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3386A - 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83386A
CN105083386A CN201510239431.8A CN201510239431A CN105083386A CN 105083386 A CN105083386 A CN 105083386A CN 201510239431 A CN201510239431 A CN 201510239431A CN 105083386 A CN105083386 A CN 105083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ing
cylindrical portion
transom
patchhole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94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83386B (zh
Inventor
安井洋介
时松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83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3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83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33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02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 F16F1/04Wound springs
    • F16F1/12Attachments or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2Attachment or adjustment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16F1/3732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having an annular or the like shape, e.g. grommet-type resilient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005Attachment, e.g. to facilitate mounting onto confer adjusta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45Flexibly connected rigid members
    • Y10T403/459Helical spring type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pring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构件和环状的衬套。所述连接构件具有插入孔。所述衬套压配合到所述插入孔中。所述施力构件包括插入所述衬套的内侧的连接部。所述衬套具有布置在所述插入孔中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插入孔外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

Description

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诸如卷簧的施力构件经由衬套连接至连接构件的结构。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2009-142484的日本特开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将金属反向弹簧连接至埋置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中的金属框架的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布置在具有插入孔的框架中的塑料衬套。所述反向弹簧经由所述衬套连接至所述框架。
其他常规的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例如,在图20和图21中示出的结构。在该连接结构中,如在图20中示出的,施力构件110的连接部111插入形成在板状的连接构件100中的插入孔101。施力构件110因此连接至连接构件100。衬套120连接至插入孔101。衬套120包括第一衬套形成构件121和第二衬套形成构件122。
参照图20,第一衬套形成构件121包括第一圆筒部121a和凸缘部。所述第一圆筒部121a从在图20中所观察的下方压配合到连接构件100的插入孔101中。所述凸缘部从第一圆筒部121a的基端(如在附图中所观察的下端部)延伸。第二衬套形成构件122具有第二圆筒部122a和凸缘部122b。所述第二圆筒部122a从连接构件100的上方(从在图20中所观察到的上方)装配到第一圆筒部121a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凸缘部122b从第二圆筒部122a的基端(如在附图中所观察到的上端部)延伸。如在图21中示出的,多个通孔122c在连接至第二圆筒部122a的凸缘部122b的径向内侧沿圆周方向形成并布置。
参照图20,施力构件110的连接部111插入第二圆筒部122a的内侧。由于连接部111是弯曲的,因此连接部111接触第二圆筒部122a的相反的轴向端部的内侧表面。
在图20和图21示出的连接结构中,由施力构件110施加到衬套120的过度的负荷可能使接触段123变形,其中,接触段123中的每一个均为第二衬套形成构件122的接触施力构件110的连接部111的部分。例如,如在图21中示出的,连接部111可接触第二圆筒部122a的基端的内圆周表面,并且插入孔122c中的一个可位于接触段123的径向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连接部111向接触段123中的一个施加过度的负荷,连接部111的负荷使接触段123沿径向向外变形,因此引起连接部111侵入第二衬套形成构件122。在该状态下,当连接部111在由图21中的虚线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上移动时,由连接部111的这样的移动所产生的力可作用于第二衬套形成构件122,因此引起衬套120与连接部111同步旋转。这可能引起衬套120在连接构件100上滑动,从而由于这样的滑动而产生噪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其能够通过抑制施力构件的连接部与衬套同步旋转而抑制衬套与连接构件之间产生噪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了一种包括连接构件和环状的衬套的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构件具有插入孔。所述衬套压配合到所述插入孔中。所述施力构件包括插入所述衬套的内侧的连接部。所述衬套具有布置在所述插入孔中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插入孔外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
