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5671A - 插头防脱构造 - Google Patents

插头防脱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5671A
CN102005671A CN2010102487818A CN201010248781A CN102005671A CN 102005671 A CN102005671 A CN 102005671A CN 2010102487818 A CN2010102487818 A CN 2010102487818A CN 201010248781 A CN201010248781 A CN 201010248781A CN 102005671 A CN102005671 A CN 102005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pressed
elastic
maintaining par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87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5671B (zh
Inventor
泽田茂
松冈和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lan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olan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land Corp filed Critical Rolan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05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5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5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56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01R13/6395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for wall or panel outl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头防脱构造,该插头防脱构造能够使插头和插座的各部件间的组装精度留有余地并能够提高通用性。插头固定件(100)主要具备由ABS树脂构成的框部(60)和由合成橡胶构成的弹性部(70)。因而,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插头固定件(100)。另外,在将插头固定件(100)安装到壳体(4)时,即使插头固定件(100)与插头(2)和插座(3)的同轴度精度产生误差,也能够使弹性部(70)进行弹性变形,并且修正同轴度的误差,所以能够使插头固定件(100)、插头(2)以及插座(3)的各部件间的组装精度留有余地。因而,没有必要在框部(60)的安装时高度地设定同轴度精度,所以,能够高效地安装插头固定件(100)。

Description

插头防脱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头防脱构造,尤其涉及能够使插头和插座的各部件之间的组装精度留有余地,并能够提高通用性的插头防脱构造。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众所周知,当在一个电气设备和其他的电气设备之间进行电气信号的交换时,通过将设置于一个电气设备上的插头嵌合在设置于其他的电气设备上的插座中而进行电气信号的交换。
然而,由于制造阶段的制造误差或者反复的使用所导致的插头或者插座的损耗,有时候插头和插座的嵌合变得松动,容易从插座拔出插头。因此,公开了一种通过将插头固定在收容插座的壳体中,使得难以从插座中拔出插头的技术。
例如,如日本实用新型公开昭61-79474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其插头安装构造(插头防脱构造)为,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主体(壳体)的一部分形成弹性受部,该弹性受部由切口部和连接部构成,该切口部为环状,在其周围具有减重部且按照一定间隔切去一部分,该连接部将该切口部的大致相对面侧与主体连接,并且,该弹性受部的内径小于插头的外径尺寸。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公开昭61-79474号公报(例如,第3图等)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插头安装构造中,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主体形成有弹性受部。与橡胶等的弹性材料相比,合成树脂难以弹性变形,所以,如果弹性受部与插头和插座的同轴度产生误差,则恐怕不能够将插头与插座连接,或者因强硬地将插头与插座连接而使得弹性受部破损。因此,在壳体形成插头安装构造时,由于在弹性受部与插头和插座之间要求高度的同轴度精度,所以,存在着必须严格地设定弹性受部、插头以及插座的各部件间的组装精度的问题。而且,由于弹性受部形成在主体的一部分上,所以,因收容在主体内部的电气设备的构造而必须再次设计弹性受部,存在着通用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插头和插座的各部件间的组装精度留有余地,并能够提高通用性的插头防脱构造。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插头防脱构造,在具备插头端子和被覆该插头端子的一部分的插头保持部的插头连接到配设于壳体的内侧的插座的情况下,通过保持上述插头保持部,防止上述插头从上述插座脱离,该插头防脱构造具备:圆环状的弹性部,由弹性材料构成,且上述插头保持部被压入该圆环状的弹性部;以及框部,环绕在该弹性部的外周侧,由比上述弹性部更加硬质的材料构成,并且,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壳体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插头防脱构造,由于具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圆环状的弹性部,而插头保持部被压入该圆环状的弹性部,所以在将插头与插座连接时,通过将插头保持部压入弹性部,从而能够使弹性部进行弹性变形。因而,插头保持部通过弹性部的弹性力而被压接到弹性部,所以可靠地固定插头保持部,能够抑制插头违反使用者的意图而从插座脱离。
