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1262A -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1262A
CN105031262A CN201510512057.4A CN201510512057A CN105031262A CN 105031262 A CN105031262 A CN 105031262A CN 201510512057 A CN201510512057 A CN 201510512057A CN 105031262 A CN105031262 A CN 105031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herba
chinese medicine
radix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120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娜
吴海云
王学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120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12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1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12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鹅不食草,山小橘,糙苏,山白菊,色赤杨,黄荆根,藁本,荜茇根,树腰子,姜味草,黑红菇,猪獠参,大巢菜,山海螺和罗汉松实。本发明中药对慢性子宫内膜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疗程短,不易复发。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炎症,为妇女常见病。按照病程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种。急性炎症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以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急性子宫内膜炎:(1)症状:起病较急,有恶寒甚至寒战,发烧(38~40℃),脉搏加快,全身无力,出汗,下腹疼痛甚剧,下坠,腰酸。大量血性、脓性或水样白带,并有臭味。产后感染则恶露呈泥土色。(2)体征:病人下腹部压痛。窥器检查可见子宫口有大量脓性或污秽血性臭味分泌物外溢。双合诊时子宫颈举痛。宫体因充血水肿而胀大,柔软,压痛明显。化验则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多。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1)经期不卫生、经期性交或性生活紊乱将体外或阴道、宫颈内的病原菌带入宫腔。(2)轻度感染的内膜仅有充血、水肿、多形核白细胞及圆形细胞浸润。感染严重则发生化脓、广泛坏死,并可累及其下的肌层而成急性子宫肌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1)症状:①盆腔区域疼痛:约有40%病人主诉在月经间歇期间有下腹坠胀痛、腰骶部酸痛。②白带增多:由于内膜腺体分泌增加所致。一般为稀薄水样,淡黄色,有时为血性白带。③月经过多:经期仍规则,但经量倍增,流血期亦显著延长。仅有极少数病人由于大量流血而引起贫血,可能由于内膜增厚及炎症充血所致。不规则出血者不多见,有时偶可出血数小时或持续1~2天即停止。④痛经:较多发生于未产妇,但严重痛经者极少,可能由于内膜过度增厚,阻碍组织正常退变坏死,刺激子宫过度痉挛性收缩所致。(2)体征:①轻度炎症病人,双合诊可无异常情况发现,故临床常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人在100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中作病理组织检查,发现11%为子宫内膜炎。②若有子宫积脓,则子宫呈球状增大,柔软,甚至可在耻骨联合上方中线处扪到肿块,压痛。如分泌物能间断地通过颈管排出,窥器检查时可见到血性脓液,奇臭。常有急性阴道炎并存。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1)子宫内膜虽有周期性剥脱,但其基底层并不随之剥脱,一旦基底层有慢性炎症即可长期感染内膜的功能层,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的存在同此机理。(2)长期存在的输卵管卵巢炎或严重的子宫颈炎可以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3)避孕器可以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4)分娩或产后有少量胎盘残留,或胎盘附着部的复旧不全常是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原因。(5)绝经期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显著低落,子宫内膜与阴道粘膜均变得菲薄,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导致炎症的发生。在临床上老年性子宫内膜炎与阴道炎往往并存。(6)子宫粘膜下肌瘤、粘膜息肉也可能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7)无明显诱因的慢性子宫内膜炎也可能存在。病原体多来自阴道内的菌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对慢性子宫内膜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鹅不食草,山小橘,糙苏,山白菊,色赤杨,黄荆根,藁本,荜茇根,树腰子,姜味草,黑红菇,猪獠参,大巢菜,山海螺和罗汉松实。