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2294A - 带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带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2294A
CN1892294A CN200610090927.4A CN200610090927A CN1892294A CN 1892294 A CN1892294 A CN 1892294A CN 200610090927 A CN200610090927 A CN 200610090927A CN 1892294 A CN1892294 A CN 1892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shake
lens
action
shake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909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2294B (zh
Inventor
白鸟和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92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2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92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2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38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the image plane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5Blur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带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可控制摄影镜头具有的防振功能而不会使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之间的通信变复杂的照相机系统。作为解决手段,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具备:照相机主体具有的发送电路,其从所述照相机主体向摄影镜头发送为了控制所述摄影镜头而使用的控制信息;所述摄影镜头具有的接收电路,其接收由该发送电路发送的所述控制信息;所述摄影镜头具有的相机抖动校正单元,其校正因摄影时的照相机系统的晃动而在摄像面上的像上产生的抖动;以及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当所述接收电路接收到用于进行摄影准备的设定指示的预定的控制信息时,其变更所述相机抖动校正单元的动作状态。

Description

带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影镜头与照相机主体可装卸的照相机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通过使用设置在摄影镜头或照相机主体中的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来执行相机抖动校正动作的照相机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提高操作性等为目的,提出了很多具有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并且,在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为可装卸的照相机系统中,还提出了不仅是照相机主体、摄影镜头也具有可独立地动作的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因此,根据用途来使用在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的双方具有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情况下的、或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的任意一方具有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等情况下的各种结构的照相机系统。
这样,若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的功能多样化,则会有在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之间进行的通信变复杂等问题。
因此,在日本特开平08-114825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摄影镜头:在具有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摄影镜头中,该摄影镜头内具备用于检测对焦部件的移动的移动检测装置,若该移动检测装置检测出对焦部件的移动,则使相机抖动校正功能动作。
但是,在日本特开平08-114825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中,在焦点不移动的情况下相机抖动校正功能也不动作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并且,为了在对焦部件不移动的情况下使相机抖动校正功能动作,需要追加新的功能,因此,还是无法解决在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之间进行的通信变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是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可相互装卸地连结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系统,其具备:发送电路,其由所述照相机主体所具有,从所述照相机主体向所述摄影镜头发送为了控制所述摄影镜头而使用的控制信息;接收电路,其由所述摄影镜头所具有,接收由该发送电路发送的所述控制信息;相机抖动校正单元,其由所述摄影镜头所具有,校正因摄影时的照相机系统的晃动而在摄像面上的像上产生的抖动;以及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当所述接收电路接收到用于进行摄影准备的设定指示的预定控制信息时,该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变更所述相机抖动校正单元的动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防抖模式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3A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摄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3B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摄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通过第1实施例的防抖选择处理而动作的防抖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图3A所示的步骤S308的防抖选择处理的详细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具有与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同等的防抖功能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L-OC类型的摄影镜头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L-SO类型的摄影镜头的结构例的图。
图9是表示图6所示的L-OO类型的摄影镜头的结构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图6所示的B-OC类型的照相机主体的结构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图6所示的B-SO类型的照相机主体的结构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图6所示的B-OO类型的照相机主体的结构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具有与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同等的防抖功能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LC-SC类型的转换镜头(converter lens)的结构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3所示的LC-OC类型的转换镜头的结构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图13所示的LC-SO类型的转换镜头的结构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图13所示的LC-OO类型的转换镜头的结构例的图。
图18A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摄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18B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摄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18C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摄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说明通过第2实施例的防抖选择处理而动作的防抖动作的图。
图20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1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防抖显示的具体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图21所示的防抖显示的显示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23表示第3实施例的防抖显示的状态转变例。
图24是表示将第3实施例的防抖显示显示于液晶监视器中时的例子的图。
图25是表示将第3实施例的防抖显示显示于控制面板中时的例子的图。
图26是表示将第3实施例的防抖显示显示于取景器中时的例子的图。
图27是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通信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2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参照图1~图17说明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8A~图19说明第2实施方式。并且,参照图20~图26说明第3实施方式。
(1)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所示的照相机系统由可相互装卸地连接的摄影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构成。
摄影镜头100具备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至少具有:调整焦点的对焦镜头101a、限制入射光量的光圈101b、变更入射光的光轴的校正镜头101c。
