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8611B - 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88611B
CN105088611B CN201510165670.3A CN201510165670A CN105088611B CN 105088611 B CN105088611 B CN 105088611B CN 201510165670 A CN201510165670 A CN 201510165670A CN 105088611 B CN105088611 B CN 1050886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hings
water
inside groove
guide protrusion
wash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56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88611A (zh
Inventor
林祐太朗
小池敏文
吉田哲士
小池裕之
片根和俊
中村俊介
宗野义徳
坂东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88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8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88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8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清洗性能的洗衣机,该洗衣机具备外槽;在上述外槽内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支承的内槽;能够自由旋转地设置在上述内槽内的底部的旋转叶片盘;和汲取在上述外槽的底部蓄积的洗涤水、使洗涤水返回至上述内槽内从而使洗涤水循环的循环泵,其中,驱动上述循环泵,使循环流量为30L/min以上。

Description

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洗涤水循环进行洗涤的洗衣机(也称为“洗涤机”)。
背景技术
洗衣机通过在洗涤工序中有效应用洗涤剂的化学洗净力而能够减轻作用于洗涤物的物理上的力(机械力),并得到高洗净力。此外,近年来,为了防止全球变暖,家电产品的节能化正在发展。在洗衣机中,节水是有效的,但是减少水量时,洗涤水不能充分地遍及洗涤物,洗净力和漂洗变差。于是,提出了具备将在洗涤槽的底部蓄积的洗涤水用循环泵汲取至洗涤槽的上部,使该汲取的洗涤水散布(分散)至洗涤物(衣物)的洗涤水循环机构的洗衣机。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洗涤槽的下部配置有被称为波轮(pulsator)的旋转叶片盘(即,旋转翼盘)的、所谓立式洗衣机中,也设置循环泵的内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3305号公报
但是,在这样的具有循环泵的立式洗衣机中,循环流量为20L/min(即,20L/m,也称为20升/分钟)程度。这样的循环流量的情况下,使循环水在洗涤槽内的洗涤物中渗透需要时间,根据洗涤物的场所,可能产生渗透的循环水较少的场所,或发生难以得到将洗涤物上附着的脏污除去的效果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用来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洗净性能的洗衣机。
本发明的洗衣机具备:外槽;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支承在上述外槽内的内槽;能够自由旋转地设置在上述内槽内的底部的旋转叶片盘;和汲取在上述外槽的底部蓄积的洗涤水、使洗涤水返回至上述内槽内从而使洗涤水循环的循环泵,该洗衣机的特征在于:驱动上述循环泵,使循环流量为30L/min以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洗净性能的洗衣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概略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3是表示收纳(即,收容)有内槽的外槽的立体图。
图4是从里面侧观察外槽盖时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水路盖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水路盖的内部的平面图。
图7是图6的A-A线箭头方向视截面图。
图8是图4的B-B线箭头方向视截面图。
图9是图4的C-C线箭头方向视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喷淋形状的示意图。
图11中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洗涤物高度与喷淋的位置关系的侧截面图,图11中的(b)是表示比较例中的洗涤物高度与喷淋的位置关系的侧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控制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控制处理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5中的(a)是表示在内槽的侧面形成的循环流路的立体图,图15中的(b)是表示在内槽的侧面形成的循环流路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循环流量与洗净比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7是表示各工序中的循环泵的动作的表。
附图标记说明
1 箱体
9 内槽
10 外槽
11 脉动叶片盘(旋转叶片盘)
12 流体平衡器
14 外槽盖
14a 洗涤物投入口(投入口)
14b 洗涤水导入口(导入口)
16 循环泵
17 循环管(循环通路)
18 循环水路
30 水路盖
31 排出口(返回口)
100 洗衣机
O 旋转中心
Wmax 最大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适当参照附图详细进行说明。其中,以下,列举能够进行洗涤、漂洗、脱水、干燥的洗衣机(所谓的立式洗涤干燥机)为例进行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能够进行洗涤、漂洗、脱水的立式洗衣机(所谓的全自动洗衣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外观立体图。图1表示打开了外盖3的状态。
如图1所示,洗衣机100具备外部轮廓由钢板和树脂成型品组合构成的箱体1。在箱体1的上部,设置有树脂制的顶盖2。在顶盖2设置有使洗涤槽的上部开闭的外盖3。