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鹅不食草8~18份,山小橘5~15份,糙苏10~20份,山白菊20~30份,色赤杨12~22份,黄荆根20~30份,藁本10~20份,荜茇根20~30份,树腰子15~25份,姜味草10~20份,黑红菇5~15份,猪獠参20~30份,大巢菜15~25份,山海螺23~33份和罗汉松实25~35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鹅不食草12~17份,山小橘9~14份,糙苏15~20份,山白菊22~27份,色赤杨15~20份,黄荆根23~28份,藁本15~20份,荜茇根25~30份,树腰子17~22份,姜味草12~17份,黑红菇8~13份,猪獠参20~25份,大巢菜18~23份,山海螺26~31份和罗汉松实25~3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鹅不食草16份,山小橘10份,糙苏18份,山白菊23份,色赤杨18份,黄荆根24份,藁本18份,荜茇根26份,树腰子22份,姜味草14份,黑红菇12份,猪獠参22份,大巢菜22份,山海螺28份和罗汉松实3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鹅不食草14份,山小橘12份,糙苏15份,山白菊26份,色赤杨15份,黄荆根26份,藁本17份,荜茇根28份,树腰子18份,姜味草16份,黑红菇10份,猪獠参25份,大巢菜19份,山海螺30份和罗汉松实2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葡萄糖注射液,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对慢性子宫内膜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疗程短,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鹅不食草,山小橘,糙苏,山白菊,色赤杨,黄荆根,藁本,荜茇根,树腰子,姜味草,黑红菇,猪獠参,大巢菜,山海螺和罗汉松实。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鹅不食草:【别名】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满天星、沙飞草、地胡椒、大救驾、三节剑、山胡椒、连地稗、球子草、二郎戟、小救驾、杜网草、猪屎草、砂药草、白地茜、猪屎潺、通天窍、雾水沙、猫沙、小拳头、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白珠子草、二郎剑。【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窃、解毒消肿。主感冒;头痛;鼻渊;鼻息肉;咳嗽;喉痹;耳聋;目赤翳膜;疟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摘录】《中华本草》
山小橘:【别名】野沙柑、饭汤木、酒饼木、山油甘、山橘。【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小橘的根和叶。【性味】苦;平。【归经】肺;胃;肝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消积;散瘀消肿。主感冒咳嗽;食滞纳呆;食积腹痛;疝气痛;跌打肿痛。【摘录】《中华本草》
糙苏:【别名】山苏子,续断,山芝麻。【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糙苏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omisumbrosaTurcz。【性味】味辛;性平。【功能主治】祛风化痰;利湿除痹;祛痰;解毒消肿。主感冒;咳嗽痰多;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痈肿毒。【摘录】《中华本草》
山白菊:【别名】野白菊、小雪花、白升麻、山马兰、三脉叶马兰、消食花、常年青、白花千里光、八月霜、八月白、白马兰、马兰、红管药。【来源】药材基源:为区科植物三脉紫菀的全草或银。【性味】味苦;辛;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镇咳;凉血止血。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肝炎;痢疾;热淋;血热吐衄血;痈肿疔毒;蛇虫咬伤。【摘录】《中华本草》
色赤杨:【别名】水冬瓜。【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辽东桤木的树皮。【性味】苦;性凉。【功能主治】消热;止咳;化痰;平喘。主慢性气管炎。【摘录】《中华本草》
黄荆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exnegundoL。【性味】味辛;微苦;性温。【归经】心经。【功能主治】解表;止咳;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主感冒;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胃痛;痧气;腹痛。【摘录】《中华本草》
藁本:【别名】藁茇、鬼卿、地新、山茝、蔚香、微茎、藁板。【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藁本和辽藁本的根茎和根。【性味】味辛;性湿。【归经】归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风寒头痛;巅顶疼痛;风湿痹痛;疥癣;寒湿泄泻;腹痛;疝瘕。【摘录】《中华本草》
荜茇根:【别名】荜拨没、荜勃没。【来源】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LongumL。【性味】辛;温。【归经】肾;胃经。【功能主治】温中行气;降逆消食;散寒止痛;截疟。主中寒脘腹胀满;呕逆;食积不化;疝肿;妇女宫寒不孕;疟疾。【摘录】《中华本草》
树腰子:【别名】楝叶吴茱萸、红花树、臭油林、野米辣、擦树。【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小花吴萸的果实。【性味】辛;温。【归经】肝;胃经。【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胃脘痛;腹胀;头痛。【摘录】《中华本草》
姜味草:【别名】地生姜、柏枝草、香草、灵芝草、小姜草、小香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姜味草的全草。【性味】味苦;辛;性温。【功能主治】散寒解表;湿中健胃;化湿消积。主风寒感冒;胃寒脘痛;腹胀;恶心呕吐;泄泻;痢疾;症瘕;寒疝。【摘录】《中华本草》
黑红菇:【别名】稀褶红菇、大黑菇、黑蘑菇、稀褶黑菇、猪仔菇、火炭菌、火炭菰。【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黑红菇的子实体。【性味】辛;微咸;性温。【功能主治】祛风寒湿;舒筋活络。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关节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摘录】《中华本草》
猪獠参:【别名】蛇蓼子、大一枝箭、土洋参、鸭肾参、小长距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小舌唇兰的全草。【性味】甘;平;无毒。【归经】肺;肾经。【功能主治】补肺固肾。主咳嗽气喘;肾虚腰痛;遗精;头晕;病后体弱。【摘录】《中华本草》
