊:主风眩。”④《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⑤《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⑥《珍珠囊》:“养目血。”⑦《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⑧王好古:“主肝气不足。”⑨《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菊花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菊属,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品种达三千余种。别名又叫黄花、秋菊、陶菊、艺菊。菊花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预防高血脂等作用。
山楂,始载于《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记载“赤爪草,味苦,寒,无毒。……实,味酸冷,无毒”。《本草纲目》曰“酸、甘,微温”。现代中药学理论认为,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在功用上,《本草纲目》介绍,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胀痛;《嘉佑本草辑复本》介绍,山楂治腰痛有效,消食积,补脾,治小肠疝气,发小儿疮疹,健胃,行结气。治妇人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等。近代《医学衷中参西录》介绍,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历代医家著作中对山楂的论述,为我们进行现代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具有开胃、活血化瘀、治疗腹泻、促进子宫的复原、抗衰老、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等作用。但是山楂用于治疗心脑血管、高脂血症等方面的疾病历代相关应用配伍记载比较少,不能很好地指导现今临床,在这方面有待发掘;此外,山楂作为药食两用佳品,现在正在广泛地用于食品、保健品等各领域,研究和开发山楂,有利于健康绿色饮食推广,为大众造福。
山茱萸:别名枣皮、萸肉等,为山茱萸科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干燥成熟去核果实。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滋阴补肾、抗衰老药物。其味酸涩,微温,归肝肾经,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及调节免疫、降血糖、抗休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1)抗氧化作用近年来对衰老的研究揭示,抗氧化作用是抗衰的重要指标和途径。山茱萸水煎剂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心肌组织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多余的自由基,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山茱萸水提物可明显提高老年大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说明山茱萸抗脂质过氧化为其抗衰老作用机制之一。山茱萸多糖能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血SOD、CAT及GSH-PX活力,可显著降低血浆、脑匀浆及肝匀浆中的LPO水平,表明山茱萸多糖具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山茱萸鞣质可抑制脂质过氧化,也能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促进脂肪分解。(2)降糖作用,从山茱萸中提取的环烯醚萜总苷及三萜酸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3)保肝作用山茱萸中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作用于用CC14造成肝损害的大鼠模型组,显著降低了ALT、AST,减轻了对肝脏的病理损害。山茱萸中的獐牙菜苷能减低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血cAMP含量增加,减少肝细胞cAMP的生成,明显抑制血清酶的升高,加快GOT/GPT比值恢复,提示獐牙菜苷具有抗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恢复的作用。
山药:山药具有滋阴补肾,平补三焦的作用。可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衰老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病症的预防与治疗。山药具有治疗阴虚、延缓衰老、调节免疫功能和肾功能、抗肿瘤、抑制骨质疏松、抗氧化、抑制血管内皮凋亡、益智和抑制黑素细胞生成等作用。现代药理实验研究显示:山药具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可以显著提高脑中SOD、GSH-PX的活性,降低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实验也发现上述指标在脑组织的变化强于血中的变化,说明山药起效部位可能在中枢,其机理正在研究中。
山药和五味子是补肾固涩的常用组合,均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山药味甘、性平微涩,归脾、肺、肾经且无毒,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谓之:“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是临床保肝降酶的首选药材。常翠等发现,其具有增加中枢神经兴奋、选择性抑制神经递质、增加脑内5一HT含量、降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谷氨酸转氨酶等活性。另由于五味子色味俱五,故古人谓五味子乃禀五运之精而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也说:“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二药配伍相须为用,一补一固、相得益彰,常用于治疗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等。
