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5240B - 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 - Google Patents
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75240B CN105075240B CN201480019030.5A CN201480019030A CN105075240B CN 105075240 B CN105075240 B CN 105075240B CN 201480019030 A CN201480019030 A CN 201480019030A CN 105075240 B CN105075240 B CN 1050752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ke
- processing
- control portion
- shaking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8673 Chiropt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91 p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77 unit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9—Motion occurring during a rolling shutter mod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6/00—System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ieces of apparatus, e.g. for exchanging trimming information, for photo finish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5—Blur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能够不会产生显示延迟地校正在实时预览图像中发生的卷帘快门失真。可换镜头的镜头控制部在实时预览图像的摄影开始的情况下,使内置的摇动检测传感器开始摇动的方向以及量的检测,并基于摇动检测传感器的摇动检测信号,制作通过参数来表示与实时预览图像的1帧量对应的摇动的方向以及量的变动的摇动信息。经由串行通信部将摇动信息发送到相机主体的主体控制部,并基于摇动信息对实时预览图像的卷帘快门失真进行校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
背景技术
作为在数码相机中搭载的图像传感器,已知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类型的图像传感器。以往的CMOS类型的图像传感器(以下,称为CMOS传感器)相比CCD图像传感器而言,噪声多、画质差。但是,现在的CMOS传感器通过各种改良而画质提高,所以一般也在用于拍摄高画质的图像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中采用。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由相机主体和相对于相机主体装卸自如的可换镜头构成,能够使用与摄影目的相应的可换镜头进行摄影。该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包括被称为单镜头反光式相机或无反光镜单镜头相机等的相机。
CMOS传感器将蓄积与曝光量相应的信号电荷的多个像素(光电二极管)进行二维排列。CMOS传感器的各像素在刚被复位之后开始信号电荷的蓄积。像素所蓄积的信号电荷在经过预定的曝光时间后被读出,并被转换为电压而作为像素信号被输出。具有这样的结构的CMOS传感器使用卷帘快门方式作为曝光方式。卷帘快门方式按沿水平方向排列像素而成的每个扫描线依次错开定时而进行由像素的复位、曝光、像素信号的读出构成的一系列的动作序列。序列的定时也有按每个像素、按多个扫描线的每个扫描线错开定时的方式。
上述卷帘快门方式能够以高速进行连续摄影,有助于低耗电化。但是,在卷帘快门方式中,由于在每个像素或者每个扫描线的曝光定时中产生时间差,所以在摄影中因手抖动或摇拍(panning)操作等而数码相机移动了的情况下,或者被摄体移动了的情况下,在拍摄到的图像中会产生被称为卷帘快门失真的失真。
在日本特开2012-08049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11-10363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对卷帘快门失真进行校正的功能的数码相机。日本特开2012-080490号公报中记载的数码相机包括CMOS传感器以及由计算部和校正部构成的图像数据处理部,其中,计算部基于图像信号计算相邻的扫描线间的被摄体像的偏差量,校正部基于该计算结果来对卷帘快门失真进行校正。计算部将各扫描线分割为多个块区域,求出来自相邻的扫描线的块区域的图像信号的相关度,基于该相关度,检测相对于CMOS传感器的摄像面进行相对移动的被摄体像,计算该被摄体像的偏差量。此外,校正部通过使所检测的被摄体像在各扫描线上根据偏差量来移动,从而对卷帘快门失真进行校正。
日本特开2011-103631号公报中记载的数码相机包括由摇动检测传感器和摇动校正部构成的摇动校正装置,其中,摇动检测传感器检测相机的手抖动以及摇拍操作,摇动校正部基于摇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使图像传感器或校正透镜移动。摇动校正部在由摇动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手抖动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校正手抖动的校正动作,在检测出摇拍操作的情况下,进行用于校正卷帘快门失真的校正动作。另外,摇拍操作是指,例如为了追踪拍摄移动的被摄体而将相机的朝向沿左右方向摇摆的操作。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数码相机包括具有将由图像传感器拍摄而得到的图像逐次显示在图像显示部的功能、所谓的实时预览功能的相机。通过该实时预览功能而在图像显示部中显示的图像(以下,称为实时预览图像)用于摄影视角或构图的确认。在搭载了CMOS传感器的数码相机中,由于在实时预览图像中也会发生卷帘快门失真,所以存在摄影者感到不悦的问题。
关于实时预览图像的卷帘快门失真,如日本特开2012-080490号公报所示,能够通过图像数据处理部进行校正。但是,日本特开2012-080490号公报的图像数据处理部如上所述,关于相对于CMOS传感器的摄像面进行相对移动的被摄体像,计算相邻的扫描线间的偏差量,所以在该计算处理耗费时间的情况下,实时预览图像的显示会产生延迟。从上述的实时预览图像的用途出发,显示产生延迟的话并不好。另一方面,如日本特开2011-103631号公报的摇动校正装置那样,基于摇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使图像传感器或校正透镜移动的方式是在基于CMOS传感器摄像的时刻进行摇动校正,所以不会通过摇动校正而在实时预览图像的显示中产生延迟。但是,使图像传感器或校正透镜移动的摇动校正方式虽然对如所谓手抖动那样的因相机的不稳定性引起的摇动的校正是有效的,但并不适合如摇拍操作那样的因相机的大的移动引起的像偏差的校正。
因此,在对实时预览图像的卷帘快门失真进行校正的情况下,优选基于摇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如日本特开2012-080490号公报那样通过图像数据处理部进行校正。但是,在CMOS传感器的采用增加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中,有在可换镜头中组装包括摇动检测传感器和校正透镜等的摇动校正装置而仅通过可换镜头来进行摇动校正的相机。在这样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中,不会从可换镜头对相机主体传送以卷帘快门失真校正为目的的摇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由于CMOS传感器、图像数据处理部设置于相机主体,所以无法基于可换镜头的摇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在相机主体侧对实时预览图像的卷帘快门失真进行校正。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能够不会产生显示延迟地校正在实时预览图像中发生的卷帘快门失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包括可换镜头、相机主体以及通信部。可换镜头具有摇动检测传感器、摇动校正装置以及镜头控制部。摇动检测传感器检测可换镜头的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摇动校正装置基于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而使在光路内配置的摇动校正透镜移动,对摇动进行校正。镜头控制部将基于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的摇动信息通过通信部而发送给相机主体。相机主体具有图像传感器、图像数据处理部以及主体控制部,将可换镜头装卸自如。图像传感器将多个像素以矩阵状排列,拍摄被摄体并输出图像信号。图像数据处理部根据图像信号而制作用于在图像显示部中显示的实时预览图像。主体控制部进行相机主体的控制。通信部包括串行通信部以及状态通信部,通过将可换镜头安装到相机主体而被电连接并在两者之间进行通信。串行通信部在镜头控制部和主体控制部之间将信息进行串行通信。状态通信部将表示可换镜头以及相机主体的状态的状态通知信号在镜头控制部和主体控制部之间进行通信。镜头控制部以及主体控制部使用串行通信部和状态通信部中的任一个来收发摇动信息
优选地,主体控制部使图像数据处理部切换执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第一处理按像素排列而成的矩阵的每一行即每个扫描线从预先设定的预定切出范围切出图像信号。第二处理基于摇动信息设定校正切出范围并按每个扫描线从校正切出范围切出图像信号。
优选地,镜头控制部通过串行通信部,将表示摇动校正装置是否正在动作的动作状态信息发送给主体控制部,主体控制部在摇动校正装置为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使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第一处理,在摇动校正装置为非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使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第二处理。
优选地,主体控制部在摇动校正装置为动作状态的情况下,参照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结果。镜头控制部判定摇动量是否超过摇动校正装置的摇动校正极限值,并将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结果发送给主体控制部。主体控制部参照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结果,在摇动量是摇动校正极限值以下时,使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第一处理。在摇动量超过摇动校正极限值时,使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第二处理。
优选地,主体控制部在摇动量为摇动校正极限值以下时,进一步参照摇拍操作的判定结果。镜头控制部基于摇动信息而判定是否被进行摇拍操作,并将摇拍操作的判定结果发送给主体控制部。主体控制部在判定结果为没有被进行摇拍操作的判定时,使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第一处理,在为被进行摇拍操作的判定时,使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第二处理。
