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5875A - 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55875A CN105055875A CN201510482964.9A CN201510482964A CN105055875A CN 105055875 A CN105055875 A CN 105055875A CN 201510482964 A CN201510482964 A CN 201510482964A CN 105055875 A CN105055875 A CN 1050558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radix
- chinese medicine
- herba
- obtai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刺黄柏,荆芥,荷莲豆菜,凉粉草,梅花刺根,银柴胡,胡枝子,湿鼠曲草,紫油木叶,扶芳藤,凉山虫草,川木香,前胡,萱藻和龙舌箭。本发明中药对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见效快,不易复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炎症,为妇女常见病。按照病程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种。急性炎症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以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急性子宫内膜炎:(1)症状:起病较急,有恶寒甚至寒战,发烧(38~40℃),脉搏加快,全身无力,出汗,下腹疼痛甚剧,下坠,腰酸。大量血性、脓性或水样白带,并有臭味。产后感染则恶露呈泥土色。(2)体征:病人下腹部压痛。窥器检查可见子宫口有大量脓性或污秽血性臭味分泌物外溢。双合诊时子宫颈举痛。宫体因充血水肿而胀大,柔软,压痛明显。化验则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多。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1)经期不卫生、经期性交或性生活紊乱将体外或阴道、宫颈内的病原菌带入宫腔。(2)轻度感染的内膜仅有充血、水肿、多形核白细胞及圆形细胞浸润。感染严重则发生化脓、广泛坏死,并可累及其下的肌层而成急性子宫肌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1)症状:①盆腔区域疼痛:约有40%病人主诉在月经间歇期间有下腹坠胀痛、腰骶部酸痛。②白带增多:由于内膜腺体分泌增加所致。一般为稀薄水样,淡黄色,有时为血性白带。③月经过多:经期仍规则,但经量倍增,流血期亦显著延长。仅有极少数病人由于大量流血而引起贫血,可能由于内膜增厚及炎症充血所致。不规则出血者不多见,有时偶可出血数小时或持续1~2天即停止。④痛经:较多发生于未产妇,但严重痛经者极少,可能由于内膜过度增厚,阻碍组织正常退变坏死,刺激子宫过度痉挛性收缩所致。(2)体征:①轻度炎症病人,双合诊可无异常情况发现,故临床常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人在100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中作病理组织检查,发现11%为子宫内膜炎。②若有子宫积脓,则子宫呈球状增大,柔软,甚至可在耻骨联合上方中线处扪到肿块,压痛。如分泌物能间断地通过颈管排出,窥器检查时可见到血性脓液,奇臭。常有急性阴道炎并存。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1)子宫内膜虽有周期性剥脱,但其基底层并不随之剥脱,一旦基底层有慢性炎症即可长期感染内膜的功能层,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的存在同此机理。(2)长期存在的输卵管卵巢炎或严重的子宫颈炎可以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3)避孕器可以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4)分娩或产后有少量胎盘残留,或胎盘附着部的复旧不全常是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原因。(5)绝经期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显著低落,子宫内膜与阴道粘膜均变得菲薄,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导致炎症的发生。在临床上老年性子宫内膜炎与阴道炎往往并存。(6)子宫粘膜下肌瘤、粘膜息肉也可能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7)无明显诱因的慢性子宫内膜炎也可能存在。病原体多来自阴道内的菌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对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刺黄柏,荆芥,荷莲豆菜,凉粉草,梅花刺根,银柴胡,胡枝子,湿鼠曲草,紫油木叶,扶芳藤,凉山虫草,川木香,前胡,萱藻和龙舌箭。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刺黄柏8~18份,荆芥17~27份,荷莲豆菜10~20份,凉粉草7~17份,梅花刺根20~30份,银柴胡15~25份,胡枝子10~20份,湿鼠曲草15~25份,紫油木叶10~20份,扶芳藤10~20份,凉山虫草25~35份,川木香20~30份,前胡15~25份,萱藻10~20份和龙舌箭20~3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刺黄柏12~17份,荆芥20~25份,荷莲豆菜15~20份,凉粉草10~15份,梅花刺根22~27份,银柴胡18~23份,胡枝子15~20份,湿鼠曲草17~22份,紫油木叶13~18份,扶芳藤12~17份,凉山虫草28~33份,川木香20~25份,前胡17~22份,萱藻11~16份和龙舌箭25~3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刺黄柏16份,荆芥22份,荷莲豆菜18份,凉粉草12份,梅花刺根26份,银柴胡20份,胡枝子18份,湿鼠曲草18份,紫油木叶15份,扶芳藤15份,凉山虫草32份,川木香22份,前胡20份,萱藻12份和龙舌箭28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刺黄柏14份,荆芥24份,荷莲豆菜16份,凉粉草14份,梅花刺根25份,银柴胡22份,胡枝子15份,湿鼠曲草20份,紫油木叶17份,扶芳藤16份,凉山虫草30份,川木香24份,前胡18份,萱藻15份和龙舌箭26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粉针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0.15~0.5:0.15~0.5,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对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见效快,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刺黄柏,荆芥,荷莲豆菜,凉粉草,梅花刺根,银柴胡,胡枝子,湿鼠曲草,紫油木叶,扶芳藤,凉山虫草,川木香,前胡,萱藻和龙舌箭。