另外,摄影镜头100具备:焦点调整机构102,使对焦镜头101a沿光轴方向变动,执行焦点调整;校正镜头移位机构103,使校正镜头101c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移位,或使校正镜头101c倾斜;致动驱动电路104,用于驱动光圈101b、焦点调整机构102和校正镜头移位机构103;角速度传感器105,检测摄影镜头100的抖动(相机抖动);镜头控制计算机106,根据来自照相机主体200的指示,执行摄影镜头100的光学系统的控制,并且执行防抖动作;FlashRom 107,存储用于使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动作的程序和镜头的焦距等参数;以及镜头操作开关108,其作为该摄影镜头的设定用开关组。
在上述说明的结构中,镜头操作开关108至少具备:用于设定摄影镜头100的相机抖动校正功能(下面称为“防抖功能”)的有效/无效的镜头防抖SW(开关)108a;用于与摄影动作无关地使光圈101b被驱动的预览SW 108b;以及切换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的MN/AFSW 108c。
镜头控制计算机106根据来自照相机主体200的指示,驱动致动驱动电路104,使光圈101b、焦点调整机构102或校正镜头移位机构103动作。
另外,镜头控制计算机106通过对由角速度传感器105计测的角速度执行积分处理,算出相机抖动量。之后,驱动致动驱动电路104和校正镜头移位机构103,以校正该相机抖动量。其结果,校正镜头101c移位,光轴移位,以校正相机抖动量。
另一方面,照相机主体200具备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具有:切换来自摄影镜头100的入射光光路的快返镜(quick return mirror)201a、将来自快返镜201a的反射光送至目镜的五棱镜201b、目镜201c、以及控制对摄像元件202的曝光的快门201d。
照相机主体200具备:摄像元件202,将经快门201d曝光的入射光成像得到的被摄体图像变换为电信号;摄像元件IF(InterFace,接口)电路203,根据由摄像元件202得到的电信号,生成数字信号;以及系统控制器204,根据由摄像元件IF电路203生成的数字信号,生成图像数据,并且控制照相机系统整体。
另外,照相机主体200具备:反射镜驱动机构205,驱动快返镜201a;执行快门201d的开闭的快门付势机构206;摄像元件移位机构207,使摄像元件202在垂直于入射光光轴的平面上移位;致动驱动电路208,驱动反射镜驱动机构205、快门付势机构206和摄像元件移位机构207;检测照相机主体200的抖动(相机抖动)的角速度传感器209;测定至被摄体的距离的AF(Auto Focus,自动对焦)传感器210;以及用于测光的测光电路211。
并且,照相机主体200具备:液晶监视器212,显示经摄像元件202和摄像元件IF电路203得到的被摄体像或照相机系统的状态等;照相机操作开关213,作为用于设定防抖功能的有效/无效的开关和用于设定照相机系统的状态的各种开关组;记录介质214,记录由系统控制器204生成的图像数据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215,存储在系统控制器204内工作的程序所使用的数据等;FlashRom216,存储在系统控制器204内工作的程序或照相机系统的状态等参数;以及USB设备控制器217,用于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来连接照相机主体200和信息处理装置等外部设备。
在以上说明的结构中,照相机操作开关213至少具备如下开关:使摄影动作开始的两级按下的快门释放SW(执行摄影准备动作开始指示的第一快门释放SW、执行摄影动作开始指示的第二快门释放SW)213a;设定照相机主体200的防抖功能的有效/无效的主体防抖SW 213b;以及设定照相机系统的动作状态的模式设定SW 213c。另外,主体防抖SW 213b和模式设定SW 213c也可以使用带触摸传感功能的液晶监视器213来实现。
这里,模式设定SW 213c设定对镜头操作开关108中具备的镜头防抖SW 108a的设定、和照相机操作开关213中具备的主体防抖SW 213b的设定的优先顺序。例如,在摄影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双方具备防抖功能的情况下,可选择使哪一个防抖功能优先动作。
下面,将使镜头防抖SW 108a的设定优先动作的模式称为“镜头优先模式”,将使主体防抖SW 213b的设定优先动作的模式称为“主体优先模式”。另外,将镜头优先模式和主体优先模式统称为“防抖模式”。
摄影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通过L(Lens)安装部109和B(Body)安装部218可拆装地连接,连结摄影镜头100具备的光学系统和照相机主体200具备的光学系统。
另外,摄影镜头100具备的镜头侧通信线110和主体侧通信线219经L安装部109和B安装部218连接,镜头控制计算机106与系统控制器204可通信。
以上的结构中,在本实施例的角速度传感器105和209中,使用作为利用了科里奥利(Corioli)力的角速度传感器的振动陀螺仪。
系统控制器204根据来自照相机操作开关213的输出,驱动致动驱动电路208,使反射镜驱动机构205和快门付势机构206动作。
另外,系统控制器204通过对由角速度传感器209计测的角速度执行积分处理,算出相机抖动量,使致动驱动电路208驱动,来使摄像元件移位机构207动作,以校正该相机抖动量。其结果,防止了成像于摄像元件202上的像因相机抖动而恶化。
另外,系统控制器204根据来自AF传感器210的输出,算出焦点调整量,对摄影镜头100(镜头控制计算机106)进行指示。另外,根据来自测光电路211的输出,算出光圈量,对摄影镜头100(镜头控制计算机106)进行指示。
另外,以上说明的摄影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可彼此独立地发挥防抖功能。即,可构成摄影镜头100不管安装的照相机主体200中是否有防抖功能,仅通过该摄影镜头100即可进行防抖动作的可防抖的照相机系统。
同样,可构成照相机主体200不管安装的摄影镜头100中是否有防抖功能,仅通过该照相机主体200即可进行防抖动作的可防抖的照相机系统。
这里,摄影镜头100的防抖功能主要由校正镜头101c、校正镜头移位机构103、致动驱动电路104、角速度传感器105和镜头控制计算机106来实现。即,摄影镜头100的相机抖动校正单元由校正镜头101c、校正镜头移位机构103、致动驱动电路104、角速度传感器105和镜头控制计算机106构成。
另外,照相机主体200的防抖功能主要由摄像元件202、系统控制器204、摄像元件移位机构207、致动驱动电路208和角速度传感器209来实现。即,照相机主体200的相机抖动校正单元由摄像元件202、系统控制器204、摄像元件移位机构207、致动驱动电路208和角速度传感器209构成。
首先,根据图2来说明在以上说明的结构的照相机系统中,利用模式设定SW 213c来设定防抖模式的处理。之后,根据图3A~图5来说明根据该防抖模式来使防抖功能工作的处理。
图2是表示防抖模式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当操作了照相机操作开关213时,例如将中断信号输入到系统控制器204。之后,根据该中断信号,系统控制器204具备的MPU(微处理器)执行存储在FlashRom216内的规定地址上的程序,开始防抖模式等的设定处理(步骤S200)。
另外,以下说明的处理是通过系统控制器204内的MPU执行记载于规定程序中的命令来实现的,但为了简化说明,以系统控制器204为主体来记述。
在步骤S201中,系统控制器204判断是否操作了模式设定SW 213c。并且,在操作了模式设定SW 213c以外的照相机操作开关213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02,开始对应于各照相机操作开关213的处理。
在操作了模式设定SW 213c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03。之后,取得模式设定SW 213c的设定,判断该设定被设定为镜头优先模式和主体优先模式中的哪一个。
在该设定被设定为镜头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04,在设定为主体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09。
在步骤S204中,系统控制器204判断是否安装有摄影镜头100,将该判断结果存储在FlashRom216中存储的状态显示用的数据(下面称为“防抖显示数据220”)的安装信息中。另外,利用图22来详细说明防抖显示数据220。
并且,在未安装摄影镜头100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05,例如,在液晶监视器212等中显示未安装摄影镜头100(让使用者认识到未安装摄影镜头100)。
这里,例如只要由系统控制器204与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实施通信,根据有无响应来判断是否安装有摄影镜头100即可。即,若来自镜头控制计算机106的响应不在规定时间内,则可判断为未安装摄影镜头100。
在步骤S204中,在安装了摄影镜头100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06。之后,与镜头控制计算机106执行通信动作,取得镜头类别信息,将表示该安装的摄影镜头100是否具有防抖功能的信息存储在防抖显示数据220的防抖对应信息中。
例如,系统控制器204对镜头控制计算机106请求镜头类别信息。另一方面,镜头控制计算机106读出存储在FlashRom107的规定地址中的镜头类别信息,发送给系统控制器204。系统控制器204根据接收到的镜头类别信息,判断该摄影镜头100是否具有防抖功能,将该判断结果存储在防抖显示数据220的防抖对应信息中。
另外,镜头类别信息至少具有用于识别出该摄影镜头100的类别、例如是否是具有防抖功能的镜头(下面称为“防抖镜头”)的信息,预先存储在FlashRom107的规定地址中。
在步骤S206中,当取得了安装的摄影镜头100的镜头类别信息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07。之后,根据镜头类别信息,判断该摄影镜头100是否是防抖镜头。
在该摄影镜头100不是防抖镜头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08,例如在液晶监视器212等中显示“安装的摄影镜头不是防抖镜头。请安装防抖镜头”等警告消息。
当在步骤S208中,在液晶监视器212等中显示了警告消息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09。之后,将存储在FlashRom216的规定地址中的防抖模式信息设定为主体优先模式,结束处理(步骤S211)。
另外,在步骤S207中,在该摄影镜头100是防抖镜头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10。之后,系统控制器204将防抖模式信息设定为镜头优先模式,结束处理(步骤S211)。
这里,在说明照相机系统的摄影动作之前,参照图27来说明在控制照相机主体200的系统控制器204与控制摄影镜头100的镜头控制计算机106之间执行的通信处理。
图27示出根据期望的动作而在系统控制器204与镜头控制计算机106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数据(代码)的示例。
动作1是照相机主体200在驱动摄影镜头100进行焦点调整时所执行的动作。
系统控制器204向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发送字符代码“DF[][]”。“DF”表示通信的数据是焦点位置的偏离量(DeFocus,散焦)。“DF”后面的“[][]”设定表示对焦镜头的偏离量的值。
当接收到字符代码“DF[][]”时,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向系统控制器204返回字符代码“AK”(AcKnowledge,确认)。之后,镜头控制计算机106根据接收到的偏离量,驱动摄影镜头100,执行焦点调整动作。
动作2是照相机主体200在取得镜头信息时执行的动作。
系统控制器204将字符代码“RQINF”(ReQuest INFormation,请求信息)发送给镜头控制计算机106。