结合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的其他方案和优点将从下述的描述中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当前优选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连同附图,可最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的构造以及连接结构的连接构件所固定至的后备箱铰链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在图1中示出的连接构件的一部分、卷簧的一部分以及衬套的剖面图;
图3为示出第一衬套形成构件和第二衬套形成构件处于接合至连接构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为示出图3的第一衬套形成构件的立体图;
图5为示出从不同于图4的观察角度的另一角度观察的第一衬套形成构件的立体图;
图6为示出图3的第一衬套形成构件的平面图;
图7为示出从图6的相反侧观察的第一衬套形成构件的平面图;
图8为沿图6的线8-8剖切的剖面图;
图9为示出在图3中示出的第二衬套形成构件的立体图;
图10为从不同于图9的观察角度的另一角度观察的第二衬套形成构件的立体图;
图11为示出在图2中示出的第二衬套形成构件的平面图;
图12为示出从图11的相反侧观察的第二衬套形成构件的平面图;
图13为沿图11的线13-13剖切的剖面图;
图14为示出卷簧的连接部处于接合至衬套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5为示出卷簧的连接部处于接合至比较例中的衬套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6为示出卷簧的连接部处于随着后备箱铰链枢转而在衬套的内圆周表面上沿圆周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7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的一部分、卷簧的一部分以及衬套的剖面图;
图18为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的一部分、卷簧的一部分以及衬套的剖面图;
图19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的一部分、卷簧的一部分以及衬套的剖面图;
图20为示出常规的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的连接构件的一部分、卷簧的一部分以及衬套的剖面图;以及
图21为示意性地示出图20中示出的卷簧的连接部分处于侵入衬套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照图1至图16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
如在图1中示出的,在第一实施例中,作为“施力构件”的示例的卷簧12经由连接结构被连接至用于车辆的基本上L形的后备箱铰链10。后备箱铰链10由被未示出的车身支撑的轴11枢转地支撑。由金属片构造的连接构件20被固定至后备箱铰链10。卷簧12具有由车身支撑的端部以及具有连接至连接构件20的连接部12a的相反的端部。连接构件20的厚度方向基本上与轴11的延伸方向一致。
如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连接构件20包括位于连接构件20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反侧的第一表面22(如在图2中所观察到的下表面)和第二表面23(如在附图中观察到的上表面)。连接构件20还具有延伸穿过连接构件20的插入孔21。所述插入孔21在第一表面22和第二表面23均具有开口。
环状的衬套30压配合到连接构件20的插入孔21中。衬套30由塑料形成。卷簧12的连接部12a插入到衬套30的内侧,从而将卷簧12连接至连接构件20。参照图1,当后备箱铰链10绕轴11枢转时,卷簧12延伸或者收缩,并且卷簧12的连接部12a沿衬套30的圆周方向在衬套30的内圆周表面上移动。当卷簧12进一步延伸时,由卷簧12施加到衬套30的负荷增加。衬套30的轴向方向与连接构件20的厚度方向一致。此后,衬套30的轴向方向将被称为“轴向方向X”。衬套30包括接纳卷簧12的连接部12a的接纳孔31。
现将参照图2至图15描述衬套30。
如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衬套30包括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和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参照图3,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从下方连接至连接构件20,而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从上方连接至连接构件20。
此后,将参照图2至图8描述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如在图2至图5中示出的,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具有第一圆筒部51和环形的第一边缘部41。所述第一边缘部41从所述第一圆筒部51的基端(如在图3中观察到的下端部)延伸并且布置在第一圆筒部51的径向外侧。参照图2,第一圆筒部51压配合在连接构件20的插入孔21中。布置在插入孔21中的第一圆筒部51的外圆周表面52与形成连接构件20中的插入孔21的内圆周表面24保持紧密接触。
如在图4、图5以及图8中示出的,环形的阻挡部53形成在第一圆筒部51的远侧部(如在图8中观察到的上端部)的内圆周表面中,并且在内圆周表面的整个圆周范围内延伸。作为阻挡部53的厚度的阻挡部53的径向长度从远侧端向第一圆筒部51的基端增加。
参照图2、图3以及图8,第一边缘部41接触连接构件20的第一表面22。参照图5、图6以及图8,第一圆筒部51的外圆周表面与第一边缘部41的面向外圆周表面的表面形成环形的沟槽部42。第一圆筒部51的外径等于插入孔21的直径。当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连接至连接构件20时,所述沟槽部42的上开口由此被连接构件20封堵。如在图6和图7中示出的,定位切口部43形成在第一边缘部41的外圆周部中。切口部43具有通过去掉第一边缘部41的表面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形状。