荷叶,中医药学认为,荷叶(Lotusleaf)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叶,性味苦;涩;平。入心;肝;脾;胆;肺经。据《本草纲目》记载,“荷叶服之,令人瘦劣”、“生发元气,裨助脾胃”。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之功效,主要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等症。但《本草从新》指出:其“升散消耗,虚者禁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荷叶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其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挥发油等成分,其中黄酮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生物
活性较高,因而近年来人们加大了对这两种化学成分的研究。药理研究表明,荷叶主要具有调脂减肥、抗氧化、抗衰老、抑菌作用。荷叶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挥发油等成分,其中黄酮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较高,具有调脂减肥、抗氧化抗衰老、抑菌作用。
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KimuraetMigo)栽培品的干燥茎。味甘,微寒。归胃、肾经。石斛是我国古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兰科植物之一。其性味:甘淡微咸。性属清润,清中有补,补中有清。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石斛除痹下气、补内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来胃气,长肌肉,益智除惊,轻身延年。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铁皮石斛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养胃生津、滋阴补肾、明目强身、耐缺氧、抗疲劳、抗肿瘤、抗癌症、抗辐射、抗衰老、扩张血管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铁皮石斛有增强免疫、抗疲劳、抗氧化、促消化、促进唾液分泌、降血糖、降血压、抗肝损伤、抗肿瘤等方面药理作用。铁皮石斛主要含有多糖、生物碱、菲类化合物、氨基酸类等化合物。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主要含甘草酸、甘草甜素、24-羟基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多糖等成分。甘草酸是天然解毒剂,可用于机体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维持水盐代谢平衡等。用其补气益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之功效。
本发明公开了甘露茯茶在保护慢性酒精肝损伤、保护脂肪肝方面的应用,本发明采用黑茶与药食同源类物品本融合协同增效的方式,经实验与人体饮用说明,甘露茯茶有较强的体内抗氧化能力,其保肝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有效清除不利自由基从而达到有效缓解酒精等各种因素对肝脏造成的损伤。能有效缓解肝脏内脂质过氧化、自由基攻击等造成的氧化损伤,降低肝细胞肿大、坏死和脂肪变性的程度,调节细胞恢复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表明甘露茯茶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脂肪肝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与现有保肝护肝保健食品相比,本发明的甘露茯茶更加安全、更有效、无毒副作用,且作用机理多效应、多靶点、多功能。因此,甘露茯茶具有可观的开发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表明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实施例1,在本发明中,甘露茯茶由安化黑茶、药食同源组合物B组成。
其中,甘露茯茶中的药食同源组合物B由以下组分组成:茯砖茶82~99份,以栀子、枸杞子、五味子、等组成的药食同源组合物B占1~12份。其中,栀子0.23~3.99份、枸杞子0.23~3.99份、菊花0.13~3.0份、山楂0.13~3.0份、五味子0.13~3.0份、山茱萸0.13~3.0份、山药0.13~3.0份、荷叶0.13~3.0份、石斛0.06~1.5份、甘草0.05~0.6份。
实施例2,甘露茯茶的制备方法,取产自安化产大叶种所制得的三级黑毛茶82~99份。需要特别提示的是,本发明的黑茶,选择产于湖南省安化县云台山大叶种茶树所产的鲜茶叶按照黑毛茶工艺所制成的黑毛茶,它分为一级黑毛茶、二级黑毛茶、三级黑毛茶、四级黑毛茶、五级黑毛茶、六级黑毛茶。本发明中,优先采用三级安化黑毛茶为本发明的主要原料。