外盖3构成为:以向上凸的方式折弯为山形且并后侧打开,从而开放在箱体1的上部形成的开口部1a。此外,外盖3具备设置有各种操作按钮开关6和显示器7的操作面板8。该操作面板8与设置在机体(洗衣机机体)底部的微型计算机40(以下简称为微机)电连接。此外,在顶盖2的前表面,设置有进行洗衣机100的电源的接通/断开的 电源开关5。此外,在箱体1内部的开口部1a的后方,设置有供水电磁阀4(参照图2),在顶盖2的后部设置有用于对该供水电磁阀4供给自来水(干净水)的连接口4a(参照图2)。此外,在顶盖2设置有洗涤剂/护理剂容器28,关闭外盖3时,洗涤剂/护理剂容器28被外盖3覆盖。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概略结构的纵截面图。
如图2所示,洗衣机100构成为在箱体1内包括内槽9、外槽10、脉动叶片盘11(旋转叶片盘)、流体平衡器12、和洗涤水循环机构50等。
内槽9起到洗涤兼脱水槽的作用,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铅垂方向(上下方向)上具有旋转轴。此外,内槽9在其外周壁上形成有用于通水和通风的多个小的贯通孔9a,并且在其底壁形成有用于通水和通风的多个贯通孔9b。此外,内槽9能够自由旋转地被驱动装置13支承。
外槽10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相同轴上收纳内槽9。此外,外槽10通过缓冲装置被与在箱体1的上端部的四角部设置的角板(未图示)卡止并下垂的4根支承棒弹性支承在该箱体1内的中心部。
此外,在外槽10的上边缘部设置有外槽盖14。该外槽盖14构成为封闭内槽9的上方。
脉动叶片盘11(也称为波轮)形成为大致圆盘状,设置在内槽9的底部。此外,脉动叶片盘11能够自由旋转地被驱动装置13支承。由此,在洗涤时和漂洗时,通过使旋转叶片盘11旋转,能够将洗涤水与洗涤物一起搅拌。
流体平衡器12由合成树脂等形成为环状,设置在内槽9的躯干板的上端边缘部(上边缘部)。该流体平衡器12在内部封入有比重大的流体(盐水等)而构成,在内槽9旋转时因洗涤物偏向一方等而发生偏心时,通过流体平衡器12内的流体的移动消除偏心,具有维持旋转的平衡的作用。
驱动装置13内置使用逆变驱动电动机或可反转型的电容器分相单相感应电动机的电动机13a、电磁操作离合机构(离合器)13b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而构成。此外,驱动装置13具有能够有选择地执行洗涤 驱动模式和脱水驱动模式的功能,其中,该洗涤驱动模式是,通过微机40控制电动机13a和离合器13b,以使内槽9卡止而静止或将内槽9释放(即,放开)而使得内槽9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使脉动叶片盘11反复正反旋转的模式,该脱水驱动模式是使内槽9与脉动叶片盘11一体地在同一方向旋转的模式。
洗涤水循环机构50由循环泵16、循环管17(循环通路、返回流路)、和循环水路18等构成。
循环泵16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外槽10的下方),具有经由循环管17将在外槽10的底部蓄积的洗涤水从在外槽10的底部设置的通水通气口10b汲取至循环水路18的洗涤水导入口14b的功能。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循环泵16配置在箱体1内的底部左侧,循环管17在外槽10的前方向上延伸,在外槽10的上部改变为朝向后方,通过开口部1a的左侧,与位于外槽盖14的左端的洗涤水导入口14b连接(参照图2)。通过这样使循环管17的长度短(最短地构成),能够减少对洗涤水的压力(压强)损失。
循环管17构成使外槽10的通水通气口10b与洗涤水导入口14b连通的流路,在该循环管17的中途设置有上述循环泵16。其中,循环管17的内径(直径)与现有的循环管的内径(直径)相比更大地形成。例如,循环管17的内径是32.5mm,现有的循环管的内径是19.5mm。这样,通过使循环管17比现有的循环管更粗,能够减少洗涤水流动时的压力损失,能够使循环管17中流动的洗涤水的循环流量比以往(现有技术)增加。
此外,在循环管17,在循环泵16的上游侧设置有未图示的异物收集器(第一过滤器),在异物捕捉器的上游侧,分支连接有设置有排水阀15的排水软管24。
在循环泵16驱动时,外槽10的底部的洗涤水从在外槽10的底部形成的通水通气口10b通过循环管17,通过外槽10的外部被输送至外槽10的上部,从洗涤水导入口14b被导入循环水路18,从循环水路18返回内槽9内,进行循环。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循环泵16的循环流路以外,还具有利用在下表面设置有叶片的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 将洗涤水提起并在内槽9内洒水的另一循环流路。该另一循环流路,如图2所示,在内槽9的内周面,在周向的2处安装循环流路部件51、52而形成。这两个循环流路部件51、52被设置在以内槽9的旋转轴为中心相互相对的位置。
循环流路部件51、52由以规定的宽度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大致板状的部件构成,在该循环流路部件51、52的上游侧形成有流入部51a、52a,在下游侧安装有线屑(即,废线)过滤器(第二过滤器)51b、52b。如图15所示,流入部51a、52a在与内槽9底部的侧壁之间形成水的流入口,伴随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水从旋转叶片盘11的下方被吸入。从该流入口流入至循环流路部件51、52与内槽9的壁面之间的水路中的水,顺势在水路内流向上方,用线屑过滤器51b、52b收集线屑后,流入内槽9内。
该线屑过滤器51b、52b,为了使得即使水位低也能够使循环水到达而收集线屑,网状的过滤器部的下端处于比内槽9的高度的一半低的位置。
此外,洗衣机100,如图2所示,具备在干燥运转时发挥作用的干燥单元60。该干燥单元60能够用公知的方法构成,在使外槽10的底部与外槽盖14连通的干燥管22(仅图示一部分),设置送风风扇19(参照图12)、加热器20(参照图12)、绒毛(也可称为“线屑”)过滤器(未图示)、和除湿机构(未图示)而构成。由此,通过使送风风扇运转,对加热器通电,暖风被吹入内槽9内,内槽9内的洗涤物被加热,水分蒸发。而且,变得高温多湿的空气通过干燥管由于除湿机构而成为低湿的空气,被加热器再次加热,吹入内槽9内,进行循环。
此外,洗衣机100具备橡胶制的波纹管29a、29b、29c、29d。这些波纹管29a~29d被用于与设置在振动移位侧的外槽10和外槽盖14、设置在固定侧(箱体1和顶盖2等)的干燥管22和供水电磁阀4、循环泵16等的连接。
图3是表示收纳有内槽的外槽的立体图。其中,图3中表示将外槽盖14上设置的内盖(未图示)卸下后的状态。
如图3所示,外槽盖14在跟前侧形成有大致梯形的洗涤物投入口14a(投入口)。此外,在外槽盖14设置有将洗涤物投入口14a开闭的 内盖(未图示)。内盖构成为通过在洗涤物投入口14a的后端设置的铰链机构(未图示)封闭(闭塞)洗涤物投入口14a整体。
此外,在外槽盖14,在洗涤物投入口14b的后方,设置有向内槽9内导入洗涤水的洗涤水导入口14b、向外槽10内导入暖风的暖风导入口14c、和导入来自水龙头的供水的供水导入口14d。此外,洗涤水导入口14b位于左端。
