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4760A - 卡车后视窗及其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校核方法、卡车 - Google Patents

卡车后视窗及其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校核方法、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4760A
CN105034760A CN201510477349.9A CN201510477349A CN105034760A CN 105034760 A CN105034760 A CN 105034760A CN 201510477349 A CN201510477349 A CN 201510477349A CN 105034760 A CN105034760 A CN 105034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view
view window
truck
parts
op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73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34760B (zh
Inventor
张敏
丁教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773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47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4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4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34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4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车后视窗及其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校核方法、卡车,该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输入人机工程R点,并由所述R点作乘员在驾驶室中的眼点;步骤2,作所述眼点和需要从后视窗后视野中观察到的驾驶室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边缘连线,该边缘连线与所述白车身后围平面相交形成交点,各所述交点在所述白车身后围平面上的连线所围成的区域为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步骤3,所述后视窗在所述驾驶室背面的实际区域确定为至少包括所述步骤2的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并在所述驾驶室背面区域内。本发明为现有的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设计方法,提升了设计质量和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Description

卡车后视窗及其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校核方法、卡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卡车后视窗及其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校核方法、卡车。
背景技术
为提升卡车中的牵引车、工程车等特需需求,比如:卡车的后视野要求,驾驶室背面上会开设后视窗,而后视窗的位置及尺寸在国外、国内都没有相关标准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大部分企业只是参考现有产品进行设定,而没有考虑人体尺寸及整车布置要求,从而导致后视窗的后视野无法满足卡车司机的使用需求。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车后视窗及其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校核方法、卡车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为现有的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设计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卡车的驾驶室背面所在的平面为白车身后围平面;所述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输入人机工程R点,并由所述R点作乘员在驾驶室中的眼点;
步骤2,作所述眼点和需要从后视窗后视野中观察到的驾驶室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边缘连线,该边缘连线与所述白车身后围平面相交形成交点,各所述交点在所述白车身后围平面上的连线所围成的区域为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
步骤3,所述后视窗在所述驾驶室背面的实际区域确定为至少包括所述步骤2的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并在所述驾驶室背面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边缘连线与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交点包括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底盘的横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以及在卡车高度方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所述步骤2中确定的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全部位于所述驾驶室背面区域内,则进入步骤4;反之,进入步骤5;
所述步骤4,确定驾驶室内的第二零部件是否影响后视窗后视野,如果是,重新调整所述第二零部件,反之,进入所述步骤3;
所述步骤5,调整所述白车身后围平面在所述卡车底盘的纵向上的位置,并返回步骤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重新调整所述第二零部件包括调整所述第二零部件的位置或缩小所述第二零部件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还包括:输入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位置;
所述步骤2中,根据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位置,作所述眼点和所述后视野中的所述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边缘连线。
一种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校核方法,该校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输入人机工程R点,并由所述R点作驾驶室中的眼点;
步骤2,作所述眼点与后视窗的四角顶点的顶点连线,以及作所述眼点与需要从后视窗后视野中观察到的驾驶室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边缘连线;若所述边缘连线的水平角度不大于所述顶点连线的水平角度,则所述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合格。
进一步地,所述边缘连线与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交点包括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底盘的横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以及在卡车高度方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
一种卡车后视窗,乘员在驾驶室中的眼点与后视窗四角的连线为顶点连线,所述眼点与需要从后视窗的后视野中观察到的驾驶室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连线为边缘连线,所述边缘连线的水平角度不大于所述顶点连线的水平角度,所述眼点由输入的人机工程R点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边缘连线与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交点包括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底盘的横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以及在卡车高度方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
