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2593U - 牵引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牵引车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2593U
CN204452593U CN201420833772.9U CN201420833772U CN204452593U CN 204452593 U CN204452593 U CN 204452593U CN 201420833772 U CN201420833772 U CN 201420833772U CN 204452593 U CN204452593 U CN 204452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anel
upper flange
tail boom
tractor chassis
w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337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雪松
蔡旭文
那明赫
陈小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337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2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2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25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牵引车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左纵梁的后端内侧和右纵梁的后端内侧分别连接有一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设有向内侧伸出的上翼板,连接板的下端设有向内侧伸出的下翼板,上翼板、连接板和下翼板呈槽型结构,上翼板包括与纵梁连接的连接段和尾段,尾段由与连接段连接处逐渐向后下方倾斜;两连接板的后端通过后尾梁连接,后尾梁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在连接板的内侧。本实用新型利用连接板、后尾梁分段搭接的形式,连接板和后尾梁成型后不需后续加工,相较现有的车架尾部形式结构,不需再切割、焊接、拍弯、打磨,加工工艺性更优,省时省力,节省成本,且适合将来的高强度钢的应用和辊压成型工艺。

Description

牵引车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车车架。
背景技术
牵引车与半挂车结合在实际运行时,半挂车可能向下摆动,为了避免半挂车和牵引车车架尾端的干涉,一般要求车架后端尽量低,在实际设计中,车架尾端的截面是收窄的,在现实牵引车辆中,几乎全部体现出这个特点。车架的收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如图1中所示,采用工序为切割、打磨,圆圈标记处容易出现裂纹;一般会在纵梁上翼面上打孔,与横梁用连接板相连,在上翼面打孔不适用单面冲孔工艺,更不适合将来更先进的辊压成型工艺。
如图2所示,两套工序可实现:一是切割、拍弯、焊接、打磨,二是一次成型。对于第一套工序,将来采用高强度钢板,高强度钢板对表面质量要求更高,切割和焊接都影响表面质量,造成应力集中直接影响纵梁寿命。对于第二套工序模具一次成型,较长的纵梁仅仅尾端收窄而做专用的模具,投入大,对于将来牵引车架用高强度钢材,采用辊压加工工艺的,一次成型就不能实现了。
如图3所示,工序为切割、拍弯、打磨,切割线上部的孔的位置不好控制。
以上三种传统车架尾部形式,都需要在纵梁成型后再进行后续加工,浪费人力物力,加工后钢板表面质量变差,高强度钢板对表面质量尤其敏感,直接影响纵梁寿命。若后端直接采用模具一次成型,是不适合更先进的辊压工艺的。
此类重型板簧牵引车,目前各大厂家普遍采用尾端宽度850mm的车架,板簧基本采用90mm宽,轮胎多采用315/80R22.5或者更大的12.00R20等轮胎,为了保证整车宽度不大于2500mm的法规要求,同时又要保证板簧和轮胎间有合理的间隙保证不刮胎,所以普遍厂家采用尽可能小的板簧中心距,常用1010mm板簧中心距,因此板簧连接板与车架间隙过小(大约5mm),板簧连接板摆动时增加了和车架干涉刮擦的风险,板簧连接板已无优化空间,Y向无法再减薄,现实中实际运行的陕汽和重汽等厂家的此类车型,就存在板簧连接板和车架过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牵引车车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相对设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其特征是所述左纵梁的后端内侧和右纵梁的后端内侧分别连接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有向内侧伸出的上翼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向内侧伸出的下翼板,所述上翼板、连接板和下翼板呈槽型结构,所述上翼板包括与纵梁连接的连接段和尾段,所述尾段由与连接段连接处逐渐向后下方倾斜;所述两连接板的后端通过后尾梁连接,所述后尾梁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在连接板的内侧。
所述连接板、上翼板和下翼板为一体结构,其冲压成型制得。
所述后尾梁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立板、设置在立板上方向前侧伸出的第一平板和设置在立板下方向前侧伸出的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连接板的上翼板连接,所述第二平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连接板的下翼板连接。
所述上翼板、下翼板、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其固定连接处的宽度均大于其自身其他位置的宽度。
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有缺口。
所述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缺口。
所述后尾梁的立板上设有多个减重通孔。
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固装板簧后铸件的螺栓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颠覆了传统牵引车车架总成左右纵梁前后贯通的形式,改为利用连接板、后尾梁分段搭接的形式,连接板和后尾梁成型后不需后续加工,相较现有的车架尾部形式结构,不需再切割、焊接、拍弯、打磨,加工工艺性更优,省时省力,节省成本,且适合将来的高强度钢的应用和辊压成型工艺。连接板、后尾梁分段搭接的结构,使车架后端宽度变窄,板簧后铸件安装在连接板上,在车架总成宽度和板簧中心距板簧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板簧连接板与车架总成的距离,单侧增加一个纵梁厚度,前后板簧铸件安装面不在同一平面上,直接消除了板簧连接板摆动滑擦车架的可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图9为图7的俯视图;
图10为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后尾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
图13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4为后尾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安装有板簧后铸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至图15所示,牵引车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纵梁1和右纵梁2,左纵梁1的后端内侧和右纵梁2的后端内侧分别连接有一连接板3,连接板3的上端设有向内侧伸出的上翼板31,连接板3的下端设有向内侧伸出的下翼板32,上翼板31、连接板3和下翼板32呈槽型结构,连接板3、上翼板31和下翼板32为一体结构,其冲压成型制得。连接板3上设有用于固装板簧后铸件7的螺栓孔,板簧后铸件7直接固装在连接板3上。上翼板31包括与纵梁连接的连接段311和尾段312,尾段312由与连接段311连接处逐渐向后下方倾斜,连接段311的上表面、连接板3的外侧面以及下翼板32的下表面分别与纵梁的内表面贴合;两连接板3的后端通过后尾梁4连接,后尾梁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在连接板3的内侧。
后尾梁4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立板41、设置在立板41上方向前侧伸出的第一平板42和设置在立板41下方向前侧伸出的第二平板43,第一平板4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连接板3的上翼板31连接,第二平板4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连接板3的下翼板32连接。立板41上设有多个减重通孔44,在保证后尾梁4强度的情况下降低车架的重量。