当接收到字符代码“RQINF”时,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向系统控制器204返回字符代码“AK[][][][]”。在“AK”后面的“[][][][]”中设定镜头的状态(例如镜头操作开关108的状态)和镜头参数(例如焦距、镜头的种类、开放Fno等)。
动作3是照相机主体200在设定镜头的光圈时执行的动作。
系统控制器204向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发送字符代码“AV[][]”。“AV”表示通信的数据是镜头的光圈设定值(Aperture Value)。在“AV”后面的“[][]”中设定应设定的光圈值。
当接收到字符代码“AV[][]”时,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向系统控制器204返回“AK”。之后,根据接收到的光圈设定值,使致动驱动电路104动作,调整光圈101b。
动作4是在照相机系统内具有多个抖动校正单元的情况(例如可由照相机主体200和摄影镜头100进行抖动校正的情况)下等,发送关于各抖动校正单元的信息等(防抖动作信息)的动作。
例如,用于由照相机主体200根据所设定的动作模式来判断是否允许摄影镜头100侧的抖动校正动作。
系统控制器204向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发送字符代码“IS[][]”。此时,在“IS”(Image Stabilize)后面的“[][]”中设定表示是否允许抖动校正动作的信息。
当接收到字符代码“IS[][]”时,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向系统控制器204返回“AK”。之后,判断是否执行防抖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中,为了命令开始摄影镜头100侧的防抖动作,利用动作1和动作3。但是,动作1和动作3不是仅为了控制防抖动作而设置的通信动作,为了防止通信动作的种类的增加,它们具有多种意义。
另外,在上述说明的控制照相机主体200的系统控制器204与控制摄影镜头100的镜头控制计算机106之间执行的通信处理当然在第2和第3实施例中也一样。
图3A和图3B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摄影动作的流程图。下面,根据该流程图来说明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防抖动作。
当操作了照相机操作开关213时,例如将中断信号输入到系统控制器204,根据该中断信号,系统控制器204具备的MPU执行存储在FlashRom216内的规定地址中的程序,开始摄影动作等(步骤S300)。
另外,下面说明的处理是通过由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和系统控制器204各自具备的MPU执行记载于规定程序中的命令来实现的,但为了简化说明,分别将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和系统控制器204作为处理的主体来记述。
当开始了摄影动作时,系统控制器204检查是否通过快门释放SW213a使第一快门释放SW变为接通状态。之后,在第一快门释放SW不是接通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301的处理,直到第一快门释放SW变为接通状态。
在步骤S301中,当第一快门释放SW变为接通状态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02。之后,根据AF传感器210的输出值,算出散焦量。另外,根据测光电路211的输出值,算出光圈设定值。
当散焦量等的计算完成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03。之后,通过与摄影镜头100中具备的镜头控制计算机106的通信,将步骤S302中算出的散焦量通知给镜头控制计算机106。
另一方面,在步骤S401中,当镜头控制计算机106通过与系统控制器204的通信取得了散焦量时,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402。之后,根据取得的散焦量,驱动致动驱动电路104,调整对焦镜头101a的位置。
在步骤S303中,当散焦量的发送完成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04。
之后,系统控制器204检查是否通过快门释放SW 213a而使第二快门释放SW变为接通状态。在第二快门释放SW不是接通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304的处理,直到第二快门释放SW变为接通状态。
在步骤S304中,当第二快门释放SW变为接通状态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05。之后,与摄影镜头100的镜头控制计算机106进行通信,取得镜头操作开关108的设定信息。将取得的镜头操作开关108中的镜头防抖SW 108a的设定存储在防抖显示数据220的镜头防抖SW信息中。
另一方面,在步骤S403中,镜头控制计算机106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04的镜头操作开关108的设定信息的请求,参照FlashRom107,从规定地址中读出该镜头操作开关108的设定信息,发送给系统控制器204。
在步骤S305中,当从镜头操作开关108取得了镜头操作开关108的设定信息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06。之后,将步骤S302中算出的光圈设定值发送给镜头控制计算机106。
另一方面,在步骤S404中,当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取得了从系统控制器204发送的光圈设定值时,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405。之后,根据该光圈设定值,使致动驱动电路104驱动,调整光圈101b。
在S4051中,镜头控制计算机106操作校正镜头移位机构103和致动驱动电路104,使校正镜头101c移动到原点位置。利用该居中动作,将校正镜头101c设定到可移位范围的中央位置(原点位置)。另外,必须在开始防抖动作之前执行该居中动作。在本实施例中,在后述的S408中开始防抖动作。
这里,无论是在摄影镜头100侧执行防抖动作的情况、还是在照相机主体200侧执行防抖动作的情况,都必须对摄影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实施居中动作。
这是因为,例如即便在摄影镜头100侧不执行防抖动作的情况下,校正镜头101c有时也会因不经意施加的冲击而移动到移动范围的端侧。若在这种状态下执行照相机主体200侧的防抖动作,则发生摄像元件202移位到脱离了摄影镜头100的像圈的范围的问题。
同样,即便在照相机主体200侧不执行防抖动作的情况下,摄像元件202有时也会因不经意施加的冲击而移动到移动范围的端侧。若在这种状态下执行摄影镜头100侧的防抖动作,则发生校正镜头101c会移位到脱离了摄影镜头100的像圈的范围的问题。
因此,在摄影镜头100侧,在第二快门释放SW变为接通状态之后,响应于在摄影镜头100-照相机主体200之间进行的通信处理,执行居中动作。另外,在照相机主体200侧,在检测到第二快门释放SW的作为即将开始摄影动作之前的接通状态之后,也执行居中动作。
在步骤S306中,当结束了向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发送光圈设定值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07。之后,使反射镜驱动机构205驱动,执行沿方向a移动快返镜201a的反射镜上移动作,以使入射光入射到摄像元件。
在S3071中,系统控制器204操作摄像元件移位机构207和致动驱动电路208,使摄像元件202移动到原点位置。通过该居中动作,将摄像元件202设定到可移位范围的中央位置(原点位置)。该居中动作也必须在开始防抖动作之前执行。在本实施例中,在后述的S308开始防抖动作。
当居中动作完成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08,执行防抖选择处理,来选择使用摄影镜头100中具备的防抖功能(下面称为“镜头防抖”)和照相机主体200中具备的防抖功能(下面称为“主体防抖”)中的哪一个防抖功能。
在步骤S308中,系统控制器204根据步骤S305中取得的镜头防抖SW 108a的设定信息、主体防抖SW 213b的设定信息、以及利用图2说明的防抖模式,执行防抖选择处理。之后,在使用主体防抖的情况下,在该步骤S308中开始主体防抖动作。此时,将控制镜头防抖的镜头防抖标记清0。
另外,在使用镜头防抖的情况下,在该步骤S308中,将镜头防抖标记设定为1,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09。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镜头防抖标记为0的情况意味着不使用镜头防抖,镜头防抖标记为1的情况意味着使用镜头防抖。另外,后面将根据图4和图5来描述该防抖选择处理的细节。
在步骤S309中,系统控制器204将通过步骤S308的处理而生成的镜头防抖标记发送给镜头控制计算机106。
另一方面,在步骤S406中,当镜头操作开关108从系统控制器204接收到镜头防抖标记时,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407。之后,判断镜头防抖标记是否为0,在镜头防抖标记为1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408,开始镜头防抖动作。
此时,系统控制器204例如在防抖显示数据220的镜头防抖动作信息中设定表示动作中的代码,并且将表示停止中的代码存储在主体防抖动作信息中。
在步骤S309中,当完成发送镜头防抖标记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10。之后,通过驱动致动驱动电路208,将快门201d变为打开状态,开始摄像。
之后,当经过了规定时间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11,再次将快门201d变为关闭状态,并且向镜头控制计算机106通知曝光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409中,当从系统控制器204通知了曝光结束时,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410。之后,若镜头防抖动作正在执行中,则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411,停止镜头防抖动作。另外,此时,在防抖显示数据220的镜头防抖动作信息中设定表示停止中的代码。
在步骤S410中,若镜头防抖未工作或镜头防抖动作的停止结束,则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412。之后,使致动驱动电路104驱动,使光圈101b开放,结束处理(步骤S413)。
在步骤S311中,当曝光结束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12。之后,在主体防抖正在工作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13,停止主体防抖。另外,此时,在防抖显示数据220的主体防抖动作信息中设定表示停止中的代码。
在步骤S312中主体防抖未工作时、或在步骤S313中主体防抖动作的停止结束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14。之后,使致动驱动电路208驱动,执行沿方向b移动快返镜201a的反射镜下移动作,以使入射光在快返镜201a被反射后入射到五棱镜201b。
当反射镜下移动作完成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15。之后,经摄像元件IF电路203从摄像元件202中读出图像数据,压缩该图像数据后,存储在记录介质214中。另外,此时,例如也可在依据Exif标准的数据(下面称为“Exif数据”)的头部中,与该图像数据对应地保存摄影时(例如步骤S310时)的防抖显示数据220。
当以上处理完成时,摄影动作结束(步骤S316)。
图4是说明通过第1实施例的防抖选择处理而动作的防抖动作的图。图4所示的防抖动作表示出了防抖模式、主体防抖SW 213b、镜头防抖SW 108a以及防抖动作的关系。