一种卡车,包括后视窗,所述后视窗为上述后视窗。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首先根据R点作乘员在驾驶室中的眼点,然后作眼点和需要从后视窗的后视野中观察到的驾驶室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连线,该连线与白车身后围平面的交点在白车身后围平面上所围成的区域为后视窗的最小区域,最后后视窗在驾驶室背面的实际区域确定为至少包括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并在驾驶室背面区域内,因此,眼点与后视窗四角的连线的水平角度必然大于或等于眼点与经由后视窗的后视野中驾驶室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连线的水平角度,从而经由后视窗的后视野可以观察到驾驶室外的任一第一零部件,进而为现有的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设计方法,提升了设计质量和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及校核方法一实施方式中R点和眼点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及校核方法一实施方式中眼点与第一零部件在卡车底盘的横向上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连线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及校核方法一实施方式中眼点与第一零部件在卡车高度方向上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连线示意图;
图4和图5为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一实施方式中后视窗的最小区域确定后视窗在驾驶室背面的实际区域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零部件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卡车的XYZ坐标系中,X向指的是卡车底盘的纵向,Y向指的是卡车底盘的横向,Z向指的是卡车高度方向。卡车的驾驶室背面1所在的平面称作为白车身后围平面,该白车身后围平面表示平行于卡车的XYZ坐标系中的ZY面的平面,该白车身后围平面的宽度方向与卡车底盘的横向(Y向)平行,该白车身后围平面的高度方向与卡车高度方向(Z向)平行。驾驶室背面1是一个面积有限的平面,因此,驾驶室背面1仅仅属于白车身后围平面的一部分。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输入人机工程R点,并由所述R点作乘员在驾驶室中的眼点M。该步骤中,所述R点是根据SAEJ826标准确定。由所述R点作乘员在驾驶室中的眼点M是根据SAEJ941标准确定。SAEJ826标准和SAEJ941标准均为现有的相关标准法规。
步骤2,作眼点M和需要从后视窗后视野中观察到的驾驶室2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边缘连线L,该边缘连线L与所述白车身后围平面相交形成交点,各所述交点在所述白车身后围平面上的连线所围成的区域为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本步骤中,第一零部件包括鞍座3和货箱4。图4中可以直观地看出:边缘连线L与所述白车身后围平面的交点包括点L1、点L2、点L3和点L4,点L1、点L2、点L3和点L4的连线围成的最小区域为矩形。
步骤3,所述后视窗在驾驶室背面1的实际区域确定为至少包括所述步骤2的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并在驾驶室背面1的区域内。也就是说,所述后视窗在驾驶室背面1的实际区域可以在驾驶室背面1的区域允许的范围内维持或增大所述步骤2的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维持”的情形如图5示出的矩形区域A,该区域A为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增大”的情形例如可以为如图4示出的区域B,该区域B是图5中示出的最小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所形成的区域。
由此,眼点M与所述后视窗四角的连线的水平角度必然大于或等于眼点与经由后视窗的后视野中驾驶室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连线的水平角度,从而经由后视窗的后视野可以观察到驾驶室外的任一第一零部件,进而为现有的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设计方法,提升了设计质量和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本发明中的“水平角度”指的是“连线”与“水平面(XY平面)”所成的夹角大小,该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
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中,边缘连线L与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交点包括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底盘的横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以及在卡车高度方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图2中的点O1和点O2分别为边缘连线L与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底盘的横向上的极限边缘点,点O3和点O4分别为边缘连线L与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高度方向上的极限边缘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后视窗在驾驶室背面1的实际区域维持为所述步骤2的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时,眼点M与后视窗四角的连线的水平角度必然等于眼点与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连线的水平角度,从而经由后视窗的后视野可以观察到驾驶室外的任一第一零部件。当所述后视窗在驾驶室背面1的实际区域在所述步骤2的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的基础上进行增大后,眼点M与后视窗四角的连线的水平角度必然大于眼点与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连线的水平角度,从而经由后视窗的后视野不仅观察到驾驶室外的任一第一零部件,还可以观察到除第一零部件之外的更大视野范围的卡车零部件。
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的步骤3具体包括:
若所述步骤2中确定的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全部位于驾驶室背面1的区域内,则进入步骤4;反之,进入步骤5。
所述步骤4,确定驾驶室2内的第二零部件是否影响后视窗后视野,如果是,重新调整所述第二零部件,反之,进入所述步骤3。
所述第二零部件主要包括图6中示出的上卧铺5和下卧铺6。后视窗后视野的标准通常是至少能够通过后视窗完全观察到第一零部件的极限边缘。重新调整所述第二零部件包括调整所述第二零部件的位置或缩小所述第二零部件的尺寸。
所述步骤5,调整所述白车身后围平面在所述卡车底盘的纵向(X向)上的位置,并返回步骤2。
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的步骤1还包括:输入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位置。
所述步骤2中,根据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位置,作眼点M和所述后视野中的所述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边缘连线L。
上述各实施方式通过引入人机工程R点和眼点M,进行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尺寸的设计,为现有的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设计方法,提升了设计质量和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校核方法,该校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输入人机工程R点,并根据所述R点作驾驶室中的眼点M。该步骤中,所述R点是根据SAEJ826标准确定。由所述R点作乘员在驾驶室中的眼点M是根据SAEJ941标准确定。SAEJ826标准和SAEJ941标准均为现有的相关标准法规。