脉动叶片盘11具备:隆起部11a,该隆起部11a包括在旋转方向上平缓地倾斜的多个倾斜面,通过旋转使得载置在上表面的洗涤物反复发生上下方向的运动;和大量排水贯通孔11b。隆起部11a具有在周向倾斜、并且以外周部位逐渐变高的方式在径向倾斜的面。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2处隆起部11a(仅图示一处),但不限定于2处,也可以是3处以上。此外,脉动叶片盘11的隆起形状只是一例,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通过该脉动叶片盘11进行旋转,脉动叶片盘11上的洗涤物在该脉动叶片盘11上滑动的同时在该脉动叶片盘11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并被隆起部11a向上推而在上下方向上振动。此时,通过一边使洗涤水循环一边从洗涤物的上方洒水,能够使洗涤水遍及洗涤物。由此,即使在内槽9内没有蓄积使洗涤物浸泡在洗涤水中的程度的洗涤水,也能够对洗涤物进行洗涤,能够大幅节水。此外,如果能够使洗涤水均匀地散布至洗涤物,则洗净力提高,因此能够缩短洗涤时间。关于均匀地散布洗涤水的详细结构在后文叙述。
图4是从里面侧(即,外槽盖的背面侧)观察外槽盖时的平面图。其中,图4表示在外槽盖14安装有水路盖30的状态。
如图4所示,洗涤物投入口14a具有:位于比径向的中心O更靠后方的位置并且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部14a1;位于比中心O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直线部14a2;将直线部14a1的一端(左端)与直线部14a2的一端(左端)连接的圆弧部14a3;和将直线部14a1的另一端(右端)与直线部14a2的另一端(右端)连接的圆弧部14a4。此外,洗涤物投入口14a的俯视时的形状,不限定于图4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使直线部14a2为圆弧形状,整体形成为大致半径状(半圆状)。此外,外槽盖14的洗涤物投入口 14a的外周部分与流体平衡器12相对。
水路盖30设置在外槽盖14的背面(内槽9一侧的面),由水路盖30和外槽盖14构成循环水路18。此外,水路盖30在俯视时呈大致三角形状,具有沿着洗涤物投入口14a的直线部14a1直线状地延伸的排出口31(返回口)。该排出口31比直线部14a1更短地形成。
此外,水路盖30构成为,洗涤水导入口14b位于排出口31的一端一侧(左端则)。此外,水路盖30具有:沿着直线部14a1延伸的直线状的外周边部32a;从该外周边部32a的一端(左端、图示右侧)向洗涤水导入口14b延伸的外周边部32b;和从外周边部32a的另一端(右端、图示左侧)向洗涤水导入口14b延伸的外周边部32c。此外,水路盖30的外周缘部,在多处被螺纹固定于外槽盖14。此外,水路盖30的外周缘部与外槽盖14隔着未图示的衬垫构成为不透水(即,水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外槽盖14和水路盖30构成从洗涤水导入口14b通向排出口31的循环水路18。通过使循环水路18的壁的一个面(上表面)由外槽盖14构成,能够减少从外槽盖14向下方(内槽9一侧)突出的突出量,能够使洗涤水从更高的位置散布。
图5是表示水路盖的内部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水路盖的内部的平面图(俯视图)。其中,图5表示从跟前侧上方俯视水路盖30的内部时的状态。
如图5和图6所示,水路盖30具有:构成流路的底面侧的底壁33a;在外周边部32b从底壁33a向上立起的侧壁33b;在外周边部32c从底壁33a向上立起的侧壁33c;和将侧壁33b的前端与侧壁33c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直线状地连接的侧壁33d,水路盖30构成为凹状。
此外,将外周边部32b与外周边部32c连接的角部,处于与洗涤水导入口14b(参照图4)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比底壁33a高一级的(即,比底壁33a高)、俯视时呈大致三角形的底壁33e。此外,底壁33e也可以不形成为高一级,而是形成在与底壁33a为相同高度的位置。
此外,在底壁33a上,形成有用于使洗涤水从排出口31整体横向一字形(帘状)地排出(也称为“喷出”)的多个引导突起34a、34b、34c、34d、34e、34f、34g、34h、34i。各引导突起34a~34i均形成为从底壁33a向上呈山形地突出。
引导突起34a~34c分别在接近洗涤水导入口14b(参照图4)的一侧细长地形成,从底壁33e向排出口31(参照图4)延伸。具体而言,引导突起34b、34c从底壁33e向右斜前方延伸,之后逐渐改变为超向前方延伸,从而从底壁33e向排出口31弯曲地形成。此外,引导突起34a~34c的基端接近地配置,构成为朝向排出口31,相邻的引导突起34a~34c的间隔逐渐变宽。此外,引导突起34a~34c延伸至排出口31的附近。这些引导突起34a~34c具有将从洗涤水导入口14b(参照图4)导入的洗涤水导向排出口31的一端(左侧)的功能。
此外,侧壁33b具有:从洗涤水导入口14b一侧向另一端一侧(另一侧)延伸的壁面33b1;和在朝向排出口31的中途向一端一侧(一侧)延伸的壁面33b2。其中,从壁面33b1切换至壁面33b2的拐点P(参照图6)位于比排出口31的端部31a(一端,参照图4)更靠另一端的位置。通过形成为这样的形状,能够使洗涤水从排出口31的端部31a向一侧(外侧)排出(喷出)。
引导突起34d在引导突起34c的右侧相邻且与引导突起34c分开地形成,并且从侧壁33c向排出口31一侧延伸。此外,引导突起34d比引导突起34a~34c更短地形成,以与引导突起34a~34c同样的朝向弯曲地形成。由此,在引导突起34d的跟前侧将洗涤水导向排出口31。
引导突起34e与引导突起34c相接触地形成,在大致左右方向上延伸。该引导突起34e沿着侧壁33c形成,具有将从洗涤水导入口14b(参照图4)导入的洗涤水导向另一侧(右侧)的功能。
引导突起34f在引导突起34d的右侧相邻且与引导突起34d分离地形成,从侧壁33c一侧向排出口31(参照图4)延伸。此外,引导突起34f以与上述同样的朝向弯曲地形成。由此,在引导突起34f的跟前侧将洗涤水导向排出口31。
引导突起34g在引导突起34f的右侧相邻且分离地形成,形成为俯视时呈大致L字状。此外,引导突起34g由沿着侧壁33c延伸的突起部34g1和向排出口31一侧延伸的突起部34g2构成。利用突起部34g1将洗涤水导向后述的引导突起34h一侧,利用突起部34g2导向排出口31一侧。
引导突起34h在引导突起34g的右侧相邻且分离地形成,形成为 俯视时呈大致L字状。此外,引导突起34h由沿着侧壁33c延伸的突起部34h1和向排出口31一侧延伸的突起部34h2构成。利用突起部34h1将洗涤水导向后述的引导突起34i一侧,利用突起部34h2导向排出口31一侧。
引导突起34i在引导突起34h的右侧相邻且分离地形成,从侧壁33c向排出口31一侧延伸。利用该引导突起34i,能够抑制洗涤水被过度导入排出口31的右端,在引导突起34i的跟前侧将洗涤水导向排出口31。
图7是图6的A-A线箭头方向视截面图。其中,图7是在各引导突起34a~34i的跟前侧在左右方向上切断,从前侧向后侧观察时的状态。