另外,由于框部环绕在弹性部的外周侧,所以通过将框部安装到壳体,与将弹性部安装到壳体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的效果。此外,在将框部安装到壳体上时,即使在弹性部与插头和插座的同轴度精度产生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弹性部进行弹性变形而修正同轴度的误差,所以能够使插头和插座的各部件间的组装精度留有余地。因而,没有必要在框部的安装时高度地设定同轴度精度,所以具有能够高效地安装框部的效果。
而且,由于框部安装在壳体的外侧,所以能够与收容在壳体内部的构成电气设备的部件的配置无关地安装框部。因而,不仅能够在产品的制造阶段进行安装,也能够随后对已经完成的产品进行安装,所以具有能够提高通用性的效果。另外,即使在使用者不具有与收容在壳体内的电气设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也具有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该使用者自己取下框部的效果。
而且,由于弹性部由弹性材料构成,所以与现有技术的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情况相比,即使反复使用,也难以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具有能够更长地保持插头保持部的保持力的效果。
此外,弹性部也可以具备:多个弹性突起部,从内周面侧向径向内侧凸出设置且各凸端部分被压接到插头保持部的外周面;以及多个弹性非突起部,在轴向视图中形成于相邻的弹性突起部之间,连接各凹端部分的假想圆形成为直径比作为连接上述插头保持部的最外形部分的假想圆的保持部假想圆的直径大,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还能够使弹性突起部容易向形成有弹性非突起部的侧进行弹性变形。
即,在将插头保持部压入弹性部时,插头保持部的外周面压接到弹性突起部。这时,由于轴向视图中形成于相邻的弹性突起部之间的弹性非突起部未被压接到插头保持部的外周面,所以在相邻的弹性突起部之间形成有空间。因而,当将插头保持部压接固定在弹性部时,弹性突起部容易向配设有弹性非突起部的侧进行弹性变形,所以具有能够确保可修正弹性部与插头和插座的同轴度的能够的误差的范围更大的效果。
另外,框部也可以具备第1限制壁,该第1限制壁从内周面侧向径向内侧凸出设置,并且,抵接于弹性部向着壳体的安装面侧的底面,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在将插头保持部压入弹性部时,能够利用第1限制壁来限制弹性部向着壳体侧的弹性变形量。即,如果弹性部向着壳体侧进行弹性变形,则弹性部的回复力作为将连接于插座的插头端子向插头保持部侧压回的力而起作用。相对于此,通过利用第1限制壁来限制弹性部向壳体侧进行弹性变形的量,从而能够相应地抑制弹性部的回复力,所以具有能够防止插头从插座脱离的效果。另外,在接合弹性部和框部时,能够将弹性部向着壳体的安装面侧的底面和第1限制壁接合。因而,能够确保弹性部和框部的接合面积大,所以具有能够更加可靠地向框部固定弹性部的效果。
另外,第1限制壁也可以沿周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多个,并且,在周方向上的相位与多个各弹性非突起部一致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多个,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能够利用第1限制壁来防止弹性突起部的弹性变形被限制。因而,在将插头保持部压入弹性部时,存在着能够限制弹性部向着壳体侧进行弹性变形,并且使弹性突起部容易进行弹性变形而可靠地压接固定插头保持部的效果。
另外,框部也可以具备第2限制壁,该第2限制壁在轴向视图中形成于弹性部的外周面侧,周方向上的相位与多个弹性非突起部一致的部分比周方向上的相位与多个弹性突起部一致的部分更加凹陷设置,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通过预先调整第2限制壁的径向的长度(凸出长度或凹陷深度),能够缩短地形成弹性突起部的向着径向内侧的凸出长度。另一方面,第2限制壁的、周方向上的相位与多个弹性非突起部一致的部分凹陷设置,所以能够使弹性突起部容易向着配设有弹性非突起部的侧进行弹性变形。因而,其效果为容易使弹性突起部进行弹性变形,并且,通过调整第2限制壁的径向的长度,从而容易增减弹性部对插头保持部的保持力。而且,第2限制壁的、周方向上的相位与多个弹性非突起部一致的部分凹陷设置,从而形成凹部和凸部,所以,在将弹性部向着框部接合时,确保第2限制壁和弹性部的外周面的接合面积更大,具有能够将弹性部更可靠地固定在框部的效果。
另外,弹性部也可以在弹性突起部和第2限制壁之间形成有规定间隔的间隙,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能够将弹性突起部向着径向的弹性变形的容易度分为两阶段。即,在将插头保持部向弹性部压入的初期,形成有弹性突起部和第2限制壁之间的间隙,弹性突起部向着径向的变形不被第2限制壁限制,所以具有使弹性突起部容易向着径向变形,容易将插头保持部压入弹性部的效果。然后,如果通过将插头保持部压入弹性部而使得弹性突起部向着径向进行一定量的弹性变形,则弹性突起部和第2限制壁之间的间隙消失,弹性突起部与第2限制壁抵接。由此,当插头保持部压接固定于弹性部时,能够限制弹性突起部向着径向的弹性变形,所以具有能够可靠地压接固定插头保持部的效果。
另外,弹性部中,连接弹性突起部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中的成为插头的压入入口的开口为第1开口,该第1开口的内径可以形成为比保持部假想圆更大,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在将插头保持部压入弹性部时,能够使插头保持部的端面难以接触第1开口的周边部分。因而,通过与插头保持部的接触,具有能够抑制第1开口的周边部分损伤的效果。
另外,连接弹性突起部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中的安装到壳体上的侧的开口为第2开口,该第2开口的内径形成为比保持部假想圆更小,且比插头端子的外径更大,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在弹性突起部中的从连接弹性突起部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的直径形成为比插头保持部的外径更小的部分至第2开口为止的部分,能够可靠地压接固定插头保持部。