优选地,主体控制部在执行将实时预览图像的一部分放大显示的电子变焦处理的情况下,比较电子变焦的指定倍率和需要第二处理的预先设定的规定倍率,在指定倍率比规定倍率低的情况下,使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第一处理,在指定倍率为规定倍率以上的情况下,使其执行第二处理。
优选地,主体控制部比较图像传感器的动作帧率和需要第二处理的预先设定的规定帧率。在动作帧率比规定帧率高的情况下,使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第一处理,在动作帧率为规定帧率以下的情况下,使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第二处理。
优选地,主体控制部在摄影准备指示部被操作的情况下,使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第一处理,在摄影准备指示部的操作被解除的情况下,使其执行第二处理。
优选地,镜头控制部按像素矩阵的每一行即每个扫描线,将与各扫描线对应的摇动信息转换为状态通知信号,并通过状态通信部而发送给主体控制部。
优选地,状态通信部是使用模拟信号作为状态通知信号的模拟通信部。此时模拟通信部将摇动信息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发送给主体控制部。
优选地,状态通信部是使用脉宽调制信号作为状态通知信号的脉宽调制通信部。此时镜头控制部根据摇动信息设定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所述脉宽调制通信部基于所设定的占空比将所述摇动信息转换为脉宽调制信号并发送给主体控制部。
优选地,主体控制部在使实时预览图像的分辨率与图像显示部的分辨率一致的大小调整处理之前,使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第二处理。
主体控制部也可以在使实时预览图像的分辨率与图像显示部的分辨率一致的大小调整处理之后,使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第二处理。
或者,主体控制部也可以对使实时预览图像的分辨率与图像显示部的分辨率一致的大小调整处理之前的扫描线数和大小调整处理后的实时预览图像中所设想的扫描线数进行比较,并对在大小调整处理的前后的实时预览图像中扫描线数少的一方的实时预览图像,使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第二处理。
优选地,图像数据处理部在将对实时预览图像设定的第一变焦区域内的图像部分放大显示时,设定在第一变焦区域的周围附加第二处理所需的区域进行扩展而得到的第二变焦区域,使用第二变焦区域内的图像实施第二处理,并将实施了第二处理的图像的第一变焦区域内的图像部分作为实时预览图像进行放大显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将包括由可换镜头的摇动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的摇动信息使用串行通信部和状态通信部中的任一个而从可换镜头发送给相机主体,所以即使是在相机主体中没有设置摇动检测传感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相机主体基于摇动信息而进行卷帘快门失真的校正。此外,由于利用基于摇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摇动信息而对实时预览图像的卷帘快门失真进行校正,所以与进行每个扫描线的图像信号的比较等而计算摇动量的情况相比,能够迅速地得到摇动信息。因此,能够不产生显示延迟地校正实时预览图像的卷帘快门失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的正面侧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相机主体拆卸了可换镜头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相机主体的背面侧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表示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镜头控制部以及主体控制部的通信部的框图。
图6是表示CMOS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是实时预览图像摄影中的各种信号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各扫描线的曝光定时的偏差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在被摄体像中没有产生卷帘快门失真的实时预览图像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在被摄体像中产生卷帘快门失真的实时预览图像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由摇动信息示出的1帧量的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实时预览图像的摄影顺序的流程图。
图13A是表示第二处理的图像信号的校正切出范围的说明图。
图13B是表示通过第二处理而被校正的实时预览图像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时预览图像的摄影顺序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摇拍操作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通过电子变焦而放大了实时预览图像的一部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实时预览图像的摄影顺序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在提高了帧率时的各扫描线的曝光定时的偏差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实时预览图像的摄影顺序的流程图。
图2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实时预览图像摄影中的各种信号的时序图。
图2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实时预览图像的摄影顺序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实时预览图像的其他的摄影顺序的流程图。
图23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实时预览图像的摄影中的各种信号的时序图。
图2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实时预览图像的其他的摄影顺序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实时预览图像的摄影顺序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实时预览图像的大小调整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实时预览图像的大小调整处理的其他例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实时预览图像的制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变焦区域的外侧设定的扩展变焦区域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实时预览图像的卷帘快门失真的校正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以及图2中,实施了本发明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10(以下,称为相机)包括相机主体11、相对于相机主体11装卸自如的可换镜头12、以及通过将可换镜头12安装到相机主体11而被电连接并在两者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部。相机10是能够使用与摄影目的相应的可换镜头12进行摄影的所谓的无反光镜单镜头类型的数码相机。相机10通过在相机主体11中内置的CMOS传感器21拍摄被摄体。此外,相机10将对手抖动进行校正而使光学图像稳定的光学的摇动校正装置13(参照图4)内置在可换镜头12中。光学的摇动校正装置13也被称为光学图像稳定装置(optical image stabilizer),对应于本发明的摇动校正装置。进一步,相机10显示对卷帘快门失真进行了校正的实时预览图像。通过通信部将在可换镜头12侧检测出手抖动、摇拍操作的检测结果发送给相机主体11,并在相机主体11侧校正卷帘快门失真,详细情况在之后进行说明。
相机主体11在其上表面配置有电源杆14、释放开关15、曝光校正转盘16以及快门速度转盘17等。释放开关15是用于输入摄影开始的指示的操作单元,相当于本发明的摄影准备指示部。释放开关15由所谓的“半按”和“全按”所形成的2级行程式的开关构成。释放开关15通过被半按而输出S1接通信号,通过从半按进一步按压的全按而输出S2接通信号。相机10若输出S1接通信号,则执行自动焦点调节(AF处理)、自动曝光控制(AE处理)等摄影准备处理,若输出S2接通信号,则执行摄影处理。
另外,释放开关15并不限定于上述的2级行程式的开关的方式,也可以通过1次操作而输出S1接通信号、S2接通信号。此外,也可以分别设置独立的开关而输出S1接通信号、S2接通信号。在对触摸式面板进行操作的方式中,只要通过对触摸式面板的画面上的预定区域进行触摸而输出S1接通信号、S2接通信号即可。在本发明中,只要能够指示摄影准备处理、摄影处理即可,操作单元的方式并不限定于这些。此外,也可以通过对于一个操作单元的操作而连续地执行摄影准备处理和摄影处理。
在相机主体11的前表面,配置有安装可换镜头12的固定架18、取景器19的物镜19a。在固定架18的开口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使相机主体11与可换镜头12电连接而进行通信的主体侧信号接点20。此外,在相机主体11中内置的CMOS传感器21通过固定架18的开口而露出。另外,在图2中描绘了快门单元68(参照图4)成为开口状态、CMOS传感器21露出的状态。
可换镜头12包括镜筒29、摄影光学系统30、OIS(光学图像稳定器(Optical ImageStabilizer))开关31、镜头固定架32以及镜头侧信号接点33等。通过将镜头固定架32以对准固定架18的状态旋转,能够将可换镜头12安装到相机主体11。在将可换镜头12安装到相机主体11的状态下,通过将可换镜头12向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旋转,能够从相机主体11拆卸可换镜头12。
摄影光学系统30在CMOS传感器21中将被摄体像成像。OIS开关31设置在镜筒29的外周面上,切换摇动校正装置13的动作(接通)/非动作(断开)。镜头侧信号接点33在经由镜头固定架32、固定架18而将可换镜头12安装到相机主体11时,与主体侧信号接点20接触,将用于在可换镜头12和相机主体11之间通信的通信线进行电连接。
如图3所示,在相机主体11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实时预览图像的显示、摄影完毕图像的重放等的图像显示部24、用于各种设定操作等的多个操作按钮25、取景器19的目镜部19b等。图像显示部24例如由LCD构成。取景器19能够切换为光学取景器和电子取景器。在光学取景器中,将入射到物镜19a的光引导到目镜部19b,通过目镜部19b观察被摄体。另一方面,在切换为电子取景器的情况下,在配置于目镜部19b的里侧的由LCD构成的EVF(电子取景器(Electronic View Finder))面板27(参照图4)中,显示由CMOS传感器21拍摄到的实时预览图像。由此,通过目镜部19b来观察EVF面板27上的实时预览图像。
相机10具有切取摄影图像的一部分进行放大的电子变焦(数字变焦)功能。在安装有光学变焦类型的可换镜头12的情况下,相机10能够利用电子变焦和将可换镜头12的焦距以光学方式变更的光学变焦这两者。此时,光学变焦以及电子变焦由共用的操作按钮25操作。
