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7225A - 电感器及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感器及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7225A
CN105097225A CN201510202025.4A CN201510202025A CN105097225A CN 105097225 A CN105097225 A CN 105097225A CN 201510202025 A CN201510202025 A CN 201510202025A CN 105097225 A CN105097225 A CN 105097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mponent
magnetic component
inducto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020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7225B (zh
Inventor
佐佐木尚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da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d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97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7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7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7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3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1Means for preventing rotation or displacement of the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5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including permanent magnet or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器及电感器的制造方法。该电感器(100)包括一对磁性构件(芯(10)和芯(20))、具有线圈(71)和线圈(72)的主体部、面状的固定构件(60)。以跨越芯(10)、芯(20)、主体部的方式接合有固定构件(60),从而将构成闭合磁路的芯(10)与芯(20)固定起来,并且将芯(10)和芯(20)中的至少一者与主体部固定起来。

Description

电感器及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在变压器中使用的电感器及该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组装多个芯而构成闭合磁路的电感器中,存在一种将该多个芯利用胶带卷绕并固定的电感器。作为这种电感器,例示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多个芯的外周面设置槽部,且将槽部作为引导部而卷绕胶带,从而在使多个芯对接的状态下将多个芯固定。由于设有槽部,因此能够抑制卷绕位置的偏差,并且能够减轻卷绕该胶带的作业人员的作业负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28012号公报
在这种电感器中,在将芯的一部分插入于线圈从而构成闭合磁路的情况下,由于在仅利用胶带进行卷绕时线圈与芯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置偏移而无法获得期望的规格,因此需要进行通过采取某些措施来固定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作业。
产生进行该作业的工时以及为了进行该作业而对每个产品制作专用夹具的工时,从生产率的观点来看,成为了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生产率的电感器及该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器,该电感器包括一对磁性构件和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由卷绕起来的绕线构成的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中的一个上述磁性构件所具有的棒状的插入部插入于上述线圈,通过使上述一个磁性构件和另一个上述磁性构件组合从而构成闭合磁路,且上述闭合磁路包括上述插入部来作为其一部分,该电感器还包括面状的固定构件,以跨越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上述另一个磁性构件、上述主体部的方式接合有上述固定构件,从而将构成上述闭合磁路的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与上述另一个磁性构件固定起来,并且将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上述主体部固定起来。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器的制造方法,该电感器包括一对磁性构件和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由卷绕起来的绕线构成的线圈,其中,该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包括:闭合磁路构成工序,在该闭合磁路构成工序中,将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中的一个上述磁性构件所具有的棒状的插入部插入到上述线圈,将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与另一个上述磁性构件组合从而构成包括上述插入部来作为其一部分的闭合磁路;以及闭合磁路固定工序,在该闭合磁路固定工序中,以跨越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上述另一个磁性构件、上述主体部的方式使面状的固定构件接合,从而将构成上述闭合磁路的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与上述另一个磁性构件固定起来,并且将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上述主体部固定起来。
在使用上述发明的情况下,由于一个固定构件(i)将一个磁性构件和另一个磁性构件接合起来而进行固定,并且(ii)将一对磁性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主体部接合起来而进行固定,因此,能够抑制一对磁性构件和主体部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因而,在进行将磁性构件和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的作业中,能够较佳地抑制上述的位置偏移,从而减轻该作业的负担。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生产率的电感器及该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从Z轴的负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2是从Z轴的正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与图1相对应的方向观察而得到的电感器的分解图。