最优选的是产自于一个名叫鸭耳湖的高山盆地的大叶种制作的黑毛茶。在本发明中,一种主要原料——茶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组方配伍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长期的科学考察与实地研究探索中,本发明人发现,一种名为“百花凝露”(即本发明所拟定的商品名称)的特殊茶种有着与其他茶种类截然不同的优点。在一个名为百花寨亚尔湖的高山盆地中,生长着一种罕见的茶树群落。此地平均海拔高度746.2米,四周高山环绕,主峰百花寨及周边筲箕湾、桃花沟、吊井洞松、杉、竹、香樟、楠木参天,茂密如织,基本保持着原始次森林的原貌,这在雪峰山、武陵山连亘数百里的地带是极为少见的;群峰与盆地间常年四季百花盛开,桃花、李花、杜鹃花、映山红、梅花,罕见的鸽子花等在盛开之际如同花的海洋。加之山多林密,沟壑纵横,溪水、山泉水终年潺潺流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水蒸汽异常丰富,故而孕育了难得一见的稀有茶树品种。“百花凝露”一般为灌木型(亦有乔木型),树枝半开展。其树高1.4~2米,树幅宽约2米,分枝较疏,平均叶长12.07cm,叶宽4.65cm,长宽比2∶6。和一般茶相比,叶脉粗壮、叶片大而肉厚,含水量高。加工出的茶产品无论是绿茶、红茶、黑茶其外型坚实挺秀、银毫披露、色泽鲜翠、香浓味醇悠长,冲泡后汤色绿艳明亮。该茶树种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基因原始,叶尖渐尖,叶肉肥厚,隆状突起明显,侧脉平均为九对;芽叶肥壮,黄绿色,多茸毛,持嫩性强。经武汉大学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测定,其水溶性单宁含量为21.86%;茶多酚含量为34.45%;氨基酸含量为26.25mg/g。这些指标均超过了相关选定指数,且该茶种特具抗逆性强、抗寒性尤强等特点,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深受国内外专家的赞赏。
因此,本发明选择了由产自鸭耳湖或者云台山的大叶种茶制成的三级黑毛茶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载体物质基础。
实施例3,甘露茯茶的制备生产工艺。
①、按照公知的茯砖茶的生产工艺,先取三级黑毛茶82~99份备用。
②、取配方中药食同源组分B的栀子0.23~3.99份、枸杞子0.23~3.99份、菊花0.13~3.0份、山楂0.13~3.0份、五味子0.13~3.0份、山茱萸0.13~3.0份、山药0.13~3.0份、荷叶0.13~3.0份、石斛0.06~1.5份、甘草0.05~0.6份,经超微粉碎成200~400目超微粉后备用。
③、将三级黑毛茶原料按比例与药食同源组分B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进行渥堆发酵;继而将搅拌混合后的甘露茯茶组分半成品加入10%~28%(重量)的水后进行渥堆发酵。
④、气蒸压砖;将渥堆发酵的茶叶放入蒸茶机气蒸0.1~1.5分钟,气蒸完成后将茶叶倒入模具内压制成甘露茯茶初制品。
⑤、将压制好的甘露茯茶初制品送入特定的烘房进行干燥、发花;其合适的温度与湿度为烘房中的温度控制为25℃-35℃,湿度控制为47%-89%RH。甘露茯茶在烘房中干燥发花的时间为18~28天。当甘露茯茶含水量达到≤4~6%,冠突散囊菌生长茂盛,颗粒均匀饱满硕大时即可出烘房置木架上存放凉置,再送入包装车间进行外盒包装,得到本发明的甘露茯茶产品。
实验与人体饮用证明,本发明的甘露茯茶具有保肝护肝的功效,是一款改善亚健康肝损伤人群的健康饮品。

Claims (6)

1.甘露茯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特征在于由黑茶与药食同源组合物茯砖茶82~99份,栀子0.23~3.99份、枸杞子0.23~3.99份、菊花0.13~3.0份、山楂0.13~3.0份、五味子0.13~3.0份、山茱萸0.13~3.0份、山药0.13~3.0份、荷叶0.13~3.0份、石斛0.06~1.5份、甘草0.05~0.6份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露茯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黑茶是指产于湖南安化的大叶种茶所制得的。特别是产于安化鸭耳湖产的大叶种新种源“百花凝露”大叶茶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露茯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黑茶优选按照茯砖茶的生产工艺生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露茯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露茯茶组分优选为茯砖茶82~99份;栀子0.69~2.99份、枸杞子0.69~2.99份、五味子0.39~2.0份、菊花0.39~2.0份、山楂0.39~2.0份、山茱萸0.39~2.0份、山药0.39~2.0份、荷叶0.39~2.0份、石斛0.09~2.0份、甘草0.09~0.4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露茯茶,其特征在于配方中药食同源组分B采用超微粉碎成200~40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露茯茶,其特征在于其用途具有保肝护肝的功效。
CN201510648203.6A 2015-09-25 2015-09-25 甘露茯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ending CN1051046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8203.6A CN105104626A (zh) 2015-09-25 2015-09-25 甘露茯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8203.6A CN105104626A (zh) 2015-09-25 2015-09-25 甘露茯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4626A true CN105104626A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52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8203.6A Pending CN105104626A (zh) 2015-09-25 2015-09-25 甘露茯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462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8961A (zh) * 2016-01-03 2016-06-08 湖南鑫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苎麻叶的黑茶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6306186A (zh) * 2016-08-25 2017-01-11 金黑鹰 一种荷叶黑茶组合物