通过在超过光学变焦的焦距范围的状态下被操作的变焦操作,指定电子变焦的变焦倍率。例如,若将操作按钮25向远焦侧变焦操作,则可换镜头12的焦距从广角侧向远焦侧变更(光学变焦)。若在可换镜头12到达远焦端之后将操作按钮25进一步向远焦侧操作,则其成为电子变焦的指示而电子变焦开始动作,电子变焦的变焦倍率逐渐增加。若从电子变焦正在动作的状态起将变焦用操作按钮25向广角侧操作,则电子变焦的变焦倍率逐渐减少,若变焦倍率返回到“1”,则电子变焦被解除。若进一步向广角侧操作,则可换镜头12的焦距向广角侧变更(光学变焦)。在可换镜头12为单焦点类型的情况下,操作按钮25的变焦操作立即成为电子变焦的操作。该情况下也是在变焦倍率为“1”时解除电子变焦。
如图4所示,可换镜头12除了包括上述的摄影光学系统30之外,还包括镜头控制部36、电动机驱动器37、聚焦位置传感器38、OIS驱动器39、摇动检测传感器40、OIS位置传感器41等。另外,在图4中描绘了将变焦类型的可换镜头12安装到相机主体11的情况。
镜头控制部36由包括CPU、存储有在该CPU中使用的程序和参数的ROM、用作CPU的工作存储器的RAM(都未图示)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对可换镜头12的各部进行控制。在镜头控制部36中,从OIS开关31输入用于切换摇动校正装置13的动作/非动作的操作信号。
摄影光学系统30具备:包括变倍透镜44、聚焦透镜45、OIS透镜46以及后端透镜47等的多个透镜;配置在聚焦透镜45和OIS透镜46之间的光圈单元48等。变倍透镜44通过电动机49的驱动而沿光轴S方向移动,变更可换镜头12的焦距。聚焦透镜45通过电动机50的驱动而沿光轴S方向移动,调节焦点位置。OIS透镜46是通过由OIS驱动器39驱动的电动机51而在与光轴S正交的面内移动并校正手抖动的透镜,对应于本发明的摇动校正透镜。光圈单元48通过电动机52的驱动而使多片光圈叶片(未图示)移动,调节向CMOS传感器21的入射光量。
电动机驱动器37对电动机49、50、52的驱动进行控制。聚焦位置传感器38检测聚焦透镜45的光轴S方向的透镜位置,并将与聚焦透镜45的光轴S方向的透镜位置相关的聚焦位置信息输入到镜头控制部36。镜头控制部36与从相机主体11向可换镜头12发送的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地将聚焦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主体11。为了按每个帧的摄像而取得聚焦位置信息,从相机主体11向可换镜头12发送垂直同步信号。
OIS驱动器39、OIS位置传感器41与上述的OIS透镜46以及电动机51一同构成基于摇动检测传感器40的检测结果而工作的摇动校正装置13。在OIS开关31被接通的情况下,OIS驱动器39开始手抖动校正。摇动检测传感器40例如是公知的陀螺仪传感器,检测通过手抖动、因摇拍操作而在相机10产生的摇动的方向以及量。该摇动检测传感器40检测关于相机10的俯仰方向的摇动(绕着图1的X轴的移动)和偏航方向的摇动(绕着图1的Z轴的移动)的各自的摇动的方向以及量。摇动的方向以及量的检测例如以比水平同步信号的周期短的周期来进行,在1个帧期间中被检测多次。由摇动检测传感器40检测出的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作为摇动检测信号而输出到OIS驱动器39。另外,图1中的X轴、Y轴、Z轴是相互正交的轴,Y轴是与可换镜头12的光轴S平行的轴,X轴是与相机10的左右方向平行的轴,Z轴是与相机10的上下方向平行的轴。
OIS位置传感器41检测与光轴S正交的面内的OIS透镜46的位置,并将表示所检测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信号输出到OIS驱动器39。OIS驱动器39基于摇动检测信号以及位置检测信号而对电动机51的驱动进行控制,使OIS透镜46移动而校正手抖动。
如下文所说明,镜头控制部36基于摇动检测信号对每1帧计算摇动信息,并发送给主体控制部67。摇动信息基于在1帧期间中被多次输出的摇动检测信号中的例如初始的数次摇动检测信号而计算。在该实施方式中,摇动信息如后所述那样通过串行通信而发送给主体控制部67。
在镜头控制部36上连接有用于发送表示可换镜头12和相机主体11的各种状态的状态通知信号的通用相互通信线55、垂直同步信号线56以及用于发送串行信号的串行通信线57。在相机主体11也设置有通用相互通信线55、垂直同步信号线56以及串行通信线57,通过主体侧信号接点20以及镜头侧信号接点33而相互连接。
电力供给部60经由电力供给线61从相机主体11接受电力供给,并对可换镜头12的各部供给电力。在相机主体11中也设置电力供给线61,通过主体侧信号接点20以及镜头侧信号接点33而相互连接。
在相机主体11以及可换镜头12中,除了上述的各种信号线55~57以及电力供给线61之外,还设置有镜头检测信号线64。镜头检测信号线64在可换镜头12中经由电阻元件65而接地。由此,在镜头检测信号线64的主体侧信号接点20和镜头侧信号接点33连接时,在镜头检测信号线64中产生镜头检测信号。主体控制部67根据镜头检测信号而检测可换镜头12的安装。
相机主体11除了具有上述的释放开关15、CMOS传感器21、图像显示部24以及EVF面板27之外,还具有主体控制部67、快门单元68、电动机驱动器69、CMOS驱动器70、图像存储器71、图像数据处理部72、AF处理部73、LCD驱动器74、卡I/F75、镜头电源开关电路76、电力供给部77等。释放开关15、主体控制部67、电动机驱动器69、CMOS驱动器70、AF处理部73、LCD驱动器74、卡I/F75、电力供给部77、图像存储器71、图像数据处理部72通过总线78连接。
主体控制部67包括CPU、存储有在该CPU中使用的程序和参数的ROM、用作CPU的工作存储器的RAM(都未图示)等,对相机主体11的各部进行控制。从释放开关15向主体控制部67输入S1接通信号、S2接通信号。此外,在主体控制部67上连接有通用相互状态通信线55、垂直同步信号线56、串行通信线57以及镜头检测信号线64。
快门单元68是所谓的焦平面快门,配置在CMOS传感器21的前表面。快门单元68能够成为允许从后端透镜47射出的摄影光向CMOS传感器21的入射的开口状态和遮断摄影光而阻止向CMOS传感器21的入射的关闭状态。快门单元68在实时预览图像以及动画摄影时成为开口状态,在静止画面摄影时暂时成为关闭状态。该快门单元68由快门电动机81驱动。电动机驱动器69对快门电动机81的驱动进行控制。
CMOS传感器21由CMOS驱动器70控制。CMOS驱动器70产生用于规定1帧量的摄像的开始定时的垂直同步信号和规定每个扫描线的曝光开始定时的水平同步信号,并输入到CMOS传感器21。CMOS传感器21与垂直同步信号以及水平同步信号同步地以卷帘快门方式拍摄通过可换镜头12的摄影光学系统30而成像的被摄体像,并输出模拟的图像信号。CMOS驱动器70对图像信号实施初级放大、增益调节、A/D转换等公知的信号处理,并将数字化的图像信号(图像数据)输出到总线78。
图像存储器71存储被输出到总线78的图像信号。图像数据处理部72从图像存储器71读出1帧量的图像信号,并实施矩阵运算、去马赛克处理、γ校正、亮度/色差转换等的公知的图像处理。此外,图像数据处理部72实施校正卷帘快门失真的失真校正处理以及使实时预览图像的分辨率(像素数)与图像显示部24的分辨率一致的大小调整处理。图像数据处理部72在该大小调整处理时进行电子变焦处理。在电子变焦处理中,从实时预览图像切出与通过变焦操作而指定的变焦倍率相应的尺寸的变焦区域内的图像部分。
AF处理部73根据图像信号计算作为各像素间的对比度的积分值的AF评价值。主体控制部67基于对每1帧计算的AF评价值、以及从可换镜头12发送的聚焦位置信息,确定AF评价值成为最大值的聚焦透镜45的透镜位置。主体控制部67将AF评价值成为最大值的聚焦透镜45的透镜位置作为AF控制信号发送给镜头控制部36。镜头控制部36基于AF控制信号来控制电动机驱动器37,将聚焦透镜45移动至由AF控制信号表示的透镜位置。由此,可换镜头12被调节为焦点对准被摄体。
LCD驱动器74被依次输入由图像数据处理部72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信号,基于该图像信号而对图像显示部24或者EVF面板27进行驱动。由此,图像显示部24以及EVF面板27显示被周期性地更新的实时预览图像。卡I/F75装入在相机主体11设置的卡槽(未图示)内,与插入到卡槽的存储卡84电连接。卡I/F75将由图像数据处理部72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信号存储在存储卡84中。此外,当对在存储卡84中存储的图像信号进行重放时,卡I/F75从存储卡84读出图像信号。
镜头电源开关电路76切换可换镜头12的电源的接通/断开。镜头电源开关电路76在从镜头检测信号线64对主体控制部67输入了镜头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经由电力供给线61对可换镜头12的电力供给部60供给电力。此外,在没有输入镜头检测信号时,即可换镜头12从相机主体11拆下的情况下,停止电力供给。对可换镜头12供给的电力从相机主体11的电力供给部77被供给。
如图5所示,镜头控制部36包括DAC输出部87、计时器输出部88、中断输入输出部89以及串行通信部90。此外,主体控制部67包括ADC输入部91、中断输入输出部92、计时器输入输出部93以及串行通信部94。
DAC输出部87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经由通用相互通信线55发送给ADC输入部91。计时器输出部88生成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以下,称为PWM)信号,并经由通用相互通信线55发送给计时器输入输出部93。中断输入输出部89、92生成中断信号,并经由通用相互通信线55相互进行通信。DAC输出部87、通用相互通信线55以及ADC输入部91形成一个状态通信部,计时器输出部88、通用相互通信线55以及计时器输入输出部93形成另一个状态通信部。任一个状态通信部均用于在相机主体11和可换镜头12之间互相通知需要特别迅速地知道的动作状态时,相当于本发明的状态通信部。
由DAC输出部87、通用相互通信线55以及ADC输入部91构成的状态通信部成为从可换镜头12对相机主体11通过模拟信号通知动作状态的模拟通信部。例如,将AF的驱动状况、可换镜头12的启动期间等动作状态在DAC输出部87中转换为模拟信号,并经由通用相互通信线55传送到ADC输入部91。AF驱动状况的通知在释放开关15被半按操作而进行AF处理的期间被通知。通过使用DAC输出部87、通用相互通信线55以及ADC输入部91,在AF等的要求速度的控制中,想要进行如在接受一个动作完成后立即开始下一个动作这样的控制的情况下,能够比基于公知的串行通信的稳定监视更快地将可换镜头12的状态通知给相机主体11。
另一个由计时器输出部88、通用相互通信线55以及计时器输入输出部93构成的状态通信部成为使用PWM信号进行通信的PWM(脉宽调制)通信部。该PWM通信部利用作为模拟通信部的一部分的通用相互通信线55,能够进行从可换镜头12对相机主体11的动作状态的通知等各种信息的发送。要发送的信息在计时器输出部88中转换为PWM信号,并经由通用相互通信线55传送到计时器输入输出部93。
主体控制部67的计时器输入输出部93、垂直同步信号线56以及镜头控制部36的中断输入输出部89用于将输入到CMOS传感器21的垂直同步信号从主体控制部67发送给镜头控制部36。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10中,使用基于CMOS传感器21的图像信号,一边移动聚焦透镜45一边搜索对比度最大的透镜位置而对准焦点的对比度AF方式。在该对比度AF方式中,主体控制部67为了提高精度以及速度,需要与来自CMOS传感器21的图像信号的读出开始定时同步地取得与聚焦透镜45的位置相关的聚焦位置信息。因此,镜头控制部36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地对主体控制部67发送聚焦位置信息。
串行通信部90、串行通知信号线57以及串行通信部94是在镜头可换式相机中普遍使用的公知的串行通信部,相当于本发明的串行通信部,与上述的2种状态通信部一同构成相机10的通信部。串行通信部90、串行通信线57以及串行通信部94除了在相机主体11和可换镜头12之间通过串行信号交换一般的状态通知、驱动命令等之外,为了实现透镜控制精度的提高,还通过串行信号通知相互的产品信息。
如图6所示,CMOS传感器21包括摄像部97以及扫描部98,由CMOS驱动器70控制。摄像部97将由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构成的多个像素99以m列×n行(m、n为自然数)二维排列成矩阵状。在摄像部97中有n条扫描线。1条扫描线由沿水平方向(图6的左右方向)排列的m个像素99构成。像素99对应于曝光量而蓄积信号电荷,并将所蓄积的信号电荷转换为像素信号。来自各扫描线的m个像素的像素信号构成线图像信号,来自n条扫描线的线图像信号构成1帧的图像信号。