图4是从与图2相对应的方向观察而得到的电感器的分解图。
图5是电感器的仰视图。
图6是图5中的VI-VI剖视图。
图7A是第二构件的仰视图。图7B是从下方观察第二构件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肋与线圈架部的端部的抵接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线圈和芯所构成的闭合磁路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电感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电感器;10、20:芯;12、22:插入部;11、13、14、21、23、24:外框部;111、121、131、211、221、231:顶端面;112、132、141、212、232、241:侧面;30:第一构件;31、311~318:端子部;32、33:腿部;321、331:第一平面;34、37:端部;341、371、412、413:开口部;35、36、45、46:隔板部;38、39:线圈架部;40:第二构件;41:盖部;411:突起部;415~418:肋;42:盖下部;421~426:第二平面;50:主体部;51:基部;60:固定构件;70、71、72:线圈;81、82:粘接剂;A1~A5:区域;M1、M2:磁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方向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则利用各图中所示的由X轴、Y轴、Z轴组成的直角坐标系进行说明。X轴为将电感器100安装于基板(未图示)的情况下的垂直方向,将图1中的自下向上的方向设为正方向。Z轴为线圈70(线圈71和线圈72)的长轴方向,在图1中将自左下方向右上方的方向设为正方向。Y轴为与X轴和Z轴垂直的垂直方向,在图1中将自左上方向右下方的方向设为正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2、图5及图6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100的概要。
图1是从Z轴的负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100而得到的立体图。图2从Z轴的正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100而得到的立体图。图5是电感器100的仰视图。图6是图5中的VI-VI剖视图。
电感器100包括一对磁性构件(芯10和芯20)以及主体部50,主体部50具有由卷绕起来的绕线构成的线圈71和线圈72。
一对磁性构件中的一个磁性构件(芯10)所具有的棒状的插入部12插入于线圈71。一对磁性构件中的另一个磁性构件(芯20)所具有的棒状的插入部22插入于线圈72。使芯10和芯20组合从而构成闭合磁路,该闭合磁路包括插入部12、22来作为其一部分。
而且,电感器100包括面状的固定构件60。其特征在于,以跨越芯10、芯20、主体部50的方式接合有固定构件60,从而将构成闭合磁路的芯10和芯20固定起来,并且将芯10和芯20中的至少一者与主体部50固定起来。
通过设为上述这样的结构,固定构件60能够将一对磁性构件(芯10和芯20)与主体部50固定在一起。
在此,电感器100是指具有在电流流过时产生电感的部位(例如线圈70)的物品。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感器100所具有的该部位分离为两个(线圈71和线圈72),但并不限定于此。即,该部位可以是单一的线圈,也可以是三个以上的线圈。电感器100的用途可列举出变压器(互感器)、扼流线圈等。
在此,接合有固定构件60是指固定构件60与作为对象的构件相连接,其中还包括利用粘接剂粘接、利用摩擦力、磁力或由静电产生的引力等吸引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构件60的长度方向沿YZ平面延伸,固定构件6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
作为一对磁性构件的芯10和芯20均是所谓的E型芯,芯10具有插入于线圈71的插入部12,芯20具有插入于线圈72的插入部22。本发明中的一对磁性构件并不限定于E型芯-E型芯的组合,只要是磁性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与插入部12或插入部22相当的部位即可,还可以是E型芯-I型芯的组合等。
由于固定构件60具有上述这样的特征,因此一个固定构件60(i)将芯10和芯20接合并固定起来,并且(ii)将芯10和芯20中的至少一者与主体部50接合并固定起来,因此能够抑制主体部与一对磁性构件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因而,在进行固定芯10和线圈71的相对位置、或芯20和线圈72的相对位置的作业中,能够较佳地抑制上述的位置偏移,能够减轻该作业的负担。
关于线圈70和主体部50
接着,使用图1~图8说明线圈70和主体部50。
图1是从Z轴的负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100而得到的立体图。图2是从Z轴的正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100而得到的立体图。图3是从与图1相对应的方向观察而得到的电感器100的分解图。图4是从与图2相对应的方向观察而得到的电感器100的分解图。图5是电感器100的仰视图。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图7A是第二构件40的仰视图。图7B是从下方观察第二构件40而得到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肋415、416与线圈架部38的端部34的抵接位置的示意图。
主体部50是指至少包括线圈70(线圈71和线圈72)和收容线圈70的构件的、电感器100的构成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线圈70的构件包括线圈架部38、线圈架部39、基部51以及盖部41。本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50除上述的各部分之外还包括多个端子部31(311~318)。
本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50包括第一构件30和第二构件40。主体部50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在线圈架部38、39上卷绕绕线从而设置线圈70之后,使第一构件30和第二构件40相互组合在一起,而且利用盖部41覆盖线圈70。
在此所示的主体部50的结构为一例子,能够采用多种结构。例如,可以利用单一的构件来构成主体部50,还可以组合三个以上的构件来构成主体部50。
线圈70包括配置在靠芯10的一侧(Z轴的负方向)的位置的线圈71以及配置在靠芯20的一侧(Z轴的正方向)的位置的线圈72。线圈71和线圈72被隔板部35和隔板部36分开。
线圈71连接于配置在靠芯10的一侧的位置的四个端子部311~314。线圈72连接于配置在靠芯20的一侧的位置的四个端子部315~318。
由于第一构件30由酚醛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形成、且为绝缘体,因此线圈71和线圈72被隔板部35和隔板部36绝缘。由于线圈71和线圈72共用同一闭合磁路,因此,在一个线圈流过电流而产生电磁场时,因互感而在另一个线圈上也流过电流。
由于如此构成,因此电感器100能够应用于变压器、扼流线圈等。线圈71和线圈72的匝数、绕线的类型只要根据设定于电感器100的期望的规格选择即可。
在盖部41上,突起部411设于靠芯10的一侧,在靠芯20的一侧未设置与突起部411相当的部位。突起部411是为了根据外观来识别被盖部41覆盖而无法看到的线圈71和线圈72的配置而设置的。在将电感器100安装于基板(未图示)时,能够以该突起部411为基准来确定安装的方向。