在防抖模式是主体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与镜头防抖SW 108a的接通/断开无关,只要主体防抖SW 213b为接通状态,则使主体防抖工作。另外,在主体防抖SW 213b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若镜头防抖SW 108a为接通状态,则使镜头防抖工作。另外,在主体防抖SW 213b和镜头防抖SW 108a均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不执行防抖动作。
另外,在防抖模式是镜头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与主体防抖SW 213b的接通/断开无关,只要镜头防抖SW 108a为接通状态,则使镜头防抖工作。另外,在镜头防抖SW 108a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若主体防抖SW 213b为接通状态,则使主体防抖工作。另外,在镜头防抖SW 108a和主体防抖SW 213b均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不执行防抖动作。
图5是表示图3A所示步骤S308的防抖选择处理的详细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3A所示的步骤S307中,当反射镜上移动作完成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00,开始防抖选择处理。
在步骤S501中,系统控制器204参照存储在FlashRom216的规定地址中的防抖模式信息。之后,判断防抖模式是镜头优先模式还是主体优先模式。在防抖模式是主体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例如在防抖模式信息中设定了主体优先代码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02,在镜头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例如在防抖模式信息中设定了镜头优先代码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07。
当转移到步骤S502时,系统控制器204取得主体防抖SW 213b的接通/断开信息,并且将取得的接通/断开信息存储在防抖显示数据220的主体防抖SW信息中。之后,在主体防抖SW 213b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03,开始主体防抖动作。
此时,系统控制器204在例如防抖显示数据220的主体防抖动作信息中设定表示动作中的代码,并且,在镜头防抖动作信息中存储表示停止中的代码。之后,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05,将镜头防抖标记清0,结束防抖选择处理。
另外,在步骤S502中,在主体防抖SW 213b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04,检查镜头防抖SW 108a的状态。之后,在镜头防抖SW 108a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05,将镜头防抖标记清0,结束防抖选择处理。
另外,在步骤S504中,在镜头防抖SW 108a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将镜头防抖标记设置为1,结束防抖选择处理。
另一方面,当从步骤S501转移到步骤S507时,系统控制器204检查镜头防抖SW 108a的状态。之后,在镜头防抖SW 108a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08,将镜头防抖标记设置为1,结束防抖选择处理。
另外,在步骤S507中,在镜头防抖SW 108a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09,将镜头防抖标记清0。之后,当镜头防抖标记的清除处理结束时,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10。
在步骤S510中,系统控制器204取得主体防抖SW 213b的接通/断开信息,将取得的接通/断开信息存储在防抖显示数据220的主体防抖SW信息中。之后,在主体防抖SW 213b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结束防抖选择处理,在主体防抖SW 213b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511。
在步骤S511中,系统控制器204开始主体防抖动作。另外,系统控制器204例如在防抖显示数据220的主体防抖动作信息中设定表示动作中的代码,并且,在镜头防抖动作信息中存储表示停止中的代码。之后,结束防抖选择处理。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可实现如下效果,即,使用者仅通过将模式设定SW 213c设定为镜头优先模式和主体优先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的简单操作,就可使期望的相机抖动校正功能工作,进行摄影。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模式设定SW 213c的操作来任意设定防抖模式(镜头优先模式/主体优先模式),但例如也可将镜头优先模式和主体优先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作为预定的模式,存储设定于FlashRom216等中,将该存储设定的模式用作防抖模式。
这里,在上述的第1实施例中,示出了摄影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双方具有防抖功能的情况下的例子。但是,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只要摄影镜头100或照相机主体200中的任一方或双方具备用于检测相机抖动量的角速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校正检测出的相机抖动量的校正机构(使成像位置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移位的校正镜头移位机构或使摄像元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移位的摄像元件移位机构),就可实现防抖功能。
这里,所谓校正镜头移位机构是例如由图1所示的校正镜头101c、校正镜头移位机构103、致动驱动电路104、以及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实现的校正光学系统。另外,所谓摄像元件移位机构是例如由图1所示的摄像元件202、摄像元件移位机构207、致动驱动电路208以及系统控制器204实现的移位机构。
图6表示具有与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同等的防抖功能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例。如图6所示,在作为摄影镜头100而被考虑的类型中,考虑如下类型:摄影镜头L-SC,其具备角速度传感器等用于计测相机抖动量的传感器(下面简称为“传感器”)、以及校正机构;没有传感器但具备校正机构的摄影镜头L-OC;具备传感器但没有校正机构的摄影镜头L-SO;以及传感器和校正机构均不具备的摄影镜头L-OO。
因此,作为摄影镜头,可选择L-SC、L-OC、L-SO、L-OO中的任一种。另外,L是指Lens(镜头),S是指Sensor(传感器),C是指Correction(校正机构)。另外,O是指没有传感器或校正机构。
另外,在作为照相机主体200而被考虑的类型中,考虑如下类型:具备传感器和校正机构的照相机主体B-SC;没有传感器但具备校正机构的照相机主体B-OC;具备传感器但没有校正机构的照相机主体B-SO;以及传感器和校正机构均不具备的照相机主体B-OO。
因此,作为照相机主体,可选择B-SC、B-OC、B-SO、B-OO中的任一种。另外,B是指Body(主体),S是指Sensor,C是指Correction。另外,O是指没有传感器或校正机构。
由以上说明的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构成的照相机系统,只要在表示构成类型的字符串中分别有至少一个或多于一个的“S”和“C”,该照相机系统即为可执行防抖功能的照相机系统。例如,为L-SO和B-OC、L-OC和B-SO的组合。
这里,在可执行防抖功能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中,存在包含多个可防抖的结构的系统。例如,是L-SO和B-SC、L-OC和B-SC等的组合。
在基于L-SO和B-SC的组合的照相机系统中,相机抖动量的检测可使用摄影镜头中具备的传感器、和照相机主体中具备的传感器这两个传感器。
此时,只要例如使用图1所示的模式设定SW 213C,执行图2所示的处理,对防抖模式设定镜头优先模式或主体优先模式中的任一个即可。
另外,只要例如系统控制器204与镜头控制计算机106进行通信,取得存储在FlashRom107中的摄影镜头的类型(例如L-SO),并且,读出存储在FlashRom216中的照相机主体的类型(例如B-SC),选择与防抖模式对应的角速度传感器即可。
另外,在基于L-OC和B-SC的组合的照相机系统中,根据相机抖动量来防止像恶化的校正动作可以使用在摄影镜头中具备的校正镜头移位机构,也可使用在照相机主体中具备的摄像元件移位机构。也可如图1所示的照相机系统那样选择应优先使用的移位机构。
此时,只要例如使用图1所示的模式设定SW 213C,执行图2所示的处理,对防抖模式设定镜头优先模式或主体优先模式中的任一种即可。
另外,只要例如系统控制器204与镜头控制计算机106进行通信,取得存储在FlashRom107中的摄影镜头的类型(例如L-OC),并且,读出存储在FlashRom 216中的照相机主体的类型(例如B-SC),选择与防抖模式对应的移位机构使之工作即可。
下面,说明摄影镜头L-SC、L-OC、L-SO、和L-OO的具体结构。之后,说明照相机主体B-SC、B-OC、B-SO、和B-OO的具体结构。另外,因为L-SC表示利用图1说明的摄影镜头100,B-SC表示利用图1说明的照相机主体200,所以省略说明。
图7是表示L-OC类型的摄影镜头151的结构例的图。图7所示的摄影镜头151是没有传感器但具备校正机构的摄影镜头。与图1所示的摄影镜头100的差异在于不具备角速度传感器105。
图8是表示L-SO类型的摄影镜头152的结构例的图。图8所示的摄影镜头152是具备传感器但没有校正机构的摄影镜头。与图1所示的摄影镜头100的差异在于不具备校正镜头移位机构103。
图9是表示L-OO类型的摄影镜头153的结构例的图。图9所示的摄影镜头153是传感器和校正机构均不具备的摄影镜头。与图1所示的摄影镜头100的差异在于不具备校正镜头移位机构103和角速度传感器209105。
图10是表示B-OC类型的照相机主体251的结构例的图。图10所示的照相机主体251是没有传感器但具备校正机构的照相机主体。与图1所示的照相机主体200的差异在于不具备角速度传感器209。
图11是表示B-SO类型的照相机主体252的结构例的图。图11所示的照相机主体252是具备传感器但没有校正机构的照相机主体。与图1所示的照相机主体200的差异在于不具备摄像元件移位机构207。
图12是表示B-OO类型的照相机主体253的结构例的图。图12所示的照相机主体253是传感器和校正机构均不具备的照相机主体。与图1所示的照相机主体200的差异在于不具备摄像元件移位机构207和角速度传感器209。
除了以上说明的照相机系统、即由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构成的照相机系统外,还存在在摄影镜头与照相机主体之间配置(连结)1个或2个、或多于2个的转换镜头的照相机系统。
因此,即便是由摄影镜头、转换镜头以及照相机主体构成的照相机系统,只要摄影镜头、转换镜头以及照相机主体中的任一方中具备至少一个传感器和一个校正机构,就可实现防抖功能。
如图13所示,在作为摄影镜头而被考虑的类型中,考虑如下类型:具备传感器和校正机构的摄影镜头L-SC;没有传感器但具备校正机构的摄影镜头L-OC;具备传感器但没有校正机构的摄影镜头L-SO;以及传感器和校正机构均不具备的摄影镜头L-OO。