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刺黄柏:【别名】老鼠刺、木黄连、刺黄芩、山黄芩、野黄芩。【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密叶十大功劳、细梗十大功劳、滇刺黄柏和长阳十大功劳的根和茎。【性味】苦;性寒。【归经】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痢疾;腹泻;目赤肿痛;除;劳热骨蒸;咯血;头晕;风湿痹痛;痈肿疮疡。【摘录】《中华本草》
荆芥:【别名】假苏、鼠蓂、姜芥。【来源】药材基源:为唇科植物裂叶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茎叶和花穗。【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摘录】《中华本草》
荷莲豆菜:【别名】团叶鹅儿肠、水蓝青、水冰片、穿线蛇、串莲草、水荷兰、野豌豆尖、对叶莲、青芳草、粉丹草、对节草、月光草、金玉藤、十二时草、田日星、倒藤匙、地花生、痞子药、月亮草、野豌豆菜。【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荷莲豆单的全草。【性味】苦;性凉。【归经】肝;胃;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黄疸;水肿;疟疾;惊风;风湿脚气;疮痈疖毒;小儿疳积;目翳;胬肉。【摘录】《中华本草》
凉粉草:【别名】仙人草、仙人冻、仙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凉粉草的地上部分。【性味】味甘;淡;性寒。【功能主治】消暑;清热;凉血;解毒。主中者;糖尿病;黄疸;泄泻;痢疾;高血压病;肥肉;关节疼痛;急性肾炎;风火牙痛;烧烫伤;丹毒;梅毒;漆过敏。【摘录】《中华本草》
梅花刺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根。【性味】酸、苦;温;无毒。【归经】肺、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咳消积。主疮疡肿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风热咳嗽,食积停滞。【摘录】《中华本草》
银柴胡:【别名】银夏柴胡、银胡、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性味】甘;性微寒。【归经】肝;胃经。【功能主治】清虚热;除疳热。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发热。【摘录】《中华本草》
胡枝子:【别名】随军茶、扫皮、胡枝条、野花生、过山龙、羊角梢、豆叶柴、夜合草、假花生横条、横笆子、扫条。【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胡枝子的枝叶。【性味】甘;平。【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利尿通淋;止血。主肺热咳嗽;感冒发热;百日咳;淋证;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摘录】《中华本草》
湿鼠曲草:【别名】鼠曲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湿生鼠曲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naphaliumtranzscheliiKirp.[G.uliginosumauct.NonL.]。【性味】味甘;淡;性平。【功能主治】止咳化痰;调所和中;清热平肝。主支气管炎;胃溃疡;湿热痢疾;疮痈肿毒;高血压病。【摘录】《中华本草》
紫油木叶:【别名】假椿、紫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清香木的嫩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staciaweinmannifoliaJ.PoissonexFranch.[P.coocineaCollettetHemsl.]。【性味】涩;微苦;凉。【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导滞。主痢疾;泄泻;食积;湿疹;风疹。【摘录】《中华本草》
扶芳藤:【别名】滂藤、岩青藤、万年青、千斤藤、山百足、抬络藤、对叶肾、土杜仲、藤卫矛、尖叶爬行卫矛、过墙风、攀援丝棉木、坐转藤、小藤仲、爬墙虎、换骨筋、绿皮杜仲、棉花杜仲、惊风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扶芳藤的带叶茎枝。【性味】苦;甘;微辛;微温。【归经】肝;脾;肾经。【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益肾壮腰;止血消瘀。主肾虚腰膝酸痛;半身不遂;风湿痹痛;小儿惊风;咯血;吐血;血崩;有经不调;子宫脱垂;跌打骨折;创伤出血。【摘录】《中华本草》
凉山虫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麦角科真菌凉山虫草的菌核及子座。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dycepsliangshanensisZang,HuetLiu。【性味】甘;平。【归经】肾;肺经。【功能主治】补肺益肾。主虚喘劳嗽。【摘录】《中华本草》
川木香:【别名】木香。【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川木香及灰毛川木香的根。【性味】味辛;苦;性温。【归经】归肝;胃;肠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主脘腹胀痛;呕吐;肠鸣泄泻;里急后重,两胁不舒;肝胆疼痛。【摘录】《中华本草》
前胡:【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根。【性味】味苦;辛;性微寒。【归经】归肺;脾;肝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降气化痰。主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满闷。【摘录】《中华本草》