隔板部35和隔板部36的间隙形成为收纳被设于第二构件40的内部的隔板部45和隔板部46。由于第二构件40由尼龙等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构成、且为绝缘体,因此隔板部45和隔板部46也起到保持线圈71与线圈72之间的绝缘沿面距离的作用。伴随着该功能,隔板部45和隔板部46被隔板部35和隔板部36夹持,从而具有防止第一构件30和第二构件40之间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偏移的功能。
第一构件30包括线圈架部38和线圈架部39。
线圈架部38是在外侧要形成线圈71、且在内侧供插入部12插入的中空管状体。线圈架部38的端部34形成为凸缘状。线圈架部39是在外侧要形成线圈72、且在内侧供插入部22插入的中空管状体。线圈架部39的端部37形成为凸缘状。
第二构件40在盖部41的内壁具有与端部34相对、且自内壁朝向端部34突出的肋415、416。第二构件40在盖部41的内壁具有与端部37相对、且自内壁朝向端部37突出的肋417、418。
第二构件40被沿着端部34和端部37压装(日文:圧装)于第一构件30,端部34和肋415、416紧密接触,端部37和肋417、418紧密接触。由此,防止第一构件30和第二构件40之间在Z轴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
肋415~418朝向端部34、37形成为锥形,自基端朝向顶端去而变细。通过如此形成,能够对肋415~418自身赋予充分的强度,并且还能够顺畅地将第二构件40压装于第一构件30。
图8中分别示出了肋415、416紧密接触于端部34的区域A4、A5。
端部34包括供插入部12插入的开口部341。肋415、416沿盖部41的内壁以大致直线状延伸。
如图8所示,区域A4、A5位于向第二构件40的压装方向(X轴方向)扩张开口部341而成的区域A1的外侧。区域A4、A5位于向与第二构件40的压装方向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扩张开口部341而成的区域A2、A3的外侧。即,无论是从第二构件40的压装方向观察、还是从与压装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肋415、416所延伸的位置在端部34均位于开口部341的外侧。
在此,开口部341的外侧是指从沿着端部34的规定的方向观察时不与开口部341重叠的位置。
与端部34相同,端部37也包括供插入部22插入的开口部371。与肋415、416相同,肋417、418沿盖部41的内壁以大致直线状延伸,无论是从第二构件40的压装方向观察、还是从与压装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肋417、418所延伸的位置在端部37均位于开口部371的外侧。
如上所述,肋415~418与第一构件30相抵接。因此,在将第二构件40压装于第一构件30之后,即使彼此之间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肋415、416也无法到达开口部341。因而,肋417、418无法到达开口部371。在进行压装时,肋415~418施加于端部34、37的负载不集中在开口部341、371的附近,从而防止端部34、37的变形。因而,通过如上所述地配置肋415~418,能够确保将插入部12、22顺畅地插入到开口部341、371。
第一构件30具有供端子部311~314的基端埋设的腿部32和供端子部315~318的基端埋设的腿部33。第二构件40除上述的盖部41以外,还包括位于比盖部41靠下方的位置且自盖部41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突出的盖下部42。盖下部42供腿部32和腿部33内置,第二构件40被压装于第一构件30直到盖下部42的内壁上表面与腿部32和腿部33的外壁上表面相抵接。
换言之,盖下部42的内壁上表面与腿部32和腿部33的外壁上表面成为进行将第二构件40压装于第一构件30的作业的基准面。
关于在电感器100中构成的闭合磁路
第二构件40在盖部41的与开口部341相对的位置设有开口部412,在盖部41的与开口部371相对的位置设有开口部413。插入部12以贯通开口部412和开口部341的方式插入于线圈架部38。插入部22以贯通开口部413和开口部371的方式插入于线圈架部39。
接着,使用图9说明在电感器100中构成的闭合磁路。
图9是表示线圈70和芯10、20所构成的闭合磁路的示意图。更详细而言,是表示假设在从电感器100拆除了除芯10、20和线圈70以外的构成元件的状态下向线圈70施加电力从而产生了电磁场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此,闭合磁路是指利用设于线圈70的周围的磁性构件(芯10和芯20)遮挡由线圈70产生的本来发散的磁通,使该磁通的通道(磁路)收敛于磁性构件,从而形成与磁性构件的形状近似的封闭的磁路。
在此,“构成有闭合磁路”是指在向线圈70施加电力时,成为构成闭合磁路的形状。更具体而言,是指在组合芯10和芯20时,形成框体(包括环状、多边形等)、球体、箱形等,成为在其内部能够内置线圈70的形状。
如图9所示,在从X轴方向观察时,芯10和芯20成为英文字母“E”的形状或其对称形状。芯10由外框部11、插入部12、外框部13以及外框部14构成。在这些构成元件中,插入部12插入于线圈71,外框部11、外框部13以及外框部14配置于线圈71的外侧。芯20由外框部21、插入部22、外框部23以及外框部24构成。在这些构成元件之中,插入部22插入于线圈72,外框部21、外框部23以及外框部24配置于线圈72的外侧。
在组合芯10和芯20时,外框部11的顶端面111与外框部21的顶端面211相抵接,插入部12的顶端面121与插入部22的顶端面221相抵接,外框部13的顶端面131与外框部23的顶端面231相抵接(各顶端面的配置参照图3和图4)。由此,芯10和芯20整体构成框体,在该框体中内置插入部12和插入部2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外框部11与外框部21、插入部12与插入部22、外框部13与外框部23这三组全部互相抵接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不限定于它们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直接抵接的方式。例如,还可以通过在上述三组中的任一组之间设置空隙、由树脂等绝缘体产生的间隙,来调整电感器100的电磁特性。
但是,优选的是,上述三组中的任一组直接抵接或以隔着某构件的方式间接抵接。这是因为,只要上述三组中的至少一组相抵接,固定构件60就能够将芯10和芯20的外周侧面箍紧,因而能够通过固定构件60的箍紧来固定闭合磁路。
芯10、20以及线圈70构成磁路M1和磁路M2。在将插入部12设为基点而进行考虑的情况下,磁路M2的路径为插入部12→外框部14→外框部11→外框部21→外框部24→插入部22→插入部12。在将插入部12设为基点而进行考虑的情况下,磁路M1的路径为插入部12→外框部14→外框部13→外框部23→外框部24→插入部22→插入部12。即,磁路M1和磁路M2均构成闭合磁路。
关于固定构件60
以下,使用图1、图2、图5以及图6说明固定构件60。更具体而言,明确芯10、芯20以及主体部50的位置关系,说明利用固定构件60固定闭合磁路(由芯10和芯20构成的框体)的技术。
图1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100中的一个芯10设为前侧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2是将在图1中配置于内侧的另一个芯20设为前侧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5是电感器100的仰视图。图6是图5中的VI-VI剖视图。
主体部50具有基部51,该基部51在安装于基板(未图示)时位于基板与一对磁性构件(芯10和芯20)之间且将基板和一对磁性构件之间隔开。
如上所述,构成闭合磁路的芯10和芯20形成将插入部12内置在内侧的方形的框体。