扫描部98包括垂直扫描电路101以及水平扫描电路102。该扫描部98根据来自CMOS驱动器70的垂直同步信号以及水平同步信号,使摄像部97以卷帘快门方式工作。垂直扫描电路101依次选择扫描线,关于所选择的扫描线的各像素,进行将在像素中蓄积的信号电荷吐出的复位动作,从该复位动作起经过曝光时间(快门秒时)之后进行读出动作。从复位动作到读出动作为止的期间为1条扫描线中的各像素99的曝光期间。在读出动作中,将在从复位动作到读出动作为止的期间在像素中蓄积的信号电荷按每个像素转换为像素信号,并经由按每个像素列设置的信号线而输出到水平扫描电路102。向水平扫描电路102通过1次读出动作输入来自一个扫描线的m个像素的各像素信号即线图像信号。水平扫描电路102例如在CDS(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相关双采样)之后,将线图像信号输出到CMOS驱动器70。
如图7所示,垂直同步信号以相应于帧率的间隔而输入,通过该垂直同步信号的输入而开始1帧的摄像。水平同步信号在每个扫描线的曝光开始定时(复位动作的定时)输入,以各扫描线的读出动作不会重叠的间隔而输入。垂直扫描电路101按照水平同步信号而依次选择扫描线并使其开始曝光。由此,进行以卷帘快门方式的摄像。
如图8所示,1条扫描线中包含的各像素99的曝光在从前一扫描线的曝光开始起经过了读出动作所需的时间Δt的时刻开始。因此,第1行的扫描线和第n行的扫描线的曝光定时产生时间(Δt×(n-1))的时间差。另外,曝光方式并不限定于以扫描线单位错开曝光定时的卷帘快门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以像素单位错开曝光定时的卷帘快门方式。
图像数据处理部72进行第一处理以及第二处理。如图9所示,第一处理是从各扫描线的线图像信号105中切出预先设定的预定切出范围106而制作实时预览图像的处理。这里所称的“预定切出范围”是由CMOS传感器21拍摄到的图像内作为实时预览图像而在图像显示部24或者EVF面板27中显示的范围。
如上所述那样在卷帘快门方式的摄像中,在相邻的扫描线间曝光定时产生Δt的时间差,第1行的扫描线和第n行的扫描线的曝光定时产生时间(Δt×(n-1))的时间差。因该时间差,在相机10因手抖动或摇拍操作而摇动的情况下,由CMOS传感器21拍摄的图像中会产生卷帘快门失真。例如在矩形状的被摄体H中,产生如图10所示的失真量Δk的卷帘快门失真。
第二处理是用于校正如上所述的实时预览图像的卷帘快门失真的处理。该第二处理通过进行基于从摇动信息得到的每个扫描线的摇动的方向以及量的校正切出范围的设定、和校正切出范围内的图像信号的切出,而从所切出的图像信号制作校正了失真的实时预览图像。
摇动信息作为由一次或者多次函数来表示1帧的曝光期间中的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的变动的参数来计算。通过该摇动信息,如图11所示,表示沿像素99的列方向排列的扫描线各自的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另外,在该例中,对成为扫描线间的扫描线方向(行方向)的像偏差的卷帘快门失真进行校正。因此,在该例中摇动信息只要示出扫描线方向即偏航方向的摇动的朝向(左右)和大小即可。此外,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的变动既有如图11所示那样成为直线状的变动,也有成为曲线状的变动。
如图12所示,主体控制部67在开始了实时预览图像的摄影的情况下(S10),通过串行通信部94而对镜头控制部36指示摇动检测的开始(S11)。镜头控制部36响应主体控制部67的摇动检测开始指示,使摇动检测传感器40开始摇动检测(S12)。此外,镜头控制部36基于OIS开关31的接通/断开,将表示摇动校正装置13的动作/非动作的动作状态信息通过串行通信部90发送给主体控制部67(S13)。发送摇动校正装置13的动作状态信息是因为如下原因:若在摇动校正装置13正在动作的状态下执行第二处理,则实时预览图像会被过度校正而产生失真,所以在摇动校正装置13正在动作的情况下,不使主体控制部67执行第二处理。该动作状态信息的发送按垂直同步信号的每个输入、即每1帧进行。
主体控制部67基于接收到的动作状态信息,判定摇动校正装置13的动作/非动作(S14)。在摇动校正装置13进行摇动校正动作的情况下(S14中“是”),主体控制部67使图像数据处理部72执行第一处理(S15)。图像数据处理部72从各扫描线的图像信号105切出预定切出范围106而制作实时预览图像。在摇动校正装置13正在动作的情况下,即使不进行第二处理,只要是轻微的卷帘快门失真则也能够进行校正。
图像数据处理部72进行使在第一处理中制作的实时预览图像的分辨率与图像显示部24或者EVF面板27的分辨率一致的大小调整处理(S16)。LCD驱动器74将进行了大小调整处理的实时预览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部24或者EVF面板27中(S17)。在没有通过静止画面的摄影开始等将实时预览图像的摄影中止的情况下,主体控制部67返回到步骤S14。
主体控制部67在摇动校正装置13没有进行摇动校正动作的情况下(S14中“否”),对镜头控制部36指示摇动信息的发送(S19)。如图7所示,镜头控制部36基于数次的摇动检测信号,计算由一次或者多次函数来表示当前正在摄像的1帧量的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的参数,并将其设为摇动信息(S20)。镜头控制部36将摇动信息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地通过串行通信部90发送给主体控制部67(S21)。在从主体控制部67没有摇动检测的停止指示的情况下(S22中“否”),镜头控制部36返回到步骤S13。另外,在图7中,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而描绘成摇动检测信号按每个水平同步信号输出,但实际上在1个水平同步期间输出多个摇动检测信号。此外,不需要使摇动检测信号的输出定时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图20、图23中也同样。
主体控制部67在摇动校正装置13不进行摇动校正动作的情况下(S14中“否”),使图像数据处理部72执行第二处理(S23)。图像数据处理部72基于摇动信息,设定用于按每个扫描线对在图像信号105中产生的卷帘快门失真进行校正而制作实时预览图像的校正切出范围(S24)。
图像数据处理部72基于摇动信息而而每个扫描线将预定切出范围106沿扫描线方向错开。例如,通过将图10所示的预定切出范围106基于如图11所示的摇动信息而沿扫描线方向错开,如图13A所示,设定在相邻的扫描线间切出范围向右方每次错开几个像素的校正切出范围112。
图像数据处理部72按每个扫描线从校正切出范围112切出线图像信号105,并使切出的线图像信号的各扫描线上的左端(像素)对齐(S25)。由此,如图13B所示,制作出被摄体H的卷帘快门失真被校正的实时预览图像113。通过第二处理而制作的实时预览图像经过大小调整处理(S16),在图像显示部24或者EVF面板27中显示(S17)。
主体控制部67以及镜头控制部36直到通过静止画面的摄影开始等而将实时预览图像的摄影中止为止,重复步骤S13~S25。由此,在图像显示部24中或者通过电子取景器而观察卷帘快门失真被校正的实时预览图像。
主体控制部67在实时预览图像的摄影被中止的情况下(S18中“是”),对镜头控制部36指示摇动检测停止(S26)。镜头控制部36在被指示了摇动检测停止的情况下(S22中“是”),使摇动检测传感器40的摇动检测停止(S27)。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从可换镜头12对相机主体11发送基于由摇动检测传感器40所检测出的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的摇动信息,所以在相机主体11中能够校正卷帘快门失真。此外,在相机主体11中,不需要进行每个扫描线的线图像信号的比较等来计算摇动量,基于摇动信息就能够得知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所以也不会产生实时预览图像的显示延迟。
此外,由于将表示1帧量的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的变动的参数设为摇动信息,所以摇动信息的数据量减小。由此,即使通过通信速度慢的串行通信来发送了摇动信息,也能够立即结束发送,所以能够不产生实时预览图像的显示延迟地校正卷帘快门失真。进一步,由于在摇动校正装置正在动作的情况下,不进行第二处理,所以能够防止实时预览图像被过度校正。由于在摇动信息的发送中使用现有的串行通信部,所以在相机10中不需要设置摇动信息发送用的通信部,有利于低成本化。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在下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即使是摇动校正装置13正在动作的情况下,在摇动校正装置13的卷帘快门失真的校正效果降低的预定条件下,也执行第二处理。如图14所示,镜头控制部36在摇动检测的开始(S12)之后,开始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和摇拍操作的判定(S32)。并且,将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结果以及摇拍操作的判定结果与例如摇动校正装置13的动作状态信息一同通过串行通信部90发送给主体控制部67(S33)。
在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中,比较由摇动检测传感器40检测的摇动量和摇动校正装置13的摇动校正极限值,判定摇动量是否超过摇动校正极限值。摇动校正极限值是,能够通过由OIS透镜46等构成的摇动校正装置13进行校正的摇动量的极限值。该摇动校正极限值按可换镜头12的每个种类预先设定且存储在镜头控制部36的ROM中,在与摇动量比较时从ROM读出。摇动校正装置13关于摇动校正极限值为止的摇动量,能够校正成使摇动消除,但关于超过摇动校正极限值的摇动量,在摇动校正装置13的校正中无法充分地校正。因此,在摇动量超过摇动校正极限值的情况下,优选进行第二处理。
如图15所示,摇拍操作的判定,判定是否进行将相机10向左右摇动以使视野朝向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被摄体H1的操作。由于摇动校正装置13使OIS透镜46在光路内沿与光轴S正交的方向移动而进行摇动校正,所以能够校正如手抖动那样的小的振动引起的摇动,但几乎不能应对如摇拍操作那样的相机10的大的移动。但是,由于实时预览图像的卷帘快门失真也会因相机10的摇拍操作而产生,所以优选在摇拍操作时中进行第二处理。
镜头控制部36比较例如由摇动检测传感器40检测的俯仰方向的摇动量(相机10的绕着X轴的移动量(参照图1))和偏航方向的摇动量(相机10的绕着Z轴的移动量(参照图1)),在偏航方向的摇动量相对于俯仰方向的摇动量而言更大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摇拍操作。
主体控制部67在摇动校正装置13为动作状态的情况下(S14中“是”),参照从可换镜头12接收到的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结果,在所检测的摇动量超过摇动校正极限值的情况下(S30中“是”),通过摇动校正装置13无法进行充分的卷帘快门失真的校正,所以使图像数据处理部72执行第二处理(S23)。在摇动量超过摇动校正极限值的情况下,摇动校正装置13对卷帘快门的失真校正效果相对减小,所以不会因重复进行摇动校正和第二处理而产生过度校正。
另外,在判定为摇动量超过摇动校正极限值的情况下以及判定为有摇拍操作的情况下,镜头控制部36也可以不等待来自主体控制部67的摇动信息的发送指示而生成摇动信息。这是因为能够预想到如下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判定结果发送后会从主体控制部67指示摇动信息的发送。
另一方面,在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结果是摇动量为摇动校正极限以下的判定的情况下(S30中“否”),主体控制部67参照摇拍操作的判定结果。并且,在摇拍操作的判定结果是进行摇拍操作的判定的情况下(S31中“是”),通过摇动校正装置13无法进行充分的卷帘快门失真的校正,所以使图像数据处理部72执行第二处理(S23)。另外,在摇拍操作时,也因摇动校正装置13对卷帘快门的失真校正效果减小,所以即使重复进行基于摇动校正装置的校正和第二处理,也不会成为过度校正。