萱藻:【别名】海麻线、海嘎、捞子筋、黄海菜、海菜管、海通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萱藻科植物萱藻的藻体。【性味】咸;寒。【归经】入肝、肺经。【功能主治】化痰软坚;清热解毒。主咳嗽;喉炎;甲状腺肿;颈淋巴结肿。【摘录】《中华本草》
龙舌箭:【别名】金龙七、凤凰七、蜈蚣七、九头狮子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绿花杓兰的根。【性味】苦;温。【归经】胃;肾经。【功能主治】理气止痛。主胃寒腹痛;腰腿疼痛;跌打损伤。【摘录】《中华本草》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刺黄柏8~18份,荆芥17~27份,荷莲豆菜10~20份,凉粉草7~17份,梅花刺根20~30份,银柴胡15~25份,胡枝子10~20份,湿鼠曲草15~25份,紫油木叶10~20份,扶芳藤10~20份,凉山虫草25~35份,川木香20~30份,前胡15~25份,萱藻10~20份和龙舌箭20~3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刺黄柏12~17份,荆芥20~25份,荷莲豆菜15~20份,凉粉草10~15份,梅花刺根22~27份,银柴胡18~23份,胡枝子15~20份,湿鼠曲草17~22份,紫油木叶13~18份,扶芳藤12~17份,凉山虫草28~33份,川木香20~25份,前胡17~22份,萱藻11~16份和龙舌箭25~3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刺黄柏16份,荆芥22份,荷莲豆菜18份,凉粉草12份,梅花刺根26份,银柴胡20份,胡枝子18份,湿鼠曲草18份,紫油木叶15份,扶芳藤15份,凉山虫草32份,川木香22份,前胡20份,萱藻12份和龙舌箭28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刺黄柏14份,荆芥24份,荷莲豆菜16份,凉粉草14份,梅花刺根25份,银柴胡22份,胡枝子15份,湿鼠曲草20份,紫油木叶17份,扶芳藤16份,凉山虫草30份,川木香24份,前胡18份,萱藻15份和龙舌箭26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粉针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0.15~0.5:0.15~0.5,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充分理解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达成技术效果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粉针剂
取刺黄柏140g,荆芥240g,荷莲豆菜160g,凉粉草140g,梅花刺根250g,银柴胡220g,胡枝子150g,湿鼠曲草200g,紫油木叶170g,扶芳藤160g,凉山虫草300g,川木香240g,前胡180g,萱藻150g和龙舌箭260g;
按以下步骤制备: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7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6℃的条件下静置30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50分钟,获得2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5g,加入丙二醇4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40分钟;脱炭过滤;用0.23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实施例2:胶囊剂
取刺黄柏160g,荆芥220g,荷莲豆菜180g,凉粉草120g,梅花刺根260g,银柴胡200g,胡枝子180g,湿鼠曲草180g,紫油木叶150g,扶芳藤150g,凉山虫草320g,川木香220g,前胡200g,萱藻120g和龙舌箭280g;
按以下步骤制备: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5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0.4:0.2,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30-40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胶囊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7.9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9.9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胶囊剂LD50>39.9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79.8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8.0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133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35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600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实施例2胶囊剂对小鼠按14.24、20.66和40.87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全部106例病例均为2012年2月~2014年4月我院门诊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3人,年龄27~52岁,病程5天~3年6个月;急性子宫内膜炎25例,慢性子宫内膜炎28例。对照组53人,年龄28~53岁,病程4天~3年8个月;急性子宫内膜炎23例,慢性子宫内膜炎30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症状、病情严重程度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1、突然下腹疼痛,或经常下腹隐痛及坠胀感。2、腰骶部疼痛,白带增多色黄有味。3、发热,体温38~40℃,脉搏增快至120~140次/min。4、子宫颈口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外溢。5、子宫颈举痛,子宫体增大压痛。6、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经期延长、痛经、闭经。7、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中粒细胞超过0.80,宫颈分泌物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中医辩证分型:寒湿夹热型:带下色白量多,小腹坠痛或压痛。可伴手足不温,或腰骶疼痛,或少腹冷痛,或月经愆期,或大便溏泄等,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迟。