而且,连接弹性突起部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也可以从第1开口向着第2开口而逐渐变小,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能够降低弹性突起部被按压到插头保持部的端面时所施加的对弹性突起部的应力。即,例如,在连接弹性突起部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由两个直径构成,该两个直径为由与第1开口的内径相同的一个直径构成的部分和由与第2开口的内径相同的另一直径构成的部分的情况下,由一个直径构成的部分和由另一直径构成的部分的连接设置面面向与第1开口相对的方向。因而,当插头保持部的端面被按压在弹性突起部时,施加在弹性突起部的连接设置面的应力变大,所以容易损伤弹性突起部。相对于此,连接弹性突起部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的直径从第1开口向着第2开口逐渐变小,所以具有能够减小当插头保持部的端面被按压到弹性突起部时所施加的对弹性突起部的应力,且不易损伤弹性突起部的效果。
另外,弹性部也可以具备:第1压入孔,形成在包含上述第1开口的位置;以及第2压入孔,与该第1压入孔连接设置,且形成在包含上述第2开口的位置,第2压入孔的内径逐渐变小的比率形成为比第1压入孔的内径逐渐变小的比率更小,第1压入孔和第2压入孔的连接设置部分的内径形成为比保持部假想圆更小,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与从第1开口到第2开口以一定的比率逐渐缩小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插头保持部和弹性部的内周面的接触面积大。即,与从第1开口到第2开口以一定的比率逐渐缩小的情况相比,形成有比保持部假想圆更小地形成的第2压入孔,相应地能够确保插头保持部和弹性突起部的接触面积大。因而,具有能够利用第1压入孔而使插头保持部的端面和第1开口的周边部分难以接触,并且,利用第2压入孔而更加可靠地压接固定插头保持部的效果。
另外,弹性部也可以形成为第2压入孔的轴方向上的长度比第1压入孔的轴方向上的长度更长,这种情况下,除了上述效果,与第2压入孔的轴方向上的长度比第1压入孔的轴方向上的长度更短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插头保持部和弹性突起部的接触面积更大。因而,具有能够更加可靠地压接固定插头保持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插头防脱构造的立体图,(b)是插头防脱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框部的正视图,(b)是图2(a)的Ⅱb-Ⅱb线处的框部的截面图。
图3(a)是插头固定件的正视图,(b)是插头固定件的背面图,(c)是图3(a)的Ⅲc-Ⅲc线处的插头固定件的截面图。
图4是图3(a)的Ⅳ-Ⅳ线处的插头固定件的截面图。
图5是将插头压入的状态下的插头防脱构造的正视图。
图6(a)是图5的Ⅵa-Ⅵa线处的插头防脱构造的截面图,(b)是图5的Ⅵb-Ⅵb线处的插头防脱构造的截面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固定件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插头防脱构造
100、200:插头固定件
2:插头
21:插头端子
22:插头保持部
3:插座
31:插座端子
4:壳体
60:框部
61:第1限制壁
62:第2限制壁
63:注入槽
70、170:弹性部
71、171:弹性突起部
71a、171a:第1压入孔
71b、171b:第2压入孔
72:弹性非突起部
73:第1开口
74:第2开口
175:间隙
80:安装部
81:螺丝孔
90:旋转防止部
r1:第1开口的内径
r2:第1压入孔和第2压入孔的连接设置部分的内径
r3:第2开口的内径
R1:保持部假想圆的直径
R2:插头端子的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插头防脱构造1的立体图,图1(b)是插头防脱构造1的分解立体图。首先,参照图1,说明一实施方式中的插头防脱构造1和插头固定件100的概略构造。
如图1(a)和图1(b)所示,与插座3连接的插头2被压接固定在安装于壳体4的外部的插头固定件100,由此,插头防脱构造1例如抑制了因具有插头2的接线(图中未显示)挂住障碍物等的理由而导致插头2违反使用者的意图地从插座3脱离。
插头2是用于将接线与电气设备(图中未显示)电连接的部件,主要具备与插座3嵌合的由导体形成的插头端子21和被覆该插头端子21的一部分的由绝缘体形成的插头保持部22。插座3具备与插头端子21嵌合的插座端子31。壳体4是收容电气设备的箱状的部件,具备插座3的表侧所插设的插座插设孔41。插座3被收容在壳体4的内部,以插座端子31从插座插设孔41朝向壳体4的外部的状态设置。
插头固定件100是用于压接固定与插座3连接的插头2的部件,形成为圆锥台的形状。插头固定件100主要具备构成插头固定件100的外形的圆锥台形状的框部60和该框部60所环绕的圆环状的弹性部70。
框部60是限制弹性部70的变形量的部位,由ABS树脂构成。另外,框部60具备与框部60一体成形并从框部60的外周面向着径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安装部80和与框部60一体成形并夹着弹性部70而位于安装部80的相反侧的旋转防止部90(参照图3(b)及图4)。
安装部80是用于将插头固定件100固定在壳体4的部位,形成有用于使螺丝5插入贯通的螺丝孔81。旋转防止部90是用于当插头固定件100被螺丝5安装在壳体4上时,限制插头固定件100以螺丝5为轴进行旋转移动的部位,从框部60的底面(与壳体4抵接的面)向着框部60的大径侧(图4右侧)突出设置。
弹性部70是用于压接固定插头保持部22的部位,由作为弹性材料的合成橡胶构成,通过将插头保持部22压入弹性部70,能够使弹性部70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利用弹性部70的弹性力而将插头保持部22压接固定在弹性部70。
另外,由于弹性部70由作为弹性材料的合成橡胶构成,所以,与弹性部70由ABS树脂等的合成树脂构成的情况相比,即使反复使用,也难以塑性变形,能够更长地维持插头保持部22的保持力。