如图7所示,引导突起34a、34b、34c的从底壁33a起的高度被形成得最高,引导突起34d、34f、34g、34h、34i的从底壁33a起的高度与引导突起34a~34c相比形成得较低,引导突起34i的从底壁33a起的高度形成得最低。
这样,将接近洗涤水导入口14b(参照图4)的一侧的引导突起34a~34c的长度L1形成得比较远一侧的引导突起34d、34f、34g、34h、34i的长度L2长,进而,将接近洗涤水导入口14b(参照图4)的一侧的引导突起34a~34c的高度H1形成得比较远一侧的引导突起34d、34f、34g、34h的高度H2高,从而能够使从洗涤水导入口14b导入的洗涤水从排出口31整体以均匀的流量排出。即,引导突起34a~34i(除了引导突起34e)的长度L1、L2起到整流的作用,高度H1、H2起到流量调整的作用。
图8是图4的B-B线箭头方向视截面图,图9是图4的C-C线箭头方向视截面图。其中,图8中,从底壁33a向上突出的突起表示引导突起34h的截面。
如图8和图9所示,水路盖30隔着未图示的衬垫水密(不透水)地安装在外槽盖14的下表面。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水路盖30和外槽盖14构成从洗涤水导入口14b至排出口31的循环水路18。此外,安装水路盖30的外槽盖14的下表面14e具有:从水路盖30的底壁33a起高度相同的平面14e1;和在排出口31的附近按照从平面14e1向该排出口31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14e2。
水路盖30在前端部(直线部14a1一侧的部分)形成有排出口31。该排出口31通过在底壁33a的前端33a2与侧壁33d之间形成间隙而构成。侧壁33d具有从下端向斜后方延伸的倾斜面33d1。该倾斜面33d1的下端位于与底壁33a的面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此外,倾斜面33d1的倾斜设定为相对于铅垂方向(上下方向)在前侧为角度θ(参照图8)。此外,倾斜面33d1的延长线上设定为位于比内槽9的旋转中心O1(参照图10)更靠前侧的位置。
由此,从排出口31排出洗涤水时,即使受到重力的影响,也能够使洗涤水到达内槽9的旋转中心O附近。此外,通过如上所述地设定倾斜面33d1的朝向,即使在投入洗涤槽的洗涤物的量刚达到额定量的情况(参照图11中的(a)的线H3)下,也能够使洗涤水到达洗涤物的位置接近内槽9的旋转中心O1,能够使洗涤水散布至洗涤物整体。
此外,底壁33a成为从侧壁33c一侧向排出口31一侧倾斜的倾斜面33a1。由此,能够使水路盖30的底壁33a的洗涤水流向排出口31,能够抑制洗涤水残留在水路盖30的底壁33a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已干燥的衣物被残留的洗涤水润湿的情况。此外,通过将引导突起34a、34b、34c、34d、34f、34g、34h、34i分开地形成,也能够抑制洗涤水残留在水路盖30的底壁33a的情况,能够抑制已干燥的衣物被残留的洗涤水浸湿的情况。
此外,排出口31沿着左右方向(洗衣机100的宽度方向)呈狭缝状地细长地形成。如图4所示,排出口31的右端位于比洗涤水导入口14b的右端更靠右侧的位置,排出口31的左端位于比洗涤水导入口14d的左端更靠左侧的位置。该排出口31的宽度Wa(参照图4)比流体平衡器12的内径更靠内侧,并且设定为洗涤物投入口14a的最大宽度Wmax的一半以上(50%以上)。由此,能够使洗涤水不会与流体平衡器12接触地使洗涤水散布至洗涤物整体。此外,当宽度Wa不足最大宽度Wmax的一半(不足50%)时,难以使洗涤水散布至内槽9内的洗涤物的全体。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宽度Wa设定为最大宽度Wmax的约70%。
图10是表示喷淋形状的示意图。其中,图10是在外槽10内收纳 内槽9,在外槽10的开口处安装有外槽盖14(未图示内盖)的平面图(俯视图)。此外,排出口31的位置用粗的实线表示。
如图10所示,当洗涤水Q(参照双点划线)从排出口31被排出时,从排出口31的宽度方向整体呈膜状地散布。此外,从排出口31排出时的洗涤水Q,与排出口31的左右端部31a、31b相比朝向左右外侧,成为比排出口31的宽度Wa更宽的宽度呈膜状地排出。另外,实际上,刚从排出口31排出的洗涤水Q比宽度Wa宽,之后,洗涤水Q的宽度缩短,在洗涤水Q到达内槽9的底面(脉动叶片盘11)的位置,成为与排出口31的宽度Wa同等的宽度。这样,洗涤水Q从排出口31被排出时,先(即,一旦)比排出口31的宽度Wa宽,之后缩短,最终以与排出口31的宽度Wa同等的宽度到达。
图11中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洗涤物高度与喷淋的位置关系的侧截面图,图11中的(b)是表示比较例中的洗涤物高度与喷淋的位置关系的侧截面图。其中,图11中的(b)是示意地表示使洗涤水呈圆锥状地洒水的情况的图。
如图11中的(b)的比较例所示,在外槽盖14设置有利用离心力使洗涤水从内槽9的上部呈圆锥状地排出的水路盖200的方式中,如高度H20所示,在低负载时的洗涤物(衣物)高度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洗涤水对于洗涤物的散布面积充分宽,能够使洗涤水散布至洗涤物整体。但是,如高度H10所示,在高负载时的洗涤物高度的情况下,洗涤水完全扩散前到达洗涤物(即,被洗涤物阻挡),洗涤水对于洗涤物的散布面积减小,只能将洗涤水散布至洗涤物的一部分。这样,随着负载量增加,洗涤水的散布面积减小,成为发生洗净力降低和洗净不均的原因。
于是,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中的(a)所示,采用了使洗涤水(循环水)Q横向呈一字状地散布的结构。这样,通过横向呈一字(在纸面垂直方向上为一字)地散布洗涤水Q,无论是在如高度H3所示为低负载时的洗涤物(衣物)高度的情况下,还是在如高度H4所示为高负载时的洗涤物(衣物)高度的情况在,洗涤水Q的散布面积都不发生变化,能够对洗涤物整体散布洗涤水。此外,在散布洗涤水Q的情况下,通过脉动叶片盘11和内槽9进行旋转,能够使洗涤水Q散布至 洗涤物全体。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即使负载量(衣物高度)增加,洗涤水对于洗涤物的散布面积也不发生变化,能够减少洗净不均,提高高负载时的洗净力。
此外,通过使宽度Wa变宽而扩大排出口31的开口面积,无需如比较例那样(参照图11中的(b))将洗涤水集中挤出(较强地排出),因此与比较例相比,更易于从排出口31排出大流量的洗涤水。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从内槽9的底部返回至外槽盖14的上部的循环管17(以及循环泵16的通路)变粗(内径:19mm→32.5mm),减少压力损失,不提高循环泵16的电动机的转速地使流量(23L/分钟→45L/分钟)增加。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如果是的从循环泵16至洗涤水导入口14b的循环流路中、截面积最窄的部分为500mm2(平方毫米)以上,就能够期待循环流量的增加。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栅格状的过滤器部形成在循环泵16的上游侧设置的异物收集器,因此与网状的过滤部(过滤器部)的情况相比难以堵塞,能够减小水循环时的流路阻力,对循环流量的增加是有效的。但是,如果仅使异物收集器为栅格状的过滤部,则异物的收集性能会降低,因此另外设置具有网状的过滤部的线屑过滤器51b、51b。