大巢菜:【别名】薇、垂水、薇菜、巢菜、野豌豆、野麻豌、箭筈豌豆、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黄藤子、苕子、马豆草、肥田草麦豆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巢菜的全草或种子。【性味】味甘;辛;性寒。【归经】心;肝;脾经。【功能主治】益肾;利水;止血;止咳。主肾虚腰痛;遗精;黄疸;水肿;疟疾;鼻衄;心悸;咳嗽痰多;月经不调;疮疡肿毒。【摘录】《中华本草》
山海螺:【别名】地黄、白河车、牛附子、乳夫人、奶树、四叶参、白蟒肉、山胡萝卜、土党参、奶参、乳薯、通乳草、奶奶产头、老奶头、野菜产砂、奶葫芦、奶茵、陈、奶党、羊乳参、白马肉、牛奶参、角参、洋参、哈蜡党、狗头党、狗参、狗头参。【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羊乳的根。【性味】味甘;辛;性平。【归经】归脾;肺经。【功能主治】益气养阴;解毒消肿;排脓;通乳。主神疲乏力;头晕头痛;肺痈;乳痈;肠前程;疮疖肿毒;喉蛾;瘰疬;产后乳少;白带;毒蛇咬伤。【摘录】《中华本草》
罗汉松实:【来源】药材基源:为罗汉松科植物罗汉松和短叶罗汉松的种子及花托。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docarpusmacrophyllus(Thunb.)D.Don[TaxusmacrophyllaThunb.]。【性味】甘;性微温。【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温中补血。主胃脘疼痛;血虚面色萎黄。【摘录】《中华本草》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鹅不食草8~18份,山小橘5~15份,糙苏10~20份,山白菊20~30份,色赤杨12~22份,黄荆根20~30份,藁本10~20份,荜茇根20~30份,树腰子15~25份,姜味草10~20份,黑红菇5~15份,猪獠参20~30份,大巢菜15~25份,山海螺23~33份和罗汉松实25~35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鹅不食草12~17份,山小橘9~14份,糙苏15~20份,山白菊22~27份,色赤杨15~20份,黄荆根23~28份,藁本15~20份,荜茇根25~30份,树腰子17~22份,姜味草12~17份,黑红菇8~13份,猪獠参20~25份,大巢菜18~23份,山海螺26~31份和罗汉松实25~3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鹅不食草16份,山小橘10份,糙苏18份,山白菊23份,色赤杨18份,黄荆根24份,藁本18份,荜茇根26份,树腰子22份,姜味草14份,黑红菇12份,猪獠参22份,大巢菜22份,山海螺28份和罗汉松实3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鹅不食草14份,山小橘12份,糙苏15份,山白菊26份,色赤杨15份,黄荆根26份,藁本17份,荜茇根28份,树腰子18份,姜味草16份,黑红菇10份,猪獠参25份,大巢菜19份,山海螺30份和罗汉松实2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葡萄糖注射液,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充分理解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达成技术效果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葡萄糖注射液
取鹅不食草140g,山小橘120g,糙苏150g,山白菊260g,色赤杨150g,黄荆根260g,藁本170g,荜茇根280g,树腰子180g,姜味草160g,黑红菇100g,猪獠参250g,大巢菜190g,山海螺300g和罗汉松实250g;
按以下步骤制备: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7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7℃的条件下静置30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5分钟,获得2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7g,加入丙二醇45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实施例2:颗粒剂
取鹅不食草160g,山小橘100g,糙苏180g,山白菊230g,色赤杨180g,黄荆根240g,藁本180g,荜茇根260g,树腰子220g,姜味草140g,黑红菇120g,猪獠参220g,大巢菜220g,山海螺280g和罗汉松实30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倍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7Mpa下减压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07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5℃、出风温度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33倍的蔗糖粉和0.17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50℃干燥,获得颗粒剂。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30-40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颗粒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7.9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9.9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颗粒剂LD50>39.9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79.8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7.6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127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35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628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实施例2颗粒剂对小鼠按14.24、20.66和40.87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112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人,年龄24~54岁,病程3个月~1年8个月。