另外,在作为照相机主体而被考虑的类型中,考虑如下类型:具备传感器和校正机构的照相机主体B-SC;没有传感器但具备校正机构的照相机主体B-OC;具备传感器但没有校正机构的照相机主体B-SO;以及传感器和校正机构均不具备的照相机主体B-OO。
并且,在作为转换镜头而被考虑的类型中,考虑如下类型:具备传感器和校正机构的转换镜头LC-SC;没有传感器但具备校正机构的转换镜头SC-OC;具备传感器但没有校正机构的转换镜头SC-SO;以及传感器和校正机构均不具备的转换镜头SC-OO。
另外,LC是指Converter Lens(转换镜头),S是指Sensor,C是指Correction。另外,O是指没有传感器或校正机构。
由以上说明的类型的摄影镜头、转换镜头和照相机主体构成的照相机系统,只要在表示构成类型的字符串中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于一个的“S”和“C”,则该照相机系统即为可执行防抖功能的照相机系统。例如,为L-OO、LC-OC和B-SO,以及L-OO、LC-OC和B-SO等。
另一方面,在可执行防抖功能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中,存在包含多个可防抖的结构的系统。例如,为L-OO、LC-SC、B-SO,以及L-OO、LC-OC、B-SC等。
在基于L-OO、LC-SC、B-SO的照相机系统中,相机抖动量的检测可使用转换镜头侧的传感器、照相机主体侧的传感器这两个传感器。
此时,对于例如可通过图1所示的模式设定SW 213C设定的模式,除了使镜头防抖SW 108a的设定优先动作的镜头优先模式、和使主体防抖SW 213b的设定优先动作的主体优先模式外,还可设定使转换镜头防抖SW(例如参照图14)的设定优先动作的转换优先模式。
并且,执行图2所示的处理,对防抖模式设定镜头优先模式、主体优先模式或转换优先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
另外,只要例如系统控制器204与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和转换镜头300进行通信,取得存储在FlashRom107和306中的摄影镜头的类型(例如L-OO)和转换镜头的类型(例如LC-SC),并且,读出存储在FlashRom216中的照相机主体的类型(例如B-SO),选择与防抖模式对应的角速度传感器即可。
在基于L-OO、LC-OC、B-SC的照相机系统中,根据相机抖动量来防止像恶化的校正动作可以使用在转换镜头中具备的校正镜头移位机构,也可使用在照相机主体中具备的摄像元件移位机构。也可如图1所示的照相机系统那样选择应优先使用的移位机构。
此时,例如,对于可通过图1所示的模式设定SW 213C设定的模式,除了使镜头防抖SW 108a的设定优先动作的镜头优先模式、和使主体防抖SW 213b的设定优先动作的主体优先模式外,还可设定使转换镜头防抖SW(例如参照图14)的设定优先动作的转换优先模式。
并且,执行图2所示的处理,对防抖模式设定镜头优先模式、主体优先模式或转换优先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
另外,只要例如系统控制器204与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和转换镜头300进行通信,取得存储在FlashRom107和306中的摄影镜头的类型(例如L-OO)和转换镜头的类型(例如LC-OC),并且,读出存储在FlashRom216中的照相机主体的类型(例如B-SC),根据防抖模式来选择移位机构使之动作即可。
下面,说明转换镜头LC-SC、LC-OC、LC-SO和LC-OO的具体结构。
图14是表示LC-SC类型的转换镜头300的结构例的图。
图14所示的转换镜头300具备:至少具有变更入射光光轴的校正镜头301的光学系统;使校正镜头301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移位或使校正镜头301倾斜的校正镜头移位机构302;用于驱动校正镜头移位机构302的致动驱动电路303;检测转换镜头300的抖动(相机抖动)的角速度传感器304;根据来自照相机主体200的指示来执行防抖动作的转换控制计算机305;存储用于使转换控制计算机305动作的程序等的FlashRom306;和作为切换防抖功能的有效/无效的开关的转换操作开关307。
在上述说明的结构中,转换操作开关307至少具备转换防抖SW307a,其用于指示是否使转换镜头300的防抖动作工作。
转换控制计算机306根据来自照相机主体200的指示,驱动致动驱动电路303,使校正镜头移位机构302动作。
另外,转换控制计算机306通过对由角速度传感器304计测的角速度进行积分处理,算出相机抖动量,使致动驱动电路303驱动,以校正该相机抖动量。结果,校正镜头301移位,光轴移位,以校正相机抖动量。
例如,摄影镜头100与转换镜头300通过L安装部109和CB安装部309可拆装地连接,转换镜头300与照相机主体200通过CL安装部310和B安装部218可拆装地连接。另外,连结摄影镜头100具备的光学系统、转换镜头300具备的光学系统以及照相机主体200具备的光学系统。
另外,摄影镜头100具备的镜头侧通信线110与转换侧通信线308经L安装部109和CB安装部309连接,转换侧通信线308与主体侧通信线219经CL安装部310和B安装部218连接。
另外,镜头控制计算机106、系统控制器204和转换控制计算机305可相互通信。
图15是表示LC-OC类型的转换镜头351的结构例的图。图15所示的转换镜头351是没有传感器但具备校正机构的转换镜头。与图14所示的转换镜头300的差异在于不具备角速度传感器304。
图16是表示LC-SO类型的转换镜头352的结构例的图。图16所示的转换镜头352是具备传感器但没有校正机构的转换镜头。与图14所示的转换镜头300的差异在于不具备校正镜头移位机构302和致动驱动电路303。
图17是表示LC-OO类型的转换镜头353的结构例的图。图17所示的转换镜头353是传感器和校正机构均不具备的摄影镜头。与图14所示的转换镜头300的差异在于不具备校正镜头移位机构302、致动驱动电路303和角速度传感器304。
如上所述,有时在由照相机主体和摄影镜头、或照相机主体、摄影镜头以及转换镜头构成的照相机系统中,存在多个用于相机抖动量检测的传感器。另外,有时还存在多个校正机构。即便在这种状况下,通过构成为可由用户选择应优先使用的传感器和校正机构,可执行依照用户意思的防抖功能。
(2)第2实施方式
图18A-图18C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摄影动作的流程图。下面,根据该流程图来说明第2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防抖动作。
当操作了照相机操作开关213时,例如向系统控制器204输入中断信号,根据该中断信号,系统控制器204具备的MPU执行存储在FlashRom216内的规定地址中的程序,开始摄影动作等(步骤S1800)。
另外,下面说明的处理是通过由图1所示的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和系统控制器204各自具备的MPU执行记载于规定程序中的命令来实现的,但为了简化说明,将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和系统控制器204分别作为处理的主体来记述。
当开始摄影动作时,系统控制器204检查是否通过快门释放SW 213a使第一快门释放SW变为了接通状态。在第一快门释放SW不是接通状态(断开状态)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1801的处理,直到第一快门释放SW变为接通状态。
在步骤S1801中,当第一快门释放SW变为接通状态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02。之后,根据AF传感器210的输出值,算出散焦量。另外,根据测光电路211的输出值,算出光圈设定值。
当散焦量等的计算完成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03。之后,系统控制器204和摄影镜头100中具备的镜头控制计算机106通信,将步骤S1802中算出的散焦量(规定的控制信息)通知给镜头控制计算机106。
此时,即使在散焦量为0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204也向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发送散焦量0。另外,在MN/AFSW 108c变为手动对焦的设定的情况下,也发送散焦量0。
另一方面,在步骤S1901中,镜头控制计算机106通过与系统控制器204的通信,取得规定的数据。
在S19011中,镜头控制计算机106操作校正镜头移位机构103和致动驱动电路104,实施使校正镜头101c移动到原点位置的居中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即便选择了主体优先模式,在镜头防抖SW为接通状态时,由于在摄影动作之前执行摄影镜头100侧的防抖动作,所以必须进行居中动作。另外,由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理由,即便在摄影镜头100侧不执行防抖动作的情况下,也必须进行居中动作。
在步骤S1902中,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判断取得的规定数据是否是散焦量。之后,在该规定数据不是散焦量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06。另外,在该规定数据是散焦量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03。
在步骤S1903中,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取得镜头防抖SW 108a的状态。之后,在镜头防抖SW 108a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04,开始镜头防抖动作(变更动作状态)。
另外,在镜头防抖SW 108a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05。之后,根据取得的散焦量,驱动致动驱动电路104,调整对焦镜头101a的位置。
在步骤S1803中,当散焦量的发送完成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04。
之后,系统控制器204检查是否通过快门释放SW 213a使第二快门释放SW变为了接通状态。在第二快门释放SW不是接通状态(断开状态)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1804的处理,直到第二快门释放SW变为接通状态。
在步骤S1804中,当第二快门释放SW变为接通状态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05。之后,与摄影镜头100的镜头控制计算机106进行通信,取得镜头操作开关108的设定信息。
另一方面,在步骤S1906中,镜头控制计算机106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04的镜头操作开关108的设定信息请求,参照FlashRom107,从规定地址读出该镜头操作开关108的设定信息,发送给系统控制器204。
在步骤S1805中,当从镜头操作开关108取得了镜头操作开关108的设定信息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06。之后,将步骤S1802中算出的光圈设定值(规定的控制信息)发送给镜头控制计算机106。
这里,系统控制器204即使在光圈设定值无变更的情况或值为0的情况下,也向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发送该光圈设定值。
另一方面,在步骤S1907中,镜头控制计算机106通过与系统控制器204的通信,取得规定的数据。然后,当取得了规定的数据时,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08。
在步骤S1908中,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判断取得的规定数据是否是光圈设定值。然后,在该规定数据不是光圈设定值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12。另外,在该规定数据是光圈设定值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09。之后,根据该光圈设定值,使致动驱动电路104驱动,调整光圈101b。