该线屑过滤器51b、52b,在旋转叶片盘11旋转时,通过循环流路部件51、52收集异物。因此,在未驱动循环泵16而不能用异物收集器收集异物时,也能够通过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而用线屑过滤器51b、52b收集异物,收集性能提高。此外,不需要在循环泵16的下游侧的、排出口31的上游侧设置网状的过滤部,更易于从排出口31强势头地散布大流量的循环水。
此外,在不具备循环泵的类型的洗衣机中,利用旋转叶片盘等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水提升至上方,使洗涤水从在循环流路部件的下游侧设置的狭缝状的喷水口循环至内槽内。但是,在这样的类型的洗衣机中,受到内槽内的洗涤物的量和洗涤水的量的影响,投入内槽中的洗涤物增加时喷水量减少,不能对洗涤物稳定地散布洗涤水。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循环泵16使洗涤水循环,因此能够使从排出口31排出的洗涤水的量大致一定(固定)。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够形成为扁平形状,因此能够将排出口31配置于比在内槽9的上边缘部设置的流体平衡器12的上表面12a更靠上侧的位置,能够确保洗涤物与排出口31的距离较长(水的落差变大),能够提高洗净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循环流路部件51、52的下游侧,未设置狭缝状的洒水口,但是能够使洗涤水经线屑过滤器51b、52b循环至内槽9内。特别是在比内槽9的高度的一半低的位置也存在面向内槽9内的过滤部出口,因此还能够使循环水遍及从内槽9的上方散布的循环泵16的喷淋难以到达的处于中间位置的洗涤物、即位于上方的洗涤物与下方的洗涤物之间的洗涤物。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控制框图。
如图12所示,微机(控制装置)40与连接至各操作按钮开关6的操作按钮输入电路41、水位传感器21、温度传感器26、振动传感器27连接,取得使用者的按钮操作和洗涤工序、干燥工序中的各种信息信号。此外,微机40经由驱动电路42与供水电磁阀4、离合器13b、排水阀15、循环泵16、电动机13a、送风风扇19、加热器20等连接,对它们的开闭和旋转、通电进行控制。此外,微机40与用于对使用者告知洗衣机的工作状态的由七段(7segment)发光二极管构成的显示器25、由发光二极管构成的显示器7、蜂鸣器43连接。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控制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控制处理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微机40在电源开关5被按下而使电源接通时起动,执行图13和图14所示的洗涤和干燥的基本的控制处理程序。设定为洗涤程序(course)的情况下,执行洗涤运转、漂洗运转、最终脱水运转。
如图13所示,在步骤S101中,微机40进行洗衣机100的状态确认和初始设定。
在步骤S102中,微机40使操作面板8(参照图1)的显示器7、25(参照图12)点亮显示,按照来自操作按钮开关6的输入指示设定洗涤程序。没有输入指示的状态下,自动设定为标准的洗涤程序或上一次实施的洗涤程序。
在步骤S103中,微机40对来自操作面板8的操作按钮开关6中 的起动开关(操作按钮开关)的起动开关信号的输入进行监视。微机40在判定(即,判断)为没有起动开关(startswitch)信号的输入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03的处理,在判定为有起动开关信号的输入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微机40执行洗涤剂量检测处理。在供给洗涤水之前的洗涤物为干布的状态下,在使内槽9静止的状态下使脉动叶片盘11在一个方向旋转时,基于作用于该脉动叶片盘11的旋转负载量检测洗涤物的布量,由此该洗涤剂量检测处理。微机40对电动机13a和离合器13b进行控制,基于检测到的布量求取洗涤剂的适当量(洗涤剂量)。洗涤剂量通过参照(即,参考)预先设定的布量与洗涤剂量的对照表而求取。
具体而言,使用逆变器驱动电动机作为电动机13a的布量检测,是通过检测为了使电动机13a旋转而供电规定时间时的到达转速而进行的。使用电容器分相单相感应电动机作为电动机13a的布量检测,是通过检测对电动机13a供电而使其上升至饱和转速的状态下断电后的惰性旋转减速特性而进行的。而且,优选的洗涤剂量通过参照预先设定的布量与洗涤剂量的对照表而求取。
此外,洗涤水量以在布量为规定的布量范围(适当量)内时,维持不超过脉动叶片盘11的水位而蓄积在外槽10的底部的方式设定洗涤水量(水位h1)。
此外,微机40基于检测结果(布量)求取并设定洗涤时间。不进行布量检测的情况下,设定标准的洗涤时间。
在步骤S105中,微机40在操作面板8的显示器25显示求得的洗涤剂量。
在步骤S106中,微机40打开洗涤剂供水电磁阀(未图示),对于洗涤剂/护理剂容器28(参照图1)的洗涤剂投入室(也称为“洗涤剂投放室”)进行洗涤剂供水。此外,使用者在进行洗涤剂供水前,在对洗涤剂/护理剂容器28(参照图1)的洗涤剂投入室投入所显示的量的粉末洗涤剂后,关闭外盖3(参照图1),这样进行操作。对流动洗涤剂供水的洗涤剂投入室中投入的粉末洗涤剂,与洗涤剂供水的水一起通过洗涤剂/护理剂容器28向外槽10的底部落下。
在步骤S107中,微机40供水至洗涤剂溶解水位后,停止洗涤剂供水。在该实施方式中,与洗涤量(布量)无关地将洗涤剂供水量设定为例如约10升。该水量被设定为在之后的洗涤剂溶解(步骤S108)中使内槽9旋转时、能够充分地在内槽9的底部搅拌供给的水与洗涤剂的水量,并且水面比脉动叶片盘11的下表面的高度低(洗涤物在洗涤剂溶解前不润湿)。
在步骤S108中,微机40通过使内槽9与脉动叶片盘11一体地在一个方向慢速旋转(例如约每分钟70转),执行洗涤剂溶解处理,该洗涤剂溶解处理是指,在该内槽9的底面将投入至外槽10的底部的洗涤剂溶解水与粉末洗涤剂进行搅拌而生成高洗涤剂浓度的洗涤水的处理。洗涤剂溶解的时间例如设定为1分钟。在低温(低水温)、难以溶解的粉末洗涤剂的条件下也为约90%的溶解率。生成的洗涤水的洗涤剂浓度是标准浓度的约7倍。此处,标准浓度是粉末洗涤剂量20克/洗涤水量30升的比例。
在步骤S109中,微机40执行预洗。在该预洗中,在使内槽9静止的状态下间歇地进行使脉动叶片盘11正反旋转的搅拌,通过在脉动叶片盘11正反旋转中使循环泵16运转而用循环管17汲取外槽10的底部的洗涤水,从在外槽盖14形成的洗涤水导入口14b向水路盖30导入洗涤水。然后,使洗涤水从在水路盖30形成的排出口31横向呈一字状地散布至洗涤物上。这样,在内槽9正反旋转时从排出口31散布洗涤水,因此能够对洗涤物(衣物)全体喷洒洗涤水。此外,微机40在脉动叶片盘11和循环泵16的停止期间中,参照水位传感器21的检测信号,打开洗涤剂供水电磁阀(未图示)和洗涤供水电磁阀(未图示),以水位不超过设定水位(h1)的方式补充供水。通过多次反复进行该运转,使洗涤物被洗涤水均匀润湿而分散在脉动叶片盘11上。