步骤2,作眼点M与后视窗的四角顶点的顶点连线,以及作眼点M与需要从后视窗后视野中观察到的驾驶室2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边缘连线L;若所述边缘连线L的水平角度不大于所述顶点连线的水平角度,则所述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合格。本步骤中,第一零部件包括鞍座3和货箱4。考虑到卡车后视窗基本呈矩形,其包括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四角均呈直角的情形,第二种情形是将四个直角加工成圆角后大致呈矩形的情形。第一种情形中的“四角顶点”指的是四个直角的顶点,第二种情形中的“四角顶点”指的是四个圆角曲率最大的点。
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校核方法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反的,亦即,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校核方法是在后视窗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将眼点与后视窗四角进行连线,以验证需要从后视窗的后视野中观察到的驾驶室2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是否落入到该后视窗后视野中,若所述边缘连线L的水平角度不大于所述顶点连线的水平角度,则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都能够落入到该后视窗后视野中,此时即所述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合格,否则为不合格。明显地,也是通过引入人机工程R点和眼点M,进行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尺寸的校核,同样也为现有的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校核方法,这有助于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校核方法中的所述边缘连线L与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交点包括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底盘的横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以及在卡车高度方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图2中的点O1和点O2分别为所述边缘连线L与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底盘的横向上的极限边缘点,点O3和点O4分别为所述边缘连线L与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高度方向上的极限边缘点。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卡车后视窗,在该卡车后视窗中,乘员在驾驶室中的眼点M与后视窗四角的连线为顶点连线,所述眼点与需要从后视窗的后视野中观察到的驾驶室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连线为边缘连线L,所述边缘连线L的水平角度不大于所述顶点连线的水平角度,所述眼点由输入的人机工程R点确定。
本实施方式是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的原理而得到的卡车后视窗,亦即,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卡车后视窗中,只要保证所述边缘连线L的水平角度不大于所述顶点连线的水平角度,即可通过后视窗观察到需要从后视窗后视野中的驾驶室2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甚至是除第一零部件之外的更大视野范围的卡车零部件。
本实施方式中的卡车后视窗中,所述边缘连线L与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交点包括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底盘的横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以及在卡车高度方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图2中的点O1和点O2分别为边缘连线L与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底盘的横向上的极限边缘点,点O3和点O4分别为边缘连线L与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高度方向上的极限边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卡车,包括后视窗,所述后视窗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后视窗。所述卡车的其它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卡车的驾驶室背面所在的平面为白车身后围平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输入人机工程R点,并由所述R点作乘员在驾驶室中的眼点;
步骤2,作所述眼点和需要从后视窗后视野中观察到的驾驶室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边缘连线,该边缘连线与所述白车身后围平面相交形成交点,各所述交点在所述白车身后围平面上的连线所围成的区域为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
步骤3,所述后视窗在所述驾驶室背面的实际区域确定为至少包括所述步骤2的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并在所述驾驶室背面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连线与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交点包括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底盘的横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以及在卡车高度方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若所述步骤2中确定的所述后视窗的最小区域全部位于所述驾驶室背面区域内,则进入步骤4;反之,进入步骤5;
所述步骤4,确定驾驶室内的第二零部件是否影响后视窗后视野,如果是,重新调整所述第二零部件,反之,进入所述步骤3;
所述步骤5,调整所述白车身后围平面在所述卡车底盘的纵向上的位置,并返回步骤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重新调整所述第二零部件包括调整所述第二零部件的位置或缩小所述第二零部件的尺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还包括:
输入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位置;
所述步骤2中,根据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位置,作所述眼点和所述后视野中的所述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边缘连线。
6.一种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输入人机工程R点,并由所述R点作驾驶室中的眼点;
步骤2,作所述眼点与后视窗的四角顶点的顶点连线,以及作所述眼点与需要从后视窗后视野中观察到的驾驶室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边缘连线;若所述边缘连线的水平角度不大于所述顶点连线的水平角度,则所述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合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车后视窗的位置和尺寸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连线与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交点包括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底盘的横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以及在卡车高度方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
8.一种卡车后视窗,其特征在于,乘员在驾驶室中的眼点与后视窗四角的连线为顶点连线,所述眼点与需要从后视窗的后视野中观察到的驾驶室外的第一零部件的最大极限边缘的连线为边缘连线,所述边缘连线的水平角度不大于所述顶点连线的水平角度,所述眼点由输入的人机工程R点确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车后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连线与所述第一零部件的交点包括所述第一零部件在卡车底盘的横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以及在卡车高度方向上的两个极限边缘点。