主体控制部67在摇动校正装置13为动作状态(S14中“是”),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结果为摇动量不超过摇动校正极限值的判定的情况下(S30中“否”)、且摇拍操作的判定结果为不进行摇拍操作的判定的情况下(S31中“否”),使图像数据处理部72执行第一处理(S15)。这样在摇动量为摇动校正极限值以下、且不进行摇拍操作的情况下执行第一处理是因为:由于通过摇动校正装置13减轻卷帘快门失真,所以不需要如第二处理那样的校正精度。此外,由于第二处理通过基于摇动检测信号的摇动信息的制作、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的摇动信息的发送等的高速处理而使耗电增加,所以优选在不需要如第二处理那样的校正精度时使用第一处理。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由于即使在摇动校正装置正在动作的情况下,在摇动校正装置对卷帘快门失真的校正效果不充分的预定条件下也执行第二处理,所以能够适当地校正卷帘快门失真。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摇动校正装置为动作状态的情况下,比较摇动量和摇动校正极限值而切换第一以及第二处理,但也可以与摇动校正装置的动作状态无关地,比较摇动量和摇动校正极限值而切换第一以及第二处理。同样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摇动校正装置为动作状态、且摇动量为摇动校正极限值以下的情况下,进行摇拍操作的判定,但也可以与摇动校正装置的动作状态以及摇动量的大小无关地,判定摇拍操作的有无而切换第一以及第二处理。
此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可换镜头侧进行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和摇拍操作的判定,并将各判定结果发送给相机主体侧,但也可以基于来自可换镜头的摇动信息而在相机主体侧进行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和摇拍操作的判定。在该情况下,由镜头控制部生成表示关于俯仰方向和偏航方向这两者的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的摇动信息并传送给主体控制部。此外,在该情况下,摇动信息需要在相机主体侧的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和摇拍操作的判定之前从可换镜头侧发送给相机主体侧。例如,也可以将动作状态和摇动信息一并通过串行通信而发送。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根据电子变焦的动作状态而切换第一以及第二处理。如图16所示,电子变焦通过图像数据处理部72从实时预览图像120切出与通过变焦操作而被指定的变焦倍率相应的尺寸的变焦区域121内的图像部分,并将切出的图像部分作为实时预览图像120a而在图像显示部24中放大显示。在电子变焦中,将变焦区域121内的图像部分放大时,卷帘快门失真也被放大。即使是在未放大的状态下不需要校正的程度的卷帘快门失真,在放大后也会产生需要校正的情况,因此在电子变焦的动作时有时会产生进行第二处理的必要。
如图17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主体控制部67对镜头控制部36指示摇动检测的开始之后,监视基于操作按钮25的电子变焦的操作,并判定是否进行了电子变焦操作(S35)。在该例中,在电子变焦的变焦倍率为“1”时,判定为电子变焦没有被操作,在比“1”大时,能够判定为电子变焦被操作。
主体控制部67在电子变焦没有被操作的情况下(S35中“否”),使图像数据处理部72执行第一处理(S15)。另一方面,在操作按钮25被操作的情况下(S35中“是”),比较由变焦用操作按钮25指定的变焦倍率(以下,称为指定倍率)和规定倍率(S36)。规定倍率是在卷帘快门失真的校正中需要第二处理的变焦倍率。该规定倍率被预先设定并存储在主体控制部67的ROM中,在与指定倍率的比较时从ROM读出。
主体控制部67在指定倍率比规定倍率小的情况下(S36中“否”),使图像数据处理部72执行第一处理(S15)。此外,在指定倍率为规定倍率以上的情况下(S36中“是”),通过摇动校正装置13无法进行充分的卷帘快门失真的校正,所以对镜头控制部36指示摇动信息的发送(S19),使图像数据处理部72执行第二处理(S23)。在该第一或者第二处理后,进行包括电子变焦处理的大小调整处理(S16)。另外,通过电子变焦将实时预览图像放大,从而摇动校正装置13对卷帘快门的失真校正效果减小,所以即使重复进行基于摇动校正装置13的摇动校正和第二处理,也不会成为过度校正。
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由于在电子变焦的指定倍率为规定倍率以上的情况下执行第二处理,所以通过电子变焦而被放大的卷帘快门失真也能够适当地校正。另外,第三实施方式既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于摇动校正装置的动作状态进行的第一以及第二处理的切换控制组合,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于摇动校正装置的动作状态、摇动校正极限值以及摇拍操作进行的第一以及第二处理的切换控制组合。
[第四实施方式]
作为减轻卷帘快门失真的方法之一,已知提高CMOS传感器21的帧率的方法。帧率是CMOS传感器21在1秒钟能够拍摄的帧数,例如能够通过缩短每个扫描线的读出动作的时间来提高。例如,在图18所示的CMOS传感器21的动作中,相对于图8所示的动作而言,缩短每个扫描线的读出时间而提高帧率。若这样提高帧率,则扫描线间的曝光时间的时间差Δt减小,所以相比帧率低的情况而言,卷帘快门失真被减轻。第四实施方式着眼于该帧率和卷帘快门失真的相关性,根据帧率而切换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
如图19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主体控制部67在对镜头控制部36指示摇动检测的开始之后,比较CMOS传感器21的动作帧率和规定帧率(S40)。动作帧率是为了使CMOS传感器21动作而设定的帧率。规定帧率是在卷帘快门失真的校正中需要第二处理的帧率,被预先设定并存储在主体控制部67的ROM中。规定帧率在与动作帧率比较时从ROM读出。
主体控制部67在动作帧率比规定帧率高的情况下(S40中“否”),通过摇动校正装置13减轻卷帘快门失真,所以使图像数据处理部72执行第一处理(S15)。此外,在动作帧率为规定帧率以下的情况下(S40中“是”),通过摇动校正装置13无法进行充分的卷帘快门失真的校正,所以对镜头控制部36指示摇动信息的发送(S19),使图像数据处理部72执行第二处理(S23)。另外,在动作帧率低的情况下,卷帘快门失真变大,所以即使重复进行基于摇动校正装置13的校正和第二处理,也不会成为过度校正。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在动作帧率为规定帧率以下的情况下执行第二处理,所以即使在通过低的动作帧率而卷帘快门失真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校正。另外,第四实施方式也可以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以及第二处理的切换控制组合。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利用由DAC输出部87、通用相互通信线55以及ADC输入部91构成的状态通信部(模拟通信部),将摇动信息通过模拟信号从可换镜头12发送给相机主体11。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摇动校正装置13的动作状态信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用串行通信部90、串行通信线57以及串行通信部94而从镜头控制部36发送给主体控制部67(S13)。
主体控制部67在摇动校正装置13未进行摇动校正动作的情况下(S14中“否”),对镜头控制部36指示摇动信息的发送(S19)。响应该指示,镜头控制部36基于摇动检测信号,依次制作表示摇动的方向以及量的摇动信息(S45)。DAC输出部87在每次制作摇动信息时,将摇动信息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利用通用相互通信线55以及ADC输入部91而逐次发送给主体控制部67(S46)。
ADC输入部91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在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的定时下进行采样,并逐次将摇动信息再转换为数字信号(S47)。由此,与各个扫描线对应的摇动信息从DAC输出部87通过模拟信号依次发送给ADC输入部91。例如,在DAC输出部87中,转换为与摇动的方向以及量相应的电压振幅(信号电平)的模拟信号。更具体而言,使摇动量“0”对应于电压振幅的中间值,使摇动方向对应于从中间值起的电压振幅的增加/减少,此外,使摇动量对应于中间值和电压振幅之差,从而转换为模拟信号。在ADC输入部91中,根据所采样的模拟信号的电压振幅相对于中间值的大小而取得摇动方向,根据中间值和电压振幅的差分而取得摇动量。另外,将摇动信息转换为模拟信号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
图像数据处理部72基于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摇动信息,设定校正切出范围(S24),并按每个扫描线,从校正切出范围切出图像信号105而制作实时预览图像(S25)。此外,主体控制部67在摇动校正装置13没有进行摇动校正动作的情况下(S14中“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执行第一处理(S15)。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利用比串行通信部90等高速的由DAC输出部87、通用相互通信线55以及ADC输入部91构成的模拟通信部,将摇动信息实时地发送给相机主体11,所以能够在防止实时预览图像的显示延迟的同时校正卷帘快门失真。此外,使用与各扫描线对应的摇动信息而校正实时预览图像的卷帘快门失真,所以与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使用根据数次的摇动检测信号而求出的1帧量的摇动信息来校正情况相比,能够更高精度地校正卷帘快门失真。进一步,由于对摇动信息的发送使用已有的模拟通信部,所以不需要在相机10中设置摇动信息发送用的通信部,有利于低成本化。
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卷帘快门失真的校正,也可以以使与摇动信息相对应的模拟信号的信号电平(电压)恒定的方式,例如在相机10启动时等将与摇动信息相对应的DAC输出部87的模拟信号值进行校准。
另外,在AF驱动状况的通知也使用DAC输出部87、通用相互通信线55以及ADC输入部91的情况下,AF驱动状况的通知过程中不能进行摇动信息的发送。在该情况下,优选根据释放开关15的操作而切换第一以及第二处理。如上所述,AF驱动状况只在释放开关15被半按操作而进行AF控制的期间通知,所以在释放开关15没有被半按操作的期间,DAC输出部87、通用相互通信线55以及ADC输入部91能够用于摇动信息的发送。
如图22所示,主体控制部67在释放开关15被半按操作(S1接通信号)(S50中“是”)时,使图像数据处理部72执行第一处理(S15)。此外,主体控制部67在释放开关15的半按操作被解除(S1断开信号或者S2接通信号)(S50中“否”)的情况下,对镜头控制部36指示摇动信息的发送(S19),使图像数据处理部72执行第二处理(S23)。据此,能够将DAC输出部87、通用相互通信线55以及ADC输入部91有效地用于AF驱动状况的通知和摇动信息的发送。
另外,第五实施方式也可以与第二~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以及第二处理的切换控制组合。
[第六实施方式]
第六实施方式利用由计时器输出部88、通用相互通信线55以及计时器输入输出部93构成的状态通信部(脉宽调制通信部),以PWM信号的方式将摇动信息从可换镜头12发送给相机主体11。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摇动校正装置13的动作状态信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用串行通信部90、串行通信线57以及串行通信部94从镜头控制部36发送给主体控制部67。