此外,为了安装插头固定件100,首先,将旋转防止部90插入形成在插座插设孔41的周边部分的旋转防止孔42中。然后,以包围插座插设孔41的周边部的方式配置插头固定件100,使螺丝5插入贯通螺丝孔81而紧固在壳体4。由此,能够将插头固定件100安装在壳体4。
这样,插头固定件100能够使用螺丝5而安装在壳体4的外侧,所以能够与收容在壳体4的内部的电气设备的构造无关地进行安装。由此,插头固定件100不仅能够在产品的制造阶段进行安装,也能够随后安装在已经完成的产品上,所以能够提高插头固定件100的通用性。另外,即使在使用者不具有与收容在壳体4内的电气设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当使用者不需要插头固定件100时,使用者自己也能够取下插头固定件100。
而且,由于框部60由比弹性部70更硬质的ABS树脂构成,所以与将由合成橡胶构成的弹性部70安装在壳体4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牢固地固定插头固定件100。
此外,当将插头固定件100安装在壳体4时,即使插头固定件100与插头2和插座3的同轴度精度产生误差,但由于能够使弹性部70弹性变形而修整同轴度的误差,所以能够使插头固定件100、插头2以及插座3的各部件间的组装精度留有余地。因此,没有必要在安装框部60时高度地设定同轴度精度,所以能够高效地安装插头固定件100。
在此,通过使用具备两组喷射装置的喷射成型机的二色成形而进行插头固定件100的成形。即,首先,在一次成形中,将第1成形用的金属型(上型)与型芯(下型)合模,注入ABS树脂材料而将框部60成形,进行一次开模。其后,在一次成形品,即框部60附着于型芯的状态下,取代第1成形用的金属型而将第2成形用的金属型合模,通过注入合成橡胶材料,从而将弹性部70成形。由此,二次成形品,即插头固定件100成形,从金属型将其取出。这时,合成橡胶和ABS在这些材质上能够相互接合,所以能够将弹性部70和框部60一体地成形。
因此,利用二色成形,能够通过一次的作业而将插头固定件100成形,所以,能够提高制造插头固定件100时的作业效率。另外,由于框部60和弹性部70一体地成形,所以与框部60和弹性部70单独地成形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将插头固定件100安装于壳体4时的作业效率。
接着,参照图2,说明框部60的详细构成。图2(a)是框部60的正视图,图2(b)是图2(a)的Ⅱb-Ⅱb线处的框部60的截面图。此外,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框部60是利用第1成形用的金属型而成形的框部,是利用第2成形用的金属型而成形之前的框部。
如图2(a)和图2(b)所示,框部60是形成为圆筒且形成为圆锥台形状的部件,具备第1限制壁61、第2限制壁62以及注入槽63。
第1限制壁61从框部60的两侧的开口隔开规定的间隔,从所处的框部60的内周面向框部60的径向内侧凸出设置,沿着周方向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设有6个。第2限制壁62从框部60的小径侧(图2(b)的上侧)的开口部分的端面起延伸设置,沿着周方向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设有6个。另外,在图2(a)所示的正视图(框部60的轴向视图)中,第2限制壁62形成在相邻的两个第1限制壁61之间。
注入槽63是在将弹性部70成形时,注入合成橡胶材料的槽状的部位(参照图3(a)),在从安装部80向左右偏离90度相位的位置形成有两处。
接着,参照图3和图4,说明弹性部70的详细构成。图3(a)是插头固定件100的正视图,图3(b)是插头固定件100的背面图,图3(c)是图3(a)的Ⅲc-Ⅲc线处的插头固定件100的截面图。图4是图3(a)的Ⅳ-Ⅳ线处的插头固定件100的截面图。此外,图4显示了将插头2配置在与插头固定件100相对应的位置。
如图3(a)所示,弹性部70是压入有插头保持部22(参照图1(a))的圆环状的部位。另外,弹性部70具备从内周面向着径向内侧凸出设置的弹性突起部71,沿着圆周方向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设有6个。而且,在图3(a)所示的正视图(插头固定件100的轴向视图)中,弹性突起部71的前端面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并且,连接前端面的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形成为比连接插头保持部22的最外形部分的假想圆更小。
另外,弹性部70具备在相邻的各弹性突起部71之间形成的6个弹性非突起部72,连接弹性非突起部72的各凹端部分的假想圆形成为比连接插头保持部22的最外形部分的假想圆更大(参照图4)。
而且,在正视图中,第2限制壁62形成在弹性部70的外周面侧,并且,周方向上的相位与6个弹性非突起部72一致的部分比周方向上的相位与6个弹性突起部71一致的部分更凹陷设置。因此,通过预先调整第2限制壁62的径向的长度(向着径向内侧的凸出长度),能够较短地形成弹性突起部71的向着径向内侧的凸出长度。因此,通过调整第2限制壁62的径向的长度,能够容易地增减弹性部70对插头保持部22的保持力。
在此,如图3(b)所示,在图3(b)所示的背面视图(插头固定件100的轴向视图)中,第1限制壁61抵接于弹性部70向着壳体4的安装面侧(图3(b)的近前侧)的底面。由此,能够确保弹性部70和框部60的接合面积大,这样,能够更加可靠地固定弹性部70和框部60。
此外,在二色成形时,弹性部70通过从在第1成形时所成形的框部60的注入槽63向内周侧注入合成橡胶材料而成形,同时主要与框部60的内周面接合。
这时,如图3(c)所示,弹性部70的底面侧(图3(c)的下侧)和第1限制壁61的正面侧(图3(c)的上侧)相互接合。由此,能够确保弹性部70和框部60的粘接面积大,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粘接弹性部70和框部60。
如图4所示,弹性突起部71具备第1压入孔71a和第2压入孔71b,其中,第1压入孔71a在连接弹性突起部71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中,形成于包含成为压入入口(图4左侧)的开口,即第1开口73的位置,第2压入孔71b与第1压入孔71a连接设置,在连接弹性突起部71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中,形成于包含安装在壳体4的侧(图4的右侧)的开口,即第2开口74的位置。
在此,第1开口73的内径r1形成为比连接插头保持部22的最外形部分的假想圆,即保持部假想圆的直径R1更大,所以在将插头保持部22压入弹性部70时,能够使插头保持部22的端面难以与第1开口73的周边部分接触。所以,通过与插头保持部22的接触,能够抑制第1开口73的周边部分损伤。