10.一种卡车,包括后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窗为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后视窗。
CN201510477349.9A 2015-08-06 2015-08-06 卡车后视窗及其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校核方法、卡车 Active CN105034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7349.9A CN105034760B (zh) 2015-08-06 2015-08-06 卡车后视窗及其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校核方法、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7349.9A CN105034760B (zh) 2015-08-06 2015-08-06 卡车后视窗及其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校核方法、卡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4760A true CN105034760A (zh) 2015-11-11
CN105034760B CN105034760B (zh) 2017-04-05

Family

ID=54441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7349.9A Active CN105034760B (zh) 2015-08-06 2015-08-06 卡车后视窗及其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校核方法、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476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0399A (zh) * 2016-06-16 2016-11-09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内后视野校核方法
CN106515391A (zh) * 2016-11-15 2017-03-2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遮阳板布置校核方法
TWI701374B (zh) * 2018-01-30 2020-08-11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基樁之方法及鋼筋籠、及製造鋼筋籠單元之方法及設備
CN112985837A (zh) * 2021-03-25 2021-06-1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野盲区的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42905A (ko) * 2003-11-04 2005-05-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트럭의 후방시계 확보장치
CN101479148A (zh) * 2006-06-27 2009-07-08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驾驶室后围板
CN102267420A (zh) * 2010-06-01 2011-12-0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下视镜的镜面定位方法、汽车后下视镜及汽车
CN104085273A (zh) * 2013-04-01 2014-10-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商用车的前风窗a区和b区的划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42905A (ko) * 2003-11-04 2005-05-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트럭의 후방시계 확보장치
CN101479148A (zh) * 2006-06-27 2009-07-08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驾驶室后围板
CN102267420A (zh) * 2010-06-01 2011-12-0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下视镜的镜面定位方法、汽车后下视镜及汽车
CN104085273A (zh) * 2013-04-01 2014-10-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商用车的前风窗a区和b区的划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昌平,韩菲菲: "汽车驾驶员视野校核方法", 《天津汽车》 *
张莹: "汽车设计开发中驾驶员视野设计及校核", 《201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0399A (zh) * 2016-06-16 2016-11-09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内后视野校核方法
CN106515391A (zh) * 2016-11-15 2017-03-2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遮阳板布置校核方法
CN106515391B (zh) * 2016-11-15 2018-12-1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遮阳板布置校核方法
TWI701374B (zh) * 2018-01-30 2020-08-11 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基樁之方法及鋼筋籠、及製造鋼筋籠單元之方法及設備
CN112985837A (zh) * 2021-03-25 2021-06-1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野盲区的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4760B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34760A (zh) 卡车后视窗及其位置和尺寸的设计、校核方法、卡车
CN104709175B (zh) 一种建立后视镜视野边界的方法
EP3069964A2 (en) Underbod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vehicle underbody
AU2012268477A1 (en) Surrounding area monitoring device for work vehicle
DE102012105909A1 (de) Außenspiegel-Steuerverfahren für ein Fahrzeug
CN105935843B (zh) 一种结构件焊接方法
WO2005095676A3 (fr) Module de service compact destine aux usines de production d'aluminium par electrolyse
CN204452593U (zh) 牵引车车架
US20160263702A1 (en) Method of welding upper rail and adapter bracket in a seat track for vehicle seat
DE102016122980B4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Konfigurieren eines Fahrspur-Knotenbaums
CN105371767A (zh) 用于协助商用车拖车挂车组合的方法和驾驶员辅助系统
CN109415095A (zh) 驾驶室的底面部构造
DE112019004354T5 (de) Vorrichtung zum bereitstellen von information für ein fahrzeug, und fahrzeug
CN109774603A (zh) 一种车载摄像头角度辅助标定方法和装置
CN105480303A (zh) 发动机后横置的客车车架的后悬结构
CN104085273A (zh) 商用车的前风窗a区和b区的划分方法
CN107458188B (zh) 一种侧面遮阳板遮阳效果的校核方法
CN112808855B (zh) 一种汽车尾灯座板成型工艺
CN109543346A (zh) 一种遮阳板视野校核方法
CN104159781B (zh) 肘靠
CN105083126A (zh) L镜曲率半径方案
CN204527333U (zh) C柱内板及汽车车身
CN104162730B (zh) 载货汽车驾驶室地板总成焊接工艺
US10710642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04114439A (zh) 构件的接合方法、接合结构以及货物搬运用车辆、货物搬运用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