主体控制部67在摇动校正装置13未进行摇动校正动作的情况下(S14中“否”),对镜头控制部36指示摇动信息的发送(S19)。镜头控制部36基于摇动检测信号,依次制作表示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的摇动信息(S45)。在每次制作摇动信息时,镜头控制部36根据摇动信息的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设定PWM信号的占空比(S55)。计时器输出部88基于所设定的占空比,将摇动信息转换为PWM信号,并利用相互状态通信线55逐次发送给主体控制部67(S56)。
主体控制部67在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的定时下通过计时器输入输出部93接收PWM信号,从PWM信号的占空比读取摇动信息(S57)。由此,与各个扫描线对应的摇动信息转换为占空比,通过该占空比的PWM信号从计时器输出部88依次发送给计时器输入输出部93。例如,镜头控制部36使摇动量“0”对应于占空比的中间值(50%),使摇动方向对应于从中间值起的占空比的增加/减少,此外,使摇动量对应于中间值和占空比之差,而设定PWM信号的占空比。并且,主体控制部67根据所接收到的PWM信号的占空比相对于中间值的大小而取得摇动方向,根据中间值和PWM信号的占空比的差分而取得摇动量。
另外,在图23中,为了简化说明,描绘了在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的定时下输出所调制的PWM信号的1个脉冲的状态,即描绘成水平同步信号的频率和PWM信号的载频相同,但PWM信号能够具有比水平同步信号的频率高的载频,能够在1个水平同步期间内传送多个扫描线量的摇动信息。将摇动信息转换为PWM信号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
在第二处理中,图像数据处理部72基于从PWM信号所读取的摇动信息,设定校正切出范围(S24),并按每个扫描线,从校正切出范围切出图像信号105而制作实时预览图像(S25)。此外,主体控制部67在摇动校正装置13不进行摇动校正动作的情况下(S14中“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执行第一处理(S15)。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由于利用比串行通信部90高速的由计时器输出部88、通用相互通信线55以及计时器输入输出部93构成的PWM通信部,将摇动信息实时地发送给相机主体11,所以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在防止实时预览图像的显示延迟的同时,高精度地校正卷帘快门失真。
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卷帘快门失真的校正,也可以以与摇动信息相对应的PWM信号的占空比恒定的方式,例如在相机10启动时等将与摇动信息相对应的计时器输出部88的调制设定进行校准。此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与第二~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以及第二处理的切换控制组合。
[第七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实时预览图像的大小调整处理之前进行第一或者第二处理,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在第一或者第二处理之前进行大小调整处理(S60)。
CMOS传感器21的像素数多,刚从CMOS传感器21读出之后的实时预览图像的尺寸大。因此,若对如图26(A)所示那样刚从CMOS传感器21读出之后的实时预览图像125进行大小调整处理,则如图26(B)所示,大小调整后的实时预览图像126比原来尺寸显著减小。由此,实时预览图像126的水平方向的扫描线126a的数目比大小调整前的实时预览图像125的扫描线125a减少,所以能够减小第一以及第二处理的负荷。
[第八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实时预览图像的大小调整处理之前进行第一或者第二处理,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在大小调整处理后进行第一或者第二处理,但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将进行第一或者第二处理的定时切换为大小调整前和大小调整后中的某一个。
如在第七实施方式中所说明,实时预览图像的水平方向的扫描线数一般会通过大小调整处理而减少。但是,由于CMOS传感器21能够从任意的像素99自由地进行图像信号的读出,所以还存在在实时预览图像的摄影时将扫描线数间拔而读出图像信号来减小处理负荷的数码相机。如图27(A)所示,将扫描线数间拔而读出图像信号的实时预览图像130由于水平方向的扫描线130a的数目少,所以成为横长的图像。在对该实时预览图像130进行与图像显示部24的分辨率一致的大小调整处理的情况下,如图27(B)所示,大小调整后的实时预览图像131的水平方向的扫描线131a的数目进行插补处理而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如第七实施方式那样在大小调整处理后进行失真校正处理,则与在大小调整处理前进行的情况相比,处理负荷增大。
第八实施方式中,如图28所示,从CMOS传感器21读出实时预览图像的1帧量的图像信号(S65),对该图像信号实施去马赛克处理(S66),对大小调整处理前的实时预览图像的扫描线数和大小调整处理后的实时预览图像中所设想的扫描线数进行比较(S67)。另外,去马赛克处理是根据与单片式的图像传感器的滤色器排列对应的马赛克图像按每个像素计算全部颜色信息的处理,也称为同时化处理。
在大小调整处理前的扫描线数比大小调整处理后的扫描线数多的情况下(S67中“是”),进行大小调整处理(S68)之后,进行第一或者第二处理(S69)。实施了第一或者第二处理的实时预览图像通过LCD驱动器74而在图像显示部24等中显示(S70)。此外,在大小调整处理前的扫描线数为大小调整处理后的扫描线数以下的情况下(S67中“否”),进行第一或者第二处理(S71)之后,进行大小调整处理(S72)。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始终在扫描线数少的实时预览图像中进行第一或者第二处理,所以能够减小第一或者第二处理的处理负荷。
[第九实施方式]
第九实施方式涉及使用电子变焦时的第二处理。如使用图9、图13A、图13B所说明,第二处理中,基于摇动信息按每个扫描线将预定切出范围106沿扫描线方向错开而设定校正切出范围112,并从校正切出范围切出图像信号,根据切出的图像信号制作实时预览图像。因此,在校正前的实时预览图像中,在预定切出范围106的周围需要用于设定校正切出范围的图像区域。
因此,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如图29、图30所示,若变焦用操作按钮25被操作而确定与电子变焦的变焦倍率相应的变焦区域135a的尺寸(S80),则图像数据处理部72在实时预览图像135中设定扩展变焦区域135b。该扩展变焦区域135b是在对变焦区域135a的周围进行第二处理时所需的区域,即对变焦区域135a附加了能够设定校正切出范围的区域的区域。图像数据处理部72进行使用扩展变焦区域135b内的图像信号来对变焦区域135a设定校正切出范围的第二处理(S82)之后,实施将对变焦区域135a的校正切出范围内的图像部分切出并放大的包括电子变焦处理的大小调整处理(S83)。并且,将大小调整处理图像在图像显示部24中作为实时预览图像显示(S84)。根据该第九实施方式,在将实时预览图像通过电子变焦而放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校正卷帘快门失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无反光镜单镜头类型的数码相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单镜头反光类型的数码相机等其他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除了单独实施之外,还能够将几个实施方式组合而实施。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变形。因此,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这些变更/变形也应该解释成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标号说明
10 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
11 相机主体
12 可换镜头
13 摇动校正装置
21 CMOS图像传感器
36 镜头控制部
40 摇动检测传感器
55 通用相互状态通知线
56 垂直同步信号线
57 串行通知信号线
67 主体控制部
72 图像数据处理部
87 DAC输出部
88 计时器输出部
91 ADC输入部
90、94 串行通信部
93 计时器输入输出部
97 摄像部
98 读出部
99 像素
106 预定切出范围
112 校正切出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包括可换镜头、将所述可换镜头装卸自如的相机主体以及通过将所述可换镜头安装到所述相机主体而被电连接并在两者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部,其特征在于,
A.所述可换镜头包括:
摇动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可换镜头的摇动方向以及摇动量;
摇动校正装置,基于所述摇动方向以及所述摇动量而使在光路内配置的摇动校正透镜移动,对摇动进行校正;以及
镜头控制部,将基于所述摇动方向以及所述摇动量的摇动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部而发送给所述相机主体,
B.所述相机主体包括:
图像传感器,将多个像素以矩阵状排列,拍摄被摄体并输出图像信号;
图像数据处理部,根据所述图像信号而制作用于在图像显示部中显示的实时预览图像;以及
主体控制部,进行所述相机主体的控制,
C.所述通信部包括:
串行通信部,在所述镜头控制部和所述主体控制部之间将信息进行串行通信;以及
状态通信部,将表示所述可换镜头以及所述相机主体的状态的状态通知信号在所述镜头控制部和所述主体控制部之间进行通信,
所述镜头控制部以及主体控制部使用所述串行通信部和所述状态通信部中的任一个来收发所述摇动信息,
所述主体控制部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切换执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该第一处理是按所述像素排列而成的矩阵的每一行即每个扫描线从预先设定的预定切出范围切出图像信号的处理,该第二处理是基于所述摇动信息设定校正切出范围并按每个所述扫描线从所述校正切出范围切出图像信号的处理,
所述镜头控制部通过所述串行通信部,将表示所述摇动校正装置是否正在动作的动作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主体控制部,
所述主体控制部在所述摇动校正装置为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一处理,在所述摇动校正装置为非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镜头控制部判定所述摇动量是否超过所述摇动校正装置的摇动校正极限值,并将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结果发送给所述主体控制部,
所述主体控制部在所述摇动校正装置为动作状态的情况下,参照所述摇动校正极限的判定结果,在所述摇动量为所述摇动校正极限值以下时,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一处理,在所述摇动量超过所述摇动校正极限值时,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二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镜头控制部基于所述摇动信息而判定是否被进行摇拍操作,并将摇拍操作的判定结果发送给所述主体控制部,