另外,由于第1压入孔71a形成为内径从第1开口73向着第2开口74逐渐变小,所以能够减小当弹性突起部71被按压到插头保持部22的端面时所施加的对弹性突起部71的应力。
即,例如,在连接弹性突起部71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由两个直径构成,该两个直径为由与第1开口73的内径相同的一个直径构成的部分和由与第2开口74的内径相同的另一直径构成的部分的情况下,由一个直径构成的部分和由另一直径构成的部分的连接设置面面向与第1开口73相对的方向。因而,当插头保持部22的端面被按压在弹性突起部71时,施加在弹性突起部71的连接设置面上的应力变大,所以容易损伤弹性突起部71。
相对于此,依照本实施方式,连接弹性突起部71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的直径从第1开口73向着第2开口74逐渐变小,所以能够减小当插头保持部22的端面被按压到弹性突起部71时所施加的对弹性突起部71的应力,且不易损伤弹性突起部71。
而且,第1压入孔71a和第2压入孔71b的连接设置部分的内径r2形成为比保持部假想圆的直径R1更小,并且,第2开口74的内径r3形成为比保持部假想圆的直径R1更小且比插头端子21的外径R2更大。另外,第2压入孔71b的内径形成为从第1压入孔71a和第2压入孔71b的连接设置部分至第2开口74逐渐变小。此外,第2压入孔71b的内径逐渐变小的比率形成为比第1压入孔71a的内径逐渐变小的比率更小(即,相对于弹性部70的轴的倾斜度变小)。
因而,如果与第1开口73的开口面积和第2开口74的开口面积分别为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大小,且从第1开口73至第2开口74以一定的比率逐渐缩小的情况相比,则本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于从第1开口73至第2开口74以一定的比率逐渐缩小的情况,形成有比保持部假想圆的直径R1更小的第2压入孔71b,相应地能够确保插头保持部22和弹性突起部71的接触面积大。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压入孔71b的轴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第1压入孔71a的轴方向上的长度更长,所以,与第2压入孔71b的轴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第1压入孔71a的轴方向上的长度更短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确保插头保持部22和弹性突起部71的接触面积大。因而,能够更加可靠地压接固定插头保持部22。
因此,利用第1压入孔71a,使插头保持部22的端面和第1开口73的周边部分难以接触,并且,利用第2压入孔71b,能够更加可靠地压接固定插头保持部22。
接着,参照图5和图6,说明插头固定件100对插头2的固定方法。图5是将插头2压入的状态下的插头防脱构造1的正视图,图6(a)是图5的Ⅵa-Ⅵa线处的插头防脱构造1的截面图,图6(b)是图5的Ⅵb-Ⅵb线处的插头防脱构造1的截面图。此外,图5和图6显示了插头2相对于插座3而插入到插入方向(图6(a)的右方向)的途中的状态。
如图5所示,弹性部70由合成橡胶构成,并且,弹性突起部71中的形成第2压入孔71b(参照图4)的部分形成为比插头保持部22的最外形部分更小,所以通过将插头保持部22压入弹性部70,使得插头2被安装在壳体4上的插头固定件100压接固定。
这时,从正面侧观察时,6个弹性突起部71和第2限制壁62相互抵接。因而,能够通过第2限制壁62来限制弹性突起部71向径向外侧的变形,所以弹性部70能够可靠地压接固定插头保持部22。
另一方面,第2限制壁62中的周方向上的相位与6个弹性非突起部72一致的部分比周方向上的相位与6个弹性突起部71一致的部分更凹陷设置。因而,能够容易地使弹性突起部71向着配设有弹性非突起部72的侧进行弹性变形。
而且,从正面侧(图5的近前侧)观察时,形成在相邻的弹性突起部71之间的弹性非突起部72未被压接在插头保持部22的外周面。由此,在相邻的弹性突起部71之间形成有空间,所以弹性突起部71易于向着配设有弹性非突起部72的侧进行弹性变形。
因而,即使在插头固定件100与插头2和插座3的同轴度产生误差的情况下,弹性突起部71容易进行弹性变形,相应地能够确保可修正插头固定件100与插头2和插座3的同轴度的误差的范围更大。
如图6(a)或图6(b)所示,由于在弹性部70向着壳体4的安装面侧(图6(b)的右侧)的底面抵接有第1限制壁61,所以在插头保持部22被压入弹性部70时,能够通过第1限制壁61来限制弹性部70向着壳体4侧(图6(b)的右侧)的弹性变形量。即,如果弹性部70向着壳体4侧进行弹性变形,则弹性部70的回复力作为将连接于插座3的插头端子21向插头保持部22侧(图6(b)的左侧)压回的力而起作用。相对于此,本发明中,通过利用第1限制壁61来限制弹性部70向壳体4侧进行弹性变形的量,从而能够相应地抑制弹性部70的回复力,所以能够防止插头2从插座3脱离。
另一方面,由于6个第1限制壁61分别形成在周方向上的相位与6个弹性非突起部72一致的位置,所以在通过2色成形而将插头固定件100成形时,避免了弹性突起部71的向着壳体4的安装面侧的底面和第1限制壁61接合。因此,通过与第1限制壁61的接合,能够防止弹性突起部71的弹性变形被限制。
所以,在将插头保持部22压入弹性部70时,能够限制弹性部70向壳体4侧进行弹性变形,并且容易使弹性突起部71进行弹性变形,可靠地压接固定插头保持部22。
下面,参照图7,说明第2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正面侧观察时,6个弹性突起部71和第2限制壁62相互抵接的情况,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6个弹性突起部171和第2限制壁62之间形成有规定间隔的间隙175。此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图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插头固定件200的截面图。此外,图7是与图4对应的截面图。
如图7所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插头固定件200,在弹性突起部171和第2限制壁62之间形成有规定间隔的间隙175。由此,能够将弹性突起部171向径向的弹性变形的容易度分为两阶段。