治疗方法:
对照组:5%葡萄糖注射液加丹参注射液20ml;甲硝唑液500ml;每天一次静滴。一周一个疗程,连用四个疗程。
治疗组:将本发明实施例1粉针剂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ml溶解,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300mg。一周为1疗程,连续用四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月经恢复正常,阴道分泌物增多症状消失,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充血粘连及炎性反应消失,患者子宫内膜适当增厚。有效:月经恢复较好,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充血粘连及炎性反应转好。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及其恶化。
治疗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例)
组别 | n | 治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治疗组 | 53 | 38 | 11 | 4 | 49(92.45%) |
对照组 | 53 | 26 | 16 | 11 | 42(79.25%) |
通过表1可知,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两组治愈患者起效时间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用药2周 | 用药3周 | 用药4周 |
治疗组 | 38 | 11(20.8%) | 26(49.1%) | 38(71.7%) |
对照组 | 26 | 6(11.3%) | 17(32.1%) | 26(49.1%) |
通过表2可知,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复发率比较: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病例分别随访半年进行复发率调查,对照组有4人复发,复发率为15.38%(4/26);治疗组有1人复发,复发率为2.6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具体病例:郑某,女性,34岁,患慢性子宫内膜炎1年半,来我院求诊,经B超、白带涂片等各项妇科检查及中医证型:带下色白量多,小腹坠痛,手足不温,少腹冷痛,月经愆期,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迟,诊断为寒湿夹热型慢性子宫内膜炎。给予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粉针剂用生理盐水100ml溶解,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300mg,治疗3周,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刺黄柏,荆芥,荷莲豆菜,凉粉草,梅花刺根,银柴胡,胡枝子,湿鼠曲草,紫油木叶,扶芳藤,凉山虫草,川木香,前胡,萱藻和龙舌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刺黄柏8~18份,荆芥17~27份,荷莲豆菜10~20份,凉粉草7~17份,梅花刺根20~30份,银柴胡15~25份,胡枝子10~20份,湿鼠曲草15~25份,紫油木叶10~20份,扶芳藤10~20份,凉山虫草25~35份,川木香20~30份,前胡15~25份,萱藻10~20份和龙舌箭20~3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刺黄柏12~17份,荆芥20~25份,荷莲豆菜15~20份,凉粉草10~15份,梅花刺根22~27份,银柴胡18~23份,胡枝子15~20份,湿鼠曲草17~22份,紫油木叶13~18份,扶芳藤12~17份,凉山虫草28~33份,川木香20~25份,前胡17~22份,萱藻11~16份和龙舌箭25~30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刺黄柏16份,荆芥22份,荷莲豆菜18份,凉粉草12份,梅花刺根26份,银柴胡20份,胡枝子18份,湿鼠曲草18份,紫油木叶15份,扶芳藤15份,凉山虫草32份,川木香22份,前胡20份,萱藻12份和龙舌箭28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刺黄柏14份,荆芥24份,荷莲豆菜16份,凉粉草14份,梅花刺根25份,银柴胡22份,胡枝子15份,湿鼠曲草20份,紫油木叶17份,扶芳藤16份,凉山虫草30份,川木香24份,前胡18份,萱藻15份和龙舌箭26份。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粉针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7.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0.15~0.5:0.15~0.5,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8.一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粉针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0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1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9.