然后,当光圈101b的调整结束时,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10,判断镜头防抖动作是否正在进行。在镜头防抖动作正在进行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11,停止镜头防抖动作(变更动作状态),并且,将校正镜头101c移动到预定的规定位置(回归原点)。
在步骤S1806中,当向镜头控制计算机106的光圈设定值的发送完成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07。之后,使反射镜驱动机构205驱动,执行沿方向a移动快返镜201a的反射镜上移动作,以使入射光入射到摄像元件。
在步骤S18071中,系统控制器204操作摄像元件移位机构207和致动驱动电路208,实施使摄像元件202移动到原点位置的居中动作。此时,也必须在后述的步骤S1808的处理中开始防抖动作之前执行居中动作。
当居中动作完成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08,执行用于选择要使用镜头防抖和主体防抖中的哪一个防抖功能的防抖选择处理。
在步骤S1808中,系统控制器204根据步骤S1805中取得的镜头防抖SW 108a的设定信息、主体防抖SW 213b的设定信息、以及利用图2说明的防抖模式,执行防抖选择处理。之后,在使用主体防抖的情况下,在该步骤S1808中开始主体防抖动作。此时,将控制镜头防抖的镜头防抖标记清0。
另外,在使用镜头防抖的情况下,在该步骤S1808中,将镜头防抖标记设定为1,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09。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镜头防抖标记为0的情况意味着不使用镜头防抖,镜头防抖标记为1的情况意味着使用镜头防抖。另外,由于图4和图5中说明了该防抖选择处理的细节,所以省略说明。
在步骤S1809中,系统控制器204将步骤S1808的处理中生成的镜头防抖标记发送给镜头操作开关108。
另一方面,在步骤S1912中,当镜头控制计算机106从系统控制器204接收到镜头防抖标记时,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13。之后,判断镜头防抖标记是否为0,在镜头防抖标记为1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14,开始镜头防抖动作。
在步骤S1809中,当镜头防抖标记的发送完成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10。之后,通过驱动致动驱动电路208,将快门201d变为打开状态,开始摄像。
之后,当经过了规定时间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11,再次将快门201d变为关闭状态,并且,向镜头控制计算机106通知曝光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1914中,当从系统控制器204通知了曝光结束时,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15。之后,若镜头防抖动作正在执行,则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16,停止镜头防抖动作。
在步骤S1915中,当镜头防抖动作未进行或镜头防抖动作的停止结束时,镜头控制计算机106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917。之后,使致动驱动电路104驱动,开放光圈101b,结束处理。
在步骤S1811中,当曝光结束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12。之后,在主体防抖动作正在进行的情况下,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13,停止主体防抖动作。
当在步骤S1812中主体防抖动作未进行的情况时、或在步骤S1813中主体防抖动作的停止结束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14。之后,使致动驱动电路208驱动,执行沿方向b移动快返镜201a的反射镜下移动作,以使入射光在快返镜201a被反射后入射到五棱镜。
当反射镜下移动作完成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1816。之后,经摄像元件IF电路203从摄像元件202读出图像数据,压缩该图像数据后,存储在记录介质214中,结束处理。
图19示出通过上述处理而动作的防抖动作。图19是用于说明通过第2实施例的防抖选择处理而动作的防抖动作的图。
图19所示的防抖动作表示出了防抖模式、主体防抖SW 213b、镜头防抖SW 108a及防抖动作的关系。图19所示的防抖动作1表示基于快门释放SW 213a的从第一快门释放至曝光之前的防抖动作。另外,防抖动作2表示曝光中的防抖动作。
在防抖模式是主体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从第一快门释放起至曝光之前,与主体防抖SW 213b的接通/断开无关,只要镜头防抖SW 108a为接通状态,则使镜头防抖动作。另外,若镜头防抖SW 108a为断开状态,则不使镜头防抖动作。
另外,在曝光中,与镜头防抖SW 108a的接通/断开无关,只要主体防抖SW 213b为接通状态,则使主体防抖动作。另外,在主体防抖SW 213b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只要镜头防抖SW 108a为接通状态,则使镜头防抖动作。另外,在主体防抖SW 213b和镜头防抖SW 108a均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不执行防抖动作。
在防抖模式是镜头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从第一快门释放起至曝光之前,与主体防抖SW 213b的接通/断开无关,只要镜头防抖SW 108a为接通状态,则使镜头防抖动作。另外,若镜头防抖SW 108a为断开状态,则不使镜头防抖动作。
另外,在曝光中,与主体防抖SW 213b的接通/断开无关,只要镜头防抖SW 108a为接通状态,则使镜头防抖动作。另外,在镜头防抖SW 108a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若主体防抖SW 213b为接通状态,则使主体防抖动作。另外,在镜头防抖SW 108a和主体防抖SW 213b均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不执行防抖动作。
如上所述,通过将例如散焦量或光圈量等控制摄影镜头100所需的控制信息用于该摄影镜头100的防抖动作的控制中,可达到能简单地实现摄影镜头100与照相机主体200的通信的效果。
另外,由于将控制摄影镜头100所需的控制信息用于该摄影镜头100的防抖动作的控制中,所以无需追加新的通信处理,就可控制该摄影镜头100的防抖动作。其结果,可达到如下效果,即防止由于追加新的通信处理而产生的动作开始的延迟(快门释放时滞)、例如从操作快门释放SW 213a起至防抖动作或曝光实际开始的时间延迟。
另外,在图18A-图18C所示的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处理中,当检测出第一快门释放SW的接通状态时,开始镜头防抖动作,所以可从通过例如由五棱镜201b和目镜201c构成的取景器观察的被摄体像中排除相机抖动的影响。由此,达到了能更稳定地摄影(例如成帧)的效果。
(3)第3实施方式
图20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0所示的照相机系统由彼此可拆装地连接的摄影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500构成。
摄影镜头100是图1中说明的摄影镜头。另外,照相机主体500是在图1中说明的照相机主体200中还具备显示各种摄影信息的控制面板501和在取景器内显示摄影信息的取景器显示部502的照相机主体。
在控制面板501中,除了进行与摄影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500的防抖功能相关的显示(下面称为“防抖显示506”)外,还显示测光模式、AF模式、画质模式、快门速度、光圈值、电池余量、可拍摄张数、颜色空间设定和连拍设定等。另外,在取景器显示部502或液晶监视器212中也显示防抖显示506。
图21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防抖显示506的具体例的图。
图21所示的防抖显示506由以下部分构成:表示摄影镜头100的部分Seg1、表示摄影镜头100具备防抖功能的部分Seg2、表示摄影镜头100的镜头防抖SW 108a为接通状态的部分Seg3、表示镜头防抖动作正在进行中的部分Seg4、表示照相机主体200的部分Seg5、表示照相机主体200的主体防抖SW 213b为接通状态的部分Seg6、和表示主体防抖动作正在进行的部分Seg7。
图22中示出上述说明的防抖显示506的显示处理。图22是表示防抖显示506的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例如,当执行了摄影镜头100与照相机主体200的拆装、或镜头操作开关108或照相机操作开关213的操作时,将对应于该操作的中断信号发送到系统控制器204,通过规定的程序,更新存储在FlashRom216中的防抖显示数据220。之后,开始基于防抖显示数据220的显示处理(步骤S2200)。
这里,图22所示的防抖显示数据220具备摄影镜头100的安装状态、表示安装的摄影镜头100有无防抖功能的防抖对应信息、表示镜头防抖SW 108a的接通/断开状态的镜头防抖SW信息、表示镜头防抖的动作状态(是否正在动作)的镜头防抖动作信息、表示主体防抖SW 213b的接通/断开状态的主体防抖SW信息、和表示主体防抖的动作状态(是否正在动作)的主体防抖动作信息。
在步骤S2201中,系统控制器204例如从FlashRom216的规定地址中读出防抖显示数据220,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202。
另外,在以下的显示处理中,显示对象为液晶监视器212、控制面板501或取景器502。另外,在不管显示于哪一种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均显示与图21所示的防抖显示506相同形状的显示。
在步骤S2202中,系统控制器204在必要时在液晶监视器212、控制面板501和取景器502中显示表示照相机主体500的部分Seg5。
并且,系统控制器204显示摄影镜头100的安装状态。例如,参照防抖显示数据220的安装信息,若摄影镜头100为安装状态,则显示表示镜头安装的Seg1。另外,若不是安装状态,则消去(或不显示)Seg1的显示。
并且,在摄影镜头100为安装状态的情况下,参照防抖显示数据220的防抖对应信息。另外,在摄影镜头100具备防抖功能的情况下,显示表示具备防抖功能的Seg2。另外,在不具备防抖功能的情况下,消去(或不显示)Seg2的显示。
在步骤S2202中,当显示了摄影镜头100的安装状态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203。之后,显示镜头防抖SW 108a和主体防抖SW 213b的状态。
例如,系统控制器204参照防抖显示数据220的镜头防抖SW信息。于是,若开关为接通状态,则显示Seg3。另外,在开关不是接通状态(是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消去(或不显示)Seg3。
同样,系统控制器204参照防抖显示数据220的主体防抖SW信息。于是,若开关为接通状态,则显示Seg6。另外,在开关不是接通状态(是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消去(或不显示)Seg6。
在步骤S2203中,当防抖SW的状态显示完成时,系统控制器204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2204。之后,显示镜头防抖动作和主体防抖动作的状态。
例如,系统控制器204参照防抖显示数据220的镜头防抖动作信息。于是,若镜头防抖动作正在进行中,则显示Seg4。另外,若镜头防抖动作未在进行,则消去(或不显示)Seg4。