在进行第一次正反旋转时,洗涤剂浓度为约7倍的洗涤水淋在洗涤物上而在该洗涤物内渗透。高浓度的洗涤水从水路盖30的排出口31(参照图4)排出,没有遗漏地散布至洗涤物全体。因此,因洗涤剂的渗透作用而均匀地在洗涤物中渗透(即,浸透)。在洗涤物中渗透的高浓度的洗涤水的油的溶解能力高,使油脂脏污溶解、使脏污从洗涤物浮起(上浮)的效果非常大,可以得到高洗净力。
此外,通过反复补充供水,散布至洗涤物的洗涤水的洗涤剂浓度逐渐降低,在预洗结束的阶段,洗涤剂浓度成为标准浓度的2倍左右(即,2倍程度)。
在步骤S110中,微机40执行主洗。在该主洗中,首先,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执行布量检测,对已设定的洗涤时间进行校正。之后,反复进行:在使内槽9静止的状态下在使脉动叶片盘11正反旋转的同时使循环泵16运转而将外槽10的底部蓄积的洗涤水(洗涤用水)从在水路盖30形成的排出口31散布至洗涤物,进行这样的洗涤水循环的约1分钟的搅拌;和在使循环泵16的运转停止而停止洗涤水的循环的状态下使脉动叶片盘11正反旋转约1分钟的衣物解开(布ほぐし,即,将衣物解松或使衣物不缠绕不打结)搅拌。
在现有技术中,在使洗涤水强势头地喷淋至洗涤物的方式中,在洗涤物的表面发生水的飞溅,洗涤水难以在洗涤物中渗透,此外存在外槽盖14的内盖变脏的问题。但是,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排出口31的开口宽,即使不强势头地排出洗涤水,也能够确保大流量。因此,无需强势头地喷淋就能够使洗涤水散布至洗涤物,所以易于使洗涤水在洗涤物中渗透。进而,也具有在主洗时消除内槽9内产生的洗涤剂的泡沫的效果,因此能够抑制必要以上的起泡(发泡)。因此,能够防止洗涤剂的泡沫的缓冲作用导致的洗净力的降低。进而,还具有能够顺利地进行主洗后的排水,能够防止脱水时的起泡现象的效果。
然后,在步骤S110中,微机40使循环泵16的运转停止,在停止洗涤水的循环的状态下执行使脉动叶片盘11正反旋转的约1分钟的均匀化搅拌后,结束主洗。
如图14所示,在步骤S111中,微机40在第一次漂洗工序中,执行旋转喷淋漂洗。在该第一次漂洗工序中,首先,打开排水阀15排出外槽10的底部蓄积的洗涤水后,使内槽9与脉动叶片盘11一体地在一个方向旋转而对洗涤物中含有的洗涤水进行离心脱水。该离心脱水时的内槽9和脉动叶片盘11的转速设定为与后述的最终脱水时的转速(约1000rpm)同样的转速。由此,进行实现高脱水率的脱水运转。
然后,微机40保持打开排水阀15的状态,一边使内槽9与脉动叶片盘11一体地在一个方向慢速旋转(35~40rpm),一边开放洗涤供 水电磁阀(未图示)将自来水(干净水)从洒水口14f向脉动叶片盘11上的洗涤物散布,这样进行供水(旋转喷淋漂洗)。其中,在进行该旋转喷淋漂洗时,未使循环泵16驱动,因此不进行使用异物收集器的异物收集,脉动叶片盘11也与内槽9一体旋转不进行水的提升,所以也不使用线屑过滤器51b、52b进行线屑的收集。
在步骤S112中,微机40在第二次漂洗工序中,执行蓄水漂洗。在该第二次漂洗工序中,关闭排水阀15后,使内槽9与脉动叶片盘11一体地在一个方向慢速旋转(35~40rpm),同时开放洗涤供水电磁阀(未图示)将自来水(干净水)从洒水口14f向脉动叶片盘11上的洗涤物散布,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供水。
当在外槽10的底部越来越蓄积自来水时,使循环泵16驱动,从排出口31散布水。之后,不仅打开洗涤供水电磁阀、也打开柔软剂(也称为“柔软加工剂”)供水电磁阀(未图示),对洗涤剂/护理剂容器28(参照图1)的柔软剂投入室供水,从而将该柔软剂投入室内的柔软剂导入外槽10的底部。此处,在打开洗涤供水电磁阀和柔软剂供水电磁阀时,为了使电流值不超过商用电源的上限,降低了循环泵16的电动机的转速。从而,此时的循环流量与主洗时相比较少。但是,从水路盖30的排出口31出来的洗涤水(漂洗水),虽然不及主洗时,但是由于均匀地散布至洗涤物,因此能够高效率地稀释洗涤物中含有的洗涤剂成分,能够提高漂洗性能。此时,在异物收集器中,也同时进行异物收集。
接着,微机40在使内槽9静止的状态下使脉动叶片盘11以120rpm左右正反旋转,同时对蓄积的漂洗水进行搅拌。此时,不驱动循环泵16,因此使用异物收集器进行异物收集,但是进行使用线屑过滤器51b、52b的线屑收集。
在步骤S113中,微机40执行最终脱水。在最终脱水中,在保持开放排水阀15的状态下,按照使内槽9与脉动叶片盘11一体地在一个方向以约1000rpm高速旋转的方式使洗涤脱水驱动装置运转,对内槽9内的洗涤物进行离心脱水。该最终脱水的运转时间设定为能够得到所希望的脱水率的时间。
在步骤S114中,微机40判定洗涤干燥程序是否已被设定。微机 40在判定为未设定洗涤干燥程序的情况下(S114,N),跳过步骤S115,结束处理,在判定为设定了洗涤干燥程序的情况下(S114,Y),前进至步骤S115。
在步骤S115中,微机40在设定了洗涤干燥程序的情况下执行干燥。在该干燥中,保持开放(即,打开)排水阀15的状态,与洗涤工序同样地在使内槽9静止的状态下使脉动叶片盘11正反旋转,同时使设置在干燥管(未图示)的中途(即,途中)的送风风扇19(参照图12)运转。由此,外槽10内的空气从通水通气口10b(参照图2)被吸出至干燥管(未图示)内,在干燥管内通过时与从在该干燥管内设置的除湿机构流下的冷却水接触而被冷却除湿。冷却除湿后的空气通过绒毛过滤器(lint filter)收集线屑,在被加热器20加热后从暖风导入口14c(参照图4)吹入内槽9内。
而且,微机40用温度传感器26(参照图12)监视暖风的温度,同时执行干燥,在温度变化的比例成为规定值时结束干燥。
此处,关于循环泵16的流量(循环流量)与洗净性能的关系,用图16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循环流量与洗净比的关系的曲线图(graph)。洗净比是指测试洗衣机的洗净度与标准洗衣机的洗净度的比,由日本工业规格“家用电动洗衣机的性能测定方法(JISC9811)”规定。即,洗净比越高,洗净性能越高。
图16的实线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立式洗衣机100的循环流量与洗净比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6的虚线是表示滚筒式洗衣机的循环流量与洗净比的关系的曲线图。如图16所示,循环流量越多,洗净比(洗净性能)越高,成为一定以上的循环流量时洗净比变得饱和。具体而言,如果将循环流量提高至30L/min以上,则能够得到比现有的一般洗衣机(洗净比=1.10)高的洗净比(洗净性能)。
此处,在滚筒式洗衣机的情况下,为了得到同等的洗净比需要36L/min以上的循环流量。即,立式洗衣机中,即使是比滚筒式洗衣机低的循环水量,也能够得到同等的洗净比。其理由之一在于,立式洗衣机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旋转叶片盘11的正反旋转使洗涤物产生运动,同时进行洗净。此外,其他理由在于,立式洗衣机的情况下,位于内槽9的下部的洗涤物浸在水中,即使不增多流量也易于使内槽9内的 洗涤物全体含水。
此外,如图16所示,在立式洗衣机的情况下,超过50L/min时,洗净比变得饱和,因此循环流量为30L/min以上、50L/min以下即可。由此,不仅能够抑制使循环泵16驱动的电动机的消耗功率(消耗电力),而且在循环泵16的上游侧蓄积的水量较少即可,因此能够将流路的扩张等结构变更限制在最小限度。但是,为了超过作为更高的洗净比的1.15,优选使循环流量为40L/min以上。