对照组56人,年龄22~52岁,病程3个月~1年6个月。两组在年龄、病程、症状、病情严重程度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1、症状表现:(1)盆腔区域疼痛在月经间歇期间出现下腹部坠胀痛及腰骶部酸痛。(2)白带增多,因内膜腺体分泌增加所致。一般为稀薄水样,淡黄色,有时为血性白带。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呈脓性白带,并常含少量血液。当子宫积脓时分泌物呈脓性伴臭味。(3)月经过多,经期规则而经血量倍增,流血期显著延长。不规则出血较少见。(4)痛经多见于未产妇女,但严重痛经者少见,可能由于内膜过度增厚,阻碍组织正常退变坏死,刺激子宫过度痉挛性收缩所致。2、体征:轻度炎症时,双合诊可无异常发现。当子宫积脓时,查子宫呈球形增大、柔软并压痛,窥阴器检查可见宫颈排出血性脓液,奇臭。3、检查:可见子宫内膜肿胀、苍白。镜下可见内膜间质内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或有纤维母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严重者有溃疡形成。内膜腺体萎缩时,表面上皮可有鳞状化生,甚至覆盖整个子宫腔内壁。发病于流产后者,有时可找到散在的片状蜕膜组织,甚至蜕化绒毛。老年性子宫内膜炎时,内膜变得菲薄,其中见不到或仅见少量腺体,间质部分出现大片的纤维或肉芽组织。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甲硝唑片,每次0.4g,每日3次;口服妇科止带片(通化振霖药业),每次5片,每日3次;一周一个疗程,连用四个疗程。
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2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6g。一周为1疗程,连续用四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白带正常,腹痛消失,妇查时宫体无压痛,B超显示子宫内膜无肥厚图像。有效:白带明显减少,腹痛减轻,宫体压痛减轻,B超显示子宫内膜无肥厚或轻度肥厚。无效:白带无明显减少,仍有腹痛,宫体压痛明显,B超显示子宫内膜仍较肥厚。
治疗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如下:
组别 n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56 31 22 3 53(94.64%)
对照组 56 23 25 8 48(85.71%)
通过表1可知,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两组痊愈患者起效时间比较如下:
组别 n 用药1周 用药2周 用药3周 用药4周
治疗组 31 5(8.9%) 18(32.1%) 25(44.6%) 31(55.4%)
对照组 23 3(5.4%) 10(17.9%) 16(28.6%) 23(41.1%)
通过表2可知,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复发率比较: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病例分别随访半年。对照组有4人复发,复发率为17.39%(4/23);治疗组有0人复发,复发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具体病例:谢某,女性,32岁,因流产后多次刮宫,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病程7个月,给予本发明中药实施例2颗粒剂口服,每次6g,每日3次,治疗3周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鹅不食草,山小橘,糙苏,山白菊,色赤杨,黄荆根,藁本,荜茇根,树腰子,姜味草,黑红菇,猪獠参,大巢菜,山海螺和罗汉松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鹅不食草8~18份,山小橘5~15份,糙苏10~20份,山白菊20~30份,色赤杨12~22份,黄荆根20~30份,藁本10~20份,荜茇根20~30份,树腰子15~25份,姜味草10~20份,黑红菇5~15份,猪獠参20~30份,大巢菜15~25份,山海螺23~33份和罗汉松实25~35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鹅不食草12~17份,山小橘9~14份,糙苏15~20份,山白菊22~27份,色赤杨15~20份,黄荆根23~28份,藁本15~20份,荜茇根25~30份,树腰子17~22份,姜味草12~17份,黑红菇8~13份,猪獠参20~25份,大巢菜18~23份,山海螺26~31份和罗汉松实25~30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鹅不食草16份,山小橘10份,糙苏18份,山白菊23份,色赤杨18份,黄荆根24份,藁本18份,荜茇根26份,树腰子22份,姜味草14份,黑红菇12份,猪獠参22份,大巢菜22份,山海螺28份和罗汉松实30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鹅不食草14份,山小橘12份,糙苏15份,山白菊26份,色赤杨15份,黄荆根26份,藁本17份,荜茇根28份,树腰子18份,姜味草16份,黑红菇10份,猪獠参25份,大巢菜19份,山海螺30份和罗汉松实25份。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葡萄糖注射液,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7.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8.一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葡萄糖注射液,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9.