现将参照图2、图3以及图9至图13描述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如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包括第二圆筒部71和环形的第二边缘部61。所述第二边缘部61从所述第二圆筒部71的基端(如在图3中观察到的上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当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连接至连接构件20时,第二边缘部61接触连接构件20的第二表面23。参照图2、图12以及图13,环形的容纳沟槽62形成在第二边缘部61的面向连接构件20的表面中。如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的第一圆筒部51的远侧端插入所述容纳沟槽62。
参照图9至图12,多个(四个)通孔63形成在第二边缘部61的径向内部部分并且在圆周方向上以相等的间隔隔开。每个通孔63在容纳沟槽62的底面中具有开口。通孔63的数量可以是除了四个以外的任何适当的数量(例如,三个或五个)。
如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定位切口部64形成在第二边缘部61的外圆周部中。像第一边缘部41的切口部43一样,第二边缘部61的切口部64具有通过去掉第二边缘部61的表面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形状。形成在第二边缘部61中的切口部64使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能够接合至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以便例如,切口部64布置在与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的切口部43的位置一致的圆周位置。
参照图2,第二圆筒部71装配在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的第一圆筒部51的内侧中。在这种状态下,第二圆筒部71的外圆周表面接触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的阻挡部53的具有最小内径的部分。
如在图10至图12中示出的,多个(四个)突起部72从第二圆筒部71的远侧端(如在图10中观察到的上端部)的外圆周表面突出,并且在圆周方向上以相等的间隔隔开。作为突起部72的厚度的每个突起部72的径向长度从远侧端向第二圆筒部71的基端增加。参照图11,每个突起部72的圆周位置与形成在第二边缘部61中的对应的通孔63的圆周位置一致。
如在图2中示出的,当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接合至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时,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的第二圆筒部71从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的第一圆筒部51的远侧开口(如在图2中观察到的上开口)插入。随后,在第二圆筒部71的突起部72通过第一圆筒部51的阻挡部53后,突起部72位于阻挡部53的下方并因此被阻挡部53阻挡。这限制了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相对于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在轴向方向X上的位移。
如在图2和图13中示出的,第二圆筒部71包括布置在连接构件20的插入孔21中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插入孔21外侧的第二部分。“布置在插入孔21中”的第一部分指的是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插入孔21的部分,或者更具体地,指的是第二圆筒部71的位于与插入孔21在轴向方向X上的位置一致的位置的部分。第二部分也可以是指除了第一部分以外的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每个第二部分的内径。当第二圆筒部71的径向长度被定义为“第二圆筒部71的厚度”时,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第一部分的厚度大于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第二部分的厚度。
具体地,当第一表面22与第二表面23之间的在轴向方向X上的中间位置被定义为“连接构件20的中间位置”时,第二圆筒部71的内径在连接构件20的中间位置变为最小。此外,随着从连接构件20的中间位置的距离在轴向方向X上增加,第二圆筒部71的内径增加。即,随着从插入孔21的对应的开口21a(参见图3)的距离在轴向方向X上增加,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每个第二部分的内径增加。此外,在每个第二部分中,随着从插入孔21的对应的开口21a的距离在轴向方向X上增加,第二圆筒部71的内径的变化率相对于在轴向方向X上的位置的变化减小,也就是,第二圆筒部71的内径在轴向方向X上的变化率减小。
参照图2,卷簧12的连接部12a插入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的内侧。即,第二圆筒部71的内侧起到衬套30的接纳孔31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圆筒部71的内径在与第一边缘部41和第二边缘部61之间的在轴向方向X上的位置对应的部分变为最小。第二圆筒部71通过第二圆筒部71的具有最小内径的部分支撑连接部12a。即,第二圆筒部71的具有最小内径的部分,换言之,第一部分,起到用于支撑连接部12a的支撑段73的作用。
此后将参照图14和图15描述将连接部12a连接至衬套30的连接模式。图14示出了连接部12a处于连接至第一实施例的衬套30的状态。图15示出了连接部12a处于连接至比较例的衬套30A的状态。
如在图15中示出的,在比较例的衬套30A中,第二圆筒部71A的内径在轴向方向X上的变化率在第二圆筒部71A的开口端附近是大的。衬套30A的位于相反的开口端附近的内圆周边缘因此被温和地弯曲。这使得当操作者搜寻开口时,对操作者而言难以定位衬套30A的开口。结果,操作者不能容易地将连接部12a的远侧端插入到衬套30A的接纳孔31中。
相比之下,如在图14中示出的,在第一实施例的衬套30中,与在图15中示出的对比例的衬套30A不同,第二圆筒部71的内径在轴向方向X上的变化率向第二圆筒部71的开口端减小。衬套30的位于相反的开口端附近的内圆周边缘因此相对地有棱角。结果,即使衬套30被布置在使得不能容易地视觉定位衬套30的位置,也能允许当操作者搜寻开口时,操作者容易地定位衬套30的开口。因此允许操作者容易地将连接部12a的远侧端插入到衬套30的接纳孔31中。