在整个长度方向上以跨越框体的四个侧面中的每一个侧面的方式卷绕固定构件60,从而将框体箍紧。由此,能够防止主体部50与一对磁性构件(芯10和芯20)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固定构件60卷绕框体的四个侧面中的每一个侧面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是固定构件60接合于框体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相邻接的两个面且接合于该两个面与基部的侧面的方式。这是因为,只要接合于至少相邻接的两个面,就能够抑制主体部50和一对磁性构件(芯10和芯20)之间在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若具体地示出上一段所述的框体的四个侧面,则第一侧面为芯10的外框部14的外周侧的侧面141。第二侧面为芯20的外框部24的外周侧的侧面241。第三侧面为组合芯10的外框部11的外周侧的侧面112与芯20的外框部21的外周侧的侧面212而成的平面。第四侧面为组合芯10的外框部13的外周侧的侧面132与芯20的外框部23的外周侧的侧面232而成的平面。
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60为具有形成为长尺寸的长度方向和形成为短尺寸的宽度方向的、带状的构件,且优选设有具有粘合性的粘合层的构件。固定构件60可以是预先具有粘合面的粘合带,也可以是在制造电感器100时涂敷粘接剂而使用的带状构件。
在使用上述这样的固定构件60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固定构件60通过利用粘合层粘接于一对磁性构件(芯10和芯20)和主体部50而接合于一对磁性构件(芯10和芯20)和主体部50。
通过使用这样的固定构件60,能够利用粘贴固定构件60这样简单的作业(一个动作)而将一对磁性构件和主体部50固定。相比于仅利用固定构件60的箍紧力进行箍紧的方式,由于附加有由粘合力产生的接合力,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一对磁性构件和主体部50。
固定构件60可以由热缩材料制成。更具体而言,固定构件60的长度方向上的热收缩率大于宽度方向上的热收缩率。热缩材料能够列举出聚苯硫醚(P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易粘接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优选的是,固定构件60具有高于焊料的回流焊温度(例如,240℃以上且250℃以下)的熔点,在回流焊温度下沿长度方向充分地热收缩。固定构件60利用在基板(未图示)上以回流焊方式焊装电感器100时的加热沿长度方向热收缩,从而能够增大一对磁性构件和主体部50之间的固定力。
在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50中,优选的是,基部51的侧面以相对于框体的侧面凹陷的方式位于比框体的侧面靠内侧的位置,或者与框体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这是因为,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假设固定构件60与基部51分开,由于固定构件60的边缘不会扩展至比框体靠外侧的位置,因此也能够防止固定构件60的边缘与靠近电感器100的电子部件等(未图示)相接触。根据上述结构,与基部51的侧面突出至比框体的侧面靠外侧的位置的结构相比,由于容易使固定构件60的粘合层粘接于比基部51与框体之间的分界靠框体侧的位置,因此能够较佳地发挥由固定构件60产生的箍紧框体的力。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50成为包含覆盖了线圈70的盖部41的第二构件40压装于包含连接于基板(未图示)的多个端子部31的第一构件30的结构。
基部51的侧面包括第一构件30所包含的第一平面321、331、和第二构件40所包含的第二平面421~426。
以跨越第一平面321、331和第二平面421~426的方式接合有固定构件60。
在此,端子部31是在将线圈70与所安装的基板(未图示)的电极电连接时连接于该电极的构件。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端子部31,设有配置于靠芯10的一侧(Z轴的负方向)的位置的四个端子部311~314和配置于靠芯20的一侧(Z轴的正方向)的位置的四个端子部315~318。
以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第一平面321、331。
第一平面321是包含于埋设有端子部311~314的基端的腿部32、面向Z轴的负方向的、基部51的侧面。第一平面321与第二平面421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第一平面321与侧面141位于同一平面上或凹陷至比侧面141靠内侧的位置。
第一平面331是基部51的包含于埋设有端子部315~318的基端的腿部33并面向Z轴的正方向的侧面。第一平面331与第二平面424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第一平面331与侧面241位于同一平面上或凹陷至比侧面241靠内侧的位置。
以下详细说明第二平面421~426。
第二平面421是基部51的面向Z轴的负方向的侧面,且位于侧面141与第一平面321之间的位置。第二平面421与第一平面321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第二平面421与侧面141位于同一平面上或凹陷至比侧面141靠内侧的位置。
第二平面422和第二平面423是基部51的面向Y轴的正方向的侧面。第二平面422凹陷至比侧面132靠内侧的位置,第二平面423凹陷至比侧面232靠内侧的位置。
第二平面424是基部51的面向Z轴的正方向的侧面,位于侧面241与第一平面331之间的位置。第二平面424与第一平面331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第二平面424与侧面241位于同一平面上或凹陷至比侧面241靠内侧的位置。
第二平面425和第二平面426是基部51的面向Y轴的负方向的侧面。第二平面425凹陷至比侧面212靠内侧的位置,第二平面426凹陷至比侧面112靠内侧的位置。
由于芯10、芯20以及主体部50以上述的位置关系配置,因此固定构件60能够以如下所述的方式与各平面相接合。
固定构件60在整个宽度方向上接合于框体的侧面141、第一平面321、第二平面421。
固定构件60在整个宽度方向上接合于框体的侧面132和侧面232、第二平面422和第二平面423。
固定构件60在整个宽度方向上接合于框体的侧面241、第一平面331、第二平面424。
固定构件60在整个宽度方向上接合于框体的侧面112和侧面212、第二平面425和第二平面426。
固定构件60在整个长度方向上接合于框体的侧面141、侧面132、侧面232、侧面241、侧面212及侧面112。即,固定构件60卷绕于框体的四个侧面中的每一个侧面。
固定构件60在整个长度方向上接合于基部51的第一平面321或第二平面421、第二平面422、第二平面423、第一平面331或第二平面424、第二平面425、第二平面426。即,固定构件60卷绕于基部51的每个侧面。
如上所述,由于固定构件60将各平面接合,因此能够防止第一构件30和第二构件40之间在固定构件60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位置偏移,并且能够防止第一构件30和第二构件40之间在固定构件60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位置偏移。
第一平面321、第二平面421和侧面141的组合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三种构件(芯10、第一构件30以及第二构件40)在固定构件60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彼此粘接。因而,能够防止三种构件彼此之间在Z轴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
第一平面331、第二平面424和侧面241的组合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三种构件(芯20、第一构件30以及第二构件40)在固定构件60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彼此粘接。因而,能够防止三种构件彼此之间在Z轴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
关于电感器100的制造方法