一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胶囊内容物;所述超微细粉、硬脂酸镁和滑石粉的重量比为100∶0.15~0.5:0.15~0.5,将所述胶囊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82964.9A CN105055875A (zh) | 2015-08-07 | 2015-08-07 | 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82964.9A CN105055875A (zh) | 2015-08-07 | 2015-08-07 | 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55875A true CN105055875A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4485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82964.9A Pending CN105055875A (zh) | 2015-08-07 | 2015-08-07 | 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5587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87734A (zh) * | 2016-03-01 | 2016-06-22 | 姜静 | 一种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748955A (zh) * | 2016-03-16 | 2016-07-13 | 王德亮 | 一种治疗脑胶质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9992A (zh) * | 2007-09-24 | 2008-02-27 |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 |
CN103110731A (zh) * | 2012-12-17 | 2013-05-22 | 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08-07 CN CN201510482964.9A patent/CN10505587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9992A (zh) * | 2007-09-24 | 2008-02-27 |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 |
CN103110731A (zh) * | 2012-12-17 | 2013-05-22 | 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87734A (zh) * | 2016-03-01 | 2016-06-22 | 姜静 | 一种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748955A (zh) * | 2016-03-16 | 2016-07-13 | 王德亮 | 一种治疗脑胶质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41423A (zh) | 一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 | |
CN104147538A (zh) | 一种治疗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98980A (zh) | 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55875A (zh) | 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4739941A (zh) | 一种治疗肾阳亏虚型不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40596A (zh) | 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宫颈癌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5169039A (zh) | 一种治疗热毒夹瘀型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4800565B (zh) | 一种治疗食道癌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3263658A (zh) | 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68570B (zh) | 一种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31262A (zh) |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5012753A (zh) | 一种治疗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5920238A (zh) |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01388B (zh) | 一种治疗慢性胃肠炎症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474430A (zh) |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3127460A (zh) | 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50768A (zh) | 一种治疗阴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3212030A (zh) | 一种治疗肝郁型乳腺增生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5169130A (zh) | 一种治疗寒痰夹郁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5797033A (zh) | 一种治疗阳虚夹瘀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4645233A (zh) |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制剂 | |
CN105435165A (zh) | 一种麻醉科用于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83467A (zh) |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子宫颈癌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4547922A (zh) | 一种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68847A (zh) | 一种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