此后将参照图16描述连接结构的用于枢转后备箱铰链10的操作。
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的支撑段73支撑卷簧12的连接部12a。负荷因此由卷簧12施加至支撑段73。支撑段73由在插入孔21中的第一圆筒部51从径向外侧支撑。在插入孔21中的第一圆筒部51的外圆周表面52与连接构件20的内圆周表面24保持紧密接触(参见图2)。即,通过第一圆筒部51和连接构件20限制了支撑段73的径向向外的变形。结果,卷簧12的连接部12a几乎不会侵入支撑连接部12a的支撑段73。
结果,当后备箱铰链10被枢转并且卷簧12的连接部12a沿衬套30的圆周方向在衬套30的内圆周表面上移动时,由连接部12a的这样的移动产生的力几乎不会传递至第二圆筒部71。如在图16中示出的,因此引起连接部12a在第二圆筒部71的内圆周表面上滑动。这抑制了衬套30与连接部12a同步旋转。衬套30因此不会相对于连接构件20旋转。
上述构造实现了以下优点。
(1)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布置在插入孔21中的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位于插入孔21外侧的每个第二部分的内径。第二圆筒部71因此通过第二圆筒部71的具有最小内径的部分或者该部分的附近支撑卷簧12的连接部12a。这抑制了连接部12a在第二圆筒部71的具有相对大的内径的开口端中的一个对应的开口端的附近的支撑。而且,布置在第二圆筒部71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圆筒部51压配合到插入孔21中。因此,当第二圆筒部71接纳来自卷簧12的负荷时,通过第一圆筒部51与连接构件20抑制了第二圆筒部71的支撑段73的径向向外的位移。连接部12a几乎不会侵入第二圆筒部71。结果,当连接部12a沿衬套30的圆周方向在衬套30的内圆周表面上移动时,由连接部12a的这样的移动产生的力不会容易地传递至第二圆筒部71,或者换言之,不会容易地传递至衬套30。这抑制了衬套30与连接部12a同步旋转,因此抑制了衬套30相对于连接构件20的滑动。因此,通过抑制衬套30与连接部12a同步旋转,抑制了衬套30和连接构件20之间的噪音产生。
(2)在第一实施例中,随着从插入孔21的开口21a的在轴向方向X上的距离增加,第二圆筒部71的内径增加。换言之,随着从第二圆筒部71的开口端的在轴向方向X上的距离增加,第二圆筒部71的内径减小。因此,当卷簧12的连接部12a接纳在衬套30的接纳孔31中时,连接部12a的远侧端在衬套30的内圆周表面上移动,或者换言之,在第二圆筒部71的内圆周表面上移动,并且连接部12a的远侧端由第二圆筒部71的内圆周表面引导朝向衬套30的轴线。结果,连接部12a平滑地连接至连接构件20。
(3)在每个第二部分中,随着从插入孔21的对应的开口21a的距离增加,第二圆筒部71的内径在轴向方向X上的变化率减小。因此,与在第二部分中随着从插入孔21的对应的开口21a的距离增加而第二圆筒部71的内径在轴向方向X上的变化率不变或者增加的情况相比,环状的衬套30的相反的开口端的内圆周边缘为具有棱角的。结果,当卷簧12的连接部12a连接至连接构件20时,操作者通过搜寻能够容易地定位连接至连接构件20的衬套30的开口。这允许操作者容易地将连接部12a插入到衬套30的接纳孔31中。
上述实施例可进行如下的变型。
优选对应衬套30连接至连接构件20的连接模式,根据需要对第二圆筒部71(衬套30)的具有最小内径的部分进行变型。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在图2中示出的,连接构件20稍稍位于衬套30的在轴向方向X上的中间位置的上方。衬套30的具有最小内径的部分因此稍稍布置在第二圆筒部71的在轴向方向X上的中间的上方。然而,如在图17所示出的第二实施例中,如果连接构件20位于衬套的在轴向方向X上的中间的下方,衬套30的具有最小内径的部分可布置在衬套30的在轴向方向X上的中间的下方。即使在该构造中,也能通过形成第二圆筒部71以便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每个第二部分的内径,获得与优点(1)等同的优点。
只要卷簧12的连接部12a能够插入第二圆筒部71的内侧,就可以根据需要对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第一部分的内径进行变型。例如,如在图18所示出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圆筒部71的最小内径可基本上等于连接部12a的直径。通过该构造也获得了与优点(1)等同的优点。
不管在轴向方向X上的位置,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第一部分的内径可不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通过形成第二圆筒部71以便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每个第二部分的内径,获得与优点(1)等同的优点。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二部分中,随着从插入孔21的对应的开口21a的距离增加,第二圆筒部71的内径在轴向方向X上的变化率减小。然而,只要第二圆筒部71形成为使得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每个第二部分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第一部分的内径,例如在图19所示出的第四实施例中,不管在轴向方向X上的位置,在每个第二部分中,第二圆筒部71的内径在轴向方向X上的变化率可不变。而且,如在图15所示出的比较例中,随着从插入孔21的对应的开口21a的距离增加,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每个第二部分的内径在轴向方向X上的变化率可增加。即使在这些构造中,也能通过形成第二圆筒部71以便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第二圆筒部71的对应每个第二部分的内径,获得与优点(1)等同的优点。
环形的肋部可形成在第二圆筒部71的内圆周表面上,并且在整个内圆周表面的范围内延伸,以便肋部布置在第二圆筒部71的第一部分中。在这种情况下,卷簧12的连接部12a由肋部支撑,并且肋部接纳来自连接部12a的负荷。通过第一圆筒部51和连接构件20抑制了肋部的沿径向向外的位移。结果,获得了与优点(1)等同的优点。
只要压配合在插入孔21中的衬套在轴向方向X上不移动,在第一衬套形成构件40和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中对应的一个中,边缘部41和边缘部61可全部省略。
衬套可由单个的形成构件构造。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通过形成衬套以便衬套的对应衬套的布置在插入孔21中的部分的内径小于衬套的对应衬套的位于插入孔21外侧的部分的内径,获得与优点(1)等同的优点。
通孔63不必必须形成在第二衬套形成构件60的第二边缘部61中。