接着,对于主洗工序中的循环泵16的驱动时间,用图17详细说明。
首先,在主洗1中,进行补充供水,因为外槽10内还没有充分地蓄水,所以循环泵16以较低的转速驱动。在接下来的主洗2中,为了在较早的阶段使较多的洗涤物润湿,以比其他主洗更高的转速(例如2800rpm)使循环泵16的电动机驱动,提高循环流量(例如48L/min)。当继续对洗涤物供给循环水时,外槽10内蓄积的水减少,因此即使提高循环泵16的电动机的转速,循环流量也不会增加。此外,当提高循环泵16的电动机的转速时,具有噪声也增大的倾向,因此在主洗3~6中,使转速降低(例如2400rpm)。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循环泵16进行的大流量的喷淋,呈带状地散布于宽范围,因此即使不使循环泵16的电动机的转速可变而改变喷淋的形状地散布,也能够不遗漏地对洗涤物洒水。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主洗工序和漂洗2工序中,使循环泵16的电动机的转速一定(固定),抑制了呜呜的声音等的产生。此处,循环泵16的电动机的转速一定的状态是指,主洗1等相同工序内的转速总是在该工序中的转速的平均值的±10%的范围内的状态。此外,在主洗1~主洗6中,在使内槽9静止的状态下使脉动叶片盘11以120rpm左右的转速正反旋转,因此用线屑过滤器51b、52b收集线屑。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00,使洗涤水返回内槽9内的排出口31位于比流体平衡器12的位置更靠内侧的位置(参照图2),且使宽度为对内槽9投入洗涤物的洗涤物投入口14a的最大宽度Wmax的一半以上(参照图4),从而能够从排出口31宽幅地洒横向为一字形的洗涤水,能够使洗涤时的洗涤水和漂洗时的漂洗 水散布至洗涤物全体。结果,能够均匀地对洗涤物散布洗涤水,能够减少洗涤不均,并且能够提高洗净力。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口31比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中心O1(参照图10)更靠后侧,从排出口31排出的洗涤水以洗涤物投入口14a的最大宽度Wmax的一半以上的宽度落下(即,下落)至旋转中心O1的前侧,从而不论负载量的多少(洗涤物高度的高低)如何,均能够使洗涤水落下至内槽9的旋转中心,能够使洗涤水散布至洗涤物(衣物)全体。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引导突起34a、34b、34c、34d、34f、34g、34h、34i的接近洗涤水导入口14b的一侧(突部34a、34b、34c)的长度比远离洗涤水导入口14b的一侧(突部34d、34f、34g、34h、34i)的长度长,因此能够将从洗涤水导入口14b导入的洗涤水导向排出口31的接近洗涤水导入口14b的一侧(整流功能)。而且,使接近洗涤水导入口14b的一侧(突部34a、34b、34c)的从底壁33a起的高度比远离洗涤水导入口14b的一侧(突部34d、34f、34g、34h、34i)的从底壁33a起的高度高,因此能够充分确保排出口31的接近洗涤水导入口14b的一侧的流量(流量调整功能)。由此,能够从排出口31的整个宽度排出洗涤水,能够向洗涤物散布横向一字形的洗涤水。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洗涤水导入口14b位于水路盖3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图示左侧),在水路盖30的侧壁33b,向另一侧延伸后在中途向一侧延伸从而呈弯曲状地形成(参照图8、图9)。由此,在排出口31的一侧(图6的左侧)的端部31a(参照图4),能够从该端部31a向外侧排出洗涤水。此外,关于排出口31的另一侧(图6的右侧)的端部,因为洗涤水从左侧(一侧)流入,所以在排出口31的另一侧(图6的右侧)的端部31b(参照图4),能够从该端部31b向外侧排出洗涤水。这样,通过与排出口31的左右端部31a、31b(参照图4)相比向更外侧排出洗涤水,能够以与排出口31大致相同的宽度使水到达洗涤物。从而,能够使洗涤水毫无遗漏地散布至洗涤物全体。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变更。其中,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左端(宽度 方向的一端一侧)设置洗涤水导入口14b的水路盖3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左端,如果能够形成宽度宽(最大宽度Wmax的一半以上)的排出口31,则也可以是右端(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一侧),还可以是中央(宽度方向的中间)。在设置于右端的情况下,能够采用与本实施方式左右相反的形状而构成,在设置于中央的情况下,能够采用以水路盖30的中央为基准左右对称的形状而构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形成有连成一个的排出口3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排出口31在宽度方向的中途被分割的结构。并且,分割的数量不限定于2个,也可以分割为3个以上。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直线状地形成排出口3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排出口31弯曲为弓形的形状,还可以是波形形状。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以在洗涤物投入口14a中的直线部14a1形成了一个排出口3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直线部14a2或圆弧部14a3、14a4形成排出口31。

Claims (5)

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槽;
内槽,其能够自由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外槽内;
旋转叶片盘,其能够自由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内槽内的底部;
循环泵,其汲取在所述外槽的底部蓄积的洗涤水,使洗涤水返回至所述内槽内从而使洗涤水循环;和
水路部,其从洗涤水导入口导入由所述循环泵循环的洗涤水,并具有使洗涤水返回至所述内槽内的返回口,
所述返回口的宽度比所述洗涤水导入口的宽度大,
驱动所述循环泵,使循环流量为30L/min以上,
所述水路部具有突部,所述突部对从所述洗涤水导入口导入的洗涤水进行引导,使得从所述返回口散布的洗涤水的宽度扩展,