两连接板3通过螺栓分别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固定连接。第一平板42和第二平板43两端分别通过铆钉6与上翼板31和下翼板32连接固定。可先将连接板3与后尾梁4连接固定后再与车架本体连接,此种连接方式简单,易操作。
上翼板31、下翼板32、第一平板42、第二平板43其固定连接处的宽度均大于其自身其他位置的宽度,这样可以保证其连接处的强度。连接板3的前端设有缺口5,立板41的左右两端也分别设有缺口5,缺口5的设置可防止连接板3或立板41应力集中,影响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牵引车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纵梁(1)和右纵梁(2),其特征是所述左纵梁(1)的后端内侧和右纵梁(2)的后端内侧分别连接有一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上端设有向内侧伸出的上翼板(31),所述连接板(3)的下端设有向内侧伸出的下翼板(32),所述上翼板(31)、连接板(3)和下翼板(32)呈槽型结构,所述上翼板(31)包括与纵梁连接的连接段(311)和尾段(312),所述尾段(312)由与连接段(311)连接处逐渐向后下方倾斜;所述两连接板(3)的后端通过后尾梁(4)连接,所述后尾梁(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在连接板(3)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3)、上翼板(31)和下翼板(32)为一体结构,其冲压成型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后尾梁(4)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立板(41)、设置在立板(41)上方向前侧伸出的第一平板(42)和设置在立板(41)下方向前侧伸出的第二平板(43),所述第一平板(4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连接板(3)的上翼板(31)连接,所述第二平板(4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连接板(3)的下翼板(3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上翼板(31)、下翼板(32)、第一平板(42)、第二平板(43)其固定连接处的宽度均大于其自身其他位置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3)的前端设有缺口(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立板(4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缺口(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牵引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后尾梁(4)的立板(41)上设有多个减重通孔(4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3)上设有用于固装板簧后铸件(7)的螺栓孔。
CN201420833772.9U 2014-12-25 2014-12-25 牵引车车架 Active CN204452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3772.9U CN204452593U (zh) 2014-12-25 2014-12-25 牵引车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33772.9U CN204452593U (zh) 2014-12-25 2014-12-25 牵引车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2593U true CN204452593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59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33772.9U Active CN204452593U (zh) 2014-12-25 2014-12-25 牵引车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259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1983A (zh) * 2017-10-25 2018-04-13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车架尾梁
CN110126920A (zh) * 2019-05-15 2019-08-16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尾横梁总成
WO2020229714A1 (es) * 2019-05-10 2020-11-19 Perez Pastor Vicente Placa protectora de chasis de vehículo de carga articulado
CN112319661A (zh) * 2020-10-22 2021-02-05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变截面车架纵梁的加工方法、变截面车架纵梁及车辆
CN112339867A (zh) * 2020-11-16 2021-02-09 安徽天达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活动式罐车尾部车架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1983A (zh) * 2017-10-25 2018-04-13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车架尾梁
CN107901983B (zh) * 2017-10-25 2019-09-24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车架尾梁
WO2020229714A1 (es) * 2019-05-10 2020-11-19 Perez Pastor Vicente Placa protectora de chasis de vehículo de carga articulado
CN110126920A (zh) * 2019-05-15 2019-08-16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尾横梁总成
CN112319661A (zh) * 2020-10-22 2021-02-05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变截面车架纵梁的加工方法、变截面车架纵梁及车辆
CN112339867A (zh) * 2020-11-16 2021-02-09 安徽天达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活动式罐车尾部车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52593U (zh) 牵引车车架
CN205554324U (zh) 一种卡车车架用横梁总成
CN103963848A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顶盖结构
CN204978887U (zh) 一种后地板加强结构
CN203600955U (zh) 一种车门内板拆分结构
CN204527333U (zh) C柱内板及汽车车身
CN204915224U (zh) 一种后背门
CN203946050U (zh) 一种新型皮卡保险杠
CN203497016U (zh) 仪表板横梁与车身前围连接结构
CN203806014U (zh) 实现新旧车型前地板总成共用的边梁结构
CN207579807U (zh) 一种汽车后横梁结构
CN202389128U (zh) 一种车辆后拖钩
CN207173733U (zh) 全铝房车底盘车架
CN203805831U (zh) 一种汽车溃缩吸能式安全结构
CN204956626U (zh) 前副车架
CN202215124U (zh) 一种车门防撞梁
CN205930897U (zh) 一种重型车用后尾梁总成
CN209274459U (zh) 一种粉罐车前车架
CN209454693U (zh) 一种后防撞梁加强结构
CN205098312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前横梁加强件及汽车后地板前横梁
CN203876830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顶盖结构
CN204055670U (zh) 一种汽车的前保险杠骨架结构
CN204024070U (zh) 一种副车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泵车
CN203032315U (zh) 一种汽车实用拖车杠
CN207565688U (zh) 一种加固连接板、纵梁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