所述主体控制部在所述摇动量为所述摇动校正极限值以下时,进一步参照摇拍操作的判定结果,在判定为没有被进行摇拍操作时,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一处理,在判定为被进行摇拍操作时,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二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主体控制部在执行将所述实时预览图像的一部分放大显示的电子变焦处理的情况下,比较所述电子变焦的指定倍率和需要所述第二处理的预先设定的规定倍率,在所述指定倍率比所述规定倍率低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一处理,在所述指定倍率为所述规定倍率以上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二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主体控制部比较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动作帧率和需要所述第二处理的预先设定的规定帧率,
在所述动作帧率比所述规定帧率高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一处理,在所述动作帧率为所述规定帧率以下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二处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主体控制部在摄影准备指示部被操作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一处理,在所述摄影准备指示部的操作被解除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二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镜头控制部按所述像素排列而成的矩阵的每一行即每个扫描线,将与各扫描线对应的所述摇动信息转换为所述状态通知信号,并通过所述状态通信部而发送给所述主体控制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状态通信部是使用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状态通知信号的模拟通信部,所述模拟通信部将所述摇动信息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发送给所述主体控制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状态通信部是使用脉宽调制信号作为所述状态通知信号的脉宽调制通信部,
所述镜头控制部根据所述摇动信息设定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所述脉宽调制通信部基于所设定的占空比将所述摇动信息转换为脉宽调制信号并发送给所述主体控制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主体控制部在使所述实时预览图像的分辨率与所述图像显示部的分辨率一致的大小调整处理之前,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二处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主体控制部在使所述实时预览图像的分辨率与所述图像显示部的分辨率一致的大小调整处理之后,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二处理。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主体控制部对使实时预览图像的分辨率与所述图像显示部的分辨率一致的大小调整处理之前的扫描线数和所述大小调整处理后的实时预览图像中所设想的扫描线数进行比较,并对在所述大小调整处理的前后的所述实时预览图像中扫描线数少的一方的实时预览图像,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执行所述第二处理。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在将对实时预览图像设定的第一变焦区域内的图像部分放大显示时,设定在所述第一变焦区域的周围附加所述第二处理所需的区域进行扩展而得到的第二变焦区域,使用所述第二变焦区域内的图像信号实施所述第二处理,并将实施了所述第二处理的图像的所述第一变焦区域内的图像部分切出而作为实时预览图像进行放大显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66285 | 2013-03-27 | ||
JP2013066285 | 2013-03-27 | ||
PCT/JP2014/054635 WO2014156442A1 (ja) | 2013-03-27 | 2014-02-26 | レンズ交換式デジタルカメ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75240A CN105075240A (zh) | 2015-11-18 |
CN105075240B true CN105075240B (zh) | 2018-07-17 |
Family
ID=51623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19030.5A Active CN105075240B (zh) | 2013-03-27 | 2014-02-26 | 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729773B2 (zh) |
JP (1) | JP5851070B2 (zh) |
CN (1) | CN105075240B (zh) |
WO (1) | WO201415644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10824B2 (ja) * | 2013-10-02 | 2017-10-1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焦点調節方法 |
JP2015185823A (ja) * | 2014-03-26 | 2015-10-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撮像装置 |
USD783078S1 (en) * | 2015-09-03 | 2017-04-04 | Samyang Optics Co., Ltd. | Interchangeable lens for camera |
US9912868B2 (en) * | 2015-09-15 | 2018-03-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tilt correc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ilt correction apparatus |
DE112017000819T5 (de) * | 2016-03-15 | 2018-10-25 | Fujifilm Corporation | Kamera |
JP6643159B2 (ja) * | 2016-03-23 | 2020-02-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装置、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
JP6682336B2 (ja) * | 2016-04-20 | 2020-04-1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カメラ本体 |
JP6910765B2 (ja) * | 2016-08-26 | 2021-07-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防振制御方法および防振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1573685S (zh) * | 2016-08-31 | 2017-04-10 | ||
JP1574663S (zh) * | 2016-08-31 | 2017-04-24 | ||
AT519192B1 (de) * | 2016-09-19 | 2019-03-15 | B & R Ind Automation Gmbh | Kamera für die industrielle Bildverarbeitung |
WO2018053809A1 (en) * | 2016-09-23 | 2018-03-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image processing in an unmanned autonomous vehicle |
US10897565B2 (en) * | 2017-05-31 | 2021-01-19 | Canon Kabuushiki Kaisha | Imag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y device |
CN113141457B (zh) * | 2017-05-31 | 2023-04-28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和配件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9012093A (ja) * | 2017-06-29 | 2019-01-2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像ぶ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及び像ぶれ補正方法 |
USD896872S1 (en) * | 2018-01-22 | 2020-09-22 | Samyang Optics Co., Ltd | Interchangeable lens for camera |
JP7300838B2 (ja) * | 2018-01-25 | 2023-06-30 |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 光学システム |
JP1626336S (zh) * | 2018-05-10 | 2019-03-11 | ||
JP1626339S (zh) * | 2018-05-15 | 2019-03-11 | ||
JP1627444S (zh) * | 2018-06-26 | 2019-03-25 | ||
JP2020056953A (ja) * | 2018-10-03 | 2020-04-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検出方法 |
JP6996025B2 (ja) * | 2019-02-20 | 2022-02-0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素子、撮像装置、撮像素子の作動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023412B2 (ja) * | 2019-04-26 | 2022-02-2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素子、撮像装置、撮像素子の作動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21039044A1 (ja) * | 2019-08-27 | 2021-03-0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
CN116114259A (zh) * | 2020-07-30 | 2023-05-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Pwm驱动器、生成pwm信号的方法、致动器系统和相机模块 |
JP2023009570A (ja) * | 2021-07-07 | 2023-0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撮像装置本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14205528B (zh) * | 2021-12-16 | 2024-04-23 |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USD971286S1 (en) * | 2022-05-16 | 2022-11-29 | Shenzhen Dinghuixin Keji Co., Ltd. | Digital camera |