接着,使用图10说明电感器100的制造方法。
图10是表示电感器10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所示的制造方法为包括一对磁性构件(芯10和芯20)和主体部50的电感器100的制造方法,该主体部50具有由卷绕起来的绕线构成的线圈70。该制造方法包括压装工序(S11)、闭合磁路构成工序(S12)以及闭合磁路固定工序(S13)。
在S11中,将第二构件40压装于第一构件30而将彼此固定。
在S12中,将一对磁性构件中的一个磁性构件(芯10)所具有的棒状的插入部12插入到线圈71。在将插入部12插入到线圈71的同时或不同的时刻,将一对磁性构件中的另一个磁性构件(芯20)所具有的棒状的插入部22插入到线圈72。由此,将一个磁性构件(芯10)与另一个磁性构件(芯20)组合从而构成包含插入部12、22来作为其一部分的闭合磁路。
在S13中,以跨越芯10、芯20及主体部50的方式接合面状的固定构件60,将构成闭合磁路的芯10和芯20固定起来,并且将一对磁性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主体部50固定起来。
根据该制造方法,固定构件60(i)将芯10与芯20接合而进行固定,并且,(ii)将芯10和芯20中的至少一者与主体部50接合而进行固定,因此能够抑制它们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因而,能够在固定芯10与线圈71的相对位置、或芯20与线圈72的相对位置的作业中较佳地发挥作用,从而减轻该作业的负担。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50具有基部51,该基部51在安装于基板(未图示)时位于基板与一对磁性构件(芯10和芯20)之间且将基板与一对磁性构件之间隔开。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60为具有形成为长尺寸的长度方向和形成为短尺寸的宽度方向的带状的构件且设有具有粘合性的粘合层。
因而,在闭合磁路构成工序(S12)中,能够将一对磁性构件(芯10和芯20)组合而形成方形的框体,该方形的框体在内侧内置有插入部12、22。
在闭合磁路固定工序(S13)中,能够(a)以框体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相邻接的两个面为基准而将框体和基部51之间的位置关系校准为期望的位置关系,(b)使固定构件60在整个长度方向上与该两个面相粘接,且(c)使固定构件60在整个宽度方向上与该两个面和基部51的侧面相粘接。
在S13的(a)、(b)、(c)的作业中,这些作业可以并行,也可以按时间序列分开进行。
在S13的(a)的作业中,可以是以框体的侧面中的相邻接的两个面这两者为基准同时或部分并行地进行对位的方式。或者,可以是在以该两个面中的一者为基准进行对位之后以另一者为基准进行对位的方式。
在该作业中,为了移动框体(芯10或芯20)、基部51(第一构件30或第二构件40),作业人员、设备可以直接移动这些构件,也可以利用张紧的固定构件60的箍紧力间接地移动这些构件。
在S13的(b)和(c)的作业中,可以同时或部分并行地进行固定构件60的长度方向上的粘接和宽度方向上的粘接,也可以在任一方向上进行粘接之后在另一方向上进行粘接。
在该制造方法中,框体(芯10或芯20)的侧面成为对位的基准,因此能够不使用专用的夹具而将电感器100的各构件对准于期望的位置。
预先准备好全部的构成电感器100的构成元件,以此为前提,以上述内容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中较佳的制造方法,但这可以不是电感器100的制造方法的全部工序。例如,在上述的工序之前,还可以包括形成芯10、20、第一构件30等的工序、在线圈架部38、39卷绕绕线从而形成线圈71、72的工序。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1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感器200的概要。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感器200的立体图。更详细而言,是电感器200的将芯20设为前侧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能够视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部位标注相同的名称、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实施方式的电感器200在以下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100不同:在盖部41的自以包括芯10和芯20的方式构成的框体的内侧向与基部51相反的一侧突出的一部分与一对磁性构件之间的分界的位置涂敷粘接剂81、82。
更详细而言,在外框部11和外框部21的抵接位置与该抵接位置的附近的盖部41的侧面之间的分界涂敷有粘接剂81。在芯20的插入部(未图示)插入于主体部50的部位涂敷有粘接剂82。
通过如此涂敷粘接剂81、82,能够增强一对磁性构件(芯10和芯20)与主体部50之间的固定。
另外,虽然在此未图示,但还可以在从涂敷有粘接剂81或粘接剂82的位置来观察,以一对磁性构件的中心位置(芯10的插入部与芯20的插入部的抵接位置)为基准而与涂敷有粘接剂81或粘接剂82的位置成为点对称的位置涂敷粘接剂。这是因为,通过如此涂敷粘接剂,能够使一对磁性构件与主体部50之间的固定更坚固。
除了上述的特点以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感器200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100等同的产品,利用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相同的,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至此示出多个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这些仅为一例子。上述的各种构成元件不一定是必须的构成元件,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程度下可以省略,还可以代替为等同地发挥功能或作用的其他的构成元件。
例如,说明了绕线圈架部38或线圈架部39卷绕绕线从而形成线圈71或线圈72的事例,但主体部50还可以不必设置与线圈架部38、线圈架部39相当的部位。即,若形成线圈的绕线被绝缘覆盖,则还能够采用通过将绕线直接卷绕于芯10、20而形成线圈的事例。
说明了利用盖部41覆盖线圈70的事例,但还可以不必设置盖部41,还能够采用线圈70露出的方式。
本发明的各种构成元件不必分别独立存在,容许多个构成元件形成为一个构件、一个构成元件由多个构件形成、某一构成元件为另一构成元件的一部分、某一构成元件的一部分与另一构成元件的一部分重叠等情况。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均以主体部50包括两个线圈(线圈71和线圈72)的事例进行了说明,但主体部50具有至少一个线圈即可,还可以是将线圈71和线圈72电连接而形成单一的线圈。
本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1)一种电感器,该电感器包括一对磁性构件和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由卷绕起来的绕线构成的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中的一个上述磁性构件所具有的棒状的插入部插入于上述线圈,通过使上述一个磁性构件和另一个上述磁性构件组合从而构成闭合磁路,且上述闭合磁路包括上述插入部来作为其一部分,该电感器还包括面状的固定构件,以跨越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上述另一个磁性构件、上述主体部的方式接合有上述固定构件,从而将构成上述闭合磁路的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与上述另一个磁性构件固定起来,并且将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上述主体部固定起来。