一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CN201510512057.4A 2015-08-18 2015-08-18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0312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2057.4A CN105031262A (zh) 2015-08-18 2015-08-18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2057.4A CN105031262A (zh) 2015-08-18 2015-08-18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1262A true CN105031262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38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12057.4A Pending CN105031262A (zh) 2015-08-18 2015-08-18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12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2957A (zh) * 2016-05-20 2016-08-10 于学军 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19120A (zh) * 2017-03-25 2017-08-08 年付柱 一种防治鲢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饲料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5319A (zh) * 2006-08-21 2007-02-21 北京润德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2423478A (zh) * 2011-12-14 2012-04-25 许从玉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药物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5319A (zh) * 2006-08-21 2007-02-21 北京润德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2423478A (zh) * 2011-12-14 2012-04-25 许从玉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药物组合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2957A (zh) * 2016-05-20 2016-08-10 于学军 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19120A (zh) * 2017-03-25 2017-08-08 年付柱 一种防治鲢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饲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6154A (zh)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CN105169017A (zh) 一种治疗肾结石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262A (zh)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3341092A (zh) 一种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散剂制备方法
CN105169039A (zh) 一种治疗热毒夹瘀型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739941A (zh) 一种治疗肾阳亏虚型不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718A (zh) 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3449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痔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N104189413A (zh) 用于治疗乌龟肠胃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55875A (zh) 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3301353A (zh) 一种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5012753A (zh) 一种治疗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984104A (zh) 一种治疗血瘀型不孕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950A (zh) 一种治疗乳痈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27460A (zh) 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1373A (zh) 一种治疗产后会阴粘膜病变的药物组合物
CN105250768A (zh) 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5797033A (zh) 一种治疗阳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5434868A (zh) 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663657A (zh) 一种可有效治疗阴虚火旺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2679A (zh) 一种治疗肺脓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7922A (zh) 一种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165A (zh) 一种麻醉科用于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9130A (zh) 一种治疗寒痰夹郁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383467A (zh)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子宫颈癌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