连接构件20可连接至除了后备箱铰链10以外的任何其他合适的构件,只要所述其他构件绕轴枢转。
因此,当前的示例和实施例将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并且本发明也不限于此处给出的细节,而是可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等同方式内进行变型。

Claims (4)

1.一种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其包括:
连接构件,其具有插入孔;以及
环状的衬套,其压配合到所述插入孔中,其中
所述施力构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衬套的内侧,
所述衬套具有布置在所述插入孔中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插入孔外侧的第二部分,并且
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插入孔具有开口,并且
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内径随着与所述插入孔的所述开口在所述连接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内径的变化率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在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位置的变化,随着与所述插入孔的所述开口在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连接部的支撑段。
CN201510239431.8A 2014-05-16 2015-05-12 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833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2326A JP5929962B2 (ja) 2014-05-16 2014-05-16 付勢部材の取付構造
JP2014-102326 2014-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3386A true CN105083386A (zh) 2015-11-25
CN105083386B CN105083386B (zh) 2017-07-07

Family

ID=5318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943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83386B (zh) 2014-05-16 2015-05-12 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46704B2 (zh)
EP (1) EP2949960B1 (zh)
JP (1) JP5929962B2 (zh)
CN (1) CN1050833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1168A (zh) * 2020-06-29 2020-09-15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罩盖组件、尾门铰链饰板结构及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85298B1 (ko) * 2014-08-18 2015-01-23 최훈식 장신구 조립체
US9982803B2 (en) * 2015-05-27 2018-05-29 Brian Michael Kipp Gripp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CN114981558A (zh) * 2020-04-02 2022-08-30 Nok株式会社 防振衬套
US11807175B2 (en) * 2021-10-08 2023-11-07 Safran Cabin Germany Gmbh Cable harness grommet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0106A (en) * 1981-06-15 1984-04-03 Agfa-Gevaert Aktiengesellschaft Magnetic orientation system
JPS5938614Y2 (ja) * 1981-06-26 1984-10-27 株式会社 大井製作所 ロツド連結用プツシユ
WO1989009900A1 (en) * 1988-04-15 1989-10-19 Austin Rover Group Limited A seal
US20050172453A1 (en) * 2004-02-09 2005-08-11 M & C Corporation Single pivot hinge with integral coil spring assist
JP2006292032A (ja) * 2005-04-08 2006-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防振部材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9142484A (ja) * 2007-12-14 2009-07-02 Toyota Boshoku Corp バックバネの取付け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27023A (en) * 1924-04-10 1925-02-17 John A Bowden Bell-cord thimble
US3016562A (en) * 1958-09-08 1962-01-16 William P Reid Grommet
US3091795A (en) * 1960-08-05 1963-06-04 Gilbert G Budwig Grommet
US4033535A (en) * 1973-05-18 1977-07-05 Eaton Corporation Strain-relief bushing
JPS53112674U (zh) * 1977-02-16 1978-09-08
JPS63112919U (zh) * 1987-01-19 1988-07-20
US5069586A (en) * 1990-08-27 1991-12-03 Casey Marion B Self-locking two-part grommet
US5093957A (en) * 1991-07-08 1992-03-10 Atr International, Inc. Compression fitting for use in a two-sided honeycomb panel