(2)根据(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主体部具有基部,该基部在安装于基板时位于上述基板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之间且将上述基板和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之间隔开,构成上述闭合磁路的上述一对磁性构件形成方形的框体,该方形的框体在内侧内置有上述插入部,上述固定构件接合于上述框体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相邻接的两个面,且接合于该两个面与上述基部的侧面。
(3)根据(2)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固定构件是具有形成为长尺寸的长度方向和形成为短尺寸的宽度方向的带状的构件,且设有具有粘合性的粘合层,上述固定构件通过利用上述粘合层粘接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和上述主体部来接合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和上述主体部。
(4)根据(3)所述的电感器,其中,在整个上述长度方向上以跨越上述框体的四个个侧面中的每一个侧面的方式卷绕上述固定构件,从而将上述框体箍紧。
(5)根据(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基部的与上述固定构件相接合的侧面以相对于上述框体的侧面凹陷的方式位于比上述框体的侧面靠内侧的位置,或与上述框体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6)根据(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主体部构成为,包括覆盖了上述线圈的盖部的第二构件压装于包括与上述基板相连接的多个端子部的第一构件,上述基部的与上述固定构件粘接的侧面包括上述第一构件所包含的第一平面和上述第二构件所包含的第二平面,上述固定构件以跨越上述第一平面和上述第二平面的方式接合于上述第一平面和上述第二平面。
(7)根据从属于(3)的(6)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固定构件在整个上述宽度方向上与上述框体的侧面、上述第一平面及上述第二平面接合。
(8)根据(6)或(7)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第一构件包含在外侧要形成上述线圈且在内侧供上述插入部插入的中空管状体,上述中空管状体的端部形成为凸缘状,上述第二构件具有肋,该肋在上述盖部的内壁上与上述端部相对,且自上述内壁朝向上述端部突出,而且,上述第二构件被沿着上述端部压装于上述第一构件,且使上述端部和上述肋紧密接触。
(9)根据(8)所述的电感器,其中,上述端部包括供上述插入部插入的开口部,上述肋沿上述盖部的上述内壁以大致直线状延伸,无论是从上述第二构件的压装方向观察、还是从与上述压装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上述肋所延伸的位置在上述端部均位于上述开口部的外侧。
(10)根据(6)~(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中,在上述盖部的自上述框体的内侧向与上述基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一部分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之间的分界的位置涂敷有粘接剂。
(11)一种电感器的制造方法,该电感器包括一对磁性构件和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由卷绕起来的绕线构成的线圈,其中,该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包括:闭合磁路构成工序,在该闭合磁路构成工序中,将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中的一个上述磁性构件所具有的棒状的插入部插入到上述线圈,将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与另一个上述磁性构件组合从而构成包括上述插入部来作为其一部分的闭合磁路;以及闭合磁路固定工序,在该闭合磁路固定工序中,以跨越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上述另一个磁性构件、上述主体部的方式使面状的固定构件接合,从而将构成上述闭合磁路的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与上述另一个磁性构件固定起来,并且将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上述主体部固定起来。
(12)根据(11)所述的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主体部具有基部,该基部在安装于基板时位于上述基板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之间且将上述基板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之间隔开,上述固定构件是具有形成为长尺寸的长度方向和形成为短尺寸的宽度方向的带状的构件,且设有具有粘合性的粘合层,在上述闭合磁路构成工序中,通过将上述一对磁性构件组合而形成方形的框体,该方形的框体在内侧内置有上述插入部,在上述闭合磁路固定工序中,以上述框体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相邻接的两个面为基准而将上述框体和上述基部之间的位置关系校准为期望的位置关系,使上述固定构件在整个上述长度方向上与上述两个面相粘接,且使上述固定构件在整个上述宽度方向上与上述两个面和上述基部的侧面相粘接。
本申请基于2014年5月9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4-97616号主张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特愿公开的全部内容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Claims (13)

1.一种电感器,该电感器包括一对磁性构件和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由卷绕起来的绕线构成的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中的一个上述磁性构件所具有的棒状的插入部插入于上述线圈,通过使上述一个磁性构件和另一个上述磁性构件组合从而构成闭合磁路,且上述闭合磁路包括上述插入部来作为其一部分,
该电感器还包括面状的固定构件,
以跨越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上述另一个磁性构件、上述主体部的方式接合有上述固定构件,从而将构成上述闭合磁路的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与上述另一个磁性构件固定起来,并且将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上述主体部固定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
上述主体部具有基部,该基部在安装于基板时位于上述基板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之间且将上述基板和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之间隔开,
构成上述闭合磁路的上述一对磁性构件形成方形的框体,在该方形的框体的内侧内置有上述插入部,
上述固定构件接合于上述框体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相邻接的两个面,且接合于该两个面与上述基部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器,其中,