并且,系统控制器204参照防抖显示数据220的主体防抖动作信息。于是,若主体防抖动作正在进行中,则显示Seg7。另外,若主体防抖动作未在进行,则消去(或不显示)Seg7。
当以上处理完成时,系统控制器204结束显示处理(步骤S2205)。
在以上的说明中,示出系统控制器204根据来自镜头操作开关108等的中断信号来更新该防抖显示数据220的内容时执行的防抖显示处理,但例如通过图2、图3A、图3B和图5的处理来更新该防抖显示数据220的内容时也一样。
图23表示第3实施例的防抖显示506的状态转变的例子。
状态1是显示了Seg5-7的状态。根据显示了Seg6的情况,可知主体防抖SW为接通状态。另外,根据显示了Seg7的情况,可知主体防抖动作正在进行。通过未显示Seg1,表示还未安装摄影镜头。
当在状态1的状态下,安装了没有防抖功能的摄影镜头时,如状态2所示,显示Seg1。然后,在状态2的状态下,当将主体防抖SW 213b变为断开状态时,消去Seg6和7的显示,转变为状态3。
结果,状态2表示摄影镜头没有防抖功能,主体防抖SW 213b为接通状态且照相机主体的防抖功能正在工作的状态。另外,状态3表示摄影镜头没有防抖功能,照相机主体的防抖功能也未工作的状态。
另外,当在状态1的状态下,安装了具备防抖功能的摄影镜头时,如状态4所示,显示Seg2,转变为状态4。并且,当在状态4的状态下,主体防抖SW 213b变为断开状态时,消去Seg6和7的显示,转变为状态5。
结果,状态4表示安装了具备防抖功能的摄影镜头,主体防抖SW 213b为接通状态且照相机主体的防抖功能正在工作的状态。另外,状态5表示安装了具备防抖功能的摄影镜头,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的防抖功能未工作的状态。
当在状态4的状态下,将主体防抖SW 213b设定为断开状态,将镜头防抖SW 108a设定为接通状态时,消去Seg6和7的显示,Seg3和4的显示被点亮,转变为状态6。并且,当在状态6的状态下,镜头防抖SW 108a变为断开状态时,消去Seg3和4的显示,转变为状态7。
结果,状态6表示安装了具备防抖功能的摄影镜头,镜头防抖SW 108a为接通状态且摄影镜头的防抖功能正在工作的状态。另外,状态7表示安装了具备防抖功能的摄影镜头,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的防抖功能未工作的状态。
当在状态4的状态下,镜头防抖SW 108a变为接通状态时,显示Seg3,转变为状态8。这里,在将模式设定SW 213c设定为主体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保持状态8。另外,在将模式设定SW 213c设定为镜头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消去Seg7的显示,显示Seg4,转变为状态9。
结果,状态8表示安装了具备防抖功能的摄影镜头,镜头防抖SW 108a和主体防抖SW 213b为接通状态、且照相机主体的防抖功能正在工作的状态。另外,状态9表示安装了具备防抖功能的摄影镜头,镜头防抖SW108a和主体防抖SW 213b为接通状态、且摄影镜头的防抖功能正在工作的状态。
示出将以上说明的防抖显示506显示于液晶监视器212、控制面板501和取景器502中时的例子。
图24是表示将防抖显示506显示于液晶监视器212中时的例子的图。图24所示的液晶监视器212表示配置于单反照相机背面中的背面显示监视器。
图24的显示是利用再现按钮来显示拍摄到的图像507的状态的例子。在液晶监视器212的右下方显示防抖显示506。根据防抖显示506可知,液晶监视器212中正在再现的图像507是未使用摄影镜头中具备的防抖功能,而使用照相机主体中具备的防抖功能所拍摄的。
另外,在液晶监视器212中显示防抖显示506的处理与图22所示的处理一样。但是,防抖显示数据220中使用与存储在Exif数据的头部中的图像507对应的防抖显示数据220。
另外,图24表示图像再现时的防抖显示506的显示例,但当然也可在摄影时通过图22所示的处理在液晶监视器212中显示防抖显示506。
图25是表示将防抖显示506显示于控制面板501中时的例子的图。图25所示的控制面板501是配置于单反照相机505的上表面的外部显示LCD508的例子。在该外部显示LCD508中,除了显示于画面左上方的防抖显示506外,还显示了测光模式、AF模式、画质模式、快门速度、光圈值、电池余量、可拍摄张数、颜色空间设定、连拍设定等。
图26是表示将防抖显示506显示于取景器502中时的例子的图。
图26所示的取景器502由经摄影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500的光学系统来观察被摄体的视野框509、和显示快门速度或曝光等的液晶显示部510构成。另外,将防抖显示506显示于液晶显示部510的右角中。
如上述说明,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提供可控制摄影镜头100所具有的防振功能而不会使摄影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之间的通信变复杂的照相机系统。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由于根据防抖显示数据220的镜头防抖动作信息和主体防抖动作信息,将部分Seg4或部分Seg7显示于液晶监视器212、控制面板501和取景器502中,所以可达到如下效果:用户可容易地识别出摄影镜头100中具备的防抖功能和照相机主体500中具备的防抖功能中的哪一个防抖功能正在工作。
另外,由于根据防抖显示数据220的镜头防抖SW信息和主体防抖SW信息,将部分Seg3和部分Seg6显示于液晶监视器212、控制面板501和取景器502中,所以可达到如下效果:用户可容易地识别出摄影镜头100中具备的防抖功能和照相机主体500中具备的防抖功能的设定(有效/无效)。
并且,由于根据防抖显示数据220的安装信息与防抖对应信息,将部分Seg1和部分Seg2显示于液晶监视器212、控制面板501和取景器502中,所以可达到如下效果:用户可容易地识别出摄影镜头100是否被安装在照相机主体500上、安装的摄影镜头100中是否具备防抖功能。

Claims (12)

1.一种照相机系统,是摄影镜头和照相机主体可相互装卸地连结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电路,其由所述照相机主体所具有,从所述照相机主体向所述摄影镜头发送为了控制所述摄影镜头而使用的控制信息;
接收电路,其由所述摄影镜头所具有,接收由该发送电路发送的所述控制信息;
相机抖动校正单元,其由所述摄影镜头所具有,校正因摄影时的照相机系统的晃动而在摄像面上的像上产生的抖动;以及
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当所述接收电路接收到用于进行摄影准备的设定指示的预定的控制信息时,该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变更所述相机抖动校正单元的动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控制信息是用于控制所述摄影镜头具有的对焦镜头的伸出量的伸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信息包括所述对焦镜头的伸出量为0的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控制信息是用于控制所述摄影镜头具有的光圈的光圈量的光圈设定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设定信息包括所述光圈的光圈量为0的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收电路接收到所述预定的控制信息时,所述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使所述相机抖动校正单元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收电路接收到所述预定的控制信息时,所述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使所述相机抖动校正单元停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收电路接收到所述预定的控制信息时,所述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使所述相机抖动校正单元停止,使该相机抖动校正单元具有的校正镜头移动到预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在所述预定的控制信息是所述摄影镜头具有的对焦镜头的伸出信息的情况下,使所述相机抖动校正单元动作,在所述预定的控制信息是所述摄影镜头具有的光圈的光圈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使所述相机抖动校正单元停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在所述预定的控制信息是所述摄影镜头具有的对焦镜头的伸出信息的情况下,使所述相机抖动校正单元动作,在所述预定的控制信息是所述摄影镜头具有的光圈的光圈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使该相机抖动校正单元具有的校正镜头移动到预定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电路根据摄影准备动作开始指示,生成所述预定的控制信息并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电路根据摄影动作开始指示,生成所述预定的控制信息并发送。
CN200610090927.4A 2005-07-01 2006-07-03 带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 Active CN1892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94072A JP2007011140A (ja) 2005-07-01 2005-07-01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5194072 2005-07-01
JP2005-194072 2005-07-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2294A true CN1892294A (zh) 2007-01-10
CN1892294B CN1892294B (zh) 2012-01-04

Family

ID=3758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90927.4A Active CN1892294B (zh) 2005-07-01 2006-07-03 带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03262A1 (zh)
JP (1) JP2007011140A (zh)
CN (1) CN189229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2334A (zh) * 2010-05-28 2011-11-30 索尼公司 成像设备、成像系统以及成像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2262333A (zh) * 2010-05-28 2011-11-30 索尼公司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成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5075240A (zh) * 2013-03-27 2015-11-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
CN105191281A (zh) * 2013-03-21 2015-12-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机体和安装适配器以及它们的动作控制方法
CN106856552A (zh) * 2015-12-08 2017-06-1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
CN107135349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镜头单元、摄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35338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和镜头装置