即,在将插头保持部22(参照图6(a))向弹性部170压入的初期,残存有弹性突起部171和第2限制壁62之间的间隙175,弹性突起部171向着径向的变形不被第2限制壁62限制。所以,能够使弹性突起部171容易向着径向变形,容易将插头保持部22压入弹性部170。
然后,如果通过将插头保持部22压入弹性部170而使得弹性突起部171向着径向进行一定量的弹性变形,则弹性突起部171和第2限制壁62之间的间隙175消失,弹性突起部171与第2限制壁62抵接。由此,当插头保持部22压接固定于弹性部170时,能够限制弹性突起部171向着径向的弹性变形,所以能够可靠地压接固定插头保持部22。
如上所述,基于各实施方式而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丝毫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容易地推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改良变形。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插头固定件100由框部60和弹性部70,170通过二色成形而一体地成形的情况,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单独地将框部60和弹性部70,170成形,在安装到壳体4时,接合或组装框部60和弹性部70,170。
而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框部60的外周面突出设置1个安装部80的情况,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凸出设置2个以上的安装部80。由此,能够将插头固定件100更加牢固地安装到壳体4。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弹性部70,170具备弹性突起部71,171的情况,但并非限定于此,弹性部70,170的内周面也可以在轴向视图中形成为圆形状。由此,在将插头保持部22压入弹性部70,170时,能够确保插头保持部22和弹性部70,170的接触面积大,因而能够更加牢固地压接固定插头保持部22。
而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框部60沿周方向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形成有6个第2限制壁62的情况,但未必限定于此,也可以沿整个周向形成第2限制壁62。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限制弹性突起部71,171向着配设有弹性非突起部72的侧的弹性变形量。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弹性突起部71,171具备第1压入孔71a,171a和第2压入孔71b,171b,从第1开口73向着第2开口74,第2压入孔71b,171b的内径逐渐缩小的比率形成为比第1压入孔71a,171a的内径逐渐缩小的比率更小的情况,但未必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连接弹性突起部71,171的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从第1开口73至第2开口74逐渐变小。
此外,插头2例如对收容在壳体4中的电气设备进行电气信号的收发或电源的供给等。

Claims (10)

1.一种插头防脱构造,在具备插头端子和被覆该插头端子的一部分的插头保持部的插头连接到配设于壳体的内侧的插座的情况下,通过保持所述插头保持部,防止所述插头从所述插座脱离,
该插头防脱构造,具备:
圆环状的弹性部,由弹性材料构成,且所述插头保持部被压入该圆环状的弹性部;以及
框部,环绕在该弹性部的外周侧,由比所述弹性部更加硬质的材料构成,并且,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具备:
多个弹性突起部,从内周面侧向径向内侧凸出设置且各凸端部分被压接到所述插头保持部的外周面;以及
多个弹性非突起部,在轴向视图中形成于相邻的所述弹性突起部之间,连接各凹端部分的假想圆形成为直径比作为连接所述插头保持部的最外形部分的假想圆的保持部假想圆的直径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部具备第1限制壁,该第1限制壁从内周面侧向径向内侧凸出设置,并且,抵接于所述弹性部向着所述壳体的安装面侧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限制壁沿周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多个,并且,在周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多个弹性非突起部一致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部具备第2限制壁,该第2限制壁在轴向视图中形成于所述弹性部的外周面侧,周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多个弹性非突起部一致的部分比周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多个弹性突起部一致的部分更加凹陷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在所述弹性突起部和所述第2限制壁之间形成有规定间隔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中,连接所述弹性突起部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中的成为所述插头的压入入口的开口为第1开口,该第1开口的内径形成为比所述保持部假想圆更大,
连接所述弹性突起部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中的安装到所述壳体上的侧的开口为第2开口,该第2开口的内径形成为比所述保持部假想圆更小,且比所述插头端子的外径更大,
连接所述弹性突起部的凸端部分的假想圆从所述第1开口向着所述第2开口而逐渐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具备:第1压入孔,形成在包含所述第1开口的位置;以及第2压入孔,与所述第1压入孔连接设置,且形成在包含所述第2开口的位置,
所述第2压入孔的内径逐渐变小的比率形成为比所述第1压入孔的内径逐渐变小的比率更小,