CN113662064A (zh) * 2021-09-07 2021-11-19 遵义林仙康茶旅有限公司 一种金钗石斛荷叶养生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9112A (zh) * 2008-03-21 2008-08-27 贺志弘 一种含有黑茶冠突散囊菌的减肥产品及制备方法
CN103055154A (zh) * 2012-12-07 2013-04-24 贺志弘 一种基于重建内稳态理论的通络降糖黑茶及制备方法
CN103083535A (zh) * 2012-12-10 2013-05-08 贺志弘 一种黑茶组合物,以及在减肥领域的应用
CN103120228A (zh) * 2012-12-07 2013-05-29 贺志弘 一种调节血脂的黑茶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392876A (zh) * 2013-07-29 2013-11-20 贺志弘 一种金茯清茶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9112A (zh) * 2008-03-21 2008-08-27 贺志弘 一种含有黑茶冠突散囊菌的减肥产品及制备方法
CN103055154A (zh) * 2012-12-07 2013-04-24 贺志弘 一种基于重建内稳态理论的通络降糖黑茶及制备方法
CN103120228A (zh) * 2012-12-07 2013-05-29 贺志弘 一种调节血脂的黑茶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083535A (zh) * 2012-12-10 2013-05-08 贺志弘 一种黑茶组合物,以及在减肥领域的应用
CN103392876A (zh) * 2013-07-29 2013-11-20 贺志弘 一种金茯清茶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8961A (zh) * 2016-01-03 2016-06-08 湖南鑫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苎麻叶的黑茶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6306186A (zh) * 2016-08-25 2017-01-11 金黑鹰 一种荷叶黑茶组合物
CN113662064A (zh) * 2021-09-07 2021-11-19 遵义林仙康茶旅有限公司 一种金钗石斛荷叶养生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9498B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黄精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9645A (zh) 荷香金茯茶及制备方法
CN102827750A (zh) 一种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性活力的玛咖保健酒
CN105454576A (zh) 茉莉花八宝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67477A (zh) 一种清肝明目的丹参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49821B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绞股蓝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30104692A (ko) 산사육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비만치료 및 예방용 조성물
CN103405657B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4642A (zh) 一种抗氧化抗衰老的黑茶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7412665B (zh) 一种具有解酒、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04626A (zh) 甘露茯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701410A (zh) 健胃益气保健酒及其生产方法
CN102485266A (zh) 一种具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美容养颜功效的五树液口服液配方
CN106085879A (zh) 一种用药材为培养基培养灵芝综合菌丝体
CN105341944A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丹参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08259A (zh) 一种用于预防、治疗癌症的桑黄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97388A (zh) 一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辅助的药物
CN104893915A (zh) 滋阴补阳、补中益气的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6977A (zh) 苦丁茶颗粒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7581153A (zh) 一种墨底鳖生态养殖的方法
CN105166237A (zh) 一种护肝养肝丹参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55125A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龙眼肉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1230A (zh)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组合物
CN105617268A (zh) 一种治疗鳞屑角化型脚气的药物
CN101133769B (zh) 四叶参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