USD1023107S1 (en) * | 2022-06-30 | 2024-04-16 | Chao Wen | Camera |
USD991311S1 (en) * | 2023-02-28 | 2023-07-04 | Ningbo Yinzhou Zhoubatian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 Camera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18741A (zh) * | 2005-02-09 | 2006-08-16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CN1892294A (zh) * | 2005-07-01 | 2007-01-10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带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 |
CN101021667A (zh) * | 2006-02-13 | 2007-08-22 | 佳能株式会社 | 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照相机、其照相机体及其可互换镜头 |
CN101300524A (zh) * | 2005-11-11 | 2008-11-0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可互换镜头、照相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262337A (zh) * | 2010-05-28 | 2011-11-30 | 索尼公司 |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可交换镜头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2147357A (ja) * | 2011-01-14 | 2012-08-02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CN102780848A (zh) * | 2011-05-11 | 2012-11-14 | 佳能株式会社 | 利用卷帘快门方法来执行摄像的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50224B2 (ja) * | 1998-07-08 | 2009-04-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影システム |
US6822684B1 (en) | 1998-04-03 | 2004-11-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signal recording system and optical device |
JP4794758B2 (ja) * | 2001-06-18 | 2011-10-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及びレンズ |
JP4389749B2 (ja) * | 2004-10-15 | 2009-12-24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パンニング撮影可能なカメラおよび動画像編集用プログラム |
JP2007010895A (ja) * | 2005-06-29 | 2007-01-18 | Olympus Imaging Corp |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007052235A (ja) * | 2005-08-18 | 2007-03-01 | Olympus Imaging Corp | 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008275826A (ja) * | 2007-04-27 | 2008-11-13 | Nikon Corp | 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カメラ |
JP2011103631A (ja) | 2009-11-12 | 2011-05-26 | Nikon Corp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KR101710625B1 (ko) * | 2010-08-11 | 2017-02-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초점 조절 장치, 초점 조절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
JP5621485B2 (ja) | 2010-10-06 | 2014-11-12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
-
2014
- 2014-02-26 JP JP2015508199A patent/JP5851070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2-26 WO PCT/JP2014/054635 patent/WO201415644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2-26 CN CN201480019030.5A patent/CN105075240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9-15 US US14/854,988 patent/US972977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29 US US15/638,070 patent/US997367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18741A (zh) * | 2005-02-09 | 2006-08-16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CN1892294A (zh) * | 2005-07-01 | 2007-01-10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带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 |
CN101300524A (zh) * | 2005-11-11 | 2008-11-0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可互换镜头、照相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021667A (zh) * | 2006-02-13 | 2007-08-22 | 佳能株式会社 | 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照相机、其照相机体及其可互换镜头 |
CN102262337A (zh) * | 2010-05-28 | 2011-11-30 | 索尼公司 |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可交换镜头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2147357A (ja) * | 2011-01-14 | 2012-08-02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CN102780848A (zh) * | 2011-05-11 | 2012-11-14 | 佳能株式会社 | 利用卷帘快门方法来执行摄像的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75240A (zh) | 2015-11-18 |
JPWO2014156442A1 (ja) | 2017-02-16 |
US20170302843A1 (en) | 2017-10-19 |
WO2014156442A1 (ja) | 2014-10-02 |
US9973676B2 (en) | 2018-05-15 |
US9729773B2 (en) | 2017-08-08 |
US20160006923A1 (en) | 2016-01-07 |
JP5851070B2 (ja) | 2016-0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75240B (zh) | 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 | |
CN104168416B (zh)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US9667856B2 (en) | Auto focus adjusting method, auto focus adjusting apparatus, and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JP5022758B2 (ja) |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撮像装置の駆動方法 | |
EP2212731B1 (en) |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 |
US9241109B2 (en)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moving image generation | |
CN102739939B (zh)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US8872963B2 (en) |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 |
JP6338471B2 (ja) |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US8861949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automatic focus | |
US8970772B2 (en) |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 |
CN101102414B (zh) | 摄影设备和方法 | |
CN105979160A (zh) | 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 |
JP5169541B2 (ja) | 撮像装置 | |
JP7145048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 |
JP2016226015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9031343A (ja) | カメラ | |
JP6700763B2 (ja) |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08187614A (ja) | 撮影装置 | |
JP5961058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13118474A (ja)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4757223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4993683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18148388A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US9979861B2 (en) |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