所述第1压入孔和所述第2压入孔的连接设置部分的内径形成为比所述保持部假想圆更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形成为所述第2压入孔的轴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1压入孔的轴方向上的长度更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部具备第1限制壁,该第1限制壁从内周面侧向径向内侧凸出设置,并且,抵接到所述弹性部向着所述壳体的安装面侧的底面。
CN201010248781.8A 2009-08-31 2010-07-29 插头防脱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56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0926A JP5336304B2 (ja) 2009-08-31 2009-08-31 プラグ脱離防止構造
JP2009-200926 2009-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5671A true CN102005671A (zh) 2011-04-06
CN102005671B CN102005671B (zh) 2014-10-01

Family

ID=43055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878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5671B (zh) 2009-08-31 2010-07-29 插头防脱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63792B2 (zh)
EP (1) EP2290760B1 (zh)
JP (1) JP5336304B2 (zh)
CN (1) CN102005671B (zh)
AT (1) ATE557452T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8703A (zh) * 2012-01-13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插头防松脱结构
CN104767076A (zh) * 2015-04-02 2015-07-08 周玉红 一种电缆模块接续机防脱落插头
US9391402B2 (en) 2014-05-26 2016-07-12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Fastening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 connector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14550990A (zh) * 2022-02-22 2022-05-27 深圳市恩联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设备用信号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7512A (zh) * 2015-02-04 2015-04-29 邓瑞瑞 一种塑料破碎机弱电插座
CN106981779B (zh) * 2017-04-14 2024-02-27 苏州鼎鑫冷热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用型电缆插拔头
US11171447B2 (en) 2019-01-17 2021-11-09 Yosef Bitton Plug and socket assemblies that operatively associate by way of a safety locking mechanism for facilitating plugging and unplugging of electrical fixtures
US11038306B2 (en) 2019-04-15 2021-06-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ower plug retention device
CN110115519A (zh) * 2019-06-17 2019-08-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及设有其的加热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9474U (zh) * 1984-10-30 1986-05-27
US20070141886A1 (en) * 2005-12-20 2007-06-21 Feller Gmbh Attachment part
US7384304B1 (en) * 2006-12-18 2008-06-10 Invue Security Products Inc. Cable attachment device
CN101350478A (zh) * 2007-07-16 2009-01-21 尼尔逊媒介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保持器及将连接器固定到插座上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9474A (ja) 1984-09-26 1986-04-23 ツノダ自転車株式会社 踏込式運動器具
US4768974A (en) * 1987-05-01 1988-09-06 Cowan Joel E Power cord retainer
US4768970A (en) * 1987-11-05 1988-09-0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plug assembly for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JPH0536777U (ja) * 1991-10-18 1993-05-18 菊水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抜け止め防止装置
JPH1041003A (ja) * 1996-07-26 1998-02-13 Ricoh Co Ltd モジュラージャックのプラグ固定方式
DE19737884A1 (de) * 1997-08-29 1999-03-04 Oase Pumpen Stecker für ein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JPH1174035A (ja) * 1997-09-01 1999-03-16 Nec Eng Ltd グランド接続型ピンジャック装置