所述突部具有第一引导突起和第二引导突起,所述第二引导突起形成在从所述洗涤水导入口起比所述第一引导突起远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引导突起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引导突起的长度长,所述第一引导突起的高度比所述第二引导突起的高度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返回口具有对所述内槽投入洗涤物的投入口的最大宽度的一半以上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流量为30L/min以上时,所述循环泵的电动机的转速一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循环泵的上游侧设置有异物收集器,
所述异物收集器由栅格状的过滤部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循环流量为40L/min以上、50L/min以下。
CN201510165670.3A 2014-05-20 2015-04-09 洗衣机 Active CN1050886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3919 2014-05-20
JP2014103919A JP5932884B2 (ja) 2014-05-20 2014-05-20 洗濯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8611A CN105088611A (zh) 2015-11-25
CN105088611B true CN105088611B (zh) 2017-09-05

Family

ID=54569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5670.3A Active CN105088611B (zh) 2014-05-20 2015-04-09 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32884B2 (zh)
CN (1) CN105088611B (zh)
TW (1) TWI5852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2245B2 (ja) * 2017-04-10 2020-06-17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7097546B2 (ja) * 2017-12-26 2022-07-08 青島海爾洗衣机有限公司 洗濯機
CN110409139A (zh) * 2018-04-28 2019-11-05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过滤装置及衣物洗涤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8275U (zh) * 1973-01-29 1974-10-09
JPS539166Y2 (zh) * 1973-06-20 1978-03-10
JPS607676Y2 (ja) * 1980-09-19 1985-03-1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脱水機の給水装置
JPS602282A (ja) * 1984-05-22 1985-01-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一槽式脱水洗濯機
JP3099972B2 (ja) * 1991-03-15 2000-10-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全自動洗濯機のリントフィルター装置
JP3585582B2 (ja) * 1995-04-21 2004-1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H0956985A (ja) * 1995-08-21 1997-03-04 Hitachi Ltd 全自動洗濯機
JPH10137488A (ja) * 1996-11-15 1998-05-26 Keiyo Clean Life Kk 脱水洗濯機
JP3814897B2 (ja) * 1996-11-27 2006-08-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2002018189A (ja) * 2000-07-06 2002-01-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洗濯機
KR100720574B1 (ko) * 2003-10-17 2007-05-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CN100540783C (zh) * 2004-02-26 2009-09-16 海尔集团公司 内循环喷淋洗衣方法及其洗衣机
JP2005304716A (ja) * 2004-04-20 2005-11-04 Hitachi Ltd 電気洗濯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17181A (ja) 2015-12-07
CN105088611A (zh) 2015-11-25
TW201544650A (zh) 2015-12-01
JP5932884B2 (ja) 2016-06-08
TWI585265B (zh)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8965B (zh) 洗衣机和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CN106480676B (zh) 干衣机和用于干衣机的蒸发器组件
TWI539057B (zh) washing machine
CN103422317B (zh) 电动洗衣机
CN100513675C (zh) 洗涤干燥机
CN105040346B (zh) 电动洗衣机
CN105755742A (zh) 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880564B (zh) 洗衣机
CN109750443B (zh) 洗衣干燥机
CN105088611B (zh) 洗衣机
TW201100601A (en) Washing machine
CN102747582A (zh) 洗衣机
CN104233719B (zh) 洗衣机
CN103981674A (zh) 立式洗衣烘干机
JP2006247062A (ja) 洗濯機
CN105839338A (zh) 波轮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JP4425767B2 (ja) 洗濯機
JP4720055B2 (ja) 洗濯機
JP4978731B2 (ja) 洗濯機
WO2010012357A1 (en) Washer dryer with integrated condenser to the washing group
JP2006149788A (ja) 洗濯機
JP2005110753A (ja) 洗濯機
JP6670711B2 (ja) 洗濯機
JP2013052055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6296544B2 (ja) 洗濯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