CN109769088A (zh) * 2017-11-09 2019-05-17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和可更换镜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59542B2 (en) * 2005-11-11 2012-04-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syste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WO2007097287A1 (ja) * 2006-02-20 2007-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撮像装置及びレンズ鏡筒
TWI422958B (zh) * 2006-07-13 2014-01-11 Pentax Ricoh Imaging Co Ltd 防震裝置
TWI439795B (zh) * 2006-07-13 2014-06-01 Pentax Ricoh Imaging Co Ltd 防震裝置
JP4976160B2 (ja) 2007-02-22 2012-07-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974704B2 (ja) * 2007-02-22 2012-07-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WO2009008164A1 (ja) * 2007-07-09 2009-01-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WO2018230316A1 (ja) * 2017-06-12 2018-12-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ブレ検出装置、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本体、ブレ検出方法及びブレ検出プログラム
JP2022112125A (ja) * 2021-01-21 2022-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距離計測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距離計測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73144B2 (ja) * 1988-08-05 1998-07-09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を備えるカメラ
US5623704A (en) * 1994-04-22 1997-04-22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with vibration correction function
JPH08101420A (ja) * 1994-10-03 1996-04-16 Nikon Corp 振れ補正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ボディ及びレンズ鏡筒
JPH08166614A (ja) * 1994-12-14 1996-06-25 Nikon Corp 防振機能付きカメラ
JP3635282B2 (ja) * 1996-11-29 2005-04-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ブレ補正カメラ
JP4416530B2 (ja) * 2004-02-10 2010-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4717382B2 (ja) * 2004-06-15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2333A (zh) * 2010-05-28 2011-11-30 索尼公司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成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2262334B (zh) * 2010-05-28 2015-10-28 索尼公司 成像设备、成像系统以及成像设备控制方法
CN102262334A (zh) * 2010-05-28 2011-11-30 索尼公司 成像设备、成像系统以及成像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5191281A (zh) * 2013-03-21 2015-12-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机体和安装适配器以及它们的动作控制方法
CN105191281B (zh) * 2013-03-21 2018-02-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机体和安装适配器以及它们的动作控制方法
CN105075240B (zh) * 2013-03-27 2018-07-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
CN105075240A (zh) * 2013-03-27 2015-11-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
CN106856552A (zh) * 2015-12-08 2017-06-1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
CN106856552B (zh) * 2015-12-08 2020-06-1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
CN112584046A (zh) * 2016-02-26 2021-03-30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镜头单元、摄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35338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和镜头装置
CN107135338B (zh) * 2016-02-26 2020-12-04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和镜头装置
CN107135349B (zh) * 2016-02-26 2020-12-1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镜头单元、摄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0904439B2 (en) 2016-02-26 2021-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lens unit, image pickup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mage pickup system
CN107135349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镜头单元、摄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84046B (zh) * 2016-02-26 2022-11-29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镜头单元、摄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69088A (zh) * 2017-11-09 2019-05-17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和可更换镜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9769088B (zh) * 2017-11-09 2021-09-28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和可更换镜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1336827B2 (en) 2017-11-09 2022-05-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apparatus that utilize image circle information of an imaging optical system in the interchangeable lens apparatus
US11516393B2 (en) 2017-11-09 2022-1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to which an interchangeable lens apparatus is attached that utilize image circle information of an imaging optical system in the interchangeable lens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2294B (zh) 2012-01-04
US20070003262A1 (en) 2007-01-04
JP2007011140A (ja) 200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2294A (zh) 带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
CN1892293A (zh) 带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
CN1976400A (zh) 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照相机系统
CN1667484A (zh) 抗抖动装置
CN1707347A (zh) 防震装置
CN1130898C (zh) 打印系统、摄影设备、打印设备和组合方法
CN1707346A (zh) 防震装置
CN101079953A (zh)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922529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877387A (zh) 变焦透镜及包含变焦透镜的摄像设备
CN1607816A (zh) 摄影装置以及摄影装置的处理程序
CN1856024A (zh) 图像获取装置
CN1667482A (zh) 抗抖动装置
CN1799253A (zh) 成像装置
CN101063745A (zh) 可变焦距透镜系统和成像装置
CN1993642A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62522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案形成方法及其程序
CN1806430A (zh) 摄影模式设置信息传输系统
CN1577033A (zh) 具有模糊校正功能的摄影镜头以及照相机系统
CN1942803A (zh) 变焦透镜和成像设备
CN1501710A (zh) 图像处理系统和方法及其装置、终端和程序
CN1496185A (zh) 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
CN1906933A (zh) 前投影型多投影显示器
CN1591074A (zh) 变焦透镜以及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投射系统
CN1771452A (zh) 变焦透镜和使用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