TW540893U (en) * 2001-08-31 2003-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6939161B1 (en) * 2003-11-12 2005-09-06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 cable connector to a device
JP4221355B2 (ja) * 2004-12-07 2009-02-12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とプラグの接続構造
JP2010044918A (ja) * 2008-08-11 2010-02-2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コネクタ固定保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9474U (zh) * 1984-10-30 1986-05-27
US20070141886A1 (en) * 2005-12-20 2007-06-21 Feller Gmbh Attachment part
US7384304B1 (en) * 2006-12-18 2008-06-10 Invue Security Products Inc. Cable attachment device
CN101350478A (zh) * 2007-07-16 2009-01-21 尼尔逊媒介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保持器及将连接器固定到插座上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8703A (zh) * 2012-01-13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插头防松脱结构
CN103208703B (zh) * 2012-01-13 2016-12-14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源插头防松脱结构
US9391402B2 (en) 2014-05-26 2016-07-12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Fastening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 connector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4767076A (zh) * 2015-04-02 2015-07-08 周玉红 一种电缆模块接续机防脱落插头
CN114550990A (zh) * 2022-02-22 2022-05-27 深圳市恩联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设备用信号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36304B2 (ja) 2013-11-06
US7963792B2 (en) 2011-06-21
CN102005671B (zh) 2014-10-01
US20110053402A1 (en) 2011-03-03
ATE557452T1 (de) 2012-05-15
EP2290760B1 (en) 2012-05-09
JP2011054349A (ja) 2011-03-17
EP2290760A1 (en) 201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5671A (zh) 插头防脱构造
US7354315B2 (en) Releasable plug connector system
KR200320990Y1 (ko) 안전 전선접속기
CN214957444U (zh) 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
CN104777560A (zh) 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器组件系统
CN104300299A (zh) 板间浮动连接器及其插座
CN110707471A (zh) 防水usb插座
EP271587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and device for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CN210607704U (zh) 连接器转接端子组件
CN109193280B (zh) 连接器
WO2014053147A1 (en) An electrical plug, an electrical jack, a jack and plu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ical plug
CN218997183U (zh) 用于连接器的胶壳、护套、连接器及车辆
CN201975592U (zh) 一种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220341560U (zh) 一种数据连接器
CN112217021B (zh) 连接器
CN216958573U (zh) 一种电源插头内架
CN218827939U (zh) 信号端子及包括该信号端子的充电端组件和充电座
CN218215819U (zh) 连接器和充电设备
CN22085698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同轴连接器
CN219959551U (zh) 数据线连接组件
US20120252269A1 (en) Structure of connector
CN219611980U (zh) 骨传导耳机的耳挂连接部
CN211404822U (zh) 一种插拔式射频同轴连接负载
JP7282449B2 (ja) プラグ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
CN207781948U (zh) 连接端子、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7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