上述固定构件是具有形成为长尺寸的长度方向和形成为短尺寸的宽度方向的带状的构件,且设有具有粘合性的粘合层,
上述固定构件通过利用上述粘合层粘接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和上述主体部来接合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和上述主体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器,其中,
在整个上述长度方向上以跨越上述框体的四个侧面中的每一个侧面的方式卷绕上述固定构件,从而将上述框体箍紧。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中,
上述基部的与上述固定构件相接合的侧面以相对于上述框体的侧面凹陷的方式位于比上述框体的侧面靠内侧的位置,或与上述框体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中,
上述主体部构成为,包括覆盖了上述线圈的盖部的第二构件压装于包括与上述基板相连接的多个端子部的第一构件,
上述基部的与上述固定构件相粘接的侧面包括上述第一构件所包含的第一平面和上述第二构件所包含的第二平面,
上述固定构件以跨越上述第一平面和上述第二平面的方式接合于上述第一平面和上述第二平面。
7.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3的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器,其中,
上述固定构件在整个上述宽度方向上与上述框体的侧面、上述第一平面及上述第二平面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感器,其中,
上述第一构件包含在外侧要形成上述线圈且在内侧供上述插入部插入的中空管状体,
上述中空管状体的端部形成为凸缘状,
上述第二构件具有肋,该肋在上述盖部的内壁上与上述端部相对,且自上述内壁朝向上述端部突出,而且,
上述第二构件被沿着上述端部压装于上述第一构件,上述端部和上述肋紧密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感器,其中,
上述端部包括供上述插入部插入的开口部,
上述肋沿上述盖部的上述内壁以大致直线状延伸,
无论是从上述第二构件的压装方向观察、还是从与上述压装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上述肋所延伸的位置在上述端部均位于上述开口部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中,
在上述盖部的自上述框体的内侧向与上述基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一部分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之间的分界的位置涂敷有粘接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中,
上述固定构件由热缩材料制成。
12.一种电感器的制造方法,该电感器包括一对磁性构件和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由卷绕起来的绕线构成的线圈,其中,
该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闭合磁路构成工序,在该闭合磁路构成工序中,将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中的一个上述磁性构件所具有的棒状的插入部插入到上述线圈,将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与另一个上述磁性构件组合从而构成包括上述插入部来作为其一部分的闭合磁路;以及
闭合磁路固定工序,在该闭合磁路固定工序中,以跨越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上述另一个磁性构件、上述主体部的方式使面状的固定构件接合,从而将构成上述闭合磁路的上述一个磁性构件与上述另一个磁性构件固定起来,并且将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上述主体部固定起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主体部具有基部,该基部在安装于基板时位于上述基板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之间且将上述基板与上述一对磁性构件之间隔开,
上述固定构件是具有形成为长尺寸的长度方向和形成为短尺寸的宽度方向的带状的构件,且设有具有粘合性的粘合层,
在上述闭合磁路构成工序中,通过将上述一对磁性构件组合而形成方形的框体,该方形的框体在内侧内置有上述插入部,
在上述闭合磁路固定工序中,以上述框体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相邻接的两个面为基准而将上述框体和上述基部之间的位置关系校准为期望的位置关系,使上述固定构件在整个上述长度方向上与上述两个面相粘接,且使上述固定构件在整个上述宽度方向上与上述两个面和上述基部的侧面相粘接。
CN201510202025.4A 2014-05-09 2015-04-24 电感器及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097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7616A JP6354304B2 (ja) 2014-05-09 2014-05-09 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4-097616 2014-05-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7225A true CN105097225A (zh) 2015-11-25
CN105097225B CN105097225B (zh) 2018-01-19

Family

ID=54368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02025.4A Active CN105097225B (zh) 2014-05-09 2015-04-24 电感器及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48031B2 (zh)
JP (1) JP6354304B2 (zh)
CN (1) CN1050972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3151B (zh) * 2016-03-24 2017-03-01 Bothhand Entpr Inc An electronic device that produces a filtering function
CN107275043A (zh) * 2016-04-06 2017-10-20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小型变压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21800A1 (ja) * 2016-06-22 2017-12-28 Fdk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
JP7328815B2 (ja) 2019-07-18 2023-08-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磁気結合型インダクタ
JP7251377B2 (ja) * 2019-07-19 2023-04-04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磁気結合型リアクトル装置