DE4129644A1 (de) * 1991-09-06 1993-03-1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Spurhebel-federbeineinheit fuer eine obenliegende lenk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US5687453A (en) * 1995-04-17 1997-11-18 Chrysler Corporation Grounding washer and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ve hinge joints
US6485241B1 (en) * 1996-01-03 2002-11-26 J. Craig Oxford Surface mount ring assembly for loudspeaker
SE510961C2 (sv) * 1997-11-20 1999-07-12 Volvo Ab Anordning vid ryggstöd till ett fordonssäte
US6061870A (en) * 1998-01-07 2000-05-16 The Burton Corporation Bushing system
DE20113595U1 (de) 2001-08-16 2002-03-14 Guter August Sicherungsring-Haltevorrichtung für Zugfedern
JP4188002B2 (ja) * 2002-05-29 2008-11-26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スリーブ
JP2007211904A (ja) * 2006-02-09 2007-08-2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防振装置
US20080163453A1 (en) * 2007-01-09 2008-07-10 Jerry Joseph Bushing for suspension system
JP2008291973A (ja) * 2007-05-28 2008-12-0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防振装置
US8096017B2 (en) * 2008-10-27 2012-01-17 J. Van Walraven Holding Bv Grommet for metal stud
US8409395B2 (en) * 2010-01-07 2013-04-02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Composite panel insert ring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0106A (en) * 1981-06-15 1984-04-03 Agfa-Gevaert Aktiengesellschaft Magnetic orientation system
JPS5938614Y2 (ja) * 1981-06-26 1984-10-27 株式会社 大井製作所 ロツド連結用プツシユ
WO1989009900A1 (en) * 1988-04-15 1989-10-19 Austin Rover Group Limited A seal
US20050172453A1 (en) * 2004-02-09 2005-08-11 M & C Corporation Single pivot hinge with integral coil spring assist
JP2006292032A (ja) * 2005-04-08 2006-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防振部材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9142484A (ja) * 2007-12-14 2009-07-02 Toyota Boshoku Corp バックバネの取付け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1168A (zh) * 2020-06-29 2020-09-15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罩盖组件、尾门铰链饰板结构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30472A1 (en) 2015-11-19
EP2949960A3 (en) 2016-05-11
CN105083386B (zh) 2017-07-07
EP2949960B1 (en) 2019-03-06
US9546704B2 (en) 2017-01-17
JP2015218802A (ja) 2015-12-07
JP5929962B2 (ja) 2016-06-08
EP2949960A2 (en)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3386A (zh) 用于施力构件的连接结构
CN103140383B (zh) 护环
US9263920B2 (en) Permanent magnet rotor
CN103890439B (zh) 弹簧座构件和装备有该构件的弹簧组件
CN104806634A (zh) 衬套轴承的结构
US9979258B2 (en) Vibration motor
EP1662187A1 (en) Resin joint boot
US9249832B2 (en) Ring-shaped rolling bearing cage
CN102005671A (zh) 插头防脱构造
CA2504180A1 (en) Spectacle frame and lens hanger
JP7103818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US9349518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11929658B2 (en) Housing for an electric motor
JP2015220171A (ja) 防水栓
KR101478923B1 (ko) 퀵 커넥터
JP2016125625A (ja) ダストカバー
US20190111868A1 (en) Grommet
US20190368523A1 (en) Mount assembly with clip
JP6068990B2 (ja) 液面レベルセンサの取付構造、及び液面レベルセンサ
JPWO2019189281A1 (ja) コイルばね組立体
CN106151244A (zh) 弹性挡圈及弹性挡圈安装装置
KR20180020192A (ko) 리니어 진동모터.
CN109391866A (zh) 耳机中的通气路径形成结构以及耳机
CN106877035B (zh) 数据线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KR200415560Y1 (ko) 선접촉 래치구조를 갖는 단말기용 소형안테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