JP7396110B2 (ja) 2020-02-25 2023-12-12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2022131147A (ja) * 2021-02-26 2022-09-07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CN114171315B (zh) * 2022-02-14 2022-07-08 上海隐冠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在绕线圈的电感测量系统、方法及线圈绕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4815A (en) * 1989-05-23 1993-11-23 Tdk Corporation Fastener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EP0609944A1 (en) * 1993-02-05 1994-08-1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ductive device
JPH09134826A (ja) * 1995-11-09 1997-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イル部品
CN2849923Y (zh) * 2005-09-20 2006-12-20 力信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单腔室中空盖体的变压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07125A (en) * 1958-02-20 1961-10-31 Gen Electric Inductive device
JPS5152018Y2 (zh) * 1972-04-10 1976-12-13
JPH0723934Y2 (ja) * 1989-03-13 1995-05-31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H0528012U (ja) 1991-09-20 1993-04-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
JPH06319054A (ja) * 1993-05-07 1994-11-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ライバックトランス
JP2573544Y2 (ja) * 1993-10-29 1998-06-04 富士電気化学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H0818378A (ja) * 1994-06-30 1996-01-19 Tokin Corp ノイズフィルタ
TW200807462A (en) * 2006-07-28 2008-02-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Transformer with insulating structure
JP4952626B2 (ja) * 2008-03-14 2012-06-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2010165857A (ja) * 2009-01-15 2010-07-29 Canon Inc トランス、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及びdc−dcコンバー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4815A (en) * 1989-05-23 1993-11-23 Tdk Corporation Fastener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EP0609944A1 (en) * 1993-02-05 1994-08-1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ductive device
JPH09134826A (ja) * 1995-11-09 1997-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イル部品
CN2849923Y (zh) * 2005-09-20 2006-12-20 力信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单腔室中空盖体的变压器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3151B (zh) * 2016-03-24 2017-03-01 Bothhand Entpr Inc An electronic device that produces a filtering function
CN107275043A (zh) * 2016-04-06 2017-10-20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小型变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16204A (ja) 2015-12-03
US20150325354A1 (en) 2015-11-12
JP6354304B2 (ja) 2018-07-11
CN105097225B (zh) 2018-01-19
US9748031B2 (en) 201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7225A (zh) 电感器及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JP6531355B2 (ja) コイル部品
US9299491B2 (en) Transformer coil
JP5388141B2 (ja)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平板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160181007A1 (en)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101153580B1 (ko) 라인 필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2855466U (zh) 线圈组件、线圈组件的安装结构以及电子装置
CN105321677A (zh) 变压器
KR101240865B1 (ko) 코일 부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974832B2 (ja) コイル装置
JP6637834B2 (ja) 電磁誘導器及び電磁誘導器の製造方法
US20170178792A1 (en) Voltage transformer
US20140197914A1 (en) Transformer assemblies with moveable terminal blocks
KR101632071B1 (ko) 보빈 타입 트랜스포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6158240A (zh)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33032A (zh) 表面安装线圈装置和电子设备
JP6569351B2 (ja) 絶縁トランス実装基板および電源装置
JP6413639B2 (ja) 磁性素子
KR101656013B1 (ko) 코일 부품
WO2020203197A1 (ja) リーケージトランス
US11538623B2 (en) Coil component,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3182927A (ja) コイル部品
US20140313004A1 (en) Magnetic component and transformer made therefrom
KR101481414B1 (ko) 융착된 권선코일의 단선을 방지하는 파워인덕터
JP2016207811A (ja) 表面実装用トラン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